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59609A - 一次性尿布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尿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659609A CN106659609A CN201580041182.XA CN201580041182A CN106659609A CN 106659609 A CN106659609 A CN 106659609A CN 201580041182 A CN201580041182 A CN 201580041182A CN 106659609 A CN106659609 A CN 1066596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et element
- diaper
- line
- disposable diaper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2943 hotmel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10000002414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9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37396 body weigh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608 fec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2700 uri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37063 Thin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48828 underweigh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31 Pulp (pap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481 brea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217 buttoc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3 craw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754 fetu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13 gro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247 superabsorbent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nappi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nappies
- A61F13/49007—Form-fitting, self-adjusting disposable diap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of the pads
- A61F13/5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of the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the topsheet and the backshee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6—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2013/15821—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2013/15861—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for bonding
- A61F2013/15878—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for bonding by thermal bond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2013/15821—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2013/15861—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for bonding
- A61F2013/1591—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for bonding via adhesiv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nappies
- A61F2013/49087—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nappies having breakable lateral stitches or pane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该一次性尿布设置有侧翼片,该一次性尿布包括在纵向上排列的第一腰身部、裆部和第二腰身部,并且该一次性尿布包括:彼此重叠的第一片材构件和第二片材构件;接合到侧翼片的第二腰身部侧的固定带;以及设置于侧翼片的第二腰身部侧的撕下线,贯通第一片材构件和第二片材构件的多个孔沿着撕下线排列。第一片材构件包括对应于前述多个孔的多个孔缘部,各孔缘部均沿着各孔的外周配置,并且前述多个孔缘部中的至少一个孔缘部不与使相互重叠的第一片材构件和第二片材构件接合的接合部重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已经被广泛使用。在这种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中,固定带设置到侧翼片,并且用于接合固定带的目标带设置于前部(也称为腹侧的部位或者前腰身部)。因为即使在穿着者躺下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地将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穿着在穿着者身上,所以这种尿布被广泛地用于特别是新生儿和乳幼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122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3870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23025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3-158573号公报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13/077360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可以包括当从穿着者的身体移除使用后的尿布时用于撕开外装部以在固定带不解除接合的情况下移除尿布的撕下线。各撕下线均构成有配置有多个孔的穿孔(perforation)等。通过沿着穿孔撕开尿布,能够在不泄漏尿布内部的排泄物等的情况下简单地移除尿布。
