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99717A - 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99717A CN105899717A CN201480071976.6A CN201480071976A CN105899717A CN 105899717 A CN105899717 A CN 105899717A CN 201480071976 A CN201480071976 A CN 201480071976A CN 105899717 A CN105899717 A CN 1058997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amid
- basic
- basic blue
- yarn
- polymeriz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04—Pigment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06—Dye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5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01F6/6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polyamides
- D01F6/605—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polyamides from aromatic polyamide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7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c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01F6/8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c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copolyamides
- D01F6/805—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c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copolyamides from aromatic copolyamides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20—Physical properties optic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lyamides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当通过向在其中溶解具有氰基的芳香族二胺的有机溶剂中加入对苯二甲酰氯,使其反应以使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聚合,然后对该聚合溶液进行纺丝和凝固来制备共聚芳纶纱时,通过在包含所述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的聚合过程中加入具有阳离子的色素制备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本发明可以有效地防止由于向所述聚合溶液中加入色素引起的所述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度的劣化或聚合溶液的溶解度的劣化。此外,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的聚合过程中,当具有氰基(‑CN)的共聚芳纶聚合物与具有阳离子的色素通过氢键键合以形成液晶时,可以具有与共聚芳纶聚合物的主链一起的行为,从而增强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的色强度、耐光色牢度和耐洗色牢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纺丝喷丝头对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进行纺丝时通过在聚合溶液中混合具有阳离子的色素而无需使用硫酸来制备具有优异的色强度和色牢度的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的方法。
背景技术
芳香族聚酰胺通常被称为芳纶,包括具有其中苯环通过酰胺基(-CONH)直线连接的结构的对位芳纶和具有与所述对位芳纶不同的连接结构的间位芳纶。
所述对位芳纶具有优异的特性例如高强度、高弹性和低收缩。由于对位芳纶具有足够高的强度使得由其制备的厚度约为5mm的细电缆能够提升两吨的车辆,因此被广泛用于防弹和航空航天的先进行业的各种应用中。
此外,芳纶在500℃以上会碳化和变黑,因此在需要高耐热性能的领域中也成为焦点。
芳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已经在本申请人拥有的韩国专利登记号10-0910537中充分地说明。根据该登记专利,通过在聚合溶剂中溶解芳香族二胺制备混合溶液,然后通过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芳香族二酸以制备芳纶聚合物。此后,将所述芳纶聚合物溶解在硫酸溶剂中以制备纺丝原液,将该纺丝原液纺丝,然后依次进行凝固、清洗和干燥工序,由此最终完成芳纶纤维。
但是,如果根据上述工序制备芳纶纤维,固体状态的芳纶聚合物得以制备并且将其再次溶解在硫酸溶剂中以制备纺丝原液,然后对其进行纺丝。因此,制造过程变得复杂,对人体有害,而且会由于设备的腐蚀引起例如耐久性降低的问题。
此外,由于用于溶解具有高耐化学性的芳纶聚合物并且在纺丝之后去除的硫酸溶剂常常造成环境污染,在使用之后应当将其适当地处理。用于处理此类消耗的硫酸的费用通常降低芳纶纤维的经济优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韩国专利登记号10-171994公开了一种直接利用共聚芳纶聚合溶液作为纺丝原液因而不需要硫酸溶剂制备芳纶纤维的方法。
更具体地,在上述常规技术中,芳纶纤维通过将对苯二甲酰氯加入到其中溶解有对苯二胺和氰基对苯二胺的有机溶剂中,使其反应以制备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然后对该聚合溶液进行纺丝和凝固来制备。
但是,所述常规技术带来如下问题:所制备的共聚芳纶纤维尽管具有不使用硫酸溶剂的优点,但由于高结晶性能而具有劣化的染色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韩国专利登记号10-067338公开了一种制备共聚芳纶纤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制备共聚芳纶纤维时,将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非晶性聚合物加入到聚合溶液中,该共聚芳纶纤维通过将对苯二甲酰氯加入到其中溶解有对苯二胺和氰基对苯二胺的有机溶剂中,使它们进行反应以使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聚合,然后,对其进行纺丝和凝固制备。但是,尽管提高了所制备的共聚芳纶纤维的染色性能,该方法仍涉及劣化聚合溶液的溶解度和染色的坚牢度的问题。
