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264637B - 车身构造以及车辆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车身构造以及车辆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64637B
CN107264637B CN201710186417.5A CN201710186417A CN107264637B CN 107264637 B CN107264637 B CN 107264637B CN 201710186417 A CN201710186417 A CN 201710186417A CN 107264637 B CN107264637 B CN 1072646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strengthening part
intercommunicating pore
outer panels
panel strength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864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64637A (zh
Inventor
宫原浩二
田中康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64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64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64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646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以及车辆的制造方法,该车身构造能够谋求位于后轮侧的减震器外壳的车宽方向外侧且与供油口为左右相反侧的外面板的刚性的提高,且谋求随之可能出现的电沉积涂料的涂敷问题的消除。本发明的车身构造具有大致箱状的面板加强部件(4),其固定在位于后轮侧的减震器外壳的车宽方向外侧且与供油口为左右相反侧的内面板(2)上而配置在内面板(2)与外面板之间,在面板加强部件(4)上形成用于将其内外连通而使电沉积涂料流入流出的第1连通孔(8A)、第2连通孔(8B)。在涂料工序后,第1连通孔(8A)、第2连通孔(8B)由第1隔音部件(9)、第2隔音部件(10)封堵。

Description

车身构造以及车辆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等的车身构造以及车辆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后轮侧的减震器外壳周围的车身构造的一例。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在减震器外壳的内侧设置加强部件来提高车身刚性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84547号公报
在位于后轮侧的减震器外壳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内面板与外面板之间形成有间隙。在形成有供油口的一侧,在内面板与外面板之间存在用于支承供油喷嘴或供油盖等的大致箱状的车架部件,由此外面板的强度通过该车架部件得以维持。但是,在无供油口的一侧,尤其不存在上述车架部件之类的结构,由此担心当从外侧向外面板施加过度的外力时,会导致外面板凹陷。
对于该问题,能够考虑到在无供油口的一侧也适用供油口侧所使用的车架部件。但是,在车架部件上形成有用于使供油喷嘴或供油盖通过的开口部,因此当在无供油口的一侧直接适用时,开口部被外面板封堵而导致车架部件的内部成为大致密封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当将车身浸渍在电沉积涂料槽中时,在供油口侧当然也在外面板上形成有用于使供油喷嘴等通过的开口部,因此电沉积涂料会通过该开口部而流入至车架部件的内部。但是,在无供油口的一侧,如上述那样,由于车架部件的开口部被外面板封堵,所以电沉积涂料无法流入至车架部件的内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谋求位于后轮侧的减震器外壳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外面板的刚性的提高,且谋求随之可能出现的电沉积涂料的涂敷问题的消除。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大致箱状的面板加强部件,该面板加强部件固定在位于后轮侧的减震器外壳的车宽方向外侧且与供油口为左右相反侧的内面板上而配置在所述内面板与外面板之间,在所述面板加强部件上形成有将其内外连通的连通孔。
根据本发明,大致箱状的面板加强部件具备在位于后轮侧的减震器外壳的车宽方向外侧且与供油口为左右相反侧的内面板与外面板之间,由此即使在与供油口为左右相反侧的外面板、即无供油口的一侧的外面板上从外侧施加了过度的外力,也能够抑制外面板的凹陷等的变形,能够提高外面板的刚性。而且,通过设置连通孔,在将车身浸渍于电沉积涂料槽中时,能够使电沉积涂料从连通孔流入至面板加强部件的内部。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面板加强部件的外表面侧上,设有将所述连通孔封堵的隔音部件。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通过连通孔而向车室侧泄漏的路面噪音等通过隔音部件隔音。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加强部件具有由所述外面板的内表面封堵的开口部,在所述开口部的缘部间隔地设有密封部件。
根据本发明,在将车身浸渍于电沉积涂料槽中时,能够使电沉积涂料从间隔设置的密封部件之间的间隙通过而流入至面板加强部件的内部。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加强部件在从车宽方向观察时呈多边形状,所述连通孔中的至少一个形成在角部上。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角部上形成连通孔,能够抑制面板加强部件的刚性的降低。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面板加强部件上固定有后柱。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面板加强部件上固定后柱,能够抑制因设置连通孔所导致的面板加强部件的刚性的降低。
