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84987A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784987A CN106784987A CN201510823900.0A CN201510823900A CN106784987A CN 106784987 A CN106784987 A CN 106784987A CN 201510823900 A CN201510823900 A CN 201510823900A CN 106784987 A CN106784987 A CN 1067849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thium ion
- ion battery
- negative material
- negative
- battery nega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1—Binders
- H01M4/622—Binders being polym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负极和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水溶性粘结剂,所述水溶性粘结剂为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粘结剂采用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由于该粘结剂具有优越的柔顺及粘结性能,因此可降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粘结剂的使用量,使得负极活性物质在负极材料中所占的比重增大,进而使得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获得提升,提高了锂离子电池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粘结剂可以将电极材料中的活性物质、导电剂及集流体紧密的结合起来,以使导电剂及活性物质牢固在集流体表面,同时提高与集流体的接触面积,以更好的稳定电池极板结构,因此,粘结剂是锂离子电池材料重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目前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粘结剂市场中,逐渐采用NaCMC/SBR组合粘结剂替换传统的PVDF粘结剂。这主要是因为相对于PVDF粘结剂来说,NaCMC/SBR组合粘结剂的价格更加便宜、环境更加友好而且还能提高活性物质的电化学性能。
在NaCMC/SBR组合粘结剂中,NaCMC在形成锂离子电池浆料的过程中,主要起到增稠和分散作用,SBR则主要提供柔顺性和粘结力;而PVDF粘结剂则同时兼具两种功能。因此,虽然采用NaCMC/SBR组合粘结剂作为电池的粘结剂会降低成本、对环境友好且能提高活性物质的电化学性能,但却会使得负极配方中的活性物质的含量比采用PVDF粘结剂降低2%~3%及以上。活性物含量的降低,限制了负极极片能量密度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负极活性物质含量进而提高锂离子电池负极能量密度最终提高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由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水溶性粘结剂,所述水溶性粘结剂为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
相应地,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包括负极活性层,所述负极活性层由上述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形成。
以及,相应地,由上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提供的锂离子电池。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粘结剂采用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由于魔芋葡甘露聚糖的重均分子量为数百万道尔顿,工业生产的商品粘度可达20Pa·s,是同等浓度下NaCMC/SBR组合粘结剂粘度的几十甚至上百倍,经过接枝改性后,柔顺及粘结性能更加优越,因此可降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粘结剂的使用量,从而提高电极片中活性物质的比例。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用于锂离子电池中,由于粘结剂的使用量降低,使得负极活性物质在负极材料中所占的比重增大,进而使得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获得提升,最终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Cell1及对比例1-Cell5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常温250次循环性能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水溶性粘结剂,所述水溶性粘结剂为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
其中,在任一实施例中,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由魔芋葡甘露聚糖进行接枝改性而来,魔芋葡甘露聚糖的分子量为数百万道尔顿,工业生产的商品粘度可达到20Pa·s,是目前所发现的植物类实用胶中粘度最高的一种物质,在相同浓度下,其粘度是NaCMC胶液粘度的几十甚至上百倍,经过改性,使得其高分子链更加柔顺,粘结性能更加优越,从而兼具SBR(橡胶)的功能。
作为优选地,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为聚丙烯酸酯接枝改性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聚甲基丙烯酸酯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聚丙烯酰胺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聚丙烯腈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聚乙烯醇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及聚氨酯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地,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的重均分子量为1×106~2×106。
在任一实施例中,上述电池负极材料包括上述的水性粘结剂、负极活性材料及导电剂。将所述的水性粘结剂、负极活性材料及导电剂和成浆料后涂覆于负极集流体表面,经过干燥处理,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具体地,水性粘结剂,即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占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总质量百分比的0%~2.0%。在保证柔顺性、粘结性的前提下,粘结剂使用量的减少,可极大的提高电极片中活性物质的比例。
