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00897B - 分类机构 - Google Patents
分类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00897B CN106000897B CN201610134452.8A CN201610134452A CN106000897B CN 106000897 B CN106000897 B CN 106000897B CN 201610134452 A CN201610134452 A CN 201610134452A CN 106000897 B CN106000897 B CN 10600089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orkpiece
- arm
- arm portion
- shaft
- rotation ax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5/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being sorted, e.g. by control effected by devices which detect or measure such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Sorting by manually actuated devices, e.g. switches
- B07C5/04—Sorting according to size
- B07C5/06—Sorting according to size measured mechanic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rting Of Articles (AREA)
- Discharge Of Articles From Conveyor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分类机构,仅取出工件(10A)。分类机构(1)使沿着输送路(20)输送的工件(10A、10B)中的工件(10A)通过,并阻止工件(10B)的通过,其中,具有:可以使设于第一臂部(32)的止动部(33)在阻止输送的工件的移动的阻止位置和不阻止移动的非阻止位置之间位移的限制部件(3)、将臂部(42)的前端部(42a)侧配置于比限制部件的臂部更靠输送路(20)侧的解除部件(4)、使将止动部配置于阻止位置的方向的旋转力作用于限制部件的旋转力作用机构、设于限制部件的第一臂部并且使前端部(362a)与解除部件的臂部抵接的螺栓(36),限制部件将止动部配置于阻止位置时,利用限制部件的螺栓将解除部件的臂部配置于仅与工件(10A)抵接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件的分类机构。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的分类机构,即在工件的输送路上设置以内周 侧区域一方比外周侧区域变低的方式倾斜的区域,并且在外周侧区域和内周 侧区域的边界设置具有规定大小的开口的门部件,使输送至外周侧区域的工 件中的仅可通过开口的大小的工件通过门部件的开口并向内周侧区域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9-7081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分类机构中,只要是可通过开口的工件,则不管 其大小,均向内周侧区域移动。
因此,在通过门部件要取出的工件(对象工件)和大小比该对象工件小 的对象外工件与输送路中输送的工件混合的情况下,利用专利文献1的分类 机构,不能取出对象工件。
因此,在对象工件和大小比该对象工件小的对象外工件混合的情况下, 要求仅可以取出对象工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类机构,使沿着输送路输送的工件中的、从基准位置到所述工件上的规定部位的长度为分类用的基准长度以上的对象工件通过,阻止不足所述基准长度的对象外工件的通过,其特征在于,具有:限制部件,其通过设定于所述输送路之外的第一旋转轴可摆动地被支承,并且可使设于在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径方向具有规定长度的臂部的止动部在所述工件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下游侧,在阻止被输送的所述工件的移动的阻止 位置和不阻止所述工件移动的非阻止位置之间位移;动作部件,其通过与所述第一旋转轴平行地设置的第二旋转轴可摆动地被支承,并且将在所述第二 旋转轴的径方向具有规定长度的臂部的前端侧在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下游侧, 配置于所述限制部件的臂部的所述输送路侧;旋转力作用机构,其使将所述 止动部配置于所述阻止位置的方向的旋转力作用于所述限制部件;抵接部件, 其设于所述限制部件的臂部中的所述止动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之间的区域和 所述动作部件的臂部的任一方,使前端部与所述限制部件的臂部中的所述止 动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之间的区域和所述动作部件的臂部的另一方抵接,所 述限制部件在使所述止动部配置于所述阻止位置的状态下,将所述动作部件 的臂部配置于仅通过所述对象工件的移动使所述止动部向所述非阻止位置位 移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动作部件的臂部配置于沿着输送路输送的工件中的、仅从 基准位置到工件上的规定部位的长度为分类用的基准长度以上的对象工件接 触的位置。
