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5454A -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连接无线通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连接无线通信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05454A CN113905454A CN202110762767.8A CN202110762767A CN113905454A CN 113905454 A CN113905454 A CN 113905454A CN 202110762767 A CN202110762767 A CN 202110762767A CN 113905454 A CN113905454 A CN 1139054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all
- subscriber identity
- identity module
- terminal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5—Maintenance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针对包括第一订户标识模块(SIM)和第二SIM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无线通信的方法、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第一SIM与第一终端装置执行第一无线通信;通过第二SIM从第二终端装置接收针对第二无线通信的连接的请求;响应于该请求,在第一SIM和第二SIM当中确定目标SIM;以及通过目标SIM来执行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20年7月7日提交于印度知识产权局的印度专利申请No.202021028839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整体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构思涉及无线通信装置和通过呼叫连接无线通信的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多个订户标识模块(SIM)并通过使用SIM与多个终端装置执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和连接无线通信的方法。
背景技术
类似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平板PC和膝上型计算机的多订户标识模块(SIM)无线通信装置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SIM卡。
在传统多SIM无线通信装置中,当通过第一SIM与外部终端装置执行无线通信连接时,第一SIM可占用多SIM无线通信装置的RF资源。因此,当在通过第一SIM执行无线通信的同时接收到对通过第二SIM的新无线通信连接的请求时,多SIM无线通信装置结束现有无线通信或拒绝新无线通信连接。
因此,传统多SIM无线通信装置难以针对多个SIM并行执行多个无线通信连接,从而给用户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构思提供了这样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当分别针对多个SIM建立多个无线通信连接时,其转移至少一些无线通信以通过任一个SIM维持和执行多个无线通信。
根据本发明构思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针对包括第一订户标识模块(SIM)和第二SIM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SIM与第一终端装置执行第一无线通信;通过第二SIM从第二终端装置接收连接第二无线通信的请求;响应于请求,在第一SIM和第二SIM当中确定目标SIM;以及通过目标SIM来执行第一无线通信和第二无线通信
根据本发明构思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包括第一订户标识模块(SIM)、第二SIM和处理电路,该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在通过第一SIM与第一终端装置执行第一呼叫的同时通过第二SIM从第二终端装置接收到对第二呼叫的请求,在第一SIM和第二SIM当中确定目标SIM以用于多个呼叫。
根据本发明构思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无线通信装置、第一终端装置和第二终端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第一订户标识模块(SIM)和第二SIM,其中,该无线通信装置被配置为:响应于在通过第一SIM与第一终端装置执行第一无线通信的同时通过第二SIM从第二终端装置接收到连接第二无线通信的请求,通过第二SIM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连接第一无线通信的请求;基于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接受信号,通过第二SIM恢复与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无线通信;并且与通过第二SIM与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无线通信的同时,执行通过第二SIM与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二无线通信。
附图说明
将从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协议栈系统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确定目标SIM所通过的方法的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执行目标SIM的多个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执行目标SIM的多个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终止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转移终端装置的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接收终端装置的无线通信连接的自动转移设定的选择的方法的图;
图10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接收是否转移终端装置的无线通信连接的选择的方法的图;
图11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设定请求转移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连接的消息的方法的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多个基站和多个终端装置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多个基站和多个终端装置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执行无线通信连接的通信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参照图1,无线通信系统10可包括无线通信装置100和多个网络(例如,第一网络210和第二网络220)。
无线通信装置100可指这样的任意装置:其是固定或移动的并且能够通过与网络210和220的无线通信发送和接收数据和/或控制信息。例如,无线通信装置100可被称为终端、终端设备、终端装置、移动基站(MS)、移动终端(MT)、用户终端(UT)、订户基站(SS)、无线装置、手持装置等。
第一网络210和第二网络220可各自包括基站(例如,第一基站211或第二基站221)和/或分别连接到第一基站211或第二基站221的第一终端装置213或第二终端装置223。第一基站221或第二基站222可指与无线通信装置100、第一终端装置213或第二终端装置223和/或另一基站通信的固定基站。第一基站221或第二基站222可通过与无线通信装置100、第一终端装置213或第二终端装置223和/或另一基站通信来交换数据和/或控制信息。例如,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eNB)、下一代节点B(gNB)、扇区、站点、基站收发器系统(BTS)、接入点(AP)、中继节点、远程无线电头端(RRH)、无线电单元(RU)、小小区等。在本说明书中,基站可被理解为综合(非限制性)术语,其指示被码分多址(CDMA)系统中的基站控制器(BSC)、宽带CDMA(WCDMA)系统中的节点B、长期演进(LTE)系统中的eNB、第5代新无线电(5G NR)系统中的gNB、扇区(站点)、中继节点、RRH和/或RU所覆盖的部分或功能,并且/或者可包括类似巨型小区、宏小区、微小区、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和/或小小区通信范围的各种覆盖区域。
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第一基站211接入第一网络210,并且可通过第二基站221接入第二网络220。无线通信装置100可根据任意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与第一网络210和第二网络220通信。例如,无线通信装置100可根据第5代(5G)系统、5G新无线电(NR)系统、长期演进(LTE)系统、码分多址(CDMA)系统、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和/或另一任意RAT与第一网络210和第二网络220通信,但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无线通信装置100可在实施例中根据相同的RAT或相似的RAT与第一网络210和第二网络220通信,并且还可在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RAT与第一网络210和第二网络220通信。
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装置100可包括天线阵列110、射频集成电路(RFIC)120、多SIM装置130和/或m个SIM(例如,第一SIM 141、第二SIM 142、第三SIM 143等(m是大于1的整数))。天线阵列110可包括至少一个天线,并且可从第一基站211和第二基站221接收RF信号,并且/或者将RF信号发送到第一基站211和第二基站221。在实施例中,天线阵列110可包括在执行多输入多输出(MIMO)时使用的多个天线。
