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17613B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317613B CN107317613B CN201610263981.8A CN201610263981A CN107317613B CN 107317613 B CN107317613 B CN 107317613B CN 201610263981 A CN201610263981 A CN 201610263981A CN 107317613 B CN107317613 B CN 10731761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block
- communication node
- sub
- sub data
- rece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根据向第二通信节点待发送的数据块,生成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N次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M次所述第二子数据块,其中,发送N次所述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上包括的内容,用于辅助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数据接收方式,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N为大于M的正整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波束训练存在没有被用到的时频资源,波束容易存在对不齐的情况,进而导致终端侧对待接收的数据无法合理确定出数据接收方式的问题,进而提高系统通信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的兴起及无线数据应用业务的丰富,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用户数大幅增加,数据内容不再限于传统的文字或者图像,未来用户对高清晰度视频、手机电视等多媒体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导致无线网络流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态势。根据市场机构预测,未来10年,无线数据业务将增长500~1000倍,平均每年增长1.6~2倍,这对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向2020年及未来,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将成为移动通信发展的主要驱动力。5G将满足人们在居住、工作、休闲和交通等各种区域的多样化业务需求,即便在密集住宅区、办公室、体育场、露天集会、地铁、快速路、高铁和广域覆盖等具有超高流量密度、超高连接数密度、超高移动性特征的场景,也可以为用户提供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云桌面、在线游戏等极致业务体验。与此同时,5G还将渗透到物联网及各种行业领域,与工业设施、医疗仪器、交通工具等深度融合,有效满足工业、医疗、交通等垂直行业的多样化业务需求,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5G将解决多样化应用场景下差异化性能指标带来的挑战,不同应用场景面临的性能挑战有所不同,用户体验速率、流量密度、时延、能效和连接数都可能成为不同场景的挑战性指标。从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主要应用场景、业务需求及挑战出发,可归纳出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四个5G主要技术场景。
满足5G需求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提升频谱效率、提高网络密度、增加系统带宽、智能业务分流、降低系统广播控制开销等,其中提升频谱效率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尽可能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特别是传统的商业通信主要使用的300MHz~3GHz之间频谱资源表现出极为紧张的局面,已经无法满足未来无线通信的需求,未来将会采用更高的载波频率进行通信,比如28GHz、45GHz等等,这种高频信道具有自由传播损耗较大,容易被氧气吸收,受雨衰影响大等缺点,严重影响了高频通信系统的覆盖性能。但是,由于高频通信对应的载波频率具有更短的波长,所以可以保证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天线元素,而更多的天线元素意味着可以采用波束赋形的方法来提高天线增益,从而保证高频通信的覆盖性能。在高频通信场景中,通常采用极窄的波束发送数据,由于波束训练存在没有被用到的时频资源,就会存在收发端波束由于信道环境的突然变化导致对不齐情况出现,会严重影响通信的性能。
针对相关技术中,由于波束训练存在没有被用到的时频资源,波束容易存在对不齐的情况,进而导致终端侧对待接收的数据无法合理确定出数据接收方式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根据向第二通信节点待发送的数据块,生成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N次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M次所述第二子数据块,其中,发送N次所述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上包括的内容,用于辅助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数据接收方式,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N为大于M的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数据块是经过物理层编码得到的编码比特流或经过物理层调制得到的调制符号流。
可选地,所述数据块包含循环冗余校验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数据块至少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得到:从所述数据块中等间隔抽取;从所述数据块的起始位置顺序选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定;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默认位置顺序选取。
可选地,所述第二子数据块至少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得到:从所述数据块中的起始位置顺序抽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定;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默认的位置顺序选取。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包括所述数据块的部分内容;所述第二子数据块包括所述数据块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并集等于所述数据块,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交集为空,或者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交集为所述第一子数据块。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均采用时分方式发送,在发送所述第二子数据块之前发送所述第一子数据块。
可选地,N的取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支持的接收方式个数,N的取值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信令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可选地,所述时间区域中包含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至少用于以下之一: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获取,辅助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解调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辅助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接收方式。
可选地,所述接收方式为以下之一或其组合: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所述第二子数据块使用的接收波束,接收预编码矩阵,接收端口,接收机算法。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数据块的N次发送通过时分方式进行,发送第i次所述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中包含参考信号,其中,i取值自集合[1,N]。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使用相同的发送方式发送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
可选地,所述发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发送波束,发送预编码矩阵,发送端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依次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N次的第一子数据块和M次第二子数据块,其中,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待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数据块生成,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发送N次所述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上包括的内容,确定接收M次第二子数据块的数据接收方式,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N为大于M的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数据块是经过物理层编码得到的编码比特流或经过物理层调制得到的调制符号流。
可选地,所述数据块包含循环冗余校验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数据块至少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得到:从所述数据块中等间隔抽取;从所述数据块的起始位置顺序选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定;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默认位置顺序选取。
