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75360B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275360B CN107275360B CN201611082151.1A CN201611082151A CN107275360B CN 107275360 B CN107275360 B CN 107275360B CN 201611082151 A CN201611082151 A CN 201611082151A CN 107275360 B CN107275360 B CN 10727536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
- pixel
- light emitting
- pixels
-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2—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the areas of the RGB subpixels being differen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9—Tandem OLED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39—Pixel structures
- G09G2300/0452—Details of colour pixel setup, e.g. pixel composed of a red, a blue and two green component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39—Pixel structures
- G09G2300/0465—Improved aperture ratio, e.g. by size reduction of the pixel circuit, e.g. for improving the pixel density or the maximum displayabl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4—Maintain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43—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the effects of ageing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包括多个子像素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等于或大于多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非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并且,所述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所包括的具有低亮度寿命的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等于或大于非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因此,能够使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寿命与非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寿命一致。而且,能够最小化所述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颜色变化。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4月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6-0040490和于2016年7月29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6-0097080的优先权,在此援引全部这些申请作为参考,如同在此完全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取决于子像素寿命的亮度偏差被最小化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在视觉上呈现电信息信号的显示装置领域正快速发展。因而,已开发了具有诸如厚度薄、重量轻和低功耗之类的出色性能的各种显示装置。
详细地说,这些显示装置的例子是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面板装置(PDP)、场发射显示装置(FED)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OLED)。
特别是,与其他显示装置相比,作为自发光装置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具有诸如高响应速度和高发光效率、高亮度和宽视角之类的优点。因此,OLED装置正吸引更多注意。
此外,用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具有自发光特性的下一代光源,其与液晶相比在视角、对比度、响应速度和功耗方面具有出色的优点。此外,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面发光结构,从而很容易做成柔性类型。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由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组成的多个子像素。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分别发射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并且通过多个子像素能够提供全色图像。
每个子像素具有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可包括多个有机层。根据发射的光的颜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不同的厚度和有机层。当长时间使用有机发光二极管时,由于有机层的劣化,能够自同一驱动电流实现的亮度会逐渐降低。在该情形中,子像素的基于时间的亮度降低程度(即,亮度寿命)可能变得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当长时间使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时,因为子像素的亮度降低程度不同,所以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颜色发生变化。特别是,当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全部开启时产生的白色严重变化。
发明内容
发明人已认识到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的子像素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不同的亮度寿命,由此随着时间流逝子像素的亮度以不同的速度劣化。因此,发明人设计出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通过给子像素的发光区域提供不同的面积,能够弥补子像素中不同地减小的亮度。
因此,本公开内容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该有机发光显示装置通过基于子像素的亮度寿命确定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即使被长时间使用,仍能够显示具有均匀颜色的图像。
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该有机发光显示装置通过以对称形状的Z字形图案设置子像素的发光区域,将在形成子像素的工艺中可能产生的缺陷最小化。
应当注意,本公开内容的目的不限于前述目的,本公开内容的其他目的通过下面的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该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等于或大于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非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在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具有低亮度寿命的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等于或大于非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因此,可使绿色子像素的亮度寿命和其他子像素的亮度寿命一致。此外,可将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颜色变化最小化。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该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基于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一个的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进行调整。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一个子像素的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是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一个子像素的亮度达到该子像素的初始亮度的95%为止花费的时间,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所述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之间的变化率在1%的范围内。因为根据本公开内容另一方面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具有基于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而确定的发光区域,所以由于子像素的亮度寿命的差异导致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颜色变化可被最小化。
其他典型实施方式的细节包括在随后的详细描述和附图中。
根据本公开内容,因为基于子像素的亮度寿命调整发光区域的面积,所以多个子像素能够具有大致相同的亮度寿命。此外,即使长时间使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颜色变化也能够被最小化。
根据本公开内容,子像素的发光区域在横向上以Z字形图案设置并且每一个发光区域都是对称的。因此,可有效地分散在使用FMM(精细金属掩模)进行沉积的过程中在FMM的开口区域处产生的应力。此外,可将在使用FMM进行沉积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缺陷最小化。
根据本公开内容,子像素的发光区域每一个都是对称的。因此,即使长时间使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也能够减小亮度差异。此外,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白色色坐标的变化能够被最小化。
根据本公开内容,子像素的发光区域每一个都是对称的。因此,可将由于子像素的发光区域重叠导致的子像素的颜色混合最小化,所述子像素的发光区域重叠是由于在掩模沉积过程可能导致的FMM中的拉力差异而引起的。本公开内容的效果不限于前述效果,其他各种效果包括在本申请中。
附图说明
将从随后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内容上述和其他的方面、特征和其他优点,其中:
图1是图解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是图解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沿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3是显示亮度寿命的图表,其图解了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的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的调整方法;
图4A和4B是图解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改善的亮度寿命差异的图表;
图5是图解根据本公开内容另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6是图解根据本公开内容另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7是图解根据本公开内容另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下面参照附图描述的典型实施方式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内容的优点和特点及其实现方法。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下面的典型实施方式,而是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提供这些典型实施方式仅是为了使本公开内容完整并且将公开内容的范畴充分提供给本公开内容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本公开内容将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为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典型实施方式而在附图中显示出的形状、尺寸、比例、角度、数量等仅仅是示例,本公开内容并不限于此。相同的参考标记一般在整个本申请中表示相同的元件。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可能省略已知相关技术的详细解释,以避免不必要地使本公开内容的主题模糊不清。在此使用的诸如“包括”和“具有”之类的术语一般旨在允许添加其他部件,除非该术语使用了术语“仅”。任何单数形式的指代可包括复数形式,除非另有明确说明。
即使没有明确说明,部件仍被解释为包含通常的误差范围。
当使用诸如“在……上”、“在……上方”、“在……下方”和“在……之后”之类的术语描述两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可在该两个部分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部分,除非这些术语使用了术语“紧接”或“直接”。
当称一元件或层位于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其可直接位于其他元件或层上,或者可存在中间元件或层。
尽管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等描述各种部件,但这些部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仅是用于区分一个部件与其他部件。因此,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构思内,下面提到的第一部件可以是第二部件。