RFIC 120是与天线阵列110和多SIM装置130联接的硬件,并且可提供用于无线通信的RF资源(例如,RF路径)。例如,RFIC 120可被称为收发器,可通过处理从天线阵列110接收的RF信号将接收信号RX作为基带信号提供给多SIM装置130,并且可通过将发送信号TX处理为基带信号来将RF信号提供给天线阵列110。RFIC 120可由多SIM装置130控制,并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可包括开关、匹配电路、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等。
多SIM装置130可通过基带信号RX和TX与RFIC 120通信,并且可与m个SIM(即,第一SIM 141、第二SIM 142、第三SIM 143等)联接。例如,第一SIM 141可包括用于通过第一无线通信11接入第一网络210的信息,第二SIM 142可包括用于通过第二无线通信12接入第二网络220的信息。如下面参照图2描述的,多SIM装置130可具有用于处理与第一SIM 141有关的连接以及与第二SIM 142有关的连接的架构。在实施例中,多SIM装置130可包括通过逻辑综合设计的硬件块、包括一系列指令的软件块、包括用于执行一系列指令的至少一个处理器的处理单元和/或其组合。在实施例中,多SIM装置130可被称为调制解调器或基带处理器。
m个SIM(即,第一SIM 141、第二SIM 142、第三SIM 143等)可支持多SIM(MS)无线通信。例如,参照图1,第一SIM 141可执行与包括第一基站211和第一终端装置213的第一网络210关联的第一无线通信11,而第二SIM 142可执行与包括第二基站221和第二终端装置223的第二网络220关联的第二无线通信12。第一无线通信11和第二无线通信12可分别被称为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并且/或者可分别被称为第一订阅和第二订阅。
如上述示例中一样,在执行与两个SIM(即,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有关的两个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100可被称为双SIM装置,并且可作为双接收单发送双SIM双待(DR-DSDS)装置或双SIM双通(DSDA)装置操作。
当无线通信装置100是DR-DSDS装置时,两个SIM(即,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可共享由RFIC 120所提供的RF资源(例如,RF路径)。因此,两个SIM(即,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可按互斥方式使用RFIC 120来执行通信,因此,与第一无线通信11的连接和/或与第二无线通信12的连接之一可被暂停。
例如,第一SIM 141可通过第一基站211从第一终端装置213接收移动终端(MT)呼叫的请求,并且响应于MT呼叫请求而执行第一呼叫。此时,第一SIM 141可占用RFIC 120以执行第一呼叫,并且通过第二SIM 142的第二无线通信12可被暂停。此外,第二SIM 142可通过第二基站221从第二终端装置223接收对新的第二呼叫的请求,并且当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用户接受对第二呼叫的请求时,第二SIM142可代替第一SIM 141占用RFIC 120。因此,第二SIM 142与第二终端装置223之间的第二呼叫处于呼叫活动状态,并且第一SIM 141与第一终端装置213之间的第一呼叫可变为呼叫保持状态。
通常,当第一呼叫变为呼叫保持状态时,不会立即或同时导致结束通信的呼叫掉线。然而,因为第一SIM 141由于第二SIM 142而无法占用RFIC 120,所以第一SIM 141无法向第一基站211发送和/或从第一基站211接收信号。另外,当在预定(或可替换地,给定)时间段不存在去往和/或来自第一SIM 141的信号的发送和/或接收时,第一基站211可放弃第一呼叫。因此,根据先前方案的无线通信装置100仅能够暂时维持通过第一SIM 141的第一无线通信11和通过第二SIM 142的第二无线通信12,而无法连续维持第一无线通信11和第二无线通信12。换言之,根据先前方案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可在通过第一SIM 141执行第一呼叫的同时从第二SIM 142接收对第二呼叫的请求,但是难以将第一呼叫和第二呼叫之一连续地维持在呼叫保持状态。
此外,即使当无线通信装置100是DR-DSDS装置时,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00也可连续地执行第一无线通信11和第二无线通信12而无需暂停。详细地,当建立与第一SIM 141的第一无线通信11的连接和与第二SIM 142的第二无线通信12的连接时,多SIM装置130可基于关于第一无线通信11或第二无线通信12的信息来控制第一SIM141和第二SIM 142中的任一个执行第一无线通信11和第二无线通信12。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无线通信装置100的操作。
首先,多SIM装置130可通过第一SIM 141执行与第一终端装置213的第一无线通信11。接下来,在执行第一无线通信11的同时,多SIM装置130可从第二基站221接收第二SIM142与第二终端装置223之间的第二无线通信12的连接请求。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用户可针对多SIM装置130所接收的第二无线通信12的连接请求接受第二无线通信12。响应于接受信号,多SIM装置130可控制第二SIM 142占用RFIC 120,并且与第二终端装置223执行第二无线通信12。因此,第一SIM 141与第一终端装置213之间的第一无线通信11可切换为呼叫保持状态,并且第二SIM 142与第二终端装置223之间的第二无线通信12可切换为呼叫活动状态。
接下来,多SIM装置130可确定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当中用于第一无线通信11和/或第二无线通信12的目标SIM。所确定的目标SIM可占用RFIC 120。接下来,多SIM装置130可在第一终端装置213和第二终端装置223当中识别目标SIM当前未对其执行通信的目标终端装置。接下来,多SIM装置130可控制目标SIM向目标终端装置发送无线通信请求。接下来,当从目标终端装置接收到接受信号时,多SIM装置130可通过目标SIM与目标终端装置执行无线通信连接。另外,多SIM装置130可控制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中除目标SIM以外的剩余SIM结束通过剩余SIM执行的无线通信。
例如,当目标SIM是第一SIM 141时,多SIM装置130可控制第一SIM 141向当前未与第一SIM 141通信的第二终端装置223发送对无线通信的连接的请求。接下来,当从第二终端装置223接收到接受信号时,多SIM装置130可通过第一SIM 141与第二终端装置223执行新的第二无线通信12的连接。接下来,多SIM装置130可结束第二SIM 142与第二终端装置223之间的现有第二无线通信12。因此,多SIM装置130可通过第一SIM 141执行与第一终端装置213的第一无线通信11的现有连接以及与第二终端装置223的第二无线通信12的新连接。
另一方面,当从第二终端装置223接收到拒绝信号时,多SIM装置130可确定第二终端装置223不想与无线通信装置100通信,因此,多SIM装置130可结束与第二终端装置223的无线通信连接。换言之,多SIM装置130可结束通过第二SIM 142与第二终端装置223的现有第二无线通信12,并且可不执行通过第一SIM 141与第二终端装置223的新的第二无线通信12。
在另一示例中,当目标SIM是第二SIM 142时,多SIM装置130可控制第二SIM 142向当前未与第二SIM 142通信的第一终端装置213发送连接无线通信的请求。接下来,当从第一终端装置213接收到接受信号时,多SIM装置130可通过第二SIM 142执行与第一终端装置213的新的第一无线通信11的连接。接下来,多SIM装置130可结束第一SIM 141与第一终端装置213之间的现有第一无线通信11。因此,多SIM装置130可通过第二SIM 142执行与第一终端装置213的新的现有第一无线通信11以及与第二终端装置223的现有第二无线通信12。
此外,当从第一终端装置213接收到拒绝信号时,多SIM装置130可结束与第一终端装置213的无线通信。换言之,多SIM装置130可结束通过第一SIM 141与第一终端装置213的现有第一无线通信11,并且可不执行通过第二SIM 142与第一终端装置213的新的第一无线通信11。
此外,即使当目标SIM占用RFIC 120时,第一无线通信11和第二无线通信12二者并非均具有活动状态,并且至少一个无线通信可处于保持状态。例如,在执行第一无线通信11的同时可接收到对第二无线通信12的连接的请求,并且用户可接受对第二无线通信12的连接的请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用户使第二无线通信12优先于第一无线通信11,所以第二无线通信12可处于活动状态并且第一无线通信11可处于保持状态。
此时,与上述先前方法不同,即使当无线通信处于保持状态时,也可维持通过目标SIM执行的无线通信而不会结束。详细地,由于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目标SIM正在占用RFIC120,所以可向与处于保持状态的无线通信有关的基站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发送信号以及从其接收信号。因此,即使当处于保持状态时,也可维持通过目标SIM执行的无线通信而不会结束。
如上所述,当建立分别与多个SIM有关的多个无线通信时,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目标SIM新建立至少一个无线通信,从而维持无线通信并改进用户便利。此外,下文中,为了便于解释,通过目标SIM新建立至少一个无线通信的连接并结束除目标SIM以外的剩余SIM的无线通信的一系列操作将被称为连接转移操作。
此外,上面描述了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00是DR-DSDS装置,但是当无线通信装置100是DSDA装置时可在相同的方面应用本发明构思。换言之,即使当无线通信装置100的RFIC120为两个SIM(即,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提供相互独立的RF资源,并且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能够彼此独立地执行接收时,也可在相同的方面应用本发明构思。
另外,将主要参考使用两个SIM(即,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142)的无线通信(例如,双SIM无线通信)描述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可在相同的方面应用于使用三个或更多个SIM的多SIM无线通信。