作为优选地,上述电池负极材料的上述负极活性材料为天然石墨、人造石墨、表面改性天然石墨、硬碳、软碳、中间相碳微球、多晶硅微米线、多晶硅纳米颗粒、硅基合金粉末、氧化亚硅微米颗粒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地,上述电池负极材料的上述导电剂为导电炭黑、导电石墨、气相生长碳纤维、多壁碳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及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在一实施例中,负极集流体采用铜箔,不锈钢箔、镍箔及钛箔中的任一种。
相应地,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相应的锂离子电池。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间隔于相邻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离膜以及电解液,其中的负极片即为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或者由上述锂离子负极材料形成于负极集流体表面而形成。
作为优选地,所述正极片选用含锂的复合金属氧化物作为正极活性材料,如磷酸亚铁锂、钴酸锂、镍钴锰酸锂等。
将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形成浆料后涂覆于正极集流体中形成正极片。
具体地,所述正极集流体为铝或涂布有导电碳的铝箔。
作为优选地,所述电解液由电解液溶剂和电解液溶质组成。
其中,所述电解液溶剂为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丁烯酯(B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甲丙酯(MPC)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电解液的溶质,为六氟磷酸锂(LiPF6)、四氟硼酸锂(LiBF4)、高氯酸锂(LiClO4)、双(氟磺酰)亚胺锂(LiN(SO2F)2)、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N(CF3SO2)2)、双草酸硼酸锂(LiBOB)、二氟草酸硼酸锂(LiDFOB)中的至少一种。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极材料或负极制造的锂离子电池,由于采用接枝改性的魔芋葡甘露聚糖作为粘结剂可以降低粘结剂的用量,从而提高了电极片中活性物质的比重,活性物质比重的提高,能够提高电极的能量密度,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电池产品的各项电化学性能。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以下通过多个例子举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负极材料制作过程。
实施例1
负极片N1的制备。按照重量比比为天然石墨:聚丙烯酸酯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导电炭黑:去离子水=98.5:0.5:1:80的比例,称取各组分;然后对称取的所述各组分进行高速搅拌,得到分散均匀的负极浆料;将该浆料均匀地涂在铜箔两面,经过干燥、辊压机压实,得到负极片记为N1。
正极片P1的制备。按照重量比比为钴酸锂:聚偏氟乙烯:导电炭黑:N-甲基吡咯烷酮=90:5:5:40的比例,称取各组分;然后对称取的所述各组分进行高速搅拌,得到分散均匀的正极浆料;将该浆料均匀地涂在铝箔两面,经过干燥、辊压机压实,得到正极片记为P1。
锂离子电池Cell1的制备。在正极片P1和负极片N1上焊接导电极耳,将聚丙烯/聚乙烯复合隔离膜放置于正极和负极中间,将其卷绕形成裸电芯,包裹在铝塑膜中。注入由1M锂盐和混合碳酸酯溶剂所组成的电解液。进行封装后对电池进行化成和老化,得到软包装电池,记为Cell1。
实施例2
负极片N2的制备。按照重量比比为人造石墨:聚丙烯酰胺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气相生长炭纤维:水=98:1:1:100的比例,称取各组分;然后对称取的所述各组分进行高速搅拌,得到分散均匀的负浆料,将该浆料均匀地涂在铜箔两面,经过干燥、辊压机压实,得到负极片记为N2。
正极片P2的制备。按照重量比比为镍钴锰酸锂、聚偏氟乙烯、导电炭黑和N-甲基吡咯烷酮按照92:4:4:45比例,称取各组分,然后对称取的各组分进行高速搅拌,得到分散均匀的正极浆料。将该浆料均匀地涂在铝箔两面,经过干燥、辊压机压实,得到正极片记为P2。
锂离子电池Cell2的制备.在正极片P2和负极片N2上焊接导电极耳,将聚丙烯/聚乙烯复合隔离膜放置于正极和负极中间,将其卷绕形成裸电芯,包裹在铝塑膜中。注入由1M锂盐和混合碳酸酯溶剂所组成的电解液。进行封装后对电池进行化成和老化,得到软包装电池,记为Cell2。
实施例3
负极片N3的制备。按照重量比比为硅基合金粉末:聚丙烯腈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多壁碳纳米管:水=97.5:1.5:1:90的比例,称取各组分,将称取的所述各组分进行高速搅拌,得到分散均匀的负极浆料;将该浆料均匀地涂在铜箔两面,经过干燥、辊压机压实,得到负极片记为N3。
正极片P3的制备。按照重量比比为镍钴铝酸锂:聚偏氟乙烯:导电炭黑:N-甲基吡咯烷酮=93:3.5:3.5:50的比例,称取各组分,然后将称取的所述各组分进行高速搅拌,得到分散均匀的正极浆料;将该浆料均匀地涂在铝箔两面,经过干燥、辊压机压实,得到正极片记为P3。
锂离子电池Cell3的制备。在正极片P3和负极片N3上焊接导电极耳,将聚丙烯/聚乙烯复合隔离膜放置于正极和负极中间,将其卷绕形成裸电芯,包裹在铝塑膜中。注入由1M锂盐和混合碳酸酯溶剂所组成的电解液。进行封装后对电池进行化成和老化,得到软包装电池,记为Cell3。
实施例4
负极片N4的制备。按照重量比比为氧化亚硅微米颗粒:聚氨酯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导电炭黑:水=97:2:1:80的比例,称取各组分,然后将称取的所述各组分进行高速搅拌,得到分散均匀的负极浆料;将该浆料均匀地涂在铜箔两面,经过干燥、辊压机压实,得到负极片记为N4。
正极片P4的制备。按照重量比比为磷酸铁锂:聚偏氟乙烯:导电碳黑:N-甲基吡咯烷酮=97:1.5:1.5:70的比例,称取各组分,然后将称取的所述各组分进行高速搅拌,得到分散均匀的正极浆料;将该浆料均匀地涂在铝箔两面,经过干燥、辊压机压实,得到正极片记为P4。
锂离子电池Cell4的制备:在正极片P4和负极片N4上焊接导电极耳,将聚丙烯/聚乙烯复合隔离膜放置于正极和负极中间,将其卷绕形成裸电芯,包裹在铝塑膜中。注入由1M锂盐和混合碳酸酯溶剂所组成的电解液。进行封装后对电池进行化成和老化,得到软包装电池,记为Cell4。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按照重量比比为天然石墨:丁苯橡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导电炭黑:水=94:2:2.6:1.4:100的比例来制备负极片,如此所得到的负极片记为N5。
以P1为正极,N5为负极,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得到锂离子电池,记为Cell5。
以下通过实验数据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及使用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的各种性能。
(一).Cell1和Cell5的低温性能对比
在25℃以0.5C的电流对电池充电直至电压为4.2V,对充电的电池以0.5C的电流放电直至2.5V,此放电容量记为25℃下的放电容量;同样在25℃以0.5C的电流对电池充电直至电压为4.2V,分别在0℃、-10℃和-20℃对充电的电池以0.5C的电流放电直至2.5V,此放电容量分别记为0℃、-10℃和-20℃下的放电容量。0℃、-10℃和-20℃下的放电容量与25℃时电池的首次放电容量百分比作为电池的0℃、-10℃和-20℃放电容量比,测试结果详见表1。
表1实施例1及对比例1的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