与此同时,如果这种穿孔易于察觉,尿布的使用者等对尿布可能会有如下印象:尿布具有孔和/或尿布的强度较低。这可能妨碍使用者在使用尿布时感到安心。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并且其一个目的在于在一次性尿布中设置的撕下线被构造成几乎不会被察觉。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如下的一次性尿布,其包括在纵向上排列的第一腰身部、裆部以及第二腰身部,所述一次性尿布包括:侧翼片,所述侧翼片被构造成使得第一片材构件和第二片材构件相互重叠;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与所述侧翼片的所述第二腰身部侧接合;撕下线,所述撕下线设置于所述侧翼片的所述第二腰身部侧,所述撕下线由排列贯通所述第一片材构件和所述第二片材构件的多个孔而成,所述第一片材构件包括与多个所述孔对应的多个孔缘部,各孔缘部分别沿着各孔的外周,多个所述孔缘部包括不与接合部重叠的至少一个孔缘部,所述接合部使相互重叠的所述第一片材构件和所述第二片材构件接合。
通过本说明书并参照附图,将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包括撕下线的一次性尿布中,能够构造几乎不会被察觉的撕下线。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尿布1的展开平面图。
图2A~图2C是示出尿布1的各部的分解说明图。图2A是示出前部3的分解说明图。图2B是示出裆部5的分解说明图。图2C是示出后部7的分解说明图。
图3是示出低体重婴儿穿着尿布1的状态的图。
图4是示出从穿着者的身体移除尿布1的状态的图。
图5A和图5B是分别示出尿布1的撕下线17的构造的图。
图6是示出图5A的后部7b的区域的放大图。
图7是示出沿着图6的线B-B截取的截面的图。
图8A和图8B是示出接合部50的其它图案的示例的图。
图9是示出当在图7中有横向的力作用时孔17h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当接合部50与孔缘部17he相互重叠时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当孔缘部17he和接合部50在第一片材构件和第二片材构件之间相互重叠时的示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参考附图的本说明书的说明中,至少以下的事项将变得清楚。
一种一次性尿布,其包括在纵向上排列的第一腰身部、裆部以及第二腰身部,所述一次性尿布包括:侧翼片,所述侧翼片被构造成使得第一片材构件和第二片材构件相互重叠;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与所述侧翼片的所述第二腰身部侧接合;撕下线,所述撕下线设置于所述侧翼片的所述第二腰身部侧,所述撕下线由排列贯通所述第一片材构件和所述第二片材构件的多个孔而成,所述第一片材构件包括与多个所述孔对应的多个孔缘部,各孔缘部分别沿着各孔的外周,多个所述孔缘部包括不与接合部重叠的至少一个孔缘部,所述接合部使相互重叠的所述第一片材构件和所述第二片材构件接合。
根据这种一次性尿布,构成撕下线的多个孔较不容易扩大,从而变得较不容易被视觉识别。因此,较不容易察觉到形成于尿布中的撕下线。
在这种一次性尿布中,期望的是,包括第三片材构件,所述第三片材构件在所述第一片材构件的与所述第二片材构件所在侧的相反侧的面上与所述第一片材构件重叠,其中多个所述孔缘部中的至少一个孔缘部既不与使所述第一片材构件和所述第二片材构件接合的接合部重叠,也不与使所述第一片材构件和所述第三片材构件接合的接合部重叠。
根据这种一次性尿布,在形成于三个片材构件层叠的部分的撕下线中,即使当力在横向上作用以拉伸该片材构件时,构成撕下线的孔的扩大也较不容易被视觉识别。因此,撕下线几乎不会被察觉。
在这种一次性尿布中,期望的是,包括第三片材构件,所述第三片材构件在所述第一片材构件的与所述第二片材构件所在侧的相反侧的面上与所述第一片材构件重叠,其中多个所述孔缘部中的至少一个孔缘部与使所述第一片材构件和所述第二片材构件接合的接合部重叠,而不与使所述第一片材构件和所述第三片材构件接合的接合部重叠。
根据这种一次性尿布,在形成于三个片材构件层叠的部分中的撕下线中,当力在横向上作用以拉伸该片材构件时,当从第二片材构件侧观察时,构成撕下线的孔的扩大容易被视觉识别,当从第三片材构件侧观察时,孔的扩大较不容易被视觉识别。因此,能够形成如下的撕下线:其在尿布的一面(外侧)几乎不会被察觉,而在另一面(内侧)容易被察觉。
在这种一次性尿布中,期望的是,所述第一片材构件和所述第三片材构件中的至少一者由无纺布形成。
根据这种一次性尿布,通过在无纺布的表面上配置细纤维能够使孔的外缘(边缘)较不容易被察觉。因此,撕下线几乎不会被察觉。
在这种一次性尿布中,期望的是,所述接合部被形成为使得热熔粘合剂以螺旋状的方式涂布于所述第一片材构件和所述第二片材构件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这种一次性尿布,能够减少用于接合片材构件的热熔粘合剂的量,从而能够削减成本。此外,能够减少涂布于(多个)片材构件的热熔粘合剂的单位面积的重量。因此,抑制片材构件由于热熔粘合剂而变硬,使得能够保持尿布1的触感柔软。此外,相比于热熔粘合剂以带状的方式涂布的情况,能够较不容易使孔缘部和接合部相互重叠。因此,撕下线几乎不会被察觉。
在这种一次性尿布中,期望的是,在所述纵向上与配置所述固定带的区域对应的区域中的、在所述撕下线延伸的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所述孔的比率小于在所述纵向上与不配置所述固定带的区域对应的区域中的、在所述撕下线延伸的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所述孔的比率。
根据这种一次性尿布,即使在当将尿布穿着在穿着者身上时在横向上拉伸固定带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侧翼片被误撕下。此外,当移除尿布时,能够沿着撕下线简单地撕下侧翼片。
在这种一次性尿布中,期望的是,所述固定带与所述第一腰身部接合,以形成单个腰身开口部和一对腿开口部,并且所述撕下线所包括的多个所述孔在从构成所述腰身开口部的部分延伸至构成所述腿开口部的部分的路线上排列。
根据这种一次性尿布,即使在尿布的穿着者俯卧(定位姿势(positioningposture))的情况下,也能够沿着撕下线撕下与固定带连接的部分,从而能够在尽量小地移动穿着者的身体的情况下移除尿布。
在这种一次性尿布中,期望的是,所述撕下线包括:直线状部分,所述直线状部分从构成所述腰身开口部的部分在所述纵向上延伸;以及曲线状部分,所述曲线状部分在所述直线状部分的所述纵向的内侧的位置朝向所述横向的外侧弯曲。
根据这种一次性尿布,即使在穿着者以他/她的腿弯曲成M字状而采取定位姿势的状态下,也能够简单地撕下对应于固定带的部分。
在这种一次性尿布中,期望的是,包括撕开线,所述撕开线设置于所述侧翼片的所述第一腰身部侧并位于与所述撕下线的在所述横向上的位置相同的位置,所述撕开线由排列贯通所述第一片材构件和所述第二片材构件的多个孔而成。
根据这种一次性尿布,在尿布被穿着的状态下能够沿着撕下线撕开尿布的腹侧。于是,通过使该撕开部分折返,在穿着者穿着尿布的状态下能够使穿着者的腹部露出。特别地,在穿着者是低体重婴儿并且需要进行光线治疗等的情况下,在尽可能保持不接触低体重婴儿的身体的同时,能够在这种露出的腹部的较宽范围照射光线。
