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849983B -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9983B
CN105849983B CN201480070804.7A CN201480070804A CN105849983B CN 105849983 B CN105849983 B CN 105849983B CN 201480070804 A CN201480070804 A CN 201480070804A CN 105849983 B CN105849983 B CN 1058499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ntact
button
sliding par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08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49983A (zh
Inventor
桐生幸
桐生幸一
小林满
则竹政俊
广濑圭
广濑圭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Mita Co ltd
NTT Facilit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Component Ltd
NTT Facilit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Component Ltd, NTT Facilities Inc filed Critical Fujitsu Component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49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99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499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99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dual-continuity coupling part
    • H01R13/7031Shorting, shunting or bussing of different terminals interrupted or effected on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e.g. for ESD protection, line continuit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H01H9/0264Protective covers f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76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with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 e.g. to a wall
    • H01R24/7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with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 e.g. to a wall with additional earth or shiel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固定接点;可动接点,其设在可动板部的一个端部上;连接端子,其与其他连接器的其他连接端子连接,并与所述可动接点或所述固定接点连接;卡片,其被设置为与所述可动板部接触;按钮,其被设置为与所述卡片接触;以及滑动部,其被设置为与所述按钮接触。在使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其他连接端子接触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其他连接器的一部分与所述滑动部接触,利用所述其他连接器的一部分按压所述滑动部,使所述滑动部滑动,从而使所述按钮动作,通过使所述按钮动作,从而借助所述卡片使所述可动板部动作,使得所述可动接点动作并与所述固定接点接触。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电器设备是从电源等接受所供应的电力而动作的设备,当从电源接受所供应的电力时,通常借助连接器从电源向电器设备供应电力。如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那样,此时所使用的连接器通过使凸状的雄型类型的连接器与凹状的雌型类型的连接器嵌合,从而进行电气连接。
另一方面,近年来,作为针对地球暖化等的对策之一,正在研究直流、高电压的电力供应,该供应即使是局部区域内的送电,其电压转换及送电等过程中的电力损失也较少,并且无需将缆线的粗细设置得较粗。尤其是在服务器等信息设备中,由于消耗大量的电力,因此期待这种电力供应。
然而,关于向电器设备供应的电力,如果电压较高,则有时会对人体产生影响,或者有时会给电子零件的动作带来影响。
当将这类高电压的电力用于服务器等信息设备时,在进行装置的设置或维护时,由于是通过人来进行作业,因此对于作为进行电气连接部分的连接器,需要使其与用于通常的交流商用电源的连接器不同。<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822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3130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1044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组装了开关的连接器中,当由电源所供应的电压为100V以上时、或是高电压的直流时,无法将现在所使用的开关原样地使用。例如,当从电源所供应的电力为直流400V时,在用于现在的交流100V的开关中,由于未确保充分的安全性或可靠性,因此原样使用很危险。
