CN107457310B - 一种侧整形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整形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57310B CN107457310B CN201710891864.0A CN201710891864A CN107457310B CN 107457310 B CN107457310 B CN 107457310B CN 201710891864 A CN201710891864 A CN 201710891864A CN 107457310 B CN107457310 B CN 10745731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ne
- inclined wedge
- wedge
- material pressing
- pressing co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10—Die sets; Pillar gui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整形模具,包括设于上模座的压料芯、第一斜楔和第二斜楔,第一斜楔和第二斜楔设于压料芯的两侧,第一斜楔和第二斜楔均与压料芯转动连接,第一斜楔远离压料芯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第二斜楔远离压料芯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下模座设有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第三斜面与第一斜面匹配,第四斜面与第二斜面匹配,上模座下行时,第一斜面与第三斜面配合,第二斜面与第四斜面配合;本发明的侧整形模具,不仅能够实现对形状较为复杂的汽车钣金件进行加工,还可以灵活调整对汽车钣金的侧整形角度,适应更为多样化的汽车钣金件的需求,此外,本发明还可以同时对汽车钣金件的两个面进行侧整形,操作更为方便,工作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钣金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侧整形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行业的发展日渐壮大,高强度钢板在汽车车身上的应用越来越广,高强板模具是我国机电产品制造中发展迅速的冷冲压工艺装备,高强板模具因考虑制件的反弹,均布置有整形工序,整形一般分为正整形和侧整形,侧整形一般通过斜楔模具来完成。
在现有技术中,汽车厂一般通过采购标准斜楔模具对几何形状比较复杂的汽车钣金件进行侧整形,但是由于标准斜楔模具的结构和尺寸比较有限,无法恰好满足形状较为复杂的钣金件的侧整形要求,因而有时会导致工作量较大或者对此类汽车钣金件的侧整形的加工不够到位,以至于影响汽车钣金件的成型质量。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侧整形模具来满足汽车钣金件的多样化侧整形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侧整形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标准斜楔模具对形状较为复杂的汽车钣金件的侧整形不到位的不足,本发明的侧整形模能够实现侧整形角度的自由转换,而且可以同时对汽车钣金件的两个面进行侧整形,工作效率较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侧整形模具,包括与上模座连接的压料芯、第一斜楔和第二斜楔;所述第一斜楔和所述第二斜楔设于所述压料芯的两侧,所述第一斜楔和所述第二斜楔均与所述压料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斜楔远离所述压料芯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楔远离所述压料芯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下模座设有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匹配,所述第四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匹配;所述上模座下行时,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三斜面配合,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四斜面配合。
优选地,所述压料芯靠近所述第一斜楔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斜楔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凸起转动连接,所述压料芯在所述第一凸起的下方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第一斜楔相互抵接。
优选地,所述压料芯靠近所述第二斜楔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斜楔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凸起转动连接,所述压料芯在所述第二凸起的下方还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第二斜楔相互抵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斜楔设有与所述第一转轴平行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设有第一腰形通孔,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三转轴匹配的第一圆形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所述第一腰形通孔与所述上模座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圆形通孔与所述第三转轴转动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斜楔设有与所述第二转轴平行的第四转轴,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设有第二腰形通孔,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四转轴匹配的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所述第二腰形通孔与所述上模座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圆形通孔与所述第四转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斜楔靠近所述压料芯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一斜楔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第一缓冲块,所述第二斜楔靠近所述压料芯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斜楔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第二缓冲块。