作为另一个常规技术,已实行了一种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当制备共聚芳纶纤维时,加入不会通过氢键与共聚芳纶的氰基(-CN)键合的特定色素,即不包含阳离子的色素,该共聚芳纶纤维通过将对苯二甲酰氯加入到其中溶解有对苯二胺和氰基对苯二胺的有机溶剂中,使其反应以使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聚合,然后对该聚合溶液进行纺丝和凝固制备。但是,该方法带来例如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度降低、聚合溶液的溶解度减小和所制备的原液染色纱的色牢度劣化的许多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色强度和色牢度的共聚芳族聚酰胺原液染色纱以及一种在防止共聚芳纶的聚合度降低和聚合溶液的溶解度减小的同时制备该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的方法。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共聚芳纶纱的方法,包括:在制备共聚芳纶纱时,在含有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的聚合过程中加入含量为共聚芳纶聚合物的重量的0.1重量%(wt.%)至5重量%的具有阳离子的色素,该共聚芳纶纱通过将对苯二甲酰氯加入到其中溶解具有氰基的芳香族二胺的有机溶剂中,使其反应以使包含共聚芳族聚酰胺聚合物的聚合溶液聚合,然后对该聚合溶液进行纺丝和凝固制备。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将色素加入到聚合溶液中,可以有效地防止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度降低或聚合溶液的溶解度减小。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的聚合过程中,具有氰基(-CN)的共聚芳纶聚合物与具有阳离子的色素通过氢键键合,而且具有阳离子的色素与位于共聚芳纶聚合物的主链上的氰基(-CN)通过离子键键合,并且可以在液晶的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与主链共同的行位,从而提高所述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的色强度、耐光色牢度和耐洗色牢度。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本发明。
下面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作为说明性实施例被提出以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特别限制本发明要保护的主题。此外,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是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精神和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因此,本发明包括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发明以及它的等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和变型。
首先,在本发明中,将无机盐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向其中加入具有氰基(CN-)的芳香族二胺。
其中,所述具有氰基(CN-)的芳香族二胺可以包括以1:9至9:1的摩尔比溶解的对苯二胺和氰基对苯二胺的溶液,或单独的氰基-对苯二胺的溶液。
所述有机溶剂可以包括例如,N-甲基-2-吡咯烷酮(NMP)、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六甲基磷酰胺(HMPA)、N,N,N’,N’-四甲基脲(TMU)、N,N-二甲基甲酰胺(DMF)或它们的混合物。
加入无机盐是为了增加芳香族聚酰胺的聚合度,无机盐可以包括例如碱金属卤化盐或碱土金属卤化盐,例如CaCl2、LiCl、NaCl、KCl、LiBr和KBr,它们可以单独或以其中两种以上的组合加入。
优选地,无机盐的加入量为所述有机溶剂的重量的2wt.%至5wt.%。
然后,对苯二甲酰氯加入到所述包含具有氰基的芳香族二胺的有机溶剂中的摩尔量与所加入的具有氰基的芳香族二胺的摩尔量相同并且溶解在其中。此外,将具有阳离子的色素加入所述有机溶剂中以制备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
所述具有阳离子的色素具有下列典型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
具有偶氮作为色素母体(a coloring matter base)的C.I.碱性蓝64、C.I.碱性红22。
C.I.碱性蓝64
C.I.碱性红22
具有吖嗪和偶氮复合物作为色素母体的C.I.碱性黑2。
C.I.碱性黑2
具有吖嗪和嗪复合物作为色素母体的C.I.碱性黑7。
C.I.碱性黑7
具有嗪作为色素母体的C.I.碱性蓝10、C.I.碱性蓝12、C.I.碱性蓝74。
C.I.碱性蓝10
C.I.碱性蓝12
C.I.碱性蓝74
具有噻嗪作为色素母体的C.I.碱性蓝24、C.I.碱性蓝25。
C.I.碱性蓝24
C.I.碱性蓝25
具有蒽醌作为色素母体的C.I.碱性蓝47、C.I.碱性蓝22。
C.I.碱性蓝47
C.I.碱性蓝22
具有双偶氮作为色素母体的C.I.碱性红32、C.I.碱性红111。
C.I.碱性红32
C.I.碱性红111
具有酞菁作为色素母体的C.I.碱性蓝140。
C.I.碱性蓝140
优选地,所述具有阳离子的色素的加入量为共聚芳纶聚合物的重量的0.1wt.%至5wt.%。如果所述加入量小于0.1wt.%,色强度弱,而如果加入量超过5wt.%,纤维的物理性能会劣化。
然后,在直接使用上述制备的聚合溶液作为纺丝原液和通过纺丝喷丝头将其挤出之后,通过使用凝固剂凝固所挤出的聚合溶液以制备丝状的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
在所述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的聚合过程中,当引入具有阴离子的色素代替具有阳离子的色素时,氰基(-CN)具有强电负性,由此对具有阴离子的色素的阴离子磺基表现出排斥力。因此,具有阴离子的色素不能沉积在聚合物上而是与溶剂一起排出,因此不在着色水平而在污染水平表现出颜色并且对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的色强度、耐光色牢度和耐洗色牢度有显著劣化。
所述具有阴离子的色素的实例如下。
C.I.碱性酸性蓝25
C.I.碱性酸性红138
C.I.碱性酸性黑60
本发明的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可以包括上面具有阳离子的色素中的任意单独一种或其中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具有阳离子的色素可以是具有阳离子的颜料、具有阳离子的染料或具有阳离子的颜料和具有阳离子的染料的混合物。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可以包含具有阳离子的色素,因此具有至少50的优异的色强度和4级至5级的优异的耐光色牢度和耐洗色牢度。此外,所述共聚芳纶聚合物未表现出聚合度的降低,因此具有28g/d至35g/d的高强度。
