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56510A - 压力调节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力调节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956510A CN106956510A CN201610979532.3A CN201610979532A CN106956510A CN 106956510 A CN106956510 A CN 106956510A CN 201610979532 A CN201610979532 A CN 201610979532A CN 106956510 A CN106956510 A CN 1069565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ure
- diameter
- space
- valve seat
- urging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26—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trajector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Safet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力调节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压力调节装置具备:阀座,其上形成有使流通有液体的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连通的连通孔;受压板,其以与第二空间的压力的变化联动的方式而进行移动;阀体,其以与受压板的移动联动的方式而对连通孔进行开闭;施力部件,其被设置在受压板与阀座之间,并对受压板进行施力,施力部件包括与受压板抵接的第一部分和与第一部分相比位于所述阀座侧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直径大于第二部分的直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贮留于空间内的液体的压力进行调节的压力调节装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从多个喷嘴喷射油墨等液体的液体喷射头中,从液体容器(墨盒)经由流道而被供给有液体。一直以来,提出有一种用于对从液体容器向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液体的压力进行调节的压力调节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阀装置,所述阀装置具备:被设置在油墨供给室与压力室之间的阀体、以与压力室内的压力的变化联动的方式而进行移动的受压部件、对受压部件进行施力的负压保持弹簧。阀体的轴部被插入于对压力室与油墨供给室进行划分的隔壁的阀孔中,并且其顶端与受压部件抵接。
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当在压力室中产生负压时,通过受压部件克服由负压保持弹簧所实施的施力而进行位移从而阀体进行移动并向开阀状态转移,进而油墨从油墨供给室穿过阀孔而流入压力室中。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存在如下问题,即,负压保持弹簧的直径相对于受压部件的直径而较小,从而通过由受压部件的位移而产生的按压可能会使负压保持弹簧发生压曲。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009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考虑到以上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降低对受压板进行施力的施力部件(弹簧)发生压曲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压力调节装置具备:阀座,其上形成有使流通有液体的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连通的连通孔;受压板,其以与第二空间的压力的变化联动的方式而进行移动;阀体,其以与受压板的移动联动的方式而对连通孔进行开闭;施力部件,其被设置在受压板与阀座之间,并对受压板进行施力,施力部件包括与受压板抵接的第一部分、和与第一部分相比而位于所述阀座侧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直径大于第二部分的直径。在以上的方式中,第一部分的直径大于第二部分的直径。因此,与将施力部件的全长均设为与第二部分相等的直径的结构相比,能够降低在受压板进行动作时由于受压板所实施的按压而使施力部件发生压曲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优选示例中,第二部分为与第一部分相反一侧的端部,施力部件的直径从第一部分至第二部分而单调减小。在以上的方式中,施力部件的直径从第一部分至第二部分而单调减小。因此,与施力部件的直径从第一部分至第二部分既增加又减小的结构相比,具有使施力部件的结构简化等的优点,且具有使施力部件的制造变得容易等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优选示例中,第一部分的直径大于阀体的最大直径。在以上的方式中,第一部分的直径大于阀体的最大直径。因此,与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阀体的最大直径的结构相比,具有进一步提高施力部件的稳定性等的优点。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压力调节装置具备:阀座,其上形成有使流通有液体的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连通的连通孔;受压板,其以与所述第二空间的压力的变化联动的方式而进行移动;阀体,其以与所述受压板的移动联动的方式而对所述连通孔进行开闭;施力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受压板与所述阀座之间,并对所述受压板进行施力,所述施力部件中的与所述受压板抵接的部分的直径大于所述阀体的最大直径。在以上的方式中,施力部件中的与受压板抵接的部分的直径大于阀体的最大直径。因此,与施力部件中的同受压板抵接的部分的直径小于阀体的最大直径的结构相比,能够减轻在受压板进行动作时通过由受压板所实施的按压而使施力部件发生压曲的情况。
