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019911A - 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19911A
CN106019911A CN201610169082.1A CN201610169082A CN106019911A CN 106019911 A CN106019911 A CN 106019911A CN 201610169082 A CN201610169082 A CN 201610169082A CN 106019911 A CN106019911 A CN 1060199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equipment
choosing
external air
introducing ports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690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19911B (zh
Inventor
供田泰明
浅冈正悟
松井直树
川上勋
杨树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019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99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199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99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81Filters; Lou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79/00Filters adapt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pecific uses
    • B01D2279/45Filters adapt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pecific us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computers, hard-discs, mobile pho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4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c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以不进行电动风扇的旋转速度的可变控制为前提,能够容易地获取电器设备的排气风量与电动风扇的抽吸力的匹配性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具备用于对来自电器设备的排气进行净化的过滤器(23)以及电动风扇(24),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设有不同于吸入来自电器设备的排气的吸入口(13)的外部空气导入口(19),并能够调整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通风阻力。例如,通过变更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面积,调整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通风阻力。

Description

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电器设备,并具备用于对来自电器设备的排气进行净化的过滤器以及电动风扇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从图像形成装置那样的电器设备排出的气体中,包含硅被加热时产生的硅氧烷、调色剂在高温下熔化时产生的烃这样的超微粒子(UFP),但是,近年来,针对这种超微粒子的限制正变得严格。因此,谋求使用过滤器等捕获排气中的超微粒子并将净化后的空气向大气中排出的电器设备。关于新开发的电器设备,进行了满足这种限制的设计,另一方面,对于现有的电器设备,也能够通过后安装具备将上述那种排气进行净化的功能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以下,有时也简称为选装装置)来满足有关排气中的超微粒子的限制。此时,重要的是获取来自电器设备的排气风量与内置于选装装置的电动风扇的抽吸力的匹配性。在未获取该匹配性的情况下,存在给电器设备的内部的气流带来负面影响的隐患。
作为与来自电器设备的排气的气流的调整相关的现有技术,具有专利文献1~4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换气装置具备供气风扇与排气风扇,并在作为室内侧吸入口以及室外侧排出口的管道连接口具备将空气的流动遮挡·开通的开闭板和驱动开闭板的齿轮马达。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换气装置构成为,在从外部空气吸入口至外部空气排出口的供气通路的内部具备风扇马达、开口调整部件以及加热部件,通过将从外部空气吸入口供给的外部空气的一部分加热,从而有助于防止结露等。
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构成为,利用管道以及排气风扇使从定影用的加热辊产生的、包含微粒子的排气通过过滤器部件,之后使该排气从出口排出,根据初始释放(initial burst)条件控制排气的流动通过过滤器部件的量,从而将不耐热的过滤器部件的寿命延长。
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放射线检测装置构成为,根据配置在送风路径上的发热部的发热量使外部空气的进入量变化,从而高效地将发热部冷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482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0465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18023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230430号公报
如上述那样,在将具备对排气进行净化的功能的选装装置安装于电器设备(图像形成装置等)的情况下,重要的是获取来自电器设备的排气风量与内置于选装装置的电动风扇的抽吸力的匹配性。例如,在选装装置的电动风扇的抽吸力比来自图像形成装置的排气口的设定排气风量大的情况下,若定影装置附近的风量比设计气流大,则定影装置的温度相比于设定温度下降,因此存在不能充分进行调色剂的定影的隐患。相反,在选装装置的电动风扇的抽吸力比来自图像形成装置的排气口的设定排气风量小的情况下,选装装置成为阻力,不能充分地从装置主体的排气口进行排气,因此存在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冷却性能受损的隐患。
在作为安装选装装置的对象的电器设备(图像形成装置)存在排气风量不同的多种电器设备的情况下,准备多种与各个电器设备的排气风量相配合的、抽吸力不同的选装装置,这在成本方面还是管理方面都是不利的。可能的话,期望能够改变通用的选装装置的抽吸力来应对多种电器设备。
