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85908A - 益生菌多克隆发酵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益生菌多克隆发酵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85908A CN106085908A CN201610436705.7A CN201610436705A CN106085908A CN 106085908 A CN106085908 A CN 106085908A CN 201610436705 A CN201610436705 A CN 201610436705A CN 106085908 A CN106085908 A CN 1060859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ermentation
- culture medium
- polyclonal
- probiotics
- solu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益生菌多克隆发酵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分别包括以下成分:5g蛋白胨、3g葡萄糖、3g酵母粉、1g菊糖、1g果糖、1~8g琼脂、0.1g磷酸氢二钾、0.1g葡萄糖酸钙、0.05g葡萄糖酸锌、0.1柠檬酸铁、1000mL水。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益生菌多克隆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具有获得细菌培养物的数量多、适用于益生菌的多克隆发酵、设备条件要求低、益生菌产量高及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容易控制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益生菌多克隆发酵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发酵技术或称为微生物发酵工程,是使用培养基和发酵技术,对微生物进行工业化的人工培养,从而获得大量的微生物细胞或/和微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技术方法。因此,微生物发酵工程主要包括微生物菌种、培养基、发酵技术、代谢产物分离提取等环节。培养基是用于培养微生物的营养基质,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微生物菌种的生长繁殖与代谢活动以及代谢产物的性质与数量。发酵技术是提供适宜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外界条件,使培养基内的微生物菌种能够进行生长繁殖、代谢和产生代谢产物的技术方法。优良的发酵技术对微生物菌种的生长繁殖及代谢活动,具有重要的或关键的影响。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人体正常菌群微生物。益生菌作为人体重要的保健食品或医药制剂,已在当今世界进行了广泛的炎及和工业化生产与市场应用。
目前国内外对于益生菌的微生物发酵,都是采用传统的细菌学培养基和发酵技术或工艺。传统的益生菌培养基及其发酵技术或工艺,存在有以下缺点:1、培养基的化学组成复杂、物理性状浑浊、培养物的细菌数量少、只能用于单克隆发酵。2、传统的发酵技术的设备条件要求高、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流程和产品的质量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细菌数量多、适用于多克隆发酵、设备条件要求低、益生菌产量高及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容易控制的益生菌多克隆发酵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益生菌多克隆发酵的培养基,按质量分别包括以下成分:5g蛋白胨、3g葡萄糖、3g酵母粉、1g菊糖、1g果糖、1~8g琼脂、0.1g磷酸氢二钾、0.1g葡萄糖酸钙、0.05g葡萄糖酸锌、0.1柠檬酸铁、1000mL水。
优选的,按质量分别包括以下成分,5g蛋白胨、3g葡萄糖、3g酵母粉、1g菊糖、1g果糖、1g琼脂、0.1g磷酸氢二钾、0.1g葡萄糖酸钙、0.05g葡萄糖酸锌、0.1柠檬酸铁、1000mL水。
优选的,按质量分别包括以下成分:5g蛋白胨、3g葡萄糖、3g酵母粉、1g菊糖、1g果糖、8g琼脂、0.1g磷酸氢二钾、0.1g葡萄糖酸钙、0.05g葡萄糖酸锌、0.1柠檬酸铁、1000mL水。
一种益生菌多克隆发酵的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量称取上述各成分,置于容器内,加入1000mL水,制得溶液备用;
2)向步骤1)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调节溶液PH值,直到溶液PH值为7.6~7.8;
3)将步骤2)中的溶液分装,然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控制温度在121.3℃,时间为15~30min,得到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
本发明的益生菌多克隆发酵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化学组成简单明确,含有细菌和人体代谢活动都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有机矿物质及多种微量元素,因此更加适宜益生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有利于益生菌生长现象的观察,也有利于人体服用后的吸收与利用。2、具有碱性(pH 7.6-7.8)的酸碱度,因此有利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等常见益生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3、适用于多克隆发酵,液体的培养基中所具有的化学与物理性状,使其有利于益生菌形成多克隆生长,因此在益生菌的微生物发酵生产中,能够用于进行多菌种和菌株的共同或混合培养,形成多克隆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降低了生产的时间和原料成本。4、采用多克隆发酵技术,设备条件要求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量称取以下成分,5g蛋白胨、3g葡萄糖、3g酵母粉、1g菊糖、1g果糖、1g琼脂、0.1g磷酸氢二钾、0.1g葡萄糖酸钙、0.05g葡萄糖酸锌、0.1柠檬酸铁、1000mL水。置于容器内,制得溶液备用;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调节溶液PH值,直到溶液PH值为7.6~7.8;然后将溶液进行分装,然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控制温度在121.3℃,时间为15~30min,制得液体培养基。
