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231704A - 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31704A
CN107231704A CN201610177703.0A CN201610177703A CN107231704A CN 107231704 A CN107231704 A CN 107231704A CN 201610177703 A CN201610177703 A CN 201610177703A CN 107231704 A CN107231704 A CN 1072317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ipv6 address
ipv6
sen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777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17770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3170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102316 priority patent/WO201716186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231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317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59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4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 H04L61/450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ies;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s
    • H04L61/4511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ies;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s using domain name system [D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5014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using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 or bootstrap protocol [BOOT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移动终端MT获取网络分配的IPv6地址信息和域名服务器DNS信息;当主机设备TE通过上述MT连接网络时,MT将上述IPv6地址信息和DNS信息发送给TE,其中,该IPv6地址信息和DNS信息用于TE接入上述网络。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当TE发生多次断网后的联网操作时,需要与网络进行多次交互,从而造成网络侧负载重,TE侧联网时间长的问题,进而达到了降低网络侧负载,减少TE联网时间的效果。

Description

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网际协议第6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简称为IPv6)链路建立过程,分为状态化自动配置(即,有状态配置)和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即,无状态配置),具体哪种配置方式,是运营商分配的具体接入点名称(Access Point Name,简称为APN)决定的。其链路建立过程是,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简称为MT)(例如,数据卡)和网络侧协商一个唯一的接口标识(3G通过分组数据协议(Packet Data Protocol,简称为PDP)上下文激活,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通过附着ATTACH的过程),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简称为TE,也可称为主机设备)通过和MT交互以获取这个接口标识;然后TE构建本地链路地址和网络侧进行路由请求(RouterSolicitation,简称为RS)/路由通告(Router Advertisement,简称为RA)交互;TE通过RA中携带的信息,可确定是用状态化配置方式还是无状态配置方式。如果是状态化配置,TE和网络将会通过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v6交互,以获取IPv6地址和DNS等信息,建链完成;如果是无状态配置,则RA中携带有IPv6地址前缀,TE获取该IPv6地址前缀后,可以将该IPv6地址前缀和已经获取的接口标识组成全局IPv6地址,而域名服务器(Domain Name Server,简称为DNS)地址等信息则通过DHCPv6交互来获取。由此可知,无论是哪种方式,TE在每次建立链路时,都需要TE主机和网络之间直接交互数据才能完成。
但是考虑应用于LTE网络下的物联网终端(即TE终端),由于节约资源的考虑,常常会有某种策略,使得终端频繁联网断网。例如,在没有数据交互时,断开网络链接,在重新有数据要收发时,又建立链接。这种场景并不罕见,当前的数据类产品的“按需拨号”功能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另外,现在随处可见的快递员携带的刷卡POS机也是类似这种机制,刷卡前需要拨号,一段时间不用就自动断网。
针对物联网的第三代合作项目组织(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为3GPP)标准是长期演进-机器到机器(LTE-Machine to Machine,简称为LTE-M),有LTE的大部分特点。当终端配合分组核心演进(Evolved Packet Core,简称为EPC)网络(即LTE系统)工作时,由于LTE网络“永远在线”的特点,TE在开机后附着网络时就已经激活默认分组数据网(Packet Data Network,简称为PDN),如果TE发起联网断网,实际只是TE和MT之间的交互,默认PDN连接是一直存在的。但是,在相关技术中,在TE每次联网后,MT都要和网络侧发生RS、RA交互,以获取IP、DNS地址信息。RS、RA信息是终端和核心网的交互,终端由于业务需要,发生断网、联网,联网过程中会有大量的RS/RA和DHCPv6消息,如果是在终端众多,信号覆盖较弱的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场景,一是消息数量将更大,二是信号覆盖较弱的区域常常存在收发数据前,无线链路建立失败需要重建的场景,这两种情形将会使得核心网网关负载更重。并且,对于TE来说,也会延长链路建立过程的时间。
