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93893A - 插座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座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293893A CN107293893A CN201610222847.3A CN201610222847A CN107293893A CN 107293893 A CN107293893 A CN 107293893A CN 201610222847 A CN201610222847 A CN 201610222847A CN 107293893 A CN107293893 A CN 1072938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metal shell
- socket
- terminal
- hyoplastr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3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237 body shape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UQMRAFJOBWOFNS-UHFFFAOYSA-N butyl 2-(2,4-dichlorophenoxy)acet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OC(=O)COC1=CC=C(Cl)C=C1Cl UQMRAFJOBWOFN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1
- 210000002683 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4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548 hind-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72 for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465 metall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5—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with earth brac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含插座端子模块、第一金属壳体及第二金属壳体。在插座端子模块中,舌板由座体的一侧延伸出,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屏蔽片被固设于座体及舌板中。第一金属壳体环绕并遮蔽舌板,其一侧抵接于座体,而另一侧具有一抵接突缘。第二金属壳体包覆第一金属壳体及插座端子模块的外部,第二金属壳体的一侧定义出一插口,第一金属壳体由插口插入,第二金属壳体与第一金属壳体接触,且抵接突缘抵接于插口的外侧缘,藉由将第一金属壳体以套管模式与第二金属壳体组接,整体结构简单,且提升了结构强度及密合度,增强金属屏蔽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插座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接口规格的制定,目前越来越多的产品采用此规格。目前市面上是以USB2.0传输规格为大宗,但是由于USB接口已大量地应用在高频、射频、无线或蓝牙发射器等产品,USB2.0规格的传输速率越来越无法满足现有产品的需求。
因此,更快传输速率的规格,例如,USB3.0、USB3.1,也逐渐发展并扩张市占率中。但是,随着数字数据汇流的数据量越来越大,需要配合更快的数字数据传输速度,对于外部电磁干扰、射频干扰、或是内部端子间的信号串扰(crosstalk),都会影响到产品的效应。电磁干扰、射频干扰、或是信号串扰可能造成无线、蓝牙之产品的信号受到影响,而造成无法正常做动。
为了抑制信号串扰、外部电磁干扰或射频干扰,整体的结构设计上增加了屏蔽的组件。一般来说,插座电连器上通常设置有金属壳体来达成屏蔽之功效。参阅图1,现有技术金属壳体之分解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金属壳体通常为两件式,包含内壳体800及外壳体900。内壳体800用以包覆内部的插座模块,为了提供端子的遮蔽,内壳体800在结构上包含至少一弯折段810,弯折段810是利用冲压方式弯折而成,在冲压处及板件焊接处都可能有材料的缺陷,而造成强度的降低。
进一步地,为了治具的插入以及增强与插座本体的连接,内壳体800上还可能开设有开口。因而,在内壳体800强度较低之处,都可能因为外力或插入方向错误而造成内壳体800的变形,甚至破裂。
现有的外壳体900包覆内壳体800的外部,主要用以提升结构强度,并补强内壳体800未包覆之处,并与内壳体800接触以形成接地回路,提升屏蔽效果。由于配合弯折段810的结构,必须保持组接的公差,使得内壳体800与外壳体900间通常有明显的间隙,这可能造成屏蔽的效果较差。
一般使用者可能在插接时,若未注意到插接方向而反向插接,这可能造成内部插接模块的变形或损毁。无论是壳体的破裂,或是插接模块的变形,都需要将整个产品拆解后更换,因而整体的维修成本相当昂贵。从而,需要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插座电连接器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包含一插座端子模块、一第一金属壳体以及一第二金属壳体。插座端子模块包含一座体、一舌板、复数个第一端子、复数个第二端子以及一屏蔽片。舌板由座体的一侧延伸出,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屏蔽片被固设于座体及舌板中。第一端子的一第一接触段固设于舌板的一第一表面、而第一端子的一第一焊接段突出于座体。第二端子的一第二接触段固设于舌板的一第二表面、第二端子的一第二焊接段突出于座体。屏蔽片位于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之间。在此,第二表面相对于第一表面。
