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7999A - 光透射性导电材料 - Google Patents
光透射性导电材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07999A CN107407999A CN201680012878.4A CN201680012878A CN107407999A CN 107407999 A CN107407999 A CN 107407999A CN 201680012878 A CN201680012878 A CN 201680012878A CN 107407999 A CN107407999 A CN 1074079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id
- light
- pattern
- conductive material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29910001111 Fine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GGCZERPQGJTIQP-UHFFFAOYSA-N sodium;9,10-dioxoanthracene-2-sulfon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Na+].C1=CC=C2C(=O)C3=CC(S(=O)(=O)O)=CC=C3C(=O)C2=C1 GGCZERPQGJTIQ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3 base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054 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672 polyolefin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25 Acry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78 Acryl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95 Polyether sulf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9 copper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92 cor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72 electroless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13 electro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29 gener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492 poly(sulfo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122 polyamid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30 polya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668 polycarbonat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31 polycarbonate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25 polyester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5 polyester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93 polyether sulfo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12 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50 screen-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050 silico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057 smooth muscle myobla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44 sputte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ILJSQTXMGCGYMG-UHFFFAOYSA-N triacet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C(=O)CC(=O)CC(O)=O ILJSQTXMGCGYM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0 vapo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7—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sets of wires, e.g. crossed wi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4—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or films on insulating-suppor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透射性导电材料,在光透射性支承体上具有单位图形进行反复而形成的金属细线图案,所述光透射性导电材料的特征在于,该单位图形由主格子和卫星格子的组合构成,与主格子共有边和/或顶点并与主格子相邻的格子的数目比与卫星格子共有边和/或顶点并与卫星格子相邻的格子的数目多,构成主格子的金属细线上的任意的两点间的最长距离比与连结该两点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主格子的宽度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触摸面板、有机EL材料、太阳能电池等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涉及适合用于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且特别适合用于单层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
背景技术
在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PC、智能电话、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OA设备、医疗设备、或车载导航系统等电子设备中,触摸面板作为输入单元而广泛用于它们的显示器。
根据位置检测的方法,触摸面板有光学方式、超声波方式、电阻膜方式、表面型静电电容方式、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等。电阻膜方式的触摸面板成为如下构造,即,光透射性导电材料与带光透射性导电层的玻璃隔着分隔器进行对置配置,在光透射性导电材料中流过电流,对带光透射性导电层的玻璃中的电压进行计测。另一方面,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特征在于,将在光透射性支承体上具有光透射性导电层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作为基本结构,没有可动部分,因此具有高耐久性以及高光透射性。因此,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可应用于各种用途,其中,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因为能够多点同时检测,所以广泛用于智能电话、平板电脑PC等。
以往,作为触摸面板用途的透明电极(光透射性导电材料),一般使用在光透射性支承体上形成有由ITO(铟-锡氧化物)导电膜构成的光透射性导电层的透明电极。然而,ITO导电膜因为折射率大,所以光的表面反射多,因此在使用了ITO导电膜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中,存在总光线透射率下降的问题、因为可挠性低而在弯曲时在ITO导电膜中产生龟裂而使电阻值变高等问题。