可选地,所述第二子数据块至少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得到:从所述数据块中的起始位置顺序抽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定;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默认的位置顺序选取。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包括所述数据块的部分内容;所述第二子数据块包括所述数据块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并集等于所述数据块,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交集为空,或者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交集为所述第一子数据块。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均采用时分方式发送,在发送所述第二子数据块之前发送所述第一子数据块。
可选地,N的取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支持的接收方式个数,N的取值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信令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可选地,所述时间区域中包含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至少用于以下之一: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获取,辅助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解调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辅助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接收方式。
可选地,所述接收方式为以下之一或其组合: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所述第二子数据块使用的接收波束,接收预编码矩阵,接收端口,接收机算法。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数据块的N次发送通过时分方式进行,发送第i次所述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中包含参考信号,其中,i取值自集合[1,N]。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使用相同的发送方式发送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
可选地,所述发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发送波束,发送预编码矩阵,发送端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节点获取控制信息,并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个数,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生成规则,辅助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方式的参考信号的资源位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是否进行接收方式选择的指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接收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接收波束,接收预编码矩阵,接收端口,接收机算法。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获取所述控制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接收方式配置信息,其中,所述接收方式配置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支持的接收方式。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控制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请求信息,其中,该请求信息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请求所述控制信息。
可选地,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生成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支持的接收方式集合中等间隔抽取;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支持的接收方式中顺序选取。
可选地,所述参考信号的资源位置有N套,每套资源位置是时分的,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控制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所述控制信息确定与接收方式对应的操作,其中,所述控制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个数,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生成规则,辅助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方式的参考信号的资源位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是否进行接收方式选择的指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接收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接收波束,接收预编码矩阵,接收端口,接收机算法。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所述控制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接收方式配置信息,其中,所述接收方式配置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支持的接收方式。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所述控制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请求信息,其中,该请求信息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请求所述控制信息。
可选地,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生成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支持的接收方式集合中等间隔抽取;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支持的接收方式中顺序选取。
可选地,所述参考信号的资源位置有N套,每套资源位置是时分的,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使用Z种接收方式接收所述参考信号,其中,Z为大于1的整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向第二通信节点待发送的数据块,生成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N次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M次所述第二子数据块,其中,发送N次所述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上包括的内容,用于辅助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数据接收方式,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N为大于M的正整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依次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N次的第一子数据块和M次第二子数据块,其中,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待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数据块生成,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发送N次所述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上包括的内容,确定接收M次第二子数据块的数据接收方式,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N为大于M的正整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个数,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生成规则,辅助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方式的参考信号的资源位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是否进行接收方式选择的指示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控制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息确定与接收方式对应的操作,其中,所述控制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个数,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生成规则,辅助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方式的参考信号的资源位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是否进行接收方式选择的指示信息。
通过本发明,由于将待发送的数据分成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进而根据发送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上的内容来确定第二通信节点对第二子数据块的接收方式的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波束训练存在没有被用到的时频资源,波束容易存在对不齐的情况,进而导致终端侧对待接收的数据无法合理确定出数据接收方式的问题,进而提高系统通信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三);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四);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一);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二);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三);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四);
