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63416A - 吊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吊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63416A CN105863416A CN201610080196.9A CN201610080196A CN105863416A CN 105863416 A CN105863416 A CN 105863416A CN 201610080196 A CN201610080196 A CN 201610080196A CN 105863416 A CN105863416 A CN 1058634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or
- opening
- suspension
- closing direction
- pulle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0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 E05D15/0621—Details, e.g. suspension or supporting guides
- E05D15/0626—Details, e.g. suspension or supporting guides for wings suspended at the top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9/00—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 B61D19/003—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vements of the door
- B61D19/005—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vements of the door slid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9/00—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 B61D19/02—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for carriag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3/00—Accessories for sliding or lifting wings, e.g. pulleys, safety catches
- E05D13/10—Counterbalance devices
- E05D13/12—Counterbalance devices with spring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0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 E05D15/0621—Details, e.g. suspension or supporting guides
- E05D15/0626—Details, e.g. suspension or supporting guides for wings suspended at the top
- E05D15/0643—Details, e.g. suspension or supporting guides for wings suspended at the top on balls or floating rolle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32—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7/00—Special devices for shifting a plurality of wings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7/00—Special devices for shifting a plurality of wings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 E05F17/004—Special devices for shifting a plurality of wings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for wings which abut when closed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32—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E05F15/635—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operated by push-pull mechanisms, e.g. flexible or rigid rack-and-pinion arrang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7/00—Special devices for shifting a plurality of wings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 E05F2017/005—Special devices for shifting a plurality of wings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for sliding wing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0—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06—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1—Cooperation between 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 E05Y2201/612—Cooperation between 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between carriers and rails
- E05Y2201/614—Anti-derailing mea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600/00—Mounting or coupling arrangements for elements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Y2600/60—Mounting or coupling me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600/62—Bol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1—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for railway cars or mass transit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Support Devices For Sliding Do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吊门装置。吊门装置(5)具有驱动侧构件(21)、悬吊件(26)、弹性构件(24)和第1调节螺栓(38)。悬吊件(26)构成为能够与驱动侧构件(21)联动而沿着开闭方向(X)移位,用于支承门(2)。弹性构件(24)根据驱动侧构件(21)和悬吊件(26)之间的载荷而弹性变形,从而容许驱动侧构件(21)和悬吊件(26)之间的相对移位。第1调节螺栓(38)是用于对作用于驱动侧构件(21)和悬吊件(26)之间的载荷的初始值进行调节的构件。第1调节螺栓(38)具有可固定于驱动侧构件(21)的外螺纹部(38b)和以利用悬吊件(26)的边缘部(98a)对作用于第1调节螺栓(38)的轴向力进行支承的方式配置的头部(38a)。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悬挂并支承拉门的吊门装置。
背景技术
铁道车辆等具有滑动式的门。这样的滑动式的门由吊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悬挂。该门由使用气动压力或电动马达的输出等的开闭驱动机构驱动而开闭。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吊门装置具有:在彼此平行的上轨道以及下轨道中的下轨道移动的第1门滑轮;用于悬挂门并且将第1门滑轮支承为旋转自由的第1门滑轮支承构件;以及与第1门滑轮支承构件连结的摆动构件。
另外,吊门装置具有被摆动构件支承并且能够与上轨道接触的第2门滑轮和与门连结而将门保持在开闭驱动机构上的驱动连结部。另外,吊门装置具有将摆动构件和驱动连结部连结起来的弹性连结机构。弹性连结机构具有能够通过弹性变形来变更第2门滑轮和驱动连结部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弹性部。
摆动构件分别配置于门的门头侧和门尾侧,并与两个第2门滑轮连结。门头侧的摆动构件与配置于门头侧的摆动连结构件连结。另外,门尾侧的摆动构件与配置于门尾侧的摆动连结构件连结。各摆动连结构件是连杆构件,在沿着开闭方向排列的状态下,被称为连结轴构件的螺栓贯穿。
该螺栓的顶端通过螺纹结合而固定于驱动连结部。在螺栓上嵌套有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配置于螺栓的头部和门头侧的摆动构件之间。
在螺栓上嵌套有三个螺母。具体而言,螺栓(41)被锁定螺母(42a)固定于驱动连结部(28)的连结构件(35)。另外,设置有用于将螺栓相对于两个摆动连结构件(31、32)分别定位的两个螺母。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弹性部的弹性变形,两个摆动连结构件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其结果,各摆动构件摆动。由此,与各摆动构件连结的第2门滑轮沿着靠近上轨道的方向或远离上轨道的方向移位。其结果,在门的开闭驱动时的加速时或减速时,摆动构件随着弹性部的弹性变形而相对于门移位,从而各第2门滑轮沿着靠近上轨道的方向移位。由此,从第2门滑轮向上轨道作用的载荷(表面压力)暂时升高。
然后,当门变成匀速时,弹性部的形状立即恢复原形,上轨道和第2门滑轮之间的距离关系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其结果,通过将第2门滑轮设置为与上轨道较轻地接触的程度,针对门滑轮在轨道上移动时防止脱轮的机构降低了移动阻力。并且,在门的加减速时等情况下,第2门滑轮被定位于恰当的位置,可防止门滑轮的脱轮以及门的倾斜。
如前所述,供螺旋弹簧安装的螺栓需要三个螺母。这样的结构的结果是,螺栓(41)需要进行相对于摆动连结构件(31、32)和连结构件(35)这三个构件的位置调节作业。因此,包括螺栓(41)的弹性连结机构(29)的结构变得复杂。
专利文献1:WO2012/1574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能够通过弹性构件的弹性变形来变更开闭驱动机构和门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吊门装置中,可实现更简易的结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吊门装置,其用于对在来自开闭驱动机构的驱动力的作用下沿着预定的开闭方向移位的门进行支承,该吊门装置包括:驱动侧构件,其通过从所述开闭驱动机构受到所述驱动力而能够沿着所述开闭方向移位;悬吊件,其用于支承所述门,构成为能够与所述驱动侧构件的移位联动而沿着所述开闭方向移位;弹性构件,其根据作用于所述驱动侧构件和所述悬吊件之间的所述开闭方向上的载荷而弹性变形,从而容许所述驱动侧构件和所述悬吊件在所述开闭方向上的相对移位;调节螺栓,其用于对作用于所述驱动侧构件和所述悬吊件之间的所述载荷的初始值进行调节,所述调节螺栓包括被支承部,该被支承部配置为,利用所述悬吊件的预定部来承受作用于所述调节螺栓的轴向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吊门装置的门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吊门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吊门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吊门装置中的驱动连结部等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表示吊门装置中的驱动连结部等。
图7是驱动连结部的周边的放大主视图。
图8是驱动连结部的周边的放大俯视图。
图9是图3的门滑轮单元的周边的放大图。
图10是图4的门滑轮单元的周边的放大图。
图11是沿着图9的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沿着图9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沿着图9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
图14是沿着图9的XIV-XIV线的剖视图。
图15是沿着图9的XV-XV线的剖视图。
图16是沿着图9的XVI-XVI线的剖视图。
图17是将图1所示的结构局部剖开表示的放大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吊门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吊门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吊门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21是表示吊门装置的变形例的图,表示吊门装置将门顺利地关闭时的动作。
图22表示在图21的吊门装置的变形例中在吊门装置进行门的闭动作时将被压靠门滑轮向上轨道压靠的状态。
图23是表示静止调节机构的变形例的图。
图24是表示开闭驱动机构的变形例的图。
图25是表示开闭驱动机构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能够用作吊门装置。吊门装置与开闭驱动机构连结,并且,将门以悬挂成相对于构造物滑动移动自由的状态支承,该门设于构造物并被开闭驱动机构开闭驱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应用于铁道车辆中的吊门装置以及门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并不如此。本发明能够广泛地用作设于各种构造物的吊门装置。
图1是包括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吊门装置的门装置1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此外,在图1中,省略了门2的一部分。参照图1以及图2,门装置1是例如铁道车辆用的门装置。该门装置1将铁道车辆的车身(未图示)的侧壁设置为构造物。更具体而言,门装置1设置于形成于车身的开口部。门装置1是为了开闭该开口部而设置的。