第一金属壳体环绕并遮蔽舌板,第一金属壳体的一侧抵接于座体,且第一金属壳体的另一侧具有一抵接突缘,抵接突缘向外突起。第二金属壳体包覆第一金属壳体及插座端子模块的外部,第二金属壳体的一侧定义出一插口,而第一金属壳体由插口插入,第二金属壳体与第一金属壳体接触,且抵接突缘抵接于插口的侧缘。藉此,一般而言,先将第二金属壳体装设于插座端子模块外部,再将第一金属壳体由插口插入,直到抵接突缘与插口的外侧缘而定位。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金属壳体包含第一壁面、第二壁面、第三壁面及第四壁面,第三壁面及第四壁面相对,且分别与第一壁面及第二壁面连接,第一壁面、第二壁面、第三壁面及第四壁面定义出插口。第一金属壳体与第一壁面、第二壁面、第三壁面及第四壁面接触。进一步透过可以藉由雷射焊接方式,将第一金属壳与第二金属壳体焊接。
进一步地,第二金属壳体还包含一尾段。尾段位于插口的相对侧,尾段由第一壁面延伸,并朝向第二壁面弯折,且与第三壁面及第四壁面连接。尾端通常部分遮蔽第一焊接段及第二焊接段,以提供金属屏蔽之功效。此外,尾段还有至少一接地接脚,由尾段相对于第一壁面的另一侧延伸出,用以与外部的电路板连接,而形成接地回路。
进一步地,第三壁面及第四壁面各包含一插接脚,插接脚从第三壁面及第四壁面延伸出。插接脚、第一焊接段及第二焊接段共同连接至外部的电路板中。
进一步地,在第一壁面、第二壁面、第三壁面及第四壁面上,还开设有至少一开口。第二金属壳体还包含至少一接触弹片,接触弹片由第一壁面之开口的一侧壁的延伸出,并朝第二壁面的方向弯折,并与座体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插座电连接器还包含一第一接地片及一第二接地片。第一接地片组装于舌板的第一表面,第二接地片组装于舌板的第二表面。藉由第一接地片及第二接地片遮蔽部分的第一接触段及第二接触段,来提供屏蔽之功效。此外,第一接地片还包含二第一接地弹片,第一接地弹片与第一端子中的二第一接地端子接触,第二接地片还包含二第二接地弹片,第二接地弹片与第二端子中的二第二接地端子接触,以形成接地回路。
在一实施例中,屏蔽片还包含二接脚,二接脚突出于座体,且位于座体的两侧,用以焊接至外部电路板。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数量相同,而排列顺序相反,从而在插座插入时,无论正反向都能适用,并且传输相同的信号。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种插座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包含一插座端子模块、一第一金属壳体及一第二金属壳体。插座端子模块包含一座体、一舌板、复数个第一端子、复数个第二端子以及一屏蔽片。舌板由座体的一侧延伸出,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屏蔽片固设于座体及舌板中。第一端子的一第一接触段位舌板的一第一表面、第一端子的一第一焊接段突出于座体,第二端子的一第二接触段位于舌板的一第二表面、第二端子的一第二焊接段突出于座体。屏蔽片位于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之间,其中第二表面相对于第一表面。第一金属壳体环绕并遮蔽舌板,第一金属壳体的一侧抵接于座体。第二金属壳体位于插座端子模块及第一金属壳体的外部,第二金属壳体包含一第一壁面、一第二壁面及一第三壁面。第二壁面及第三壁面分别从第一壁面的两侧延伸出并朝向插座端子模块的方向弯折,且第一壁面与第一金属壳体焊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金属壳体的第二壁面及第三壁面分别延伸出一插接脚,插接脚与第一焊接段及第二焊接段共同连接至外部的电路板中,以形成接地回路。
在上述实施例中,主要的技术特征在于将第一金属壳体以套管模式装设于第二金属壳体,或是将第二金属壳体直接以上盖方式与第一金属壳体焊接。第一壳体仅包覆端子模块的舌板部分,而舍弃遮蔽焊接段的后段部分,能使整体结构简单,且提升了结构强度。进一步地,因为能减少组装的困难度,公差可以设计的更小,提升了第一金属壳体及第二金属壳体的密合度,并提升了金属屏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金属壳体之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之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之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之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另一视角之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之一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之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之分解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插座电连接器
2 插座电连接器
10 插座端子模块
11 座体
111 壁面
113 卡接槽
13 舌板
131 第一表面
133 第二表面
21 第一端子
21G 第一接地端子
211 第一接触段
213 第一焊接段
23 第二端子
23G 第二接地端子
231 第二接触段
233 第二焊接段
30 屏蔽片
31 接脚
40 第一金属壳体
41 抵接突缘
50 第二金属壳体
51 第一壁面
515 接触弹片