因此,利用输送的对象工件的移动,动作部件绕第二旋转轴旋转,该动 作部件的旋转经由抵接部件传递至限制部件,其结果,限制部件通过由抵接 部件作用的推压力,绕第一旋转轴旋转,设于臂部的止动部从阻止被输送的 工件的移动的阻止位置位移到不阻止移动的非阻止位置,因此,对象工件通 过分类机构。
另一方面,在对象外工件的情况下,利用输送的对象工件的移动,动作 部件不会绕第二旋转轴大幅度地旋转,因此,限制部件通过由抵接部件作用 的推压力,不会将止动部从阻止位置旋转到非阻止位置,因此,限制部件的 止动部保持在阻止被输送的工件的移动的阻止位置。
因此,对象外工件被止动部限制移动,而不能通过分类机构,通过将分 类机构设于将对象工件和大小比该对象工件小的对象外工件混合输送的某输 送路上,可以仅使对象工件通过并取出。
附图说明
图1(a)、(b)、(c)是说明采用了分类机构的输送装置的图;
图2(a)、(b)、(c)是说明分类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3(a)、(b)、(c)是说明分类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4(a)、(b)是说明变形例的分类机构的图;
图5(a)、(b)是说明变形例的分类机构的图。
符号说明
1、1A 分类机构
2、2A 输送装置
3 限制部件
4 解除部件(动作部件)
10A、10C 工件(对象工件)
10B、10D 工件(对象外工件)
11A、11B 基部
12A、12B 轴部
12A1、12B1 下端
13 抵接部
20 输送路
21、22 输送轨道
23 输送带
23a 载置面
24 导向壁
31 连结部
32 第一臂部
32a 前端部
33 止动部
33a 前端部
34 第二臂部
35 压铁(錘)
36 螺栓
37 螺母
41 连结部
42 臂部
42a 前端部
42b 下面
51 轴部
52 轴部
341 阳螺纹
351 阴螺纹
362 轴部
362a 前端部
Lm 线段
Ln 线段
Lo 线段
Sp 弹簧
X1 轴线
X2 轴线
X3 轴线
X4 轴线
hx 阈值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采用了实施方式的分类机构1的输送装置2。
图1是说明采用了分类机构1的输送装置2的图,(a)是说明沿着输送 路20输送的工件10A、10B与分类机构1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b)是从 上方观察输送路20的一部分的平面图,(c)是(b)中的A-A剖面图。此 外,图1的(a)中的线段Lm表示由输送装置2输送的工件A的轴部12A的 下端12A1的移动轨迹,线段Ln表示由输送装置2输送的工件10B的工件10B的轴部12B的下端12B1的移动轨迹。
如图1(b)所示,输送装置2的输送路20具有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且相 互平行地配置的一对输送轨道21、22。
该输送路20以该输送路20中的工件10A、10B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 (图1(a)中的左侧)位于上游侧(图1(a)中的右侧)更下侧的方式倾斜 设置(参照图1(a)),载置于输送路20的工件10A、10B通过自重向输送 方向的下游侧移动。
由输送路20输送的工件10A、10B具有圆板状的基部11A、11B和从该 基部11A、11B的中央部向与该基部11A、11B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轴 部12A、12B,在实施方式的输送路20中,有时输送轴部12A、12B的长度 L1、L2(参照图1(a))不同的两种工件10A、10B。
在输送路20中,工件10A、10B在将轴部12A、12B插入输送轨道21、 22之间,并且将基部11A、11B架设于输送轨道21、22上的状态下输送。
因此,在输送路20中,根据输送的工件10A、10B不同,轴部12A、12B 向下方的突出长度L1、L2(向以输送轨道21、22的载置面(基准位置)为 基准的规定方向的突出长度)各异,输送工件10A时的表示轴部12A的下端 12A1的移动轨迹的线段Ln位于比输送工件10B时的表示轴部12B的下端 12B1的移动轨迹的线段Lm更从基准位置离开轴部12A、12B的长度的差(L1 -L2)的下侧。
因此,在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2中,利用轴部12A、12B的下端12A1、 12B1的位置的不同,通过分类机构1分类工件10A和工件10B。
分类机构1设于输送路20的下侧,具有限制工件10A、10B向下游侧移 动的限制部件3和解除该限制部件3的限制的解除部件4。
限制部件3通过与工件10A、10B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水平轴(旋转轴X1) 可摆动地设置,并具有:外插于沿着旋转轴X1的轴部51的环状的连结部31、 从连结部31的外周向旋转轴X1的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的第一臂部32、固定 于第一臂部32的前端部32a的止动部33、从连结部31的与第一臂部32相反 侧的外周向旋转轴X1的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的第二臂部34。
限制部件3以使第一臂部32位于工件10A、10B的输送方向上的旋转轴 X1更下游侧,并且使第二臂部34位于上游侧的方式设置,在该状态下,第 一臂部32及第二臂部34可以以旋转轴X1为中心摆动。
因此,固定于第一臂部32的前端部32a的止动部33与第一臂部32的摆 动连动,在绕旋转轴X1的周方向上位移。