另外,在电器设备的排气风量以及选装装置的抽吸力的一方或者两方伴随着使用而变化,无法获取两者的匹配性的情况下,如果选装装置的抽吸力可变,则能够容易地重新获取电器设备的排气风量与选装装置的抽吸力的匹配性。如果可变地控制选装装置的电动风扇的旋转速度,则容易应对上述那样的课题,但这需要能够可变地控制旋转速度的电动风扇与其控制电路,因此导致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不进行电动风扇的旋转速度的可变控制为前提,能够简易地获取电器设备的排气风量与电动风扇的抽吸力的匹配性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
技术方案1所述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安装于电器设备,具备用于对来自电器设备的排气进行净化的过滤器以及电动风扇,所述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设有不同于吸入来自所述电器设备的排气的吸入口的外部空气导入口,并能够调整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通风阻力。
这里所说的通风阻力的意思是通过外部空气导入口从外部(大气中)向选装装置的内部(管道内)流入的空气的难以流动程度,在外部与管道内之间的压力差为恒定时(换言之是电动风扇带来的抽吸力为恒定时),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通风阻力越大,流入管道内的外部空气的量越少,相反,通风阻力越小,将有越多的外部空气流入管道内。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中,在形成从所述吸入口至所述过滤器以及电动风扇的空气流路的管道的壁面,形成有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通过变更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面积,调整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通风阻力。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中,所述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具备构成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的开口和以封堵所述开口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管道的壁面的遮挡部件,通过变更所述遮挡部件的位置,变更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面积。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中,设于形成从所述吸入口至所述过滤器以及电动风扇的空气流路的管道的壁面上的不同位置的多个能够开闭的开口构成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通过变更打开状态的开口的位置,调整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通风阻力。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中,在形成从所述吸入口至所述过滤器以及电动风扇的空气流路的管道的壁面,形成有构成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的开口,所述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具备流路变更部件,该流路变更部件通过变更从所述开口导入到所述管道内的外部空气的流路,调整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通风阻力。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中,在覆盖所述电器设备的排气口的所述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的安装面与所述电器设备的形成有排气口的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构成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通过使所述间隙可变,调整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通风阻力。
根据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中,所述电器设备具备排气口和从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电器设备内的空气的排气风扇,所述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安装于所述电器设备的所述排气口。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选装装置的电动风扇带来的抽吸力的一部分用于来自外部空气导入口的外部空气的抽吸,剩余的抽吸力成为针对电器设备的排气口抽吸力。而且,通过调整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通风阻力,能够改变用于外部空气的抽吸的抽吸力与针对排气口的抽吸力的比例,因此即使电动风扇带来的抽吸力恒定(换句话说,不改变电动风扇的旋转速度),也能够使针对电器设备的排气口的抽吸力变化,从而简易地获取其与电器设备的排气风量的匹配性。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将在形成从吸入口至过滤器以及电动风扇的空气流路的管道的壁面上形成的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面积进行变更,从而调整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通风阻力,因此能够使针对电器设备的排气口的抽吸力变化,从而容易地获取其与电器设备的排气风量的匹配性。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将以封堵构成外部空气导入口的开口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方式安装于管道的壁面的遮挡部件的位置进行变更,从而变更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面积并调整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通风阻力。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将设于形成从吸入口至过滤器以及电动风扇的空气流路的管道的壁面上的不同位置的多个能够开闭的开口中的、打开状态的开口的位置进行改变,从而调整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通风阻力。例如,在使靠近吸入口的位置的开口为关闭状态、使靠近电动风扇的位置的开口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相比于相反的开闭状态的情况,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通风阻力更小(抽吸更多的外部空气),针对电器设备的排气口的抽吸力更小。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利用流路变更部件对从在形成从吸入口至过滤器以及电动风扇的空气流路的管道的壁面上形成的开口导入到管道内的外部空气的流路进行变更,则与不变更地将外部空气导入到管道内的情况相比,通风阻力更大(抽吸的外部空气的量减少),针对电器设备的排气口的抽吸力更大。