在整个申请中,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因为为了便于解释而描绘了附图中示出的每个部件的尺寸和厚度,所以本公开内容不必限于每个部件的所示出的尺寸和厚度。
本公开内容各实施方式的特征能够彼此部分或整体地结合或组合,并且能够以各种技术方式进行互连接和操作,且这些实施方式能够独立地或彼此相关地实施。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典型实施方式。
图1是图解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图2是图解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沿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示意性剖面图。图1仅示意性显示了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中的子像素SR、SG和SB的设置,没有显示子像素SR、SG和SB以外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的其他详细部件。
参照图1,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包括多个子像素SR、SG和SB。子像素SR、SG和SB的每一个是用于显示一种颜色的元件,虚线界定出的一个单元可称为子像素SR、SG和SB中的一个。子像素SR、SG和SB包括发光的发光区域OR、OG和OB以及不发光的非发光区域。在图1中,阴影区是发光区域OR、OG和OB,其他非阴影区是非发光区域。
多个子像素SR、SG和SB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中显示特定颜色。例如,多个子像素SR、SG和SB包括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并且分别发射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然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的子像素不限于此,除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以外,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还可进一步包括白色子像素。
如图2中所示,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分别包括发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30、140和150、以及给有机发光二极管130、140和150施加驱动电压的薄膜晶体管。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中的薄膜晶体管120具有相同结构,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30、140和150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有机层中包括的有机材料的类型。因此,下文中以绿色子像素SG作为代表进行描述。
基板111支撑并保护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的部件。基板111可由绝缘材料,例如诸如基于玻璃或基于聚酰亚胺的材料之类的柔性材料制成。当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具有柔性时,其可由诸如塑料之类的软材料制成。此外,当能够容易以柔性方式形成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应用于汽车照明系统或汽车显示装置时,汽车照明系统或汽车显示装置能够以各种方式自由设计,以调整车辆的结构或外部形状。
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可应用于显示装置,包括TV、移动装置、平板PC、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和汽车显示装置。此外,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可应用于可穿戴显示装置、可折叠显示装置和可卷曲显示装置或可弯曲显示装置。
缓冲层112设置在基板111上。缓冲层112能够抑制水分或杂质通过基板111渗透并且可将基板111的上部平坦化。缓冲层112不是必要的部件。是否形成缓冲层112取决于基板111的类型或应用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的薄膜晶体管120的类型。
薄膜晶体管120设置在缓冲层112上并且给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提供信号。薄膜晶体管120包括有源层121、栅极电极122、源极电极123和漏极电极124。详细地说,有源层121形成在缓冲层112上并且用于有源层121与栅极电极122之间的绝缘的栅极绝缘层113形成在有源层121上。此外,栅极电极122形成在栅极绝缘层113上并且栅极电极122与有源层121重叠,层间绝缘层114形成在栅极电极122和栅极绝缘层113上。源极电极123和漏极电极124形成在层间绝缘层114上。源极电极123和漏极电极124与有源层121电连接。
有源层121可由非晶硅(a-Si)、多晶硅(poly-Si)、氧化物半导体或有机半导体等形成。当有源层121由氧化物半导体形成时,可使用ITO(氧化铟锡)、IZO(氧化铟锌)、IGZO(氧化铟镓锌)或ITZO(氧化铟锡锌),但不限于此。当有源层121由IGZO形成时,In:Ga:Zn的比率可以是1:2:1。在该情形中,可在有源层121中的IGZO层上形成富含Ga层(Ga-richlayer)。富含Ga层能够减小PBTS(正偏压温度应力),从而能够提高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可靠性。在图2中为了便于描述,显示了子像素SR、SG和SB每一个中包括的各种薄膜晶体管120中的、与有机发光二极管130、140和150的阳极131、141和151连接的薄膜晶体管。然而,子像素SR、SG和SB的每一个可包括用于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130、140和150的开关薄膜晶体管或电容器。此外,尽管本公开内容假定薄膜晶体管120具有共面结构(coplanar structure),但可使用具有反交错结构(inverted staggered structure)的薄膜晶体管。此外,在图中,子像素SR、SG和SB每一个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30、140和150的阳极131、141和151连接至薄膜晶体管120的源极电极123。然而,有机发光二极管130、140和150的阳极131、141和151可分别连接至薄膜晶体管120的漏极电极124。
平坦化层115设置在薄膜晶体管120上。平坦化层115是用于将基板111的上部平坦化的层,平坦化层115可由有机绝缘材料形成,以覆盖基板111的顶部上的台阶。平坦化层115具有用于将蓝色子像素SB的阳极131、绿色子像素SG的阳极141和红色子像素SR的阳极151分别电连接至子像素SR、SG和SB的薄膜晶体管120的源极电极123的接触孔。
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30、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和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50设置在平坦化层115上。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30、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和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50的每一个包括:阳极131、141和151;有机层132、142和152;以及阴极133、143和153。为了便于解释,在下面的描述中将以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作为代表进行描述,但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30和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50可以以相同的方式配置。
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的阳极141是给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的有机层142提供空穴的电极,并且阳极141可由具有高功函数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该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ITO(氧化铟锡)、IZO(氧化铟锌)或ITZO(氧化铟锡锌)。当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以顶部发光型操作时,如图2中,阳极141可进一步包括反射层。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50的阳极151、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的阳极141和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30的阳极131彼此分开并且独立地连接至薄膜晶体管120。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50的阳极151、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的阳极141和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30的阳极131是分别针对子像素设置的,因而阳极131、141和151可称作像素电极。
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的阴极143是提供电子的电极,阴极143可由具有相对低功函数的金属材料,例如银(Ag)、钛(Ti)、铝(Al)、钼(Mo)、银(Ag)和镁(Mg)的合金(Ag:Mg)、或者镁(Mg)和氟化锂(LiF)的合金(Mg:LiF)形成。阴极143可由两层或更多层形成。当阴极143由银(Ag)和镁(Mg)的合金(Ag:Mg)形成时,通过形成含量比镁(Mg)高的银(Ag),可减小阴极143的电阻。可在Ag:Mg层上方、下方或者上方以及下方设置镱(Yb)层,以抑制由于银(Ag)的氧化导致的电阻降低。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50的阴极153、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的阴极143和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30的阴极133彼此连接并且公共地连接至所有子像素。因此,阴极可称作公共电极。
有机层142可包括绿色有机发光层。必要的话,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可具有图案化的发光层结构。在具有图案化的发光层结构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发射不同颜色的发光层针对各个像素分开。例如,发射红色光的红色有机发光层、发射绿色光的绿色有机发光层和发射蓝色光的蓝色有机发光层可分别针对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分开。通过经由阳极和阴极提供的空穴和电子的组合,从红色有机发光层、绿色有机发光层和蓝色有机发光层发射光。通过开口掩模,例如FMM(精细金属掩模),可分别在发光区域OR、OG和OB的每一个上沉积和构图出各个有机发光层。
红色有机发光层、绿色有机发光层和蓝色有机发光层的每一个包括掺杂剂和至少一个基质。至少一个基质可以是空穴型基质和电子型基质的混合基质。当基质是混合基质时,能够改善空穴和电子在有机发光层中的组合,因而能够提高有机发光层的寿命。例如,红色有机发光层和绿色有机发光层包括磷光基质和掺杂剂,蓝色有机发光层包括荧光基质和掺杂剂。掺杂剂使用基质的跃迁能量(transition energy)从有机发光层发射特定波长的光。因此,能够选择适当的材料用于形成红色有机发光层、绿色有机发光层和蓝色有机发光层。因为红色有机发光层和绿色有机发光层包括磷光有机材料,所以它们基于三重态激子发射光,而蓝色有机发光层包括荧光有机材料,所以其基于单重态激子发射光。产生三重态激子的概率是75%,其高于产生单重态激子的概率25%,因而基于三重态激子发射光的红色有机发光层和绿色有机发光层的发光效率高于蓝色有机发光层的发光效率。
详细地说,作为磷光基质,红色有机发光层和绿色有机发光层可包括:1,3-双(咔唑-9-yl)苯(mCP)、1,3,5-三(咔唑-9-yl)苯(TCP)、4,4’,4”-三(咔唑-9-yl)三苯胺(TcTa)、4,4’-双(咔唑-9-yl)联苯(CBP)、4,4’-双(咔唑-9-yl)-2,2’-二甲基联苯(CDBP)、2,7-双(咔唑-9-yl)-9,9-二甲基芴(DMFL-CBP)、9,9-双[4-(咔唑-9-yl)-苯基]芴(FL-2CBP)、或2,7-双(咔唑-9-yl)-9,9-二甲苯基芴(DPFL-CBP)等。然而,红色有机发光层和绿色有机发光层的磷光基质不限于此。
作为荧光基质,蓝色有机发光层可包括:三(8-羟基-喹啉)铝(Alq3)、9,10-二(萘基-2-yl)蒽(ADN)、三-叔-丁基-9,10-二(萘基-2-yl)蒽(TBADN)、(4,4’-双(2,2-二苯基乙烯基)-1,1’-二苯基)(DPVBi)、1,3,5-三(芘-1-yl)苯(TPB3)、9,9-双[4-(芘基)苯基]-9H-芴(BPPF)、2,2’-双(9,10-二苯基-蒽)(TPBA)、3,9-二(萘-2-yl)苝或3,10-二(萘-2-yl)苝混合物(DNP)等。然而,蓝色有机发光层的基质不限于此。
此外,红色有机发光层的掺杂剂可以是双Ir(btp)2(acac)(双(2-苯并[b]噻吩-2-yl-吡啶)(乙酰丙酮)(铱)(III))、Ir(piq)2(acac)(双(1-苯基异喹啉)(乙酰丙酮)铱(III))、Ir(piq)3(三(1-苯基异喹啉)铱(III))、或红荧烯(5,6,11,12-四苯基萘并萘)等,但不限于此。绿色有机发光层的掺杂剂可以是Ir(ppy)3(三(2-苯基吡啶)铱(III))或(Ir(ppy)2(acac)(双(2-苯基吡啶)(乙酰丙酮)铱(III))等,但不限于此。蓝色有机发光层的掺杂剂可以是基于苝的FIrPic(双(3,5-二氟-2-(2-吡啶基)苯基-(2-羧基吡啶基)铱(III))等,但不限于此。
发射自红色有机发光层的光的波长范围可以是600nm到650nm,发射自绿色有机发光层的光的波长范围可以是510nm到590nm。发射自蓝色有机发光层的光的波长范围可以是440nm到480nm。
如图2中所示,在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50、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和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30的阳极131、141和151与阴极133、143和153之间分别设置一个有机层132、142和152。然而,除有机发光层以外,还可在有机层132、142和152的每一个上进一步设置用于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的公共层,诸如注入层和传输层。公共层中的至少一部分可具有公共地设置在子像素SB、SG和SR上的公共结构,以有利于制造工艺。