优选地,所述第三斜面上设有第一导板,所述第一导板与所述第三斜面可拆卸连接,所述第四斜面上设有第二导板,所述第二导板与所述第四斜面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斜楔设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斜面平行且伸出到所述第一斜面之外,所述下模座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板匹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斜面平行。
优选地,所述第二斜楔设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的端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平行且伸出到所述第二斜面之外,所述下模座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板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平行。
优选地,所述第一斜楔与所述上模座之间设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二斜楔与所述上模座之间设有第四气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整形模具,包括与上模座连接的压料芯、第一斜楔和第二斜楔,第一斜楔和第二斜楔设于压料芯的两侧,第一斜楔和第二斜楔均与压料芯转动连接,第一斜楔远离压料芯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第二斜楔远离压料芯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下模座设有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第三斜面与第一斜面匹配,第四斜面与第二斜面匹配,上模座下行时,第一斜面与第三斜面配合,第二斜面与第四斜面配合;本发明的侧整形模具,将第一斜楔和第二斜楔设置为与压料芯转动连接,通过调整压料芯与第一斜楔和第二斜楔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形状较为复杂的汽车钣金件进行加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侧整形模具,不仅能够对汽车钣金件进行侧整形,而且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斜楔和第二斜楔与压料芯的位置关系,灵活地调整对汽车钣金的侧整形角度,适应更为多样化和结构较为复杂的汽车钣金件的需求,此外,本发明还可以同时对汽车钣金件的两个面进行侧整形,操作更为方便,工作效率也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侧整形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侧整形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压料芯和第二斜楔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压料芯、第一斜楔和第二斜楔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模座,2-压料芯,3-第一斜楔,4-第二斜楔,5-下模座,6-第一转轴,7-第二转轴,8-第一连接杆,9-第三转轴,10-第一腰形通孔,11-第二连接杆,12-第四转轴,13-第二腰形通孔,14-第一滑板,15-第二滑板,16-第三气缸,17-第四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侧整形模具,包括与上模座1连接的压料芯2、第一斜楔3和第二斜楔4;所述第一斜楔3和所述第二斜楔4设于所述压料芯2的两侧,所述第一斜楔3和所述第二斜楔4均与所述压料芯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斜楔3远离所述压料芯2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楔4远离所述压料芯2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下模座5设有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匹配,所述第四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匹配;所述上模座1下行时,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三斜面配合,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四斜面配合。第一斜楔3和第二斜楔4优选对称设置在压料芯2的两侧,且可以为相同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的侧整形模具的具体使用方法为:首先,调整第一斜楔3和第二斜楔4相对于压料芯2的角度,使得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角度符合侧整形角度,随后将第一斜楔3和第二斜楔4固定在调整好的角度上,同时调整下模座5的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使二者分别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互匹配,接着开始对汽车钣金件的侧整形工序:上模座1下行,压料芯2首先接触汽车钣金件并将汽车钣金件压紧,随着上模座1继续下行,第一斜楔3和第二斜楔4陆续或者同时对汽车钣金件进行侧整形,根据汽车钣金件的需要,对其进行一次或者多次的冲压和整形,直至满足汽车钣金件的侧整形需求;由上述操作步骤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侧整形模具不仅能够对汽车钣金件进行侧整形,而且由于第一斜楔3和第二斜楔4相对于压料芯2的角度可变,本发明实施例的侧整形模具还能实现对侧整形角度的自由转换,可以满足更多样化、结构较为复杂的汽车钣金件的侧整形需要,再者,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侧整形模具包括第一斜楔3和第二斜楔4,还可以同时对汽车钣金件的两个面进行侧整形,工作效率较高。