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从形成于覆盖电器设备的排气口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的安装面与电器设备的形成有排气口的壁面之间的间隙吸入外部空气,该外部空气与来自电器设备的排气一起从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的吸入口导向管道内。而且,该间隙越宽,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通风阻力宽小(抽吸更多的外部空气),针对电器设备的排气口的抽吸力宽小。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右斜前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激光打印机安装有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选装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选装装置与激光打印机装置主体的内部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表示选装装置与激光打印机装置主体的排气口附近的内部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表示空气流传感器的构造以及检测原理的侧视示意图。
图6是表示空气流传感器的构造以及检测原理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中的(a)、(b)是表示空气流传感器壳体的入口以及出口的附近所具备的防脱部件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选装装置的电路的构成的框图。
图9是表示选装装置的控制装置进行的控制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0中的(a)、(b)是表示调整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通风阻力的方法的第1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1中的(a)、(b)是表示调整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通风阻力的方法的第2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2中的(a)、(b)是表示调整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通风阻力的方法的第3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选装装置安装于一体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图13的选装装置与一体机的内部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5 电器设备的装置主体
5a 形成有电器设备的排气口的壁面
9 电器设备的排气口
12 选装装置(净化单元)
12a 选装装置的安装面
13 吸入口
15 管道
19 外部空气导入口
23 过滤器
24 电动风扇
40 流路变更部件
PL 遮挡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作为供本实施方式的选装装置安装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激光打印机的例子的立体图,并且是从右斜前方观察激光打印机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根据需要使用表示特定的方向、位置的术语(例如“左右”“上下”等)的情况下,以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面板1所在的前表面作为主视面,以该方向作为基准。
该激光打印机在装置主体5的正面上部具备包含液晶显示器以及操作按钮的操作面板1,在其后方的上表面设有供印刷的纸张排出并层叠的排纸托盘4。在装置主体5的内部设有包含感光鼓、曝光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定影装置等在内的图像形成部,在装置主体5的下侧安装有供纸托盘6,该供纸托盘6收容有向图像形成部供纸的标准的记录纸张。
从供纸托盘6送出的纸张在装置主体5的内部被向图像形成部供纸。根据从连接于激光打印机的个人计算机等送来的图像数据控制曝光装置,在感光鼓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使静电潜像显影而成为调色剂像。该调色剂像通过转印装置转印于纸张,并通过定影装置加热而定影。换句话说,向图像形成部供纸的纸张在沿规定的输送路径输送的期间被转印调色剂像,并在定影之后向排纸托盘4排出。
在装置主体5的右侧面设有排气口9,以覆盖该排气口9的方式后安装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选装装置。将在图1所示的激光打印机安装有选装装置12的状态以立体图的方式表示在图2中。另外,将选装装置12与激光打印机装置主体5的内部以俯视示意图的方式表示在图3中。
在本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机中,在装置主体5的右侧面设有排气口9,在左侧面设有进气口(未图示)。在排气口9的内侧配置有排气风扇(冷却风扇)22。从外部通过进气口进入激光打印机的装置主体5的空气在将装置主体5的内部的定影装置、发热部件冷却之后,被排气风扇22从排气口9向装置主体5的外部排出。在该排气(空气流)中包含在显影装置、定影装置中产生的超微粒子(UFP),若原样地向空气中排出,则不能满足特别是在欧州日益严格的针对超微粒子的限制。虽然有时在排气口9的内侧具备过滤器,但在简易的、网眼相对较粗的过滤器的情况下,不能充分捕获排气(冷却风)所包含的超微粒子。
因此,将具备引导来自排气口9的排气的管道15、网眼较细的高效率微粒子空气过滤器(以下,称作HEPA过滤器)23、以及电动风扇24且具有空气净化化功能的箱形的净化单元即选装装置12进行后安装,利用选装装置(净化单元)12的网眼较细的过滤器将来自排气口9的排气所包含的超微粒子充分捕获,并将净化后的空气从净化单元12排出。此外,选装装置(净化单元)12相对较轻,且能够使用例如双面胶带、L形金属件等容易地后安装于激光打印机的装置主体5。另外,在上表面设有覆盖后述的空气流传感器的出口部,防止来自外部的空气的流入的圆顶状的风挡31,在侧面设有外部空气导入口19。
在示意性地表示激光打印机的装置主体5以及净化单元12的内部的图3和在以下的说明中参照的附图中,用实线的箭头线描绘了排气流等的空气流。从排气口9排出的排气从净化单元12的吸入口13通过管道15被导向HEPA过滤器23。通过HEPA过滤器23而净化的空气被电动风扇24从净化单元12的排气口16排出。
另外,净化单元12具备:空气流传感器25,其用于通过检测有无来自激光打印机的装置主体5的排气(排气为规定风压以上还是不足规定风压)而检测激光打印机的状态(待机中或者印刷中);以及控制装置,基于其输出信号控制电动风扇24的工作(换句话说是净化单元12的工作)。由此,净化单元12不需要与激光打印机之间的电连接,能够根据激光打印机的工作状态在必要时使电动风扇24工作(使净化单元12的空气净化化功能工作)。此外,用于使控制装置、电动风扇24工作的电源不从激光打印机而是从商用电源(AC100V)向净化单元12的电源电路供给。
