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66450A - 一种微流体测试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流体测试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66450A CN105866450A CN201610225192.5A CN201610225192A CN105866450A CN 105866450 A CN105866450 A CN 105866450A CN 201610225192 A CN201610225192 A CN 201610225192A CN 105866450 A CN105866450 A CN 1058664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liquid storage
- chamber
- pump chamber
- micro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体测试卡,该测试卡包括反应室暨微通道层、微通道密封层和检测层,该微流体测试卡进一步包括:外凸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的至少一个储液室兼泵室;每一储液室兼泵室与连通的微通道间用于隔离储液室兼泵室的第一储液室密封层;以及,废液池,外凸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并与反应室连通。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可以大大降低液体的挥发度,从而延长测试卡的保存时间,降低测试卡的损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流体生物检测,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自由拼装、可随意控制反应液流速、防止存储液外漏的微流体测试卡。
背景技术
由于使用微量溶液的微流体技术的发展,是的实验室芯片(LOC)或微流体芯片的用途得意脱离传统研究实验的束缚,更进一步迈向较具实用性价值的商业应用上。在化学、生物等领域,微流体系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如微量流体的传输、数量化合物合成、样品分离、成分分析及化学反应。
目前微流体芯片以电泳芯片为主,反应试剂的注入是靠电泳、电渗来实现,虽然能实现微量注液的目的,但是重复性差。而使用注射器注入的方法虽然简单,但是使用的溶液量多,往往会有试剂的浪费。针对准确微量进样问题,特别是多种溶液顺序进样的问题,被业内人员广泛所关注。
目前,虽然有一些微流体技术已经投入市场,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尚未解决,例如:
专利号“200710198600.3”的一种具有溶液储室兼泵体结构的微流体样品舟。虽然克服了微量顺序注射的问题,并将储液室和泵室合并为一体。但是,该专利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该方案中泵体的结构复杂,不利于工业生产和成品组装;2)该方案无法对微通道内液体的流速进行控制,无法根据用户实际需要调整微通道内液体流速,控制反应速度。
专利号“200710175624.7”的微流体样品舟。虽然克服了微量顺序注射的问题,但是,仍采用多液池存液和入液及储液分离的结构,这些复杂的设置结构极大的浪费了使用空间,增加了样品舟的加工成本。与此同时,对于样品池、储液池和入液口的漏液密封没有任何措施,极易在未使用状态下,由于外力或震荡等原因使存储的液体泄漏,导致样品舟报废。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大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结构相对复杂,不利于生产和组装;2)液体流速无法按用户需要控制;3)无法良好的避免存储液泄漏的问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微流体测试卡,以满足用户对测试卡的安全性、高效性和低成本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流体测试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相对复杂,不利于生产和组装;液体流速无法按用户需要控制;无法良好的避免存储液泄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微流体测试卡,该测试卡包括反应室暨微通道层、微通道密封层和检测层,
该微流体测试卡进一步包括:
外凸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的至少一个储液室兼泵室;
用于密封储液室兼泵室且隔离可连通的微通道的第一储液室密封层;
位于所述第一储液室密封层相对侧用于密封储液室兼泵室的第二储液密封层;
废液池,外凸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并与反应室连通;以及,
位于所述第二储液密封层外的泵室密封层。
优选地,所述第二储液室密封层的材料包括铝薄膜层,优选地,所述第一储液室密封层的材料包括铝薄膜层。
优选地,所述第二储液室密封层的材料进一步包括所述铝薄膜层表面的与所述泵室密封层相对侧的耐腐蚀材料层,优选的,所述第一储液室密封层的材料进一步包括所述铝薄膜层表面的与所述泵室密封层同侧的耐腐蚀材料层。
优选地,所述储液室兼泵室的侧壁为刚性材料,所述泵室密封层为弹性材料层。
优选地,所述储液室兼泵室的侧壁弹性材料,所述泵室密封层为刚性材料层。
