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25C - 横编机 - Google Patents
横编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7125C CN1067125C CN94117205A CN94117205A CN1067125C CN 1067125 C CN1067125 C CN 1067125C CN 94117205 A CN94117205 A CN 94117205A CN 94117205 A CN94117205 A CN 94117205A CN 1067125 C CN1067125 C CN 1067125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edle
- needle selection
- stitch
- selection
- b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横编机,通过只要在选针针床上的槽板上设置与传统方式不同的前后两列针导向槽,并将其中奇数号和偶数号配列成前后交错的锯齿状,在各针导向槽内分别对每根选针针脚进行导向,能使选针动作有两倍于传统的充裕时间进行每根选针针脚的选针动作,对选针装置不要求象以往那样的高速性,能使用传统家用手编机机用的低成本电磁式选针装置,即使用这样的选针装置也能确保选针动作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横编机,它使设置在编织针床上的一组织针和设置在选针针床上的一组选针针脚每1根分别对应,在选针针床上对选针针脚进行选针,用该选针针脚使对应的织针移动。
在传统的该类主横编机中,引导一组选针针脚的针导向槽在选针针床的槽板上按规定的狭小节距P密集配成一列。
从而,一组选针针脚也以同样规定的狭小节距配成一列,由于选针装置必需对如此密集配列的一组选针针脚进行选针,因此要求该动作具有高速性,使选针装置成本提高。也就是若把选针针床上的选针机头的移动速度定为V,则从某一根选针针脚开始选针起到对其相邻的选针针脚选针止的响应速度应为P/V,若移动速度V固定时,P值越小,这种响应速度值也就越小,必须加快其速度。
此外,传统的该主横编机由于上述针导向槽为有底的深凹槽,是在一块厚金属板上通过切削加工形成,或是将多块隔板的各一部分逐块嵌入在底板的多个凹部内,形成在底板上具有隔板间隙的针导向槽(有底凹槽),单就这种狭小节距P的槽板制作上来讲,不仅很费功夫且要求很高的技艺,从而使成本提高。而且,由于槽板厚,该针导向槽为有底的深凹槽,使槽板的制作麻烦,以及隔板的嵌入和将长槽板加工成同宽的切削加工很费工夫。
因此,本发明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所述的横编机,只要采用和传统不同的选针针床槽板导向槽的配置形式,就能使选针装置每一根选针针脚的选针动作在时间宽裕上为以往的两倍,由于不要求如传统选针装置那样的高速性,因此,能使用传统家用手编机用的低成本电磁式选针装置,此外,即使采用那种选针装置,也能确保选针动作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第2目的在于能用简单且成本低廉的冲压成形加工制造选针针床槽板的针导向槽。
本发明的第3目的在于使选针针床的槽板变薄,更加便于针导向槽的冲压成形,并且,即使槽板变薄,也能对选针针脚顺利引导而不发生摇晃。
本发明的第4目的在于能使选针针脚的装入和交换简单地进行。
为了达到上述第1和第2目的,在本发明中,是将选针针床槽板的针导向槽配列成前后两列,且将奇数号和偶数号按前后错开的交错状排列,将每一根选针针脚引导到各针导向槽内。为了对选针针脚进行导向的针导向槽按此方式分成前后两列,最好是织针的整体长度均相等,而前列选针针脚和后列选针针脚从针柄起的前侧部分长度不同。此外,为了分别按前列、后列对分成前后两列的选针针脚进行选针,在选针针床上移动的选针机头上设置有对一组前列选针针脚进行选针的前侧的左右电磁选针装置和对一组后列选针针脚进行选针的后侧的左右电磁选针装置。
此外,为达到上述第3目的,在选针针床上按规定间隔设置上下两块槽板,将其各针导向槽分别按前后两列设置,而且将奇数号和偶数号按前后错开的交错状排列,使其上下面开口,使选针针脚柄在上下针导向槽内配合进行导向。
为达到上述第4目的,把装有将选针针脚压向上方的弹簧的底板安装成相对上述槽板能上下自由开合的形态。
本发明由于将选针针脚在选针针床槽板上分成前后两列,且使奇数号和偶数号形成前后错开的交错状排列,在各列中能使选针针脚节距为以往的两倍即2P。因此,当分别对前列选针针脚和后列选针针脚进行选针时,若选针机头移动速度为V,从某一根选针针脚选针起至对其相邻的选针针脚选针止的响应速度,以传统的2倍即2P/V为好。