作为使用了代替ITO导电膜的光透射性导电层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在光透射性支承体上形成有具有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的金属网格材料受到青睐。作为制造该金属网格材料的方法,提出了如下方法:半加成方法,在具有基底金属层的支承体上形成薄的催化剂层,在该催化剂层上形成使用了抗蚀剂的图案,然后通过镀覆法在抗蚀剂开口部层叠金属层,最后去除抗蚀剂层以及被抗蚀剂层保护的基底金属,从而形成具有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利用银盐感光材料的银盐照相法;以及银盐扩散转印法;等。
用这些方法制作的金属网格材料与使用了ITO导电膜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相比,具有能够兼顾高导电性和高光透射性且具有高可挠性等各种优点。其中,能够用银来形成金属细线的银盐扩散转印法除了能够再现均匀的线宽度以外,由于银在金属之中导电性最高,因此与其它方式相比,能够以更细的线宽度得到高导电性。
在前述的金属网格材料中,虽然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细线本身没有光透射性,但是通过具有网眼形状的图案,从而兼顾了光透射性和导电性。作为该网眼形状,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等记载的将四边形、八边形等多边形、圆、椭圆等众所周知的规则图形作为单位图形并使该单位图形反复而形成的网眼形状。此外,已知有专利文献3等记载的将特殊的规则图形作为单位图形并使该单位图形反复而形成的网眼形状等。
为了将上述的金属网格材料用于例如使用了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等在光透射性导电层中具有电路图案的应用用途,一般在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中设置断线部来划分导通部分,并在一片片材中设置多个电路(传感器部)。在这样的用途中,一般来说,将上述的规则图形作为单位图形的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具有容易与宽度窄的电路图案对应这样的优点,但是在与液晶显示器那样的具有规则图案的构造体重叠进行使用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波纹。另一方面,虽然使用不规则的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难以出现波纹,但是在应用于宽度窄的电路图案的情况下,存在导电性的偏差增大等缺点,因此难以应用。因此,根据应用用途的特征,将规则图形作为单位图形的网眼形状和不规则的网眼形状区分使用。
在该光透射性导电层中,一般来说,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且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排列的列电极(由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构成的列电极)被用作电路图案。而且,为了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还有列电极的宽度变得非常窄的光透射性导电层。在这种情况下,可适当地使用前述的将规则图形作为单位图形的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此外,以往作为使用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一般使用重叠了两层由ITO导电膜、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构成的光透射性导电层的双层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但是近年来,例如在专利文献4等中也提出有使用了仅具有单层光透射性导电层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的单层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在单层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中,通过在光透射性导电层设置特殊的图案,从而能够进行位置检测。这样,在单层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中,因为不重叠光透射性导电层,所以与双层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相比,其特征在于,具有高光透射性。
在上述的单层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中,例如,如专利文献4记载的那样,存在如下情况,即,在光透射性区域(专利文献4的图3中的301)中配置有感测静电电容的传感器部(同图中的304)和用于将在传感器部中感测到的电容的变化导出到外部的光透射性布线部(同图中的302)。该光透射性布线部以细的形状配置,以便尽量不占面积,并且与传感器部分开地集中配置。此外,光透射性布线部在多数情况下由比较长的直线形状或比较长的弯折线的形状构成。当欲使用金属网格材料来制作单层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时,因为该长的线状的光透射性布线部的视觉辨识性高,所以显眼,因此例如如前述的专利文献3提出的那样,光透射性布线部利用由与传感器部相同的网眼形状构成的金属细线图案来构成。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230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2-51932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24113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1-1810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触摸面板一般与长方形的显示器重叠使用,在该显示器组装有黑矩阵、液晶单元、发光单元等元件。通常,这些元件与显示器的边(轮廓的边)平行或垂直地排列。如前所述,在具有宽度窄的列电极的触摸面板(灵敏度高的触摸面板)中,优选使用将规则图形作为单位图形的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但是另一方面,当将规则图形作为单位图形时,容易产生波纹。另外,所谓波纹,是在将多个周期性的图案重叠时可进行视觉辨识的意图之外的图样,特别是,在将网点这样的周期图案进行重叠使用的彩色印刷领域等中,是以前就已知的现象,从美观方面考虑,波纹的产生会成为问题。关于其产生机理和改善对策,例如在“标准DTP输出讲座((株)翔泳社1997年9月30日发行)”138页等有记载。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和显示器的元件的波纹由以下两种波纹构成:由于显示器的元件的排列的角度(相当于显示器的边的方向,以下,简写为“X方向”、“Y方向”)与金属细线图案的金属细线的方向之间的角度差小而产生的角度的波纹;以及由于X、Y各自的方向上的元件的反复周期与同方向上的金属细线图案的单位图形的反复周期(因此,单位图形的X、Y各自的方向上的宽度)之差小而产生的周期的波纹。因此,在选择规则图形作为单位图形时,为了避免波纹,需要使单位图形的X、Y每个方向上的宽度与显示器的元件的X、Y每个方向上的周期偏离,且需要对形成单位图形的金属细线的边的角度与X、Y两方向分开的角度进行选择。
此外,如前所述,当为了提高双层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的灵敏度而欲使列电极的宽度变窄时,如果不使列电极的宽度方向上的单位图形的宽度变窄,则不能将确保导电性所需的数目的单位图形纳入到该窄的列电极内。当列电极的宽度方向上的单位图形的宽度宽时,纳入到列电极的宽度方向上的单位图形的数目变少,从而列电极的电阻升高,因此,反过来有时灵敏度会下降或者根据情况列电极会断线。此外,当使列电极的宽度方向上的单位图形的宽度变窄时,若不使列电极延伸的方向上的单位图形的宽度变宽,则光透射性会变差。在加宽列电极延伸的方向上的单位图形的宽度而使得光透射性不变差的情况下,形成单位图形的边的角度会接近于X、Y中的某一个方向,变得容易产生角度的波纹。如这里叙述的那样,在用于具有窄的列电极宽度的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的情况下,要求难以产生波纹且能够降低列电极的电阻的金属网格材料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
进一步地,如前所述,在单层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中,在光透射性区域内(显示器的活性区域内)具有比较长的直线形状或比较长的弯折线形状的光透射性布线部。由于在该光透射性布线部中没有作为传感器的功能,所以希望尽可能减小其所占的面积,因此适当地选择光透射性布线部的专有面积变小那样的单位图形。然而,如以下说明的那样,通过以往已知的一般的方法来减小光透射性布线部的专有面积是有限度的。
