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16120B - 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16120B CN107416120B CN201710602778.3A CN201710602778A CN107416120B CN 107416120 B CN107416120 B CN 107416120B CN 201710602778 A CN201710602778 A CN 201710602778A CN 107416120 B CN107416120 B CN 10741612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reverse gear
- motor
- reverse
-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11/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 B62M11/0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of unchangeable ratio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8—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electrical or fluid transmitting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26—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 F16H61/28—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with at least one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being caused by a non-mechanical force, e.g. power-assisted
- F16H61/32—Electric motors actuators or related electrical control means theref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26—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 F16H61/28—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with at least one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being caused by a non-mechanical force, e.g. power-assisted
- F16H61/32—Electric motors actuators or related electrical control means therefor
- F16H2061/323—Electric motors actuators or related electrical control means therefor for power assistance, i.e. servos with follow up a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摩托车倒挡切换时动力传递不平稳的问题。本摩托车的倒挡机构包括倒挡电机、中间轴和输出轴,倒挡电机的电机轴上套设有倒挡主齿轮,倒挡主齿轮与电机轴周向定位,中间轴上固连有过渡齿轮,输出轴上固连有倒挡从齿轮,过渡齿轮与倒挡从齿轮相啮合,倒挡主齿轮远离倒挡电机的一侧设有凸起的拨块,倒挡机构还包括旋转杆,旋转杆上固连有拨动件,旋转杆顶端连接有用于驱动旋转杆转动的驱动机构,拨动件能在旋转杆转动时作用在拨块上带动倒挡主齿轮沿电机轴轴向滑动,电机轴上设有能够使倒挡主齿轮具有向倒挡电机方向移动趋势的弹性件。本倒挡机构的倒挡切换过程平稳缓和,动力传递更加稳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大排量摩托车来说,由于摩托车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在人推动摩托车往后移动时很费力,特别是对于力气较小的人来说容易扶不住摩托车而摔倒。