===实施方式===
<一次性尿布1的基本构造>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以下,简称为尿布1)旨在主要由新生儿或者乳幼儿穿着,并且尿布适合于重量在3000g以下的低体重婴儿,特别是体重小于2500g的低出生体重婴儿。应当注意的是,低体重婴儿不仅包括低出生体重婴儿(体重小于2500g),还包括极低出生体重婴儿(体重小于1500g)和超低出生体重婴儿(体重小于1000g)。
图1是示出尿布1的展开平面图。图2A~图2C是示出尿布1的各部的分解说明图。图2A是示出前部3的分解说明图。图2B是示出裆部5的分解说明图。图2C是示出后部7的分解说明图。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是所谓的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并且如图1所示其包括第一腰身部3、裆部5以及第二腰身部7。第一腰身部3位于穿着者的前部(腹侧、前腰)。第二腰身部7位于穿着者的后部(背侧、后腰)。然而,能够以使得第一腰身部3位于穿着者的背侧而第二腰身部7位于穿着者的腹侧的方式穿着尿布1。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起见,也可以将“第一腰身部3”称为“前部3”,并且可以将“第二腰身部7”称为“后部7”。
此外,如图1所示,将定义方向。即,将从前部3朝向后部7的方向定义为“纵向”,将与纵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横向”。应当注意的是,纵向沿着产品长度方向,而横向沿着产品宽度方向。此外,如图2所示,将与纵向和横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厚度方向”,其中将穿着者的皮肤的所在侧定义为“皮肤侧”,而将其相反侧定义为“非皮肤侧”。
尿布1包括中央带状区域12、侧翼片14以及腿侧褶裥16。一对侧翼片14分别与固定带30附接。这些固定带与第一腰身部接合使得形成单个腰身开口部和一对腿开口部。
中央带状区域12是由前部3、裆部5以及后部7构成的且位于横向的中央部的带状的区域(参照图1)。中央带状区域12是被构造用于吸收并保持穿着者排泄的尿等的部位。中央带状区域12具有包括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21的纵长的形状(沿着纵向的形状)。中央带状区域12主要包括吸收体21、顶部片材22、防漏片材23以及背部片材24(参照图2A~图2C)。
吸收体21是以如下方式形成的构件:使得能够吸收诸如尿等的排泄物的液体吸收材料层叠,并且配置在前部3、裆部5以及后部7中。图1的阴影部区域表示对应于吸收体21的区域。吸收体21具有在其纵向的中央部具有较窄宽度的沙漏形状。然而,吸收体21不限于图1所示的形状,而可以是单纯的长方形。此外,吸收体21可以至少设置在裆部5中。吸收体21以夹在顶部片材22和防漏片材23之间的方式配置。作为构成吸收体21的液体吸收材料,能够使用诸如纸浆纤维等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和/或诸如高吸收性聚合物等的液体吸收性粒状物。此外,可以包括除液体吸收性纤维和液体吸收性粒状物以外的液体吸收性材料。
图1示出的CL是表示尿布1的在纵向上的中心的线。在尿布1中,裆部5以使得穿着者的裆部的中心部与裆部5的中心部一致的方式设定位置。穿着者的裆部的中心部是指腿的根部的中央位置(腹股沟),并且以从尿布1的在纵向上的中心位置CL偏向前部侧的方式定位(参照图1)。因为裆部5的中心部相对于尿布1的中心位置CL定位于前部侧,所以穿着者能够容易地将他/她的腿向前侧(腹侧)移动。此外,因为尿布1中的后部7的面积相对较大,所以能够充分地覆盖穿着者的臀部。
顶部片材22是配置于吸收体21的皮肤侧的液体透过性的构件,顶部片材22由例如无纺布构成。防漏片材23是配置于吸收体21的非皮肤侧的液体不透过性的构件,并且由例如膜片构成。背部片材24配置于防漏片材23的非皮肤侧(参照图2A~图2C)。背部片材24是构成尿布1的非皮肤侧的外装(exterior)的构件(外装片材),并且由例如无纺布构成。
侧翼片14是位于中央带状区域12的横向的两侧部的部位。侧翼片14以跨越前部3、裆部5以及后部7的方式形成(参照图1)。侧翼片14在裆部5中的在横向上的长度(宽度)小于侧翼片14在前部3中的在横向上的长度(宽度)且小于侧翼片14在后部7中的在横向上的长度(宽度)。此外,侧翼片14在后部7中的在横向上的长度(宽度)大于侧翼片14在前部3中的在横向上的长度(宽度)(参照图1)。在一对侧翼片14的横向两端部形成可以沿着纵向伸缩的腿褶裥15(腿周伸缩部)。
各侧翼片14均主要由皮肤侧片材26和背部片材24构成(参照图2A~图2C)。皮肤侧片材26是以跨越前部3、裆部5以及后部7的方式形成的在皮肤侧的构件,并且由例如无纺布制成。皮肤侧片材26还是构成腿侧褶裥16(立体褶裥)的构件,并且皮肤侧片材26的外侧的部位(相对于图1中虚线示出的接合部26A的外侧的部位)构成侧翼片14。皮肤侧片材26和背部片材24通过热熔粘合剂(以下,也称为“HMA”)相互接合。此外,在侧翼片14的一部分中,防漏片材23以夹在皮肤侧片材26和背部片材24之间的方式配置(参照图2A~图2C)。
弹性构件27配置在侧翼片14中的皮肤侧片材26和背部片材24之间。弹性构件27是可以沿着纵向伸缩的线状的构件,并且在尿布1被穿着时对各腿开口部赋予伸缩性(弹性)。即,弹性构件27是被构成以将各腿周部分配合到穿着者的各腿的腿周弹性构件。弹性构件27赋予裆部5中的皮肤侧片材26和背部片材24伸缩性,使得形成腿褶裥15。在图1中,弹性构件27沿着纵向设置于一对侧翼片14中的每一个。然而,弹性构件27的数量和配置方法不限于此,而是能够根据需要进行适宜调整。弹性构件27由例如橡胶线(rubber thread)等构成。
腿侧褶裥16是防止从各腿周部分的间隙漏液的立体褶裥。一对腿侧褶裥16沿着纵向形成于前部3、裆部5以及后部7中(参照图1)。腿侧褶裥16被形成为使得在侧翼片14的内侧覆盖中央带状区域12的两缘。
腿侧褶裥16主要由皮肤侧片材26的内侧的部位构成(参照图2)。裆部5中的皮肤侧片材26的内缘凭借橡胶线等而具有伸缩性。皮肤侧片材26沿着纵向在中央带状区域12和各侧翼片14之间的接合部26A(图1的虚线部)处接合。相对于皮肤侧片材26的接合部26A的内侧的区域构成以接合部26A作为支点的腿侧褶裥16(立体褶裥)。
固定带30分别附接到后部7的侧翼片14(参照图1)。固定带30以该固定带30的一部分夹在构成侧翼片14的皮肤侧片材26和背部片材24之间的方式(参照图2C)接合。
目标带29设置于尿布1的前部3(参照图1)。目标带29配置于前部3的非皮肤侧(参照图2A)。目标带29是能够与固定带30接合的构件,并且由例如无纺布形成。目标带29构成供固定带30接合的目标区域。应当注意的是,目标区域可以形成于背部片材24的最外层的无纺布,以代替将目标带29配置于背部片材24的非皮肤侧。在固定带30和目标带29接合的状态下,尿布1被穿着。
此外,由图1的粗点线示出的撕下线(tear-off line)17设置于的后部7中的侧翼片14,换句话说,撕下线设置于侧翼片14中的接合固定带30的那侧。后面将详细说明撕下线17。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低体重婴儿用的尿布1的纵向的产品长度(产品在长度方向上伸长至没有褶皱的状态下的尺寸)在210mm~330mm的范围。例如,体重小于2500g的低出生体重婴儿用的尿布1的产品长度为310mm,体重小于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婴儿用的尿布1的产品长度为270mm,并且体重小于1000g的超低出生体重婴儿用的尿布1的产品长度为230mm。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低体重婴儿用的尿布1的腰部尺寸在160mm~295mm的范围。应当注意的是,腰部尺寸是如下状态的尺寸:其中一个固定带30的端部与另一个固定带30的钩片区域C中的侧翼片14侧的端部对齐并且产品拉伸至没有褶皱。换句话说,腰部尺寸是在产品在宽度方向上伸长的状态下的尺寸。例如,低出生体重婴儿用的尿布1的腰部尺寸为273.5mm,并且体重小于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婴儿用的尿布1的腰部尺寸为220mm。
