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40557B - 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340557B CN107340557B CN201710292847.5A CN201710292847A CN107340557B CN 107340557 B CN107340557 B CN 107340557B CN 201710292847 A CN201710292847 A CN 201710292847A CN 107340557 B CN107340557 B CN 10734055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layer
- less
- adhesive layer
- wavelength r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8—Filters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e.g. for separating visible light from infrared and/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02B5/223—Absorbing filters containing organic substances, e.g. dyes, inks or pig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9/8792—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black lay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Toxi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和位于显示面板上的偏振构件,其中偏振构件包括偏振器和位于偏振器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多个功能层,其中多个功能层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的第一吸光染料。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16年4月29日提交的第10-2016-0053283号韩国专利申请以及于2017年3月6日提交的第10-2017-0028481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它们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实施方式涉及偏振构件和包括该偏振构件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信息社会中已显现出用于视觉信息媒体的显示设备的重要性。显示设备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场效应显示器(FED)和电泳显示设备(EPD)。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显示面板和位于显示面板上的偏振构件。偏振构件可以包括偏振器以及位于偏振器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多个功能层,多个功能层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的第一吸光染料。
第一吸光染料可以包括苯并三唑、二苯甲酮、水杨酸、水杨酸酯、氰基丙烯酸酯、肉桂酸酯、草酰替苯胺、聚苯乙烯、聚二茂铁硅烷、次甲基、偶氮甲碱、三嗪、对氨基苯甲酸、肉桂酸、尿刊酸或它们的组合。
所述多个功能层可以包括λ/4延迟层、λ/2延迟层、保护膜、抗反射层、硬涂层、亮度增强膜、第一粘合层和表面处理层中的至少一个。
第一粘合层可以包括第一吸光染料。
多个功能层可以包括λ/4延迟层、λ/2延迟层和第一粘合层,λ/2延迟层和第一粘合层可以设置在偏振器与λ/4延迟层之间,并且第一粘合层可以包括第一吸光染料。
第一粘合层可以设置在λ/4延迟层与λ/2延迟层之间。
第一粘合层可以设置在偏振器与λ/2延迟层之间。
包括第一吸光染料的功能层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5%或更小,并且在大于约40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65%或更小。
包括第一吸光染料的功能层在大于约410nm且等于或小于约78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大于约65%至小于约100%。
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与偏振构件之间的第二粘合层,所述第二粘合层包括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的第二吸光染料。
第二吸光染料可以与第一吸光染料相同。
第二粘合层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5%或更小,并且在大于约40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65%或更小。
第二粘合层在大于约410nm且等于或小于约78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大于约65%至小于约100%。
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与偏振构件之间的触摸感测单元,并且第二粘合层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与触摸感测单元之间。
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位于偏振构件上的窗构件,以及设置在偏振构件与窗构件之间的第三粘合层,所述第三粘合层包括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的第三吸光染料。
第三吸光染料可以与第一吸光染料相同。
第三粘合层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5%或更小,并且在大于约40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65%或更小。
第三粘合层在大于约410nm且等于或小于约78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大于约65%至小于约100%。
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偏振构件与窗构件之间的触摸感测单元。第三粘合层可以包括设置在偏振构件与触摸感测单元之间的第一子粘合层和设置在触摸感测单元与窗构件之间的第二子粘合层,并且第一子粘合层和第二子粘合层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第三吸光染料。
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与偏振构件之间的触摸感测单元。触摸感测单元可以直接设置在显示面板上。
显示面板可以包括第一电极、位于第一电极上并包括发射层的有机层、位于有机层上的第二电极、位于第二电极上的封盖层、以及位于封盖层上的封装层。封盖层可以包括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的第四吸光染料或有机材料。
封装层可以包括玻璃。
封盖层在大于约40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65%或更小。
封盖层在大于约410nm且等于或小于约78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大于约65%至小于约100%。
实施方式还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显示面板和位于显示面板上的偏振构件,偏振构件包括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的第五吸光染料。
偏振构件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5%或更小,并且在大于约40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65%或更小。
偏振构件在大于约410nm且等于或小于约78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大于约65%至小于约100%。
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位于偏振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四粘合层,第四粘合层包括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的第六吸光染料。
第六吸光染料可以与第五吸光染料相同。
第四粘合层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5%或更小,并且在大于约40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65%或更小。
第四粘合层在大于约410nm且等于或小于约78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大于约65%至小于约100%。
实施方式还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电极、位于第一电极上并包括发射层的有机层、位于有机层上的第二电极、位于第二电极上的封盖层和位于封盖层上的封装层;以及位于显示面板上的偏振构件,偏振构件包括偏振器以及位于偏振器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多个功能层。多个功能层中的至少一个或封盖层可以包括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的第七吸光染料。
实施方式还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显示面板、设置在显示面板上的偏振构件和触摸感测单元、设置在偏振构件和触摸感测单元上的窗构件、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与窗构件之间的一个或多个粘合层。所述一个或多个粘合层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的第八吸光染料。
触摸感测单元可以设置在偏振构件上,并且一个或多个粘合层可以包括设置在偏振构件与触摸感测单元之间的第一子粘合层、以及设置在触摸感测单元与窗构件之间的第二子粘合层,并且第一子粘合层和第二子粘合层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第八吸光染料。
偏振构件可以设置在触摸感测单元上,并且一个或多个粘合层可以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与触摸感测单元之间的第一子粘合层、以及设置在偏振构件与窗构件之间的第二子粘合层,并且第一子粘合层和第二子粘合层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第八吸光染料。
偏振构件可以设置在触摸感测单元上,触摸感测单元可以直接设置在显示面板上,一个或多个粘合层可以包括设置在偏振构件与窗构件之间的第一子粘合层,并且第一子粘合层可以包括第八吸光染料。
一个或多个粘合层中的包括第八吸光染料的粘合层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5%或更小,在大于约40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65%或更小,并且在大于约410nm且等于或小于约78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大于约65%至小于约100%。
显示面板可以包括:第一电极;设置在第一电极上并包括发射层的有机层;设置在有机层上的第二电极;以及设置在第二电极上的封盖层。封盖层可以包括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的第九吸光染料。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的线I-I'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更详细地示出图2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更详细地示出图2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更详细地示出图2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透光率对光波长的曲线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立体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立体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立体图;
图10是沿图9的线II-II’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1是沿图9的线II-II’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2是沿图9的线II-II’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立体图;
图1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包括在显示设备中的像素中的一个的电路图;