因此,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其能够安全地供应高电压的电力。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实施方式的一个观点,连接器包括:固定接点;可动接点,其设在可动板部的一个端部上;连接端子,其与其他连接器的其他连接端子连接,并与所述可动接点或所述固定接点连接;卡片,其被设置为与所述可动板部接触;按钮,其被设置为与所述卡片接触;以及滑动部,其被设置为与所述按钮接触。在使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其他连接端子接触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其他连接器的一部分与所述滑动部接触,利用所述其他连接器的一部分按压所述滑动部,使所述滑动部滑动,从而使所述按钮动作,通过使所述按钮动作,从而借助所述卡片使所述可动板部动作,使得所述可动接点动作并与所述固定接点接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该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是对应于电压较现状的商用电源电压更高的电源的连接器、或是对应于直流电源的连接器,并且能够安全地供应来自这些电源的电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中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连接前的立体图。
图4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连接前的剖面图。
图5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连接前的其他剖面图。
图6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连接前的另外的其他图。
图7是实施方式中的插座连接器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8是开关部的构造图(关状态)。
图9是开关部的构造图(开状态)。
图10是开关部的按钮的立体图。
图11是实施方式中的插座连接器的内部构造的剖面立体图。
图12是滑动部的立体图。
图13是滑动部的其他立体图。
图14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连接途中的立体图。
图15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连接途中的剖面图。
图16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连接途中的其他剖面图。
图17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连接途中的另外的其他剖面图。
图18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连接的立体图。
图19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连接的剖面图。
图20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连接的其他剖面图。
图21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连接的另外的其他剖面图。
图22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分离途中的立体图。
图23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分离途中的剖面图。
图24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分离途中的其他剖面图。
图25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分离途中的另外的其他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相同部件等,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的构造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是与图1所示的作为其他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器,并相当于图2所示构造的插座连接器。在插头连接器上设有作为其他连接端子的多个插头连接端子,在插座连接器上设有作为与其他连接端子连接的连接端子的多个插座端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时将图1所示的插头连接器100、和相当于图2所示的插座连接器200的连接器合并称为连接器装置。
首先,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插头连接器100进行说明。图1是插头连接器100的立体图。在插头连接器100的插头壳体部110上,以从插头壳体部110的第一端部突出的方式设有插头端子121、122、123,该插头端子121、122、123插入后述的插座连接器200。另外,在插头壳体部110的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上,连接有用于供应电力的电源缆线130。插头连接器100包括包围插头端子121、122、123周围的边缘部111。需要说明的是,插头端子121是接地(GND)端子,比插头端子122、123长。插头壳体部110由树脂材料等绝缘材料形成,边缘部111作为插头壳体部110的一部分形成。
接着,参照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200进行说明。图2是插座连接器200的立体图。图3是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200嵌合前状态的立体图。图4至图6是表示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200嵌合前状态下的不同剖面的立体剖面图。图7是插座连接器200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插座连接器200具有插座壳体部210。在插座壳体部210上设有插座开口部221、222、223。在插座连接器200上,在插座开口部221、222、223的内部,例如如图7所示,分别设有与插头连接器100的插头端子121、122、123连接的插座端子231、232、233。