在下文中,将参照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将包含3wt.%的CaCl2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有机溶剂注入氮气氛下的反应器中,然后在该反应器中引入50mol%的对苯二胺和50mol%的氰基对苯二胺并溶解以制备混合溶液。
然后,向包括所述混合溶液的反应器中同时加入100mol%的对苯二甲酰氯和0.3wt.%的C.I.碱性黑2(相对于共聚芳纶聚合物的重量)以制备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
此后,通过纺丝喷丝头将聚合溶液挤出之后,气隙和凝固剂顺序通过纺丝喷丝头,从而形成线密度为3,000旦尼尔的复丝。纺丝组件的压力为2,800psi且纺丝速度为600mpm(米/分钟)。
此后,清洗复丝,然后通过设定为150℃的温度的干燥滚筒干燥并拉伸所清洗的复丝。经拉伸的复丝在250℃下经过热处理和卷绕,由此制备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
评价所制备的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的色强度、耐光和耐洗色牢度,且其结果在表1中示出。
实施例2
将包含3wt.%的CaCl2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有机溶剂注入氮气氛下的反应器中,然后在该反应器中引入100mol%的氰基对苯二胺并溶解以制备混合溶液。
然后,向包括所述混合溶液的反应器中同时加入100mol%的对苯二甲酰氯和1.5wt.%的C.I.碱性蓝22(相对于共聚芳纶聚合物的重量)以制备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
此后,通过纺丝喷丝头将聚合溶液挤出之后,气隙和凝固剂顺序通过纺丝喷丝头,从而形成线密度为3,000旦尼尔的复丝。纺丝组件的压力为2,800psi且纺丝速度为600mpm(米/分钟)。
此后,清洗复丝,然后通过设定为150℃的温度的干燥滚筒干燥并拉伸所清洗的复丝。经拉伸的复丝在250℃下经过热处理和卷绕,由此制备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
评价所制备的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的色强度、耐光和耐洗色牢度,且其结果在表1中示出。
实施例3
将包含3wt.%的CaCl2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有机溶剂注入氮气氛下的反应器中,然后在该反应器中引入50mol%的对苯二胺和50mol%的氰基对苯二胺并溶解以制备混合溶液。
然后,向包括所述混合溶液的反应器中同时加入100mol%的对苯二甲酰氯和3wt.%的C.I.碱性蓝64(相对于共聚芳纶聚合物的重量)以制备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
此后,通过纺丝喷丝头将聚合溶液挤出之后,气隙和凝固剂顺序通过纺丝喷丝头,从而形成线密度为3,000旦尼尔的复丝。纺丝组件的压力为2,800psi且纺丝速度为600mpm(米/分钟)。
此后,清洗复丝,然后通过设定为150℃的温度的干燥滚筒干燥并拉伸所清洗的复丝。经拉伸的复丝在250℃下经过热处理和卷绕,由此制备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
评价所制备的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的色强度、耐光和耐洗色牢度,且其结果在表1中示出。
实施例4
将包含3wt.%的CaCl2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有机溶剂注入氮气氛下的反应器中,然后在该反应器中引入100mol%的氰基对苯二胺并溶解以制备混合溶液。
然后,向包含所述混合溶液的反应器中同时加入100mol%的对苯二甲酰氯和4.9wt.%的C.I.碱性红22(相对于共聚芳纶聚合物的重量)以制备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
此后,通过纺丝喷丝头将聚合溶液挤出之后,气隙和凝固剂顺序通过纺丝喷丝头,从而形成线密度为3,000旦尼尔的复丝。纺丝组件的压力为2,800psi且纺丝速度为600mpm(米/分钟)。
此后,清洗复丝,然后通过设定为150℃的温度的干燥滚筒干燥并拉伸所清洗的复丝。经拉伸的复丝在250℃下经过热处理和卷绕,由此制备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
评价所制备的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的色强度、耐光和耐洗色牢度,且其结果在表1中示出。
实施例5
将包含3wt.%的CaCl2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有机溶剂注入氮气氛下的反应器中,然后在该反应器中引入50mol%的对苯二胺和50mol%的氰基对苯二胺并溶解以制备混合溶液。
然后,向包含所述混合溶液的反应器中同时加入100mol%的对苯二甲酰氯和0.3wt.%的C.I.碱性黑7(相对于共聚芳纶聚合物的重量)以制备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
此后,通过纺丝喷丝头将聚合溶液挤出之后,气隙和凝固剂顺序通过纺丝喷丝头,从而形成线密度为3,000旦尼尔的复丝。纺丝组件的压力为2,800psi且纺丝速度为600mpm(米/分钟)。
此后,清洗复丝,然后通过设定为150℃的温度的干燥滚筒干燥并拉伸所清洗的复丝。经拉伸的复丝在250℃下经过热处理和卷绕,由此制备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
评价所制备的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的色强度、耐光和耐洗色牢度,且其结果在表1中示出。
实施例6
将包含3wt.%的CaCl2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有机溶剂注入氮气氛下的反应器中,然后在该反应器中引入50mol%的对苯二胺和50mol%的氰基对苯二胺并溶解以制备混合溶液。
然后,向包含所述混合溶液的反应器中同时加入100mol%的对苯二甲酰氯和1.5wt.%的C.I.碱性蓝74(相对于共聚芳纶聚合物的重量)以制备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
此后,通过纺丝喷丝头将聚合溶液挤出之后,气隙和凝固剂顺序通过纺丝喷丝头,从而形成线密度为3,000旦尼尔的复丝。纺丝组件的压力为2,800psi且纺丝速度为600mpm(米/分钟)。
此后,清洗复丝,然后通过设定为150℃的温度的干燥滚筒干燥并拉伸所清洗的复丝。经拉伸的复丝在250℃下经过热处理和卷绕,由此制备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
评价所制备的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的色强度、耐光和耐洗色牢度,且其结果在表1中示出。
实施例7
将包含3wt.%的CaCl2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有机溶剂注入氮气氛下的反应器中,然后在该反应器中引入50mol%的对苯二胺和50mol%的氰基对苯二胺并溶解以制备混合溶液。
然后,向包含所述混合溶液的反应器中同时加入100mol%的对苯二甲酰氯和3wt.%的C.I.碱性蓝24(相对于共聚芳纶聚合物的重量)以制备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
此后,通过纺丝喷丝头将聚合溶液挤出之后,气隙和凝固剂顺序通过纺丝喷丝头,从而形成线密度为3,000旦尼尔的复丝。纺丝组件的压力为2,800psi且纺丝速度为600mpm(米/分钟)。