实施例2
按量称取以下成分,5g蛋白胨、3g葡萄糖、3g酵母粉、1g菊糖、1g果糖、8g琼脂、0.1g磷酸氢二钾、0.1g葡萄糖酸钙、0.05g葡萄糖酸锌、0.1柠檬酸铁、1000mL水。置于容器内,制得溶液备用;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调节溶液PH值,直到溶液PH值为7.6~7.8;然后将溶液进行分装,然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控制温度在121.3℃,时间为15~30min,制得固体培养基。
表1为使用本培养基传统发酵方法与多克隆发酵方法的基本特征比较:
由上表可知:使用上述步骤制得的培养基,含有细菌和人体生理活动必需的、性质明确和安全的营养物质、化学物质和有机矿物质或微量元素,具有碱性(pH 7.6-7.8)的酸碱度,因此有利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等常见益生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也可作为营养液用于人体服用,有利于人体的吸收与利用。其物理性状澄清透明,培养基的化学组成简单和含有低浓度琼脂(固体培养基的琼脂浓度为8.0g/L,液体培养基的琼脂浓度为1.0-2.0g/L),不同于传统固体培养基的琼脂浓度(固体培养基的琼脂浓度为15-20g/L,液体培养基不含琼脂)。因此具有软琼脂性质的固体培养基,更有利于各种益生菌的生长繁殖、分离培养及其生长现象的观察。液体培养基中含有少量琼脂,有利于不同的益生菌分散和形成多克隆分散和悬浮生长,因此能够用于益生菌的多个菌种和菌株的发酵生产。
由于细菌在培养基内形成了多克隆生长与发酵,因此可获得极大数量的菌细胞,使培养物的细菌数量达到十万兆亿个菌落形成单位(CFU),从而有利于显著提高益生菌的菌细胞数量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液体的培养基所具有的化学与物理性状,使其有利于益生菌形成多克隆生长。因此在益生菌的微生物发酵生产中,能够用于进行多菌种和菌株的共同或混合培养,形成多克隆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降低了生产的时间和原料成本。细菌在液体培养基内形成分散的多个克隆分布,降低了各菌种和菌株间的相互影响与拮抗作用,从而有利于细菌的长期存活,有助于提高益生菌产品的保质期和使用效果。
Claims (4)
1.一种益生菌多克隆发酵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按质量分别包括以下成分:5g蛋白胨、3g葡萄糖、3g酵母粉、1g菊糖、1g果糖、1~8g琼脂、0.1g磷酸氢二钾、0.1g葡萄糖酸钙、0.05g葡萄糖酸锌、0.1柠檬酸铁、1000mL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多克隆发酵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按质量分别包括以下成分:5g蛋白胨、3g葡萄糖、3g酵母粉、1g菊糖、1g果糖、1g琼脂、0.1g磷酸氢二钾、0.1g葡萄糖酸钙、0.05g葡萄糖酸锌、0.1柠檬酸铁、1000mL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多克隆发酵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按质量分别包括以下成分:5g蛋白胨、3g葡萄糖、3g酵母粉、1g菊糖、1g果糖、8g琼脂、0.1g磷酸氢二钾、0.1g葡萄糖酸钙、0.05g葡萄糖酸锌、0.1柠檬酸铁、1000mL水。
4.一种益生菌多克隆发酵的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量称取上述各成分,置于容器内,加入1000mL水,制得溶液备用;
2)向步骤1)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调节溶液PH值,直到溶液PH值为7.6~7.8;
3)将步骤2)中的溶液分装,然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控制温度在121.3℃,时间为15~30min,得到益生菌的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436705.7A CN106085908A (zh) | 2016-06-17 | 2016-06-17 | 益生菌多克隆发酵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436705.7A CN106085908A (zh) | 2016-06-17 | 2016-06-17 | 益生菌多克隆发酵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85908A true CN106085908A (zh) | 2016-11-09 |
Family
ID=57236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436705.7A Pending CN106085908A (zh) | 2016-06-17 | 2016-06-17 | 益生菌多克隆发酵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085908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79232A (zh) * | 2004-05-18 | 2005-02-16 | 无锡海浪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 多种益生菌复合营养素冻干粉胶囊及其制造方法 |