在图4中以侧视示意图的方式示出选装装置(净化单元)12与激光打印机的装置主体5的排气口9的附近的内部。另外,在图5以及图6中以侧视示意图的方式示出空气流传感器25的构造以及检测原理。空气流传感器25具备:筒状壳体26,其获取通过排气风扇(冷却风扇)22从排气口9向净化单元12的管道15的内部排出的排气的一部分,形成不同于流经管道15的空气流的另一空气流路;被检测体27,其在筒状壳体26的内部漂浮移动;以及作为检测器的光电传感器28,其检测被检测体27的移动并输出电信号。
筒状壳体26具备空气流(排气)的入口26a和在管道15之外与大气连通的出口26b,并在入口26a附近的外周面配置有光电传感器28。另外,利用隔壁14将从入口26a至排气进入口34的空气流路与管道15的内部的其他部分隔开。排气进入口34朝向从排气口9排出的排气开口。通过用隔壁14以及筒状壳体26将光电传感器28的到达被检测体27的空气流路与管道15的内部的其他部分隔开,从而即使净化单元12的电动风扇24在工作中,也能够充分减小其导致的空气流的影响,并能够利用空气流传感器25正确地检测出有无来自激光打印机的装置主体5的排气。
构成空气流传感器25的光电传感器28是发光部28a与光接收部28b隔着筒状壳体26在径向上相向配置而成的透射式的光电传感器。被检测体27通过将发泡苯乙烯那种轻量的发泡材料成形为球形而成,其直径比筒状壳体26的最小内径小,在被检测体27与筒状壳体26的内壁的间隙中产生空气流。
在流经筒状壳体26内的排气(空气流)不足规定的风压时,被检测体27通过自重如图5所示那样处于筒状壳体26的入口26a附近的初始位置。此时,从光电传感器28的发光部28a发出的光被被检测体27遮挡而未到达光接收部28b,因此不会从光接收部28b输出光检测信号。另一方面,若流经筒状壳体26内的排气(空气流)达到规定的风压以上,则如图6所示,被检测体27被空气流推动而从初始位置移动(浮起)。此时,从光电传感器28的发光部28a发出的光不被被检测体27遮挡而是到达光接收部28b,从光接收部28b输出光检测信号。因此,根据有无来自光接收部28b的光检测信号,能够判断排气(空气流)是否为规定的风压以上。
此外,在激光打印机执行印刷处理的过程中,排气风扇(冷却风扇)22全速旋转,该状态与排气(空气流)为规定的风压以上的状态对应。在激光打印机未执行印刷处理时(待机中),排气风扇(冷却风扇)22停止,或即使旋转也是以较慢的速度旋转,该状态与排气(空气流)不足规定的风压的状态对应。在本说明书中,若无特别限定,“有无排气(空气流)”的情况指的是排气(空气流)为规定的风压以上的状态和排气(空气流)不足规定的风压的状态之间的对比。
筒状壳体26需要用供光透过的材质(例如透明树脂)来构成至少与从光电传感器28的发光部28a至光接收部28b的光路对应的部位。为了防止外部光给光电传感器28的光接收部带来的影响(噪声),优选的是将筒状壳体26的周壁整体涂装成黑色(或者涂覆不透光性的涂料),并以只有与从光电传感器28的发光部28a至光接收部28b的光路对应的部位供光透过的方式呈狭缝状去除涂料。
另外,在筒状壳体26的入口26a以及出口26b的附近设有防止被检测体27脱离筒状壳体26的防脱部件30,该防脱部件30兼具作为调整空气流的整流部件的功能。如图7(a)所示,防脱部件30是在俯视时在圆形框的内侧一体地形成有十字状的防脱件的树脂成型品,通过具有某种程度的厚度,从而也作为整流部件发挥功能。该防脱部件30并不局限于图7(a)所示的平面形状,也可以在圆形框的内侧一体地形成例如图7(b)所示的那种井字状的防脱件。或者也可以在圆形框的内侧一体地形成格数更多的格子状的防脱件。另外,如图4所示,在筒状壳体26的出口侧设有防止空气从外部向壳体内的流入的圆顶状的风挡31。
接下来,将净化单元12的电路的构成表示在图8中。净化单元12具备基于构成空气流传感器25的光电传感器28的光接收部28b的输出信号(检测信号)控制净化单元(选装装置)12的电动风扇24的控制装置32。控制装置32能够使用根据程序工作的微型计算机等构成,但也可以作为使用了分立部件的电子电路而构成。另外,控制装置32除了包含电动风扇24的驱动电路之外,也包含光电传感器28的发光部(LED)28a的驱动电路,并对光电传感器发光部28a进行脉冲驱动。另外,设有生成电动风扇24、光电传感器发光部28a、以及控制装置32的工作用电压的电源电路33,并连接于商用电源(AC100V)。
接下来,根据图9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控制装置32所进行的控制的一个例子。控制装置32在步骤#101中将光电传感器发光部28a开启,在步骤#102中检查是否有光电传感器光接收部28b的检测信号(例如高电平)。换句话说,根据有无激光打印机的排气来检查工作状态,判断是否使电动风扇24(净化单元12)工作。
如上述那样,在激光打印机执行印刷处理的过程中,排气风扇(冷却风扇)22全速旋转,此时,空气流传感器25的被检测体27在排气(空气流)的压力的作用下浮起,从光电传感器发光部28a发出的光不被被检测体27遮挡而是输入到光电传感器光接收部28b,因此成为有光电传感器光接收部28b的检测信号的状态。另一方面,在激光打印机并非执行印刷处理中的情况下(待机中),排气风扇(冷却风扇)22停止,或者即使旋转也是以较慢的速度旋转,此时,空气流传感器25的被检测体27通过自重处于下降的位置(初始位置),从光电传感器发光部28a发出的光被被检测体27遮挡而未到达光电传感器光接收部28b,因此没有光电传感器光接收部28b的检测信号(例如低电平)。因此,控制装置32通过检查有无光电传感器光接收部28b的检测信号(高电平·低电平)来判断有无激光打印机的排气(工作状态),并基于此来控制电动风扇24(净化单元12)的工作。
在没有光电传感器光接收部28b的检测信号的情况下,返回步骤#102的判断。换句话说,电动风扇24保持关闭。在有光电传感器光接收部28b的检测信号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03,持续一定时间(例如10秒钟)来检查是否有光电传感器光接收部28b的检测信号。在持续一定时间而没有光电传感器光接收部28b的检测信号情况下,换句话说,在其期间一次都没出现光电传感器光接收部28b的检测信号的情况下,返回步骤#102的判断(电动风扇24以及指示器19保持关闭)。此外,控制装置32具备对内部时钟进行计数的内置计时器32a(参照图8),使用该内置计时器32a进行一定时间等的计时。
在持续一定时间而有光电传感器光接收部28b的检测信号的情况下,首次进入步骤#104,将电动风扇24开启。由此,能够防止因空气流的波动、设备的振动、外部噪声等引起的误操作,并且能够防止电动风扇24在较短的周期内重复开启·关闭的振荡现象。
之后,在步骤#105中,检查是否没有光电传感器光接收部28b的检测信号。如果激光打印机结束印刷处理,则排气风扇(冷却风扇)22的旋转速度变慢(之后,过了片刻停止),因此没有光电传感器光接收部28b的检测信号。因此,控制装置32为了伴随于此使净化单元12的工作停止,在步骤#106中将电动风扇24以及指示器19关闭。之后,返回步骤#102,重复上述的处理。
在步骤#105中,在并非没有光电传感器光接收部28b的检测信号的情况下(持续有检测信号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07,检查是否从电动风扇24的工作开始起经过了规定时间(例如10分钟)。电动风扇24的工作(净化单元12的工作)持续规定时间的状态是异常状态,在该情况下,在步骤#108中进行异常报告,将异常状态通知给用户。例如,通过省略图示的指示器(LED)的闪烁显示、蜂鸣器的鸣动进行异常报告。然后,成为等待用户进行复位等处理的维护等待状态。
如上述那样,控制装置32通过检查有无构成空气流传感器25的光电传感器28的光接收部28b的检测信号(逻辑电平),从而判断有无激光打印机的排气(工作状态),并基于此控制电动风扇24(净化单元12)的工作。在激光打印机执行印刷处理时,排气风扇(冷却风扇)22全速旋转,在其排气中含有超微粒子。此时,控制装置32基于空气流传感器25的检测信号使电动风扇24(净化单元12)工作,排气中的超微粒子被HEPA过滤器23捕获,净化后的排气通过电动风扇24从净化单元12的排气口16排出。