优选地,所述储液室兼泵室的侧壁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密封有第一和第二储液室密封层的储液室兼泵室密封组装在所述反应室暨微通道层上。
优选地,所述储液室兼泵室的侧壁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采用相同或不同的制作材料。
优选地,所述检测层为设有磁敏芯片的印刷电路板。
优选地,所述检测层为设有用于对反应室内反应液进行生化检测的荧光检测剂。
优选地,所述检测层或反应室暨微通道层为透明材料。
优选地,所述微通道密封层上开设有与所述反应室相对应的开口;
所述检测层上设有用于对反应室内反应液进行生化检测的承载检测芯片或检测剂的检测区;
在所述反应室暨微通道层上的反应室、微通道密封层上的开口和检测层上的检测区对准压紧的情况下,依次固定反应室暨微通道层、微通道密封层和检测层,形成一个带有试剂进口、流体通道和反应室的密封的测试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将储液室和泵室合二为一,并在储液室兼泵室与微通道之间设置有一层可在外力作用下可破裂的薄膜,这种设计不但能保证储液室兼泵室的安全密封并可在外力作用下破裂,使储液室兼泵室内的液体流入微通道。通过本方案中所述泵体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变,推动储液室兼泵室内的液体流入微通道或所述弹性密封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推动微流通道内的液体加速流动,实现对微通道内液体的输送和流速控制。
本方案通过在储液室兼泵室上密封有由铝与弹性材料组成的复合膜的第一储液密封层和第二储液密封层,使室内液体挥发度降低,从而延长测试卡的保存时间,降低测试卡的损耗。现有的测试卡仅能存放2至3周,采用本方案的测试卡可以存放至少一年的时间。
本方案中,采用储液室兼泵室与反应室微通道层可分离连接,极大方便用户根据储液性质的需要更换储液室兼泵室的材料。本方案中,检测层采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无机材料,并在其上设置荧光检测区,可以进一步对生化反应进行荧光检测,拓宽了常规测试卡的检测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所述一种微流体测试卡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微流体测试卡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反应室暨微通道层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泵室密封层与储液室兼泵室密封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检测层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反应室暨微通道层的示意图;
图7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检测层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50、70反应室暨微通道层;20、80微通道密封层;30、90检测层;40、85泵室密封层;101、60、701储液室兼泵室;102铝薄膜层;103微通道;104、501废液池;105反应室;201开口;301导线;302磁敏芯片;303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体测试卡,该测试卡包括反应室暨微通道层、微通道密封层和检测层;该微流体测试卡进一步包括:外凸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的至少一个储液室兼泵室;用于密封储液室兼泵室且隔离可连通的微通道的第一储液室密封层;位于所述第一储液室密封层相对侧用于密封储液室兼泵室的第二储液密封层;废液池,外凸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并与反应室连通;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储液密封层外的泵室密封层。
本方案中,所述第一储液室密封层和第二储液室密封层为可在外力作用下破裂的薄膜;所述第二储液室密封层的材料包括铝薄膜层,优选地,所述第一储液室密封层的材料包括铝薄膜层。所述第二储液室密封层的材料进一步包括所述铝薄膜层表面的与所述泵室密封层相对侧的耐腐蚀材料层,优选的,所述第一储液室密封层的材料进一步包括所述铝薄膜层表面的与所述泵室密封层同侧的耐腐蚀材料层。本方案中,所述第一储液室密封层和第二储液密封层在密封储液室兼泵室时,两个储液室密封层的耐腐蚀材料层朝向储液室兼泵室,此时,让储液室兼泵室内的液体与耐腐蚀材料接触,防止液体腐蚀铝薄膜层。该耐液体腐蚀的材料可以为聚丙烯、聚苯乙烯、或类似的用于保护铝膜不受液体腐蚀的材料。利用这种具有耐腐蚀材料层的铝薄膜层密封储液室内液体的方案,可以大大降低液体的挥发度,挥发度降低至现有技术中测试卡挥发度的1/30,从而延长测试卡的保存时间,降低测试卡的损耗。
