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93835A - 轨道梁预制模具 - Google Patents
轨道梁预制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493835A CN106493835A CN201610836749.9A CN201610836749A CN106493835A CN 106493835 A CN106493835 A CN 106493835A CN 201610836749 A CN201610836749 A CN 201610836749A CN 106493835 A CN106493835 A CN 1064938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e link
- masterplate
- longitudinal drive
- column
- track gir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02—Moulds with adjustable parts specially for modifying at will the dimensions or form of the moulded artic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22—Moulds for making units for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i.e. units each comprising an important section of at least two limiting planes of a room or space, e.g. cells; Moulds for making prefabricated stair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vable Scaffolding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梁预制模具,包括:两排间隔设置的立柱组、两个模版和至少一个驱动装置。每排立柱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立柱;至少一个模版相对立柱可移动,可移动的模版与立柱之间的连接杆为横向传动杆;每个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组件、纵向传动杆和多个传动机构,纵向传动杆沿模版的长度方向延伸地设在多个立柱上,驱动组件与纵向传动杆配合以驱动纵向传动杆转动,纵向传动杆与同一排的每个立柱上的一个横向传动杆之间通过传动机构相连,传动机构被构造成将纵向传动杆的转动转化成横向传动杆的移动。根据本发明的轨道梁预制模具,使得模版的各个部位同步移动,避免模版在移动的过程发生倾斜,无需人工手动驱动纵向传动杆转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梁预制模具。
背景技术
跨座式轨道交通系统由车体、转向架总成、单轨道梁三部分构成,转向架总成配合在单轨道梁上且与车体相连,转向架总成由自身电动总成驱动沿单轨道梁移动并牵引车体行进。
现有都是采用预制模具加工成型出单轨道梁,现有的预制模具包括两排立柱、两个模版和台车。其中两个模版可以相对移动以限定出单轨道梁的宽度,台车上立有钢筋,在轨道梁预制过程中,台车行走至两个模版之间,驱动装置驱动两个模版相对移动至预定距离,然后在两个模版之间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体包围钢筋并成型于两个模版之间。
相关技术中的用于驱动模版移动的驱动装置结构复杂,同步性不高,容易导致模版在前进过程中倾斜,不易控制,同时需要人工手动驱动,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轨道梁预制模具,模版的各个部位同步移动,避免模版在移动的过程发生倾斜,无需人工手动驱动纵向传动杆转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梁预制模具,包括:两排间隔设置的立柱组,每排所述立柱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立柱;两个模版,所述两个模版位于两排所述立柱组之间,每个所述立柱通过连接杆与相应的一个所述模版相连,至少一个所述模版相对所述立柱可移动,可移动的所述模版与所述立柱之间的连接杆为横向传动杆;至少一个驱动装置,每个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组件、纵向传动杆和多个传动机构,所述纵向传动杆沿所述模版的长度方向延伸地设在多个所述立柱上,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纵向传动杆配合以驱动所述纵向传动杆转动,所述纵向传动杆与同一排所述立柱组中的每个所述立柱上的一个所述横向传动杆之间通过所述传动机构相连,所述传动机构被构造成将所述纵向传动杆的转动转化成所述横向传动杆的移动以带动相应的所述模版移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梁预制模具,纵向传动杆转动时可以带动多个横向传动杆同步移动,实现带动模版移动的目的,进而使得模版的各个部位同步移动,避免模版在移动的过程发生倾斜,同时由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纵向传动杆转动,从而无需人工手动驱动纵向传动杆转动,省力省时,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纵向传动杆同步转动的涡轮,每个所述横向传动杆被构造成与所述涡轮配合的丝杠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和与所述齿轮配合的齿条,所述齿轮外套在所述纵向传动杆上,所述齿条固定在所述横向传动杆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多个所述纵向传动杆,所述驱动组件与多个所述纵向传动杆配合,可移动的所述模版与同一排的每个所述立柱之间设有多个在所述立柱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所述横向传动杆,每个所述纵向传动杆与位于同一高度的多个所述横向传动杆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个电机和多个转向器,所述电机的电机轴通过多个所述转向器分别与多个所述纵向传动杆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安装架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纵向传动杆之间。