在实施方式中,限制部件3在将止动部33的前端部33a配置于线段Lm 更上方而阻止工件10A、10B向下游侧移动的位置(阻止位置,参照图1(a)) 和将止动部33的前端部33a配置于线段Ln的下方而不阻止工件10A、10B 向下游侧移动的位置(非阻止位置,参照图2(c))之间位移。
在实施方式中,当将止动部33配置于阻止位置时,止动部33将表示工 件10B的轴部12B的下端12B1的移动轨迹的线段Lm从下侧向基准位置侧 (上侧)横切配置,输送的工件10A、10B的轴部12A、12B与止动部33接 触,由此,限制这些工件10A、10B向下游侧的移动。
另外,当将止动部33配置于非阻止位置时,止动部33的前端部33a配 置于表示工件10A的轴部12A的下端12A1的移动轨迹的线段Ln更下方,避 免止动部33与输送的工件10A、10B的轴部12A、12B的接触,由此,不限 制这些工件10A、10B向下游侧的移动。
在实施方式的限制部件3中,利用安装于第二臂部34的圆筒状的压铁35 进行止动部33向阻止位置的配置。
该压铁35通过使设于内周的阴螺纹351与设于第二臂部34的外周的阳 螺纹341螺合(螺纹结合),而安装于第二臂部34上,压铁35可配置于第 二臂部34的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
在限制部件3中,通过对第二臂部34安装压铁35,以连结部31为中心, 使第二臂部34侧向下方移动,并且产生使第一臂部32侧向上方移动的方向 的应力(旋转力)。因此,通过压铁35总是对限制部件3作用以旋转轴X1 为中心使限制部件3旋转的应力(图中,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力)。
在此,以旋转轴X1为中心,限制部件3向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固定 于第一臂部32的前端的止动部33向阻止工件10A、10B的输送的阻止位置 位移。在实施方式中,通过调整第二臂部34中的压铁35的位置和固定于第 一臂部32的止动部33与第一臂部32的交叉角θ,使止动部33适当地配置于 阻止位置。
在第一臂部32中,在长度方向上的靠近连结部31的位置安装有有头的 螺栓36。
螺栓36从第一臂部32的下侧沿厚度方向贯通第一臂部32地设置,在利 用与该螺栓36的轴部362螺合的螺母37,阻止从第一臂部32脱落的状态下, 固定于第一臂部32。
螺栓36的轴部362具有该轴部362的前端部362a与解除部件4的臂部 42的下面42b抵接的长度L1,解除部件4的臂部42利用与该臂部42的下面 抵接的螺栓36,决定绕旋转轴X2的周方向的角度位置。
在实施方式中,将限制部件3的止动部33配置于上述阻止位置时,被螺 栓36推压的解除部件4将该解除部件4的臂部42的前端部42a侧仅与输送 的工件10A的轴部12A接触,以配置于不与输送的工件10B的轴部12B接触 的位置。
解除部件4利用与限制部件3的旋转轴X1(摆动轴)平行且设定于旋转 轴X1更上侧(输送轨道21、22侧)的旋转轴X2可摆动地设置。
解除部件4具有外插于沿着旋转轴X2的轴方向的轴部52的环状的连结 部41和从连结部41的外周向旋转轴X2的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的臂部42。
解除部件4使臂部42位于工件10A、10B的输送方向上的旋转轴X2的 下游侧,在该状态下,臂部42在比上述的限制部件3的第一臂部32更靠输 送轨道21、22侧的位置,以旋转轴X2为中心可摆动地设置。
解除部件4的旋转轴X2(摆动轴)为了避免与输送的工件10A干涉,而 设定于表示工件10A的轴部12A的下端12A1的移动轨迹的线段Ln更下侧。
该解除部件4的旋转轴X2位于工件10A、10B的输送方向上的限制部件 3的旋转轴X1更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的臂部42载置于上述的限制部件3的 螺栓36上。
在该状态下,解除部件4使臂部42的前端部42a位于表示工件10A的轴 部12A的下端12A1的移动轨迹的线段Ln更上侧,即表示工件10B的轴部 12B的下端12B1的移动轨迹的线段Lm更下侧。
因此,只使被输送的工件10A、10B中的工件10A的轴部12A与解除部 件4接触。
在此,解除部件4的臂部42接触输送的工件10A的轴部12A后,当工 件10A进一步向下游侧移动时,被轴部12A推压,而以旋转轴X2为中心, 向使臂部42向下方移动的方向(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
其结果,臂部42的前端部42a侧向离开基准位置(输送轨道21、22的 载置面)的方向(图中,下方向)位移。
于是,使螺栓36与解除部件4的臂部42抵接的限制部件3随着解除部 件4绕旋转轴X2的旋转而绕旋转轴X1进行旋转,其结果,固定于第一臂部 32的前端部32a的止动部33从阻止工件10A、10B向下游侧移动的阻止位置 (参照图1(a))位移到下侧的非阻止位置(参照图2(c)),成为被输送 的工件10A向下游侧的移动不被止动部33阻止的状态。
以下,说明分类机构1的动作。
图2是说明分类机构1的动作的图,(a)是表示由输送装置2输送的工 件10A与分类机构1的解除部件4的臂部42接触之前的状态的图,(b)是 表示工件10A的轴部12A到达至与分类机构1的解除部件4的臂部42接触 的位置的状态的图,(c)是表示工件10A的轴部12A通过与解除部件4的 臂部42接触的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3是说明分类机构1的动作的图,(a)是表示由输送装置2输送的工 件10A通过分类机构1之后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工件10B的轴部12B 到达至分类机构1的解除部件4的臂部42(前端部42a)的上方的状态的图, (c)是表示工件10B向下游侧的移动被限制部件3阻止的状态的图。