另外,尽管图1示出无线通信装置100包括天线阵列110、RFIC120、多SIM装置130和m个SIM(即,第一SIM 141、第二SIM 142和第三SIM 143),并且上面已给出其描述,但是无线通信装置100还可包括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输入装置(未示出)、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器(未示出)等。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协议栈系统的框图。详细地,图2示出包括在协议栈系统20中的第一协议栈21和第二协议栈22的控制平面。在实施例中,图2的协议栈系统20可在图1的多SIM装置130中实现,多SIM装置130可通过协议栈系统20执行无线通信操作。图2所示的至少一些块可在实施例中在硬件逻辑中或者在实施例中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所执行的软件模块中实现。
参照图1和图2,协议栈系统20可包括分别与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关联的第一协议栈21和第二协议栈22。第一协议栈21和第二协议栈22中的每一个可支持任意RAT。在实施例中,第一协议栈21和第二协议栈22可与共享的上层(例如,应用层)交互,并且上层可向接口提供这样的程序:其用于获得关于第一无线通信11和第二无线通信12的信息,或者提供与之有关的命令。上层可在多SIM装置130中实现,或者可在与多SIM装置130分离的另一装置中实现。
协议栈系统20可包括由第一协议栈21和第二协议栈22共享的硬件接口24。硬件接口24可提供与硬件(例如,图1的RFIC 120)的接口,并且第一协议栈21和第二协议栈22可通过硬件接口24向RFIC 120提供信号或者从RFIC 120接收信号。在实施例中,硬件接口24可被称为RFIC 120的驱动器。
用于控制平面的第一协议栈21和第二协议栈22可各自包括多个层。如图2所示,第一协议栈21可包括第一层L1、第二层L2和第三层L3,并且第一层L1、第二层L2和第三层L3可对应于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的下三层。例如,在LTE或5G NR中,物理(PHY)层可包括在第一层L1中,介质访问控制(MAC)层、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可包括在第二层L2中,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和非接入层面(NAS)层可包括在第三层L3中。类似于第一协议栈21,第二协议栈22也可包括第一层L1、第二层L2和第三层L3。在本说明书中,由第一协议栈21执行的操作可被称为由第一SIM 141执行的操作,并且由第二协议栈22执行的操作可被称为由第二SIM 142执行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第一协议栈21和第二协议栈22可彼此共享关于无线通信的信息。例如,第一协议栈21可与第一终端装置213执行第一无线通信11,并且第二协议栈22可与第二终端装置223执行第二无线通信12。另外,多SIM装置130可将第一SIM 141确定为目标SIM以执行多个无线通信。另外,第一协议栈21可从第二协议栈22请求关于第二无线通信12的信息。第二协议栈22可响应于该请求而与第一协议栈21共享关于第二无线通信的信息。
这里,关于无线通信的信息可包括关于接入无线通信的终端装置的信息和/或关于接入无线通信的SIM的信息。关于接入无线通信的终端装置的信息可包括装置标识符(ID)、IP地址和/或串行码中的至少一个。此外,关于终端装置的信息不限于上述示例,并且可包括各种其它信息。
另外,关于接入无线通信的SIM的信息(其可被称为SIM信息或用户信息;为了便于解释,下文中称为SIM信息)可包括由对应SIM先前已执行或当前正执行的呼叫的呼叫编辑器ID和会话发起协议(SIP)呼叫ID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协议栈21可通过使用所接收的SIM信息来发送对新无线通信的连接的请求。详细地,第一协议栈21可将所接收的SIM信息包括在用于由富通信服务(RCS)通用配置文件2.0或其更高版本所支持的丰富呼叫功能中的连接的信息中,并且发送对无线通信的连接的请求。这里,丰富呼叫功能可指在语音呼叫之前、期间和/或之后共享用户信息内容的功能。另外,例如,丰富呼叫功能中定义的项目可包括重要呼叫指示符、主题、图像、位置,并且可针对请求无线通信连接的各个SIM设定这些项目。上述项目的定义如下。
[表1]
(*A方:发起通信事件(例如,创建和发送聊天消息或文件传送,或者向B方发起呼叫)的一方。
*B方:接收或打算接收通信事件(例如,聊天消息、文件传送或来自A方的呼叫)的一方。
此外,SIM信息和用于增强呼叫功能中的连接的信息不限于以上陈述的示例,并且可包括各种其它信息。
另外,第一协议栈21可基于关于第二终端装置223的信息向第二终端装置223发送对新的第二无线通信的连接的请求。对新的第二无线通信的连接的请求可包括关于第二SIM 142的信息。另外,第二终端装置223可使用包括在新的第二无线通信的连接请求中的关于第二SIM 142的信息,以确定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是否均包括在无线通信装置100中。
详细地,当请求连接新的第二无线通信时,第二终端装置223可通过使用包括在所接收的请求中的关于第二SIM 142的信息来确定已经与第二终端装置223通信的对等SIM的用户信息是否与第二SIM142的用户信息相同或相似。当两个SIM的用户信息相同或相似时,第二终端装置223可确定从包括已经与第二终端装置223通信的SIM(即,第二SIM 142)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另一SIM(例如,第一SIM 141)接收到无线通信请求。换言之,尽管第一SIM141和第二SIM 142是彼此不同的SIM,但是由于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二者包括在同一无线通信装置100或相似的无线装置中并且由同一用户或相似的用户使用,所以第二终端装置223可接受对第一SIM141的第二无线通信12的请求。
另外,当第一协议栈21从第二终端装置223接收到接受信号时,第一协议栈21可与第二终端装置223执行新的第二无线通信12。此外,尽管上面描述了第二协议栈22向第一协议栈21提供关于无线通信的信息,但是第一协议栈21也可向第二协议栈22提供关于无线通信的信息。另外,尽管上述示例示出和描述了第一协议栈21和第二协议栈22通过对关于无线通信的信息的请求及其响应来共享信息,但是在实施例中,可通过将关于无线通信的信息存储在可被第一协议栈21和第二协议栈22共同访问的存储器中来共享信息。
资源管理器23可管理要提供给第一协议栈21的无线通信和第二协议栈22的无线通信的RFIC 120的资源。例如,当无线通信装置100是DR-DSDS装置并且建立通过第一SIM141的无线通信时,资源管理器23可将RFIC 120的资源分配给第一协议栈21的无线通信。资源管理器23可在实施例中作为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存储在存储器中,或者在实施例中可以是通过逻辑综合设计的硬件模块。
图3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详细地,图3是示出图1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该无线通信方法可至少部分地由图1的多SIM装置130执行。
参照图1和图3,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第一SIM 141与第一终端装置213执行第一无线通信11(操作S 110)。详细地,当无线通信装置100通过第一SIM 141从第一终端装置213接收对第一无线通信11的连接的请求(例如,第一呼叫请求)时,无线通信装置100可响应于所接收的请求通过第一SIM 141与第一终端装置213执行第一无线通信11。可替换地,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第一SIM 141向第一终端装置213发送第一无线通信11的请求,并且响应于第一终端装置213的接受信号,可通过第一SIM 141与第一终端装置213执行第一无线通信11。
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第二SIM 142从第二终端装置223接收对第二无线通信12的连接的请求(例如,第二呼叫请求)(操作S120)。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00可响应于该请求在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当中确定用于第一无线通信11和第二无线通信12的目标SIM(操作S130)。
详细地,响应于该请求,无线通信装置100可向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用户通知已从第二终端装置223接收到对第二无线通信12的连接的请求。当用户接受第二无线通信12时,无线通信装置100可确定目标SIM以维持两个无线通信的连接,如本发明构思中所描述的。另一方面,当用户拒绝第二无线通信12时,可省略确定目标SIM的操作,并且可仅执行第一无线通信11。此外,下面将参照图4详细描述其中无线通信装置100确定目标SIM的操作。
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目标SIM执行第一无线通信11和第二无线通信12(操作S140)。详细地,无线通信装置100可获得这样的信息:其用于确认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包括在同一对等无线通信装置或相似的对等无线通信装置中。例如,无线通信装置100可获得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当中除目标SIM以外的剩余SIM的先前或现有连接的呼叫编辑器ID和/或SIP呼叫ID。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00可将所获得的信息包括在针对目标SIM设定的丰富呼叫功能当中关于预呼叫服务的信息中(例如,重要呼叫指示符、主题、图像或位置信息)。
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00可识别第一终端装置213和第二终端装置223当中的目标SIM当前未对其执行通信的目标终端装置。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目标SIM将无线通信的连接请求(例如,第三呼叫请求)连同所获得的信息一起发送到目标终端装置。例如,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向目标终端装置发送包括所获得的关于剩余SIM的信息的关于目标SIM的预呼叫服务的信息来发送无线通信的连接请求。
当从目标终端装置接收到接受信号时,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目标SIM与目标终端装置执行无线通信。另一方面,当从目标终端装置接收到拒绝信号时,无线通信装置100可确定目标终端装置不想与无线通信装置100通信,因此无线通信装置100可结束与目标终端装置的无线通信(例如,第一呼叫或第二呼叫)。
图4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确定目标SIM所通过的方法的图。详细地,图4是用于描述图3的操作S130的详细操作的示例的图。在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装置100可从用户接收目标SIM的选择。