此外,由于选针针床槽板的针导向槽分成前后两列,而且奇数号和偶数号成前后错开的交错状排列,在各列中的节距为以往的两倍,因此,能进行冲压成形加工(冲压针导向槽)。
为了便于进行冲压成形的针导向槽加工而使槽板变薄时,因此也会使针导向槽变薄,而造成选针针脚的导向不稳定,然而,若将两块槽板按上下所定的间隔设置,使选针针脚柄在上下的针导向槽内配合进行导向,即可对选针针脚稳定进行导向。
当把设置将选针针脚压向上方的弹簧的底板安装成相对槽板沿上下自由开合的形态时,只要打开底板就能将所有选针针脚从槽板上取下进行交换。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本发明横编机一实施例的总体俯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构造、且被切去一部分时的侧视图。
图3为表示上述横编机选针针床底板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剖面图。
图4为表示选针针床的针导向槽和编织针床的针导向槽间关系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5为选针机头背面构造图。
图6为编织机头背面构造图。
图7为将编织机头上盖取下时的编织机头的俯视图。
图8为在图7的状态中再将上台板取下时的编织机头的俯视图。
实施例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该横编机构造大致如图1所示,由前后并列相连设置的编织针床1和选针针床2,在编织针床1上移动的编织机头3,和在选针针床2上移动的选针机头4构成,将编织机头3和选针机头4连接成可自由装拆的形态,使这些机构同时移动来进行花样编织。
首先,对选针针床2一侧的构造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分别在选针针床2的前后侧框5,6上设置对选针机头4导向的前后导轨7,8的同时,在侧框5,6之间将上下两块槽板9、10,保持规定的间隔,用枢轴12将底板11的前端枢接在前侧的侧框5上,使该底板11能相对槽板9,10沿上下自由开合。图2为关闭底板11后的状态,图3为打开后的状态。在底板11的浮动端(后端)上,为了使该底板11闭合状态时进行锁扣,和解除该锁扣,设置固定在后侧侧框6下侧档针板13上的底板锁扣柄14。
上下槽板9,10的构造完全相同,都由金属薄板制成,且如图4所示,通过冲压成形,按规定间隔分别在其板上设置前后两列针导向槽15、16。这些前后两列的针导向槽15,16的长度和宽度均相同,然而,奇数号和偶数号形成前后错开的交错状排列。而且,每一根前列的选针针脚17的针柄17a能从下侧插入前列的上下针导向槽15内,且后列的每一根选针针脚18的针柄18a也同样能从下侧插入后列的上下针导向槽16内,使其分别在前、后列中在上下针导向槽的配合下对选针针脚柄进行导向而不发生摇晃。
前扣列的选针针脚17,18和配列在编织针床1上的织针19形成一对一的关系。因此,当把织针19的节距定为P时,前列选针针脚17的节距成为2倍的2P,后列选针针脚18的节距也成为2倍的2P,当前列选针针脚17和奇数号的织针19相对应时,后列选针针脚18和偶数号织针19对应。
织针19整体长度均相等,此外,前列选针针脚17和后列选针针脚18的整体长度也相同,然而,由于后列的针导向槽16位于前列针导向槽15的后方位置,是为了使前后列一样,能用选针针脚17,18按动织针19在前列选针针脚17和后列选针针脚18上改变了针柄17a,18a的伸出位置。就是后列选针针脚18的自针柄18a起的前侧部分的长度比前列选针针脚17长,反之,其后侧部分长度比前列选针针脚17短。而且,由于各选针针脚17,18是分别对每一根对应的织针19的后端进行按动的,因此从前侧侧框5上以一对一关系对应设置的窗孔5a向前方伸出直至延伸到编织针床1。
在底板11上设置对前后列选针针脚17,17分别从前后例下侧施加压力的前后板弹簧20,21。
将这些板弹簧20,21形成梳齿状,其梳齿部分以一对一的关系和选针针脚17,18对应,当底板11闭合时,与其对应的选针针脚形成压接。如图3所示当底板11打开时,与其形成一体的前后板弹簧20、21离开前后列选针针脚17,18。这样,当打开底板11,并使选针针脚17,18的针柄17a,18a前进到达针导向槽15,16的前端时选针针脚17,18后端从档针板13脱开,便可调换选针针脚17,18。
如图5所示,在选针机头4的背面(下面)设置前左右侧的一对电磁选针装置22,用于对前列一组选针进行选针,和左右后侧的一对电磁选针装置23用于对后列一组选针进行选针。这些电磁选针装置22,23按左右分布,其构件配置成左右对称,但构造实质相同,由于这些电磁选针装置的构造分别和本申请人早先提出的电子控制式,用于家用手编机的装置的构造相同,(例如,参照特公昭60-50901号公报),因此,说明部分予以省略。
