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00056B - 摩托车的驻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的驻车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800056B CN106800056B CN201510834944.3A CN201510834944A CN106800056B CN 106800056 B CN106800056 B CN 106800056B CN 201510834944 A CN201510834944 A CN 201510834944A CN 106800056 B CN106800056 B CN 10680005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ndrel
- limiting mechanism
- spindle
- motorcycle
- lim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1/00—Supports or stands forming part of or attached to cycles
- B62H1/02—Articulated stands, e.g. in the shape of hinged ar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摩托车的驻车装置包含一穿置一摩托车的车架的心轴、一枢设于该心轴且能以该心轴为轴心转动的驻车单元,以及一用以限制该心轴转动的限位单元。该限位单元包括一形成于该车架的第一限位机构,及一与该第一限位机构相卡合地形成于该心轴上的第二限位机构。利用相互卡合且分别形成于该车架与该心轴上的第一限位机构与第二限位机构,能限制该心轴相对该摩托车转动,不仅便于拆装作业的进行,拆装时也较为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驻车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摩托车的驻车装置。
背景技术
参阅图1、2、3,现有摩托车的驻车装置1是枢设于一摩托车100的曲轴箱101,该驻车装置1包括两个间隔设置于该曲轴箱101的防震环11、一沿该摩托车100的车宽方向穿置所述防震环11的心轴12、一套置于该心轴12且以该心轴12为轴心转动的驻车单元13,及一位于该心轴12的一端的挡止销14。
该心轴12具有一穿置所述防震环11的轴部121,及一个一体连设于该轴部121的一端且显露于所述防震环11外的头部122。该驻车单元13包括两个间隔套置于该轴部121的轴套131,及一结合所述轴套131的驻车架132。所述轴套131是位于所述防震环11之间,而该挡止销14是穿置于该轴部121远离该头部122的一端。
当要维修或更换该心轴12或该驻车单元13时,必须先沿该心轴12的径向将该挡止销14取下,才能将该心轴12由所述防震环11中抽出,以便维修或更换该心轴12或该驻车单元13。
但是,实际应用时,该心轴12会相对所述防震环11转动,因此难以固定该挡止销14的位置。而且由于该心轴12与该挡止销14是位于该摩托车100下方较接近地面的位置,上方还有曲轴箱101与其他零组件,因此,倘若该挡止销14转动至必须沿该摩托车100的高度方向才能取出时,将受限于地面与曲轴箱101或上方其他零组件的限制而不易拆卸,此时,必须仰赖人力与手动工具,转动该心轴12以改变该挡止销14的方向才能取出该挡止销14,过程不仅费力费时也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拆装较为方便且省时省力的摩托车的驻车装置。
于是,本发明摩托车的驻车装置,包含一穿置于一摩托车的车架上的心轴、一枢设于该心轴且能以该心轴为轴心转动的驻车单元,以及一用以限制该心轴转动的限位单元。
该限位单元包括一形成于该车架的第一限位机构,及一与该第一限位机构相卡合地形成于该心轴上的第二限位机构,相卡合的该第一限位机构与该第二限位机构能限制该心轴相对该车架转动。
优选地,该第一限位机构是一凸出形成于该车架的卡块,而该第二限位机构是一对应该卡块而形成于该心轴的卡沟。
可选地,该第一限位机构是一形成于该车架的卡沟,而该第二限位机构是一对应该卡沟而形成于该心轴的卡块。
可选地,该第一限位机构是一形成于该车架的限位面,而该第二限位机构是一与该限位面相卡合而形成于该心轴的卡合面。
优选地,该车架形成有一贯穿孔,而该心轴包括一穿置该车架的贯穿孔的轴部,及一连设于该轴部的一端且直径大于该轴部的直径的头部,该头部显露于该贯穿孔外,而且该限位单元的第二限位机构是形成于该头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仍在提供一种拆装较为方便且省时省力的摩托车的驻车装置。
于是,本发明摩托车的驻车装置,该摩托车包括一曲轴箱,而该驻车装置包含一穿置于该摩托车的曲轴箱的心轴、一枢设于该心轴且能以该心轴为轴心转动的驻车单元,以及一用以限制该心轴转动的限位单元。
该限位单元包括一形成于该曲轴箱的第一限位机构,及一与该第一限位机构相卡合地形成于该心轴上的第二限位机构,相卡合的该第一限位机构与该第二限位机构能限制该心轴相对该曲轴箱转动。
优选地,该第一限位机构是一凸出形成于该曲轴箱的卡块,而该第二限位机构是一对应该卡块而形成于该心轴的卡沟。
可选地,该第一限位机构是一形成于该曲轴箱的卡沟,而该第二限位机构是一对应该卡沟而形成于该心轴的卡块。
可选地,该第一限位机构是一形成于该曲轴箱的限位面,而该第二限位机构是一与该限位面相卡合而形成于该心轴的卡合面。