图9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基站发送数据的流程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子数据块生成方式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子数据块生成方式的另一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子数据块发送方式的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参考信号发送方式的另一示意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2的终端接收数据块的流程图;
图15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3的基站发送控制信息的流程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3的参考信号发送示意图;
图17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4的终端接收控制信息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一),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第一通信节点根据向第二通信节点待发送的数据块,生成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
步骤S104,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N次第一子数据块和M次第二子数据块,其中,发送N次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上包括的内容,用于辅助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第二子数据块的数据接收方式,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N为大于M的正整数。
通过上述各个步骤,由于将待发送的数据分成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进而根据发送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上的内容来确定第二通信节点对第二子数据块的接收方式的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波束训练存在没有被用到的时频资源,波束容易存在对不齐的情况,进而导致终端侧对待接收的数据无法合理确定出数据接收方式的问题,进而提高系统通信性能。
为了配合完善上述技术方案,从第二通信节点的角度出发,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二),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第二通信节点依次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N次的第一子数据块和M次第二子数据块,其中,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通过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待发送的数据块生成,二通信节点根据发送N次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上包括的内容,确定第二通信节点接收M次第二子数据块的数据接收方式,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N为大于M的正整数。
通过上述各个步骤,由于将待发送的数据分成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进而第二通信节点根据发送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上的内容来确定第二通信节点对第二子数据块的接收方式的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波束训练存在没有被用到的时频资源,波束容易存在对不齐的情况,进而导致终端侧对待接收的数据无法合理确定出数据接收方式的问题,进而提高系统通信性能。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中的第一通信节点可以为基站,上述步骤中的第二通信节点可以为终端,但不限于此。
可选地,数据块是经过物理层编码得到的编码比特流或经过物理层调制得到的调制符号流,数据块包含循环冗余校验信息。
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1)第一子数据块至少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得到:从数据块中等间隔抽取;从数据块的起始位置顺序选取;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定;从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默认位置顺序选取。
2)第二子数据块至少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得到:从数据块中的起始位置顺序抽取;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定;从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默认的位置顺序选取。
对于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的大小,可能包括以下情况:第一子数据块包括数据块的部分内容;第二子数据块包括数据块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或者,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的并集等于数据块,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的交集为空,或者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的交集为第一子数据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均采用时分方式发送,在发送第二子数据块之前发送第一子数据块。
可选地,N的取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通信节点支持的接收方式个数,N的取值由第一通信节点通过信令通知第二通信节点。
为了更好的解决技术问题,时间区域中包含参考信号,至少根据参考信号辅助第二通信节点确认接收第二子数据块的接收方式,参考信号至少用于以下之一: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获取,辅助第二通信节点解调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辅助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第二子数据块的接收方式,其中,接收方式为以下之一或其组合: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二子数据块使用的接收波束,接收预编码矩阵,接收端口,接收机算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时间区域中包括的数据来辅助第二通信节点确定第二子数据块的数据接收方式,具体过程和参考信号的过程类似,当然,优选技术方案还是根据时间区域中包括的参考信号辅助第二通信节点确定第二子数据块的接收方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子数据块的N次发送通过时分方式进行,发送第i次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中包含参考信号,其中,i取值自集合[1,N]。
第一通信节点可以使用相同的发送方式发送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发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发送波束,发送预编码矩阵,发送端口,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可以采用不同的调制编码方式。
上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第一子数据块确定的第二子数据块的数据接收方式可以理解为是以下实施例中的控制信息的一种情况,以下在结合一个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基于终端对第一子数据块的接收情况确定是否发送第二子数据块,如果基站收到终端反馈其成功接收到第一子数据块的信息,则基站发送第二子数据块,如果基站未收到终端反馈其成功接收到第一子数据块的信息,则基站不发送第二子数据块,此时第一子数据块可独立进行CRC校验,优选地,第一子数据块的数据可以帮助第二子数据块进行译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三),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2,第一通信节点获取控制信息,其中,控制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个数,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生成规则,辅助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方式的参考信号的资源位置,第二通信节点是否进行接收方式选择的指示信息;
步骤S304,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控制信息。
通过上述各个步骤,第一通信节点将获取到的控制信息发送至第二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能够根据控制信息所指示的内容进行数据接收过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容易发生数据对不齐的问题,进而提高系统通信性能。
以第二通信节点为例,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四),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2: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控制信息;
步骤S404: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控制信息确定与接收方式对应的操作,其中,控制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个数,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生成规则,辅助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方式的参考信号的资源位置,第二通信节点是否进行接收方式选择的指示信息。
通过上述各个步骤,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控制信息,根据控制信息确定与接收方式对应的操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容易发生数据对不齐的问题,进而提高系统通信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示例中,基站(可以理解为第一通信节点)给终端(可以理解为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通知终端需要用哪些接收波束来进行波束训练,终端根据基站的要求使用这些接收波束进行训练,优选地,接收波束训练是基于特定资源位置的参考信号进行的,这些资源位置可由基站通过信令告知终端或是标准缺省配置的。
