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023875A - 驱动单元、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驱动单元、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23875A
CN106023875A CN201610616835.9A CN201610616835A CN106023875A CN 106023875 A CN106023875 A CN 106023875A CN 201610616835 A CN201610616835 A CN 201610616835A CN 106023875 A CN106023875 A CN 1060238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signal
signal input
transistor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168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23875B (zh
Inventor
赖青俊
曹兆铿
沈柏平
周秀峰
朱绎桦
张沼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1683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238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23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3875A/zh
Priority to US15/359,515 priority patent/US10331262B2/en
Priority to DE102017101080.7A priority patent/DE102017101080A1/de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238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38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驱动单元、驱动方法、驱动电路以及显示面板。驱动单元用于向阵列基板的触控电极提供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选通信号输入端、触控驱动模块、显示驱动模块以及信号输出端;触控驱动模块用于在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信号、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信号以及选通信号输入端输入的信号的控制下向信号输出端输出触控信号;显示驱动模块用于在选通信号输入端输入的信号的控制下向信号输出端输出公共电压信号。该驱动单元可以简化触控电极的驱动电路,减小了驱动电路所占用的面板空间,提升了触控扫描的控制灵活度。

Description

驱动单元、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驱动单元、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触摸显示屏根据其触控原理分为自容式触摸显示屏和互容式触摸显示屏。现有的互容式触摸显示屏通常利用触控基准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形成互电容,通过测量触摸时互电容中电荷量的变化来检测触控点。在上述互容式的触摸显示屏的驱动架构中,需要设计移位电路来依次向触控基准电极提供触摸检测信号。移位电路可以包括多级移位单元,每一级移位单元对应一个触控基准电极,每一级移位单元分别将上一级移位单元输出的信号移位后输出,在移位单元输出的脉冲信号的宽度内,对应的触控基准电极接收触摸检测信号。
上述驱动架构需要复杂的移位电路来逐个驱动触控电极,移位电路通常独立于驱动IC设计,通常设置于显示面板上,其结构较复杂,需要占用较大的面板空间,且移位电路仅可以按照特定的顺序对触控电极进行扫描,对触控电极的扫描顺序难以更改,控制灵活度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期望能够提供一种可简化面板电路设计的触摸显示屏。进一步地,还期望能够提供一种控制灵活度高的驱动电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驱动单元、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驱动单元,用于向阵列基板的触控电极提供信号,驱动单元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选通信号输入端、触控驱动模块、显示驱动模块以及信号输出端;触控驱动模块用于在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信号、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信号以及选通信号输入端输入的信号的控制下向信号输出端输出触控信号;显示驱动模块用于在选通信号输入端输入的信号的控制下向信号输出端输出公共电压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驱动方法,用于驱动上述驱动单元,方法包括:在显示阶段,向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和选通信号输入端提供第一电平信号,驱动单元输出公共电压信号;
在触摸检测阶段,向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提供第一脉冲信号,向选通信号输入端提供第二电平信号,驱动单元输出周期性的触控信号;其中,第一电平信号与第二电平信号的电压值不相同。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应用于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包括N个触控电极,驱动电路包括N个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提供的驱动单元、第一触控信号输入端;驱动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触控电极一一对应连接;各驱动单元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第一触控信号输入端连接。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包括N个触控电极、驱动IC以及上述驱动电路;驱动电路中各驱动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触控电极一一对应连接;驱动IC与驱动电路连接,用于:在每个显示阶段向第一触控信号输入端和选通信号输入端提供第一电平信号,在每个触摸检测阶段向第一触控信号输入端提供第一脉冲信号,在每个触摸检测阶段分别向一个驱动单元的选通信号输入端提供第二电平信号。
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单元、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省去了移位电路的设计,驱动单元中的选通控制信号可由驱动IC直接提供,即将选通控制功能集成在驱动IC中,从而简化了触控电极的驱动电路,减小了驱动电路所占用的面板空间,提升了控制灵活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驱动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驱动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驱动单元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驱动单元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驱动单元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驱动单元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驱动单元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驱动单元的一个工作时序示意图;
图9是图2所示驱动单元的一个工作时序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驱动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驱动电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驱动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的驱动单元设置于阵列基板上,阵列基板包括触控电极。该单元用于向触控电极提供信号。
如图1所示,驱动单元100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2、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触控驱动模块10、显示驱动模块20以及信号输出端Out。
触控驱动模块10包括三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其中触控驱动模块10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2、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连接,触控驱动模块10的输出端与信号输出端Out连接。
触控驱动模块10用于在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输入的信号、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2输入的信号以及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输入的信号的控制下向信号输出端Out输出触控信号。
显示驱动模块20包括一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其中,显示驱动模块10的一个输入端与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连接,显示驱动模块10的输出端与信号输出端Out连接。
