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72283B - 滑动式切换阀的阀主体、滑动式切换阀以及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滑动式切换阀的阀主体、滑动式切换阀以及空调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972283B CN105972283B CN201610141201.2A CN201610141201A CN105972283B CN 105972283 B CN105972283 B CN 105972283B CN 201610141201 A CN201610141201 A CN 201610141201A CN 105972283 B CN105972283 B CN 10597228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joint
- main body
- valve body
- valve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5242 fo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10512 thermal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219 braz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2447 hatc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856746 Bos taurus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7A1, mitochondrial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4—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sliding valves
- F16K27/044—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sliding valves slide valves with flat obturating memb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 F16K11/065—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 F16K11/0655—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with flat slid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滑动式切换阀的阀主体、滑动式切换阀以及空调机,其消除硬钎焊的问题点,还能够消除冲压加工的阀主体的强度不足的问题点。本发明的滑动式切换阀的阀主体的特征在于,阀主体为大致圆筒形状,并具备:供至少一个接头连结的阀座;以及突起部,该突起部供与至少一个接头不同的接头进一步直接连结于上述阀主体的与阀座不同的位置,阀主体和阀座通过锻造而一体形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动式切换阀的阀主体,尤其涉及将用于容纳滑阀的阀主体与阀座作为一体构造而形成的滑动式切换阀的阀主体、滑动式切换阀以及空调机。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滑动式切换阀,例如公知有在热泵式的空调机中,制冷制热的切换所使用的制冷剂流路切换用四通阀(以下简称为“四通阀”)。
图1是表示作为现有技术的滑动式切换阀的一个例子而使用了四通阀100的空调机1的结构图。在图1中,空调机1具备四通阀100、先导阀10、室内换热器20、膨胀阀30、室外换热器40以及压缩机50。
先导阀10具备:电磁切换部11;与电磁切换部11连接的高压接头管12、低压接头管14以及两个切换接头管13、15;对电磁切换部11内部的未图示的先导滑阀进行驱动的电磁线圈部16;以及与电磁线圈部16通电的引线17。
先导阀10的高压接头管12与后述的第一接头111连接,低压接头管14与后述的第三接头113连接,切换接头管13与后述的第一阀室121连接,切换接头管15与后述的第三阀室123连接。
室内换热器20、膨胀阀30、以及室外换热器40以如下顺序连接,室内换热器20与后述的第二接头112连接,室外换热器40与后述的第四接头114连接。室内换热器20和室外换热器40也可以不以上述的顺序连接而是室内和室外相反。压缩机50的吸入口52与后述的第三接头113连接,压缩机50的排出口51与后述的第一接头111连接。
在图1中,四通阀100大概具备圆筒状的阀主体101、两个活塞102、103、滑阀104、阀座108以及四个接头111、112、113及114。圆筒状的阀主体101具有长度方向的中心轴O-O,其两端部由盖体106、107封闭,在内部空间内容纳有两个活塞102、103、滑阀104以及阀座108。两个活塞102、103与圆筒状的阀主体101同心状地配置,利用容纳有滑阀104的连结体105而一体地连结,将圆筒状的阀主体101的内部空间分割为三个阀室121、122以及123。
在此,第一阀室121以及第三阀室123构成为,通过分别与它们连接的切换接头管13以及切换接头管15,经由先导阀10而任一方阀室连通到作为吸入管的第三接头113内。第二阀室122与作为排出管的第一接头111连结。
两个活塞102及103和滑阀104构成为在左右方向上一体移动。滑阀104具备朝向下方敞开的流路124,在阀座108的平坦面108a沿左右方向移动。在阀座108设有三个开口126、127以及128、分别与第二、第三、第四接头112、113以及114连接。因此,滑阀104的流路124形成为能够将阀座108的三个开口126、127以及128中的两个连通。滑阀104的流路124通过向左右移动而使开口126和127、或者开口127和128连通,由此切换制冷剂的流路。例如,如图1所示,在开口126和127经由滑阀104的流路124而连通时,未连通的剩余的开口128与第二阀室122连通。
