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358213B - 室内分布系统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室内分布系统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58213B
CN106358213B CN201610843061.3A CN201610843061A CN106358213B CN 106358213 B CN106358213 B CN 106358213B CN 201610843061 A CN201610843061 A CN 201610843061A CN 106358213 B CN106358213 B CN 1063582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system
index
determining
perform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430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58213A (zh
Inventor
李明欣
周亚东
邓巍
徐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4306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582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58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58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58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582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04W16/20Network planning tools for indoor coverage or short range network deploy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2Traffic simulation tools or models
    • H04W16/225Traffic simulation tools or models for indoor or short rang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分布系统的评估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各评估维度,每一个评估维度有至少一个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指标,以建立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评估模型,评估维度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覆盖性能维度、干扰水平维度、硬件性能维度、工程设计维度;根据性能评估模型,对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数据进行检测,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各性能指标的值后,确定指标总分;根据各指标总分与各指标评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指标总分对应的指标评级,以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级别。容易发现较轻或隐性的室内分布系统故障,自动检测室内分布系统,不需大量人力资源,提高检测效率,可对室分系统所覆盖的所有楼栋和楼层实施测试。

Description

室内分布系统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分布系统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室内分布系统利用室内天线分布系统将移动基站的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每个角落,从而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在设置了室内分布系统之后,需要对室内分布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测,进而确定室内分布系统是否存在故障和异常。
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专业网管输出室内分布系统的基站KPI指标,需人工对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对疑似室内分布系统的问题进行核查,或者通过人工在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区域实施呼叫质量测试,去统计其测试指标来评估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
然而现有技术中,通过专业网管输出室内分布系统告警只能监控到室分信源部分设备,难以发现较轻或隐性的室内分布系统故障;而通过人工实施呼叫质量测试,去评估室分系统的方法,需要消耗较多人力,同时检测效率低,并且,人工在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区域实施呼叫质量测试是一种抽样测试,难以对室分系统所覆盖的所有楼栋和楼层实施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分布系统的评估方法和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发现较轻或隐性的室内分布系统故障,需要消耗较多人力,同时检测效率低,难以对室分系统所覆盖的所有楼栋和楼层实施测试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室内分布系统的评估方法,包括:
获取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数据;
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各评估维度,每一个评估维度中具有至少一个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指标,以建立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评估模型,其中,评估维度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覆盖性能维度、干扰水平维度、硬件性能维度、工程设计维度;
根据所述性能评估模型,对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数据进行检测,以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各性能指标的值;
对各性能指标的值进行加权求和,确定指标总分;
根据各指标总分与各指标评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指标总分对应的指标评级,以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级别。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室内分布系统的评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各评估维度,每一个评估维度中具有至少一个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指标,以建立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评估模型,其中,评估维度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覆盖性能维度、干扰水平维度、硬件性能维度、工程设计维度;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性能评估模型,对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数据进行检测,以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各性能指标的值;
求和模块,用于对各性能指标的值进行加权求和,确定指标总分;
