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162511B - 一种d2d中继节点的确定、使用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d2d中继节点的确定、使用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2511B
CN106162511B CN201510163673.3A CN201510163673A CN106162511B CN 106162511 B CN106162511 B CN 106162511B CN 201510163673 A CN201510163673 A CN 201510163673A CN 106162511 B CN106162511 B CN 1061625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relay node
remote
alternatively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636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62511A (zh
Inventor
汪颖
张惠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51016367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62511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PCT/CN2016/076079 priority patent/WO2016161867A1/zh
Priority to EP16776042.0A priority patent/EP3282719A4/en
Priority to US15/564,155 priority patent/US10420009B2/en
Priority to KR1020177031363A priority patent/KR20170132288A/ko
Priority to JP2017551646A priority patent/JP2018514139A/ja
Priority to TW105109624A priority patent/TWI6024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62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2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62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25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6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47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nditions of the access network or the infrastructur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2D中继节点的确定、使用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没有中继节点激活中继这一功能而导致的D2D发现效率低下的问题,该方法为第一UE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利用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这样在D2D发现或D2D通信中能够快速的发现中继节点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D2D发现或D2D通信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D2D中继节点的确定、使用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D2D中继节点的确定、使用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未来发展中,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引入了D2D技术。D2D(Device-to-Device),即终端直通技术,是指邻近的终端可以在近距离范围内通过直连链路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不需要通过中心节点(即基站)进行转发,也不需要通过传统的蜂窝链路进行UE间的信息传输。
3GPP中,D2D接近服务包括D2D发现和D2D通信两大类,具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
D2D发现:UE使用演进的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MTS Terrestrial RadioAccess Network,E-UTRAN)来确认另外一个UE在其附近。例如,D2D UE可以使用该服务来寻找附近的出租车、寻找在其附近的朋友等。
D2D通信:网络传输的通信链路转化为本地的直接通信链路,节省了大量的带宽和网络效率;互接近的UE,通过在两个UE之间直接建立链路,这样将原本通过网或者两个相互接近的UE,可以利用直接链路通信来获得稳定高速低廉的通信服务。接近服务通信一般是在网络侧控制或者辅助下进行的,eNB甚至可能会为进行接近服务通信的UE动态的分配资源。
现有的D2D中继包括UE到网络中继和UE到UE中继两种方式,其中:
如图2所示,UE到网络中继中的Remote UE处于脱网状态,由于remote UE不能接入到网络,UE-to-Network Relay节点将为remove UE提供接入到网络进行单播通信的功能,UE-to-Network Relay节点在remote UE和网络间路由公共安全相关的业务数据(包括DL/UL数据)。
而UE到UE中继中的公共安全UE可以支持中继的功能,支持中继功能的公共安全UE可以在2个公共安全UE之间中转数据,图3给出了支持中继功能的公共安全UE在2个公共安全UE之间中转数据的一个示例。
公共安全UE1和公共安全UE2不邻近,公共安全UE3和公共安全UE1邻近,公共安全UE3和公共安全UE2邻近,另外公共安全UE3支持中继的功能。当公共安全UE1希望与公共安全UE2通信时,由于二者不邻近,公共安全UE3充当此次通信的中继节点,在公共安全UE1和公共安全UE2之间转发数据。
由此可知,现有的D2D发现或D2D通信机制中,通信发起方在邻近发现过程中,目前只能获得与之邻近的UE信息,并不知道哪些UE支持中继能力,无法选择合适的UE-to-Network Relay或者UE-to-UE Relay节点来接入网络或进行通信,目前也没有中继节点激活中继和去激活中继功能的机制,这严重制约了D2D发现和D2D通信的数据传输效率和准确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D2D中继节点的确定、使用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没有中继节点激活中继这一功能而导致的D2D发现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D2D中继节点的确定方法,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UE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测量;
所述第一UE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其中,所述运行状态用于至少描述所述第一UE的权限或运行环境或处理能力;
所述第一UE利用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
这样在D2D发现或D2D通信中能够快速的确定中继节点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D2D发现或D2D通信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UE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测量,具体包括以下条件之一或任意组合:
所述第一UE获取针对自身中继权限的网络侧鉴权结果;或,
所述第一UE获取当前接入网络负载量;或,
所述第一UE获取自身UU接口的信号质量测量值;或,
所述第一UE获取自身当前的业务处理能力;或,
所述第一UE获取自身的地理位置,或,
所述第一UE获取自身的运动速度;或,
所述第一UE获取当前远程UE的中继需求量。
可选的,所述第一UE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具体包括以下条件之一或任意组合:
所述第一UE确定针对自身中继权限的网络侧鉴权结果为允许使用中继权限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所述第一UE确定当前接入网络的负载量小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所述第一UE确定自身UU接口的信号质量测量值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所述第一UE确定自身当前的业务处理能力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所述第一UE确定自身位于小区边缘位置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所述第一UE确定自身的运动速度小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所述第一UE确定当前远程UE的中继需求量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
可选的,所述第一UE利用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UE通过PC5接口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其中所述RRC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UE的中继指示和标识;或,
所述第一UE通过PC5接口的MIB-SL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其中所述MIB-SL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UE的中继指示和标识。
可选的,所述第一UE利用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后,进一步包括:
所述第一UE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不符合预设条件时,利用所述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非中继节点;
所述第一UE继续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周期性测量。
可选的,进一步包括:
所述第一UE接收设定范围内的远程UE发送的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
所述第一UE根据所述中继发现消息确定自身标识与任一目的中继节点的指示/标识匹配成功时向所述远程UE发送中继发现响应消息,指示所述远程UE建立D2D通信。
一种D2D中继节点的使用方法,包括:
远程用户设备UE接收设定范围内的其他UE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是所述其他UE在判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发送的,所述运行状态用于至少描述所述其他UE的权限或运行环境或处理能力;
所述远程UE基于所述通知消息,确定所述其他UE为中继节点。
这样在D2D发现或D2D通信中能够快速的确定中继节点,并利用中继节点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D2D发现或D2D通信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远程UE基于所述通知消息,确定所述其他UE为中继节点,具体包括:
所述远程UE获取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中携带的中继指示为表示中继激活状态时,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为中继节点,所述通知消息中携带有UE的中继激活指示或/和标识;
所述远程UE获取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中携带的中继指示为表示中继去激活状态时,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为中继节点,所述通知消息中携带有UE的中继去激活指示或/和标识。
可选的,进一步包括:
所述远程UE利用PC5接口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所述远程UE的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所述远程UE接收到其他中继节点针对所述中继发现消息返回的中继发现响应消息,向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D2D通信建立过程。
可选的,进一步包括:
所述远程UE需要与另一远程UE进行D2D连接时,通过所述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或,
所述远程UE需要与网络侧进行D2N连接时,通过所述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
一种D2D中继节点的确定方法,包括:
第一UE接收设定范围内的远程UE发送的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
所述第一UE根据所述中继发现消息确定自身标识与任一目的中继节点的中继指示和/或标识匹配成功时向所述远程UE发送中继发送响应消息,指示所述远程UE建立D2D通信。
这样在D2D发现或D2D通信中能够快速的使用中继节点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D2D发现或D2D通信的效率。
一种D2D中继节点的使用方法,包括:
远程UE利用PC5接口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所述远程UE的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
所述远程UE接收到其他中继节点针对所述中继发现消息返回的中继发现响应消息,向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D2D通信建立过程。
这样在D2D发现或D2D通信中能够快速的发现并使用中继节点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D2D发现或D2D通信的效率。
可选的,远程UE利用PC5接口广播中继发现消息,具体包括:
所述远程UE通过PC5接口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或,
所述远程UE通过PC5接口的MIB-SL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广播中继发现消息。
可选的,进一步包括:
所述远程UE需要与另一远程UE进行D2D连接时,通过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其他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或,