此后,清洗复丝,然后通过设定为150℃的温度的干燥滚筒干燥并拉伸所清洗的复丝。经拉伸的复丝在250℃下经过热处理和卷绕,由此制备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
评价所制备的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的色强度、耐光和耐洗色牢度,且其结果在表1中示出。
实施例8
将包含3wt.%的CaCl2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有机溶剂注入氮气氛下的反应器中,然后在该反应器中引入50mol%的对苯二胺和50mol%的氰基对苯二胺并溶解以制备混合溶液。
然后,向包含所述混合溶液的反应器中同时加入100mol%的对苯二甲酰氯和4.9wt.%的C.I.碱性蓝25(相对于共聚芳纶聚合物的重量)以制备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
此后,通过纺丝喷丝头将聚合溶液挤出之后,气隙和凝固剂顺序通过纺丝喷丝头,从而形成线密度为3,000旦尼尔的复丝。纺丝组件的压力为2,800psi且纺丝速度为600mpm(米/分钟)。
此后,清洗复丝,然后通过设定为150℃的温度的干燥滚筒干燥并拉伸所清洗的复丝。经拉伸的复丝在250℃下经过热处理和卷绕,由此制备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
评价所制备的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的色强度、耐光和耐洗色牢度,且其结果在表1中示出。
实施例9
将包含3wt.%的CaCl2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有机溶剂注入氮气氛下的反应器中,然后在该反应器中引入50mol%的对苯二胺和50mol%的氰基对苯二胺并溶解以制备混合溶液。
然后,向包含所述混合溶液的反应器中同时加入100mol%的对苯二甲酰氯和1.5wt.%的C.I.碱性蓝47(相对于共聚芳纶聚合物的重量)以制备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
此后,通过纺丝喷丝头将聚合溶液挤出之后,气隙和凝固剂顺序通过纺丝喷丝头,从而形成线密度为3,000旦尼尔的复丝。纺丝组件的压力为2,800psi且纺丝速度为600mpm(米/分钟)。
此后,清洗复丝,然后通过设定为150℃的温度的干燥滚筒干燥并拉伸所清洗的复丝。经拉伸的复丝在250℃下经过热处理和卷绕,由此制备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
评价所制备的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的色强度、耐光和耐洗色牢度,且其结果在表1中示出。
实施例10
将包含3wt.%的CaCl2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有机溶剂注入氮气氛下的反应器中,然后在该反应器中引入50mol%的对苯二胺和50mol%的氰基对苯二胺并溶解以制备混合溶液。
然后,向包含所述混合溶液的反应器中同时加入100mol%的对苯二甲酰氯和3wt.%的C.I.碱性红32(相对于共聚芳纶聚合物的重量)以制备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
此后,通过纺丝喷丝头将聚合溶液挤出之后,气隙和凝固剂顺序通过纺丝喷丝头,从而形成线密度为3,000旦尼尔的复丝。纺丝组件的压力为2,800psi且纺丝速度为600mpm(米/分钟)。
此后,清洗复丝,然后通过设定为150℃的温度的干燥滚筒干燥并拉伸所清洗的复丝。经拉伸的复丝在250℃下经过热处理和卷绕,由此制备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
评价所制备的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的色强度、耐光和耐洗色牢度,且其结果在表1中示出。
实施例11
将包含3wt.%的CaCl2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有机溶剂注入氮气氛下的反应器中,然后在该反应器中引入50mol%的对苯二胺和50mol%的氰基对苯二胺并溶解以制备混合溶液。
然后,向包含所述混合溶液的反应器中同时加入100mol%的对苯二甲酰氯和4.9wt.%的C.I.碱性红111(相对于共聚芳纶聚合物的重量)以制备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
此后,通过纺丝喷丝头将聚合溶液挤出之后,气隙和凝固剂顺序通过纺丝喷丝头,从而形成线密度为3,000旦尼尔的复丝。纺丝组件的压力为2,800psi且纺丝速度为600mpm(米/分钟)。
此后,清洗复丝,然后通过设定为150℃的温度的干燥滚筒干燥并拉伸所清洗的复丝。经拉伸的复丝在250℃下经过热处理和卷绕,由此制备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
评价所制备的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的色强度、耐光和耐洗色牢度,且其结果在表1中示出。
实施例12
将包含3wt.%的CaCl2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有机溶剂注入氮气氛下的反应器中,然后在该反应器中引入50mol%的对苯二胺和50mol%的氰基对苯二胺并溶解以制备混合溶液。
然后,向包含所述混合溶液的反应器中同时加入100mol%的对苯二甲酰氯和0.3wt.%的C.I.碱性蓝140(相对于共聚芳纶聚合物的重量)以制备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
此后,通过纺丝喷丝头将聚合溶液挤出之后,气隙和凝固剂顺序通过纺丝喷丝头,从而形成线密度为3,000旦尼尔的复丝。纺丝组件的压力为2,800psi且纺丝速度为600mpm(米/分钟)。
此后,清洗复丝,然后通过设定为150℃的温度的干燥滚筒干燥并拉伸所清洗的复丝。经拉伸的复丝在250℃下经过热处理和卷绕,由此制备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
评价所制备的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的色强度、耐光和耐洗色牢度,且其结果在表1中示出。
实施例13
将包含3wt.%的CaCl2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有机溶剂注入氮气氛下的反应器中,然后在该反应器中引入50mol%的对苯二胺和50mol%的氰基对苯二胺并溶解以制备混合溶液。
然后,向包含所述混合溶液的反应器中同时加入100mol%的对苯二甲酰氯和0.3wt.%的C.I.碱性蓝10(相对于共聚芳纶聚合物的重量)以制备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
此后,通过纺丝喷丝头将聚合溶液挤出之后,气隙和凝固剂顺序通过纺丝喷丝头,从而形成线密度为3,000旦尼尔的复丝。纺丝组件的压力为2,800psi且纺丝速度为600mpm(米/分钟)。
此后,清洗复丝,然后通过设定为150℃的温度的干燥滚筒干燥并拉伸所清洗的复丝。经拉伸的复丝在250℃下经过热处理和卷绕,由此制备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
评价所制备的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的色强度、耐光和耐洗色牢度,且其结果在表1中示出。
实施例14
