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54696B - 一种传感器校正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感器校正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954696B CN105954696B CN201610391367.XA CN201610391367A CN105954696B CN 105954696 B CN105954696 B CN 105954696B CN 201610391367 A CN201610391367 A CN 201610391367A CN 105954696 B CN105954696 B CN 1059546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nsor
- value
- capacitance
- angle
- noumen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5/00—Testing or calibrating of apparatus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1R35/005—Calibrating; Standards or reference devices, e.g. voltage or resistance standards, "golden" referenc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 G01B7/3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angles or tapers; for 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ax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26—Measuring inductance or capacitance; Measuring quality factor, e.g. by using the resonance method; Measuring loss factor; Measuring dielectric constants ; Measuring impedance or related variables
- G01R27/2605—Measuring capacitanc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3/00—Manufacturing, calibrating, cleaning, or repairing instruments or devices covered by groups G01V1/00 – G01V11/00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7—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detecting open or closed state or particular intermediate positions assumed by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e.g. detection of display lid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main body in a laptop, detection of opening of the cover of battery compart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processing data by operating upon the order or content of the data handled
- G06F7/3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performing computations using exclusively denominational number representation, e.g. using binary, ternary, decimal representation
- G06F7/4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performing computations using exclusively denominational number representation, e.g. using binary, ternary, decimal representation using non-contact-making devices, e.g. tube, solid state device; using unspecified devices
- G06F7/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performing computations using exclusively denominational number representation, e.g. using binary, ternary, decimal representation using non-contact-making devices, e.g. tube, solid state device; using unspecified devices for evaluating functions by calculation
- G06F7/548—Trigonometric functions;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33—Hand-held transceivers
- H04B1/3838—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F exposure to the user, e.g. by changing the shape of the transceiver while in 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传感器校正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传感器、以及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方法获取表征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的参数;并在所述参数所表征的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符合预设条件时,对电子设备包括的所述传感器进行校正。可见本申请实现了基于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间的夹角,对电子设备的传感器进行校正,从而当将本申请方法应用于笔记本等电子产品时,可实现对其包括的电容传感器进行校正,进而可实现对人体靠近/远离电子设备的状态进行准确检测,确保正确无误地对设备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感器校正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比吸收率)用于衡量生物体吸收辐射的强弱程度,具体指辐射被生物软组织吸收的比率,SAR值越低,则辐射被生物体吸收的比率越小。
鉴于电磁辐射的危害性,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一般在检测到人体靠近(如采用设备内集成的电容传感器检测到电容值超出一定阈值时,则表征人体靠近)时,通过降低设备天线的发射功率来降低SAR,以此减轻设备对人体的电磁辐射,反之,当人体远离设备时,则恢复设备天线的正常发射功率。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当其主屏(显示屏)绕转轴旋转时,主屏与副屏(键盘区域及处于键盘底部的主板部分)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会导致电容传感器周边的电磁场发生变化,电磁场的变化会对电容传感器对周边电容值的检测产生影响,进而易导致对人体的靠近/远离状态产生误判,例如在人体未靠近的情况下误判为人体靠近等,从而导致最终错误地改变天线的发射功率。
基于此,针对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本领域需提供一种校正机制来对电容传感器进行校正,以确保正确无误的地对设备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校正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对人体靠近/远离电子设备的状态进行准确检测,进而确保正确无误地对设备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
