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3755B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73755B CN106573755B CN201480081107.1A CN201480081107A CN106573755B CN 106573755 B CN106573755 B CN 106573755B CN 201480081107 A CN201480081107 A CN 201480081107A CN 106573755 B CN106573755 B CN 1065737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age
- speed
- hoistway
- deceleration
- terminal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16 impa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 B66B1/32—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effective on braking devices, e.g. acting on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rak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76—Load weighing or car passenger count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4—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detecting excessive speed
- B66B5/044—Mechanical overspeed govern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4—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detecting excessive speed
- B66B5/06—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detecting excessive speed electric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16—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 B66B5/18—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and applying frictional retarding for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28—Buffer-stops for cars, cages, or skip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其不对轿厢的最高速度附加特别的限制,即能够实现缓冲器的小型化,抑制运行效率及便利性的降低,抑制电梯装置的专用空间扩大。为此,电梯装置具有:控制装置(10),其以可变最高速度及可变加减速度控制轿厢(1)的升降;缓冲器(7、8),其设于井道的底部;以及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其在检测出距井道末端部为规定距离以内的轿厢的速度成为超速基准以上的情况下,强制使轿厢减速,超速基准被设定成,轿厢距井道末端部的距离越短,则该超速基准越小,控制装置具有:下限减速度决定部(11),其根据距井道末端部为规定距离以内的轿厢的位置及速度,决定使轿厢速度成为超速基准以下的下限减速度;减速度控制部(12),其将规定距离以内的轿厢的减速度控制在比下限减速度大的范围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电梯装置具有在电梯的井道内行进的轿厢、和沿与轿厢相反的方向在井道内升降的对重,至少以多个恒定速度和成为多个加减速度的可变最高速度及可变加减速度来驱动轿厢,已知有的电梯装置根据轿厢的最大最高速度,设定在井道底坑中设置的轿厢用缓冲器及对重用缓冲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电梯装置具有在电梯的井道内行进的轿厢、和沿与轿厢相反的方向在井道内升降的对重,至少以多个恒定速度和成为多个加减速度的可变最高速度及可变加减速度来驱动轿厢,已知有的电梯装置设置强制减速单元,该强制减速单元将轿厢在距井道末端规定距离以内的位置行进时的最高速度变更为井道末端部的最高速度,电梯装置根据轿厢的井道末端部的最高速度,设定在井道底坑中设置的轿厢用缓冲器及对重用缓冲器(例如,参照该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809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以往的电梯装置中,按照最大最高速度设定在井道底坑即井道的底部设置的缓冲器的规格,因而需要在最大最高速度越快时具有越长的缓冲行程的长尺寸的缓冲器。并且,为了收容缓冲器,需要深深地挖掘井道底部的底坑,导致建筑物中的电梯装置的专用空间扩大。