将包含3wt.%的CaCl2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有机溶剂注入氮气氛下的反应器中,然后在该反应器中引入50mol%的对苯二胺和50mol%的氰基对苯二胺并溶解以制备混合溶液。
然后,向包含所述混合溶液的反应器中同时加入100mol%的对苯二甲酰氯和3wt.%的C.I.碱性蓝12(相对于共聚芳纶聚合物的重量)以制备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
此后,通过纺丝喷丝头将聚合溶液挤出之后,气隙和凝固剂顺序通过纺丝喷丝头,从而形成线密度为3,000旦尼尔的复丝。纺丝组件的压力为2,800psi且纺丝速度为600mpm(米/分钟)。
此后,清洗复丝,然后通过设定为150℃的温度的干燥滚筒干燥并拉伸所清洗的复丝。经拉伸的复丝在250℃下经过热处理和卷绕,由此制备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
评价所制备的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的色强度、耐光和耐洗色牢度,且其结果在表1中示出。
对比实施例1
将包含3wt.%的CaCl2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有机溶剂注入氮气氛下的反应器中,然后在该反应器中引入50mol%的对苯二胺和50mol%的氰基对苯二胺并溶解以制备混合溶液。
然后,向包含所述混合溶液的反应器中加入100mol%的对苯二甲酰氯以制备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
此后,通过纺丝喷丝头将聚合溶液挤出之后,气隙和凝固剂顺序通过纺丝喷丝头,从而形成线密度为3,000旦尼尔的复丝。纺丝组件的压力为2,800psi且纺丝速度为600mpm(米/分钟)。
此后,清洗复丝,然后通过设定为150℃的温度的干燥滚筒干燥并拉伸所清洗的复丝。经拉伸的复丝在250℃下经过热处理和卷绕,由此制备共聚芳纶纤维。
通过在100ml的蒸馏水和1.2ml的冰醋酸中加入0.2g的上述染色染料(C.I.碱性红22)制备碱性染料,将如上所述制备的0.5g的共聚芳纶纤维注入包含该碱性染料的染浴中,并且在100℃下染色1小时,然后对其进行清洗和干燥。
评价所制备的共聚芳纶染色纱的色强度、耐光和耐洗色牢度,且其结果在表1中示出。
对比实施例2
将包含3wt.%的CaCl2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有机溶剂注入氮气氛下的反应器中,然后在该反应器中引入100mol%的氰基对苯二胺并溶解以制备混合溶液。
然后,向包含所述混合溶液的反应器中同时加入100mol%的对苯二甲酰氯和57wt.%的聚乙烯吡啶(相对于共聚芳纶聚合物的重量)以制备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
此后,通过纺丝喷丝头将聚合溶液挤出之后,气隙和凝固剂顺序通过纺丝喷丝头,从而形成线密度为3,000旦尼尔的复丝。纺丝组件的压力为2,800psi且纺丝速度为600mpm(米/分钟)。
此后,清洗复丝,然后通过设定为150℃的温度的干燥滚筒干燥并拉伸所清洗的复丝。经拉伸的复丝在250℃下经过热处理和卷绕,由此制备共聚芳纶纤维。
通过在100ml的蒸馏水和1.2ml的冰醋酸中加入0.2g的上述染色染料(C.I.碱性红22)制备碱性染料,将如上所述制备的0.5g的共聚芳纶纤维注入包含该碱性染料的染浴中,并且在100℃下染色1小时,然后对其进行清洗和干燥。
评价所制备的共聚芳纶染色纱的色强度、耐光和耐洗色牢度,且其结果在表1中示出。
对比实施例3
将包含3wt.%的CaCl2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有机溶剂注入氮气氛下的反应器中,然后在该反应器中引入50mol%的对苯二胺和50mol%的氰基对苯二胺并溶解以制备混合溶液。
然后,向包含所述混合溶液的反应器中同时加入100mol%的对苯二甲酰氯和0.3wt.%的C.I.酸性蓝25(相对于共聚芳纶聚合物的重量)以制备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
此后,通过纺丝喷丝头将聚合溶液挤出之后,气隙和凝固剂顺序通过纺丝喷丝头,从而形成线密度为3,000旦尼尔的复丝。纺丝组件的压力为2,800psi且纺丝速度为600mpm(米/分钟)。
此后,清洗复丝,然后通过设定为150℃的温度的干燥滚筒干燥并拉伸所清洗的复丝。经拉伸的复丝在250℃下经过热处理和卷绕,由此制备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
评价所制备的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的色强度、耐光和耐洗色牢度,且其结果在表1中示出。
对比实施例4
将包含3wt.%的CaCl2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有机溶剂注入氮气氛下的反应器中,然后在该反应器中引入50mol%的对苯二胺和50mol%的氰基对苯二胺并溶解以制备混合溶液。
然后,向包含所述混合溶液的反应器中同时加入100mol%的对苯二甲酰氯和2wt.%的C.I.酸性红138(相对于共聚芳纶聚合物的重量)以制备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
此后,通过纺丝喷丝头将聚合溶液挤出之后,气隙和凝固剂顺序通过纺丝喷丝头,从而形成线密度为3,000旦尼尔的复丝。纺丝组件的压力为2,800psi且纺丝速度为600mpm(米/分钟)。
此后,清洗复丝,然后通过设定为150℃的温度的干燥滚筒干燥并拉伸所清洗的复丝。经拉伸的复丝在250℃下经过热处理和卷绕,由此制备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
评价所制备的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的色强度、耐光和耐洗色牢度,且其结果在表1中示出。
对比实施例5
将包含3wt.%的CaCl2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有机溶剂注入氮气氛下的反应器中,然后在该反应器中引入50mol%的对苯二胺和50mol%的氰基对苯二胺并溶解以制备混合溶液。
然后,向包含所述混合溶液的反应器中同时加入100mol%的对苯二甲酰氯和4wt.%的C.I.酸性黑60(相对于共聚芳纶聚合物的重量)以制备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
此后,通过纺丝喷丝头将聚合溶液挤出之后,气隙和凝固剂顺序通过纺丝喷丝头,从而形成线密度为3,000旦尼尔的复丝。纺丝组件的压力为2,800psi且纺丝速度为600mpm(米/分钟)。
此后,清洗复丝,然后通过设定为150℃的温度的干燥滚筒干燥并拉伸所清洗的复丝。经拉伸的复丝在250℃下经过热处理和卷绕,由此制备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
评价所制备的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的色强度、耐光和耐洗色牢度,且其结果在表1中示出。
[表1]
在上述表1中示出的色强度和色牢度通过下列方法评价。
色强度
色强度通过根据KS K 0205测定颜色确定。更具体地,将芳纶纤维密集地卷绕在尺寸为7.5cm宽和6.5cm长的小卡片上,然后利用分光光度计(Konica-Minolta CM-3600d)以10度的视角在D65光源下测定芳纶纤维的颜色。此处,所测定的值是在不同位置测定的三个值计算的平均值。
蓝色三色激励值
绿色三色激励值
红色三色激励值
λ:波长
K:吸收系数
S:散射系数
R:反射比
耐光色牢度
耐光色牢度根据206KS K 0700测定,而且颜色变化基于利用分光光度计KS K ISO 105-A05的颜色变化等级的测定来确定。