图15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包括在显示设备中的像素中的一个的平面图;
图16是沿图15的线III-III’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7A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包括在显示设备中的吸光染料的透光率对光波长的曲线图;
图17B是示出根据实例1至3的透光率对光波长的曲线图;
图18是示出实例4和比较例1中的像素收缩的存在的图像;
图19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以及
图20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它们可以实现为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以使得本公开将是全面且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示例性实现方式。
在附图中,为了说明的清楚起见,层和区域的尺寸可能被夸大。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
应当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除非相反地说明,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或“包括有”指明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增添。此外,应当理解,当诸如层、膜、区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时,其可以直接在该另一元件上,或者它们之间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当诸如层、膜、区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下”时,其可以直接在该另一元件下,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染料”不排除诸如颜料的材料。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是沿图1的线I-I'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参考图1和图2,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0包括偏振构件100和显示面板200。偏振构件100设置在显示面板200上。
图3和图4是更详细地示出图2的偏振构件的剖视图。
参考图1至图4,偏振构件100包括偏振器110和设置在偏振器11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多个功能层120。
偏振器110可以是基于聚乙烯醇(PVA)的偏振器。例如,偏振器110可以是被碘和/或二色性染料染色的基于聚乙烯醇的偏振器等。
多个功能层120设置在偏振器11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多个功能层120可以包括例如延迟膜、保护膜、抗反射层、硬涂层、亮度增强膜、第一粘合层、表面处理层或它们的组合等。例如,第一粘合层可以包括第一吸光染料。
延迟膜可以包括λ/4延迟层和λ/2延迟层。λ/4延迟层可以是将所提供的光的相位延迟λ/4的光学层。例如,在所提供的光的波长为约550nm的情况下,穿过λ/4延迟层的光可具有约137.5nm的延迟值。此外,λ/4延迟层可以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并且可以改变入射在λ/4延迟层上的光的偏振状态。在实施方式中,λ/4延迟层可以是A板(A-Plate)。
λ/2延迟层可以是将所提供的光的相位延迟λ/2的光学层。例如,在所提供的光的波长为约550nm的情况下,穿过λ/2延迟层的光可具有约275nm的延迟值。此外,λ/2延迟层可以改变入射在λ/2延迟层上的光的偏振状态。
λ/4延迟层的在厚度方向上的延迟值或λ/2延迟层的在厚度方向上的延迟值中的任一个可以具有正值,并且另一个可以具有负值。例如,λ/4延迟层可以是正A板(posi A板),并且λ/2延迟层可以是负A板(nega A板)。
参考图3,功能层120可以包括设置在偏振器110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一功能层120-1。功能层120还可以包括顺序地设置在偏振器110的另一个表面上的第二功能层120-2、第三功能层120-3和第四功能层120-4。在另一个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包括附加功能层,或者可以省略功能层中的一些。例如,参考图4,功能层120可以包括设置在偏振器110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一功能层120-1,以及顺序地设置在偏振器110的另一个表面上的第二功能层120-2和第三功能层120-3。
参考图5,功能层120可以包括设置在偏振器110下方的λ/4延迟层、λ/2延迟层和第一粘合层。例如,功能层120可以包括设置在偏振器110的底表面上的保护膜120-2、设置在保护膜120-2下方的λ/2延迟层120-3、设置在λ/2延迟层120-3下方的第一粘合层120-4、以及设置在第一粘合层120-4下方的λ/4延迟层120-5。例如,第一粘合层120-4可以设置在λ/2延迟层120-3和λ/4延迟层120-5上,并且可以包括第一吸光染料。作为另一示例,功能层120可以包括设置在偏振器110的底表面处的λ/2延迟层120-3、设置在偏振器110与λ/2延迟层120-3之间的第一粘合层120-2、设置在λ/2延迟层120-3下方的子粘合层120-4、以及设置在子粘合层120-4上的λ/4延迟层120-5。第一粘合层120-2可以包括第一吸光染料。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偏振构件100包括吸收紫外光和一部分可见光的吸光染料。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吸光染料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吸光染料对于具有450nm以上波长的光是基本上透射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多个功能层12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吸收紫外光和一部分可见光的第一吸光染料。例如,多个功能层12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的第一吸光染料。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包括在偏振构件100中的多个功能层120中的至少一个功能层吸收紫外光和所述一部分可见光。因此,入射到显示面板200上的紫外光和所述一部分可见光的量可以减少,并且因此,可以防止由于紫外光和所述一部分可见光而导致的显示面板200的劣化。
显示设备10可以被配置成通过包括吸收波长范围为约380nm或更小的紫外光的偏振构件来防止由于紫外光而导致的显示设备10的劣化。然而,波长范围为约380nm或更大的紫外光和一部分可见光可能未被吸收,并且因此可能会发生显示设备的劣化。因此,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0中,功能层包括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的第一吸光染料。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0中,偏振构件100吸收波长为约380nm至约450nm的光,这可有助于抑制由于紫外光和一部分可见光而引起的显示设备10的色温变化。在大于约450nm的波长被显著吸收的情况下,可能发生色温变化,并且如果蓝色波长范围内的光被吸收,则显示设备的蓝光效率可能降低。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的染料表示具有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最大吸收波长范围的染料或染料的组合。
第一吸光染料可以是或包括例如苯并三唑、二苯甲酮、水杨酸、水杨酸酯、氰基丙烯酸酯、肉桂酸酯、草酰替苯胺、聚苯乙烯、聚二茂铁硅烷、次甲基、偶氮甲碱、三嗪、对氨基苯甲酸、肉桂酸、尿刊酸或它们的组合。
第一吸光染料可以包括例如单独的2-(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衍生物,或其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
多个功能层120中的包括第一吸光染料的层可以包括散射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的光散射剂。光散射剂可以是例如TiO2或ZnO2。
如上所述,第一吸光染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其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使用。可以通过使用单一的第一吸光染料来实现吸收波长为约380nm至约450nm的光的效果,或者可以通过第一吸光染料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来实现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的效果。
第一吸光染料可以吸收波长范围为约400nm或更大至约450nm或更小的光。
第一吸光染料可以是具有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最大吸收波长范围的染料。第一吸光染料可以吸收波长范围为约400nm或更大至约410nm或更小的光。
如上所述,多个功能层120可以包括第一粘合层。第一粘合层可以包括第一吸光染料。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吸光染料可以包括在除第一粘合层之外的其他功能层中,和/或第一粘合层可以不包括第一吸光染料。
第一粘合层可以与偏振器110的一个表面接触,或者可以与偏振器110间隔开。除第一粘合层之外,偏振构件1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子粘合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子粘合层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第一吸光染料。
包括在第一粘合层中的粘合剂可以是合适的粘合剂,例如,第一粘合层可以包括尿烷基粘合剂、氟基粘合剂、环氧基粘合剂、聚酯基粘合剂、聚酰胺基粘合剂、丙烯酸基粘合剂、硅基粘合剂或它们的组合等。例如,第一粘合层可以是丙烯酸基粘合剂或硅基粘合剂。
包括在第一粘合层中的粘合剂可以具有合适的形式,例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粘合剂、溶剂型(溶液型)粘合剂、热熔型粘合剂或乳液型粘合剂。例如,第一粘合层可以包括诸如光学透明粘合剂(OCA)的粘合剂,或者可以包括诸如光学透明树脂(OCR)的粘合剂。
第一粘合层可以具有诸如粘合剂片或粘合剂膜等的形式。第一粘合层可以具有例如约10μm至约30μm的厚度。在第一粘合层的厚度小于约10μm的情况下,粘合效果可能相对较低,并且在第一粘合层的厚度大于约30μm的情况下,粘合构件的总厚度可能相对增加。
第一粘合层中的第一吸光染料的重量百分比(%)可以根据第一粘合层的厚度进行适当地调节。一般来说,第一粘合层的厚度越大,第一吸光染料的重量%越小。第一粘合层中的第一吸光染料的重量%可以是例如在约5wt%至约30wt%的范围内。在第一吸光染料的重量%小于约5wt%的情况下,吸光效果可能降低,并且在第一吸光染料的重量%大于约30wt%的情况下,第一粘合层的粘附性可能降低,或者由于第一吸光染料导致的着色而可能出现外观缺陷。
如果必要,除粘合剂和第一吸光染料之外,第一粘合层还可以包括添加剂。添加剂的示例可以是交联剂、光稳定剂、交联促进剂、抗氧化剂或它们的组合等。
图6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偏振构件的透光率对光波长的曲线图。
参考图6,多个功能层120中的包括第一吸光染料的功能层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78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对于每个波长可以是不同的。多个功能层120中的包括第一吸光染料的功能层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5%或更小。多个功能层120中的包括第一吸光染料的功能层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0%至约5%,并且期望的是,在以上波长范围内具有更低的透光率。例如,多个功能层120中的包括第一吸光染料的功能层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3%或更小、约2%或更小、约1%或更小、或者约0.5%或更小。
在本说明书中,表述“透光率”表示当入射到物体(例如,第一粘合层)上的光量被假设为100%时穿过物体的光量。“透光率”可以通过本领域已知的典型方法来测量。例如,“透光率”可以使用由安捷伦科技(Agilent Technologies)生产的Cary 100UV-Vis或由FILMETRICS公司生产的F10-RT-UV来测量。
多个功能层120中的包括第一吸光染料的功能层在大于约40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65%或更小。在约405nm处的透光率可以为约65%或更小,并且可以为例如约35%或更小。多个功能层120中的包括第一吸光染料的功能层在大于约40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5%至约65%,并且期望的是,在以上波长范围内具有更低的透光率。在透光率大于约65%的情况下,功能层可以阻挡波长范围为大于约40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较少的光。