所述远程UE需要与网络侧进行D2N连接时,通过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其他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
一种D2D中继节点的确定终端,包括:
测量单元,用于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测量;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其中,所述运行状态用于至少描述自身终端的权限或运行环境或处理能力;
通信单元,用于利用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终端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
这样在D2D发现或D2D通信中能够快速的发现中继节点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D2D发现或D2D通信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测量单元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测量时,具体包括以下条件之一或任意组合:
获取针对自身中继权限的网络侧鉴权结果;或,
获取当前接入网络负载量;或,
获取自身UU接口的信号质量测量值;或,
获取自身当前的业务处理能力;或,
获取自身的地理位置,或,
获取自身的运动速度;或,
获取当前远程UE的中继需求量。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具体包括以下条件之一或任意组合:
确定针对自身中继权限的网络侧鉴权结果为允许使用中继权限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当前接入网络的负载量小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自身UU接口的信号质量测量值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自身当前的业务处理能力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自身位于小区边缘位置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自身的运动速度小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当前远程UE的中继需求量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
可选的,利用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时,所述通信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PC5接口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其中所述RRC消息中携带自身终端的中继指示和标识;或,
通过PC5接口的MIB-SL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其中所述MIB-SL消息中携带自身终端的中继指示和标识。
可选的,利用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后,所述通信单元进一步用于:
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不符合预设条件时,利用所述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非中继节点;
所述测量单元继续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周期性测量。
可选的,所述通信单元进一步用于:
接收设定范围内的远程UE发送的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
根据所述中继发现消息确定自身标识与任一目的中继节点的指示/标识匹配成功时向所述远程UE发送中继发现响应消息,指示所述远程UE建立D2D通信。
一种D2D中继节点的使用终端,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设定范围内的其他终端UE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是所述其他UE在判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发送的,所述运行状态用于至少描述所述其他UE的权限或运行环境或处理能力;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通知消息,确定所述其他UE为中继节点。
这样在D2D发现或D2D通信中能够快速的确定并使用中继节点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D2D发现或D2D通信的效率。
可选的,基于所述通知消息,确定所述其他UE为中继节点时,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中携带的中继指示为表示中继激活状态时,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为中继节点,所述通知消息中携带有UE的中继激活指示或/和标识;
获取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中携带的中继指示为表示中继去激活状态时,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为中继节点,所述通知消息中携带有UE的中继去激活指示或/和标识。
可选的,所述通信单元进一步用于:
利用PC5接口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所述远程UE的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所述远程UE接收到其他中继节点针对所述中继发现消息返回的中继发现响应消息,向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D2D通信建立过程。
可选的,所述通信单元进一步用于:
确定需要与另一远程UE进行D2D连接时,通过所述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或,
确定需要与网络侧进行D2N连接时,通过所述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
一种D2D中继节点的确定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设定范围内的远程UE发送的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中继发现消息确定自身标识与任一目的中继节点的中继指示和/或标识匹配成功时向所述远程UE发送中继发送响应消息,指示所述远程UE建立D2D通信。
这样在D2D发现或D2D通信中能够快速的利用中继节点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D2D发现或D2D通信的效率。
一种D2D中继节点的使用终端,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利用PC5接口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所述远程UE的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
第二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到其他中继节点针对所述中继发现消息返回的中继发现响应消息,向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D2D通信建立过程。
这样在D2D发现或D2D通信中能够快速的发现并利用中继节点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D2D发现或D2D通信的效率。
可选的,利用PC5接口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时,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PC5接口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或,
通过PC5接口的MIB-SL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广播中继发现消息。
可选的,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进一步用于:
确定需要与另一远程UE进行D2D连接时,通过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其他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或,
确定需要与网络侧进行D2N连接时,通过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其他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
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其中,所述运行状态用于至少描述自身终端的权限或运行环境或处理能力;通过收发机利用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终端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
这样在D2D发现或D2D通信中能够快速的发现中继节点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D2D发现或D2D通信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测量时,具体包括以下条件之一或任意组合:
获取针对自身中继权限的网络侧鉴权结果;或,
获取当前接入网络负载量;或,
获取自身UU接口的信号质量测量值;或,
获取自身当前的业务处理能力;或,
获取自身的地理位置,或,
获取自身的运动速度;或,
获取当前远程UE的中继需求量。
可选的,处理器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具体包括以下条件之一或任意组合:
确定针对自身中继权限的网络侧鉴权结果为允许使用中继权限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当前接入网络的负载量小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自身UU接口的信号质量测量值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自身当前的业务处理能力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自身位于小区边缘位置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自身的运动速度小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当前远程UE的中继需求量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
可选的,通过收发机利用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时,处理器具体用于:
通过PC5接口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其中所述RRC消息中携带自身终端的中继指示和标识;或,
通过PC5接口的MIB-SL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其中所述MIB-SL消息中携带自身终端的中继指示和标识。
可选的,利用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后,处理器进一步用于:
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不符合预设条件时,利用所述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非中继节点;
继续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周期性测量。
可选的,处理器进一步用于:
通过收发机接收设定范围内的远程UE发送的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
根据所述中继发现消息确定自身标识与任一目的中继节点的指示/标识匹配成功时通过收发机向所述远程UE发送中继发现响应消息,指示所述远程UE建立D2D通信。
收发机,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可以存储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收发机接收设定范围内的其他终端UE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是所述其他UE在判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发送的,所述运行状态用于至少描述所述其他UE的权限或运行环境或处理能力;基于通知消息,确定所述其他UE为中继节点。
这样在D2D发现或D2D通信中能够快速的确定并使用中继节点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D2D发现或D2D通信的效率。
可选的,基于所述通知消息,确定所述其他UE为中继节点时,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获取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中携带的中继指示为表示中继激活状态时,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为中继节点,所述通知消息中携带有UE的中继激活指示或/和标识;
获取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中携带的中继指示为表示中继去激活状态时,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为中继节点,所述通知消息中携带有UE的中继去激活指示或/和标识。
可选的,处理器进一步用于:
通过收发机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所述远程UE的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所述远程UE接收到其他中继节点针对所述中继发现消息返回的中继发现响应消息,通过收发机向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D2D通信建立过程。
可选的,处理器进一步用于:
确定需要与另一远程UE进行D2D连接时,通过所述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或,
确定需要与网络侧进行D2N连接时,通过所述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
收发机,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可以存储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可以存储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收发机接收设定范围内的远程UE发送的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根据所述中继发现消息确定自身标识与任一目的中继节点的中继指示和/或标识匹配成功时向所述远程UE发送中继发送响应消息,指示所述远程UE建立D2D通信。