门装置1具有门2(2A、2B)、用于支承门2的吊门装置5(5A、5B)、以及用于借助吊门装置5对门2施加驱动力的开闭驱动机构6。
门2是设于车身的侧壁的拉门,构成了在铁道车辆中为了乘客上下车而设置的侧门。并且,门2设置有两扇(门2A、2B),由吊门装置5支承(悬挂)为能够相对于车身向开方向X1以及闭方向X2滑动。此外,门2A、2B也分别简称为门2。门2通过借助吊门装置5受到来自开闭驱动机构6的驱动力而沿着开闭方向X移位。
开闭驱动机构6具有壳体7、驱动马达8、小齿轮9、上齿条10和下齿条11。
壳体7收容有驱动马达8以及小齿轮9。小齿轮9以能够与驱动马达8的输出轴一体旋转的方式与驱动马达8的输出轴连结。上齿条10配置于小齿轮9的上方,下齿条11配置于小齿轮9的下方。
上齿条10以及下齿条11彼此平行,以沿着铁道车辆的行进方向水平地延伸的方式配置。该上齿条10以及下齿条11与小齿轮9啮合。并且,上齿条10以及下齿条11通过小齿轮9旋转而沿着彼此相反的方向滑动移动。在上齿条10上固定有上连结支板12,在下齿条11上固定有下连结支板13。
上连结支板12受到来自开闭驱动机构6中的齿条10的驱动力,下连结支板13受到来自开闭驱动机构6中的齿条10的驱动力,从而上连结支板12和下连结支板13能够沿着开闭方向X移位。上连结支板12、下连结支板13均是金属板构件。上连结支板12的上端部使用螺纹构件等固定于上齿条10的一端。另外,上连结支板12的下端部固定于用于支承门2B的吊门装置5B中的、后述的驱动侧构件21的底座30。由此,上连结支板12将开闭驱动机构6的驱动力向吊门装置5B传递。
下连结支板13的上端部使用螺纹构件等固定于下齿条11的一端。另外,下连结支板13的下端部固定于用于支承门2A的吊门装置5A中的、后述的驱动侧构件21的底座30。由此,下连结支板13将开闭驱动机构6的驱动力向吊门装置5A传递。
根据以上的结构,由于小齿轮9的随着驱动马达8的正转运转以及反转运转而产生的旋转,两扇门2A、2B沿着开闭方向X联动地移位。以上是开闭驱动机构6的概略结构。接下来说明吊门装置5。
吊门装置5具有用于支承一扇门2A的吊门装置5A和用于支承另一扇门2B的吊门装置5B。
此外,吊门装置5A和吊门装置5B除了下连结支板13和上连结支板12沿着开闭方向X具有非对称的形状这点之外,在开闭方向X上具有对称的结构。因而,以下对吊门装置5A、5B中的、主要是一个吊门装置5A进行说明,省略吊门装置5B的详细说明。另外,以下,将门2(2A)向闭方向X2移位时的该门2的行进方向顶端侧称为门头侧,将门2向开方向X1移位时的该门2的行进方向顶端侧称为门尾侧。
图3是吊门装置5A的主视图。图4是吊门装置5A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吊门装置5A中的驱动侧构件21等的主视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表示吊门装置5A中的驱动侧构件21等。接着,参照图1~图4进行说明。
吊门装置5A具有驱动侧构件21、静止调节机构22、活动调节机构23、弹性构件24、门滑轮单元25、用于支承门2(2A)的悬吊件26和轨道构件27。
此外,针对悬吊件26,在一部分附图中,以假想线即双点划线表示。
驱动侧构件21是为了将来自开闭驱动机构6的驱动力经由弹性构件24以及悬吊件26等向门2传递而设置的。另外,驱动侧构件21构成为能够对开闭驱动机构6的下连结支板13和门2(悬吊件26)之间的开闭方向X上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另外,驱动侧构件21构成为能够对作用于开闭驱动机构6的下连结支板13和门2(悬吊件26)之间的、弹性构件24的弹性回弹力的初始值(初始调定载荷)进行调节。
此外,初始调定载荷是指在门2处于静止状态且外力未作用于门2时,弹性构件24的作用于下连结支板13和门2(悬吊件26)之间的弹性回弹力。驱动侧构件21形成为开闭方向X上细长的形状,构成为沿着开闭方向X与下连结支板13一体地移位。
图7是驱动侧构件21的周边的放大主视图。图8是驱动侧构件21的周边的放大俯视图。参照图2、以及图5~图8,驱动侧构件21是被开闭驱动机构6施加驱动力而能够沿着开闭方向X移位的构件。该驱动侧构件21具有底座30、第1构件31和第2构件32。
底座30是使用螺钉等固定构件固定下连结支板13的部分。此外,在吊门装置5B中,替代下连结支板13,上连结支板12被固定于底座30。底座30配置于第1构件31的门头侧端部。
第1构件31形成为沿着开闭方向X延伸的中空的轴状。第1构件31借助底座30受到来自开闭驱动机构6的下连结支板13的驱动力。在第1构件31的门尾侧配置有第2构件32。
第2构件32使用与第1构件31独立的构件形成,借助活动调节机构23与悬吊件26连结。第2构件32形成为沿着开闭方向X延伸的中空的轴状,与第1构件31沿着开闭方向X排列。第2构件32借助静止调节机构22固定于第1构件31。
静止调节机构22是为了在开闭方向X上对悬吊件26相对于开闭驱动机构6的位置进行调节而设置的。具体而言,静止调节机构22构成为能够对第1构件31和第2构件32之间的开闭方向X上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静止调节机构22设置于第1构件31以及第2构件32的例如上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静止调节机构22是螺纹式的调节机构。
静止调节机构22包括形成于第1构件31的门尾侧端部的第1支承部33、形成于第2构件32的门头侧端部的第2支承部34、第2调节螺栓35和一对螺母36、37。
第1支承部33是形成有贯通孔部33a的小片状的构件,第2支承部34是形成有内螺纹部34a的小片状的构件。第1支承部33被固定于第1构件31,另外,第2支承部34被固定于第2构件32,第1支承部33以及第2支承部34沿着开闭方向X排列。第2调节螺栓35是例如双头螺栓,使用螺纹结合与第1支承部33以及第2支承部34中的至少一者结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调节螺栓35以与第1支承部33的贯通孔部33a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被插入第1支承部33的贯通孔部33a。另外,第2调节螺栓35使用螺纹结合与第2支承部34的内螺纹部34a结合,并且通过焊接固定于第2支承部34。第2调节螺栓35从第2支承部34向门头侧延伸。螺母36、37与第2调节螺栓35螺纹结合。
螺母36、37以在开闭方向X上隔着第1支承部33的方式配置,紧固于第2调节螺栓35。通过使用扳手等工具来对螺母36、37相对于第2调节螺栓35的开闭方向X上的位置进行调节,能够对第1构件31和第2构件32之间的开闭方向X上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即、能够对开闭驱动机构6的连结于第1构件31的下连结支板13和借助活动调节机构23连结于第2构件32的悬吊件26(门2)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
另外,螺母36、37还具有作为锁定螺母的功能,用于将第2调节螺栓35固定于第1支承部33。此外,也可以将第1支承部33固定于第2构件32、将第2支承部34固定于第1构件31。
与静止调节机构22相邻地设置有活动调节机构23。
活动调节机构23设置为用于对作用于驱动侧构件21和悬吊件26之间的载荷的初始值(调定载荷)进行调节的机构。活动调节机构23通过支承于第2构件32且被悬吊件26支承,从而设定自第2构件32(驱动侧构件21)和悬吊件26承受载荷的弹性构件24的弹簧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活动调节机构23是螺纹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活动调节机构23配置于第2构件32的门尾侧端部。
活动调节机构23具有第1调节螺栓38、固定螺母39和锁定螺母40。
第1调节螺栓38设置为用于对作用于驱动侧构件21和悬吊件26之间的载荷的初始值(初始调定载荷)进行调节的螺栓构件。第1调节螺栓38沿着开闭方向X延伸。第1调节螺栓38与驱动侧构件21的第2构件32平行,且与该第2构件32相邻地配置于该第2构件32的下方。第1调节螺栓38的位置和第2调节螺栓35的位置沿着吊门装置5A的上下方向Z以及开闭方向X中的至少一者(本实施方式中为两者)彼此错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下方向Z上,第1调节螺栓38的位置低于第2调节螺栓35的位置。另外,第1调节螺栓38配置于比第2调节螺栓35靠门尾侧的位置。
第1调节螺栓38是带头的螺栓,具有头部38a和外螺纹部38b。
头部38a是本发明的“被支承部”的一个例子。头部38a是例如六边形状的头部,配置于第1调节螺栓38的门头侧端部。头部38a的端面在悬吊件26的开闭方向X上的中间部被悬吊件26的后述的边缘部98a支承。即、头部38a以从第1调节螺栓38朝向门头侧的力由悬吊件26的后述的边缘部98a承受的方式被该悬吊件26支承。
由此,头部38a以作用于第1调节螺栓38的轴向力由悬吊件26的边缘部98a承受的方式配置。在俯视(图8)时,头部38a的一部分被驱动侧构件21的第2构件32遮挡。由此,吊门装置5在门2的厚度方向Y上的宽度较小。
外螺纹部38b自头部38a起朝向门尾侧延伸。即第1调节螺栓38以朝向门尾侧延伸的方式配置。这样,第1调节螺栓38自悬吊件26起延伸的方向和第2调节螺栓35自驱动侧构件21起延伸的方向被设定为彼此相反的方向。
外螺纹部38b沿着开闭方向X延伸。固定螺母39的内螺纹部39a与外螺纹部38b螺纹结合。固定螺母39是设置于驱动侧构件21的第2构件32的螺母构件,构成了驱动侧构件21的一部分。固定螺母39配置于悬吊件26的缺口部98内。锁定螺母40被固定螺母39紧固。锁定螺母40是为了将第1调节螺栓38固定于固定螺母39而设置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螺母40配置于头部38a和固定螺母39之间。
在活动调节机构23中,使用扳手等工具来对第1调节螺栓38相对于固定螺母39的位置进行调节,之后,利用锁定螺母40将第1调节螺栓38和固定螺母39紧固。由此,通过对悬吊件26相对于驱动侧构件21的位置进行调节,能够对弹性构件24的压缩量、即初始调定载荷进行调节。门滑轮单元25的第1子单元41和第2子单元42以在开闭方向X上隔着具有上述结构的活动调节机构23的方式配置。
图9是图3的门滑轮单元25的周边的放大主视图。图10是图4的门滑轮单元25的周边的放大俯视图。参照图2、图3、以及图9,门滑轮单元25通过将来自驱动侧构件21的驱动力向悬吊件26传递,而使门2沿着开闭方向X移位。
另外,门滑轮单元25构成为,在乘客靠在门2上等的状态下,抑制在开闭驱动机构6要打开门2时门2以沿着上下方向Z晃动的方式活动(门不稳)。驱动侧构件21配置于门滑轮单元25之中。
门滑轮单元25包括第1子单元41和第2子单元42。
第1子单元41配置于驱动侧构件21的第1构件31的门头侧(门2的门头侧),支承着悬吊件26的门头侧端部以及门2的门头侧端部。第2子单元42配置于驱动侧构件21的第2构件32的门尾侧(门2的门尾侧),支承着悬吊件26的门尾侧端部以及门2的门尾侧端部。第1子单元41和第2子单元42如后述那样借助贯通驱动侧构件21的连结构件91连结。
第1子单元41以及第2子单元42分别是本发明的“在驱动侧构件和悬吊件之间作用有预定的阈值以上的载荷的情况下,将用于对悬吊件的沿着开闭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的门滑轮向轨道按压的按压机构”的一个例子。另外,第1子单元41以及第2子单元42分别是本发明的“将驱动侧构件和悬吊件沿着开闭方向进行相对移位的动作转换为被压靠门滑轮被压靠于一对轨道中的一者的动作的运动转换机构”的一个例子。
图11是沿着图9的XI-XI线的剖视图。图12是沿着图9的XII-XII线的剖视图。图13是沿着图9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剖视图,存在省略示出位于剖面的进深侧的构件的情况。
参照图1、图3、以及图9~图13对轨道构件27进行说明,之后对第1子单元41进行说明。轨道构件27被固定于车身,沿着开闭方向X延伸。轨道构件27是为了对悬吊件26沿着开闭方向X的移位进行引导而设置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轨道构件27是使用金属构件等形成的一体成形品。轨道构件27在与开闭方向X正交的截面上形成为大致U字状。
轨道构件27具有作为上下一对轨道的下轨道43、上轨道44、以及将该下轨道43和上轨道44彼此连结起来的连结部45。
下轨道43设置为,与后述的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51以及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71滚动接触,用于支承该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51、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71。下轨道43沿着开闭方向X延伸。下轨道43具有凸条部43a。凸条部43a沿着开闭方向X延伸,具有上凸弯曲的形状。
上轨道44设置为,与后述的第1被压靠门滑轮52以及第2被压靠门滑轮72滚动接触,用于支承与该第1被压靠门滑轮52、第2被压靠门滑轮72。上轨道44沿着开闭方向X延伸。上轨道44具有凸条部44a。凸条部44a沿着开闭方向X延伸,具有下凸弯曲的形状。在上轨道44中,凸条部44a的在厚度方向Y上的两端形成有一对倾斜面44b、44c。
一对倾斜面44b、44c形成为平滑的弯曲状,以在厚度方向Y上随着远离凸条部44a而下降的方式倾斜。利用具有上述结构的轨道构件27支承着第1子单元41以及第2子单元42。
第1子单元41包括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51、第1被压靠门滑轮52和第1连杆机构53。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51以及第1被压靠门滑轮52配置于下轨道43以及上轨道44之间,是为了对悬吊件26的沿着开闭方向X的移位进行引导而设置的。
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51设置为与轨道构件27的下轨道43始终接触。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51在承受吊门装置5A的自重的同时与下轨道43接触,并随着门2的开闭动作而在下轨道43上滚动。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51靠近第1子单元41的门头侧端部地配置。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51形成为圆筒状。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51的外周面形成为可与下轨道43的凸条部43a嵌合的形状。
具体而言,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51在该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51的外周面的厚度方向Y上的中间部具有槽部51a。该槽部51a形成为环状,通过与下轨道43的凸条部43a嵌合而与该下轨道43滚动接触。与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51相邻地配置有第1被压靠门滑轮52。
第1被压靠门滑轮52设置为可被暂时压靠于轨道构件27的上轨道44。通过第1被压靠门滑轮52被按压于上轨道44,抑制门2沿着上下方向Z晃动(门不稳)。
第1被压靠门滑轮52能够随着门2的开闭动作而在上轨道44上滚动。第1被压靠门滑轮52靠近第1子单元41的门尾侧端部地配置。第1被压靠门滑轮52的形状与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51的形状相同,形成为圆筒状。第1被压靠门滑轮52的外周面形成为可与上轨道44的凸条部44a嵌合的形状。
