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104200A - 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04200A
CN107104200A CN201710289185.6A CN201710289185A CN107104200A CN 107104200 A CN107104200 A CN 107104200A CN 201710289185 A CN201710289185 A CN 201710289185A CN 107104200 A CN107104200 A CN 1071042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rdion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layer
display panels
electrostatic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891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应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8918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042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042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42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8Structural electrical arrangement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atteries
    • H01L23/60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ostatic charges or discharges, e.g. Faraday shiel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该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基板;位于柔性基板第一表面上的柔性显示部件;以及位于柔性基板第二表面上的静电屏蔽层,静电屏蔽层背离柔性基板的一侧至少位于柔性显示面板弯折区的部分呈第一褶皱状结构,第一褶皱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褶皱状凸起,第一褶皱状凸起的凸起方向背离柔性基板。将静电屏蔽层背离柔性基板的一侧至少位于柔性显示面板弯折区的部分设计为第一褶皱状结构,当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一定拉伸趋势或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时,静电屏蔽层位于弯折区的褶皱状结构能够及时对外力进行转移和释放,避免多次弯折后静电屏蔽层发生断裂或对柔性显示装置的功能膜层造成损坏。

Description

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柔性显示(Flexible display)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趋势之一,能够满足使用者对显示装置在轻质、便于携带、能耗低、画质卓越以及可弯折等方面的多种要求。在柔性显示的多种实现方式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技术以其自发光、广视角、较低耗电、极高反应速度等优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OLED一般包括阳极电极、阴极电极以及形成在其间的有机化合物层。有机化合物层一般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当电源提供适当的驱动电压时,阴极电极将释放出带负电的电子,电子传输层将阴极电极释放的电子经由电子注入层传输到发光层中;阳极电极释放带正电的空穴,空穴传输层将带正电的空穴经由空穴传输层传输至发光层。一旦在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上施加适当的驱动电压后,则穿过空穴传输层的带正电的空穴和穿过电子注入层的带负电的电子会移动至发光层,在发光层中相遇后形成激子,从而使得发光层发射可见光。
为了解决柔性显示装置由于外界电磁干扰而发生的屏幕闪烁的技术问题,一般在柔性显示屏的非显示面会设置静电屏蔽层,静电屏蔽层一般为金属薄膜。由于静电屏蔽层设置在显示器的外侧,且由金属薄膜组成,柔性显示装置在弯折过程中,作为静电屏蔽层的金属薄膜会对柔性显示装置中的柔性显示基板以及位于柔性显示基板上的功能膜层产生较大作用力或者反作用力,反之,柔性显示基板也会对静电屏蔽层产生较大的反作用力或者作用力。这会带来两个缺陷:一是静电屏蔽层自身容易在经多次弯折后发生断裂现象;二是柔性显示装置的功能膜层,特别是发光层,容易在多次弯折后受到损坏,影响柔性显示装置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
柔性基板;
位于所述柔性基板第一表面上的柔性显示部件;以及
位于所述柔性基板第二表面上的静电屏蔽层,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所述静电屏蔽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至少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弯折区的部分呈第一褶皱状结构,所述第一褶皱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褶皱状凸起,所述第一褶皱状凸起的凸起方向背离所述柔性基板。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褶皱状凸起至少存在一个第一垂直截面呈圆弧状或尖角状;
所述第一垂直截面的法线方向与所述柔性基板所在平面平行。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垂直截面的结构包括:一个第一波峰点和两个第一波谷点,同一个所述第一褶皱状凸起中的所述两个第一波谷点之间的水平距离1μm≤d1≤1cm,同一个所述第一褶皱状凸起中的所述第一波峰点与所述第一波谷点的之间的垂直距离0.5μm≤h1≤5mm。
可选地,其中:
所述静电屏蔽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弯折区以外的部分呈第二褶皱状结构,所述第二褶皱状结构包括多个第二褶皱状凸起。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二褶皱状凸起与所述第一褶皱状凸起相同;
所述第二褶皱状结构与所述第一褶皱状结构相同;
所述静电屏蔽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整体呈第一褶皱状结构。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褶皱状凸起为条状凸起,所述条状凸起沿第一方向排布且沿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且分别与所述柔性基板所在平面的法线方向垂直。
可选地,其中:
所述条状凸起沿第一方向连续排布。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褶皱状凸起为包状凸起,多个所述包状凸起分散排布在所述静电屏蔽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
可选地,其中:
所述包状凸起以六角密排或者四方格子的形式排布在所述静电屏蔽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
可选地,其中:
将所述静电屏蔽层沿垂直于所述柔性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划分为若干个单位尺寸的子静电屏蔽层时,每个所述子静电屏蔽层的平均厚度相同。
可选地,其中:
所述静电屏蔽层为可延展导电膜层,所述静电屏蔽层包括铜、铝、银、金、铜纳米线、铝纳米线、银纳米线、金纳米线、导电型碳纳米管、石墨烯或石墨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其中:
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保护膜,所述第一保护膜位于所述静电屏蔽层与所述柔性基板之间。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保护膜用于在制造、检测或者使用的环境中保护所述柔性基板免受外力的损伤。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保护膜为一非连续结构;
所述第一保护膜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弯折区具有第一缺口。
可选地,其中:
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弯折区在所述第一保护膜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被所述第一缺口在所述第一保护膜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
可选地,其中:
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保护膜,所述第二保护膜位于所述静电屏蔽层远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保护膜覆盖整个所述静电屏蔽层。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二保护膜用于在制造、检测或者使用的环境中保护所述柔性基板免受外力的损伤。
可选地,其中:
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静电屏蔽层与所述柔性基板之间;
所述静电屏蔽层直接设置于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
可选地,其中:
所述缓冲层用于支撑或者粘结所述静电屏蔽层。
可选地,其中:
在所述柔性基板所在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所述静电屏蔽层靠近所示柔性基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褶皱状凸起相对应地设置有第一褶皱状凹陷,相对应地设置的所述第一褶皱状凹陷与所述第一褶皱状凸起在所述柔性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互交叠,所述第一褶皱状凹陷的凹陷方向远离所述柔性基板,所述缓冲层与所述第一褶皱状凹陷紧密贴合。
可选地,其中:
所述静电屏蔽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弯折区以外的部分呈第二褶皱状结构,所述第二褶皱状结构包括多个第二褶皱状凸起;
所述第二褶皱状凸起与所述第一褶皱状凸起相同;
所述第二褶皱状结构与所述第一褶皱状结构相同;
所述静电屏蔽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整体呈第一褶皱状结构;