而现有技术中,只在三轮、四轮摩托车上才设有倒挡机构,如中国专利CN204355253U公开了一种三轮摩托车的前置油电混合变速器,包括变速器壳体、电动机,以及安装在变速器壳体内的输入轴、输出轴,电动机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电机轴伸入变速器壳体内与输入轴平行,其特征在于:输入轴上周向固定有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与用于连接燃油发动机输出轴的主动锥齿轮啮合,形成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轴线相交的锥齿轮传动机构,主动锥齿轮支撑于变速器壳体,输入轴通过单向离合器连接一个二级从动齿轮,变速器壳体内支撑有与电机轴平行的旋转轴,旋转轴上分别周向固定有一级从动齿轮和二级主动齿轮,一级从动齿轮与电机轴上设置的一级主动齿轮啮合,二级主动齿轮与二级从动齿轮啮合,二级从动齿轮通过一倒挡转换装置连接输出轴,倒挡转换装置的花键轴一端与二级从动齿轮花键配合,花键轴另一端与输出轴通过轴承配合连接,使输入轴、花键轴、输出轴形成同一轴线结构,输出轴上设有前进挡输出齿轮和倒挡输出齿轮,花键轴上空套一倒挡齿轮,并花键连接一内花键齿套,倒挡齿轮通过一中间传动齿轮与过桥轴上周向固定的第一过桥齿轮啮合,过桥轴上周向固定的第二过桥齿轮与输出轴上的倒挡输出齿轮啮合,内花键齿套位于倒挡齿轮和输出轴上的前进挡输出齿轮之间,一设有内齿的换挡结合齿轮与内花键齿套的外齿啮合,换挡结合齿轮可轴向移动并通过内齿分别将内花键齿套与倒挡齿轮或前进挡输出齿轮结合,一换挡拨叉卡接在换挡结合齿轮设有的环槽中。
上述变速器虽然实现了将油电混合变速器前置设置于三轮摩托车用于三轮摩托车的前进和倒退,但是其存在以下问题:1、电机输出的动力需要通过一级齿轮组、二级齿轮组、单向离合器以及过桥轴等部件进行传递,结构复杂且动力传递过程损失较大;2、为了使倒挡时二级主动齿轮与二级从动齿轮更好的啮合,以减少动力传递过程中的冲击,需要设置单向离合器实现缓冲;3、由于设置了大量传动部件和离合器,不仅造成变速器体积过大难以安装在二轮摩托车上使用,而且对各部件的精度要求增加,导致生产、维修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摩托车倒挡机构,该倒挡机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平稳可靠的进行倒挡切换以使倒挡时动力传递更加稳定。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包括倒挡电机、中间轴和输出轴,所述倒挡电机的电机轴上套设有倒挡主齿轮,所述倒挡主齿轮与电机轴周向定位,所述中间轴上固连有过渡齿轮,所述输出轴上固连有倒挡从齿轮,所述过渡齿轮与倒挡从齿轮相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挡主齿轮远离倒挡电机的一侧设有凸起的拨块,所述倒挡机构还包括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上固连有拨动件,所述旋转杆顶端连接有用于驱动旋转杆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拨动件能在旋转杆转动时作用在拨块上带动倒挡主齿轮沿电机轴轴向滑动,所述电机轴上设有能够使倒挡主齿轮具有向倒挡电机方向移动趋势的弹性件。
本发明的原理如下:本倒挡机构设置在变速器壳体内,初始状态下倒挡主齿轮与过渡齿轮处于非啮合状态,过渡齿轮与倒挡从齿轮处于常啮合状态,旋转杆设置在电机轴一侧,并且旋转杆由驱动机构进行驱动实现顺时针转动和逆时针转动,由于拨动件与旋转杆固定,因此拨动件能够随旋转杆转动,拨动件又作用在倒挡主齿轮的拨块上,因此拨动件能够带动倒挡主齿轮在电机轴上滑动,当驱动机构动作驱动旋转杆顺时针/逆时针转动设定的角度时,拨动件将倒挡主齿轮向倒挡电机方向推动,这样倒挡主齿轮与过渡齿轮相错位,两者不产生动力传递,此时弹性件辅助倒挡主齿轮平稳回位,并且能够防止其轴向窜动;当旋转杆逆时针/顺时针转动设定的角度时,拨动件将倒挡主齿轮向过渡齿轮方向拉动,使其与过渡齿轮相啮合,此时弹性件能够对倒挡主齿轮进行缓冲,避免其直接突兀的与过渡齿轮啮合,从而使倒挡主齿轮与过渡齿轮的啮合更缓和、平稳;整个倒挡切换过程平稳缓和,动力传递更加稳定。
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中,所述倒挡主齿轮的每个齿上均设有第一导向面,第一导向面位于倒挡主齿轮靠近过渡齿轮一侧,所述过渡齿轮的每个齿上均设有第二导向面,第二导向面位于过渡齿轮靠近倒挡主齿轮一侧,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相向设置。由于倒挡主齿轮和过渡齿轮的每个齿上分别相应设置了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因此在倒挡主齿轮与过渡齿轮啮合时,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均产生导向效果,这样利于倒挡主齿轮与过渡齿轮顺利啮合,有效降低了两齿轮啮合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使得啮合过程更加平稳可靠。
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卷簧座和卷簧,所述第一转盘固连在旋转杆上端部,所述第二转盘设在第一转盘下方且与所述旋转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盘的边缘具有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所述第二转盘的边缘具有第三凸沿,所述第二转盘的上表面具有凸块,所述第一凸沿抵靠在凸块的侧壁,所述第三凸沿位于第二凸沿下方,所述卷簧座设在第二转盘下方,所述卷簧卷绕在卷簧座上,所述卷簧的一端定位在第二转盘上,卷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凸沿的一侧抵靠,所述驱动电机带动第二转盘相对第一转盘转动使卷簧卷缩产生弹性应力并趋使第一转盘产生同步转动。