52 第二壁面
53 第三壁面
54 第四壁面
55 插口
56 尾段
561 卡接部
563 接地接脚
57 开口
571 侧壁
58 拆接脚
59 卡扣
61 第一接地片
611 第一接地弹片
63 第二接地片
631 第二接地弹片
70 第二金属壳体
71 第一壁面
72 第二壁面
721 插接脚
73 第三壁面
731 插接脚
79 雷射焊点
800 内壳体
810 弯折段
900 外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2-图6,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之立体示意图、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之分解示意图、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之局部分解示意图、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另一视角之立体示意图、以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之一局部剖面示意图。如图2-图6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1包含一插座端子模块10、一第一金属壳体40以及一第二金属壳体50。
插座端子模块10包含一座体11、一舌板13、复数个第一端子21、复数个第二端子23以及一屏蔽片30。座体11及舌板13可以为一体成型,例如以嵌入成型一体形成,舌板13由座体11的一侧延伸出。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3及屏蔽片30固设于座体11及舌板13中。第一端子21的一第一接触段211位于舌板13的一第一表面131,而第一端子21的一第一焊接段213突出于座体11,能与外部的电路板(未显示)焊接。第二端子23的一第二接触段231位于舌板13的一第二表面133、第二端子23的一第二焊接段233突出于座体11。在此,第二表面133相对于第一表面131,例如,第一表面131为舌板13的上表面、第二表面133为舌板13的下表面。
第一端子21与第二端子23的数量相同,而排列顺序相反,因而,在插座插入时,无论正反向插入都能适用,并且传输相同的信号。在排列上,第一端子21中两侧为二第一接地端子21G、第二端子21中位于两侧的是二第二接地端子23G。
第一焊接部213及第二焊接部233可以为双列直插封装(dual in-line package,DIP)或是以表面安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安装于电路板上。在图示中采DIP、SMT各一的封装方式,实际上也可以是其他封装方式的组合。
屏蔽片30位于第一端子21及第二端子23之间,以金属屏蔽达到减少串音的问题。屏蔽片30还包含二接脚31,二接脚31突出于座体11,且位于座体11的两侧。另外,屏蔽片30的边缘,也露出于舌片13。
第一金属壳体40一空心体,环绕并遮蔽舌板13的外部,第一金属壳体40可以为一体成形的套管状,亦可以由二片板材弯曲后拼接而成。第一金属壳体40的一侧抵接于座体11的壁面111,而第一金属壳体40的另一侧具有一抵接突缘41,抵接突缘41从第一金属壳体40的一侧向外突起。例如,由第一金属壳体40的外表面向弯折、或是延伸。抵接突缘41使得第一金属壳体40一侧具有较大的口径。
第二金属壳体50包覆于第一金属壳体40及插座端子模块10的外部。如第3-4图所示,第二金属壳体50包含一第一壁面51、一第二壁面52、一第三壁面53及一第四壁面54,在此,第一壁面51表示上表面、第二壁面53为下表面、第三壁面53及第四壁面54为相对的二侧表面,第三壁面53与第四壁面54分别与第一壁面51及第二壁面52连接。第一壁面51、第二壁面52、第三壁面53、及第四壁面54可以为平面,亦可以为曲面,第一壁面51、第二壁面52、第三壁面53及第四壁面54定义出一插口55。
在安装时,先安装设第二金属壳体50于插座端子模块10的外部,接着将第一金属壳体40由插口55插入,直到抵接突缘41抵接插口55的外侧缘,从而使第一金属壳体40定位。此时,第一金属壳体40的两端分别与座体11及第二金属壳体50之插口55的外侧缘。也就是,第一金属壳体40以套管模式套入于第二金属壳体50中,并藉由抵接突缘41与第二金属壳体50卡接。此外,第一金属壳体40与第一壁面51、第二壁面52、第三壁面53及第四壁面54都接触。进一步地,可以藉由雷射焊接,将第一金属壳体40及第二金属壳体50焊接固定。
如图5所示,第二金属壳体50还包含一尾段56,尾段56位于插口55的相对侧,由第一壁面51延伸,并朝向第二壁面52弯折。且尾段56与第三壁面53及第四壁面54连接,封闭第二金属壳体50的一侧。例如,尾段56的两侧形成有扣接部561,二扣接部561分别朝向第三壁面53及第四壁面54弯折,并与第三壁面53及第四壁面54上的卡扣59而连接。在此仅为示例,实际上亦可以为单面焊接封闭的形态。尾段56还包含接地接脚563,接地脚563由尾段56相对于第一壁面51的另一侧延伸出,用以与外部的电路板(未显示)连接,而形成接地回路。尾端56更遮蔽第一焊接段213及第二焊接段233,以增强屏蔽之效果。
此外,第三壁面53及第四壁面54各包含一插接脚58,插接脚58分别从第三壁面53及第四壁54延伸出,用以连接外部的电路板(未显示)。插接脚58、接脚31、及接地接脚563的延伸大致朝向相同的方向。
进一步地,第一壁面51、第二壁面52、第三壁面53及第四壁面54上,还开设有至少一开口57,开口57是用以让治具(未显示)插入,使得插座端子模块10与第二金属壳体50在组装时更加紧密。另外,第二金属壳体50还包含至少一接触弹片515,接触弹片515由第一壁面51之开口57的一侧壁571的延伸出,并朝第二壁面42的方向弯折,并可以与座体11接触。
再次参阅图3,插座电连接器1更包含一第一接地片61及一第二接地片63,第一接地片61组装于舌板13的第一表面131,第二接地片63组装于舌板13的第二表面133。进一步地,第一接地片61及第二接地片63更卡接于座体11上下表面的卡接槽113上。如图6所示,第一接地片61还包含二第一接地弹片611,第一接地弹片611与舌片13卡接后,与第一端子21中的位于二侧的第一接地端子21G接触,第二接地片63还包含二第二接地弹片631,第二接地弹片631与舌片13卡接后,与第二端子23中的二第二接地端子23G接触,藉此进一步形成接地回路。