并且,在通过强制减速单元将轿厢在距井道末端规定距离以内的位置行进时的最高速度限制为低速的情况下,能够适用具有较短的缓冲行程的缓冲器,但由于降低了对运行效率的影响较大的最高速度,因而导致运行效率的降低及便利性的降低。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完成的,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其不会对轿厢在井道末端部朝向末端楼层(最上层或者最下层)行进时的最高速度附加特别的限制,能够适用具有较短的缓冲行程的缓冲器,抑制运行效率的降低及便利性的降低,而且能够抑制建筑物中的电梯装置的专用空间扩大。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轿厢及对重,它们在电梯的井道内沿彼此相反的方向进行升降;控制单元,其以可变最高速度及可变加减速度来控制所述轿厢的升降,其中所述可变最高速度及可变加减速度是所述轿厢在行进时的可变的最高速度及加减速度;轿厢用缓冲器,其设于所述井道的底部,用于防止所述轿厢对所述底部的冲击;对重用缓冲器,其设于所述井道的所述底部,用于防止所述对重对所述底部的冲击;以及末端楼层强制减速单元,其在检测出距所述井道上下的末端部为预先设定的规定距离以内的所述轿厢的速度成为超速基准以上的情况下,强制性地使所述轿厢减速,所述超速基准被设定成,所述轿厢距所述井道上下的所述末端部的距离越短,则所述超速基准越小,所述控制单元具有:下限减速度决定单元,其根据距所述井道上下的末端部为所述规定距离以内的所述轿厢的位置及速度,决定使所述轿厢的速度成为所述超速基准以下的下限减速度;以及减速度控制单元,其在比所述下限减速度决定单元决定的所述下限减速度大的范围内控制距所述井道上下的末端部为所述规定距离以内的所述轿厢的减速度。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电梯装置中发挥如下的效果:不对轿厢在井道的末端部朝向末端楼层(最上层或者最下层)行进时的最高速度附加特别的限制,能够适用具有较短的缓冲行程的缓冲器,抑制运行效率的降低及便利性的降低,而且能够抑制建筑物中的电梯装置的专用空间扩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具有的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的超速基准的设定的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附图说明本发明。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或者相当的部分,并适当简化或者省略其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及图2是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图1是示意性示出电梯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是示出电梯装置具有的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的超速基准的设定的图。
如图1所示,在电梯的井道内设置有轿厢1。轿厢1由未图示的导轨引导着在井道内升降。主绳索3的一端与轿厢1的上端连接。主绳索3的另一端与对重2的上端连接。对重2升降自如地设置在井道内。
主绳索的中间部绕挂在曳引机4的驱动绳轮上,该曳引机4设置在井道的顶部。这样,轿厢1及对重2通过主绳索3被吊挂成在井道内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升降的吊瓶状。
曳引机4具有电机5和制动器6。电机5用于产生曳引机4的驱动绳轮的驱动转矩。相反,制动器6用于产生曳引机4的驱动绳轮的制动转矩。
为了控制轿厢1的升降即行进以及停靠,控制装置10控制电机5和制动器6的动作。控制装置10以可变最高速度及可变加减速度对轿厢1的升降进行控制。可变最高速度是指轿厢1行进时的最高速度可变。并且,可变加减速度是指轿厢1行进时的加减速度可变。
即,控制装置10根据作用于轿厢1的负载和从轿厢1的当前位置到接下来的停靠楼层的轿厢1的行进距离及行进方向,在电机5的驱动容许范围内将轿厢1的最高速度和加减速度分别设定为最佳的值,进行电机5的驱动控制。例如,在作用于轿厢1的负载较小且到接下来的停靠楼层的行进距离较长的情况下,在所容许的范围内增大最高速度。另外,作为另一个例子,在行进距离较短且在达到最高速度之前需要减速的情况下,增大加减速度,以实现行进时间的缩短。
在井道的底部设置有轿厢用缓冲器7及对重用缓冲器8。轿厢用缓冲器7在轿厢1由于某种原因而通过了最下部的停靠位置的情况下,防止轿厢1冲击井道的底部。轿厢用缓冲器7配置在井道的底部中的轿厢1的升降路径的延长线上。并且,对重用缓冲器8在轿厢1由于某种原因通过了最上部的停靠位置的情况下,即在对重2通过了最下部的停靠位置的情况下,防止对重2冲击井道的底部。对重用缓冲器8配置在井道的底部中的对重2的升降路径的延长线上。
在井道的顶部或者井道上方的机房设置有限速器20。限速器20检测轿厢1的速度为既定速度以上的情况,而使轿厢1紧急停止。在井道的底部设置有张紧轮21。循环无端状的限速器绳索22绕挂在限速器20的绳轮和张紧轮21之间。
并且,在轿厢1安装有紧急停止装置23。并且,限速器绳索22的一部分经由紧急停止装置23的动作杆与轿厢1连接。因此,在轿厢1升降时,限速器绳索22与该轿厢1的升降联动地移动。在限速器绳索22移动时,限速器20的绳轮旋转。限速器20检测该绳轮的旋转速度,根据绳轮的旋转速度始终检测轿厢1的行进方向及行进速度。
此时,当在限速器20的绳轮和限速器绳索22之间产生打滑时,将妨碍轿厢1的速度在限速器20的绳轮的旋转速度上的正确反映。因此,张紧轮21担负对限速器绳索22赋予适当张力的作用,以使得在限速器20的绳轮和限速器绳索22之间不产生打滑。
限速器20所检测的所述既定速度是根据可变最高速度的最大值即轿厢1的最高速度在可变范围中的最大值设定的。并且,这样设定的所述既定速度包括第1既定速度Vos及第2既定速度Vtr这两种。这些第1既定速度Vos及第2既定速度Vtr都是根据可变最高速度的最大值而设定为比可变最高速度的最大值大的值。另外,第2既定速度Vtr被设定为大于第1既定速度Vos的值。
限速器20在以机械方式检测出轿厢1的速度大于第1既定速度Vos时,向控制装置10输出速度超过信号。控制装置10根据该信号切断对电机5的驱动电路,使制动器6进行动作,以电气方式使轿厢1紧急停止。
并且,限速器20在以机械方式检测出轿厢1的速度大于第2既定速度Vtr时,约束限速器绳索22的移动。这样,轿厢1和限速器绳索22想要相对移动,因而紧急停止装置23的动作杆移动,紧急停止装置23进行动作。在紧急停止装置23进行动作时,产生阻止轿厢1的下降的方向上的制动力,轿厢1被紧急制动。
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在检测出轿厢1在距井道上下的末端部为预先设定的规定距离以内位置处的速度成为超速基准以上的情况下,强制使轿厢1减速。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不依赖于控制装置10地监视距井道上下的末端部为所述规定距离以内的位置处的轿厢1的速度。并且,在检测出轿厢1的速度成为超速基准以上的情况下,不通过控制装置10,而直接向制动器6输出动作指令。