当利用输送装置2输送工件10A时,被输送的工件10A的轴部12A的下 端12A1将与解除部件4的臂部42接触的高度位置(参照线段Ln)从输送方 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移动。
因此,当工件10A到达至分类机构1时,轴部12A的下端12A1与解除 部件4的臂部42接触(参照图2(b))。
在此,解除部件4绕旋转轴X2可摆动地设置,由此,轴部12A与臂部 42接触后,工件10A继续移动时,臂部42的前端部42a侧被轴部12A推压, 在绕旋转轴X2的周方向(逆时针方向)向下方位移(图2(b),参照箭头 A)。
于是,随着臂部42的前端部42A向下方的位移,限制部件3的螺栓36 被臂部42向下方推压,因此,固定有该螺栓的第一臂部32沿着绕旋转轴X1 的周方向(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图2(b),参照箭头B)。
其结果,随着该限制部件3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固定于第一臂部32的 前端部32a的止动部33向下方位移,止动部33从阻止工件10A的移动的阻 止位置移动至不阻止工件10A的移动的非阻止位置。
由此,止动部33配置于不与工件10A的轴部12A接触的位置,因此, 由输送装置2输送的工件10A通过分类机构1,并向下游侧移动(参照图2 (c))。
而且,当工件10A通过分类机构1,且解除止动部33的前端部33a和工 件10A的轴部12A的接触时,也解除向下方推压限制部件3的第一臂部32 的推压力。
于是,限制部件3中,利用设于第二臂部34的压铁35,作用使该限制部 件3沿着绕旋转轴X2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应力,因此,第二臂部34向下方 移动(图3(a),参照箭头A),并且第一臂部32向上方移动(图3(a), 参照箭头B)。
由此,限制部件3以旋转轴X1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直到将止动部 33配置于阻止位置为止,并且随着该限制部件3的旋转,向上方位移的第一 臂部32的螺栓36使解除部件4的臂部42向上方位移(图3(a),参照箭头 C)。
而且,位移至上方的臂部42配置于仅将该臂部42的前端部42a与输送 的工件10A的轴部12A接触,且不与输送的工件10B的轴部12B接触的位置 (参照图3(b))。
该工件10A的后方的工件10B将该工件10B的轴部12B的下端12B1不 与解除部件4的臂部42接触的高度位置(参照线段Lm)从输送方向的上游 侧向下游侧移动。
因此,即使工件10B到达解除部件4的臂部42的上方,轴部12B的下 端12B1也不与解除部件4的臂部42接触,因此,解除部件4的臂部42也不 会沿着以旋转轴X2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因此,当工件10B进一步向下游侧移动时,限制部件3的止动部33配置 于与工件10B的轴部12B接触的位置(阻止位置),因此,工件10B向下游 侧的移动被止动部33阻止(参照图3(c))。
这样,通过在将轴部12A、12B的长度不同的工件10A、10B混合输送的 某输送装置2中设置分类机构1,能够仅使作为目的的工件10A选择性地通 过。
如以上所述,在实施方式中,(1)一种分类机构1,其附设于输送装置 2,使沿着输送装置2的输送路20输送的工件10A、10B中的、以输送路20 上的基准位置(输送轨道21、22的载置面)为基准的规定方向上的至工件10A、 10B的轴部12A、12B的下端12A1、12B1(规定部位)的长度L1、L2比分 类用的基准长度L2长的工件10A(对象工件)通过,阻止基准长度L2以下 的工件10B(对象外工件)的通过,其中,具有:限制部件3,其通过设定于 输送路20之外的旋转轴X1(第一旋转轴)可摆动地支承,并且可以使设于 在旋转轴X1的径方向上具有规定长度的第一臂部32(臂部)的止动部33在 工件10A、10B的输送方向上的旋转轴X1更下游侧,在阻止输送的工件10A、 10B的移动的阻止位置和不阻止移动的非阻止位置之间位移;解除部件4(动 作部件),其通过与旋转轴X1平行且设于比旋转轴X1更靠输送路20侧的旋转轴X2(第二旋转轴)可摆动地支承,并且将在旋转轴X2的径方向上具 有规定长度的臂部42的前端部42a侧在旋转轴X2更下游侧,配置于比限制 部件3的臂部42更靠输送路20侧;旋转力作用机构(第二臂部34、压铁35), 其使将止动部33配置于阻止位置的方向的旋转力作用于限制部件3;螺栓36 (抵接部件),其在限制部件3的第一臂部32上设于比止动部33更靠旋转 轴X1侧,且使前端部362a与解除部件4的臂部42抵接,在将限制部件3配 置于通过由旋转力作用机构作用的旋转力使止动部33配置于阻止位置的绕旋 转轴X1的角度位置的状态下,将解除部件4的臂部42配置于利用与该臂部 42抵接的螺栓36与沿着输送路20输送的工件10A、10B中的、从基准位置 到工件上的规定部位的长度为分类用的基准长度以上的工件10A(对象工件) 接触的位置,通过工件10A(对象工件)的移动,解除部件4绕旋转轴X2旋转时,沿着绕旋转轴X2的周方向位移的螺栓36使限制部件3绕旋转轴X1 旋转,可以使止动部33位移到非阻止位置。
根据这样构成,沿着输送路20输送的工件10A、10B中的、具有从基准 位置(输送轨道21、22的载置面)到工件10A、10B的轴部12A、12B的下 端12A1、12B1的长度比分类用的基准长度L2长的轴部12A的工件10A(对 象工件)与解除部件4的臂部42的前端部42a侧接触,使解除部件4绕旋转 轴X2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参照图2(b))。