图1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问题的图。在图1中,a-1是示出例如使用ITO导电膜等光透射性导电层的情况下的、将整面布线(宽度宽的全面涂抹图案的布线)集中配置的光透射性布线部31的图,该光透射性布线部分由布线部01和非布线部02构成。示出用一般的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来构成a-1的具体例的图是a-2~a-7。作为金属细线图案的特征,通电的部分(a-1中的布线部01)通过将由金属细线图案构成的单位图形(菱形等)相连而成为光透射性布线部,但是当在不通电的部分(a-1中的非布线部02)不设置任何图案时,在布线部01和非布线部02中存在其边界可被视觉辨识的视觉辨识性的问题。因此,一般在非布线部02也设置包含断线部的金属细线图案等,从而减少布线部01与非布线部02的表观上的差异,由此解决视觉辨识性的问题,并且将布线部01与非布线部02之间的导通切断或者防止布线彼此的短路。在图1的a-2~a-7中,虚线部示意性地示出为了上述目的而设置的包含断线部的金属细线图案,实线部示意性地示出没有断线部的金属细线图案。
a-2是示出如下的光透射性布线部的图,其中,布线部01由多个由金属细线图案构成的菱形3构成,非布线部02由多个由包含断线部的金属细线图案(虚设部)构成的菱形4构成。在该例子中,通过菱形4的存在,可解决光透射性布线部31会被视觉辨识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存在想要尽可能减小光透射性布线部31所占的面积这样的期望,为此,需要使布线部01和非布线部02的宽度变窄。作为使布线部01的宽度变窄的方法,可举出的方法是:将单位图形置换为与该单位图形是相似形但是大小较小的单位图形的方法;以及使图1的x方向上的单位图形的宽度变窄的方法。在前者的情况下,存在光透射性降低这样的问题。此外,在后者的情况下,在单位图形的边的角度接近图1的y方向并与液晶显示器重叠的情况下,具有在X、Y两方向(多数情况下使其与图1的x方向、y方向一致)上与具有图案的黑矩阵等引起波纹这样的问题。
a-3是如下的例子,即,为了维持光透射性,单位图形与a-2相同,且改变断线位置,布线部01的宽度37与x方向上的单位图形的反复周期35保持相同,且使非布线部02的宽度36变窄,由此减小了光透射性布线部的专有面积。在a-3中,作为布线部01当中的一个的布线部311是由没有断线部的金属细线图案构成的菱形相连而成的,因此在y方向上由导通的两条金属细线图案连接,但是,配置为与布线部311隔一个相邻的作为布线部01当中的另一个的布线部312是菱形的一部分被置换成包含断线部的金属细线图案的图形相连而成的,因此仅通过导通的一条金属细线图案在y方向上连接。因此,在布线部311和布线部312中导电性变得不同,因此当使用a-3的光透射性布线部31时,会产生作为触摸传感器的动作变差这样的问题。a-4是如下的例子,即,使布线部01的宽度37变宽将非布线部02的宽度36缩窄的量,并使全部的布线部01通过导通的两条金属细线图案在y方向上连接,其中,a-4与a-2相比,相对于布线部01的条数,光透射性布线部31所占的面积并未减小。而且,布线部01仍旧仅通过两条金属布线图案在y方向上连接,因此与a-2相比较,光透射性布线部31的导电性并未提高。a-5是如下的例子,即,使非布线部02的宽度36变窄,同时,使虚设部的单位图形的x方向上的宽度也同样地变窄。在该情况下,虚设部的金属细线的边的角度相对于y方向成为很小的角度,因此容易产生与黑矩阵的波纹。
另一方面,如果使成为单位图形的菱形的大小为例如2倍,则光透射性布线部31的光透射性变高。示出该情况的例子是a-6。在a-6的金属细线图案中,通过由菱形5构成的单位图形来构成布线部01以及非布线部02,其中,菱形5由没有断线部的金属细线(实线)和包含断线部的金属细线(虚线)形成。与a-2的光透射性布线部31相比,显然a-6的光透射性布线部31的光透射性变高。但是,在a-6中,布线部01仅由一条金属细线构成,因此在由于制造时的故障而在布线部01产生了断线的情况下,会产生如下的问题:得到良好的触摸传感器的比例、即所谓的成品率显著下降,生产可靠性受损。另外,即使在a-2的金属细线图案中存在一点断线,只要该断线部不是产生在菱形3与相邻的菱形3的交点部,就能通过未断线的另一条金属细线来维持导通,因此生产可靠性与a-6的光透射性布线部31相比非常高。
在a-7中,为了提高光透射率,仅在a-1的布线部01的轮廓部分配置了金属细线图案6。但是,在这样的图案中,金属图案会与液晶显示器的黑矩阵发生干涉,产生波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与显示器重叠也难以产生波纹并且具有高光透射性和高导电性而且生产可靠性也优异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本发明的课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在用于单层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光透射性区域内的光透射性布线部的占有面积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上述课题可通过如下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来基本解决,所述光透射性导电材料在光透射性支承体上具有单位图形进行反复而形成的金属细线图案,其特征在于,该单位图形由主格子和卫星格子的组合构成,与主格子共有边和/或顶点并与主格子相邻的格子的数目比与卫星格子共有边和/或顶点并与卫星格子相邻的格子的数目多,构成主格子的金属细线上的任意的两点间的最长距离比与连结该两点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主格子的宽度长。
在此,优选,主格子以及卫星格子是当从构成图形的边上的任意的一点沿着该图形的边前进时最终能够回到原来的点的图形(将其称为“闭合的”图形。),且是当进一步分割时不再是“闭合的”图形的图形。
优选,与主格子共有边和/或顶点并与主格子相邻的格子、以及与卫星格子共有边和/或顶点并与卫星格子相邻的格子是“闭合的”图形,且是当进一步分割时不再是“闭合的”图形的图形。
优选,在金属细线图案中具有成为传感器部的区域,在传感器部中,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带状的导通的区域由在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排列有多列的列电极构成,构成传感器部的金属细线图案的单位图形分别沿着列电极延伸的方向以及列电极排列的方向反复排列。
优选,在传感器部的列电极排列的方向上的、列电极的带状的导通的区域的宽度最窄的部分,单位图形在传感器部的列电极排列的方向上反复排列有3个以上。
优选,主格子的形状是菱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与显示器重叠也难以产生波纹并且具有高光透射性和高导电性而且生产可靠性也优异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此外,还能够提供一种在用于单层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光透射性区域内的光透射性布线部的占有面积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问题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的一个例子的简要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的另一个例子的简要图。
图4是用于说明单位图形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主格子和卫星格子的图。
图6是示出具有另一种单位图形的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的简要图。
图7是示出具有另一种单位图形的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的简要图。
图8是示出具有另一种单位图形的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的简要图。
图9是示出具有另一种单位图形的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的简要图。
图10是示出具有另一种单位图形的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的简要图。