再次参照图2以及图3,说明对用于获取来自激光打印机(的装置主体5的排气口9)的排气风量与净化单元(选装装置)12的电动风扇24的抽吸力的匹配性的方法。如果不能获取来自装置主体5的排气口9的排气风量与净化单元12的电动风扇24的抽吸力的匹配性,则存在装置主体5的内部的冷却风的气流产生负面影响的隐患。
例如,在净化单元12的电动风扇24的抽吸力比排气口9处的设定排气风量大的情况下,若装置主体5的内部的定影装置附近的风量比设计气流大,则定影装置的温度相比于设定温度下降,因此存在不能充分进行调色剂的定影的隐患。相反,在净化单元12的电动风扇24的抽吸力比排气口9处的设定排气风量小的情况下,净化单元12成为阻力,不能充分地从排气口9进行排气,因此装置主体5的内部的冷却性能将会受损。
在激光打印机的装置主体5所具备的排气风扇22与净化单元12的电动风扇24具有相同尺寸、相同送风能力的情况下,通过使电动风扇24以与排气风扇22的旋转速度(全速旋转时的旋转速度)大致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能够获取排气口9处的来自装置主体5的排气风量与净化单元12的电动风扇24的抽吸力的匹配性。
然而,在作为安装选装装置即净化单元12的对象的激光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存在排气风量不同的多种激光打印机的情况下,准备多种与各个图像形成装置的排气风量相配合的、抽吸力不同的净化单元12,这在成本方面还是管理方面都是不利的。如果能够改变净化单元12的抽吸力,则能够应对于多种图像形成装置。另外,也假定图像形成装置的排气风量以及净化单元12的抽吸力的一方或者两方伴随着使用而变化、无法获取两者的匹配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改变净化单元12的抽吸力,则能够重新获取图像形成装置的排气风量与净化单元12的抽吸力的匹配性。
如果构成为可变地控制净化单元12的电动风扇24的旋转速度,则能够容易地应对上述那种情况,但作为电动风扇24需要使用能够可变地控制旋转速度的部件,因此导致成本上升。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净化单元12中,使用不能可变地控制旋转速度的、相对较廉价的电动风扇,并且在管道15的侧面设置外部空气导入口19,对从外部空气导入口19吸入到管道15的内部的外部空气的量进行调整(换句话说,调整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通风阻力),从而能够简易地获取图像形成装置的排气口9处的排气风量与电动风扇24的抽吸力的匹配性。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在净化单元12的管道15的侧面以沿纵向排列的方式形成有三个构成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较小的矩形开口。而且,用虚线示出了轮廓的装饰面板PL以覆盖下侧两个矩形开口的方式粘附于管道15的侧面。该装饰面板PL相当于以封堵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三个矩形开口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方式安装于管道的壁面的遮挡部件。装饰面板(遮挡部件)PL通过变更其位置(粘附位置),能够变更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面积(开口面积)。
若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开口面积增加进而吸入到管道15的内部的外部空气的量增加,则图像形成装置的排气口9处的、电动风扇24带来的抽吸力减少。相反,若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开口面积减少进而吸入到管道15的内部的外部空气的量减少,则图像形成装置的排气口9处的、电动风扇24带来的抽吸力增加。
如上述那样,若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开口面积增减,则吸入到管道15的内部的外部空气的量相应地增减,图像形成装置的排气口9处的、电动风扇24带来的抽吸力以与其成反比例的方式变化。因此,通过变更装饰面板PL的粘附位置(包含未粘贴的情况),能够调整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开口面积(调整通风阻力),从而能够简易地获取图像形成装置的排气口9处的排气风量与电动风扇24带来的抽吸力的匹配性。
调整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开口面积(调整通风阻力)的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那种改变装饰面板PL的粘附位置的方法。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沿管道15的壁面设置能够滑动的遮挡部件(遮挡板),由该遮挡板封堵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从而调整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开口面积。
另外,调整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通风阻力的方法并不限定于调整开口面积的方法。以下,将其他方法的例子作为几个变形例进行说明。首先,将第1变形例的净化单元(选装装置)12与激光打印机装置主体5的排气口附近的内部以示意图的方式表示在图10中。在该变形例中,由设于净化单元12的管道15的不同位置的多个能够开闭的开口构成外部空气导入口19,通过变更打开状态的开口的位置,调整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通风阻力。
在图10(a)所示的状态下,靠近管道15的吸入口13的位置的开口为打开状态,靠近电动风扇24的位置的开口被装饰面板PL关闭。相反,在图10(b)所示的状态下,靠近电动风扇24的位置的开口为打开状态,靠近管道15的吸入口13的位置的开口被装饰面板PL关闭。相比于图10(a),在靠近电动风扇24的位置的开口为打开状态的图10(b)的情况下可抽吸更多的外部空气(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通风阻力更小)。因此,相比于图10(a),图10(b)的情况下的、激光打印机装置主体5的排气口9处的电动风扇24带来的抽吸力更小。这样,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通过调整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通风阻力,能够简易地获取图像形成装置的排气口9处的排气风量与电动风扇24的抽吸力的匹配性。
此外,在该变形例中,也可以构成为,取代装饰面板PL而沿管道15的壁面设置能够滑动的遮挡部件(遮挡板),并由该遮挡板选择性地关闭构成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多个开口中的一个。
接下来,将第2变形例的净化单元12与激光打印机装置主体5的排气口附近的内部以示意图的方式表示在图11中。在该变形例中,在净化单元12的管道15形成开口(外部空气导入口19),并设有流路变更部件40,该流路变更部件40通过变更从该开口导入到管道内的外部空气的流路,调整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通风阻力。流路变更部件40是沿垂直方向(与图11的纸面的垂直方向)贯穿管道15并能够绕轴心转动的板状的部件。