在由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检测出轿厢1的速度成为超速基准以上的情况下,轿厢1和对重2通过制动器6的制动被强制减速。通过该强制减速,将轿厢1或者对重2冲击轿厢用缓冲器7或者对重用缓冲器8时的速度设为各缓冲器所容许的容许速度以下。
其中,在轿厢1的速度越大时,减速到容许速度以下所需要的距离越长。因此,按照轿厢1距井道上下的末端部的距离来设定由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强制减速的所述超速基准。更具体地讲,所述超速基准被设定成能够按照轿厢1距井道上下的末端部的距离,将轿厢1冲击轿厢用缓冲器7时的轿厢1的速度降低为轿厢用缓冲器7的容许速度以下。并且,对于对重2也一样,所述超速基准被设定成能够按照轿厢1距井道上下的末端部的距离,将对重2冲击对重用缓冲器8时的对重2的速度降低为对重用缓冲器8的容许速度以下。
另外,在此如前面所述,轿厢1和对重2通过主绳索3相连接,因而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以相同的速度行进。因此,如果得知轿厢1的位置及速度,则也知道了对重2的位置及速度。因此,在此假定根据轿厢1的位置及速度求出对重2的位置及速度。但是,当然也可以直接求出对重2的位置及速度。
下面,参照图2说明所述超速基准(Vets)的例子。在图2中,横轴表示轿厢1的位置(x),示出了轿厢1距井道上下的末端部的距离。并且,纵轴表示速度。在该图2中,示出了超速基准(Vets)的3个设定例。能够将各个超速基准(Vets)表示为轿厢1的位置(x)的函数。
无论在哪个设定例中,在轿厢1与轿厢用缓冲器7冲击的位置处,超速基准(Vets)都与轿厢用缓冲器7的容许速度相等。并且,将超速基准(Vets)设定成随着轿厢1的位置(x)远离轿厢用缓冲器7而增大,换言之,随着轿厢1距井道的末端部的距离变远而增大。反过来讲,超速基准(Vets)被设定成,轿厢1距井道的上下的末端部的距离(x)越短,则该超速基准越小。
另外,超速基准(Vets)不会超过限速器20的第1既定速度Vos。即,超速基准(Vets)描画出随着轿厢1距井道的末端部的距离变远而接近第1既定速度Vos的平滑的曲线。并且,无论在哪个设定例中,超速基准(Vets)的最大值都与该第1既定速度Vos相等。
关于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在实际的超速判定中使用的超速基准,根据该电梯的规格从该图2所示的Vets和x的关系的设定中选择使用最佳的设定。
具体而言,例如在被制动器6制动时的轿厢1的减速度比较大的规格的电梯中,超速基准(Vets)的值相对于轿厢1的位置(x)的变化更加急剧。换言之,在图2的曲线中,选择轨迹配置在井道的更靠末端部侧的超速基准(Vets)。相反,例如在被制动器6制动时的轿厢1的减速度比较小的规格的电梯中,超速基准(Vets)的值相对于轿厢1的位置(x)的变化较平缓。换言之,在图2的曲线中,选择轨迹配置在井道的更靠中间楼层侧的超速基准(Vets)。
并且,在轿厢用缓冲器7及对重用缓冲器8使用了具有较长的缓冲行程的缓冲器的情况下,超速基准(Vets)的值相对于轿厢1的位置(x)的变化更加急剧。换言之,在图2的曲线中,选择轨迹配置在井道的更靠末端部侧的超速基准(Vets)。相反,在轿厢用缓冲器7及对重用缓冲器8使用了具有较短的缓冲行程的缓冲器的情况下,超速基准(Vets)的值相对于轿厢1的位置(x)的变化更加平缓。换言之,在图2的曲线中,选择轨迹配置在井道的更靠中间楼层侧的超速基准(Vets)。
即,如果是更容易将对缓冲器的冲击速度降低为容许速度以下的规格,则所选择的超速基准(Vets)是超速基准(Vets)的值相对于轿厢1的位置(x)的变化更急剧,在图2的曲线中轨迹被配置在井道的更靠末端部侧的基准。相反,如果是难以将对缓冲器的冲击速度降低为容许速度以下的规格,则所选择的超速基准(Vets)是超速基准(Vets)的值相对于轿厢1的位置(x)的变化更平缓,在图2的曲线中轨迹被配置在井道的更靠中间楼层侧的基准。
在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中预先存储有这样选择设定的超速基准(Vets)和轿厢1的位置(x)之间的关系。此时,在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中只要存储有与应用该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的电梯的规格对应的一个超速基准(Vets)和轿厢1的位置(x)之间的关系即足以。
另外,也可以在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中预先存储如图2示例的多个超速基准(Vets)和轿厢1的位置(x)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在设置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时,作业人员根据设置有该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的电梯的规格,选择设定最佳的超速基准(Vets)和轿厢1的位置(x)之间的关系。这样,能够将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适用于多种规格的电梯。
再次参照图1继续进行说明。在井道内设置有上端侧井道开关31和下端侧井道开关32。上端侧井道开关31用于检测轿厢1接近至距井道的上侧的末端部为所述规定距离以内的情况。在轿厢1安装有开关用导轨33。并且,在轿厢1到达距井道上侧的末端部为所述规定距离的位置时,开关用导轨33与上端侧井道开关31接触而对上端侧井道开关31进行开闭。
并且,下端侧井道开关32用于检测轿厢1接近至距井道下侧的末端部为所述规定距离以内的情况。在轿厢1到达距井道下侧的末端部为所述规定距离的位置时,开关用导轨33与下端侧井道开关32接触而对下端侧井道开关32进行开闭。
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能够根据这些上端侧井道开关31和下端侧井道开关32的开闭信号,检测轿厢1在距井道上下的末端部为所述规定距离的位置通过的情况。另外,为了可靠地检测轿厢1接近末端部,期望上端侧井道开关31和下端侧井道开关32使用具有强制离合机构的开关。