评级模块,用于根据各指标总分与各指标评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指标总分对应的指标评级,以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级别。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获取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数据;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各评估维度,每一个评估维度中具有至少一个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指标,以建立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评估模型,其中,评估维度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覆盖性能维度、干扰水平维度、硬件性能维度、工程设计维度;根据性能评估模型,对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数据进行检测,以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各性能指标的值;对各性能指标的值进行加权求和,确定指标总分;根据各指标总分与各指标评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指标总分对应的指标评级,以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级别。从而可以自动监控室内分布系统,进而容易发现较轻或隐性的室内分布系统故障;并且自动检测室内分布系统,不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提高了检测效率,可以对室分系统所覆盖的所有楼栋和楼层实施测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室内分布系统的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室内分布系统的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室内分布系统的评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室内分布系统的评估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首先获取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数据,其中,各个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数据会存储在服务器中。
步骤102、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各评估维度,每一个评估维度中具有至少一个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指标,以建立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评估模型,其中,评估维度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覆盖性能维度、干扰水平维度、硬件性能维度、工程设计维度。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然后去建立性能评估模型,在性能评估模型中具有四个评估维度,每个评估维度中具有至少一个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指标,四个评估维度分别为覆盖性能维度、干扰水平维度、硬件性能维度、工程设计维度。
步骤103、根据性能评估模型,对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数据进行检测,以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各性能指标的值。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根据性能评估模型,对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数据进行检测,从而确定出室内分布系统的各性能指标的值。
步骤104、对各性能指标的值进行加权求和,确定指标总分。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根据各性能指标的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指标总分。具体来说,确定每一个维度下与各性能指标的值分别一一对应的评分值,将每一个维度下的各评分值求和得到每一个维度的分数值;确定与每一个维度的分数值一一对应的权重值;根据每一个维度的分数值、以及与每一个维度的分数值一一对应的权重值,得到指标总分。
步骤105、根据各指标总分与各指标评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指标总分对应的指标评级,以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级别。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根据各指标总分与各指标评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指标总分对应的指标评级,以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级别。
本实施例通过获取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数据;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各评估维度,每一个评估维度中具有至少一个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指标,以建立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评估模型,其中,评估维度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覆盖性能维度、干扰水平维度、硬件性能维度、工程设计维度;根据性能评估模型,对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数据进行检测,以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各性能指标的值;对各性能指标的值进行加权求和,确定指标总分;根据各指标总分与各指标评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指标总分对应的指标评级,以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级别。从而可以自动监控室内分布系统,进而容易发现较轻或隐性的室内分布系统故障;并且自动检测室内分布系统,不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提高了检测效率,可以对室分系统所覆盖的所有楼栋和楼层实施测试。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室内分布系统的评估方法的流程图,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评估维度为覆盖性能维度时,覆盖性能维度包括重叠覆盖指标、室外分泄指标、上下行不平衡比例指标、覆盖空洞指标;
相应的,步骤102,具体包括:
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重叠覆盖指标、室外分泄指标、上下行不平衡比例指标、覆盖空洞指标。
其中,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重叠覆盖指标,包括:
筛选出检测周期内当前小区的Nt条的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简称MR)数据;
针对于每一条MR数据,若MR数据中测量到邻区,且邻区下行接收电平大于等于第一电平门限值,则将该邻区放入到第一邻区集合中;
确定第一邻区集合中的各邻区的接收电平与当前小区的接收电平的差值,针对每一个差值,若差值大于第二电平门限值,则将与该差值对应的邻区放入到第二邻区集合中;
若第二邻区集合中的邻区的第一个数大于第一个数门限值,则确定当前MR数据为高重叠覆盖的MR数据,将统计计数Nn累加1;
确定重叠覆盖系数为rcovrate=Nn/Nt
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室外分泄指标,包括:
获取检测周期内当前小区的各条MR数据,MR数据中包括接收电平;
获取当前小区测量到的第三邻区集合,并确定第三邻区集合中的每一个邻区的接收电平平均值,以确定邻区接收电平平均值的集合;
计算当前小区的接收电平平均值,与邻区接收电平平均值的集合中各接收电平平均值的差值,以确定具有的集合元素数量neinum的差值集合;
若集合元素数量neinum大于第二个数门限值,并且差值集合具有至少一个差值大于零,则计算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MR数据的时间提前量taavg,若taavg>thre2,则确定外泄系数leakrate=(neinum/bench1)*(taavg/bench2),其中,bench1为邻区数量基准值,bench2为时间提前量均值基准值。
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上下行不平衡比例指标,包括:
根据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MR数据,统计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发射功率平均值;
统计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各接收电平,大于第三电平门限值的接收电平的第二个数count1;