由此可知,在相关技术中,当TE发生多次断网后的联网操作时,需要与网络进行多次交互,从而造成网络侧负载重,TE侧联网时间长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中并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当TE发生多次断网后的联网操作时,需要与网络进行多次交互,从而造成网络侧负载重,TE侧联网时间长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网络连接方法,包括:移动终端MT获取网络分配的IPv6地址信息和域名服务器DNS信息;当主机设备TE通过所述MT连接所述网络时,所述MT将所述IPv6地址信息和所述DNS信息发送给所述TE,其中,所述IPv6地址信息和所述DNS信息用于所述TE接入所述网络。
可选地,所述MT获取所述网络分配的所述IPv6地址信息和所述DNS信息包括:所述MT在成功附着所述网络后,从本地空口协议栈中获取所述IPv6地址信息中的IPv6接口标识;以及,所述MT向所述网络发送第一路由请求RS消息,其中,所述第一RS消息用于触发所述网络下发路由通告RA;所述MT根据所述网络下发的所述RA获取所述IPv6地址信息中的IPv6地址前缀和所述DNS信息。
可选地,所述MT根据所述网络下发的所述RA获取所述IPv6地址信息中的所述IPv6地址前缀和所述DNS信息包括:所述MT确定所述RA指示的IPv6地址配置方式;当所述MT确定所述IPv6地址配置方式为无状态配置时,从所述RA中获取所述IPv6地址前缀,以及,通过与所述网络之间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交互过程获取所述DNS信息;和/或,当所述MT确定所述IPv6地址配置方式为有状态配置时,通过与所述网络之间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交互获取IPv6地址前缀和所述DNS信息。
可选地,所述MT将所述IPv6地址信息和所述DNS信息发送给所述TE包括:所述MT在与所述TE进行点到点协议PPP协商过程中,将所述IPv6接口标识发送给所述TE,其中,所述IPv6接口标识用于所述TE生成本地链路地址;所述MT接收所述TE利用所述本地链路地址发送的第二RS消息;所述MT根据所述第二RS消息将所述IPv6地址前缀和所述DNS信息发送给所述TE。
可选地,所述MT根据所述第二RS消息将所述IPv6地址前缀和所述DNS信息发送给所述TE包括:所述MT根据所述第二RS消息将所述RA发送给所述TE,其中,所述RA用于指示IPv6地址配置方式;当所述RA指示所述IPv6地址配置方式为无状态配置时,所述MT通过将所述IPv6地址前缀携带在所述RA中的方式将所述IPv6地址前缀发送给所述TE,以及,通过与所述TE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交互将所述DNS信息发送给所述TE;和/或,当所述RA指示所述IPv6地址配置方式为有状态配置时,所述MT通过与所述TE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交互将所述IPv6地址前缀和所述DNS信息发送给所述TE。
可选地,在所述TE接入所述网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MT在确定所述TE需要断网时,进行断网处理,其中,所述断网处理包括:断开所述MT与所述TE之间进行所述PPP协商过程中建立的PPP链路,且维持所述MT与所述网络的连接。
可选地,所述MT在进行所述断网处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MT在确定所述TE需要通过所述MT重新接入所述网络时,所述MT重复执行将所述IPv6地址信息和所述DNS信息发送给所述TE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MT中,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网络分配的IPv6地址信息和域名服务器DNS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当主机设备TE通过所述MT连接所述网络时,将所述IPv6地址信息和所述DNS信息发送给所述TE,其中,所述IPv6地址信息和所述DNS信息用于所述TE接入所述网络。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MT成功附着所述网络后,从本地空口协议栈中获取所述IPv6地址信息中的IPv6接口标识;以及,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网络发送第一路由请求RS消息,其中,所述第一RS消息用于触发所述网络下发路由通告RA;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所述MT根据所述网络下发的所述RA获取所述IPv6地址信息中的IPv6地址前缀和所述DNS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包括: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RA指示的IPv6地址配置方式;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当确定所述IPv6地址配置方式为无状态配置时,从所述RA中获取所述IPv6地址前缀,以及,通过与所述网络之间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交互过程获取所述DNS信息;和/或,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当确定所述IPv6地址配置方式为有状态配置时,通过与所述网络之间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交互获取IPv6地址前缀和所述DNS信息。
可选地,所述发送模块包括: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与所述TE进行点到点协议PPP协商过程中,将所述IPv6接口标识发送给所述TE,其中,所述IPv6接口标识用于所述TE生成本地链路地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TE利用所述本地链路地址发送的第二RS消息;第三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RS消息将所述IPv6地址前缀和所述DNS信息发送给所述TE。
可选地,所述第三发送单元包括:第一发送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RS消息将所述RA发送给所述TE,其中,所述RA用于指示IPv6地址配置方式;第二发送子单元,用于当所述RA指示所述IPv6地址配置方式为无状态配置时,通过将所述IPv6地址前缀携带在所述RA中的方式将所述IPv6地址前缀发送给所述TE,以及,通过与所述TE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交互将所述DNS信息发送给所述TE;和/或,第三发送子单元,用于当所述RA指示所述IPv6地址配置方式为有状态配置时,通过与所述TE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交互将所述IPv6地址前缀和所述DNS信息发送给所述TE。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TE接入所述网络之后,且确定所述TE需要断网时,进行断网处理,其中,所述断网处理包括:断开所述MT与所述TE之间的进行所述PPP协商过程中建立的PPP链路,且维持所述MT与所述网络的连接。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进行所述断网处理之后,且确定所述TE需要通过所述MT重新接入所述网络时,重复执行将所述IPv6地址信息和所述DNS信息发送给所述TE的操作。