显示驱动模块20用于在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输入的信号的控制下向信号输出端Out输出公共电压信号。
信号输出端Out可以与阵列基板上的触控电极连接。触控驱动模块10和显示驱动模块20分别在触摸检测阶段和显示阶段使能,即触控驱动模块10和显示驱动模块20分别在触摸检测阶段和显示阶段处于工作状态,换言之,在触摸检测阶段,触控驱动模块10对触控电极进行驱动,此时显示驱动模块20不对触控电极进行驱动;在显示阶段,显示驱动模块20对触控电极进行驱动,此时触控驱动模块10不对触控电极进行驱动。在显示阶段,显示驱动模块20在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输入的信号的控制下使能,信号输出端Out向触控电极输出公共电压信号,这时,触控电极作为公共电极为阵列基板提供显示所需的公共电压信号。在触摸检测阶段,触控驱动模块10在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2输入的信号的控制下使能,信号输出端Out向触控电极输出触控信号,这时,触控电极作为触控基准电极,接收触控信号。
一个驱动单元100可以与阵列基板上的一个触控电极对应,不同的触控电极可以对应于不同的驱动单元100。也即是说,每个驱动单元100可以分别用于驱动一个触控电极,驱动单元100的信号输出端Out可以与阵列基板上的一个触控电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100可以独立于驱动IC而设计,例如可以设置在阵列基板上触控电极与驱动IC之间,驱动单元100从IC接收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2、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的控制信号,即可实现触控电极的分时驱动。相较于利用移位电路输出选通信号的控制方式,本实施例将更多的控制功能集成在驱动IC中,简化了驱动单元的设计,从而减小了用于驱动触控电极的驱动电路所占用的面板空间,同时由于利用驱动IC直接提供选通控制信号,能够提升控制灵活度。
以下结合图2至图6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单元的详细电路架构。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驱动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触控驱动单元200包括触控驱动模块21和显示驱动模块22。其中,触控驱动模块21包括第一与非门A1、第一反相单元B11、第一晶体管M1以及第一恒压信号输入端TXH。
第一与非门A1包括第一输入端211、第二输入端212和第一输出端221,第一输入端211与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连接,第二输入端212与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连接,第一输出端221与第一反相单元B1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与第一反相单元B1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晶体管M1的第一极与第一恒压信号输入端TXH连接,第一晶体管M1的第二极与信号输出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相单元B11包括一个第一反相器R1,第一反相器B11的输入端为第一反相器R1的输入端,第一反相单元B11的输出端为第一反相器R1的输出端。
触控驱动模块21还包括第二与非门A2、第二反相单元B21、第二晶体管M2以及第二恒压信号输入端TXL1。
其中,第二与非门A2包括第三输入端213、第四输入端214和第二输出端222,第三输入端213与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2连接,第四输入端214与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连接,第二输出端222与第二反相单元B2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与第二反相单元B2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晶体管M2的第一极与第二恒压信号输入端TXL1连接,第二晶体管M2的第二极与信号输出端Out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反相单元B21包括一个第二反相器R2,第二反相器B21的输入端为第二反相器R2的输入端,第二反相单元B21的输出端为第二反相器R2的输出端。
图2所示驱动单元200中,第一反相单元B11中包含的第一反相器的数量和第二反相单元B21中包含的第二反相器的数量均为奇数,这时,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沟道类型相同,例如图2所示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均为N型晶体管,在具体实现中,第二晶体管M2和第一晶体管M1可以均为P型晶体管。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导通时分别向信号输出端Out传输第一恒压信号和第二恒压信号。其中第一恒压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信号,第二恒压信号可以为低电平信号。
第一与非门A1用于对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输入的信号和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输入的信号进行与非运算,经过第一反相单元B11反相后生成第一晶体管M1的导通控制信号或关断控制信号。第二与非门A2用于对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2输入的信号和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输入的信号进行与非运算,经过第二反相单元B21反相后生成第二晶体管M2的导通控制信号或关断控制信号。
显示驱动模块22包括第五晶体管M5、第五反相单元B51以及公共电压信号输入端VCOM。
显示驱动模块22中,第五反相单元B51的输入端与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连接,第五反相单元B51的输出端与第五晶体管M5的栅极连接。第五晶体管M5的第一极与公共电压信号输入端VCOM连接,第五晶体管M5的第二极与信号输出端Out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反相单元B51包括一个第五反相器R5,第二反相器B51的输入端为第五反相器R5的输入端,第二反相单元B51的输出端为第五反相器R5的输出端。
图2所示驱动单元200中,第一反相单元B11中包含的第一反相器的数量和第五反相单元B51中包含的第五反相器的数量均为奇数,这时,第五晶体管M5的沟道类型与第一晶体管M1的沟道类型相同,例如图2所示第五晶体管M5和第一晶体管M1均为N型晶体管,在具体实现中,第五晶体管M5和第一晶体管M1可以均为P型晶体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可以在触摸检测阶段交替导通,以向触控电极提供触控信号,第五晶体管M5在显示阶段导通,以向触控电极传输公共电压信号。具体来说,可以在触摸检测阶段通过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选通触控驱动模块21,并关闭显示驱动模块22,根据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2输入的信号依次控制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导通,从而将第一恒压信号输入端TXH输入的高电平信号和第二恒压信号输入端TXL1输入的低电平信号交替提供至触控电极。在显示阶段,触控电极可以复用为公共电极,通过选通信号输入端选通显示驱动模块22,关闭触控驱动模块21,将公共电压信号输入端VCOM输入的信号传输至触控电极。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单元200可以实现触控电极的分时驱动,其中选通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EL输入的信号可以由驱动IC直接提供,则驱动IC可以按照任意顺序对多个触控电极进行驱动,因此提升了触控电极驱动的灵活性。
继续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驱动单元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触控驱动单元300包括触控驱动模块31和显示驱动模块32。其中,触控驱动模块31包括第一与非门A1、第一反相单元B12、第一晶体管M31、第一恒压信号输入端TXH、、第二反相单元B22、第二晶体管M32、第二恒压信号输入端TXL1。显示驱动模块32包括第五晶体管M35、第五反相单元B52以及公共电压信号输入端VCOM。
与图2所示驱动单元200不同之处在于,触控驱动模块31中,第一反相单元B12包括两个级联的第一反相器R11和R12,其中,第一反相器R11的输入端为第一反相单元B12的输入端,第一反相器R11的输出端与第一反相器R1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反相器R12的输出端为第一反向单元B12的输出端。
第二反相单元B22包括两个级联的第二反相器R21和R22,其中,第二反相器R21的输入端为第二反相单元B22的输入端,第二反相器R21的输出端与第二反相器R2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反相器R22的输出端为第二反相单元B22的输出端。
显示驱动模块32中,第五反相单元B52包括两个级联的第五反相器R51和R52,其中,第五反相器R51的输入端为第五反相单元B52的输入端,第五反相器R51的输出端与第五反相器R52的输入端连接,第五反相器R52的输出端为第五反相单元B52的输出端。
在驱动单元300中,第一反相单元B12中包含的第一反相器的数量和第二反相单元B22中包含的第二反相器的数量均为偶数,则第一晶体管M31和第二晶体管M32的沟道类型相同,可以均为P型晶体管;第一反相单元B12中包含的第一反相器的数量和第五反相单元B52中包含的第五反相器的数量均为偶数,则第一晶体管M31和第五晶体管M35的沟道类型相同,可以均为P型晶体管。