这样在D2D发现或D2D通信中能够快速的确定并使用中继节点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D2D发现或D2D通信的效率。
收发机,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可以存储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可以存储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收发机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所述远程UE的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接收到其他中继节点针对所述中继发现消息返回的中继发现响应消息,向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D2D通信建立过程。
这样在D2D发现或D2D通信中能够快速的发现并利用中继节点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D2D发现或D2D通信的效率。
可选的,通过收发机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时,处理器具体用于:
通过PC5接口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或,
通过PC5接口的MIB-SL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广播中继发现消息。
可选的,处理器进一步用于:
确定需要与另一远程UE进行D2D连接时,通过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其他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或,
确定需要与网络侧进行D2N连接时,通过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其他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
收发机,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可以存储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D2D发现和D2D通信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UE到网络中继中通过中继节点传输数据示例图;
图3为现有的互不邻近的公共安全UE之间通过中继节点传输数据示例图;
图4A和图4B为现有的D2D直接发现机制中两种发送模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D2D中继节点的确定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A为PC5接口控制面协议栈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D2D中继节点的去激活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D2D中继节点的使用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和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D2D直接发现机制中两种发送模式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D2D中继节点的确定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D2D中继节点的使用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D2D中继节点的确定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D2D中继节点的使用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D2D中继节点的确定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八中D2D中继节点的使用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九中D2D中继节点的确定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中D2D中继节点的使用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中D2D中继节点的确定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二中D2D中继节点的确定终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D2D通信机制中,对于远程UE(Remote UE),如果为了让其可以和网络进行通信,可以为远程UE选择一个邻近的在网UE为其中转数据,这种场景称为UE-to-Network Relay。该场景下,remote UE需要首先找到可用的UE到网络中继(UE-to-Network Relay)节点。由于目前没有相关的解决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基于无线接入网络(Radio AccessNetwork,RAN)的机制,UE-to-Network Relay节点可以动态的激活/去激活中继(relay)功能,使remote UE能找到合适的UE-to-Network Relay节点,该方案同样适用于UE到UE中继(UE-to-UE relay)场景,用于远程UE找到合适的UE-to-UE relay节点和另一远程UE通信。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定义两种链路类型:
D2D链路:指设备和设备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的链路;
D2N链路:设备和网络节点之间进行通信的链路。
此外,参与D2D发现/通信的UE分为两种角色:
D2D发送UE:即发送D2D发现或D2D通信消息的UE;
D2D接收UE:即接收D2D发送UE发送的发现或D2D通信消息的UE。
由于目前3GPP给出了两种D2D发现机制分别为:直接发现和核心网络层(EPC-Level)发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D2D发现方法利用的是第一种D2D发现机制,即发送UE直接在空口发送D2D发现信号,邻近的接收UE根据空口接收到的D2D发现信号直接进行D2D发现,该过程只涉及UE和UE间的PC5接口,有两种发送模式:模式Model A("I am here"),可参阅图4A所示,以及Model B("Who is there"/"are you there"),可参阅图4B所示。
基于Model A模式,参阅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一种D2D中继节点的确定方法,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500:第一UE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测量。
具体的,第一UE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测量,具体包括以下条件之一或任意组合:
第一UE获取针对自身中继权限的网络侧鉴权结果;或,
第一UE获取当前接入网络负载量;或,
第一UE获取自身UU接口的信号质量测量值;或,
第一UE获取自身当前的业务处理能力;或,
第一UE获取自身的地理位置,或,
第一UE获取自身的运动速度,或,
第一UE获取当前远程UE的中继需求量。
步骤501:第一UE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其中,该运行状态用于至少描述该第一UE的权限或运行环境或处理能力。
具体的,第一UE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具体包括以下条件之一或任意组合:
第一UE确定针对自身中继权限的网络侧鉴权结果为允许使用中继权限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第一UE确定当前接入网络的负载量小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第一UE确定自身UU接口的信号质量测量值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第一UE确定自身当前的业务处理能力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第一UE确定自身位于小区边缘位置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第一UE确定自身的运动速度小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第一UE确定当前远程UE的中继需求量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
步骤502:第一UE利用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
具体的,第一UE利用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具体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为:第一UE通过PC5接口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其中该RRC消息中携带该第一UE的中继指示和标识。
例如第一UE根据接入网络时的网络鉴权结果、网络负载情况、自身业务处理能力,Uu接口的信号质量,UE的地理位置等因素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决定激活relay功能时可以定义PC5接口新的RRC消息中,携带中继指示(Relay indication),中继标识(Relay ID)信息,中继指示置为“1”时表示中继激活状态。
第二种情形为:第一UE通过PC5接口的UE间链路主信息块(MasterInformationBlock-SideLink,MIB-SL)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其中该MIB-SL消息中携带该第一UE的中继指示和标识。
其中,PC5接口上的控制面协议栈如图6A所示,具体包含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 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本发明实施例中UE之间的数据交互应用在RRC层上,这样能够UE之间的数据传输更加快速可靠。
例如第一UE根据接入网络时的网络鉴权结果、网络负载情况、自身业务处理能力,Uu接口的信号质量,UE的地理位置等因素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决定激活relay功能时可利用现有的PC5接口MIB-SL消息中的预留比特位(reserved bits)实现,携带中继指示(Relayindication),中继标识(Relay ID)信息,Relay indication可以设置为boolen,置为“1”时表示激活。
进一步的,在第一UE利用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后,若第一UE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不符合预设条件时,该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非中继节点,需要说明的是第一UE在完成去激活中继功能后,第一UE需要继续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周期性测量。
例如,中继(Relay)节点根据接入网络时网络负载情况、自身业务处理能力,Uu接口的信号质量,UE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决定去激活relay功能。比如网络负载情况不能接纳新的业务需求;或者该Relay下的remote UE的个数达到限制;或者Uu接口的信号质量较差;或者UE位于小区中间位置时;或者UE运动速度过快,Relay根据上述因素判断,决定去激活自己的relay功能,广播relay能力信息。这时Relay可以定义PC5接口新的RRC消息中,携带Relay indication,Relay ID信息。或者利用现有的PC5接口MIB-SL消息中的reservedbits实现。Relay indication可以设置为boolen,置为“0”时表示去激活,具体可参阅图6B所示,具体格式如下所示:
Figure GDA0002222157690000201
Remote节点接收到该信息后,可以选择其他Relay节点接入。
进一步的,第一UE接收设定范围内的远程UE发送的中继发现消息,该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目的中继节点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第一UE根据该发现消息确定自身标识与任一目的中继节点的标识匹配成功时向该远程UE发送中继发现响应消息,指示该远程UE建立D2D通信。
参阅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供一种D2D中继节点的使用方法,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700:远程UE接收设定范围内的其他UE的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是该其他UE在判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发送的,该运行状态用于至少描述该其他UE的权限或运行环境或处理能力;
步骤701:上述远程UE基于上述通知消息,确定其他UE为中继节点。
具体的,远程UE基于该通知消息,确定该其他UE为中继节点,具体过称为:远程UE获取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确定该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中携带的中继指示为表示中继激活状态时,确定该任一其他UE为中继节点,该通知消息中携带有UE的中继指示和/或标识;或远程UE获取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确定该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中携带的中继指示为表示中继去激活状态时,确定该任一其他UE为中继节点,该通知消息中携带有UE的中继去激活指示或/和标识。
进一步的,远程UE利用PC5接口广播中继发现消息,该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该远程UE的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该远程UE接收到其他中继节点针对该中继发现消息返回的中继发现响应消息,向该其他中继节点发起D2D或D2N通信建立过程。
更进一步的,远程UE需要与另一远程UE进行D2D连接时,通过该中继节点发起与该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或,远程UE需要与网络侧进行D2N连接时,通过该中继节点发起与该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