具体而言,第1被压靠门滑轮52在该第1被压靠门滑轮52的外周面的厚度方向Y上的中间部具有槽部52a。该槽部52a形成为环状,与上轨道44的凸条部44a嵌合。另外,在第1被压靠门滑轮52的外周面中的、槽部52a的厚度方向Y上的两侧方形成有一对倾斜面52a、52c。该倾斜面52a与上轨道44的倾斜面44b相对,形成为与倾斜面44b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倾斜面52c与上轨道44的倾斜面44c相对,形成为与倾斜面44c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
在上轨道44的凸条部44a嵌合于第1被压靠门滑轮52的槽部52a的状态下,通过倾斜面44b与倾斜面52a彼此接触以及倾斜面44c与倾斜面52c彼此接触,第1被压靠门滑轮52沿着上轨道44滚动。该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51以及第1被压靠门滑轮52与第1连杆机构53连结。
第1连杆机构53设置为,将驱动侧构件21和悬吊件26沿着开闭方向X进行相对移位的动作转换为第1被压靠门滑轮52被压靠于上轨道44的动作。
第1连杆机构53具有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55、第1支承轴56a、第1连杆构件57、第2支承轴58a和第2连杆构件59。
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55固定于悬吊件26,对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51进行支承,且借助第1连杆构件57与第2连杆构件59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55是通过将两个钣金构件组合而形成的。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55在仰视(图11)时形成为U字状。另外,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55在主视时形成为开闭方向X上细长的形状。
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55具有端壁55c和一对侧壁55a、55b。
一对侧壁55a、55b是沿着与门2的厚度方向Y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板状部分。各侧壁55a、55b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各侧壁55a、55b的底面水平地延伸。另一方面,各侧壁55a、55b的上表面形成为具有起伏的形状。具体而言,各侧壁55a、55b的上表面在开闭方向X上从该上表面的门头侧端部水平地延伸到中间部。
并且,该上表面在开闭方向X上的中途部具有向下凹陷的凹状面55d。而且,该上表面的开闭方向X上的门尾侧端部具有向上凸的凸状面55e。凹状面55d和凸状面55e分别在主视时形成为圆弧状,彼此连续。该一对侧壁55a、55b的门头侧端部利用端壁55c彼此连接。
在各侧壁55a、55b的门头侧部分形成有贯通孔55f。在该贯通孔55f中插入有圆筒状的衬套60。衬套60的中间部的外径被设定得大于衬套60的两端部的外径。衬套60的中间部被侧壁55a、55b夹持。衬套60通过焊接等被固定于一个侧壁55b。衬套60借助球轴承等轴承支承着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51。由此,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55借助衬套60等将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51支承为旋转自由且能够与该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51一体地移位。
另外,该衬套60贯穿形成于悬吊件26的贯通孔261。在该衬套60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部,衬套60与螺栓61螺纹结合。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55被螺栓61和衬套60固定于悬吊件26。
另外,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55支承着第1支承轴56a。第1支承轴56a作为螺栓56的轴部,是沿着厚度方向Y延伸的轴构件。螺栓56是带头的螺栓。螺栓56贯穿形成于各侧壁55a、55b的贯通孔(未图示),借助衬套等将第1连杆构件57支承为能够绕第1支承轴56a旋转。由此,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55支承着第1支承轴56a。另外,螺栓56将悬吊件26和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55的侧壁55a彼此固定。由此,第1支承轴56a与悬吊件26一体地移位。
第1连杆构件57设置为随着驱动侧构件21和悬吊件26之间的开闭方向X上的相对移动而能够绕第1支承轴56a摆动的构件。第1连杆构件57是形成为块状的构件,在主视时具有细长地延伸的形状。如前述那样,第1支承轴56a与第1连杆构件57的一端侧(下端侧)部分连结,借助该第1支承轴56a等支承于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55。第2支承轴58a与第1连杆构件57的另一端侧(上端侧)部分连结。
第2支承轴58a与第1支承轴56a平行地延伸。第2支承轴58a将第1连杆构件57和第2连杆构件59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起来。第2支承轴58a作为螺栓58的轴部,是沿着厚度方向Y延伸的轴构件。螺栓58是带头的螺栓。螺栓58的头部58b配置于形成于悬吊件26的引导孔部262内。螺栓58(第2支承轴58a)贯穿第2连杆构件59的门头侧部分,借助衬套等将第2连杆构件59支承为能够绕第2支承轴58a旋转。由此,第2连杆构件59能够绕第2支承轴58a相对于第1连杆构件57摆动。
第2连杆构件59与第1连杆构件57连结,对第1被压靠门滑轮52进行支承,且借助后述的连结构件91以及弹性构件24与驱动侧构件21连结。第2连杆构件59是本发明的“门滑轮用支架”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连杆构件59是通过将两个钣金构件组合而形成的。第2连杆构件59在仰视(图11)时形成为U字状。另外,第2连杆构件59在主视时形成为开闭方向X上细长的形状。
第2连杆构件59具有端壁59c和一对侧壁59a、59b。
一对侧壁59a、59b是沿着与厚度方向Y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板状部分。各侧壁59a、59b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各侧壁59a、59b的上表面水平地延伸。另一方面,各侧壁59a、59b的底面形成为具有起伏的形状。具体而言,各侧壁59a、59b的下表面在开闭方向X上自该下表面的的门尾侧端部起水平地延伸到中间部。
并且,该下表面在开闭方向X上的中途部具有向上凹陷的凹状面59d。而且,该下表面的开闭方向X上的门头侧端部具有向下凸的凸状面59e。凹状面59d和凸状面59e分别在主视时形成为圆弧状,彼此连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连杆构件59的下表面和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55的上表面以成为非接触状态的方式配置,但也可以并非如此。例如上述下表面和上表面也可以彼此接触。在该情况下,下表面的凹状面59d以及凸状面59e通过与上表面的凹状面55d以及凸状面55e相接触而形成凸轮机构。即、凸轮机构构成为,将第2连杆构件59相对于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55向门尾侧移位的动作转换成第2连杆构件59向上方移位的动作。也就是说,随着第2连杆构件59朝向远离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55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第2连杆构件59向上方移位。
上述一对侧壁59a、59b的门尾侧端部利用端壁59c彼此连接。
在各侧壁59a、59b的门尾侧部分形成有贯通孔59f。在该贯通孔59f中插入有圆筒状的衬套62。衬套62的中间部的外径设定得大于衬套62的两端部的外径。衬套62的中间部被侧壁59a、59b夹持。衬套62通过焊接等固定于一个侧壁59b。衬套62借助球轴承等轴承支承着第1被压靠门滑轮52。由此,第2连杆构件59借助衬套62等将第1被压靠门滑轮52支承成旋转自由且能够与该第1被压靠门滑轮52一体地移位。另外,该衬套62的一端部配置于形成于悬吊件26的引导孔部263内。此外,衬套60和衬套62是相同的构件,提高了零部件的通用性。
圆筒状的套环63嵌合于衬套62的一端。该套环63使用螺栓64而固定于衬套62。套环63如后述那样嵌入于悬吊件26的形成于侧壁部94的引导孔部263。
具有上述结构的第1子单元41借助连结构件91与第2子单元42连结。
图14是沿着图9的XIV-XIV线的剖视图。图15是沿着图9的XV-XV线的剖视图。图16是沿着图9的XVI-XVI线的剖视图。接着,参照图2、图3、图9以及图14~图16。
第2子单元42具有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71、第2被压靠门滑轮72和第2连杆机构73。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71以及第2被压靠门滑轮72配置于下轨道43以及上轨道44之间,用于对悬吊件26的沿着开闭方向X的移位进行引导。
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71设置为与轨道构件27的下轨道43始终接触。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71在承受吊门装置5A的自重的同时与下轨道43接触,并随着门2的开闭动作而在下轨道43上滚动。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71靠近第2子单元42的门头侧端部地配置。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71形成为与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51相同的形状。具体而言,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71形成为圆筒状。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71的外周面形成为可与下轨道43的凸条部43a嵌合的形状。
更具体而言,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71在该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71的外周面的厚度方向Y上的中间部具有槽部71a。该槽部71a形成为环状,通过与下轨道43的凸条部43a嵌合,与该下轨道43滚动接触。与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71相邻地配置有第2被压靠门滑轮72。
第2被压靠门滑轮72设置为可被暂时压靠于轨道构件27的上轨道44。通过第2被压靠门滑轮72被按压于上轨道44,抑制门2沿着上下方向Z晃动(所谓的门不稳)。第2被压靠门滑轮72能够随着门2的开闭动作而在上轨道44上滚动。第2被压靠门滑轮72靠近第2子单元42的门尾侧端部地配置。第2被压靠门滑轮72的形状与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71的形状相同,形成为圆筒状。第2被压靠门滑轮72的外周面形成为与上轨道44的凸条部44a嵌合的形状。
具体而言,第2被压靠门滑轮72在该第2被压靠门滑轮72的外周面的厚度方向Y上的中间部具有槽部72a。该槽部72a形成为环状,与上轨道44的凸条部44a嵌合。另外,在第2被压靠门滑轮72的外周面中的、槽部72a的厚度方向Y上的两侧方形成有一对倾斜面72b、72c。该倾斜面72b形成为与上轨道44的倾斜面44b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该倾斜面72c形成为与上轨道44的倾斜面44c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
在上轨道44的凸条部44a与第2被压靠门滑轮72的槽部72a嵌合的状态下,通过使倾斜面44b与倾斜面72b接触以及使倾斜面44c与倾斜面72c接触,第2被压靠门滑轮72与上轨道44滚动接触。该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71以及第2被压靠门滑轮72与第2连杆机构73连结。
第2连杆机构73设置为,将驱动侧构件21和悬吊件26沿着开闭方向X进行相对移位的动作转换为第2被压靠门滑轮72被压靠于上轨道44的动作。
第2连杆机构73具有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第1支承轴76a、第1连杆构件77、第2支承轴78a和第2连杆构件79。
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构成为随着弹性构件24的弹性变形而相对于悬吊件26进行移位,且借助第1连杆构件77与第2连杆构件79连结,支承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71及第1支承轴76a。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是本发明的“门滑轮用支架”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是通过将两个钣金构件组合而形成的。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在仰视时(图14)形成为U字状。另外,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在主视时形成为在开闭方向X上细长的形状。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与第2连杆构件59形成为相同形状。由此,能够提高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和第2连杆构件59的通用性。
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具有端壁75c和一对侧壁75a、75b。
一对侧壁75a、75b是沿着与厚度方向Y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板状部分。各侧壁75a、75b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各侧壁75a、75b的底面水平地延伸。另一方面,各侧壁75a、75b的上表面形成为具有起伏的形状。具体而言,各侧壁75a、75b的上表面在开闭方向X上自该上表面的的门头侧端部起水平地延伸到中间部。
并且,该上表面在开闭方向X上的中途部具有向下凹陷的凹状面75d。而且,该上表面的开闭方向X上的门尾侧端部具有向上凸起的凸状面75e。凹状面75d和凸状面75e分别在主视时形成为圆弧状,彼此连续。该一对侧壁75a、75b的门头侧端部利用端壁75c彼此连接。端壁75c是通过焊接等将上述两个钣金构件的一端彼此固定而形成的。