在图11(a)所示的状态下,流路变更部件40与管道内部的排气流平行,换句话说与从开口(外部空气导入口19)导入的外部空气的流动垂直,由此变更外部空气的流路。另一方面,在图11(b)所示的状态下,流路变更部件40与从开口(外部空气导入口19)导入的外部空气的流动平行,外部空气的流路未被流路变更部件40变更。在使流路变更部件40转动的轴上,在管道15的外侧固定有例如旋钮那种把持部件,通过转动该把持部件,能够在图11(a)所示的状态与图11(b)所示的状态之间切换流路变更部件40(使该流路变更部件40转动)。
相比于从开口(外部空气导入口19)导入的外部空气的流路被流路变更部件40变更的图11(a)的状态,在外部空气的流路未被流路变更部件40变更的图11(b)的状态的情况下可抽吸更多的外部空气(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通风阻力更小)。因此,相比于图11(a),图11(b)的情况下的、激光打印机装置主体5的排气口9处的电动风扇24带来的抽吸力更小。这样,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通过调整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通风阻力,能够简易地获取图像形成装置的排气口9处的排气风量与电动风扇24的抽吸力的匹配性。
接下来,将第3变形例的净化单元12与激光打印机装置主体5的排气口附近的内部以示意图的方式表示在图12中。在该变形例中,在覆盖激光打印机装置主体5的排气口9的净化单元12的安装面12a与激光打印机装置主体5的形成哟排气口9的壁面5a之间形成间隙d,该间隙d构成外部空气导入口19。而且,通过使间隙d可变,调整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通风阻力。例如,通过在净化单元12的安装面12a与激光打印机装置主体5的壁面5a之间插入规定的隔件来确保间隙d,如果不插入隔件,则间隙d实际为零。
图12(a)示出间隙d实际为零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通风阻力无限大,从外部空气导入口19导入的外部空气实际为零。另一方面,图12(b)示出确保了规定的间隙d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从作为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间隙d吸入外部空气(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通风阻力下降至规定值)。从间隙d吸入的外部空气与从激光打印机装置主体5的排气口9排出的排气一起被从净化单元12的吸入口13导向管道15的内部。因此,相比于图12(a),图12(b)的情况下的、激光打印机装置主体5的排气口9处的电动风扇24带来的抽吸力更小。这样,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通过调整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通风阻力,能够简易地获取图像形成装置的排气口9处的排气风量与电动风扇24的抽吸力的匹配性。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只是一个例子,并不局限于说明中适当叙述的变形例,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具有一个排气口9的激光打印机安装有选装装置(净化单元)12的例子,以下,将在具有多个排气口的一体机安装有选装装置(净化单元)12的例子作为另一实施方式简单地进行说明。
图13是从一体机的右斜后方观察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选装装置12安装于一体机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图14是表示图13的选装装置12与一体机的内部的俯视示意图。该一体机在主体正面的右侧具备包含液晶显示器的操作面板1,在主体的上部设有具有原稿自动输送装置(ADF)2的原稿读取部3。另外,在原稿读取部3之下的装置主体5的内部设有包含感光鼓、曝光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定影装置等在内的图像形成部。
在装置主体5的右侧面设有第1排气口8,在背面设有第2排气口9。在第1排气口8的内侧具备排气过滤器20以及排气风扇(冷却风扇)21,将定影装置等冷却后的空气(冷却风)通过排气过滤器20从第1排气口8排出。冷却风所包含的在显影装置、定影装置中产生的超微粒子排气被过滤器20以某种程度捕获,之后从第1排气口8排出。在第2排气口9的内侧具备排气风扇(冷却风扇)22,将安装于电源基板的功率晶体管等的发热部件冷却后的空气(冷却风)从第2排气口9排出。
另外,在装置主体5的背面下部设有进气口10,在装置主体5的下表面、左侧面也适当地设有进气口。从进气口取入的空气如上述那样将装置主体5的内部冷却,之后从第1排气口8以及第2排气口9排出。
如上述那样,在第1排气口8的内侧具备排气过滤器20,但由于其是简易的、网眼相对较粗的过滤器,因此不能充分地捕获排气(冷却风)所包含的超微粒子。另外,第2排气口9是用于将安装于印刷电路基板的发热部件的冷却风排出的排气口,且不具备过滤器,但来自此处的排气中也混有定影装置等的冷却风,存在包含超微粒子的可能性。因此,另一实施方式的选装装置(净化单元)12具备将来自第1排气口8的排气引导到净化单元主体的管道(主管道)15的辅助管道(第1管道41)与将来自第2排气口9的排气引导到主管道15的辅助管道(第2管道42)。
在主管道15的内部,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净化单元12相同地设有HEPA过滤器23以及电动风扇24。通过第1管道41以及第2管道42聚集于主管道15的排气通过HEPA过滤器23,在被捕获了排气中的超微粒子之后从净化单元12的排气口16排出。其中,用于检测有无来自一体机的排气的空气流传感器25在第2管道42中而并非在主管道15中配置于第2排气口9的附近。
在另一实施方式的净化单元12的情况下,也在管道15的侧面以沿纵向排列的方式形成有三个构成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较小的矩形开口(参照图13)。而且,用虚线示出了轮廓的装饰面板(遮挡部件)PL以覆盖下侧两个矩形开口的方式粘附于管道15的侧面。与已叙述的实施方式相同,通过变更装饰面板(遮挡部件)PL的粘附位置,能够变更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面积(开口面积),由此能够调整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通风阻力。
换句话说,若外部空气导入口19的开口面积增减,则吸入到管道15的内部的外部空气的量相应地增减,一体机的排气口8以及9处的、电动风扇24带来的抽吸力以与其成反比例的方式变化。这样,能够简易地获取一体机的排气口8以及9处的排气风量与电动风扇24的抽吸力的匹配性。此外,包含在已叙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1变形例~第3变形例的多个变形例也能够应用于另一实施方式的净化单元12。

Claims (7)