在所述柔性基板所在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所述静电屏蔽层靠近所示柔性基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褶皱状凸起相对应地设置有第二褶皱状凹陷,相对应地设置的所述第二褶皱状凹陷与所述第二褶皱状凸起在所述柔性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互交叠,所述第二褶皱状凹陷的凹陷方向远离所述柔性基板,所述缓冲层与所述第二褶皱状凹陷紧密贴合,所述第二褶皱状凹陷与所述第一褶皱状凹陷相同。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褶皱状凹陷与所述第一褶皱状凸起至少在一个相同的平面内存在相同的截面形状。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褶皱状凹陷与所述第一褶皱状凸起在任一相同的平面内都存在相同的截面形状。
可选地,其中:
将所述静电屏蔽层沿垂直于所述柔性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划分为若干个单位尺寸的子静电屏蔽层时,每个所述子静电屏蔽层的平均厚度相同。
可选地,其中:
所述缓冲层包括热固化有机材料或光固化有机材料。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中的柔性显示面板。
本申请将静电屏蔽层背离柔性基板的一侧至少位于柔性显示面板弯折区的部分设计为第一褶皱状结构,该第一褶皱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褶皱状凸起,且各第一褶皱状凸起的凸起方向背离该柔性基板。当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发生弯折时,位于柔性显示面板弯折区部分的呈褶皱状结构的静电屏蔽层将受到弯折外力,由于位于静电屏蔽层上的第一褶皱状结构包括的第一褶皱状凸起的凸起方向背离柔性基板,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拉伸趋势的弯折外力时,第一褶皱状凸起将会发生形变,由褶皱状向平展状变形,如此对静电屏蔽层受到的弯折外力进行了转移,同时对静电屏蔽层自身受到的应力进行了释放,从而相当于减小了静电屏蔽层整体和柔性显示面板实际受到的弯折外力,同时还减小了静电屏蔽层和柔性显示面板在弯折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因此有利于避免在弯折过程中静电屏蔽层发生断裂,同时也能够避免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柔性显示部件发生损坏。此外,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时,该弯折外力将作用于第一褶皱状凸起,使其发生压缩形变,让第一褶皱状凸起的形状更加明显,而上述过程中同样能够实现对静电屏蔽层受到的弯折外力进行转移,同时能够对静电屏蔽层自身受到的应力进行释放,但上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的大小应能保证第一褶皱状凸起的形变所产生的作用力不会对柔性基板造成损坏,因此,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时,静电屏蔽层上的褶皱状结构设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柔性显示面板抵抗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的能力。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截面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褶皱状凸起的第一垂直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截面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第一褶皱状凸起的第一垂直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截面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静电屏蔽层上的第一褶皱状凸起的一种俯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第一褶皱状凸起的A-A剖面图;
图8为本申请中静电屏蔽层上的第一褶皱状凸起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9为图8所示第一褶皱状凸起的第一种B-B剖视图;
图10为图8所示第一褶皱状凸起的第二种B-B剖视图;
图11为本申请中静电屏蔽层上的第一褶皱状凸起的再一种俯视图;
图12为将图11中的静电屏蔽层划分为若干个单位尺寸的子静电屏蔽层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截面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中弯折区和第一缺口的一种俯视图;
图1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中弯折区和第一缺口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1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截面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截面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截面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截面的第八种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所示柔性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2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截面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柔性显示面板100包括:
柔性基板10;
位于所述柔性基板10第一表面11上的柔性显示部件20;以及
位于所述柔性基板10第二表面12上的静电屏蔽层30,所述第一表面11与所述第二表面12相对,所述静电屏蔽层30背离所述柔性基板10的一侧至少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弯折区80的部分呈第一褶皱状结构40,所述第一褶皱状结构4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所述第一褶皱状凸起41的凸起方向背离所述柔性基板10。
具体地,柔性显示面板100通常包括弯折区80,当对柔性显示面板100进行弯折时,往往是对其弯折区80进行弯折,本申请所说的弯折区为当柔性显示面板弯折时,其弯折轴所在的区域,不同的产品对应的弯折区80不尽相同。如图1所示,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折区80可以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中间位置。在柔性显示面板100中,通常将柔性显示部件20(即发挥显示作用的功能部件)置于柔性基板10的第一表面11,将静电屏蔽层30置于柔性基板10的第二表面12。本申请将静电屏蔽层30背离柔性基板10的一侧至少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0弯折区80的部分设计为第一褶皱状结构40,该第一褶皱状结构4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且各第一褶皱状凸起41的凸起方向背离该柔性基板10。当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折区80发生弯折时,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0弯折区80部分的呈褶皱状结构的静电屏蔽层30将受到弯折外力,由于位于静电屏蔽层30上的第一褶皱状结构40包括的第一褶皱状凸起41的凸起方向背离柔性基板10,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30具有拉伸趋势的弯折外力时,第一褶皱状凸起41将会发生形变,由褶皱状向平展状变形,如此对静电屏蔽层30受到的弯折外力进行了转移,同时对静电屏蔽层自身受到的应力进行了释放,从而相当于减小了静电屏蔽层30整体和柔性显示面板100实际受到的弯折外力,同时还减小了静电屏蔽层和柔性显示面板在弯折过程中自身产生的应力,因此有利于避免在弯折过程中静电屏蔽层30发生断裂,同时也能够避免柔性显示面板100上的柔性显示部件20发生损坏。此外,在受到使静电屏蔽30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时,该弯折外力将作用于第一褶皱状凸起41,使其发生压缩形变,让第一褶皱状凸起的形状更加明显,而上述过程中同样能够对静电屏蔽层30受到的弯折外力进行转移,同时能够对静电屏蔽层30自身受到的应力进行释放,但上述使静电屏蔽层30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的大小应能保证第一褶皱状凸起41的形变所产生的作用力不会对柔性基板10造成损坏,因此,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30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时,静电屏蔽层30上的褶皱状结构设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柔性显示面板抵抗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的能力。
图2为图1中第一褶皱状凸起的第一垂直截面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静电屏蔽层30上的第一褶皱状结构40包括一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该第一褶皱状凸起41至少存在一个第一垂直截面45呈尖角状,该第一垂直截面45的法线方向与柔性基板10所在平面平行。本申请中的垂直截面指柔性显示面板100弯折时,与使得柔性显示面板100发生弯曲的多个外力所在平面互相平行的截面。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截面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第一褶皱状凸起的第一垂直截面示意图,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中,位于静电屏蔽层30上的第一褶皱状结构40包括两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每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至少存在一个第一垂直截面46呈圆弧状。在图1-图4所示实施例中,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拉伸趋势的弯折外力时,尖角状或圆弧状的第一褶皱状凸起41均能发生形变,由褶皱状向平展状变形,如此能够对静电屏蔽层30所受到的弯折外力进行转移,同时对静电屏蔽层自身受到的应力进行释放,从而相当于减小了静电屏蔽层整体和柔性显示面板实际受到的弯折外力,同时还减小了静电屏蔽层和柔性显示面板在弯折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因此有利于表面在弯折过程中静电屏蔽层发生断裂,同时也能够避免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柔性显示部件发生损坏。此外,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时,该弯折外力将作用于尖角状或圆弧状的第一褶皱状凸起41,使其发生压缩形变,让尖角状或圆弧状的第一褶皱状凸起的形状更加明显,而上述过程中同样能够对静电屏蔽层30受到的弯折外力进行转移,同时能够对静电屏蔽层自身受到的应力进行释放,但上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的大小应能保证第一褶皱状凸起41的形变所产生的作用力不会对柔性基板造成损坏,因此,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时,静电屏蔽层上的尖角状或圆弧状的第一褶皱状凸起41的设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柔性显示面板抵抗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的能力。