此外,本发明的车辆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设置大致箱状的面板加强部件,该面板加强部件配置在位于后轮侧的减震器外壳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内面板与外面板之间,且形成有将内外连通的连通孔,在将车身浸渍在电沉积涂料槽中的涂料工序中,使电沉积涂料从所述连通孔流入至面板加强部件的内部,在所述涂料工序后,将所述连通孔从所述面板加强部件的外表面侧通过隔音部件封堵。
通过在位于后轮侧的减震器外壳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内面板与外面板之间设置大致箱状的面板加强部件,即使在外面板上从外侧施加了过度的外力,也能够抑制外面板的凹陷等的变形,能够提高外面板的刚性。在涂料工序中,能够使电沉积涂料从连通孔流入至面板加强部件的内部。通过在涂料工序后将连通孔通过隔音部件封堵,能够通过连通孔而将向车室侧泄漏的路面噪音等隔音。如以上那样地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制造方法,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提高外面板的刚性,能够消除电沉积涂料的涂敷问题和隔音问题。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加强部件具有与所述外面板的内表面接近相对的开口部,在所述开口部的缘部间隔地设有密封部件,在所述涂料工序中,使电沉积涂料经由所述密封部件之间的间隙从所述开口部流入至所述面板加强部件的内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更进一步消除电沉积涂料的涂敷问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谋求位于后轮侧的减震器外壳的车宽方向外侧且与供油口为左右相反侧的外面板的刚性的提高,且也能够消除随之可能出现的电沉积涂料的涂敷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的侧视图,示出在拆下外面板的状态下观察车身后部的右侧的状态。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4是面板加强部件的侧视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身构造
2 内面板
3 外面板
4 面板加强部件
5 开口部
8A 第1连通孔(连通孔)
8B 第2连通孔(连通孔)
9 第1隔音部件(隔音部件)
10 第2隔音部件(隔音部件)
11 后柱
31 减震器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在汽车的后轮侧的减震器外壳31(图3)的车宽方向外侧,且与供油口为左右相反的一侧(无供油口的一侧)上,配置有内面板(后侧内面板)2以及外面板(后侧外面板)3(图3)。在减震器外壳31内收纳安装有未图示的减震器。成为本发明的对象的内面板2以及外面板3配置在所谓的轮罩的上部。
本发明的车身构造1具有固定在内面板2上、且配置于内面板2与外面板3之间的大致箱状的面板加强部件4。面板加强部件4呈大致横向配置的四棱锥台形状。具体地说,面板加强部件4具有:作为顶面的外表面部4A,其与外面板3的内表面相仿地以大致垂直状延伸设置;和4个作为锥体面的上表面部4B、下表面部4C、前表面部4D、后表面部4E,这些部分从外表面部4A向着内面板2而以末端扩开形状延伸设置。上表面部4B、下表面部4C、前表面部4D、后表面部4E分别作为与上方、下方、车辆前方、车辆后方相对的面而形成。
面板加强部件4的底面侧以整个面开口的方式形成,在整个边缘上形成有与内面板2的外表面相仿的凸缘部4F。面板加强部件4通过使凸缘部4F与内面板2点焊而固定在内面板2上。面板加强部件4由例如冲压成形的钢板等构成。
在外表面部4A上,开口形成有矩形的开口部5。在此,面板加强部件4能够适用为供油口周围(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车身后部的左侧)的支承材料,开口部5在该情况下是为了使供油喷嘴或供油盖通过而形成的。因此,在将面板加强部件4如本发明那样地使用于无供油口一侧的面板加强时,开口部5不是必需的。但是,通过使用形成有开口部5的面板加强部件4,能够在具有供油口的一侧和无供油口的一侧谋求部件的通用化。
在开口部5周围的缘部凹陷设有密封槽6。在密封槽6上,间隔地设有呈矩形的沿着开口部5的4条边的4个密封部件7。因此,在开口部5的4个角部5A上,不存在密封部件7,在密封部件7与外面板3的内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在角部5A处,在面板加强部件4的外表面部4A与外面板3之间形成有间隙。密封部件7可以为所涂敷的密封剂,也可以为由人工嵌入至密封槽6中的部件。
在面板加强部件4上,形成有将其内外连通的第1连通孔8A、第2连通孔8B。在上表面部4B与后表面部4E之间的角部上,形成有与后斜上方相对的斜角面4G,在该斜角面4G上钻孔设置有作为直径几毫米~几十毫米大小的圆孔的第1连通孔8A。在下表面部4C上,钻孔设置有直径大小与第1连通孔8A相同程度的第2连通孔8B。
在面板加强部件4的外表面侧,设有将第1连通孔8A、第2连通孔8B封堵的第1隔音部件9、第2隔音部件10。第1隔音部件9、第2隔音部件10例如由泡沫聚氨酯材料的块片构成。第1隔音部件9例如由如下的块形状构成,该块形状具有与斜角面4G面接触而将第1连通孔8A封堵的封堵面9A、与内面板2紧靠的内表面9B、和与外面板3紧靠的外表面9C。第2隔音部件10例如由如下的块形状构成,该块形状具有与下表面部4C面接触而将第2连通孔8B封堵的封堵面10A、与内面板2紧靠的内表面10B、和与外面板3紧靠的外表面10C。
封堵面9A、10A例如分别通过粘接剂或双面胶等固定在斜角面4G、下表面部4C。对于内表面9B、10B和外表面9C、10C,虽然通过使块片压缩变形并与内面板2和外面板3压接,但根据情况也可以使用粘接剂等。此外,在不必担心压缩变形的块片错位的情况下,在封堵面9A、10A与斜角面4G、下表面部4C之间也可以省略粘接剂或双面胶等。
接着,在面板加强部件4上固定有后柱(后柱内构件)11。后柱11是上端安装在车顶侧梁32的后端附近、且向下方延伸而使其下端周围固定在内面板2上的部件。在面板加强部件4的上表面部4B与前表面部4D之间的角部上,形成有与前斜上方相对的斜角面4H,后柱11的下端与斜角面4H和前表面部4D紧靠并通过点焊等固定。
(作用/效果)