为此,本发明公开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传感器校正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传感器,以及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表征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的参数;
判断所述参数所表征的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如果符合,则对所述传感器进行校正。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对所述传感器进行校正包括:
对所述传感器的一判决门限值进行校正;
其中,当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数据低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第一判决结果,当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数据不低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第二判决结果。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对所述传感器的一判决门限值进行校正包括:
基于所述传感器当前采集的数据及一预设的校正参量值,对所述传感器的判决门限值进行校正。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传感器包括一电容传感器,则所述基于所述传感器当前采集的数据及一预设的校正参量值,对所述判决门限进行校正包括:
获取所述电容传感器当前采集的电容值;
基于所述电容值及所述校正参量值,对所述电容传感器的判决门限值进行校正;其中,当所述电容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电容值低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所述第一电容值对应人体远离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判决结果,当所述电容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电容值不低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所述第二电容值对应人体靠近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判决结果。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电容值及所述校正参量值,对所述电容传感器的判决门限值进行校正包括:
将所述电容传感器当前采集的电容值与所述校正参量值进行累加,得到所述电容传感器的新的判决门限值;其中,所述校正参量值为不高于人体电容值的一特定数值。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获取表征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的参数包括:
利用第一类型传感器,检测获取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第一夹角值,所述第一夹角值为[0,360)度间的特定角度;
利用第二类型传感器,检测获取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第二夹角值,所述第二夹角值为360度。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夹角值对应的特征角度值与上一次进行判决门限值校正时所对应的历史特征角度值不同,且所述特征角度值存在于预先设定的一组角度数值中。
一种传感器校正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传感器,以及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表征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的参数;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参数所表征的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校正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符合时,对所述传感器进行校正。
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校正模块包括:
校正单元,用于对所述传感器的一判决门限值进行校正;
其中,当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数据低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第一判决结果,当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数据不低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第二判决结果。
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校正单元对所述传感器的一判决门限值进行校正包括:所述校正单元基于所述传感器当前采集的数据及一预设的校正参量值,对所述传感器的判决门限值进行校正。
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传感器包括一电容传感器,则所述校正单元基于所述传感器当前采集的数据及一预设的校正参量值,对所述传感器的判决门限值进行校正包括:所述校正单元获取所述电容传感器当前采集的电容值;并基于所述电容值及所述校正参量值,对所述电容传感器的判决门限值进行校正;
其中,当所述电容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电容值低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所述第一电容值对应人体远离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判决结果,当所述电容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电容值不低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所述第二电容值对应人体靠近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判决结果。
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校正单元基于所述电容值及所述校正参量值,对所述电容传感器的判决门限值进行校正包括:所述校正单元将所述电容传感器当前采集的电容值与所述校正参量值进行累加,得到所述电容传感器的新的判决门限值;其中,所述校正参量值为不高于人体电容值的一特定数值。
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利用第一类型传感器,检测获取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第一夹角值,所述第一夹角值为[0,360)度间的特定角度;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利用第二类型传感器,检测获取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第二夹角值,所述第二夹角值为360度。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传感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还包括如上所述的传感器校正装置。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公开的传感器校正方法,可应用于一包括传感器、以及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电子设备,所述方法获取表征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的参数;并在所述参数所表征的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符合预设条件时,对电子设备包括的所述传感器进行校正。