耐洗色牢度
耐洗色牢度根据KS K ISO 105-C06测定,而且测试之后的织物材料的颜色变化基于利用分光光度计KS K ISO 105-A05的颜色变化等级的测定来确定。
工业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可以有效地用作用于防护手套或防护服的原材料。
Claims (13)
1.一种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该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通过将对苯二甲酰氯加入到其中溶解具有氰基的芳香族二胺的有机溶剂中,使其反应以使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聚合,然后,对该聚合溶液进行纺丝和凝固来制备,
其中,所述纱包含具有阳离子的色素,从而具有50以上的色强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其中,所述具有阳离子的色素的含量为所述共聚芳纶聚合物的重量的0.1wt.%至5wt.%。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其中,所述纱的耐光色牢度为4级至5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其中,所述纱的耐洗色牢度为4级至5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其中,所述具有阳离子的色素是选自C.I.碱性黑2、C.I.碱性蓝22、C.I.碱性蓝64、C.I.碱性红22、C.I.碱性黑7、C.I.碱性蓝10、C.I.碱性蓝12、C.I.碱性蓝74、C.I.碱性蓝24、C.I.碱性蓝25、C.I.碱性蓝47、C.I.碱性红32、C.I.碱性红111和C.I.碱性蓝140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其中,所述具有阳离子的色素是具有阳离子的颜料、具有阳离子的染料以及具有阳离子的颜料和具有阳离子的染料的混合物。
7.一种用于制备共聚芳纶纱的方法,包括:将对苯二甲酰氯加入其中溶解具有氰基的芳香族二胺的有机溶剂中;使其反应以使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聚合,然后,对该聚合溶液进行纺丝和凝固,
其中,在所述包含共聚芳纶聚合物的聚合溶液的聚合过程中加入具有阳离子的色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具有阳离子的色素的加入量为所述共聚芳纶聚合物的重量的0.1wt.%至5wt.%。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具有阳离子的色素是选自C.I.碱性黑2、C.I.碱性蓝22、C.I.碱性蓝64、C.I.碱性红22、C.I.碱性黑7、C.I.碱性蓝10、C.I.碱性蓝12、C.I.碱性蓝74、C.I.碱性蓝24、C.I.碱性蓝25、C.I.碱性蓝47、C.I.碱性红32、C.I.碱性红111和C.I.碱性蓝140中的至少一种。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具有阳离子的色素是具有阳离子的颜料、具有阳离子的染料以及具有阳离子的颜料和具有阳离子的染料的混合物。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具有氰基的芳香族二胺通过将摩尔比为1:9至9:1的对苯二胺和氰基对苯二胺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制备。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具有氰基的芳香族二胺通过将氰基对苯二胺单独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制备。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对苯二甲酰氯以与具有氰基的芳香族二胺的摩尔量相同的摩尔量加入到其中溶解具有氰基的芳香族二胺的有机溶剂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3-0166398 | 2013-12-30 | ||
KR20130166398 | 2013-12-30 | ||
PCT/KR2014/012809 WO2015102297A1 (ko) | 2013-12-30 | 2014-12-24 | 공중합 아라미드 원착사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99717A true CN105899717A (zh) | 2016-08-24 |
CN105899717B CN105899717B (zh) | 2018-01-19 |
Family
ID=53493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71976.6A Active CN105899717B (zh) | 2013-12-30 | 2014-12-24 | 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80195207A1 (zh) |
EP (1) | EP3091107B1 (zh) |
JP (1) | JP6185184B2 (zh) |
KR (1) | KR102070137B1 (zh) |
CN (1) | CN105899717B (zh) |
BR (1) | BR112016015170B1 (zh) |
WO (1) | WO2015102297A1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41199A (zh) * | 2018-05-31 | 2018-11-20 | 韩学民 | 一种酞菁蓝系列染料碱性蓝140的生产工艺 |
CN109183179A (zh) * | 2018-09-19 | 2019-01-11 | 超美斯新材料(淮安)有限公司 | 一种间位芳纶有色纤维的制备方法 |
CN109594177A (zh) * | 2019-02-22 | 2019-04-09 | 江苏工匠服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阻燃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281244A (zh) * | 2020-11-23 | 2021-01-29 | 蓝星(成都)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原液染色芳纶1414纤维的制备方法 |
CN115821417A (zh) * | 2021-09-17 | 2023-03-2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共聚自着色芳纶的制备方法及共聚自着色芳纶纤维 |
CN116988184A (zh) * | 2023-07-21 | 2023-11-03 | 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高分子着色方法、纺丝色浆、纺丝液及着色纤维 |