统计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接收电平大于第三电平门限值,并且发射功率平均值大于第四电平门限值的接收电平的第三个数count2;
确定上下行不平衡比例为ubrate=count2/count1。
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覆盖空洞指标,包括:
获取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各MR数据,确定MR数据的条数SN1;
统计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各接收电平小于第五电平门限值的接收电平的第四个数SN2;
确定覆盖空洞系数为nocovrate=SN2/SN1。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在覆盖性能维度下,覆盖性能维度包括了重叠覆盖指标、室外分泄指标、上下行不平衡比例指标、覆盖空洞指标。从而可以分别确定出室内分布系统的重叠覆盖指标、室外分泄指标、上下行不平衡比例指标、覆盖空洞指标。
对于重叠覆盖指标来说,具体确定过程如下。筛选出检测周期内当前小区的Nt条的MR数据;针对于每一条MR数据,若MR数据中测量到邻区,且邻区下行接收电平大于等于第一电平门限值,则将该邻区放入到第一邻区集合{ncell1,ncell2,......,ncelln}中,然后,确定第一邻区集合中的各邻区的接收电平与当前小区的接收电平的差值,针对每一个差值,若差值大于第二电平门限值,则将与该差值对应的邻区放入到第二邻区集合{ncell1,ncell2,......,ncellm}中,若第二邻区集合中的邻区的第一个数大于第一个数门限值,则确定当前MR数据为高重叠覆盖的MR数据,将统计计数Nn累加1;进而,确定重叠覆盖系数为rcovrate=Nn/Nt。定义重叠覆盖系数表示当前室分小区与多少个邻区存在信号交叠关系,该值过大会引起干扰,说明周边宏站存在越区覆盖或者室分存在信号外泄,该值过小容易形成孤岛,不利于室分与宏站的相互切换。
对于室外分泄指标来说,具体确定过程如下。获取检测周期内当前小区的各条MR数据,MR数据中包括接收电平;获取当前小区测量到的第三邻区集合{ncell1,ncell2,......,ncelln},并确定第三邻区集合中的每一个邻区的接收电平平均值,以确定邻区接收电平平均值的集合{nrscp1,nrscp2,...,nrscpn};计算当前小区的接收电平平均值,与邻区接收电平平均值的集合中各接收电平平均值的差值,以确定差值集合{dvalue1,dvalue2,......,dvaluen},其中,集合元素数量记为neinum;若集合元素数量neinum大于第二个数门限值,并且差值集合具有至少一个差值大于零,则计算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MR数据的时间提前量taavg,若taavg>thre2,则可判断存在室分外泄,此时,已经具有邻区数量基准值为bench1,以及时间提前量均值基准值为bench2,可以得到外泄系数leakrate=(neinum/bench1)*(taavg/bench2)。室分外泄是指在非室分覆盖的室外区域出现了室分强信号,对大网造成干扰甚至形成主覆盖,严重的室分外泄将容易出现掉话以及室分基站拥塞的问题,定义室分外泄系数可以衡量外泄严重度。
对于上下行不平衡比例指标来说,具体确定过程如下。上下行不平衡是指上行良好但下行受限或下行良好上行受限的情况。根据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MR数据,统计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发射功率平均值txpow;统计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各接收电平,大于第三电平门限值的接收电平的第二个数count1;统计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接收电平大于第三电平门限值,并且发射功率平均值txpow大于第四电平门限值的接收电平的第三个数count2;确定上下行不平衡比例为ubrate=count2/count1;其中,第三电平门限值取值-85db,第四电平门限值建议取值为0。
对覆盖空洞指标来说,具体确定过程如下。覆盖空洞是指网络中存在覆盖盲区或信号较弱的区域,由于无线环境的复杂或室分规划不足导致覆盖盲区,无法满足目标业务的正常使用。获取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各MR数据,确定MR数据的条数为SN1;统计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各接收电平小于第五电平门限值的接收电平的第四个数SN2,其中,在3G下第五电平门限值取-105db,在4G下第五电平门限值取-115db;确定覆盖空洞系数为nocovrate=SN2/SN1,其中,当覆盖空洞系数nocovrate小于系数阈值2,且MR数据的条数SN1小于第三个数门限值,则将当前小区作为覆盖空洞小区。
评估维度为干扰水平维度时,干扰水平维度包括了下行信噪比低比例指标、上行干扰指标、下行模三干扰指标;
相应的,步骤102,具体包括: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下行信噪比低比例指标、上行干扰指标、下行模三干扰指标。
其中,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下行信噪比低比例指标,包括:
统计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Nt条MR数据,MR数据中包括接收电平;
针对每条MR数据,确定与当前小区相邻的各邻区的功率为Wi=POW(Pi/10,10),其中,Pi为邻区的接收电平;
针对每条MR数据,确定各邻区的功率叠加Ptotal=10*lg(W1+W2+W3);
针对每条MR数据,确定出Nt个信噪比SINR=P′-Ptotal,其中,P′为当前小区的接收电平;
针对Nt条MR数据,确定信噪比的值小于信噪比门限值的MR的个数M,并确定下行信噪比低比例系数为M/Nt
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上行干扰指标,包括:
获取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各时间段的话务量与各时间段的数据流量;
根据各时间段的话务量与各时间段的数据流量,确定各时间段的等效业务量;
筛选出等效业务量低于业务量门限值的时间段,形成时间段集合;
根据性能数据源的采集粒度,统计时间段集合对应时间段的上行接收总功率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简称RSSI)采样次数count3;
统计检测周期内主集的各第一绝对值、以及分集的各第二绝对值,且统计第一绝对值大于绝对值门限值的第一绝对值的个数c1,以及第二绝对值大于绝对值门限值的第二绝对值的个数c2,
确定主集高RSSI时段比例为c1/count3,分集高RSSI时段比例为c2/count3。
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下行模三干扰指标,包括:
获取4G网络中的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sum条MR数据;
针对每一条MR数据,根据MR数据确定当前小区接收电平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简称RSRP)、扇区小区标识PCIn,以及与各邻区的接收电平RSRP、扇区小区标识PCI;
计算当前小区接收电平RSRP与各邻区接收电平RSRP的差值,得到差值集合;
若差值集合中任意一个差值小于差值门限值,且PCI mod 3等于PCIn mod 3,则count4累加1;
确定模三干扰比例为mod3rate=count4/sum。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在干扰水平维度下,包括了下行信噪比低比例指标、上行干扰指标、下行模三干扰指标。
对于下行信噪比低比例指标来说,具体确定过程如下。信噪比是通信系统中信号与噪声的比例,该值的高低代表了下行同频干扰的严重程度;统计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Nt条MR数据,MR数据中包括接收电平;针对每条MR数据,确定与当前小区相邻的各邻区的功率为Wi=POW(Pi/10,10),其中,Pi为邻区的接收电平,以3G为例,针对每一条MR数据,当前小区接收电平记为RSCP,各邻区接收电平分别记为RSCP1、RSCP2、......、RSCPn,各邻区的功率记为Wi=POW(RSCPi/10,10),其中,10为底数,RSCPi/10为指数;然后,针对每条MR数据,确定各邻区的功率叠加为Ptotal=10*lg(W1+W2+W3);针对每条MR数据,确定信噪比SINR=P′-Ptotal,其中,P′为当前小区的接收电平。从而得到Nt个信噪比,得到的信噪比SINR的取值范围都会在[-12,12]之间,确定信噪比SINR的值小于信噪比门限值的MR的个数M,确定下行信噪比低比例系数为M/Nt
对于上行干扰指标来说,具体确认过程如下。根据主、分集上行接收总功率RSSI的绝对大小以及相对关系能反映天馈上行干扰。输出的性能指标有主集高RSSI时段比例、分集高RSSI时段比例。首先,从性能表中获取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各时间段的话务量与各时间段的数据流量;根据各时间段的话务量与各时间段的数据流量,确定各时间段的等效业务量=话务量*22+数据流量,等效业务量的单位为M;筛选出等效业务量低于业务量门限值的时间段,形成时间段集合set={h1,h2…hn},其中,业务量门限值取值100M;根据性能数据源的采集粒度,统计时间段集合set对应时间段的上行接收总功率RSSI采样次数count3,例如粒度为半小时,集合set的小时数为12,则count3为24;统计检测周期内主集RSSI的各第一绝对值value1、以及分集RSSI的各第二绝对值value2,并且统计第一绝对值value1大于绝对值门限值的第一绝对值的个数c1,以及第二绝对值value2大于绝对值门限值的第二绝对值的个数c2;确定主集高RSSI时段比例为c1/count3,分集高RSSI时段比例为c2/count3。