参照图1、图3和图4,在通过第一SIM 141(SIM 1)执行与Denni s的第一呼叫的同时,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第二SIM 142(SIM 2)从Janet接收对第二呼叫的请求。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00可从用户接收对第二呼叫的接受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显示器显示请求用户选择要用于多个无线通信的目标SIM的用户界面(UI),以维持与Dennis和Janet的两个通信。
详细地,无线通信装置100可显示用于将第一SIM 141的无线通信转移至第二SIM142的第一选项(SIM1至SIM2)、用于将第二SIM 142的无线通信转移至第一SIM 141的第二选项(SIM2至SIM1)和/或用于结束第一SIM 141的无线通信并且仅执行第二SIM 142的无线通信的第三选项(SIM 1结束&SIM 2接受),并且从用户接收一个选项的选择。
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00可根据所选选项来确定目标SIM。例如,当选择第一选项(SIM 1至SIM 2)时,无线通信装置100可将第二SIM 142确定为目标SIM。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使用关于第一SIM 141与Dennis之间的第一呼叫的信息来通过第二SIM142向Dennis发送对第三呼叫的请求。接下来,当Dennis接受对第三呼叫的请求时,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第二SIM 142与Denni s执行第三呼叫,并且结束第一SIM 141与Dennis之间的第一呼叫。
另外,当选择第二选项(SIM 2至SIM 1)时,无线通信装置100可将第一SIM 141确定为目标SIM。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使用关于第二SIM 142与Janet之间的第二呼叫的信息来通过第一SIM 141向Janet发送对第三呼叫的请求。接下来,当Janet接受对第三呼叫的请求时,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第一SIM 141与Janet执行第三呼叫,并且结束第二SIM 142与Janet之间的第二呼叫。
另外,当选择第三选项(SIM 1结束&SIM 2接受)时,无线通信装置100确定用户不想通过单个SIM执行多个无线通信,并且可结束第一SIM 141的无线通信(例如,与Dennis的第一呼叫),而无需确定目标SIM。
此外,无线通信装置100确定目标SIM所通过的方法不限于以上陈述的示例。例如,无线通信装置100可检查预设(或者可替换地,给定)的用于多个无线通信的SIM,并且可将所检查的SIM确定为(例如,是)目标SIM。
图5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执行目标SIM的多个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详细地,图5是示出图3的操作S130和操作S140的详细示例的流程图。下文中,将描述其中第一SIM 141被确定为目标SIM的实施例。
参照图1、图3和图5,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首先将第一SIM 141确定为目标SIM(操作S210)。例如,参照图4,当用户选择第二选项(SIM 2至SIM 1)时,无线通信装置100可将第一SIM 141确定为目标SIM。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00可获得关于第二无线通信12的信息(操作S220)。详细地,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第一协议栈21可从第二协议栈22获得关于第二无线通信12的连接的信息。关于第二无线通信12的连接的信息可包括关于第二终端装置223的信息和/或关于第二SIM 142的信息。
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第一SIM 141向第二终端装置223发送无线通信的连接请求(操作S230)。详细地,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第一SIM 141将无线通信的连接请求连同关于第二SIM 142的信息一起发送到第二终端装置223。
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00可确定是否接收到第二终端装置223的接受信号(操作S240)。当没有从第二终端装置223接收到接受信号时(操作S240-否),无线通信装置100可确定第二终端装置223不想与无线通信装置100通信。因此,无线通信装置100可不通过第一SIM 141与第二终端装置223执行无线通信,并且还结束通过第二SIM 142与第二终端装置223的先前建立的第二无线通信12(操作S260)。
另一方面,当从第二终端装置223接收到接受信号时(操作S240-是),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第一SIM 141与第二终端装置223执行新的第二无线通信12的连接(操作S250)。换言之,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第一SIM 141执行先前建立的第一无线通信11和新建立的第二无线通信12。此外,由于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用户在先前操作中执行第一无线通信11的同时已批准请求的第二无线通信12的连接,所以第二无线通信12可处于活动状态,并且第一无线通信11可处于保持状态。
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00可结束通过第二SIM 142与第二终端装置223的先前建立的第二无线通信12,以防止或减少通信重复(操作S260)。
图6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执行目标SIM的多个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详细地,图6是示出图3的操作S130和操作S140的详细示例的流程图。下文中,将描述其中第二SIM 142被确定为目标SIM的实施例。
参照图1、图3、图4和图6,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首先将第二SIM 142确定为目标SIM(操作S310)。例如,参照图4,当用户选择第一选项(SIM 1至SIM 2)时,无线通信装置100可将第二SIM 142确定为目标SIM。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00可获得关于第一无线通信11的信息(操作S320)。详细地,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第二协议栈22可从第一协议栈21获得关于第一无线通信11的连接的信息。关于第一无线通信11的连接的信息可包括关于第一终端装置213的信息和/或关于第一SIM 141的信息。
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第二SIM 142向第一终端装置213发送无线通信的连接请求(操作S330)。详细地,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第二SIM 142将无线通信的连接请求连同关于第一SIM 141的信息一起发送到第一终端装置213。
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00可确定是否接收到第一终端装置213的接受信号(操作S340)。当没有从第一终端装置213接收到接受信号时(操作S340-否),无线通信装置100可确定第一终端装置213不想与无线通信装置100通信。因此,无线通信装置100可不通过第二SIM 142与第一终端装置213执行无线通信,并且还结束通过第一SIM 141与第一终端装置213的先前建立的第一无线通信11(操作S360)。
另一方面,当从第一终端装置213接收到接受信号时(操作S340-是),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第二SIM 142与第一终端装置213执行新的第一无线通信11的连接(操作S350)。换言之,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第二SIM 142执行新建立的第一无线通信11和先前建立的第二无线通信12。此外,由于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用户在先前操作中执行第二无线通信12的同时已批准请求的第一无线通信11的连接,所以第一无线通信11可具有活动状态,并且第二无线通信12可处于保持状态。
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00可结束通过第一SIM 141与第一终端装置213的先前建立的第一无线通信11,以防止或减少通信重复(操作S360)。
图7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结束无线通信所通过的方法的流程图。详细地,图7是示出图3的操作S 130和操作S 140的详细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下文中,将描述其中第一SIM141和第二SIM 142均未被确定为目标SIM的实施例。
参照图1、图3和图7,无线通信装置100可接收第一无线通信11的结束信号(操作S410)。例如,参照图4,当用户选择第三选项(SIM 1结束&SIM 2接受)时,无线通信装置100可不确定目标SIM。
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00可结束通过第一SIM 141与第一终端装置213的第一无线通信11(操作S420)。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00可仅执行通过第二SIM 142与第二终端装置223的第二无线通信12。
图8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转移终端装置的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详细地,图8是用于从与无线通信装置100的任一个SIM执行通信的终端装置的角度描述转移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在本示例中,假设终端装置是支持增强呼叫功能的装置。另外,为了便于解释,下面将基于图1的第一终端装置213的操作给出描述,但是图1的第二终端装置223可按基本上相同的方式操作。
