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37355B - 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437355B CN106437355B CN201610552720.8A CN201610552720A CN106437355B CN 106437355 B CN106437355 B CN 106437355B CN 201610552720 A CN201610552720 A CN 201610552720A CN 106437355 B CN106437355 B CN 1064373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ll crank
- rotation
- crank lever
- door
- stopp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0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for accident situations
- E05B77/04—Preventing unwanted lock actuation, e.g. unlatch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 E05B77/06—Preventing unwanted lock actuation, e.g. unlatch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by means of inertial for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2—Mounting of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6—Mounting of handles, e.g. to the wing or to the lock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4—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wing
- E05B85/16—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wing a longitudinal grip part being pivoted at one end about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grip pa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其具有在碰撞时可有效地阻止门被打开的新的结构。所述车辆用门把手装置组装有止动构件(40),其与把手主体(3)的拉起动作联动,并且相对于围绕第一旋转轴线(4X)旋转的双臂曲柄杆(4),围绕不同于它的第二旋转轴线(10X)进行旋转。当双臂曲柄杆(4)以没有超过基准水平的旋转加速度进行旋转时,止动构件(40)与双臂曲柄杆(4)一体地旋转,不妨碍其旋转;而在双臂曲柄杆(4)以超过基准水平的旋转加速度而旋转时,无法跟随双臂曲柄杆(4)进行旋转的止动构件(40)与止动部(21)抵接,从而阻止双臂曲柄杆(4)的旋转。通过阻止该旋转防止车辆的门被打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门把手(door handle)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用于开闭汽车车门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中,例如搭载有专利文献1公开的防止车门打开的技术。专利文献1的门把手装置包括:基座构件,其组装于门;把手主体,其以可进行朝向车辆外部的拉起动作的方式组装于所述基座构件;双臂曲柄杆(bell cranklever),其与把手主体和门锁机构连接;旋转杆,其与所述双臂曲柄杆一体地旋转,并且通过螺旋弹簧的弹性作用力来向旋转初始位置(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4)施力;锁销,其设置于基座构件,在车辆不发生碰撞时,其以不妨碍双臂曲柄杆的旋转的方式对旋转杆进行相对动作(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6),通过这些构件防止门的打开。
即,在该车辆用门把手装置中,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旋转杆通过由碰撞产生的惯性力来抵抗(克服)螺旋弹簧的弹性作用力,并从旋转初始位置旋转到锁定位置(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0)。接着,移动到锁定位置的旋转杆,通过锁销妨碍双臂曲柄杆的旋转。由于双臂曲柄杆无法旋转,因此无法将门锁机构从维持门关闭状态的锁定状态切换到非锁定状态,其结果能够防止门被打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42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这种现有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中,门锁机构通过由车辆发生碰撞所产生的惯性力来进行动作,从而防止门的打开。该惯性力是,当在直接受到碰撞的门和不直接受到碰撞的旋转杆之间欲产生相对运动时,作用于旋转杆的力。在该情况下,发生碰撞时,当以惯性力没有作用于旋转杆的形式,发生把手主体朝车辆外部被拉起这种预想不到的现象时,便无法防止门的打开。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其具有在发生碰撞时可有效地阻止门被打开的新的结构。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包括:
基座构件,其固定于车辆的门;
把手主体,其以将一端部作为旋转支点可旋转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基座构件上,作为其另一端部的自由端部进行与门远离方向上的打开动作;
双臂曲柄杆,其与所述自由端部连接,并对应于该自由端部的所述打开动作和与其相反的关闭动作,以围绕规定的旋转轴线进行往复运动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可旋转地组装,同时与将门维持在关闭位置的门锁装置连接,在所述把手主体产生所述打开动作的情况下,围绕所述旋转轴线于规定旋转方向进行旋转,使所述门锁装置处于没有将门维持在关闭状态的非锁定状态,另一方面,在产生与所述打开动作相反的关闭动作的情况下,于与所述规定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使所述门锁装置在门位于规定的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处于维持在其关闭位置的锁定状态;
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臂曲柄杆包括:双臂曲柄杆主体,其围绕构成所述旋转轴线的第一旋转轴线,进行往复旋转;止动构件,其组装于所述双臂曲柄杆主体上,并围绕相对双臂曲柄杆主体,不同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位置的第二旋转轴线,进行往复旋转,在没有对所述把手主体进行操作时,该止动构件采取在相对双臂曲柄杆主体预先规定的旋转初始位置上;
所述双臂曲柄杆主体的旋转加速度没有超过预先规定的基准水平时,所述止动构件在相对该双臂曲柄杆主体,维持所述旋转初始位置的状态下,与该双臂曲柄杆主体一起地旋转,于避开设置于所述基座构件上的止动部的旋转轨迹上运动;另一方面,在该旋转加速度超过所述基准水平的情况下,所述止动构件相对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位于径向外侧的外端部侧不跟随所述双臂曲柄杆主体的旋转,相对该双臂曲柄杆主体,从所述旋转初始位置错开,所述基座构件的止动部位于所述旋转轨迹上,与该止动部邻接,与所述双臂曲柄杆主体共同阻止旋转,由此,阻止所述打开动作。
在所述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在对门发生碰撞时产生朝向车辆内部的冲击力的情况下,利用朝向车辆外部起作用的惯性力来使旋转杆移位,从而限制双臂曲柄杆的旋转;针对该情况,在本发明的情况下,具有如下区别:在对双臂曲柄杆产生过度加速度的旋转时,利用朝向与其相反的旋转方向后方侧起作用的力(例如,惯性力)来使止动(stopper)构件对双臂曲柄杆进行相对位移,从而限制双臂曲柄杆的旋转。即,在所述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仅仅在对门发生碰撞时,才会限制双臂曲柄杆的旋转从而防止门被打开;针对该情况,在本发明的情况下,不仅在对门发生碰撞时,而且在双臂曲柄杆以过度加速度进行旋转的所有情况下,都能够限制双臂曲柄杆的旋转从而防止门被打开。另外,在本发明的情况下,当把手主体受到用户的通常拉起操作时,由于双臂曲柄杆以通常加速度进行旋转,因此不会受到限制,从而能够按照用户的意图打开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具有代表性设置例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将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安装于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中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的背面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5的第一透视图。
图7是表示沿图5中的VII-VII线的部分剖视立体图。
图8是表示沿图5中的VII-VII线的部分剖视图。
图9A是未拉起把手主体时(非操作时)的沿图5的IX-IX线的剖视图。
图9B是拉起把手主体时(操作时)的沿图5的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A是未拉起把手主体时(非操作时)的沿图5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0B是拉起把手主体时(操作时)的沿图5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0C是门的开放被阻止时的沿图5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沿图5的XI-XI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2 基座构件
21 止动部
3 把手主体
4 双臂曲柄杆
4X 第一旋转轴线
10 双臂曲柄杆主体
10X 第二旋转轴线
40 止动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为了开闭车门,在汽车(车辆)V的前门D1及后门D2中,设置有用于开闭车门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1。如图2和图3所示,车辆用门把手装置1包括:基座构件2,其固定于车辆的门(此处,门的外侧板(outer panel)DP);把手主体3,其将一端部31作为旋转支点可旋转地连结于该基座构件2,并进行往复运动,该往复运动是作为另一端部32的自由端部32远离门的方向DA上的打开动作、和其相反方向DB上的关闭动作;双臂曲柄杆4,其可旋转地支撑于基座构件2。双臂曲柄杆4与该把手主体3的自由端部32连接,并且与用于将门维持在关闭位置的门锁装置5连接,如图9A和图9B所示,伴随把手主体3的往复运动而围绕第一旋转轴线4X旋转,由此将门锁装置5经由自身的杆部15切换为将门维持在锁定状态的锁定状态、和没有维持在锁定状态的非锁定状态。