<尿布1的穿着/移除>
接着,将说明穿着/移除尿布1的方法。当穿着者将穿着尿布1时,处于如图1所示的展开状态的尿布1被配置成使得中央带状区域12中的后部7沿着穿着者的背侧,并且后部3沿着穿着者的腹侧。然后,固定带30与设置于前部3的目标带29接合,使得后部7中的侧翼片14在腰围方向上从穿着者的背侧至穿着者的腹侧绕着穿着者卷绕。
图3是示出低体重婴儿穿着尿布1的状态的图。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主要穿着对象是低体重婴儿。当穿着者是低体重婴儿时,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婴儿(体重小于1500g)或者超低出生体重婴儿(体重小于1000g)时,可能需要“最小处理(minimumhandling)”以尽可能地避免接触他/她的身体,从而保持婴儿远离压力。因此,在这种低体重婴儿穿着了尿布1之后,期望穿着者以保持如下的休息状态被放置:如图3所示,他/她的背以C字型弯圆,并且他/她的腿以M字型弯曲。如图3所示的这种姿势接近于在母体内的胎儿的姿势(胎儿弯曲姿势),并且这种姿势是容易使穿着者休息的姿势,这种姿势也被称为“定位姿势”。
当从穿着者的身体移除尿布1时,与目标带29接合的固定带30解除接合,使得尿布1以与穿着相反的过程展开。然而,当穿着者处于图3所示的定位姿势时,固定带30被隐藏在穿着者的腹侧。因此,为了使固定带30解除接合,需要一次性地将穿着者的身体仰卧使得能够看到穿着者的腹侧。然而,考虑到“最小处理”的观点,不期望仅为了移除尿布1而移动穿着者的身体。因此,在尿布1中,撕下线17设置于侧翼片14中,使得能够在不移动穿着者的身体的情况下移除尿布1。
图4是示出从穿着者的身体移除尿布1的状态的图。当移除尿布1时,沿着撕下线17从腰身开口部到各腿开口部撕开侧翼片14。因此,在固定带30与目标带29在腹侧接合的同时,能够从穿着者的身体移除尿布1。即,如图4所示,在尿布1的横向两端部从侧翼片14切下与固定带30连接的部分,使得尿布1将进入展开状态。因此,能够在不改变穿着者(低体重婴儿)的姿势的情况下简单地移除尿布1。
<撕下线的构造>
将说明设置于尿布1中的撕下线17的详细构造。
图5A和图5B是分别示出尿布1的撕下线17的构造的图。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这种撕下线17设置于纵向上的后部7侧的侧翼片14,即设置于连接固定带30那侧的侧翼片14。撕下线以多孔的方式形成,使得多个孔17h在从腰身开口部延伸至各腿开口部的路线上排列。这种孔17h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构成各侧翼片14的皮肤侧片材26和背部片材24,并且还贯通该区域的一部分中的防漏片材23。图5A示出圆形孔17h的示例,并且图5B示出椭圆形孔17h的示例。应当注意的是,孔17h可以形成为除上述形状以外的形状,例如可以形成为长方形的缝等。此外,孔17h的尺寸(开口部的直径)根据尿布1的尺寸和/或构成皮肤侧片材26等的材料的品质而决定。
在图5A和图5B中,尿布1的纵向上的后部7被分成三个区域:后部7a、后部7b以及后部7c。后部7b设置于大致与固定带30的在纵向上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后部7a是相对于后部7b位于纵向上的后侧(纵向的外侧)的区域。后部7c是相对于后部7b位于纵向上的前侧(纵向的内侧)的区域。撕下线17的多个孔17h形成直线状部分,其中多个孔在沿着中央带状区域12和侧翼片14之间的接合部26A在纵向上直线状地排列在后部7a和后部7b的区域中。此外,多个孔17h形成曲线状部分,其中多个孔以朝向位于尿布1的横向的外侧端部的各腿开口部侧弯曲的方式排列在后部7c的区域中。因此,因为各撕下线17均包括直线状部分和曲线状部分,所以即使在尿布1被穿着的状态下,侧翼片14也能够被简单地切下。例如,当穿着尿布1的穿着者采取如图3所示的定位姿势时,穿着者的腿以M字状弯曲以将腿定位在身体的前侧,因而尿布1的腿开口部位于前侧。在这种状态下,当从腰身开口部至各腿开口部撕开侧翼片14时,需要沿着各腿弯曲的方向倾斜地撕开。另一方面,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撕下线17分别朝向腿开口部弯曲,因而,通过沿着该撕下线17撕开侧翼片14,即使当穿着者采取定位姿势时,对应于固定带30的部分也能够被简单地切离。
此外,在各撕下线17上彼此紧邻的孔17h之间的间隔(节距)随着区域产生变化。具体地,在后部7b的区域中的一个孔17h的外周缘与紧邻其的下一个孔17h的外周缘之间的间隔Lhb大于在后部7a和后部7c的区域中的一个孔17h的外周缘与紧邻其的下一个孔17h的外周缘之间的间隔Lha(Lhb>Lha)。换句话说,在后部7b的区域中的撕下线17上的每单位长度的孔17h的比率小于在后部7a和后部7c的区域中的撕下线17上的每单位长度的孔17h的比率。也就是说,贯通皮肤侧片材26和背部片材24的孔的比率在后部7b的区域较小,因而与后部7a和后部7c的区域中的情况相比,侧翼片14较不容易被切离。这是为了当穿着尿布1时将固定带30向横向上的两侧拉伸时,抑制侧翼片14被作用在后部7b的区域上的朝向横向外侧的力撕开。相比之下,侧翼片14被构造成,使得当移除尿布1时与后部7b相比在侧翼片14开始被撕开的后部7a与撕下线17弯曲的后部7c的区域中较容易撕开侧翼片14。因此,当尿布1被穿着时,抑制侧翼片14被意外地撕开,而当移除尿布1时,能够简单地沿着撕下线17撕开侧翼片14。
<撕下线的外观>
撕下线17分别配置在当尿布1被穿着时在穿着者的肋腹部容易被视觉识别的位置。当尿布被穿着时,侧翼片14受到使其在横向上被拉伸的力。因此,横向的力作用在构成撕下线17的孔17h上,使得各孔17h容易被扩大,这使得在外观上容易察觉到各孔17h。特别地,当穿着者是低体重婴儿并且采取如图3所示的定位姿势时,与仰卧的情况相比,横向的力较容易作用在固定带30的接合部上,这可能造成以多孔的方式排列的孔17h被过度强调。当孔17h被过度强调时,将给使用者如下的印象:尿布1所具有的孔可能引起对排泄物会从该孔17h泄漏到尿布1的外部的担心,此外还可能引起对尿布1会从该孔17h被撕开的担心。这妨碍了穿着者在使用尿布时感到安心。
对于这种问题,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尿布中,即使在横向的力作用在侧翼片14上的情况下,撕下线17的孔17h也被构造成较不容易被察觉。
图6是示出图5A的后部7b的区域的放大图。图7是示出沿着图6的线B-B截取的截面的图。应当注意的是,在图6和图7中,各孔17以具有直径D1的圆形表示,而孔可以是除了圆形以外的形状。此外,在图6和图7中,孔缘部17he分别设定在沿着形成于皮肤侧片材26、防漏片材23以及背部片材24的孔17h的外周(外缘部)的均具有预定宽度的区域中。孔缘部17he被设置成与构成撕下线17的多个孔17h对应。从各孔17的外周部至各孔缘部17he的外周部的距离w为例如大约0.1mm~1.0mm。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防漏片材23被称为第一片材构件,皮肤侧片材26被称为第二片材构件,背部片材24被称为第三片材构件。