可使用对所有子像素公共开口的掩模形成公共结构,并且公共结构可以以相同的结构层叠在所有子像素上而对每个子像素不具有特定图案。就是说,具有公共结构的层从一个子像素起没有中断地连接或延伸至相邻的子像素,因而具有公共结构的层被多个子像素共享。
例如,除了有机发光层以外,可在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的阳极141与阴极143之间进一步设置下述中的至少一个有机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以及通过用p型掺杂剂掺杂空穴传输层而形成的p型空穴传输层,以使空穴更平稳的移动。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或p型空穴传输层可具有公共地设置在多个子像素SR、SG和SB中的公共结构。
有机发光二极管130、140和150可具有一个或多个发光单元。一个发光单元可由阳极、有机层、发光层和阴极组成。一个或多个发光单元可具有位于阳极与阴极之间的两个或更多个有机层和发光层,并且发光单元可表现为一叠层。当设置两个或更多个发光单元时,其可表现为一串联式器件(tandem device)。在一个或多个发光单元之间设置电荷生成层,由此控制发光单元之间的电荷的供给和移动。例如,当设置两个发光单元时,可按顺序层叠阳极、第一有机层、第一有机发光层、电荷生成层、第二有机层、第二有机发光层和阴极。除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和p型空穴传输层以外,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还可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个: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空穴阻挡层。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可设置在第一有机发光层和/或第二有机发光层上方或下方。第一有机发光层和第二有机发光层可发射相同颜色的光,例如它们可以是红色有机发光层、绿色有机发光层和蓝色有机发光层之中的至少一个。在该情形中,第一有机发光层和第二有机发光层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发射光。例如,第一有机发光层可以以磷光型发射光,第二有机发光层可以以荧光型发射光。然而,发光类型不限于此,第一有机发光层和第二有机发光层均可以以磷光型或荧光型发射光。
堤层116可界定子像素SR、SG和SB并暴露出阳极131、141和151的每一个的顶部。详细地说,堤层116可设置成覆盖阳极131、141和151的边缘。堤层116由绝缘材料制成,以使彼此相邻的子像素SR、SG和SB的阳极131、141和151绝缘。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堤层116可以是具有较高光吸收能力的黑色堤部,以抑制相邻子像素SR、SG和SB之间的颜色混合。
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具有发光区域OR、OG和OB,发光区域OR、OG和OB具有不同的面积。图1中的阴影区域是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面积是基于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每单位面积的发光寿命进行调整的。这将在下面详细描述。
如图1中所示,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在横向方向上交替设置。例如,在图1中,相对于设置在最右上角处的红色子像素SR来说,在左侧宽度方向上按照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的顺序按顺序布置子像素。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分别围绕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和红色子像素SR的发光区域OR。例如,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设置成与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的轮廓线分隔开,以围绕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设置成与红色子像素SR的发光区域OR的轮廓线分隔开,以围绕红色子像素SR的发光区域OR。
红色子像素SR的发光区域OR、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和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以Z字形图案横向地布置。就是说,在子像素SR、SG和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在横向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情况下,多个子像素SR、SG和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以Z字形图案布置。例如,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正交地布置在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上方,并且红色子像素SR的发光区域OR正交地布置在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下方。此外,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正交地布置在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下方,并且红色子像素SR的发光区域OR正交地布置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下方。
因为子像素SR、SG和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以Z字形图案横向地布置,所以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和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在相对于最左上侧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的第一正交方向D1上交替布置。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和红色子像素SR的发光区域OR在相对于最右上侧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的第二正交方向D2上交替布置。
此外,因为子像素SR、SG和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以Z字形图案横向地布置,所以特定子像素SR、SG和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能够占据其他子像素SR、SG和SB的非发光区域的一部分。例如,如图1中所示,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占据相邻红色子像素SR的非发光区域的一部分以及相邻蓝色子像素SB的非发光区域的一部分。
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的每一个的轮廓线彼此平行,使得红色子像素SR的发光区域OR、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和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之间的间隙是均匀的。例如,红色子像素SR的发光区域OR的一条轮廓线和与该红色子像素SR的发光区域OR面对的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的一条轮廓线彼此平行。
因为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以Z字形图案横向地布置,所以可弥补在制造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的工艺中可能产生的工艺误差。此外,可在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减小最小的情况下,减小子像素SR、SG和SB的尺寸。
详细地说,如上所述,能够通过使用FMM进行沉积来将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的有机发光层构图。FMM包括针对子像素SR、SG和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的每一个开口的开口区域。红色有机发光层、绿色有机发光层和蓝色有机发光层能够通过FMM的开口区域分别沉积到红色子像素SR的发光区域OR、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和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当子像素SR、SG和SB的尺寸非常小时,子像素SR、SG和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之间的间隙和距离减小,因此FMM的开口区域之间的间隙和距离也相应减小。特别是,当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具有高分辨率时,子像素SR、SG和SB的尺寸非常小,因而发光区域OR、OG和OB之间的距离非常小。当发光区域OR、OG和OB的面积与子像素SR、SG和SB的尺寸减小一样减小时,子像素SR、SG和SB的亮度减小并且会降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的可视性。因此,期望尽可能大地确保发光区域OR、OG和OB的面积并减小子像素SR、SG和SB的尺寸。然而,当在保持子像素SR、SG和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的面积的情况下减小子像素SR、SG和SB的尺寸时,在通过FMM进行沉积的同时相邻子像素SR、SG和SB的有机发光层可能彼此重叠。就是说,在通过FMM沉积沉积材料的同时,该材料不希望地沉积到相邻子像素SR、SG和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因此,形成在相邻子像素SR、SG和SB上的有机发光层可能彼此重叠。此外,有机发光层的重叠可能导致有机发光层的颜色混合。
然而,当如图1中所示子像素SR、SG和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以Z字形图案横向地布置时,子像素SR、SG和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彼此正交地分隔开。因此,与发光区域仅横向地分隔开时的情形相比,能够增加发光区域之间的距离。子像素SR、SG和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能够以很小的面积充分布置。就是说,子像素SR、SG和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能够彼此分隔开充分的距离,因而可将在使用FMM沉积有机发光层的工艺中可能产生的有机发光层重叠的问题最小化。
此外,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的每一个具有特定形状。例如,如图1中所示,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具有钻石形的或菱形的发光区域OR、OG和OB。详细地说,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的每一个相对于彼此垂直且穿过发光区域OR、OG和OB中心的两条直线对称。对于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来说,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相对于穿过其中心的虚拟水平线上下对称并且还相对于穿过其中心且与所述水平线垂直的虚拟垂直线左右对称。
尽管图1中显示了具有钻石形的或菱形的发光区域OR、OG和OB的子像素SR、SG和SB,但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可形成为除钻石形或菱形以外的其他各种对称形状。例如,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可形成为正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或圆形。这些形状具有每一个形状都相对于穿过其中心且彼此垂直的两条直线对称的特性。当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的每一个的发光区域OR、OG和OB形成为对称形状时,可将在制造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的工艺中可能产生的子像素SR、SG和SB上的缺陷最小化。
详细地说,FMM是薄金属型的,因而在使用掩模进行沉积的过程中由于重力其可能下垂或弯曲。在该情形中,沉积有机发光层的区域可能变形且沉积的精度可能劣化。为了抑制该问题,在使用掩模进行沉积的过程中可在特定方向上拉拽FMM,拉拽力可称作拉力。然而,在该情形中,拉力施加于FMM的开口区域,由此FMM的开口区域可能变形。当FMM的开口区域变形时,有机发光层不能沉积到精确位置,且子像素SR、SG和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可能彼此重叠。因此,在子像素SR、SG和SB中可能产生缺陷。另一方面,当子像素SR、SG和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的每一个具有对称形状时,即使在使用掩模进行沉积的过程中拉拽FMM,相同的拉力被施加至FMM的开口区域。因此,因为子像素SR、SG和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的每一个具有对称形状,所以当在使用掩模进行沉积的过程中拉拽FMM时,能够在开口区域中产生均匀的应力。此外,由于开口区域的对称,FMM的开口区域处的应力被分散,因此能够将FMM的开口区域的变形最小化。因此,可将由于子像素SR、SG和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重叠导致的子像素SR、SG和SB的颜色混合最小化,所述子像素SR、SG和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重叠是由于在使用掩模进行沉积的过程可能导致的FMM的拉力差异所产生的FMM的开口区域处的非均匀应力导致的。当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的每一个的发光区域OR、OG和OB形成为正方形或正八边形而不是矩形时,在使用掩模进行沉积的过程中拉拽FMM时产生的应力被均匀地分散。因此,因为应力均匀地分散在子像素的开口区域处,所以能够将FMM的开口区域的变形最小化,并且能够提高用于形成有机发光层的沉积的精度。