因此,插头连接器100的插头端子121与设在插座连接器200的插座开口部221内部的插座端子231连接,插头连接器100的插头端子122与设在插座连接器200的插座开口部222内部的插座端子232连接,插头连接器100的插头端子123与设在插座连接器200的插座开口部223内部的插座端子233连接。另外,在插座开口部221、222、223的周围,形成有用于容纳插头连接器100的边缘部111的槽部211。需要说明的是,设在插座连接器200的插座开口部221内部的插座端子231是GND端子。
另外,插座连接器200在插座壳体部210内部具有后述的图8、图9所示的开关部300。在该开关部300上,设有与插座连接器200的插座端子232对应的金属端子、与插座端子233对应的金属端子、与插座端子231对应的金属端子。需要说明的是,利用与插座端子232对应的金属端子及与插座端子233对应的金属端子来进行电力供应。通过闭合开关部300的开关的接点,使得各个插座端子232、233和与其对应的金属端子电气连接,并供应电力。另外,通过断开开关部300的开关,使得各个插座端子232、233和与其对应的金属端子的电气连接被解除,并停止电力供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按下图7至图9所示的开关部300的按钮360,从而闭合开关部300的开关并供应电力。此时,通过使设在插座连接器200内部的滑动部250进行滑动动作,利用滑动部250将按钮360向下方按压,闭合开关部300的开关,并借助插座端子232、233向插头连接器100供应电力。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至图6的状态下,滑动部250位于槽部211侧。
接着,参照图8及图9,对设在插座连接器200内的开关部300进行说明。图8是关状态时的开关部300的剖面图。图9是开状态时的开关部300的剖面图。本实施方式中的开关部300是用于进行电力供应的控制的开关,也被称为电源开关。开关部300包括与插座端子232、233分别对应设置的、总共2对固定部310和可动部320。
如图8及图9所示,开关部300具有固定部310和可动部320,根据固定部310上的固定接点311与可动部320上的可动接点321是否接触,来进行电力供应的开、关的控制。
各固定部310其整体由金属等导电材料形成,并包括固定接点311和固定弹簧312。与对应的可动接点321接触的固定接点311设在固定弹簧312的一个端部上。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弹簧312是通过弯折由铜或含铜的合金等构成的金属板等而形成,固定接点311由银和铜的合金形成。固定弹簧312的另一个端部被固定在基座块330的基座块主体331上,并且固定弹簧312的中间部分被固定部支撑部332支撑并固定。
各可动部320其整体由金属等导电材料形成,并包括可动接点321、可动板部322及可动弹簧323。与对应的固定接点311接触的可动接点321设在可动板部322的一个端部上。可动板部322的另一个端部与可动弹簧323的一个端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可动板部233及可动弹簧323分别是通过弯折由铜或含铜的合金等构成的金属板等而形成,可动接点321由银和铜的合金形成。可动弹簧323的另一个端部被固定在基座块330的基座块主体部331上。可动弹簧323由于是通过弯折金属板等而形成因而具有柔软性,并且能够使设在可动板部322的一个端部上的可动接点321沿上下方向移动。另外,在基座块330上,在连接有固定弹簧312的另一个端部的部分与连接有可动弹簧323的另一个端部的部分之间,设有由不可燃的树脂材料等构成的绝缘壁333,并且可动弹簧323以从另一个端部延伸、并绕进绝缘壁333的一部分的方式被弯折。
作为可动板部322的一个面的可动部320的上表面与卡片340的作为第一接触部的上部接触部341接触。作为可动板部322的另一个面的可动部320的下表面与卡片340的作为第二接触部的下部接触部342接触。在此状态下,通过以转动轴343为中心使卡片340转动,从而在可动板部322与上部接触部341或下部接触部342接触的状态下向可动板部322施加力,能够使可动接点321沿上下方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上部接触部341及下部接触部342由于是在可动板部322上滑动,因此为了减小摩擦阻力,可以在上部接触部341的表面或下部接触部342的表面上设置由氟树脂等形成的表面层。
另外,固定部310及可动部320设置在被基座块330和开关部盒350包围的区域内部。卡片340包括突起部344和卡片主体部345。突起部344具有从设在开关部盒350上的开关部开口部351向外部伸出的形状。卡片主体部345位于被基座块330和开关部盒350包围的区域内部。因此,在开关部300上,上部接触部341及下部接触部342设在被基座块330和开关部盒350包围的区域内部。另外,卡片340、基座块330及开关部盒350利用由树脂材料等构成的绝缘体材料来形成。
在开关部盒350的外部,设有用于以转动轴343为中心使卡片340转动而被按下的按钮360,在设在卡片340的突起部344的上部上的接触部344a处,卡片340与按钮360的内壁部361接触。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接触部344a在内壁部361的表面上摩擦,因此为了减小摩擦阻力,可以在内壁部361的表面上设置由氟树脂等形成的表面层。另外,在开关部盒350的外部设有开离弹簧370,开离弹簧370的一个端部与开关部盒350连接,开离弹簧370的另一个端部与按钮360连接。
图10是按钮360的立体图。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按钮360包括下部平坦部369、以及从下部平坦部369向上方伸出的多个按钮突起部365。各个按钮突起部365包括上部平坦部366,该上部平坦部366是按钮突起部365的上部、并且平坦地形成。从上部平坦部366延伸并向着下部平坦部369的按钮突起部365的侧面包括倾斜较急的急倾斜部367和倾斜较缓的缓倾斜部368。