在限速器20设有编码器34。编码器34根据限速器20的绳轮的旋转量或者旋转速度输出检测信号。如前面所述,限速器20的绳轮的旋转是与轿厢1的行进联动地进行的。因此,限速器20的绳轮的旋转量反映出轿厢1的行进距离。
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首先根据来自上端侧井道开关31和下端侧井道开关32的信号,确定轿厢1在距井道上下的末端部为所述规定距离的位置通过的时刻。接着,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根据编码器34的检测信号计算从该时刻起的轿厢1的移动量。并且,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根据轿厢1在距末端部为所述规定距离的位置通过后的移动量,计算轿厢1相对于末端部的位置(x)。这样,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能够求出轿厢1在距井道上下的末端部为所述规定距离的位置通过后的任意时刻下的轿厢1的位置(x)。
具体而言,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使用来自上端侧井道开关31的信号和来自编码器34的检测信号,求出以轿厢1冲击轿厢用缓冲器7的位置为基准的当前的轿厢1的位置。同样,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使用来自下端侧井道开关32的信号和来自编码器34的检测信号,求出以对重2位于冲击对重用缓冲器8的位置时的轿厢1的位置为基准的当前的轿厢1的位置。
并且,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根据预先存储的超速基准(Vets)与轿厢1的位置(x)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上所述求出的当前的轿厢1的位置(x),求出在该时刻的判断中使用的超速基准(Vets)的值。并且,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通过对来自编码器34的检测信号进行运算处理,计算该时刻的轿厢1的速度。接着,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对该时刻的轿厢1的速度和在该时刻的判断中使用的超速基准(Vets)进行比较。并且,如果该时刻的轿厢1的速度为在该时刻的判断中使用的超速基准(Vets)以上,则检测为轿厢1的速度在超速基准(Vets)以上。
检测出轿厢1的速度在超速基准(Vets)以上的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按照前面所述直接向制动器6输出动作指令。并且,制动器6接收到该动作指令进行动作,强制使轿厢1减速。
另外,在轿厢1接近上侧的末端部而对重2接近下侧的末端部的情况下,既可以根据轿厢1的位置掌握对重2与对重用缓冲器8的距离,也可以直接检测来掌握对重2的位置。
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和控制装置10以可通信的方式连接。并且,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向控制装置10发送自身存储的与当前选择的超速基准(Vets)和轿厢1的位置(x)之间的关系有关的信息。
在控制装置10设有下限减速度决定部11和减速度控制部12。下限减速度决定部11根据距井道上下的末端部为所述规定距离以内的轿厢1的位置及速度,决定使轿厢1的速度成为超速基准(Vets)以下的下限减速度(Dets)。
即,首先,下限减速度决定部11取得从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发送的与超速基准(Vets)和轿厢1的位置(x)之间的关系有关的信息。接着,在轿厢1进入到距井道上下的末端部为所述规定距离以内时,下限减速度决定部11根据当前时刻的轿厢1的位置及速度,求出在直到之后轿厢1停靠在末端楼层为止的期间中使轿厢1的速度不超过超速基准(Vets)的最小减速度,将该求出的最小减速度决定为下限减速度(Dets)。
该下限减速度(Dets)的值也可以根据轿厢1的位置(x)而变化。即,也可以作为轿厢1的位置(x)的函数来求出下限减速度(Dets)。或者,下限减速度(Dets)也可以是固定值,而不依赖于轿厢1的位置(x)。
另外,该下限减速度决定部11对下限减速度(Dets)的决定特别是在轿厢1的接下来的停靠楼层是末端楼层(最上层或者最下层)的情况下进行的。另外,下限减速度决定部11也可以在轿厢1进入到距井道的末端部为所述规定距离以内之前进行所述决定。
减速度控制部12在比如上所述由下限减速度决定部11决定的下限减速度(Dets)大的范围内,控制距井道的末端部为所述规定距离以内的轿厢1的减速度。另外,此处所讲的“比下限减速度(Dets)大的范围”,准确地讲是指减速度的绝对值比下限减速度(Dets)的减速度大的范围。
如前面所述,控制装置10根据作用于轿厢1的负载和从轿厢1的当前位置到接下来的停靠楼层的轿厢1的行进距离及行进方向,在电机5的驱动容许范围内将轿厢1的最高速度和加减速度分别设定为最佳的值,进行电机5的驱动控制。此时,在接下来的停靠楼层是末端楼层的情况下,特别是在轿厢1进入到距井道的末端部为所述规定距离以内之后,控制装置10按照由减速度控制部12控制的减速度实施电机5的驱动控制。
即,在轿厢1进入到距井道的末端部为所述规定距离以内之后,控制装置10使轿厢1在比下限减速度(Dets)大的范围内以最佳的减速度减速,使轿厢1停靠在末端楼层。因此,不对轿厢1的最高速度附加特别的限制,即能够保持轿厢1的速度不会成为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的超速基准(Vets)以上的状态地,使轿厢1停靠在末端楼层。
如上所述构成的电梯装置具有:轿厢1及对重2,它们在电梯的井道内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升降;控制装置10,其以可变最高速度及可变加减速度控制轿厢1的升降,该可变最高速度及可变加减速度是轿厢1行进时的可变的最高速度及加减速度;轿厢用缓冲器7,其设于井道的底部,用于防止轿厢1对底部的冲击;对重用缓冲器8,其设于井道的底部,用于防止对重2对底部的冲击;以及作为末端楼层强制减速单元的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其在检测出距井道上下的末端部为预先设定的规定距离以内的轿厢1的速度成为超速基准以上的情况下,强制使轿厢减速。