图11是用于说明主格子的宽度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点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点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时,使用附图进行说明,只要不脱离其技术范围,本发明就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修正,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的一个例子的简要图。在图2中,光透射性导电材料1在光透射性支承体2之上具有传感器部11和虚设部12,其中,传感器部11由单位图形进行反复而形成的金属细线图案构成,虚设部12由单位图形进行反复而形成的金属细线图案构成,且至少在与传感器部11的边界部具有断线部。此外,光透射性导电材料1除了传感器部11和虚设部12以外还具有由金属图案构成的布线部14、端子部15。传感器部11经由布线部14与端子部15电连接,并通过该端子部15与外部电连接,由此能够捕捉在传感器部11中感测到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另一方面,虚设部12不与端子部15电连接。13是不存在由金属构成的图案的非图像部。另外,在本发明中,传感器部11和虚设部12由微小的网眼状的金属细线图案构成,但是在图2中,为了方便,用实际不存在的假设的边界线a表示传感器部11的区域与虚设部12的区域的边界(虽然传感器部11以及虚设部12用空白示出,但是实际上存在金属细线图案,且沿着假设的边界线a存在断线部。)。图2那样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通过与将传感器部11所延伸的方向(在图2中为x方向)变更后得到的图案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重叠两片,从而优选地用于双层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的另一个例子的简要图,(3-1)是整体图,(3-2)是将(3-1)的一部分进行放大的放大图。在图3中,光透射性导电材料1在光透射性支承体2之上具有分别由单位图形进行反复而形成的金属细线图案构成的传感器部11、虚设部12、光透射性布线部31、以及参照传感器部32。光透射性布线部31具有布线部01和非布线部02,虚设部12和非布线部02至少在与其它区域的边界部具有断线部。进一步地,图3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1除了这些区域以外,还可以具有由整面布线构成的布线部14、端子部15、或者不存在由金属构成的图案的非图像部13。传感器部11和参照传感器部32经由光透射性布线部31和布线部14与端子部15电连接,并通过该端子部15与外部电连接,由此能够捕捉在传感器部11和参照传感器部32中感测到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另一方面,非布线部02和虚设部12不与端子部15电连接。另外,在图3中,用实际不存在的假设的边界线a表示传感器部11的区域与虚设部12的区域的边界(虽然虚设部12用空白示出,但是实际上存在具有断线部的金属细线图案。)。图3那样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可优选地用于单层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
如前所述,图2中的传感器部11和虚设部12、或者图3中的传感器部11、虚设部12、光透射性布线部31、参照传感器部32由单位图形进行反复而形成的金属细线图案构成。传感器部11、虚设部12、光透射性布线部31、参照传感器部32的单位图形的形状可以分别相同,也可以分别不同,此外,虽然可以根据光透射性导电材料上的位置而不同,但是优选由全部相同的单位图形构成。另外,在虚设部12、非布线部02中,除了至少在与其它区域的边界部具有断线部以外,优选在构成这些区域的内部的金属细线图案中也具有断线部。而且,在本发明中,在讨论虚设部12、非布线部02等具有断线部的单位图形的形状时,关于断线部,认为对其进行了连接。
金属细线图案的线宽度优选为20μm以下,更优选为1~15μm,进一步优选为2~10μm。其开口率(没有金属细线的部分所占的面积相对于传感器部11、虚设部12、光透射性布线部31、参照传感器部32等所占的面积的比例)优选为95%以上,更优选为96~98%。此外,在虚设部12、非布线部02中,通过设置断线部,从而切断与其它区域之间、它们的内部中的导通。断线部的长度(金属细线中断的长度)优选为1~50μm,更优选为5~20μm。作为断线方法,能够使用在金属细线垂直、倾斜地设置缺损部的方法、在日本特开2014-127115号公报等中提出的方法等众所周知的方法。
在本发明中,所谓“单位图形”,是通过仅反复排列该单位图形而成为整体的图形那样的最小面积(作为包含金属细线和被其包围的区域在内的单位图形的面积)的图形。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谓“反复排列”是指,一个单位图形和与其相邻地排列的单位图形以共有边和/或顶点的方式在平面上无重复地排列而形成作为整体的图形的规则的网眼图形。其中,在此,两个单位图形共有边和/或顶点是指,一个边、顶点在是一个单位图形的边、顶点的同时,是另一个单位图形的边、顶点,在将单位图形反复排列而形成整体的图形时,在单位图形彼此所共有的边、顶点处,也可以说是以金属细线的宽度来重复。进一步地,该单位图形原则上仅由“闭合的”图形构成,但是也能够例外地将“开放的”图形作为单位图形的一部分。其中,如果不是包含该图形的单位图形,则仅将不会成为整体的图形的情况作为例外。另外,在本发明中,单位图形的边不仅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而且,所谓“闭合的”图形,是指从构成图形的边上的任意的一点沿着该图形的边前进时最终能够回到原来的点的图形,例如,圆、椭圆、多边形等相当于此。另一方面,所谓“开放的”图形是指不是上述那样的图形,例如线段等相当于此。
使用图4对以上的内容进行说明。在图4中,网格41是本发明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所使用的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当分析网格41时,作为构成网格41的“闭合的”图形的要素,有格子42~45。格子42和格子43分别是当进一步分割时不再是“闭合的”图形的格子(以下,称为最小闭合格子),但是它们单独是无法形成网格41的,因此在本发明中,并不称为单位图形。格子44和格子45,它们单独能够形成网格41。而且,如前所述,在本发明中,单位图形定义为最小的图形。为了比较格子44和格子45的面积,将格子44和格子45重叠后得到的图形是图形46。根据图形46可知,格子44被纳入到格子45之中,关于格子所占的面积,格子44更小。因而,网格41的单位图形为格子44。另外,作为本发明中的例外地由包含“开放的”图形的单位图形构成的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的例子,可举出网格47及其单位图形48。
本发明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所具有的单位图形由主格子和卫星格子的组合构成。如前所述,本发明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所具有的单位图形由多个最小闭合格子(例如,图4的单位图形44中的格子42和格子43)的组合构成,或者根据情况也例外地与“开放的”图形进行组合而构成(例如,图4的单位图形48是作为最小闭合格子的大的菱形格子和小的菱形格子以及进一步作为例外的“开放的”图形的线段这三者的组合。)。在本发明中,所谓主格子是指,构成单位图形的最小闭合格子当中的、在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中共有该格子所具有的边和/或顶点并且与该格子相邻的格子的数目比构成单位图形的其它最小闭合格子多且最多的格子。而且,主格子和卫星格子优选为最小闭合格子,与主格子共有边和/或顶点并与主格子相邻的格子、以及与卫星格子共有边和/或顶点并与卫星格子相邻的格子也优选为最小闭合格子。另外,在图4中,格子45并不构成作为单位图形的格子44,因此不相当于主格子以及卫星格子中的任一个。
使用图5对该内容进行说明。图5是用于说明主格子和卫星格子的图,将作为构成形成图4的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的单位图形44的最小闭合格子的格子42和格子43分别作为中心,仅图示了与其相邻的格子。在本发明中,相邻的格子可以是主格子,也可以是卫星格子,还可以是除此以外的格子。根据图5可知,与格子42共有边或顶点的格子的数目为4个,与格子43共有边或顶点的格子的数目为8个。因此,共有边和/或顶点且相邻的格子的数目比构成单位图形的其它最小闭合格子多且最多的格子是格子43,这就成为本发明中的“主格子”。这样的主格子对导电性贡献最大。在本发明中,设构成单位图形的最小闭合格子当中的、主格子以外的最小闭合格子全部为卫星格子。
图6是示出使用了另一个单位图形的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的简要图。在图6中,网格61由单位图形62(用粗线图示)构成,单位图形62由格子63、64以及65构成。与格子63共有边或顶点的格子的数目为8个,与格子64共有边或顶点的格子的数目为4个,与格子65共有边或顶点的格子的数目为4个,因此主格子是格子63,格子64和格子65成为卫星格子。图7是进一步示出使用了另一个单位图形的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的简要图。在图7中,格子74的面积小于格子75,因此构成网格71的单位图形72(用粗线图示)由格子73、74构成。与格子73共有边或顶点的格子的数目为4个,与格子74共有边或顶点的格子的数目为8个,因此主格子是格子74,格子73成为卫星格子。
图8是示出使用了另一个单位图形的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的简要图。在图8中,网格81由单位图形82(用粗线图示)构成,单位图形82由格子83、84以及85构成。与格子83共有边或顶点的格子的数目为8个,与格子84共有边或顶点的格子的数目为8个,与格子85共有边或顶点的格子的数目为4个,因此主格子成为格子83和格子84这两个。这样,在本发明中,主格子可以不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虽然在图8中主格子83和主格子84是全等的图形,但是也可以是相似形,另外形状也可以不同。图9中的网格91由如下的单位图形构成,该单位图形将由平行四边形构成的主格子92、由圆构成的卫星格子93、以及与卫星格子93同样地由圆构成的卫星格子94进行组合而成。图10中的网格A1由如下的单位图形构成,该单位图形将截取了被椭圆和菱形包围的部分而形成的形状的主格子A2、同样的主格子A3、以及由菱形构成的卫星格子A4进行组合而成。