接着,参照图7、图11、图12、图13对滑动部250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11是插座连接器200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剖面图。图12、图13是滑动部250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插头连接器100的插入而使设在插座连接器200内部的滑动部250进行滑动动作,从而按压按钮360,在开关部300上进行开动作。
在滑动部250的一个面(图7所示的上表面,图13所示的面)上,形成有多个上侧突起部251。各个上侧突起部251包括平坦的上表面部252和滑动倾斜部253。上表面部252形成在上侧突起部251的上端。滑动倾斜部253从上表面部252的端向下侧倾斜,延伸到下侧的端的倾斜端部254。另外,滑动部250的另一个面(图12所示的面)上,形成有多个下侧突起部256。如图12所示,下侧突起部256形成为大致圆形,并从各个下侧突起部256伸出有伸出部257。需要说明的是,各个下侧突起部256和其伸出部257的各个顶端(图12中的上端)被形成为相同的高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7及图11所示的状态下,当向插座连接器200中插入插头连接器100时,插头连接器100的边缘部111与滑动部250的上侧突起部251的滑动倾斜部253接触,滑动倾斜部253被按压。因此,滑动部250沿远离插座端子231~233的方向滑动,滑动部250滑动直到边缘部111与滑动部250的倾斜端部254接触后,滑动部250的滑动结束。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滑动部250滑动使得按钮360被按下,从而卡片340向下方转动。之后,插头连接器100的边缘部111与插头端子121、122、123一起进一步进入插座连接器200的内部,使得开关部300的开关变成开,向插头连接器100供应电力。
当将开关部300的开关设成开时,将插头连接器100插入插座连接器200。由此,按钮360被按压,接触部344a与按钮360的内壁部361接触的卡片340以转动轴343为中心转动,借助上部接触部341可动部320的可动板部233被向下方向施加力,如图9所示可动接点321与固定接点311接触。由此,可动接点321与固定接点311的接触被维持,向插头连接器100供应来自电源的电力。
另外,当将开关部300的开关设成关时,如后面将说明的,通过从插座连接器200拔出插头连接器100,由于没有了按压按钮360的力,因此利用由开离弹簧370的弹性及可动弹簧323的弹性而产生的复原力,使得按钮360回到关的状态。换言之,当从图9的状态如图8所示按钮360向上方移动时,接触部344a与按钮360的内壁部361接触的卡片340以转动轴343为中心转动,借助下部接触部342可动部320上的可动板部322被向上方向施加力。这样一来,利用向可动板部322所施加的上方向的力,从而能够分离可动接点321与固定接点311的接触,并能够停止来自电源的电力供应。此时,由于有时会在可动接点321与固定接点311之间产生电弧,因此在可动接点321与固定接点311的接触位置附近设有永久磁铁380,该永久磁铁380产生相对于电弧产生方向大致垂直方向的磁场,通过设有永久磁铁380从而能够利用磁场的力将电弧吹飞。需要说明的是,当利用开离弹簧370的复原力使得按钮360回到原来的状态时,也即向上抬起按钮360时,卡片340也随着按钮360联动而被向上抬起,可动接点321离开固定接点311。当卡片340随着按钮360联动而被向上抬起时,也可以利用可动弹簧323的复原力来被抬起。
另外,在开关部300上,如上所述,在基座块330上,在连接有各个固定弹簧312的另一个端部的部分与连接有各个可动弹簧323的另一个端部的部分之间,设有绝缘壁333。由此,固定部310和可动部320被绝缘壁333分离。因此,即使是在固定部310或可动部320由于热而发生了熔化等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固定部310和可动部320之间以粘连的状态持续流动电流。
需要说明的是,在开关部300中,如果在由基座块330和开关部盒350所包围的区域内侵入灰尘等,有时会在固定接点311与可动接点321之间引起短路或接触不良等。因此,在开关部300处于关的状态下,为了防止灰尘等侵入由基座块300和开关盒350所包围的区域内,卡片340的卡片主体部345的上表面接触并推靠在开关部盒350上,从而堵住开关部开口部351。由此,在开关部300处于关的状态下,能够防止灰尘等从开关部开口部351侵入到开关部盒350内部。
另外,为了防止在开关部300处于开的状态下灰尘等侵入到由基座块330和开关部盒350所包围的区域,在开关部盒350上的开关部开口部351附近形成有壁部352,同时按钮360包括“コ”字形的端部362。在开关部300处于开的状态下,按钮360的“コ”字形的端部362覆盖开关部盒350上的壁部352,利用壁部352和端部362,来堵住在关状态下在壁部352与端部362之间存在的开口。由此,在开口部300处于开的状态下,能够防止灰尘等从开关部开口部351侵入开关部盒350内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的连接方法进行说明。具体来说,如图3至图6所示,按照从插头连接器100和插座连接器200分离的状态、到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200嵌合并电气连接的状态的顺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下面的说明中,尽管是对于插头端子121与插座端子231连接、插头端子123与插座端子233连接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对于插头端子122与插座端子232连接情况也同样。
首先,从图3至图6所示的状态,通过将插头连接器100上的插头端子121、122、123分别插入插座连接器200上的插座开口部221、222、223,使得插头连接器100和插座连接器200变为图14、图15、图16、图17所示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图14是该状态下的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200的立体图。另外,图15至图17是表示该状态下的插头连接器100和插座连接器200的不同剖面的立体剖面图。图15表示出与图4对应的剖面。图16表示出与图5对应的剖面。图17表示出与图6对应的剖面。
