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0560B - 自动互联网共享 - Google Patents
自动互联网共享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30560B CN106030560B CN201380081513.3A CN201380081513A CN106030560B CN 106030560 B CN106030560 B CN 106030560B CN 201380081513 A CN201380081513 A CN 201380081513A CN 106030560 B CN106030560 B CN 10603056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quipment
- interface
- pdn
- network share
- wirel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382—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 G06F13/385—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for adaptation of a particular data processing system to different peripheral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38—Universal adapter
- G06F2213/3808—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38—Universal adapter
- G06F2213/3814—Wireless link with a computer system por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网络共享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以使得第二设备通过第一设备网络共享到分组数据网并且获得到分组数据网的接入的方法。第一设备被配置成通过第一接口连接到分组数据网。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被配置成诸如通过近场通信交换网络共享信息。通过使用第一接口连接到分组数据网的第一设备,使用第二接口网络一起共享多个设备。然后,第二设备能够通过与第一设备的网络共享连接接入分组数据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在于在不必选择特定协议或者配置的情况下在两个设备之间共享互联网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很多移动设备用户具有期望进行互联网连接的多于一个的移动设备。例如,用户可以包括具有互联网连接性的智能电话和缺少互联网连接性的平板电脑(例如,仅WiFi平板或者缺少SIM卡的平板)。可以通过在两个设备之间的Wi-Fi网络共享(tether,将设备之一配置为所谓的“热点”)或者蓝牙网络共享提供到缺少设备的期望互联网连接性。然而,建立必要网络共享通常很难或者很麻烦。从而,很多用户以不使用网络共享特征而告终。
用于网络共享两个设备的一种现有蓝牙配置处理包括以下:1)在两个设备上使得能够实现蓝牙;2)使得第一设备可见;3)将第一设备的蓝牙名称传输到第二设备;4)将配对请求从第二设备发送到第一设备;5)确保每个设备接受配对请求;6)将网络共享设置定位在第一设备上并且使得能够进行蓝牙网络共享;以及7)从第二设备输入对应于第一设备的标识符并且与其连接。该处理通常太复杂和/或麻烦以至于难以针对用户建立。如果这些步骤不被适当地执行或者不按顺序被执行,则网络共享在设备之间可能不工作。
而且,网络共享通过多种不同方法(例如,蓝牙和WiFi网络共享)可用。当尝试网络共享两个设备时,很多用户不知晓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别。这可能导致在配置处理期间的进一步混淆,并且还导致用户不能将两个设备连接在一起。
发明内容
本申请在于网络共享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和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以使得第二设备通过第一设备获得到分组数据网的接入的设备和方法。
一个实施方式在于网络共享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和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以使得第二设备通过第一设备获得到分组数据网的接入的方法,该方法由第一设备实现。该方法包括在第一设备和分组数据网(PDN)之间建立无线连接。该方法还包括:使用第三无线接口与第二设备发送和接收网络共享信息。如果与所述PDN的无线连接是通过第一无线接口,则经由不同第二无线接口自动地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网络共享连接并且通过所述第二接口将所述第二设备连接至所述PDN。如果与所述PDN的无线连接不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接口,则经由所述第一无线接口自动地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网络共享连接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接口将所述第二设备连接到所述PDN。
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在不接收任何附加用户输入的情况下,仅基于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PDN之间的所述无线连接、以及所述网络共享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网络共享连接。
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在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网络共享连接同时保持到所述PDN的无线连接。