本方案中所述储液室兼泵室可以为两种结构。第一种结构为:所述储液室兼泵室为刚性材料制成,所述泵室密封层为弹性材料层,该弹性材料层可以为硅橡胶PDMS。弹性材料制成的泵室密封层位于第二储液密封层上。这样设计可以对储液室兼泵室进行二次密封。还可以在外力作用下,使泵室密封层发生形变,挤压储液室兼泵室内的液体,使其流入微通道;或者,所述泵室密封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使微流通道内的液体加速流动,实现对微通道内液体的输送和流速控制。第二种结构为:所述储液室兼泵室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泵室密封层为刚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制成的泵室密封层位于第二储液密封层上。这样设计可以对储液室兼泵室进行二次密封。还可以在外力作用下,使储液室兼泵室发生形变,挤压储液室兼泵室内的液体,使其流入微通道;或者,所述储液室兼泵室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使微流通道内的液体加速流动,实现对微通道内液体的输送和流速控制。
本方案中,为了配合反应室暨微通道层上反应室内溶液的检测,在所述微通道密封层上开设有与所述反应室相对应的开口,同时,所述检测层上设有用于对反应室内反应液进行生化检测的承载检测芯片或检测剂的检测区。在所述反应室暨微通道层上的反应室、微通道密封层上的开口和检测层上的检测区对准压紧的情况下,依次固定反应室暨微通道层、微通道密封层和检测层,形成一个带有试剂进口、流体通道和反应室的密封的测试卡,进一步保证了测试卡各工作区域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本方案中,可以选择在所述储液室兼泵室与微通道之间的靠近微通道侧的反应室暨微通道层上设有一尖刺部,用户利用尖刺部将设置在储液室兼泵室上的第一储液室密封层和第二储液室密封层刺破,通过向本方案中储液室兼泵室的结构施加外力,使储液室兼泵室内的液体流入微通道。本方案也可以选择不在测试卡内设置尖刺部,仅需要用户通过向储液室兼泵室的结构施加适当的外力,使储液室兼泵室内的液体对第一储液室密封层和第二储液室密封层产生压力,从而冲破第一储液室密封层和第二储液室密封层,并使储液室兼泵室内的液体流入微通道。
本方案中,所述储液室兼泵室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密封有第一和第二储液室密封层的储液室兼泵室密封组装在所述反应室暨微通道层上的分体组装结构。本方案中,可以根据用户储液的需要,将所述储液室兼泵室的侧壁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制作。
本方案中,所述检测层可以为设有磁敏芯片的印刷电路板。本测试卡可以根据实际检测需要,将磁敏芯片替换为用于检测其他特性的生化传感器,并通过导线将数据输出至外部设备。所述检测层也可以设有用于对反应室内反应液进行生化检测的荧光检测剂。当选择进行荧光检测时,需要选用透明的无机材料来制作检测层或反应室暨微通道层,以使检测光能够透过测试卡,让外部设备检测到荧光检测变化。
用户使用测试卡时,根据反应需要,依次向存储有不同液体的储液室兼泵室施加外力,使储液室兼泵室或泵室密封层发生形变,通过该形变推动储液室兼泵室内的液体流入微通,液体与设置在微通道或反应室内的反应物反应后,通过检测层对反应后的液体进行相应的生化检测,并将检测后的废液排入废液池。当用户需要加快反应速度时候,向储液室兼泵室上施加外力,使储液室兼泵室或泵室密封层发生形变,通过该形变加速微通道内的液体流动,从而加快测试卡内的反应速度和测试。
下面通过几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体测试卡,该测试卡包括反应室暨微通道层10、微通道密封层20和检测层30;该微流体测试卡进一步包括:外凸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10的至少一个储液室兼泵室101;用于密封储液室兼泵室101且隔离可连通的微通道103的第一储液室密封层;位于所述第一储液室密封层相对侧用于密封储液室兼泵室101的第二储液密封层;废液池104,外凸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10并与反应室105连通;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储液密封层外的泵室密封层40。所述微通道103和反应室105位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10的同一侧,所述储液室兼泵室101和废液池104外凸于与反应室105相反一侧的反应室暨微通道层10上。
本实例中,所述第一储液室密封层和第二储液室密封层为可在外力作用下破裂的薄膜;所述第二储液室密封层的材料包括铝薄膜层102,优选地,所述第一储液室密封层的材料包括铝薄膜层102。所述第二储液室密封层的材料进一步包括所述铝薄膜层102表面的与所述泵室密封层40相对侧的耐腐蚀材料层,优选的,所述第一储液室密封层的材料进一步包括所述铝薄膜层102表面的与所述泵室密封层40同侧的耐腐蚀材料层。本方案中,所述第一储液室密封层和第二储液密封层在密封储液室兼泵室101时,两个储液室密封层的耐腐蚀材料层朝向储液室兼泵室101,此时,让储液室兼泵室101内的液体与耐腐蚀材料接触,防止液体腐蚀铝薄膜层。该耐液体腐蚀的材料可以为聚丙烯、聚苯乙烯、或类似的用于保护铝膜不受液体腐蚀的材料。
本实例中所述储液室兼泵室101可以为两种结构。第一种结构为:所述储液室兼泵室101为刚性材料制成,所述泵室密封层40为弹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制成的泵室密封层40位于第二储液密封层上。这样设计可以对储液室兼泵室101进行二次密封。还可以在外力作用下,使泵室密封层40发生形变,挤压储液室兼泵室101内的液体,使其流入微通道103;或者,所述泵室密封层40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使微通道103内的液体加速流动,实现对微通道103内液体的输送和流速控制。第二种结构为:所述储液室兼泵室101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泵室密封层40为刚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制成的泵室密封层40位于第二储液密封层上。这样设计可以对储液室兼泵室101进行二次密封。还可以在外力作用下,使储液室兼泵室101发生形变,挤压储液室兼泵室101内的液体,使其流入微通道;或者,所述储液室兼泵室101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使微通道103内的液体加速流动,实现对微通道103内液体的输送和流速控制。