优选地,该曲轴箱形成有一贯穿孔,而该心轴包括一穿置该曲轴箱的贯穿孔的轴部,及一连设于该轴部的一端且直径大于该轴部的直径的头部,该头部显露于该贯穿孔外,而且该限位单元的第二限位机构是形成于该头部。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利用相互卡合的第一限位机构与第二限位机构,能限制该心轴相对该摩托车转动,不仅便于拆装作业的进行,拆装时也较为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侧视图,说明一现有摩托车的驻车装置;
图2是一部分侧视图,辅助说明现有摩托车的驻车装置的位置;
图3是一剖视图,说明现有摩托车的驻车装置元件间的连结关系;
图4是一侧视图,说明本发明摩托车的驻车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图5是一剖视图,说明第一实施例元件间的连结关系;
图6是一侧视图,说明本发明摩托车的驻车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图7是一侧视图,说明本发明摩托车的驻车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图8是一侧视图,说明本发明摩托车的驻车装置的第四实施例;
图9是一剖视图,说明第四实施例元件间的连结关系;
图10是一侧视图,说明本发明摩托车的驻车装置的第五实施例;及
图11是一侧视图,说明本发明摩托车的驻车装置的第六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4、5,本发明摩托车的驻车装置2的第一实施例包含一穿置于一摩托车200的心轴21、一枢设于该心轴21且能以该心轴21为轴心转动的驻车单元22、一用以限制该心轴21转动的限位单元23,及一与该限位单元23对应设置的挡止件24。
该摩托车200包括一个形成有两个与该心轴21相配合的贯穿孔203的曲轴箱201,及两个分别设于所述贯穿孔203中的防震环204。该心轴21包括一穿置所述贯穿孔203中的防震环204且部分突出的轴部211,及一个一体连设于该轴部211的一端且显露于所述贯穿孔203外的头部212。该头部212的直径大于该轴部211的直径,而该挡止件24是穿置于该心轴21的轴部211远离该头部212的一侧。
该驻车单元22包括两个间隔套置于该轴部211的轴套221,及一结合所述轴套221的驻车架222。所述轴套221是位于所述防震环204之间。
该限位单元23包括一形成于该摩托车200的曲轴箱201的第一限位机构231,及一与该第一限位机构231相卡合地形成于该心轴21上的第二限位机构232。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机构231是凸出于该摩托车200的曲轴箱201的卡块,而该第二限位机构232是对应该卡块而凹陷形成于该心轴21的头部212的卡沟。
利用相互卡合且分别形成于该摩托车200的曲轴箱201与该心轴21的头部212上的第一限位机构231与第二限位机构232,能限制该心轴21相对该摩托车200转动,以固定该挡止件24的位置角度,不仅便于该挡止件24的拆装作业,也能有便于该心轴21与该驻车单元22的拆装,而且拆装时也较为省时省力。
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该第一限位机构231与第二限位机构232也可以是分别形成于该摩托车200的曲轴箱201的所述贯穿孔203与该心轴21的轴部211上,只要该第一限位机构231与第二限位机构232仍可相互卡合,依然可以达成限制该心轴21相对该摩托车200转动的功效。
参阅图6,本发明摩托车的驻车装置2的第二实施例,大致是与该第一实施例相似,不相同的地方在于:该第一限位机构231是形成于该摩托车200的曲轴箱201的卡沟,而该第二限位机构232是一对应该卡沟而形成于该心轴21的头部212的卡块。
由于本实施例大致是与该第一实施例相似,因此,除了可以达成与该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外,也提供另一种态样供选择。
参阅图7,本发明摩托车的驻车装置2的第三实施例,大致是与该第一实施例相似,不相同的地方在于:第一限位机构231是形成于该摩托车200的曲轴箱201的限位面,而该第二限位机构232是与该限位面相卡合而形成于该心轴21的头部212的卡合面。
由于本实施例大致是与该第一实施例相似,因此,除了可以达成与该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外,也提供另一种态样供选择。
参阅图8、9,本发明摩托车的驻车装置2的第四实施例,大致是与该第一实施例相似,不相同的地方在于:该摩托车200包括一个形成有两个与该心轴21的轴部211相配合的贯穿孔203的车架202,该限位单元23包括一形成于该摩托车200的车架202的第一限位机构231,及一与该第一限位机构231相卡合地形成于该心轴21的头部212的第二限位机构232。该第一限位机构231是凸出于该摩托车200的车架202的卡块,而该第二限位机构232是对应该卡块而凹陷形成于该心轴21的头部212的卡沟。
由于本实施例大致是与该第一实施例相似,因此,除了可以达成与该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外,也提供另一种态样供选择。