四个接头中,第一接头111称为D接头,是与压缩机50的排出口51连结的作为排出管的接头,与设置在与阀座108对置的位置上的称为D端口(主阀高压端口)的开口125连结,且与第二阀室122连通。第三接头113称为S接头,是与压缩机50的吸入口52连结的作为吸入管的接头,与设置在阀座108正中的称为S端口(主阀低压端口)的开口127连结。第二接头112以及第四接头114称为E接头以及C接头,是经由室内换热器20、膨胀阀30、室外换热器40而相互连接的作为连接管的接头,分别与设置在阀座108的左侧以及右侧的成为E端口以及C端口(主阀切换端口)的开口126以及开口128连结。
先导阀10通过从引线17向电磁线圈部16通电、或者断开通电而被驱动。由此,从先导阀10的高压接头管12通过切换接头管13或15向第一阀室121或第三阀室123供给高压制冷剂,控制四通阀100的切换。四通阀100在第一阀室121与作为低压侧的第三接头113连通的情况下,形成压缩机50→室外换热器40→膨胀阀30→室内换热器20→压缩机50的用于制冷运转的流路。相反,在第三阀室123与作为低压侧的第三接头113连通的情况下,四通阀100形成压缩机50→室内换热器20→膨胀阀30→室外换热器40→压缩机50的用于制热运转的流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4-433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中国实用新型公开第201391635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现有技术的四通阀100中,为了连接阀主体101、阀座108、四个接头111、112、113以及114,例如使用图2所示那样的硬钎焊夹具200。硬钎焊夹具200具备水平的台架201、在台架201上垂直地延伸的支柱202、与台架201平行地水平延伸且垂直地支撑三个按压杆的上臂203、与台架201平行地水平延伸的阀座支架204以及接头管支架205。
如图2所示,四通阀100的各部件临时组装于硬钎焊夹具200,然后,进行硬钎焊。具体而言,各部件的临时组装是将阀座108载置于阀座支架204,从图1所示的状态上下反转180°,在该状态下,将阀主体101插入到载置有阀座108的阀座支架204。接着,将第一接头111的一端嵌合于接头管支架205,并且将第一接头111的另一端嵌入于阀主体101的开口125,从而组装第一接头111。接着,将第二、第三、第四接头112、113以及114各个的一端分别嵌合于设置在阀座108的对应的开口126、127、128,通过插入与另一端对应的按压杆206、207、208,从而完成向硬钎焊夹具200的临时组装。然后,进行硬钎焊。
这样,在现有的四通阀100中,为了对分别形成的圆筒状的阀主体101、阀座108以及四个接头111至114的全部同时进行硬钎焊,硬钎焊部位较多,因此,接合面积也变大,因此为难度较高的硬钎焊。另外,由于圆筒状的阀主体101和阀座108为不同的部件,对于供三个接头112至114嵌入的、设置于圆筒状的阀主体101的三个插入孔、以及与该插入孔分别对应且形成于阀座108的开口126、127、128各个的加工要求精度。并且,由于圆筒形状的阀主体101和阀座108为不同的部件,因此硬钎焊时的圆筒形状的阀主体101的插入孔和对应的阀座108的开口126至128的对位也需要时间。因此为了使对位容易,并且为了保持作为不同部件的阀座108,硬钎焊夹具200成为复杂的构造。其结果,夹具的热容量也变大,导致大量的热量被夹具吸收,因此不仅临时组装需要时间,而且硬钎焊的时间也变长。尤其是,阀座108不仅体积大,而且与阀座支架204直接接触,因此温度难以升高。另一方面,接头为薄壁的铜管,温度容易升高,钎料被拉到接头侧,难以遍及阀座108的接合部。其结果,由于在阀座108的接合部形成间隙的、开孔等,从而产生无法保持气密性之类的问题。而且,即使钎料充分地遍及阀主体接合部,由于阀主体101和阀座108为不同部件,因此也产生钎料流到活塞滑动部之类的问题。并且,在将管状的接头硬钎焊于圆筒状的阀主体101的情况下,钎料容易流到主体侧面(焊料下垂),产生接合部的钎料不足、浪费钎料的可能性。
作为解决该课题的方案,有专利文献1、2所示那样的、通过冲压加工使阀主体和阀座成为一体形状的方法。然而,在专利文献1、2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由于是对作为阀主体的薄壁管进行冲压加工来形成阀座,因此存在如下问题点。
首先,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发明中,由于对薄壁管状的阀主体进行加工来形成阀座,因此存在接头的硬钎焊余量只能确保管的厚度左右之类的问题点。对于该问题点,如专利文献2所示的发明那样,也考虑通过冲缘(burring)加工等,而使硬钎焊部立起来进行处理。但是,在进行冲缘加工时,若相对于冲缘孔而在相对面没有孔,则冲头无法进入,因此难以加工。即使能够加工也需要分离相邻的阀端口,从而导致主体的大型化。并且,在冲缘加工中,难以设置台阶,从而将接头的插入深度决定为一定位置变得困难。
另外,在专利文献1以及2所示的发明中,由于在作为阀主体的薄壁管形成阀座,因此相邻的活塞滑动面容易歪斜,难以保持为正圆,存在动作不良的可能性。
另外,如图3所示,在通过冲压加工来形成阀主体和阀座的情况下,在制造时进行的盖铆接工序中,在使用铆接夹具302来在阀主体301的两侧铆接两个盖106、107时,由于阀主体301为薄壁的管,因此强度不够,如图3的虚线部分303所示,存在阀座的密封面301a变形的可能性。其结果,在滑阀104和阀座部无法实现密封,从而存在高温制冷剂向低温制冷剂侧泄漏、动作不良、系统效率下降之类的问题点。