CN117004018A (zh) * | 2023-08-22 | 2023-11-07 | 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高分子着色方法、纺丝液及着色纤维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342068B2 (ja) * | 2020-06-30 | 2023-09-11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組成物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47475A (zh) * | 2006-04-13 | 2006-10-18 | 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 | 原液着色间位芳纶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046401A (zh) * | 2012-12-07 | 2013-04-17 | 常熟市宝沣特种纤维有限公司 | 芳纶的无载体染色方法 |
CN103189551A (zh) * | 2010-10-28 | 2013-07-03 | 帝人芳纶有限公司 | 纺前染色芳族聚酰胺纤维 |
JP2013209776A (ja) * | 2012-03-30 | 2013-10-10 | Teijin Ltd | 高品位、高堅牢性芳香族ポリアミド繊維染色布帛および染色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438546C3 (de) * | 1974-08-10 | 1979-08-02 |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gefärbter Fäden aus vollaromatischen Polyamiden |
JPS6016964B2 (ja) * | 1976-08-11 | 1985-04-30 |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 塩基性染料親和性を有する芳香族ポリアミドの製造法 |
US4705527A (en) * | 1986-05-14 | 1987-11-10 | Burlington Industries, Inc. | Process for the printing of shaped articles derived from aramid fibers |
JPH01111014A (ja) * | 1987-10-21 | 1989-04-27 | Asahi Chem Ind Co Ltd | 染料含有ポリーパラフェニレンテレフタルアミド系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法 |
JPH01139814A (ja) * | 1987-11-27 | 1989-06-01 | Kuraray Co Ltd | 原着された全芳香族ポリアミド繊維とその製造法 |
JP3696273B2 (ja) * | 1993-11-26 | 2005-09-14 | 帝人テクノ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 染色されたパラ系芳香族ポリアミド繊維の製造方法 |
JP3450075B2 (ja) * | 1995-01-19 | 2003-09-22 | 帝人株式会社 | 吸湿寸法安定性アラミド繊維の製造方法 |
KR0171994B1 (ko) | 1995-07-13 | 1999-03-30 | 구광시 | 방향족 폴리아미드, 광학적 이방성 도우프와 성형물, 및 이들의 제조방법 |
JP2001336025A (ja) * | 2000-05-26 | 2001-12-07 | Du Pont Toray Co Ltd | 全芳香族ポリアミド繊維、染色された全芳香族ポリアミ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AU2002358084A1 (en) * | 2002-02-13 | 2003-09-04 |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 Cationically dyed fibers and articles containing the same |
US7528217B2 (en) * | 2006-10-06 | 2009-05-05 |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Polymers and fibers formed therefrom |
FR2914656A1 (fr) * | 2007-04-03 | 2008-10-10 |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 Procede de modification de fibres d'aramide et procede de teinture de ces fibres |
EP2252397A1 (de) * | 2008-02-11 | 2010-11-24 | Basf Se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amiden |
KR100910537B1 (ko) | 2008-05-27 | 2009-07-31 | 주식회사 코오롱 | 아라미드 섬유의 제조방법 |
JP2010156083A (ja) * | 2008-12-29 | 2010-07-15 | Teijin Techno Products Ltd | 防護服 |
KR101067338B1 (ko) * | 2009-04-16 | 2011-09-23 | 경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방향족 폴리아미드와 비결정성 고분자의 분자 혼화성 블렌드 용액과 그 제조방법, 이를 이용한 방향족 폴리아미드 블렌드 섬유 및 그 염색방법 |
JP4804590B1 (ja) * | 2010-04-14 | 2011-11-02 | 帝人テクノ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 メタ型全芳香族ポリアミド繊維 |
KR20120077714A (ko) * | 2010-12-31 | 2012-07-10 | 금오공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염색성이 향상된 메타 아라미드 성형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KR101432874B1 (ko) * | 2011-12-07 | 2014-08-27 |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 아라미드 섬유 및 그 제조방법 |
-
2014
- 2014-12-23 KR KR1020140187039A patent/KR102070137B1/ko active Active
- 2014-12-24 EP EP14877413.6A patent/EP3091107B1/en active Active
- 2014-12-24 JP JP2016544566A patent/JP6185184B2/ja active Active
- 2014-12-24 BR BR112016015170-4A patent/BR112016015170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12-24 WO PCT/KR2014/012809 patent/WO2015102297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12-24 CN CN201480071976.6A patent/CN105899717B/zh active Active