可见本申请实现了基于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间的夹角,对电子设备的传感器进行校正,从而当将本申请方法应用于笔记本等电子产品时,可实现对其包括的电容传感器进行校正,进而可实现对人体靠近/远离电子设备的状态进行准确检测,确保正确无误地对设备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传感器校正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传感器校正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传感器校正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传感器校正装置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考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传感器校正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可以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传感器,以及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表征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的参数。
其中,对于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来说,所述第一本体可以是笔记本电脑的主屏(显示屏),所述第二本体可以是笔记本电脑的副屏(键盘区域及处于键盘底部的主板部分),当然也可以是第一本体为副屏,第二本体为主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本实施例具体以第一本体为主屏、第二本体为副屏对本申请方法进行阐述。
所述传感器对应于一判决门限值,当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数据低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第一判决结果,当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数据不低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第二判决结果。
对于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来说,所述传感器可以是笔记本电脑中用于检测人体相对于电子设备的靠近或远离状态的电容传感器,该电容传感器通过检测周边的电容值(包括基于传感器自身、电子设备中各器件以及周边环境等综合因素所产生的电容)来输出检测结果,现有技术中,电容传感器对应一个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判决门限值,当检测出电容值达到这一门限值时,则认为是有电容较大物体靠近,比如人体靠近;当检测出电容值低于此门限值时,则认为电容较大物体没有靠近。例如,假设人体未靠近时电容传感器检测的周边电容值为10,且假设人体电容值为10,则所述判决门限值可以是10与20之间的一特定数据,假设其为15,从而当人体靠近时,电容传感器检测到的电容值是20,达到所设定的门限值,从而检测出人体靠近,反之,当电容传感器的检测数值低于该门限值,判定为人体远离状态。
然而,对于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来说,当其第一本体绕转轴旋转时(即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间的夹角变化时),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中所包括的各器件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从而会导致电容传感器周边的电磁场发生变化,电磁场的变化会对电容传感器对周边电容值的检测产生影响,例如在人体未靠近的状态下可能检测出周边电容值为20,从而会发生误判,判定为人体靠近,或者例如在人体未靠近的状态下可能检测出周边电容值为4,从而在人体靠近时,所检测出的电容值14因未达到预先设定的判决门限值15而误判为人体远离。
其中,以上示例中所涉及的电容值均采用相同的电容单位。
基于此,本申请针对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间夹角变化时,对传感器检测情况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间的夹角值对传感器进行校正的方案,以实现对人体靠近/远离电子设备的状态进行准确检测。
本步骤S101中所获取的表征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的参数具体可以是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间的夹角值,所述夹角值可采用相应的传感器件来检测获取,例如,利用角度传感器,检测获取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第一夹角值,所述第一夹角值为[0,360)度间的特定角度;利用霍尔传感器检测获取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第二夹角值等,所述第二夹角值为360度,即当笔记本电脑为平板模式时,霍尔传感器会被触发并发出信号,从而实现对360度这一夹角值的有效检测。
S102:判断所述参数所表征的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角度传感器等传感器件所采集的角度数值一般以1度或更高精度的数值为最小单位,为了避免第一本体、第二本体间的夹角值变化时,传感器校正过于频繁,本申请基于第一本体、第二本体间的角度变化时,因电磁场变化而对传感器检测情况所产生影响的大小情况,预先制定一对传感器进行校正的条件。
如果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间的夹角值符合这一条件,则表征电磁场变化对传感器检测情况所产生的影响较大,需对传感器进行校正;反之,如果不符合,则表征对传感器检测情况所产生的影响较小,从而不需对传感器进行校正。
S103:如果符合,则对所述传感器进行校正。
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间的夹角值符合所述预设条件时,则对传感器进行校正,以此来提升基于传感器的人体状态检测的准确度,例如,当笔记本电脑主、副屏间的夹角值符合这一预设条件时,校正其电容传感器,通过校正电容传感器来提升基于该传感器的人体状态(相对于笔记本电脑的靠近/远离状态)的检测准确度。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公开的传感器校正方法,可应用于一包括传感器、以及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电子设备,所述方法获取表征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的参数;并在所述参数所表征的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符合预设条件时,对电子设备包括的所述传感器进行校正。可见本申请实现了基于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间的夹角,对电子设备的传感器进行校正,从而当将本申请方法应用于笔记本等电子产品时,可实现对其包括的电容传感器进行校正,进而可实现对人体靠近/远离电子设备的状态进行准确检测,确保正确无误地对设备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
实施例二
参考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传感器校正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3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S1031:对所述传感器的一判决门限值进行校正;其中,当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数据低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第一判决结果,当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数据不低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第二判决结果。
本实施例具体对传感器的判决门限值进行校正。