在减震器外壳31的车宽方向外侧上的内面板2与外面板3之间,具有大致箱状的面板加强部件4,该面板加强部件4的凸缘部4F通过点焊固定在内面板2上,且外表面部4A经由密封部件7而与外面板3的内表面紧靠,由此能够将向外面板3施加的外力经由面板加强部件4而由内面板2承受,能够降低外面板3的凹陷等的变形。
而且,在将车身浸渍在电沉积涂料槽(省略图示)中的涂料工序中,电沉积涂料因上述面板加强部件4为大致密封状态而难以流入至面板加强部件4的内部,但是,本发明在面板加强部件4上形成有第1连通孔8A、第2连通孔8B,因此电沉积涂料会从第1连通孔8A、第2连通孔8B顺畅地流入至面板加强部件4的内部。由此,能够在面板加强部件4的内表面侧、和由面板加强部件4所覆盖的内面板2上涂敷电沉积涂料。电沉积涂料也会从密封部件7之间的角部5A处的间隙通过而从开口部5流入至面板加强部件4内,因此能够更确实地进行电沉积涂料的涂敷。
特别是对于连通孔,通过在面板加强部件4的上部以及下部作为一对孔而形成有第1连通孔8A、第2连通孔8B,在车身的浸渍时,能够由上部的第1连通孔8A进行面板加强部件4内的除气,主要从下部的第2连通孔8B顺畅地进行电沉积涂料的流入。而且,在将车身从电沉积涂料槽升起时,能够使存积在面板加强部件4内的电沉积涂料从下部的第2连通孔8B顺畅地下落排出。
通过将第1连通孔8A形成于面板加强部件4的角部(斜角面4G)上,能够抑制面板加强部件4的刚性的降低。此外,通过在面板加强部件4上固定有后柱11,也能够抑制因形成第1连通孔8A、第2连通孔8B所导致的面板加强部件4的刚性的降低。
当使第1连通孔8A以及第2连通孔8B保持开放的状态时,主要担心来自轮罩的路面噪音会从上述连通孔泄漏而传达至车室。由此在涂料工序后,通过将第1连通孔8A、第2连通孔8B分别由第1隔音部件9、第2隔音部件10封堵,而能够谋求路面噪音的降低。在内面板2上,形成有与行李箱(舱室)相邻的开口部33,作业员将手从开口部33通过而插入至内面板2与外面板3之间,从而将第1连通孔8A以及第2连通孔8B由第1隔音部件9、第2隔音部件10封堵。作为第1隔音部件9、第2隔音部件10,并非是插塞密封件或垫圈等的封孔部件,而设为泡沫聚氨酯材料的块片,由此,在内面板2与外面板3之间的狭窄空间内,主要通过与面板加强部件4的外表面抵接程度的不费力的简单作业,就能够有效地将第1连通孔8A、第2连通孔8B封堵。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形成在面板加强部件4上的连通孔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3个以上。但是,在考虑到电沉积涂料的流入流出的良好性和隔音部件的安装作业的工时的情况下,优选为如已说明的方式那样地设置为上下一对的连通孔。此外,连通孔的形状也不限于圆孔,也可以为方孔。

Claims (6)

1.一种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大致箱状的面板加强部件,该面板加强部件固定在位于后轮侧的减震器外壳的车宽方向外侧且与供油口为左右相反侧的内面板上,且配置在所述内面板与外面板之间,
在所述面板加强部件上形成有将其内外连通的连通孔,
所述面板加强部件具有由所述外面板的内表面封堵的开口部,
在所述开口部的缘部间隔地设有密封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面板加强部件的外表面侧,设有将所述连通孔封堵的隔音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加强部件在从车宽方向观察时呈多边形状,
所述连通孔中的至少一个形成在角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面板加强部件上固定有后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面板加强部件上固定有后柱。
6.一种车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设置大致箱状的面板加强部件,该面板加强部件配置在位于后轮侧的减震器外壳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内面板与外面板之间,并形成有将内外连通的连通孔,
所述面板加强部件具有由所述外面板的内表面封堵的开口部,在所述开口部的缘部间隔地设置密封部件,
在将车身浸渍在电沉积涂料槽中的涂料工序中,使电沉积涂料从所述连通孔流入至面板加强部件的内部,并且使电沉积涂料经由所述密封部件之间的间隙从所述开口部流入至所述面板加强部件的内部,
在所述涂料工序后,将所述连通孔从所述面板加强部件的外表面侧通过隔音部件封堵。
CN201710186417.5A 2016-03-31 2017-03-24 车身构造以及车辆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2646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1296 2016-03-31
JP2016071296A JP6282302B2 (ja) 2016-03-31 2016-03-31 車体構造および車両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64637A CN107264637A (zh) 2017-10-20
CN107264637B true CN107264637B (zh) 2019-08-16

Family

ID=60003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86417.5A Active CN107264637B (zh) 2016-03-31 2017-03-24 车身构造以及车辆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82302B2 (zh)
CN (1) CN1072646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52184B2 (ja) 2017-09-15 2020-09-09 株式会社Soken ガスセンサ素子およびガスセンサ
FR3074130B1 (fr) * 2017-11-30 2020-12-25 Renault Sas Renfort d'une doublure de custod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e ouverture de bol a carburant
FR3086915B1 (fr) * 2018-10-09 2021-03-05 Renault Sas Agencement d’une caiss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 module de haut-parleur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0684U (zh) * 1988-10-28 1990-05-07