由此,插头连接器100的插头端子121与插座连接器200的插座开口部221内的插座端子231接触,插头连接器100的插头端子123与插座连接器200的插座开口部223内的插座端子233接触。此时,插头连接器100的边缘部111也进入插座连接器200的槽部211,与插座连接器200的滑动部250的上侧突起部251的滑动倾斜部253接触。但是,在图14至图17的状态下,上侧突起部251的滑动倾斜部253仅是与插头连接器100上的边缘部111的顶端接触,滑动部250在远离插座端子231~233的方向上并未滑动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滑动部250上连接有未示出的弹簧等弹性体,使得如果未施加外力则会维持原来的状态(图3至图7所示的位置)。换言之,在插座连接器200中,在滑动部250上设有弹簧等弹性体,该弹性体在维持图3至图6所示状态的方向上、也即在向着插座端子231~233对滑动部250施力的方向上作用复原力。
因此,在图14至图17的状态下,插头连接器100的插头端子121与插座连接器200的插座端子231接触,插头连接器100的插头端子123与插座连接器200的插座端子233接触。然而,由于开关部300的可动接点321与固定接点311并未接触,因此开关部300为关状态,未向插头连接器100供应电力。需要说明的是,在此状态下,如上所述,滑动部250的上侧突起部251的滑动倾斜部253与插头连接器100的边缘部111的顶端接触。另外,滑动部250的下侧突起部256的端部与按钮360的下部平坦部369接触。
之后,从图14至图17所示的状态,通过进一步将插头连接器100的插头端子121~123插入插座连接器200的插座开口部221~223,使得插头连接器100和插座连接器200变成图18、图19、图20、图21所示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图18是在该状态下的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200的立体图。另外,图19至图21是表示图18的状态下的插头连接器100和插座连接器200的不同剖面的立体剖面图。图19表示出对应于图4的剖面。图20表示出对应于图5的剖面。图21表示出对应于图6的剖面。
由此,插头连接器100的插头端子121原封不动地以维持与插座端子231接触的状态进入插座连接器200的插座开口部221内的插座端子231里面。另外,插头连接器100的插头端子123原封不动地以维持与插座端子233接触的状态进入插座连接器200的插座开口部223内的插座端子233里面。
此时,插头连接器100的边缘部111也进入插座连接器200的槽部211里面,通过插头连接器100的塞入,使得插座连接器200的滑动部250的上侧突起部251的滑动倾斜部253被边缘部111的顶端部分按压。这样一来,通过利用边缘部111的顶端部分来按压滑动倾斜部253,使得滑动部250沿远离插座端子231~233的方向滑动,直至边缘部111的顶端部分到达滑动部250的倾斜端部254的位置。图20表示出了边缘部111到达倾斜端部254的状态。
由此,滑动部250的下侧突起部256或伸出部257与按钮360的急倾斜部367接触,并进一步通过滑动部250沿远离插座端子231~233的方向滑动,从而利用下侧突起部256或伸出部257来对按钮360向下方向施加力,下侧突起部256及伸出部257移动到按钮360的上部平坦部366上。由此,通过按钮360被按压,卡片340转动,使得开关部300的可动接点321与固定接点311接触。需要说明的是,插头连接器100的插头端子123已经与插座连接器200的插座端子233接触,通过使开关部300的可动接点321与固定接点311接触,从而由插座连接器200向插头连接器100供应电力。
接着,对停止电力供应的情况,也即将插头连接器100从插座连接器200上拔出的情况进行说明。首先,从图18至图21所示的状态,通过使插头连接器100稍微离开插座连接器200,使得插头连接器100和插座连接器200变为图22、图23、图24、图25所示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图22是该状态下的插头连接器100和插座连接器200的立体图。另外,图23至图25是表示该状态下插头连接器100和插座连接器200的不同剖面的立体剖面图。图23表示出对应于图4的剖面。图24表示出对应于图5的剖面。图25表示出对应于图6的剖面。
由此,虽然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200稍微分离,但插头连接器100的插头端子121与插座连接器200的插座开口部221内的插座端子231的接触被维持,同样,插头连接器100的插头端子123与插座连接器200的插座开口部223内的插座端子233的接触被维持。
在此状态下,插头连接器100的边缘部111的顶端部分的外侧与插座连接器200的滑动部250的上侧突起部251的倾斜端部254接触。因此,按钮360处于被按压的状态,开关部300的可动接点321与固定接点311的接触被维持。因此,在此状态下,在插头连接器100和插座连接器200中,由于插头端子121与插座端子231的接触被维持,插头端子123与插座端子233的接触被维持,因此向插头连接器100供应电力。
之后,通过进一步将插头连接器100从插座连接器200中拔出,从而变为图14至图17所示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当变成边缘部111的顶端与倾斜端部254不接触的状态时,滑动部250由于弹簧力而向着插座端子231~233复位并开始滑动。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说的动作是以该滑动部250的动作为前提。此时,滑动部250的下侧突起部256的伸出部257以在按钮360的按钮突起部365的急倾斜部367上滑动的方式移动。由此,由于滑动部250的下侧突起部256移动到按钮360的下部平坦部369,按压按钮360的力被解除,因此按钮360向上移动,回到原来的位置。
通过这样使按钮360回到原来的位置,使得开关部300的可动接点321与固定接点311分离,变成可动接点321与固定接点311不接触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尽管插头连接器100的插头端子123与插座连接器200的插座端子233的接触被维持,但向插头连接器100的电力供应被切断。