在第一片材构件和第二片材构件之间设置有接合两个片材的接合目标区域H。这种接合目标区域H是由图6和图7的阴影部表示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撕下线17的横向两侧的区域中沿着纵向设置带状的接合目标区域H。也就是说,接合目标区域H以包围孔17h的方式设置。然后,诸如热熔粘合剂(HMA)等的粘合剂涂布于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两个片材构件之间的各接合目标区域H中的预定的范围,以形成用于相互接合两个片材构件的接合部50。同样地,还在第一片材构件和第三片材构件之间设置各接合目标区域H以接合两个片材,使得在该接合目标区域H中形成接合部50。
在图6和图7中,HMA被涂布到第一片材构件和第二片材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片材构件的接合目标区域H中的全部的范围。也就是说,接合部50在与接合目标区域H等同的范围内沿着纵向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带状。在本说明书中,将这种HMA的涂布图案称为“涂布机图案(coater pattern)”。在涂布机图案中,能够牢固地接合两个片材构件,并且涂布机图案当确保期望接合强度时是合适的。然而,接合部50的图案不限于涂布机图案,而能够通过改变在接合目标区域H的范围内HMA的涂布图案而形成除涂布机图案以外的各种图案的接合部50。
图8A~图8B是示出接合部50的其它图案的示例的图。图8A示出当HMA以螺旋状的方式涂布在接合目标区域H的范围内的示例。在本说明书中,将这种涂布图案称为“螺旋图案”。在以螺旋图案形成的接合部50中,相比于涂布机图案能够减少使用HMA的量。此外,因为接合目标区域H中的HMA的单位面积的重量减少,所以抑制片材由于该HMA而变硬。因此,能够保持尿布1中的接合目标区域H的触感的柔软。图8B示出当HMA以蛇行的方式沿着纵向涂布在接合目标区域H的范围内的示例。在本说明书中,将这种涂布图案称为“欧米伽图案(omega pattern)”。在以欧米伽图案形成的接合部50中,与螺旋图案的情况相同,能够减少使用HMA的量,因而能够保持接合目标区域H的触感柔软。
如图7所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接合部50和孔缘部17he形成于接合部50和孔缘部17he在横向上不相互重叠的位置。换句话说,孔缘部17he既不在第一片材构件(防漏片材23)和第二片材构件(皮肤侧片材26)之间相互接合,也不在第一片材构件(防漏片材23)和第三片材构件(背部片材24)之间相互接合。因此,即使当在横向上拉伸侧翼片14时,也能够使撕下线17的孔17h较不容易被察觉。
图9是示出当在图7中有横向的力作用时孔17h的状态的说明图。当在横向上拉伸侧翼片14的力作用时,如图9所示在第一片材构件至第三片材构件中发生剪切方向上的偏移。同时,在增大孔17h的开口部的直径的方向上的力作用于在各片材构件中形成的孔17h上,从而增大孔17h的直径,由图7中的D1到图9中的D2表示(D2>D1)。
这里,在第一片材构件的孔17h的周围设置的孔缘部17he和在第二片材构件的孔17h的周围设置的孔缘部17he不相互接合,因而孔17h的横向位置在两个片材构件之间偏移。同样地,孔17h的横向位置还在第一片材构件和第三片材构件之间偏移。结果,在孔17h中,使得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第一片材构件至第三片材构件的区域的直径D3小于直径D2(D2>D3)。因此,即使当在横向上拉伸侧翼片14使得这种孔17h的直径增加至D2时,实际上能够看作贯通的部分的那部分的直径变为D3,并且孔17h在外观上也看起来没有被扩大。应当注意的是,图9示出在横向上均匀的力作用于第一片材构件至第三片材构件的情况。实际上,当在横向上拉伸侧翼片14时,作用于片材构件的力经常是不均匀的并且在横向上的孔17h的位置的偏移量是变化的,这使得孔17的扩大较不容易被察觉。这使得撕下线17较不容易被察觉,从而能够给予使用者较少不安感。
应当注意的是,分别位于厚度方向的两外侧的皮肤侧片材26和背部片材24由无纺布构成。一般地,细纤维以缠结的方式配置在无纺布的表面上,因而表面变为起毛状态。因此,形成于皮肤侧片材26和背部片材24中的孔17h的孔缘部17he也变为起毛状态,这使得孔17h的外缘(边缘)较不容易被察觉。因此,配置于多个重叠的片材构件中的外侧的片材构件(上述示例中的第二片材构件和第三片材构件)由无纺布等构成,这能够使得孔17h较不容易被察觉。
此外,在图6和图7中,接合目标区域H位于与孔缘部17he间隔开的位置处。然而,接合目标区域H和孔缘部17he可以以重叠的方式设定,只要接合部50和孔缘部17he具有在横向上不相互重叠的区域。图10是示出当接合目标区域H与孔缘部17he相互重叠时的示例的说明图。在图10中,接合部50以欧米伽图案(或螺旋图案)形成于接合目标区域H中。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图10示出的孔17h1至孔17h5的5个孔中的至少孔17h3,孔缘部17he和接合部50不相互重叠。因此,即使在横向上拉伸侧翼片14的情况下,也能够看到对应于孔17h3的部分,使得开口部的直径如图9所说明地不扩大。因此,撕下线17能够较不容易被察觉。
因此,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使得接合重叠的片材构件的接合部50和孔缘部17he中的至少一个孔缘部17he不相互重叠的构造。因此,贯通片材构件的孔17h不容易被视觉识别,从而使得撕下线17几乎不会被察觉。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各第一片材构件至第三片材构件之间孔缘部17he和接合部50不相互重叠的示例。然而,只要孔缘部17he和接合部50在三个片材构件中的两个重叠的片材构件中不重叠,相对于该部分就能够较不容易察觉到撕下线17。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孔缘部17he和接合部50在第一片材构件和第二片材构件之间重叠的情况的示例的说明图。在图11A中,孔缘部17he和接合部50在第一片材构件(防漏片材23)和第三片材构件(背部片材24)之间不相互重叠,而孔缘部17he和接合部50在第一片材构件(防漏片材23)和第二片材构件(皮肤侧片材26)之间重叠。图11B示出在图11A的状态下对片材构件作用横向的力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片材构件和第三片材构件之间发生如图9所说明的孔17h的横向位置的偏移。另一方面,因为作为孔17h的外缘部的孔缘部17he在第一片材构件和第二片材构件之间相互接合,所以孔17h的横向位置的偏移量较小。因此,孔17h容易被察觉。也就是说,当从非皮肤侧(背部片材24侧)观察尿布1时,撕下线17几乎不会被察觉,而当从皮肤侧(皮肤侧片材26侧)观察尿布1时,撕下线17能够被察觉。
根据变形例,能够构成从外侧(非皮肤侧)较不容易视觉识别到撕下线17、而从内侧(皮肤侧)容易视觉识别到撕下线17的尿布1。利用这种结构,当移除尿布1时,通过提起侧翼片14以检查内侧而容易把握撕下线17的位置。因此,能够在外观上较不容易察觉到撕下线17,同时能够从内侧容易地察觉到撕下线17的位置。
