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134161B - 用于从对等设备获得内容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从对等设备获得内容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4161B
CN106134161B CN201580017104.6A CN201580017104A CN106134161B CN 106134161 B CN106134161 B CN 106134161B CN 201580017104 A CN201580017104 A CN 201580017104A CN 106134161 B CN106134161 B CN 1061341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er device
request
mesh network
content
f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71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34161A (zh
Inventor
苏乔伊·达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filed Critical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6134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4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34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41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7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for supporting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59Inter-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e.g. splitting, merging or interconnection of grou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第一对等设备连接至并不具有第二对等设备的第一网状网络。该第一对等设备通过该第一网状网络向第三对等设备传送针对内容的请求。响应于该请求,该第一对等设备从该第三对等设备接收第二对等设备的标识以及包含该内容的文件的标识。该第三对等设备还创建表示该请求的跟踪器。随后,该第三对等设备通过另一个网状网络(该第一对等设备可以不与之连接)连接至该第二对等设备并且向该第二对等设备指示该第一对等设备已经请求了该文件。该第一对等设备随后通过另一个网状网络连接至该第二对等设备并且从该第二对等设备接收该文件。

Description

用于从对等设备获得内容的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3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1/972308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端对端网络,尤其涉及用于从对等设备获得内容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互联网突破在学术界的根源并且在消费者中变得流行起来时,设备之间的交互的主要模型是服务器-客户端,其中信息被汇聚在集中式的源(服务器)中并且通常由单个实体进行维护。如今,端对端(“P2P”)交互在宽带互联网业务的整体量方面超过了客户端-服务器交互。在P2P网络中,每个设备都成为网络上所有其它设备的信息的源。因此,当P2P网络上的设备的所有者改变(例如,删除文件或添加文件)设备所分享的信息时,该所有者就有效地使得该P2P网络上所分享的总体信息库集发生了变化。结果,能够在P2P网络上获得的信息在本质上趋向于是动态的。
当P2P网络中的对等方“浏览”彼此的内容时,它们收集并存储有关存储在它们各自库集中的文件的元数据。因此,即使设备A和设备B当前并未连接,但是设备A可以具有存储在设备B上并且被其所分享的所有文件的列表,这是由于设备A之前可能已经从设备B收集了相关元数据的事实。
P2P网络的一种可能拓扑是网状网络,其中每个对等设备中继用于网络的数据,并且所有对等方在网络中的数据分发中进行协作。一种能够在P2P环境中使用的网状网络的类型是无线网状网络,其中多个诸如移动电话的无线设备作为网状拓扑中的对等方彼此进行交互。
附图说明
虽然所附的权利要求特别阐述了该技术的特征,但是可以从结合其附图所进行的以下详细描述而最佳地理解这些技术: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网状网络的框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对等设备的框图;
图3和4是根据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图;
图5和6是根据实施例的网状网络的框图;
图7是根据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图;和
图8和9是根据实施例的网状网络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第一对等设备—诸如蜂窝电话(例如,智能电话)、计算机、可穿戴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的电子设备—上的用于从第二对等设备获得内容的方法。最初,第一对等设备并非必然知晓第二对等设备具有内容,并且甚至可能并不知晓该第二对等设备的存在。第一对等设备连接至并不包括第二对等设备的第一网状网络。第一对等设备在第一网状网络上向一个或多个其它对等设备传送针对内容的请求。该请求通过该第一网状网络进行传播。其它对等设备并非必然具有所请求的内容,但是它们中的至少一个—第三对等设备—知晓第二对等设备并且知晓该第二对等设备具有所请求的内容。第三对等设备创建跟踪器(tracker),后者用作在该第三对等设备下一次与第二对等设备相连接时使该第三对等设备将第一对等设备针对该内容的请求传至第二对等设备的标志或“提醒”。响应于该请求,第一对等设备从该第三对等设备接收到第二对等设备的标识以及文件的标识。