多个功能层120中的包括第一吸光染料的功能层在大于约410nm且等于或小于约78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65%至约100%,并且期望的是,在约450nm及以上处具有更高的透光率。在大于约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为约65%或更小的情况下,从显示面板发射的蓝光的效率可能降低。通过将在大于约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调节到大于约65%,可以使蓝光效率的降低最小化。在大于约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为约65%或更小的情况下,显示面板可能难以顺利地产生各种颜色。
图7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示意性立体图。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立体图。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立体图。
参考图7至图9,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0还可以包括附加部件。
参考图7,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200与偏振构件100之间的第二粘合层300。第二粘合层300的一个表面与偏振构件100接触,并且第二粘合层300的另一个表面与显示面板200接触。在另一个实现方式中,触摸感测单元可以设置在第二粘合层300与显示面板200之间。第二粘合层300可以用作双面粘合层。
参考图8,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200与偏振构件100之间的触摸感测单元400,并且第二粘合层30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200与触摸感测单元400之间。在另一个实现方式中,触摸感测单元400可以直接设置在显示面板200的顶表面上。
第二粘合层300可以包括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的第二吸光染料。在另一个实现方式中,第二粘合层300可以执行粘附功能而不包括第二吸光染料。
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的合适染料可以用作第二吸光染料。第二吸光染料可以与第一吸光染料相同,或者第二吸光染料可以与第一吸光染料不同。第二吸光染料可以包括例如苯并三唑、二苯甲酮、水杨酸、水杨酸酯、氰基丙烯酸酯、肉桂酸酯、草酰替苯胺、聚苯乙烯、聚二茂铁硅烷、次甲基、偶氮甲碱、三嗪、对氨基苯甲酸、肉桂酸、尿刊酸或它们的组合。
第二吸光染料可以包括例如单独的2-(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衍生物,或其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等。
第二吸光染料可以吸收波长范围为约400nm或更大至约450nm或更小的光。
第二吸光染料可以是具有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最大吸收波长范围的染料。第二吸光染料可以吸收波长范围为约400nm或更大至约410nm或更小的光。
包括在第二粘合层300中的粘合剂可以是或包括例如尿烷基粘合剂、氟基粘合剂、环氧基粘合剂、聚酯基粘合剂、聚酰胺基粘合剂、丙烯酸基粘合剂、硅基粘合剂或它们的组合等。例如,第二粘合层300可以是丙烯酸基粘合剂或硅基粘合剂。
包括在第二粘合层300中的粘合剂可以是例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粘合剂、溶剂型(溶液型)粘合剂、热熔型粘合剂或乳液型粘合剂。例如,第二粘合层300可以包括诸如光学透明粘合剂(OCA)的粘合剂,或者可以包括诸如光学透明树脂(OCR)的粘合剂。
第二粘合层300可以具有诸如粘合剂片或粘合剂膜的形式。第二粘合层300例如可以具有约20μm至约50μm的厚度。第二粘合层300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一粘合层的厚度。在第二粘合层300的厚度小于约20μm的情况下,粘合效果可能降低,并且在第二粘合层300的厚度大于约50μm的情况下,粘合构件的总厚度可能增加。
第二粘合层300中的第二吸光染料的重量百分比(%)可以根据第二粘合层300的厚度进行适当地调节。一般来说,第二粘合层300的厚度越大,第二吸光染料的重量%越小。例如,第二粘合层300中的第二吸光染料的重量%可以在约0.5wt%至约15wt%的范围内。在第二吸光染料的重量%小于约0.5wt%的情况下,吸光效果可能降低,并且在第二吸光染料的重量%大于约15wt%的情况下,第二粘合层300的粘附性可能降低,或者由于第二吸光染料导致的着色而可能出现外观缺陷。
除粘合剂和第二吸光染料之外,第二粘合层300还可以包括添加剂。添加剂的描述与关于第一粘合层描述的那些相同。
第二粘合层300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78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对于每个波长可以是不同的。第二粘合层300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5%或更小。第二粘合层300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大于约0%且等于或小于约5%,并且期望的是,在以上波长范围内具有更低的透光率。例如,第二粘合层300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3%或更小、约2%或更小、约1%或更小、或约0.5%或更小。
第二粘合层300在大于约40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65%。约405nm附近的透光率可以为约65%或更小,例如可以为约35%或更小。第二粘合层300在大于约40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大于约5%且等于或小于约65%,并且期望的是,在以上波长范围内具有更低的透光率。在透光率大于约65%的情况下,第二粘合层300可能不能有效地阻挡波长范围为大于约40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光。
第二粘合层300在大于约410nm且等于或小于约78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大于约65%至小于约100%,并且期望的是,在以上波长范围内具有更高的透光率。在大于约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为约65%或更小的情况下,从显示面板发射的蓝光的效率可能降低。
参考图9,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偏振构件100上的窗构件500。窗构件500可以保护偏振构件100和显示面板200免受外部冲击。尽管图9中未示出,但是黑色矩阵可以设置在窗构件500的面向偏振构件100的表面上。
图10是沿图9的线II-II’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1是沿图9的线II-II’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2是沿图9的线II-II’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参考图10和图11,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偏振构件100与窗构件500之间的第三粘合层600。第三粘合层600的一个表面可以与偏振构件100接触,并且第三粘合层600的另一个表面可以与窗构件500接触。在另一个实现方式中,触摸感测单元400可以设置在偏振构件100与第三粘合层600或第三粘合层600与窗构件500之间。第三粘合层600可以用作双面粘合层。
参考图10,触摸感测单元400可以设置在偏振构件100与窗构件500之间,并且第三粘合层600可以包括设置在偏振构件100与触摸感测单元400之间的第一子粘合层610和设置在触摸感测单元400与窗构件500之间的第二子粘合层620。然而,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并且参考图11,触摸感测单元400可以设置在偏振构件100与显示面板200之间。触摸感测单元400可以通过粘合层的介质设置在显示面板200上,并且可以直接设置在显示面板200上。
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可以不同地改变,并且参考图12,第三粘合层600可以包括设置在偏振构件100与窗构件500之间的子粘合层620。
第三粘合层600可以包括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的第三吸光染料。在第三粘合层600包括第一子粘合层610和第二子粘合层620的情况下,第一子粘合层610和第二子粘合层62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第三吸光染料。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粘合层600可以执行粘附功能而不包括第三吸光染料。
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的合适染料可以用作第三吸光染料。第三吸光染料可以与第一吸光染料相同,或者第三吸光染料可以与第一吸光染料不同。第三吸光染料可以包括例如苯并三唑、二苯甲酮、水杨酸、水杨酸酯、氰基丙烯酸酯、肉桂酸酯、草酰替苯胺、聚苯乙烯、聚二茂铁硅烷、次甲基、偶氮甲碱、三嗪、对氨基苯甲酸、肉桂酸、尿刊酸或它们的组合。
第三吸光染料可以包括例如单独的2-(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衍生物,或其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等。
第三吸光染料可以吸收波长范围为约400nm或更大至约450nm或更小的光。
第三吸光染料可以是具有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最大吸收波长范围的染料。第三吸光染料可以吸收波长范围为约400nm或更大至约410nm或更小的光。
第三粘合层600可以包括例如尿烷基粘合剂、氟基粘合剂、环氧基粘合剂、聚酯基粘合剂、聚酰胺基粘合剂、丙烯酸基粘合剂、硅基粘合剂或它们的组合等。例如,第三粘合层600可以是丙烯酸基粘合剂或硅基粘合剂。
包括在第三粘合层600中的粘合剂可以是例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粘合剂、溶剂型(溶液型)粘合剂、热熔型粘合剂或乳液型粘合剂。例如,第三粘合层600可以包括诸如光学透明粘合剂(OCA)的粘合剂,或者可以包括诸如光学透明树脂(OCR)的粘合剂。
第三粘合层600可以具有诸如粘合剂片或粘合剂膜等的形式。例如,第三粘合层600可以具有约70μm至约200μm的厚度。第三粘合层600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一粘合层的厚度。第三粘合层600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二粘合层300的厚度。在第三粘合层600的厚度小于约70μm的情况下,粘合效果可能降低并且可能发生层离,并且在第三粘合层600的厚度大于约200μm的情况下,粘合构件的总厚度可能变厚。
第三粘合层600中的第三吸光染料的重量百分比(%)可以根据第三粘合层600的厚度进行适当地调节。一般来说,第三粘合层600的厚度越大,第三吸光染料的重量%越小。例如,第三粘合层600中的第三吸光染料的重量%可以在约0.1wt%至约10wt%的范围内。在第三吸光染料的重量%小于约0.1wt%的情况下,吸光效果可能降低,并且在第三吸光染料的重量%大于约10wt%的情况下,第三粘合层600的粘附性可能降低,或者由于第三吸光染料导致的着色而可能出现外观缺陷。
除粘合剂和第三吸光染料之外,第三粘合层600还可以包括添加剂。添加剂的描述与第一粘合层中描述的那些相同。
第三粘合层600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78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对于每个波长可以是不同的。具体地,第三粘合层600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5%或更小。第三粘合层600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大于约0%且等于或小于约5%,并且期望的是,在以上波长范围内具有更低的透光率。例如,第三粘合层600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3%或更小、约2%或更小、约1%或更小、或约0.5%或更小。
第三粘合层600在大于约40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65%或更小。约405nm附近的透光率可以为约65%或更小,并且例如可以为约35%或更小。第三粘合层600在大于约40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大于约5%且等于或小于约65%,并且期望的是,在以上波长范围内具有更低的透光率。在透光率大于约65%的情况下,第三粘合层600可能不能有效地阻挡波长范围为大于约40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光。
第三粘合层600在大于约410nm且等于或小于约78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大于约65%至小于约100%,并且期望的是,在以上波长范围内具有更高的透光率。在大于约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为约65%或更小的情况下,从显示面板发射的蓝光的效率可能降低。