继续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驱动单元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触控驱动单元400包括触控驱动模块41和显示驱动模块42。其中,触控驱动模块41包括第一与非门A1、第一反相单元B12、第一晶体管M31、第一恒压信号输入端TXH、第二反相单元B23、第二晶体管M42、第二恒压信号输入端TXL1。显示驱动模块42包括第五晶体管M45、第五反相单元B53以及公共电压信号输入端VCOM。
与图3所示驱动单元300不同之处在于,触控驱动模块41中,第二反相单元B23包括三个级联的第二反相器R23、R24和R25,其中,第二反相器R23的输入端为第二反相单元B23的输入端,第二反相器R23的输出端与第二反相器R24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反相器R24的输出端与第二反相器R25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反相器R25的输出端为第二反相单元B23的输出端。
显示驱动模块42中,第五反相单元B53包括三个级联的第五反相器R53、R54和R55,其中,第五反相器R53的输入端为第五反相单元B53的输入端,第五反相器R53的输出端与第五反相器R54的输入端连接,第五反相器R54的输出端与第五反相器R55的输入端连接,第五反相器R55的输出端为第五反相单元B53的输出端。
在驱动单元400中,第一反相单元B12中包含的第一反相器的数量为偶数,第二反相单元B23中包含的第二反相器的数量为奇数,第五反相单元B53中包含的第五反相器的数量为奇数,则第一晶体管M31和第二晶体管M42的沟道类型不相同,第一晶体管M31和第五晶体管M45的沟道类型不相同,例如第一晶体管M31为P型晶体管,第二晶体管M42和第五晶体管M45为N型晶体管。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反相单元、第二反相单元、第五反相单元中反相器数量不同时驱动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反相单元可以包括m个级联的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单元可以包括n个级联的第二反相器,第五反相单元可以包括p个级联的第五反相器,其中,m、n、p为正整数,即m、n、p可以为任意大于1的整数。当m、n均为奇数或m、n均为偶数时,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沟道类型相同;当m、n中的一个为奇数、另一个为偶数时,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不相同。当m、p均为奇数或m、p均为偶数时,第一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的沟道类型相同;当m、p中的一个为奇数、另一个为偶数时,第一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不相同。本申请对第一反相单元中的第一反相器的数量、第二反相单元中的第二反相器的数量以及第五反相单元中的第五反相器的数量不作限定。
继续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驱动单元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触控驱动单元500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2、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触控驱动模块51、显示驱动模块52以及信号输出端Out。其中,触控驱动模块51包括第一与非门A1、第一反相单元B11、第一晶体管M1以及第一恒压信号输入端TXH。
第一与非门A1包括第一输入端511、第二输入端512和第一输出端521,第一输入端511与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连接,第二输入端512与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连接,第一输出端521与第一反相单元B1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与第一反相单元B1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晶体管M1的第一极与第一恒压信号输入端TXH连接,第一晶体管M1的第二极与信号输出端连接。
触控驱动模块51还包括第三与非门A3、第三晶体管M3以及第三恒压信号输入端TXL2。
第三与非门A3包括第五输入端515、第六输入端516和第三输出端523,第五输入端515与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2连接,第六输入端516与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连接,第三输出端523与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连接。第三晶体管M3的第一极与第三恒压信号输入端TXL2连接,第三晶体管M3的第二极与信号输出端Out连接。其中,第一晶体管M1和第三晶体管M3的沟道类型不相同,例如图5中第一晶体管M1为N型晶体管,第三晶体管M3为P型晶体管;在具体的实现中,第一晶体管M1和第三晶体管M3也可以分别为P型晶体管和N型晶体管。
显示驱动模块52包括第五晶体管M5、第五反相单元B51以及公共电压信号输入端VCOM。
显示驱动模块52中,第五反相单元B51的输入端与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连接,第五反相单元B51的输出端与第五晶体管M5的栅极连接。第五晶体管M5的第一极与公共电压信号输入端VCOM连接,第五晶体管M5的第二极与信号输出端Out连接。其中,第五晶体管M5的沟道类型与第一晶体管M1的沟道类型相同,例如图2所示第五晶体管M5和第一晶体管M1均为N型晶体管,在具体实现中,第五晶体管M5和第一晶体管M1可以均为P型晶体管。
从图5可以看出,与图2所示驱动单元200不同的是,驱动单元500的触控驱动模块51中,第三与非门A3的输出端523直接与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连接,即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2输入的信号和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输入的信号在经过第三与非门A3的运算后,未经过反相器的反相运算,直接输出至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驱动单元200中第二反相单元B21可以对第二与非门A2输出的信号进行稳压和信号增强处理,相较于驱动单元500中将第三与非门A3输出的信号直接提供至第三晶体管M3,驱动单元200中第二晶体管M2栅极的控制信号更加稳定且可以保证第二晶体管M2栅极的控制信号的强度(例如电压值)足够驱动第二晶体管M2导通。增强了驱动能力。
继续参考图6,其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驱动单元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在图2所示驱动单元200的基础上,驱动单元600还包括第四反相器R4。第四反相器R4的输入端与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连接,第四反相器R4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2连接。
在驱动单元600中,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2输出的信号为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输出的信号的反相信号。相较于图2所示驱动单元200,驱动IC可以仅向驱动单元600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和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1分别提供第一控制信号和选通信号,通过驱动单元600生成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2的第二控制信号,能够降低驱动IC的负载,有利于降低功耗。
继续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驱动单元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驱动单元700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2、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触控驱动模块71、显示驱动模块72以及信号输出端Out。其中,触控驱动模块71的电路结构与驱动单元200中的触控驱动模块21的电路结构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驱动模块72包括第四晶体管M4以及公共电压信号输入端VCOM。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与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连接,第四晶体管M4的第一极与公共电压信号输入端VCOM连接,第四晶体管M4的第二极与信号输出端Out连接。其中,第四晶体管M4的沟道类型与第一晶体管M1的沟道类型不相同,例如图7中第一晶体管M1为N型晶体管,第四晶体管M4为P型晶体管。