基于上述技术方法,UE-to-Network Relay或者UE-to-UE Relay节点激活relay功能,Model A模式("I am here")可参阅图8所示。
Relay节点根据接入网络时的网络鉴权结果、网络负载情况、自身业务处理能力,Uu接口的信号质量,UE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决定激活relay功能。
例如某一UE的网络鉴权结果为true;或者网络负载情况较好,可以接纳业务请求时;或者发起中继请求的remote UE的个数没有达到限制;或者Uu接口的信号质量较好;或者UE位于小区边缘位置时,该UE根据上述因素判断,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决定激活自己的relay功能,广播relay能力信息。可以定义PC5接口新的RRC消息中,携带Relayindication,Relay ID信息。或者利用现有的PC5接口MIB-SL消息中的reserved bits实现。Relay indication可以设置为boolen,置为“1”时表示激活,具体格式如下所示。
Figure GDA0002222157690000221
Remote UE会接收邻近Relay节点发送的MIB-SL消息或者新的RRC消息,根据其中携带的内容判断该D2D UE是否具有relay能力,如果该D2D UE具有relay能力,remote UE将向relay节点发起后续的通信建立过程,比如一对一通信建立过程,IP地址分配过程。
基于Model B模式,参阅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提供一种D2D中继节点的确定方法,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900:第一UE接收设定范围内的远程UE发送的中继发现消息,该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
步骤901:第一UE根据该中继发现消息确定自身标识与任一目的中继节点的中继指示和/或标识匹配成功时向该远程UE发送中继发现响应消息,指示该远程UE建立D2D通信。
参阅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提供一种D2D中继节点的使用方法,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100:远程UE利用PC5接口广播中继发现消息,该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该远程UE的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
步骤101:远程UE接收到其他中继节点针对该中继发现消息返回的中继发现响应消息,向该其他中继节点发起D2D通信建立过程。
具体的,远程UE利用PC5接口广播中继发现消息,具体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该远程UE通过PC5接口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或,
该远程UE通过PC5接口的MIB-SL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广播中继发现消息。
进一步的,该远程UE需要与另一远程UE进行D2D连接时,通过上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与该其他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或,该远程UE需要与网络侧进行D2N连接时,通过上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与该其他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
基于上述技术方法,UE-to-Network Relay或者UE-to-UE Relay节点激活relay功能,Model B模式("Who is there"/"are you there")可参阅图11所示。
Step1:Remote UE在PC5接口新的RRC消息或MIB-SL消息中广播中继发现消息,该中继发现消息可以携带该Remote UE感兴趣的relay指示信息或者relay ID信息。
Step2:Relay节点会接收邻近的remote UE发送的D2D Relay发现消息,根据该信息中携带的内容判断是否需要向remote UE广播中继发现消息响应。
例如,某一远程UE假设为UE1广播的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有该远程UE感兴趣的中继指示(“1”)和多个中继ID信息,某一中继节点假设为UE2接收到该中继发现消息,将自身的ID与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的多个中继ID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向UE1发送中继发现消息响应;若一远程UE假设为UE3广播的中继发现消息中仅携带有该远程UE感兴趣的中继指示(“1”),某一中继节点假设为UE2接收到该中继发现消息后,该UE2向UE1发送中继发现消息响应。
进一步的,如果远程UE收到relay UE发送的响应消息后,将向relay节点发起后续的通信建立过程,比如一对一通信建立过程,IP地址分配过程。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提供一种D2D中继节点的确定终端,包括测量单元120,确定单元121和通信单元122,其中:
测量单元120,用于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测量;
确定单元121,用于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其中,所述运行状态用于至少描述自身终端的权限或运行环境或处理能力;
通信单元122,用于利用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终端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
这样在D2D发现或D2D通信中能够快速的发现中继节点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D2D发现或D2D通信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测量单元120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测量时,具体包括以下条件之一或任意组合:
获取针对自身中继权限的网络侧鉴权结果;或,
获取当前接入网络负载量;或,
获取自身UU接口的信号质量测量值;或,
获取自身当前的业务处理能力;或,
获取自身的地理位置,或,
获取自身的运动速度;或,
获取当前远程UE的中继需求量。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121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具体包括以下条件之一或任意组合:
确定针对自身中继权限的网络侧鉴权结果为允许使用中继权限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当前接入网络的负载量小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自身UU接口的信号质量测量值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自身当前的业务处理能力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自身位于小区边缘位置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自身的运动速度小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当前远程UE的中继需求量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
可选的,利用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时,所述通信单元122具体用于:
通过PC5接口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其中所述RRC消息中携带自身终端的中继指示和标识;或,
通过PC5接口的MIB-SL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其中所述MIB-SL消息中携带自身终端的中继指示和标识。
可选的,利用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后,所述通信单元122进一步用于:
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不符合预设条件时,利用所述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非中继节点;
所述测量单元120继续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周期性测量。
可选的,所述通信单元122进一步用于:
接收设定范围内的远程UE发送的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
根据所述中继发现消息确定自身标识与任一目的中继节点的指示/标识匹配成功时向所述远程UE发送中继发现响应消息,指示所述远程UE建立D2D通信。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提供一种D2D中继节点的使用终端,包括通信单元130和确定单元131,其中:
通信单元130,用于接收设定范围内的其他终端UE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是所述其他UE在判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发送的,所述运行状态用于至少描述所述其他UE的权限或运行环境或处理能力;
确定单元131,用于基于所述通知消息,确定所述其他UE为中继节点。
这样在D2D发现或D2D通信中能够快速的确定并使用中继节点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D2D发现或D2D通信的效率。
可选的,基于所述通知消息,确定所述其他UE为中继节点时,所述确定单元131具体用于:
获取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中携带的中继指示为表示中继激活状态时,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为中继节点,所述通知消息中携带有UE的中继激活指示或/和标识;
获取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中携带的中继指示为表示中继去激活状态时,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为中继节点,所述通知消息中携带有UE的中继去激活指示或/和标识。
可选的,所述通信单元130进一步用于:
利用PC5接口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所述远程UE的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所述远程UE接收到其他中继节点针对所述中继发现消息返回的中继发现响应消息,向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D2D通信建立过程。
可选的,所述通信单元130进一步用于:
确定需要与另一远程UE进行D2D连接时,通过所述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或,
确定需要与网络侧进行D2N连接时,通过所述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提供一种D2D中继节点的确定终端,包括接收单元140和处理单元141,其中:
接收单元140,用于接收设定范围内的远程UE发送的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
处理单元141,用于根据所述中继发现消息确定自身标识与任一目的中继节点的中继指示和/或标识匹配成功时向所述远程UE发送中继发送响应消息,指示所述远程UE建立D2D通信。
这样在D2D发现或D2D通信中能够快速的利用中继节点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D2D发现或D2D通信的效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八中提供一种D2D中继节点的使用终端,包括第一通信单元150和第二通信单元151,其中:
第一通信单元150,用于利用PC5接口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所述远程UE的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
第二通信单元151,用于接收到其他中继节点针对所述中继发现消息返回的中继发现响应消息,向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D2D通信建立过程。
这样在D2D发现或D2D通信中能够快速的发现并利用中继节点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D2D发现或D2D通信的效率。
可选的,利用PC5接口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时,所述第一通信单元150具体用于:
通过PC5接口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或,
通过PC5接口的MIB-SL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广播中继发现消息。
可选的,所述第二通信单元151进一步用于:
确定需要与另一远程UE进行D2D连接时,通过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其他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或,
确定需要与网络侧进行D2N连接时,通过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其他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九中,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1600,用于读取存储器16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其中,所述运行状态用于至少描述自身终端的权限或运行环境或处理能力;通过收发机1610利用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终端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
这样在D2D发现或D2D通信中能够快速的发现中继节点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D2D发现或D2D通信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600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测量时,具体包括以下条件之一或任意组合:
获取针对自身中继权限的网络侧鉴权结果;或,
获取当前接入网络负载量;或,
获取自身UU接口的信号质量测量值;或,
获取自身当前的业务处理能力;或,
获取自身的地理位置,或,
获取自身的运动速度;或,
获取当前远程UE的中继需求量。
可选的,处理器1600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具体包括以下条件之一或任意组合:
确定针对自身中继权限的网络侧鉴权结果为允许使用中继权限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当前接入网络的负载量小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确定自身UU接口的信号质量测量值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自身当前的业务处理能力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自身位于小区边缘位置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自身的运动速度小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当前远程UE的中继需求量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
可选的,通过收发机1610利用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时,处理器1600具体用于:
通过PC5接口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其中所述RRC消息中携带自身终端的中继指示和标识;或,
通过PC5接口的MIB-SL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其中所述MIB-SL消息中携带自身终端的中继指示和标识。
可选的,利用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后,处理器1600进一步用于:
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不符合预设条件时,利用所述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非中继节点;
继续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周期性测量。
可选的,处理器1600进一步用于:
通过收发机1610接收设定范围内的远程UE发送的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
根据所述中继发现消息确定自身标识与任一目的中继节点的指示/标识匹配成功时通过收发机1610向所述远程UE发送中继发现响应消息,指示所述远程UE建立D2D通信。
收发机1610,用于在处理器16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16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6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6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6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16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1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十中,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17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720可以存储处理器17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处理器1700,用于读取存储器17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收发机1710接收设定范围内的其他终端UE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是所述其他UE在判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发送的,所述运行状态用于至少描述所述其他UE的权限或运行环境或处理能力;基于通知消息,确定所述其他UE为中继节点。
这样在D2D发现或D2D通信中能够快速的确定并使用中继节点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D2D发现或D2D通信的效率。
可选的,基于所述通知消息,确定所述其他UE为中继节点时,所述处理器1700具体用于:
获取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中携带的中继指示为表示中继激活状态时,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为中继节点,所述通知消息中携带有UE的中继激活指示或/和标识;
获取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中携带的中继指示为表示中继去激活状态时,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为中继节点,所述通知消息中携带有UE的中继去激活指示或/和标识。
可选的,处理器1700进一步用于:
通过收发机1710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所述远程UE的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所述远程UE接收到其他中继节点针对所述中继发现消息返回的中继发现响应消息,通过收发机1710向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D2D通信建立过程。
可选的,处理器1700进一步用于:
确定需要与另一远程UE进行D2D连接时,通过所述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或,
确定需要与网络侧进行D2N连接时,通过所述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
收发机1710,用于在处理器17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17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7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7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7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17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17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720可以存储处理器17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1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中,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18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820可以存储处理器18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处理器1800,用于读取存储器18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收发机1810接收设定范围内的远程UE发送的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根据所述中继发现消息确定自身标识与任一目的中继节点的中继指示和/或标识匹配成功时向所述远程UE发送中继发送响应消息,指示所述远程UE建立D2D通信。
这样在D2D发现或D2D通信中能够快速的确定并使用中继节点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D2D发现或D2D通信的效率。
收发机1810,用于在处理器18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18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8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8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8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18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18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820可以存储处理器18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1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十二中,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19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920可以存储处理器19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处理器1900,用于读取存储器19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收发机1910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所述远程UE的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接收到其他中继节点针对所述中继发现消息返回的中继发现响应消息,向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D2D通信建立过程。
这样在D2D发现或D2D通信中能够快速的发现并利用中继节点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D2D发现或D2D通信的效率。
可选的,通过收发机1910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时,处理器1900具体用于:
通过PC5接口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或,
通过PC5接口的MIB-SL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广播中继发现消息。
可选的,处理器1900进一步用于:
确定需要与另一远程UE进行D2D连接时,通过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其他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或,
确定需要与网络侧进行D2N连接时,通过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其他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
收发机1910,用于在处理器19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19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9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9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9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19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19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920可以存储处理器19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UE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利用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这样在D2D发现或D2D通信中能够快速的发现中继节点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D2D发现或D2D通信的效率。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4)

1.一种D2D中继节点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UE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周期性测量;
所述第一UE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其中,所述运行状态用于至少描述所述第一UE的权限或运行环境或处理能力;
所述第一UE利用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
在所述第一UE利用所述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后,若所述第一UE根据另一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不符合所述预设条件时,则利用所述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非中继节点,以使所述第一UE完成去激活中继功能,并继续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周期性测量;
其中,所述第一UE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周期性测量,具体包括以下条件之一或任意组合:
所述第一UE获取针对自身中继权限的网络侧鉴权结果;或,
所述第一UE获取自身当前的业务处理能力;或,
所述第一UE获取自身的运动速度;或,
所述第一UE获取当前远程UE的中继需求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E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具体包括以下条件之一或任意组合:
所述第一UE确定针对自身中继权限的网络侧鉴权结果为允许使用中继权限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所述第一UE确定当前接入网络的负载量小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所述第一UE确定自身UU接口的信号质量测量值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所述第一UE确定自身当前的业务处理能力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所述第一UE确定自身位于小区边缘位置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所述第一UE确定自身的运动速度小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所述第一UE确定当前远程UE的中继需求量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E利用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UE通过PC5接口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其中所述RRC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UE的中继指示和标识;或,