可选地,接收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接收波束,接收预编码矩阵,接收端口,接收机算法。
可选地,第一通信节点获取控制信息之前,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二通信节点的接收方式配置信息,其中,接收方式配置信息用于通知第一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支持的接收方式,即第二通信节点告知第一通信节点自身所支持的接收方式,进而第一通信节点根据进行后续的数据传输过程。
可选地,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控制信息之前,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二通信节点的请求信息,其中,该请求信息用于向第一通信节点请求控制信息,也可以理解为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请求:需要第一通信节点处理待发送的数据位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的过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生成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从第二通信节点支持的接收方式集合中等间隔抽取;从第二通信节点支持的接收方式中顺序选取;参考信号的资源位置有N套,每套资源位置是时分的,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地,第二通信节点使用Z种接收方式接收参考信号,其中,Z为大于1的整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Z的取值可以是第一通信节点通知第二通信节点进行确定的,其与N的取值并没有决定性关系。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一),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
生成模块50,用于根据向第二通信节点待发送的数据块,生成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
第一发送模块52,用于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N次第一子数据块和M次第二子数据块,其中,发送N次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上包括的内容,用于辅助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第二子数据块的数据接收方式,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N为大于M的正整数。
通过上述模块的综合作用,由于将待发送的数据分成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进而根据发送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上的内容来确定第二通信节点对第二子数据块的接收方式的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波束训练存在没有被用到的时频资源,波束容易存在对不齐的情况,进而导致终端侧对待接收的数据无法合理确定出数据接收方式的问题,进而提高系统通信性能。
可选地,所述数据块是经过物理层编码得到的编码比特流或经过物理层调制得到的调制符号流。
可选地,所述数据块包含循环冗余校验信息。
可选地,生成模块50,还用于至少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得到第一子数据块:从所述数据块中等间隔抽取;从所述数据块的起始位置顺序选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定;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默认位置顺序选取;生成模块50,还用于至少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得到所述第二子数据块:从所述数据块中的起始位置顺序抽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定;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默认的位置顺序选取。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包括所述数据块的部分内容;所述第二子数据块包括所述数据块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并集等于所述数据块,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交集为空,或者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交集为所述第一子数据块。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均采用时分方式发送,在发送所述第二子数据块之前发送所述第一子数据块。
可选地,N的取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支持的接收方式个数,N的取值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信令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可选地,所述时间区域中包含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至少用于以下之一: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获取,辅助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解调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辅助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接收方式。
可选地,所述接收方式为以下之一或其组合: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所述第二子数据块使用的接收波束,接收预编码矩阵,接收端口,接收机算法。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数据块的N次发送通过时分方式进行,发送第i次所述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中包含参考信号,其中,i取值自集合[1,N]。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使用相同的发送方式发送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
可选地,所述发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发送波束,发送预编码矩阵,发送端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不同。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二),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60,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N次的第一子数据块和M次第二子数据块,其中,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通过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待发送的数据块生成,发送N次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上包括的内容,确定第二通信节点接收M次第二子数据块的数据接收方式,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N为大于M的正整数。
通过上述模块的作用,由于将待发送的数据分成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进而第二通信节点根据发送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上的内容来确定第二通信节点对第二子数据块的接收方式的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波束训练存在没有被用到的时频资源,波束容易存在对不齐的情况,进而导致终端侧对待接收的数据无法合理确定出数据接收方式的问题,进而提高系统通信性能。
可选地,所述数据块是经过物理层编码得到的编码比特流或经过物理层调制得到的调制符号流。
可选地,所述数据块包含循环冗余校验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数据块至少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得到:从所述数据块中等间隔抽取;从所述数据块的起始位置顺序选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定;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默认位置顺序选取。
可选地,所述第二子数据块至少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得到:从所述数据块中的起始位置顺序抽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定;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默认的位置顺序选取。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包括所述数据块的部分内容;所述第二子数据块包括所述数据块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并集等于所述数据块,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交集为空,或者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交集为所述第一子数据块。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均采用时分方式发送,在发送所述第二子数据块之前发送所述第一子数据块。
可选地,N的取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支持的接收方式个数,N的取值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信令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可选地,所述时间区域中包含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至少用于以下之一: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获取,辅助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解调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辅助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接收方式。