在各侧壁75a、75b的门头侧部分形成有贯通孔75f。在该贯通孔75f中插入有圆筒状的衬套80。衬套80的中间部的外径设定得大于衬套80的两端部的外径。衬套80的中间部被侧壁75a、75b夹持。衬套80通过焊接等固定于一个侧壁75b。衬套80借助球轴承等轴承支承着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71。由此,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借助衬套80等将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71支承为旋转自由且能够与该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71一体地移位。
另外,该衬套80的一端部配置于形成于悬吊件26的引导孔部264内。圆筒状的套环83嵌合于衬套80的一端。该套环83使用螺栓81而固定于衬套80。套环83如后述那样嵌入于悬吊件26的形成于侧壁部94的引导孔部265。
另外,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支承着第1支承轴76a。第1支承轴76a作为螺栓76的轴部,是沿着厚度方向Y延伸的轴构件。螺栓76是带头的螺栓。螺栓76贯穿形成于各侧壁75a、75b的贯通孔(未图示),借助衬套等将第1连杆构件77支承为能够绕第1支承轴76a旋转。由此,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支承着第1支承轴76a。螺栓76的头部76b配置于形成于悬吊件26的引导孔部264内。
第1连杆构件77设置为,随着驱动侧构件21和悬吊件26之间的开闭方向X上的相对移动而能够绕第1支承轴76a摆动。第1连杆构件57和第1连杆构件77是相同的形状的零部件,提高了零部件的通用性。更具体而言,第1连杆构件77是形成为块状的构件,在主视时具有细长地延伸的形状。如前述那样,第1支承轴76a与第1连杆构件77的一端侧(下端侧)部分连结,该第1连杆构件77借助该第1支承轴76a等支承于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连杆机构53的第1连杆构件57向该第1连杆机构53的第1支承轴56a的上方延伸。同样地,第2连杆机构73的第1连杆构件77向该第2连杆机构73的第1支承轴76a的上方延伸。
另外,在正面观察吊门装置5A的情况下,各连杆机构53、73的第1连杆构件57、77相对于上下方向Z倾斜地延伸。另外,第1连杆机构53的第1连杆构件57相对于上下方向Z倾斜的朝向与第2连杆机构73的第1连杆构件77相对于上下方向Z倾斜的朝向相反。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连杆构件57以越向下越靠近门尾侧的方式倾斜地配置。另一方面,第1连杆构件77以越向下越靠近门头侧的方式倾斜地配置。第2支承轴78a与第1连杆构件77的另一端侧(上端侧)部分连结。
第2支承轴78a与第1支承轴76a平行地延伸,用于将第1连杆构件77和第2连杆构件79连结成能够相对旋转。第2支承轴78a作为螺栓78的轴部,是沿着厚度方向Y延伸的轴构件。螺栓78是带头的螺栓。螺栓78(第2支承轴78a)贯穿形成于第2连杆构件79的贯通孔(未图示),借助衬套等将第2连杆构件79支承为能够绕第2支承轴78a旋转。由此,第2连杆构件79能够绕第2支承轴78a相对于第1连杆构件77摆动。另外,螺栓78将悬吊件26和第2连杆构件79的侧壁79a彼此固定。由此,第2支承轴78a以及第2连杆构件79与悬吊件26一体地移位。
第2连杆构件79与第1连杆构件77连结且支承着第2被压靠门滑轮72。另外,第2连杆构件79借助第1连杆构件77、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连结构件91以及弹性构件24与驱动侧构件21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连杆构件79是通过将两个钣金构件组合而形成的。第2连杆构件79在仰视(图14)时形成为U字状。另外,第2连杆构件79在主视时形成为在开闭方向X上细长的形状。第2连杆构件79与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55形成为相同的形状。由此,能够提高第2连杆构件79和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55的通用性。
第2连杆构件79具有端壁79c和一对侧壁79a、79b。
一对侧壁79a、79b是沿着与厚度方向Y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板状部分。各侧壁79a、79b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各侧壁79a、79b的上表面水平地延伸。另一方面,各侧壁79a、79b的底面形成为具有起伏的形状。具体而言,各侧壁79a、79b的下表面在开闭方向X上自该下表面的门尾侧端部起水平地延伸到中间部。
并且,该下表面在开闭方向X上的中途部具有向上凹陷的凹状面79d。而且,该下表面的开闭方向X上的门头侧端部具有向下凸起的凸状面79e。凹状面79d和凸状面79e分别在主视时形成为圆弧状,彼此连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连杆构件79的下表面和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的上表面以成为非接触状态的方式配置,但也可以并非如此。例如上述下表面和上表面也可以彼此接触。在该情况下,通过下表面的凸状面79e与上表面的凸状面75e相接触而形成凸轮机构。在该凸轮机构中,将第2连杆构件79相对于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向门头侧移位的动作转换成第2连杆构件79向上方移位的动作。
上述一对侧壁79a、79b的门尾侧端部利用端壁79c彼此相连。
在各侧壁79a、79b的门尾侧部分形成有贯通孔79f。在该贯通孔79f中插入有圆筒状的衬套82。衬套82的中间部的外径设定得大于衬套82的两端部的外径。衬套82的中间部被侧壁79a、79b夹持。衬套82通过焊接等而固定于一个侧壁79b。衬套82借助球轴承等轴承支承着第2被压靠门滑轮72。由此,第2连杆构件79借助衬套82等将第2被压靠门滑轮72支承为旋转自由且能够与该第2被压靠门滑轮72一体地移位。另外,该衬套82贯通形成于悬吊件26的贯通孔266。在该衬套82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部,衬套82与螺栓84螺纹结合。第2连杆构件79被螺栓84和衬套82固定于悬吊件26。此外,衬套80、82是相同形状的构件,提高了零部件的通用性。
接着,对将具有上述结构的第1子单元41和第2子单元42连结起来的连结构件91更具体地进行说明。
参照图3以及图4,连结构件91将第1连杆机构53的第2连杆构件59和第2连杆机构73的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连结成能够一体地移位。另外,连结构件91构成为能够与悬吊件26联动地沿着开闭方向X移位、且能够随着弹性构件24的弹性变形而沿着开闭方向X进行相对移位。
连结构件91设置为沿着开闭方向X延伸的圆轴构件。连结构件91的一端部被固定于第1连杆机构53的第2连杆构件59的端壁59c。连结构件91的另一端部被固定于第2连杆机构73的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的端壁75c。
另外,连结构件91将各连杆机构53、73和驱动侧构件21连结起来。具体而言,在驱动侧构件21的第1构件31形成有沿着开闭方向X延伸的嵌合孔部31a,并且,在第2构件32形成有沿着开闭方向X延伸的嵌合孔部32a。连结构件91贯穿这些嵌合孔部31a、32a。
在嵌合孔部31a、32a中配置有未图示的衬套,支承着连结构件91。由此,连结构件91将各连杆机构53、73和驱动侧构件21以能够沿着开闭方向X相对地滑动、且能够沿着与开闭方向X正交的方向联动地移位的方式连结起来。另外,在连结构件91上嵌套有弹性构件24。连结构件91是本发明的“弹簧引导构件”的一个例子,对作为弹性构件24的螺旋弹簧的伸缩动作进行引导。
弹性构件24在作用于驱动侧构件21和悬吊件26之间的开闭方向X上的载荷的作用下进行弹性变形,从而容许驱动侧构件21和悬吊件26(门2A)之间的开闭方向X上的相对移位。弹性构件24受到沿着开闭方向X的载荷而弹性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构件24是沿着开闭方向X延伸的螺旋弹簧。弹性构件24靠近连结构件91的门尾侧端部地配置。
弹性构件24和驱动侧构件21沿着开闭方向X排列,且弹性构件24和各连杆机构53、73沿着开闭方向X排列。弹性构件24的门头侧端部与驱动侧构件21的第2构件32抵接。另外,弹性构件24的门尾侧端部与第2连杆机构73的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的端壁75c抵接。在门2静止时,弹性构件24在驱动侧构件21和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之间被压缩而将弹性回弹力(初始调定载荷)施加于该驱动侧构件21以及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由此,驱动侧构件21的第1构件31被按压于第1连杆机构53的第2连杆构件59的端壁59c。
根据上述结构,驱动侧构件21借助弹性构件24与连结构件91、各连杆机构53、73连结成能够沿着开闭方向X一体地移位。另外,驱动侧构件21构成为将驱动侧构件21和第2连杆构件59连结成随着弹性构件24的弹性变形而能够沿着开闭方向X相对移位。即,连结构件91与弹性构件24协同动作而将各连杆机构53、73和驱动侧构件21连结成能够联动地移位。另外,连结构件91将驱动侧构件21和第2连杆构件59连结成随着弹性构件24的弹性变形而沿着开闭方向X相对移位。
参照图7以及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构件24的中心轴线L1以及活动调节机构23的第1调节螺栓38的中心轴线L2彼此错开。具体而言,中心轴线L1位于中心轴线L2的上方、且位于厚度方向Y上的一侧(图7中的纸面的进深侧)。另外,弹性构件24的中心轴线L1以及静止调节机构22的第2调节螺栓35的中心轴线L3彼此错开。具体而言,中心轴线L1位于中心轴线L3的下方、且位于厚度方向Y上的一侧。悬吊件26配置在与弹性构件24邻接的位置。
图17是将图1所示的结构局部剖开表示的放大图。参照图3、图7、图8、图12、以及图17,悬吊件26为用于支承门2的部分,构成为能够与驱动侧构件21的移位联动地沿着开闭方向X移位。悬吊件26被固定于门2的同时被固定于第1连杆机构53的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55,且被固定于第2连杆机构73的第2连杆构件79。并且,悬吊件26被活动调节机构23的第1调节螺栓38支承。以下,对悬吊件26的结构更具体地进行说明。
悬吊件26在沿着开闭方向X观察时形成为大致L字状,在厚度方向Y上具有与各连杆机构53、73相邻配置的部位和配置于各连杆机构53、73的下方的部位。悬吊件26是钣金构件。即,悬吊件26是使用被实施切断加工以及弯曲加工并沿着开闭方向X延伸的金属板而形成的。在开闭方向X上,悬吊件26从吊门装置5A的门头侧端部延伸到门尾侧端部。
悬吊件26具有门固定部92、倾斜部93和侧壁部94。
门固定部92以该门固定部92的厚度方向成为上下方向Z的方式配置,是在开闭方向X上细长的部分。门固定部92配置于下轨道43的下方。使用螺纹构件等固定构件100而将门2固定于门固定部92。由此,悬吊件26与门2一体地移位。门固定部92借助倾斜部93与侧壁部94相连。倾斜部93从下轨道43的凸条部43a的下方朝向斜上方延伸,并与侧壁部94的下端部连接。
侧壁部94在厚度方向Y上与各连杆机构53、73相邻配置。侧壁部94是纵向配置的平板状的部分,与连结构件91大致平行。侧壁部94的上端部94a以其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位置与驱动侧构件21的底座30的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位置大致相同的方式配置。侧壁部94的下端部94b以其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位置与各始终接触门滑轮51、71的下端部的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位置大致相同的方式配置。侧壁部94的门头侧端部94c与第1连杆机构53的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55的门头侧端部相邻。另外,侧壁部94的门尾侧端部94d与第2连杆机构73的第2连杆构件79的门头侧端部相邻。
在悬吊件26形成有多个缺口部95~99。
缺口部95在悬吊件26的侧壁部94中的上端侧部分形成于开闭方向X上的中间部。缺口部95以从侧壁部94的上端部94a向下方延伸的方式形成,形成了矩形形状的空间。在主视时,驱动侧构件21的底座30和静止调节机构22透过缺口部95而暴露。由此,作业人员能够使工具通过缺口部95而到达驱动侧构件21以及静止调节机构22的各螺母36、37来进行将下连结支板13和底座30固定的作业、以及静止调节机构22的调节作业等。
缺口部96在悬吊件26的门头侧端部的附近从侧壁部94的下端部94b形成到倾斜部93。缺口部96位于第1连杆机构53的下方。缺口部96以从悬吊件26的下端部向上延伸的方式延伸。在主视时,用于对悬吊件26和门2A进行固定的固定构件100透过缺口部96而暴露。由此,作业人员能够使工具通过缺口部96而到达固定构件100来进行将门2固定于悬吊件26的作业。在相对于缺口部96相邻地位于门尾侧的部位形成有缺口部97。
缺口部97从侧壁部94的下端部94b形成到倾斜部93。缺口部97位于底座30以及第2调节螺栓35的下方。缺口部97以从悬吊件26的下端部向上延伸的方式延伸。在主视时,用于对悬吊件26和门2A进行固定的固定构件100透过缺口部97而暴露。由此,作业人员能够使工具通过缺口部97而到达固定构件100来进行将门2固定于悬吊件26的作业。在相对于缺口部97相邻地位于门尾侧的部位形成有缺口部98。
缺口部98从侧壁部94的下端部94b形成到倾斜部93。缺口部98形成于沿着厚度方向Y与活动调节机构23重叠的位置。缺口部98以从悬吊件26的下端部向上延伸的方式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缺口部98在主视时形成为L字状。在主视时,活动调节机构23通过缺口部98而暴露,并且用于对悬吊件26和门2进行固定的固定构件100通过缺口部98而暴露。
更具体而言,活动调节机构23的第1调节螺栓38、固定螺母39、及锁定螺母40这三者在厚度方向Y上的位置与侧壁部94在厚度方向Y上的位置对齐。缺口部98的门头侧端部的边缘部98a沿着上下方向Z延伸,并且沿着开闭方向X与第1调节螺栓38的头部38a相对,支承该头部38a。
该边缘部98a是本发明的“悬吊件的预定部”的一个例子。另外,第1调节螺栓38的头部38a是本发明的“被支承部”的一个例子。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以将作用于第1调节螺栓38的轴向力由悬吊件26的边缘部98a承受的方式配置的头部38a”是本发明的“以将作用于调节螺栓的轴向力由悬吊件的预定部承受的方式配置的支承部”的一个例子。
根据上述结构,作业人员能够使工具通过缺口部98而到达第1调节螺栓38以及锁定螺母40来进行第1调节螺栓38的位置调节作业(初始调定载荷的调节作用)。另外,作业人员能够使工具通过缺口部98而到达固定构件100来进行将门2固定于悬吊件26的作业。在相对于缺口部97相邻地位于门尾侧的部位形成有缺口部99。