与图2所示驱动单元200相比,图7所示驱动单元700的显示驱动模块72由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输入的信号直接控制,在选通信号将显示驱动模块72选通时,显示驱动模块72可以立即向信号输出端Out输出公共电压信号,在此过程中,显示驱动模块72的使能不会发生延迟,保证了驱动电路的稳定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驱动单元的具体实施方式不限于以上结合图2至图7描述的各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上图2至图7中任一触控驱动模块与任一显示驱动模块的组合,例如可以包括触控驱动模块51与显示驱动模块72组合而成的驱动单元,其电路结构和连接关系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驱动单元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针对上述实施例描述的驱动单元,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驱动方法。具体地,驱动方法包括:在显示阶段,向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和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提供第一电平信号,驱动单元输出由公共电压信号输入端VCOM输入的公共电压信号COM;在触摸检测阶段,向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提供第一脉冲信号,向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提供第二电平信号,驱动单元输出周期性的触控信号;其中,第一电平信号与第二电平信号的电压值不相同。例如第一电平信号可以为低电平信号,第二电平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信号。
进一步参考图8,其示出了图6所示驱动单元的一个工作时序示意图。其中,TX_SW1表示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输入的信号,TX_SEL_n和TX_SEL_n+1分别表示第n个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_n和第n+1个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_n+1输入的信号,TX_n和TX_n+1分别表示第n个驱动单元和第n+1个驱动单元的信号输出端Out输出的信号,也即表示第n个触控电极和第n+1个触控电极接收到的信号。
如图8所示,在显示阶段T81,向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和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_n、TX_SEL_n+1提供低电平信号VL,这时,第n个驱动单元600和第n+1个驱动单元600中的第一与非门A1和第二与非门A2输出高电平信号,经过第一反相单元B11和第二反相单元B21反相之后,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均接收到低电平信号,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均截止,触控驱动模块关闭。
驱动单元600中的显示驱动模块22使能,第五晶体管M5导通,第五晶体管M5将公共电压信号输入端输入的信号传输至信号输出端Out。
在触摸检测阶段T82,向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提供第一脉冲信号T1,向第n个驱动单元600对应的第n个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_n提供第二电平信号VH。第n个驱动单元600的显示驱动模块22在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_n的控制下关断,第n个驱动单元的触控驱动模块21使能,第一与非门A1对第一脉冲信号T1和第二电平信号VH进行与非运算后,第一反相单元B11将第一与非门A1输出的信号进行反相处理,并传输至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这时,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接收到的信号与第一脉冲信号T1一致,则第n个驱动单元600的信号输出端Out在第一脉冲信号T1为高电平的时间段内输出第一恒压信号输入端TXH输入的高电平信号。
第二与非门A2对第一脉冲信号T1的反相信号和第二电平信号VH进行与非运算后,第二反相单元B21将第二与非门A2输出的信号进行反相处理,并传输至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这时,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接收到的信号与第一脉冲信号T1互为反相信号,则第n个驱动单元600的信号输出端Out在第一脉冲信号T1为低电平的时间段内输出第二恒压信号输入端TXL1输入的低电平信号,也即第n个触控电极TX_n输出周期性的触控信号。
第n个驱动单元600输出的触控信号与第一脉冲信号T1具有相同的周期和相同的占空比,且触控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也分别与第一脉冲信号T1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一致。驱动单元600输出的触控信号的峰值和谷值分别由第一恒压信号输入端TXH和第二恒压信号输入端TXL1提供。
在触摸检测阶段T82,向第n+1个驱动单元600对应的第n+1个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_n+1提供第一电平信号VL。第n+1个驱动单元的触控驱动模块21和显示驱动模块22关闭,第n+1个驱动单元600输出第一电平信号VL,也即第n+1个触控电极TX_n+1接收第一电平信号VL。
在显示阶段T83,向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和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_n、TX_SEL_n+1提供低电平信号VL,与显示阶段T81类似,第n个驱动单元和第n+1个驱动单元600中的显示驱动模块22使能,第五晶体管M5导通,第五晶体管M5将公共电压信号输入端输入的信号传输至信号输出端Out,即第n个触控电极TX_n和第n+1个触控电极TX_n+1接收公共电压信号输入端VCOM输入的公共电压信号COM。
在触摸检测阶段T84,向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提供第一脉冲信号T1,向第n+1个驱动单元600对应的第n+1个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_n+1提供第二电平信号VH。第n+1个驱动单元600的显示驱动模块22在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_n+1的控制下关断,第n+1个驱动单元的触控驱动模块21使能,第一与非门A1对第一脉冲信号T1和第二电平信号VH进行与非运算后,第一反相单元B11将第一与非门A1输出的信号进行反相处理,并传输至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这时,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接收到的信号与第一脉冲信号T1一致,则第n+1个驱动单元600的信号输出端Out在第一脉冲信号T1为高电平的时间段内输出第一恒压信号输入端TXH输入的高电平信号。
第二与非门A2对第一脉冲信号T1的反相信号和第二电平信号VH进行与非运算后,第二反相单元B21将第二与非门A2输出的信号进行反相处理,并传输至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这时,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接收到的信号与第一脉冲信号T1互为反相信号,则第n+1个驱动单元600的信号输出端Out在第一脉冲信号T1为低电平的时间段内输出第二恒压信号输入端TXL1输入的低电平信号,也即第n+1个触控电极TX_n输出周期性的触控信号。
第n+1个驱动单元600输出的触控信号与第一脉冲信号T1具有相同的周期和相同的占空比,且触控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也分别与第一脉冲信号T1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一致。驱动单元600输出的触控信号的峰值和谷值分别由第一恒压信号输入端TXH和第二恒压信号输入端TXL1提供。
在触摸检测阶段T84,向第n个驱动单元600对应的第n个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_n提供第一电平信号VL。第n个驱动单元的触控驱动模块21和显示驱动模块22关闭,第n个驱动单元600输出第一电平信号VL,也即第n个触控电极TX_n接收第一电平信号VL。
通过图8所示工作时序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单元可以对各触控电极进行显示驱动和触控驱动。在显示阶段,驱动单元可以向触控电极提供公共电压信号,在多个触摸检测阶段,可以依次向各触控电极提供触摸扫描信号。其中,各触控电极对应的选通信号输入端输入的信号可以由驱动IC直接提供,无需设计额外的移位电路来产生选通信号,因此简化了触控电机的驱动电路,同时驱动IC可以按照任意的顺序对触控电极进行扫描,提升了控制灵活度。
进一步地,若驱动单元中不包括上述第四反相器R4,即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2未通过第四反相器R4连接,例如图2所示驱动单元200,则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提供的驱动方法还包括:在显示阶段,向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提供第一电平信号;在触摸检测阶段,向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提供第二脉冲信号;其中,第二脉冲信号的周期与第一脉冲信号的周期相同。
进一步参考图9,其示出了图2所示驱动单元的一个工作时序示意图。
在显示阶段T91和显示阶段T93,向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2和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_n、TX_SEL_n+1提供低电平信号VL,与显示阶段T61类似,第n个驱动单元和第n+1个驱动单元200中的触控驱动模块21关闭,第n个驱动单元和第n+1个驱动单元200中的显示驱动模块22使能,第五晶体管M5导通,第五晶体管M5将公共电压信号输入端VCOM输入的信号COM传输至信号输出端Out,即第n个触控电极TX_n和第n+1个触控电极TX_n+1接收公共电压信号输入端VCOM输入的公共电压信号COM。
