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24910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324910A CN106324910A CN201610701964.8A CN201610701964A CN106324910A CN 106324910 A CN106324910 A CN 106324910A CN 201610701964 A CN201610701964 A CN 201610701964A CN 106324910 A CN106324910 A CN 1063249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p corner
- corner portion
- optical compensation
- substrate
- display flo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夹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及光学补偿结构,所述光学补偿结构能够对显示面板的四周边缘区域的相位延迟进行补偿,所述光学补偿结构包括相邻的两个顶角部分,分别对应显示面板相邻的两个顶角区域。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面板上设置光学补偿结构,光学补偿结构的相邻的顶角部分的相位延迟量相同,并且相邻的顶角部分的光轴方向相垂直,以解决显示面板在进行模组封装的过程中,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受到边框的外力而产生各向同性遭到破坏,造成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暗态漏光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信息社会的兴起增加了对各种显示装置的需求。因此,对各种平面显示装置的研究和开发投入了很大的努力,如液晶显示装置(LCD)、等离子显示装置(PDP)、场致发光显示装置(ELD)以及真空荧光显示装置(VFD)。
在各种平面显示装置中,由于液晶显示装置(LCD)的外形薄、重量轻以及功耗低的优点(这使得它们成为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CRT)的有吸引力的替代物)而获得了最广泛的应用。虽然液晶显示装置的使用越来越多,但是液晶显示装置的缺点仍然比较多,比如在暗态时容易漏光。
液晶显示装置的边缘区域在暗态下容易漏光,其中一种原因是因为在将显示面板组装的过程中,四周模组边框对显示面板的上下基板封装时产生外力,外力导致显示面板的基板边缘区域受力不均,使基板内部产生了应力,从而导致基板的边缘区域各向同性遭到破坏,产生相位延迟,上显示面板内部的液晶对相位延迟的放大作用,增加了暗态显示时光线的透过率,导致暗态漏光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降低边缘区域在暗态下容易漏光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及夹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光学补偿结构,所述光学补偿结构能够对显示面板的四周边缘区域的相位延迟进行补偿,所述光学补偿结构包括相邻的两个顶角部分,分别对应显示面板相邻的两个顶角区域,所述相邻的两个顶角部分的相位延迟量相同,且所述相邻的两个顶角部分的光轴方向相垂直。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及夹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光学补偿结构,所述光学补偿结构能够对显示面板的四周边缘区域的相位延迟进行补偿,所述光学补偿结构包括相邻的两个顶角部分,分别对应显示面板相邻的两个顶角区域,所述相邻的两个顶角部分的相位延迟量相同,且所述相邻的两个顶角部分的光轴方向相垂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面板上设置光学补偿结构,光学补偿结构的相邻的顶角部分的相位延迟量相同,并且相邻的顶角部分的光轴方向相垂直,以解决显示面板在进行模组封装的过程中,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受到边框的外力而产生各向同性遭到破坏,造成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暗态漏光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述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图2中II-II处所示的第一顶角区域的剖面图;
图4为图2中II-II处所述的第二顶角区域的剖面图;
图5为图2中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光学补偿结构的分解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第一顶角区域的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第二顶角区域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述提供的显示装置10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的分解图。所述显示装置10包括外框11、显示面板12及背板13,所述背板13位于所述外框11的背面,并与所述外框共同围成一收容空间,所述显示面板12收容与所述背板13与所述外框11围成的收容空间内。所述显示装置10还包括一功能区101及围绕所述功能区101的周边区102,所述功能区101可以用于实现显示功能。
所述显示面板12包括一显示区121及围绕所述显示区121的非显示区122,所述显示区121与所述功能区101相对应,所述非显示区122与所述周边区102相对应。其中,所述周边区102主要为所述外框11的四边的上侧边所占据的区域,并且所述外框11的四边的上侧边覆盖所述显示面板12的非显示区122。
传统的,在所述显示装置10的组装阶段,由于所述外框11的四边的上侧边覆盖所述显示面板12的非显示区122,导致所述显示面板12的基板的边缘区域受到所述外框11的力的作用,致使所述显示面板12的边缘区域容易出现漏光的现象。
所述显示面板12包括相对的第一顶角区域A及与所述第一顶角区域A相邻的第二顶角区域B,上述显示面板12的边缘区域,是指所述显示区域121与所述非显示区122交界的附近区域,尤其是所述第一顶角区域A及所述第二顶角区域B。由于受到所述外框11的力的不同,所述第一顶角区域A及所述第二顶角区域B中所述显示面板12的基板内部的光轴方向有所不同,并且在对应所述第一顶角区域A和所述第二顶角区域B中,所述显示面板12的上下基板的光轴方向相垂直。
请参阅图3及图4,图3为图2中II-II处所示的第一顶角区域A的剖面图,图4为图2中II-II处所述的第二顶角区域B的剖面图。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所述显示面板12,包括第一基板123、第二基板124及液晶层125,所述第一基板123与所述第二基板124相对设置,所述液晶层125夹于所述第一基板123与所述第二基板124之间。
由上述可知,在对应所述第一顶角区域A和所述第二顶角区域B中,所述第一基板123与所述第二基板124的光轴方向相垂直。
所述显示面板12还包括光学补偿结构126,所述光学补偿结构126能够对所述显示面板12的四周边缘区域的相位延迟进行补偿。所述光学补偿结构126包括相邻的两个顶角部分,分别对应显示面板相邻的两个顶角区域,即所述第一顶角区域A及所述第二顶角区域B。为了改善因为前述状况而导致的显示面板漏光现象,在所述光学补偿结构126上,所述相邻的两个顶角部分的相位延迟量相同,且所述相邻的两个顶角部分的光轴方向相垂直。