另外,如图4所示,在通过冲压加工来形成阀主体和阀座的情况下,由于在薄壁的阀座部直接硬钎焊接头,因此在作为空调机来组装时,若连接系统配管401、402、403,例如对系统配管401、402、403的各个沿图4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施加外力,则如图4的虚线部分404所示,存在阀座的密封面301a变形的可能性,存在与上述相同的问题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除了硬钎焊的问题点,也能够消除现有技术的冲压加工的阀主体的强度不足产生的问题点的滑动式切换阀的阀主体、滑动式切换阀、以及空调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滑动式切换阀的阀主体的特征在于,为大致圆筒形状,具备:供至少一个接头连结的阀座;以及突起部,该突起部供与至少一个接头不同的接头进一步直接连结于与上述阀主体的与上述阀座不同的位置,上述阀主体和上述阀座通过锻造而一体形成。
另外,优选上述阀座在上述阀主体的内部具有平坦面,在上述阀主体还设有热过渡部,该热过渡部通过上述阀座的上述阀主体的内部的平坦面与上述阀主体的圆筒形状的内周面相接的部分的上述圆筒形状向内侧凹陷而形成。
另外,优选在上述阀主体,在上述圆筒形状的外周部中的供上述至少一个接头连结的部分的周围设有梁。
另外,优选在上述阀主体,在供上述至少一个接头以及上述不同的接头连结的部分设有开口,在开口内部形成有台阶。
另外,优选在上述阀主体,在与上述突起部不同的位置,还具备供先导阀连结的不同的突起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滑动式切换阀的阀主体的锻造品的特征在于,形成滑动式切换阀的阀主体,上述锻造品为大致圆筒形状,并且,在上述圆筒形状的一部分具有与阀座对应的厚壁部,具有分割上述圆筒形状的内部空间的分隔壁,在上述圆筒形状的外周部的上述厚壁部以外的位置具有至少一个突起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滑动式切换阀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阀主体;以及滑阀,该滑阀在上述阀座的上述内部的平坦面上移动,使直接连结于上述阀主体的上述不同的接头与经由上述阀座而连结的上述至少一个接头连通。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使用上述滑动式切换阀。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滑动式切换阀的阀主体、滑动式切换阀以及空调机,通过利用锻造一体形成阀主体和阀座,从而能够消除硬钎焊的问题点,由于能够形成厚壁部以及凹陷部,因此能够消除现有技术中所担心的强度不足。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滑动式切换阀,通过利用锻造一体形成阀主体和阀座,从而能够减小热过渡部的体积,抑制热损失,因此能够提高空调机的系统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现有技术的滑动式切换阀的一个例子而使用了先导式制冷剂流路切换用四通阀的空调机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为了对现有技术的滑动式切换阀的阀主体、阀座以及接头进行硬钎焊而将其临时组装于硬钎焊夹具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利用冲压加工形成的四通阀的盖铆接工序的图。
图4是表示连接现有技术的利用冲压加工形成的四通阀和系统配管并施加了外力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用于形成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动式切换阀的四通阀的阀主体的锻造品的图,图5(a)是剖视图,图5(b)是图5(a)所示的VB-VB剖视图,图5(c)是图5(b)所示的VC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用于形成图5所示的阀主体的锻造品的金属模的结构图。
图7是表示对图5所示的阀主体的锻造品进行加工而形成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动式切换阀的阀主体的图,图7(a)是阀主体的局部剖视图,图7(b)是图7(a)所示的VIIB-VIIB剖视图,图7(c)是图7(a)所示的阀主体的仰视图,图7(d)是表示与图7(c)不同的阀主体的例子的仰视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效果的图,其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四通阀的构造的图,图8(a)是现有技术的四通阀的剖视图,图8(b)是图8(a)所示的VIIIB-VIIIB剖视图,图8(c)是图8(b)所示的VIIIC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效果的图,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动式切换阀的四通阀的构造的图,图9(a)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动式切换阀的四通阀的剖视图,图9(b)是图9(a)所示的IXB-IXB剖视图,图9(c)是图9(b)所示的IXC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滑动式切换阀的将先导阀直接安装于阀主体的四通阀所使用的阀主体的锻造品的图,图10(a)是主视图,图10(b)是右侧视图。