并且,所述超速基准被设定成,轿厢1距井道上下的末端部的距离越短,则该超速基准越小,控制装置10具有:作为下限减速度决定单元的下限减速度决定部11,其根据距井道上下的末端部为所述规定距离以内的轿厢1的位置及速度,决定使轿厢1的速度成为所述超速基准以下的下限减速度;作为减速度控制单元的减速度控制部12,其在比下限减速度决定部11决定的所述下限减速度大的范围内,控制距井道上下的末端部为所述规定距离以内的轿厢1的减速度。
因此,不对轿厢朝向末端楼层(最上层或者最下层)在井道的末端部行进时的最高速度附加特别的限制,就能够保持轿厢的速度不会成为随着接近末端楼层而降低的超速基准以上的状态地,使轿厢停靠在末端楼层,能够适用具有缓冲行程的缓冲器。因此,能够同时实现抑制运行效率的降低及便利性的降低的效果,和能够抑制建筑物中的电梯装置的专用空间扩大的效果。
另外,具有检测轿厢的速度为根据所述可变最高速度的最大值设定的既定速度以上的限速器20,通过使所述超速基准的最大值与所述既定速度相等,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轿厢的最高速度的可变范围及加减速度的可变范围,能够实现服务性提高。
另外,将用于在井道的末端部把轿厢的速度抑制为缓冲器的容许速度以下的主要功能集成于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中,因而能够低成本地实现可靠性的确保。
实施方式2
图3是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图,是示意性示出电梯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在此说明的实施方式2是在前述的实施方式1的结构中,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将超速基准(Vets)设定成,能够按照轿厢的负载及轿厢1距井道的末端部的距离,将轿厢或者对重冲击缓冲器时的速度降低为容许速度以下。
在该实施方式2中,如图3所示,在轿厢1设有称量装置35。称量装置35是检测轿厢1的负载的轿厢负载检测单元。由称量装置35检测出的轿厢1的负载的信号被输入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
预先将应用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的电梯的规格作为参数输入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所输入的参数具体地讲是轿厢1的额定承载质量、系统整体的可动部的惯性、轿厢用缓冲器7及对重用缓冲器8的容许冲击速度及制动器6的制动能力等。并且,在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预先存储有在实施方式1的图2中示例的多个超速基准(Vets)和轿厢1的位置(x)之间的关系。
并且,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将超速基准(Vets)设定成,能够按照由称量装置35检测出的轿厢1的负载及轿厢1距井道的上下的末端部的距离(x),将轿厢1冲击轿厢用缓冲器7时的轿厢1的速度降低为容许速度以下,并且将对重2冲击对重用缓冲器8时的对重2的速度降低为容许速度以下。
更详细地说明该超速基准(Vets)的设定。首先,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使用预先存储的所述参数和称量装置35对轿厢1的负载的检测信号,计算在制动器6进行动作时产生的轿厢1的减速度。该减速度是通过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检测出轿厢1的速度是超速基准(Vets)时的强制性的减速度。
接着,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根据计算出的减速度,从预先存储的多个超速基准(Vets)和轿厢1的位置(x)之间的关系中,选择能够将轿厢1冲击轿厢用缓冲器7时的轿厢1的速度降低为容许速度以下的关系中、具有最大的超速基准值的超速基准(Vets)和轿厢1的位置(x)之间的关系。
并且,同样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根据计算出的减速度,从预先存储的多个超速基准(Vets)和轿厢1的位置(x)之间的关系中,选择能够将对重2冲击对重用缓冲器8时的对重2的速度降低为容许速度以下的关系中、具有最大的超速基准值的超速基准(Vets)和轿厢1的位置(x)之间的关系。
并且,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根据这样选择出的超速基准(Vets)和轿厢1的位置(x)之间的关系,求出在该时刻的判断中使用的超速基准(Vets)的值。接着,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对该时刻的轿厢1的速度和在该时刻的判断中使用的超速基准(Vets)进行比较。并且,如果该时刻的轿厢1的速度为在该时刻的判断中使用的超速基准(Vets)以上,则检测为轿厢1的速度在超速基准(Vets)以上。
检测出轿厢1的速度在超速基准(Vets)以上的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按照前面所述直接向制动器6输出动作指令。并且,制动器6接收到该动作指令进行动作,强制使轿厢1减速。
并且,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按照前面所述向控制装置10发送与当前选择的超速基准(Vets)和轿厢1的位置(x)之间的关系有关的信息。并且,与实施方式1一样,下限减速度决定部11根据距井道的上下的末端部为所述规定距离以内的轿厢1的位置及速度,决定使轿厢1的速度成为当前选择的超速基准(Vets)以下的下限减速度(Dets)。并且,减速度控制部12在比由下限减速度决定部11决定的下限减速度(Dets)大的范围内,控制距井道的末端部为所述规定距离以内的轿厢1的减速度。