第一转盘与旋转杆固定连接,第二转盘与旋转杆转动连接,当驱动电机带动第二转盘转动时,第一转盘能够相应的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旋转杆转动;由于卷簧的一端定位在第二转盘上,这样卷簧一端与第二转盘相对固定,具体定位方式可以采用卡接或者插接等,卷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凸沿的一侧抵靠,这样卷簧发生卷缩时,卷簧另一端会给第二凸沿一个作用力,迫使第一转盘发生转动,因此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之间的动力传递靠卷簧实现,这样即使驱动电机输出的驱动力过大,也能够通过卷簧的弹性形变产生的作用力进行适当抵消,使旋转杆能够转动正确的角度,使倒挡主齿轮与过渡齿轮能够在正确位置啮合,并且通过卷簧进行动力传递具有稳定不激烈的特点,提高了倒挡主齿轮与过渡齿轮啮合的稳定性,有效减少了啮合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
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中,所述第三凸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拉耳和第二拉耳,所述第一拉耳通过第一拉线与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卷绕连接,所述第二拉耳通过第二拉线与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卷绕连接,所述第一拉线和驱动轴的卷绕方式与第二拉线和驱动电机的驱动轴的卷绕方向相反。由于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与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卷绕方向相反,因此驱动电机正转或者反转能对应的拉动其中一条拉线,这样能够实现双向控制,当驱动电机拉动第一拉线或者第二拉线拉动时,第二转盘产生相应的转动,由于第二转盘和第一转盘通过卷簧传递动力,因此第一转盘能够相应的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旋转杆转动,使倒挡主齿轮与过渡齿轮能够在正确位置啮合或者分离。
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中,所述第二转盘的侧面设有弧形的齿条,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设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齿条啮合。通过采用齿轮和齿条啮合的方式,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转动的角度能够转化为第二转盘的转动角度,这样第二转盘会随着驱动电机的正转和反转而相应的转动,由于驱动电机的驱动轴的转动角度能够精确控制,因此也能够精确控制第二转盘的转动角度,从而精确控制旋转杆的转动角度,实现倒挡主齿轮与过渡齿轮的精确啮合或者分离。
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中,所述拨动件为拨板,所述拨块的侧面上开设有环绕拨块一周的呈圆环形的滑槽,所述拨板的一端的下方设有销子,所述拨板另一端与旋转杆固连,所述销子嵌入所述滑槽内。由于拨板上的销子卡在滑槽内且拨板又与旋转杆固连,因此当旋转杆转动时,拨板随之转动,拨板的转动能够带动倒挡主齿轮沿着电机轴滑动,从而使倒挡主齿轮与过渡齿轮啮合或者分离,由于滑槽设置在拨块侧面并且为环形,在拨板转动过程中,销子不会与滑槽分离,并且销子的转动带动倒挡主齿轮轴向移动的过程是连续不间断的,因此倒挡主齿轮与过渡齿轮的啮合过程冲击力小,更平稳;作为另一种方案,拨动件还可以采用拨叉,将拨叉设置在旋转杆上,并且使拨叉一端与拨块连接用于拨动倒挡主齿轮实现对倒挡主齿轮位置和过渡齿轮之间啮合关系的控制。
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中,所述倒挡电机的壳体上开设有凹腔,所述凹腔位于壳体靠近倒挡主齿轮一侧,所述倒挡主齿轮能够在拨板的作用下移动到所述凹腔内或者从凹腔内移出。由于在壳体上开设了凹腔,因此倒挡主齿轮能够在不使用时位于凹腔内,并通过弹性件的预紧力限位在凹腔内,不会发生轴向窜动,这种设置有效保护了倒挡主齿轮,避免倒挡主齿轮与过渡齿轮不必要的啮合,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使得本倒挡机构长时间使用依然保持稳定可靠。