这些前后电磁选针装置22,23都是从其左右装置中机头行进方向的后方进行有效选针动作,即所谓后方选针型。图5中A-D表示前后选针针脚17,18的位置及其针柄17a,18a的工作过程。A为待机位置,B为电磁选针装置22,23接通时的选针位置,C为断开时位置,D为前端位置(可取下位置)。
此外,如图4所示,在编织针床1上,按规定的节距P设置有一列对每根织针19进行导向的导向槽24,与此同时,如图2所示平行设置对编织机头3进行导向的前后导轨25,26。
其次,对编织机头3的构造进行说明。图6为仰视图(背面图),图7为将上盖取下时的俯视图,图8为再将上台板取下时的俯视图。该编织机头3的侧面如图2所示。编织机头3的正面和背面构造都以中心线0-0为基准左右对称。
如图6所示,在编织机头3的背面上,分别在中心线0-0上设置集圈编织凸轮27,在其前左右侧设置有作为编织主凸轮的左右编织凸轮28,29,在后侧右左设置有左右架空编织凸轮30,31,在左右编织凸轮28,29的再左右两侧设置有左右的前侧隔板32,33,在左右架空编织凸轮30,31的再左右两侧设置有左右的后侧隔板34,35,在这些前后隔板间设置有左右(嵌花)编织凸轮36,37以及左右的(舌针)拔出凸轮38,39。编织凸轮28,29大致为三角形状,即形成所谓的成圈三角。
集圈编织凸轮27、架空编织凸轮30,31,嵌花编织凸轮36,37以及舌针拔出凸轮38,39均和编织机头3的行进方向无关,能用手动分别对其上下位置进行转换,下方位置为能改变织针19工作过程的作用位置,上方位置为不能改变其工作过程的非作用位置。此外,图6中的A-D表示织针19的位置及其针柄的工作过程,A为待机位置,B为架空编织位置,C为集圈编织位置,C′为嵌花编织位置,D为舌针拔出位置。
另外,左右编织凸轮28,29依据下述机构可按照编织机头3的前进方向,使其位置沿前后和左右成互不相同的关系而自动转换。
也就是如图7和图8所示,在编织机头3的上下的台板40,41上,设置有相对其中心线0-0左右大致成45°角度对称,互相形成V字形配置关系的左右的斜导向长孔42,43。而且,为了使其沿着这些导向长孔42,43前后移动,左右凸轮夹持器45,46被安装在上下的台板40,41间,将左右编织凸轮28,29分别固定在下台板41下侧的上述左右凸轮夹持器45、46上,与其一体移动。这些凸轮夹持器45,46用左右弹簧47,48分别具有朝向前方弹压的趋势。
而且,在上下基板40,41间沿左右安装有长板形转换构件49,通过设置在其上左右的导向长孔50,51和固定在下基板41上的左右导向螺栓52,52相嵌合,安装成能左右自由移动。
在此转换构件49上安装为进行编织量(密度)调整(调整成圈三角高度)的左右编织量调整板50,51,能对其前后进行位置调整。此编织量调整板50,51具有从前后毕直延伸的基部50a、51引伸出形成一体的斜肘部50b、51b。这些左右肘部50b、51b和左右凸轮夹持器45,46分别形成摩擦接合。
在转换构件49的左右两端上固定设置着左右永久磁铁54,55。这些左右的永久磁铁54,55穿过设置在下台板41上的具有规定长度的左右长窗56,57,和金属制的编织针床1的上面相吸。
因此,即使转换构件49在编织针床1上移动,因永久磁铁54,55的吸附力也能相对停留在编织针床1上,然而,由于转换构件49被安装成能在编织机头3的左右规定长度范围内移动,如图7所示当编织机头3向左方行进时,转换构件49和此行进方向相反,向右侧偏移,或者,如图8所示当编织机头3向右方行进时,转换构件49向左侧偏移,从而,伴随着编织机头3的行进方向的反转能自动进行转换。
而且,如图7所示转换构件49因编织机头3向左方行进而向右偏移时,右侧的凸轮夹持器46因右侧的编织量调整板51的肘部51b的作用,克服弹簧48的力而向斜后方移动,相对于右侧编织凸轮29成为产生编织作用的后方作用位置(三角上升),左侧凸轮夹持器28在和左侧肘部50b形成摩擦接合状况下,因弹簧47的作用两向斜前方返回,从而使左侧编织凸轮28从C位置变成为不产生前方编织作用的不作用位置(三角下降)。
此外,如图8所示,在编织机头3向右方行进,转换构件49向左侧偏移时,则和上述情况相反,左侧凸轮夹持器45因左侧编织量调整板50的肘部50b的作用,克服弹簧47的力向斜后方移动,相对于左侧编织凸轮28成为后方的作用位置,右侧凸轮夹持器29在和右侧肘部51b形成摩擦接合状况下,因弹簧48的作用而向斜前方返回,从而使右侧编织凸轮29成为前方的不作用位置。
因此,左右编织凸轮28,29使机头行进方向前侧的编织凸轮成为成圈三角下降不作用位置,使机头行进方向后侧的编织凸轮成为或圈三角上升的作用位置。
在转换构件49的中间(左右编织量调整板50,51间),固定具线口58的供线体59,当转换构件49因编织机头3的行进方向反转按上述方式进行转换时,线孔58的位置也和转换构件49成一体地可左右转换,如图6所示,向着从中心线0-0的机头行进方向后侧(左右编织凸轮28,29中的作用位置的编织凸轮侧)偏移。