由表1可知,实施例1的锂离子电池在-20℃/25℃低温容量保持率为69.78%,而对比例1在-20℃/25℃的低温容量保持率仅为55.69%,鉴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很显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更好的低温性能。
(二).Cell1和Cell5的倍率性能对比
以0.5C的电流对电池充电直至电压为4.2V,对充电的电池以0.5C的电流放电直至2.5V,此放电容量记为0.5C的放电容量;同样以0.5C的电流对电池充电直至电压为4.2V,分别在对充电的电池以1C、2C和3C的电流放电直至2.5V,此放电容量分别记为1C、2C和3C下的放电容量。1C、2C和3C下的放电容量与电池首次0.5C的放电容量百分比作为电池的1C、2C和3C放电容量比,测试结果详见表2。
表2实施例1及对比例1的锂离子电池倍率性能
从表2可知,实施例1的锂离子电池的3C/0.5C的容量保持率为82.02%,而对比例1的锂离子电池的3C/0.5C的容量保持率仅为71.95%。鉴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很显然,实施例1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更好的倍率性能,也就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更好的倍率性能。。
(三).Cell1和Cell5的常温循环性能对比
在25℃下以1C的电流对电池充电直至电压为4.2V,对充电的电池以1C的电流放电直至2.5V,重复充电放电循环250次;循环过程中记录电池的放电容量,以第250次的放电容量与第一次放电容量百分比作为容量保持率,测试结果详见说明书附图1。
由说明书附图1可知,实施例1的锂离子电池在常温循环测试中,容量保持率为86.75%,而对比例1的锂离子电池的相应容量保持率仅为76.20%。显然,实施例1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更好的循环性能。进一步地,鉴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和稳定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更加良好的循环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由该负极材料制备的负极,并进一步制造成的锂离子电池,由于负极片中只有活性材料具有锂离子传导性能,而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粘结剂的用量比NaCMC/SBR组合粘结剂少,负极片中活性物质含量更高,所以低温和倍率性能更好;特别是在循环过程中,发生副反应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所以电池容量保持能力也有显著提升。其余实施例同样有相同的结果,只是由于本发明材料性能十分稳定,为节省篇幅,这里就不对其他实施例进行逐个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水溶性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粘结剂为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占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总质量百分比的0%~2.0%。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为聚丙烯酸酯接枝改性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聚甲基丙烯酸酯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聚丙烯酰胺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聚丙烯腈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聚乙烯醇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及聚氨酯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枝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的重均分子量为1×106~2×106。
5.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包括负极活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层由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形成。
6.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的负极为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823900.0A CN106784987A (zh) | 2015-11-23 | 2015-11-23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823900.0A CN106784987A (zh) | 2015-11-23 | 2015-11-23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84987A true CN106784987A (zh) | 2017-05-31 |
Family
ID=58963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823900.0A Pending CN106784987A (zh) | 2015-11-23 | 2015-11-23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78498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48893A (zh) * | 2018-08-27 | 2019-01-04 | 江苏中兴派能电池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C复合电极及制备方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37757A (zh) * | 2000-06-16 | 2002-02-27 | 日清纺织株式会社 | 聚合物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CN1581538A (zh) * | 2004-05-21 | 2005-02-16 | 惠州Tcl金能电池有限公司 | 一种二次金属锂电池负极的制造方法 |
CN101260282A (zh) * | 2008-03-18 | 2008-09-10 | 成都中科来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锂离子电池用水性粘合剂、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正极片 |
CN101816525A (zh) * | 2010-04-23 | 2010-09-01 | 广州市丽缇贸易有限公司 | 一种双面异体葡甘露聚糖海绵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983335A (zh) * | 2011-09-02 | 2013-03-20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电极的制造方法及蓄电装置 |
CN103270628A (zh) * | 2010-12-17 | 2013-08-28 | 住友大阪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 电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503209A (zh) * | 2011-04-26 | 2014-01-08 |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 |