通过本发明,采用由移动终端MT将获取的网络分配的IPv6地址信息和域名服务器DNS信息发送给TE进行网络连接的操作,可以将网络侧的操作转移到MT上进行,从而在TE发生多次断网、联网操作时,由MT与TE进行联网信息的交互,避免TE与网络侧的频繁交互,从而减轻了网络侧压力,同时,由于MT和TE之间的交互速度比TE与网络侧交互速度快,可以大大节省TE的联网速度,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当TE发生多次断网后的联网操作时,需要与网络进行多次交互,从而造成网络侧负载重,TE侧联网时间长的问题,进而达到了降低网络侧负载,减少TE联网时间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连接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连接装置中获取模块22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连接装置中第二获取单元36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连接装置中发送模块24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连接装置中第三发送单元56的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连接装置的优选结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模块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MT和网络的交互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MT与TE的交互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随着物联网项目的启动,以及物联网本身技术的特点,IPv6应用更广。目前,相关技术中的IPv4配合NAT等协议还能活跃在市场上,而随着各种无线摄像头、家居自动化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简称为MTC)终端的大量涌现,IPv6的使用量逐步激增。相对于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简称为PC)等具有完善操作系统的主机来说,MTC终端可能支持的协议栈并不完备,加上终端数目增速飞快,因此对于IPv6方面的技术,尤其是IPv6配合“瘦”主机的应用场景,相对于配合PC来说要求会苛刻,因此对现有机制的优化和完善,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对如何优化和完善现有机制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连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移动终端MT获取网络分配的IPv6地址信息和域名服务器DNS信息;
步骤S104,当主机设备TE通过上述MT连接网络时,MT将上述IPv6地址信息和DNS信息发送给TE,其中,该IPv6地址信息和DNS信息用于TE接入上述网络。
通过上述步骤,采用由移动终端MT将获取的网络分配的IPv6地址信息和域名服务器DNS信息发送给TE进行网络连接的操作,可以将网络侧的操作转移到MT上进行,从而在TE发生多次断网、联网操作时,由MT与TE进行联网信息的交互,避免TE与网络侧的频繁交互,从而减轻了网络侧压力,同时,由于MT和TE之间的交互速度比TE与网络侧交互速度快,可以大大节省TE的联网速度,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当TE发生多次断网后的联网操作时,需要与网络进行多次交互,从而造成网络侧负载重,TE侧联网时间长的问题,进而达到了降低网络侧负载,减少TE联网时间的效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S102中,MT获取网络分配的IPv6地址信息和DNS信息可以包括:MT在成功附着上述网络后,从本地空口协议栈中获取IPv6地址信息中的IPv6接口标识(例如,从网络返回的附着接收消息中获取IPv6地址信息中的IPv6接口标识);以及,上述MT向网络发送第一路由请求RS消息,其中,该第一RS消息用于触发上述网络下发路由通告RA;上述MT根据网络下发的RA获取IPv6地址信息中的IPv6地址前缀和DNS信息。在本实施例中,MT可以首先向网络发起附着请求(Attach Request),在附着成功后再执行上述步骤S102中的操作,相关的发起附着请求之后的操作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上述的IPn6接口信息和IPv6地址前缀可以拼接成完整的IPv6地址,并且,MT在获取上述的IPv6地址信息和DNS信息后,可以进行存储,从而使得当TE通过MT进行联网操作时,可以直接由MT将存储的IPv6地址信息和DNS信息发送给TE进行联网操作,避免TE与网络侧的交互。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MT根据网络下发的RA获取IPv6地址信息中的IPv6地址前缀和DNS信息包括:上述MT确定RA指示的IPv6地址配置方式;当上述MT确定IPv6地址配置方式为无状态配置时,从上述RA中获取IPv6地址前缀,以及,通过与上述网络之间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交互过程获取DNS信息;和/或,当上述MT确定IPv6地址配置方式为有状态配置时,通过与网络之间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交互获取IPv6地址前缀和DNS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当RA指示IPv6地址配置方式为无状态配置时,该RA中可以携带上述的IPv6地址前缀,MT可以直接从上述RA中获取IPv6地址前缀。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S104中,MT将IPv6地址信息和DNS信息发送给TE包括:MT在与TE进行点到点协议(Point to Point Protocol,简称为PPP)协商过程中,将IPv6接口标识发送给TE,其中,该IPv6接口标识用于TE生成本地链路地址;上述MT接收TE利用本地链路地址发送的第二RS消息;上述MT根据该第二RS消息将IPv6地址前缀和DNS信息发送给TE。在本实施例中,MT与TE进行PPP协商的过程可以包括链路控制协议(Link Control Protocol,简称为LCP)协商和IPv6CP协商,其中,上述的将IPv6接口标识发送给TE的操作可以在进行IPv6CP协商的过程中进行。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MT根据第二RS消息将IPv6地址前缀和DNS信息发送给TE包括:上述MT根据第二RS消息将上述RA发送给TE,其中,该RA用于指示IPv6地址配置方式;当RA指示IPv6地址配置方式为无状态配置时,MT通过将IPv6地址前缀携带在RA中的方式将IPv6地址前缀发送给TE,以及,通过与TE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交互将DNS信息发送给TE;和/或,当RA指示IPv6地址配置方式为有状态配置时,MT通过与TE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交互将IPv6地址前缀和DNS信息发送给TE。