于是,限制部件3通过由与解除部件4的臂部42抵接的螺栓36作用的 推压力,绕旋转轴X1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设于第一臂部32的止动部33 从阻止输送的工件10A、10B的移动的阻止位置位移到不阻止移动的非阻止 位置,因此,工件10A通过分类机构1。
另一方面,工件10B不与解除部件4的臂部42的前端部42a侧接触,因 此,限制部件3不会被解除部件4推压而不会绕旋转轴X1沿着逆时针方向旋 转(参照图3(b)、(c))。
因此,限制部件3的止动部33保持在阻止输送的工件10A、10B的移动 的阻止位置,因此,工件10B被止动部33限制向下游侧的移动,而不能通过 分类机构1(参照图3(c))。
因此,可以仅使作为对象工件的工件10A通过并取出。
因此,即使将轴部的长度不足规定尺寸的工件误投入应仅投入轴部的长 度为规定尺寸以上的工件的生产线上的情况下,也可适当地防止不足规定尺 寸的工件输送至下游侧的工序等。
(2)对象工件是从输送路20到向下方突出的轴部12A的下端12A1的 长度比上述基准长度L2长的工件10A,旋转轴X1和旋转轴X2是在输送路 20的下侧与工件10A、10B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水平的旋转轴。
根据这样构成,可以将分类机构1设于输送路20的下侧,因此,不需要 额外准备用于设置分类机构1的空间。
另外,成为在设于限制部件3的第一臂部32的螺栓36上载置有解除部 件4的臂部42的状态,因此,仅通过调节限制部件3的第一臂部32的绕旋 转轴X1的角度位置,就可以调节解除部件4的臂部42的前端部42a侧的位 置。由此,可以根据使解除部件4的臂部42的前端部42a侧仅与输送的工件 10A、10B中作为目的的工件10A的轴部12A接触的位置简单地配置。
(3)限制部件3在隔着旋转轴X1的第一臂部32的相反侧还具有:向旋 转轴X1的径方向直线状延伸的第二臂部34(轴部)、安装于该第二臂部34 的压铁35,利用第二臂部34和压铁35构成旋转力作用机构。
根据这样构成,在限制部件3中,以连结部31(旋转轴X1)为中心,作 用使第二臂部34侧向下方移动,并且使第一臂部32侧向上方移动的方向的 应力(旋转力),因此,总是对限制部件3作用使该限制部件3沿着绕旋转 轴X1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应力(旋转力)。
因此,当解除工件10A的轴部12A与解除部件4的臂部42的接触,且 解除从解除部件4经由螺栓36作用于限制部件3的旋转力即、使止动部33 向非阻止位置移动的方向的旋转力时,限制部件3通过由压铁35产生的旋转 力,使止动部33向阻止位置快速地位移。
因此,在通过输送路20连续输送多个工件的情况下,可更适当地防止对 象外工件(工件10B)与对象工件(工件10A)一起移动到下游侧的情况的 产生。
(4)止动部33固定于限制部件3的第一臂部32,并且可变更与第一臂 部32的交叉角,压铁35与第二臂部34外周螺合地设置,并且可变更第二臂 部34的长度方向的位置。
根据这样构成,可以微调整以基准位置为基准的规定方向上的止动部33 的前端部33a的位置,因此,可以将止动部33适当地配置于仅与对象工件(工 件10A)接触的位置。
以下,说明变形例的分类机构1A。
图4是说明变形例的分类机构1A的图,(a)是示意性地表示从上方观 察输送装置20A的状态的图,表示由输送装置2输送的工件10A与分类机构 1的解除部件4的臂部42接触之前的状态的图,(b)是(a)中的A-A剖 面图。
图5是说明分类机构1A的动作的图,(a)是表示工件10C通过分类机 构1A时的限制部件3和解除部件4的位置的图,(b)是表示阻止工件10D 通过分类机构1A时的限制部件3和解除部件4的位置的图。
此外,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与上述的分类机构1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附设变形例的分类机构1A的输送装置2A具有输送载置于上面的工件的 输送带23,在该输送带23的一侧设有载置的工件10C、10D定位用的导向壁 24。
利用该输送带23输送宽度Wa相同且高度不同的工件10C、10D,分类 机构1A为了仅使输送的工件10C、10D中的、具有与输送路20的载置面23a 正交的方向的高度h1比阈值高度hx高的部位(抵接部13)的工件10C通过, 且阻止不具有该部位的工件10D通过而设置。
变形例的分类机构1A不是配置于输送路20A的下方,而是配置于输送 路20A的侧方,具有限制工件10C向下游侧(图4(a)中的左侧)移动的限 制部件3和解除该限制部件3的限制的解除部件4。
限制部件3与工件10C、10D的输送方向正交并且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 旋转轴X3可摆动地设置,具有:外插于沿着旋转轴X3的轴部51的环状的 连结部31、从连结部31的外周向旋转轴X3的径方向直线状延伸的第一臂部 32、固定于第一臂部32的前端部32a的止动部33、从连结部31中的与第一 臂部32的相反侧的外周沿旋转轴X3的径方向直线状延伸的第二臂部34。
限制部件3使第一臂部32位于工件10C、10D的输送方向上的旋转轴 X3更下游侧,并且使第二臂部34位于上游侧地设置,在该状态下,第一臂 部32及第二臂部34沿着绕旋转轴X3的周方向可摆动。
因此,固定于第一臂部32的前端部32a的止动部33与第一臂部32的摆 动连动,沿着绕旋转轴X3的周方向位移。
在实施方式中,限制部件3将止动部33的前端部33a配置于比通过从导 向壁24分开工件10C、10D的宽度Wa的位置的线段Lo更靠导向壁24侧, 在阻止工件10C、10D向下游侧移动的位置(阻止位置,参照图4(a),(b)) 和将止动部33的前端部33a配置于线段Lo的导向壁24的相反侧且不阻止工 件10C、10D向下游侧移动的位置(非阻止位置,参照图5(a))之间位移。
如图4(a)所示,在限制部件3中,利用安装于第二臂部34的弹簧Sp 进行止动部33向阻止位置的配置。