即,本实施例基于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间的角度值,来动态调整判定人体靠近/远离状态时所采用的判决门限值,从而使得动态调整后的判决门限值能够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以此来提升基于传感器的人体状态检测的准确度,而非针对不同角度值,一直采用一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判决门限值。
具体地,本实施例通过引入一校正参量值,并利用传感器当前采集的数据(如电容传感器当前采集的电容值)以及引入的该校正参量值,实现对传感器的判决门限值进行校正。
更为具体地,以笔记本电脑的电容传感器为例,当判断出其主、副屏间的夹角值符合预设条件时,首先获取该电容传感器当前检测的电容值,在此基础上,将该电容值与引入的所述校正参量值进行累加求和,从而得到一新的判决门限值,后续在进行下一次的传感器校正之前,均采用该新的判决门限值进行人体状态的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最终判决结果的准确性,所述校正参量值不应超过被检测对象的电容值,如假设人体电容值为10,则校正参量值应是不超过10的一特定电容值。
例如,当符合校正条件时,假设该电容传感器当前检测的电容值为20,且假设目前的判决门限值为15,人体电容值为10,校正参量值为5(<10),则按照现有技术所采用的固定门限值方式,会将人体远离状态误判为人体靠近,而依据本申请的动态门限值方式,则可将电容传感器的判决门限值从当前的15调整为20+5=25,从而如果人体未靠近,则传感器检测的电容值为20(<25),状态检测结果为人体远离,当人体靠近时,则传感器检测的电容值为20+10=30(>25),从而检测结果为人体靠近,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判定门限值校正过程有一个假设前提,即假定在符合预设条件进行传感器的判定门限值校正时人体未靠近。
本实施例通过基于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间的角度值,来动态调整判定人体靠近/远离状态时所采用的判决门限值,有效提升了判决门限值的参考价值,进而提升了基于传感器数据及该门限值的状态检测结果的检测准确度。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2在判断所述参数所表征的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是否符合预设条件时,所采用的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夹角值对应的特征角度值与上一次进行判决门限值校正时所对应的历史特征角度值不同,且所述特征角度值存在于预先设定的一组角度数值中。
由于角度传感器等传感器件所采集的角度数值一般以1度或更高精度的数值为最小单位,为了避免传感器校正过于频繁,本实施例具体规定了夹角值对应的特征角度值,所述特征角度值是指夹角值所对应的更低精度的角度数值,例如对1度精度的夹角值进行取整(如采用四舍五入法取整或直接抹除尾数取整等)得到10度精度的特征角度值等。
针对所规定的特征角度值,本实施例预先制定一组角度数值,该组角度数值可以是一系列均匀分布的特征角度值,如{0,10,20,30……340,350,360},也可以是一系列不均匀分布的特征角度值,如{10,60,90,270,350}等,两组数值相比较,基于前者进行传感器校正时,最终的检测结果(如人体相对于电子设备的状态检测结果)具有更高的准确度;而后者则可进一步降低传感器的校正频度,具体实施本申请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基于实际的校正需求,对该组数值进行设定。
在规定夹角值的特征角度值并预先制定角度数值组的基础上,当基于相应传感器件获取当前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间的夹角值时,首先确定该夹角值对应的特征角度值,之后,确定该特征角度值与上次进行传感器校正时所对应的历史特征角度值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继续从所述角度数值组中查找该特征角度值,判断该特征角度值是否存在于该角度数值组中,如果存在,则表征本次所采集的角度值符合传感器校正条件,从而需对传感器进行校正;否则,如果所确定的特征角度值与上次进行传感器校正时所对应的历史特征角度值相同,或者两者不同,但所述角度数值组中不存在该特征角度值,则表征本次所采集的角度值不符合传感器校正条件,从而不需对传感器进行校正。
本实施例通过规定夹角值的特征角度值、确定角度数值组,以及在此基础上预先制定传感器校正需满足的预设条件,有效降低了传感器的校正频度,减少了因第一本体、第二本体间微小的角度变化,而导致的不必要的传感器校正次数。
实施例四
参考图3,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传感器校正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可以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传感器,以及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如图3所示,所述装置可以包括获取模块100、判断模块200和校正模块300。
获取模块100,用于获取表征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的参数。
其中,对于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来说,所述第一本体可以是笔记本电脑的主屏(显示屏),所述第二本体可以是笔记本电脑的副屏(键盘区域及处于键盘底部的主板部分),当然也可以是第一本体为副屏,第二本体为主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本实施例具体以第一本体为主屏、第二本体为副屏对本申请方法进行阐述。
所述传感器对应于一判决门限值,当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数据低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第一判决结果,当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数据不低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第二判决结果。
对于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来说,所述传感器可以是笔记本电脑中用于检测人体相对于电子设备的靠近或远离状态的电容传感器,该电容传感器通过检测周边的电容值(包括基于传感器自身、电子设备中各器件以及周边环境等综合因素所产生的电容)来输出检测结果,现有技术中,电容传感器对应一个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判决门限值,当检测出电容值达到这一门限值时,则认为是有电容较大物体靠近,比如人体靠近;当检测出电容值低于此门限值时,则认为电容较大物体没有靠近。例如,假设人体未靠近时电容传感器检测的周边电容值为10,且假设人体电容值为10,则所述判决门限值可以是10与20之间的一特定数据,假设其为15,从而当人体靠近时,电容传感器检测到的电容值是20,达到所设定的门限值,从而检测出人体靠近,反之,当电容传感器的检测数值低于该门限值,判定为人体远离状态。
然而,对于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来说,当其第一本体绕转轴旋转(即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间的夹角变化时)时,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中所设置的各器件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从而会导致电容传感器周边的电磁场发生变化,电磁场的变化会对电容传感器对周边电容值的检测产生影响,例如在人体未靠近的状态下可能检测出周边电容值为20,从而会发生误判,判定为人体靠近,或者例如在人体未靠近的状态下可能检测出周边电容值为4,从而在人体靠近时,所检测出的电容值14因未达到预先设定的判决门限值15而误判为人体远离。
其中,以上示例中所出现的电容值均采用相同的电容单位。
基于此,本申请针对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间夹角变化时,对传感器检测情况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间的夹角值对传感器进行校正的方案,以实现对人体靠近/远离电子设备的状态进行准确检测。