参考图1,显示面板200设置在偏振构件100下方。在下文中,作为示例,将描述显示面板200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但显示面板200可以是例如液晶显示面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电泳显示面板、微机电系统(MEMS)显示面板或电润湿显示面板等。
图1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示意性立体图。
参考图13,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0包括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DA。显示区域DA显示图像。当从显示设备10的厚度方向DR3进行观察时,显示区域DA可以具有例如大致矩形形状。
显示区域DA包括多个像素区域PA。像素区域PA可以以矩阵的形式布置。像素区域PA可以由像素限定层(参见图16的PDL)限定。像素区域PA可以包括多个像素(参见图14的PX)中的每一个。
非显示区域NDA不显示图像。当从显示设备10的厚度方向DR3进行观察时,非显示区域NDA例如可以围绕显示区域DA。非显示区域NDA可以在第一方向DR1和与第一方向DR1相交的第二方向DR2上与显示区域DA相邻。
图1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包括在显示设备中的像素的电路图。图15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包括在显示设备中的像素的平面图。图16是沿图15的线III-III’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参考图14和图15,像素PX中的每个可以连接到具有栅极线GL、数据线DL和驱动电压线DVL的布线单元。像素PX中的每个可以包括连接到布线单元的薄膜晶体管TFT1和TFT2、连接到薄膜晶体管TFT1和TFT2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EL、以及电容器Cst。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已经示出单个像素连接到单个栅极线GL、单个数据线DL和单个驱动电压线DVL,但是多个像素PX可以连接到单个栅极线GL、单个数据线DL和单个驱动电压线DVL,和/或单个像素可以连接到至少一个栅极线GL、至少一个数据线DL和至少一个驱动电压线DVL等。
栅极线GL沿第一方向DR1延伸。数据线DL在与栅极线GL交叉的第二方向DR2上延伸。驱动电压线DVL在与数据线DL基本上相同的方向(即第二方向DR2)上延伸。栅极线GL将扫描信号发送到薄膜晶体管TFT1和TFT2,数据线DL将数据信号发送到薄膜晶体管TFT1和TFT2,并且驱动电压线DVL将驱动电压提供到薄膜晶体管TFT1和TFT2。
像素PX中的每个可以发射特定颜色的光,例如,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中的一种,或者可以增添诸如青色光、品红色光和黄色光的光。像素PX中的每个可以发射白光。
薄膜晶体管TFT1和TFT2可以包括用于控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EL的驱动薄膜晶体管TFT2和配置成开关驱动薄膜晶体管TFT2的开关薄膜晶体管TFT1。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尽管已经描述了像素PX中的每个包括两个薄膜晶体管TFT1和TFT2,但是像素PX中的每个可以包括例如单个薄膜晶体管和电容器,或者像素PX中的每个可以包括三个或更多个薄膜晶体管以及两个或更多个电容器等。
开关薄膜晶体管TFT1包括第一栅电极GE1、第一源电极SE1和第一漏电极DE1。第一栅电极GE1连接到栅极线GL,并且第一源电极SE1连接到数据线DL。第一漏电极DE1通过第六接触孔CH6连接到第一公共电极CE1。开关薄膜晶体管TFT1根据施加到栅极线GL的扫描信号将施加到数据线DL的数据信号发送到驱动薄膜晶体管TFT2。
驱动薄膜晶体管TFT2包括第二栅电极GE2、第二源电极SE2和第二漏电极DE2。第二栅电极GE2连接到第一公共电极CE1。第二源电极SE2连接到驱动电压线DVL。第二漏电极DE2通过第三接触孔CH3连接到第一电极EL1。
第一电极EL1连接到驱动薄膜晶体管TFT2的第二漏电极DE2。公共电压施加到第二电极EL2,并且发射层EML根据驱动薄膜晶体管TFT2的输出信号通过发光来显示图像。
电容器Cst连接在驱动薄膜晶体管TFT2的第二栅电极GE2与第二源电极SE2之间,并且对从驱动薄膜晶体管TFT2的第二栅电极GE2输入的数据信号进行充电和维持。电容器Cst可以包括通过第六接触孔CH6连接到第一漏电极DE1的第一公共电极CE1和连接到驱动电压线DVL的第二公共电极CE2。
参考图14至图16,基部基板BS可以包括例如塑料和有机聚合物。构成基部基板BS的有机聚合物可以包括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酰亚胺或聚醚砜。基部基板BS可以是例如玻璃基板。可以考虑机械强度、热稳定性、透明度、表面光滑度、易于处理或防水性质来选择基部基板BS。基部基板BS可以是透明的。
基板缓冲层可以设置在基部基板BS上。基板缓冲层可有助于防止杂质扩散到开关薄膜晶体管TFT1和驱动薄膜晶体管TFT2中。基板缓冲层可以由例如硅氮化物(SiNx)、硅氧化物(SiOx)或硅氮氧化物(SiOxNy)等形成,或者可以根据基部基板BS的材料和工艺条件而被省略。
第一半导体图案SM1和第二半导体图案SM2设置在基部基板BS上。第一半导体图案SM1和第二半导体图案SM2由半导体材料形成,并且分别操作为开关薄膜晶体管TFT1和驱动薄膜晶体管TFT2的有源层。第一半导体图案SM1和第二半导体图案SM2中的每一个包括源极部分SA、漏极部分DRA以及设置在源极部分SA与漏极部分DRA之间的沟道区CA。第一半导体图案SM1和第二半导体图案SM2中的每一个可以通过从无机半导体或有机半导体中选择来形成。源极部分SA和漏极部分DRA可掺杂有n型杂质或p型杂质。
栅极绝缘层GI设置在第一半导体图案SM1和第二半导体图案SM2上。栅极绝缘层GI覆盖第一半导体图案SM1和第二半导体图案SM2。栅极绝缘层GI可以由有机绝缘材料或无机绝缘材料形成。
第一栅电极GE1和第二栅电极GE2设置在栅极绝缘层GI上。第一栅电极GE1和第二栅电极GE2分别形成为覆盖与第一半导体图案SM1和第二半导体图案SM2的沟道区CA相对应的区。
绝缘层IL设置在第一栅电极GE1和第二栅电极GE2上。绝缘层IL覆盖第一栅电极GE1和第二栅电极GE2。绝缘层IL可以由有机绝缘材料或无机绝缘材料形成。
第一源电极SE1、第一漏电极DE1、第二源电极SE2和第二漏电极DE2设置在绝缘层IL上。第二漏电极DE2通过形成在栅极绝缘层GI和绝缘层IL中的第一接触孔CH1与第二半导体图案SM2的漏极部分DRA接触,并且第二源电极SE2通过形成在栅极绝缘层GI和绝缘层IL中的第二接触孔CH2与第二半导体图案SM2的源极部分SA接触。第一源电极SE1通过形成在栅极绝缘层GI和绝缘层IL中的第四接触孔CH4与第一半导体图案SM1的源极部分接触,并且第一漏电极DE1通过形成在栅极绝缘层GI和绝缘层IL中的第五接触孔CH5与第一半导体图案SM1的漏极部分接触。
钝化层PL设置在第一源电极SE1、第一漏电极DE1、第二源电极SE2和第二漏电极DE2上。钝化层PL可以用作被配置成保护开关薄膜晶体管TFT1和驱动薄膜晶体管TFT2的保护层,或者可以用作被配置成使其顶表面平坦化的平坦化层。
第一电极EL1设置在钝化层PL上。第一电极EL1可以是例如阴极。第一电极EL1通过形成在钝化层PL中的第三接触孔CH3连接到驱动薄膜晶体管TFT2的第二漏电极DE2。
将发射层EML划分成与像素PX中的每个相对应的像素限定层PDL设置在钝化层PL上。像素限定层PDL暴露第一电极EL1的顶表面并且从基部基板BS突出。像素限定层PDL可以包括金属氟化物,但是像素限定层PDL不限于此。例如,像素限定层PDL可以由LiF、BaF2和CsF中的任何一种金属氟化物形成。当具有预定厚度时,金属氟化物具有绝缘性质。像素限定层PDL的厚度可以例如在约10nm至约100nm的范围内。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EL设置在由像素限定层PDL包围的区域中。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EL包括第一电极EL1、有机层OL和第二电极EL2。有机层OL包括发射层EML。有机层OL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区HTR、发射层EML和电子传输区ETR。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EL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电极EL2上的封盖层CPL。第一电极EL1具有导电性。第一电极EL1可以是像素电极或阴极。第一电极EL1可以是透射电极、透反电极或反射电极。在第一电极EL1是透射电极的情况下,第一电极EL1可以由透明金属氧化物形成,例如,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氧化锌(ZnO)、以及铟锡锌氧化物(ITZO)。在第一电极EL1为透反电极或反射电极的情况下,第一电极EL1可以包括铝(Al)、铜(Cu)、钛(Ti)、钼(Mo)、银(Ag)、镁(Mg)、铂(Pt)、钯(Pd)、金(Au)、镍(Ni)、钕(Nd)、铱(Ir)和铬(Cr)中的至少一种。
有机层OL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EL1上。有机层OL包括发射层EML。有机层OL还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区HTR和电子传输区ETR。
空穴传输区HTR设置在第一电极EL1上。空穴传输区HTR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缓冲层和电子阻挡层中的至少一个。
空穴传输区HTR可以是由单一材料形成的单层,可以是由多种不同材料形成的单层,或者可以具有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具有由多种不同材料形成的多个层。
例如,空穴传输区HTR可以具有由多种不同材料形成的多个单层的结构,或者可以具有从第一电极EL1顺序地堆叠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缓冲层、空穴注入层/缓冲层、空穴传输层/缓冲层或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等的结构。
空穴传输区HTR可以通过使用诸如真空沉积法、旋涂法、铸造法、Langmuir-Blodgett(LB)法、喷墨印刷法、激光打印法和激光诱导热成像(LITI)法的多种方法来形成。
在空穴传输区HTR包括空穴注入层的情况下,空穴传输区HTR可以包括酞菁化合物,诸如铜酞菁;N,N'-二苯基-N,N'-二-[4-(苯基-间-甲苯基-氨基)-苯基]-联苯-4,4'-二胺(DNTPD)、4,4',4”-三(3-甲基苯基苯基氨基)三苯胺(m-MTDATA)、4,4',4”-三(N,N-二苯基氨基)三苯胺(TDATA),4,4',4”-三{N,-(2-萘基)-N-苯基氨基}-三苯胺(2TNATA)、聚(3,4-亚乙基二氧基噻吩)/聚(4-苯乙烯磺酸酯)(PEDOT/PSS)、聚苯胺/十二烷基苯磺酸(PANI/DBSA)、聚苯胺/樟脑磺酸(PANI/CSA)、或(聚苯胺)/聚(4-苯乙烯磺酸酯)(PANI/PSS),但是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在空穴传输区HTR包括空穴传输层的情况下,空穴传输区HTR可以包括:咔唑基衍生物,诸如N-苯基咔唑和聚乙烯基咔唑;氟基衍生物;三苯基胺衍生物,诸如N,N'-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1,1-联苯]-4,4'-二胺(TPD)和4,4',4”-三(N-咔唑基)三苯胺(TCTA)、N,N'-二(1-萘基)-N,N'-二苯基联苯胺(NPB)或4,4'-亚环己基双[N,N-双(4-甲基苯基)苯胺](TAPC)等。
除上述材料之外,空穴传输区HTR还可以包括用于改善导电性的电荷产生材料。电荷产生材料可以均匀地或不均匀地分散在空穴传输区HTR中。电荷产生材料可以是例如p型掺杂剂。p型掺杂剂可以是醌衍生物、金属氧化物或含氰基的化合物等中的一种。例如,p型掺杂剂的示例可以包括:醌衍生物,诸如四氰基醌二甲烷(TCNQ)或2,3,5,6-四氟-四氰基醌二甲烷(F4-TCNQ);以及金属氧化物,诸如钨氧化物或钼氧化物。
发射层EML设置在空穴传输区HTR上。发射层EML可以是由单一材料形成的单层,可以是由多种不同材料形成的单层,或者可以具有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具有由多种不同材料形成的多个层。
发射层EML可以由例如发射红色光、绿色光或蓝色光的材料形成,并且可以包括荧光材料或磷光材料。此外,发射层EML可以包括主体和掺杂剂。
主体的材料可以是例如三(8-羟基喹啉)铝(Alq3)、4,4'-双(N-咔唑基)-1,1'-联苯(CBP)、聚(N-乙烯基咔唑)(PVK)、9,10-二(萘-2-基)蒽(ADN)、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1,3,5-三(N-苯基苯并咪唑-2-基)苯(TPBi)、3-叔丁基-9,10-二(萘-2-基)蒽(TBADN)、二苯乙烯基亚芳基(DSA)、4,4'-双(9-咔唑基)-2,2'-二甲基-联苯(CDBP)、或2-甲基-9,10-双(萘-2-基)蒽(MADN)等。
在发射层EML发射红色光的情况下,发射层EML可以包括例如包括三(二苯甲酰甲烷)菲咯啉铕(PBD:Eu(DBM)3(Phen))或二萘嵌苯的荧光材料。在发射层EML发射红色光的情况下,包括在发射层EML中的掺杂剂可以是例如金属络合物或有机金属络合物,诸如双(1-苯基异喹啉)乙酰丙酮化铱(PIQIr(acac))、双(1-苯基喹啉)乙酰丙酮化铱(PQIr(acac))、三(1-苯基喹啉)铱(PQIr)或八乙基卟啉铂(PtOEP)。
在发射层EML发射绿色光的情况下,发射层EML可以包括例如包括三(8-羟基喹啉)铝(Alq3)的荧光材料。在发射层EML发射绿色光的情况下,发射层EML中包括的掺杂剂可以例如选自金属络合物或有机金属络合物,诸如面式-三(2-苯基吡啶)铱(Ir(ppy)3)。