参照图1和图8,第一终端装置213可与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第一SIM 141执行第一无线通信11(操作S510)。接下来,第一终端装置213可在执行第一无线通信11的同时从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第二SIM 142接收新无线通信的请求(操作S520)。详细地,第一终端装置213可从第二SIM 142接收包括关于执行现有无线通信的第一SIM 141的信息的新无线通信请求。关于第一SIM 141的信息(例如,呼叫编辑器ID和/或SIP呼叫ID)可通过包括在丰富呼叫功能当中的预呼叫服务中所使用的信息中来接收。
接下来,第一终端装置213可确定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是否对应于同一用户(操作S525)或相似的用户。在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终端装置213支持丰富呼叫功能,所以可基于关于第一SIM141的信息来确定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是否均包括在无线通信装置100中。详细地,第一终端装置213可将关于当前正与第一终端装置213通信的SIM(例如,第一SIM 141)的信息与包括在从第二SIM 142新接收的无线通信请求中的关于第一SIM141的信息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当前正与第一终端装置213通信的SIM(例如,第一SIM 141)是否与包括在所接收的请求中的信息所对应的SIM(例如,第二SIM 142)相同或相似。当两个SIM相同或相似时,第一终端装置213可确定从包括已经与第一终端装置213通信的SIM(例如,第一SIM 141)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另一SIM(例如,第二SIM 142)接收到无线通信请求。换言之,第一终端装置213可确定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对应于同一用户或相似的用户。
当确定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不对应于同一用户或相似的用户时(操作S525-否),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可包括在不同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因此可确定在与使用第一SIM 141的用户执行无线通信的同时从使用第二SIM 142的另一用户接收到无线通信请求。因此,第一终端装置213可接收第一终端装置213的用户是否接受来自第二SIM142的无线通信请求的选择(操作S530)。当第一终端装置213的用户接受来自第二SIM 142的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时(操作S530-是),与第一SIM 141的第一无线通信可结束(操作S535),并且可与第二SIM 142执行新的无线通信(操作S540)。另一方面,当第一终端装置213的用户不接受来自第二SIM 142的无线通信连接时(操作S530-否),可向第二SIM发送拒绝信号(操作S545),并且可继续执行(例如,维持)与第一SIM 141的第一无线通信。
另一方面,当确定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对应于同一用户或相似的用户时(操作S525-是),第一终端装置213可检查是否设定自动通信转移功能(操作S550)。这里,自动通信转移功能可指这样的功能:当支持丰富呼叫功能的终端装置在终端装置与特定SIM执行通信的同时从另一SIM接收到通信请求(例如,丰富呼叫请求)时,通过使用包括在所接收的丰富呼叫请求中的关于用户(或发送方)的先前呼叫信息来确定当前通信的SIM(例如,第二SIM 142)和另一SIM(例如,第一SIM 141)是否对应于同一用户或相似的用户,并且当确定两个SIM对应于同一用户或相似的用户时,自动地接受来自另一SIM的通信请求。此外,自动通信转移功能的名称仅是示例,并且可被称为各种名称。
当自动通信转移功能被设定到第一终端装置213时(操作S550-是),第一终端装置213可执行与第二SIM 142的新无线通信连接(操作S560),并且结束与第一SIM 141的现有第一无线通信11,以防止或减少通信重复(操作S565)。
另一方面,当自动通信转移功能未被设定到第一终端装置213时(操作S550-否),第一终端装置213可接收第一终端装置213的用户对是否接受来自第二SIM 142的无线通信连接请求的选择(操作S555)。此时,第一终端装置213可通过显示器显示关于第二SIM 142的信息,并且从第二SIM 142接收是否接受对无线通信连接请求的选择。稍后将参照图11给出其中第一终端装置213接收是否接受来自第二SIM 142的无线通信连接请求的选择的操作的详细描述。
当从用户接收到对来自第二SIM 142的无线通信连接请求的接受信号时(操作S555-是),第一终端装置213可执行与第二SIM 142的新无线通信连接(操作S560),并且结束与第一SIM 141的现有第一无线通信11,以防止或减少通信重复(操作S565)。另一方面,当没有从用户接收到来自第二SIM 142的无线通信连接请求的接受信号时(操作S555-否),第一终端装置213可向第二SIM 142发送拒绝信号,并且无线通信装置100可确定第一终端装置213不接受向第二SIM 142的无线通信的转移。因此,无线通信装置100可向第一终端装置213发送结束通过第一SIM 141的第一无线通信11的请求,并且第一终端装置213可结束与第一SIM 141的第一无线通信11(操作S565)。
另一方面,尽管上面参照图8在第一终端装置213是支持丰富呼叫功能的装置的假设下给出了描述,但是第一终端装置213可以是不支持丰富呼叫功能的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当与来自第二SIM142的新无线通信请求一起接收到关于第一SIM 141的附加信息时,第一终端装置213也可能无法确定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是否均包括在无线通信装置100中。
因此,第一终端装置213可从第二SIM 142接收用户是否接受无线通信请求的选择。当第一终端装置213的用户接受时,可结束与第一SIM 141的现有无线通信,并且可与第二SIM 142执行新的无线通信。另一方面,当第一终端装置213的用户拒绝时,与第二SIM142的无线通信可被拒绝。在实施例中,当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包括在不同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并且第一终端装置213的用户拒绝来自第二SIM 142的无线通信请求时,第一终端装置213可维持与第一SIM 141的无线通信。在实施例中,当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包括在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00中并且第一终端装置213的用户拒绝来自第二SIM 142的无线通信请求时,不执行与第二SIM 142的无线通信,因此与第一SIM 141的无线通信也可结束。
图9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接收终端装置的无线通信连接的自动转移设定的选择的方法的图。详细地,图9是用于描述从图8的第一终端装置213的用户接收自动通信转移功能的设定的选择的操作的示例的图。此外,为了说明方便,下面将基于图1的第一终端装置213的操作给出描述,但是图1的第二终端装置223可按基本上相同的方式操作。
参照图1、图8和图9,第一终端装置213可执行称为丰富呼叫管理器的软件,并且第一终端装置213可通过显示器向用户显示丰富呼叫功能的设定。
详细地,第一终端装置213可将自动通信转移功能的设定显示为丰富呼叫功能。用户可通过第一终端装置213的输入装置或者支持触摸输入的显示器来选择打开还是关闭自动通信转移功能。用户的选择可被存储在第一终端装置213的存储器中。
图10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方法的图,终端装置通过该方法接收是否转移无线通信连接的选择。
图10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接收是否转移终端装置的无线通信连接的选择的方法的图。
参照图1、图8和图10,在无线通信装置100通过第一SIM 141与第一终端装置21执行第一无线通信的同时,无线通信装置100可根据第二终端装置223的请求通过第二SIM142建立第二无线通信。接下来,当无线通信装置100将第二SIM 142确定为目标SIM时,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第二SIM 142向第一终端装置213发送新无线通信连接请求。下文中,将描述在上述情况下第一终端装置213的操作。
参照图10,在通过与John 1对应的第一SIM 141执行第一无线通信(例如,第一呼叫)的同时,第一终端装置213可从与John 2对应的第二SIM 142接收对新第二无线通信(例如,第二呼叫)的请求。此时,对第二无线通信的请求可包括第一SIM 141的先前呼叫或当前呼叫的呼叫编辑器ID和/或呼叫ID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关于第二SIM 142的丰富呼叫信息的项目(即,包括重要呼叫指示符、主题、图像和/或位置的项目)中关于第一SIM 141的信息。另外,关于第二无线通信呼叫的丰富呼叫信息可包括预先设定以请求第一终端装置213的用户接受第二无线通信的消息。
然后,第一终端装置213可显示请求接受第二呼叫的消息,并且从第一终端装置213的用户接收是否接受来自第二SIM 142的第二无线通信请求的选择。用户可通过第一终端装置213的输入装置或者支持触摸输入的显示器来选择接受或拒绝来自第二SIM 142的第二无线通信请求。
当用户选择接受时,第一终端装置213可执行与第二SIM 142的无线通信并且结束与第一SIM 141的无线通信。另一方面,当用户选择拒绝时,第一终端装置213可向第二SIM142发送拒绝信号,并且根据第一SIM 141的请求,结束与第一SIM 141的无线通信。
此外,图10的示例是其中第一终端装置213被设定为关闭自动通信转移功能的实施例。当第一终端装置213被设定为打开自动通信转移功能并且在通过与John 1对应的第一SIM 141执行第一无线通信的同时从与John 2对应的第二SIM 142接收到新的第二无线通信的连接请求时,第一终端装置213可执行自动通信转移功能。换言之,第一终端装置213可确定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是否对应于同一用户或相似的用户,而无需接收用户是否接受与第二SIM 142的无线通信的选择,并且当确定两个SIM对应于同一用户或相似的用户时,第一终端装置213可自动地执行与第二SIM 142的无线通信。
图11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设定用于请求转移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连接的消息的方法的图。详细地,图11是用于描述方法的图,图1的无线通信装置100通过该方法从用户接收当各个SIM被确定为目标SIM时所使用的消息的内容的输入。