在本发明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所具有的单位图形中,构成其主格子的金属细线上的任意的两点间的最长距离比与连结该两点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主格子的宽度长。使用图11对该内容进行说明。图11是用于说明主格子的宽度的图,是取出了图4、图6、图10所示的主格子43、63、A2的图。
在构成主格子43的金属细线上的任意的两点当中,两点间的距离最长的是顶点431和顶点432这两点。与连结该两点的线段431-432垂直的线为虚线433。与将构成主格子的金属细线上的任意的两点间的距离最大的两点连结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主格子的宽度,成为与将上述两点之间连结的直线平行且与主格子接触的线段当中、彼此距离最远的两个线段彼此的距离,因此虚线433的方向上的主格子43的宽度成为用双箭头B1示出的长度。在本发明中,线段431-432的长度比双箭头B1的长度更长。
接着,对主格子63进行叙述。在构成主格子63的金属细线上的任意的两点当中,距离最长的两点有多个,例如顶点631和顶点632这两点。与连结了该两点的线段631-632垂直的线为虚线633。与将构成主格子的金属细线上的任意的两点间的距离最大的两点连结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主格子的宽度,成为与将上述两点之间连结的直线平行且与主格子接触的线段当中、彼此距离最远的两个线段彼此的距离,因此虚线633的方向上的主格子63的宽度为用双箭头B2示出的长度。线段631-632的长度比双箭头B2的长度长。此外,连结了顶点634和顶点635的线段的长度与线段631-632的长度相等,与线段634-635垂直的方向上的主格子63的宽度与线段631-632中的关系同样地,比线段634-635短。这样,在本发明中,在构成主格子的金属细线上的任意的当中存在多组两点间的距离最长的两点的情况下,在该全部的两点的组合中,具有如下关系,即,两点间距离比与连结了两点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主格子的宽度长。
最后,考虑主格子A2,在构成主格子A2的金属细线上的任意的两点当中,距离最长的两点有多个,例如顶点A21和顶点A22这两点。与连结该两点的线段A21-22垂直的线为虚线A23。与将构成主格子的金属细线上的任意的两点间的距离最大的两点连结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主格子的宽度,成为与将上述两点之间连结的直线平行且与主格子接触的线段当中、彼此距离最远的两个线段彼此的距离,因此线段A23的方向上的主格子的宽度成为用双箭头B3示出的长度。线段A21-A22的距离比双箭头B3的长度长。
作为构成本发明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所具有的单位图形的主格子的形状,只要可保持构成上述主格子的金属细线上的任意的两点间的最长距离比与连结该两点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主格子的宽度长这样的关系,就可以设为任何形状。此外,也可以是如下形状,即,边由曲线构成,边上完全没有顶点(角)。作为主格子的形状,例如可举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等四边形(其中,正方形除外)、六边形、八边形(其中,正八边形除外)、十二边形(其中,正十二边形除外)、二十边形(其中,正二十边形除外)等多边形、椭圆、星形、以及它们的组合等,此外,如果能够进行反复排列,则也可以是不定形,还可以是将这些图形进行组合之后截取而成的图形,例如主格子63、主格子A2那样的形状。关于格子的边的方向,优选相对于电极延伸的方向(x方向)或电极排列的方向(y方向)为23~67°的范围,更优选为25~65°的范围。其中,还优选可抑制波纹产生且导电性高的菱形(正方形除外)、或者通过截取由菱形构成的图形而成的图形(例如,主格子63)。
作为本发明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所具有的卫星格子的形状,没有主格子那样的限制,能够利用各种形状的格子。而且,这里也可以是如下形状,即,边由曲线构成,边上完全没有顶点(角)。作为卫星格子的形状,例如可举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等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十二边形、二十边形等多边形、椭圆、星形、以及它们的组合等众所周知的形状,此外,如果能够进行反复排列,则也可以是不定形,还也可以是将这些图形进行组合之后截取而成的图形。作为优选的卫星格子的形状,与主格子相同,但是从抑制波纹等产生的观点出发,进一步优选为主格子的相似形。
本发明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所具有的单位图形的边(主格子和卫星格子的边)也可以不是直线,例如可以由锯齿线、波状线、曲线等构成,但是从使光透射性最大且提高导电性的方面考虑,优选为直线。单位图形优选分别沿着电极排列的方向(x方向)以及电极延伸的方向(y方向)反复排列(每一个单位图形选择一处特定位置,在将反复排列的单位图形的各自的特定位置连接的直线当中,有在x方向或y方向上延伸的直线),在单位图形反复排列的方向从电极排列的方向和电极延伸的方向偏离的情况下,优选在±5°以内。
在本发明中,构成传感器部11以及虚设部12的金属细线图案、构成布线部14以及端子部15等的金属图案优选由金属,特别是金、银、铜、镍、铝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构成。作为形成由这些金属构成的金属细线图案以及金属图案(以下,合起来简称为图案)的方法,能够使用如下的众所周知的方法:使用银盐感光材料的方法;使用银盐感光材料的方法并进一步对得到的银图像实施非电解镀覆、电解镀覆的方法;使用丝网印刷法来印刷银膏、铜膏等导电性墨水的方法;通过喷墨法来印刷银墨水、铜墨水等导电性墨水的方法;或者通过蒸镀、溅射等在支承体上形成导电性层,在其上形成抗蚀剂膜,并通过进行曝光、显影、蚀刻、抗蚀剂层去除而得到的方法;粘贴铜箔等金属箔,进而在其上形成抗蚀剂膜,并通过进行曝光、显影、蚀刻、抗蚀剂层去除而得到的方法;等。其中,优选使用所得到的图案的厚度薄且极微小的图案也能够容易地形成的银盐扩散转印法。关于用这些方法制作的图案的厚度,若过厚,则存在后续工序(例如,与其它构件的粘合工序)变得困难的情况,此外,若过薄,则难以确保所需的导电性。因而,其厚度优选为0.01~5μm,更优选为0.05~1μm。本发明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可以仅在光透射性支承体的单面具有金属细线图案,或者也可以在双面具有金属细线图案。另外,关于前述的银盐扩散转印法,例如在日本特开2003-7735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250169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7-188655号公报等中有详细记载。
作为本发明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所具有的光透射性支承体,优选使用塑料、玻璃、橡胶、陶瓷等。这些光透射性支承体优选总光线透射率为60%以上。在塑料当中,具有柔性的树脂膜由于操作性优异这一点而适合使用。作为用作光透射性支承体的树脂膜的具体例,可举出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氟树脂、硅酮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双乙酸盐树脂、三醋酸酯树脂、聚芳酯树脂、聚氯乙烯、聚砜树脂、聚醚砜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烯烃树脂、环状聚烯烃树脂等构成的厚度为50~300μm的树脂膜。也可以在光透射性支承体设置易粘接层等众所周知的层。
本发明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除了前述的光透射性支承体、易粘接层以及金属细线图案以外,能够在光透射性支承体与金属细线图案之间、光透射性支承体的不具有金属细线图案的一侧的面上、或金属细线图案之上具有硬涂层、防反射层、粘合层、防眩层等众所周知的层。此外,能够在光透射性支承体与金属细线图案之间具有物理显影核层、粘接剂层等众所周知的层。