所述第一设备可以通过WLAN接口和蜂窝接口中的一个连接到所述PDN,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WLAN接口和所述蜂窝接口中的另一个被网络共享到所述第二设备,并且发送和接收所述网络共享信息可以通过近场通信接口。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和接收网络共享信息之前,激活存储在所述第一设备的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且通告到所述PDN的连接性。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果与所述PDN的无线连接是通过WLAN接口,则使用近场通信(NFC)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和接收网络共享信息,经由蓝牙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网络共享连接并且将所述第二设备连接到所述PDN;如果与所述PDN的无线连接是通过蜂窝接口,则使用NFC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和接收网络共享信息,经由WLAN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网络共享连接,并且将所述第二设备连接至所述PDN。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和接收网络共享信息之前,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PDN之间建立无线连接。
另一个实施方式在于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存储在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用于网络共享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和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以使得所述第二设备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设备获得到分组数据网的接入。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软件指令,当所述软件指令由所述第一设备的处理器运行时,配置所述第一设备执行上述方面中的任一个所述的方法。
另一个实施方式在于一种无线电子设备,所述无线电子设备包括具有一个或更多个处理电路的处理器,所述无线电子设备被配置成使用所述处理器实现上述方面中的任一个所述的方法。
另一个实施方式在于一种无线电子设备,所述无线电子设备包括:控制处理器;WLAN接口,所述WLAN接口被配置成连接至路由器以接入分组数据网(PDN);蜂窝接口,所述蜂窝接口被配置成连接至移动通信网以接入所述PDN;近场通信(NFC)接口,近场通信接口被配置成与第二设备通信。所述控制器处理器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处理电路,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处理电路被配置成:使用所述接口中的一个接口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PDN之间建立无线连接;使用所述接口中的第三接口与第二设备发送和接收网络共享信息;如果与所述PDN的无线连接是通过所述无线接口中的第一无线接口,则经由所述接口中的第二接口自动地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网络共享连接,并且通过所述第二接口将所述第二设备连接至所述PDN;如果与所述PDN的无线连接是通过所述无线接口中的第二接口,则经由所述第一接口自动地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网络共享连接,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接口将所述第二设备连接到所述PDN。
所述设备可以是被配置成在不接收针对网络共享协议或者配置的输入的情况下自动地建立所述网络共享连接的设备。
所述设备还可以被配置成:经由所述第一接口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PDN之间建立无线连接;如果与所述PDN的无线连接是通过所述WLAN接口,则使用NFC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和接收网络共享信息,经由蓝牙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网络共享连接,并且将所述第二设备连接到所述PDN;如果与所述PDN的无线连接是通过所述蜂窝接口,则使用NFC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和接收网络共享信息,经由WLAN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网络共享连接,并且将所述第二设备连接到所述PDN。
所述设备还可以包括:网络共享实用程序(utility),所述网络共享实用程序被配置成在与所述第二设备通信之前通告到所述PDN的连接性。
当期望时,多种实施方式的多个方面可以被单独使用或者以任何组合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提供多个网络共享选项的无线通信网络的示意图。
图2是具有到分组数据网的连接性的第一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被配置成与第一设备网络共享以提供到分组数据网的接入的第二设备的示意图。
图4是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网络共享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在于网络共享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以使得第二设备通过第一设备网络共享到分组数据网并且获得到分组数据网的接入的方法。该方法提供用于自动共享解决方案,其中,不需要用户选择用于连接到网络的网络共享协议或者无线技术。自动地设置建立到网络的连接的必要设置。
本公开将在图1中所示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网络10的上下文中描述。通信网络10包括移动通信网(MCN)40。MCN 40包括核心网41和无线接入网(RAN)42,无线接入网(RAN)42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基站43。移动通信网40可以是根据现在已知或者随后开发的任何通信标准操作的传统蜂窝网络。例如,移动通信网40可以包括宽带码分多址(WCDMA)网络、长期演进(LTE)网络、或者WiMAX网络。移动通信网40提供到分组数据网(PDN)50的接入。分组数据网50可以包括诸如互联网的公共网络或者私人网络。除了通过MCN 40可接入之外,PDN 50还可以经由一个或更多个路由器52接入,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中,一个或更多个路由器52根据通常被称为WiFi的802.11系列标准操作。
第一设备20和第二设备30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多种不同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平板计算设备(例如,iPAD、NOOK、KINDLE等)、膝上型计算设备、超级移动PC、可佩带计算设备、游戏控制台、个人数字助理(PDA)、包括“智能电话”的蜂窝电话、或者装配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任何其它设备。