在本实施例中,MT发送给TE的RA与MT接收的来自网络的RA是一样的,即,将原始的RA发送给TE,这是一种透明传输方式,在后续TE发起拨号(即,联网操作)时,会使得TE认为是在同网络侧的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简称为P-GW)进行信息交互,从而无需对TE进行变动,适用于相关技术中的TE。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TE接入上述网络之后,TE可能会由于一些原因断开与网络的联接,下面对断网操作进行说明:上述MT在确定TE需要断网时,进行断网处理,其中,该断网处理包括:断开MT与TE之间的进行PPP协商过程中建立的PPP链路,且维持MT与网络的连接(即,保持空口分组数据网络(Packet Data Network,简称为PDN)仍是激活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当TE需要断开与网络的连接时,MT仅断开与TE之间的PPP链路(该PPP链路是在PPP协商过程中建立的),并保持了MT和网络侧的连接,从而使得在TE需要重新接入网络时,仅完成与MT之间的连接即可,无需再与网络进行信令交互,减轻网络侧的压力。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MT进行上述断网处理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MT在确定TE需要通过MT重新接入网络时,该MT重复执行上述的将IPv6地址信息和DNS信息发送给TE的操作。具体的发送过程可参照上述的实施例。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连接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MT中,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22和发送模块24,下面对该装置进行说明。
获取模块22,用于获取网络分配的IPv6地址信息和域名服务器DNS信息;发送模块24,连接至上述获取模块22,用于当主机设备TE通过MT连接上述网络时,将IPv6地址信息和DNS信息发送给TE,其中,该IPv6地址信息和DNS信息用于TE接入上述网络。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连接装置中获取模块22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获取模块22包括第一获取单元32,以及第一发送单元34和第二获取单元36,下面对该获取模块22进行说明。
第一获取单元32,用于在上述MT成功附着网络后,从本地空口协议栈中获取IPv6地址信息中的IPv6接口标识;以及,
第一发送单元34,用于向网络发送第一路由请求RS消息,其中,该第一RS消息用于触发网络下发路由通告RA;第二获取单元36,连接至上述第一发送单元34,用于MT根据网络下发的RA获取IPv6地址信息中的IPv6地址前缀和DNS信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获取单元32可以首先向网络发起附着请求(Attach Request),在附着成功后再执行上述操作,相关的发起附着请求之后的操作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上述的IPn6接口信息和IPv6地址前缀可以拼接成完整的IPv6地址,并且,MT在获取上述的IPv6地址信息和DNS信息后,可以进行存储,从而使得当TE通过MT进行联网操作时,可以直接由MT将存储的IPv6地址信息和DNS信息发送给TE进行联网操作,避免TE与网络侧的交互。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连接装置中第二获取单元36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该第二获取单元36包括确定子单元42,还包括第一获取子单元44和/或第二获取子单元46,下面对该第二获取单元36进行说明:
确定子单元42,用于确定RA指示的IPv6地址配置方式;第一获取子单元44,连接至上述确定子单元42,用于当确定上述IPv6地址配置方式为无状态配置时,从RA中获取IPv6地址前缀,以及,通过与上述网络之间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交互过程获取DNS信息;第二获取子单元46,连接至上述确定子单元42,用于当确定上述IPv6地址配置方式为有状态配置时,通过与网络之间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交互获取IPv6地址前缀和DNS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当RA指示IPv6地址配置方式为无状态配置时,该RA中可以携带上述的IPv6地址前缀,MT可以直接从上述RA中获取IPv6地址前缀。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连接装置中发送模块24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发送模块24包括第二发送单元52、接收单元54和第三发送单元56,下面对该发送模块24进行说明。
第二发送单元52,用于在与上述TE进行点到点协议PPP协商过程中,将IPv6接口标识发送给TE,其中,该IPv6接口标识用于TE生成本地链路地址;接收单元54,连接至上述第二发送单元52,用于接收上述TE利用本地链路地址发送的第二RS消息;第三发送单元56,连接至上述接收单元54,用于根据上述第二RS消息将IPv6地址前缀和DNS信息发送给TE。在本实施例中,MT与TE进行PPP协商的过程可以包括链路控制协议(Link Control Protocol,简称为LCP)协商和IPv6CP协商,其中,上述的将IPv6接口标识发送给TE的操作可以在进行IPv6CP协商的过程中进行。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连接装置中第三发送单元56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该第三发送单元56包括第一发送子单元62,还包括第二发送子单元64和/或第三发送子单元66,下面对该第三发送单元56进行说明:
第一发送子单元62,用于根据上述第二RS消息将RA发送给TE,其中,该RA用于指示IPv6地址配置方式;第二发送子单元64,连接至上述第一发送子单元62,用于当RA指示IPv6地址配置方式为无状态配置时,通过将IPv6地址前缀携带在RA中的方式将IPv6地址前缀发送给TE,以及,通过与TE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交互将DNS信息发送给TE;第三发送子单元66,连接至上述第一发送子单元62,用于当上述RA指示IPv6地址配置方式为有状态配置时,通过与TE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交互将IPv6地址前缀和DNS信息发送给TE。在本实施例中,MT发送给TE的RA与MT接收的来自网络的RA是一样的,即,将原始的RA发送给TE,这是一种透明传输方式,在后续TE发起拨号(即,联网操作)时,会使得TE认为是在同网络侧的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简称为P-GW)进行信息交互,从而无需对TE进行变动,适用于相关技术中的TE。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连接装置的优选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除包括图2所示的所有模块外,还包括处理模块72,下面对该装置进行说明:
处理模块72,连接至上述发送模块24,用于在确定TE需要断网时,进行断网处理,其中,该断网处理包括:断开MT与TE之间的进行PPP协商过程中建立的PPP链路,且维持MT与网络的连接(即,保持空口分组数据网络(Packet Data Network,简称为PDN)仍是激活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当TE需要断开与网络的连接时,MT仅断开与TE之间的PPP链路(该PPP链路是在PPP协商过程中建立的),并保持了MT和网络侧的连接,从而使得在TE需要重新接入网络时,仅完成与MT之间的连接即可,无需再与网络进行信令交互,减轻网络侧的压力。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处理模块72还用于在进行上述断网处理之后,且在确定TE需要通过MT重新接入网络时,重复执行上述的将IPv6地址信息和DNS信息发送给TE的操作。具体的发送过程可参照上述的实施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MT中主要包括三个模块,本地中继模块(Rm Relay)(对应于上述的发送模块24和处理模块72)和地址信息块(Address Information Block)模块和空口中继模块(Um Relay)(对应于上述的获取模块22)。其中,空口中继模块与网络侧(Network,简称为NW)进行交互。在MT附着网络时,空口中继模块和网络侧进行路由请求RS,路由通告RA以及DHCPv6通信;本地中继模块则在联网断网时和主机TE进行通信。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模块图,下面结合图8对系统的整体架构进行说明:
在图8中,82是TE,例如PC主机或物联网中的智能传感器;84是MT,它与网络侧和主机侧进行通信;86是本地中继模块(Rm Relay),主要作用是和TE进行交互,如IPV6CP、RS/RA,以及DHCPv6消息的交互;88是地址信息块,会存储网络指定的IPv6地址前缀,IPv6接口标识,DNS地址等信息;810是空口中继模块(Um Relay),地址信息块中的信息,需要由空口中继模块进行配置,空口中继模块和网络、本地空口协议栈进行交互,以获取IPv6地址信息。812是网络侧(NW),如3GPP的LTE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空口中继模块和网络侧以及空口协议栈的交互是发生在附着ATTACH之后的。在ATTACH过程中默认的PDN已经建立,P-GW给终端分配的前缀等信息也已经到达了MT;MT通过网络下发的RA消息中的M-flag,O-flag可以确认具体的地址配置方法,如是无状态自动配置还是自动化状态配置,具体配置方法决定着后续本地中继模块和TE交互的流程。接着本地中继模块和TE的交互,该过程将发生于TE发起拨号(connect)时。且后续如果TE多次发起联网断网,TE仅和MT的本地中继模块交互,而无需再与网络交互,从而实现链路的快速建立。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能够使用IPv6链路和网络进行通信。对TE来说,能够加快链路的建立过程,对网络侧来说,能够显著减轻核心网网关的负载。“加快链路的建立过程”指的是在联网、断网的过程中,主机TE无须再和网络侧交互RS、RA等信息,有效的减少了P-GW网关负载,同时也减少了TE上IPv6和DNS地址等信息的配置时间。
下面结合上述各个模块对本发明进行整体简要说明:
本发明的IPv6链路建立过程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在MT插入客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简称为SIM),开机激活时,发起国际移动用户标识符(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er,简称为IMSI)附着Attach过程;该过程完毕后,空口中继模块将和网络进行RS/RA,DHCPv6消息交互,获取网络分配的IPv6地址信息,配置到地址信息块中;空口中继模块也会从本地的空口协议栈中获取信息,如从PDN激活响应消息中携带的IPv6接口标识等,将其配置到地址信息块中;
第二步:在TE发起拨号后,TE和MT进行LCP、IPV6CP交互,在IPV6CP交互过程中,MT从地址信息块中获取IPv6接口标识配置给TE;TE使用该接口标识生成本地链路地址;
第三步:TE和MT之间进行RS/RA、DHCPv6交互,以获取全局单播IPv6地址和DNS等信息;此时TE已无需与网络进行RS/RA等数据包交换;
第四步:如TE发起断网,仅断开TE和MT之间的PPP链路,而空口PDN仍是激活状态;
第五步:如TE重新发起联网,那么它在LCP、IPV6CP交互完成后,就会开始与网络尝试进行RS、RA,DHCPv6的交互,但是,实际上与之交互的是MT的本地中继模块,TE向网络侧发起的消息,终止于此模块,此模块对TE透明。正因为后续的重新联网过程不再发生实质上的终端、网络之间的交互,链路的建立变得快速,也节省了网络信令资源,减轻了网络负载。这正是本方案的意义所在。
下面对MT与网络之间的交互、MT与TE之间的交互分别进行说明:
下面对MT与网络的交互进行说明: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MT和网络的交互流程图,其中,以MT是插入SIM卡的数据卡为例进行说明。该流程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901:MT开机,发起附着请求(Attach Request),该请求中含有PDP Type如“IPv6”,“IPv4v6”;
步骤S902:MME给核心网网关发消息,请求建立默认承载;
步骤S903:P-GW通过DHCPv6机制,向外部的PDN的DHCP服务器请求IPv6地址等信息;
步骤S904:创建会话响应,默认承载建立成功;
步骤S905:Attach成功;
步骤S906:空口中继模块主动向网络发送Router Solicitation(RS)消息,以触发网络立即下发Router Advertisement(RA)消息;
步骤S907:空口中继模块接收到RA消息后,与网络侧进行DHCPv6交互(可能是状态化DHCPv6过程,也可能是无状态DHCPv6过程)。具体由RA消息中携带的参数M-flag、O-flag来确定。
步骤S908:空口中继模块和网络侧之间进行DHCPv6过程。在无状态自动配置情况下,这里通常会获取到DNS服务器的地址,以及MTU等信息。在状态化自动配置的情况下,还可以获取到IPv6地址前缀。
步骤S909:TE发起联网请求。此后的过程是TE和MT间的过程。
需要说明,在本实施例中,MT收到网络下发的RA消息中含有的内容,IPv6配置中继代理模块将按照原始内容记录下来,如其中的M-flag,O-flag,随后TE发起拨号时,仍将此原始RA发给TE。因为RA中含有该APN相关的地址配置方式的信息,这种方式是一种透明传输方式,在后续TE发起拨号时,它会认为是在同网络侧的P-GW进行信息交互。在完成了S908以上的步骤之后,TE就可以拨号发起建立IPv6链路了。