所述第一UE通过PC5接口的MIB-SL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其中所述MIB-SL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UE的中继指示和标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所述第一UE接收设定范围内的远程UE发送的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
所述第一UE根据所述中继发现消息确定自身标识与任一目的中继节点的指示/标识匹配成功时向所述远程UE发送中继发现响应消息,指示所述远程UE建立D2D通信。
5.一种D2D中继节点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远程用户设备UE接收设定范围内的其他UE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是所述其他UE在判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发送的,所述运行状态用于至少描述所述其他UE的权限或运行环境或处理能力;
所述远程UE基于所述通知消息,确定所述其他UE为中继节点;
在所述远程UE确定所述其他UE为中继节点后,若接收到所述其他UE发送的用于表征所述其他UE为非中继节点的消息,确定所述其他UE为非中继节点,所述消息是所述其他UE确定自身运行状态不符合所述预设条件时发送的,所述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其他UE完成去激活中继功能;
其中,在其他UE完成去激活中继功能之后,所述其他UE对自身运行状态进行周期性测量,具体包括以下条件之一或任意组合:
所述其他UE获取针对自身中继权限的网络侧鉴权结果;或,
所述其他UE获取自身当前的业务处理能力;或,
所述其他UE获取自身的运动速度;或,
所述其他UE获取当前远程UE的中继需求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UE基于所述通知消息,确定所述其他UE为中继节点,具体包括:
所述远程UE获取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中携带的中继指示为表示中继激活状态时,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为中继节点,所述通知消息中携带有UE的中继激活指示或/和标识;
所述远程UE获取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中携带的中继指示为表示中继去激活状态时,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为中继节点,所述通知消息中携带有UE的中继去激活指示或/和标识。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所述远程UE利用PC5接口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所述远程UE的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所述远程UE接收到其他中继节点针对所述中继发现消息返回的中继发现响应消息,向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D2D通信建立过程。
8.如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所述远程UE需要与另一远程UE进行D2D连接时,通过所述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或,
所述远程UE需要与网络侧进行D2N连接时,通过所述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
9.一种D2D中继节点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UE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以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并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后,接收设定范围内的远程UE发送的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其中,在所述第一UE向所述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后,若根据另一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不符合所述预设条件,则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非中继节点,以使所述第一UE完成去激活中继功能,并继续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周期性测量;
所述第一UE根据所述中继发现消息确定自身标识与任一目的中继节点的中继指示和/或标识匹配成功时向所述远程UE发送中继发送响应消息,指示所述远程UE建立D2D通信;
其中,第一UE继续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周期性测量,具体包括以下条件之一或任意组合:
所述第一UE获取针对自身中继权限的网络侧鉴权结果;或,
所述第一UE获取自身当前的业务处理能力;或,
所述第一UE获取自身的运动速度;或,
所述第一UE获取当前远程UE的中继需求量。
10.一种D2D中继节点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远程UE根据当前使用D2D链路上的其他UE的通知以确定所述其他UE为中继节点后,所述远程UE利用PC5接口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所述远程UE的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
所述远程UE接收到其他中继节点针对所述中继发现消息返回的中继发现响应消息,向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D2D通信建立过程;
其中,在所述远程UE确定所述其他UE为中继节点后,所述远程UE接收所述其他UE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其他UE为非中继节点的通知,以使所述其他UE完成去激活中继功能;
在其他UE完成去激活中继功能之后,所述其他UE对自身运行状态进行周期性测量,具体包括以下条件之一或任意组合:
所述其他UE获取针对自身中继权限的网络侧鉴权结果;或,
所述其他UE获取自身当前的业务处理能力;或,
所述其他UE获取自身的运动速度;或,
所述其他UE获取当前远程UE的中继需求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远程UE利用PC5接口广播中继发现消息,具体包括:
所述远程UE通过PC5接口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或,
所述远程UE通过PC5接口的MIB-SL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广播中继发现消息。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所述远程UE需要与另一远程UE进行D2D连接时,通过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其他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或,
所述远程UE需要与网络侧进行D2N连接时,通过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其他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
13.一种D2D中继节点的确定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单元,用于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周期性测量;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其中,所述运行状态用于至少描述自身终端的权限或运行环境或处理能力;
通信单元,用于利用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终端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在利用所述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后,若所述确定终端根据另一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利用所述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非中继节点,以去激活自身的中继功能;
所述测量单元,还用于继续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周期性测量;
其中,所述测量单元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测量时,具体包括以下条件之一或任意组合:
获取针对自身中继权限的网络侧鉴权结果;或,
获取自身当前的业务处理能力;或,
获取自身的运动速度;或,
获取当前远程UE的中继需求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具体包括以下条件之一或任意组合:
确定针对自身中继权限的网络侧鉴权结果为允许使用中继权限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当前接入网络的负载量小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自身UU接口的信号质量测量值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自身当前的业务处理能力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自身位于小区边缘位置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自身的运动速度小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或,
确定当前远程UE的中继需求量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利用PC5接口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时,所述通信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PC5接口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其中所述RRC消息中携带自身终端的中继指示和标识;或,
通过PC5接口的MIB-SL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其中所述MIB-SL消息中携带自身终端的中继指示和标识。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进一步用于:
接收设定范围内的远程UE发送的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
根据所述中继发现消息确定自身标识与任一目的中继节点的指示/标识匹配成功时向所述远程UE发送中继发现响应消息,指示所述远程UE建立D2D通信。
17.一种D2D中继节点的使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设定范围内的其他终端UE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是所述其他UE在判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发送的,所述运行状态用于至少描述所述其他UE的权限或运行环境或处理能力;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通知消息,确定所述其他UE为中继节点;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在所述使用终端确定所述其他UE为中继节点后,若接收到所述其他UE发送的用于表征所述其他UE为非中继节点的消息,确定所述其他UE为非中继节点,所述消息是所述其他UE确定自身运行状态不符合所述预设条件时发送的,所述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其他UE完成去激活中继功能;
其中,在其他UE完成去激活中继功能之后,所述其他UE对自身运行状态进行周期性测量,具体包括以下条件之一或任意组合:
所述其他UE获取针对自身中继权限的网络侧鉴权结果;或,
所述其他UE获取自身当前的业务处理能力;或,
所述其他UE获取自身的运动速度;或,
所述其他UE获取当前使用终端的中继需求量。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通知消息,确定所述其他UE为中继节点时,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中携带的中继指示为表示中继激活状态时,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为中继节点,所述通知消息中携带有UE的中继激活指示或/和标识;
获取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的通知消息中携带的中继指示为表示中继去激活状态时,确定所述任一其他UE为中继节点,所述通知消息中携带有UE的中继去激活指示或/和标识。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进一步用于:
利用PC5接口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所述使用终端的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所述使用终端接收到其他中继节点针对所述中继发现消息返回的中继发现响应消息,向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D2D通信建立过程。
20.如权利要求17、18或1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进一步用于:
确定需要与另一使用终端进行D2D连接时,通过所述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或,
确定需要与网络侧进行D2N连接时,通过所述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
21.一种D2D中继节点的确定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确定终端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符合预设条件时以确定自身为中继节点,并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后,接收设定范围内的远程UE发送的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其中,在所述确定终端向所述其他UE通知自身为中继节点后,若根据另一测量结果确定自身的运行状态不符合所述预设条件,则向当前使用D2D链路的其他UE通知自身为非中继节点,以使所述确定终端完成去激活中继功能,并继续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周期性测量;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中继发现消息确定自身标识与任一目的中继节点的中继指示和/或标识匹配成功时向所述远程UE发送中继发送响应消息,指示所述远程UE建立D2D通信;