WO2015043917A1 (de) * | 2013-09-27 | 2015-04-02 | Robert Bosch Gmbh |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lithium-zellen- funktionsschicht |
-
2015
- 2015-11-23 CN CN201510823900.0A patent/CN10678498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37757A (zh) * | 2000-06-16 | 2002-02-27 | 日清纺织株式会社 | 聚合物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CN1581538A (zh) * | 2004-05-21 | 2005-02-16 | 惠州Tcl金能电池有限公司 | 一种二次金属锂电池负极的制造方法 |
CN101260282A (zh) * | 2008-03-18 | 2008-09-10 | 成都中科来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锂离子电池用水性粘合剂、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正极片 |
CN101816525A (zh) * | 2010-04-23 | 2010-09-01 | 广州市丽缇贸易有限公司 | 一种双面异体葡甘露聚糖海绵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270628A (zh) * | 2010-12-17 | 2013-08-28 | 住友大阪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 电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503209A (zh) * | 2011-04-26 | 2014-01-08 |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 |
CN102983335A (zh) * | 2011-09-02 | 2013-03-20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电极的制造方法及蓄电装置 |
WO2015043917A1 (de) * | 2013-09-27 | 2015-04-02 | Robert Bosch Gmbh |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lithium-zellen- funktionsschicht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李浪等: "《淀粉科学与技术》", 30 April 1994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48893A (zh) * | 2018-08-27 | 2019-01-04 | 江苏中兴派能电池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C复合电极及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26027B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及锂离子电池 | |
He et al. | Prepar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g-modified TiO2 nanotube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y | |
CN102945947B (zh) | 柔性无粘结剂自支撑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 | |
CN106920968A (zh) | 锂离子电池负极混料、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 |
CN109585781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以及应用该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 |
CN104347880A (zh) | 可快充的锂离子电池 | |
CN106549158A (zh)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 |
CN105449269B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 | |
CN101663781A (zh) | 用于锂蓄电池的壳核型阳极活性材料、制备所述材料的方法以及包含所述材料的锂蓄电池 | |
CN102945966A (zh) | 一类含有催化型添加剂的锂硫电池正极复合体系 | |
CN104934609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粘结剂 | |
CN108232129A (zh)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 |
CN104409767B (zh) | 一种低温型锂离子二次电池 | |
CN104681860B (zh) | 一种可快速充放电的高电压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532055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粘结剂以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 |
CN109037592A (zh) | 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 |
CN104617283A (zh) | 一种锂硫电池碳纤维增强三维石墨烯-硫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正极的制备方法 | |
CN106654171A (zh) | 复合分散剂、锂离子电池负极浆料、负极及锂离子电池 | |
CN109698354A (zh) | 一种粘结剂、使用它的负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KR20140140980A (ko) |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전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 |
US10629320B2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sulfur charged carbon nanotubes and cathode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 |
CN114784267A (zh) | 一种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 |
CN108878893A (zh) | 一种快充锂离子电池负极用改性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098189B (zh) | 负极材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511692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