这种构造还可以是孔缘部17he和接合部50在第一片材构件(防漏片材23)和第三片材构件(背部片材24)之间相互重叠,而孔缘部17he和接合部50在第一片材构件(防漏片材23)和第二片材构件(皮肤侧片材26)之间不相互重叠。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了贯通三个片材构件的撕下线17。然而,即使撕下线17仅贯通两个片材构件,也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例如,在图5A和图5B的后部7c中,撕下线17的一部分通过皮肤侧片材26(称为第一片材构件)和背部片材24(称为第二片材构件)的两个片材构件相互重叠的部分。即,孔17h形成于不存在防漏片材23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使得至少一个孔缘部17he不与接合第一片材构件和第二片材构件的接合部50重叠的构造,从而能够较不容易视觉识别到在该部分中的孔17h的扩大,这能够使得撕下线17较不容易被察觉。
===其它===
如上所述的这种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并且不以任何方式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不需要说的是,在不脱离其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更或者改良,并且包含其等同方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撕下线17形成于尿布1的后部7侧,而(多个)撕下线可以形成于其它的部位。在图1中,从侧翼片14的前部3侧的纵向端部沿着纵向分别形成属于撕下线的一种类型的撕开线19。各撕开线19与撕下线17相同地均由贯通诸如皮肤侧片材26等的(多个)片材构件的多个孔19h构成。此外,绕着孔19h的外周形成孔缘部19he(图1中未示出)。然后,采用使得接合两个重叠的片材构件的接合部50和彼此相邻的孔缘部19he不相互重叠的构造,从而与撕下线17的情况相同,能够使得撕开线19较不容易被察觉。
因为这种撕开线19形成于尿布1的前部3,即形成于腰身部(第一腰身部3)的腹侧,所以当尿布1被穿着时能够沿着该撕开线19容易地撕开尿布1的腹侧。于是,通过使这样的撕开部分折返,在尿布1被穿着时,能够使穿着者的腹部露出。在尿布1的穿着者是低体重婴儿的情况下,期望的是,当进行光线治疗等时,在他/她的身体的较宽范围照射光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沿着撕开线19撕开尿布1的腹侧以将使其折返,能够在保持尽可能不接触低体重婴儿的身体的同时,在腹部的较宽范围照射光线。此外,因为撕开线19设置于图1中示出的位置,所以能够基于该撕开线19容易地沿着穿着者的腹部的圆度弯折尿布1的第一腰身部3,因而能够改善尿布1的贴合性。
应当注意的是,撕下线17和撕开线19分别形成于处于展开状态的尿布1的在横向上的大致相同的位置(参照图1)。当制造尿布1时,处于图1的状态下的多个片材构件以连续且连接的方式在纵向上被输送。即,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尿布1以尿布1的纵向前侧端部与另一尿布1的纵向后侧端部连接的状态沿着纵向被输送。于是,在输送过程中,沿着纵向以跨越连接部分的方式在尿布1上打多个孔,使得以连续的方式分别形成撕开线19和撕下线17。即,能够在形成撕下线17的过程中同时形成撕开线19,因而不产生制造成本上升等的问题。
此外,尿布1可以具有如下方面。
(方面1)
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在横向的两侧的各位置处沿着纵向设置有使对应于的各腿开口部的部分收缩的腿周弹性构件,以及
当各撕下线的曲线状部分被假想地分成所述腰身开口部侧的部分与所述腿开口部侧的部分这两部分时,并且当从所述尿布的厚度方向观察所述腿周弹性构件时,所述腿周弹性构件与所述曲线状部分的所述腰身开口部侧的部分交叉。
(方面2)
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在厚度方向上层叠的多个片材构件,其中在各撕下线的曲线状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中层叠的所述片材构件的数量少于在各撕下线的直线状部分中层叠的所述片材构件的数量。
(方面3)
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在制造时的延伸方向是沿着纵向的树脂膜(防漏片材),并且各撕下线17的直线状部分由所述树脂膜形成
(方面4)
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在横向的两侧的各位置处沿着纵向设置片状的立体褶裥(腿侧褶裥)形成部;所述立体褶裥形成部包括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不能起立的基端部,以及在所述基端部作为支点的情况下在所述厚度方向的皮肤侧能够起立的起立部,所述基端部和所述起立部在横向上并列;所述起立部被构造成基于作用在所述起立部的所述纵向的收缩力在所述纵向上收缩,使得所述起立部在所述厚度方向的皮肤侧起立;所述撕下线相对于所述起立部和所述基端部形成于所述横向的外侧的位置。
(方面5)
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在所述横向的中央的吸收性芯(吸收体),所述吸收性芯形成为使得吸收液体的液体吸收材料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层叠,其中所述撕下线相对于所述吸收性芯形成于所述横向的外侧的位置。
附图标记说明
1 一次性尿布(尿布),
3 前部(第一腰身部),
5 裆部,
7 后部(第二腰身部),
12 中央带状区域,
14 侧翼片,
15 腿褶裥,
16 腿侧褶裥,
17 撕下线,17h孔,17h1~17h5孔,17he孔缘部,
19 撕开线,19h孔,19he孔缘部,
21 吸收体,
22 顶部片材,
23 防漏片材,
24 背部片材(外装片材),
26 皮肤侧片材,
27 弹性构件,
29 目标带,
30 固定带,
50 接合部,
H 接合目标区域,
HMA 热熔粘合剂
Claims (9)
1.一种一次性尿布,其包括在纵向上排列的第一腰身部、裆部以及第二腰身部,所述一次性尿布包括:
侧翼片,所述侧翼片被构造成使得第一片材构件和第二片材构件相互重叠;
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与所述侧翼片的所述第二腰身部侧接合;
撕下线,所述撕下线设置于所述侧翼片的所述第二腰身部侧,所述撕下线由排列贯通所述第一片材构件和所述第二片材构件的多个孔而成,
所述第一片材构件包括与多个所述孔对应的多个孔缘部,各孔缘部分别沿着各孔的外周,
多个所述孔缘部包括不与接合部重叠的至少一个孔缘部,所述接合部使相互重叠的所述第一片材构件和所述第二片材构件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尿布还包括:
第三片材构件,所述第三片材构件在所述第一片材构件的与所述第二片材构件所在侧的相反侧的面上与所述第一片材构件重叠,其中
多个所述孔缘部中的至少一个孔缘部既不与使所述第一片材构件和所述第二片材构件接合的接合部重叠,也不与使所述第一片材构件和所述第三片材构件接合的接合部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尿布还包括:
第三片材构件,所述第三片材构件在所述第一片材构件的与所述第二片材构件所在侧的相反侧的面上与所述第一片材构件重叠,其中