本实例中,为了配合反应室暨微通道层10上反应室105内溶液的检测,在所述微通道密封层20上开设有与所述反应室105相对应的开口201,同时,所述检测层30上设有用于对反应室105内反应液进行生化检测的承载检测芯片或检测剂的检测区。在所述反应室暨微通道层10上的反应室105、微通道密封层20上的开口201和检测层30上的检测区对准压紧的情况下,依次固定反应室暨微通道层10、微通道密封层20和检测层30,形成一个带有试剂进口、流体通道和反应室的密封的测试卡,进一步保证了测试卡各工作区域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本实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储液室兼泵室101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10为一体结构。如图4所示,本方案中,所述检测层30可以为设有磁敏芯片302的印刷电路板303。本测试卡可以根据实际检测需要,将磁敏芯片302替换为用于检测其他特性的生化传感器,并通过导线将数据输出至外部设备。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体测试卡,该测试卡包括反应室暨微通道层50、微通道密封层和检测层;该微流体测试卡进一步包括:外凸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50的至少一个储液室兼泵室60;用于密封储液室兼泵室60且隔离可连通的微通道的第一储液室密封层;位于所述第一储液室密封层相对侧用于密封储液室兼泵室60的第二储液密封层;废液池501,外凸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50并与反应室连通;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储液密封层外的泵室密封层。所述微通道和反应室位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50的同一侧,所述储液室兼泵室60和废液池501外凸于与反应室相反一侧的反应室暨微通道层50上。
本实例中,所述第一储液室密封层和第二储液室密封层为可在外力作用下破裂的薄膜;所述第二储液室密封层的材料包括铝薄膜层,优选地,所述第一储液室密封层的材料包括铝薄膜层。所述第二储液室密封层的材料进一步包括所述铝薄膜层表面的与所述泵室密封层相对侧的耐腐蚀材料层,优选的,所述第一储液室密封层的材料进一步包括所述铝薄膜表面的与所述泵室密封层同侧的耐腐蚀材料层。本方案中,所述第一储液室密封层和第二储液密封层在密封储液室兼泵室60时,两个储液室密封层的耐腐蚀材料层朝向储液室兼泵室60,此时,让储液室兼泵室60内的液体与耐腐蚀材料接触,防止液体腐蚀铝薄膜层。该耐液体腐蚀的材料可以为聚丙烯、聚苯乙烯、或类似的用于保护铝膜不受液体腐蚀的材料。
本实例中所述储液室兼泵室60可以为两种结构。第一种结构为:所述储液室兼泵室60为刚性材料制成,所述泵室密封层为弹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制成的泵室密封层,位于第二储液密封层上。这样设计可以对储液室兼泵室60进行二次密封。还可以在外力作用下,使泵室密封层发生形变,挤压储液室兼泵室60内的液体,使其流入微通道;或者,所述泵室密封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使微流通道内的液体加速流动,实现对微通道内液体的输送和流速控制。第二种结构为:所述储液室兼泵室60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泵室密封层为刚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制成的泵室密封层,位于第二储液密封层上。这样设计可以对储液室兼泵室60进行二次密封。还可以在外力作用下,使储液室兼泵室60发生形变,挤压储液室兼泵室内的液体,使其流入微通道;或者,所述储液室兼泵室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使微流通道内的液体加速流动,实现对微通道内液体的输送和流速控制。
本实例中,为了配合反应室暨微通道层50上反应室内溶液的检测,在所述微通道密封层上开设有与所述反应室相对应的开口,同时,所述检测层上设有用于对反应室内反应液进行生化检测的承载检测芯片或检测剂的检测区。在所述反应室暨微通道层上的反应室、微通道密封层上的开口和检测层上的检测区对准压紧的情况下,依次固定反应室暨微通道层、微通道密封层和检测层,形成一个带有试剂进口、流体通道和反应室的密封的测试卡,进一步保证了测试卡各工作区域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本实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储液室兼泵室60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50为分体组装结构,利用该结构用户可以根据选择储液的性质,选取不同材料制成的储液室兼泵室,以满足不同储液的存储需求。