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压料芯2靠近所述第一斜楔3的一侧优选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斜楔3通过第一转轴6与所述第一凸起转动连接,所述压料芯2在所述第一凸起的下方优选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第一斜楔3相互抵接。第一凸起可以设置为柱状结构,也可以设置为长方体状结构。第一斜楔3在靠近第一凸起的一侧优选设有与第一凸起匹配的第一凹部,第一凸起容置在第一凹部中,第一转轴6横向贯穿所述第一凹部的侧壁和第一凸起,将第一斜楔3和压料芯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凸起的设置,有利于扩大第一斜楔3相对于压料芯2的角度调节范围,以适用于更加广泛和多样的侧整形角度需求。此外,第一转轴6也可以套设在合页结构的转轴套中,通过合页结构的两个叶片分别与第一斜楔3和压料芯2固接在一起,实现第一斜楔3和压料芯2的转动连接,此种结构相较于前一种结构较为简单。在第一斜楔3相对于压料芯2调整到合适的侧整形角度后,为了对第一斜楔3的角度进行锁定,压料芯2优选在第一凸起的下方设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伸缩杆的端部抵接在第一斜楔3上,根据第一斜楔3的不同角度,调节第一气缸的伸缩杆的长度,实现对第一斜楔3的支撑和固定。为了保证第一气缸对第一斜楔3的定位的可靠,可以根据角度在第一斜楔3上设有多个与第一气缸的伸缩杆匹配的凹槽或者轴套,实现伸缩杆与第一斜楔3的更加良好的配合。第一气缸的数目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以实现对第一斜楔3的更有效的定位和支撑。当然,也可以选择在压料芯2上设有长度可调节的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的端部抵接在第一斜楔3上,通过调节第一螺栓旋出压料芯2的第一螺杆的长度,对在不同角度下的第一斜楔3进行支撑和定位。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各个气缸均优选为氮气弹簧。
同理,为了使第二斜楔4的第二斜面的角度调节范围更广,所述压料芯2靠近所述第二斜楔4的一侧优选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斜楔4通过第二转轴7与所述第二凸起转动连接,所述压料芯2在所述第二凸起的下方还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第二斜楔4相互抵接。第二斜楔4靠近第二凸起的一侧也优选设有与第二凸起匹配的第二凹部,第二凸起容置在第二凹部中,第二转轴7贯穿第二凹部的侧壁和第二凸起,转动连接第二斜楔4和压料芯2。当然,第二转轴7也可以容置在合页结构的转轴套中,通过合页结构的两个叶片分别固接在压料芯2和第二斜楔4上,实现压料芯2和第二斜楔4的转动连接。第二气缸的伸缩杆抵接在第二斜楔4上,在第二斜楔4处于不同角度下时,通过调节第二气缸的伸缩杆,实现对其的固定和支撑。在第二斜楔4上也优选设置有多个与第二气缸的伸缩杆匹配的凹槽或套筒,以令第二斜楔4获得更佳的支撑效果。第二气缸的数目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以实现对第二斜楔4的更可靠的定位和支撑。当然,可以在压料芯2上也设有可调节长度的第二螺栓,第二螺栓的端部抵接在第二斜楔4上,通过调节第二螺栓旋出压料芯2的第二螺杆的长度,对在不同角度下的第二斜楔4进行支撑和定位。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侧整形模具还优选包括第一连接杆8,所述第一斜楔3设有与所述第一转轴6平行的第三转轴9,所述第一连接杆8一端设有第一腰形通孔10,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三转轴9匹配的第一圆形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杆8通过所述第一腰形通孔10与所述上模座1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圆形通孔与所述第三转轴9转动连接。为了保证第一斜楔3的受力平衡,防止第一斜楔3在侧整形作用力下发生倾斜,第一连接杆8优选设置为偶数个,对称设置在第一斜楔3的两侧,实现第一斜楔3与上模座1的连接。第三转轴9优选横向贯穿所述第一斜楔3,第三转轴9的两端与2条第一连接杆8的第一圆形通孔转动连接,这样能够保证既能对第一斜楔3进行提拉,也能使得第一斜楔3可以转动,不会影响第一斜楔3角度的调整。第三转轴9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多个。
为了对第二斜楔4提供进一步地定位,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侧整形模具还包括第二连接杆11,所述第二斜楔4设有与所述第二转轴7平行的第四转轴12,所述第二连接杆11一端设有第二腰形通孔13,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四转轴12匹配的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杆11通过所述第二腰形通孔13与所述上模座1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圆形通孔与所述第四转轴12连接。为了保证第二斜楔4的受力平衡,防止第二斜楔4在侧整形作用力下发生倾斜,第二连接杆11优选设置为偶数个,对称设置在第二斜楔4的两侧,实现第二斜楔4与上模座1的连接。第四转轴12优选横向贯穿所述第二斜楔4,第四转轴12的两端与2条第二连接杆11的第二圆形通孔转动连接,这样能够保证既能对第二斜楔4进行提拉,也使得第二斜楔4能够进行转动,不会影响第二斜楔4角度的调整。第四转轴12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多个。
更为具体地,所述第一斜楔3靠近所述压料芯2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一斜楔3的上下两端均优选设有第一缓冲块,所述第二斜楔4靠近所述压料芯2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斜楔4的上下两端也均优选设有第二缓冲块。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优选采用例如橡胶等的弹性材料制成。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起到保护第一斜楔3和第二斜楔4的作用,防止第一斜楔3和第二斜楔4在转动过程中与压料芯2或者其他零部件发生磕碰。
为了使下模座5上的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能够灵活的变动,以实现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配合,所述第三斜面上设有第一导板,所述第一导板与所述第三斜面可拆卸连接,所述第四斜面上设有第二导板,所述第二导板与所述第四斜面可拆卸连接。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既能起到导向的作用,也能根据需要便捷的拆卸和更换,实现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配合的端面的角度的变化。
