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3233A - 一种基于非线性观测器的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非线性观测器的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43233A CN105843233A CN201610221521.9A CN201610221521A CN105843233A CN 105843233 A CN105843233 A CN 105843233A CN 201610221521 A CN201610221521 A CN 201610221521A CN 105843233 A CN105843233 A CN 1058432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nlinear
- underwater vehicle
- autonomous underwater
- observer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4—Control of altitude or depth
- G05D1/06—Rate of change of altitude or depth
- G05D1/0692—Rate of change of altitude or depth specially adapted for under-water vehicle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3/00—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 G05B13/0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 G05B13/04—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 G05B13/04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in which a parameter or coefficient is automatically adjusted to optimise the perform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非线性观测器的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控制方法,涉及自主水下航行器(AUV)运动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增强自主水下航行器对环境扰动的鲁棒性,提供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自主水下航行器的六自由度数学模型;步骤2、设计跟踪微分器获取期望位置信息的跟踪信息以及微分信息;步骤3、设计非线性观测器利用传感器测量得到的位置信息观测出自主水下航行器的速度、干扰状态信息;步骤4、设计控制器利用跟踪微分器以及非线性观测器获得的信息得到执行机构所需控制量;步骤5、执行机构作用于受控对象自主水下航行器,使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到设定的期望位置。本发明适用于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主水下航行器(AUV)运动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主水下航行器可以在水下承担情报收集、侦察、反潜、水下武器对抗、应急救生与打捞、危险条件下作业等多种任务,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海洋环境勘测、海底资源开发等领域。自主水下航行器在水下自治工作,具有水下活动范围大、机动性好、安全、结构简单等优点,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海洋开发、国防工业部门、和海洋装备的最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自主水下航行器要实现在水下自治式工作,其最主要的设计部分为控制系统的设计,高性能高精度的运动控制是提升自主水下航行器行为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对自主水下航行器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自主水下航行器已经从单纯的反馈控制发展为非线性、鲁棒、智能控制等先进控制方法的阶段。自主水下航行器是一个强耦合、存在模型参数摄动、易受外界环境干扰力影响的强非线性系统,需要采用高效的控制策略方能满足其对高精度控制性能指标的需求。非线性观测器是提高耦合、扰动系统鲁棒性的有效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船舶动力定位系统、磁悬浮列车悬浮系统、机器人关节伺服控制系统等,以实现高速、高精度的跟踪控制、定位控制等目标。非线性观测器利用有效的测量状态,实现状态反馈控制中所需的不可测状态的观测,估计环境干扰力并对环境干扰力进行补偿,以提升系统的控制性能。同时,非线性观测器对由测量元件引入的测量噪声还具有较好的滤波效果。
因此,设计一种基于非线性观测器的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增强自主水下航行器对环境扰动的鲁棒性,提供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从而提供一种基于非线性观测器的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控制方法。
一种基于非线性观测器的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控制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自主水下航行器的六自由度数学模型;
自主水下航行器的数学模型建立在北东坐标系和运动坐标系下,在北东坐标系下定义其位置矢量,运动坐标系下定义其广义速度矢量;建立在两坐标系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学模型为:
其中,η为定义在固定坐标系下自主水下航行器的位置矢量矩阵,V为定义在运动坐标系下自主水下航行器的广义速度矢量矩阵,J(Θ)为自主水下航行器在北东坐标系下的速度与运动坐标系下的广义速度之间的转换矩阵,M为惯性矩阵,CRB(V)为刚体科里奥利向心力矩阵,CA(V)为流体产生的科里奥利向心力矩阵,D(V)为阻尼力矩阵,g(Θ)为重力和浮力产生的阿基米德回复力和力矩矩阵,b为环境干扰力矩阵,τ为控制输入;
步骤二、利用跟踪微分器获取期望位置信息的跟踪信息以及微分信息;
步骤三、利用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利用传感器测量得到的位置信息观测出自主水下航行器的速度和干扰状态信息;
步骤四、控制器利用跟踪微分器以及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获得的信息得到执行机构所需控制量;
步骤五、执行机构作用于受控对象自主水下航行器,使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到设定的期望位置,完成一次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控制。