图1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滑动式切换阀的将先导阀直接安装于阀主体的四通阀的图,图11(a)是主视图,图11(b)是右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四通阀的阀主体与先导阀的连接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效果图,图13(a)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利用冲压加工形成的阀主体与电磁切换部的连接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图13(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滑动式切换阀的利用锻造形成的阀主体与电磁切换部的连接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
1—空调机,10、1110—先导阀,11、1111—电磁切换部,12—高压接头管,13、15、1113、1115—切换接头管,14、1114—低压接头管,16、1116—电磁线圈部,17—引线,20—室内换热器,30—膨胀阀,40—室外换热器,50—压缩机,51—排出口,52—吸入口,100、800、900、1100—四通阀,101、700、710、801、1120、1300—阀主体,102、103、802、803—活塞,104、804—滑阀,105、805—连结体,106、107、806、807—盖体,108、700a、808—阀座,108a、700b—平坦面,111、811—第一接头(D接头),112、812—第二接头(E接头),113、813—第三接头(S接头),114、814—第四接头(C接头),121、821—第一阀室,122、822—第二阀室,123、823—第三阀室,124、824—流路,125、126、127、128、701、702、703、704、712、713、714、1125—开口,500、1000—锻造品,500a、1000a—厚壁部,500b、1000b—分隔壁,500c、1000c、1000f—突起部,500d、700d、1000d—凹陷部,601—第一锻造金属模,602—第二锻造金属模,700c、1120c—接头连结部,700e、710e、1000e—梁,701a、702a、703a、704a—台阶,1120f—先导阀连接部,1125a—孔,α、β—热过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以下说明中的上下左右方向的概念与附图中的上下左右对应,表示各部件的相对的位置关系,不表示绝对的位置关系。
图5是表示用于形成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动式切换阀的四通阀的阀主体的锻造品500的图,图5(a)是剖视图,图5(b)是图5(a)所示的VB-VB剖视图,图5(c)是图5(b)所示的VC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用于形成图5所示的阀主体的锻造品500的金属模的结构图。
在图5中,阀主体的锻造品500能够形成厚壁部500a、凹陷部500d,因此能够消除使用现有技术的冲压加工形成的阀主体的滑动式切换阀而担心的强度不足等。
图5(a)所示的阀主体的锻造品500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在圆筒内部的中央下部,形成有与后述的阀座700a对应的厚壁部500a。另外,在圆筒内部的厚壁部500a的端部,形成有分隔壁500b。
例如,如图6所示,阀主体的锻造品500由形成圆筒形状的外部形状的一对第一锻造金属模601、以及从左右形成圆筒形状的内部形状的一对第二锻造金属模602形成。第一锻造金属模601既可以如图6所示那样上下分割,也可以在其以外的方向上分割。另外,形成圆筒形状的内部形状的第二锻造金属模602从左右敲入,因此在圆筒内部形成与轴线方向垂直地延伸的分隔壁500b。分隔壁500b的位置也不限定于上述那样的厚壁部500a的端部。另外,分隔壁也可以不垂直而是在倾斜方向上延伸,只要是能够分割内部空间的构造即可。
如图5(a)所示,在阀主体的锻造品500的与厚壁部500a对置的位置,且在图5(a)所示的中央的稍微左侧的位置,设有圆柱形状的突起部500c,该圆柱形状的突起部500c设有供后述的D接头811连接的开口701。如后文所述,通过设置突起部500c,从而在供D接头811连接的开口部设有台阶,并且确保连接部分的强度。此外,在此,突起部500c与厚壁部500a对置,且设置在中央稍微左侧,但并不限定于此。另外,如图5(c)所示,在阀主体的锻造品500设有凹陷部500d,该凹陷部500d通过厚壁部500a的圆筒形状的内部的平坦面与圆筒形状的内周面相接的部分的圆筒形状的内周侧或外周侧的至少一方向内侧凹陷而形成。如后文所述,通过设置凹陷部500d,从而能够减小热过渡部β的体积,能够抑制热损失。
图7是表示对图5所示的阀主体的锻造品500进行加工而形成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动式切换阀的阀主体700的图,图7(a)是阀主体700的局部剖视图,图7(b)是图7(a)所示的VIIB-VIIB剖视图,图7(c)是图7(a)所示的阀主体700的仰视图,图7(d)是表示与图7(c)不同的阀主体710的仰视图。
图7(a)、(b)、(c)所示的本发明的滑动式切换阀的阀主体700通过对图5所示的阀主体的锻造品500进行切削加工,去掉分隔壁500b,并在突起部500c以及厚壁部500a设置开口701、702、703以及704而形成。在此,阀主体700通过切削加工而形成,也可以用其他加工方法来形成。
在阀主体700设有阀座700a。在阀座700a形成有供后述的ESC接头812、813、814连结的开口702、703、704。在各开口702、703、704通过切削加工设有作为接头的找位用而使用的台阶702a、703a、704a。这样,通过切削加工来形成台阶702a、703a、704a,从而能够容易地决定接头的插入深度,并且能够确保硬钎焊余量,能够进行稳定的硬钎焊。
在阀主体700的与阀座700a对置的位置,设有对圆筒形状的突起部500c进行加工而形成的接头连结部700c。在接头连结部700c形成有供后述的D接头811连结的开口701。在开口701通过切削加工设有作为接头的找位而使用的台阶701a,得到与台阶702a-704a相同的效果。