对于下行模三干扰指标来说,具体确认过程如下。此指标只针对4G网络;在4G网络中,扇区小区标识PCI=3*GroupId(S-SS)+Sector ID(P-SS),如果PCI mod 3值相同,那么就会造成P-SS干扰,定义模三干扰比例,比例越大干扰越严重,影响网络性能越大。需通过RF优化、修改PCI等手段解决。首先,获取处于4G网络中的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sum条MR数据;针对每一条MR数据,根据MR数据确定当前小区接收电平RSRP、扇区小区标识PCIn,以及与各邻区的接收电平RSRP、扇区小区标识PCI;然后,计算当前小区接收电平RSRP与各邻区接收电平RSRP的差值,得到差值集合{r1,r2,r3…rn};若差值集合中任意一个差值小于差值门限值,并且PCI mod 3等于PCIn mod 3,则count4累加1,其中,差值门限值取3DB;确定模三干扰比例为mod3rate=count4/sum。
评估维度为硬件性能维度时,硬件性能维度包括主分集故障指标、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简称MIMO)系统功率均衡度指标、双流占比指标、驻波比指标;
相应的,步骤102,具体包括: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主分集故障指标、MIMO系统功率均衡度指标、双流占比指标、驻波比指标。
其中,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主分集故障指标,包括:
从性能表中获取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各时间段的话务量与各时间段的数据流量;
根据各时间段的话务量与各时间段的数据流量,确定各时间段的等效业务量;
筛选出等效业务量高于业务量门限值的时间段,形成时间段集合;
根据性能数据源的采集粒度,统计时间段集合对应时间段的上行接收总功率RSSI采样次数count5;
统计检测周期内主集的各第三绝对值、以及分集的各第四绝对值,且统计第三绝对值小于绝对值门限值的第三绝对值的个数c3,以及第四绝对值小于绝对值门限值的第四绝对值的个数c4,
确定主集低RSSI比例为c3/count5,分集低RSSI比例为c4/count5。
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MIMO系统功率均衡度指标,包括:
根据性能数据源的采集粒度,统计检测周期内上行接收总功率RSSI的个数count6;
针对每一个上行接收总功率,计算检测周期内主集的绝对值、分集的绝对值,并确定主集的绝对值、与分集的绝对值之间的差值;
统计差值高于差值门限值的上行接收总功率的个数c5;
确定MIMO系统功率不均衡比例为c5/count6。
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双流占比指标,包括:
采集当前小区传输模式TM等于1至传输模式TM等于8的传输TB数;
统计TM=1至TM=8的TB数,其中,TM=1至TM=8的TB数分别记为tb1、tb2、……、tb8;
计算双流占比为
Figure BDA0001119030790000111
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驻波比指标,包括:
对驻波比原始文件进行解析,确定当前小区的驻波比值SWR;
若当前小区的驻波比值SWR大于驻波比门限值,则判断当前小区为高驻波小区。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在硬件性能维度下,包括了主分集故障指标、MIMO系统功率均衡度指标、双流占比指标、驻波比指标。
对于主分集故障指标来说,具体确定过程如下。当主、分集RSSI过低且有一定话务量时,说明天馈主、分集可能没工作或者没完全工作。输出指标有主集低RSSI时段比例、分集低RTWP时段比例。首先,从性能表中获取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各时间段的话务量与各时间段的数据流量;根据各时间段的话务量与各时间段的数据流量,确定各时间段的等效业务量=话务量*22+数据流量,等效业务量的单位为M;然后,筛选出等效业务量高于业务量门限值的时间段,形成时间段集合set={h1,h2…hn};根据性能数据源的采集粒度,统计时间段集合set对应时间段的上行接收总功率RSSI采样次数count5,例如粒度为半小时,集合set的小时数为12,则count5为24;统计检测周期内主集RSSI的各第三绝对值value3、以及分集RSSI的各第四绝对值value4,并且统计第三绝对值value3小于绝对值门限值的第三绝对值的个数c3,以及第四绝对值value4小于绝对值门限值的第四绝对值的个数c4,确定主集低RSSI比例为c3/count5,分集低RSSI比例为c4/count5,若比例高于50%则可推断当前小区存在主、分集故障。
对于MIMO系统功率均衡度指标来说,具体确定过程如下。目前室内分布系统主要采用双通道实现MIMO技术,达到提升系统性能目的,如果发射端将功率分配到两条支路,则在发射天线处的两路功率会有一定差异,MIMO功率不平衡是指两路功率差值高于一门限。首先,根据性能数据源的采集粒度,统计检测周期内上行接收总功率RSSI的个数count6,例如粒度为半小时,检测周期为两天,则count6为48;针对每一个上行接收总功率,计算检测周期内主集RSSI的绝对值value5、分集RSSI的绝对值value6,确定主集RSSI的绝对值value5、与分集RSSI的绝对值value6之间的差值var;然后统计差值var高于差值门限值的上行接收总功率的个数c5;确定MIMO系统功率不均衡比例为c5/count6,若MIMO系统功率不均衡比例大于比例门限值,则可推断室分系统具有故障。
对于双流占比指标来说,具体确定过程如下。当采用双流传输时,终端的下载速率将成倍提高,系统是采用单流还是双流传输由终端上报的RI与MCS值共同决定,当双流占比过低时,可间接说明系统存在一定故障。首先,采集当前小区传输模式TM等于1至传输模式TM等于8的传输TB数,传输TB数为传输的数据块的字节数;统计TM=1至TM=8的TB数,分别记为tb1、tb2、……、tb8;计算双流占比为
Figure BDA0001119030790000121
对于驻波比指标来说,具体确定过程如下。驻波比表示天线和电波发射台是否匹配,当驻波比值SWR大于1时,表示有一部分电波被反射回来。高驻波比会使上下行覆盖下降,馈线升温等隐患。首先,对驻波比原始文件进行解析,确定当前小区的驻波比值SWR;若当前小区的驻波比值SWR大于驻波比门限值,则判断当前小区为高驻波小区,其中,驻波比门限值取值为1.8。
评估维度为工程设计维度时,工程设计维度包括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Unit,简称RRU)级联度指标、系统间话务不均衡指标;
相应的,步骤102,具体包括: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RRU级联度指标、系统间话务不均衡指标。
其中,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RRU级联度指标,包括:
根据RRU级联个数N,确定底噪抬升的值Rot=10lgN;
根据底噪抬升的值,以及公式Rot=10lg(1/(1-ulload)),确定上行负载ulload,以确定RRU级联度。
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系统间话务不均衡指标,包括:
采集当前室内分布系统在预设时间内的话务量traffic1,以及另外一个室内分布系统在预设时间内的话务量traffic2,其中,当前室内分布系统与另外一个室内分布系统所覆盖的地理区域具有重合;
确定不均衡度为unbtraf=min(traffic1/(traffic1+traffic2),traffic2/(traffic1+traffic2))。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在工程设计维度下,包括了RRU级联度指标、系统间话务不均衡指标。
对于RRU级联度指标来说,具体确定过程如下。RRU级联虽可节省光缆资源,但坏处是当本级RRU坏了,那么跟它级联的后面RRU全都不可用,此外RRU级联会导致背景噪声的抬升,影响系统容量和用户上网速率,因此从工程设计上来讲应该避免RRU级联。首先,根据RRU级联个数N,确定底噪抬升的值Rot=10lgN;根据底噪抬升的值,以及公式Rot=10lg(1/(1-ulload)),确定上行负载ulload,其中,上行负载ulload作为RRU级联度,该值越大说明工程设计问题越严重。
对于系统间话务不均衡指标来说,具体确定过程如下。当多系统共建室分时,尤其是采用共模设备,则两个系统所覆盖楼宇的区域是大致相同的,在忽略用户终端、使用习惯等因素,多系统间不均衡度应该在某个合理区间,当超出一定区间时,则可间接说明工程设计存在一定问题。首先,采集当前室内分布系统在预设时间内的话务量traffic1,以及另外一个室内分布系统在预设时间内的话务量traffic2,其中,当前室内分布系统与另外一个室内分布系统所覆盖的地理区域具有重合;然后,确定不均衡度为unbtraf=min(traffic1/(traffic1+traffic2),traffic2/(traffic1+traffic2));若不均衡度小于不均衡度门限值,则确定当前室内分布系统与另外一个室内分布系统之间的话务不均衡。