缺口部99在悬吊件26的门尾侧端部的附近从侧壁部94的下端部94b形成到倾斜部93。缺口部99位于第2连杆机构73的下方。缺口部99以从悬吊件26的下端部向上延伸的方式延伸。在主视时,用于对悬吊件26和门2A进行固定的固定构件100透过缺口部99而暴露。由此,作业人员能够使工具通过缺口部99而到达固定构件100来进行将门2固定于悬吊件26的作业。
另外,悬吊件26(门2)将第1连杆机构53的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55、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51、第2连杆机构73的第2连杆构件79、以及第2被压靠门滑轮72连结成能够一体地移位。另一方面,如图3以及图5所示,悬吊件26(门2)构成为使第1连杆机构53的第2连杆构件59、第1被压靠门滑轮52、第2连杆机构73的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以及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71能够随着弹性构件24的弹性变形而相对移位。对该结构更具体地进行说明。
参照图5、图9、图11、以及图14,如前所述,对于第1连杆机构53的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51,螺栓61以及衬套60贯穿侧壁部94的贯通孔261,悬吊件26被该螺栓61以及衬套60固定于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55。另外,具有用于支承第1连杆构件57的第1支承轴56a的螺栓56将悬吊件26和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55固定。
另外,对于第2连杆机构73的第2被压靠门滑轮72,螺栓84以及衬套82贯穿悬吊件26的侧壁部94的贯通孔266,悬吊件26被该螺栓84以及衬套82固定于第2连杆构件59。另外,具有第2支承轴78a的螺栓78将悬吊件26和第2连杆构件79固定。
另一方面,与第1连杆机构53的第2连杆构件59相关联,在侧壁部94形成有两个引导孔部262、263。引导孔部262用于对第2支承轴58a(第2连杆构件59)的绕第1支承轴56a的摆动移位进行引导。引导孔部262在厚度方向Y上与第2支承轴58a相对。引导孔部262在主视时形成为绕第1支承轴56a延伸的长孔形状。螺栓58的头部58a配置在该引导孔部262中。头部58a以及第2连杆构件59能够相对于侧壁部94(门2)沿着引导孔部262延伸的方向(绕第1支承轴56a)移位。
引导孔部263在厚度方向Y上与用于支承第1被压靠门滑轮52的螺栓64相对地配置。引导孔部263是在主视时与引导孔部262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孔部。与螺栓64嵌合的套环63插入在该引导孔部263中。套环63以及第2连杆构件59能够相对于悬吊件26的侧壁部94(门2)沿着引导孔部263延伸的方向移位。
另外,与第2连杆机构73的第2连杆构件79相关联,在侧壁部94形成有两个引导孔部264、265。引导孔部264用于对第1支承轴76a(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的绕第2支承轴78a的摆动移位进行引导。引导孔部264在厚度方向Y上与第1支承轴76a相对地配置。引导孔部264形成为在主视时绕第2支承轴78a延伸的长孔形状。螺栓76的头部76b插入在该引导孔部264中。头部76b以及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能够相对于悬吊件26的侧壁部94(门2)沿着引导孔部264延伸的方向(绕第2支承轴78a)移位。
引导孔部265在厚度方向Y上与用于支承第2被压靠门滑轮72的螺栓81相对地配置。引导孔部265是在主视时与引导孔部264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孔部。与螺栓81嵌合的套环83插入在该引导孔部265中。套环83以及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能够相对于悬吊件26的侧壁部94(门2A)沿着引导孔部265延伸的方向移位。
以上是吊门装置5的概略结构。
接着,说明吊门装置5A的动作。具体而言,对(1)初始调定载荷的调节动作、(2)门2A相对于开闭驱动机构6的位置调节动作、(3)门2A关闭时的动作、(4)门2A顺畅地打开时的动作、(5)在门2A打开时对门2A施加较大阻力时的动作(防止门不稳的动作)进行说明。
接着,对上述(1)的初始调定载荷的调节动作进行说明。参照图3以及图17,在该调节动作中,作业人员通过拧动第1调节螺栓38,对第1调节螺栓38相对于被固定于驱动侧构件21的第2构件32的固定螺母39的位置进行调节。与此相伴,悬吊件26在弹性构件24的弹性回弹力的作用下被第1调节螺栓38的头部38a朝向门头侧施压,与第1调节螺栓38一体地沿着开闭方向X移位。另外,弹性构件24被驱动侧构件21的第2构件32和第2连杆机构73的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的端壁75c夹持。因而,随着弹性构件24的伸缩,驱动侧构件21的第2构件32和第2连杆机构73的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之间的距离产生变化。根据该距离来确定弹性构件24的压缩量、即初始调定载荷。
在上述(2)的、门2A相对于开闭驱动机构6的位置调节动作中,作业人员通过对两个螺母36、37相对于第2调节螺栓35的位置进行调节,使驱动侧构件21的第2构件32的位置相对于第1构件31移位。由此,第2构件32、活动调节机构23、支承着活动调节机构23的第1调节螺栓38的悬吊件26(门2A)以及门滑轮单元25相对于第1构件31(开闭驱动机构6)沿着开闭方向X移位。
接着,说明(3)门2A关闭时的动作。如图18所示,在门2A在开闭驱动机构6的动作作用下向闭方向X2移位时,来自开闭驱动机构6的下连结支板13的驱动力F1被输入到驱动侧构件21。驱动侧构件21所受到的驱动力F1经由第1连杆机构53的第2连杆构件59、第1连杆构件57、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55等向悬吊件26以及门2传递。另外,该驱动力F1从驱动侧构件21的第2构件32经由活动调节机构23的固定螺母39以及第1调节螺栓38向悬吊件26的边缘部98a(门2)传递。由此,门2与驱动侧构件21一体地向闭方向X2移位。
接着,说明(4)门2顺畅地打开时的动作。如图19所示,在门2在开闭驱动机构6的动作作用下向开方向X1移位时,来自开闭驱动机构6的下连结支板13的驱动力F2被输入到驱动侧构件21。输入到了驱动侧构件21的驱动力F2经由弹性构件24、第2连杆机构73的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第1连杆构件77、以及第2连杆构件79等向悬吊件26以及门2传递。由此,门2与驱动侧构件21一体地向闭方向X2移位。
另一方面,(5)在门2打开时对门2施加较大阻力时、例如在乘客以较大的力倚靠在门2上时,吊门装置5A如图20那样动作。具体而言,在可使门2停止那么大的阻力R1作用于门2的情况下,在来自开闭驱动机构6的下连结支板13的驱动力F3的作用下,弹性构件24在驱动侧构件21和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之间被压缩,驱动侧构件21相对于悬吊件26向门尾侧移位。与此相伴,可动单元、即第1连杆构件57的上部、第2支承轴58a、第2连杆构件59、第2被压靠门滑轮52、连结构件91、第2连杆机构73的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71、第1支承轴76a、以及、第1连杆构件77的下部,相对于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55以及第2连杆构件79向闭方向X2移位。
其结果,在第1连杆机构53中,第1连杆构件57绕第1支承轴56a如箭头C1所示那样摆动,第2连杆构件59以及第1被压靠门滑轮52向上轨道44侧移位。由此,第1被压靠门滑轮52被压靠于上轨道44。另外,在第2连杆机构73中,随着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向开方向X1侧移位,第1连杆构件77如箭头C2所示那样绕第1支承轴76a摆动,第2连杆构件79以及第2被压靠门滑轮72向上轨道44侧移位。由此,第2被压靠门滑轮72被压靠于上轨道44。
这样,第1被压靠门滑轮52如箭头D1所示那样被压靠于上轨道44,第2被压靠门滑轮72如箭头D2所示那样被压靠于上轨道44,门不稳(门2沿着上下方向Z晃动的动作)被抑制。此外,各被压靠门滑轮52、72如箭头D1、D2所示那样被压靠于上轨道44的动作瞬间完成,在作用于门2的阻力被解除之后,通过与上述相反的动作,各被压靠门滑轮52、72返回到原来的位置(下方)。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吊门装置5,活动调节机构23的第1调节螺栓38被悬吊件26的边缘部98a支承,因此,不需要进行相对于悬吊件26的位置调节作业。因而,能够更加简化吊门装置5的结构。另外,即使在第1调节螺栓38设置有锁定螺母40的情况下,也不需要相对于悬吊件26的止转,因此,能够减少螺母的数量。因而,能够更加简化吊门装置5的结构。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第1调节螺栓38成为与悬吊件26接触的状态。因此,在设定连杆机构53开始将第1被压靠门滑轮52向上轨道44按压的动作的载荷(阈值)、连杆机构73开始将第2被压靠门滑轮72向上轨道44按压的动作的载荷(阈值)时,不需要进行第1调节螺栓38相对于悬吊件26的位置调节作业。因而,能够更容易地设定上述的阈值。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能够将第1调节螺栓38直接螺纹结合(螺合)于与驱动侧构件21设为一体的固定螺母39,因此,能够使吊门装置5的结构更简易。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弹性构件24的中心轴线L1以及第1调节螺栓38的中心轴线L2彼此错开。采用该结构,第1调节螺栓38不贯穿弹性构件24,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第1调节螺栓38。由于能够缩短第1调节螺栓38,因此,能够使作用于第1调节螺栓38的弯曲力进一步减小,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第1调节螺栓38的负荷。另外,不需要将第1调节螺栓38以及弹性构件24彼此同轴地配置。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第1调节螺栓38的布局的自由度和弹性构件24的布局的自由度。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驱动侧构件21和弹性构件24沿着开闭方向X排列配置。采用该结构,能够将来自驱动侧构件21的载荷更直接地向弹性构件24传递。由此,能够使得用于将驱动侧构件21的载荷向弹性构件24传递的结构更简单。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与第1调节螺栓38独立地设置用于对弹性构件24的伸缩动作进行引导的连结构件91。因此,不需要将第1调节螺栓38用作弹簧引导构件。因而,无需增加第1调节螺栓38的长度,能够防止弹性构件24(螺旋弹簧)的纵曲。此外,WO2012/157492号公报所记载的结构是螺旋弹簧与连结轴构件的外螺纹部摩擦而损伤的结构。然而,根据吊门装置5,不需要在连结构件91的外周部形成外螺纹槽。因而,能够抑制弹性构件24(螺旋弹簧)的损伤。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作为弹簧引导构件的连结构件91构成为能够沿着开闭方向X与悬吊件26联动地移位。由此,在悬吊件26和驱动侧构件21之间的相对移位时,连结构件91能够以弹性构件24能够切实地弹性变形的方式对弹性构件24进行引导。由此,能够使悬吊件26和驱动侧构件21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进行相对移位。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作为门滑轮用支架设置有用于支承可与轨道43接触的门滑轮52的第2连杆构件59、以及用于支承可与轨道44接触的门滑轮71的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作为弹簧引导构件的连结构件91固定于第2连杆构件59以及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采用该结构,能够简易地将连结构件91固定于第2连杆构件79以及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能够以连结构件91实现能够对弹性构件24的弹性变形方向进行引导的弹簧引导构件。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连结构件91将第2连杆构件79和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连结起来。根据该结构,还能够将连结构件91用作将一对门滑轮用支架彼此连结起来的连结构件。由此,能够使吊门装置5的结构更简单。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第1调节螺栓38的头部38a被悬吊件26的缺口部98的边缘部98a支承。采用该结构,能够以在悬吊件26上形成缺口部98这样的简易结构实现用于对第1调节螺栓38的头部38a进行支承的结构。另外,能够将第1调节螺栓38配置于缺口部98,因此,能够使吊门装置5更紧凑。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悬吊件26是使用被实施切断加工以及弯曲加工并沿着开闭方向X延伸的金属板形成的,缺口部98的边缘部98a和第1调节螺栓38在开闭方向X上相对。采用该结构,能够以缺口部98的边缘部98a和第1调节螺栓38在开闭方向X上相互对顶的简易结构将第1调节螺栓38和悬吊件26结合起来。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第1调节螺栓38中的作为被支承部的头部38a被悬吊件26的缺口部98的边缘部98a支承。采用该结构,能够增大第1调节螺栓38中的被悬吊件26支承的部分的形状。由此,悬吊件26能够以更稳定的姿态支承第1调节螺栓38。尤其是,在朝向闭方向X2的较大的力作用于驱动侧构件21和悬吊件26之间时,悬吊件26能够以更稳定的姿态支承第1调节螺栓38。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具有用于在开闭方向X上对悬吊件26的相对于开闭驱动机构6的位置进行调节的静止调节机构22。采用该结构,可将用于对作用于驱动侧构件21和悬吊件26之间的载荷的初始值进行调节的结构(包括第1调节螺栓38的活动调节机构23)和用于对悬吊件26的相对于开闭驱动机构6的位置进行调节的位置调节机构(静止调节机构22)彼此独立设置。由此,例如即使在门2全闭时在用于锁定门2的锁定机构(未图示)中无法进行门2的位置调节的情况下,也能够对门2的位置进行微调。另外,能够不受弹性构件24的弹性变形量的影响,对悬吊件26(门2)的相对于开闭驱动机构6的位置进行微调。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静止调节机构22能够对第1构件31和第2构件32之间的开闭方向X上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采用该结构,能够以使驱动侧构件21的第1构件31和第2构件32沿着开闭方向相对移位的简易结构对悬吊件26的相对于开闭驱动机构6的位置进行调节。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静止调节机构22的第2调节螺栓35使用螺纹结合而与第1支承部33以及第2支承部34中的至少一者结合。