随后,第三对等设备通过另一个网状网络(第一对等设备可以不与该另一个网状网络连接)连接至第二对等设备并且向第二对等设备指示第一对等设备已经请求了该文件。随后,在第一对等设备通过另一个网状网络连接至该第二对等设备时,该第一对等设备和第二对等设备能够在没有进一步提示的情况下执行内容传输。第一对等设备下一次遇到其原本向其传送针对该文件的请求的对等设备(例如,第三对等设备)时,第一对等设备能够向那些对等设备通知其已经获得了所请求的内容。当那些其它对等设备接收到该通知时,它们(例如,第三对等设备)随后能够删除它们之前响应于第一对等设备的原始请求所创建的任何跟踪器。
转向图1,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网状网络100包括第一对等设备102、第三对等设备106和第四对等设备108。图1还描绘了第二对等设备104,其并不是网状网络100的一部分。与这里所描述的所有网状网络一样,网状网络100可以是有线或无线的。第三对等设备106具有数据结构114(例如,网状表格)。数据结构114列出了属于其它对等设备(例如,存储在其上)并且被第三对等设备106所知的内容。数据结构114从第三对等设备106已经在其之前与其它对等设备的交互期间从它们所接收的元数据而获得其信息。数据结构114的每个条目包括内容项的标识符(例如,其文件名、对象标识符(“ID”)、媒体ID或标题)以及该内容存储于其上的设备的标识符(例如,设备ID)。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内容的标识符是设备中的媒体的标识。换句话说,该内容的标识符对于设备自身而言可以是独特的。因此,数据结构114的每个条目实际上可以是映射至该内容以及该内容存储于其上的设备的单个数值。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内容的标识符是该内容的散列。第四对等设备108也具有数据结构116,其功能与第三对等设备106的相类似。
网状网络100的各种设备中所存储的内容可以是任意类型的内容,但是出于示例的原因,数据结构114和116的条目在图1中被描绘为歌曲。因此,第二对等设备104具有存储在其存储器中的歌曲“Rock the World”,而歌曲“Let’s Rock”、“Rock is Roll”和“AllParty”分别存储在设备X、Y和Z(图1中未示出)之中。第三和第四对等设备106和108具有有关第二对等设备104的内容的元数据(存储在它们各自的存储器中),这是因为在连接至网状网络100之前,这两个设备已经从第二对等设备104获得了这样的元数据(例如,获得了第二对等设备104上所存储并且被其分享的文件的列表)。
图中的对等设备可以以各种方式来实施。转向图2,对等设备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处理器202(例如,应用处理器、控制器或信号处理器)、无线通信模块204(例如,诸如WiFi芯片的通信芯片,或者诸如基带芯片组或芯片组的通信芯片组)、音频输入206(例如,麦克风)、存储器208(其可以被实施为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显示器210(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音频输出212(例如,扬声器)以及用户输入控制214(例如,显示器210上的触摸传感器控制,显示器210上的用户界面,以及设备上的物理按钮)。对等设备使用无线通信模块204而通过无线网状网络接入P2P网络。
处理器202从存储器208获取指令和数据,并且使用该指令和数据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处理器202向无线通信模块204提供传出数据或者从其接收传入数据。图2中的每个元素经由一个或多个数据通路216而链接至一个或多个其它元素。数据通路216的可能实施方式包括微型芯片上的有线和传导通路。
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对等设备”可以是指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包括蜂窝电话(例如,智能电话)、计算机,以及各种类型的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它们具有有线通信能力、无线通信能力,或者同时具有有线和无线通信能力。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内容”指的是任意以数字方式存储的信息,包括音乐、视频、静态照片和文档。数字内容经常以一个或多个文件的形式进行存储。
根据实施例,第一对等设备102(图1)通过执行图3的流程图中所示的过程而获得存储在第二对等设备104上的内容,并且第三对等设备106通过执行图4的流程图中所示的过程而促成该过程。第二对等设备104通过执行图7的流程图中所示的过程而将该内容提供至第一对等设备102。
从第一对等设备102和第三对等设备106的视角来看,网状网络100是“第一网状网络”。在框302(图3),第一对等设备102(图1)连接至网状网络100。在框402(图4),第三对等设备106连接至网状网络100。在该示例中,假设第一对等设备102的用户想要定位歌曲“Rock the World”,但是仅记得标题中具有单词“rock”的事实。第一对等设备102的用户使用“rock”作为关键词而输入搜索请求(经由用户输入控制214)。响应于该用户输入,第一对等设备102将具有关键词“rock”的搜索请求传送至网状网络100中其余的对等设备。第三对等设备106和第四对等设备108均通过针对标题中具有“rock”的歌曲搜索它们的内部文件以及它们各自的数据结构114和116而作出响应。第三对等设备106和第四对等设备108随后将搜索结果传送至第一对等设备102。
第一对等设备102从第三对等设备106和第四对等设备108接收搜索结果集合122的多个部分,后者包括“Rock the World”、“Let’s Rock”和“Rock is Roll”。第一对等设备102的用户(经由用户输入控制214)选择歌曲“Rock the World”。在框304(图3),第一对等设备102通过将针对该内容的请求传送至网状网络100中的其余设备而作出响应,上述设备包括第三对等设备106。网状网络100将第一对等设备102的请求传播至网状网络100中的所有设备。第三对等设备106在框404(图4)接收到该请求。