图2示出可操作以提供到PDN 50的网络共享连接的示例性第一设备20。第一设备20包括主控制处理器21、存储器电路22、通信电路23、以及用户接口24。主控制处理器21根据存储在存储器22中的程序指令控制第一设备20的总体操作。主控制处理器21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电路、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硬件、或者其组合。存储器电路22包括存储诸如计算机程序产品的程序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配置处理器21以实现在此论述的教导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存储器电路35可以包括多种存储器设备,诸如,例如,只读存储器和闪存。
通信电路23使得第一设备30经由通信网络与其它设备通信。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信电路23包括在此被称为蜂窝接口25和WLAN接口26的两个单独接口。蜂窝接口25使得第一设备20与移动通信网40(例如,WCDMA、LTE或者WiMAX网络)通信。WLAN接口26被配置成与路由器52通信。示例性WLAN接口可以根据通常已知为WiFi接口的802.11系列标准操作。第一设备20还可以包括个域网(PAN)接口27,诸如,蓝牙接口。PAN接口27可以被用于与网络共享设备连接,如在以下更详细解释的。
通信电路23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接口28。近场通信是短程无线连接技术,其使用磁场引入以允许设备经由短距离(例如,约4厘米或更少)相互共享信息。当两个NFC使能设备彼此在近物理距离内时,这两个NFC使能设备之间的通信是可能的,并且当设备实际上相互接触时可以被启动。分离两个NFC使能设备的距离通常在约0厘米到4厘米之间的任何位置,但是在一些实例中,可以达到约20厘米。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NFC接口28包括能够与外部NFC使能设备传输信息和数据的“活动”收发器电路。NFC接口28可以包括其自身的电源,或者可以从与设备20相关的电池汲取电力。一旦第一设备20和第二设备30位于近物理近距离内,可以建立NFC链路以便于在这两个设备之间进行双向数据交换。
用户接口24使得用户能够与第一设备20交互并且控制第一设备20。用户接口的主要组件包括电子显示器29、一个或更多个用户输入设备70、以及可选地麦克风71和扬声器72。主控制处理器21将信息输出到显示器29以用于由用户查看,并且经由用户输入设备70接收用户输入。用户输入设备70可以包括例如键区和键盘、输入按钮、触控板、操纵杆、跟踪球、以及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的其它这样的设备。电子显示器29可以包括还用作用户输入设备的触摸屏显示器。麦克风71将可听声音转换为音频信号,以用于输入到主控制处理器21。扬声器72将由主控制处理器21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可以由用户听到的可听声音。第一设备20还可以具有在图2中未示出的其它附加特征。
第二设备30可以包括很多与第一设备20相同的组件。第二设备30可能或者可能不能独立地连接至分组数据网5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因为在设备30中缺少SIM卡,第二设备30不能连接至PDN 5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因为路由器52的白名单或者黑名单,第二设备从直接连接至路由器52中被排除。图3示出第二设备30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组件。这些组件与第一设备20相同或者类似,并且包括控制处理器121、存储器电路122、包括一个或更多个蜂窝接口125、PAN接口127、WLAN接口126、以及NFC接口128的通信电路123、以及包括上述显示器128、输入设备170、麦克风171、以及扬声器172的用户接口124。
本申请提供用于一种经由第一设备20提供到PDN 50的网络共享连接的方法。第一设备20通过两个可能接口中的一个连接至PDN 50。根据哪个接口用于连接,第一设备20确定如何与第二设备30建立网络共享连接。一旦被确定,第一设备20将网络共享建立信息发送到第二设备30以用于经由最佳选项进行网络共享。最佳选项是第一设备20已经不使用的接口。第一设备20接收建立信息并且提供针对第二设备30的网络共享连接。
图4示出第一设备20自动地确定第二设备30使用哪个网络共享选项的一种方法。第一设备20最初可以包括被使能的接口25、26、27、28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二设备30最初可以至少包括被使能的NFC接口128。
第一设备20通过第一接口连接至PDN 50(框20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可以经由路由器52使用WLAN接口26或者经由MCN 40使用蜂窝接口25。然后,到PDN 50的连接指示与第二设备30的网络共享,使得连接被保持(框201)。
如果通过WLAN接口26建立了PDN连接,则第一设备20确定蓝牙是用于第二设备的最佳网络共享选项(框202)。第一设备20使能其蓝牙接口(如果还未被使能)并且将网络共享信息发送到第二设备30(框204)。网络共享信息可以包括使能蓝牙的命令或者如果蓝牙已经被使用则包括释放蓝牙的命令。网络共享信息还可以包括网络共享连接所必需的多种识别信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从第一设备20到第二设备30的通信是通过NFC。
然后,第二设备30可以使能其蓝牙接口(如果还未被使能)并且经由蓝牙发送由第一设备20接收到的用于请求PDN接入的请求(步骤206)。然后,通过蓝牙经由第一设备20建立第二设备30与PDN 50之间的网络共享连接(框208)。
如果在框200处建立的PDN连接是通过MCN 40的蜂窝连接,则第一设备20确定最佳网络共享选项是使用WLAN接口26(框212)。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中,在框200中,WLAN连接是优选默认连接,并且如果第一设备20不可能通过WLAN连接而连接到PDN 50,则仅建立通过MCN 40的蜂窝连接。
在每个设备20、30处,使能NFC接口28、128。第一设备20将WLAN网络共享信息发送到第二设备30(框214)。这可以包括使能WLAN接口126的命令(其可以包括终止接口126的任何现有使用的命令)。网络共享信息还可以包括网络共享连接所必需的多种识别信息。再次,该信息可以经由NFC发送。如果WLAN接口126还未被使能,则第二设备30使能WLAN接口126。第一设备20接收用于PDN接入的请求(框216)。然后,经由第一设备20建立第二设备30与PDN 50之间的网络共享连接(框218)。
为了便于自动网络共享(即,框201-218的自动性能),设备20、30中的每个包括网络共享实用程序93、94,网络共享实用程序93、94便于传送网络共享连接信息,并且还可选地便于使能必要接口。一旦第一设备20和第二设备30通过网络共享实用程序93、94发送和/或获取必要网络共享信息,在设备20、30之间的网络共享就可以被自动激活以允许第二设备30通过第一设备20连接至PDN 50。