可选地,所述接收方式为以下之一或其组合: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所述第二子数据块使用的接收波束,接收预编码矩阵,接收端口,接收机算法。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数据块的N次发送通过时分方式进行,发送第i次所述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中包含参考信号,其中,i取值自集合[1,N]。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使用相同的发送方式发送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
可选地,所述发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发送波束,发送预编码矩阵,发送端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不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三),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70,用于获取控制信息,其中,控制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个数,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生成规则,辅助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方式的参考信号的资源位置,第二通信节点是否进行接收方式选择的指示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72,用于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控制信息。
通过上述各个模块的作用,将获取到的控制信息发送至第二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能够根据控制信息所指示的内容进行数据接收过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容易发生数据对不齐的问题,进而提高系统通信性能。
可选地,所述接收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接收波束,接收预编码矩阵,接收端口,接收机算法。
可选地,获取模块70,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接收方式配置信息,其中,所述接收方式配置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支持的接收方式。
可选地,获取模块70,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请求信息,其中,该请求信息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请求所述控制信息。
可选地,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生成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支持的接收方式集合中等间隔抽取;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支持的接收方式中顺序选取。
可选地,所述参考信号的资源位置有N套,每套资源位置是时分的,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四),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80,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控制信息,
确定模块82,用于根据控制信息确定与接收方式对应的操作,其中,控制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个数,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生成规则,辅助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方式的参考信号的资源位置,第二通信节点是否进行接收方式选择的指示信息。
通过上述模块的作用,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控制信息,根据控制信息确定与接收方式对应的操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容易发生数据对不齐的问题,进而提高系统通信性能。
可选地,所述接收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接收波束,接收预编码矩阵,接收端口,接收机算法。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84(图中未示出),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接收方式配置信息,其中,所述接收方式配置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支持的接收方式。
发送模块84,还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请求信息,其中,该请求信息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请求所述控制信息。
可选地,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生成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支持的接收方式集合中等间隔抽取;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支持的接收方式中顺序选取。
可选地,所述参考信号的资源位置有N套,每套资源位置是时分的,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地,第二接收模块80,还用于使用Z种接收方式接收所述参考信号,其中,Z为大于1的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但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优选实施例1
图9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基站发送数据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流程部分的处理步骤如下(基站侧):
步骤S902:第一通信节点或其上层网元生成数据块;
步骤S904:第一通信节点或其上层网元基于数据块生成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
步骤S906: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其中,第一子数据块发送N次,第二子数据块发送M次,N为大于1的整数,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N大于M。
基站生成数据块,数据块包含冗余校验信息,尝试接收数据块的终端必须通过基于冗余校验信息的校验才能确认是否成功得到数据块,优选地,数据块是经过物理层编码得到的编码比特流或经过物理层调制得到的调制符号流。
基站基于数据块生成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如图10所示,第一子数据块包括数据块的部分内容,第二子数据块包括数据块的部分内容,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的并集等于数据块,交集为空集。
基站向终端发送N次第一子数据块和M次第二子数据块,N为大于1的整数,M优选值为1。
基站生成数据块,数据块包含冗余校验信息,尝试接收数据块的终端必须通过基于冗余校验信息的校验才能确认是否成功得到数据块,优选地,数据块是经过物理层编码得到的编码比特流或经过物理层调制得到的调制符号流。
基站基于数据块生成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如图11所示,第一子数据块包括数据块的部分内容,第二子数据块等于数据块。
基站生成数据块,数据块包含冗余校验信息,尝试接收数据块的终端必须通过基于冗余校验信息的校验才能确认是否成功得到数据块,优选地,数据块是经过物理层编码得到的编码比特流或经过物理层调制得到的调制符号流。
基站基于数据块生成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优选地,第一子数据块是从数据块中等间隔抽取的,或从数据块的起始位置顺序选取的,或从基站和终端协商或标准默认的位置开始顺序选取的,此时,第二子数据块包括数据块的部分内容或全部内容;优选地第一子数据块是对数据块进行分组,然后组与组之间的数据是通过异或方式得到的,此时,第二子数据块包括数据块的全部内容。
如图12所示,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使用时分方式发送,第一子数据块先于第二子数据块发送。
基站通过信令发送变量N给终端,假设终端有10种接收方式,优选地,变量N的取值为小于等于10大于1的整数。
基站向终端发送N次第一子数据块和M次第二子数据块,N为大于1的整数,M优选值为1。
如图13所示,发送第一子数据块使用的时间区域中包含参考信号,参考信号用于以下之一或其组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获取,辅助第二通信节点解调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辅助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第二子数据块的接收方式。
例如,以高频通信为例,基站从自己的发送波束集合中选择发送波束Tx1给终端发送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终端在接收第一子数据块时,根据与基站的协商情况从自己的候选接收波束集合中每个接收波束对第一子数据块中的参考信号进行接收,具体来说,假设第一子数据块通过5个单位时间间隔发送5次,每个单位时间间隔都有参考信号,终端在每个单位时间间隔从候选接收波束集合中选择一个接收波束接收参考信号,也就是说5个单位时间间隔终端可以尝试5个接收波束,然后选择信道质量最好的一个接收波束来接收第二子数据块。
以LTE系统为例,基站获取一个长度为1024比特的MAC层数据包,该数据包经过物理层编码后得到一个长度为2048比特的数据块,正常情况下基站直接传输该数据块给终端,终端根据该数据块的接收情况进行反馈,但是在高频通信中,由于收发波束都比较窄,存在波束对不准的情况,如果不进行波束微调,会出现接收质量的下降,基于此,可以将长度为2048比特的数据块分成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其中第一子数据块包含100个比特,第二子数据块包含2048个比特,N次发送的第一子数据块的比特流每次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M次第二子数据块包含的比特流每次都是相同的,终端根据发送第一数据块的时域资源中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确定自己接收第二子数据块的接收波束,例如第一子数据块发送5次,则终端可以进行5次接收波束训练,根据5次训练的结构选择最优的接收波束接收第二子数据块,同时解码时可以将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进行合并处理来增加解码数据块成功的概率,这样做的好处是利用波束训练的时域资源上没有使用的频域资源来传输部分冗余数据,提升数据解码成功的概率,增加了链路的鲁棒性。