在该示例中,由于网状网络100上当前并没有设备实际上拥有歌曲“Rock theWorld”,所以第一对等设备102将无法立即就获得该内容。然而,对可能在何处找到该内容有所了解的那些设备可以向第一对等设备102提供具有该内容的设备的标识以及包含该内容的文件的标识(例如,设备中该内容的媒体ID)。在框406(图4),第三对等设备106向第一对等设备102提供第二对等设备104的标识(例如,第二对等设备的设备ID)以及第二对等设备104上包含歌曲“Rock the World”的文件的标识(例如,第二对等设备104中的内容的媒体ID)。在框306(图3),第一对等设备102从第三对等设备106接收第二对等设备104的标识以及第二对等设备104上包含歌曲“Rock the World”的文件的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到该请求但是无法满足它的那些设备创建跟踪器。该跟踪器用作在该设备与该内容的拥有方进行联系时使该设备将该请求传至该拥有方的提醒。在该示例中,第三对等设备106创建跟踪器118,并且第四对等设备创建跟踪器120。
继续该示例,在图4的框408,第三对等设备106连接至图5所示的网状网络500。第二对等设备104也连接至网状网络500(图7的框702)。从第三对等设备106的视角来看,网状网络500是第二网状网络,而从第二对等设备104的视角来看,网状网络500是第一网状网络。网状网络500可以包括其它对等设备,并且可以不包括第一对等设备102(图1)。在图4的框410,第三对等设备106向第二对等设备104提供第一对等设备102的请求的指示。第二对等设备104在图7的框704接收到该指示。该指示(例如,消息)包括第一对等设备102的标识(例如,设备ID)以及包含该内容的文件的标识(例如,第二设备104中该内容的媒体ID)。第二对等设备104通过创建跟踪器504而作出反应,该跟踪器504将在第二对等设备104与第一对等设备102连接时提醒第二对等设备104将该内容提供至第一对等设备102。
在图3的框308,第一对等设备102连接至网状网络600(图6),第二对等设备104也这样做(图7的框706)。网状网络600可以包括其它设备。由于第一对等设备102和第二对等设备104都知道第一对等设备102针对该内容进行了尚未解决的请求(第二对等设备104由于跟踪器504的存在而关于此得到提醒),所以第二对等设备104可以在没有任何附加请求或提示的情况下开始向第一对等设备102传输包含歌曲“Rock the World”的文件604。例如,第二对等设备104可以在第一对等设备102和第二对等设备104完成端对端握手过程之后立即向第一对等设备102传送文件604(图7的框708)。第一对等设备102在图3的框310接收该文件。
所要理解的是,网状网络100上接收到第一对等设备102的请求的任何设备在与第二对等设备102建立连接时都会实施第三对等设备106所执行的步骤。
根据一个实施例,如果针对特定内容项的请求的数量满足某个标准(例如,达到某个数量),则对等设备不仅可以将针对该项的请求传至其它对等设备,而且可以继续获得该内容本身。例如,如果第一对等设备102针对“Rock the World”的请求是图1中的第三对等设备106在过去24小时内针对该歌曲(从一个或多个设备)所接收到的第五个这样的请求,则第三对等设备106可以在与第一对等设备102连接时获得包含该歌曲的文件的副本。参考图8,例如,第三对等设备106被示为已经在网状网络800上连接至第二对等设备104。此时,基于被跟踪器118(图1)所提醒并且基于针对该歌曲的请求的数量已经满足某个标准,第三对等设备106从第二对等设备104请求并接收文件604。因此,如果第三对等设备106在第一对等设备102有机会从第二对等设备104直接获得该文件之前重新连接至第一对等设备102,则第三对等设备106能够将该文件提供给第一对等设备102。该示例在图9中被示出,其中第一和第三对等设备通过网状网络900进行连接,并且第三对等设备106在已经从图8中的第二对等设备102接收到包含“Rock the World”的文件604之后将该文件传输至第一对等设备102。
根据一个实施例,对等设备可以基于其已经针对内容所接收到的请求的数量而使得该内容的下载优先化。例如,如果第三对等设备106(图1)已经针对歌曲“Rock theWorld”接收到五十个请求并且针对第二对等设备104所拥有的一些其它歌曲接收到二十个请求,则第三对等设备106将在与第二对等设备104连接时(图8)首先下载歌曲“Rock theWorld”。
根据一个实施例,一旦图3的第一对等设备102已经成功获得了其之前所请求的内容,则它可以向其之前从那里请求该内容的其它设备通知该事实。例如,假设第一对等设备102已经接收到以文件604(图6)的形式的歌曲“Rock the World”,并且第一对等设备102重新加入了网状网络100或者通过一些其它网状网络与网状网络100的一个或多个设备重新连接。则第一对等设备102随后可以向第三对等设备106和第四对等设备108通知其已经接收到了文件604。第三对等设备106可以响应于该通知而删除跟踪器118。类似地,第四对等设备108可以通过删除跟踪器120而作出响应。
鉴于可以应用这里讨论的原则的许多可能的实施例,应当认识到的是,这里关于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意在仅是说明性的,而并不应当被理解为对权利要求范围进行限制。因此,如这里所描述的技术将所有这样的实施例预期为处于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的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在第一对等设备上用于获得在第二对等设备上存储的内容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对等设备连接至第一网状网络,所述第一网状网络不包括所述第二对等设备;
所述第一对等设备经由所述第一网状网络向第三对等设备传送对所述内容的请求;
响应于所述请求,所述第一对等设备从所述第三对等设备接收所述第二对等设备的标识以及包含所述内容的文件的标识;
所述第一对等设备连接至第二网状网络,所述第二网状网络包括所述第二对等设备;以及
所述第一对等设备经由所述第二网状网络从所述第二对等设备接收所述文件的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对等设备向第三对等设备传送对所述内容的请求包括:
所述第一对等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状网络上的多个设备传送所述请求,包括所述第三对等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对等设备向第三对等设备传送对所述内容的请求包括:
所述第一对等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状网络传送搜索请求;以及
响应于所述搜索请求,所述第一对等设备从所述第三对等设备接收文件的列表,其中所述列表包括包含所述内容的所述文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第一对等设备向所述第三对等设备通知所述文件已经被接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第一对等设备向所述请求被发送至的所述多个设备通知所述文件已经被接收,所述多个设备包括所述第三对等设备。