在多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20中的网络共享实用程序93是存储在存储器电路22中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激活以向附近设备通告到分组数据网50的连接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用户使用一个或更多个输入设备70激活主机实用程序93。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主机实用程序可能已经被激活(例如,在后台中作为服务运行)。一旦被激活,消息可以包括在显示器29上,引导用户将第一设备20移动到其它设备附近。然后,第一设备20使用用于附近设备的NFC接口28或者PAN接口27发送网络共享起始数据(参见框204、214)。
在多种实施方式中,网络共享信息通过NFC被发送。由于NFC与在相互之间非常短范围内的多个设备工作,NFC的使用是相对安全的。因为所要求的近距离,用于截获正在设备20、30之间传送的网络共享信息的机会相对小。经由NFC在设备20、30之间传送的网络共享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设备20的当前PDN连接、设备20、30的个域连网能力、以及相关证书。针对设备20、30提供网络共享信息并且便于建立网络共享连接,以例如通过WLAN或者蓝牙接口扩展到PDN 50的连接。
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20能够通过一个或更多个接口(例如,WLAN接口26)进行单个连接,并且不能使用WLAN接口26同时连接至PDN 50并且支持到第二设备30的WLAN网络共享连接。从而,可用的最佳网络共享选项基于第一设备20已经如何连接至PDN 50。
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设备30不包括独立接入PDN 50的能力。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设备30具有接入PDN 50的能力,但是可能存在原因以通过第一设备20而不是独立地连接。例如,独立可用的连接可以不像通过第一设备20可用的连接那样健壮。另一个上下文可以提供用于使用第一设备20作为避免使用蜂窝数据计划和针对第二设备30建立的可应用数据速率的措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20在与第二设备30网络共享之前连接至PDN 50。然而,将理解这不是必须的,并且第一设备20可以在从第二设备30请求时发起PDN连接,使得在通过网络共享建立将被扩展的PDN连接之前,第一设备20经由与第二设备30的NFC最初地交换信息。该信息指示哪个接口可用于网络共享。一旦第一设备20和第二设备30通过所支持的接口被一起网络共享,第一设备20就通过不被用于网络共享的第二接口连接至PDN50。一旦第一设备20连接至PDN 50,第二设备30就能够通过第一设备20接入PDN 50,如上所述。
与控制处理器21相关的存储器22可操作以存储软件应用程序(例如,网络共享主机实用程序93),软件应用程序提供用于第一设备20与第二设备30网络共享,以使得第二设备30接入PDN 50。软件应用程序可以具有多种不同格式,诸如,专用应用程序或者通过网页浏览器下载的缓存应用程序。第二设备3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22中的类似程序(例如,网络共享客户端实用程序94),类似程序提供用于第二设备30与第一设备20网络共享。软件应用程序还可以包括多种不同格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中,两个程序相同(即,相同程序可以用作主机实用程序或者客户端实用程序)。
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中,设备20、30之间的网络共享连接由第一设备20自动地执行。针对提供用于网络共享连接,诸如,选择网络共享协议,或者提供针对协议的设置或者配置中的任一个,不需要用户提供任何附加输入。这为用户提供以直接向前方式网络共享设备20、30,其对于用户来说不麻烦或者不复杂,并且不要求用户知晓多种网络共享选项之间的差异。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认识到,第一设备20和第二设备30可以使用用于与范围内移动通信设备通信的多种无线通信协议发送网络共享信息。示例包括但不限于超级宽带(UWB)、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无线保真(WiFi)、IEEE 802.16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无线宽带(WiBro)、红外线(IrDA)、射频识别(RFID)、近场通信(NFC)、HiperLAN、HiperMAN、IEEE 802.20、IEEE 802.15.4(ZigBee)等。
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必要特征的情况下,本公开可以以不同于在此特别阐述的那些方式的其它方式实现。本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将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意义和等效范围内的所有改变旨在包括于此。
Claims (13)
1.一种网络共享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和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以使得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获得到分组数据网的接入的方法,所述方法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实现,并且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与分组数据网PDN之间建立无线连接;
使用第三无线接口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发送和接收网络共享信息;
如果与所述PDN的无线连接是通过第一无线接口,则经由不同的第二无线接口自动建立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网络共享连接并且通过所述第二无线接口将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连接至所述PDN;