如前所述,图2是典型地使用于双层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的具有金属图案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的简要图。用假设的边界线a示出传感器部11和虚设部12的区域的形状。在传感器部11中,在图中x方向上延伸的带状的导通的区域的多列由在作为与x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图中y方向上排列的列电极构成,一条列电极的区域的形状一般是被称为金刚石类型的形状,成为相对于x方向以及y方向倾斜了45°的正方形的区域在x方向上排列并且在x方向上相邻的正方形区域之间它们的顶点部分连结的形状,由此从布线部14导通至对置的布线部14。虽然该传感器部11的列电极在y方向上排列的周期还依赖于所使用的控制器IC的性能、设定,但是在20英寸左右的触摸面板中一般为5mm左右,在一条列电极的区域中,相对于y方向,宽度最窄的部分的宽度优选为0.5~2mm。虽然未图示,但是除了金刚石类型以外,还已知有列电极成为单纯的长方形的形状的条型、在长方形内部设置了虚设部12的变形条型等图案,这些类型的传感器部11中的列电极的、宽度最窄的部分的宽度优选为0.5~5mm。在这些传感器部11的列电极的带状的导通的区域的宽度最窄的部分(作为金刚石类型的正方形区域彼此的连结部分的缩颈部分)中,本发明也有效地起作用,在该部分中,关于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的单位图形(主格子和卫星格子的组合),为了使得不会由于金属细线的断线等而引起传感器部11整体的动作不良,优选在图2的y方向上排列至少两个,优选排列3个以上。
使用图12对将本发明使用于图2所示的双层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的情况下的优点进行说明。另外,虽然在图12中,在x方向上仅排列了几列单位图形,但这是为了说明的便利。此外,图2的x方向相当于图12的y方向。
12-1是比较用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是排列了长轴对角线长度为280μm、短轴对角线长度为135μm的菱形的单位图形的众所周知的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在金属细线的线宽度为3μm的情况下,开口率为95.11%。例如,在全HD标准的23英寸触摸面板中,显示器元件的间距为265μm左右,该元件的周期与作为金属细线图案的y方向上的周期的菱形的长轴对角线长度只有15μm的差异,因此成为容易产生周期的波纹的条件。另一方面,金属细线图案的角度相对于y方向为25.7°,是不会产生角度的波纹的条件。12-2是将12-1的单位图形作为主格子且配置了边的长度为主格子的一半的相似形菱形作为卫星格子的本发明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12-2的开口率与12-1是相同的值,金属细线图案的y方向上的周期为420μm(280μm+140μm),成为可避免周期的波纹的产生的条件。12-3是比较用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是排列了长轴对角线长度为420μm、短轴对角线长度为135μm的菱形的众所周知的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12-3中的金属细线图案的角度为21.09°,成为容易产生角度的波纹的条件。12-4也是比较用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是将与在12-2中使用的主格子以及卫星格子相同的形状的菱形以与12-2的排列方法不同的方法进行排列的网眼形状,无论哪种大小的菱形,相邻的格子的数目均相同,为8个,不存在主格子以及卫星格子,因此不是本发明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12-4也与12-2同样地,金属细线图案的y方向上的周期为420μm,成为可避免周期的波纹的产生的条件,金属细线图案的角度相对于y方向也超过25°,因此成为不会产生角度的波纹的条件。另一方面,开口率为93.5%,成为与12-2相比大大变差的值。12-5也是比较用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是对正方形的主格子和正方形的卫星格子进行组合使得成为与12-1、12-2相同的开口率的例子。12-5的金属细线图案的y方向上的周期为257.2μm。例如,当在列电极的带状的导通的区域的宽度最窄的部分的宽度为0.5mm的传感器部11中使用12-1~12-3的金属细线图案时,在该部分,能够在图2的y方向上排列3个单位图形,但是若是12-5的金属细线图案,则只能排列两个。
在图12中,12-6是将12-1的单位图形在y方向上排列了1列3段的图,12-7是将12-2的单位图形在y方向上排列了1列2段的图,12-8是将12-3的单位图形在y方向上排列了1列2段的图,是为了计算具有本发明的金属细线图案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的断线发生概率而将12-1~12-3简化后得到的图。设金属细线图案的每单位长度的断线发生概率相同,并设12-7中的i-ro间的断线发生概率为5%。在该情况下,若以数学方式计算在12-6~12-8的i-ha间发生断线而不再有电连接的概率,则12-6为0.748%,12-7为0.582%,12-8为1.37%,可知本发明的光透射型导电材料的断线发生概率比以往的方法低。根据以上的说明,能够很好地理解将本发明使用于双层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的情况下的优点。
如前所述,图3是单层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的简要图。在图3中,传感器部11、参照传感器部32、以及位于传感器部11与参照传感器部32之间的虚设部12的形状、大小根据所使用的控制器IC的性能、设定而成为各种形状。关于由一组的量的传感器部11和参照传感器部32构成的传感单元33(在图3的3-1中,用方形包围的部分成为其中之一)的x方向、y方向上的周期,虽然其也依赖于控制器IC的性能、设定,但是一般为3~10mm左右。光透射性布线部31的间距34(布线部01中的一条的宽度和存在于相邻的布线部01之间的非布线部02中的一条的宽度之和)一般为100~300μm左右,光透射性布线部31所占的宽度成为间距34乘以布线部01的布线条数而得到的值。
使用图13对将本发明使用于图3所示的单层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的情况下的优点进行说明。在图13中,图示了图3的光透射性布线部31的一个间距。此外,为了进行说明,用实际不存在的假设的边界线a对布线部01与非布线部02的边界线进行图示,在边界线a上,为了切断布线部01与非布线部02之间的导通而设置有断线部。
13-1是比较用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是排列了长轴对角线长度为280μm、短轴对角线长度为135μm的菱形的单位图形的网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在该情况下,间距34的长度为270μm。与12-1同样地,金属细线图案的角度相对于y方向成为25.7°,因此不会产生角度的波纹。
13-2是本发明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是在作为13-1的单位图形的菱形(主格子)的横向(x方向)上配置了成为卫星格子的边的长度为主格子的1/5的相似形菱形的图。13-2的金属细线图案的角度与13-1相同,因此不会产生角度的波纹。该情况下的间距34为162μm。例如,关于布线部01的条数为10条的情况下的光透射性布线部的宽度,13-1为2.7mm,13-2为1.62mm,本发明变得很窄。即,能够理解,能够使布线部01和非布线部02所占的面积变窄。
13-3是在13-2的主格子彼此之间(y方向)配置了边的长度为主格子的1/2的相似形菱形的图,成为本发明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在13-3的情况下,依据与使用图12对断线概率进行说明的情况相同的理由,能够期待断线概率降低等,是非常优选的。13-3的金属细线图案的角度与13-2相同,因此不会产生角度的波纹。
13-4是比较用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配置了与在13-2中使用的主格子、卫星格子相同的菱形,在全部的菱形中使相邻的格子的数目相同。在该图形中开口率降低的情况也已经在图12中进行了说明,但是除此之外,具有该形状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的光透射性布线部的每单位长度的布线电阻与13-1~13-3完全相同,也没有导电性上的优点。
13-5是比较用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是将一边为66.57μm的正方形和正八边形组合进行配置的图,开口率与13-2相同,为95.11%。13-5的间距34为227.28μm,相当大,在此基础上,相对于x方向、y方向具有0°的角度的边,因此会产生角度的波纹。
13-6将13-3的卫星格子当中的边的长度为主格子的1/2的相似形菱形置换成边的长度为主格子的1.04倍的相似形菱形,成为本发明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在13-6中,通过设计断线部的形状,从而能够使间距34成为与13-3相同的162μm。因此,依据与13-2相同的理由,不会产生角度的波纹,依据与13-3相同的理由,能够期待断线概率降低,因此非常优选。根据上述说明,也能够很好地理解将本发明使用于单层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的情况下的优点。