步骤二至四为基于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的自主水下航行器定深控制步骤,具体为:
步骤A、跟踪微分器对期望深度指令进行微分,得到期望指令的跟踪信息x和微分信息v;
步骤B、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利用传感器测量得到的位置信息η观测出航行器在运动坐标系下的广义速度V;
步骤C、三阶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利用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观测到的深度信息观测出航行器的深度z1以及定义在北东坐标系下的下潜速度
步骤D、将跟踪微分器获得的期望深度跟踪信息x和微分信息v分别与三阶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观测到的深度信息z1以及定义在北东坐标系下的下潜速度的差值作为控制器的比例和微分输入,经非线性PD控制率获得输出控制信号u0;把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观测到的下潜速度信息作为二阶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输入,观测出航行器在下潜方向的总扰动;
步骤E、将控制信号u0与总扰动的差值作为最后升降舵的控制输入u。
步骤B中所述的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为:
其中,β为非线性扩张观测器的可调参数;g(θ)为重力加速度分量;为对η的观测值,为对V的观测值,为对环境干扰b的观测值,为位置观测误差;
为饱和函数,其具体形式如下:
α和δ为饱和函数的待设计参数。
步骤C中,三阶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为:
其中,e为下潜深度观测误差;;为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观测出的下潜位移状态,z1为对的观测值,z2为对的观测值;z3为对下潜方向所受总和干扰的估计值;β1、β2、β3为非线性扩张观测器的可调参数。
步骤D中,二阶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为:
其中,ev为下潜速度观测误差;为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观测出的下潜速度状态,z11为对的观测值,z22为对下潜方向总干扰的观测值;β11、β12为非线性扩张观测器的可调参数。
步骤四中所述的控制器为非线性PD控制器:
u0=kpfal(e1,αp,δk)+kdfal(e2,αd,δk) (6)
其中,αp、αd、δk为饱和函数的待设计参数,e1=x-z1,e2=v-z2,kp、kd为控制器的比例和微分设计参数。
步骤E中最后升降舵的控制输入u为:
u=u0-z22/b (7)
其中,u0为纵向速度控制常量;z22为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对自主水下航行器定深控制方向总扰动的观测值,b为环境干扰力矩阵。
本发明通过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实现对自主水下航行器速度、总扰动的准确观测,通过控制率对总扰动的实时补偿,使受控对象成为积分串联型系统,不仅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而且增强了系统对环境扰动、模型参数摄动的鲁棒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系统的自主水下航行器垂直面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控制系统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3是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对自主水下航行器下潜位移、纵倾角实际值与观测值曲线仿真示意图;
图4是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对自主水下航行器下潜速度、纵倾角速度实际值与观测值曲线仿真示意图;
图5是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对两坐标系下自主水下航行器下潜速度观测值曲线仿真示意图;
图6是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对自主水下航行器垂荡方向总和干扰观测值曲线仿真示意图;
图7是PID和基于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的自抗扰控制下自主水下航行器升降舵舵角曲线仿真示意图;
图8是PID和基于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的自抗扰控制下自主水下航行器下潜位移响应曲线仿真示意图;
图9是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对含测量噪声影响的测量值滤波效果曲线仿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一种基于非线性观测器的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控制方法,本发明以自主水下航行器定深控制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观测器的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控制方法。该控制系统中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不仅可以对系统的全维状态进行观测,而且可以估计出系统的总和扰动,同时对由测量元件引入的测量噪声有着较好的滤波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考虑实际受控对象的特点,建立自主水下航行器的数学模型;
自主水下航行器是一个空间的六自由度运动载体,为方便描述其运动,其数学模型通常建立在北东坐标系和运动坐标系下。在北东坐标系下定义其位置矢量,运动坐标系下定义其广义速度矢量。建立在两坐标系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学模型为:
其中,η为定义在固定坐标系下自主水下航行器的位置矢量矩阵,V为定义在运动坐标系下自主水下航行器的广义速度矢量矩阵,J(Θ)为自主水下航行器在北东坐标系下的速度与运动坐标系下的广义速度之间的转换矩阵,M为惯性矩阵,CRB(V)为刚体科里奥利向心力矩阵,CA(V)为流体产生的科里奥利向心力矩阵,D(V)为阻尼力矩阵,g(Θ)为重力和浮力产生的阿基米德回复力和力矩矩阵,b为环境干扰力矩阵,τ为控制输入。