优选地,所述第一斜楔3设有第一滑板14,所述第一滑板14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斜面平行且伸出到所述第一斜面之外,所述下模座5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板14匹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斜面平行。第一滑板14与第一凹槽相互配合,起到对第一斜楔3进行导向和支撑定位的作用。
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斜楔4设有第二滑板15,所述第二滑板15的端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平行且伸出到所述第二斜面之外,所述下模座5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板15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平行。第二滑板15与第二凹槽相互配合,起到对第二斜楔4进行导向和支撑定位的作用
为了更为方便地对第一斜楔3和第二斜楔4的角度进行调整,所述第一斜楔3与所述上模座1之间设有第三气缸16,所述第二斜楔4与所述上模座1之间设有第四气缸17。第三气缸16和第四气缸17的伸缩杆分别抵接在第一斜楔3和第二斜楔4的顶部,通过调整伸缩杆伸出的长度,调整第一斜3和第二斜楔4相对于压料芯2转动的角度。此外,在所述压料芯2与所述上模座1之间还优选设有第五气缸,第五气缸起到为压料芯2提供驱动力的作用。为了方便上模座1和下模座5的挪动,所述上模座1和所述下模座5在四个角处均优选设有对称分布的吊耳。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侧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与上模座(1)连接的压料芯(2)、第一斜楔(3)和第二斜楔(4);
所述第一斜楔(3)和所述第二斜楔(4)设于所述压料芯(2)的两侧,所述第一斜楔(3)和所述第二斜楔(4)均与所述压料芯(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斜楔(3)远离所述压料芯(2)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楔(4)远离所述压料芯(2)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下模座(5)设有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匹配,所述第四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匹配;
所述上模座(1)下行时,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三斜面配合,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四斜面配合;
所述压料芯(2)靠近所述第一斜楔(3)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斜楔(3)通过第一转轴(6)与所述第一凸起转动连接,所述压料芯(2)在所述第一凸起的下方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第一斜楔(3)相互抵接;
还包括第一连接杆(8),所述第一斜楔(3)设有与所述第一转轴(6)平行的第三转轴(9),所述第一连接杆(8)一端设有第一腰形通孔(10),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三转轴(9)匹配的第一圆形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杆(8)通过所述第一腰形通孔(10)与所述上模座(1)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圆形通孔与所述第三转轴(9)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芯(2)靠近所述第二斜楔(4)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斜楔(4)通过第二转轴(7)与所述第二凸起转动连接,所述压料芯(2)在所述第二凸起的下方还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第二斜楔(4)相互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杆(11),所述第二斜楔(4)设有与所述第二转轴(7)平行的第四转轴(12),所述第二连接杆(11)一端设有第二腰形通孔(13),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四转轴(12)匹配的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杆(11)通过所述第二腰形通孔(13)与所述上模座(1)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圆形通孔与所述第四转轴(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楔(3)靠近所述压料芯(2)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一斜楔(3)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第一缓冲块,所述第二斜楔(4)靠近所述压料芯(2)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斜楔(4)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第二缓冲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斜面上设有第一导板,所述第一导板与所述第三斜面可拆卸连接,所述第四斜面上设有第二导板,所述第二导板与所述第四斜面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楔(3)设有第一滑板(14),所述第一滑板(14)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斜面平行且伸出到所述第一斜面之外,所述下模座(5)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板(14)匹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斜面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楔(4)设有第二滑板(15),所述第二滑板(15)的端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平行且伸出到所述第二斜面之外,所述下模座(5)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板(15)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楔(3)与所述上模座(1)之间设有第三气缸(16),所述第二斜楔(4)与所述上模座(1)之间设有第四气缸(17)。