下面对MT与TE之间的交互进行说明: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MT与TE的交互流程图,如图10所示,TE和MT之间的交互过程开始于TE发起拨号(connect)的时刻,即步骤S1001。S1002和S1003是PPP协商过程,分别是LCP协商(对应于步骤S1002)和IPV6CP协商(对应于步骤S1003)。在图10中,MT在Attach Accept消息中获取网络下发的IPv6接口标识并将其配置进地址信息块中;接口标识在步骤S1003中通过IPv6CP分配给TE,TE会用它来生成本地链路地址;步骤S1004和S1005是TE用本地链路地址进行的RS/RA过程(其中,RS过程对应于步骤S1004,RA过程对应于步骤S1005),本地中继模块需要和地址信息模块通信,以获取地址配置方式的信息,以及地址信息。从TE的角度看,该过程是和核心网的交互过程,本案中,则被MT的中继代理模块透明的替换掉了。S1005的RA消息是复制了原始的P-GW发来的RA包,其中含有M-flag,O-flag,该RA中还可能携带有IPv6地址前缀。根据M和O的值,又分为两种常见情况,如果M和O都为1,S1006则应该发起DHCPv6请求,即TE通过DHCPv6过程获取包括IPv6,DNS地址在内的所有信息;如果M为0,O为1,S1005的RA中将会含有IPv6地址前缀,TE使用该IPv6地址前缀来生成全局IPv6地址;DNS地址则通过S1006的DHCPv6交互来获取。本地中继模块将采取RA消息中指定的配置方式,从地址信息块中获取信息,并和TE进行交互。
步骤S1007到S1009主要描述的是,在终端后续正常使用或待机过程中,TE发生一例断网(对应于步骤S1007)、联网(对应于步骤S1008)的情形,在S1009再次联网后,TE无需再与网络侧交互RS/RA等消息了,而是与MT进行RS/RA、DHCPv6的交互(对应于步骤S1009)从而实现了快速建链。
从图10可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透明的屏蔽了TE和网络侧的RS/RA、DHCPv6交互。在建链过程中,由于少了TE和网络的信息交互,一方面降低了网络侧网元的负载,另一方面加快了建链速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方案是应用于IPv6链路建立方面的,是属于物联网最底层的感知层,是一种基础设施。具体的实际应用场景可以是在上层,底层可以为形形色色的上层应用提供服务,只要MTC设备需要独立IPv6地址,就需要联网,那么就可以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优化。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案的实际应用场景是非常广的,如公共环境的智能公路摄像头阵列,居家安全方面的门锁、摄像头、运动检测器、火灾/烟雾/水灾/气体/入侵者报警器等,每个MTC设备作为TE,在联网后均分配有IPv6地址;在长期工作中有可能发生断网重连过程,那么重连时,就减少了RS/RA过程的交互,加快了建链速度,降低了P-GW的负载;
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IPv6的概念提出了很多年,但当前并未全球广泛应用。原因在于当前物联网刚起步,还不太发达,目前的IPv4+NAT模式,还能满足基本需求。但是最近智能嵌入式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数目爆发式发展,也只有IPv6能够满足物联网对于地质资源的海量性要求,实现“无所不在的IP”。近年来针对物联网和嵌入式网络,有很多IPv6的协议和技术规范出台,如用于支持IPv6和无线传感网的6LowPan等,这都说明在IPv6基础设施如链路配置方面的发明和优化,是紧急且重要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模块分别位于多个处理器中。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移动终端MT获取网络分配的IPv6地址信息和域名服务器DNS信息;
S2,当主机设备TE通过上述MT连接网络时,MT将上述IPv6地址信息和DNS信息发送给TE,其中,该IPv6地址信息和DNS信息用于TE接入上述网络。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上述各步骤。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终端MT获取网络分配的IPv6地址信息和域名服务器DNS信息;
当主机设备TE通过所述MT连接所述网络时,所述MT将所述IPv6地址信息和所述DNS信息发送给所述TE,其中,所述IPv6地址信息和所述DNS信息用于所述TE接入所述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T获取所述网络分配的所述IPv6地址信息和所述DNS信息包括:
所述MT在成功附着所述网络后,从本地空口协议栈中获取所述IPv6地址信息中的IPv6接口标识;以及,
所述MT向所述网络发送第一路由请求RS消息,其中,所述第一RS消息用于触发所述网络下发路由通告RA;所述MT根据所述网络下发的所述RA获取所述IPv6地址信息中的IPv6地址前缀和所述DNS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T根据所述网络下发的所述RA获取所述IPv6地址信息中的所述IPv6地址前缀和所述DNS信息包括:
所述MT确定所述RA指示的IPv6地址配置方式;
当所述MT确定所述IPv6地址配置方式为无状态配置时,从所述RA中获取所述IPv6地址前缀,以及,通过与所述网络之间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交互过程获取所述DNS信息;和/或,
当所述MT确定所述IPv6地址配置方式为有状态配置时,通过与所述网络之间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交互获取IPv6地址前缀和所述DNS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T将所述IPv6地址信息和所述DNS信息发送给所述TE包括:
所述MT在与所述TE进行点到点协议PPP协商过程中,将所述IPv6接口标识发送给所述TE,其中,所述IPv6接口标识用于所述TE生成本地链路地址;
所述MT接收所述TE利用所述本地链路地址发送的第二RS消息;
所述MT根据所述第二RS消息将所述IPv6地址前缀和所述DNS信息发送给所述TE。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T根据所述第二RS消息将所述IPv6地址前缀和所述DNS信息发送给所述TE包括:
所述MT根据所述第二RS消息将所述RA发送给所述TE,其中,所述RA用于指示IPv6地址配置方式;
当所述RA指示所述IPv6地址配置方式为无状态配置时,所述MT通过将所述IPv6地址前缀携带在所述RA中的方式将所述IPv6地址前缀发送给所述TE,以及,通过与所述TE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交互将所述DNS信息发送给所述TE;和/或,
当所述RA指示所述IPv6地址配置方式为有状态配置时,所述MT通过与所述TE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交互将所述IPv6地址前缀和所述DNS信息发送给所述TE。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TE接入所述网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MT在确定所述TE需要断网时,进行断网处理,其中,所述断网处理包括:断开所述MT与所述TE之间的进行所述PPP协商过程中建立的PPP链路,且维持所述MT与所述网络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T在进行所述断网处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MT在确定所述TE需要通过所述MT重新接入所述网络时,所述MT重复执行将所述IPv6地址信息和所述DNS信息发送给所述TE的操作。