(2)、建立基于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的自主水下航行器定深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本发明中,自主水下航行器的位置矢量由传感器测量得到。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结构及控制系统工作流程图如图1和2所示:跟踪微分器对期望深度指令进行微分,得到期望指令的跟踪信息x和微分信息v;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利用传感器测量得到的位置信息η观测出航行器在运动坐标系下的广义速度V;三阶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利用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观测到的深度信息观测出航行器的深度z1以及定义在北东坐标系下的下潜速度将跟踪微分器获得的期望深度跟踪信息x和微分信息v分别与三阶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观测到的深度信息z1以及定义在北东坐标系下的下潜速度的差值作为控制器的比例和微分输入,经非线性PD控制率获得输出控制信号u0;把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观测到的下潜速度信息作为二阶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输入,观测出航行器在下潜方向的总扰动;将控制信号u0与总扰动的差值作为最后升降舵的控制输入u。
(3)、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的设计:
设计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的目的是为了观测出航行器在北东坐标系下的下潜速度信息以及深度控制方向的总扰动。要想观测出航行器在深度控制方向的总扰动,首先要获得航行器在运动坐标系下的广义下潜速度信息。
a、为获得航行器在运动坐标系下的广义下潜速度信息,对自主水下航行器的运动数学模型(1)设计如下形式的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
其中,为对η的观测值,为对V的观测值,为对环境干扰b的观测值,为位置观测误差。为饱和函数,其具体形式如下:
α和δ为饱和函数的待设计参数。
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2)利用系统的标称模型信息重构了原系统,当趋于零时,即可实现对原系统位置、广义速度以及环境干扰的观测。
附图3和4给出了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对自主水下航行器下潜位移、纵倾角、下潜速度以及纵倾角速度的实际值与观测值曲线,附图9为含测量噪声影响的位置测量值及其经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滤波后的观测值曲线。可见,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不仅可以较准确的实现对自主水下航行器位置、广义速度状态的实时观测,还具有较好的滤波效果。
b、为获得控制器所需自主水下航行器在北东坐标系下的实际下潜速度,设计三阶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
其中,为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观测出的下潜位移状态,z1为对的观测值,z2为对的观测值。可见,三阶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观测出的速度状态与位置状态是定义在北东坐标系下的。
附图5给出了三阶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和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对固定坐标系中下潜速度和运动坐标系中下潜速度的观测值,可见,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三阶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观测值可以作为设计控制器所需的速度反馈状态。
c、未知扰动是影响被控对象控制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如能对系统的扰动进行观测并进行实时补偿,将会大大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可以将作用于系统的外界干扰、未建模扰动以及系统的已建模确知部分归结为系统的总扰动进行观测,将观测到的总扰动进行实时补偿,便可以将复杂被控系统转变为简单的积分串联型系统。为获得航行器在定深控制方向的总扰动,设计如下形式的二阶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
其中,为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观测出的下潜速度(运动坐标系)状态,z11为对的观测值,z22为对下潜方向总干扰的观测值。由二阶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5)可得:只要观测误差ev趋于零,z11便趋向于z22趋向于下潜方向的总扰动。
附图6为三阶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和二阶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对自主水下航行器下潜方向总扰动的观测曲线,在150-200秒加入幅值为250N的白噪声信号来模拟外界环境干扰对自主水下航行器的影响,可见,两观测器对总扰动的观测值有着很大的差别,二阶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对垂荡方向总扰动的观测比较精确。
(4)控制器的设计:
设计非线性PD控制器:
u0=kpfal(e1,αp,δk)+kdfal(e2,αd,δk) (6)
其中,αp、αd、δk为饱和函数的待设计参数,e1=x-z1,e2=v-z2,kp、kd为控制器的比例和微分设计参数。为实现系统对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观测总扰动的补偿,最终升降舵所获得的控制输入为:
u=u0-z22/b (7)
其中,z22为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对自主水下航行器定深控制方向总扰动的观测值,b为环境干扰力参数。
附图7和8分别给出了传统PID控制和基于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的非线性PD控制下自主水下航行器的升降舵舵角和下潜深度响应曲线。
由附图7可见,基于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的控制方法相对于传统PID控制,自主水下航行器升降舵舵角的幅度明显减小,有利于减小执行机构的磨损。
由附图8可见,对自主水下航行器垂直面的运动控制,基于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的控制方法相对于传统PID控制,系统超调明显减小,对外界环境扰动能够做出较快的相应。控制系统中通过加入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有利于改善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增强了系统对外界环境扰动的鲁棒性。
Claims (7)
1.一种基于非线性观测器的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自主水下航行器的六自由度数学模型;
自主水下航行器的数学模型建立在北东坐标系和运动坐标系下,在北东坐标系下定义其位置矢量,运动坐标系下定义其广义速度矢量;建立在两坐标系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学模型为:
其中,η为定义在固定坐标系下自主水下航行器的位置矢量矩阵,V为定义在运动坐标系下自主水下航行器的广义速度矢量矩阵,J(Θ)为自主水下航行器在北东坐标系下的速度与运动坐标系下的广义速度之间的转换矩阵,M为惯性矩阵,CRB(V)为刚体科里奥利向心力矩阵,CA(V)为流体产生的科里奥利向心力矩阵,D(V)为阻尼力矩阵,g(Θ)为重力和浮力产生的阿基米德回复力和力矩矩阵,b为环境干扰力矩阵,τ为控制输入;
步骤二、利用跟踪微分器获取期望位置信息的跟踪信息以及微分信息;
步骤三、利用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利用传感器测量得到的位置信息观测出自主水下航行器的速度和干扰状态信息;
步骤四、控制器利用跟踪微分器以及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获得的信息得到执行机构所需控制量;
步骤五、执行机构作用于受控对象自主水下航行器,使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到设定的期望位置,完成一次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线性观测器的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至四为基于非线性观测器的自主水下航行器定深控制步骤,具体为:
步骤A、跟踪微分器对期望深度指令进行微分,得到期望指令的跟踪信息x和微分信息v;
步骤B、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利用传感器测量得到的位置信息η观测出航行器在运动坐标系下的广义速度V;
步骤C、三阶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利用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观测到的深度信息观测出航行器的深度z1以及定义在北东坐标系下的下潜速度
步骤D、将跟踪微分器获得的期望深度跟踪信息x和微分信息v分别与三阶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观测到的深度信息z1以及定义在北东坐标系下的下潜速度的差值作为控制器的比例和微分输入,经非线性PD控制率获得输出控制信号u0;把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观测到的下潜速度信息作为二阶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输入,观测出航行器在下潜方向的总扰动;
步骤E、将控制信号u0与总扰动的差值作为最后升降舵的控制输入u。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的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的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为:
其中,β为非线性扩张观测器的可调参数;g(θ)为重力加速度分量;为对η的观测值,为对V的观测值,为对环境干扰b的观测值,为位置观测误差;
为饱和函数,其具体形式如下:
α和δ为饱和函数的待设计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非线性观测器的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三阶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为:
其中,e为下潜深度观测误差;为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观测出的下潜位移状态,z1为对的观测值,z2为对的观测值,z3为对下潜方向所受总和干扰的估计值;β1、β2、β3为非线性扩张观测器的可调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非线性观测器的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二阶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为:
其中,ev为下潜速度观测误差;为非线性Luenberger观测器观测出的下潜速度状态,z11为对的观测值,z22为对下潜方向总干扰的观测值;β11、β12为非线性扩张观测器的可调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非线性观测器的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的控制器为非线性PD控制器:
u0=kpfal(e1,αp,δk)+kdfal(e2,αd,δk) (6)
其中,αp、αd、δk为饱和函数的待设计参数,e1=x-z1,e2=v-z2,kp、kd为控制器的比例和微分设计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非线性观测器的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最后升降舵的控制输入u为:
u=u0-z22/b (7)
其中,u0为纵向速度控制常量;z22为非线性观测器对自主水下航行器定深控制方向总扰动的观测值,b为环境干扰力矩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21521.9A CN105843233B (zh) | 2016-04-11 | 2016-04-11 | 一种基于非线性观测器的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21521.9A CN105843233B (zh) | 2016-04-11 | 2016-04-11 | 一种基于非线性观测器的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43233A true CN105843233A (zh) | 2016-08-10 |
CN105843233B CN105843233B (zh) | 2018-10-09 |
Family
ID=56597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22152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43233B (zh) | 2016-04-11 | 2016-04-11 | 一种基于非线性观测器的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843233B (zh) |
Cited B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54835A (zh) * | 2016-08-23 | 2016-11-2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基于时延估计的水下运载器终端滑模控制方法 |
CN106383443A (zh) * | 2016-11-11 | 2017-02-08 | 北京工商大学 | 抗干扰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6527454A (zh) * | 2016-10-25 | 2017-03-22 | 西安兰海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稳态误差的远程水下航行器定深控制方法 |