JP2005014794A (ja) * 2003-06-27 2005-01-20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の車体構造
JP2005299824A (ja) * 2004-04-13 2005-10-27 Kyowa Sangyo Kk 被塗装物の貫通孔の塞ぎ具
CN101327808A (zh) * 2007-06-21 2008-12-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板
JP2009184547A (ja) * 2008-02-07 2009-08-20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ダンパハウジング構造
EP2865581A2 (en) * 2013-10-28 2015-04-29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uspension tower structure
CN204801894U (zh) * 2015-06-12 2015-11-2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保横梁的防锈结构
JP2016022860A (ja) * 2014-07-22 2016-02-0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05438267A (zh) * 2014-09-24 2016-03-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面板接合结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0684U (zh) * 1988-10-28 1990-05-07
JP2005014794A (ja) * 2003-06-27 2005-01-20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の車体構造
JP2005299824A (ja) * 2004-04-13 2005-10-27 Kyowa Sangyo Kk 被塗装物の貫通孔の塞ぎ具
CN101327808A (zh) * 2007-06-21 2008-12-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板
JP2009184547A (ja) * 2008-02-07 2009-08-20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ダンパハウジング構造
EP2865581A2 (en) * 2013-10-28 2015-04-29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uspension tower structure
JP2016022860A (ja) * 2014-07-22 2016-02-0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05438267A (zh) * 2014-09-24 2016-03-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面板接合结构
CN204801894U (zh) * 2015-06-12 2015-11-2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保横梁的防锈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82302B2 (ja) 2018-02-21
CN107264637A (zh) 2017-10-20
JP2017178178A (ja) 2017-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64637B (zh) 车身构造以及车辆的制造方法
CN102361768B (zh) 车门构造体
CN204161057U (zh) 车门抗侵入装置、车身
JP2009084797A (ja) ドアパネル
CA2551572A1 (en) Trim door hardware carrier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vehicle door
CN101360865A (zh) 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80118128A1 (en) Lid assemblies for storage containers including vibration damping substrates
CN211252158U (zh) 带有漏液结构的车门和汽车
US7052072B2 (en) Sealing for an opening closure on a car body, especially in space-frame design
CN101537813B (zh) 一种汽车行李箱防水结构
CN114802464B (zh) 一种侧围外板、车身及车辆
CN110525182A (zh) 一种后侧门c柱防水组件
JPH03208777A (ja) 自動車の車体骨格部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CN208559224U (zh) 半挂车及其工具箱
JPS58139878A (ja) 車体閉断面の閉塞方法
JP4330144B2 (ja) 貨物自動車の荷箱の扉
CN106985915B (zh) 一种车身隔段密封防积水结构
CN208530474U (zh) 带有漏液孔的车门及汽车
CN107487375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3347741A (zh) 设有后修饰件和当盖板打开时阻止积蓄在修饰件中的水流入行李箱中的垫片的车辆行李箱盖板
JPH0356410Y2 (zh)
CN205153019U (zh) 装载机驾驶室定位锁密封结构
CN204398833U (zh) 一种车门密封胶塞
KR100405613B1 (ko) 컴팩트한 내부 충전구조를 갖는 자동차의 필러
JP2007038769A (ja) 車両のアウタパネル上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