在第二方式的优选示例中,施力部件的直径跨及施力部件的全长而为固定。在以上的方式中,跨及施力部件的全长而施力部件的直径为固定。因此,与施力部件的直径不为固定的结构相比,具有使施力部件的结构简化等的优点,且具有使施力部件的制造变得容易等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被搭载于压力调节装置上的阀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施力部件的结构图。
图4为被搭载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调节装置上的阀装置的结构图。
图5为改变例所涉及的施力部件的结构图。
图6为改变例所涉及的施力部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式的印刷装置10的局部结构图。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为,将作为液体的示例的油墨向印刷纸张等介质(喷射对象)12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如图1所例示,其具备控制装置20、输送机构22、液体喷射单元24、滑架26。在印刷装置10上安装有对油墨进行贮存的液体容器(墨盒)14。油墨从液体容器14经由液体供给管16而被供给至液体喷射单元24。
控制装置20对印刷装置10的各元件进行综合控制。输送机构22基于控制装置20的控制而在Y方向上对介质12进行输送。
如图1所例示,液体喷射单元24具备压力调节装置32与液体喷射头34。液体喷射头34基于控制装置20的控制,从而将通过压力调节装置32而被调节了压力的液体(油墨)分别从多个喷嘴N中的各喷嘴向介质12喷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头34包括与不同的喷嘴N对应的多组压力室以及多组压电元件(省略图示)。通过利用驱动信号的供给而使压电元件振动,从而使压力室内的压力发生变动,进而使被填充至压力室内的油墨从各喷嘴N被喷射。另一方面,图1的压力调节装置32为,在其内部形成有将从液体容器14经由液体供给管16而被供给的油墨向液体喷射头34供给的流道的结构体。
液体喷射单元24被搭载在滑架26上。控制装置20使滑架26在与Y方向交叉(典型而言为正交)的X方向上进行往返。通过以与由输送机构22所实施的介质12的输送和滑架26的反复往返并行的方式,由液体喷射头34向介质12喷射油墨,从而在介质12的表面上形成所需的画像。另外,例如也能够在滑架26上搭载喷射不同种类的油墨的多个液体喷射单元24。
第一实施方式的压力调节装置32具备被设置在对液体供给管16与液体喷射头34进行连结的流道中的图2的阀装置40。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40为,被设置在位于液体容器14侧的第一空间R1和位于液体喷射头34侧的第二空间R2之间的阀机构,并根据第二空间R2内的压力(负压)而对第一空间R1的开闭(封闭/开放)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在第二空间R2内的压力处于预定的范围内的通常状态下,阀装置40将第一空间R1与第二空间R2截断,而例如在由于液体喷射头34实施油墨的喷射或从外部进行抽吸而引起第二空间R2内的压力下降时,阀装置40使第一空间R1与第二空间R2相互连通。在第一空间R1与第二空间R2连通了的状态下,从液体容器14经由液体供给管16而被供给至第一空间R1中的油墨将经由阀装置40而流入第二空间R2内并且被供给至液体喷射头34。即,第一空间R1位于阀装置40的上游侧,第二空间R2位于阀装置40的下游侧。另外,也能够在例如第一空间R1的上游侧或者第二空间R2的下游侧处设置用于对混入油墨中的气泡或者异物进行捕集的过滤器。
如图2所例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压力调节装置32具备支承体42、密封体44和密封体46。在平板状的支承体42的一侧的表面上固定有密封体44,而在支承体42的另一侧的表面上固定有密封体46。支承体42为通过例如聚丙烯(PP)等树脂材料的注射成型而被形成的结构体。在支承体42中的密封体44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圆形形状的凹部(凹陷)422,在支承体42中的密封体46侧的表面上也同样地形成有呈大致圆形形状的凹部424。由凹部422与密封体44所包围而成的空间作为第一空间R1而发挥功能,由凹部424与密封体46所包围而成的空间作为第二空间R2而发挥功能。第一空间R1直接地或者经由其他元件而间接地与液体供给管16(进而与液体容器14)连通,第二空间R2直接地或者经由其他元件而间接地与液体喷射头34连通。
密封体46为,例如与支承体42同样地通过聚丙烯等树脂材料而形成的薄板状(薄膜状)的部件,并且被熔敷或者粘合在支承体42的表面上。在密封体46中的于俯视观察时位于凹部424的内侧的部分(以下称之为“可动部”)462中的支承体42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受压板48。受压板48例如为大致圆形形状的平板部件,并且以与第二空间R2的压力的变化联动的方式而进行移动。
如图2所例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40具备阀体52、阀座54、施力部件S1和施力部件S2。简要而言,通过使阀体52相对于阀座54而向图2的W方向的正侧以及负侧进行移动,从而对第一空间R1的开闭(第一空间R1与第二空间R2的截断/连通)进行切换。施力部件S1与施力部件S2为例如将金属线卷绕成螺旋状的盘簧。