CN1908155A (zh) * | 2006-08-15 | 2007-02-07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一种微生物活菌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928667A (zh) * | 2010-07-15 | 2010-12-29 | 合肥工业大学 | 富锌酸奶发酵剂及富锌酸奶的制备方法 |
CN103756935A (zh) * | 2014-01-02 | 2014-04-30 | 江苏恒丰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混合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方法 |
CN105053201A (zh) * | 2015-08-25 | 2015-11-18 | 东北农业大学 | 一种酸奶稳定剂的制备方法及高品质酸奶 |
-
2016
- 2016-06-17 CN CN201610436705.7A patent/CN10608590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79232A (zh) * | 2004-05-18 | 2005-02-16 | 无锡海浪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 多种益生菌复合营养素冻干粉胶囊及其制造方法 |
CN1908155A (zh) * | 2006-08-15 | 2007-02-07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一种微生物活菌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928667A (zh) * | 2010-07-15 | 2010-12-29 | 合肥工业大学 | 富锌酸奶发酵剂及富锌酸奶的制备方法 |
CN103756935A (zh) * | 2014-01-02 | 2014-04-30 | 江苏恒丰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混合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方法 |
CN105053201A (zh) * | 2015-08-25 | 2015-11-18 | 东北农业大学 | 一种酸奶稳定剂的制备方法及高品质酸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19788B (zh) | 一种低盐发酵芥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609985A (zh) | 一种发酵生产营养均衡天然水果酵素的方法 | |
CN103421715B (zh) | 一种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应用 | |
CN106754524B (zh) | 副干酪乳杆菌n1115培养基及其应用 | |
CN106167775B (zh) | 耐氧驯化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z11的高密度发酵方法 | |
CN109161496A (zh) | 鼠李糖乳杆菌高密度菌液及其包埋菌粉的制备方法 | |
WO2017045274A1 (zh) | 一种无氮培养基及利用其鉴定自生固氮菌是否分泌氨的方法 | |
CN105200000B (zh) | 一种双歧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共生培养的方法 | |
CN110241053A (zh) | 一种混合发酵培养丁酸梭菌的方法 | |
CN104611311B (zh) | 利用灰平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planus S501固态发酵生产外切菊粉酶的方法 | |
CN113046253A (zh) | 一种提高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耐热性的培养方法 | |
CN103667160A (zh) | 一种副猪嗜血杆菌高密度发酵培养基 | |
CN115537364B (zh) | 一种鼠李糖乳杆菌jl1高密度发酵的方法 | |
CN106085908A (zh) | 益生菌多克隆发酵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263671A (zh) | 一种用两阶段溶氧控制策略提高泡菜用短乳杆菌活菌数的方法 | |
CN104762295A (zh) | 一种耐酸耐盐兼性厌氧芽孢杆菌的制备方法 | |
CN104962498B (zh) | 一种乳酸链球菌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 | |
CN108641977A (zh) | 一种混合高密度发酵提高双歧杆菌细胞密度及代谢产物的方法 | |
CN110734873B (zh) | 一种提高凝结芽孢杆菌芽孢数量的方法和应用 | |
CN103255126A (zh) | 一种固体状em的制备方法 | |
CN102578389A (zh) | 利用鸟苷发酵废液生产高蛋白饲料的方法 | |
Goranov et al. | Kinetics of batch fermentation in the cultivation of a probiotic strain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sp. bulgaricus B1 | |
CN103937674B (zh) | 具有解酒功能厌氧菌的筛选方法 | |
CN103497988A (zh) | 一种安全高效乳酸菌产品的发酵生产方法 | |
CN111955742A (zh) | 一种复合益生菌及其制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04 Address after: No. 4 Beijing Road, Guiyang, Guizhou Applicant after: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550001 No. 74 Xingqi Road, Yunyan District, Guiyang, Guizhou, 6 Applicant before: Wang He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