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891864.0A CN107457310B (zh) | 2017-09-27 | 2017-09-27 | 一种侧整形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891864.0A CN107457310B (zh) | 2017-09-27 | 2017-09-27 | 一种侧整形模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57310A CN107457310A (zh) | 2017-12-12 |
CN107457310B true CN107457310B (zh) | 2019-06-04 |
Family
ID=60553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89186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57310B (zh) | 2017-09-27 | 2017-09-27 | 一种侧整形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457310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00741A (zh) * | 2010-11-19 | 2011-04-06 | 青岛诺义信模具部件有限公司 | 多功能拼装斜楔 |
CN102601223A (zh) * | 2012-02-29 | 2012-07-25 | 李英慧 | 可变换角度的柔性斜楔 |
CN203711638U (zh) * | 2014-02-24 | 2014-07-16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中型件的冲压多工位模具 |
CN204074960U (zh) * | 2014-10-28 | 2015-01-07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翻边模具的斜楔机构及翻边模具 |
CN206392705U (zh) * | 2016-12-23 | 2017-08-11 | 昆山新鸿企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控制臂侧整形模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340509A1 (de) * | 2003-09-03 | 2005-03-31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 Keiltriebwerkzeug mit zueinander verstellbaren Elementen zum schneidlosen Formen eines Blechwerkstückes in einer Presse |
-
2017
- 2017-09-27 CN CN201710891864.0A patent/CN10745731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00741A (zh) * | 2010-11-19 | 2011-04-06 | 青岛诺义信模具部件有限公司 | 多功能拼装斜楔 |
CN102601223A (zh) * | 2012-02-29 | 2012-07-25 | 李英慧 | 可变换角度的柔性斜楔 |
CN203711638U (zh) * | 2014-02-24 | 2014-07-16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中型件的冲压多工位模具 |
CN204074960U (zh) * | 2014-10-28 | 2015-01-07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翻边模具的斜楔机构及翻边模具 |
CN206392705U (zh) * | 2016-12-23 | 2017-08-11 | 昆山新鸿企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控制臂侧整形模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57310A (zh) | 2017-1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449961U (zh) | 用于变压器器身压板/托板斜孔加工定位工装 | |
CN104625803A (zh) | 大型铣床铣平面通用夹具 | |
CN105666191A (zh) | 用于异形工件加工的夹具 | |
CN211101363U (zh) | 一种锻压锤杆用锻件 | |
CN203918310U (zh) | 用于机械加工的新型工件夹紧机构 | |
CN107457310B (zh) | 一种侧整形模具 | |
CN108746678B (zh) | 一种可调节顶尖角度的顶尖座 | |
CN207431816U (zh) | 一种高尔夫球头夹持治具 | |
CN207222837U (zh) | 一种多工位冷镦机快速校中心机构 | |
CN205147885U (zh) | 一种夹持回转支承用压板夹具 | |
CN113510214B (zh) | 一种销头锻件的成型模具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8614246U (zh) | 一种镶块角度加工装置 | |
CN207857575U (zh) | 一种钣金折弯角度可调节的折弯装置 | |
CN208083890U (zh) | 一种复杂零件加工用夹具 | |
CN206748028U (zh) | 一种侧顶式气动夹紧装置 | |
CN209466156U (zh) | 一种新型减壳以毛坯定位加工工装 | |
CN207387164U (zh) | 一种套杆类零件车夹 | |
CN208304443U (zh) | 一种推土机半轴外圆铣槽胎具 | |
CN208542804U (zh) | 一种反向复合型冲孔设备 | |
CN219684585U (zh) | 一种航空铸件毛坯找正加工定位夹具 | |
CN222536074U (zh) | 一种可快速换型的钣金圆弧加工成型装置 | |
CN208629282U (zh) | 一种用于加工铝材模具的工具 | |
CN207480165U (zh) | 回转加工治具 | |
CN220679138U (zh) | 一种高强度的五金弹片折弯机 | |
CN209304136U (zh) | 一种具有精度调节的工装夹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