所述光学补偿结构126包括第一光学补偿膜1261和第二光学补偿膜1262,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1261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23靠近所述液晶层125的一侧,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1262位于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1261与所述液晶层125之间。
请一并参阅图5,图5为图2中所示的显示面板12的光学补偿结构的分解图。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1261包括第一顶角部分a及与所述第一顶角部分a相邻的第二顶角部分b,所述第一顶角部分a与所述显示面板12的第一顶角区域A相对应,所述第二顶角部分b与所述显示面板12的第二顶角区域B相对应。在所述第一顶角部分a及所述第二顶角部分b中,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1261对所述显示面板12的相位延迟量相同,并且光轴的方向也一致。
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1262包括第三顶角部分c及与所述第三顶角部分c相邻的第四顶角部分d,所述第三顶角部分c与所述显示面板12的第一顶角区域A相对应,所述第四顶角部分d与所述显示面板12的第二顶角区域B相对应。
由前述可知,由于受到所述外框11的作用力,在对应所述第一顶角区域A和所述第二顶角区域B中,所述显示面板12的上下基板的光轴方向相垂直,也就是所述第一基板123与所述第二基板124的光轴方向相垂直。因此为了改善因为上述状况而导致的漏光现象,在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1262上,所述第三顶角部分c和所述第四顶角部分d中,对所述显示面板12的相位延迟量相同,所述第三顶角部分c和所述第四顶角部分d中的光轴方向相垂直。
在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1262上,所述第三顶角部分c及所述第四顶角部分d中的光轴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二基板124上对应所述第一顶角区域A和所述第二顶角区域B部分的光轴方向一致。
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应所述第一顶角区域A的部分中,所述第一基板123的光轴方向为-45度,相位延迟量为0,所述第二基板124的光轴方向为45度,相位延迟量为3nm;在对应所述第二顶角区域B的部分中,所述第一基板123的光轴方向为45度,相位延迟量为0,所述第二基板124的光轴方向为-45度,相位延迟量为3nm。
本实施方式中,所有的角度是以所述显示面板12的长都方向为参考形成的夹角角度,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以其他参考方向为参照来说明夹角角度。
对应的,在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1261上,所述第一顶角部分a和所述第二顶角部分b的相位延迟量为50nm-80nm,光轴方向为0度;在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1262上,所述第三顶角部分c和所述第四顶角部分d的相位延迟量为3.9nm-5.8nm,所述第三顶角部分c和所述第四顶角部分d的光轴方向分别为45度和-45度。优选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顶角部分a和所述第二顶角部分b的相位延迟量为65nm,所述第三顶角部分c和所述第四顶角部分d的相位延迟量为4.83nm。优选的,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1261及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1262的类型均为+A膜,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及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的类型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比如选择+C膜等。
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好更方便的设置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1261与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1262的光轴方向,控制光线经过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1261与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1262后偏转的角度,优选的,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1261与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1262均为液晶补偿膜。所述第一基板123为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对向基板中的一者,所述第二基板124为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对向基板中的另一者。
本实施方式中,在暗态下,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的光轴角度为0度,且液晶层的相位延迟量为340nm。
所述显示装置10可以为边缘场开关(Fringe Field Switching,简称FFS)型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是平面场开关(In-Plane Switching,简称IPS)型液晶显示装置。
请同时参阅图6及图7,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第一顶角区域的剖面图,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第二顶角区域的剖面图。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唯如下所述不同:
所述光学补偿结构226第一光学补偿膜2261和第二光学补偿膜2262,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2261位于第一基板223与液晶层225之间,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2262位于第二基板224与液晶层225之间。
在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2262上,所述第三顶角部分及所述第四顶角部分中的光轴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基板223上对应所述第一顶角区域和所述第二顶角区域部分的光轴方向一致。
在对应显示面板22的第一顶角区域中,第一基板223的光轴方向为-45度,相位延迟量为3nm,第二基板224的光轴方向为45度,相位延迟量为3nm;在对应显示面板22的第二顶角区域中,第一基板223的光轴方向为45度,相位延迟量为3nm,第二基板124的光轴方向为-45度,相位延迟量为3nm。