阀座54为支承体42中的位于第一空间R1与第二空间R2之间的部分(凹部422或者凹部424的底部),并且与密封体46的可动部462以隔开间隔的方式而对置。即,换言之,阀座54也可以被称为将第一空间R1与第二空间R2隔开的隔壁。如图2所例示,在阀座54的大致中央处,形成有使第一空间R1与第二空间R2连通的连通孔H。第一实施方式的连通孔H为内周面与W方向平行的正圆孔。位于阀座54的上游侧的第一空间R1与位于阀座54的下游侧的第二空间R2经由阀座54的连通孔H而相互连通。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阀座54中的密封体46侧的表面上,形成有以包围连通孔H的方式向密封体46侧突起的管状部56。
阀装置40的阀体52被设置在第一空间R1内,并且以与受压板48的移动联动的方式而对连通孔H进行开闭。如图2所例示,阀体52包括基部62、密封部(密封件)64、阀轴66。基部62为,被成形为外径大于连通孔H的内径的圆形形状的平板状的部分。阀轴66从基部62的表面起以同轴的方式垂直地突起,在俯视观察时对阀轴66进行包围的圆环状的密封部64被设置在基部62的表面上。阀体52以如下方式被设置,即,在轴线C朝向W方向的阀轴66被插入到阀座54的连通孔H中的状态下,基部62与密封部64位于第一空间R1内。即,阀体52的基部62以及密封部64隔着阀座54而位于与可动部462(第二空间R2)相反一侧,被插入至阀座54的连通孔H中的阀轴66的顶端在第二空间R2内与可动部462的表面的受压板48抵接。阀轴66的直径小于连通孔H的内径。因此,从图2也能够得知,在阀座54的连通孔H的内周面与阀轴66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图2的施力部件S1被设置在密封体44与阀体52的基部62之间,并对阀体52向阀座54侧进行施力。
另一方面,施力部件S2被设置在受压板48(可动部462)与阀座54之间,并对受压板48进行施力。图3为施力部件S2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施力部件S2为将第一部分S2-1、第二部分S2-2、第三部分S2-3沿着中心轴连结而成的形状。第一部分S2-1为与受压板48抵接的圆筒形的部分。第二部分S2-2为从第一部分S2-1观察时位于阀座54侧的圆筒形的部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施力部件S2中的与第一部分S2-1相反一侧的端部设为第二部分S2-2。第三部分S2-3位于第一部分S2-1与第二部分S2-2之间。第一部分S2-1、第二部分S2-2、第三部分S2-3的各自的长度是任意的。
根据图3可知,第一部分S2-1的直径DA1大于第二部分S2-2的直径DA2。直径DA1为第一部分S2-1的外径的平均直径,直径DA2为第二部分S2-2的外径的平均直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部分S2-1的直径DA1跨及第一部分S2-1的全长而为大致固定,第二部分S2-2的直径DA2跨及第二部分S2-2的全长而为大致固定。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部分S2-1的直径DA1大于阀体52的最大直径DB,第二部分S2-2的直径DA2小于阀体52的最大直径DB、且在施力部件S2的全长中为最小。阀体52的最大直径DB是指,如图2所例示,被设置在基部62的表面上的圆环状的密封部64的外径。
如图2所例示,第一部分S2-1与受压板48的表面(与密封体46相反一侧的表面)抵接。在受压板48的表面上,形成有从该表面起向阀座54侧突起的圆环状的突起部50。第一部分S2-1在突起部50的内侧处与受压板48的表面抵接。突起部50的内径大于第一部分S2-1的直径DA1。因此,在突起部50的内壁面与第一部分S2-1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根据以上的结构,即使在通过熔敷或者粘合而被固定于密封体46上的支承体42的位置产生了误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一部分S2-1与受压板48的表面抵接。
第二部分S2-2的直径DA2与被设置于阀座54上的管状部56的外径大致相等。因此,在第二部分S2-2的内周面与管状部56的外周面相互紧贴的状态下,第二部分S2-2与管状部56嵌合并且施力部件S2的第二部分S2-2侧的端部会与阀座54中的被设置有施力部件S2的表面(以下称之为“设置面”)58抵接。通过第二部分S2-2与管状部56嵌合,从而施力部件S2被固定在阀座54上。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部分S2-3的直径从第一部分S2-1至第二部分S2-2而单调减少。具体而言,第三部分S2-3的直径从第三部分S2-3中的第一部分S2-1侧的端部起至第三部分S2-3中的第二部分S2-2侧的端部而以固定的比例减小。即,第三部分S2-3为圆锥台状的部分。另外,如前文所述,第一部分S2-1与第二部分S2-2的各自的长度是任意的,例如也能够将盘簧(施力部件S2)的金属线的一匝的量设为第一部分S2-1或第二部分S2-2。因此,也能够由第一部分S2-1、第二部分S2-2、第三部分S2-3构成的施力部件S2的整体的形状设为圆锥台形状。
在以上的结构中,由于在第二空间R2内的压力被维持在预定的范围内的通常状态下,通过施力部件S1对阀体52进行施力而使密封部64紧贴在阀座54的表面上并被按压,因此被维持为阀体52对阀座54的连通孔H进行封闭的状态(以下称之为“闭状态”)。即,第一空间R1与第二空间R2被截断。另一方面,当因例如由液体喷射头34实施的油墨的喷射或者来自外部的抽吸而引起第二空间R2内的压力下降时,密封体46的可动部462向阀座54侧进行位移,从而被设置于可动部462上的受压板48克服由施力部件S2所实施的施力而对阀体52的阀轴66进行按压。即,可动部462作为根据第二空间R2内的压力(负压)而进行位移的隔膜而发挥功能。当第二空间R2内的压力进一步下降时,通过阀轴66被可动部462(受压板48)按压而使阀体52克服施力部件S1的施力而向W方向的负侧(密封体44侧)进行移动,从而向密封部64从阀座54离开的状态(以下称之为“开状态”)转移。在开状态下,阀座54的连通孔H被开放,从而第一空间R1与第二空间R2经由连通孔H而被相互连通。从以上的说明可知,阀体52以与密封体46(可动部462)的变形(应为位移)联动的方式而对第一空间R1与第二空间R2之间的开闭(油墨的流通/截断)进行控制。