如上所述,子像素SR、SG和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具有不同的面积。例如,如图1中所示,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大于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和红色子像素SR的发光区域OR。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大于红色子像素SR的发光区域OR。这是为了将绿色子像素SG的亮度寿命保持在与蓝色子像素SB和红色子像素SR的寿命相同的水平。然而,子像素SR、SG和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的面积不限于此,必要的话,子像素SR、SG和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的面积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如图1中所示,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的面积大于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的面积,并且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的面积大于红色子像素SR的发光区域OR的面积。此外,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的面积可大于红色子像素SR的发光区域OR的面积,并且红色子像素SR的发光区域OR的面积可大于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的面积。此外,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的面积可与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的面积相同,并且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的面积可大于红色子像素SR的发光区域OR的面积。
当长时间操作时有机发光二极管130、140和150的亮度逐渐降低。因此,即使施加相同的驱动电压,来自有机发光二极管130、140和150的光的亮度仍会逐渐降低。在本公开内容中,发光寿命是指当给有机发光二极管130、140和150施加同一电压时,有机发光二极管130、140和150发射相对于初始亮度来说亮度降低预定比例的光的时间。例如,亮度寿命T50是指当有机发光二极管130、140和150在最大亮度的情况下操作时,有机发光二极管130、140和150的亮度减小至初始亮度的50%为止花费的时间。
有机发光二极管130、140和150的亮度寿命取决于各种因素,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130、140和150中的有机发光层的种类和有机发光二极管130、140和150的厚度。例如,当红色子像素SR和绿色子像素SG具有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40和150并且蓝色子像素SB具有荧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30时,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50、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和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30在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方面是不同的。
详细地说,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50、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和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30的每一个可包括具有苯环的有机材料。有机材料的能隙的值可取决于苯环的共轭长度(conjugation length)。因为从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的波长可取决于有机材料的能隙的大小,所以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50、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和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30中的有机材料的共轭长度可能是不同的。例如,共轭长度可按照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50、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和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30的顺序增加。
共轭长度越长,有机材料的耦合结构越不稳定,因而有机材料的结构容易破裂。此外,在磷光有机材料中,三重态激子参与发光,因而与荧光有机材料相比,在磷光有机材料中能隙较大并且共轭长度较长。因此,作为耦合结构,磷光有机材料具有较低的稳定性和较短的亮度寿命。共轭长度一般按照红色、绿色和蓝色的顺序增加。然而,其结果是,当磷光有机材料用于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50和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时,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的共轭长度大于使用荧光有机材料的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30的共轭长度。因此,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按照磷光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50、荧光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30和磷光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的顺序减小。然而,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不限于此,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可根据诸如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50、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和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30的材料和厚度之类的其他因素变为与上述不同。
考虑到子像素SR、SG和SB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30、140和150的不同的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包括具有发光区域OR、OG和OB的子像素SR、SG和SB,发光区域OR、OG和OB具有不同的面积。将参照图3详细描述该配置。
图3是显示亮度寿命的图表,其图解了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的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的调整方法。
子像素SR、SG和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的面积可调整为使得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的亮度寿命与T95相同。亮度寿命T95(即,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中的预定参考子像素的亮度达到初始亮度的95%为止花费的时间)被确定为目标亮度寿命。例如,可相对于具有最长的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的红色子像素SR来确定该目标亮度寿命。在该情形中,T95可被确定为发射具有255灰度级的光的红色子像素SR的亮度达到初始亮度的95%为止花费的时间。
当红色子像素SR被设定为参考子像素时,可调整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的面积和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的面积,使得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的亮度达到初始亮度的95%为止花费的时间变为与T95(即,红色子像素SR的亮度达到初始亮度的95%为止花费的目标亮度寿命)相同。
为此,针对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的每一个可计算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α。可从下面的方程1计算加速因子α。
[方程1]
在此,L1是最大亮度值,其是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的目标亮度值并且能够被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最大地呈现。例如,L1可指当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发射具有255灰度的光时的亮度值。L2是定义为L1×0.3的亮度值。例如,其是指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发射具有255灰度的光时的亮度值的30%的亮度值。T2是发射具有L1的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亮度达到初始亮度的50%为止花费的时间,即亮度寿命T50。详细地说,T2是指在绿色子像素SG或蓝色子像素SB开始发射具有亮度L1的光之后亮度变为初始亮度的50%为止花费的时间。T1是指发射具有亮度L1的光的特定子像素的亮度减小了与发射具有亮度L2的光的虚拟子像素在时间T2处的亮度减小一样多为止花费的时间。就是说,T1是指假设一子像素发射具有亮度L2的光,对所述子像素在时间T2处减小的亮度进行测量,然后发射具有亮度L1的光的特定子像素的亮度减小至所测量的亮度为止花费的时间。
详细地说,参照图3,图3显示了发射具有亮度L1的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相对于时间的寿命曲线以及发射具有亮度L2的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相对于时间的寿命曲线。假设其是绿色子像素SG,首先从发射具有亮度L1的光的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测量亮度寿命T50。如果发射具有L1的光的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在时间T2之后发射具有初始亮度的50%的亮度的光,则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的亮度寿命T50成为T2。发射具有亮度L2(其是L1的30%)的光的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可具有比发射具有亮度L1的光的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低的亮度减小速度。就是说,发射具有比L1低的亮度L2的光的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被比发射具有L1的光的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低的驱动电流驱动。因此,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可较慢地劣化,亮度减小速度可相应降低。在该情形中,当发射具有亮度L2的光的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在时间T1保持发光时,发射具有亮度L2的光的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的亮度可变为高于发射具有亮度L1的光的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的亮度。为了便于描述,假设亮度为A,发射具有亮度L2的光的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的亮度在时间T2之后减小至A。然而,发射具有亮度L1的光的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减小至A。在该情形中,发射具有亮度L1的光的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在亮度方面减小至A为止花费的时间可被定义为方程1中的T1。
从方程1计算绿色子像素SG的加速因子α。通过将加速因子α代入下面的方程2中计算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的面积。
[方程2]
在此,AR是绿色子像素SG的开口率,即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的面积与包括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40和薄膜晶体管120在内的绿色子像素SG的整个面积的比率。L1_T95是发射具有亮度L1的光的绿色子像素SG的亮度寿命T95,即发射具有亮度L1的光的绿色子像素SG的亮度达到L1的95%为止花费的时间。如上所述,T95是目标亮度寿命,即参考子像素的亮度达到初始亮度的95%为止花费的时间。因为在上文参考子像素设定为红色子像素SR,所以在该情形中,T95是红色子像素SR的亮度达到初始亮度的95%为止花费的时间。
通过将绿色子像素SG的加速因子α和绿色子像素SG的L1_T95以及红色子像素SR的目标亮度寿命T95代入方程2中能够计算绿色子像素SG的开口率AR。如上所述,开口率AR是指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与该子像素的整个面积的比率,因而可从绿色子像素SG的开口率AR计算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的面积。
类似地,可计算蓝色子像素SB的加速因子和开口率,并且可相应地调整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的面积。
如上所述,与包括磷光有机材料的红色子像素SR以及包括荧光有机材料的蓝色子像素SB相比,包括磷光有机材料的绿色子像素SG的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较低。因此,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在面积上可大于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和红色子像素SR的发光区域OR,由此可弥补绿色子像素SG的较低的亮度寿命。