- 2014-12-24 US US15/106,359 patent/US2018019520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47475A (zh) * | 2006-04-13 | 2006-10-18 | 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 | 原液着色间位芳纶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189551A (zh) * | 2010-10-28 | 2013-07-03 | 帝人芳纶有限公司 | 纺前染色芳族聚酰胺纤维 |
JP2013209776A (ja) * | 2012-03-30 | 2013-10-10 | Teijin Ltd | 高品位、高堅牢性芳香族ポリアミド繊維染色布帛および染色方法 |
CN103046401A (zh) * | 2012-12-07 | 2013-04-17 | 常熟市宝沣特种纤维有限公司 | 芳纶的无载体染色方法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41199A (zh) * | 2018-05-31 | 2018-11-20 | 韩学民 | 一种酞菁蓝系列染料碱性蓝140的生产工艺 |
CN109183179A (zh) * | 2018-09-19 | 2019-01-11 | 超美斯新材料(淮安)有限公司 | 一种间位芳纶有色纤维的制备方法 |
CN109594177A (zh) * | 2019-02-22 | 2019-04-09 | 江苏工匠服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阻燃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281244A (zh) * | 2020-11-23 | 2021-01-29 | 蓝星(成都)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原液染色芳纶1414纤维的制备方法 |
CN115821417A (zh) * | 2021-09-17 | 2023-03-2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共聚自着色芳纶的制备方法及共聚自着色芳纶纤维 |
CN116988184A (zh) * | 2023-07-21 | 2023-11-03 | 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高分子着色方法、纺丝色浆、纺丝液及着色纤维 |
CN117004018A (zh) * | 2023-08-22 | 2023-11-07 | 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高分子着色方法、纺丝液及着色纤维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091107A4 (en) | 2017-08-09 |
EP3091107B1 (en) | 2019-02-13 |
KR102070137B1 (ko) | 2020-01-28 |
EP3091107A1 (en) | 2016-11-09 |
CN105899717B (zh) | 2018-01-19 |
JP2017504731A (ja) | 2017-02-09 |
BR112016015170A2 (zh) | 2017-08-08 |
WO2015102297A1 (ko) | 2015-07-09 |
KR20150079425A (ko) | 2015-07-08 |
US20180195207A1 (en) | 2018-07-12 |
JP6185184B2 (ja) | 2017-08-23 |
BR112016015170B1 (pt) | 2022-0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99717B (zh) | 共聚芳纶原液染色纱及其制备方法 | |
JP6629296B2 (ja) | 高強度共重合アラミド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EP2048268B1 (en) | Process for producing an aromatic copolyamide fiber | |
US8604121B2 (en) | Molecular miscible blend solution of aromatic polyamide and non-crystalline polymer,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romatic polyamide blend fiber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dying the same | |
CN107815741A (zh) | 一种间位芳纶长丝制备方法 | |
WO2021036574A1 (zh) | 易染改性间位芳纶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1561545B1 (ko) | 공중합 아라미드 섬유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 제조된 공중합 아라미드 섬유 | |
KR20160032780A (ko) | 축광성을 갖는 메타아라미드 섬유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
KR20160072030A (ko) | 공중합 아라미드 섬유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 제조된 공중합 아라미드 섬유 | |
KR20070086810A (ko) | 복합 섬유의 연속 제조 방법 | |
JP3995551B2 (ja) | 易染性メタ型芳香族ポリアミド繊維 | |
KR101587048B1 (ko) | 공중합 아라미드 섬유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 제조된 공중합 아라미드 섬유 | |
KR101946318B1 (ko) | 공중합 아라미드 섬유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 제조된 공중합 아라미드 섬유 | |
JP7372118B2 (ja) | 易染色性メタ型全芳香族ポリアミド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101596865B1 (ko) | 형광색을 갖는 메타아라미드 섬유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
KR101570057B1 (ko) | 공중합 파라 아라미드 섬유의 제조방법 | |
JP2012067415A (ja) | パラ型全芳香族ポリアミド繊維 | |
JP2012241297A (ja) | パラ型全芳香族ポリアミド繊維 | |
KR101971540B1 (ko) | 유색 아라미드 섬유의 제조방법 | |
KR101971539B1 (ko) | 유색 아라미드 섬유의 제조방법 | |
KR20170017829A (ko) | 고신도 공중합 아라미드 섬유 | |
JPS6134731B2 (zh) | ||
KR20230018850A (ko) | 물성이 향상된 메타아라미드 방적사 및 그를 이용하는 원단 | |
CN102732991B (zh) | 可染色芳香族聚酰胺混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
JP2023078567A (ja) | 高耐熱性高タフネス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