附图标记说明
1:光透射性导电材料;
2:光透射性支承体;
3、4、5:菱形;
6:金属细线图案;
01、14、311、312:布线部;
02:非布线部;
11:传感器部;
12:虚设部;
13:非图像部;
15:端子部;
31:光透射性布线部;
32:参照传感器部;
33:传感单元;
34:间距;
35:单位图形的x方向上的周期;
36:虚设部的x方向上的宽度;
37:布线部的x方向上的宽度;
41、47、61、71、81、91、A1:网格;
42、43、44、45、45、46、48、62、63、64、65、72、73、74、82、83、84、85、92、93、94、A2、A3、A4:格子;
431、432、631、632、634、635、A21、A22:顶点;
433、633、A23:虚线;
B1、B2、B3:主格子的宽度;
a:假设的边界线。
Claims (6)
1.一种光透射性导电材料,在光透射性支承体上具有单位图形进行反复而形成的金属细线图案,所述光透射性导电材料的特征在于,
该单位图形由主格子和卫星格子的组合构成,与主格子共有边和/或顶点并与主格子相邻的格子的数目比与卫星格子共有边和/或顶点并与卫星格子相邻的格子的数目多,构成主格子的金属细线上的任意的两点间的最长距离比与连结该两点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主格子的宽度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格子以及所述卫星格子是当从构成图形的边上的任意的一点沿着该图形的边前进时能够最终回到原来的点的闭合的图形,且是当进一步分割时不再是闭合的图形的图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主格子共有边和/或顶点并与所述主格子相邻的格子、以及与所述卫星格子共有边和/或顶点并与所述卫星格子相邻的格子是当从构成图形的边上的任意的一点沿着该图形的边前进时能够最终回到原来的点的闭合的图形,且是当进一步分割时不再是闭合的图形的图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金属细线图案中具有成为传感器部的区域,在所述传感器部中,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带状的导通的区域由在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排列有多列的列电极构成,构成所述传感器部的金属细线图案的单位图形分别沿着列电极延伸的方向以及列电极排列的方向反复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感器部的列电极排列的方向上的、列电极的带状的导通的区域的宽度最窄的部分,单位图形在传感器部的列电极排列的方向上反复排列有3个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透射性导电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格子的形状是菱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64379 | 2015-03-26 | ||
JP2015064379 | 2015-03-26 | ||
PCT/JP2016/058689 WO2016152773A1 (ja) | 2015-03-26 | 2016-03-18 |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07999A true CN107407999A (zh) | 2017-11-28 |
Family
ID=56978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12878.4A Pending CN107407999A (zh) | 2015-03-26 | 2016-03-18 | 光透射性导电材料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80024689A1 (zh) |
JP (1) | JP6591920B2 (zh) |
KR (1) | KR101980472B1 (zh) |
CN (1) | CN107407999A (zh) |
TW (1) | TWI580577B (zh) |
WO (1) | WO2016152773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60489A (zh) * | 2017-11-09 | 2019-05-17 | 格拉默内部件有限责任公司 | 具有不同网眼形状的延展金属 |
CN111919192A (zh) * | 2018-03-27 | 2020-11-10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导电性部件、导电性薄膜、显示装置以及触摸面板 |
CN111971644A (zh) * | 2018-03-27 | 2020-11-20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导电性部件、导电性薄膜、显示装置、触摸面板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98860B (zh) * | 2016-10-24 | 2019-04-12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JP6423058B1 (ja) * | 2017-08-25 | 2018-11-14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基材 |
JP6858261B2 (ja) | 2017-08-31 | 2021-04-14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用導電部材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
CN108563364B (zh) * | 2018-04-28 | 2024-03-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屏、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JP6658800B2 (ja) * | 2018-06-12 | 2020-03-04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機能性細線パターン、透明導電膜付き基材、デバイス及び電子機器 |
TWI820512B (zh) * | 2021-11-10 | 2023-11-01 | 位元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電容感應辨識標籤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102370A1 (en) * | 2008-07-31 | 2011-05-05 | Gunze Limited | Planar element, and touch switch |
JP2012014956A (ja) * | 2010-06-30 | 2012-01-19 | Fujifilm Corp | 透明導電性フイルム及び発熱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
CN103329642A (zh) * | 2011-01-18 | 2013-09-25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导电膜和设置有该导电膜的显示装置 |
US20140041999A1 (en) * | 2012-08-13 | 2014-02-13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Touch pane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49545B2 (ja) | 2001-01-24 | 2010-09-22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電磁波シールド材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
JP5174575B2 (ja) * | 2008-07-31 | 2013-04-03 | グンゼ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 |
US8941595B2 (en) * | 2008-10-01 | 2015-01-27 | 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 Inc. | Alternating, complementary conductive element pattern for multi-touch sensor |
CN102334091B (zh) * | 2009-02-26 | 2016-01-06 | 3M创新有限公司 | 触摸屏传感器和具有低可见度的覆盖微图案的图案化基材 |