另外,关于其它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构成的电梯装置除能够发挥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以外,还能够根据轿厢1的负载的变化适当设定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0检测的超速的基准。因此,可以在可变加减速度的控制中进一步增大在朝向末端楼层减速时能够设定的减速度的范围,进而实现缓冲器的小型化及井道底部的底坑深度的空间节省,确保较高的服务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如下的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以轿厢行进时的最高速度及加减速度可变的可变最高速度及可变加减速度控制轿厢的升降,在井道的底部设有缓冲器,并具有末端楼层强制减速单元,在检测出距井道的末端部为预先设定的规定距离以内的轿厢的速度成为超速基准以上的情况下,强制使轿厢减速。
标号说明
1:轿厢;2:对重;3:主绳索;4:曳引机;5:电机;6:制动器;7:轿厢用缓冲器;8:对重用缓冲器;10:控制装置;11:下限减速度决定部;12:减速度控制部;20:限速器;21:张紧轮;22:限速器绳索;23:紧急停止装置;30:末端楼层强制减速装置;31:上端侧井道开关;32:下端侧井道开关;33开关用导轨;34编码器;35称量装置。
Claims (3)
1.一种电梯装置,其中,该电梯装置具有:
轿厢及对重,它们在电梯的井道内沿彼此相反的方向进行升降;
控制单元,其以可变最高速度及可变加减速度来控制所述轿厢的升降,其中,所述可变最高速度及可变加减速度是所述轿厢在行进时的可变的最高速度及加减速度;
轿厢用缓冲器,其设于所述井道的底部,用于防止所述轿厢对所述底部的冲击;
对重用缓冲器,其设于所述井道的所述底部,用于防止所述对重对所述底部的冲击;
末端楼层强制减速单元,其在检测出距所述井道上下的末端部为预先设定的规定距离以内的所述轿厢的速度成为超速基准以上的情况下,强制性地使所述轿厢减速;以及
限速器,其检测所述轿厢的速度为根据所述可变最高速度的最大值设定的既定速度以上的情况,
所述超速基准被设定成,所述轿厢距所述井道上下的所述末端部的距离越短,则该超速基准越小,
所述超速基准的最大值与所述既定速度相等,
所述控制单元具有:
下限减速度决定单元,其根据距所述井道上下的末端部为所述规定距离以内的所述轿厢的位置及速度,决定使所述轿厢的速度成为所述超速基准以下的下限减速度;以及
减速度控制单元,其在比所述下限减速度决定单元决定的所述下限减速度大的范围内,控制距所述井道上下的末端部为所述规定距离以内的所述轿厢的减速度,
并且,在所述限速器检测到所述轿厢的速度为所述既定速度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轿厢减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超速基准被设定成,能够按照所述轿厢距所述井道上下的所述末端部的距离,将所述轿厢冲击所述轿厢用缓冲器时的所述轿厢的速度降低为容许速度以下,将所述对重冲击所述对重用缓冲器时的所述对重的速度降低为容许速度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装置具有检测所述轿厢的负载的轿厢负载检测单元,
末端楼层强制减速单元将所述超速基准设定成,能够按照由所述轿厢负载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轿厢的负载、及所述轿厢距所述井道上下的所述末端部的距离,将所述轿厢冲击所述轿厢用缓冲器时的所述轿厢的速度降低为容许速度以下,将所述对重冲击所述对重用缓冲器时的所述对重的速度降低为容许速度以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4/073786 WO2016038681A1 (ja) | 2014-09-09 | 2014-09-09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73755A CN106573755A (zh) | 2017-04-19 |
CN106573755B true CN106573755B (zh) | 2019-03-01 |
Family
ID=55458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81107.1A Active CN106573755B (zh) | 2014-09-09 | 2014-09-09 | 电梯装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124987B2 (zh) |
JP (1) | JP6256620B2 (zh) |
KR (1) | KR101993538B1 (zh) |
CN (1) | CN106573755B (zh) |
BR (1) | BR112016030786A2 (zh) |
DE (1) | DE112014006938T5 (zh) |
WO (1) | WO201603868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062686A1 (de) * | 2014-10-21 | 2016-04-28 | Inventio Ag | Aufzug mit einem dezentralen elektronischen sicherheitssystem |
CN107108150B (zh) * | 2014-12-17 | 2020-04-21 | 奥的斯电梯公司 | 可配置多轿厢电梯系统 |
KR102041254B1 (ko) * | 2016-05-23 | 2019-11-07 |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엘리베이터 장치 |
CN109019239B (zh) * | 2017-06-12 | 2020-09-22 |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 电梯制动控制装置 |