结果,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包括多个子像素SR、SG和SB,并且多个子像素SR、SG和SB中的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的面积等于或大于其他子像素SR和SB的发光区域OR和OB的面积。例如,如图1中所示,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的面积可等于或大于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的面积,并且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的面积可等于或大于红色子像素SR的发光区域OR的面积。然而,关系不限于此,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的面积可等于或大于红色子像素SR的发光区域OR的面积,并且红色子像素SR的发光区域OR的面积可等于或大于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的面积。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等于或大于其他子像素SR和SB的发光区域OR和OB的原因是为了弥补绿色子像素SG的较低的亮度寿命。此外,可基于从方程1计算的加速因子α和从方程2计算的开口率AR确定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的面积。详细地说,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的面积可被确定为使得绿色子像素SG的亮度寿命T95变为与红色子像素SR的亮度寿命T95相同。在该情形中,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的亮度均匀地减小。因此,即使长时间地使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亮度的差异减小并且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的白色色坐标的变化被最小化,由此能够均匀地保持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的颜色。
图4A和4B是图解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改善的亮度寿命差异的图表。详细地说,图4A是图解根据比较例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亮度寿命差异的图表,图4B是图解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改善的亮度寿命差异的图表。
根据比较例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各自包括以相同结构由相同材料形成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30、140和150,不同之处在于子像素SR、SG和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具有不同的面积。
详细地说,图4A的图表显示了根据比较例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相对于时间的效率,所述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具有相同面积的发光区域的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效率是指驱动电流与来自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的光的发光强度的比率。就是说,随着时间流逝子像素的效率降低是指在相同驱动电流下,子像素的亮度减小,并且相对于时间的减小越快,相应子像素的亮度寿命越短。
图4B的图表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的相对于时间的效率,所述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包括具有不同的发光区域OR、OG和OB的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在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中,通过方程1和2确定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以使亮度寿命T95变为相同。例如,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的开口率分别是13.84、31.63和23.61,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的比率为1:2.17:1.59。
参照图4A,在根据比较例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不考虑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的亮度寿命,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的每一个的发光区域被确定为相同。因此,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具有随时间流逝而减小的不同效率。因此,能够发现随着时间流逝,根据比较例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颜色发生变化。就是说,当根据比较例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被使用300个小时,绿色子像素的效率下降至小于大约95%,蓝色子像素的效率下降至大约95.4%,红色子像素的效率下降至大约97.8%。因此,通过开启全部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而获得的白色的色坐标发生变化,根据比较例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颜色发生变化。
参照图4B,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包括具有不同的发光区域OR、OG和OB的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因此,当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被使用300个小时,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的效率接近大约96%。因此,全部子像素通过相同的驱动电流发射具有相似亮度的光,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的颜色能够被大致保持在与使用0小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颜色相同的水平。就是说,能够发现通过开启全部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而获得的白色的色坐标几乎没有变化,且即使长时间使用颜色也不会变化。
图5是图解根据本公开内容另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根据本公开内容另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500与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子像素的发光区域具有圆形形状,因而不再提供重复的描述。
参照图5,红色子像素SR的发光区域OR、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和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形成为圆形。在该情形中,因为发光区域OR、OG和OB具有圆形,所以可更自由地布置子像素SR、SG和SB。此外,与具有矩形发光区域的子像素相比,子像素SR、SG和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具有出色的对称性。因此,可分散在使用FMM进行沉积的过程中在FMM的开口区域中产生的应力,并可将FMM的变形最小化,由此能够提高沉积的精度。详细地说,与多边形相比,圆形没有锋利的角部,并且暴露圆形发光区域的FMM的开口区域不具有锋利的角部。如上所述,在使用FMM进行沉积的过程中可给FMM施加拉力,在该情形中,可能在FMM中产生应力。一般来说,应力集中在锋利的角部上,因而当在FMM的开口区域处具有锋利的角部时,应力会集中在角部上。然而,因为具有圆形开口区域的FMM不具有锋利的角部,所以即使在FMM中产生应力,也能将应力的集中最小化。就是说,当在使用FMM进行沉积的过程拉拽FMM时,应力能够被均匀分散。因此,由于应力的集中而导致的FMM的损坏或变形能够被最小化,并且能够提高使用FMM形成有机发光层的沉积精度。
图6是图解根据本公开内容另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根据本公开内容另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600与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子像素的发光区域具有六边形形状,因而不再提供重复的描述。
参照图6,红色子像素SR的发光区域OR、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和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形成为六边形。与当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具有圆形时的情形类似,当红色子像素SR、绿色子像素SG和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R、OG和OB具有六边形时,暴露发光区域的FMM可具有相对平缓的角部。因此,即使在给发光区域沉积有机材料的过程中给FMM施加拉力,集中在FMM的锋利角部上的拉力能够被最小化,且FMM的损坏或变形能够被最小化。就是说,当在使用FMM进行沉积的过程拉拽FMM时,应力能够被均匀分散。
图7是图解根据本公开内容另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根据本公开内容另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700与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的面积与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的面积大致相同,因而不再提供重复的描述。
参照图7,在根据本公开内容另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700中,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的面积与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的面积相同。当蓝色子像素SB的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几乎与绿色子像素SG的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相同时,该结构是合适的。详细地说,磷光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寿命可几乎与荧光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寿命相同。在该情形中,绿色子像素SG的发光区域OG的面积可与蓝色子像素SB的发光区域OB的面积相同。在该情形中,有机发光显示装置700的发光区域的整体面积增加,因而可进一步提高有机发光显示装置700的亮度。因此,可实现具有更高亮度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700。
本公开内容的典型实施方式还能够如下描述: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等于或大于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非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在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具有低亮度寿命的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等于或大于非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因此,可使绿色子像素的亮度寿命和非绿色子像素的亮度寿命一致。此外,可将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颜色变化最小化。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任意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区域可与在横向方向上相邻于所述任意一个子像素的另一子像素的发光区域以Z字形图案布置。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一个的发光区域可相对于发光区域中心处的彼此垂直的两条直线对称。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所述多个子像素可进一步包括红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绿色子像素,并且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可分别围绕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和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可设置成与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轮廓线分隔开,以围绕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可设置成与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轮廓线分隔开,以围绕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所述多个子像素可进一步包括红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绿色子像素,并且所述红色子像素、所述绿色子像素和所述蓝色子像素可在横向上交替设置。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所述多个子像素可进一步包括红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绿色子像素,所述红色子像素可包括具有磷光有机材料的红色有机发光层。所述绿色子像素可包括具有磷光有机材料的绿色有机发光层。所述蓝色子像素可包括具有荧光有机材料的蓝色有机发光层。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每一个的面积可大于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每一个的面积,并且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每一个的面积可大于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每一个的面积。