在触摸检测阶段T92,向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提供第一脉冲信号T1,向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2提供第二脉冲信号T2,向第n个驱动单元对应的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_n提供第二电平信号VH、向第n+1个驱动单元对应的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_n+1提供低电平信号VL,这时,第n个驱动单元200的显示驱动模块22在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_n的控制下关断,第n个驱动单元200的触控驱动模块21使能,第一与非门A1对第一脉冲信号T1和第二电平信号VH进行与非运算后,第一反相单元B11将第一与非门A1输出的信号进行反相处理,并传输至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这时,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接收到的信号与第一脉冲信号T1一致,则第n个驱动单元200的信号输出端Out在第一脉冲信号T1为高电平的时间段内输出第一恒压信号输入端TXH输入的高电平信号。
第二与非门A2对第二脉冲信号T2和第二电平信号VH进行与非运算后,第二反相单元B21将第二与非门A2输出的信号进行反相处理,并传输至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这时,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接收到的信号为第二脉冲信号,则第n个驱动单元200的信号输出端Out在第二脉冲信号T2为高电平的时间段内输出第二恒压信号输入端TXL1输入的低电平信号。
从图9可以看出,在触摸检测阶段T92,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2输入的第二脉冲信号T2的上升沿相较于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输入的第一脉冲信号T1的下降沿具有一定时间的延时,在第一脉冲信号T1的下降沿到来之后、第二脉冲信号T2的上升沿到来之前,第n个信号输出端Out输出的信号(也即第n个触控电极接收的信号)维持第一恒压信号输入端TXH输入的高电平信号。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2输入的信号同时发生翻转时,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状态同时发生变化,可能存在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同时处于导通状态的情况,这时第一恒压信号输入端TXH和第二恒压信号输入端TXL1输入的信号同时传递至信号输出端Out,使触控电极接收到的信号不稳定。采用图9所示工作时序对应的驱动方法,可以避免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同时处于导通状态,从而保证了驱动单元输出信号的稳定。
进一步地,在触摸检测阶段T92,向第n+1个驱动单元200对应的第n+1个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_n+1提供第一电平信号VL。第n+1个驱动单元的触控驱动模块和显示模块关闭,第n+1个驱动单元输出第一电平信号VL,也即第n+1个触控电极TX_n+1接收第一电平信号VL。
在触摸检测阶段T94,向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提供给第一脉冲信号T1,向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2提供第二脉冲信号T2,向第n+1个驱动单元200对应的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_n+1提供第二电平信号VH、向第n个驱动单元对应的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_n提供低电平信号VL。这时,第n+1个驱动单元200中的触控驱动模块21使能,输出触控信号;第n个驱动单元200中的触控驱动模块21和显示驱动模块22均处于关闭状态,输出第一电平信号VL。
在触摸检测阶段T94,第n+1个驱动单元的工作原理与第n个驱动单元在触摸检测阶段T92的工作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包含上述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应用于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可以包括N个触控电极,其中N为正整数。
请参考图10,其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驱动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驱动电路1000包括N个驱动单元101、102、…、10N以及第一触控信号输入端SW1,其中驱动单元101、102、…、10N可以为以上实施例描述的任一驱动单元。驱动单元101、102、…、10N的信号输出端Out101、Out102、…、Out10N与阵列基板上的触控电极TX1、TX2、…、TXN一一对应电连接。各驱动单元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与第一触控信号输入端SW1连接。
可选地,上述驱动单元101、102、…、10N可以为上述驱动单元400,包括第四反相器R4,第四反相器R4的输入端与驱动单元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连接,第四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各驱动单元101、102、…、10N的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_1、TX_SEL_2、…、TX_SEL_n可以由阵列基板上的驱动IC直接提供信号。各驱动单元101、102、…、10N在驱动IC向对应的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_1、TX_SEL_2、…、TX_SEL_n输入的信号的控制下驱动对应的触控电极进行显示或触摸检测。
继续参考图11,其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驱动电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驱动电路1100包括N个驱动单元111、112、…、11N以及第一触控信号输入端SW2、第二触控信号输入端SW3,其中驱动单元111、112、…、11N可以为以上实施例描述的任一驱动单元。驱动单元111、112、…、11N的信号输出端Out111、Out112、…、Out11N与阵列基板上的触控电极TX1、TX2、…、TXN一一对应电连接。各驱动单元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1与第一触控信号输入端SW2连接,各驱动单元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TX_SW2与第二触控信号输入端SW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各驱动单元111、112、…、11N的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_1、TX_SEL_2、…、TX_SEL_n可以由阵列基板上的驱动IC直接提供信号。各驱动单元111、112、…、11N在驱动IC向对应的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_1、TX_SEL_2、…、TX_SEL_n输入的信号的控制下驱动对应的触控电极进行显示或触摸检测。
从图10和图11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可以对多个触控电极进行驱动,且触控电极TX1、TX2、…、TXN的触控驱动无需移位电路进行控制,可利用驱动IC输出的选通信号进行灵活控制。
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请参考图12,其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200包括阵列基板1210,阵列基板1210包括N个触控电极TX1、TX2、TX3、…、TXN、驱动IC 1201以及驱动电路1202,其中N为正整数。
驱动电路1202中各驱动单元121、122、123、…、12N的信号输出端与触控电极TX1、TX2、TX3、…、TXN一一对应连接;驱动IC1201与驱动电路1202连接。
驱动IC 1201用于在每个显示阶段向第一触控信号输入端SW1和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1、TX_SEL2、TX_SEL3、…、TX_SELN提供第一电平信号,在每个触摸检测阶段向第一触控信号输入端SW1提供第一脉冲信号,在每个触摸检测阶段分别向一个驱动单元121、122、123、…或12N的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1、TX_SEL2、TX_SEL3、…或TX_SELN提供第二电平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IC 1201可以与驱动电路1202中各驱动单元121、122、123、…、12N的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1、TX_SEL2、TX_SEL3、TX_SELN电连接,则在驱动时,驱动IC 1201可以直接向各驱动单元121、122、123、…、12N提供选通控制信号,使得各驱动单元121、122、123、…、12N可以相互独立地控制,进而分离了各触控电极TX1、TX2、TX3、…、TXN的驱动,驱动IC 1201可以按照任意的顺序对触控电极TX1、TX2、TX3、…、TXN进行触控扫描或显示驱动,提升了控制灵活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各驱动单元的第二触控信号输入端未通过反相器与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则驱动IC 1201还用于在每个显示阶段向第二触控信号输入端提供第一电平信号,在每个触摸检测阶段向第二触控信号输入端提供第二脉冲信号,其中,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的周期相同。