采用该结构,通过使第2调节螺栓35相对于驱动侧构件21转动,能够对悬吊件26的相对于开闭驱动机构6的位置进行调节。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第2调节螺栓35被固定于作为第1支承部33以及第2支承部34中的任一者的第2支承部34,且插入到被形成于作为第1支承部33以及第2支承部34中的另一者的第1支承部33的贯通孔部33a,且还设置有以隔着贯通孔部33a的方式配置并与第2调节螺栓35螺纹结合的一对螺母36、37。采用该结构,通过对一对螺母36、37的相对于第2调节螺栓35的位置进行调节,能够对悬吊件26的相对于开闭驱动机构6的位置进行调节。悬吊件26的相对于开闭驱动机构6的位置调节所需的螺母的数量可以是两个。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第1调节螺栓38的位置和第2调节螺栓35的位置沿着上下方向Z以及开闭方向X中的至少一者(本实施方式中为两者)错开。采用该结构,在使用其中一个调节螺栓进行的位置调节作业时,不会受到另一个调节螺栓的妨碍。因而,容易进行使用调节螺栓35、38的调节作业。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在上下方向Z上,第2调节螺栓35的位置被设定得比第1调节螺栓38的位置高。采用该结构,将第2调节螺栓35配置于更上侧的结果是,在悬吊件26的下侧不需要拧动用于操作第2调节螺栓35的工具的空间。由此,能够使悬吊件26的缺口部95更小,因此,能够使悬吊件26的强度更高。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第1调节螺栓38自悬吊件26的边缘部98a起延伸的方向和第2调节螺栓35自驱动侧构件21起延伸的方向被设定为彼此相反的方向。采用该结构,第1调节螺栓38和第2调节螺栓35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由此,在使用其中一个调节螺栓进行位置调节作业时,不会受到另一个调节螺栓的妨碍。因而,容易进行使用调节螺栓35、38的调节作业。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在驱动侧构件21和悬吊件26克服弹性构件24的弹性回弹力而沿着开闭方向X进行了相对移位时,各连杆机构53、73使被压靠门滑轮移位以使得被压靠门滑轮52、72压靠于上轨道。因此,各被压靠门滑轮52、72可配置为,在利用弹性构件24将驱动侧构件21和悬吊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为恒定的状态下,被压靠门滑轮52、72实质上没有被按压于轨道43、44中的任何一者。由此,在作业人员将各被压靠门滑轮52、72向一对轨道43、44之间插入时,各被压靠门滑轮52、72无需作业人员进行按压就能够被插入一对轨道43、44之间。因而,能够使各被压靠门滑轮52、72向一对轨道43、44之间的插入作业更容易。即,在具有能够使各被压靠门滑轮52、72以接近上轨道44以及远离上轨道44的方式移位的结构的吊门装置5中,能够将该吊门装置5更容易地组装于轨道。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作为运动转换机构,设置有用于使第1被压靠门滑轮52动作的第1连杆机构53和用于使第2被压靠门滑轮72动作的第2连杆机构73。并且,连杆机构53、73具有:第1支承轴56a、76a;第1连杆构件57、77,其能够随着驱动侧构件21和悬吊件26在开闭方向X上的相对移动而绕所对应的第1支承轴56a、76a摆动;第2连杆构件59、79,其与该第1连杆构件57、77连结,对所对应的被压靠门滑轮52、72进行支承。采用该结构,作为用于使被压靠门滑轮52、72移位的机构,设置有连杆机构53、73。在使用凸轮机构作为用于使被压靠门滑轮52、72移位的机构的情况下,有可能因凸轮机构的凸轮构件的滑动而使得被压靠门滑轮52、72进行没有按照意图的动作。相对于此,只要是使用各连杆机构53、73的结构,就能够切实地规定各被压靠门滑轮52、72的移动轨迹。因而,在从各连杆机构53、73的动作开始到动作完成为止的各时刻,能够更切实地使各被压靠门滑轮52、72按照意图动作。更具体而言,能够随着第1连杆构件57、77绕所对应的第1支承轴56a、76a的摆动,更切实地使与所对应的第2连杆构件59、79连结的被压靠门滑轮52、72按照意图动作。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连杆机构53、73具有与第1支承轴56a、76a平行地延伸且将第1连杆构件57、77和第2连杆构件连结成能够相对旋转的第2支承轴58a、78a。采用该结构,连杆机构53、73具有第2支承轴58a、78a。采用该结构,各第2连杆构件59、79能够绕所对应的第2支承轴58a、78a摆动。因此,各第2连杆构件59、79能够在绕所对应的第1支承轴56a、76a过度摆动得到抑制的状态下,绕所对应的第1支承轴56a、76a以及第2支承轴58a、78a摆动。由此,能够将各被压靠门滑轮52、72被压靠于上轨道44时的力设为适当的值。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悬吊件26具有对第1连杆机构53中的第2支承轴58a的绕第1支承轴56a的摆动移位进行引导的引导孔部262,和对第2连杆机构73中的第1支承轴56a绕第2支承轴58a的摆动移位进行引导的引导孔部264。采用该结构,通过与各连杆机构53、73相对应设置有引导孔部262、264,能够更切实地使各第2连杆构件59、79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进行动作。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各引导孔部262、264形成于悬吊件26,绕所对应的支承轴76a、78a延伸。能够利用各引导孔部262、264对所对应的第2连杆构件59、79的绕各第1支承轴56a、76a的移位进行引导。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用于将第1连杆机构53、第2连杆机构73以及驱动侧构件21彼此连结的连结构件91构成为,将各连杆机构53、73和驱动侧构件21连结成能够一体地移位、且随着弹性构件24的弹性变形而使各第2连杆构件59、79绕所对应的第1支承轴56a、76a摆动。采用该结构,能够利用连结构件91更切实地将驱动侧构件21和悬吊件26之间的相对移位向各第2连杆构件59、79传递。因而,各连杆机构53、73能够更切实地进行将各被压靠门滑轮52、72压靠于上轨道44的动作。另外,各连杆机构53、73由连结构件91连结。由此,各连杆机构53、73能够进行协调的动作。由此,能够使第1被压靠门滑轮52以及第2被压靠门滑轮72更为同步地与上轨道44接触。其结果,吊门装置5能够以更稳定的姿态支承门2。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连结构件91插入于形成于驱动侧构件21的嵌合孔部31a、32a,能够相对于该嵌合孔部31a、32a沿着开闭方向X滑动。另外,第1连杆机构53的第2连杆构件59与连结构件91的一端部连接,第2连杆机构73的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与连结构件91的另一端部连接。采用该结构,能够在弹性构件24弹性变形时使连结构件91和驱动侧构件21沿着开闭方向X顺畅地相对移位。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设置有:对与下轨道43始终接触的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51进行支承、且对第1连杆机构53的第1支承轴56a进行支承的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55;对与下轨道43始终接触的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71进行支承、且对第2连杆机构73的所述第1支承轴进行支承的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采用该结构,悬吊件26以及门2等的沿着开闭方向X的移动被各始终接触门滑轮51、71引导。由此,可进行门2的顺利的开闭动作。另外,在将各始终接触门滑轮51、71以及各被压靠门滑轮52、72插入于一对轨道43、44之间时,各被压靠门滑轮52、72不会相对于各始终接触门滑轮51、71大幅度地朝向任何一个轨道侧偏出(日文:飛び出す)。因而,作业人员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将各被压靠门滑轮52、72以及各始终接触门滑轮51、71这两者插入一对轨道43、44之间的作业。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各被压靠门滑轮52、72构成为能够被压靠于上轨道44,各始终接触门滑轮51、71配置为在下轨道43上滚动。采用该结构,在较大的力作用到门2和开闭驱动机构6之间的情况下,能够将各被压靠门滑轮52、72按压于上轨道44。由此,各被压靠门滑轮52、72和各始终接触门滑轮51、71协同动作而以支撑在一对轨道43、44之间的方式动作。因而,能够抑制门2以沿着上下方向Z晃动的方式运动(门不稳)。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第1被压靠门滑轮52以及第2被压靠门滑轮72在开闭方向X分开地配置。采用该结构,在较大的力作用于开闭驱动机构6和悬吊件26之间而使开闭驱动机构6和悬吊件26沿着开闭方向X进行了相对移位的情况下,第1被压靠门滑轮52和第2被压靠门滑轮72能够在开闭方向X上分开的位置被按压于上轨道44。由此,能够在开闭方向X上分开的多个部位多点支承悬吊件26。由此,吊门装置5能够以更稳定的姿态支承门2。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各连杆机构53、73的第1连杆构件57、77向所对应的第1支承轴56a、76a的上方延伸。采用该结构,在驱动侧构件21和悬吊件26使弹性构件24弹性变形并沿着开闭方向X进行了相对移位时,各连杆机构53、73中的被压靠门滑轮52、72被压靠于上轨道44。由此,多个被压靠门滑轮52、72在开闭方向X上分开的位置协同动作并被上轨道44支承。其结果,能够在驱动侧构件21和悬吊件26使弹性构件24弹性变形并沿着开闭方向X进行了相对移位时,以更稳定的姿态支承门2。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在正面观察吊门装置5的情况下,各连杆机构53、73的第1连杆构件57、77相对于上下方向Z倾斜地延伸,且第1连杆机构53的第1连杆构件57的相对于上下方向Z倾斜的朝向与第2连杆机构73的第1连杆构件77相对于上下方向Z倾斜的朝向彼此相反。采用该结构,能够在以第1被压靠门滑轮52被压靠于上轨道44的方式进行动作时,切实地将第2被压靠门滑轮72压靠于上轨道44。
另外,根据吊门装置5,第1连杆机构53配置于门2的门头侧,第2连杆机构73配置于门2的门尾侧。采用该结构,在打开门2时,在较大的移动阻力作用于门2的情况下,例如在乘客以较强的力倚靠在门2上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门2以沿着上下方向Z晃动的方式运动(门不稳)。具体而言,在乘客以较强的力倚靠在门2上的情况下,门2以及悬吊件26向开方向X1的移位被限制。在该情况下使开闭驱动机构6工作时,驱动侧构件21在其与悬吊件26之间使弹性构件24弹性变形而朝向开方向X1稍微移位。与此相伴,各连杆机构53、73的第1连杆构件57、77绕所对应的第1支承轴56a、76a摆动。此时,各被压靠门滑轮52、72朝向上轨道44侧移位而被压靠于上轨道44。由此,第1被压靠门滑轮52以及第2被压靠门滑轮72协同动作而被上轨道44支承、抑制门不稳。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内,就能够实施各种变更。例如能够实施以下的变形例。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第1连杆机构53配置于门2的门头侧、第2连杆机构73配置于门2的门尾侧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不像这样配置。例如,如图21所示,也可以采用第1连杆机构53配置于门2的门尾侧、第2连杆机构73配置于门2的门头侧的方式。
在该情况下,在打开门2时,来自开闭驱动机构6的下连结支板13的驱动力经由第1调节螺栓38等向悬吊件26的边缘部98a(门2)传递。由此,门2与驱动侧构件21一体地向闭方向X2移位。
另外,在门2A顺利地关闭时,来自开闭驱动机构6的驱动力F4经由驱动侧构件21、弹性构件24、第2连杆机构73的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第1连杆构件77、以及第2连杆构件79等向悬吊件26以及门2A传递。由此,门2A和驱动侧构件21向闭方向X2一体地移位。
另一方面,在门2关闭时,在较大的阻力作用于门2时,例如乘客以及行李等被夹在两扇门2之间时,吊门装置5A如图22那样工作。具体而言,在可使门2停止那么大的力作用于门2的情况下,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动作(5)的说明同样地,在来自驱动侧构件21的驱动力F5的作用下,弹性构件24在驱动侧构件21和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之间被压缩,驱动侧构件21相对于悬吊件26向门头侧移位。与此相伴,可动单元、即、第1连杆构件57的上部、第2支承轴58a、第2连杆构件59、第1被压靠门滑轮52、连结构件91、第2连杆机构73的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71、第1支承轴76a、以及第1连杆构件77的下部,相对于第1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55以及第2连杆构件59向开方向X1移位。
其结果,在第1连杆机构53中,第1连杆构件57绕第1支承轴56a如箭头C1所示那样摆动,第2连杆构件59以及第1被压靠门滑轮52如箭头D1所示那样向上轨道44侧移位。由此,第1被压靠门滑轮52被压靠于上轨道44。另外,在第2连杆机构73中,随着第2始终接触门滑轮支承构件75向闭方向X2侧移位,第1连杆构件77绕第1支承轴76a摆动,第2连杆构件79以及第2被压靠门滑轮72向上轨道44侧移位。由此,第2被压靠门滑轮72如箭头D2所示那样被压靠于上轨道44。
这样,通过各被压靠门滑轮52、72被压靠于上轨道44,门不稳(门2沿着上下方向Z晃动的动作)被抑制。
采用该结构,如前述那样,第1连杆机构53配置于门2的门尾侧,第2连杆机构73配置于门2的门头侧。由此,在门2被关闭时,在较大的移动阻力作用于门2的情况下,例如乘客以及行李等被门2夹住(产生了门夹物)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产生门不稳。具体而言,在门2被关闭时,若乘客等被门2夹住,则门2以及悬吊件26向闭方向X2进行移位的情况受限制。在该情况下,受到开闭驱动机构6的驱动力的驱动侧构件21在其与悬吊件26之间使弹性构件24弹性变形而朝向闭方向X2稍微移位。与此相伴,各连杆机构53、73的第1连杆构件57、77绕所对应的第1支承轴56a、76a摆动。此时,各连杆机构53、73的被压靠门滑轮52、72朝向上轨道44侧移位而被压靠于上轨道44。由此,第1被压靠门滑轮52以及第2被压靠门滑轮72协同动作而被上轨道支承,抑制门不稳。