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开口率可以是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开口率的大约两倍,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开口率可以是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开口率的大约一倍半。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每一个的面积可大于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每一个的面积,并且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每一个的面积可大于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每一个的面积。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每一个的面积可与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每一个的面积相同,并且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每一个的面积可大于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每一个的面积。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所述多个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每一个可以具有对称的多边形形状或者对称的圆形形状。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一个子像素可包括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每一个子像素的所述发光区域具有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一个颜色,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一个子像素具有相同的尺寸,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可以介入所述至少一个非绿色子像素的非发光区域中。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方面,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一个的发光区域的面积基于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一个的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进行调整。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一个子像素的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是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一个子像素的亮度达到该子像素的初始亮度的95%为止花费的时间,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所述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之间的变化率在1%的范围内。因为根据本公开内容另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具有基于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而确定的发光区域,所以由于子像素的亮度寿命的差异导致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颜色变化被最小化。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可通过将从下面的方程1计算的加速因子α代入下面的方程2中来调整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
[方程1]
[方程2]
对于方程1来说,L1是要计算发光区域的面积的特定子像素的最大亮度值,L2是定义为L1×0.3的亮度值,T2是所述特定子像素的亮度达到L1的50%为止花费的时间。此外,T1是发射具有亮度L1的光的特定子像素的亮度减小了与发射具有亮度L2的光的虚拟子像素在时间T2处的亮度减小一样多为止花费的时间。对于方程2来说,T95是所述多个子像素之中的参考子像素的亮度减小至初始亮度的95%所需的时间,T95是目标亮度寿命值。L1_T95是发射具有亮度L1的光的所述特定子像素的亮度减小至L1的95%为止花费的时间。此外,AR是所述特定子像素的开口率,即,所述特定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与所述特定子像素的整个面积的比率。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所述多个子像素可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所述红色子像素的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可长于所述蓝色子像素的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所述蓝色子像素的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可长于所述绿色子像素的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可等于或大于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和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所述红色子像素、所述绿色子像素和所述蓝色子像素的每一个的亮度达到初始亮度的95%的时间可大致相同。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所述多个子像素之中的任意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区域可与在横向方向上相邻于所述任意一个子像素的另一子像素的发光区域以Z字形图案布置。每个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相对于发光区域中心处的垂直的两条直线对称。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所述多个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每一个可具有对称的多边形形状或对称的圆形形状。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一个子像素可以包括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每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区域具有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一个颜色,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一个子像素具有相同尺寸,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可以介入所述至少一个非绿色子像素的非发光区域中。
尽管已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内容的典型实施方式,但本公开内容并不限于此,在不背离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本公开内容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施。因此,提供本公开内容的典型实施方式仅是为了举例说明的目的,而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构思。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构思的范围不限于此。因此,应当理解,上述典型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举例说明性的,并不限制本公开内容。应当基于随后的权利要求解释本公开内容的保护范围,其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构思都应解释为落入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
多个子像素,
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等于或大于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非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
其中通过将从下面的方程1计算的加速因子α代入下面的方程2中来调整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
方程1
方程2
其中,对于方程1来说,L1是要计算发光区域的面积的特定子像素的最大亮度值,L2是定义为L1×0.3的亮度值,T2是所述特定子像素的亮度达到L1的50%为止花费的时间,T1是发射具有亮度L1的光的所述特定子像素的亮度减小了与发射具有亮度L2的光的虚拟子像素在时间T2处的亮度减小一样多为止花费的时间,并且
对于方程2来说,T95是所述多个子像素之中的参考子像素的亮度减小至初始亮度的95%所需的时间,T95是目标亮度寿命值,L1_T95是发射具有亮度L1的光的所述特定子像素的亮度减小至L1的95%为止花费的时间,AR是所述特定子像素的开口率,即,所述特定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与所述特定子像素的整个面积的比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任意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区域与在横向方向上相邻于所述任意一个子像素的另一子像素的发光区域以Z字形图案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个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相对于发光区域中心处的彼此垂直的两条直线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进一步包括红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绿色子像素,并且
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分别围绕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和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设置成与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轮廓线分隔开,以围绕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设置成与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轮廓线分隔开,以围绕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进一步包括红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绿色子像素,并且
所述红色子像素、所述绿色子像素和所述蓝色子像素在横向上交替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进一步包括红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绿色子像素,所述红色子像素包括具有磷光有机材料的红色有机发光层,所述绿色子像素包括具有磷光有机材料的绿色有机发光层,并且所述蓝色子像素包括具有荧光有机材料的蓝色有机发光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每一个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大于每一个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并且每一个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大于每一个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开口率是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开口率的两倍,
其中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开口率是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开口率的一倍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每一个的面积大于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每一个的面积,并且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每一个的面积大于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每一个的面积。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每一个的面积与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每一个的面积相同,并且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每一个的面积大于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每一个的面积。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每一个具有对称的多边形形状或对称的圆形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一个子像素包括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所述每一个子像素的所述发光区域具有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一个颜色,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一个子像素具有相同尺寸,
其中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介入所述至少一个非绿色子像素的非发光区域中。
15.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
多个子像素,