更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转向器通过转向器安装架固定在所述电机安装架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两个所述纵向传动杆。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具有两个轴伸端,所述两个轴伸端分别通过两个所述转向器与两个所述纵向传动杆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轴伸端与相应的所述转向器之间、每个所述转向器和相应的所述纵向传动杆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梁预制模具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轨道梁预制模具100、
立柱1、
模版2、横向传动杆3、
驱动装置4、驱动组件40、电机401、转向器402、电机安装架403、转向器安装架404、轴伸端405、联轴器406、纵向传动杆41、
传动机构5、涡轮50、传动联轴器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梁预制模具100,其中轨道梁预制模具100被用于加工成型轨道梁。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梁预制模具100,包括:两排间隔设置的立柱组、两个模版2和至少一个驱动装置4。其中每排立柱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立柱1,也就是说,多个间隔设置的立柱1排成一排立柱组。
两个模版2位于两排立柱组之间,每个立柱1通过连接杆与相应的一个模版2相连,至少一个模版2相对立柱1可移动,可移动的模版2与立柱1之间的连接杆为横向传动杆3。具体而言,每排立柱组上设有一个模版2,每排立柱组的多个立柱1沿模版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每个模版2与相应的一排立柱组中的每个立柱1之间连接有连接杆,当模版2为可移动的模版2时,用于连接模版2的连接杆为横向传动杆3,横向传动杆3相对立柱1可移动以驱动模版2移动。其中可以是一个模版2可移动,也可以是两个模版2均可移动,通过调整两个模版2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预设的轨道梁的宽度。
具体地,横向传动杆3的端部可以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在模版2上,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和固定件,固定座固定在模版2上,横向传动杆3的端部伸入到固定座的固定槽内,固定件穿过横向传动杆3固定在固定座上。
每个驱动装置4包括驱动组件40、纵向传动杆41和多个传动机构5,纵向传动杆41沿模版2的长度方向延伸地设在多个立柱1上。也就是说,纵向传动杆41设在一排立柱组的多个立柱1上,纵向传动杆41与模版2平行设置。可以理解的是,驱动装置4的个数与可移动的模版2的数量相同,当可以移动的模版2为一个时,则驱动装置4为一个。当可以移动的模版2为两个时,则驱动装置4为两个,两个驱动装置4分别驱动两个模版2移动。
驱动组件40与纵向传动杆41配合以驱动纵向传动杆41转动,纵向传动杆41与同一排立柱组中的每个立柱1上的一个横向传动杆3之间通过传动机构5相连,也就是说,纵向传动杆41与多个横向传动杆3之间分别通过传动机构5配合,与纵向传动杆41配合的多个横向传动杆3设在同一排的多个立柱1上,与纵向传动杆41配合的多个横向传动杆3的数量与同一排的立柱组中的立柱1的数量相同。
传动机构5被构造成将纵向传动杆41的转动转化成横向传动杆3的移动以带动相应的模版2移动。
具体而言,当需要驱动模版2移动时,首选驱动组件40驱动纵向传动杆41转动,然后纵向传动杆41通过传动机构5带动多个横向传动杆3同步移动,多个横向传动杆3移动时带动模版2移动,从而可以推动模版2的各个部位同步前进或者后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梁预制模具100,通过设置纵向传动杆41、多个传动机构5和驱动组件40,从而纵向传动杆41转动时可以带动多个横向传动杆3同步移动,实现带动模版2移动的目的,进而使得模版2的各个部位同步移动,避免模版2在移动的过程发生倾斜,同时由于通过驱动组件40驱动纵向传动杆41转动,从而无需人工手动驱动纵向传动杆41转动,省力省时,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传动机构5包括与纵向传动杆41同步转动的涡轮50,每个横向传动杆3被构造成与涡轮50配合的丝杠结构,即涡轮50和横向传动杆3之间的配合为涡轮丝杠传动,涡轮50和横向传动杆3为涡轮丝杠结构。当纵向传动杆41转动时带动涡轮50转动,涡轮50与丝杠配合以带动横向传动杆3移动。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涡轮丝杠结构的工作原理已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详细描述。其中涡轮50可以外套在纵向传动杆41上,或者涡轮50可以与纵向传动杆41之间设有传动联轴器51。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传动机构5的结构不限于此,传动机构5可以形成为任何结构,只要传动机构5可以将纵向传动杆41的转动转化成横向传动杆3的移动即可,例如在本发明的另一些示例中,每个传动机构5包括齿轮和与齿轮配合的齿条,齿轮外套在纵向传动杆41上,齿条固定在横向传动杆3上,纵向传动杆41转动时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与齿条啮合以带动齿条移动从而带动横向传动杆3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驱动装置4包括多个纵向传动杆41,驱动组件40与多个纵向传动杆41配合以驱动多个纵向传动杆41同步转动,可移动的模版2与同一排的每个立柱1之间设有多个在立柱1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横向传动杆3,也就是说,可移动的模版2与同一排的每个立柱1之间连接有多个横向传动杆3,每个立柱1上的多个横向传动杆3在立柱1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分布。
