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29102B - 多层膜、偏振片、及多层膜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层膜、偏振片、及多层膜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29102B CN105829102B CN201480070152.7A CN201480070152A CN105829102B CN 105829102 B CN105829102 B CN 105829102B CN 201480070152 A CN201480070152 A CN 201480070152A CN 105829102 B CN105829102 B CN 10582910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multilayer film
- film
- elastic modulus
- thickn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28—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performed by transfer from the surfaces of elements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brushes, pads, roll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3/00—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3/14—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electrical means
- B05D3/141—Plasma treatment
- B05D3/142—Pretreatment
- B05D3/144—Pretreatment of polymeric substra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3—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extruded material at extrusion
- B29C48/07—Flat, e.g. panels
- B29C48/08—Flat, e.g. panels flexible, e.g. fil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88—Thermal treatment of the stream of extruded material, e.g. cooling
- B29C48/911—Cooling
- B29C48/9135—Cooling of flat articles, e.g. using specially adapted support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023—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sing multilayered plates or shee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04—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niaxial, e.g. oblique
- B29C55/08—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niaxial, e.g. oblique transverse to the direction of fe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73—Optical lamina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vinyl acetate or vinyl alcohol (co)polym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32B27/32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comprising polycycloolefi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4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urethan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2—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18/44—Polycarbon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5/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75/04—Polyurethanes
- C09D175/06—Polyurethanes from polyest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2201/00—Polymeric substrate or laminate
- B05D2201/02—Polymeric substrat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2503/00—Polyuretha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675/00—Use of PU, i.e.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for preformed parts, e.g. for inser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7/00—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29L2007/008—Wide strips, e.g. films, web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9/00—Layered products
- B29L2009/005—Layered products coat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1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synthetic resin layer or on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lay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6—Polymeric coa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1—Elastic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14—Orient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2—LCD, i.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8—Waveplates, i.e. plates with a retardation value of lambda/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4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G02F1/13363, i.e. to 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position, orientation or value of the compensation plates
- G02F2413/01—Number of plates being 1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4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G02F1/13363, i.e. to 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position, orientation or value of the compensation plates
- G02F2413/05—Single plate on one side of the LC cel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膜,该多层膜具备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A层和形成于该A层的至少一侧表面的B层,B层使用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40℃的聚合物作为主成分的材料Y形成,所述A层的厚度Ta、所述B层的厚度Tb、所述A层的面取向系数P、所述A层的损耗弹性模量Ea”、所述B层的损耗弹性模量Eb”、所述A层的储能弹性模量Ea’以及所述B层的储能弹性模量Eb’满足下述式(1)~(4)的关系:(1)2.5×10‑3<Tb/Ta<1.0×10‑1;(2)P>1.0×10‑3;(3)Eb”>Ea”+0.01GPa;(4)Eb’<Ea’‑1GPa。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层膜、偏振片、液晶显示装置、及多层膜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在整个面具有充分的粘接性、且能够有效地制造的多层膜、偏振片、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多层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补偿液晶单元的双折射引起的相位差而广泛使用了相位差膜。迄今为止,已提出了各种构成的相位差膜,但从生产性和成本的观点考虑,广泛使用的是通过对透明树脂进行拉伸使之取向从而表现出双折射的相位差膜。作为该拉伸膜,可以列举出由成本和生产性优异的三乙酸纤维素、或耐热性优异的聚碳酸酯树脂制成的膜等,但近年来,从耐热性优异、吸湿性低、光弹性常数小的方面出发,包含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的相位差膜受到了关注。
然而,与由传统材料形成的相位差膜相比,将包含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的相位差膜拉伸而得到的相位差膜存在下述问题:其与特别是由聚乙烯醇(PVA)等形成的起偏器之间的粘接性(粘接强度)未必充分。
针对上述问题,尝试了通过对相位差膜的表面实施电晕处理等表面处理、或改良粘接剂的组成等来解决,但尚未得到充分的结果。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可以认为,作为前述的粘接强度不充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通过将包含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的膜进行拉伸而形成相位差膜,该聚合物分子会发生取向而使得分子间的纠缠降低,由此引起在最表层附近发生凝聚破坏,而该凝聚破坏成为前述的粘接强度不充分的原因。