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基于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一个子像素的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一个子像素的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是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一个子像素的亮度达到该子像素的初始亮度的95%为止花费的时间,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之中的变化率在1%的范围内,
其中通过将从下面的方程1计算的加速因子α代入下面的方程2中来调整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
方程1
方程2
其中,对于方程1来说,L1是要计算发光区域的面积的特定子像素的最大亮度值,L2是定义为L1×0.3的亮度值,T2是所述特定子像素的亮度达到L1的50%为止花费的时间,T1是发射具有亮度L1的光的所述特定子像素的亮度减小了与发射具有亮度L2的光的虚拟子像素在时间T2处的亮度减小一样多为止花费的时间,并且
对于方程2来说,T95是所述多个子像素之中的参考子像素的亮度减小至初始亮度的95%所需的时间,T95是目标亮度寿命值,L1_T95是发射具有亮度L1的光的所述特定子像素的亮度减小至L1的95%为止花费的时间,AR是所述特定子像素的开口率,即,所述特定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与所述特定子像素的整个面积的比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
所述红色子像素的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长于所述蓝色子像素的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
所述蓝色子像素的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长于所述绿色子像素的每单位面积的亮度寿命,并且
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等于或大于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和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面积中的至少一个。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红色子像素、所述绿色子像素和所述蓝色子像素的每一个的亮度达到该像素的初始亮度的95%的时间相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之中的任意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区域与在横向方向上相邻于所述任意一个子像素的另一子像素的发光区域以Z字形图案布置,并且
所述多个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每一个相对于发光区域中心处的垂直的两条直线对称。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每一个具有对称的多边形形状或对称的圆形形状。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一个子像素包括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所述每一个子像素的所述发光区域具有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一个颜色,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每一个子像素具有相同尺寸,
其中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域介入至少一个非绿色子像素的非发光区域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6-0040490 | 2016-04-01 | ||
KR20160040490 | 2016-04-01 | ||
KR1020160097080A KR101816425B1 (ko) | 2016-04-01 | 2016-07-29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KR10-2016-0097080 | 2016-07-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75360A CN107275360A (zh) | 2017-10-20 |
CN107275360B true CN107275360B (zh) | 2020-10-16 |
Family
ID=58266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082151.1A Active CN107275360B (zh) | 2016-04-01 | 2016-11-30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236326B2 (zh) |
EP (1) | EP3226301A1 (zh) |
CN (1) | CN10727536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711958B2 (en) | 2014-09-11 | 2023-07-25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US11004905B2 (en) * | 2014-09-11 | 2021-05-11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CN110720146A (zh) * | 2017-11-03 | 2020-01-21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像素阵列、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CN109817663B (zh) * | 2017-11-20 | 2020-12-29 |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调整oled面板的方法及像素排列结构 |
US10991768B2 (en) | 2018-01-02 | 2021-04-27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Pixel arrangem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ask |
CN109994507B (zh) | 2018-01-02 | 2020-08-0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像素排布结构及相关装置 |
US10909901B2 (en) | 2018-01-02 | 2021-02-02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Pixel arrangem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ask |
US20200357862A1 (en) | 2018-01-02 | 2020-11-12 |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Pixel arrangem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ask |
CN109994508B (zh) | 2018-01-02 | 2024-09-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像素排布结构及相关装置 |
CN108565277B (zh) * | 2018-01-04 | 2021-09-28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US10504969B2 (en) * | 2018-01-30 | 2019-12-10 |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pixel arrangement structure and display panel |
CN108470753B (zh) | 2018-03-28 | 2021-02-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CN109256076B (zh) * | 2018-08-30 | 2022-02-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边缘像素显示方法、系统、存储设备和显示装置 |
CN110969982B (zh) * | 2018-09-28 | 2022-09-1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显示结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KR102532775B1 (ko) | 2018-10-10 | 2023-05-1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FR3087582B1 (fr) * | 2018-10-22 | 2021-09-03 | Microoled | Dispositif d'affichage jour et nuit |
CN109449183B (zh) * | 2018-10-30 | 2020-08-2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 |
CN208753326U (zh) * | 2018-11-05 | 2019-04-16 |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CN109638035B (zh) * | 2018-11-13 | 2021-02-2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像素排列结构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
CN109377881A (zh) * | 2018-11-27 | 2019-02-22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叠显示屏 |
KR20200083813A (ko) * | 2018-12-28 | 2020-07-0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KR102758799B1 (ko) | 2018-12-31 | 2025-01-2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
WO2020145148A1 (ja) * | 2019-01-08 | 2020-07-16 |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US20200266389A1 (en) * | 2019-02-19 | 2020-08-20 | Int Tech Co., Ltd. | Light emitting panel |
CN109904200A (zh) * | 2019-02-27 | 2019-06-1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像素排布结构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KR102659615B1 (ko) | 2019-02-28 | 2024-04-2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
CN110111722A (zh) * | 2019-06-11 | 2019-08-09 |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像素阵列 |
CN112151683B (zh) * | 2019-06-28 | 2022-06-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Oled发光装置及制备方法、照明灯 |
CN110323260B (zh) * | 2019-06-28 | 2022-04-15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像素排列结构、像素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 |
KR20210013493A (ko) | 2019-07-26 | 2021-02-04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CN110504293B (zh) * | 2019-08-28 | 2023-04-1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0600515B (zh) | 2019-08-29 | 2022-07-12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显示面板 |
KR20210057993A (ko) * | 2019-11-13 | 2021-05-24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투명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투명 표시 장치 |
CN111312755B (zh) * | 2019-11-29 | 2021-06-0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KR20210097868A (ko) * | 2020-01-30 | 2021-08-1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KR20210106606A (ko) * | 2020-02-20 | 2021-08-3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CN111584553A (zh) * | 2020-05-06 | 2020-08-2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Oled像素排布结构、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
MX2021016051A (es) * | 2020-09-10 | 2022-04-07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Serie de pixeles y dispositivo de pantalla. |
CN116472573A (zh) * | 2020-12-24 | 2023-07-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像素结构和显示面板 |
CN113223459B (zh) * | 2021-04-29 | 2022-09-2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CN113437129B (zh) * | 2021-06-29 | 2022-11-15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JP7574302B2 (ja) | 2022-02-25 | 2024-10-28 | 武漢華星光電半導体顕示技術有限公司 | 表示装置 |