因此,即使左右编织凸轮28,29因编织机头3的行进方向反转,如上述那样沿前后斜向进退而进行作用位置和不作用位置的转换,线口58相对于作用位置的编织凸轮形成同样的关系。也就是在图6中,线口58的供线位置P处在位于中心线0-0上的集圈凸轮27的位置和由作用位置的编织凸轮(同图中左侧编织凸轮28)的密度决定的位置Q的中间。而且在直至有在编织机头3内的,某1根织针19到达该供线位置P时,机头行进方向前侧的编织凸轮(图6中右侧的编织凸轮29)如上述那样退让到不作用位置。因此,在从B位置到D位置间的织针中,由于到供线位置P为止的过程不变,即使将织针19伸出直至舌针拨出位置的D位置进行编织,在到达供线位置P时也不会漏掉针迹。以往,由于即使是在D位置伸出的织针在编织机头3内后退至B位置,从而产生漏掉针迹的现象。
左右编织量调整板50,51分别通过其导向长孔58和固定在转换构件49上的螺栓59安装成能相对该转换构件49沿前后调整位置的形态,此外,此调整后,能用螺丝60将其固定在转换构件49上。而且,通过对这些编织量调整板50,51的前后位置进行调整,能对采用该编织量调整板50,51的肘部50b,51b的编织凸轮28,29的后方按动距离,也就是对由该编织凸轮28,29形成的编织密度(三角高度)进行调整。此外。在编织机头3的上台板40上设有为表示编织量调整板50,51指示密度的刻度。
因此,左右编织量调整板50,51在进行编织密度(编织量)调整的同时,将转换构件49的左右转换动作传递到左右凸轮夹持器45,46上,形成同时具备左右编织凸轮28,29可前后转换的离合器功能。
总之,本发明具有以下所述的效果。
由于在选针针床槽板上将选针针脚分成前后两侧,而且将其中奇数和偶数号配列成前后错开的交错状,能使各列中选针针脚节距为以往的两倍,当分别对前列选针针脚和后列选针针脚进行选针时,能使从某一根选针针脚选针时起至对其相邻选针针脚进行选针时止的响应速度宽裕为以往的两倍。因此,由于对选针装置不要求象以往那样高的高速性,因而能使用以往用于家庭用手编机的低成本的电磁式选针装置,此外,即使是那种选针装置也能确保选针动作的可靠性。
由于选针针床的槽板将针导向槽分成两列,且将其中奇数号和偶数号配列成前后错开的交错状,使各列中的节距为以往的两倍,因此,能用压力成形加工(冲压加工针导向槽),使选针针床制作容易、且成本低。
由于织针的整体长度相等,而使自前列选针针脚和后列选针针脚的针柄开始的前侧部分的长度不同,即使在选针针床的槽板上将选针针脚分成前后两列,能使织针同样地进行移动。
在为便于进行针导向槽的压力成形加工而使用薄板时,虽然也随此而使针导向槽变薄,造成选针针脚导向不稳定,然而,由于通过将两块槽板以规定的间隔沿上下配置,在上下针导向槽内使选针针脚柄配合进行导向,能稳定进行选针针脚导向。
由于将装有使选针针脚压向上方的弹簧的底板安装成相对槽板能沿上下自由开合的形态,只要将底板打开就能将全部选针针脚从槽板上取下容易进行变换。
Claims (5)
1.横编机,就是在编织针床上的一组织针和能沿着设置在槽板上的针导向槽前后移动的一组选针针脚的每根分别对应,在选针针床上对选针针脚进行选针,用该选针针脚使对应的织针移动的横编机中,其特征在于,将上述针导向槽配列成前后两列,而且将奇数号和偶数号成前后错开的交错状排列,使各个针导向槽由贯穿上述薄板而形成的长槽穴而构成,使各个选针针脚柄从上述薄板下方插入对应的导向槽内,引导选针针脚,在移动于上述编织针床上的选针机头上,设置从前列选针针脚组中选针的电磁选针装置和,从后列选针针脚组中选针的电磁选针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编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选针针床上移动的选针机头上设置有对前列一组选针针脚进行选针的左右一对的电磁选针装置和对后列一组选针针脚进行选针的左右一对的电磁选针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编机,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织针的整体长度均相等,但前列选针针脚和后列选针针脚从针柄开始的前侧部分长度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编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选针针床上按规定的间隔配置上下两块槽板,分别将其针导向槽设置为前后两列,且将奇数号和偶数号配列成前后错开的交错状排列,使上下面开口,在上下的针导向槽内使选针针脚柄配合进行导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横编机,其特征在于,把设置有使上述选针针脚压向上方的弹簧的底板安装成相对上述槽板沿上下自由开合的形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94117205A