本实施例通过获取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数据;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各评估维度,每一个评估维度中具有至少一个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指标,以建立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评估模型,其中,评估维度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覆盖性能维度、干扰水平维度、硬件性能维度、工程设计维度;根据性能评估模型,对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数据进行检测,以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各性能指标的值;对各性能指标的值进行加权求和,确定指标总分;根据各指标总分与各指标评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指标总分对应的指标评级,以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级别。从而可以自动监控室内分布系统,进而容易发现较轻或隐性的室内分布系统故障;并且自动检测室内分布系统,不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提高了检测效率,可以对室分系统所覆盖的所有楼栋和楼层实施测试。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室内分布系统的评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31,用于获取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数据;
确定模块32,用于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各评估维度,每一个评估维度中具有至少一个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指标,以建立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评估模型,其中,评估维度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覆盖性能维度、干扰水平维度、硬件性能维度、工程设计维度;
检测模块33,用于根据性能评估模型,对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数据进行检测,以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各性能指标的值;
求和模块34,用于对各性能指标的值进行加权求和,确定指标总分;
评级模块35,用于根据各指标总分与各指标评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指标总分对应的指标评级,以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级别。
评估维度为覆盖性能维度时,覆盖性能维度包括重叠覆盖指标、室外分泄指标、上下行不平衡比例指标、覆盖空洞指标;
相应的,确定模块32,具体用于: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重叠覆盖指标、室外分泄指标、上下行不平衡比例指标、覆盖空洞指标。
其中,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重叠覆盖指标,包括:
筛选出检测周期内当前小区的Nt条的测量报告MR数据;
针对于每一条MR数据,若MR数据中测量到邻区,且邻区下行接收电平大于等于第一电平门限值,则将该邻区放入到第一邻区集合中;
确定第一邻区集合中的各邻区的接收电平与当前小区的接收电平的差值,针对每一个差值,若差值大于第二电平门限值,则将与该差值对应的邻区放入到第二邻区集合中;
若第二邻区集合中的邻区的第一个数大于第一个数门限值,则确定当前MR数据为高重叠覆盖的MR数据,将统计计数Nn累加1;
确定重叠覆盖系数为rcovrate=Nn/Nt
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室外分泄指标,包括:
获取检测周期内当前小区的各条MR数据,MR数据中包括接收电平;
获取当前小区测量到的第三邻区集合,并确定第三邻区集合中的每一个邻区的接收电平平均值,以确定邻区接收电平平均值的集合;
计算当前小区的接收电平平均值,与邻区接收电平平均值的集合中各接收电平平均值的差值,以确定具有的集合元素数量neinum的差值集合;
若集合元素数量neinum大于第二个数门限值,并且差值集合具有至少一个差值大于零,则计算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MR数据的时间提前量taavg,若taavg>thre2,则确定外泄系数leakrate=(neinum/bench1)*(taavg/bench2),其中,bench1为邻区数量基准值,bench2为时间提前量均值基准值。
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上下行不平衡比例指标,包括:
根据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MR数据,统计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发射功率平均值;
统计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各接收电平,大于第三电平门限值的接收电平的第二个数count1;
统计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接收电平大于第三电平门限值,并且发射功率平均值大于第四电平门限值的接收电平的第三个数count2;
确定上下行不平衡比例为ubrate=count2/count1。
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覆盖空洞指标,包括:
获取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各MR数据,确定MR数据的条数SN1;
统计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各接收电平小于第五电平门限值的接收电平的第四个数SN2;
确定覆盖空洞系数为nocovrate=SN2/SN1。
评估维度为干扰水平维度时,干扰水平维度包括下行信噪比低比例指标、上行干扰指标、下行模三干扰指标;
相应的,确定模块32,具体用于: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下行信噪比低比例指标、上行干扰指标、下行模三干扰指标。
其中,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下行信噪比低比例指标,包括:
统计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Nt条MR数据,MR数据中包括接收电平;
针对每条MR数据,确定与当前小区相邻的各邻区的功率为Wi=POW(Pi/10,10),其中,Pi为邻区的接收电平;
针对每条MR数据,确定各邻区的功率叠加Ptotal=10*lg(W1+W2+W3);
针对每条MR数据,确定出Nt个信噪比SINR=P′-Ptotal,其中,P′为当前小区的接收电平;
针对Nt条MR数据,确定信噪比的值小于信噪比门限值的MR的个数M,并确定下行信噪比低比例系数为M/Nt
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上行干扰指标,包括:
获取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各时间段的话务量与各时间段的数据流量;
根据各时间段的话务量与各时间段的数据流量,确定各时间段的等效业务量;
筛选出等效业务量低于业务量门限值的时间段,形成时间段集合;
根据性能数据源的采集粒度,统计时间段集合对应时间段的上行接收总功率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采样次数count3;
统计检测周期内主集的各第一绝对值、以及分集的各第二绝对值,且统计第一绝对值大于绝对值门限值的第一绝对值的个数c1,以及第二绝对值大于绝对值门限值的第二绝对值的个数c2,
确定主集高RSSI时段比例为c1/count3,分集高RSSI时段比例为c2/count3。
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下行模三干扰指标,包括:
获取4G网络中的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sum条MR数据;
针对每一条MR数据,根据MR数据确定当前小区接收电平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扇区小区标识PCIn,以及与各邻区的接收电平RSRP、扇区小区标识PCI;
计算当前小区接收电平RSRP与各邻区接收电平RSRP的差值,得到差值集合;
若差值集合中任意一个差值小于差值门限值,且PCI mod 3等于PCIn mod 3,则count4累加1;
确定模三干扰比例为mod3rate=count4/sum。
评估维度为硬件性能维度时,硬件性能维度包括主分集故障指标、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功率均衡度指标、双流占比指标、驻波比指标;