而当位于静电屏蔽层30上的第一褶皱状结构40包括多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时,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拉伸趋势的弯折外力时,每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均能够发生形变,由褶皱状向平展状变形,如此多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共同作用进一步对静电屏蔽层所受到的弯折外力进行了转移,同时对静电屏蔽层自身受到的应力进行了释放,多个第一褶皱状凸起共同作用的方式能够对静电屏蔽层和柔性显示面板在弯折时产生的应力进行充分释放,有效避免了静电屏蔽层30被折断的可能,同时也有效避免了柔性显示部件20被损坏的可能。当位于静电屏蔽层30上的第一褶皱状结构40包括多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时,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时,该弯折外力将同时作用于多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多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同时发生压缩形变,每个第一褶皱状凸起的凸起形状更加明显,该过程能够进一步对静电屏蔽层30受到的弯折外力进行转移,同时能够对静电屏蔽层自身受到的应力进行进一步释放,但上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的大小应能保证多个第一褶皱状凸起的形变所产生的作用力不会对柔性基板造成损坏,因此,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时,静电屏蔽层上多个第一褶皱状凸起的设计能进一步提高柔性显示面板抵抗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的能力。因此,静电屏蔽层30上的第一褶皱状结构40包括多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的设计减少弯折外力的效果更加明显。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中,静电屏蔽层30上的第一褶皱状结构40均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折区80对应的部分。
可选地,图2和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褶皱状凸起41的第一垂直截面的结构包括:一个第一波峰点42和两个第一波谷点43,同一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中的两个第一波谷点43之间的水平距离1μm≤d1≤1cm,同一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中的第一波峰点42与第一波谷点43的之间的垂直距离0.5μm≤h1≤5mm。由于静电屏蔽层上的第一褶皱状凸起41的凸起方向背离柔性基板,当柔性显示面板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拉伸趋势的弯折外力而使弯折区发生弯折时,第一褶皱状凸起将会发生形变,由褶皱状向平展状变形,褶皱状凸起对静电屏蔽层受到的弯折外力进行转移,同时对静电屏蔽层自身受到的应力进行了释放,当将第一褶皱状凸起41的第一垂直截面的中的两个第一波谷点43之间的水平距离设为1μm≤d1≤1cm,并将第一波峰点42与第一波谷点43的之间的垂直距离设为0.5μm≤h1≤5mm,单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在从褶皱状向平展状变形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对静电屏蔽层受到的弯折外力进行转移,并能对静电屏蔽层自身受到的应力进行很好地释放,从而相当于减小了静电屏蔽层和柔性显示面板实际受到的弯折应力,同时减小了静电屏蔽层和柔性显示面板在弯折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有利于避免在弯折过程中静电屏蔽层发生断裂,同时也避免了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柔性显示部件发生损坏的可能。当柔性显示面板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而使弯折区发生弯折时,第一褶皱状凸起将会发生压缩形变,使其凸起的形状更加明显,而上述过程中同样能够对静电屏蔽层受到的弯折外力进行转移,同时能够对静电屏蔽层自身受到的应力进行释放,当将第一褶皱状凸起41的第一垂直截面的中的两个第一波谷点43之间的水平距离设为1μm≤d1≤1cm,并将第一波峰点42与第一波谷点43的之间的垂直距离设为0.5μm≤h1≤5mm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单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在发生形变的过程中对柔性基板产生的作用力,避免过大的作用力对柔性基板造成损坏,同时有利于提高柔性显示面板抵抗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的能力。
可选地,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截面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中的静电屏蔽层30背离柔性基板10的一侧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0弯折区80以外的部分呈第二褶皱状结构50,第二褶皱状结构50包括多个第二褶皱状凸起51。图1和图3所示实施例仅在静电屏蔽层30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0弯折区80的部分设计第一褶皱状结构40,静电屏蔽层30背离柔性基板10的一侧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0弯折区80以外的部分呈平整状。图5所示实施例与图1和图3所示实施例相比,除在静电屏蔽层30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0弯折区80的部分设计第一褶皱状结构40外,静电屏蔽层30背离柔性基板10的一侧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0弯折区80以外的部分也呈第二褶皱状结构50,且该第二褶皱状结构50包括多个第二褶皱状凸起51。静电屏蔽层30采用图5所示实施例的构成方式,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拉伸趋势的弯折外力使柔性显示面板100发生弯折时,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0弯折区80的第一褶皱状结构40发生形变对静电屏蔽层受到的弯折外力进行转移同时对静电屏蔽层30自身受到的应力进行释放的同时,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0弯折区80以外的第二褶皱状结构50也会发生形变对静电屏蔽层30受到的弯折外力进行转移并对静电屏蔽层30自身受到的应力进行释放,第一褶皱状结构40和第二褶皱状结构50同时作用,进一步减小了静电屏蔽层30和柔性显示面板100在弯折过程中受到的外力,同时也进一步减小了静电屏蔽层30和柔性显示面板100在弯折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因此避免了静电屏蔽层30被折断的可能,同时也避免了柔性显示面板100上的柔性显示部件20被损坏的现象,确保柔性显示面板100能够正常工作。此外,静电屏蔽层30采用图5所示实施例的构成方式,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使柔性显示面板100发生弯折时,第一褶皱状结构40中的第一褶皱状凸起41和第二褶皱状结构中的第二褶皱状凸起42均会发生压缩形变,使第一褶皱状凸起41和第二褶皱状凸起42的凸起形状更加明显,该过程能够对静电屏蔽层受到的弯折外力进行转移,同时能够对静电屏蔽层自身受到的应力进行释放,上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的大小应能保证第一褶皱状凸起的形变所产生的作用力不会对柔性基板造成损坏,因此,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时,静电屏蔽层上的第一褶皱状结构40中的第一褶皱状凸起41和第二褶皱状结构50中的第二褶皱状凸起51的设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柔性显示面板抵抗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的能力。
可选地,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褶皱状凸起51与位于弯折区80部分的第一褶皱状凸起41相同;第二褶皱状结构50与第一褶皱状结构40相同;静电屏蔽层30背离柔性基板10的一侧整体呈第一褶皱状结构40。本申请所说的第二褶皱状凸起51与第一褶皱状凸起41相同,第二褶皱状结构50与第一褶皱状结构40相同,意思是位于弯折区80以外的第二褶皱状结构50中所包含的第二褶皱状凸起51与位于弯折区80的第一褶皱状凸起41的空间分布规律相同,第二褶皱状凸起51与第一褶皱状凸起41的凸起方向以及波峰点和波谷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尺寸完全相同,从而使得静电屏蔽层30背离柔性基板10的一侧整体呈第一褶皱状结构40。本申请将第二褶皱状结构50和第一褶皱状结构40设计的相同,可一次性完成第一褶皱状结构40和第二褶皱状结构50的制作,无需对第一褶皱状结构40和第二褶皱状结构50进行单独制作,方便生产,有利于简化生产工艺。图5所示实施例中,相当于将静电屏蔽层30背离柔性基板10的一侧整体设计为第一褶皱状结构40,该第一褶皱状结构40中包括若干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而且每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的凸起方向均背离柔性基板10。当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拉伸趋势的弯折外力使柔性显示面板100发生弯折时,位于静电屏蔽层30上的每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均会发生形变,由褶皱状向平展状变形,如此能够对静电屏蔽层受到的弯折外力进行转移,同时还能够对静电屏蔽层自身受到的应力进行释放,多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共同作用,相当于进一步减小了静电屏蔽层30整体和柔性显示面板100实际受到的弯折外力,同时还减小了静电屏蔽层30和柔性显示面板100在弯折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因此更加有利于避免在弯折过程中静电屏蔽层发生断裂,同时也更加有利于避免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柔性显示部件发生损坏。此外,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使柔性显示面板100发生弯折时,位于静电屏蔽层30上的每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均会发生压缩形变,使每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的凸起形状更加明显,该过程能够对静电屏蔽层受到的弯折外力进一步进行转移,同时能够对静电屏蔽层自身受到的应力进行进一步释放,上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的大小应能保证第一褶皱状凸起的形变所产生的作用力不会对柔性基板造成损坏,因此,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时,静电屏蔽层整体呈第一褶皱状结构40的设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柔性显示面板抵抗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的能力。