另外,在将施力部件S2设为了跨及全长而直径较小(例如小于阀体52的最大直径DB的直径)的结构(以下称之为“对比例”)中,由于受到来自受压板48的按压从而施力部件S2可能会压曲。当施力部件S2发生压曲时,受压板48和阀体52(阀轴66)成为相对于W方向而倾斜的姿态。因此,与施力部件S2不发生压曲而阀体52与W方向平行地移动的所期望的情况相比,连通孔H的内周面与阀体52的阀轴66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的面积(流道阻力)会发生变动。如上文所述,当在连通孔H内的流道阻力上产生偏差时,由于连通孔H进行开闭时的第二空间R2内的负压会发生变动,因此具有从第二空间R2向液体喷射头34供给的油墨的压力上产生误差,进而从液体喷射头34喷射的油墨的量(点的大小)上也产生误差等问题。
对照对比例,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施力部件S2的第一部分S2-1的直径DA1大于第二部分S2-2的直径DA2。因此,与将施力部件S2的全长设为同第二部分S2-2相等的直径DA2的对比例相比,能够减小受压板48进行动作时因由受压板48所实施的按压而使施力部件S2发生压曲的可能性。由于通过对施力部件S2的压曲进行抑制从而防止了连通孔H的流道阻力的变动,因此具有如下优点,即,连通孔H进行开闭时的第二空间R2的压力的误差被降低,进而能够降低从液体喷射头34所喷射的油墨的量的误差。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尤其是,施力部件S2的直径从第一部分S2-1至第二部分S2-2而单调减小。因此,与从第一部分S2-1至第二部分S2-2而施力部件S2的直径既增加也减小的结构相比,具有将施力部件S2的结构简化等的优点,且具有使施力部件S2的制造变得容易等的优点。此外,由于第一部分S2-1的直径DA1大于阀体52的最大直径DB,因此与第一部分S2-1的直径DA1小于阀体52的最大直径DB的结构相比,具有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力部件S2的稳定性的优点。
第二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在以下所例示的各方式中作用及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共用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所使用的符号并适当地省略各部件的详细的说明。
图4为被搭载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压力调节装置32上的阀装置40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施力部件S2为跨及全长而直径DA为大致固定的圆筒形。直径DA为施力部件S2的外径的平均直径。根据图4可知,施力部件S2的直径DA大于阀体52的最大直径DB。同样地,通过施力部件S2而被施力的受压板48的直径DC也大于阀体52的最大直径DB。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阀体52的最大直径DB是指,被设置于基部62的表面上的圆环状的密封部64的外径。
在第一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施力部件S2(盘簧)的匝数相同的情况下,第二实施方式的施力部件S2的弹簧常数小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施力部件S2的弹簧常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施力部件S2的全长设为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施力部件S2的全长相比而较长,以使得在第二空间R2的压力相等的情况下第一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阀轴66的移动量成为相等。具体而言,如图4所例示,按照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施力部件S2的全长,而将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阀座54的设置面58的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设置面58的位置相比向密封体44侧变更。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可以配合施力部件S2的弹簧常数而对施力部件S2的全长以及阀座54的设置面58的位置适当地进行变更。此外,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管状部56的外径大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管状部56的外径。也可以配合施力部件S2的直径DA而对管状部56的外径适当地进行变更。
根据以上的结构,施力部件S2中的与受压板48抵接的部分的直径DA大于阀体52的最大直径DB。因此,与施力部件S2中的同受压板48抵接的部分的直径DA小于阀体52的最大直径DB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因受压板48进行动作时由受压板48所实施的按压而使施力部件S2发生压曲的情况。尤其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跨及施力部件S2的全长而施力部件S2的直径DA为固定,因此与施力部件S2的直径DA不为固定的结构相比,具有简化施力部件S2的结构等的优点,且具有使施力部件S2的制造变得容易等的优点。
改变例
以上所例示的各方式能够实施各种改变。具体的改变的方式在以下进行例示。从以下的例示中任意地选择出的两种以上的方式,能够在不相互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合并。