本方案中,所述检测层可以为设有磁敏芯片的印刷电路板。本测试卡可以根据实际检测需要,将磁敏芯片替换为用于检测其他特性的生化传感器,并通过导线将数据输出至外部设备。所述检测层也可以设有用于对反应室内反应液进行生化检测的荧光检测剂。当选择进行荧光检测时,需要选用透明的无机材料来制作检测层或反应室暨微通道层,以使检测光能够透过测试卡,让外部设备检测到荧光检测变化。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体测试卡,该测试卡包括反应室暨微通道层70、微通道密封层80和检测层90;该微流体测试卡进一步包括:外凸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70的至少一个储液室兼泵室701;用于密封储液室兼泵室701且隔离可连通的微通道的第一储液室密封层;位于所述第一储液室密封层相对侧用于密封储液室兼泵室701的第二储液密封层;废液池,外凸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70并与反应室连通;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储液密封层外的泵室密封层85。所述微通道和反应室位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70的同一侧,所述储液室兼泵室701和废液池外凸于与反应室相反一侧的反应室暨微通道层70上。
本实例中,所述第一储液室密封层和第二储液室密封层为可在外力作用下破裂的薄膜;所述第二储液室密封层的材料包括铝薄膜层,优选地,所述第一储液室密封层的材料包括铝薄膜层。所述第二储液室密封层的材料进一步包括所述铝薄膜层表面的与所述泵室密封层85相对侧的耐腐蚀材料层,优选的,所述第一储液室密封层的材料进一步包括所述铝薄膜层表面的与所述泵室密封层85同侧的耐腐蚀材料层。本方案中,所述第一储液室密封层和第二储液密封层在密封储液室兼泵室701时,两个储液室密封层的耐腐蚀材料层朝向储液室兼泵室701,此时,让储液室兼泵室701内的液体与耐腐蚀材料接触,防止液体腐蚀铝薄膜层。该耐液体腐蚀的材料可以为聚丙烯、聚苯乙烯、或类似的用于保护铝膜不受液体腐蚀的材料。
本实例中所述储液室兼泵室701可以为两种结构。第一种结构为:所述储液室兼泵室701为刚性材料制成,所述泵室密封层85为弹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制成的泵室密封层85位于第二储液密封层上。这样设计可以对储液室兼泵室701进行二次密封。还可以在外力作用下,使泵室密封层85发生形变,挤压储液室兼泵室701内的液体,使其流入微通道;或者,所述泵室密封层85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使微流通道内的液体加速流动,实现对微通道内液体的输送和流速控制。第二种结构为:所述储液室兼泵室70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泵室密封层85为刚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制成的泵室密封层85位于第二储液密封层上。这样设计可以对储液室兼泵室701进行二次密封。还可以在外力作用下,使储液室兼泵室701发生形变,挤压储液室兼泵室701内的液体,使其流入微通道;或者,所述储液室兼泵室701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使微流通道内的液体加速流动,实现对微通道内液体的输送和流速控制。
本实例中,为了配合反应室暨微通道层70上反应室内溶液的检测,在所述微通道密封层上开设有与所述反应室相对应的开口,同时,所述检测层上设有用于对反应室内反应液进行生化检测的检测剂的检测区。在所述反应室暨微通道层70上的反应室、微通道密封层上的开口和检测层上的检测区对准压紧的情况下,依次固定反应室暨微通道层70、微通道密封层80和检测层90,形成一个带有试剂进口、流体通道和反应室的密封的测试卡,进一步保证了测试卡各工作区域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本实例中,所述检测层90上喷涂有用于对反应室内反应液进行生化检测的荧光检测剂。当选择进行荧光检测时,需要选用透明的无机材料来制作检测层90或反应室暨微通道层70,以使检测光能够透过测试卡,让外部设备检测到荧光检测变化。
本实例中,所述储液室兼泵室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密封有第一和第二储液室密封层的储液室兼泵室密封组装在所述反应室暨微通道层上的分体组装结构。本方案中,可以根据用户储液的需要,将所述储液室兼泵室的侧壁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制作。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2)
1.一种微流体测试卡,该测试卡包括反应室暨微通道层、微通道密封层和检测层,
其特征在于,该微流体测试卡进一步包括:
外凸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的至少一个储液室兼泵室;
用于密封储液室兼泵室且隔离可连通的微通道的第一储液室密封层;
位于所述第一储液室密封层相对侧用于密封储液室兼泵室的第二储液密封层;
废液池,外凸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并与反应室连通;以及,