弹簧Sp将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臂部32,将另一端固定于固定侧部 件,总是对限制部件3作用使第一臂部32侧向输送路20A侧位移的方向的应 力(旋转力)。
在第一臂部32中,在长度方向上的靠近连结部31的位置安装有头的螺 栓36,在变形例的分类机构1A中,与上述的分类机构1的情况一样,将限 制部件3的止动部33配置于阻止位置时,被螺栓36推压的解除部件4仅使 该解除部件4的臂部42的前端部42a侧与输送的工件10C的抵接部13接触, 并配置于与没有抵接部13的工件10B不接触的位置。
解除部件4绕相对于限制部件3的旋转轴(旋转轴X3)平行的旋转轴 X4可摆动地设置。
解除部件4具有外插于沿着旋转轴X4的轴方向的轴部52的环状的连结 部41和从连结部41的外周沿着旋转轴X4的径方向延伸的臂部42。
解除部件4使臂部42位于工件10C、10D的输送方向上的旋转轴X4的 下游侧,在该状态下,臂部42在比限制部件3的第一臂部32更靠输送带23 的导向壁24侧的位置,沿着绕旋转轴X4的周方向可摆动地设置。
以下,说明分类机构1A的动作。
解除部件4的臂部42将其前端部42a侧配置在与工件10C的抵接部13 接触的阈值高度hx(参照图4(b))位置,因此,由输送带23输送的工件 10C到达分类机构1A时,工件10C的抵接部13与解除部件4的臂部42接触 (参照图5(a))。
在此,解除部件4绕旋转轴X4可转动地设置,因此,当抵接部13与臂 部42接触后,工件10C继续移动时,臂部42的前端部42a侧被抵接部13推 压,沿着绕旋转轴X4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臂部42的前端部42a侧向 离开输送带23(导向壁24)的侧方位移(图5(a),参照箭头A)。
于是,随着臂部42向侧方的位移,限制部件3的螺栓36被臂部42向侧 方推压,因此,固定有该螺栓的第一臂部32绕旋转轴X1并沿着逆时针方向 转动(图5(a),参照箭头B)。
其结果,随着该限制部件3的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固定于第一臂部32的 前端部32a的止动部33向离开输送带23(导向壁24)的侧方位移,止动部 33从阻止工件10C的移动的阻止位置移动到不阻止工件10C的移动的非阻止 位置(图2(c),参照符号B)。
而且,当工件10C通过分类机构1A并解除解除部件4的臂部42和工件 10C的抵接部13的接触时,利用固定于第二臂部34的弹簧Sp,对限制部件 3作用使该限制部件3沿着绕旋转轴X3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应力,因此,第 二臂部34向输送带23的导向壁24侧移动(图3(a),参照箭头A)。
由此,限制部件3以旋转轴X3为中心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直到止动部 33配置于阻止位置为止,随着该限制部件3的转动,向输送带23的导向壁 24侧位移的第一臂部32的螺栓36使解除部件4的臂部42向输送带23的导 向壁24侧位移(图5(b))。
而且,位移的臂部42配置于该臂部42的前端部42a与输送的工件10C 的抵接部13接触的位置(参照图5(b))。
然后,在该工件10A的后方被输送的工件10D不具有相当于工件10C的 抵接部13的部位,因此,即使到达解除部件4的臂部42,工件10D的任意 部位也不会与解除部件4的臂部42接触。
因此,当工件10D向下游侧移动时,限制部件3的止动部33配置于与工 件10C接触的位置(阻止位置),因此,工件10C向下游侧的移动被止动部 33阻止(参照图5(b))。
这样,通过在将高度不同的工件10C、10D混合输送的某输送装置2上 设置分类机构1A,可以仅使作为目的的工件10C选择性地通过。
这样,变形例的分类机构1A中,(5)成为分类对象的对象工件是在配 置于输送带23的状态下具有距输送带23的载置面的高度方向的长度h1为阈 值高度hx以上的抵接部13的工件10C,旋转轴X3(第一旋转轴)和旋转轴 X4(第二旋转轴)是在输送路20的侧方,沿着与输送路20上的输送方向正 交的上下方向的旋转轴。
根据这样构成,在载置于输送带23上的状态下输送的工件10C、10D中 的、具有从基准位置(输送带23的载置面)到载置面的高度方向的长度h1 为阈值高度hx以上的部位的工件10C(对象工件)与解除部件4的臂部42 的前端部42a侧接触,使解除部件4绕旋转轴X4向离开输送带23的方向转 动。
其结果,限制部件3通过由与解除部件4的臂部42抵接的螺栓36作用 的推压力绕旋转轴X3转动,设于第一臂部32的止动部33从阻止输送的工件 10C、10D移动的阻止位置位移到不阻止移动的非阻止位置,因此,工件10C 通过分类机构1(参照图5(a))。
另一方面,距载置面的高度方向的长度h1比阈值高度hx低的工件10D 不与解除部件4的臂部42的前端部42a侧接触,因此,限制部件3不会被解 除部件4推压而不会绕旋转轴X3转动(参照图5(b))。
因此,限制部件3的止动部33保持在阻止输送的工件10A、10B的移动 的阻止位置,因此,工件10B向下游侧的移动被止动部33限制,而不能通过 分类机构1(参照图3(c))。
因此,可以仅使作为对象工件的工件10C通过并取出。
因此,即使将长度不足规定尺寸的工件误投入应仅投入高度方向的长度 为规定尺寸以上的工件的生产线上的情况下,也可适当地防止不足规定尺寸 的工件输送至下游侧的工序等。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将分类机构1设于输送路20的下方的情况, 在变形例中,示例了将分类机构1A设于输送带23的侧方的情况,但也可以 设为将分类机构1设于输送路20或输送带23的上方的结构。
Claims (5)
1.一种分类机构,使沿着输送路输送的工件中的、从基准位置到所述工件上的规定部位的长度为分类用的基准长度以上的对象工件通过,阻止不足所述基准长度的对象外工件的通过,其特征在于,具有:
限制部件,其通过设定于所述输送路之外的第一旋转轴可摆动地被支承,并且可使设于在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径方向具有规定长度的臂部的止动部在所述工件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下游侧,在阻止被输送的所述工件的移动的阻止位置和不阻止所述工件移动的非阻止位置之间位移;
动作部件,其通过与所述第一旋转轴平行地设置的第二旋转轴可摆动地被支承,并且将在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径方向具有规定长度的臂部的前端侧在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下游侧,配置于所述限制部件的臂部的所述输送路侧;
旋转力作用机构,其使将所述止动部配置于所述阻止位置的方向的旋转力作用于所述限制部件;
抵接部件,其设于所述限制部件的臂部中的所述止动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之间的区域和所述动作部件的臂部的任一方,使前端部与所述限制部件的臂部中的所述止动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之间的区域和所述动作部件的臂部的另一方抵接,
所述限制部件在使所述止动部配置于所述阻止位置的状态下,将所述动作部件的臂部配置于仅通过所述对象工件的移动使所述止动部向所述非阻止位置位移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类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象工件是从所述输送路到向下方突出的轴部的下端的长度为所述基准长度以上的工件,
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是在所述输送路的下侧,与所述工件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水平的旋转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类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在隔着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所述臂部的相反侧还具有:沿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的轴部和安装于该轴部的压铁,
通过所述轴部和所述压铁构成所述旋转力作用机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类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动部固定于所述限制部件的臂部,并且可变更与所述臂部的交叉角,
所述压铁与所述轴部的外周螺合而设置,并且可变更所述轴部的长度方向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类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象工件是在配置于输送带的状态下,从所述输送带的载置面起的高度方向的长度为所述基准长度以上的工件,
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是在所述输送路的侧方,沿着与所述输送路的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的旋转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65430 | 2015-03-27 | ||
JP2015065430A JP6289410B2 (ja) | 2015-03-27 | 2015-03-27 | 仕分け機構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00897A CN106000897A (zh) | 2016-10-12 |
CN106000897B true CN106000897B (zh) | 2018-07-17 |
Family
ID=57082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3445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00897B (zh) | 2015-03-27 | 2016-03-10 | 分类机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289410B2 (zh) |
CN (1) | CN10600089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64338B (zh) * | 2018-09-10 | 2020-10-13 | 马鞍山金瓦格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秋千u型坐垫定向供料机 |
CN112916413B (zh) * | 2021-03-30 | 2022-08-30 |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螺栓分选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018271U (zh) * | 2011-04-07 | 2011-10-26 | 南京善工真空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检测长度的装置 |