6.一种用于促成从第二对等设备向第一对等设备传输内容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三对等设备上,
连接至第一网状网络,所述第一网状网络不包括所述第二对等设备;
从所述第一对等设备接收对所述内容的请求;
响应于所述请求,向所述第一对等设备提供所述第二对等设备的标识以及包含所述内容的文件的标识;
连接至第二网状网络,所述第二网状网络不包括所述第一对等设备;
向所述第二对等设备提供所述请求的指示,其中所述请求的所述指示包括所述第一对等设备的所述标识以及所述文件的所述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第一对等设备接收对所述内容的请求包括:
从所述第一对等设备接收搜索请求;
响应于所述搜索请求,向所述第一对等设备提供文件的列表,其中所述列表包括包含所述内容的所述文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连接至所述第一网状网络之前,从所述第二对等设备获得在所述第二对等设备上存储的文件的列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接收对所述内容的至少一个另外请求;
如果所接收到的对所述内容的请求的数量满足标准,则从所述第二对等设备获得所述文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接收对所述内容的至少一个另外请求;
如果所接收到的对所述内容的请求的数量满足标准,则使得所述内容从所述第二对等设备的下载优先化。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创建表示所述请求的跟踪器;
接收所述第一对等设备已经接收到所述文件的通知;
响应于所述通知,删除所述跟踪器。
12.一种在第二对等设备上用于向第一对等设备提供内容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连接至第一网状网络,所述第一网状网络不包括所述第一对等设备;
从第三对等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对等设备对所述内容的请求的指示,其中所述请求的所述指示包括所述第一对等设备的标识以及包含所述内容的文件的标识;
连接至第二网状网络,所述第二网状网络包括所述第一对等设备;以及
将所述文件传输至所述第一对等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向所述第三对等设备提供在所述第二对等设备上存储的文件的列表。
CN201580017104.6A 2014-03-29 2015-03-27 用于从对等设备获得内容的方法 Active CN1061341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1972308P 2014-03-29 2014-03-29
US61/972,308 2014-03-29
US14/306,350 US9609056B2 (en) 2014-03-29 2014-06-17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ntent from a peer device
US14/306,350 2014-06-17
PCT/US2015/023019 WO2015153346A1 (en) 2014-03-29 2015-03-27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ntent from a peer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4161A CN106134161A (zh) 2016-11-16
CN106134161B true CN106134161B (zh) 2018-07-31

Family

ID=54192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7104.6A Active CN106134161B (zh) 2014-03-29 2015-03-27 用于从对等设备获得内容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09056B2 (zh)
EP (1) EP3127303B1 (zh)
CN (1) CN106134161B (zh)
WO (1) WO20151533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35551A1 (ja) * 2014-09-04 2016-03-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送信制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送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528332B2 (en) * 2016-10-18 2022-12-13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Advertisement of discovered customer premises network devices and services
CN111385315B (zh) * 2018-12-27 2022-12-1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点对点资源下载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29443A2 (en) * 2001-01-22 2002-08-07 Sun Microsystems, Inc. Advertisements for peer-to-peer computing resour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39769B2 (en) * 2001-05-31 2005-01-04 Intel Corporation Limiting request propagation in a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US20020188735A1 (en) * 2001-06-06 2002-12-12 Needham Bradford H. Partially replicated, locally searched peer to peer file sharing system