在发射层EML发射蓝色光的情况下,发射层EML可以包括例如荧光材料,所述荧光材料包括选自由以下各项构成的组的一种:螺-DPVBi、螺-6P、二苯乙烯-苯(DSB)、二苯乙烯基亚芳基(DSA)、聚芴(PFO)基聚合物、聚(对亚苯基亚乙烯基)(PPV)基聚合物,或它们的组合。在发射层EML发射蓝色光的情况下,包括在发射层EML中的掺杂剂可以例如选自金属络合物或有机金属络合物,诸如(4,6-F2ppy)2Irpic。稍后将更详细地描述发射层EML。
电子传输区ETR设置在发射层EML上。电子传输区ETR可以包括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等中的至少一个。
在电子传输区ETR包括电子传输层的情况下,电子传输区ETR可以包括三(8-羟基喹啉)铝(Alq3)、1,3,5-三(1-苯基-1H-苯并[d]咪唑-2-基)苯基(TPBi)、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咯啉(BCP)、4,7-二苯基-1,10-菲咯啉(Bphen)、3-(4-联苯基)-4-苯基-5-叔丁基苯基-1,2,4-三唑(TAZ)、4-(萘-1-基)-3,5-二苯基-4H-1,2,4-三唑(NTAZ)、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tBu-PBD)、双(2-甲基-8-羟基喹啉-N1,O8)-(1,1'-联苯-4-羟基)铝(BAlq)、双(苯并喹啉-10-羟基)铍(Bebq2)、9,10-二(萘-2-基)蒽(ADN)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电子传输层的厚度可以在约至约的范围内,例如约至约在电子传输层的厚度满足上述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驱动电压不显著增加的情况下获得期望的电子传输特性。
在电子传输区ETR包括电子注入层的情况下,LiF、喹啉锂(LiQ)、Li2O、BaO、NaCl、CsF、镧系金属(诸如镱(Yb))或金属卤化物(诸如RbCl和RbI)可以用于电子传输区ETR等中。电子注入层也可以由其中电子传输材料和绝缘有机金属盐被混合的材料形成。有机金属盐可以是具有约4eV或更大的能带间隙的材料。有机金属盐的具体示例可以是金属乙酸盐、金属苯甲酸盐、金属乙酰乙酸盐、金属乙酰丙酮化物或金属硬脂酸盐。电子注入层的厚度可以在约至约的范围内,例如约至约在电子注入层的厚度满足上述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驱动电压不显著增加的情况下获得令人满意的电子注入特性。
如上所述,电子传输区ETR可以包括空穴阻挡层。空穴阻挡层可以包括例如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咯啉(BCP)和4,7-二苯基-1,10-菲咯啉(Bphen)等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电极EL2设置在电子传输区ETR上。第二电极EL2可以是公共电极或阳极。
第二电极EL2可以是透射电极、透反电极或反射电极。在第二电极EL2是透射电极的情况下,第二电极EL2可以包括锂(Li)、钙(Ca)、LiF/Ca、LiF/Al、Al、Mg、BaF、钡(Ba)、Ag或它们的化合物或混合物(例如,Ag和Mg的混合物)。
在第二电极EL2是透反电极或反射电极的情况下,第二电极EL2可以包括Ag、Mg、Cu、Al、Pt、Pd、Au、Ni、Nd、Ir、Cr、Li、Ca、LiF/Ca、LiF/Al、Mo、Ti或它们的化合物或混合物(例如,Ag和Mg的混合物)。可替代地,第二电极EL2可以具有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具有由以上材料形成的反射层或透反层以及由ITO、IZO、ZnO或ITZO形成的透明导电层。
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第二电极EL2可以连接到辅助电极。只要是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材料都可以用作辅助电极而没有限制。例如,辅助电极可以包括Li、Ca、LiF/Ca、LiF/Al、Al、Mg、BaF、Ba、Ag或它们的化合物或混合物(例如,Ag和Mg的混合物)。在另一个实现方式中,辅助电极还可以包括ITO、IZO、ZnO或ITZO。例如,辅助电极可以连接到第二电极EL2,以减小第二电极EL2的电阻值。
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EL是顶部发射型的情况下,第一电极EL1可以是反射电极,并且第二电极EL2可以是透射电极或透反电极。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EL是底部发射型的情况下,第一电极EL1可以是透射电极或透反电极,并且第二电极EL2可以是反射电极。
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EL中,当分别向第一电极EL1和第二电极EL2施加电压时,从第一电极EL1注入的空穴通过空穴传输区HTR移动到发射层EML,并且从第二电极EL2注入的电子通过电子传输区ETR移动到发射层EML。空穴和电子在发射层EML中复合以产生激子,并且当激子从激发态落到基态时产生光。
封盖层CPL设置在第二电极EL2上。封盖层CPL可以通过调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EL的光程长度来控制光学干涉距离。封盖层CPL可以保护有机层OL免受湿气和/或氧气的影响。如果必要,可以为封盖层CPL提供光学特性,并且例如,封盖层CPL也可以提高光提取效率。
封盖层CPL可以由吸收波长为约380nm至约450nm的光的有机材料形成。所述有机材料可以包括例如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然而,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N4,N4’-双(4-(9H-咔唑-9-基)苯基)-N4,N4’-二苯基-[1,1’-联苯]-4,4’-联氨
N4,N4’-二([1,1’-联苯]-4-基)-N4,N4’-双(二苯并[b,d]呋喃-2-基)-[1,1’-联苯]-4,4’-联氨
N4,N4’-([1,1’-联苯]-4,4’-二基)双(N4,N4’,N4’-三苯基-[1,1’-联苯]-4,4’-联胺)
N4,N4’-二([1,1’-联苯]-4-基)-N4,N4’-双(4’-甲基-[1,1’-联苯]-4-基)-[1,1’-联苯]-4,4’-联氨
N4,N4”-二([1,1’-联苯]-4-基)-N4,N4”-二苯基-[1,1’:-4’,1”-三联苯]-4,4’-联氨
N,N’-((9H-芴-9,9-二基)双(3,1-亚苯基))双(N-([1,1’-联苯]-4-基)-[1,1’-联苯]-4,4’-联氨)
封盖层CPL可以包括一般的封盖层材料和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的第四吸光染料。在这种情况下,封盖层CPL可以包括例如透明有机材料,诸如聚酰亚胺树脂、环氧树脂或丙烯酸树脂。在另一个实现方式中,封盖层CPL也可以包括无机材料,诸如硅氧化物、硅氮化物、硅氮氧化物或它们的组合等。
第四吸光染料可以与上文描述的第一吸光染料相同或不同。第四吸光染料可以包括例如苯并三唑、二苯甲酮、水杨酸、水杨酸酯、氰基丙烯酸酯、肉桂酸酯、草酰替苯胺、聚苯乙烯、聚二茂铁硅烷、次甲基、偶氮甲碱、三嗪、对氨基苯甲酸、肉桂酸、尿刊酸或它们的组合。
第四吸光染料可以吸收波长范围为约400nm或更大至约450nm或更小的光。
第四吸光染料可以是具有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最大吸收波长范围的染料。第四吸光染料可以吸收波长范围为约400nm或更大至约410nm或更小的光。
封盖层CPL可以具有例如约20nm至约200nm的厚度。例如,封盖层CPL可以具有约60nm至约80nm的厚度。在封盖层CPL的厚度小于约20nm的情况下,封盖层CPL可能不产生平滑的共振效应,并且在封盖层CPL的厚度大于约200nm的情况下,厚度可能增加。
封盖层CPL在大于约40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65%或更小。在约405nm处的透光率可以为约65%或更小。例如,封盖层CPL在大于约40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5%至约65%。在透光率大于约65%的情况下,封盖层CPL可能阻挡引入到有机层OL中的较少的紫外光和可见光的一部分,并且对有机层OL劣化的防止可能减弱。
封盖层CPL在大于约410nm且等于或小于约78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大于约65%至小于约100%。在透光率为约65%或更小的情况下,从发射层EML发射的蓝光的效率可能降低。
封盖层CPL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5%或更小,但是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封盖层CPL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大于约0%且等于或小于约5%。
封盖层CPL的透光率可以通过本领域已知的合适方法来测量。例如,将厚度为约70nm的封盖层CPL设置在硅基板上,然后可以使用例如由安捷伦科技(AgilentTechnologies)生产的Cary 100UV-Vis或由FILMETRICS公司生产的F10-RT-UV来测量封盖层CPL的透光率。
封装层SL设置在封盖层CPL上。封装层SL可以覆盖设置在其下方的层。例如,封装层SL可以覆盖第一电极EL1、有机层OL、第二电极EL2和封盖层CPL的两侧。然而,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封装层SL可以包括玻璃。封装层SL可以由玻璃形成。在另一个实现方式中,封装层SL可以包括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封装层SL可以包括例如交替堆叠的多个无机层和多个有机层。多个无机层可以是包括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氮化物的单层或层压层。例如,多个无机层可以包括SiNx、Al2O3、SiO2和TiO2中的任何一种。多个有机层可以缓解无机层的内部应力,并且可以补偿无机层的缺陷并使其平坦化。多个有机层中的每一个由聚合物形成,并且可以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碳酸酯、环氧树脂、聚乙烯和聚丙烯酸酯中的任何一种形成的单层或层压层。
包括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0中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EL可以具有从第一电极EL1顺序地堆叠的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传输层/发射层/第一电子传输层/第二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第二电极/封盖层/封装层的结构等。
一般来说,包括在显示面板中的有机层可能由于从外部产生的紫外光和一部分可见光而劣化,并且这可能引起像素收缩现象,从而可能导致显示面板的发光面积减小,并因此可能降低显示面板的效率并且可能降低亮度。此外,有机层的劣化可能导致显示面板的色温变化。
根据实施方式,在显示设备10中,可以通过配置成吸收设置在显示面板200上的偏振构件100中的紫外光和一部分可见光的功能层来减少或防止由紫外光和所述一部分可见光引起的显示面板的劣化。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0可以通过抑制由于外部光而引起的显示面板200的劣化而使像素收缩最小化来提高可靠性和抑制亮度的降低,并且可以最小化或消除色温变化。
根据有机层OL的材料,由紫外光和一部分可见光而引起的有机层OL的劣化程度可以不同。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0在显示面板200的顶部处阻挡紫外光和一部分可见光以抑制显示面板200的劣化,而与有机层OL的材料无关。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在下文中,将主要详细描述与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显示设备不同的点,并且将参考对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显示设备的描述来理解未描述的部分。
再次参考图1,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0包括显示面板200和设置在显示面板200上的偏振构件100。偏振构件100包括吸收紫外光和一部分可见光的第五吸光染料。偏振构件100包括吸收波长为约380nm至约450nm的光的第五吸光染料。
第五吸光染料可以与上文描述的第一吸光染料相同或不同。第一吸光染料的描述同样适用于第五吸光染料的描述。
参考图1和图6,偏振构件100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78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对于每个波长可以是不同的。具体地,偏振构件100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5%或更小。偏振构件100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大于约0%且等于或小于约5%,并且期望的是,在以上波长范围内具有更低的透光率。例如,偏振构件100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3%或更小、约2%或更小、约1%或更小、或约0.5%或更小。
偏振构件100在大于约40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65%或更小。偏振构件100在大于约40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大于约5%且等于或小于约65%,并且期望的是,在以上波长范围内具有更低的透光率。