优选实施例2
图14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2的终端接收数据块的流程图,如图14所示,流程部分的处理步骤如下(终端侧):
步骤S1402,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
步骤S1404,第二通信节点基于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获得数据块,其中,第一子数据块发送N次,第二子数据块发送M次,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是基于数据块生成的,N为大于1的整数,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N大于M。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其中,第一子数据块发送N次,第二子数据块发送M次,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是基于数据块生成的,N为大于1的整数,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且优选值为1,N大于M;
终端基于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获得数据块。
优选地,数据块包含冗余校验信息,终端必须通过基于冗余校验信息的校验才能确认是否成功得到数据块,优选地,数据块是经过物理层编码得到的编码比特流或经过物理层调制得到的调制符号流。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其中,第一子数据块发送N次,第二子数据块发送M次,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是基于数据块生成的,N为大于1的整数,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且优选值为1,N大于M;
终端基于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获得数据块。优选地,第一子数据块包括数据块的部分内容,第二子数据块等于数据块。
第一子数据块是从数据块中等间隔抽取的,或从数据块的起始位置顺序选取的,或从基站和终端协商或标准默认的位置开始顺序选取的,此时,第二子数据块包括数据块的部分内容或全部内容;优选地第一子数据块是对数据块进行分组,然后组与组之间的数据是通过异或方式得到的,此时,第二子数据块包括数据块的全部内容。
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使用时分方式发送,第一子数据块先于第二子数据块发送。
终端基于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获得数据块。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信令获得变量N的取值,优选地,变量N的取值小于等于终端支持的接收方式个数。
优选地,发送第一子数据块使用的时间区域中包含参考信号,参考信号用于以下之一或其组合: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获取,辅助第二通信节点解调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辅助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第二子数据块的接收方式。
终端基于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获得数据块。
例如,以高频通信为例,终端在接收第一子数据块时,根据与基站的协商情况从自己的候选接收波束集合中每个接收波束对第一子数据块中的参考信号进行接收,具体来说,假设第一子数据块通过5个单位时间间隔发送5次,每个单位时间间隔都有参考信号,终端在每个单位时间间隔从候选接收波束集合中选择一个接收波束接收参考信号,也就是说5个单位时间间隔终端可以尝试5个接收波束,然后选择信道质量最好的一个接收波束来接收第二子数据块。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与接收方式有关的信息,例如候选接收方式个数Z。
终端根据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尝试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子数据块所在时间区域中的内容(例如第一子数据块和参考信号),确定接收第二子数据块的接收方式,然后使用该接收方式接收第二子数据块。
终端基于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获得数据块。
优选实施例3
图15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3的基站发送控制信息的流程图,如图15所示,流程部分的处理步骤如下(基站侧):
步骤S1502,第一通信节点获取控制信息;
步骤S1504,第一通信节点给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控制信息,其中,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之一或其组合: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个数,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生成规则,辅助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方式的参考信号资源位置,第二通信节点是否进行接收方式选择的指示信息。
基站获取控制信息。
基站给终端发送控制信息,其中,控制信息包括终端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控制信息包括终端的候选接收方式个数,终端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生成规则,优选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生成规则为从终端支持的接收方式集合中等间隔抽取,或从终端支持的接收方式中顺序选取。
例如,以高频通信为例,假设接收方式表现为接收波束,基站通知终端选择其目前使用的接收波束角度相近的两个接收波束与目前接收波束组成候选接收波束集合,或者终端支持10个接收波束,基站要求终端使用,1/3/5/7/9共5个接收波束(或2/3/4/5/6)组成候选接收波束集合。
控制信息还可以包括:辅助终端确定接收方式的参考信号资源位置。例如,以高频通信为例,假设接收方式表现为接收波束,基站通知终端从候选接收波束集合中选择最优接收波束时所需的参考信号资源位置,如图16所示,参考信号通过时分的方式发送N套,则终端可以基于每次发送的一套参考信号进行一次接收波束信道质量的判断,N套参考信号可对N个方向接收波束的接收质量进行判断,然后终端确定接收后续数据使用的最优接收波束,优选,N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地,控制信息还可以包括指示终端是否进行接收方式选择的指示信息。
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接收方式配置信息,优选地,配置信息包括终端支持的接收方式类型和/或集合大小,以高频为例,配置信息可以指示终端支持的接收波束个数。
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优选地,请求信息请求基站发送与接收方式选择有关的控制信息。
优选实施例4
图17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4的终端接收控制信息的流程图,如图17所示,流程部分的处理步骤如下(终端侧):
步骤S1702,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控制信息,其中,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之一或其组合: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个数,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生成规则,辅助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方式的参考信号资源位置,第二通信节点是否进行接收方式选择的指示信息。
步骤S1704,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控制信息确定后续与接收方式有关的操作。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信息,其中,控制信息包括终端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终端根据控制信息确定候选接收方式集合。
其中,控制信息包括终端的候选接收方式个数,终端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生成规则,优选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生成规则为从终端支持的接收方式集合中等间隔抽取,或从终端支持的接收方式中顺序选取。
例如,以高频通信为例,假设接收方式表现为接收波束,基站通知终端选择其目前使用的接收波束角度相近的两个接收波束与目前接收波束组成候选接收波束集合,或者终端支持10个接收波束,基站要求终端使用,1/3/5/7/9共5个接收波束(或2/3/4/5/6)组成候选接收波束集合。
控制信息还可以包括辅助终端确定接收方式的参考信号资源位置。例如,以高频通信为例,假设接收方式表现为接收波束,基站通知终端从候选接收波束集合中选择最优接收波束时所需的参考信号资源位置,如图15所示,参考信号通过时分的方式发送N套,则终端可以基于每次发送的一套参考信号进行一次接收波束信道质量的判断,N套参考信号可对N个方向接收波束的接收质量进行判断,然后终端确定接收后续数据使用的最优接收波束,优选,N为大于1的整数。
终端根据控制信息确定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并根据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不同的候选方式对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情况确定后续用于接收数据的最优接收方式;控制信息还可以包括指示终端是否进行接收方式选择的指示信息。
终端向基站发送自己的接收方式配置信息,优选地,配置信息包括终端支持的接收方式类型和/或集合大小,以高频为例,配置信息可以指示终端支持的接收波束个数。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信息,其中,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之一或其组合:终端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终端的候选接收方式个数,终端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生成规则,辅助终端确定接收方式的参考信号资源位置,终端是否进行接收方式选择的指示信息。
终端根据控制信息确定后续与接收方式有关的操作。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终端向基站发送请求信息,优选地,请求信息请求基站发送与接收方式选择有关的控制信息。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信息,其中,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之一或其组合:终端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终端的候选接收方式个数,终端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生成规则,辅助终端确定接收方式的参考信号资源位置,终端是否进行接收方式选择的指示信息。