(1)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施力部件S2中的与第一部分S2-1相反一侧的端部设为第二部分S2-2的结构,但第二部分S2-2的位置并不限定于以上的例示。例如,也可以将施力部件S2的轴向上的中途的部分设为第二部分S2-2。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第二部分S2-2作为施力部件S2中的位于与第一部分S2-1相比靠阀座54侧的部分而概括性地被表现。
(2)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施力部件S2的第二部分S2-2的直径DA2设为与被设置于阀座54上的管状部56的外径大致相等,但第二部分S2-2的直径DA2的大小并不限定于以上的例示。例如,由于在第二部分S2-2位于施力部件S2的中途的位置处的情况下,第二部分S2-2无需与管状部56嵌合,因此并非必须将第二部分S2-2的直径DA2设为与管状部56的外径相等。
(3)施力部件S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所例示的形状。例如,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施力部件S2的第三部分S2-3的形状设为第三部分S2-3的直径从第一部分S2-1至第二部分S2-2而单调减小的圆锥台形状,但第三部分S2-3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以上的例示。例如,如图5所例示,也可以采用不包括第三部分S2-3的结构。即,也可以使施力部件S2的直径不连续或阶段性地变化。此外,如图6所例示,也可以采用在第三部分S2-3内使直径增加以及减小的形状。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第三部分S2-3的有无与形状是任意的。
(4)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施力部件S2中的第一部分S2-1的直径DA1大于阀体52的最大直径DB的结构,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施力部件S2的整体的直径DA大于阀体52的最大直径DB的结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作为施力部材S2中的与受压板48抵接的部分的直径(DA1、DA)大于阀体52的最大直径的结构(以下称之为“结构A”)而概括性地被表现。但是,对于第一部分S2-1的直径DA1大于第二部分S2-2的直径DA2这样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而言,结构A并不是必需的。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第一部分S2-1的直径DA1小于阀体52的最大直径DB。
(5)虽然在前文所述的各方式中,例示了薄板状(薄膜状)的可动部462,但可动部462的结构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使由弹性材料所形成的可动部462根据第二空间R2内的压力而进行弹性变形的结构、或者使利用了褶皱结构这种能够伸缩的结构的可动部462根据第二空间R2内的压力而变形的结构。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关于可动部462有无挠性在本发明中并不限定。
(6)虽然在前文所述的各方式中,例示了使阀体52相对于阀座54而进行移动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使阀座54相对于阀体52而进行移动的结构。根据以上的例示可知,优选为采用阀座54与阀体52在闭状态下相对移动的结构,关于阀体52以及阀座54中的哪一个进行移动,在本发明中并不限定。
(7)虽然在前文所述的各方式中,例示了使搭载有液体喷射单元24的滑架26在X方向上反复地往返的串行打印头,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跨及X方向上的介质12的整个宽度而排列有多个喷嘴N的行式头。此外,从液体喷射头34的各喷嘴N喷射油墨的驱动元件并不限定于前文所述的各方式中所例示的压电元件。例如,也可以将通过由加热所产生的气泡而使压力室内的压力变动进而使油墨从喷嘴N喷射的发热元件(加热器)作为驱动元件来利用。
(8)以上的各方式所例示的印刷装置10除了可以被专门用于印刷的设备采用,还可以被传真装置或者复印机等的各种设备所采用。但是,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用途并不限定于印刷。例如,喷射颜色材料的溶液的液体喷射装置可作为形成液晶显示装置的滤色器的制造装置而被利用。此外,喷射导电材料的溶液的液体喷射装置可作为形成配线基板的配线或者电极的制造装置而被利用。
Claims (6)
1.一种压力调节装置,具备:
阀座,其上形成有使流通有液体的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连通的连通孔;
受压板,其以与所述第二空间的压力的变化联动的方式而进行移动;
阀体,其以与所述受压板的移动联动的方式而对所述连通孔进行开闭;
施力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受压板与所述阀座之间,并对所述受压板进行施力,
所述施力部件包括与所述受压板抵接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相比而位于所述阀座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部分为与第一部分相反一侧的端部,所述施力部件的直径从所述第一部分至所述第二部分而单调减小。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部分的直径大于所述阀体的最大直径。
4.一种压力调节装置,具备:
阀座,其上形成有使流通有液体的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连通的连通孔;
受压板,其以与所述第二空间的压力的变化联动的方式而进行移动;
阀体,其以与所述受压板的移动联动的方式而对所述连通孔进行开闭;
施力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受压板与所述阀座之间,并对所述受压板进行施力,
所述施力部件中的与所述受压板抵接的部分的直径大于所述阀体的最大直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施力部件的直径跨及所述施力部件的全长而为固定。
6.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压力调节装置;
液体喷射头,其喷射通过所述压力调节装置而被调节了压力的液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220122 | 2015-11-10 | ||
JP2015220122A JP6668693B2 (ja) | 2015-11-10 | 2015-11-10 | 圧力調整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956510A true CN106956510A (zh) | 2017-07-18 |
CN106956510B CN106956510B (zh) | 2019-11-26 |
Family
ID=58667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979532.3A Active CN106956510B (zh) | 2015-11-10 | 2016-11-08 | 压力调节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07513B2 (zh) |
JP (1) | JP6668693B2 (zh) |
CN (1) | CN10695651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24101B2 (ja) * | 2020-02-25 | 2024-01-3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圧力調整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7418807B2 (ja) * | 2020-03-06 | 2024-01-22 |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 弁装置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9064244A1 (en) * | 1998-06-11 | 1999-12-16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Pressure control device for an ink jet printer |
CN1386093A (zh) * | 2000-07-07 | 2002-12-1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供墨装置及薄膜阀 |
CN1500642A (zh) * | 2002-11-13 | 2004-06-02 | ������������ʽ���� | 墨盒和调节流体流动的方法 |
CN1719652A (zh) * | 2004-07-05 | 2006-01-11 | 尼柯斯有限公司 | 液体接受与输送用连接装置 |
JP2008200996A (ja) * | 2007-02-20 | 2008-09-04 | Seiko Epson Corp | 弁装置、流体供給装置及び流体噴射装置 |
CN101544124A (zh) * | 2008-03-24 | 2009-09-3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
JP4835085B2 (ja) * | 2005-09-29 | 2011-12-1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CN203713254U (zh) * | 2013-05-17 | 2014-07-16 | 徐广立 | 一种可连续加注墨水重复使用的打印机墨盒 |
US20140218448A1 (en) * | 2013-02-07 | 2014-08-0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Cartridg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073073B2 (en) | 2011-12-27 | 2015-07-0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Flow path member,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JP5843064B2 (ja) | 2011-12-27 | 2016-01-1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流路部材、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2015
- 2015-11-10 JP JP2015220122A patent/JP6668693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11-08 CN CN201610979532.3A patent/CN106956510B/zh active Active
- 2016-11-08 US US15/346,256 patent/US1020751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9064244A1 (en) * | 1998-06-11 | 1999-12-16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Pressure control device for an ink jet printer |