1.一种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其安装于电器设备,具备用于对来自电器设备的排气进行净化的过滤器以及电动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设有不同于吸入来自所述电器设备的排气的吸入口的外部空气导入口,并能够调整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通风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从所述吸入口至所述过滤器以及电动风扇的空气流路的管道的壁面,形成有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通过变更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面积,调整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通风阻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具备构成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的开口和以封堵所述开口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管道的壁面的遮挡部件,通过变更所述遮挡部件的位置,变更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于形成从所述吸入口至所述过滤器以及电动风扇的空气流路的管道的壁面上的不同位置的多个能够开闭的开口构成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通过变更打开状态的开口的位置,调整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通风阻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从所述吸入口至所述过滤器以及电动风扇的空气流路的管道的壁面,形成有构成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的开口,所述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具备流路变更部件,该流路变更部件通过变更从所述开口导入到所述管道内的外部空气的流路,调整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通风阻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覆盖所述电器设备的排气口的所述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的安装面与所述电器设备的形成有排气口的壁面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构成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通过使所述间隙可变,调整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的通风阻力。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器设备具备排气口和从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电器设备内的空气的排气风扇,
所述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安装于所述电器设备的所述排气口。
CN201610169082.1A 2015-03-25 2016-03-23 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 Active CN1060199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3279 2015-03-25
JP2015063279A JP6191642B2 (ja) 2015-03-25 2015-03-25 電気機器用オプショ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9911A true CN106019911A (zh) 2016-10-12
CN106019911B CN106019911B (zh) 2019-10-25

Family

ID=56976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69082.1A Active CN106019911B (zh) 2015-03-25 2016-03-23 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36604B2 (zh)
JP (1) JP6191642B2 (zh)
CN (1) CN10601991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3666A (zh) * 2017-10-24 2018-01-30 贵州云侠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彩色激光打印机
CN110737185A (zh) * 2018-07-19 2020-01-3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流路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3613911A (zh) * 2019-07-29 2021-11-05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印刷设备中的压力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17679B2 (ja) * 2015-03-25 2017-10-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用オプション装置
JP6225937B2 (ja) * 2015-03-25 2017-11-0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用オプション装置
CA2924437C (en) * 2016-03-18 2023-09-12 Logisig Inc. Electronic cabinet, and air inlet therefore
JP2019128494A (ja) * 2018-01-25 2019-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ヒータ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9173490A (zh) * 2018-09-21 2019-01-11 南京理工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废气净化装置及方法
JP7476480B2 (ja) * 2019-03-12 2024-05-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書き込み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0536587B (zh) * 2019-07-26 2021-03-26 濮阳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一种高效散热的智能化机房通讯设备保护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61510A (ja) * 1996-12-02 1998-06-19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19236A (ja) * 2005-07-07 2007-01-25 Kyocera Mita Corp 電気機器