其中,确定终端继续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周期性测量,具体包括以下条件之一或任意组合:
所述确定终端获取针对自身中继权限的网络侧鉴权结果;或,
所述确定终端获取自身当前的业务处理能力;或,
所述确定终端获取自身的运动速度;或,
所述确定终端获取当前远程UE的中继需求量。
22.一种D2D中继节点的使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在使用终端根据当前使用D2D链路上的其他UE的通知以确定所述其他UE为中继节点后,利用PC5接口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所述中继发现消息中携带所述使用终端的目的中继指示和/或中继节点的标识;
第二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到其他中继节点针对所述中继发现消息返回的中继发现响应消息,向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D2D通信建立过程;
其中,在所述使用终端确定所述其他UE为中继节点后,所述使用终端接收所述其他UE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其他UE为非中继节点的通知,以使所述其他UE完成去激活中继功能;
在其他UE完成去激活中继功能之后,所述其他UE对自身运行状态进行周期性测量,具体包括以下条件之一或任意组合:
所述其他UE获取针对自身中继权限的网络侧鉴权结果;或,
所述其他UE获取自身当前的业务处理能力;或,
所述其他UE获取自身的运动速度;或,
所述其他UE获取当前使用终端的中继需求量。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利用PC5接口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时,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PC5接口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广播中继发现消息;或,
通过PC5接口的MIB-SL消息向当前使用D2D链路其他UE广播中继发现消息。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进一步用于:
确定需要与另一使用终端进行D2D连接时,通过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其他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或,
确定需要与网络侧进行D2N连接时,通过所述其他中继节点发起与所述其他中继节点的D2D通信建立过程。
CN201510163673.3A 2015-04-08 2015-04-08 一种d2d中继节点的确定、使用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1625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3673.3A CN106162511B (zh) 2015-04-08 2015-04-08 一种d2d中继节点的确定、使用方法及装置
EP16776042.0A EP3282719A4 (en) 2015-04-08 2016-03-10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nd using d2d relay node
US15/564,155 US10420009B2 (en) 2015-04-08 2016-03-10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termining and using Device-to-Device relay node
KR1020177031363A KR20170132288A (ko) 2015-04-08 2016-03-10 D2d 중계 노드의 확정, 사용 방법 및 장치
PCT/CN2016/076079 WO2016161867A1 (zh) 2015-04-08 2016-03-10 终端直通中继节点的确定、使用方法及装置
JP2017551646A JP2018514139A (ja) 2015-04-08 2016-03-10 D2d中継ノードの確定方法、使用方法及び装置
TW105109624A TWI602468B (zh) 2015-04-08 2016-03-28 Terminal through the relay node to determine the use of methods and devic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3673.3A CN106162511B (zh) 2015-04-08 2015-04-08 一种d2d中继节点的确定、使用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2511A CN106162511A (zh) 2016-11-23
CN106162511B true CN106162511B (zh) 2020-01-24

Family

ID=57072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63673.3A Active CN106162511B (zh) 2015-04-08 2015-04-08 一种d2d中继节点的确定、使用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420009B2 (zh)
EP (1) EP3282719A4 (zh)
JP (1) JP2018514139A (zh)
KR (1) KR20170132288A (zh)
CN (1) CN106162511B (zh)
TW (1) TWI602468B (zh)
WO (1) WO20161618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0832B (zh) * 2015-04-08 2021-06-29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实现用于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移动中继
US10588124B2 (en) * 2015-09-25 2020-03-10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lving mismatch between sidelink buffer status report (BSR) and available side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888546B (zh) * 2016-09-29 2021-10-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攻击防御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BR112019013162A2 (pt) * 2016-12-27 2019-12-10 Huawei Tech Co Ltd método para transmitir informações de sistema e dispositivo de terminal
CN110178441B (zh) * 2017-01-09 2022-12-30 Lg 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具有与远程ue的连接的中继ue连接网络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8616852B (zh) * 2017-01-13 2019-11-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通过pc5接口收发车联网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8347737B (zh) * 2017-01-25 2021-08-06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设备
TW201838471A (zh) * 2017-03-31 2018-10-16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通訊裝置、基礎建設設備與方法
CN108809897A (zh) * 2017-04-28 2018-1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发现及中继转发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90289445A1 (en) * 2018-03-16 2019-09-1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Wireless radio user equipment as local manager for integrating access backhaul and sidelink
US10764918B2 (en) 2018-06-11 2020-09-0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ramework for multiple user equipment
CN109120677B (zh) * 2018-07-25 2021-04-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文件下载方法及相关产品
US12010743B2 (en) * 2018-08-10 2024-06-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ser equipment discovery
US10951362B2 (en) 2018-08-10 2021-03-1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nd scheduling for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with local traffic managers
US11234251B2 (en) 2018-08-17 2022-01-2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Generic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for new radio sidelink
US11039422B2 (en) 2019-01-11 2021-06-1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Load manager performance management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CN111491287A (zh) * 2019-01-25 2020-08-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终端确定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US12126555B2 (en) 2019-02-15 2024-10-22 Lg Electronics Inc. Transmission of sidelink resource information of NR V2X
JP7217647B2 (ja) * 2019-02-27 2023-02-03 エヌ・ティ・ティ・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985719B2 (en) 2019-04-25 2024-05-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PC5 RRC connection-based HARQ feedback in NR V2X
WO2020220325A1 (zh) 2019-04-30 2020-11-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边链路传输中用户设备上下文的标识方法及装置
CN110519724A (zh) * 2019-08-27 2019-11-29 深圳成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pc5接口通信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3260087B (zh) * 2020-02-11 2023-04-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设备到设备中继的处理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30119616A1 (en) * 2020-04-08 2023-04-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overy pool for sidelink
CN113923795A (zh) * 2020-07-09 2022-01-11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021198A1 (zh) * 2020-07-30 2022-0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CN114071796B (zh) * 2020-07-31 2024-11-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链路连接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501570B (zh) * 2020-11-13 2024-09-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侧链路中继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06965B (zh) * 2021-03-12 2022-12-06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区域监控视频的协商存储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17413546A (zh) * 2021-05-07 2024-01-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现消息的生成方法、解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E102021204774A1 (de) 2021-05-11 2022-11-17 Continental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GmbH Verfahren zur Relaisauswahl basierend auf einer Verbundlastmetrik mehrerer Schnittstellen
EP4378279A1 (en) 2021-07-26 2024-06-05 Continental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GmbH Method for ue-to-ue relaying resource management