多个所述孔缘部中的至少一个孔缘部与使所述第一片材构件和所述第二片材构件接合的接合部重叠,而不与使所述第一片材构件和所述第三片材构件接合的接合部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片材构件和所述第三片材构件中的至少一者由无纺布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被形成为使得热熔粘合剂以螺旋状的方式涂布于所述第一片材构件和所述第二片材构件中的至少一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纵向上与配置所述固定带的区域对应的区域中的、在所述撕下线延伸的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所述孔的比率小于
在所述纵向上与不配置所述固定带的区域对应的区域中的、在所述撕下线延伸的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所述孔的比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带与所述第一腰身部接合,以形成单个腰身开口部和一对腿开口部,并且
所述撕下线所包括的多个所述孔在从构成所述腰身开口部的部分延伸至构成所述腿开口部的部分的路线上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撕下线包括:
直线状部分,所述直线状部分从构成所述腰身开口部的部分在所述纵向上延伸;以及
曲线状部分,所述曲线状部分在所述直线状部分的所述纵向的内侧的位置朝向所述横向的外侧弯曲。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尿布还包括:
撕开线,所述撕开线设置于所述侧翼片的所述第一腰身部侧并位于与所述撕下线的在所述横向上的位置相同的位置,所述撕开线由排列贯通所述第一片材构件和所述第二片材构件的多个孔而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52183 | 2014-07-25 | ||
JP2014152183A JP6461505B2 (ja) | 2014-07-25 | 2014-07-25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PCT/JP2015/071130 WO2016013663A1 (ja) | 2014-07-25 | 2015-07-24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59609A true CN106659609A (zh) | 2017-05-10 |
CN106659609B CN106659609B (zh) | 2020-07-03 |
Family
ID=55163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41182.XA Active CN106659609B (zh) | 2014-07-25 | 2015-07-24 | 一次性尿布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61505B2 (zh) |
KR (1) | KR102479241B1 (zh) |
CN (1) | CN106659609B (zh) |
AU (1) | AU2015293071B2 (zh) |
MY (1) | MY185563A (zh) |
PH (1) | PH12017500113B1 (zh) |
WO (1) | WO2016013663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16700A (zh) * | 2021-01-25 | 2021-04-30 | 广东川田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裤型吸收制品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70246052A1 (en) | 2016-02-25 | 2017-08-31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Configurable absorbent articles |
WO2018226497A1 (en) | 2017-06-05 | 2018-12-13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Configurable absorbent articles having improved bodily exudate visualization |
US11399992B2 (en) | 2017-08-24 | 2022-08-02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Configurable absorbent articles having removable fastening members |
EP3927302B1 (en) | 2019-02-21 | 2024-11-13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Absorbent articles having fully removable fastening members |
JP7039662B2 (ja) * | 2020-08-18 | 2022-03-22 | 株式会社リブド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KR102387202B1 (ko) | 2020-11-20 | 2022-04-15 | 주식회사 그로우핏 | 타격 감지 장치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11793A (ja) * | 2001-10-05 | 2003-04-15 | Uni Charm Corp | 開放型の使い捨ておむつ |
CN1471901A (zh) * | 2002-07-26 | 2004-02-04 | ������������ʽ���� | 从前后都容易穿戴的尿布 |
JP2006130042A (ja) * | 2004-11-05 | 2006-05-25 | Livedo Corporation | 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8245960A (ja) * | 2007-03-30 | 2008-10-16 | Livedo Corporation |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
JP2010035726A (ja) * | 2008-08-04 | 2010-02-18 | Oji Nepia Co Ltd | テープ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735099A1 (de) * | 1987-10-16 | 1989-04-27 | Battenfeld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mehrschicht-formteilen |
JPH01141711U (zh) * | 1988-03-14 | 1989-09-28 | ||
JP3313809B2 (ja) * | 1993-04-01 | 2002-08-12 | 花王株式会社 | 使い捨ておむ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032444B2 (ja) * | 1994-12-28 | 2000-04-17 | 花王株式会社 | パンツ型の使い捨ておむつ |
TWI569788B (zh) | 2011-11-22 | 2017-02-11 | 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 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