可选地,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中静电屏蔽层上的第一褶皱状凸起的一种俯视图,图7为图6所示第一褶皱状凸起的A-A剖面图,从图6和图7可看出,第一褶皱状凸起41为条状凸起,该条状凸起沿第一方向排布且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且分别与柔性基板10所在平面的法线方向垂直。把第一褶皱状凸起41设计为条状结构,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拉伸趋势的弯折外力时,由于条状凸起的凸起方向背离柔性基板,该条状凸起在受到弯折外力时将发生形变,由褶皱状向平展状变形,如此对静电屏蔽层受到的弯折外力进行了由点及面的转移,同时对静电屏蔽层自身受到的应力进行了释放,相当于进一步减小了静电屏蔽层整体和柔性显示面板实际受到的弯折外力,同时还减小了静电屏蔽层和柔性显示面板在弯折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从而更加有利于避免在弯折过程中静电屏蔽层发生断裂,同时也有利于避免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柔性显示部件发生损坏。此外,把第一褶皱状凸起41设计为条状结构,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弯折外力作用于第一褶皱状凸起41,使得条状结构的褶皱状凸起41发生压缩形变,使其凸起的形状更加明显,该过程同样能够对静电屏蔽层受到的弯折外力进行由点及面的转移,同时能够对静电屏蔽层自身受到的应力进行释放,但上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的大小应能保证条状结构的第一褶皱状凸起41的形变所产生的作用力不会对柔性基板造成损坏,因此,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时,静电屏蔽层上的条状结构的第一褶皱状凸起41的设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柔性显示面板抵抗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的能力。
可选地,图6和图7所示实施例中,条状凸起沿第一方向连续排布。在柔性显示面板100受到弯折外力时,连续排布的多个条状凸起均发生形变,由褶皱状向平展变形,连续排布的多个条状凸起共同作用,对静电屏蔽层受到的弯折外力均进行了由点及面的转移,因此能够进一步对静电屏蔽层受到的弯折外力进行转移,进一步对静电屏蔽层自身受到的应力进行释放,从而大大减小了静电屏蔽层整体和柔性显示面板实际受到的弯折外力,也大大减小了静电屏蔽层和柔性显示面板在弯折过程中产生的应力,连续排布的设计能够更加方便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折,同时更加有利于避免静电屏蔽层在弯折过程中发生断裂,也有利于避免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柔性部件在弯折过程中发生损坏。
可选地,如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中静电屏蔽层上的第一褶皱状凸起的另一种俯视图,第一褶皱状凸起41为包状凸起48,每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在柔性基板10上的正投影呈圆形,多个包状凸起48分散排布在静电屏蔽层30背离柔性基板10的一侧。图8所示实施例中每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在柔性基板10上的正投影呈圆形,除此种形式外,每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在柔性基板上的正投影还可呈椭圆形,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本申请中的包状凸起48的形状可理解为半球状或类半球状。图9为图8所示第一褶皱状凸起的第一种B-B剖视图,图10为图8所示第一褶皱状凸起的第二种B-B剖视图,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包状凸起的剖面呈圆弧状,图10所示实施例中中的包状凸起的剖面呈尖角状。图8所示实施例中,在静电屏蔽层30背离柔性基板10的一侧上分散排布多个包状凸起48,每个包状凸起48的凸起方向均背离柔性基板10,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拉伸趋势的弯折外力使柔性显示面板100发生弯折时,分散排布在静电屏蔽层30上的每个包状凸起48都会发生形变,而且,分散排布的包状凸起48尤其适用于弯折外力有多个弯折轴的情形,当柔性显示面板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拉伸趋势的且具有多个弯折轴的弯折外力时,包状凸起48能够沿不同的方向由褶皱状向平展状变形,如此对静电屏蔽层和柔性显示面板所受到的弯折外力进行转移,同时对静电屏蔽层和柔性显示面板受到的应力进行了释放,因此有利于避免在弯折过程中静电屏蔽层发生断裂,也有利于避免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柔性显示部件发生损坏。此外,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拉伸趋势的弯折外力使柔性显示面板100发生弯折时,分散排布在静电屏蔽层30上的每个包状凸起48都会发生压缩形变,而且,分散排布的包状凸起48尤其适用于弯折外力有多个弯折轴的情形,当柔性显示面板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且具有多个弯折轴的弯折外力时,包状凸起48能够沿不同的方向进行收缩,使包状凸起48的凸起方向更加明显,该过程同样能够对静电屏蔽层受到的弯折外力进行转移,同时能够对静电屏蔽层自身受到的应力进行释放,但上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的大小应能保证包状凸起48的形变所产生的作用力不会对柔性基板造成损坏,因此,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时,静电屏蔽层上包状凸起48的设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柔性显示面板抵抗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的能力。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包状凸起以六角密排或者四方格子的形式排布在静电屏蔽层30背离柔性基板10的一侧。图8所示实施例中,包状凸起48以六角密排的形式排布在静电屏蔽层30背离柔性基板10的一侧。图11为本申请中静电屏蔽层上的第一褶皱状凸起的再一种俯视图,如图11所示,包状凸起48以四方格子的形式排布在静电屏蔽层30背离柔性基板10的一侧。本申请无论采用六角密排的形式还是采用四方格子的形式来排布包状凸起48,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拉伸趋势的弯折外力时,每个包状凸起48均能够在受到弯折外力时发生形变,由褶皱状向平展状变形,如此对静电屏蔽层和柔性显示面板受到的弯折外力进行转移,同时对静电屏蔽层和柔性显示面板受到的应力进行释放,从而避免在多次弯折后外部的弯折外力导致静电屏蔽层破损或导致柔性显示部件损坏。本申请无论采用六角密排的形式还是采用四方格子的形式来排布包状凸起48,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时,每个包状凸起48均会发生压缩形变,使其凸起形状更加明显,该过程同样能够对静电屏蔽层受到的弯折外力进行转移,同时能够对静电屏蔽层自身受到的应力进行释放,但上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的大小应能保证包状凸起48的形变所产生的作用力不会对柔性基板造成损坏,因此,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时,静电屏蔽层上包状凸起48的设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柔性显示面板抵抗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的能力。图8和图11仅示出了包状凸起48的两种排布方式,除采用这两种排布方式外,还可采用其他的排布方式,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如图12所示,图12为将图11中的静电屏蔽层划分为若干个单位尺寸的子静电屏蔽层的示意图,本申请将静电屏蔽层30沿垂直于柔性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划分为若干个单位尺寸的子静电屏蔽层30’时,每个子静电屏蔽层30’的平均厚度相同。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说的单位尺寸,至少应包括一个完整的第一褶皱状凸起41,也就是说每个子静电屏蔽层30应至少包括一个完整的第一褶皱状凸起41,例如图12所示实施例中每个单位尺寸的子静电屏蔽层30’均包括一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本申请将每个子静电屏蔽层30的平均厚度设计得相同,能够使得静电屏蔽层30整体的总体厚度保持均匀,进而使得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厚度保持均匀。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静电屏蔽层30选为可延展导电膜层,静电屏蔽层30可包括铜、铝、银、金、铜纳米线、铝纳米线、银纳米线、金纳米线、导电型碳纳米管、石墨烯或石墨粉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材料均为导电材料,而且材质比较柔软,耐弯折,当静电屏蔽层30采用上述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构成时,既能够保持良好的电磁屏蔽作用,避免外界的电磁干扰,又方便做成褶皱状结构以转移其受到的弯折外力并减小静电屏蔽层所受到的应力。