本模块所获取的表征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的参数具体可以是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间的夹角值,所述夹角值可采用相应的传感器件来检测获取,例如,利用角度传感器,检测获取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第一夹角值,所述第一夹角值为[0,360)度间的特定角度;利用霍尔传感器检测获取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第二夹角值等,所述第二夹角值为360度,即当笔记本电脑为平板模式时,霍尔传感器会被触发并发出信号,从而实现对360度这一夹角值的有效检测。
基于此,参考图4示出的一种传感器校正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获取模块100可以包括:第一获取单元101,用于利用第一类型传感器,检测获取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第一夹角值,所述第一夹角值为[0,360)度间的特定角度;第二获取单元102,用于利用第二类型传感器,检测获取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第二夹角值,所述第二夹角值为360度。
判断模块200,用于判断所述参数所表征的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角度传感器等传感器件所采集的角度数值一般以1度或更高精度的数值为最小单位,为了避免第一本体、第二本体间的夹角值频繁变化时,传感器校正过于频繁,本申请基于第一本体、第二本体间的角度变化时,因电磁场变化而对传感器检测情况所产生影响的大小情况,预先制定一对传感器进行校正的条件。
如果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间的夹角值符合这一条件,则表征电磁场变化对传感器检测情况所产生的影响较大,需对传感器进行校正;反之,如果不符合,则表征对传感器检测情况所产生的影响较小,从而不需对传感器进行校正。
校正模块300,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200的判断结果为符合时,对所述传感器进行校正。
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间的夹角值符合所述预设条件时,则对传感器进行校正,以此来提升基于传感器的人体状态检测的准确度,例如,当对笔记本电脑主、副屏间的夹角值符合这一预设条件时,校正其电容传感器,通过校正电容传感器来提升基于该传感器的人体状态(相对于笔记本电脑的靠近/远离状态)的检测准确度。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公开的传感器校正装置,可应用于一包括传感器、以及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电子设备,所述装置获取表征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的参数;并在所述参数所表征的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符合预设条件时,对电子设备包括的所述传感器进行校正。可见本申请实现了基于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间的夹角,对电子设备的传感器进行校正,从而当将本申请方法应用于笔记本等电子产品时,可实现对其包括的电容传感器进行校正,进而可实现对人体靠近/远离电子设备的状态进行准确检测,确保正确无误地对设备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
实施例五
参考图5,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传感器校正装置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校正模块300包括校正单元301,用于对所述传感器的一判决门限值进行校正,其中,当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数据低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第一判决结果,当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数据不低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第二判决结果。
本实施例具体对传感器的判决门限值进行校正。
即,本实施例基于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间的角度值,来动态调整判定人体靠近/远离状态时所采用的判决门限值,从而使得动态调整后的判决门限值能够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以此来提升基于传感器的人体状态检测的准确度,而非针对不同角度值,一直采用一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判决门限值。
具体地,本实施例通过引入一校正参量值,并利用传感器当前采集的数据(如电容传感器当前采集的电容值)以及引入的该校正参量值,实现对传感器的判决门限值进行校正。
更为具体地,以笔记本电脑的电容传感器为例,当判断出其主、副屏间的夹角值符合预设条件时,校正模块300首先获取该电容传感器当前检测的电容值,在此基础上,将该电容值与引入的所述校正参量值进行累加求和,从而得到一新的判决门限值,后续在进行下一次的传感器校正之前,均采用该新的判决门限值进行人体状态的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最终判决结果的准确性,所述校正参量值不应超过被检测对象的电容值,如假设人体电容值为10,则校正参量值应是不超过10的一特定电容值。
例如,当符合校正条件时,假设该电容传感器当前检测的电容值为20,且假设目前的判决门限值为15,人体电容值为10,校正参量值为5(<10),则按照现有技术所采用的固定门限值方式会将人体远离状态误判为人体靠近,而依据本申请的动态门限值方式,则可将电容传感器的判决门限值从当前的15调整为20+5=25,从而如果人体未靠近,则传感器检测的电容值为20(<25),状态检测结果为人体远离,当人体靠近时,则传感器检测的电容值为20+10=30(>25),从而检测结果为人体靠近,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判定门限值校正过程有一个假设前提,即假定在符合预设条件进行传感器的判定门限值校正时人体未靠近。
本实施例通过基于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间的角度值,来动态调整判定人体靠近/远离状态时所采用的判决门限值,有效提升了判决门限值的参考价值,进而提升了基于传感器检据及该门限值的状态检测结果的检测准确度。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模块200在判断所述参数所表征的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是否符合预设条件时,所采用的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夹角值对应的特征角度值与上一次进行判决门限值校正时所对应的历史特征角度值不同,且所述特征角度值存在于预先设定的一组角度数值中。
由于角度传感器等传感器件所采集的角度数值一般以1度或更高精度的数值为最小单位,为了避免传感器校正过于频繁,本实施例具体规定了夹角值对应的特征角度值,所述特征角度值是指夹角值所对应的更低精度的角度数值,例如对1度精度的夹角值进行取整(如采用四舍五入法取整或直接抹除尾数取整等)得到10度精度的特征角度值等。
针对所规定的特征角度值,本实施例预先制定一组角度数值,该组角度数值可以是一系列均匀分布的特征角度值,如{0,10,20,30……340,350,360},也可以是一系列不均匀分布的特征角度值,如{10,60,90,270,350}等,两组数值相比较,基于前者进行传感器校正时,最终的检测结果(如人体相对于电子设备的靠近/远离状态检测结果)具有更高的准确度;而后者则可进一步降低传感器的校正频度,具体实施本申请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基于实际的校正需求,对该组数值进行设定。
在规定夹角值的特征角度值并预先制定角度数值组的基础上,当基于相应传感器件获取当前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间的夹角值时,首先确定该夹角值对应的特征角度值,之后,确定该特征角度值与上次进行传感器校正时所对应的历史特征角度值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继续从所述角度数值组中查找该特征角度值,判断该特征角度值是否存在于该角度数值组中,如果存在,则表征本次所采集的角度值符合传感器校正条件,从而需对传感器进行校正;否则,如果所确定的特征角度值与上次进行传感器校正时所对应的历史特征角度值相同,或者两者不同,但所述角度数值组中不存在该特征角度值,则表征本次所采集的角度值不符合传感器校正条件,从而不需对传感器进行校正。