如果与所述PDN的无线连接不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接口,则经由所述第一无线接口自动地建立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网络共享连接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接口将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连接到所述PD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在不接收任何附加用户输入的情况下,仅基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与所述PDN之间的无线连接以及所述网络共享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网络共享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在建立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网络共享连接的同时保持到所述PDN的无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通过WLAN接口和蜂窝接口中的一个连接到所述PDN,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通过所述WLAN接口和所述蜂窝接口中的另一个被网络共享到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并且发送和接收所述网络共享信息是通过近场通信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发送和接收网络共享信息之前,激活存储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且通告到所述PDN的连接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如果与所述PDN的无线连接是通过WLAN接口,则使用近场通信NFC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发送和接收网络共享信息,经由蓝牙建立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网络共享连接,并且将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连接到所述PDN;
如果与所述PDN的无线连接是通过蜂窝接口,则使用NFC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发送和接收网络共享信息,经由WLAN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建立网络共享连接,并且将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连接至所述PD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发送和接收网络共享信息之前,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与所述PDN之间建立所述无线连接。
8.一种无线电子设备,所述无线电子设备包括:
控制处理器;
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是WLAN接口,其被配置成连接至路由器以接入分组数据网PDN;
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是蜂窝接口,其被配置成连接至移动通信网以接入所述PDN;
第三接口,所述第三接口是近场通信NFC接口,其被配置成与第二设备通信;
其中,所述控制处理器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处理电路,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处理电路被配置成:
使用所述第一接口或者所述第二接口在所述无线电子设备与所述PDN之间建立无线连接;
使用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和接收网络共享信息;
如果与所述PDN的无线连接是通过所述第一接口,则经由所述第二接口自动地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网络共享连接,并且通过所述第二接口将所述第二设备连接至所述PDN;
如果与所述PDN的无线连接是通过所述第二接口,则经由所述第一接口自动地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网络共享连接,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接口将所述第二设备连接到所述PDN。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无线电子设备被配置成在不用针对网络共享协议或者配置接收输入的情况下自动地建立所述网络共享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无线电子设备还被配置成:
如果与所述PDN的无线连接是通过所述WLAN接口,则使用NFC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和接收网络共享信息,经由蓝牙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网络共享连接,并且将所述第二设备连接到所述PDN;
如果与所述PDN的无线连接是通过所述蜂窝接口,则使用NFC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和接收网络共享信息,经由WLAN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网络共享连接,并且将所述第二设备连接到所述PDN。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电子设备,所述无线电子设备还包括:网络共享实用程序,所述网络共享实用程序被配置成在与所述第二设备通信之前通告到所述PDN的连接性。
12.一种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有用于网络共享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和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以使得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获得到分组数据网的接入的软件指令,当所述软件指令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处理器运行时,配置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无线电子设备,所述无线电子设备包括具有一个或更多个处理电路的处理器,所述无线电子设备被配置成使用所述处理器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IB2013/060882 WO2015087112A1 (en) | 2013-12-12 | 2013-12-12 | Automatic internet sharing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30560A CN106030560A (zh) | 2016-10-12 |