KR20240013431A (ko) * | 2022-07-22 | 2024-01-30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멀티 스크린 표시 장치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04698A (zh) * | 2003-09-30 | 2005-04-06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CN104576695A (zh) * | 2014-12-22 | 2015-04-29 |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 Oled像素排列结构及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17648B2 (en) | 2002-01-07 | 2008-08-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olor flat panel display sub-pixel arrangements and layouts for sub-pixel rendering with split blue sub-pixels |
JP4502585B2 (ja) * | 2003-03-03 | 2010-07-14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
KR100560789B1 (ko) | 2003-11-25 | 2006-03-13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풀칼라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KR101066411B1 (ko) | 2004-03-31 | 2011-09-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TWI258721B (en) * | 2004-08-10 | 2006-07-21 | Ind Tech Res Inst | Full-col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
KR100729077B1 (ko) | 2005-11-14 | 2007-06-14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
GB2437110B (en) * | 2006-04-12 | 2009-01-28 |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 Optoelectronic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KR101246787B1 (ko) | 2006-10-20 | 2013-03-26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시야각 전환모드 액정표시장치 |
JP4721460B2 (ja) | 2007-02-02 | 2011-07-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9032827A (ja) | 2007-07-25 | 2009-02-12 | Hitachi Displays Ltd | 発光素子 |
US8330352B2 (en) | 2007-11-13 | 2012-12-11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KR101479994B1 (ko) | 2007-11-13 | 2015-01-0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KR101499234B1 (ko) | 2008-06-27 | 2015-03-0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에 사용되는섀도우 마스크 |
KR20110013691A (ko) | 2009-08-03 | 2011-02-10 |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 화소구조 및 그를 이용한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
US9041625B2 (en) | 2010-04-21 | 2015-05-26 | Lg Display Co., Ltd. | Subpixel arrangement structure for a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
KR20110129531A (ko) | 2010-05-26 | 2011-12-02 |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의 화소배열구조 |
KR101189025B1 (ko) * | 2010-05-31 | 2012-10-0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의 화소배열구조 |
JP5679161B2 (ja) | 2010-07-23 | 2015-03-04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
DE102011053000B4 (de) | 2010-08-27 | 2017-08-17 | Lg Display Co., Ltd. | Organische elektrolumineszente Vorrichtung |
US9299946B2 (en) | 2011-03-31 | 2016-03-2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substrat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display substrat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
KR101328979B1 (ko) | 2011-06-30 | 2013-11-1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
KR20130025741A (ko) | 2011-09-02 | 2013-03-12 |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 디아이싱 장치를 포함하는 풍력 발전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KR101615332B1 (ko) * | 2012-03-06 | 2016-04-2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화소 배열 구조 |
US10832616B2 (en) * | 2012-03-06 | 2020-11-10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Pixel arrangement structure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
KR101862793B1 (ko) | 2012-08-08 | 2018-05-3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화소 배열 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한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
CN103123927B (zh) | 2013-01-24 | 2015-05-06 | 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oled显示屏的像素结构及其金属掩膜板 |
KR102030799B1 (ko) | 2013-03-11 | 2019-10-1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
KR102072077B1 (ko) * | 2013-04-15 | 2020-02-0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CN103325315B (zh) | 2013-07-10 | 2015-09-16 |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 像素阵列及具有该像素阵列的显示器 |
CN103366683B (zh) | 2013-07-12 | 2014-10-29 |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 像素阵列、显示器以及将图像呈现于显示器上的方法 |
KR20150008712A (ko) * | 2013-07-15 | 2015-01-2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신호 처리 방법, 신호 처리 장치, 및 신호 처리 장치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KR102103499B1 (ko) * | 2013-10-16 | 2020-04-2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KR20150067624A (ko) * | 2013-12-10 | 2015-06-1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
CN105097865A (zh) | 2014-04-23 | 2015-11-25 |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 应用于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器的像素排列结构 |
KR20160018936A (ko) | 2014-08-07 | 2016-02-18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발광표시패널 |
KR20160019243A (ko) | 2014-08-11 | 2016-02-19 | 송학성 |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
KR20160029376A (ko) | 2014-09-05 | 2016-03-15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CN104282727B (zh) * | 2014-09-30 | 2017-08-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像素结构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 |
CN104465710B (zh) * | 2014-12-26 | 2017-11-1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2016
- 2016-11-30 CN CN201611082151.1A patent/CN107275360B/zh active Active
- 2016-12-05 US US15/369,375 patent/US10236326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3-10 EP EP17160319.4A patent/EP3226301A1/en active Pending
-
2019
- 2019-01-23 US US16/255,595 patent/US1146258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04698A (zh) * | 2003-09-30 | 2005-04-06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CN104576695A (zh) * | 2014-12-22 | 2015-04-29 |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 Oled像素排列结构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75360A (zh) | 2017-10-20 |
US10236326B2 (en) | 2019-03-19 |
EP3226301A1 (en) | 2017-10-04 |
US20170287988A1 (en) | 2017-10-05 |
US11462588B2 (en) | 2022-10-04 |
US20190157361A1 (en) | 2019-05-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75360B (zh)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
US11043539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 |
US11205684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 |
US9831291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12071996B (zh) | 有机发光装置及使用该有机发光装置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
US10418580B2 (en)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 |
CN103681734B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KR102257025B1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
US8735873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 |
CN103904103B (zh)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US20150255741A1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 |
CN105655370A (zh)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953040A (zh) | 白色有机发光器件 | |
KR101816425B1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
KR101878328B1 (ko) |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 |
CN103681739B (zh)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
KR100825384B1 (ko) | 백색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KR101609379B1 (ko) |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의 제조방법 | |
KR102721716B1 (ko) |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그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