US7509372B2 (en) 2001-09-13 2009-03-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irecting data requests in peer-to-peer data networks
US7899932B2 (en) * 2003-01-15 2011-03-01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layed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 (NAT) traversal
WO2004063843A2 (en) * 2003-01-15 2004-07-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EER-TO-PEER (P2P) CONNECTION DESPITE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 (NATs) AT BOTH ENDS
JP2005202589A (ja) * 2004-01-14 2005-07-28 Kddi Corp P2pネットワークのトラヒック制御システム
US9143332B2 (en) * 2006-10-31 2015-09-22 Siemens Industry, Inc. Method and too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ith sleeping devices in a wireless sensor control network
US8165130B2 (en) 2007-07-02 2012-04-24 Telecom Italia S.P.A.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management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1790876A (zh) * 2007-08-30 2010-07-28 汤姆逊许可证公司 用于无线网格网络中的内容服务的统一对等和缓存系统
US20130238683A1 (en) * 2007-10-30 2013-09-12 Oversi Networks Ltd.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viding files to a client
EP2071809A1 (en) * 2007-12-13 2009-06-17 Alcatel Lucent Method of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in a peer-to-peer network with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NAT)
US8082290B2 (en) * 2008-03-19 2011-12-20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Intelligent establishment of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US8239482B2 (en) * 2008-11-13 2012-08-0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ly caching hot content in a content delivery system
JP5342010B2 (ja) * 2008-12-03 2013-11-13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P2p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適切なピアの選択
WO2010108535A1 (en) * 2009-03-23 2010-09-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vent identification in peer to peer networks
US20120113977A1 (en) * 2009-04-16 2012-05-10 Panasonic Corporation Vpn device and vpn networking method
US8447875B2 (en) * 2010-03-10 2013-05-21 Thomson Licensing Unified cache and peer-to-pe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reaming media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s
US20110225312A1 (en) * 2010-03-10 2011-09-15 Thomson Licensing Unified cache and peer-to-pe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reaming media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s
US8510562B2 (en) * 2010-03-22 2013-08-1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ontent distribution with mutual anonymity
US8412833B2 (en) * 2010-04-07 2013-04-02 Appl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viting users to online sessions
US8688775B2 (en) * 2010-05-28 2014-04-01 Juniper Network, Inc. Application-layer traffic optimization service spanning multiple networks
US9560141B2 (en) * 2010-12-29 2017-01-31 Open Invention Network,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performing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establishment