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电机轴的右端部设有挡圈,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挡圈相抵靠,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拨块的台面抵靠。通过设置弹簧,给拨块一个向驱动电机方向移动的力,一方面在倒挡主齿轮向过渡齿轮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阻力作用,使得倒挡主齿轮从凹腔内开始移动到与过渡齿轮啮合的整个过程都有阻力作用,这样拨板拨动倒挡主齿轮的过程相对平稳;另一方面,当倒挡主齿轮位于凹腔内时,弹簧能够提供预紧力,防止倒挡主齿轮轴向窜动;弹性件除了弹簧还可以采用金属弹片或者微型气缸等。
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中,所述倒挡机构还包括倒挡开关和控制电路板,所述倒挡开关分别与控制电路板和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与倒挡电机连接。通过设置倒挡开关和控制电路板,方便使用者操作用,利于重型摩托车实现自动倒挡。
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中,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还设有延时电路,所述延时电路与倒挡电机电连接。延时电路能够使倒挡电机相对于驱动电机延时一段时间后启动,这样驱动电机能够优先驱动旋转杆转动使倒挡主齿轮与过渡齿轮完成啮合,然后再启动倒挡电机进行倒挡,进一步降低倒挡主齿轮与过渡齿轮啮合过程产生的冲击,提高倒挡切换的平稳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设置弹性件,使得倒挡主齿轮与过渡齿轮啮合时具有阻尼的作用,倒挡主齿轮与过渡齿轮分离时具有辅助倒挡主齿轮回位的作用,使得倒挡切换过程平稳缓和,减少两目标齿轮啮合或分离时的冲击力;
2驱动机构上设置卷簧,并通过卷簧实现两个转盘之间的动力传递,动力传递过程平稳缓和,卷簧还能够在驱动电机输出的动力不足或过量时起到补偿或抵消的作用,使旋转杆转动角度更精确,提高倒挡主齿轮与过渡齿轮的啮合精度;
3.在倒挡主齿轮和过渡齿轮上分别设置导向面,使得两目标齿轮的啮合更加平顺和方便,减少两目标齿轮啮合所产生的冲击力,提高倒挡切换的平顺性;
4、通过设置凹腔,能够有效保护倒挡主齿轮,提高其使用寿命,为其能够长时间稳定可靠的工作奠定基础;
5.采用销子与拨块侧面滑动连接,将拨板的转动转化为倒挡主齿轮的平动,动力转换过程连续不间断并且平稳可靠;
6.使用者通过按下倒挡开关即可控制上述各部件工作,只需较小力气即可完成重型摩托车的倒车工况,使用过程方便简单、实用性强;
7.采用延时电路,使倒挡齿轮的啮合与倒挡动力输出存在一定时间长,以实现先啮合再输出,避免两目标齿轮啮合过程中产生打齿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倒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倒挡时各齿轮啮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倒挡主齿轮与过渡齿轮在非啮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倒挡主齿轮与过渡齿轮在啮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旋转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B-B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倒挡机构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中,1.倒挡电机;1a.电机轴;1b.壳体;1b1.凹腔;2.中间轴;3.输出轴;4.倒挡主齿轮;4a.拨块;4a1.滑槽;4a2.台面;4b.第一导向面;5.过渡齿轮;5a.第二导向面;6.倒挡从齿轮;7.旋转杆;8.拨动件;8a.销子;9.驱动机构;9a.驱动电机;9b.第一转盘;9b1.第一凸沿;9b2.第二凸沿;9c.第二转盘;9c1.第三凸沿;9c2.凸块;9c3.第一拉耳;9c4.第二拉耳;9d.卷簧座;9e.卷簧;9f.第一拉线;9g.第二拉线;10.弹性件;11.挡圈;12.倒挡开关;13.控制电路板;13a.延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倒挡机构设置在变速器壳体1b内,其包括倒挡电机1、中间轴2、输出轴3和旋转杆7,倒挡电机1具有电机轴1a,电机轴1a上设有倒挡主齿轮4,中间轴2上固连有过渡齿轮5,输出轴3上固连有倒挡从齿轮6,过渡齿轮5与倒挡从齿轮6相啮合,确切的说是处于常啮合状态。倒挡主齿轮4与电机轴1a轴向滑动连接且周向固定,具体是,电机轴1a上设有若干沿电机轴1a轴向布置的凸条,倒挡主齿轮4套设在电机轴1a上且其内侧设有与各凸条配合的凹槽,因此倒挡主齿轮4能够随电机轴1a的转动而转动且倒挡主齿轮4能够沿着凸条滑动。倒挡主齿轮4远离倒挡电机1的一侧设有拨块4a,旋转杆7设置于电机轴1a一侧并且旋转杆7上固连有拨拨动件8,本实施例中,拨动件8采用呈条状的拨板。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拨块4a的侧面上开设有环绕拨块4a一周的滑槽4a1,该滑槽4a1呈圆环形,且滑槽4a1的重心位于电机轴1a的轴心线上。拨板的一端的下方设有销子8a,拨板另一端与旋转杆7固连,销子8a嵌入滑槽4a1内,当拨块4a转动时,销子8a能够在滑槽4a1内滑动。这样当拨板随旋转轴转动时,销子8a不会与滑槽4a1分离,并且销子8a的转动带动倒挡主齿轮4轴向移动的过程是连续不间断的,因此倒挡主齿轮4与过渡齿轮5的啮合过程冲击力小,更平稳。