CN109592530A (zh) * | 2017-09-30 | 2019-04-09 | 上海龙钰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限速器 |
JP7140634B2 (ja) * | 2018-10-30 | 2022-09-21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システム |
EP4008667B1 (en) * | 2020-12-04 | 2024-06-12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mergency terminal deceleration in elevator systems |
JP7184219B1 (ja) * | 2022-05-11 | 2022-12-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37532A (zh) * | 1998-03-26 | 1999-12-08 | Lg产电株式会社 | 电梯的位置控制装置和方法 |
CN1450972A (zh) * | 2000-03-27 | 2003-10-2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调速装置 |
CN1524057A (zh) * | 2001-07-04 | 2004-08-25 | �����ذ¹ɷݹ�˾ | 用于防止电梯载荷装置不容许高的运行速度出现的方法 |
CN1950287A (zh) * | 2005-03-30 | 2007-04-1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装置 |
CN101065311A (zh) * | 2005-09-30 | 2007-10-3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控制装置 |
CN103663033A (zh) * | 2012-09-06 | 2014-03-26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的安全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54372A (ja) * | 2000-06-14 | 2001-12-2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JP4158883B2 (ja) | 2001-12-10 | 2008-10-0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およびその制御装置 |
JP4335511B2 (ja) * | 2002-10-01 | 2009-09-3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JP4397720B2 (ja) | 2004-03-30 | 2010-01-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JP5037139B2 (ja) * | 2006-02-01 | 2012-09-2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FI20070486L (fi) * | 2007-01-03 | 2008-07-04 | Kone Corp | Hissin turvajärjestely |
KR20070069127A (ko) | 2007-01-16 | 2007-07-02 |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엘리베이터 장치 |
FI120828B (fi) * | 2007-02-21 | 2010-03-31 | Kone Corp | Elektroninen liikkeenrajoitin ja menetelmä elektronisen liikkeenrajoittimen ohjaamiseksi |
KR100902452B1 (ko) | 2007-06-19 | 2009-06-11 |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엘리베이터 장치 |
WO2009013821A1 (ja) * | 2007-07-25 | 2009-01-2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JP5333234B2 (ja) * | 2007-12-17 | 2013-11-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KR101191461B1 (ko) * | 2007-12-27 | 2012-10-15 |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엘리베이터 장치 |
US9809419B2 (en) * | 2013-01-23 | 2017-11-0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Elevator apparatus |
WO2014198545A1 (de) * | 2013-06-13 | 2014-12-18 | Inventio Ag | Bremsverfahren für eine pesonentransportanlage, bremssteuer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bremsverfahrens und personentransportanlage mit einer bremssteuerung |
EP2848568B1 (en) * | 2013-09-17 | 2022-07-20 | KONE Corporation | A method and an elevator for stopping an elevator car using elevator drive |
-
2014
- 2014-09-09 JP JP2016547289A patent/JP6256620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9-09 DE DE112014006938.8T patent/DE112014006938T5/de active Pending