(2)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静止调节机构22,以第2调节螺栓35是双头螺栓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并非如此。只要静止调节机构是能够对驱动侧构件的第1构件31和第2构件32之间的开闭方向X上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且能够将第1构件31和第2构件32彼此固定的结构即可,具体的结构并没有限定。例如,如图23所示,第2调节螺栓35A也可以是带头螺栓。在该情况下,第1支承部33A以及第2支承部34A具有供第2调节螺栓35A的轴部插入的贯通孔。第2调节螺栓35A的头部35Aa被第1支承部33A或第2支承部34A(图23中,第2支承部34A)支承。并且,一对螺母36、37隔着第1支承部33A与第2调节螺栓35A螺纹结合。
(3)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安装于活动调节机构23的第1调节螺栓38的螺母的数量为1个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并非如此。例如,也可以是两个螺母隔着固定螺母39配置,并与第1调节螺栓38螺纹结合。
(4)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开闭驱动机构,以使用齿条—小齿轮式的结构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并非如此。例如,如图24所示,也可以使用带轮式的开闭驱动机构6B。开闭驱动机构6B具有驱动马达(未图示)、主动带轮110、从动带轮111和带112。
带112是被绕挂于主动带轮110以及从动带轮111的环状的带。并且,通过与驱动马达连结的主动带轮110旋转,绕挂于主动带轮110的带112旋转,从动带轮111也与该带112一起旋转。
上连结支板12被固定于带112中的位于两个带轮110、111上侧的部分。另外,下连结支板13被固定于带112中的位于两个带轮110、111下侧的部分。由此,由于随着各带轮110、111的旋转而产生的带的动作,各连结支板12、13(门2A,2B)沿着开闭方向X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移位。
(5)此外,作为开闭驱动机构,也可以使用图25所示的螺杆式的开闭驱动机构6C。开闭驱动机构6C具有驱动马达115、螺杆轴116、轴承部117和螺母构件118、119。螺杆轴116的一个端部与驱动马达115连结,另一端部被轴承部117支承为旋转自由。
由此,螺杆轴116被驱动而与驱动马达115的旋转一起旋转。另外,在螺杆轴116上形成有从中央部分形成到一个端部侧的外螺纹部116a和从中央部分形成到另一端部侧的外螺纹部116b作为相反方向的螺纹部分。螺母构件118、119分别设置为与螺杆轴116的外螺纹部116a、116b螺纹结合并且被固定于所对应的连结支板12、13的构件。由此,通过随着驱动马达8的正转运转以及反转运转而产生的螺杆轴116的旋转,两扇门2被驱动而沿着开闭方向X移动。
(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形成为始终接触门滑轮51、71能够在下轨道43上滚动、被压靠门滑轮52、72能够被按压于上轨道44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并非如此。也可以形成为例如始终接触门滑轮能够在上轨道的上表面滚动、被压靠门滑轮能够被按压于下轨道的下表面的方式。
(7)另外,第1调节螺栓也可以是无头的双头螺栓等。
[实施方式的概要]
在此,对所述实施方式进行概述。
(1)所述实施方式的吊门装置用于对在来自开闭驱动机构的驱动力的作用下沿着预定的开闭方向移位的门进行支承,该吊门装置包括:驱动侧构件,其通过从所述开闭驱动机构受到所述驱动力而能够沿着所述开闭方向移位;悬吊件,其用于支承所述门,构成为能够与所述驱动侧构件的移位联动而沿着所述开闭方向移位;弹性构件,其根据作用于所述驱动侧构件和所述悬吊件之间的所述开闭方向上的载荷而弹性变形,从而容许所述驱动侧构件和所述悬吊件在所述开闭方向上的相对移位;调节螺栓,其用于对作用于所述驱动侧构件和所述悬吊件之间的所述载荷的初始值进行调节,所述调节螺栓包括被支承部,该被支承部配置为,利用所述悬吊件的预定部来承受作用于所述调节螺栓的轴向力。
根据该结构,调节螺栓被悬吊件的预定部支承,因此,不需要进行相对于悬吊件的位置调节作业。因而,能够使吊门装置的结构更简化。另外,即使在调节螺栓设置有止转螺母的情况下,也不需要相对于悬吊件的止转,因此,能够减少螺母的数量。因而,能够使吊门装置的结构更简化。
(2)优选的是,所述吊门装置还包括按压机构,在作用有预定的阈值以上的所述载荷的情况下,该按压机构将用于引导所述悬吊件沿着所述开闭方向移动的门滑轮按压于预定的轨道。
根据该结构,调节螺栓成为与悬吊件接触的状态。因此,在设定按压机构开始将门滑轮向轨道按压的动作的载荷(阈值)时,不需要进行调节螺栓相对于悬吊件的位置调节作业。因而,能够更容易地设定上述的阈值。
(3)优选的是,所述调节螺栓使用螺纹结合与所述驱动侧构件结合,所述驱动侧构件具有内螺纹部,所述调节螺栓的外螺纹部与设置于所述驱动侧构件的所述内螺纹部结合。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调节螺栓与驱动侧构件直接螺纹结合(螺合),因此,能够使吊门装置的结构更简易。
(4)优选的是,所述弹性构件以及所述调节螺栓沿着所述开闭方向延伸,所述弹性构件的中心轴线以及所述调节螺栓的中心轴线彼此错开地配置。
根据该结构,不像以往那样使调节螺栓贯穿弹性构件,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调节螺栓,能够使作用于调节螺栓的弯曲力更小,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调节螺栓的负荷。另外,无需将调节螺栓以及弹性构件彼此同轴地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调节螺栓和弹性构件各自的布局自由度。
(5)优选的是,所述驱动侧构件和所述弹性构件沿着所述开闭方向排列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来自驱动侧构件的载荷更直接地传递至弹性构件。由此,能够使得用于将驱动侧构件的载荷向弹性构件传递的结构更简单。
(6)优选的是,所述弹性构件包括螺旋弹簧,所述吊门装置还包括弹簧引导构件,该弹簧引导构件插入于所述螺旋弹簧,用于对所述螺旋弹簧的伸缩动作进行引导。
根据该结构,相对于调节螺栓独立地设置弹簧引导构件,因此,无需将调节螺栓用作弹簧引导构件。因而,无需加长调节螺栓,能够防止螺旋弹簧的纵曲。此外,在WO2012/157492号公报所记载的构造的情况下,螺旋弹簧与连结轴构件的外螺纹部摩擦而损伤。相对于此,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无需在弹簧引导构件的外周部形成外螺纹槽。因而,能够抑制螺旋弹簧的损伤。
更优选的是,所述弹簧引导构件构成为能够与所述悬吊件联动而沿着所述开闭方向移位。
根据该结构,弹簧引导构件能够在悬吊件和驱动侧构件之间进行相对移位时对螺旋弹簧进行引导,以使螺旋弹簧切实地弹性变形。由此,能够使悬吊件和驱动侧构件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进行相对移位。
更优选的是,所述吊门装置还包括用于对能够与预定的轨道接触的门滑轮进行支承的门滑轮用支架,所述弹簧引导构件固定于所述门滑轮用支架。
根据该结构,能够以将弹簧引导构件固定于门滑轮用支架的简易的结构,实现能够对螺旋弹簧的弹性变形方向进行引导的弹簧引导构件。
(7)更优选的是,该吊门装置还包括用于对能够与预定的轨道接触的门滑轮进行支承的门滑轮用支架,所述门滑轮用支架在所述开闭方向上设置有一对,所述弹簧引导构件将一对所述门滑轮用支架彼此连结起来。
根据该结构,弹簧引导构件还能够用作将一对门滑轮用支架彼此连结的连结构件。由此,能够使吊门装置的结构更简单。
(8)优选的是,所述悬吊件的所述预定部含有形成于所述悬吊件的缺口部,所述调节螺栓的所述被支承部被所述缺口部的边缘部支承。
根据该结构,能够以在悬吊件形成缺口部这样简易的结构实现对调节螺栓的被支承部进行支承的结构。另外,能够将调节螺栓配置在缺口部,因此,能够使吊门装置更紧凑。
更优选的是,所述悬吊件是使用被实施切断加工以及弯曲加工并沿着所述开闭方向延伸的金属板形成的,所述缺口部的边缘部和所述调节螺栓在所述开闭方向上彼此相对。
根据该结构,能够以使缺口部的边缘部和调节螺栓沿着开闭方向对顶的简易结构使调节螺栓和悬吊件结合。
优选的是,所述调节螺栓的所述被支承部具有可被所述悬吊件的所述预定部支承的头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增大调节螺栓中的被悬吊件支承的部分的形状。由此,悬吊件能够以更稳定的姿态支承调节螺栓。特别是在较大的力作用于驱动侧构件和悬吊件之间时,悬吊件能够以更稳定的姿态支承调节螺栓。
(9)优选的是,该吊门装置还包括位置调节机构,该位置调节机构用于在所述开闭方向上对所述悬吊件的相对于所述开闭驱动机构的位置进行调节。
根据该结构,对作用于驱动侧构件和悬吊件之间的载荷的初始值进行调节的结构(包括调节螺栓的活动调节机构)和用于对悬吊件的相对于开闭驱动机构的位置进行调节的位置调节机构(静止调节机构)相互独立地设置。由此,例如,即使在门全闭时在锁定门的锁定机构中无法进行门的位置调节的情况下,也能够对门的位置进行微调。另外,能够不受弹性构件的弹性变形量的影响,对悬吊件(门)的相对于开闭驱动机构的位置进行微调。
(10)更优选的是,所述驱动侧构件具有第1构件和第2构件,该第1构件受到来自所述开闭驱动机构的驱动力,该第2构件使用与该第1构件独立的构件形成,且与所述悬吊件连结,所述位置调节机构能够对所述第1构件和所述第2构件在所述开闭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
根据该结构,能够以使驱动侧构件的第1构件和第2构件沿着开闭方向相对移位的简易结构对悬吊件的相对于开闭驱动机构的位置进行调节。
(11)更优选的是,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用于将形成于所述第1构件的第1支承部和形成于所述第2构件的第2支承部连结起来的第2调节螺栓,所述第2调节螺栓使用螺纹结合与所述第1支承部以及所述第2支承部中的至少一者结合。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第2调节螺栓相对于驱动侧构件转动,能够对悬吊件的相对于开闭驱动机构的位置进行调节。
更优选的是,所述第2调节螺栓固定于所述第1支承部以及所述第2支承部中的任一者,且被插入于形成于所述第1支承部以及所述第2支承部中的另一者的贯通孔,所述第2调节螺栓还具有一对螺母,该一对螺母以隔着所述贯通孔的方式配置并与所述第2调节螺栓螺纹结合。
根据该结构,通过对一对螺母的相对于第2调节螺栓的位置进行调节,能够对悬吊件的相对于开闭驱动机构的位置进行调节。悬吊件的相对于开闭驱动机构的位置调节所需的螺母的数量是两个为佳。
(12)优选的是,在将用于对所述载荷的初始值进行调节的调节螺栓设为第1调节螺栓的情况下,所述第1调节螺栓的位置和所述第2调节螺栓的位置沿着所述吊门装置的上下方向以及所述开闭方向中的至少一者错开。
根据该结构,第1调节螺栓和第2调节螺栓的位置相互错开。由此,在使用一个调节螺栓进行位置调节作业时,不会受到另一个调节螺栓的妨碍。因而,容易进行使用调节螺栓的调节作业。
(13)更优选的是,在所述上下方向上,所述第2调节螺栓的位置设定得高于所述第1调节螺栓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将第2调节螺栓配置于更上侧的结果是,在悬吊件的下侧不需要拧动用于操作第2调节螺栓的工具的空间。由此,能够减小悬吊件的缺口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悬吊件的强度。
优选的是,在将用于对所述载荷的初始值进行调节的调节螺栓设为第1调节螺栓的情况下,所述第1调节螺栓自所述悬吊件起延伸的方向和所述第2调节螺栓自所述驱动侧构件起延伸的方向被设定为彼此相反。
根据该结构,第1调节螺栓和第2调节螺栓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由此,在使用一个调节螺栓进行位置调节作业时,不会受到另一个调节螺栓妨碍。因而,容易进行使用调节螺栓的调节作业。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在能够通过弹性构件的弹性变形来变更开闭驱动机构和门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吊门装置中,能够实现更简易的结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吊门装置。
Claims (13)
1.一种吊门装置,其用于对在来自开闭驱动机构的驱动力的作用下沿着预定的开闭方向移位的门进行支承,其特征在于,
该吊门装置包括:
驱动侧构件,其通过从所述开闭驱动机构受到所述驱动力而能够沿着所述开闭方向移位;
悬吊件,其用于支承所述门,构成为能够与所述驱动侧构件的移位联动而沿着所述开闭方向移位;
弹性构件,其根据作用于所述驱动侧构件和所述悬吊件之间的所述开闭方向上的载荷而弹性变形,从而容许所述驱动侧构件和所述悬吊件在所述开闭方向上的相对移位;
调节螺栓,其用于对作用于所述驱动侧构件和所述悬吊件之间的所述载荷的初始值进行调节,
所述调节螺栓包括被支承部,该被支承部配置为,利用所述悬吊件的预定部来承受作用于所述调节螺栓的轴向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吊门装置还包括按压机构,在作用有预定的阈值以上的所述载荷的情况下,该按压机构将用于引导所述悬吊件沿着所述开闭方向移动的门滑轮按压于预定的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螺栓能够使用螺纹结合与所述驱动侧构件结合,
所述驱动侧构件具有内螺纹部,
所述调节螺栓的外螺纹部与设于所述驱动侧构件的所述内螺纹部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以及所述调节螺栓沿着所述开闭方向延伸,
所述弹性构件的中心轴线以及所述调节螺栓的中心轴线彼此错开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侧构件和所述弹性构件沿着所述开闭方向排列地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包括螺旋弹簧,
该吊门装置还包括弹簧引导构件,该弹簧引导构件插入于所述螺旋弹簧,用于对所述螺旋弹簧的伸缩动作进行引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引导构件构成为能够与所述悬吊件联动而沿着所述开闭方向移位,
该吊门装置还包括用于对能够与预定的轨道接触的门滑轮进行支承的门滑轮用支架,
所述门滑轮用支架在所述开闭方向上设置有一对,
所述弹簧引导构件将一对所述门滑轮用支架彼此连结起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吊件的所述预定部含有形成于所述悬吊件的缺口部,
所述调节螺栓的所述被支承部被所述缺口部的边缘部支承。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吊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吊门装置还包括位置调节机构,该位置调节机构用于在所述开闭方向上对所述悬吊件的相对于所述开闭驱动机构的位置进行调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吊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侧构件具有第1构件和第2构件,该第1构件受到来自所述开闭驱动机构的驱动力,该第2构件使用独立于该第1构件的构件形成,且与所述悬吊件连结,
所述位置调节机构能够对所述第1构件和所述第2构件在所述开闭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吊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用于将形成于所述第1构件的第1支承部和形成于所述第2构件的第2支承部连结起来的第2调节螺栓,