CN106708069A (zh) * | 2017-01-19 | 2017-05-24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水下移动作业机器人的协调规划与控制方法 |
CN106919048A (zh) * | 2017-02-22 | 2017-07-04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auv推进器状态检测和推力曲线修正方法 |
CN108196445A (zh) * | 2017-12-11 | 2018-06-22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双闭环自抗扰的水下机器人姿态与位置控制方法 |
CN108241292A (zh) * | 2017-12-07 | 2018-07-03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水下机器人滑模控制方法 |
CN108267952A (zh) * | 2017-12-07 | 2018-07-10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水下机器人自适应有限时间控制方法 |
CN108459610A (zh) * | 2018-02-27 | 2018-08-28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一种着陆器动力下降液体晃动抑制方法 |
CN108983774A (zh) * | 2018-07-16 | 2018-12-1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模糊状态观测器的单喷泵推进无人水面艇自适应航向控制方法 |
CN109521798A (zh) * | 2019-01-24 | 2019-03-26 | 大连海事大学 | 基于有限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的auv运动控制方法 |
CN109739248A (zh) * | 2019-01-07 | 2019-05-10 | 大连海事大学 | 基于adrc的船载三自由度并联稳定平台稳定控制方法 |
CN109766569A (zh) * | 2018-11-23 | 2019-05-17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潜艇运动模型简化方法及装置 |
CN110597063A (zh) * | 2019-09-24 | 2019-12-20 | 燕山大学 | 基于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主动悬挂输出反馈控制方法 |
CN111650948A (zh) * | 2020-06-10 | 2020-09-1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可底栖式auv的水平面轨迹快速跟踪控制方法 |
CN111736617A (zh) * | 2020-06-09 | 2020-10-02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速度观测器的可底栖式水下机器人预设性能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
CN112286227A (zh) * | 2020-11-03 | 2021-01-29 | 西北工业大学 | 基于微分跟踪器和扰动观测器的水下机器人轨迹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2947505A (zh) * | 2021-03-22 | 2021-06-1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算法与未知干扰观测器的多auv编队分布式控制方法 |
CN113479304A (zh) * | 2021-06-18 | 2021-10-08 | 华中科技大学 | 多舵面水下拖曳式航行器的平行潜浮与相对潜浮一体化深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14047772A (zh) * | 2021-10-18 | 2022-02-15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一种基于注排水的水下潜器自动悬停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
CN114619446A (zh) * | 2022-03-11 | 2022-06-14 | 广东工业大学 | 基于双观测器的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4839883A (zh) * | 2022-07-04 | 2022-08-02 | 海南浙江大学研究院 | 非线性欠驱动水下航行器定深抗干扰鲁棒l1控制方法 |
CN115480580A (zh) * | 2022-09-23 | 2022-12-16 | 安徽大学 | 一种基于nmpc的水下机器人路径跟踪与避障的控制方法 |
CN116215813A (zh) * | 2023-05-09 | 2023-06-06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复合浮力调节装置、自主式水下航行器及其控制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33487A (zh) * | 2000-06-19 | 2002-01-30 | 韩京清 | 实现最优化自抗扰反馈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412567A (zh) * | 2013-04-15 | 2013-11-27 | 上海大学 | 基于线性自抗扰技术的水下机器人深度控制装置和方法 |
CN104806302A (zh) * | 2015-04-21 | 2015-07-29 |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汽轮发电机主汽门开度预测控制方法 |
CN104898688A (zh) * | 2015-03-27 | 2015-09-09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Uuv四自由度动力定位自适应抗扰滑模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
2016
- 2016-04-11 CN CN201610221521.9A patent/CN10584323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33487A (zh) * | 2000-06-19 | 2002-01-30 | 韩京清 | 实现最优化自抗扰反馈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412567A (zh) * | 2013-04-15 | 2013-11-27 | 上海大学 | 基于线性自抗扰技术的水下机器人深度控制装置和方法 |