相应的,确定模块32,具体用于: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主分集故障指标、MIMO系统功率均衡度指标、双流占比指标、驻波比指标。
其中,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主分集故障指标,包括:
从性能表中获取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各时间段的话务量与各时间段的数据流量;
根据各时间段的话务量与各时间段的数据流量,确定各时间段的等效业务量;
筛选出等效业务量高于业务量门限值的时间段,形成时间段集合;
根据性能数据源的采集粒度,统计时间段集合对应时间段的上行接收总功率RSSI采样次数count5;
统计检测周期内主集的各第三绝对值、以及分集的各第四绝对值,且统计第三绝对值小于绝对值门限值的第三绝对值的个数c3,以及第四绝对值小于绝对值门限值的第四绝对值的个数c4,
确定主集低RSSI比例为c3/count5,分集低RSSI比例为c4/count5。
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MIMO系统功率均衡度指标,包括:
根据性能数据源的采集粒度,统计检测周期内上行接收总功率RSSI的个数count6;
针对每一个上行接收总功率,计算检测周期内主集的绝对值、分集的绝对值,并确定主集的绝对值、与分集的绝对值之间的差值;
统计差值高于差值门限值的上行接收总功率的个数c5;
确定MIMO系统功率不均衡比例为c5/count6。
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双流占比指标,包括:
采集当前小区传输模式TM等于1至传输模式TM等于8的传输TB数;
统计TM=1至TM=8的TB数,其中,TM=1至TM=8的TB数分别记为tb1、tb2、……、tb8;
计算双流占比为
Figure BDA0001119030790000171
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驻波比指标,包括:
对驻波比原始文件进行解析,确定当前小区的驻波比值SWR;
若当前小区的驻波比值SWR大于驻波比门限值,则判断当前小区为高驻波小区。
评估维度为工程设计维度时,工程设计维度包括射频拉远单元RRU级联度指标、系统间话务不均衡指标;
相应的,确定模块32,具体用于: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RRU级联度指标、系统间话务不均衡指标。
其中,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RRU级联度指标,包括:
根据RRU级联个数N,确定底噪抬升的值Rot=10lgN;
根据底噪抬升的值,以及公式Rot=10lg(1/(1-ulload)),确定上行负载ulload,以确定RRU级联度。
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系统间话务不均衡指标,包括:
采集当前室内分布系统在预设时间内的话务量traffic1,以及另外一个室内分布系统在预设时间内的话务量traffic2,其中,当前室内分布系统与另外一个室内分布系统所覆盖的地理区域具有重合;
确定不均衡度为unbtraf=min(traffic1/(traffic1+traffic2),traffic2/(traffic1+traffic2))。
本实施例的室内分布系统的评估装置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提供的室内分布系统的评估方法,其实现原理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获取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数据;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各评估维度,每一个评估维度中具有至少一个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指标,以建立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评估模型,其中,评估维度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覆盖性能维度、干扰水平维度、硬件性能维度、工程设计维度;根据性能评估模型,对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数据进行检测,以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各性能指标的值;对各性能指标的值进行加权求和,确定指标总分;根据各指标总分与各指标评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指标总分对应的指标评级,以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级别。从而可以自动监控室内分布系统,进而容易发现较轻或隐性的室内分布系统故障;并且自动检测室内分布系统,不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提高了检测效率,可以对室分系统所覆盖的所有楼栋和楼层实施测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室内分布系统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数据;
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各评估维度,每一个评估维度中具有至少一个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指标,以建立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评估模型,其中,评估维度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覆盖性能维度、干扰水平维度、硬件性能维度、工程设计维度;
根据所述性能评估模型,对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数据进行检测,以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各性能指标的值;
对各性能指标的值进行加权求和,确定指标总分;
根据各指标总分与各指标评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指标总分对应的指标评级,以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级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评估维度为覆盖性能维度时,所述覆盖性能维度包括重叠覆盖指标、室外分泄指标、上下行不平衡比例指标、覆盖空洞指标;
相应的,所述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各评估维度,包括: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重叠覆盖指标、室外分泄指标、上下行不平衡比例指标、覆盖空洞指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重叠覆盖指标,包括:
筛选出检测周期内当前小区的Nt条的测量报告MR数据;
针对于每一条MR数据,若MR数据中测量到邻区,且邻区下行接收电平大于等于第一电平门限值,则将该邻区放入到第一邻区集合中;
确定第一邻区集合中的各邻区的接收电平与当前小区的接收电平的差值,针对每一个差值,若差值大于第二电平门限值,则将与该差值对应的邻区放入到第二邻区集合中;
若第二邻区集合中的邻区的第一个数大于第一个数门限值,则确定当前MR数据为高重叠覆盖的MR数据,将统计计数Nn累加1;
确定重叠覆盖系数为rcovrate=Nn/Nt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室外分泄指标,包括:
获取检测周期内当前小区的各条MR数据,所述MR数据中包括接收电平;
获取当前小区测量到的第三邻区集合,并确定第三邻区集合中的每一个邻区的接收电平平均值,以确定邻区接收电平平均值的集合;
计算当前小区的接收电平平均值,与邻区接收电平平均值的集合中各接收电平平均值的差值,以确定具有的集合元素数量neinum的差值集合;
若集合元素数量neinum大于第二个数门限值,并且差值集合具有至少一个差值大于零,则计算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MR数据的时间提前量taavg,若taavg>thre2,则确定外泄系数leakrate=(neinum/bench1)*(taavg/bench2),其中,bench1为邻区数量基准值,bench2为时间提前量均值基准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上下行不平衡比例指标,包括:
根据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MR数据,统计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发射功率平均值;
统计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各接收电平,大于第三电平门限值的接收电平的第二个数count1;
统计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接收电平大于第三电平门限值,并且发射功率平均值大于第四电平门限值的接收电平的第三个数count2;