JP5266379B2 (ja) | 2011-12-28 | 2013-08-21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JP5291212B2 (ja) | 2012-02-07 | 2013-09-18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開放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
JP5291216B1 (ja) | 2012-03-30 | 2013-09-18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JP5243641B1 (ja) | 2012-04-27 | 2013-07-24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
2014
- 2014-07-25 JP JP2014152183A patent/JP6461505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7-24 AU AU2015293071A patent/AU2015293071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5-07-24 WO PCT/JP2015/071130 patent/WO201601366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7-24 KR KR1020177005158A patent/KR102479241B1/ko active Active
- 2015-07-24 CN CN201580041182.XA patent/CN106659609B/zh active Active
- 2015-07-24 MY MYPI2017700168A patent/MY185563A/en unknown
-
2017
- 2017-01-18 PH PH12017500113A patent/PH12017500113B1/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11793A (ja) * | 2001-10-05 | 2003-04-15 | Uni Charm Corp | 開放型の使い捨ておむつ |
CN1471901A (zh) * | 2002-07-26 | 2004-02-04 | ������������ʽ���� | 从前后都容易穿戴的尿布 |
JP2006130042A (ja) * | 2004-11-05 | 2006-05-25 | Livedo Corporation | 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8245960A (ja) * | 2007-03-30 | 2008-10-16 | Livedo Corporation |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
JP2010035726A (ja) * | 2008-08-04 | 2010-02-18 | Oji Nepia Co Ltd | テープ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16700A (zh) * | 2021-01-25 | 2021-04-30 | 广东川田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裤型吸收制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6029973A (ja) | 2016-03-07 |
AU2015293071A1 (en) | 2017-02-02 |
PH12017500113A1 (en) | 2017-05-29 |
PH12017500113B1 (en) | 2017-05-29 |
KR20170036041A (ko) | 2017-03-31 |
MY185563A (en) | 2021-05-20 |
JP6461505B2 (ja) | 2019-01-30 |
CN106659609B (zh) | 2020-07-03 |
WO2016013663A1 (ja) | 2016-01-28 |
AU2015293071B2 (en) | 2019-06-27 |
KR102479241B1 (ko) | 2022-1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59609A (zh) | 一次性尿布 | |
JP5396132B2 (ja) | 吸収性物品製造装置、及び、吸収性物品を製造する方法 | |
JP5783951B2 (ja) | 複合シートおよび複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
JP5784264B1 (ja) | 使い捨てパンツ型下着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4684999B2 (ja) | パンツ形状吸収物品上に弾性部材を適用するための方法 | |
JP2016067626A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2016067626A5 (zh) | ||
CN106572931A (zh) | 一次性尿布 | |
CN108472171A (zh) | 一次性尿布 | |
EA032244B1 (ru) | Впитыв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 |
CN103997998A (zh) | 一次性穿着物品 | |
JP2017012658A (ja) |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 |
KR102315291B1 (ko) | 일회용 기저귀 | |
JP6245555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CN106264885B (zh) | 一次性穿着物品 | |
CN111182873B (zh) | 吸收垫 | |
JP6393662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2008255539A (ja) | 母乳パ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6342693B2 (ja) |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 |
JP6118648B2 (ja)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
JPWO2018123047A1 (ja) | 吸収性物品 | |
EP3646831B1 (en) | Absorbent article | |
JP5221170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6317143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2012205612A (ja)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