CN104898688A (zh) * | 2015-03-27 | 2015-09-09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Uuv四自由度动力定位自适应抗扰滑模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04806302A (zh) * | 2015-04-21 | 2015-07-29 |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汽轮发电机主汽门开度预测控制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李娟: "Horizontal Plane Motion Control of AUV Based on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 《第27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 * |
Cited By (3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54835A (zh) * | 2016-08-23 | 2016-11-2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基于时延估计的水下运载器终端滑模控制方法 |
CN106527454A (zh) * | 2016-10-25 | 2017-03-22 | 西安兰海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稳态误差的远程水下航行器定深控制方法 |
CN106383443A (zh) * | 2016-11-11 | 2017-02-08 | 北京工商大学 | 抗干扰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6708069A (zh) * | 2017-01-19 | 2017-05-24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水下移动作业机器人的协调规划与控制方法 |
CN106708069B (zh) * | 2017-01-19 | 2020-01-10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水下移动作业机器人的协调规划与控制方法 |
CN106919048B (zh) * | 2017-02-22 | 2019-09-2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auv推进器状态检测和推力曲线修正方法 |
CN106919048A (zh) * | 2017-02-22 | 2017-07-04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auv推进器状态检测和推力曲线修正方法 |
CN108241292A (zh) * | 2017-12-07 | 2018-07-03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水下机器人滑模控制方法 |
CN108267952B (zh) * | 2017-12-07 | 2020-08-04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水下机器人自适应有限时间控制方法 |
CN108267952A (zh) * | 2017-12-07 | 2018-07-10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水下机器人自适应有限时间控制方法 |
CN108241292B (zh) * | 2017-12-07 | 2020-04-14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水下机器人滑模控制方法 |
CN108196445B (zh) * | 2017-12-11 | 2021-02-02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双闭环自抗扰的水下机器人姿态与位置控制方法 |
CN108196445A (zh) * | 2017-12-11 | 2018-06-22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双闭环自抗扰的水下机器人姿态与位置控制方法 |
CN108459610B (zh) * | 2018-02-27 | 2021-02-05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一种着陆器动力下降液体晃动抑制方法 |
CN108459610A (zh) * | 2018-02-27 | 2018-08-28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一种着陆器动力下降液体晃动抑制方法 |
CN108983774A (zh) * | 2018-07-16 | 2018-12-1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模糊状态观测器的单喷泵推进无人水面艇自适应航向控制方法 |
CN108983774B (zh) * | 2018-07-16 | 2021-06-0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模糊状态观测器的单喷泵推进无人水面艇自适应航向控制方法 |
CN109766569A (zh) * | 2018-11-23 | 2019-05-17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潜艇运动模型简化方法及装置 |
CN109739248B (zh) * | 2019-01-07 | 2021-08-03 | 大连海事大学 | 基于adrc的船载三自由度并联稳定平台稳定控制方法 |
CN109739248A (zh) * | 2019-01-07 | 2019-05-10 | 大连海事大学 | 基于adrc的船载三自由度并联稳定平台稳定控制方法 |
CN109521798A (zh) * | 2019-01-24 | 2019-03-26 | 大连海事大学 | 基于有限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的auv运动控制方法 |
CN110597063A (zh) * | 2019-09-24 | 2019-12-20 | 燕山大学 | 基于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主动悬挂输出反馈控制方法 |
CN110597063B (zh) * | 2019-09-24 | 2021-04-16 | 燕山大学 | 基于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主动悬挂输出反馈控制方法 |
CN111736617A (zh) * | 2020-06-09 | 2020-10-02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速度观测器的可底栖式水下机器人预设性能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
CN111736617B (zh) * | 2020-06-09 | 2022-11-04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速度观测器的可底栖式水下机器人预设性能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
CN111650948A (zh) * | 2020-06-10 | 2020-09-1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可底栖式auv的水平面轨迹快速跟踪控制方法 |
CN111650948B (zh) * | 2020-06-10 | 2022-08-02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可底栖式auv的水平面轨迹快速跟踪控制方法 |