可选地,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截面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1、图3和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面板并未包括第一保护膜,而图13所示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一保护膜60,该第一保护膜60位于静电屏蔽层30与所述柔性基板10之间。上述第一保护膜60用于在制造、检测或者使用的环境中保护所述柔性基板10免受外力的损伤。例如,在制造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制造过程中,在柔性基板10的第二表面12上贴附一层第一保护膜60,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该第一保护膜60能够对柔性基板10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避免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损坏。
可选地,如图13所示,第一保护膜60为一非连续结构,该第一保护膜60在柔性基板10弯折区80具有第一缺口61。
具体地,将柔性基板10弯折区80的部分采用第一缺口61的形式体现,不设计保护膜。在柔性显示面板100发生弯折时,如果在柔性基板10的弯折区80域也设计有保护膜,位于弯折区80域的保护膜将会增大使柔性显示面板100弯折时所需要的外力,而如果在柔性基板10的弯折区80不设计保护膜而是采用第一缺口61来代替,相比完整保护膜的情形有利于减小所需的外力,从而能够避免过大的弯折外力导致柔性显示部件20发生损坏的可能。
可选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图1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中弯折区和第一缺口的一种俯视图,图1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中弯折区和第一缺口的另一种俯视图,柔性显示面板100弯折区80在第一保护膜6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被第一缺口61在第一保护膜6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具体地,参见图14,第一缺口61在第一保护膜6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要大于弯折区80在第一保护膜6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参见图15,第一缺口61在第一保护膜6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等于弯折区80在第一保护膜6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也就是说,第一保护膜60不能形成于柔性显示面板100弯折区80所处的区域范围内。如此设计,相比完整保护膜的情形有利于减小所需的外力,而且引入第一保护膜还能够在制造、检测或者使用的环境中保护所述柔性基板10免受外力的损伤。
可选地,如图16所示,图1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截面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图1、图3和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面板并未包括第一保护膜或者第二保护膜,图13所示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保护膜,第一保护膜位于静电屏蔽层和柔性基板之间,而图16所示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二保护膜70,该第二保护膜70位于静电屏蔽层30远离柔性基板10的一侧,且第二保护膜70覆盖整个静电屏蔽层30。该实施例中,将第二保护膜70设置于静电屏蔽层30远离柔性基板10的表面,并使得第二保护膜70覆盖整个静电屏蔽层30,使得第二保护膜70对静电屏蔽层30、柔性显示部件20和柔性基板10都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具体地,第二保护膜70可用于在制造、检测或者使用的环境中保护柔性基板10免受外力的损伤,有效避免了在制造、检测或者使用的环境中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导致柔性基板10发生损坏影响柔性显示面板100正常工作的现象发生。
可选地,如图17所示,图17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截面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图1、图3、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面板均不包括缓冲层,而图17所示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缓冲层90,该缓冲层90位于静电屏蔽层30与柔性基板10之间;静电屏蔽层30直接设置于缓冲层90远离所述柔性基板10的一侧,也就是说,该实施例中,静电屏蔽层30与缓冲层90是直接接触的。可选地,图17所示实施例中的缓冲层90用于支撑或者粘结静电屏蔽层30,以使得静电屏蔽层30能够很好地固定在本申请柔性基板10的第二表面12上,有效地屏蔽外界的电磁干扰,使本申请中的柔性显示面板100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由电磁干扰引起的屏幕闪烁现象,获得更佳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如图18所示,图18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截面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在柔性基板10所在平面的法线方向上,静电屏蔽层30靠近所示柔性基板10的一侧,与第一褶皱状凸起41相对应地设置有第一褶皱状凹陷32,相对应地设置的第一褶皱状凹陷32与第一褶皱状凸起41在柔性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互交叠,第一褶皱状凹陷32的凹陷方向远离柔性基板10,缓冲层90与第一褶皱状凹陷32紧密贴合。参见图18,在静电屏蔽层30上分布的第一褶皱状结构的形式类似于多个正弦图像的组合,与第一褶皱状结构中的第一褶皱状凸起41对应地,在静电屏蔽层30靠近缓冲层9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褶皱状凹陷32,与每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对应的每个第一褶皱状凹陷32均由缓冲层90填充,如此使得缓冲层90与第一褶皱状凹陷32紧密贴合。该实施例中,缓冲层90位于柔性基板10与静电屏蔽层30之间,缓冲层90靠近静电屏蔽层30的一侧与静电屏蔽层30紧密贴合,使得静电屏蔽层30得以牢靠固定在柔性基板10上以发挥屏蔽外界电磁干扰的作用。该实施例中,位于柔性基板10弯折区80的部分的静电屏蔽层30呈第一褶皱状结构40,第一褶皱状结构40中的第一褶皱状凸起41的凸起方向背离柔性显示面板100,当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折区80发生弯折时,例如当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拉伸趋势的弯折外力时,位于弯折区80的第一褶皱状凸起41将会发生形变,由褶皱状向平展状变形,如此能够对静电屏蔽层30和柔性显示面板100受到的弯折外力进行转移,减小静电屏蔽层30和柔性显示面板100受到的应力,从而减小了静电屏蔽层30和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功能膜层实际承受的外力,因此能够避免静电屏蔽层30发生断裂,同时也避免对柔性显示面板100上的柔性显示部件20造成损坏;当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时,位于弯折区80的第一褶皱状凸起41将会发生压缩形变,使其凸起的形状更加明显,该过程同样能够对静电屏蔽层30受到的弯折外力进行转移,同时能够对静电屏蔽层30自身受到的应力进行释放,但上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的大小应能保证第一褶皱状凸起41的形变所产生的作用力不会对柔性基板造成损坏,因此,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30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时,静电屏蔽层30上的褶皱状结构设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柔性显示面板抵抗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的能力。
可选地,如图19所示,图19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截面的第八种结构示意图,静电屏蔽层30背离柔性基板10的一侧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0弯折区80以外的部分呈第二褶皱状结构50,第二褶皱状结构50包括多个第二褶皱状凸起51;第二褶皱状凸起51与第一褶皱状凸起41相同;第二褶皱状结构50与第一褶皱状结构40相同;静电屏蔽层30背离柔性基板10的一侧整体呈第一褶皱状结构40;在柔性基板10所在平面的法线方向上,静电屏蔽层30靠近所示柔性基板10的一侧,与第二褶皱状凸起51相对应地设置有第二褶皱状凹陷52,相对应地设置的第二褶皱状凹陷52与第二褶皱状凸起51在柔性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互交叠,第二褶皱状凹陷52的凹陷方向远离柔性基板10,缓冲层90与第二褶皱状凹陷52紧密贴合,第二褶皱状凹陷52与第一褶皱状凹陷32相同。图19所示实施例中,第二褶皱状结构50和第一褶皱状结构40相同,第二褶皱状凸起51与第一褶皱状凸起41相同,且第二褶皱状凹陷52和第一褶皱状凹陷51相同,第二褶皱状结构中的第二褶皱状凸起51和第二褶皱状凹陷52的空间分布规律与第一褶皱状结构40中的第一褶皱状凸起41和第一褶皱状凹陷32的空间分布规律完全相同,第二褶皱状凸起51与第一褶皱状凸起41的凸起方向及波峰点和波谷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尺寸完全相同,第二褶皱状凹陷52和第一褶皱状凹陷32的凹陷方向及尺寸与完全相同,从而使得静电屏蔽层30背离柔性基板10的一侧整体呈第一褶皱状结构40,相当于在静电屏蔽层30背离柔性基板10的一侧整体结构类似于多个正弦图像的组合,与第一褶皱状结构中的第一褶皱状凸起41对应地,在静电屏蔽层30靠近缓冲层9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褶皱状凹陷32,与每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对应的每个第一褶皱状凹陷32均由缓冲层90填充,如此使得缓冲层90与第一褶皱状凹陷32紧密贴合。该实施例中,缓冲层90位于静电屏蔽层30与柔性基板10之间,对静电屏蔽层30靠近柔性基板10一侧的所有第二褶皱状凹陷52进行填充,使得静电屏蔽层30能够可靠固定在柔性基板10上以发挥屏蔽电磁干扰的作用。该实施例中,静电屏蔽层30背离柔性基板10的一侧整体呈第一褶皱状结构40,第一褶皱状结构40包括多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各第二褶皱状凸起52与第一褶皱状凸起41完全相同,每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的方向均背离柔性基板10,当柔性显示面板100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弯折时,例如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拉伸趋势的弯折外力时,位于静电屏蔽层30上的每个第一褶皱状凸起41将会发生形变,由褶皱状向平展状变形,如此对静电屏蔽层30和柔性显示面板100受到的弯折外力进行转移,减小静电屏蔽层30和柔性显示面板100受到的应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静电屏蔽层30和柔性显示部件20实际受到的外力和应力,有效避免静电屏蔽层30断裂或柔性显示部件20发生损坏的现象;当受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时,位于弯折区80的第一褶皱状凸起41将会发生压缩形变,使其凸起的形状更加明显,该过程同样能够对静电屏蔽层30受到的弯折外力进行转移,同时能够对静电屏蔽层30自身受到的应力进行释放,但上述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的大小应能保证第一褶皱状凸起41的形变所产生的作用力不会对柔性基板造成损坏,因此,在受到使静电屏蔽层30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时,静电屏蔽层30上的褶皱状结构设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柔性显示面板抵抗使静电屏蔽层具有压缩趋势的弯折外力的能力。