所述第2调节螺栓使用螺纹结合与所述第1支承部以及所述第2支承部中的至少一者结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吊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用于对所述载荷的初始值进行调节的调节螺栓设为第1调节螺栓的情况下,所述第1调节螺栓的位置和所述第2调节螺栓的位置沿着所述吊门装置的上下方向以及所述开闭方向中的至少一者错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吊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下方向上,所述第2调节螺栓的位置设定得高于所述第1调节螺栓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24533 | 2015-02-10 | ||
JP2015024533A JP6530612B2 (ja) | 2015-02-10 | 2015-02-10 | 戸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63416A true CN105863416A (zh) | 2016-08-17 |
CN105863416B CN105863416B (zh) | 2018-03-06 |
Family
ID=55345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80196.9A Active CN105863416B (zh) | 2015-02-10 | 2016-02-04 | 吊门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02178B2 (zh) |
EP (1) | EP3056643B1 (zh) |
JP (1) | JP6530612B2 (zh) |
CN (1) | CN105863416B (zh) |
TW (1) | TWI62734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741733T3 (es) * | 2014-12-18 | 2020-02-12 | Dormakaba Deutschland Gmbh | Sistema de paneles deslizantes |
DE102015102633A1 (de) * | 2015-02-24 | 2016-08-25 |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Hallstadt | Antriebsanordnung für ein Verschlusselement eines Kraftfahrzeugs |
CN105696913B (zh) * | 2016-01-22 | 2017-03-08 |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双开塞拉门系统 |
US10385600B2 (en) * | 2016-05-11 | 2019-08-20 | Contour Closures, Inc. | Horizontal garage door assembly |
CN109996715B (zh) * | 2017-11-02 | 2020-10-13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门开闭装置 |
CN107762332B (zh) * | 2017-11-15 | 2023-02-17 |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螺旋驱动控制系统 |
GB2591456B (en) * | 2020-01-22 | 2023-04-05 | Knorr Bremse Rail Systems Uk Ltd | Platform screen door |
CN111706206A (zh) * | 2020-06-17 | 2020-09-25 | 江苏三京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双开塞拉门驱动拉门机构 |
US11339601B2 (en) * | 2020-07-27 | 2022-05-24 | Rivian Ip Holdings, Llc | Power pocket sliding door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36693A (ja) * | 1997-07-18 | 1999-02-09 | Itoki Crebio Corp | 展示ケース等における引戸式扉装置 |
CN102482910A (zh) * | 2009-09-10 | 2012-05-30 | 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 | 门吊装置及具备其的门装置 |
CN102667042A (zh) * | 2009-11-17 | 2012-09-12 | 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 | 吊门装置及包括该吊门装置的门装置 |
CN103562482A (zh) * | 2011-05-16 | 2014-02-05 |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 吊门装置和具有该吊门装置的门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343302A (en) * | 1965-06-30 | 1967-09-26 | Southern Steel Co | Keyless operat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 for cell doors |
US3455058A (en) * | 1965-10-19 | 1969-07-15 | Horton Automatics Inc | Lock assembly for sliding panels |
DE2336310A1 (de) * | 1973-07-17 | 1975-02-06 | Schuermann & Co Heinz | Schiebetuer mit mindestens einem durch einen linearmotor verschiebbaren tuerfluegel |
US4152870A (en) * | 1978-01-13 | 1979-05-08 | Canadair Limited | Slidable door closure and hanger system for passenger vehicle |
AT362663B (de) * | 1978-05-29 | 1981-06-10 | Ife Gmbh | Schwenkschiebetuer |
US4901474A (en) * | 1988-03-11 | 1990-02-20 | Vapor Corporation | Pneumatic door operator having novel pneumatic actuator and lock |
US5483769A (en) * | 1993-12-07 | 1996-01-16 | Mark Iv Transportation Products Corporation | Door drive equipment for mass transit vehicle |
US5755060A (en) * | 1995-06-09 | 1998-05-26 | Vapor Canada, Inc. | Compact panel lock for an overhead mounted door panel operator |
US6009668A (en) * | 1996-01-22 | 2000-01-04 |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mpany | Power door operator having rotary drive and drive operated direct panel lock |
US5893236A (en) * | 1997-05-13 | 1999-04-13 |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mpany | Power operator for sliding plug doors |
US6446389B1 (en) * | 2000-04-14 | 2002-09-10 | Westinghouse Air Brak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Tandem sliding door operator |
WO2008149632A1 (ja) * | 2007-06-07 | 2008-12-11 | Nabtesco Corporation | 鉄道車両用扉装置及び鉄道車両用扉システム |
TWI447290B (zh) * | 2011-03-09 | 2014-08-01 | Nabtesco Corp | Attachment of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
CN105863428B (zh) * | 2011-03-10 | 2018-01-16 |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 塞拉门装置 |
WO2013035592A1 (ja) * | 2011-09-09 | 2013-03-14 |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 ロック付開閉装置 |
CN103459231B (zh) * | 2011-09-30 | 2016-08-24 | 西屋控股公司 | 用于公交车门的基板结构 |
US20130160240A1 (en) * | 2011-12-23 | 2013-06-27 | Cavity Sliders Limited | Damping Assembly and Damping Mechanism Therefor |
ITTV20130072A1 (it) * | 2013-05-09 | 2014-11-10 | Bortoluzzi Sistemi Spa | Dispositivo di smorzamento o richiamo per ante scorrevoli |
JP6180806B2 (ja) * | 2013-06-13 | 2017-08-16 |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 ドア開閉装置 |
-
2015
- 2015-02-10 JP JP2015024533A patent/JP6530612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2-04 CN CN201610080196.9A patent/CN105863416B/zh active Active
- 2016-02-05 TW TW105104176A patent/TWI62734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6-02-09 US US15/019,204 patent/US9702178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2-10 EP EP16154995.1A patent/EP3056643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36693A (ja) * | 1997-07-18 | 1999-02-09 | Itoki Crebio Corp | 展示ケース等における引戸式扉装置 |
CN102482910A (zh) * | 2009-09-10 | 2012-05-30 | 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 | 门吊装置及具备其的门装置 |
CN102667042A (zh) * | 2009-11-17 | 2012-09-12 | 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 | 吊门装置及包括该吊门装置的门装置 |
CN103562482A (zh) * | 2011-05-16 | 2014-02-05 |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 吊门装置和具有该吊门装置的门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60230440A1 (en) | 2016-08-11 |
US9702178B2 (en) | 2017-07-11 |
EP3056643A1 (en) | 2016-08-17 |
TWI627340B (zh) | 2018-06-21 |
JP2016148161A (ja) | 2016-08-18 |
EP3056643B1 (en) | 2021-03-31 |
CN105863416B (zh) | 2018-03-06 |
TW201632708A (zh) | 2016-09-16 |
JP6530612B2 (ja) | 2019-06-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63417B (zh) | 吊门装置 | |
CN105863416A (zh) | 吊门装置 | |
JP4468591B2 (ja) | 緩衝装置 | |
US9718645B2 (en) | Damping unit for an elevator | |
US10626648B2 (en) | Sliding door apparatus | |
US20180170405A1 (en) | Plug door opening-closing device and plug door device | |
KR102183804B1 (ko) | 차량 시트의 시트 요소를 위한 조절 장치 | |
KR102402990B1 (ko) | 차량용 시트의 높이 조절장치 | |
US10427911B2 (en) | Damper unit for an elevator | |
US6142260A (en) | Apparatus for closing hatch doors of an elevator | |
KR20130029413A (ko) | 자동차 시트용의 조절 장치, 특히 높이 조절 장치 | |
US9714157B2 (en) | Damping unit for an elevator | |
JP2014189165A (ja) |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 |
JP6703042B2 (ja) | ドア駆動機構 | |
ITTO20010754A1 (it) | Dispositivo di regolazione della posizione di un pedale. | |
KR102010371B1 (ko) | 슬라이딩 창호용 완충장치 | |
EP4063601A1 (en) | Plug door device | |
KR20210063113A (ko) | 로봇 암용 그리퍼 장치 | |
US20230382203A1 (en) | Vehicle door device | |
JP4468100B2 (ja) | スライドドア支持装置 | |
KR102682822B1 (ko) | 대향형 슬라이딩 도어의 유동 방지를 위한 센터 롤러 구조 | |
JP2023172895A (ja) | 車両用ドア装置 | |
HK1172074B (zh) | 吊门装置及包括该吊门装置的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