位于所述第二储液密封层外的泵室密封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体测试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液室密封层的材料包括铝薄膜层,优选地,所述第一储液室密封层的材料包括铝薄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体测试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液室密封层的材料进一步包括所述铝薄膜层表面的与所述泵室密封层相对侧的耐腐蚀材料层,优选的,所述第一储液室密封层的材料进一步包括所述铝薄膜层表面的与所述泵室密封层同侧的耐腐蚀材料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体测试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室兼泵室的侧壁为刚性材料,所述泵室密封层为弹性材料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体测试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室兼泵室的侧壁弹性材料,所述泵室密封层为刚性材料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体测试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室兼泵室的侧壁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为一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体测试卡,其特征在于,密封有第一和第二储液室密封层的储液室兼泵室密封组装在所述反应室暨微通道层上。
8.根据权利要求1任意一项所述的微流体测试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室兼泵室的侧壁与反应室暨微通道层采用相同或不同的制作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体测试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层为设有磁敏芯片的印刷电路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任意一项所述的微流体测试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层为设有用于对反应室内反应液进行生化检测的荧光检测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流体测试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层或反应室暨微通道层为透明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体测试卡,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通道密封层上开设有与所述反应室相对应的开口;
所述检测层上设有用于对反应室内反应液进行生化检测的承载检测芯片或检测剂的检测区;
在所述反应室暨微通道层上的反应室、微通道密封层上的开口和检测层上的检测区对准压紧的情况下,依次固定反应室暨微通道层、微通道密封层和检测层,形成一个带有试剂进口、流体通道和反应室的密封的测试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25192.5A CN105866450A (zh) | 2016-04-12 | 2016-04-12 | 一种微流体测试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25192.5A CN105866450A (zh) | 2016-04-12 | 2016-04-12 | 一种微流体测试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66450A true CN105866450A (zh) | 2016-08-17 |
Family
ID=56636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225192.5A Pending CN105866450A (zh) | 2016-04-12 | 2016-04-12 | 一种微流体测试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866450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20755A (zh) * | 2017-12-20 | 2018-06-05 | 深圳市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检测装置及其应用 |
CN113275045A (zh) * | 2020-02-20 | 2021-08-20 | 北京京东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检测芯片及其操作方法、检测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87863A (zh) * | 2009-04-09 | 2012-03-21 | 拜尔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生物检验被分析物的一次性微流体测试盒 |
CN102866257A (zh) * | 2011-07-06 | 2013-01-09 | 石西增 | 一种具有储液室兼泵室的微流体样品舟 |
US20130040406A1 (en) * | 2010-04-23 | 2013-02-14 | bioMerieux, SA | Device for Preparing And/Or Treating a Biological Sample |