可选地,图18和图19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褶皱状凹陷32与第一褶皱状凸起41至少在一个相同的平面内存在相同的截面形状。将第一褶皱状凹陷32和第一褶皱状凸起41设计得至少在一个相同的平面内存在相同的截面形状,则第一褶皱状凸起41和第一褶皱状凹陷的制作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方便静电屏蔽层30的制作。
可选地,作为一个优选方式,图18和图19实施例中,第一褶皱状凹陷32与第一褶皱状凸起41在任一相同的平面内都存在相同的截面形状,也就是说,第一褶皱状凹陷32和第一褶皱状凸起41的空间分布规律完全相同,第一褶皱状凹陷32的凹陷方向和第一褶皱状凸起41的凸起方向完全相同,且第一褶皱状凹陷32的凹陷点和第一褶皱状凸起41的凸起点(波峰点)重合。也就是说将第一褶皱状凹陷32和第一褶皱状凸起41的形状设计为完全相同的结构,此种方式更加便于生产,有利于简化生产工艺,提高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生产效率。
可选地,图20为图19所示柔性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将静电屏蔽层30沿垂直于柔性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划分为若干个单位尺寸的子静电屏蔽层30’时,每个子静电屏蔽层30’的平均厚度相同。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说的单位尺寸,至少应包括一个完整的第一褶皱状凸起41,也就是说每个子静电屏蔽层30’应至少包括一个完整的第一褶皱状凸起41,图20所是实施例中,每个子静电屏蔽层30’包括4个完整的第一褶皱状凸起41。本申请将每个子静电屏蔽层30’的平均厚度设计得相同,能够使得静电屏蔽层30整体的总体厚度保持均匀,进而使得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总体厚度保持均匀。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缓冲层包括热固化有机材料或光固化有机材料,本申请不对缓冲层的具体构成材料进行限定,只要能够起到支撑或者粘结静电屏蔽层的作用即可。当缓冲层采用热固化有机材料时,在涂布完热固化胶层(即缓冲层)之后,在热固化胶的表面使用波浪形模具将静电屏蔽薄膜热压成型,进而在缓冲层的一侧形成了静电屏蔽层30。
可选地,图21为本申请柔性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200,参见图21,包括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述柔性显示面板100。该柔性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申请中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6)

1.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
柔性基板;
位于所述柔性基板第一表面上的柔性显示部件;以及
位于所述柔性基板第二表面上的静电屏蔽层,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所述静电屏蔽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至少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弯折区的部分呈第一褶皱状结构,所述第一褶皱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褶皱状凸起,所述第一褶皱状凸起的凸起方向背离所述柔性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褶皱状凸起至少存在一个第一垂直截面呈圆弧状或尖角状;
所述第一垂直截面的法线方向与所述柔性基板所在平面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垂直截面的结构包括:一个第一波峰点和两个第一波谷点,同一个所述第一褶皱状凸起中的所述两个第一波谷点之间的水平距离1μm≤d1≤1cm,同一个所述第一褶皱状凸起中的所述第一波峰点与所述第一波谷点的之间的垂直距离0.5μm≤h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屏蔽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弯折区以外的部分呈第二褶皱状结构,所述第二褶皱状结构包括多个第二褶皱状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褶皱状凸起与所述第一褶皱状凸起相同;
所述第二褶皱状结构与所述第一褶皱状结构相同;
所述静电屏蔽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整体呈第一褶皱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褶皱状凸起为条状凸起,所述条状凸起沿第一方向排布且沿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且分别与所述柔性基板所在平面的法线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凸起沿第一方向连续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褶皱状凸起为包状凸起,多个所述包状凸起分散排布在所述静电屏蔽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包状凸起以六角密排或者四方格子的形式排布在所述静电屏蔽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静电屏蔽层沿垂直于所述柔性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划分为若干个单位尺寸的子静电屏蔽层时,每个所述子静电屏蔽层的平均厚度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屏蔽层为可延展导电膜层,所述静电屏蔽层包括铜、铝、银、金、铜纳米线、铝纳米线、银纳米线、金纳米线、导电型碳纳米管、石墨烯或石墨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保护膜,所述第一保护膜位于所述静电屏蔽层与所述柔性基板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膜用于在制造、检测或者使用的环境中保护所述柔性基板免受外力的损伤。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膜为一非连续结构;
所述第一保护膜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弯折区具有第一缺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弯折区在所述第一保护膜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被所述第一缺口在所述第一保护膜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保护膜,所述第二保护膜位于所述静电屏蔽层远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保护膜覆盖整个所述静电屏蔽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膜用于在制造、检测或者使用的环境中保护所述柔性基板免受外力的损伤。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静电屏蔽层与所述柔性基板之间;
所述静电屏蔽层直接设置于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用于支撑或者粘结所述静电屏蔽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柔性基板所在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所述静电屏蔽层靠近所示柔性基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褶皱状凸起相对应地设置有第一褶皱状凹陷,相对应地设置的所述第一褶皱状凹陷与所述第一褶皱状凸起在所述柔性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互交叠,所述第一褶皱状凹陷的凹陷方向远离所述柔性基板,所述缓冲层与所述第一褶皱状凹陷紧密贴合。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屏蔽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弯折区以外的部分呈第二褶皱状结构,所述第二褶皱状结构包括多个第二褶皱状凸起;
所述第二褶皱状凸起与所述第一褶皱状凸起相同;
所述第二褶皱状结构与所述第一褶皱状结构相同;
所述静电屏蔽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整体呈第一褶皱状结构;
在所述柔性基板所在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所述静电屏蔽层靠近所示柔性基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褶皱状凸起相对应地设置有第二褶皱状凹陷,相对应地设置的所述第二褶皱状凹陷与所述第二褶皱状凸起在所述柔性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互交叠,所述第二褶皱状凹陷的凹陷方向远离所述柔性基板,所述缓冲层与所述第二褶皱状凹陷紧密贴合,所述第二褶皱状凹陷与所述第一褶皱状凹陷相同。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褶皱状凹陷与所述第一褶皱状凸起至少在一个相同的平面内存在相同的截面形状。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褶皱状凹陷与所述第一褶皱状凸起在任一相同的平面内都存在相同的截面形状。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静电屏蔽层沿垂直于所述柔性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划分为若干个单位尺寸的子静电屏蔽层时,每个所述子静电屏蔽层的平均厚度相同。