CN1067125C (zh) | 1994-10-05 | 1994-10-05 | 横编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94117205A CN1067125C (zh) | 1994-10-05 | 1994-10-05 | 横编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086A CN1120086A (zh) | 1996-04-10 |
CN1067125C true CN1067125C (zh) | 2001-06-13 |
Family
ID=5038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41172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7125C (zh) | 1994-10-05 | 1994-10-05 | 横编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7125C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41734A (en) * | 1975-06-06 | 1977-08-16 | Inamoto Yoichi | Device for supporting and guiding knitting needles for knitting machines |
-
1994
- 1994-10-05 CN CN94117205A patent/CN106712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41734A (en) * | 1975-06-06 | 1977-08-16 | Inamoto Yoichi | Device for supporting and guiding knitting needles for knitting machine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086A (zh) | 1996-04-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51587B (zh) | 横机的选针装置 | |
CN1078915C (zh) | 纬编机的选针装置 | |
CN1690284A (zh) | 带有制动弹簧的系统组件 | |
CN1318117A (zh) | 针织添纱织物用的可调节添纱导纱器组件 | |
CN1511205A (zh) | 纬编机的导纱器 | |
CN1067125C (zh) | 横编机 | |
CN107400976B (zh) | 一种横织机针板压虚线结构 | |
CN1756865A (zh) | 横机的给纱装置 | |
CH671249A5 (zh) | ||
CN114381853A (zh) | 横机 | |
JPS5934812B2 (ja) | 3軸織物を製造するための織機 | |
CN111945287A (zh) | 一种针织横机的针床装置及针织横机 | |
CN212223250U (zh) | 一种针织横机的针床装置及针织横机 | |
KR100768347B1 (ko) | 코이동 기구를 구비하는 횡편기 및 코이동 방법 | |
CN210215750U (zh) | 一种多层插片及包含多层插片的复合针床 | |
CN211689424U (zh) | 横机中的复合针床 | |
CH617468A5 (zh) | ||
CN217266246U (zh) | 一种电脑横机的改良型针板插片 | |
CN111793889A (zh) | 横机 | |
CN218291258U (zh) | 一种横编织机的复合针板 | |
US3225568A (en) | Hand-knitting machine | |
CN219731230U (zh) | 一种具有两组活动三角的信克组件 | |
CN220619314U (zh) | 一种高效稳定的横机山板 | |
CN2639332Y (zh) | 梭嘴切换装置 | |
CN219430261U (zh) | 一种针织机的提花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