如图1、图6和图7所示,旋转杆7顶端连接有用于使旋转杆7转动并通过拨板带动倒挡主齿轮4与过渡齿轮5啮合或分离的驱动机构9,该驱动机构9包括驱动电机9a、第一转盘9b、第二转盘9c、卷簧座9d和卷簧9e,第一转盘9b固连在旋转杆7上端部,第二转盘9c设在第一转盘9b下方且与旋转杆7转动连接,第一转盘9b的边缘具有第一凸沿9b1和第二凸沿9b2,第二转盘9c的边缘具有第三凸沿9c1,第二转盘9c的上表面具有凸块9c2,第一凸沿9b1抵靠在凸块9c2的侧壁,第三凸沿9c1位于第二凸沿9b2下方,卷簧座9d设在第二转盘9c下方,卷簧9e卷绕在卷簧座9d上,卷簧9e的一端定位在第二转盘9c上,卷簧9e的另一端与第二凸沿9b2的一侧抵靠,驱动电机9a带动第二转盘9c相对于第一转盘9b发生转动使卷簧9e卷缩产生应力,卷簧9e给第二凸沿一个作用力使第一转盘9b相应的产生运动。具体来说,第三凸沿9c1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拉耳9c3和第二拉耳9c4,卷簧9e的一端卡在第三凸沿与第二拉耳9c4之间进行定位,第一拉耳9c3通过第一拉线9f与驱动电机9a连接,第二拉耳9c4通过第二拉线9g与驱动电机9a连接,第一拉线9f和驱动电机9a的驱动轴的卷绕方式与第二拉线9g和驱动电机9a的驱动轴的卷绕方式相反。
在驱动电机9a驱动旋转杆7转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一转盘9b与旋转杆7固定连接,第二转盘9c与旋转杆7转动连接,因此第二转盘9c能够相对第一转盘9b发生转动,当驱动电机9a通过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和齿条将动力传递到第二转盘9c后,第一转盘9b能够相应的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旋转杆7转动;由于卷簧9e的一端定位在第二转盘9c上,卷簧9e的另一端与第二凸沿9b2的一侧抵靠,因此第一转盘9b与第二转盘9c之间的动力传递靠卷簧9e实现,这样即使驱动电机9a拉动通过传动齿轮输出的动力过大,也能够通过卷簧9e的弹性形变产生的作用力进行适当抵消,使旋转杆7能够转动正确的角度,使倒挡主齿轮4与过渡齿轮5能够在正确位置啮合。此外,在电机轴1a上设有能够使倒挡主齿轮4具有向倒挡电机1方向移动趋势的弹性件10,该弹性件10在本实施例中为弹簧,电机轴1a的右端部设有挡圈11,弹簧的一端与挡圈11相抵靠,弹簧的另一端与拨块4a的台面4a2抵靠。弹簧能够给拨块4a一个向驱动电机9a方向移动的力,一方面在倒挡主齿轮4向过渡齿轮5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阻力作用,使得倒挡主齿轮4从凹腔1b1内开始移动到与过渡齿轮5啮合的整个过程都有阻力作用,这样拨板拨动倒挡主齿轮4的过程相对平稳;另一方面,当倒挡主齿轮4位于凹腔1b1内时,弹簧能够提供预紧力,防止倒挡主齿轮4轴向窜动。本实施例中的弹簧还可以采用金属弹片或者微型气缸等替代。
本倒挡机构在初始状态下,倒挡主齿轮4与过渡齿轮5处于非啮合状态,过渡齿轮5与倒挡从齿轮6处于常啮合状态,旋转杆7设置在电机轴1a一侧,由于拨板与旋转杆7固定,因此拨板能够随旋转杆7转动,在拨板的转动过程中,拨板上的销子8a同步在拨块4a侧面的滑槽4a1中滑动,并带动拨块4a在电机轴1a上移动。
当驱动电机9a拉动第一拉线9f时,第一拉线9f拉动第一拉耳9c3,第二转盘9c产生顺时针旋转,由于第一转盘9b的第一凸沿9b1抵靠在第二转盘9c的凸块9c2上,因此第一转盘9b被凸块9c2带动产生顺时针转动,由于旋转杆7与第一转盘9b固连,因此旋转杆7顺时针转动,旋转杆7上的拨板将倒挡主齿轮4向倒挡电机1方向推动,此时,如图4所示,倒挡主齿轮4与过渡齿轮5相错位,两者不产生动力传递,此时弹簧辅助倒挡主齿轮4平稳回位,并且能够防止其轴向窜动;
当驱动电机9a拉动第二拉线9g时,第二拉线9g拉动第二拉耳9c4,第二转盘9c产生逆时针旋转,由于卷簧9e的其中一端卡接在第二转盘9c的第三凸沿9c1和第二拉耳9c4之间,卷簧9e的另一端与第二凸沿(9b2)的一侧抵靠,因此第二转盘9c的转动通过卷簧9e传递到第一转盘9b的第二凸沿9b2,从而带动第一转盘9b逆时针转动,由于旋转杆7与第一转盘9b固连,因此旋转杆7逆时针转动,旋转杆7上的拨板将倒挡主齿轮4向过渡齿轮5方向拉动,使其与过渡齿轮5相啮合,如图5所示。此时弹簧能够对倒挡主齿轮4进行缓冲,避免其直接突兀的与过渡齿轮5啮合。所以结合卷簧9e进行动力传递稳定不激烈的特性和弹簧作用在倒挡主齿轮4上的弹性力,使得整个倒挡切换时倒挡主齿轮4与过渡齿轮5的啮合产生的冲击力更小,啮合过程更加更平稳缓和,动力传递更加稳定。