TW201131449A (en) | 2010-03-01 | 2011-09-16 | Eturbotouch Technology Inc | Single layer capacitance touch device |
US8766929B2 (en) * | 2010-05-14 | 2014-07-01 | Atmel Corporation | Panel for position sensors |
JP2012163951A (ja) * | 2011-01-18 | 2012-08-30 | Fujifilm Corp | 導電性フイルムを備える表示装置及び導電性フイルム |
US20130161070A1 (en) * | 2011-12-21 | 2013-06-27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US20150169116A1 (en) * | 2012-08-06 | 2015-06-18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JP2014089585A (ja) * | 2012-10-30 | 2014-05-15 | Futaba Corp | タッチスイッチ装置 |
JP5728137B2 (ja) * | 2012-11-07 | 2015-06-0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 |
JP5923629B2 (ja) * | 2013-01-29 | 2016-05-2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入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情報機器 |
DE112014001165T5 (de) * | 2013-03-07 | 2015-11-1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nzeigevorrichtung |
US20160092004A1 (en) | 2013-05-16 | 2016-03-31 |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imited | Conductive pattern and electrode pattern of single-layer capacitive touchscreen |
JP6268769B2 (ja) * | 2013-06-26 | 2018-01-31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導電性細線の形成方法並びにこれに用いられる線及び基材 |
US9298327B2 (en) * | 2013-12-09 | 2016-03-29 | Atmel Corporation | Integrated shielding in touch sensors |
-
2016
- 2016-03-18 WO PCT/JP2016/058689 patent/WO201615277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3-18 KR KR1020177026394A patent/KR10198047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03-18 CN CN201680012878.4A patent/CN107407999A/zh active Pending
- 2016-03-22 TW TW105108746A patent/TWI58057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6-03-24 JP JP2016059866A patent/JP659192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
- 2017-09-25 US US15/714,139 patent/US2018002468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102370A1 (en) * | 2008-07-31 | 2011-05-05 | Gunze Limited | Planar element, and touch switch |
JP2012014956A (ja) * | 2010-06-30 | 2012-01-19 | Fujifilm Corp | 透明導電性フイルム及び発熱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
CN103329642A (zh) * | 2011-01-18 | 2013-09-25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导电膜和设置有该导电膜的显示装置 |
US20140041999A1 (en) * | 2012-08-13 | 2014-02-13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Touch panel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60489A (zh) * | 2017-11-09 | 2019-05-17 | 格拉默内部件有限责任公司 | 具有不同网眼形状的延展金属 |
US11590551B2 (en) | 2017-11-09 | 2023-02-28 | GRAMMER Interior Components GmbH | Expanding metal with loops in different shapes |
CN111919192A (zh) * | 2018-03-27 | 2020-11-10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导电性部件、导电性薄膜、显示装置以及触摸面板 |
CN111971644A (zh) * | 2018-03-27 | 2020-11-20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导电性部件、导电性薄膜、显示装置、触摸面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6184406A (ja) | 2016-10-20 |
KR101980472B1 (ko) | 2019-05-20 |
JP6591920B2 (ja) | 2019-10-16 |
TW201637844A (zh) | 2016-11-01 |
US20180024689A1 (en) | 2018-01-25 |
TWI580577B (zh) | 2017-05-01 |
WO2016152773A1 (ja) | 2016-09-29 |
KR20170118849A (ko) | 2017-10-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07999A (zh) | 光透射性导电材料 | |
JP5647864B2 (ja) | タッチパネル | |
US20190302930A1 (en) | Optically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
JP5795038B2 (ja) | 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シート | |
US20130063371A1 (en) | Touch panel | |
KR101587486B1 (ko) | 광투과성 전극 | |
CN108292185B (zh) | 透光性导电材料 | |
KR101867972B1 (ko) | 광투과성 도전재료 | |
US20180081464A1 (en) | Pattern formation method | |
US10379691B2 (en) | Optically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
JP6422762B2 (ja) |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 |
CN105900048A (zh) | 光透导电材料 | |
JP2016051206A (ja) | 導電フィルム | |
JP6165693B2 (ja) |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 |
JP2019179462A (ja) |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 |
JP2019101981A (ja) |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 |
JP6401127B2 (ja) |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 |
WO2019059025A1 (ja) |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 |
JP2019105955A (ja) |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1204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