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该第一限位机构231与第二限位机构232也可以是分别形成于该摩托车200的车架202的所述贯穿孔203与该心轴21的轴部211上,只要该第一限位机构231与第二限位机构232仍可相互卡合,依然可以达成限制该心轴21相对该摩托车200转动的功效。
参阅图10,本发明摩托车的驻车装置2的第五实施例,大致是与该第四实施例相似,不相同的地方在于:该第一限位机构231是形成于该摩托车200的车架202的卡沟,而该第二限位机构232是一对应该卡沟而形成于该心轴21的头部212的卡块。
由于本实施例大致是与该第四实施例相似,因此,除了可以达成与该第四实施例相同的功效外,也提供另一种态样供选择。
参阅图11,本发明摩托车的驻车装置2的第六实施例,大致是与该第四实施例相似,不相同的地方在于:第一限位机构231是形成于该摩托车200的车架202的限位面,而该第二限位机构232是一与该限位面相卡合而形成于该心轴21的头部212的卡合面。
由于本实施例大致是与该第四实施例相似,因此,除了可以达成与该第四实施例相同的功效外,也提供另一种态样供选择。
综上所述,本发明摩托车的驻车装置2利用相互卡合且分别形成于该摩托车200与该心轴21的第一限位机构231与第二限位机构232,能限制该心轴21相对该摩托车200转动,以固定该挡止件24的位置角度,不仅便于该挡止件24的拆装作业,也能有便于该心轴21与该驻车单元22的拆装,而且拆装时也较为省时省力,故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都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2 驻车装置 231 第一限位机构
21 心轴 232 第二限位机构
211 轴部 24 挡止件
212 头部 200 摩托车
22 驻车单元 201 曲轴箱
221 轴套 202 车架
222 驻车架 203 贯穿孔
23 限位单元 204 防震环
Claims (8)
1.一种摩托车的驻车装置,包含:
一心轴,穿置于一摩托车的车架上,该车架形成有两个与该心轴相配合的贯穿孔,而该心轴包括一穿置该车架的贯穿孔的轴部;
一驻车单元,枢设于该心轴且能以该心轴为轴心转动,该驻车单元包括两个间隔套置于该轴部的轴套;及
一限位单元,包括一形成于该车架的第一限位机构,及一与该第一限位机构相卡合地形成于该心轴上的第二限位机构,相卡合的该第一限位机构与该第二限位机构能限制该心轴相对该车架转动,
其中该第一限位机构是一凸出形成于该车架的卡块,而该第二限位机构是一对应该卡块而形成于该心轴的卡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心轴还包括一连设于该轴部的一端且直径大于该轴部的直径的头部,该头部显露于该贯穿孔外,而且该限位单元的第二限位机构是形成于该头部。
3.一种摩托车的驻车装置,包含:
一心轴,穿置于一摩托车的车架上,该车架形成有两个与该心轴相配合的贯穿孔,而该心轴包括一穿置该车架的贯穿孔的轴部;
一驻车单元,枢设于该心轴且能以该心轴为轴心转动,该驻车单元包括两个间隔套置于该轴部的轴套;及
一限位单元,包括一形成于该车架的第一限位机构,及一与该第一限位机构相卡合地形成于该心轴上的第二限位机构,相卡合的该第一限位机构与该第二限位机构能限制该心轴相对该车架转动,
其中该第一限位机构是一形成于该车架的卡沟,而该第二限位机构是一对应该卡沟而形成于该心轴的卡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摩托车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心轴还包括一连设于该轴部的一端且直径大于该轴部的直径的头部,该头部显露于该贯穿孔外,而且该限位单元的第二限位机构是形成于该头部。
5.一种摩托车的驻车装置,该摩托车包括一曲轴箱,该驻车装置包含:
一心轴,穿置于该摩托车的曲轴箱,该曲轴箱形成有两个与该心轴相配合的贯穿孔,而该心轴包括一穿置该曲轴箱的贯穿孔的轴部:
一驻车单元,枢设于该心轴且能以该心轴为轴心转动,该驻车单元包括两个间隔套置于该轴部的轴套;及
一限位单元,包括一形成于该曲轴箱的第一限位机构,及一与该第一限位机构相卡合地形成于该心轴上的第二限位机构,相卡合的该第一限位机构与该第二限位机构能限制该心轴相对该曲轴箱转动,
其中该第一限位机构是一凸出形成于该曲轴箱的卡块,而该第二限位机构是一对应该卡块而形成于该心轴的卡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摩托车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心轴还包括一连设于该轴部的一端且直径大于该轴部的直径的头部,该头部显露于该贯穿孔外,而且该限位单元的第二限位机构是形成于该头部。
7.一种摩托车的驻车装置,该摩托车包括一曲轴箱,该驻车装置包含:
一心轴,穿置于该摩托车的曲轴箱,该曲轴箱形成有两个与该心轴相配合的贯穿孔,而该心轴包括一穿置该曲轴箱的贯穿孔的轴部:
一驻车单元,枢设于该心轴且能以该心轴为轴心转动,该驻车单元包括两个间隔套置于该轴部的轴套;及
一限位单元,包括一形成于该曲轴箱的第一限位机构,及一与该第一限位机构相卡合地形成于该心轴上的第二限位机构,相卡合的该第一限位机构与该第二限位机构能限制该心轴相对该曲轴箱转动,