偏振构件100在大于约410nm且等于或小于约78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大于约65%至小于约100%,并且期望的是,在以上波长范围内具有更高的透光率。
参考图7至图12,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偏振构件10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四粘合层300或600。
第四粘合层300或600可以包括吸收波长为约380nm至约450nm的光的第六吸光染料。在另一个实现方式中,第四粘合层300或600可以执行粘附功能而不包括第六吸光染料。
第六吸光染料可以与第五吸光染料等相同,并且第六吸光染料可以不同于第五吸光染料。第五吸光染料的描述同样适用于第六吸光染料的描述。
第四粘合层300或600可以用作双面粘合层。第四粘合层300或600可以包括例如尿烷基粘合剂、氟基粘合剂、环氧基粘合剂、聚酯基粘合剂、聚酰胺基粘合剂、丙烯酸基粘合剂、硅基粘合剂或它们的组合等。例如,第四粘合层300或600可以是丙烯酸基粘合剂或硅基粘合剂。
包括在第四粘合层300或600中的粘合剂可以是例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粘合剂、溶剂型(溶液型)粘合剂、热熔型粘合剂或乳液型粘合剂。例如,第四粘合层300或600可以包括诸如光学透明粘合剂(OCA)的粘合剂,或者可以包括诸如光学透明树脂(OCR)的粘合剂。
第四粘合层300或600可以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第四粘合层300或600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5%或更小,并且第四粘合层300或600在大于约40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65%或更小。第四粘合层300或600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大于约0%且等于或小于约5%,并且第四粘合层300或600在大于约40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大于约5%且等于或小于约65%。
第四粘合层300或600在大于约410nm且等于或小于约78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大于约65%至小于约100%,并且期望的是,在以上波长范围内具有更高的透光率。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在下文中,将主要详细描述与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显示设备不同的点,并且将参考对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显示设备的描述来理解未描述的部分。
再次参考图1、图3和图16,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0包括显示面板200和设置在显示面板200上的偏振构件100。显示面板200可以包括第一电极EL1、有机层OL(其设置在第一电极EL1上并且包括发射层EML)、设置在有机层OL上的第二电极EL2、设置在第二电极EL2上的封盖层CPL以及设置在封盖层CPL上的封装层SL。偏振构件100包括偏振器110和设置在偏振器11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多个功能层120。多个功能层120中的至少一个或封盖层CPL分别包括吸收波长为约380nm至约450nm的光的第七吸光染料。
第一吸光染料的描述同样适用于第七吸光染料的描述。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0可以在设置在显示面板200顶部上的偏振构件100处阻挡从外部产生的紫外光和一部分可见光,以抑制显示面板200的劣化。因此,显示设备10可以通过抑制像素收缩现象来提高可靠性,可以使亮度的降低最小化,并且可以减少色温变化。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在下文中,将主要详细描述与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显示设备不同的点,并且将参考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显示设备的描述来理解未描述的部分。
再次参考图9至图12,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显示设备,其包括显示面板200、偏振构件100、触摸感测单元400、窗构件500以及一个或多个粘合层600。偏振构件100和触摸感测单元400设置在显示面板200上。窗构件500设置在偏振构件100和触摸感测单元400上。一个或多个粘合层600设置在显示面板200与窗构件500之间。一个或多个粘合层60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吸收波长为约380nm至约450nm的光的第八吸光染料。第一吸光染料的描述同样适用于第八吸光染料。
触摸感测单元400可以设置在偏振构件100上。一个或多个粘合层600中的一个可以设置在触摸感测单元400与偏振构件100之间,并且触摸感测单元400和偏振构件100可以彼此接触。
参考图10,一个或多个粘合层600可以包括设置在偏振构件100与触摸感测单元400之间的第一子粘合层610和设置在触摸感测单元400与窗构件500之间的第二子粘合层620。第一子粘合层610和第二子粘合层62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八吸光染料。
参考图11,偏振构件100可以设置在触摸感测单元400上,并且触摸感测单元400可以直接设置在显示面板200上。一个或多个粘合层600可以包括设置在偏振构件100与窗构件500之间的第一子粘合层600,并且第一子粘合层600可以包括第八吸光染料。在另一个实现方式中,例如,一个或多个粘合层600可以包括设置在偏振构件100与触摸感测单元400之间的第二子粘合层。
参考图12,偏振构件100可以设置在触摸感测单元400上,一个或多个粘合层600可以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200与触摸感测单元400之间的第一子粘合层610和设置在偏振构件100与窗构件500之间的第二子粘合层620。第一子粘合层610和第二子粘合层62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第八吸光染料。
一个或多个粘合层600中的包括第八吸光染料的粘合层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5%或更小,在大于约40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约65%或更小,并且在大于约410nm且等于或小于约78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以为大于约65%至小于约100%。
参考图16,如上文所述,显示面板200可以包括第一电极EL1、设置在第一电极EL1上并包括发射层EML的有机层OL、设置在有机层OL上的第二电极EL2以及设置在第二电极EL2上的封盖层CPL,其中封盖层CPL可以包括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的第九吸光染料。第一吸光染料的描述同样适用于第九吸光染料。第九吸光染料可以与第八吸光染料相同或不同。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0可以在设置在显示面板200顶部上的粘合层600处阻挡从外部产生的紫外光和一部分可见光,以抑制显示面板200的劣化。因此,显示设备10可以通过抑制像素收缩现象来提高可靠性,可以使亮度的降低最小化,并且可以减少色温变化。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在下文中,将主要详细描述与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显示设备不同的点,并且将参考上述显示设备的描述来理解未描述的部分。
图19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0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参考图19和图20,与上述显示设备不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0可以不包括偏振构件(例如,图1的100)。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0可以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200上的滤色器层700。
滤色器层700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方向DR1上的第一子滤色器层700-R、第二子滤色器层700-G和第三子滤色器层700-B。例如,第一子滤色器层700-R可以是红色滤色器层,第二子滤色器层700-G可以是绿色滤色器层,并且第三子滤色器层700-B可以是蓝色滤色器层。黑色矩阵BM可以设置在第一子滤色器层700-R与第二子滤色器层700-G之间,并且黑色矩阵BM可以设置在第二子滤色器层700-G与第三子滤色器层700-B之间。滤色器层700和黑色矩阵BM可以设置在同一层上。
为了防止入射到显示面板200上的外部光被反射并且对用户可见,滤色器层700和黑色矩阵BM用于防止入射光被反射和发射。
如图19所示,滤色器层700可以例如设置在显示面板200与触摸感测单元400之间。参考图20,滤色器层700可以设置在触摸感测单元400上,并且例如可以设置在触摸感测单元400与窗构件500之间。
滤色器层700可以包括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的第十吸光染料。由于第十吸光染料的描述与第一吸光染料的描述相同,因此将省略对第十吸光染料的描述。例如,第一子滤色器层700-R、第二子滤色器层700-G和第三子滤色器层700-B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第十吸光染料。
滤色器层7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子滤色器层700-R、第二子滤色器层700-G和第三子滤色器层700-B上的外涂层,并且第十吸光染料可以包括在外涂层中。
触摸感测单元400可以包括第一感测电极、第二感测电极以及布置在第一感测电极与第二感测电极之间的绝缘层,并且绝缘层可以包括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的第十一吸光染料。由于第十一吸光染料的描述与第一吸光染料的描述相同,因此将省略对第十一吸光染料的描述。
提供以下实例和比较例以强调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特性,但是应当理解,实例和比较例不应被解释为限制实施方式的范围,并且比较例也不应被解释为在实施方式的范围之外。此外,应当理解,实施方式不限于实例和比较例中描述的具体细节。
实例
由BASF SE生产的将Tinuvin Carboprotect(吸光染料A)、Tinuvin1130(吸光染料B)和Tinuvin 326(吸光染料C)中的两种或更多种混合为第一吸光染料,以制备实例1至3的偏振构件。
图17A是吸光染料A至C中的每一种的透光率对光波长的曲线图。
1.实例1
实例1是包括第一粘合层的偏振构件,所述第一粘合层通过使用其中将约20mg的Tinuvin 1130和约200mg的Tinuvin 326添加到1L甲苯溶剂的组合物来形成。
2.实例2
实例2是包括第一粘合层的偏振构件,所述第一粘合层通过使用其中将约20mg的Tinuvin 1130和约400mg的Tinuvin 326添加到1L甲苯溶剂的组合物来形成。
3.实例3
实例3是包括第一粘合层的偏振构件,所述第一粘合层通过使用其中将约10mg的Tinuvin Carboprotect、约20mg的Tinuvin 1130和约500mg的Tinuvin 326添加到1L甲苯溶剂的组合物来形成。
图17B是示出实例1至3中的每一个的透光率对光波长的曲线图。根据图17B的结果,可以理解,可以通过适当地组合吸光染料来获得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的效果。然而,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并且可以通过单独使用单一的吸光染料来获得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50nm的光的效果。
对于实例3,在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为约5%或更小,在大于约40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为约65%或更小,并且在大于约410nm且等于或小于约78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满足大于约65%至小于约100%的范围。根据以上结果,可以理解,可以通过适当地组合吸光染料来调节针对每个波长范围的透光率。
实验实例
4.实例4
制备包括第一粘合层的偏振构件作为实例4,所述第一粘合层包括配置成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约380nm且等于或小于约410nm的光的染料。
比较例1
比较例1是包括粘合层的偏振构件,所述粘合层包括配置成吸收波长为约380nm或更小的光的染料。
通过用波长为约410nm或更小的光(紫外光和一部分可见光)照射实例4和比较例1中的每个,观察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中的每一个的像素收缩的发生。它们的结果在图18中呈现。
图18的“参考”表示根据比较例1的偏振构件未被紫外光和一部分可见光照射的情况的结果。在图18中,顶部所示的像素是红色像素,中间所示的像素是绿色像素,并且底部所示的像素是蓝色像素。图18中的“N.D.”表示由于像素收缩而未观察到发光区的情况。