图4和图5所示,为了使倒挡主齿轮4和过渡齿轮5的啮合更平稳缓和,在倒挡主齿轮4的每个齿上均设有第一导向面4b,各第一导向面4b位于倒挡主齿轮4靠近过渡齿轮5一侧,过渡齿轮5的每个齿上均设有第二导向面5a,各第二导向面5a位于过渡齿轮5靠近倒挡主齿轮4一侧,第一导向面4b与第二导向面5a相向设置。在倒挡主齿轮4与过渡齿轮5啮合时,第一导向面4b和第二导向面5a均产生导向效果,这样利于倒挡主齿轮4与过渡齿轮5顺利啮合,有效降低了两齿轮啮合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使得啮合过程更加平稳可靠。
如图1和图2所示,倒挡电机1的壳体1b上开设有凹腔1b1,凹腔1b1位于壳体1b靠近倒挡主齿轮4一侧,倒挡主齿轮4能够在拨板的作用下移动到凹腔1b1内或者从凹腔1b1内移出。倒挡主齿轮4能够在不使用时位于凹腔1b1内,并通过弹性件10的预紧力限位在凹腔1b1内,不会发生轴向窜动,这种设置有效保护了倒挡主齿轮4,避免倒挡主齿轮4与过渡齿轮5不必要的啮合,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使得本倒挡机构长时间使用依然保持稳定可靠。
如图8所示,倒挡机构还包括倒挡开关12和控制电路板13,倒挡开关12分别与控制电路板13和驱动电机9a电连接,控制电路板13上还设有延时电路13a,延时电路13a与倒挡电机1电连接。倒挡开关12可以设置在摩托车的把手或者中控等位置,用于作为触发倒挡机构工作的触发信号。控制电路板13安装在车架上,用于控制倒挡电机1工作。延时电路13a能够使倒挡电机1相对于驱动电机9a延时一段时间后启动,这样驱动电机9a能够优先驱动旋转杆7转动使倒挡主齿轮4与过渡齿轮5完成啮合,然后再启动倒挡电机1进行倒挡,进一步降低倒挡主齿轮4与过渡齿轮5啮合过程产生的冲击,提高倒挡切换的平稳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摩托车的倒挡机构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驱动机构9中驱动电机9a和第二转盘9c之间的传动方式,具体如下:第二转盘9c的侧面设有弧形的齿条,驱动电机9a的驱动轴设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齿条啮合。当驱动电机9a转动时,由于驱动轴上的传动齿轮和第二转盘9c上的齿条相啮合,因此驱动轴的转动转变为第二转盘9c的转动,又由于卷簧9e的作用,因此第一转盘9b能够相应的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旋转杆7转动。通过驱动齿轮与齿条的配合,能够实现使第二转盘9c的转动角度得到精准的控制,也就是说能够精准控制旋转杆7的转动角度,并且旋转杆7的转动方向与驱动电机9a的转动方向相对应。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包括倒挡电机(1)、中间轴(2)和输出轴(3),所述倒挡电机(1)的电机轴(1a)上套设有倒挡主齿轮(4),所述倒挡主齿轮(4)与电机轴(1a)周向定位,所述中间轴(2)上固连有过渡齿轮(5),所述输出轴(3)上固连有倒挡从齿轮(6),所述过渡齿轮(5)与倒挡从齿轮(6)相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挡主齿轮(4)远离倒挡电机(1)的一侧设有凸起的拨块(4a),所述倒挡机构还包括旋转杆(7),所述旋转杆(7)上固连有拨动件(8),所述旋转杆(7)顶端连接有用于驱动旋转杆(7)转动的驱动机构(9),所述拨动件(8)能在旋转杆(7)转动时作用在拨块(4a)上带动倒挡主齿轮(4)沿电机轴(1a)轴向滑动,所述电机轴(1a)上设有能够使倒挡主齿轮(4)具有向倒挡电机(1)方向移动趋势的弹性件(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挡主齿轮(4)的每个齿上均设有第一导向面(4b),第一导向面(4b)位于倒挡主齿轮(4)靠近过渡齿轮(5)一侧,所述过渡齿轮(5)的每个齿上均设有第二导向面(5a),第二导向面(5a)位于过渡齿轮(5)靠近倒挡主齿轮(4)一侧,第一导向面(4b)与第二导向面(5a)相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9)包括驱动电机(9a)、第一转盘(9b)、第二转盘(9c)、卷簧座(9d)和卷簧(9e),所述第一转盘(9b)固连在旋转杆(7)上端部,所述第二转盘(9c)设在第一转盘(9b)下方且与所述旋转杆(7)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盘(9b)的边缘具有第一凸沿(9b1)和第二凸沿(9b2),所述第二转盘(9c)的边缘具有第三凸沿(9c1),所述第二转盘(9c)的上表面具有凸块(9c2),所述第一凸沿(9b1)抵靠在凸块(9c2)的侧壁,所述第三凸沿(9c1)位于第二凸沿(9b2)下方,所述卷簧座(9d)设在第二转盘(9c)下方,所述卷簧(9e)卷绕在卷簧座(9d)上,所述卷簧(9e)的一端定位在第二转盘(9c)上,卷簧(9e)的另一端与第二凸沿(9b2)的一侧抵靠,所述驱动电机(9a)带动第二转盘(9c)相对第一转盘(9b)转动使卷簧(9e)卷缩产生弹性应力并趋使第一转盘(9b)产生同步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沿(9c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拉耳