终端根据所述控制信息确定后续与接收方式有关的操作。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方基于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的接收情况才能确定数据块是否接收成功,这与LTE的数据传输方式是不同的,原因如下:本发明中的数据块可以理解为LTE物理层传输一个的传输块,接收方需要通过HARQ的方式对该传输块的接收情况进行反馈,而本发明进一步将将LTE的传输块分成两部分子块,对应于本发明的子数据块,接收方根据两部分子块合成传输块,并对该传输块的接收情况进行反馈,而且不同的子块传输次数是不同的。
需要说明,本发明中的接收方式可以是接收方使用的接收波束,或是接收方使用的接收预编码矩阵(模拟、数字、或模拟与数字混合),或是接收方使用的端口或端口集合,或是接收方使用的发送算法,或是接收方使用的接收时隙等等。
需要说明,本发明专利中的发送方式可以是发送方使用的发送波束,或是发送方使用的发送预编码矩阵(模拟、数字、或模拟与数字混合),或是发送方使用的端口或端口集合,或是发送方使用的发送算法,或是发送方使用的发送时隙等等。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第一通信节点根据向第二通信节点待发送的数据块,生成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
S2,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N次第一子数据块和M次第二子数据块,其中,发送N次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上包括的内容,用于辅助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第二子数据块的数据接收方式,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N为大于M的正整数。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N次的第一子数据块和M次第二子数据块,其中,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通过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待发送的数据块生成,第二通信节点根据发送N次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上包括的内容,确定第二通信节点接收M次第二子数据块的数据接收方式,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N为大于M的正整数。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第一通信节点获取控制信息,其中,控制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个数,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生成规则,辅助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方式的参考信号的资源位置,第二通信节点是否进行接收方式选择的指示信息;
S2,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控制信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控制信息;
S2,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控制信息确定与接收方式对应的操作,其中,控制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个数,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生成规则,辅助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方式的参考信号的资源位置,第二通信节点是否进行接收方式选择的指示信息。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节点根据待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数据块,生成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N次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M次所述第二子数据块,其中,发送N次所述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包括的参考信号,用于辅助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数据接收方式,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N为大于M的正整数,所述参考信号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辅助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解调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块是经过物理层编码得到的编码比特流或经过物理层调制得到的调制符号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块包含循环冗余校验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数据块至少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得到:从所述数据块中等间隔抽取;从所述数据块的起始位置顺序选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定;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默认位置顺序选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数据块至少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得到:从所述数据块中的起始位置顺序抽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定;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默认的位置顺序选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包括所述数据块的部分内容;所述第二子数据块包括所述数据块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并集等于所述数据块,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交集为空,或者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交集为所述第一子数据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均采用时分方式发送,在发送所述第二子数据块之前发送所述第一子数据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的取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支持的接收方式个数,N的取值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信令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方式为以下之一或其组合: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所述第二子数据块使用的接收波束,接收预编码矩阵,接收端口,接收机算法。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数据块的N次发送通过时分方式进行,发送第i次所述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中包含参考信号,其中,i取值自集合[1,N]。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使用相同的发送方式发送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发送波束,发送预编码矩阵,发送端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9、1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不同。
15.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依次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N次的第一子数据块和M次第二子数据块,其中,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待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数据块生成,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发送N次所述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包括的参考信号,确定接收M次第二子数据块的数据接收方式,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N为大于M的正整数,所述参考信号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辅助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解调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块是经过物理层编码得到的编码比特流或经过物理层调制得到的调制符号流。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块包含循环冗余校验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数据块至少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得到:从所述数据块中等间隔抽取;从所述数据块的起始位置顺序选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定;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默认位置顺序选取。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数据块至少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得到:从所述数据块中的起始位置顺序抽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定;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默认的位置顺序选取。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包括所述数据块的部分内容;所述第二子数据块包括所述数据块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并集等于所述数据块,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交集为空,或者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交集为所述第一子数据块。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均采用时分方式发送,在发送所述第二子数据块之前发送所述第一子数据块。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的取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支持的接收方式个数,N的取值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信令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24.根据权利要求15-2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方式为以下之一或其组合: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所述第二子数据块使用的接收波束,接收预编码矩阵,接收端口,接收机算法。