如图9A和图9B所示,把手主体3的自由端部32包括连接部33,其以可出入的方式进入基座构件2内。该连接部33为臂(arm),所述臂通过形成于基座构件2的导向部23来以能够进行直线往复移动的方式被引导,臂顶端侧的卡合部34与双臂曲柄杆4的杆部14卡合。
双臂曲柄杆4为旋转构件,其呈L形状且具有一对杆部14、15,另一方面,围绕设定在基座构件2的第一旋转轴线4X可旋转地组装于基座构件2,其中,所述一对杆部14、15从旋转中心部13相对于第一旋转轴线4X朝向互不相同的径向延伸而出。如果对把手主体3进行朝向车辆外部拉起的拉起操作(即,门打开操作),则该操作力经由杆部14转换为围绕双臂曲柄杆4的第一旋转轴线4X的旋转运动。据此,双臂曲柄杆4朝规定的旋转方向10C旋转,并经由杆部15作用于门锁装置5(参照图2)。此时,在门锁装置5中,处于上述锁定状态的门切换到非锁定状态,由此可以打开门。
在形成第一旋转轴线4X的旋转轴部6的周围设置有施力构件9(参照图3)(例如,卷绕有扭转螺旋弹簧),双臂曲柄杆4相对于由把手主体3的拉起操作而产生的规定旋转方向10C上的旋转,受到其相反方向的作用力。通过该作用力,把手主体3保持为收容于基座构件2中的状态。在门关闭的状态下,如果把手主体3处于该收容状态,则与杆部15相连接的门锁装置5处于将门维持在锁定位置的锁定状态(也称为“闩锁状态”)。另一方面,在该锁定状态中,如果对把手主体3进行拉起操作,则门锁装置5切换为没有将门维持在锁定状态的非锁定状态,而且可进行手动或电动的门打开动作。另外,关于门锁装置5、和门锁装置5与双臂曲柄杆4的连接形式,其属于公知技术,故省略其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3、图6和图7所示,双臂曲柄杆4包括:双臂曲柄杆主体10,其具有之前描述过的一对杆部14、15且呈L状;止动构件40,其以可围绕设定于双臂曲柄杆主体10的旋转轴线、即位于与第一旋转轴线4X不同位置的第二旋转轴线10X进行旋转的方式,组装于双臂曲柄杆主体10。
双臂曲柄杆主体10通过基座构件2的旋转支撑部26,以可围绕第一旋转轴线4X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旋转支撑部26组装有独立的旋转轴部(也称为“旋转轴构件”)6,双臂曲柄杆主体10以及双臂曲柄杆4以围绕旋转轴部6进行旋转的方式组装。双臂曲柄杆主体10具有用于插通旋转轴部6的轴插通部4h。另一方面,基座构件2的旋转支撑部26为一对对置壁部26、26,这些对置壁部26、26分别具有用于插通旋转轴部6的轴插通部26h、26h。双臂曲柄杆4以被这些对置壁部26、26夹持的形式配置,旋转轴部6以贯通这些轴插通部26h、4h、26h的形式配置,并组装于基座构件2。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旋转轴线4X设定在与把手主体3的动作方向DA、DB(即,车辆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把手主体3处于未进行拉起操作而收容于基座构件2中的状态。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旋转轴线4X在车辆V的前后方向上延伸。
如图7、图8以及图10A所示,止动构件40在没有对把手主体3进行操作的非操作时,相对于双臂曲柄杆主体10位于预先规定的旋转初始位置。另外,所谓的没有对把手主体3进行操作时,是指把手主体3没有位于朝向车辆外部拉起的位置时,是指把手主体3处于收容于基座构件2中的状态时。另外,止动构件40伴随把手主体3进行朝向车辆外部拉起的动作(打开动作),与双臂曲柄杆主体10一起向预先规定的旋转方向10C旋转。在进行该旋转时,在双臂曲柄杆主体10的旋转加速度没有超过预先设定的基准水平的情况下,止动构件40即使受到由该旋转加速度产生的惯性力40C,仍以相对于双臂曲柄杆主体10维持上述旋转初始位置的状态,与双臂曲柄杆主体10一起旋转(参照图10B)。此时,止动构件40在避开设置于基座构件2的止动部21的旋转轨迹40A上移动(参照图10A)。
但是,在进行该旋转时,在双臂曲柄杆主体10的旋转加速度超过上述基准水平的情况下,止动构件40受到由该旋转加速度产生的惯性力40C,位于第二旋转轴线10X的径向外侧的止动外端部41侧无法跟随双臂曲柄杆主体10的旋转,相对于双臂曲柄杆主体10从旋转初始位置(参照图10A)移位至旋转阻止位置(参照图10C)。如图10C所示,对于移位至旋转阻止位置的止动构件40而言,基座构件2的止动部21位于止动构件40放入旋转轨迹40B上,因此在双臂曲柄杆主体10进行旋转时,止动外端部41与止动部21抵接并被阻止旋转,由此,双臂曲柄杆主体10的旋转也被阻止。此外,由于双臂曲柄杆主体10的旋转被阻止,因此双臂曲柄杆4理所当然地无法旋转,其结果,门锁装置5不进行动作而维持锁定状态,因此阻止打开门的动作。
此外,对于止动构件40相对于双臂曲柄杆主体10维持在旋转初始位置而言,并非是指止动构件40相对于双臂曲柄杆主体10从旋转初始位置不进行相对运动,而是意味着止动构件40至少继续位于在避开止动部21的旋转轨迹上能够进行移动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旋转轴线10X位于相对于第一旋转轴线4X的径向外侧,并与第一旋转轴线4X平行地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的止动构件40设置于一对杆部14、15中的一个。如图6和图7所示,此处的止动构件40设置于止动部15中的、第二旋转轴线10X的延伸方向上的一侧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杆部15一体形成有旋转轴部19,该旋转轴部19从第二旋转轴线10X的延伸方向上的一侧端面15a(参照图3)突出;止动构件40以将旋转轴部19插通于形成在止动构件40自身的轴插通孔40h的形式配置。据此,止动构件40可围绕旋转轴部19(即,第二旋转轴线10X)进行旋转。