(9c3)和第二拉耳(9c4),所述第一拉耳(9c3)通过第一拉线(9f)与驱动电机(9a)的驱动轴(9a1)卷绕连接,所述第二拉耳(9c4)通过第二拉线(9g)与驱动电机(9a)的驱动轴(9a1)卷绕连接,所述第一拉线(9f)和驱动轴(9a1)的卷绕方式与第二拉线(9g)和驱动电机(9a)驱动轴的卷绕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盘(9c)的侧面设有弧形的齿条,所述驱动电机(9a)的驱动轴(9a1)设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齿条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件(8)为拨板,所述拨块(4a)的侧面上开设有环绕拨块(4a)一周的滑槽(4a1),所述拨板的一端的下方设有销子(8a),所述拨板另一端与旋转杆(7)固连,所述销子(8a)嵌入所述滑槽(4a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挡电机(1)的壳体(1b)上开设有凹腔(1b1),所述凹腔(1b1)位于壳体(1b)靠近倒挡主齿轮(4)一侧,所述倒挡主齿轮(4)能够在拨板的作用下移动到所述凹腔(1b1)内或者从凹腔(1b1)内移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0)为弹簧,所述电机轴(1a)的右端部设有挡圈(11),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挡圈(11)相抵靠,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拨块(4a)的台面(4a2)抵靠。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挡机构还包括倒挡开关(12)和控制电路板(13),所述倒挡开关(12)分别与控制电路板(13)和驱动电机(9a)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13)与倒挡电机(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3)上还设有延时电路(13a),所述延时电路(13a)与倒挡电机(1)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02778.3A CN107416120B (zh) | 2017-07-21 | 2017-07-21 | 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02778.3A CN107416120B (zh) | 2017-07-21 | 2017-07-21 | 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16120A CN107416120A (zh) | 2017-12-01 |
CN107416120B true CN107416120B (zh) | 2020-04-07 |
Family
ID=60429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602778.3A Active CN107416120B (zh) | 2017-07-21 | 2017-07-21 | 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41612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96704B (zh) * | 2018-11-21 | 2024-09-20 | 深圳市怀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不停机下料装置 |
CN110195782B (zh) * | 2019-04-28 | 2024-01-02 | 浙江美可达摩托车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变挡限位结构 |
CN110131409A (zh) * | 2019-05-29 | 2019-08-16 | 杭州神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机械式自动变速箱换档执行机构 |
KR102068508B1 (ko) * | 2019-07-09 | 2020-01-21 | 주식회사 청람자동차 | 전동장치 |
CN114082315B (zh) * | 2021-12-03 | 2022-06-21 | 滁州辉煌无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纺布生产用色母粒混合上料装置 |
CN222062207U (zh) * | 2023-11-02 | 2024-11-26 |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48025Y (zh) * | 1992-06-03 | 1993-12-01 | 航空航天工业部南方动力机械公司 | 摩托车发动机用带倒挡变速箱 |