参考图18,对于实例4的情况,其中包括第一粘合层(其包括被配置成吸收波长范围为约380至约410nm的光的染料)的偏振构件设置在显示面板上,未发生像素收缩,但是对于比较例1,其中包括粘合层(其包括被配置成吸收波长为约380nm或更小的光的染料)的偏振构件设置在显示面板上,可以理解发生了像素收缩。根据以上结果,可以理解,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可以通过提供包括粘合层的偏振构件来防止由于外部光而导致的显示面板的劣化,其中,所述粘合层可以将能够产生显示面板的劣化的外部光阻挡在显示面板的顶部。
通过总结和回顾,已经针对以下进行了研究:阻挡从外部产生的紫外光和一部分可见光以帮助防止由外部光导致的包括在显示设备中的显示面板的劣化。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涉及阻挡从外部产生的紫外光和一部分可见光的偏振构件和显示设备。
按照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可以通过阻挡从外部产生的紫外光和一部分可见光来最小化显示面板的劣化。
按照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可以通过最小化由紫外光和一部分可见光引起的像素收缩来抑制亮度的降低。
按照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可以减少由紫外光和一部分可见光引起的色温变化。
本文已经公开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尽管采用了特定术语,但是它们仅在通用和描述性意义上使用和解释,而不是为了限制的目的。在一些情况下,如所提交的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结合特定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可以单独使用或与结合其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结合使用。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Claims (23)
1.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面板;以及
偏振构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上,
其中,所述偏振构件包括:
偏振器;以及
多个功能层,所述多个功能层位于所述偏振器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所述多个功能层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380nm且等于或小于450nm的光的第一吸光染料,
其中,所述第一吸光染料包括至少两种苯并三唑衍生物,所述至少两种苯并三唑衍生物彼此不同,并且所述至少两种苯并三唑衍生物使所述吸光染料在大于380nm且等于或小于400nm的波长范围内具有的透光率为约5%或更小,
所述多个功能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偏振器上的硬涂层,并且
所述硬涂层包括所述第一吸光染料,
其中,包括所述第一吸光染料的所述功能层在大于400nm且等于或小于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为65%或更小,并且在大于410nm且等于或小于78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为大于65%至小于1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吸光染料包括苯并三唑、二苯甲酮、水杨酸、水杨酸酯、氰基丙烯酸酯、肉桂酸酯、草酰替苯胺、聚苯乙烯、聚二茂铁硅烷、次甲基、偶氮甲碱、三嗪、对氨基苯甲酸、肉桂酸、尿刊酸或它们的组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多个功能层包括λ/4延迟层、λ/2延迟层、保护膜、抗反射层、亮度增强膜、第一粘合层和表面处理层中的至少一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层包括所述第一吸光染料。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功能层包括所述λ/4延迟层、所述λ/2延迟层和所述第一粘合层,
所述λ/2延迟层和所述第一粘合层设置在所述偏振器与所述λ/4延迟层之间,以及
所述第一粘合层包括所述第一吸光染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层设置在所述λ/4延迟层与所述λ/2延迟层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层设置在所述偏振器与所述λ/2延迟层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包括所述第一吸光染料的所述功能层在大于380nm且等于或小于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为5%或更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偏振构件之间的第二粘合层,所述第二粘合层包括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380nm且等于或小于450nm的光的第二吸光染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吸光染料与所述第一吸光染料相同。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粘合层在大于380nm且等于或小于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为5%或更小,并且在大于400nm且等于或小于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为65%或更小。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粘合层在大于410nm且等于或小于78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为大于65%至小于100%。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偏振构件之间的触摸感测单元,
其中所述第二粘合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触摸感测单元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
窗构件,位于所述偏振构件上;以及
第三粘合层,所述第三粘合层设置在所述偏振构件与所述窗构件之间,所述第三粘合层包括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380nm且等于或小于450nm的光的第三吸光染料。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三吸光染料与所述第一吸光染料相同。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三粘合层在大于380nm且等于或小于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为5%或更小,并且在大于400nm且等于或小于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为65%或更小。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三粘合层在大于410nm且等于或小于78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为大于65%至小于100%。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偏振构件与所述窗构件之间的触摸感测单元,其中:
所述第三粘合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偏振构件与所述触摸感测单元之间的第一子粘合层以及设置在所述触摸感测单元与所述窗构件之间的第二子粘合层,以及
所述第一子粘合层和所述第二子粘合层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所述第三吸光染料。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偏振构件之间的触摸感测单元,
其中所述触摸感测单元直接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电极;
有机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上并且包括发射层;
第二电极,位于所述有机层上;
封盖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上;以及
封装层,位于所述封盖层上,
其中,所述封盖层包括第四吸光染料或有机材料,所述第四吸光染料吸收波长范围为大于380nm且等于或小于450nm的光。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封装层包括玻璃。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封盖层在大于400nm且等于或小于41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为65%或更小。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封盖层在大于410nm且等于或小于780nm的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为大于65%至小于1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83917.0A CN114973928B (zh) | 2016-04-29 | 2017-04-28 | 显示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6-0053283 | 2016-04-29 | ||
KR20160053283 | 2016-04-29 | ||
KR1020170028481A KR102319108B1 (ko) | 2016-04-29 | 2017-03-06 | 표시 장치 |
KR10-2017-0028481 | 2017-03-06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83917.0A Division CN114973928B (zh) | 2016-04-29 | 2017-04-28 | 显示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340557A CN107340557A (zh) | 2017-11-10 |
CN107340557B true CN107340557B (zh) | 2022-07-05 |
Family
ID=586449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292847.5A Active CN107340557B (zh) | 2016-04-29 | 2017-04-28 | 显示设备 |
CN202210683917.0A Active CN114973928B (zh) | 2016-04-29 | 2017-04-28 | 显示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83917.0A Active CN114973928B (zh) | 2016-04-29 | 2017-04-28 | 显示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14645B2 (zh) |
EP (1) | EP3239747B1 (zh) |
JP (1) | JP7418943B2 (zh) |
CN (2) | CN10734055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381600B2 (en) * | 2015-09-10 | 2019-08-13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
KR102543575B1 (ko) * | 2016-04-07 | 2023-06-14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소자 |
US10153461B1 (en) * | 2017-09-13 | 2018-12-11 | Int Tech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KR102475857B1 (ko) * | 2017-09-18 | 2022-12-1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
KR102436547B1 (ko) | 2017-09-29 | 2022-08-2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
WO2019159570A1 (ja) * | 2018-02-15 | 2019-08-2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有機電界発光表示装置 |
JP7187780B2 (ja) * | 2018-02-16 | 2022-12-13 |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 光学シートおよび光学部品 |
KR102370422B1 (ko) * | 2018-03-05 | 2022-03-0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