进一步地,触控电极TX可以为条状电极,阵列基板1210上可以设有两个驱动电路,例如分别为图12所示的驱动电路1202和1203。其中驱动电路1203也与驱动IC连接,用于从驱动IC接收第一触控信号输入端SW1、第二触控信号输入端和选通信号输入端TX_SEL1、TX_SEL2、TX_SEL3、…、TX_SELN所需要输入的信号。驱动电路1202和1203可以分别设置于触控电极TX1、TX2、TX3、…、TXN位于其延伸方向的两端,从两端对触控电极TX1、TX2、TX3、…、TXN进行驱动,可以提升触摸检测精度。
通过驱动IC 1201向驱动电路1202提供选通控制信号,来控制各驱动单元进行显示驱动或触控驱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任意地对各触控电极TX1、TX2、TX3、…、TXN进行触控驱动,即可以按照任意的顺序驱动各触控电极TX1、TX2、TX3、…、TXN进行触控扫描,还可以仅对其中一部分触控电极进行触控扫描,从而提升了触控扫描的控制灵活度。
继续参考图13,其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显示面板1300包括阵列基板131和与阵列基板131对向设置的彩膜基板132,其中阵列基板131可以为图12所示显示面板1200中的阵列基板1210。
在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131上的触控电极为第一触控电极1310,彩膜基板上设有第二触控电极1320。第一触控电极1310和第二触控电极1320均为条状电极。第一触控电极1310的延伸方向和第二触控电极1320的延伸方向不一致。
进一步地,第一触控电极1310设置于阵列基板131朝向彩膜基板132的一侧,第二触控电极1320设置于彩膜基板132远离阵列基板131的一侧。
进一步地,显示面板1300上设有数据线和扫描线(图13中未示出),数据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扫描线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第一触控电极1310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触控电极1320的延伸方向与扫描线的延伸方向一致。即第一触控电极1310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触控电极1320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显示面板1300还可以包括柔性电路板1321。阵列基板131还包括驱动电路1311和驱动IC 1312,该驱动电路1311可以为图10或图11所示的驱动电路。彩膜基板132上可以设有触控信号线1322,第二触控电极1320通过触控信号线1322电连接至柔性电路板1321,柔性电路板1321与驱动IC 1312电连接,由此,彩膜基板132上与各第二触控电极1320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1322汇聚并电连接至柔性电路板1321之后,通过柔性电路板1321与驱动IC 1322电连接,使得驱动IC 1322可以接收第二触控电极1320返回的信号。
可以理解,上述显示面板1300还包括背光单元、偏振片、保护玻璃等结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模糊本申请,这些结构在图13中未示出。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驱动IC可以向用于驱动触控电极的驱动电路直接提供控制信号,多个触控电极的触控扫描可以由IC直接控制执行,即可以将移位电路的功能集成至驱动IC中,从而简化了显示面板的结构,并且提升了控制的灵活性。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9)

1.一种驱动单元,用于向阵列基板的触控电极提供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选通信号输入端、触控驱动模块、显示驱动模块以及信号输出端;
所述触控驱动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信号以及所述选通信号输入端输入的信号的控制下向所述信号输出端输出触控信号;
所述显示驱动模块用于在所述选通信号输入端输入的信号的控制下向所述信号输出端输出公共电压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驱动模块包括第一与非门、第一反相单元、第一晶体管以及第一恒压信号输入端;
所述第一与非门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选通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反相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反相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恒压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信号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一反相单元包括m个级联的第一反相器,m为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驱动模块还包括第二与非门、第二反相单元、第二晶体管以及第二恒压信号输入端;
所述第二与非门包括第三输入端、第四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输入端与所述选通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反相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反相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恒压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信号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二反相单元包括n个级联的第二反相器,n为正整数;
其中,当m、n均为奇数或者m、n均为偶数时,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沟道类型相同;
当m、n中的一个为奇数、另一个为偶数时,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驱动模块还包括第三与非门、第三晶体管以及第三恒压信号输入端;
所述第三与非门包括第五输入端、第六输入端和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五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输入端与所述选通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恒压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信号输出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四反相器,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驱动单元,所述显示驱动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以及公共电压信号输入端;
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选通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公共电压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信号输出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驱动单元,所述显示驱动模块包括第五晶体管、第五反相单元以及公共电压信号输入端;
所述第五反相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选通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反相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公共电压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信号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五反相单元包括p个级联的第五反相器,p为正整数;
其中,当m、p均为奇数或者m、p均为偶数时,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沟道类型相同;
当m、p中的一个为奇数、另一个为偶数时,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不相同。
8.一种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显示阶段,向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和所述选通信号输入端提供第一电平信号,所述驱动单元输出公共电压信号;
在触摸检测阶段,向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提供第一脉冲信号,向所述选通信号输入端提供第二电平信号,所述驱动单元输出周期性的触控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电平信号与所述第二电平信号的电压值不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显示阶段,向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提供所述第一电平信号;
在所述触摸检测阶段,向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提供第二脉冲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周期与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周期相同。
10.一种驱动电路,应用于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N个触控电极,其中N为正整数,所述驱动电路包括N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单元、第一触控信号输入端;