2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包括热固化有机材料或光固化有机材料。
26.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5中任意一项所述柔性显示面板。
CN201710289185.6A 2017-04-27 2017-04-27 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71042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9185.6A CN107104200A (zh) 2017-04-27 2017-04-27 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9185.6A CN107104200A (zh) 2017-04-27 2017-04-27 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4200A true CN107104200A (zh) 2017-08-29

Family

ID=59657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89185.6A Pending CN107104200A (zh) 2017-04-27 2017-04-27 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04200A (zh)

Cited B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3590A (zh) * 2017-08-31 2017-11-2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08172126A (zh) * 2018-02-05 2018-06-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保护膜及其制作方法、基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08447403A (zh) * 2018-04-03 2018-08-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470523A (zh) * 2018-05-18 2018-08-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元件、柔性显示设备及其制作方法
CN108962029A (zh) * 2018-07-18 2018-12-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9036141A (zh) * 2018-08-29 2018-12-1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构造
CN109119450A (zh) * 2018-08-31 2019-01-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9300857A (zh) * 2018-08-30 2019-02-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装置
CN109427980A (zh) * 2017-08-24 2019-03-05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09461378A (zh) * 2017-09-06 2019-03-1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9523921A (zh) * 2018-12-12 2019-03-2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630842A (zh) * 2019-01-30 2019-04-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的支撑结构
WO2019090731A1 (zh) * 2017-11-10 2019-05-16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背板及柔性显示装置、制备方法
CN109767694A (zh) * 2019-03-20 2019-05-1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19228010A1 (zh) * 2018-05-28 2019-12-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570762A (zh) * 2019-08-15 2019-12-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
CN111208869A (zh) * 2018-11-21 2020-05-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柔性屏幕模组和电子设备
US10720589B2 (en) 2018-04-03 2020-07-21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2102730A (zh) * 2020-09-30 2020-12-1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2309245A (zh) * 2019-07-26 2021-02-02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式显示设备
CN112908170A (zh) * 2021-01-28 2021-06-0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组件及显示装置
CN113299196A (zh) * 2021-06-23 2021-08-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WO2021169987A1 (zh) * 2020-02-25 2021-09-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377233A (zh) * 2021-06-23 2021-09-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触控模组以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3990205A (zh) * 2021-11-24 2022-01-28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盖板及显示模组
CN114937415A (zh) * 2022-05-27 2022-08-2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设备、显示模组和中框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2749A (zh) * 2005-10-21 2007-04-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伪玻璃基底以及平板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KR20070121974A (ko) * 2006-06-23 2007-12-28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1728420A (zh) * 2008-10-16 2010-06-09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柔性发光装置、电子设备及柔性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CN201869434U (zh) * 2010-11-25 2011-06-15 沈李豪 一种可挠可造型的电路板
CN205564746U (zh) * 2016-03-23 2016-09-07 大连东方科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弯曲显示基板薄膜及显示装置
CN106328599A (zh) * 2016-10-27 2017-01-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2749A (zh) * 2005-10-21 2007-04-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伪玻璃基底以及平板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KR20070121974A (ko) * 2006-06-23 2007-12-28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1728420A (zh) * 2008-10-16 2010-06-09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柔性发光装置、电子设备及柔性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CN201869434U (zh) * 2010-11-25 2011-06-15 沈李豪 一种可挠可造型的电路板
CN205564746U (zh) * 2016-03-23 2016-09-07 大连东方科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弯曲显示基板薄膜及显示装置
CN106328599A (zh) * 2016-10-27 2017-01-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ited By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7980B (zh) * 2017-08-24 2021-07-27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09427980A (zh) * 2017-08-24 2019-03-05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07403590A (zh) * 2017-08-31 2017-11-2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
US11631830B2 (en) 2017-09-06 2023-04-1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9461378A (zh) * 2017-09-06 2019-03-1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WO2019090731A1 (zh) * 2017-11-10 2019-05-16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背板及柔性显示装置、制备方法