CN204314293U (zh) * | 2014-11-08 | 2015-05-06 | 东莞博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加热测试卡 |
-
2016
- 2016-04-12 CN CN201610225192.5A patent/CN10586645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87863A (zh) * | 2009-04-09 | 2012-03-21 | 拜尔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生物检验被分析物的一次性微流体测试盒 |
US20130040406A1 (en) * | 2010-04-23 | 2013-02-14 | bioMerieux, SA | Device for Preparing And/Or Treating a Biological Sample |
CN102866257A (zh) * | 2011-07-06 | 2013-01-09 | 石西增 | 一种具有储液室兼泵室的微流体样品舟 |
CN204314293U (zh) * | 2014-11-08 | 2015-05-06 | 东莞博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加热测试卡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20755A (zh) * | 2017-12-20 | 2018-06-05 | 深圳市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检测装置及其应用 |
CN108120755B (zh) * | 2017-12-20 | 2020-11-17 | 深圳市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检测装置及其应用 |
CN113275045A (zh) * | 2020-02-20 | 2021-08-20 | 北京京东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检测芯片及其操作方法、检测系统 |
WO2021164529A1 (zh) * | 2020-02-20 | 2021-08-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检测芯片及其操作方法、检测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644213A (zh) | 一种流体操控装置及流体控制方法 | |
US20200094252A1 (en) | Microfluidic chip for separating and detecting whole blood sample and detection method thereof | |
US7150999B1 (en) | Process for filling microfluidic channels | |
EP1664725B1 (en) | Electroosmotic injector pump and micro-assay device | |
CN103861668B (zh) | 一种基于气动微泵和微混合器的微流控芯片 | |
AU2001284700B2 (en)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high throughput fluid delivery | |
CN101006344B (zh) | 用于输送微流体装置的自动化系统 | |
WO2021237397A1 (zh) | 一种流体操控装置及流体控制方法 | |
US8323573B2 (en) | Microfluidic cartridge with solution reservoir-pump chamber | |
CN107855142A (zh) | 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检测芯片及检测设备 | |
CN207507497U (zh) | 一种微流控芯片 | |
CN114308163B (zh) | 微流控芯片检测卡盒 | |
CN105866450A (zh) | 一种微流体测试卡 | |
CN103878038B (zh) | 一种通用型微流控芯片夹具 | |
US20100112681A1 (en) | Microchip fluid control mechanism | |
CN207680634U (zh) | 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检测芯片及检测设备 | |
JP5177533B2 (ja) | マイクロチップ | |
US20020110926A1 (en) | Emulator device | |
JPWO2008096570A1 (ja) | マイクロチップ、およびマイクロチップ検査システム | |
CN113101985B (zh) | 检测芯片和检测系统 | |
CN107661784A (zh) | 一种定量分流后与预存在内的液体混合检测的微流控芯片 | |
CN117654653A (zh) | 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 | |
CN111944672A (zh) | 用于分子检测的芯片结构及检测方法 | |
CN208177461U (zh) | 离心式微流控芯片 | |
CN217739205U (zh) | 微流控检测芯片及其样本定量单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