US9172708B2 (en) 2011-06-23 2015-10-2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mputing system for managing data
US9491225B2 (en) * 2012-03-16 2016-11-08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Offline download method and system
CN103391205B (zh) * 2012-05-08 2017-06-0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群组通信信息的发送方法、客户端
US9250983B2 (en) * 2012-06-01 2016-02-02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aring items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s
US9526122B2 (en) * 2012-07-13 2016-12-2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s for uniquely identifying communication links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EP2688342B1 (en) * 2012-07-19 2018-02-21 TerraNet AB Soft Topology Reconfiguration for Improved Robustness in a Mesh Network
US9307507B2 (en) * 2012-11-30 2016-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selective scanning for ad-hoc networks
TWI508495B (zh) * 2013-04-10 2015-11-11 D Link Corp Method of exchanging distributed network message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29443A2 (en) * 2001-01-22 2002-08-07 Sun Microsystems, Inc. Advertisements for peer-to-peer computing resour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27303A1 (en) 2017-02-08
EP3127303B1 (en) 2020-01-01
CN106134161A (zh) 2016-11-16
US9609056B2 (en) 2017-03-28
WO2015153346A1 (en) 2015-10-08
US20150281349A1 (en) 2015-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5043B (zh) 信息分享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82597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data using tree structures
EP2575322B1 (en) Method, user equipment, server, and device for sharing information
US9268716B2 (en) Writing data from hadoop to off grid storage
CN105453520B (zh) 用于管理web服务的状态信息的技术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30419B (zh) 优先化对象通过网络的传播的对等网络
JP6557741B2 (ja) ピクチャ結合方法、端末、及びピクチャ結合システム
US20160100035A1 (en) Personal handheld web server and storage device
CN103329503A (zh) Ad hoc文件共享
CN102647661B (zh) 发送终端实时状态的方法和基于实时状态进行互动的方法
CN106134161B (zh) 用于从对等设备获得内容的方法
CN103843281A (zh) 改进感兴趣的完全不同的社交网络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
CN104702634B (zh) 数据操作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736754B2 (en) Data distribution to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N106027632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4035943A (zh) 存储数据的方法及相应服务器
US2005027383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context-based data presentation
CN104809017A (zh) 应用程序分发控制、执行方法及其相应装置
Konstantinidis et al. Multi-objective query optimization in smartphone social networks
CN103685295A (zh) 一种下载多媒体文件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WO2018121049A1 (zh) 一种电子名片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电子名片设备
Konstantinidis et al. Intelligent search in social communities of smartphone users
KR101926756B1 (ko) 네트워크 제품 표시 방법, 장치, 시스템, 서버 및 단말
TW201444326A (zh) 用於分享數位物件於網狀網路的方法和裝置
CN105227650A (zh) 一种移动终端间文件共享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