CN106030560B true CN106030560B (zh) | 2018-10-09 |
Family
ID=50029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8151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30560B (zh) | 2013-12-12 | 2013-12-12 | 自动互联网共享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93377B2 (zh) |
EP (1) | EP3080704B1 (zh) |
CN (1) | CN106030560B (zh) |
WO (1) | WO201508711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70118328A1 (en) * | 2014-07-15 | 2017-04-27 | Sony Corporatio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state control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state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
CN105450585B (zh) * | 2014-07-24 | 2019-10-01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5636151B (zh) * | 2015-06-29 | 2017-08-11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7852670A (zh) * | 2015-07-06 | 2018-03-27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网络接入技术指示 |
CN106535092A (zh) | 2016-11-01 | 2017-03-22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共享方法、接入网络方法及系统 |
CN106358264A (zh) * | 2016-11-08 | 2017-01-25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共享的方法以及终端 |
ES2973846T3 (es) * | 2016-12-09 | 2024-06-24 | Huawei Tech Co Ltd | Establecimiento por parte de un segundo dispositivo terminal de una conexión de punto caliente WLAN con un primer dispositivo terminal para conectar a Internet |
KR102349262B1 (ko) | 2017-03-23 | 2022-01-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테더링 서비스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
WO2018194617A1 (en) | 2017-04-20 | 2018-10-2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Data connection switching |
US9942849B1 (en) * | 2017-05-19 | 2018-04-10 | Apple Inc. | Bluetooth# low-energy scanning and ranging |
US10756965B2 (en) * | 2018-05-31 | 2020-08-25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devices in a local network |
CN109041261B (zh) * | 2018-08-13 | 2021-01-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接入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
EP4290928A4 (en) * | 2021-03-08 | 2024-07-3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FOR PROVIDING A HANGING SERVICE AND METHOD THEREFOR |
CN118647015A (zh) * | 2021-05-14 | 2024-09-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联网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
CN114827235B (zh) * | 2022-06-28 | 2022-09-13 | 润芯微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uwb实现网络共享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69569A (zh) * | 2004-03-30 | 2007-05-23 | 基诺马公司 | 接口协商 |
CN101087152A (zh) * | 2006-06-07 | 2007-12-12 | 美国博通公司 | 一种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传送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
CN101088252B (zh) * | 2004-12-22 | 2010-09-01 |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使用移动终端和相关装置提供多条数据路径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398136B2 (en) * | 2009-04-20 | 2016-07-19 | Apple Inc. | Handheld device capable of providing data tethering services while maintaining suite of handheld service functions |
US9619417B2 (en) * | 2011-06-17 | 2017-04-11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 delivery of managed USB services via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