CN104118725A (zh) * | 2014-07-09 | 2014-10-29 | 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挡料机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241666A (en) * | 1963-09-19 | 1966-03-22 | Schaefer Brewing Co | Apparatus for sensing smaller article in line of larger articles being conveyed |
JPS5276348U (zh) * | 1975-12-04 | 1977-06-07 | ||
JPS598790Y2 (ja) * | 1979-04-05 | 1984-03-19 | 一男 中山 | ばね座金と平座金を組込んだビスブランクの選別装置 |
JPS5970817U (ja) * | 1982-11-04 | 1984-05-1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
JPS61274776A (ja) * | 1985-04-23 | 1986-12-0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ねじ選別装置 |
JPS625874U (zh) * | 1985-06-25 | 1987-01-14 | ||
JP2002255340A (ja) * | 2001-02-28 | 2002-09-11 | Toshiba It & Control Systems Corp | 荷物仕分けシステム |
JP4267890B2 (ja) * | 2002-10-18 | 2009-05-27 | 静岡シブヤ精機株式会社 | 搬送物品の排出装置 |
JP4665192B2 (ja) * | 2005-10-24 | 2011-04-06 | 好高 青山 | 軸状部品の供給装置 |
JP4784471B2 (ja) * | 2006-10-13 | 2011-10-05 |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 仕分け設備 |
-
2015
- 2015-03-27 JP JP2015065430A patent/JP628941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
- 2016-03-10 CN CN201610134452.8A patent/CN10600089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018271U (zh) * | 2011-04-07 | 2011-10-26 | 南京善工真空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检测长度的装置 |
CN104118725A (zh) * | 2014-07-09 | 2014-10-29 | 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挡料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6183043A (ja) | 2016-10-20 |
CN106000897A (zh) | 2016-10-12 |
JP6289410B2 (ja) | 2018-03-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00897B (zh) | 分类机构 | |
CN101486411A (zh) | 一种用于分类零担货物的装置和方法 | |
TWI815852B (zh) | 一種翻板機元件和翻板機 | |
TWI797240B (zh) | 一種翻板機元件和翻板機 | |
TWI815853B (zh) | 一種翻板機組件和翻板機 | |
JP5903285B2 (ja) | ネジ供給装置 | |
JP6593142B2 (ja) | パーツフィーダ | |
CN107098127B (zh) | 输送装置 | |
WO2016002703A1 (ja) |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 |
JP2017132591A (ja) | 搬送装置 | |
EP3037192A1 (en) | Feeder mechanism for feeding mechanical fasteners | |
CN104973418A (zh) | 工件输送系统 | |
JP5971802B2 (ja) | シート裁断装置 | |
CN101254555B (zh) | 倒角机 | |
US10320269B2 (en) | Transport device | |
JP2008024458A (ja) | 仕分け装置 | |
JP5659186B2 (ja) | 部品整列装置 | |
KR102336753B1 (ko) | 벨트컨베이어 손상방지장치 | |
JP6206827B2 (ja) | 過長部品の通過規制構造部およびパーツフィーダ | |
KR20170124263A (ko) | 체인 컨베이어 어셈블리 | |
US4911282A (en) | Apparatus for orienting discrete products in feeding units of plants | |
JP2011102185A (ja) | 振動式部品供給装置 | |
CN204453675U (zh) | 基板加工设备及其基板感测装置 | |
JP2020146598A (ja) | ワーク搬送装置 | |
JP7373721B2 (ja) | パーツフィー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