- 2014-09-09 WO PCT/JP2014/073786 patent/WO201603868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9-09 CN CN201480081107.1A patent/CN106573755B/zh active Active
- 2014-09-09 US US15/324,038 patent/US10124987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9-09 BR BR112016030786A patent/BR112016030786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4-09-09 KR KR1020177000951A patent/KR101993538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37532A (zh) * | 1998-03-26 | 1999-12-08 | Lg产电株式会社 | 电梯的位置控制装置和方法 |
CN1450972A (zh) * | 2000-03-27 | 2003-10-2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调速装置 |
CN1524057A (zh) * | 2001-07-04 | 2004-08-25 | �����ذ¹ɷݹ�˾ | 用于防止电梯载荷装置不容许高的运行速度出现的方法 |
CN1950287A (zh) * | 2005-03-30 | 2007-04-1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装置 |
CN101065311A (zh) * | 2005-09-30 | 2007-10-3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控制装置 |
CN103663033A (zh) * | 2012-09-06 | 2014-03-26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的安全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12014006938T5 (de) | 2017-06-22 |
KR101993538B1 (ko) | 2019-06-26 |
JP6256620B2 (ja) | 2018-01-10 |
CN106573755A (zh) | 2017-04-19 |
BR112016030786A2 (pt) | 2017-08-22 |
WO2016038681A1 (ja) | 2016-03-17 |
US10124987B2 (en) | 2018-11-13 |
KR20170020440A (ko) | 2017-02-22 |
US20170217724A1 (en) | 2017-08-03 |
JPWO2016038681A1 (ja) | 2017-04-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73755B (zh) | 电梯装置 | |
CN101090854B (zh) | 电梯装置 | |
CN101910040B (zh) | 电梯装置 | |
KR101273752B1 (ko) | 엘리베이터 장치 | |
KR101706883B1 (ko) | 엘리베이터 장치 | |
US9708158B2 (en) | Multi-car elevator using an exclusion zone and preventing inter-car collision | |
US10093515B2 (en) | Elevator apparatus | |
KR100969047B1 (ko) | 엘리베이터 장치 | |
US20090178889A1 (en) | Elevator system | |
US9981825B2 (en) | Monitoring elevator traction rope | |
US11554933B2 (en) | Elevator | |
KR20130135909A (ko) | 멀티-카식 엘리베이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JP5646061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6062009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WO2007034587A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5179756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 |
KR100815674B1 (ko) | 엘리베이터 안전 시스템 | |
JP6299926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システム | |
JP5462836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用制動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 |
CN102009882A (zh) | 电梯运行控制系统及方法 | |
US20210371240A1 (en) | Emergency terminal stopping systems | |
JP7140634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システム | |
CN106103324B (zh) | 电梯装置 | |
JP2005280934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105829227A (zh) | 具有用于双层轿厢的绝对位置检测系统的电梯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