8.一种网络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终端MT中,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网络分配的IPv6地址信息和域名服务器DNS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当主机设备TE通过所述MT连接所述网络时,将所述IPv6地址信息和所述DNS信息发送给所述TE,其中,所述IPv6地址信息和所述DNS信息用于所述TE接入所述网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MT成功附着所述网络后,从本地空口协议栈中获取所述IPv6地址信息中的IPv6接口标识;以及,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网络发送第一路由请求RS消息,其中,所述第一RS消息用于触发所述网络下发路由通告RA;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所述MT根据所述网络下发的所述RA获取所述IPv6地址信息中的IPv6地址前缀和所述DNS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包括:
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RA指示的IPv6地址配置方式;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当确定所述IPv6地址配置方式为无状态配置时,从所述RA中获取所述IPv6地址前缀,以及,通过与所述网络之间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交互过程获取所述DNS信息;和/或,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当确定所述IPv6地址配置方式为有状态配置时,通过与所述网络之间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交互获取IPv6地址前缀和所述DNS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与所述TE进行点到点协议PPP协商过程中,将所述IPv6接口标识发送给所述TE,其中,所述IPv6接口标识用于所述TE生成本地链路地址;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TE利用所述本地链路地址发送的第二RS消息;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RS消息将所述IPv6地址前缀和所述DNS信息发送给所述TE。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发送单元包括:
第一发送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RS消息将所述RA发送给所述TE,其中,所述RA用于指示IPv6地址配置方式;
第二发送子单元,用于当所述RA指示所述IPv6地址配置方式为无状态配置时,通过将所述IPv6地址前缀携带在所述RA中的方式将所述IPv6地址前缀发送给所述TE,以及,通过与所述TE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交互将所述DNS信息发送给所述TE;和/或,第三发送子单元,用于当所述RA指示所述IPv6地址配置方式为有状态配置时,通过与所述TE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交互将所述IPv6地址前缀和所述DNS信息发送给所述TE。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TE接入所述网络之后,且确定所述TE需要断网时,进行断网处理,其中,所述断网处理包括:断开所述MT与所述TE之间的进行所述PPP协商过程中建立的PPP链路,且维持所述MT与所述网络的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进行所述断网处理之后,且确定所述TE需要通过所述MT重新接入所述网络时,重复执行将所述IPv6地址信息和所述DNS信息发送给所述TE的操作。
CN201610177703.0A 2016-03-25 2016-03-25 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72317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77703.0A CN107231704A (zh) 2016-03-25 2016-03-25 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
PCT/CN2016/102316 WO2017161866A1 (zh) 2016-03-25 2016-10-18 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77703.0A CN107231704A (zh) 2016-03-25 2016-03-25 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31704A true CN107231704A (zh) 2017-10-03

Family

ID=59899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77703.0A Pending CN107231704A (zh) 2016-03-25 2016-03-25 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31704A (zh)
WO (1) WO201716186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0948A (zh) * 2018-06-11 2018-11-16 苟红俊 车载收费机
WO2020132984A1 (zh) * 2018-12-26 2020-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及路由设备
CN114363882A (zh) * 2021-12-31 2022-04-15 展讯半导体(成都)有限公司 数据卡切换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5430A (zh) * 2005-01-13 2006-07-19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际协议组态设定协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与移动终端