参阅图7及图8,分别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之立体示意图、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之分解示意图。在此,第二实施例之插座电连接器2与第一实施例之插座电连接器1的差异仅在第一金属壳体40及第二金属壳体70及相关的组装方式,其余的技术特征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7及图8所示,第二实施例之插座电连接器2的第一金属壳体40可以不包含抵接突缘41,而外壳体70包含第一壁面71、一第二壁面72及一第三壁面73。第二壁面72及第三壁面73分别从第一壁面71的两侧延伸出并朝向插座端子模块10的方向弯折,而使得第二壁面72及第三壁面73位于插座端子模块10的两侧。第二壁面72及第三壁面73可以为平面、曲面或其组合。如此,外壳体70以三面遮盖插座端子模块10,而不遮蔽插座端子模块10的底面。在组装时,先将第一金属壳体40装入,使第一金属壳体40与座体11的壁面111抵接,并环绕并遮蔽舌板13的外部。接着将外壳体70设置于第一金属壳体40及插座端子模块10的外部。
第一金属壳体40至少与第一壁面71抵接,进一步地,第二金属壳体70将第一金属壳体40卡接于第二壁面72及第三壁面73之间。更进一步地,可以利用利用雷射焊接等方式,在第一壁面71的两个雷射焊点79位置做点焊,将第一金属壳体40与第二金属壳体70焊接。
此外,第二壁面72及第三壁面73分别具有一插接脚721、731,插接脚721由第二壁面72延伸出、插接脚731由第三壁面73延伸出,大致上,插接脚721及插接脚731大致上为平行,用以焊接至外部的电路板(未显示),以进一步形成接地回路。
本发明的主要的技术特点在于改变外部金属壳体的结构设计,将第一金属壳体裁去后端遮蔽焊接段的后段部分,仅包覆端子模块的舌板部分,并以套管模式安装于第二金属壳体,或是将第二金属壳体直接以上盖方式与第一金属壳体焊接,藉此能使整体结构简单,提升了结构强度。此外,由于在设计上不需考虑后段的装设,整体的容置公差可以设计的更小,因而第一金属壳体及第二金属壳体的密合度可以提升,且第一金属壳体上不需开设开口,进一步也提升了金属屏蔽的效果。
Claims (17)
1.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含:
一插座端子模块,包含一座体、一舌板、复数个第一端子、复数个第二端子以及一屏蔽片,该舌板由该座体的一侧延伸出,该等第一端子、该等第二端子及该屏蔽片固设于该座体及该舌板中,各该第一端子的一第一接触段位于该舌板的一第一表面、各该第一端子的一第一焊接段突出于该座体,各该第二端子的一第二接触段位于该舌板的一第二表面、各该第二端子的一第二焊接段突出于该座体,该屏蔽片位于该等第一端子及该等第二端子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
一第一金属壳体,环绕并遮蔽该舌板,该第一金属壳体的一侧抵接于该座体,且该第一金属壳体的另一侧具有一抵接突缘,该抵接突缘向外突起;以及
一第二金属壳体,包覆该第一金属壳体及该插座端子模块的外部,该第二金属壳体的一侧定义出一插口,而该第一金属壳体由该插口插入,该第二金属壳体与该第一金属壳体接触,且该抵接突缘抵接于该插口的外侧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壳体包含一第一壁面、一第二壁面、一第三壁面及一第四壁面,该第三壁面及该第四壁面相对,且分别与该第一壁面及该第二壁面连接,该第一壁面、该第二壁面、该第三壁面及该第四壁面定义出该插口,该第一金属壳体与该第一壁面、该第二壁面、该第三壁面及该第四壁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壳体还包含一尾段,该尾段位于该插口的相对侧,由该第一壁面延伸,并朝向该第二壁面弯折,且与该第三壁面及该第四壁面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段的两侧形成有二扣接部,该二扣接部分别朝向该第三壁面及该第四壁面弯折,并与该第三壁面及该第四壁面的二卡扣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段还包含至少一接地接脚,由该尾段的相对于第一壁面的另一侧延伸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壁面及该第四壁面各包含一插接脚,该插接脚从该第三壁面及该第四壁面延伸出。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面、该第二壁面、该第三壁面及该第四壁面上,还开设有至少一开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壳体还包含至少一接触弹片,该接触弹片由该第一壁面之该开口的一侧壁的延伸出,并朝该第二壁面的方向弯折。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含一第一接地片及一第二接地片,该第一接地片组装于该舌板的该第一表面,该第二接地片组装于该舌板的该第二表面,且该第一接地片还包含二第一接地弹片,该等第一接地弹片与该等第一端子中的二第一接地端子接触,该第二接地片还包含二第二接地弹片,该等第二接地弹片与该等第二端子中的二第二接地端子接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片还包含二接脚,该二接脚突出于该座体,且位于该座体的两侧。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一空心体,且一体成形。
12.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含:
一插座端子模块,包含一座体、一舌板、复数个第一端子、复数个第二端子以及一屏蔽片,该舌板由该座体的一侧延伸出,该等第一端子、该等第二端子及该屏蔽片固设于该座体及该舌板中,各该第一端子的一第一接触段位于该舌板的一第一表面、各该第一端子的一第一焊接段突出于该座体,各该第二端子的一第二接触段位于该舌板的一第二表面、各该第二端子的一第二焊接段突出于该座体,该屏蔽片位于该等第一端子及该等第二端子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
一第一金属壳体,环绕并遮蔽该舌板,该第一金属壳体的一侧抵接于该座体;以及
一第二金属壳体,位于该插座端子模块及该第一金属壳体的外部,该第二金属壳体包含一第一壁面、一第二壁面及一第三壁面,该第二壁面及该第三壁面分别从该第一壁面的两侧延伸出并朝向该插座端子模块的方向弯折,且该第一壁面与该第一金属壳体抵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该第二壁面及该第三壁面分别延伸出一插接脚。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含一第一接地片及一第二接地片,该第一接地片组装于该舌板的该第一表面,该第二接地片组装于该舌板的该第二表面,且该第一接地片还包含二第一接地弹片,该等第一接地弹片与该等第一端子中的二第一接地端子接触,该第二接地片还包含二第二接地弹片,该等第二接地弹片与该等第二端子中的二第二接地端子接触。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片还包含二接脚,该二接脚突出于该座体,且位于该座体的两侧。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与该第二金属壳体的该第一壁面焊接。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一空心体,且一体成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22847.3A CN107293893A (zh) | 2016-04-12 | 2016-04-12 | 插座电连接器 |
TW105217600U TWM542269U (zh) | 2015-11-19 | 2016-11-17 | 插座電連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22847.3A CN107293893A (zh) | 2016-04-12 | 2016-04-12 | 插座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93893A true CN107293893A (zh) | 2017-10-24 |
Family
ID=60093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222847.3A Withdrawn CN107293893A (zh) | 2015-11-19 | 2016-04-12 | 插座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29389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68978A (zh) * | 2019-11-05 | 2021-05-07 | 沈晓萱 | 可降低信号干扰的连接器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850558U (zh) * | 2014-04-15 | 2014-09-24 | 东莞市泰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
CN203983638U (zh) * | 2014-08-08 | 2014-12-03 | 莫列斯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4315842U (zh) * | 2014-12-19 | 2015-05-06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4391377U (zh) * | 2015-01-28 | 2015-06-10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4953338A (zh) * | 2014-03-24 | 2015-09-3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插头连接器 |
CN105140697A (zh) * | 2015-09-23 | 2015-12-09 |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插座电连接器 |
CN105161895A (zh) * | 2015-09-21 | 2015-12-16 |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插座电连接器 |
US20160056583A1 (en) * | 2014-08-22 | 2016-02-25 |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housing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CN105470714A (zh) * | 2014-09-03 | 2016-04-06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5178178U (zh) * | 2015-11-19 | 2016-04-20 |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插座电连接器 |
-
2016