其中该第一限位机构是一形成于该曲轴箱的卡沟,而该第二限位机构是一对应该卡沟而形成于该心轴的卡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摩托车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心轴还包括一连设于该轴部的一端且直径大于该轴部的直径的头部,该头部显露于该贯穿孔外,而且该限位单元的第二限位机构是形成于该头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834944.3A CN106800056B (zh) | 2015-11-26 | 2015-11-26 | 摩托车的驻车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834944.3A CN106800056B (zh) | 2015-11-26 | 2015-11-26 | 摩托车的驻车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00056A CN106800056A (zh) | 2017-06-06 |
CN106800056B true CN106800056B (zh) | 2020-07-07 |
Family
ID=58977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834944.3A Active CN106800056B (zh) | 2015-11-26 | 2015-11-26 | 摩托车的驻车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800056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667563A1 (fr) * | 1990-10-05 | 1992-04-10 | Auvray Joseph | Dispositif antivol pour vehicules a 2 roues bloquant la bequille en position d'appui sur le sol. |
CN1196314A (zh) * | 1997-04-15 | 1998-10-2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两轮摩托车的支架装置 |
CN101024407A (zh) * | 2006-02-24 | 2007-08-2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二轮机动车 |
-
2015
- 2015-11-26 CN CN201510834944.3A patent/CN10680005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667563A1 (fr) * | 1990-10-05 | 1992-04-10 | Auvray Joseph | Dispositif antivol pour vehicules a 2 roues bloquant la bequille en position d'appui sur le sol. |
CN1196314A (zh) * | 1997-04-15 | 1998-10-2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两轮摩托车的支架装置 |
CN101024407A (zh) * | 2006-02-24 | 2007-08-2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二轮机动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00056A (zh) | 2017-06-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M409219U (en) | Bicycle pedal assembly | |
CN106800056B (zh) | 摩托车的驻车装置 | |
CN201855543U (zh) | 高尔夫球杆 | |
TWM484646U (zh) | 檢測夾具 | |
TWI609811B (zh) | 機車的駐車裝置 | |
JP6355968B2 (ja) | 杭の振れ止め装置 | |
CN205950323U (zh) | 无损装夹夹具 | |
TWI580608B (zh) | 一體式踏板製造方法 | |
TW201639673A (zh) | 打鏈器轉向結構 | |
JP2018013182A (ja) | パイプ挿入装置 | |
TWI691428B (zh) | 後輪轉向自行車的轉向裝置 | |
CN110806162B (zh) | 一种夹具 | |
US1355145A (en) | Fan and guard coupling | |
CN204870607U (zh) | 车辆配件的快拆装置 | |
CN205380613U (zh) | 一种用于槽头钢管插接连接的手工操作工具 | |
CN205916262U (zh) | 一种球形折叠机构 | |
JP3161817U (ja) | 分解工具 | |
TWM555275U (zh) | 傳動軸分離器 | |
TWM526539U (zh) | 一體式踏板 | |
US1592258A (en) | Double-disk disk bit | |
CN107719023A (zh) | 一种工业脚轮套装装置 | |
US1462037A (en) | Pipe-hook tongs | |
TW201731643A (zh) | 具有安全裝置的可折收鋸切機及可折收鋸切機的安全收折方法 | |
TWM460830U (zh) | 花轂結構 | |
TWM521564U (zh) | 車輛配件之快拆裝置改良結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