还有,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旋转轴部19的顶端侧邻接对置有设置于基座构件2的壁部25。由此,防止可旋转地配置于旋转轴部19的止动构件40从旋转轴部19的顶端侧脱落。即,该壁部25起到止动构件40的防脱部的功能。进一步讲,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止动构件40以被夹持在基座构件2的壁部25和杆部15中的旋转轴部19的基部18之间的形式配置,由此防止其从旋转轴部19脱落。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的双臂曲柄杆4配置有施力构件9,其对止动构件40的从旋转初始位置向旋转阻止位置的旋转移动施加其相反方向的作用力。本实施方式的施力构件9为扭转螺旋弹簧,其卷绕在旋转轴部19,并且以其一端侧挂止于定位部11的形式相对旋转轴部19保持非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止动构件40相对于双臂曲柄杆主体10维持旋转初始位置是,止动外端部41通过施力构件9的作用力9S与设置于双臂曲柄杆主体10(双臂曲柄杆4)的定位部11相抵接而实现的。该定位部11在杆部15中作为从第二旋转轴线10X的延伸方向的一侧端面15a(参照图3)突出的壁部而形成。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止动构件40,在以相对于双臂曲柄杆主体10处于旋转阻止位置的状态(参照图10C)欲朝向规定的旋转方向10C进行旋转时,其不仅与止动部21抵接,而且在该抵接方向的相反侧,也与设置于双臂曲柄杆主体10的旋转阻止部12朝向所述旋转方向10C的相反侧抵接。即,本实施方式的止动构件40在双臂曲柄杆主体10的旋转加速度超过上述基准水平时,以夹持于止动部21和旋转阻止部12之间的形式处于不可旋转的状态。该旋转阻止部12在杆部15中作为从第二旋转轴线10X的延伸方向的一侧端面15a突出的壁部而形成。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座构件2具有固定防止部28,该固定防止部28在止动构件40以相对于双臂曲柄杆主体10维持旋转初始位置的状态与双臂曲柄杆主体10一起旋转,并且在避开基座构件2的止动部21的旋转轨迹40A上移动时,在避开该止动部21而移动的前端,与该止动构件40抵接,并且使该止动构件40从旋转初始位置移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B所示,止动构件40在与固定防止部28抵接并从旋转初始位置偏移时,其与维持旋转初始位置时所相抵接的定位部11分离。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固定防止部28作为突出部而成,该突出部从壁部25向止动构件40侧突出形成。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1中组装有止动构件40,所述止动构件40与把手主体3的拉起动作联动,并且相对于围绕第一旋转轴线4X旋转的双臂曲柄杆4,围绕不同于它的第二旋转轴线10X进行旋转。当双臂曲柄杆4以没有超过基准水平的旋转加速度进行旋转时,止动构件40与双臂曲柄杆4一体地旋转且不会妨碍其旋转,但是,当双臂曲柄杆4以超过基准水平的旋转加速度旋转时,无法跟随双臂曲柄杆4进行旋转的止动构件40与止动部21抵接,从而阻止双臂曲柄杆4的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双臂曲柄杆4试图以这种过度加速度进行旋转时,通过阻止该旋转来使门锁装置5不进行动作,从而能够防止车辆的门被打开。
另外,对双臂曲柄杆4的旋转加速度所设定的基准水平,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可通过施力构件9的作用力进行调整。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施力构件9为扭转螺旋弹簧,因此可通过选择弹性作用力不同的构件进行调整。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其不过是列举性的,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进行省略部分结构要素、进一步追加其它结构要素等的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的各种变更。
例如,对于止动构件40维持旋转初始位置而言,也可以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施力机构(施力构件9)的作用力,可以通过止动构件40的自身重量实施也可。这种情况下,可以不需要施力机构9。另外,这种情况下,对双臂曲柄杆4的旋转加速度设定的基准水平,可通过止动构件40的重量进行调整。如果止动构件40由树脂制成,则还可安装比其重的金属等的配重构件而调整重量。
Claims (3)
1.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其包括:
基座构件,其固定于车辆的门;
把手主体,所述把手主体将其一端部作为旋转支点可旋转地连结于所述基座构件,而作为其另一端部的自由端部进行远离门的方向上的打开动作;
双臂曲柄杆,其与所述自由端部连接,并且对应于所述自由端部的所述打开动作和与其相反的关闭动作,以围绕规定的旋转轴线进行往复旋转的方式可旋转地组装在所述基座构件,并且与用于将门维持在关闭位置的门锁装置连接,在所述把手主体发生所述打开动作的情况下,围绕所述旋转轴线朝向规定旋转方向进行旋转,使所述门锁装置处于门没有维持在关闭位置的非锁定状态,另一方面,在发生与所述打开动作相反的关闭动作的情况下,在与所述规定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使所述门锁装置处于在门位于规定的关闭位置的情况下维持在该关闭位置的锁定状态,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臂曲柄杆包括:
双臂曲柄杆主体,其围绕构成所述旋转轴线的第一旋转轴线进行往复旋转;
止动构件,其组装于所述双臂曲柄杆主体,并相对于双臂曲柄杆主体围绕不同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的位置的第二旋转轴线进行往复旋转,在没有对所述把手主体进行操作时,所述止动构件相对于双臂曲柄杆主体位于预先规定的旋转初始位置,其中:
在伴随所述把手主体的所述打开动作,且所述规定旋转方向上进行旋转的所述双臂曲柄杆主体的旋转加速度没有超过预先设定的基准水平的情况下,所述止动构件以相对于所述双臂曲柄杆主体维持所述旋转初始位置的状态,与该双臂曲柄杆主体一起旋转,并且在避开设置于所述基座构件的止动部的旋转轨迹上移动;另一方面,在该旋转加速度超过所述基准水平的情况下,所述止动构件的位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径向外侧的外端部侧无法跟随所述双臂曲柄杆主体的旋转,相对于该双臂曲柄杆主体从所述旋转初始位置移位,由此所述基座构件的止动部位于所述旋转轨迹上,并且与该止动部抵接而与所述双臂曲柄杆主体一起旋转被阻止,从而阻止所述打开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包括施力构件,所述施力构件以使所述止动构件保持于所述旋转初始位置的方式进行施力;
在伴随所述把手主体的所述打开动作,且在规定旋转方向上进行旋转的所述双臂曲柄杆主体的旋转加速度超过所述基准水平的情况下,所述止动构件以克服所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的形式,相对于所述双臂曲柄杆主体的位置从所述旋转初始位置移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构件包括固定防止部,所述固定防止部在所述止动构件以相对于所述双臂曲柄杆主体维持所述旋转初始位置的状态与所述双臂曲柄杆主体一起旋转,并且在避开所述基座构件的止动部的旋转轨迹上移动时,在避开所述止动部而移动的前端,与该止动部抵接,并且使该止动构件从所述旋转初始位置移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54983A JP6137761B2 (ja) | 2015-08-05 | 2015-08-05 |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
JP2015-154983 | 2015-08-0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37355A CN106437355A (zh) | 2017-02-22 |
CN106437355B true CN106437355B (zh) | 2019-12-17 |
Family
ID=57854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552720.8A Active CN106437355B (zh) | 2015-08-05 | 2016-07-14 | 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137761B2 (zh) |
CN (1) | CN106437355B (zh) |
DE (1) | DE10201621251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190413A1 (ja) * | 2017-04-14 | 2018-10-18 |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 車両用ドアのアウトハンドル装置 |
EP3625413B1 (en) * | 2017-05-17 | 2022-04-06 | ADAC Plastics, Inc. | Resettable inertia lock assembly |
EP3683394B1 (en) * | 2019-01-15 | 2023-10-18 |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 Anti finger pinch |
JP7265664B2 (ja) * | 2019-02-04 | 2023-04-26 |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 車両の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
WO2021115592A1 (de) * | 2019-12-11 | 2021-06-17 |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 Kraftfahrzeug-türgriffvorrichtung |
KR20210076350A (ko) * | 2019-12-16 | 2021-06-24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아웃사이드 도어 핸들 조립체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02329A (zh) * | 2007-09-11 | 2010-08-11 | 法雷奥公司 | 用于车辆的安全把手 |
CN102418430A (zh) * | 2010-09-28 | 2012-04-18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门外把手装置 |