- 2016-04-12 CN CN201610222847.3A patent/CN107293893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53338A (zh) * | 2014-03-24 | 2015-09-3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插头连接器 |
CN203850558U (zh) * | 2014-04-15 | 2014-09-24 | 东莞市泰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
CN203983638U (zh) * | 2014-08-08 | 2014-12-03 | 莫列斯公司 | 电连接器 |
US20160056583A1 (en) * | 2014-08-22 | 2016-02-25 |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housing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CN105470714A (zh) * | 2014-09-03 | 2016-04-06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4315842U (zh) * | 2014-12-19 | 2015-05-06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4391377U (zh) * | 2015-01-28 | 2015-06-10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5161895A (zh) * | 2015-09-21 | 2015-12-16 |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插座电连接器 |
CN105140697A (zh) * | 2015-09-23 | 2015-12-09 |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插座电连接器 |
CN205178178U (zh) * | 2015-11-19 | 2016-04-20 |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插座电连接器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68978A (zh) * | 2019-11-05 | 2021-05-07 | 沈晓萱 | 可降低信号干扰的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381784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US20150333451A1 (en) |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 |
US20170194745A1 (en) |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 |
US20150270661A1 (en) |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 |
US9698541B2 (en) |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 |
US9748701B2 (en) |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 |
TWM494421U (zh) | 插座電連接器及插頭電連接器 | |
TWM539726U (zh) | 連接器組合結構 | |
TWI608679B (zh) | Improved structure of wire end connector | |
TWI614952B (zh) | 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及其板端連接器 | |
TWM564837U (zh) | Socket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M531072U (zh) | 卡連接器 | |
CN107293893A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106549269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178178U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117855934A (zh) | 连接器壳体组件及usb插座 | |
CN214957480U (zh) | 电连接器 | |
TWM542269U (zh) | 插座電連接器 | |
CN202550254U (zh) | 具有一体式端子的通信产品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结构 | |
TWI597900B (zh) | Connector combination structure | |
CN204947225U (zh) | 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 | |
CN215989386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2571562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4319580B (zh) | 双接口电连接器 | |
CN214754502U (zh) | 具有屏蔽结构的卡缘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4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