参照图1、图10和图11,无线通信装置100可执行称为丰富呼叫管理器的软件,并且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显示器向用户显示丰富呼叫功能的设定。
详细地,无线通信装置100可显示与关于各个SIM的信息有关的设定作为丰富呼叫功能。例如,参照图11,作为关于各个SIM的信息,无线通信装置100可显示当各个SIM被确定为目标SIM时所使用的消息的设定。如图10所示,该消息可包括当目标SIM向终端装置请求新无线通信时用于请求接受无线通信的内容。
用户可通过第一终端装置213的输入装置或者支持触摸输入的显示器来为各个SIM输入和编辑消息。用户所设定的设定可被存储在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存储器中。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多个基站和/或多个终端装置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详细地,图12是示出图1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第一基站211、第二基站221、第一终端装置213和第二终端装置223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下文中,将描述其中第一SIM 141被确定为目标SIM的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12,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第一基站211在第一SIM 141与第一终端装置213之间执行第一呼叫(操作S610)。无线通信装置100可在执行第一呼叫的同时通过第二基站221从第二终端装置223接收针对第二SIM 142的第二呼叫的请求,并且接受对第二呼叫的请求(操作S615)。
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00可将第一SIM 141确定为目标SIM(操作S620)。并且,当对第二呼叫的请求被接受时,第一SIM 141与第一终端装置213之间的第一呼叫可变为保持状态(操作S625),并且第二SIM 142与第二终端装置223之间的第二呼叫可处于活动状态(操作S630)。
接下来,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可共享关于第二呼叫的信息(操作S635)。例如,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可共享关于第二终端装置223的信息和/或关于第二SIM142的信息。
接下来,第一SIM 141可基于共享的信息通过第二基站221向第二终端装置223发送对第三呼叫的请求(操作S640)。第三呼叫的请求可将第二SIM 142的呼叫编辑器ID和/或呼叫ID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在关于第一SIM 141的丰富呼叫信息的项目中,这些项目包括重要呼叫指示符、主题、图像和/或位置。此外,第一SIM 141可通过第一基站211而非第二基站221向第二终端装置223发送对第三呼叫的请求。
接下来,第二终端装置223可接受对第三呼叫的请求(操作S645)。详细地,第二终端装置223可基于所接收的关于第二SIM 142的信息来确定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是否对应于同一用户或相似的用户,并且当确定两个SIM对应于同一用户或相似的用户时,第二终端装置223可接受对第三呼叫的请求。可替换地,第二终端装置223可接收第二终端装置223的用户是否接受对第三呼叫的请求的选择。
接下来,当对第三呼叫的请求被接受时,第二SIM 142与第二终端装置223之间的第二呼叫可变为保持状态(操作S650),并且第二终端装置223和第一SIM 141可彼此发送和接收用于建立第三呼叫的信号(操作S655和操作S660)。接下来,第一SIM 141与第二终端装置223之间的新第三呼叫可处于活动状态(操作S665)。
接下来,第一SIM 141可向第二SIM 142通知完成了第一SIM 141与第二终端装置223之间的第三呼叫的建立(操作S670)。接下来,当建立第三呼叫时,第二SIM 142和第二终端装置223可彼此发送和接收用于结束第二呼叫的信号(操作S675和操作S680)。接下来,第二SIM 142与第二终端装置223之间的现有第二呼叫可结束(操作S685)。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多个基站和/或多个终端装置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详细地,图13是示出图1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第一基站211、第二基站221、第一终端装置213和第二终端装置223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下文中,将描述其中第二SIM 142被确定为目标SIM的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13,无线通信装置100可通过第一基站211执行第一SIM 141与第一终端装置213之间的第一呼叫(操作S710)。无线通信装置100可在执行第一呼叫的同时通过第二基站221从第二终端装置223接收针对第二SIM 142的第二呼叫的请求,并且接受对第二呼叫的请求(操作S715)。
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00可将第二SIM 142确定为目标SIM(操作S720)。并且,当对第二呼叫的请求被接受时,第一SIM 141与第一终端装置213之间的第一呼叫可变为保持状态(操作S725),并且第二SIM 142与第二终端装置223之间的第二呼叫可处于活动状态(操作S730)。
接下来,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可共享关于第一呼叫的信息(操作S735)。例如,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可共享关于第一终端装置213的信息和/或关于第一SIM141的信息。
接下来,第二SIM 142可基于共享的信息通过第一基站211向第一终端装置213发送对第三呼叫的请求(操作S740)。此时,第三呼叫的请求可将第一SIM 141的呼叫编辑器ID和/或呼叫ID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在关于第二SIM 142的丰富呼叫信息的项目中,这些项目包括重要呼叫指示符、主题、图像和/或位置。此外,第二SIM 142可通过第二基站221而非第一基站211向第一终端装置213发送对第三呼叫的请求。
接下来,第一终端装置213可接受对第三呼叫的请求(操作S745)。详细地,第一终端装置213可基于所接收的关于第一SIM 141的信息来确定第一SIM 141和第二SIM 142是否对应于同一用户或相似的用户,并且当确定两个SIM对应于同一用户或相似的用户时,第一终端装置213可接受对第三呼叫的请求。可替换地,第一终端装置213可接收第一终端装置213的用户是否接受对第三呼叫的请求的选择。
接下来,当建立第三呼叫时,第一终端装置213和第二SIM 142可彼此发送和接收用于建立第三呼叫的信号(操作S750和操作S755)。接下来,第二SIM 142与第一终端装置213之间的新的第三呼叫可处于活动状态(操作S760)。
接下来,第二SIM 142可向第一SIM 141通知完成了第二SIM 142与第一终端装置213之间的第三呼叫的建立(操作S765)。接下来,当建立第三呼叫时,第一SIM 141和第一终端装置213可彼此发送和接收用于结束第一呼叫的信号(操作S770和操作S775)。接下来,第一SIM 141与第一终端装置213之间的现有第一呼叫可结束(操作S780)。
此外,在图12和图13的例示和描述中,第一基站211和第二基站221被示出和描述为彼此分离的基站,但是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第一基站211和第二基站221可以是同一基站或相似的基站。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执行无线通信连接的通信装置的图。
参照图14,家用装置(例如,家用小工具)2100、家庭电器(例如,家用电器)2120、娱乐装置2140和/或接入点(AP)2200可执行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家用装置2100、家庭电器2120、娱乐装置2140和/或AP 2200可构成通过物联网(IoT)网络系统的IP多媒体服务呼叫。将理解,图14所示的通信装置仅是示例,图14中未示出的其它通信装置可包括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
其中SIM共享装置的RF资源的传统多SIM装置无法在维持第二SIM上的先前无线通信的同时连接到第一SIM上的新无线通信。具体地,传统多SIM装置无法执行和/或维持非活动SIM(无法访问装置的RF资源的SIM)的无线通信。因此,当在第二SIM执行先前无线通信的同时通过第一SIM接收到对新无线通信的请求时,传统多SIM装置结束先前无线通信或拒绝新无线通信。因此,传统多SIM装置无法提供执行和/或维持不同SIM的两个无线通信的功能。
然而,根据实施例,提供了改进的多SIM装置和方法,其中在非目标SIM上执行的无线通信被转移到目标SIM,使得不同SIM的两个无线通信通过目标SIM同时执行。因此,改进的多SIM装置和方法克服了传统多SIM装置的不足,以使得能够执行和/或维持不同SIM的两个无线通信的功能。
根据实施例,本文中描述为由无线通信系统10、第一基站211、第二基站221、第一终端装置213、第二终端装置223、无线通信装置100、RFIC 120、多SIM装置130、协议栈系统20、第一协议栈21、第二协议栈22、资源管理器23和/或硬件接口24执行的操作可由处理电路执行。例如,如本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处理电路”可指:包括逻辑电路的硬件;诸如执行软件的处理器的硬件/软件组合;或其组合。例如,处理电路更具体地可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PU)、算术逻辑单元(ALU)、数字信号处理器、微型计算机、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片式系统(SoC)、可编程逻辑单元、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
上述方法的各种操作可由能够执行这些操作的任何合适的装置(例如,处理电路)执行。例如,上述方法的操作可由各种硬件和/或以某种形式的硬件(例如,处理器、ASIC等)实现的软件来执行。
软件可包括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有序列表,并且可在任何“处理器可读介质”中具体实现,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设备或装置(诸如单核或多核处理器或包含处理器的系统)使用或结合其使用。