每个纵向传动杆41与位于同一高度的多个横向传动杆3通过传动机构5配合,也就是说,位于同一高度的多个横向传动杆3中的每个横向传动杆3均通过传动机构5与相应的一个纵向传动杆41配合。从而通过设置多个纵向传动杆41,每个纵向传动杆41通过位于同一高度的多个横向传动杆3与模版2相连,进而可以提高模版2移动的稳定性。在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中,如图1-图3所示,每个驱动装置4包括两个纵向传动杆41,此时每个立柱1上设有两个横向传动杆3。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40包括一个电机401和多个转向器402,电机401的电机轴通过多个转向器402分别与多个纵向传动杆41配合。也就是说,每个驱动装置4采用一个电机401驱动多个纵向传动杆41转动,每个纵向传动杆41与电机401的电机轴之间通过转向器402相连,从而使得驱动装置4的结构简单且模版2各个部位移动的同步性高。可以理解的是,转向器402具有传动转向的功能,转向器402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已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中,如图3所示,电机401的电机轴具有两个轴伸端405,两个轴伸端405分别通过两个转向器402与两个纵向传动杆41相连。也就是说,每个转向器402分别与一个轴伸端405和一个纵向传动杆41配合,转向器402将轴伸端405的转动转向成纵向传动杆41的转动。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机401通过电机安装架403安装在相邻的两个纵向传动杆41之间。从而可以节省空间。进一步地,电机安装架403安装在其中一个立柱1上。可选地,转向器402通过转向器安装架404固定在电机安装架403上,从而便于安装驱动装置4。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每个轴伸端405与相应的转向器402之间、每个转向器402和相应的纵向传动杆41之间通过联轴器406相连。从而可以提高驱动装置4的连接可靠性。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中,每个驱动装置4包括两个纵向传动杆41,驱动组件40包括一个电机401、两个转向器402和多个联轴器406,电机41的电机轴上设有两个轴伸端405,每个轴伸端405通过一个联轴器406与一个转向器402相连,每个转向器402通过联轴器406与一个纵向传动杆41配合以带动纵向传动杆41转动。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轨道梁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排间隔设置的立柱组,每排所述立柱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立柱;
两个模版,所述两个模版位于两排所述立柱组之间,每个所述立柱通过连接杆与相应的一个所述模版相连,至少一个所述模版相对所述立柱可移动,可移动的所述模版与所述立柱之间的连接杆为横向传动杆;
至少一个驱动装置,每个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组件、纵向传动杆和多个传动机构,所述纵向传动杆沿所述模版的长度方向延伸地设在多个所述立柱上,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纵向传动杆配合以驱动所述纵向传动杆转动,所述纵向传动杆与同一排所述立柱组中的每个所述立柱上的一个所述横向传动杆之间通过所述传动机构相连,所述传动机构被构造成将所述纵向传动杆的转动转化成所述横向传动杆的移动以带动相应的所述模版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梁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纵向传动杆同步转动的涡轮,每个所述横向传动杆被构造成与所述涡轮配合的丝杠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梁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和与所述齿轮配合的齿条,所述齿轮外套在所述纵向传动杆上,所述齿条固定在所述横向传动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梁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多个所述纵向传动杆,所述驱动组件与多个所述纵向传动杆配合,可移动的所述模版与同一排的每个所述立柱之间设有多个在所述立柱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所述横向传动杆,每个所述纵向传动杆与位于同一高度的多个所述横向传动杆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梁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个电机和多个转向器,所述电机的电机轴通过多个所述转向器分别与多个所述纵向传动杆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梁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安装架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纵向传动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梁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转向器通过转向器安装架固定在所述电机安装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梁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两个所述纵向传动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梁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具有两个轴伸端,所述两个轴伸端分别通过两个所述转向器与两个所述纵向传动杆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道梁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轴伸端与相应的所述转向器之间、每个所述转向器和相应的所述纵向传动杆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836749.9A CN106493835B (zh) | 2016-09-21 | 2016-09-21 | 轨道梁预制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836749.9A CN106493835B (zh) | 2016-09-21 | 2016-09-21 | 轨道梁预制模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93835A true CN106493835A (zh) | 2017-03-15 |