在阀主体700的与凹陷部500d对应的位置,设有凹陷部700d,该凹陷部700d通过阀座700a的阀主体内部的平坦面700b与阀主体700的圆筒形状的内周面相接的部分的圆筒形状向内侧凹陷而形成,由此,能够减小热过渡部β的体积,能够抑制热损失。
另外,如图7(c)所示,在阀主体700的形成有阀座700a的部分的圆筒形状的外周部,且在开口702、703、704的周围,设有端面为直线的梁700e。梁700e在此通过锻造加工而形成,但也可以由圆筒形状的阀主体的锻造品通过切削而形成。通过在阀主体700设置梁700e,能够防止例如在盖铆接工序时阀座局部变形等,能够确保阀主体700相对于外力的强度。
另外,也可以如图7(d)所示的阀主体710那样,与图7(c)所示的阀主体700的梁700e的形状不同,端面与开口712、713、714一致地设有曲线的梁710e。通过这样的形状,也能够防止例如盖铆接工序时阀座局部变形等,能够确保阀主体710相对于外力的强度。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效果的图,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四通阀800的构造的图,图8(a)是现有技术的四通阀800的剖视图,图8(b)是图8(a)所示的VIIIB-VIIIB剖视图,图8(c)是图8(b)所示的VIIIC部分的放大图。
在图8(a)中,现有技术的四通阀800具备:圆筒形状的阀主体801;将阀主体801分割为三个阀室即第一阀室821、第二阀室822以及第三阀室823的两个活塞802、803;具备朝向下方敞开的流路824的滑阀804;一体地连结两个活塞802、803以及滑阀804的连结体805;封闭阀主体801的两端的盖体806、807;在阀主体内部具有平坦面808a的阀座808;以及四个接头811(D接头)、812、813、814(ESC接头)。由于与图1所示的四通阀100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8(a)所示,滑阀804成为向阀座808的平坦面808a的右侧移动的状态,如图8(a)、图8(b)的深的阴影线所示,成为高温制冷剂填满第一接头(D接头)811、第一阀室821、第二阀室822以及第二接头(E接头)812的状态。相反,如图8(a)、图8(b)的浅的阴影线所示,成为低温制冷剂填满第三接头(S接头)813、流路824、第四接头(C接头)814以及第三阀室823的状态。
现有技术的四通阀800由于通过硬钎焊与阀主体801和阀座808连接,因此如图8(a)、图8(c)所示,从阀主体801向阀座808传递的热过渡部α的体积变大。因此,从压缩机50排出的高温制冷剂的被热过渡部α吸收的热量变多,该热向低温制冷剂侧释放,产生系统效率的损失。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效果的图,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动式切换阀的四通阀900的构造的图,图9(a)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动式切换阀的四通阀900的剖视图,图9(b)是图9(a)所示的IXB-IXB剖视图,图9(c)是图9(b)所示的IXC部分的放大图。
图9所示的四通阀900使用图7所示的由锻造形成的阀主体700或者710作为阀主体,其以外的结构与图8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四通阀800的结构相同。对于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符号,在此省略说明。此外,在此作为使用了阀主体700的四通阀进行说明。
如图9(a)所示,与图8相同,滑阀804成为向阀座700a的平坦面700b的右侧移动的状态,如图9(a)、图9(b)的深的阴影线所示,成为高温制冷剂填满第一接头(D接头)811、第一阀室821、第二阀室822以及第二接头(E接头)812的状态。相反,如图9(a)、图9(b)的浅的阴影线所示,成为低温制冷剂填满第三接头(S接头)813、流路824、第四接头(C接头)814以及第三阀室823的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滑动式切换阀的四通阀900使用图7所示的阀主体700,阀主体700和阀座700a通过锻造而形成一体,由此与图8(c)所示的现有技术的阀主体不同,能够形成凹陷部700d,能够形成图9(a)以及图9(c)所示那样的体积小的热过渡部β。由此,能够抑制在现有技术中成为问题的从压缩机50排出的高温制冷剂的热从热过渡部β向低温侧释放,能够降低系统效率的损失。此外,在图8所示那样的分别形成阀主体801和阀座808且通过硬钎焊来连接的构造中,减小热过渡部α的体积是困难的。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滑动式切换阀的将先导阀直接安装于阀主体的四通阀所使用的阀主体的锻造品1000的图,图10(a)是主视图,图10(b)是右侧视图。
在图10(a)、图10(b)中,用于通过之后的切削加工等而形成阀主体1120的阀主体的锻造品1000通过锻造而形成。在锻造品1000,与图5所示的阀主体的锻造品500相同地,在圆筒内部的中央下部设有与阀座(未图示)对应的厚壁部1000a、形成于圆筒内部的厚壁部1000a的端部的分隔壁1000b、设于圆筒形状的外部且与供D接头811连接的接头连结部1120c对应的圆柱形状的突起部1000c、凹陷部1000d、以及梁1000e。并且,在锻造品1000,且在比锻造品1000的正面中央靠右侧设有圆柱形状的突起部1000f,该圆柱形状的突起部1000f与供后述的先导阀1110连接的先导阀连接部1120f对应。此外,如后文所述,由于先导阀1110需要与阀主体1120内部的第二阀室822连接,因此与先导阀连接部1120f对应的突起部1000f如果在阀主体1120的中央附近、且在不同于与接头连结部1120c对应的突起部1000c的位置,则设于哪里都可以。