之后,进一步通过分离插头连接器100和插座连接器200,从而变为图3至图6的状态,插头端子121与插座端子231的接触以及插头端子123与插座端子233的接触分离。此时,由于在插头端子121与插座端子231的接触以及插头端子123与插座端子233的接触分离前,开关部300上的可动接点321与固定接点311已经分离,因此向插头连接器100的电力供应被切断。因此,在插头端子121与插座端子231的接触以及插头端子123与插座端子233的接触分离时不会产生电弧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滑动部250的下侧突起部256的伸出部257在按钮360的按钮突起部365的急倾斜部367上移动,因此当伸出部257与急倾斜部367的接触状态被解除时,按钮360瞬间向上方移动,瞬间切断电力供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改变急倾斜部367的倾斜角度,能够调节电力供应的切断速度等。
说明书中的所有实施例及条件性的措辞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发明人所进行的用于技术发展的发明及概念的教导目的的说明,不应限定地解释为上述具体记载的例子及条件,另外本说明书中的这些例子的结构与发明的优劣无关。尽管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应理解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及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变更、替代、修改。
符号说明
100 插头(plug)连接器
110 插头壳体部
111 边缘部
121、122、123 插头端子
130 电源缆线
200 插座(jack)连接器
210 插座壳体部
211 槽部
221、222、223 插座开口部
231、232、233 插座端子
250 滑动部
251 上侧突起部
252 上表面部
253 滑动倾斜部
254 倾斜端部
256 下侧突起部
257 伸出部
300 开关部
310 固定部
311 固定接点
312 固定弹簧
320 可动部
321 可动接点
322 可动板部
323 可动弹簧
330 基座块
331 基座块主体部
332 固定部支撑部
333 绝缘壁
340 卡片
341 上部接触部(第一接触部)
342 下部接触部(第二接触部)
343 转动轴
344 突起部
344a 接触部
345 卡片主体部
350 开关部盒
351 开关部开口部
352 壁部
360 按钮
361 内壁部
362 端部
365 按钮突起部
366 上部平坦部
367 急倾斜部
368 缓倾斜部
369 下部平坦部
370 开离弹簧
380 永久磁铁

Claims (7)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
固定接点;
可动接点,其设在可动板部的一个端部上;
连接端子,其与其他连接器的其他连接端子连接,并与所述可动接点或所述固定接点连接;
卡片,其被设置为与所述可动板部接触;
按钮,其被设置为与所述卡片接触;以及
滑动部,其被设置为与所述按钮接触,
所述滑动部包括与所述其他连接器接触的第一倾斜部,
在使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其他连接端子接触的状态下,
利用所述其他连接器按压所述第一倾斜部,使所述滑动部滑动,从而使所述按钮动作,
通过使所述按钮动作,从而借助所述卡片使所述可动板部动作,使得所述可动接点动作并与所述固定接点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包括多个所述固定接点和多个所述可动接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滑动部包括与所述按钮接触的突起部,
所述按钮包括第二倾斜部,
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其他连接器分离时,所述突起部在所述第二倾斜部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倾斜部形成在所述滑动部的第一面上,
所述滑动部包括突起部,该突起部设在所述滑动部的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上、并与所述按钮接触,
所述按钮包括第二倾斜部,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其他连接器分离时,所述突起部在所述第二倾斜部上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为插座连接器,
所述连接端子为插座端子。
6.一种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以及所述其他连接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器为插座连接器,所述连接端子为插座端子,
所述其他连接器为插头连接器,所述其他连接端子为插头端子。
CN201480070804.7A 2013-12-27 2014-12-25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499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72955A JP6306882B2 (ja) 2013-12-27 2013-12-27 コネクタ
JP2013-272955 2013-12-27
PCT/JP2014/084318 WO2015099044A1 (ja) 2013-12-27 2014-12-25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9983A CN105849983A (zh) 2016-08-10
CN105849983B true CN105849983B (zh) 2019-03-05

Family

ID=53478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080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49983B (zh) 2013-12-27 2014-12-25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53855B2 (zh)
JP (1) JP6306882B2 (zh)
CN (1) CN105849983B (zh)
WO (1) WO20150990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60190B2 (ja) * 2016-01-22 2020-03-11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及びコネクタ