确定上下行不平衡比例为ubrate=count2/count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覆盖空洞指标,包括:
获取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各MR数据,确定MR数据的条数SN1;
统计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各接收电平小于第五电平门限值的接收电平的第四个数SN2;
确定覆盖空洞系数为nocovrate=SN2/SN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评估维度为干扰水平维度时,所述干扰水平维度包括下行信噪比低比例指标、上行干扰指标、下行模三干扰指标;
相应的,所述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各评估维度,包括: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下行信噪比低比例指标、上行干扰指标、下行模三干扰指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下行信噪比低比例指标,包括:
统计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Nt条MR数据,所述MR数据中包括接收电平;
针对每条MR数据,确定与当前小区相邻的各邻区的功率为Wi=POW(Pi/10,10),其中,Pi为邻区的接收电平;
针对每条MR数据,确定各邻区的功率叠加Ptotal=10*lg(W1+W2+W3),所述W1为邻区1的功率,所述W2为邻区2的功率,所述W3为邻区3的功率;
针对每条MR数据,确定出Nt个信噪比SINR=P′-Ptotal,其中,P′为当前小区的接收电平;
针对Nt条MR数据,确定信噪比的值小于信噪比门限值的MR的个数M,并确定下行信噪比低比例系数为M/Nt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上行干扰指标,包括:
获取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各时间段的话务量与各时间段的数据流量;
根据各时间段的话务量与各时间段的数据流量,确定各时间段的等效业务量;
筛选出等效业务量低于业务量门限值的时间段,形成时间段集合;
根据性能数据源的采集粒度,统计时间段集合对应时间段的上行接收总功率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采样次数count3;
统计检测周期内主集的各第一绝对值、以及分集的各第二绝对值,且统计第一绝对值大于绝对值门限值的第一绝对值的个数c1,以及第二绝对值大于绝对值门限值的第二绝对值的个数c2,
确定主集高RSSI时段比例为c1/count3,分集高RSSI时段比例为c2/count3。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下行模三干扰指标,包括:
获取4G网络中的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sum条MR数据;
针对每一条MR数据,根据MR数据确定当前小区接收电平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扇区小区标识PCIn,以及与各邻区的接收电平RSRP、扇区小区标识PCI;
计算当前小区接收电平RSRP与各邻区接收电平RSRP的差值,得到差值集合;
若差值集合中任意一个差值小于差值门限值,且PCI mod 3等于PCIn mod 3,则count4累加1;
确定模三干扰比例为mod3rate=count4/su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评估维度为硬件性能维度时,所述硬件性能维度包括主分集故障指标、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功率均衡度指标、双流占比指标、驻波比指标;
相应的,所述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各评估维度,包括: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主分集故障指标、MIMO系统功率均衡度指标、双流占比指标、驻波比指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主分集故障指标,包括:
从性能表中获取当前小区在检测周期内的各时间段的话务量与各时间段的数据流量;
根据各时间段的话务量与各时间段的数据流量,确定各时间段的等效业务量;
筛选出等效业务量高于业务量门限值的时间段,形成时间段集合;
根据性能数据源的采集粒度,统计时间段集合对应时间段的上行接收总功率RSSI采样次数count5;
统计检测周期内主集的各第三绝对值、以及分集的各第四绝对值,且统计第三绝对值小于绝对值门限值的第三绝对值的个数c3,以及第四绝对值小于绝对值门限值的第四绝对值的个数c4,
确定主集低RSSI比例为c3/count5,分集低RSSI比例为c4/count5。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MIMO系统功率均衡度指标,包括:
根据性能数据源的采集粒度,统计检测周期内上行接收总功率RSSI的个数count6;
针对每一个上行接收总功率,计算检测周期内主集的绝对值、分集的绝对值,并确定主集的绝对值、与分集的绝对值之间的差值;
统计差值高于差值门限值的上行接收总功率的个数c5;
确定MIMO系统功率不均衡比例为c5/count6。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双流占比指标,包括:
采集当前小区传输模式TM等于1至传输模式TM等于8的传输传输块TB数;
统计TM=1至TM=8的TB数,其中,TM=1至TM=8的TB数分别记为tb1、tb2、……、tb8;
计算双流占比为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驻波比指标,包括:
对驻波比原始文件进行解析,确定当前小区的驻波比值SWR;
若当前小区的驻波比值SWR大于驻波比门限值,则判断当前小区为高驻波小区。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评估维度为工程设计维度时,所述工程设计维度包括射频拉远单元RRU级联度指标、系统间话务不均衡指标;
相应的,所述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各评估维度,包括: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RRU级联度指标、系统间话务不均衡指标。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RRU级联度指标,包括:
根据RRU级联个数N,确定底噪抬升的值Rot=10lgN;
根据底噪抬升的值,以及公式Rot=10lg(1/(1-ulload)),确定上行负载ulload,以确定RRU级联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系统间话务不均衡指标,包括:
采集当前室内分布系统在预设时间内的话务量traffic1,以及另外一个室内分布系统在预设时间内的话务量traffic2,其中,当前室内分布系统与另外一个室内分布系统所覆盖的地理区域具有重合;
确定不均衡度为unbtraf=min(traffic1/(traffic1+traffic2),traffic2/(traffic1+traffic2))。
19.一种室内分布系统的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各评估维度,每一个评估维度中具有至少一个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指标,以建立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评估模型,其中,评估维度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覆盖性能维度、干扰水平维度、硬件性能维度、工程设计维度;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性能评估模型,对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数据进行检测,以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各性能指标的值;
求和模块,用于对各性能指标的值进行加权求和,确定指标总分;
评级模块,用于根据各指标总分与各指标评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指标总分对应的指标评级,以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级别。
CN201610843061.3A 2016-09-22 2016-09-22 室内分布系统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63582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43061.3A CN106358213B (zh) 2016-09-22 2016-09-22 室内分布系统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43061.3A CN106358213B (zh) 2016-09-22 2016-09-22 室内分布系统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58213A CN106358213A (zh) 2017-01-25