阀主体的锻造品1000由于通过锻造而形成,因此能够局部设置突起部,在阀主体设置与作为先导阀1110的连接部位的先导阀连接部1120f对应的突起部1000f简单。即使在冲压加工的情况下,虽然能够通过实施冲缘来设置突起部,但由于无法较长地设定冲缘的立起部,因此难以确保硬钎焊余量。另外,难以设置台阶,很难决定接头的插入深度。并且,由于难以确保尺寸精度,因此间隙不稳定。其结果,存在硬钎焊容易变得不稳定之类的问题。另外,在进行冲缘加工时,若相对于冲缘孔而在相对面没有孔,则冲头无法进入,因此存在难以加工之类的位置的制约,例如,存在如下问题:难以在图10所示的阀主体的锻造品1000的突起部1000f那样的最佳位置实施冲缘。
图1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滑动式切换阀的将先导阀直接安装于阀主体的四通阀1100的图,图11(a)是主视图,图11(b)是右侧视图,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四通阀1100的阀主体1120与先导阀1110的连接部分的放大图。
在图11(a)~图13(b)中,四通阀1100是如下结构,即、除了使用对图10所示的阀主体的锻造品1000进行加工得到的阀主体1120,并且在阀主体1120的先导阀连接部1120f的开口1125安装有圆筒形状的先导阀1110的电磁切换部1111以外,与图9所示的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动式切换阀的四通阀900相同。对于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阀主体1120通过对阀主体的锻造品1000进行切削加工等而形成。阀主体1120与图7所示的阀主体700比较,形成有先导阀连接部1120f,该先导阀连接部1120f形成有供先导阀1110连接的开口1125,除此以外,具有相同的形状。对于相同的结构,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电磁切换部1111安装有图12所示的电磁线圈部1116,作为先导阀1110,发挥与图1所示的先导阀10相同的功能。因此,在电磁切换部1111的内部,包含有未图示的柱塞、吸引子、先导阀体等。如图12所示,电磁切换部1111通过硬钎焊或者硬钎焊以外的焊接等而与设置在阀主体1120的先导阀连接部1120f的开口1125连接。在电磁切换部1111,与先导阀10相同地连接有低压接头管1114、以及两个切换接头管1113、1115。此外,相当于图1的高压接头管12的部分通过电磁切换部1111的内部的先导阀室经由位于阀主体1120的开口1125的中央的孔1125a而与阀室822连接而代替。此外,孔1125a的孔径为高压接头管12的内径以上。低压接头管1114与第三接头813连接,切换接头管1113经由盖体806与第一阀室821连接,切换接头管1115经由盖体807与第三阀室823连接。四通阀1100通过以上那样的结构,能够发挥与图1所示的四通阀相同的功能。
如四通阀1100所示,通过将先导阀1110直接连接于阀主体1120,从而不需要以往必须的将先导阀1110安装于阀主体的托架(未图示)、高压接头管12等,具有能够削减部件数量之类的效果。另外,还使得由于振动而托架的铆接松弛、先导阀1110的电磁切换部1111的保持力下降的情况消失,从而还具有相对于振动而变强之类的效果。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效果的图,图13(a)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利用冲压加工形成的阀主体1300与电磁切换部1111的连接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图13(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滑动式切换阀的利用锻造形成的阀主体1120与电磁切换部1111的连接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对图13(a)所示的现有技术的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的阀主体1300和通过锻造形成的阀主体1120进行比较,在冲压加工的情况下,依赖于管的壁厚,并且在冲缘中不能加长立起部。另外,难以设置台阶,无法容易地决定电磁切换部1111的插入深度。并且,由于担心阀主体自身的变形、硬钎焊部的破损、开裂,因此相对于外力较弱。与此相对,在锻造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使硬钎焊部附近为任意的壁厚、长度,因此能够提高相对于外力的耐受性。
此外,本发明的滑动式切换阀的阀主体通过锻造而形成,但也可以通过铸造或者其他加工方法而形成。
另外,本发明的滑动式切换阀当然能够应用于图1所示的那样的空调机,不论是先导式还是不是先导式都能够应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四通阀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连接其他个数的接头的滑动式切换阀。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滑动式切换阀,利用锻造将阀主体和阀座形成为一体,从而能够消除硬钎焊的问题点。并且,由于能够形成厚壁部以及凹陷部,因此能够消除现有技术中所担心的强度不够的问题,而且,能够减小热过渡部的体积、抑制热损失,因此能够提高空调机的系统效率。
Claims (7)
1.一种滑动式切换阀的阀主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阀主体为大致圆筒形状,并具备:
供至少一个接头连结的阀座;以及
突起部,该突起部供与上述至少一个接头不同的另一个接头进一步直接连结于上述阀主体的与上述阀座不同的位置,
上述阀座在上述阀主体的内部具有平坦面,
在上述阀主体还设有热过渡部,该热过渡部通过上述阀座的上述阀主体的内部的平坦面与上述阀主体的圆筒形状的内周面相接的部分的上述圆筒形状向内侧凹陷而形成,