US10514571B2 (en) * | 2018-03-21 | 2019-12-24 | Himax Display, Inc. |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display panel |
KR102547124B1 (ko) | 2018-03-30 | 2023-06-2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
CN109143443A (zh) * | 2018-09-21 | 2019-01-04 |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偏光片及液晶显示器 |
CN109713164A (zh) * | 2018-12-29 | 2019-05-03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JP7397683B2 (ja) * | 2019-01-25 | 2023-12-13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用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円偏光板 |
KR102711545B1 (ko) | 2019-07-22 | 2024-10-0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모듈 |
JP7347035B2 (ja) | 2019-09-05 | 2023-09-20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 |
KR20220097949A (ko) | 2020-02-28 | 2022-07-08 | 코니카 미놀타 가부시키가이샤 | 광학 필름, 편광판 및 유기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화상 표시 장치 |
KR20220072927A (ko) * | 2020-11-25 | 2022-06-0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KR20220075110A (ko) * | 2020-11-27 | 2022-06-0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
KR20220097789A (ko) * | 2020-12-31 | 2022-07-0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
CN112757742B (zh) * | 2021-01-18 | 2025-02-1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集成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113156696A (zh) * | 2021-04-14 | 2021-07-2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KR20230081854A (ko) * | 2021-11-30 | 2023-06-0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49015A (ja) | 1997-11-14 | 1999-06-02 | Nitto Denko Corp | 積層波長板、円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US20060209239A1 (en) | 2005-03-18 | 2006-09-21 |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Anti-reflective polarizing plate and uses thereof |
US7622185B2 (en) | 2005-04-15 | 2009-11-24 |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 Protective cover sheet comprising a UV-absorbing layer for a polarizer plat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JP5364311B2 (ja) * | 2007-08-16 | 2013-12-1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紫外線吸収剤及びこれを含む組成物 |
US7947974B2 (en) | 2008-03-25 | 2011-05-24 |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 OLED device with hole-transport and electron-transport materials |
KR101244706B1 (ko) | 2009-12-01 | 2013-03-1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JP5952013B2 (ja) | 2011-03-23 | 2016-07-13 |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用透明両面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5945393B2 (ja) * | 2011-09-30 | 2016-07-05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粘着シート |
KR101525998B1 (ko) * | 2011-12-12 | 2015-06-04 |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 유기발광소자용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소자 표시 장치 |
KR101472806B1 (ko) * | 2012-01-30 | 2014-12-1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패널 및 터치 패널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CN104170525B (zh) | 2012-03-15 | 2016-09-21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具有光学层叠体的有机el显示元件 |
JP2014013266A (ja) * | 2012-07-03 | 2014-01-23 | Sharp Corp |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20140039676A (ko) | 2012-09-24 | 2014-04-02 |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 Oled용 필터, 이를 포함하는 oled용 광학소자 및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
JP6275945B2 (ja) * | 2012-12-10 | 2018-02-07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両面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5887259B2 (ja) | 2012-12-11 | 2016-03-16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屋外用表示装置 |
KR102012046B1 (ko) | 2013-01-02 | 2019-10-24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KR101618701B1 (ko) | 2013-01-10 | 2016-05-1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
JP6424816B2 (ja) * | 2013-05-16 | 2018-11-21 |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
KR102257958B1 (ko) * | 2013-05-16 | 2021-05-28 | 니폰 제온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정전 용량식 터치 패널 부착 표시 장치 |
KR102047398B1 (ko) | 2013-06-28 | 2019-11-2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EP2921528A4 (en) | 2013-09-24 | 2016-11-16 | Lg Chemical Ltd | ADHESIVE COMPOSITION |
KR102062353B1 (ko) | 2013-10-16 | 2020-01-06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
CN103682154B (zh) * | 2013-12-10 | 2016-01-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显示装置 |
JP6259925B2 (ja) * | 2014-09-30 | 2018-01-10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円偏光板、表示装置 |
CN106795399B (zh) | 2015-02-04 | 2020-11-10 | 株式会社Lg化学 | 压敏粘合剂组合物 |
KR101995977B1 (ko) | 2016-11-28 | 2019-07-04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
-
2017
- 2017-04-28 JP JP2017089860A patent/JP7418943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4-28 US US15/581,267 patent/US11114645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4-28 CN CN201710292847.5A patent/CN107340557B/zh active Active
- 2017-04-28 CN CN202210683917.0A patent/CN114973928B/zh active Active
- 2017-04-28 EP EP17168630.6A patent/EP3239747B1/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340557A (zh) | 2017-11-10 |
CN114973928B (zh) | 2024-08-02 |
EP3239747A1 (en) | 2017-11-01 |
JP7418943B2 (ja) | 2024-01-22 |
JP2017198991A (ja) | 2017-11-02 |
EP3239747B1 (en) | 2023-01-18 |
US20170317315A1 (en) | 2017-11-02 |
US11114645B2 (en) | 2021-09-07 |
CN114973928A (zh) | 2022-08-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340557B (zh) | 显示设备 | |
KR102494987B1 (ko) |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표시 장치 | |
KR102608412B1 (ko) |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 |
KR102319108B1 (ko) | 표시 장치 | |
US10222834B2 (en) |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 |
KR102494986B1 (ko) | 폴더블 표시장치 | |
EP3188272B1 (en) | Blu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TWI684636B (zh) | 有機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
KR102389564B1 (ko) |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
KR102423171B1 (ko) |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
US10763439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07565036B (zh) | 有机发光装置 | |
KR102324876B1 (ko) |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
US10256434B2 (en) | Display device | |
KR102435443B1 (ko) | 거울형 표시 장치 | |
JP2016224439A (ja) | フレキシブル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102402679B1 (ko) | 표시 장치 | |
US20210036255A1 (en) | Light emitting element and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the s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