CN106358213B true CN106358213B (zh) 2020-01-31

Family

ID=57859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43061.3A Active CN106358213B (zh) 2016-09-22 2016-09-22 室内分布系统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582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43429B (zh) * 2016-12-27 2021-05-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室内分布系统的网络覆盖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0324096B (zh) * 2018-03-30 2021-09-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天线性能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08901029B (zh) * 2018-05-08 2021-07-30 武汉虹信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室内外用户区分方法
CN110505594B (zh) * 2018-05-18 2021-04-1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室分双流功能失效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130831A (zh) * 2018-10-31 2020-05-08 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目标网络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0337081B (zh) * 2019-04-23 2020-11-13 深圳市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分布系统中局部故障的监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941601B (zh) * 2019-11-12 2023-05-30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确定指标标准口径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P4078861B1 (en) * 2019-12-20 2024-10-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wapped section detection and azimuth prediction
CN111786815B (zh) * 2020-06-09 2023-02-24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分小区的硬件隐性故障告警方法及系统
CN113784378B (zh) * 2021-09-10 2023-06-1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室分小区故障检测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KR20230157607A (ko) * 2022-05-10 2023-11-17 주식회사 이노와이어리스 휴대형 스펙트럼 분석 장치를 이용한 무선국 시험 시스템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1090A (zh) * 2008-11-25 2009-08-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室内覆盖自动设计优化系统及方法
CN103763734A (zh) * 2014-01-13 2014-04-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wcdma系统网络覆盖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4469831A (zh) * 2014-12-02 2015-03-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覆盖收缩故障检测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1090A (zh) * 2008-11-25 2009-08-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室内覆盖自动设计优化系统及方法
CN103763734A (zh) * 2014-01-13 2014-04-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wcdma系统网络覆盖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4469831A (zh) * 2014-12-02 2015-03-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覆盖收缩故障检测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58213A (zh) 2017-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58213B (zh) 室内分布系统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03906109B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干扰排查方法和装置
CN106792752B (zh) 基站信号覆盖自优化方法和系统
US883158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porting neighbor cell information
CN101505489B (zh) 一种检测天馈设备接反的小区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68588B (zh) 一种lte系统干扰核查方法及装置
CN108990078A (zh) Lte网络下行干扰的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US7916667B2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RF link imbalan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3581957B (zh)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929762B (zh) 一种小区信号泄露的检查方法和装置
WO2016090842A1 (zh) 一种gsm网络切换异常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WO2016086607A1 (zh) 一种判断天线故障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0430596B (zh) 无线信号覆盖区域的质量评估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13425B (zh) 一种基于MR和xDR的无线网络指标分析方法及系统
KR20140044581A (ko) 셀 정전 검출 및 송신 전력 조절 방법 및 장치
KR2011008527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커버리지 이상 여부 검출 방법 및 장치
CN111263389B (zh) 一种Volte语音质量问题的自动化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CN107027138B (zh) 一种室分隐性故障排查方法及装置
CN106998563B (zh) 一种基于网络性能的室分系统预警方法及装置
CN103581990B (zh) 一种确定直放站吸收话务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3916887B (zh) 基于栅格定位的邻区漏配定位方法
CN106535205B (zh) 频率重耕小区设置方法及系统
JP4730532B2 (ja) 無線アクセス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品質管理方法
CN111263374B (zh) 一种基于路测数据的基站验证分析的方法及装置
US20140302857A1 (en) Radio parameter control system, radio parameter control apparatus, radio base station, radio terminal, radio parameter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