上述阀座通过锻造而一体形成于上述阀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切换阀的阀主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阀主体,在上述圆筒形状的外周部中的供上述至少一个接头连结的部分的周围设有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动式切换阀的阀主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阀主体,在供上述至少一个接头以及上述另一个接头连结的部分设有开口,在开口内部形成有台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动式切换阀的阀主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阀主体,在与上述突起部不同的位置,还具备供先导阀连结的另一个突起部。
5.一种滑动式切换阀的阀主体的锻造品,用于形成权利要求1~4任一项中所述的滑动式切换阀的阀主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锻造品为大致圆筒形状,并且具有:
位于上述圆筒形状的一部分的与阀座对应的厚壁部;
分割上述圆筒形状的内部空间的分隔壁;以及
位于上述圆筒形状的外周部的上述厚壁部以外的位置的至少一个突起部。
6.一种滑动式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4任一项中所述阀主体;以及
滑阀,该滑阀在上述阀座的上述阀主体的内部的平坦面上移动,使直接连结于上述阀主体的上述另一个接头与经由上述阀座而连结的上述至少一个接头连通。
7.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使用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动式切换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48834 | 2015-03-11 | ||
JP2015048834A JP6239547B2 (ja) | 2015-03-11 | 2015-03-11 |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の弁本体、スライド式切換弁、及び、空気調和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72283A CN105972283A (zh) | 2016-09-28 |
CN105972283B true CN105972283B (zh) | 2018-06-05 |
Family
ID=56983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4120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72283B (zh) | 2015-03-11 | 2016-03-11 | 滑动式切换阀的阀主体、滑动式切换阀以及空调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239547B2 (zh) |
CN (1) | CN10597228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00073B2 (ja) * | 2017-11-01 | 2019-04-10 |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 |
JP6500072B2 (ja) * | 2017-11-01 | 2019-04-10 |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の弁本体、スライド式切換弁、及び、空気調和機 |
CN107842637B (zh) * | 2017-11-03 | 2019-04-30 | 淮海工学院 | 一种紧急拉断阀的生产方法 |
CN111473147B (zh) * | 2020-04-24 | 2021-02-12 | 浙江南宏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用不锈钢四通换向阀主阀及其加工方法 |
CN117212277A (zh) * | 2023-09-20 | 2023-12-12 | 新心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磁驱动的气动控制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43324A (en) * | 1977-08-19 | 1979-04-05 | Robertshaw Controls Co | Tubular housing apparatus for inversible valve |
JPS6162677A (ja) * | 1984-08-23 | 1986-03-31 | ランコ・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ツド | 冷媒逆循環弁 |
JPS62122966U (zh) * | 1986-01-29 | 1987-08-04 | ||
JPH0720475U (ja) * | 1993-09-14 | 1995-04-11 | 株式会社イズミ技研 | 四方弁 |
JPH1024341A (ja) * | 1996-07-08 | 1998-01-27 | Toto Ltd | 鍛造による水栓金具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によって製造された水栓金具 |
CN101099058A (zh) * | 2005-01-13 | 2008-01-0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四通阀 |