CN2293479Y (zh) * | 1997-12-26 | 1998-10-07 | 杨树林 | 摩托车用外置式倒档装置 |
CN2502991Y (zh) * | 2001-09-18 | 2002-07-31 | 黄国林 | 摩托车发动机倒挡装置 |
CN2844574Y (zh) * | 2005-09-14 | 2006-12-06 | 林海蛟 | 倒档器 |
CN2911325Y (zh) * | 2006-01-24 | 2007-06-13 | 广州市鼎丰机械有限公司 | 具有一档空档和倒档的车用变速装置 |
JP5198204B2 (ja) * | 2008-09-30 | 2013-05-1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後退装置 |
CN204341364U (zh) * | 2014-12-16 | 2015-05-20 | 重庆正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三轮摩托车增力倒档器 |
CN106560394A (zh) * | 2015-12-04 | 2017-04-12 | 重庆市佳南工贸有限公司 | 摩托车倒档机构 |
CN205896145U (zh) * | 2016-07-26 | 2017-01-18 | 连云港北方变速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蜗杆传动的变速器总成 |
-
2017
- 2017-07-21 CN CN201710602778.3A patent/CN107416120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16120A (zh) | 2017-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16120B (zh) | 一种摩托车的倒挡机构 | |
JP5521056B2 (ja) | 連結装置 | |
JP3030548B2 (ja) | 歯車変速機のシフト装置を操作しかつ主クラツチを係合及び係合解除する装置 | |
JPS6298032A (ja) | クラツチ、可変速駆動装置、ブレ−キ等の連結装置用制御機構 | |
CN108443353B (zh) | 一种齿嵌式电磁离合器 | |
CA2622714A1 (en) |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ssembly for a vehicle, and vehicle incorporating same | |
CN102588527A (zh) | 一种电动汽车自动变速器 | |
CN107654588B (zh) | 永磁传动变矩器双输入轴驱动装置 | |
JP2004138131A (ja) | 自動車のパワートレーンにおけるシンクロ機構の操作装置 | |
CN106704399A (zh) | 具有同步器的棘爪接地离合器 | |
EP2060817B1 (en) | Clutch drive device and vehicle equipped therewith | |
CN201944249U (zh) | 一种用于汽车变速器的离合器执行机构 | |
CN202345388U (zh) | 一种电机多级传动同步控制装置 | |
JPH0792115B2 (ja) | 二重質量フライホイール | |
CN109591578B (zh) | 一种车辆混合动力系统的耦合器 | |
CN102878269A (zh) | 齿轮式汽车自动变速箱 | |
KR101326599B1 (ko) | 고응답성 클러치 액츄에이터 | |
CN215673429U (zh) | 一种电动车无动力中断换挡的两挡变速箱 | |
CN214888481U (zh) | 一种行星齿轮离合器 | |
CN104500652B (zh) | 用于车辆的飞轮组件及具有其的发动机和车辆 | |
CN211314908U (zh) | 螺旋双向超越离合器及大功率自动变速系统 | |
CN101648518A (zh) | 电动车变速器 | |
RU181468U1 (ru) | Накопитель механической энергии с упругими элементами | |
CN110168245B (zh) | 离合器单元和车辆 | |
JP2022547137A (ja) | 車両用クラッ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05 Address after: 317500 Wanchang Road, Taiping Street, Wenling City,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Meikeda Motorcyc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7500 No. 318, Wan Chang Road, Daping street, Wenling, Taizhou, Zhejiang Applicant before: Qianjiang Motorcycle Co., Ltd., Zhejiang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