CN108172126A (zh) * 2018-02-05 2018-06-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保护膜及其制作方法、基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US11733433B2 (en) 2018-02-05 2023-08-22 1)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otective film for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panel
CN108447403A (zh) * 2018-04-03 2018-08-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0720589B2 (en) 2018-04-03 2020-07-21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19192035A1 (zh) * 2018-04-03 2019-10-1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470523B (zh) * 2018-05-18 2020-03-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元件、柔性显示设备及其制作方法
US11380856B2 (en) 2018-05-18 2022-07-0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lexible element,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8470523A (zh) * 2018-05-18 2018-08-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元件、柔性显示设备及其制作方法
US11721246B2 (en) 2018-05-28 2023-08-08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12260787B2 (en) 2018-05-28 2025-03-2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device
WO2019228010A1 (zh) * 2018-05-28 2019-12-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11176851B2 (en) 2018-05-28 2021-11-16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08962029A (zh) * 2018-07-18 2018-12-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WO2020042518A1 (zh) * 2018-08-29 2020-03-0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构造
US10974479B2 (en) 2018-08-29 2021-04-13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ending area structure of flexible display panel
CN109036141A (zh) * 2018-08-29 2018-12-1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构造
CN109300857A (zh) * 2018-08-30 2019-02-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装置
US11127915B2 (en) 2018-08-30 2021-09-21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LED display device
CN109119450B (zh) * 2018-08-31 2021-0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US11393999B2 (en) 2018-08-31 2022-07-19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with nano-groove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display panel
CN109119450A (zh) * 2018-08-31 2019-01-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1208869B (zh) * 2018-11-21 2021-08-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柔性屏幕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1208869A (zh) * 2018-11-21 2020-05-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柔性屏幕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9523921A (zh) * 2018-12-12 2019-03-2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630842A (zh) * 2019-01-30 2019-04-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的支撑结构
CN109767694A (zh) * 2019-03-20 2019-05-1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767694B (zh) * 2019-03-20 2021-11-1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309245A (zh) * 2019-07-26 2021-02-02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式显示设备
CN112309245B (zh) * 2019-07-26 2022-08-23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式显示设备
CN110570762A (zh) * 2019-08-15 2019-12-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
WO2021169987A1 (zh) * 2020-02-25 2021-09-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935437B2 (en) 2020-02-25 2024-03-19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102730A (zh) * 2020-09-30 2020-12-1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2908170A (zh) * 2021-01-28 2021-06-0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组件及显示装置
CN112908170B (zh) * 2021-01-28 2022-08-26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组件及显示装置
CN113377233A (zh) * 2021-06-23 2021-09-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触控模组以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3377233B (zh) * 2021-06-23 2024-03-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触控模组以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3299196A (zh) * 2021-06-23 2021-08-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990205A (zh) * 2021-11-24 2022-01-28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盖板及显示模组
CN114937415A (zh) * 2022-05-27 2022-08-2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设备、显示模组和中框
CN114937415B (zh) * 2022-05-27 2023-11-2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设备、显示模组和中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04200A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09423226B (zh) 粘结剂和使用其的柔性显示器
JP5842602B2 (ja) 曲面ディスプレイ
CN103226920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TWI419094B (zh) 可撓性顯示面板
CN108766977A (zh) 一种oled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22497A (zh) 一种柔性阵列基板、柔性显示装置及组装方法
CN112447102B (zh) 可拉伸显示装置
CN103167729B (zh) 柔性印刷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1859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024839A (zh) 折叠式oled显示器
US20140054151A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same
CN109285864A (zh) 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7134069U (zh) 柔性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2593095A (zh) 可挠性显示面板
CN105513501A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911664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71155A (zh) 显示面板及其封装方法、显示装置
CN104377205B (zh) 一种柔性显示基板及制备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CN108711371A (zh) 用于柔性显示面板的形变驱动模块、柔性显示装置
JP6522894B2 (ja) タッチウィンドウ及びこれを含むタッチデバイス
CN207603695U (zh) 板件、柔性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TWI632500B (zh) Touch sensing device
US20200265758A1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114038345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