CN101614288A (zh) * | 2008-06-26 | 2009-12-30 |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 阀座以及使用该阀座的四通换向阀主阀和四通换向阀 |
EP2730824A1 (en) * | 2012-11-12 | 2014-05-14 | Esbe AB | Fluid control valve |
-
2015
- 2015-03-11 JP JP2015048834A patent/JP623954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
- 2016-03-11 CN CN201610141201.2A patent/CN10597228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43324A (en) * | 1977-08-19 | 1979-04-05 | Robertshaw Controls Co | Tubular housing apparatus for inversible valve |
JPS6162677A (ja) * | 1984-08-23 | 1986-03-31 | ランコ・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ツド | 冷媒逆循環弁 |
JPS62122966U (zh) * | 1986-01-29 | 1987-08-04 | ||
JPH0720475U (ja) * | 1993-09-14 | 1995-04-11 | 株式会社イズミ技研 | 四方弁 |
JPH1024341A (ja) * | 1996-07-08 | 1998-01-27 | Toto Ltd | 鍛造による水栓金具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によって製造された水栓金具 |
CN101099058A (zh) * | 2005-01-13 | 2008-01-0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四通阀 |
CN101614288A (zh) * | 2008-06-26 | 2009-12-30 |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 阀座以及使用该阀座的四通换向阀主阀和四通换向阀 |
EP2730824A1 (en) * | 2012-11-12 | 2014-05-14 | Esbe AB | Fluid control valv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72283A (zh) | 2016-09-28 |
JP2016169775A (ja) | 2016-09-23 |
JP6239547B2 (ja) | 2017-1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72283B (zh) | 滑动式切换阀的阀主体、滑动式切换阀以及空调机 | |
CN102410672B (zh) | 平行流换热器及其制作方法 | |
EP2278200B1 (en) | End cover and four-way reversing valve using the sam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 |
KR101488131B1 (ko) | 열 교환기용 튜브 | |
EP2871434A1 (en) |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JP5917615B2 (ja) | スライド弁を備える弁装置、空気調和機、及び、弁装置のろう付方法 | |
JP2016200312A (ja) | 熱交換器、およ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 |
JP6500072B2 (ja) |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の弁本体、スライド式切換弁、及び、空気調和機 | |
JPWO2017013918A1 (ja) | 熱交換器 | |
JP3956878B2 (ja) | 配管継手構造及び配管継手の接続方法 | |
JP6500073B2 (ja) |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 | |
US6540016B1 (en) | Method of forming heat exchanger tube ports and manifold therefor | |
JP2014055748A (ja) | 内部熱交換器とその製造方法 | |
JP5566994B2 (ja) | アキュムレータ | |
CN115523336A (zh) | 电磁切换阀 | |
JP2005003265A (ja) |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4302999B (zh) | 热交换器管道、热交换器和相应的生产方法 | |
CN114838183B (zh) | 一种电磁换向阀 | |
CN114838184B (zh) | 一种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 | |
JPH0559062U (ja) | 四方切換弁 | |
JP2022514797A (ja) | 圧縮機アキュムレータ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圧縮機 | |
CN216407808U (zh) | 一种电磁换向阀 | |
CN201162884Y (zh) | 电磁阀的连杆结构 | |
CN115523337A (zh) | 电磁切换阀 | |
CN115523335A (zh) | 电磁切换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