结合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块或操作和功能可直接在硬件中、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中、或者在二者的组合中具体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这些功能可作为一个或更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在有形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经由其发送。软件模块可驻留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寄存器、硬盘、可移除盘、CD ROM或者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尽管参考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构思,但是将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本文中做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Claims (20)
1.一种执行针对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第一订户标识模块和第二订户标识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订户标识模块与第一终端装置执行第一无线通信;
通过所述第二订户标识模块从第二终端装置接收对第二无线通信的连接的请求;
响应于所述请求,在所述第一订户标识模块和所述第二订户标识模块当中确定目标订户标识模块;以及
通过所述目标订户标识模块来执行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所述目标订户标识模块执行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包括:
经由所述目标订户标识模块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和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当中的目标终端装置发送对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当中的目标无线通信的连接的请求,所述目标终端装置不与所述目标订户标识模块执行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或所述第二无线通信;以及
基于从所述目标终端装置接收的接受信号来通过所述目标订户标识模块执行与所述目标终端装置的所述目标无线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所述目标订户标识模块执行与所述目标终端装置的所述目标无线通信还包括:
搁置所述第一无线通信;以及
执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所述目标订户标识模块执行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还包括:
基于从所述目标终端装置接收的拒绝信号来结束与所述目标终端装置的第一无线通信或第二无线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对连接的请求包括:
获得指示所述第一订户标识模块和所述第二订户标识模块是否均包括在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中的信息,
其中,对连接的请求包括指示所述第一订户标识模块和所述第二订户标识模块是否均包括在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中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指示所述第一订户标识模块和所述第二订户标识模块是否均包括在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中的信息包括重要呼叫指示符、主题、图像、位置、呼叫编辑器ID和会话发起协议呼叫ID中的至少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目标订户标识模块是所述第一订户标识模块;
所述目标终端装置是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并且
所述目标无线通信是所述第二无线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目标订户标识模块是所述第二订户标识模块;
所述目标终端装置是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并且
所述目标无线通信是所述第一无线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目标订户标识模块包括:
将所述第一订户标识模块和所述第二订户标识模块当中设定为用于多个无线通信的订户标识模块确定为所述目标订户标识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目标订户标识模块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对所述第一订户标识模块和所述第二订户标识模块中的一个的选择,将所述第一订户标识模块和所述第二订户标识模块中的所述一个确定为所述目标订户标识模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不指示所述第一订户标识模块和所述第二订户标识模块中的一个的选择,结束所述第一无线通信。
12.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订户标识模块;
第二订户标识模块;以及
处理电路,其被配置为响应于在通过所述第一订户标识模块与第一终端装置执行第一呼叫的同时通过所述第二订户标识模块从第二终端装置接收到对第二呼叫的请求,在所述第一订户标识模块和所述第二订户标识模块当中确定目标订户标识模块以用于多个呼叫。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请求,接受所述第二呼叫;
控制所述第二订户标识模块将所述第二呼叫切换为呼叫活动状态;以及
控制所述第一订户标识模块将所述第一呼叫切换为呼叫保持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目标订户标识模块是所述第一订户标识模块;并且
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使得所述无线通信装置:
控制所述第一订户标识模块获得关于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信息,以及
基于关于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所述信息向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对第三呼叫的请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对所述第三呼叫的请求包括所述第二订户标识模块的重要呼叫指示符、主题、图像、位置、呼叫编辑器ID和/或会话发起协议呼叫ID中的至少一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使得所述无线通信装置:
响应于从第所述二终端装置接收到接受信号,控制所述第二订户标识模块结束所述第二呼叫;以及
控制所述第一订户标识模块与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执行所述第三呼叫。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使得所述无线通信装置:
将所述第三呼叫切换为呼叫活动状态;并且
控制所述第一订户标识模块维持所述第一呼叫的呼叫保持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使得所述无线通信装置:
响应于从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接收到拒绝信号,控制所述第二订户标识模块结束所述第二呼叫;并且
控制所述第一订户标识模块将所述第一呼叫切换为呼叫活动状态。
19.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无线通信装置,其包括第一订户标识模块和第二订户标识模块;
第一终端装置;以及
第二终端装置,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被配置为:
响应于在通过所述第一订户标识模块与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执行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的同时通过所述第二订户标识模块从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接收到对连接第二无线通信的连接的请求,通过所述第二订户标识模块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对连接第一无线通信的连接的请求,
基于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接受信号,通过所述第二订户标识模块恢复与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无线通信,并且
与通过所述第二订户标识模块与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无线通信的同时,通过所述第二订户标识模块执行与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二无线通信。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对连接的请求包括关于所述第一订户标识模块的信息;并且
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被配置为:
基于关于所述第一订户标识模块的信息来确定所述第一订户标识模块和所述第二订户标识模块是否均包括在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中以获得确定结果,以及
根据所述确定结果向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所述接受信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IN202021028839 | 2020-07-07 | ||
IN202021028839 | 2020-07-0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05454A true CN113905454A (zh) | 2022-01-07 |
Family