CN1386093A (zh) * | 2000-07-07 | 2002-12-1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供墨装置及薄膜阀 |
CN1500642A (zh) * | 2002-11-13 | 2004-06-02 | ������������ʽ���� | 墨盒和调节流体流动的方法 |
CN1719652A (zh) * | 2004-07-05 | 2006-01-11 | 尼柯斯有限公司 | 液体接受与输送用连接装置 |
JP4835085B2 (ja) * | 2005-09-29 | 2011-12-1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8200996A (ja) * | 2007-02-20 | 2008-09-04 | Seiko Epson Corp | 弁装置、流体供給装置及び流体噴射装置 |
CN101544124A (zh) * | 2008-03-24 | 2009-09-3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
US20140218448A1 (en) * | 2013-02-07 | 2014-08-0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Cartridge |
CN203713254U (zh) * | 2013-05-17 | 2014-07-16 | 徐广立 | 一种可连续加注墨水重复使用的打印机墨盒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7089743A (ja) | 2017-05-25 |
CN106956510B (zh) | 2019-11-26 |
US10207513B2 (en) | 2019-02-19 |
JP6668693B2 (ja) | 2020-03-18 |
US20170129250A1 (en) | 2017-05-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20824B (zh) | 液体喷射装置、压力调节装置 | |
JP6497967B2 (ja) | 圧力調整ユニット、液体供給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 |
JP2015221554A (ja) | 圧力調整ユニット、液体供給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 |
CN104943383B (zh) | 液体喷出头及其控制方法、液体喷出装置、流道部件 | |
US9476507B2 (en) | Valve, pressure controlling apparatus,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ning and closure valve | |
JP6708248B2 (ja) |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 |
CN106956510B (zh) | 压力调节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
CN108688325A (zh) | 挠性膜机构、流道部件、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 |
US10029471B2 (e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JP2016132189A (ja) | 圧力調整弁、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6492816B2 (ja) | 弁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6740652B2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 | |
JP4935449B2 (ja) | バルブユニット及び流体噴射装置 | |
JP2016147468A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CN111619225B (zh) | 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 |
JP2013123830A (ja) | 流路部材、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16132191A (ja) | 圧力調整弁、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18111280A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16134030A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16132190A (ja) | 圧力調整弁、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16159565A (ja) | 開閉弁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16132193A (ja) | 圧力調整弁、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13111882A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17165013A (ja) | 流路ユニット | |
JP2016132192A (ja) | 圧力調整弁、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