所述驱动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触控电极一一对应连接;
各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输入端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四反相器,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触控信号输入端;
各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输入端连接。
13.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N个触控电极、驱动IC以及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电路,其中N为正整数;
所述驱动电路中各所述驱动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触控电极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驱动IC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用于:
在每个显示阶段向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输入端和所述选通信号输入端提供第一电平信号,在每个触摸检测阶段向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输入端提供第一脉冲信号,在每个所述触摸检测阶段分别向一个所述驱动单元的选通信号输入端提供第二电平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IC与所述驱动电路中各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选通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IC还用于在每个显示阶段向所述第二触控信号输入端提供第一电平信号,在每个触摸检测阶段向所述第二触控信号输入端提供第二脉冲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周期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阵列基板对向设置的彩膜基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为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条状电极;
所述彩膜基板上设有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条状电极;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不一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朝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上还设有数据线和扫描线,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扫描线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扫描线的延伸方向一致。
CN201610616835.9A 2016-07-29 2016-07-29 驱动单元、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Active CN1060238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6835.9A CN106023875B (zh) 2016-07-29 2016-07-29 驱动单元、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US15/359,515 US10331262B2 (en) 2016-07-29 2016-11-22 Driving unit, driving method,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panel
DE102017101080.7A DE102017101080A1 (de) 2016-07-29 2017-01-20 Ansteuerungseinheit, Ansteuerungsverfahren, Ansteuerungsschaltung und Anzeigefel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6835.9A CN106023875B (zh) 2016-07-29 2016-07-29 驱动单元、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3875A true CN106023875A (zh) 2016-10-12
CN106023875B CN106023875B (zh) 2022-08-16

Family

ID=57115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16835.9A Active CN106023875B (zh) 2016-07-29 2016-07-29 驱动单元、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31262B2 (zh)
CN (1) CN106023875B (zh)
DE (1) DE102017101080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6623A (zh) * 2016-10-31 2017-02-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6531108A (zh) * 2016-12-29 2017-03-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6648249A (zh) * 2016-12-29 2017-05-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6681556A (zh) * 2016-12-29 2017-05-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选通控制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681568A (zh) * 2017-03-29 2017-05-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06775101A (zh) * 2016-12-29 2017-05-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6775111A (zh) * 2017-01-10 2017-05-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6847214A (zh) * 2017-02-28 2017-06-1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选通控制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219438A (zh) * 2017-07-24 2017-09-2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测试方法、显示装置
CN111813262A (zh) * 2020-06-24 2020-10-23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5624B (zh) * 2018-05-31 2020-07-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电路、触控检测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256171B (zh) 2018-11-22 2021-02-26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移位寄存器单元、驱动方法、电路、显示面板及装置
CN113628585B (zh) * 2021-08-31 2022-10-21 上海视涯技术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硅基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45992A (ko) * 2010-10-29 2012-05-09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일체형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CN102937852A (zh) * 2012-10-19 2013-02-20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4503652A (zh) * 2015-01-26 2015-04-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驱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触控驱动电路
CN104932747A (zh) * 2015-06-24 2015-09-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驱动单元、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353921A (zh) * 2015-12-08 2016-02-2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一种触控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0781B (zh) * 2014-11-12 2017-10-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的驱动单元、驱动电路、触控面板及驱动方法