2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数据块的N次发送通过时分方式进行,发送第i次所述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中包含参考信号,其中,i取值自集合[1,N]。
2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使用相同的发送方式发送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发送波束,发送预编码矩阵,发送端口。
28.根据权利要求15-23、25-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不同。
29.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待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数据块,生成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N次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M次所述第二子数据块,其中,发送N次所述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包括的参考信号,用于辅助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接收所述第二子数据块的数据接收方式,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N为大于M的正整数,所述参考信号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辅助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解调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
30.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依次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N次的第一子数据块和M次第二子数据块,其中,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所述第二子数据块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待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数据块生成,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发送N次所述第一子数据块的时间区域包括的参考信号,确定接收M次第二子数据块的数据接收方式,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N为大于M的正整数,所述参考信号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辅助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解调所述第一子数据块和第二子数据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63981.8A CN107317613B (zh) | 2016-04-25 | 2016-04-25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PCT/CN2017/080190 WO2017185987A1 (zh) | 2016-04-25 | 2017-04-12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63981.8A CN107317613B (zh) | 2016-04-25 | 2016-04-25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317613A CN107317613A (zh) | 2017-11-03 |
CN107317613B true CN107317613B (zh) | 2021-05-11 |
Family
ID=60160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263981.8A Active CN107317613B (zh) | 2016-04-25 | 2016-04-25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317613B (zh) |
WO (1) | WO2017185987A1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18196A (zh) * | 2011-09-16 | 2014-07-0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波束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
CN104734759A (zh) * | 2013-12-20 | 2015-06-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Mimo波束赋形通信系统中波束识别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208844A1 (ko) * | 2013-06-28 | 2014-12-31 | 중앙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빔 트레이닝 장치 및 방법 |
-
2016
- 2016-04-25 CN CN201610263981.8A patent/CN107317613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4-12 WO PCT/CN2017/080190 patent/WO201718598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18196A (zh) * | 2011-09-16 | 2014-07-0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波束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
CN104734759A (zh) * | 2013-12-20 | 2015-06-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Mimo波束赋形通信系统中波束识别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317613A (zh) | 2017-11-03 |
WO2017185987A1 (zh) | 2017-1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859466B1 (en) | Physical layer header for packet data | |
CN101385267A (zh) | Ofdma系统中传送控制信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6656435B (zh) | 一种数据首传、重传方法 | |
US11558852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 |
KR20160137153A (ko)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방송 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7846707A (zh) | 一种免授予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18201962A1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设备 | |
JP7253625B2 (ja) | ダウンリンクデータ送信方法、受信方法、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 |
CN108282301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9873687B (zh) | 一种物联网中基于信噪比的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08282313B (zh) | 资源池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TWI296472B (zh) | ||
CN102316070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6506117B (zh) | 一种鲁棒的数据传输方法 | |
CN108282307B (zh) | 控制信道参考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 | |
KR102362946B1 (ko) | 이종 서비스 간 효율적인 송수신 기술 | |
US11039379B2 (en) | Radio access method, apparatus, system,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 |
CN110048810B (zh) | 一种物联网中信息发送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10034911B (zh) | 一种物联网中快速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09802770B (zh) | Harq反馈及信号处理方法、通信节点、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317613B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8633035B (zh) | 一种实现资源使用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1182473B (zh) | 一种物联网中组播数据的发送方法 | |
US20220159422A1 (en) | System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
CN110048812B (zh) | 一种物联网中基于发射功率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