US12245234B2 (en) * 2021-08-02 2025-03-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On demand assistance for sidelink mode 1 communication
CN114051271B (zh) * 2021-11-16 2024-12-03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节点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6506811A (zh) * 2022-01-21 2023-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WO2024151059A1 (ko) * 2023-01-11 2024-07-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연결 리스트에 기반한 클라이언트 ue의 포지셔닝 수행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6390194B (zh) * 2023-06-01 2023-10-27 上海星思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接入策略的选择方法、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69328B2 (ja) 2004-03-18 2010-10-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経路探索方法
KR20070004370A (ko) 2005-07-04 2007-01-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을 위한 협동중계전송방법
US8023552B2 (en) 2006-09-22 2011-09-20 Alcatel Lucent Methods of discovering neighbors in opportunistic open access ad hoc wireless networks
JP4888431B2 (ja) * 2007-03-26 2012-02-29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中継方法
WO2010118578A1 (zh) 2009-04-16 2010-10-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20300662A1 (en) * 2010-01-22 2012-11-29 Nokia Corporation Cellular Control Sensing for Multicell Device-to-Device Interference Control
CN101883048B (zh) 2010-06-25 2012-10-10 陶洋 多维网络的路由方法
US9319955B2 (en) * 2011-09-21 2016-04-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260237B (zh) * 2012-02-20 2016-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定位方法和相关设备
ES2496098T3 (es) * 2012-05-15 2014-09-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Gestión de baliza para comunicación dispositivo a dispositivo (D2D) asistida por red
US9485794B2 (en) * 2012-05-23 2016-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to support IMS based services
JP5918382B2 (ja) * 2012-09-27 2016-05-18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セッサ及び基地局
US20140171062A1 (en) * 2012-12-19 2014-06-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Wireless Devices,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Relay Assista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4885500B (zh) * 2012-12-30 2019-04-16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装置对装置通信的方法
TW201431422A (zh) * 2013-01-07 2014-08-01 Innovative Sonic Corp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執行鄰近服務的方法及裝置
EP2785092B1 (en) * 2013-03-28 2015-09-23 Fujitsu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900931B2 (en) * 2013-05-02 2018-0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to device relay selection
CN104158581B (zh) 2013-05-13 2018-03-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中继节点的发现方法及装置
CN104244412B (zh) * 2013-06-09 2020-05-22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
WO2015005626A1 (ko) * 2013-07-09 2015-01-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근접 서비스 기반의 릴레이를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713072B2 (en) * 2013-07-29 2017-07-18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relay discovery and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6371391B2 (ja) * 2013-07-30 2018-08-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リピータ機能の有効化要求の方法およびユーザ機器
EP3031286B1 (en) * 2013-08-07 2019-10-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53709B2 (en) * 2013-08-18 2017-12-26 Lg Electronics Inc. Repeater ope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S2807912T3 (es) * 2013-09-18 2021-02-2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Comunicación dispositivo a dispositivo entre dispositivos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os que usan ID de grupo e ID de aplicación
EP3050393B1 (en) 2013-09-27 2019-12-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vice to device (d2d) control information relay
CN104717714A (zh) * 2013-12-17 2015-06-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由信息发送、接收的方法、装置及路由信息处理系统
US10051677B2 (en) * 2014-01-24 2018-08-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oviding, obtaining, and using D2D-related capability of a network node
US9516551B2 (en) * 2014-01-31 2016-12-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f D2D communications in different coverage scenarios
US10028311B2 (en) * 2014-04-22 2018-07-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rocessing received PDCP PDUs for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10051610B2 (en) * 2014-05-09 2018-08-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chemes related to resource allocation, discovery and signaling in D2D systems
US9414338B2 (en) * 2014-08-07 2016-08-09 Alcatel Lucent Notification of relay capabilities for UE-to-network relay functions
US10412692B2 (en) * 2014-08-08 2019-09-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2D power control
US9992657B2 (en) * 2014-09-24 2018-06-05 Alcatel Lucent Relay of charging information for proximity services
CN106211026B (zh) * 2014-12-22 2019-05-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设备直通中继选择的方法、网络控制节点及用户设备
US9572186B2 (en) * 2014-12-31 2017-02-14 Intel Corporation Intracell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US9992806B2 (en) * 2015-01-15 2018-06-05 Intel IP Corporation Public safety discovery and communication using a UE-to-UE relay
US10021620B2 (en) * 2015-02-10 2018-07-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 signaling between UE and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84481A1 (en) 2018-03-22
TWI602468B (zh) 2017-10-11
WO2016161867A1 (zh) 2016-10-13
US10420009B2 (en) 2019-09-17
JP2018514139A (ja) 2018-05-31
CN106162511A (zh) 2016-11-23
KR20170132288A (ko) 2017-12-01
TW201637505A (zh) 2016-10-16
EP3282719A4 (en) 2018-03-21
EP3282719A1 (en) 2018-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2511B (zh) 一种d2d中继节点的确定、使用方法及装置
US1074315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warding vehicle to everything service
CN106162777B (zh) 中继节点切换方法及系统
US10440628B2 (en) D2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to influence communication service for UEs
KR101870850B1 (ko) D2d 관련 정보 지시 및 d2d 송신 자원 확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06211261B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通信节点
EP3512118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esponse message
WO2017133644A1 (zh) 路径选择方法及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937610B (zh) 基站和终端设备
CN105075386A (zh) 使用d2d能力信息的网络辅助的d2d通信
EP3881637B1 (en) Sidelink quality of service flow mana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JP2019507979A (ja) サイドリンク通信を含むセルラハンドオーバ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9565785B (zh) 一种寻呼方法和寻呼设备
KR20170047295A (ko) 중계단말의 재선별 방법 및 장치
EP3337194A1 (en) Device-to-device identification conflict solution method and device-to-device user equipment
EP3364670B1 (en) Signal strength measurement method and device
US2021036050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ity optimization
WO2021134696A1 (zh) 多跳路径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313087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communication
US20190364392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ing service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EP3261392B1 (en) Service node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device
WO2016180367A1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通信节点
CN115769608A (zh) 多rat网络中的无线电连接的配置
WO2023004591A1 (zh) 位置获得方法、装置、设备、介质、芯片、产品及程序
WO2022180710A1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7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