US20130294306A1 (en) | 2012-05-01 | 2013-11-07 | Apple Inc. | Network access using short-range connectability |
US9900832B2 (en) * | 2012-11-07 | 2018-02-2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access network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787759B2 (en) * | 2013-11-08 | 2017-10-10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hared user interface view |
-
2013
- 2013-12-12 US US14/427,590 patent/US9693377B2/en active Active
- 2013-12-12 EP EP13824659.0A patent/EP3080704B1/en active Active
- 2013-12-12 CN CN201380081513.3A patent/CN10603056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12-12 WO PCT/IB2013/060882 patent/WO2015087112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69569A (zh) * | 2004-03-30 | 2007-05-23 | 基诺马公司 | 接口协商 |
CN101088252B (zh) * | 2004-12-22 | 2010-09-01 |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使用移动终端和相关装置提供多条数据路径的方法 |
CN101087152A (zh) * | 2006-06-07 | 2007-12-12 | 美国博通公司 | 一种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传送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080704B1 (en) | 2018-06-27 |
US20160286588A1 (en) | 2016-09-29 |
CN106030560A (zh) | 2016-10-12 |
EP3080704A1 (en) | 2016-10-19 |
WO2015087112A8 (en) | 2016-06-16 |
WO2015087112A1 (en) | 2015-06-18 |
US9693377B2 (en) | 2017-06-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30560B (zh) | 自动互联网共享 | |
CN107683602B (zh) | 对等设备的基于云端的接近配对和切换 | |
US9980192B2 (en) | Traffic steering between WLAN and cellular networks | |
CN105453656B (zh) | 用于基于发送至网络的用户偏好进行wlan业务引导的通信系统 | |
CN109673001A (zh) |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
US10292186B2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link in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 |
CN109743783B (zh) |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
WO2016041112A1 (zh) | 可穿戴式设备的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及相关设备 | |
JP2015513288A5 (ja) | 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通信を提供する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デバイス | |
EP3021530B1 (en) | Data sending method and device | |
US20150350815A1 (en)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sharing network | |
CN104769976B (zh) | 数据无线承载的不活动超时的动态配置 | |
US9883545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8702603A (zh) | 一种通过虚拟客户识别模块进行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 |
US20130017777A1 (en) |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ystem, and Wireless Network Relay Device | |
EP4258710A1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near field, device and system | |
CN113475036B (zh) | 通过wi-fi保护设置进行安全的证书共享 | |
JP6425392B2 (ja) | モバイル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を通した外部のデータネットワークの使用を制御する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 |
WO2020083346A1 (zh) | 终端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14047887A1 (zh) | 无线局域网接入方法、基站控制器和用户设备 | |
WO2018137512A1 (zh) | 前导资源分组方法、前导选择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 |
CN109803454B (zh) |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
KR20140113229A (ko) | 다중 채널 이동 단말기 장치 | |
CN113905454A (zh) |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连接无线通信的方法 | |
KR101587505B1 (ko) | 근거리통신 자동 활성화를 위한 통신 단말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9 Termination date: 2019121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