ID=79173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762767.8A Pending CN113905454A (zh) | 2020-07-07 | 2021-07-06 |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连接无线通信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864251B2 (zh) |
KR (1) | KR20220006014A (zh) |
CN (1) | CN113905454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02296A (zh) * | 2022-11-14 | 2023-03-14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638327B2 (en) * | 2019-12-19 | 2023-04-25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witching between service provider networks |
US12245305B2 (en) * | 2021-07-08 | 2025-03-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aintaining concurrent services in a dual active mod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39027B2 (en) | 2000-12-28 | 2006-05-02 |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 Automatic and seamless vertical roaming betwee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and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WWAN) while maintaining an active voice or streaming data connec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program products |
US20110280239A1 (en) | 2010-05-13 | 2011-11-17 |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 Communication session hand-off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9185533B2 (en) | 2012-08-03 | 2015-11-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mbining voice calls in a multi-SIM device |
US20140274006A1 (en) | 2013-03-15 | 2014-09-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avoiding call failures in dual-sim devices |
US20140273974A1 (en) | 2013-03-15 | 2014-09-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andling multiple voice calls in multiple sim mobile phone |
CN103458136B (zh) | 2013-08-15 | 2016-08-24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多卡多通终端的通话管理方法及装置 |
US9432505B2 (en) | 2014-04-23 | 2016-08-30 | Apple Inc. | Simultaneous LTE data and DSDA voice |
US9351137B2 (en) * | 2014-07-14 | 2016-05-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imultaneous voice calls using a multi-SIM multi-active device |
US20160014578A1 (en) | 2014-07-14 | 2016-01-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ple Active Voice Calls on a Multi-SIM Multi-Active Device |
CN107258098B (zh) | 2014-11-20 | 2021-05-0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共享与呼叫相关联的丰富的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US10142432B2 (en) | 2017-02-08 | 2018-11-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direction of a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invite |
CN112637798B (zh) * | 2019-09-24 | 2023-06-20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通话方法及终端 |
CN110856190B (zh) * | 2019-10-21 | 2022-05-1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 信号质量提升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2021
- 2021-03-09 US US17/196,471 patent/US11864251B2/en active Active
- 2021-07-06 CN CN202110762767.8A patent/CN113905454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7-07 KR KR1020210089327A patent/KR20220006014A/ko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02296A (zh) * | 2022-11-14 | 2023-03-14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220006014A (ko) | 2022-01-14 |
US11864251B2 (en) | 2024-01-02 |
US20220015165A1 (en) | 2022-0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528761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
JP7425024B2 (ja) | 目標セルアクセス方法及び装置 | |
JP7347655B2 (ja) | Amf、ue、及びこれらの方法 | |
EP2723137B1 (en) | Apparatus for setting up network for ip communication in mobile terminal | |
CN106464611B (zh) | 对于无线通信设备中多个用户身份重复使用无线电路的方法和装置 | |
EP2897420B1 (en) | Network selection | |
US9699715B2 (en) | Discovery method and de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9008041B2 (en) | Processing method supporting handove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140376515A1 (en) |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wlan discovery and handover in coexisted lte and wlan networks | |
CN113905454A (zh) |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连接无线通信的方法 | |
EP4142376A1 (en) | Network access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US10292186B2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link in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 |
WO2022001318A1 (zh)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
EP4354770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 |
CN106507267A (zh) | 业务处理方法、终端及基站 | |
WO2012162976A1 (zh) | 一种获取WiFi接入点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 |
US20190364607A1 (en) | Method of establishing ultra-reliable transmission and user equipment and server using the same | |
WO2023130368A1 (zh) | 收发信息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 |
WO2018018612A1 (zh) | 一种接入异制式小区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
CN103843446B (zh) |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 |
TW202201995A (zh) | 無線通信的裝置和方法 | |
EP4418697A1 (en) | Multicast/broadcast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 |
CN113812176B (zh) | 一种选网系统及终端设备 | |
WO2022099516A1 (zh) |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17641314A (zh) | 双驻留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