JP2011081059A (ja) * 2009-10-05 2011-04-21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80235A (ja) * 2010-02-26 2011-09-1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33208A (ja) * 2010-12-22 2012-07-12 Tohoku Ricoh Co Ltd オゾン分解装置及び改質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90762A (ja) * 2012-03-15 2013-09-26 Konica Minolta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166321A (zh) * 2013-05-15 2014-11-26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05201B2 (en) * 2005-09-19 2007-12-0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cooling structure
US8180245B2 (en) * 2009-02-11 2012-05-15 Xerox Corporation Xerographic machine toner contamination control system
JP2010230430A (ja) 2009-03-26 2010-10-14 Fujifilm Corp 放射線検出装置
JP2012073596A (ja) * 2010-08-30 2012-04-1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04656A (ja) 2011-11-17 2013-05-30 Panasonic Corp 換気装置
JP5911728B2 (ja) 2012-01-17 2016-04-27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気液分離器及び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61510A (ja) * 1996-12-02 1998-06-19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19236A (ja) * 2005-07-07 2007-01-25 Kyocera Mita Corp 電気機器
JP2011081059A (ja) * 2009-10-05 2011-04-21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80235A (ja) * 2010-02-26 2011-09-1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33208A (ja) * 2010-12-22 2012-07-12 Tohoku Ricoh Co Ltd オゾン分解装置及び改質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90762A (ja) * 2012-03-15 2013-09-26 Konica Minolta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166321A (zh) * 2013-05-15 2014-11-26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3666A (zh) * 2017-10-24 2018-01-30 贵州云侠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彩色激光打印机
CN110737185A (zh) * 2018-07-19 2020-01-3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流路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0737185B (zh) * 2018-07-19 2024-03-05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流路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3613911A (zh) * 2019-07-29 2021-11-05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印刷设备中的压力
US11701907B2 (en) 2019-07-29 2023-07-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essure diffrentials at print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91642B2 (ja) 2017-09-06
US9936604B2 (en) 2018-04-03
JP2016184614A (ja) 2016-10-20
CN106019911B (zh) 2019-10-25
US20160286668A1 (en) 2016-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9911A (zh) 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
CN106019909B (zh) 空气流传感器及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
CN106019910B (zh) 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及电器设备
JP493047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515326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714391A (zh) 排气净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KR20180064276A (ko) 미세먼지센서를 이용한 실내공기 청정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2692835B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6019908A (zh) 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以及电器设备
JP2009186176A5 (zh)
JP4709420B2 (ja) イメージ形成装置
KR20150010203A (ko) 화상형성장치의 폐토너 집진구조
CN111059624A (zh) 新风装置、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JP201319076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572584B2 (ja) 電気機器用オプション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11400014U (zh) 新风装置及空调器
JP2016162759A (ja) 電気機器用オプション装置
CN206131313U (zh) 一种带有空气检测组件的空气处理装置
JP654034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32477A (ja) トナー除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4046330B2 (ja) 電子機器
JP2003262379A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