对应的,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2261的类型为+A膜,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2261上第一顶角部分和第二顶角部分的相位延迟量为50nm-80nm,光轴方向为90度;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2262为的类型为+A膜,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2262上第三顶角部分和第四顶角部分的相位延迟量为5.3nm-7.9nm,所述第三顶角部分和所述第四顶角部分的光轴方向分别为135度和45度。优选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2261上第一顶角部分和第二顶角部分的相位延迟量为65nm,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2262上第三顶角部分和第四顶角部分的相位延迟量为6.6nm。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面板上设置光学补偿结构,光学补偿结构的相邻的顶角部分的相位延迟量相同,并且相邻的顶角部分的光轴方向相垂直,以解决显示面板在进行模组封装的过程中,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受到边框的外力而产生各向同性遭到破坏,造成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暗态漏光的问题。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及夹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光学补偿结构,所述光学补偿结构能够对显示面板的四周边缘区域的相位延迟进行补偿,所述光学补偿结构包括相邻的两个顶角部分,分别对应显示面板相邻的两个顶角区域,所述相邻的两个顶角部分的相位延迟量相同,且所述相邻的两个顶角部分的光轴方向相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补偿结构包括:
第一光学补偿膜和第二光学补偿膜,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位于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和液晶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包括有相邻的第一顶角部分和第二顶角部分,所述第一顶角部分和第二顶角部分分别对应显示面板的第一顶角区域和第二顶角区域,所述第一顶角部分和所述第二顶角部分的相位延迟量相同,且所述第一顶角部分和所述第二顶角部分的光轴方向一致;
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包括有相邻的第三顶角部分和第四顶角部分,所述第三顶角部分和第四顶角部分分别对应显示面板的第一顶角区域和第二顶角区域,所述第三顶角部分和所述第四顶角部分的相位延迟量相同,且所述第三顶角部分和所述第四顶角部分的光轴方向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顶角区域和所述第二顶角区域部分的光轴方向相垂直;
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上的所述第三顶角部分和所述第四顶角部分中的光轴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二基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顶角区域和所述第二顶角区域部分的光轴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为+A膜,所述第一顶角部分和所述第二顶角部分的相位延迟量为50nm-80nm,光轴方向为0度;
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为+A膜,所述第三顶角部分和所述第四顶角部分的相位延迟量为3.9nm-5.8nm,所述第三顶角部分和所述第四顶角部分的光轴方向分别为45度和-45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补偿结构包括:
第一光学补偿膜和第二光学补偿膜,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包括有相邻的第一顶角部分和第二顶角部分,所述第一顶角部分和第二顶角部分分别对应显示面板的第一顶角区域和第二顶角区域,所述第一顶角部分和所述第二顶角部分的相位延迟量相同,且所述第一顶角部分和所述第二顶角部分的光轴方向一致;
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包括有相邻的第三顶角部分和第四顶角部分,所述第三顶角部分和第四顶角部分分别对应显示面板的第一顶角区域和第二顶角区域,所述第三顶角部分和所述第四顶角部分的相位延迟量相同,且所述第三顶角部分和所述第四顶角部分的光轴方向相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顶角区域和所述第二顶角区域部分的光轴方向相垂直;
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上的所述第三顶角部分和所述第四顶角部分中的光轴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基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顶角区域和所述第二顶角区域部分的光轴方向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为+A膜,所述第三顶角部分和所述第四顶角部分的相位延迟量为50nm-80nm,光轴方向为90度。
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为+A膜,所述第三顶角部分和所述第四顶角部分的相位延迟量为5.3nm-7.9nm,所述第三顶角部分和所述第四顶角部分的光轴方向分别为135度和45度。
10.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补偿膜与所述第二光学补偿膜均为液晶补偿膜。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701964.8A CN106324910A (zh) | 2016-08-22 | 2016-08-22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701964.8A CN106324910A (zh) | 2016-08-22 | 2016-08-22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24910A true CN106324910A (zh) | 2017-01-11 |
Family
ID=57741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701964.8A Pending CN106324910A (zh) | 2016-08-22 | 2016-08-22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324910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07466A (zh) * | 2017-11-03 | 2018-03-16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WO2018227447A1 (en) * | 2017-06-15 | 2018-12-20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Fringe field driv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a direction of an optical axis of a glass layer in a fringe field driv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300701A1 (en) * | 2000-05-15 | 2003-04-09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Optical compensating sheet,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crystal display |