CN112993684B (zh) * 2019-12-12 2023-02-03 北京京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插座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2121A (zh) * 2010-11-12 2013-07-24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61874U (zh) * 1981-04-03 1982-10-12
USRE32340E (en) * 1984-03-02 1987-01-27 Dart Industries Inc. Electrical switch-plug assembly with baffle
US5095182A (en) * 1990-12-31 1992-03-10 Thompson Carl M Shockproof safety outlet
JPH0582208A (ja) 1991-09-20 1993-04-02 Fujitsu Ltd コネクタ
JPH11233203A (ja) * 1998-02-17 1999-08-27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コンセント装置
JP3790450B2 (ja) 2001-07-17 2006-06-28 富士通アクセス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CN2788391Y (zh) * 2005-04-12 2006-06-14 周才 安全插座
US7445472B1 (en) * 2007-10-11 2008-11-04 Fu-Hsiang Huang Safety electric socket
JP5119112B2 (ja) * 2008-07-30 2013-01-16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雄コネクタ、雌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
JP5632690B2 (ja) * 2010-09-17 2014-11-2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給電プラグのロック装置
JP5602642B2 (ja) * 2011-01-04 2014-10-08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917853B2 (ja) * 2011-08-11 2016-05-18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及びコネクタ
JP5917852B2 (ja) * 2011-08-11 2016-05-18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及びコネクタ
US9281635B2 (en) * 2011-08-11 2016-03-08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bar
CN102437485B (zh) * 2011-09-13 2014-06-04 胡连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防护插座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2121A (zh) * 2010-11-12 2013-07-24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40753A1 (en) 2017-02-09
WO2015099044A1 (ja) 2015-07-02
CN105849983A (zh) 2016-08-10
US9653855B2 (en) 2017-05-16
JP2015128005A (ja) 2015-07-09
JP6306882B2 (ja) 2018-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19576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スイッチ
JP5838056B2 (ja) スイッチ及びコネクタ
CN105849983B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CN102856689A (zh) 连接器
US9281635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bar
US9787036B2 (en) Connector including a switch and a locking mechanism for locking a button for closing the switch
CN102694293B (zh) 安全插座和电气插接设备
CN110224271B (zh) 一种防水插座
JP5395629B2 (ja) コネクタ装置、及び雄コネクタ
CN106159549B (zh) 磁性电连接器及其接头
CN203883190U (zh) 电源插座和插头
CN215184712U (zh) 一种拾电插头以及接电装置
US10063017B2 (en) Connector
CN111129823B (zh) 一种插座
CN221947467U (zh) 一种漏电保护插座
JP6660190B2 (ja) スイッチ及びコネクタ
JP6618817B2 (ja) コネクタ
CN106329221A (zh) 安全插头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Nippon Mita Co.,Ltd.

Patentee after: NTT FACILITIES, Inc.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tsu Electronic COMPONENTS Co.,Ltd.

Patentee before: NTT FACILITIES, Inc.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