CN106493835B CN106493835B (zh) | 2017-09-29 |
Family
ID=58290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836749.9A Active CN106493835B (zh) | 2016-09-21 | 2016-09-21 | 轨道梁预制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493835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45791A (zh) * | 2019-03-29 | 2020-10-0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轨道梁的侧模具和模具 |
CN111844410A (zh) * | 2020-08-04 | 2020-10-30 | 黄康新 | 一种装配式建筑浇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89332A (zh) * | 2001-06-06 | 2003-01-08 |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单轨道梁侧模板的调整方法 |
CN1427123A (zh) * | 2002-08-21 | 2003-07-02 | 中铁养马河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跨座式单轨预应力钢筋砼轨道梁制造工艺 |
KR101212729B1 (ko) * | 2011-04-25 | 2012-12-14 | 유니슨이테크 주식회사 | 모노레일용 곡선 궤도빔의 몰드실 제조 장치 |
CN104005388A (zh) * | 2014-06-11 | 2014-08-27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整体式的外侧混凝土模板 |
CN105014786A (zh) * | 2015-06-30 | 2015-11-04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磁浮轨道梁制作方法 |
-
2016
- 2016-09-21 CN CN201610836749.9A patent/CN10649383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89332A (zh) * | 2001-06-06 | 2003-01-08 |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单轨道梁侧模板的调整方法 |
CN1427123A (zh) * | 2002-08-21 | 2003-07-02 | 中铁养马河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跨座式单轨预应力钢筋砼轨道梁制造工艺 |
KR101212729B1 (ko) * | 2011-04-25 | 2012-12-14 | 유니슨이테크 주식회사 | 모노레일용 곡선 궤도빔의 몰드실 제조 장치 |
CN104005388A (zh) * | 2014-06-11 | 2014-08-27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整体式的外侧混凝土模板 |
CN105014786A (zh) * | 2015-06-30 | 2015-11-04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磁浮轨道梁制作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45791A (zh) * | 2019-03-29 | 2020-10-0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轨道梁的侧模具和模具 |
CN111844410A (zh) * | 2020-08-04 | 2020-10-30 | 黄康新 | 一种装配式建筑浇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93835B (zh) | 2017-09-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19623B (zh) | 上拉式移动立体泊车装置 | |
CN101575054B (zh) | 自动码坯机 | |
CN102605985B (zh) | 一种多层无避让汽车库 | |
CN104481184A (zh) | 一种四立柱门架式两层停车设备上台板螺杆升降驱动系统 | |
CN106493835B (zh) | 轨道梁预制模具 | |
KR100962067B1 (ko) | 차체 이송장치 | |
CN104140063A (zh) | 伸缩式作业平台 | |
CN106948627B (zh) | 一种上层框架前移旋转装置 | |
CN104453309B (zh) | 一种四立柱门架式两层停车设备钢索或链条升降驱动系统 | |
JPH04251098A (ja) | 車両のための昇降台 | |
CN102700931A (zh) | 三叉式移载机 | |
CN208233906U (zh) | 基于侧面储存区间的玻璃仓储装置 | |
CN102383633A (zh) | 框架平移回转式智能泊车装备 | |
CN103696601B (zh) | 梳齿式汽车搬运器及机械式停车设备 | |
CN106315341A (zh) | 一种地下升降机的可滑动附墙架 | |
CN206737509U (zh) | 一种上层框架前移旋转装置 | |
CN208732083U (zh) | 同步送料装置 | |
CN202575386U (zh) | 三叉式移载机 | |
CN107780689B (zh) | 一种智能立体停车设备 | |
JP5825623B2 (ja) | モノレールのポイント切替え装置 | |
CN203753827U (zh) | 用于生产发动机的缸盖托盘系统 | |
CN102747850B (zh) | 双十杆并联侧升式单体立体车库 | |
CN104334933B (zh) | 紧凑型换档杆系统 | |
CN205111139U (zh) | 一种多车型柔性转体切换机构 | |
CN103790418A (zh) | 一种垂直升降类停车设备的载车板直线位移传递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