CN1914550A (zh) * | 2004-03-29 | 2007-02-14 | Lg化学株式会社 | 包括使用+a-片的视角补偿膜的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 |
CN102902105A (zh) * | 2012-11-06 | 2013-01-30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液晶面板的补偿系统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04199214A (zh) * | 2014-09-09 | 2014-12-10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垂直配向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 |
CN105652500A (zh) * | 2016-03-25 | 2016-06-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曲面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2016
- 2016-08-22 CN CN201610701964.8A patent/CN10632491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300701A1 (en) * | 2000-05-15 | 2003-04-09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Optical compensating sheet,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crystal display |
CN1914550A (zh) * | 2004-03-29 | 2007-02-14 | Lg化学株式会社 | 包括使用+a-片的视角补偿膜的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 |
CN102902105A (zh) * | 2012-11-06 | 2013-01-30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液晶面板的补偿系统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04199214A (zh) * | 2014-09-09 | 2014-12-10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垂直配向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 |
CN105652500A (zh) * | 2016-03-25 | 2016-06-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曲面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刘银春: "《平板显示技术基础》", 31 August 2013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227447A1 (en) * | 2017-06-15 | 2018-12-20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Fringe field driv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a direction of an optical axis of a glass layer in a fringe field driv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US11187943B2 (en) | 2017-06-15 | 2021-11-30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Fringe field driv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a direction of an optical axis of a glass layer in a fringe field driv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 |
CN107807466A (zh) * | 2017-11-03 | 2018-03-16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971205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
CN103901639B (zh) | 显示装置 | |
US10261353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10120220B2 (en) | Foldab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US9442316B2 (en) |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light-transmitting cover having a lens portion | |
US9964811B2 (en) | Curve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ontaining the same | |
US8810751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TW201814464A (zh) | 顯示裝置 | |
US9915838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CN105511181B (zh) | 窄边框平板显示器 | |
CN103376574B (zh) |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
WO2019127711A1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EP2975451A1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
JP2006293356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KR101763936B1 (ko) | 표시장치 | |
KR102063598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05278139A (zh) | 弯曲式液晶显示装置 | |
US11287686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03197471B (zh) | 液晶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 | |
CN106324910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KR102062556B1 (ko) | 곡면형 패널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 |
US20210232006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20190196263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JP2010054552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07218940A (ja) |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