本实施例通过规定夹角值的特征角度值、确定角度数值组,以及在此基础上预先制定传感器校正需满足的预设条件,有效降低了传感器的校正频度,减少了因第一本体、第二本体间微小的角度变化,而导致的不必要的传感器校正次数。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传感器,以及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还包括如实施例四至实施例六所公开的传感器校正装置。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公开的电子设备通过其包括的所述传感器校正装置获取表征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的参数;并在所述参数所表征的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符合预设条件时,对电子设备包括的所述传感器进行校正。可见本申请实现了基于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间的夹角,对电子设备的传感器进行校正,从而当将本申请方法应用于笔记本等电子产品时,可实现对其包括的电容传感器进行校正,进而可实现对人体靠近/远离电子设备的状态进行准确检测,确保正确无误地对设备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系统或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或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传感器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传感器,以及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表征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的参数;
判断所述参数所表征的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如果符合,则对所述传感器进行校正;
其中,所述对所述传感器进行校正包括:
在所述传感器包括一电容传感器的情况下,将电容传感器当前检测的电容值与一校正参量值进行累加,得到电容传感器的新的判决门限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数据低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第一判决结果,当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数据不低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第二判决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感器包括一电容传感器的情况下,当所述电容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电容值低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所述第一电容值对应人体远离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判决结果,当所述电容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电容值不低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所述第二电容值对应人体靠近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判决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感器包括一电容传感器的情况下,所述校正参量值为不高于人体电容值的一预定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表征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的参数包括:
利用第一类型传感器,检测获取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第一夹角值,所述第一夹角值为[0,360)度间的特定角度;
利用第二类型传感器,检测获取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第二夹角值,所述第二夹角值为360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夹角值对应的特征角度值与上一次进行判决门限值校正时所对应的历史特征角度值不同,且所述特征角度值存在于预先设定的一组角度数值中;
特征角度值为夹角值所对应的更低精度的角度数值。
7.一种传感器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传感器,以及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表征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的参数;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参数所表征的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夹角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校正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符合时,对所述传感器进行校正;
所述校正模块对所述传感器进行校正,具体包括:
在所述传感器包括一电容传感器的情况下,将电容传感器当前检测的电容值与一校正参量值进行累加,得到电容传感器的新的判决门限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数据低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第一判决结果,当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数据不低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第二判决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感器包括一电容传感器的情况下,当所述电容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电容值低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所述第一电容值对应人体远离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判决结果,当所述电容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电容值不低于所述判决门限值时,所述第二电容值对应人体靠近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判决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感器包括一电容传感器的情况下,所述校正参量值为不高于人体电容值的一预定数值。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利用第一类型传感器,检测获取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第一夹角值,所述第一夹角值为[0,360)度间的特定角度;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利用第二类型传感器,检测获取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第二夹角值,所述第二夹角值为360度。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传感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还包括如权利要求7-11任意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校正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391367.XA CN105954696B (zh) | 2016-06-03 | 2016-06-03 | 一种传感器校正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US15/612,857 US10473450B2 (en) | 2016-06-03 | 2017-06-02 | Sensor correc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391367.XA CN105954696B (zh) | 2016-06-03 | 2016-06-03 | 一种传感器校正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54696A CN105954696A (zh) | 2016-09-21 |