CN104536627B (zh) * 2014-12-29 2017-11-1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驱动检测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4505014B (zh) * 2014-12-31 2017-02-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电路、阵列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4485082B (zh) * 2014-12-31 2017-02-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45992A (ko) * 2010-10-29 2012-05-09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일체형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CN102937852A (zh) * 2012-10-19 2013-02-20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4503652A (zh) * 2015-01-26 2015-04-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驱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触控驱动电路
CN104932747A (zh) * 2015-06-24 2015-09-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驱动单元、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353921A (zh) * 2015-12-08 2016-02-2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一种触控显示设备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6623A (zh) * 2016-10-31 2017-02-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6406623B (zh) * 2016-10-31 2020-04-0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6531108B (zh) * 2016-12-29 2019-05-2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6681556A (zh) * 2016-12-29 2017-05-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选通控制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648249A (zh) * 2016-12-29 2017-05-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6775101A (zh) * 2016-12-29 2017-05-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6531108A (zh) * 2016-12-29 2017-03-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6681556B (zh) * 2016-12-29 2019-11-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选通控制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648249B (zh) * 2016-12-29 2019-09-0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6775101B (zh) * 2016-12-29 2019-12-2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6775111A (zh) * 2017-01-10 2017-05-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6775111B (zh) * 2017-01-10 2019-09-0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6847214A (zh) * 2017-02-28 2017-06-1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选通控制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847214B (zh) * 2017-02-28 2019-05-2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选通控制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681568A (zh) * 2017-03-29 2017-05-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07219438B (zh) * 2017-07-24 2019-09-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测试方法、显示装置
CN107219438A (zh) * 2017-07-24 2017-09-2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测试方法、显示装置
CN111813262A (zh) * 2020-06-24 2020-10-23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1813262B (zh) * 2020-06-24 2023-08-25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3875B (zh) 2022-08-16
DE102017101080A1 (de) 2018-02-01
US20170075488A1 (en) 2017-03-16
US10331262B2 (en) 2019-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3875A (zh) 驱动单元、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CN104240631B (zh) Goa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9733759B2 (en) Driving circuit, array substrate,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of the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4332146B (zh) 移位寄存器单元、移位寄存器、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CN104282287B (zh) 一种goa单元及驱动方法、goa电路和显示装置
CN103971628B (zh) 移位寄存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KR101899228B1 (ko) 디스플레이 구동 회로, 어레이 기판, 및 터치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US11094244B2 (en) Scanning circuit, driver circuit, touch display panel, receiving switching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CN104867438A (zh) 移位寄存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移位寄存器和显示装置
CN108766340A (zh) 移位寄存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CN106406623B (zh)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10198135B2 (en) Touch circuit,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130076824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CN104103253A (zh) 发射电极扫描电路、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4966503B (zh) 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电平移位器
CN111986609B (zh) 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05139797A (zh) 一种异形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806636A (zh) 移位寄存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设备
CN106128378A (zh) 移位寄存单元、移位寄存器及显示面板
CN1866348B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以及液晶显示驱动用半导体集成电路
CN106356019B (zh) 选择连接单元、移位寄存器和显示面板
US10255843B2 (en) Scan driving circuit and flat display device thereof
CN100472664C (zh) 移位寄存器以及显示装置
TW201207824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l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CN204029332U (zh) 发射电极扫描电路、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