JP2015004221A (ja) * | 2013-06-21 | 2015-01-08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322077B2 (en) * | 2009-11-23 | 2012-12-04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door handle with inertia lock mechanism |
JP5595133B2 (ja) * | 2010-06-11 | 2014-09-24 |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 車両の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
-
2015
- 2015-08-05 JP JP2015154983A patent/JP6137761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7-08 DE DE102016212511.7A patent/DE102016212511A1/de active Pending
- 2016-07-14 CN CN201610552720.8A patent/CN10643735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02329A (zh) * | 2007-09-11 | 2010-08-11 | 法雷奥公司 | 用于车辆的安全把手 |
CN102418430A (zh) * | 2010-09-28 | 2012-04-18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门外把手装置 |
JP2015004221A (ja) * | 2013-06-21 | 2015-01-08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37355A (zh) | 2017-02-22 |
DE102016212511A1 (de) | 2017-02-09 |
JP2017031745A (ja) | 2017-02-09 |
JP6137761B2 (ja) | 2017-05-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37355B (zh) | 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 |
US9856675B2 (en) | Safety device for vehicle door handle | |
JP6155488B2 (ja) | 複数パーツを備えた爪部を有するロック装置 | |
JP5663714B2 (ja) | 自動車両のドア開閉体のハンドル | |
JP5039015B2 (ja) | 車両の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 |
US8152209B2 (en) | Delay apparatus for opening of vehicle door | |
US10829963B2 (en) | Actuat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lock | |
EP2980343B1 (en) | Door handle apparatus for vehicle | |
US20170114574A1 (en) | Activation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lock | |
CN105569468B (zh) | 具有事故安全装置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 | |
EP2784252A2 (en) | Motor vehicle lock | |
US11639619B2 (en) | Vehicle door handle assembly | |
US9567777B1 (en) | Inertial blocking member subassembly with negative-acceleration inertial blocking member accelerator | |
KR20150096774A (ko) | 차량 도어의 잠금 장치 | |
JP5948786B2 (ja)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
KR100887852B1 (ko) | 도어 열림 방지장치 | |
JP5471921B2 (ja) |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のストッパ構造 | |
JP5849658B2 (ja)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
US20060055185A1 (en) | Door outer handle opening operation prevention structure | |
JP6656090B2 (ja) | 車両用内装装置 | |
US10731386B2 (en) | Lock for a motor vehicle | |
CN110644869A (zh) | 集成门闩锁组件、车辆以及操作车辆的滑动门的方法 | |
JP2017031739A (ja) | インサイド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 |
KR20170019540A (ko) | 차량용 도어래치의 잠금구조 | |
KR20200116627A (ko) | 데드록 기능이 구비된 도어래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