CN105954696B true CN105954696B (zh) | 2019-05-31 |
Family
ID=56907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391367.XA Active CN105954696B (zh) | 2016-06-03 | 2016-06-03 | 一种传感器校正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73450B2 (zh) |
CN (1) | CN10595469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11340B (zh) * | 2017-03-06 | 2019-05-31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天线信号补偿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 |
CN107703366B (zh) * | 2017-09-11 | 2020-06-2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确定电子设备环境电容升高的原因的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51179A (zh) * | 2009-12-16 | 2010-06-23 | 深圳市汇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检测灵敏度的自动校准方法、系统及触控终端 |
CN103179653A (zh) * | 2011-12-22 | 2013-06-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调整天线发射功率的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 |
US9042833B1 (en) * | 2011-12-21 | 2015-05-26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Infrared and capacitance based sensing for proximity detec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48271B2 (ja) * | 2006-05-02 | 2012-10-17 | 任天堂株式会社 | ゲー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ゲーム装置 |
KR102009926B1 (ko) * | 2012-08-08 | 2019-10-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2016
- 2016-06-03 CN CN201610391367.XA patent/CN105954696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6-02 US US15/612,857 patent/US1047345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51179A (zh) * | 2009-12-16 | 2010-06-23 | 深圳市汇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检测灵敏度的自动校准方法、系统及触控终端 |
US9042833B1 (en) * | 2011-12-21 | 2015-05-26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Infrared and capacitance based sensing for proximity detection |
CN103179653A (zh) * | 2011-12-22 | 2013-06-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调整天线发射功率的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350687A1 (en) | 2017-12-07 |
US10473450B2 (en) | 2019-11-12 |
CN105954696A (zh) | 2016-09-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00409491A1 (en) | Passive Touch Detection for Capacitive Sense Array | |
CN107636596B (zh) | 触控位置的确定方法、电容触控装置以及电容触控终端 | |
US8866778B2 (en) | Method of detecting floating mode of a touch panel | |
US9037518B2 (en) | Classifying unclassified samples | |
US20180136780A1 (en) | Time domain differential techniques to characterize various stimuli | |
CN109587001A (zh) | 一种性能指标异常检测方法及装置 | |
WO2013009473A3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ople counting using passive infrared detectors | |
CN103750820A (zh) | 一种睡眠质量监测方法及装置 | |
CN105954696B (zh) | 一种传感器校正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05866781A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05094494A (zh) | 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10175807B2 (en) | Support of narrow tip styluses on touch screen devices | |
CN105067022B (zh) | 电容式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和装置及触摸芯片和空调器 | |
CN105574985B (zh) | 一种厚度传感器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 |
CN108873080A (zh) | 单个传感器接近度检测器 | |
CN106610756A (zh) | 触摸控制方法和触摸控制装置 | |
US20220034684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alog front-end (afe) circuitry of an inductive position sensor | |
US20180107340A1 (en) | Dead zone compensation for touch screens | |
CN106250890A (zh) |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 |
CN115454275A (zh) | 电容式触摸屏的质量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
CN114091611A (zh) | 设备负载重量获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05488331B (zh) |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6445260A (zh) | 一种消除保护套误触发电容感应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20170060291A1 (en) | Touch on glass | |
EP3621047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tampering with a produc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