CN112286227B (zh) * | 2020-11-03 | 2022-03-18 | 西北工业大学 | 基于微分跟踪器和扰动观测器的水下机器人轨迹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2286227A (zh) * | 2020-11-03 | 2021-01-29 | 西北工业大学 | 基于微分跟踪器和扰动观测器的水下机器人轨迹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2947505A (zh) * | 2021-03-22 | 2021-06-1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算法与未知干扰观测器的多auv编队分布式控制方法 |
CN112947505B (zh) * | 2021-03-22 | 2022-11-25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算法与未知干扰观测器的多auv编队分布式控制方法 |
CN113479304A (zh) * | 2021-06-18 | 2021-10-08 | 华中科技大学 | 多舵面水下拖曳式航行器的平行潜浮与相对潜浮一体化深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14047772A (zh) * | 2021-10-18 | 2022-02-15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一种基于注排水的水下潜器自动悬停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
CN114619446A (zh) * | 2022-03-11 | 2022-06-14 | 广东工业大学 | 基于双观测器的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4839883A (zh) * | 2022-07-04 | 2022-08-02 | 海南浙江大学研究院 | 非线性欠驱动水下航行器定深抗干扰鲁棒l1控制方法 |
CN115480580A (zh) * | 2022-09-23 | 2022-12-16 | 安徽大学 | 一种基于nmpc的水下机器人路径跟踪与避障的控制方法 |
CN115480580B (zh) * | 2022-09-23 | 2025-02-14 | 安徽大学 | 一种基于nmpc的水下机器人路径跟踪与避障的控制方法 |
CN116215813A (zh) * | 2023-05-09 | 2023-06-06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复合浮力调节装置、自主式水下航行器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43233B (zh) | 2018-10-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43233B (zh) | 一种基于非线性观测器的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控制方法 | |
CN109634307B (zh) | 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复合航迹跟踪控制方法 | |
CN106773713B (zh) | 针对欠驱动海洋航行器的高精度非线性路径跟踪控制方法 | |
CN108008628B (zh) | 一种不确定欠驱动无人艇系统的预设性能控制方法 | |
CN103955218B (zh) | 一种基于非线性控制理论的无人艇轨迹跟踪控制装置及方法 | |
CN103760900B (zh) | 一种考虑控制输入约束的船舶运动控制系统 | |
CN111650948B (zh) | 一种可底栖式auv的水平面轨迹快速跟踪控制方法 | |
Liang et al. | Finite-time velocity-observed based adaptive output-feedback trajectory tracking formation control for underactuated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s with prescribed transient performance | |
CN107168312B (zh) | 一种补偿uuv运动学和动力学干扰的空间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 |
CN104898688B (zh) | Uuv四自由度动力定位自适应抗扰滑模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5807789B (zh) | 基于t-s模糊观测器补偿的uuv控制方法 | |
CN101833338B (zh) | 无人潜航器垂直面欠驱动运动控制方法 | |
Bell et al. | Global exponential tracking control for an autonomous surface vessel: An integral concurrent learning approach | |
CN103592846A (zh) | 基于自适应模糊估计器的滤波反步船舶运动控制系统 | |
Wen et al. | Characteristic model-based path following controller design for the unmanned surface vessel | |
CN105843224A (zh) | 基于神经动态模型反步法的auv水平面路径跟踪控制方法 | |
CN104316025A (zh) | 一种基于船体姿态信息估计海浪浪高的系统 | |
CN105242683B (zh) | 一种飞艇神经网络终端滑模航迹控制方法 | |
Yu et al. | Output feedback spatial trajectory tracking control of underactuated unmanned undersea vehicles | |
Zhou et al. | Spatial path following control of an autonomous underactuated airship | |
Mudassir et al. | Steering control of an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using smc techniques | |
Liu et al. | ADRC‐SMC‐based disturbance rejection depth‐tracking control of underactuated AUV | |
CN106094842A (zh) | 一种基于t‑s模型和pdc的uuv垂直面运动h∞控制方法 | |
Gao et al. | Backstepping adaptive docking control for a full-actuated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with onboard USBL system | |
Xu | Modelling of a 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 and Tuning for Its Robust and Optimal Dynamic Positioning Contro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