US20080107067A1 (en) * 2006-11-08 2008-05-0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allocating ip address to mobile st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778377A (zh) * 2010-01-18 2010-07-1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参数配置方法、移动终端和终端设备
CN103379188A (zh) * 2012-04-24 2013-10-30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获取IPv6地址的装置及方法
CN103905580A (zh) * 2012-12-29 2014-07-02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Pc机通过移动终端配置网络地址、收发数据方法及系统
CN103973829A (zh) * 2013-02-05 2014-08-06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获取服务器地址的方法及其移动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5430A (zh) * 2005-01-13 2006-07-19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际协议组态设定协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与移动终端
US20080107067A1 (en) * 2006-11-08 2008-05-0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allocating ip address to mobile st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778377A (zh) * 2010-01-18 2010-07-1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参数配置方法、移动终端和终端设备
CN103379188A (zh) * 2012-04-24 2013-10-30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获取IPv6地址的装置及方法
CN103905580A (zh) * 2012-12-29 2014-07-02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Pc机通过移动终端配置网络地址、收发数据方法及系统
CN103973829A (zh) * 2013-02-05 2014-08-06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获取服务器地址的方法及其移动通信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0948A (zh) * 2018-06-11 2018-11-16 苟红俊 车载收费机
WO2020132984A1 (zh) * 2018-12-26 2020-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及路由设备
CN112449752A (zh) * 2018-12-26 2021-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及路由设备
CN114363882A (zh) * 2021-12-31 2022-04-15 展讯半导体(成都)有限公司 数据卡切换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61866A1 (zh) 2017-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20664B (zh) 利用包括在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中的隧道标识符和基站标识符的承载激活
CN103621115B (zh) 用于通信处理的节点和方法
CN104106303B (zh) 用于在无线网络中在设备之间建立隧道式直接链路设立(tdls)会话的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JP4927939B2 (ja) ホーム・エージェントの自動選択
CN104618891B (zh)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及核心网实体
CN102845123A (zh) 虚拟私云的连接方法及隧道代理服务器
EP4038851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remote management of a profile in an identity module
EP2858313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routing function activation and data transmission
CN103931162B (zh) 处理业务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5323229B (zh) 一种基于cpe的数据传输方法、网元、平台及系统
US10021512B2 (en) Switching to advertising locator after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CN108737585A (zh) 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7005430A (zh) 一种基于数据链路层的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1068439B (zh) 一种通信方法、移动终端、接入点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9417575A (zh) 一种ip地址分配方法及装置
JP5426017B2 (ja) モバイル・ブロードバンド・デバイス用の専用ゲートウェイ
CN105324961B (zh) Gre隧道实现方法、接入点和网关
CN108029151B (zh) 一种接收端的确定方法、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7231704A (zh) 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02651862B (zh) 一种wap网关ip地址配置方法及其设备
CN107277882A (zh) 一种数据路由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07810647A (zh) 在服务客户端和ran之间建立交互会话
CN100389570C (zh) 一种通信节点真实业务转发功能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02469176B (zh) Ip地址分配的方法及设备
CN103874230B (zh) 数据发送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0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