然而,由于由分子取向引起的双折射是作为相位差膜的基本必要特性,因此,在表现双折射的同时确保耐凝聚破坏性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研发了下述技术:通过在经过拉伸取向后的膜表面涂布给定溶剂,使该膜的表面的取向弛豫,从而提高与起偏器之间的粘接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778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若利用专利文献1所示的方法,由于涂布后的溶剂会发生挥发,因此在该膜的表面不会残留层。因而,存在难以判断是否在该膜的整个面上均一地涂布了溶剂、无法有效地制造在整个面上粘接性优异的膜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整个面具有充分的粘接性、且能够有效地制造的多层膜、偏振片、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多层膜的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作为基底的热塑性树脂膜(A层)的表面以相对于所述A层的厚度为特定的厚度范围形成包含具有特定的粘弹性特性、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聚合物的树脂层,能够得到粘接性优异的多层膜。
根据本发明,提供以下<1>~<10>的各发明。
<1>一种多层膜,其具备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A层和形成于该A层的至少一侧表面的B层,所述B层使用材料Y形成,所述材料Y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40℃的聚合物作为主成分,所述A层的厚度Ta、所述B层的厚度Tb、所述A层的面取向系数P、所述A层的损耗弹性模量Ea”、所述B层的损耗弹性模量Eb”、所述A层的储能弹性模量Ea’、以及所述B层的储能弹性模量Eb’满足下述式(1)~(4)的关系。
(1)2.5×10-3<Tb/Ta<1.0×10-1
(2)P>1.0×10-3
(3)Eb”>Ea”+0.01GPa
(4)Eb’<Ea’-1GPa
<2>上述<1>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包含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
<3>上述<1>或<2>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材料Y中包含的所述聚合物是聚氨酯。
<4>上述<3>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聚氨酯的骨架中包含碳酸酯结构。
<5>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膜,其为具有仅1层所述A层和仅1层所述B层的2层结构。
<6>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材料Y是实质上不包含有机溶剂的水性乳液。
<7>一种偏振片,其具备: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膜、和包含聚乙烯醇的偏振膜。
<8>上述<7>所述的偏振片,其依次具备所述偏振膜、所述B层及所述A层。
<9>一种多层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层1的表面使用材料Y而形成层2、从而形成多层膜基材的工序,所述材料Y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40℃的聚合物作为主成分;以及,通过对所述多层膜基材进行拉伸而形成多层膜的拉伸工序,所述多层膜具备作为拉伸后的层1的A层和作为拉伸后的层2的B层。其中,在所述拉伸工序后,所述A层的厚度Ta、所述B层的厚度Tb、所述A层的面取向系数P、所述A层的损耗弹性模量Ea”、以及所述B层的损耗弹性模量Eb”满足下述式(1)~(4)的关系。
(1)2.5×10-3<Tb/Ta<1.0×10-1
(2)P>1.0×10-3
(3)Eb”>Ea”+0.01GPa
(4)Eb’<Ea’-1GPa
<10>一种多层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对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层1进行拉伸而形成A层的拉伸工序;以及,在所述A层的表面使用材料Y而形成B层的工序,所述材料Y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40℃的聚合物作为主成分。其中,所述A层的厚度Ta、所述B层的厚度Tb、所述A层的面取向系数P、所述A层的损耗弹性模量Ea”、以及所述B层的损耗弹性模量Eb”满足下述式(1)~(4)的关系。
(1)2.5×10-3<Tb/Ta<1.0×10-1
(2)P>1.0×10-3
(3)Eb”>Ea”+0.01GPa
(4)Eb’<Ea’-1GPa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多层膜及其制造方法,可获得能够使整个面具有充分的粘接性、且能够有效地制造的效果。此外,本发明的偏振片及液晶显示装置也具有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实施方式及示例物等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以下列举的实施方式及示例物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范围的条件下,可以任意变更来实施。
在以下的说明中,“多层膜”、“相位差膜”及“偏振片”不仅包括刚直的构件,还包括例如树脂制的膜(也包括片)这样的具有挠性的构件。
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膜或层的面内延迟是以(nx-ny)×d表示的值。另外,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膜或层的厚度方向的延迟是以{∣nx+ny∣/2-nz}×d表示的值。在此,nx表示与膜或层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面内方向)中、具有最大折射率的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膜或层的上述面内方向中、与nx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膜或层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表示膜或层的膜厚。所述延迟可使用市售的相位差测定装置(例如王子计测机器公司制造“KOBRA-21ADH”、PHOTONIC LATTICE公司制“WPA-micro”)或Senarmont(赛纳蒙)法进行测定。
此外,构成要素的方向为“平行”、“垂直”或“正交”,如无特别限定,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包含例如±5°范围内的误差。
<1.多层膜>
本发明的多层膜具备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A层以及形成于该A层的至少一侧表面的B层。
<1.1.A层>
A层是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层。
作为所述热塑性树脂,可以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树脂;聚苯硫醚等聚亚芳基硫醚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芳酯树脂、纤维素酯树脂、聚醚砜树脂、聚砜树脂、聚芳砜树脂、聚氯乙烯树脂、包含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的树脂、棒状液晶聚合物、包含苯乙烯或苯乙烯衍生物的均聚物或与共聚单体的共聚物的聚苯乙烯类树脂;聚丙烯腈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或者它们的多元共聚物等。
作为聚苯乙烯树脂所含的共聚单体,可优选列举出:丙烯腈、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甲酯及丁二烯。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在本发明中,作为热塑性树脂,从相位差表现性、低温下的拉伸性、以及与其他层的粘接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
所述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是该聚合物的结构单元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该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可以在主链具有脂环式结构,也可以在侧链具有脂环式结构。该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其中,从机械强度、耐热性等观点考虑,优选主链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
作为脂环式结构,可以列举出例如:饱和脂环式烃(环烷烃)结构、不饱和脂环式烃(环烯烃、环炔烃)结构等。其中,从例如机械强度、耐热性等的观点考虑,优选环烷烃结构及环烯烃结构,其中特别优选环烷烃结构。
就构成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而言,每1个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为优选4个以上、更优选5个以上,优选30个以下、更优选20个以下、特别优选15个以下的范围时,包含该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的树脂的机械强度、耐热性及成型性可取得高度平衡,故优选。
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中,具有脂环式结构的结构单元的比例可以根据使用目的而适宜选择,优选为55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90重量%以上。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中的具有脂环式结构的结构单元的比例在该范围时,包含该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的树脂的透明性及耐热性良好。
在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中,优选环烯烃类聚合物。环烯烃类聚合物是具有使环烯烃类单体聚合而得到的结构的聚合物。此外,环烯烃类单体是具有由碳原子形成的环结构、且在该环结构中具有聚合性的碳-碳双键的化合物。作为聚合性的碳-碳双键,可以列举例如能够进行开环聚合等聚合的碳-碳双键。此外,作为环烯烃类单体的环结构,可以列举出例如:单环、多环、稠合多环、桥环以及由这些环组合而成的多环等。其中,从使所得聚合物的介电特性及耐热性等特性取得高度平衡的观点考虑,优选多环的环烯烃类单体。
作为上述环烯烃类聚合物中的优选者,可以列举出:降冰片烯类聚合物、单环的环状烯烃类聚合物、环状共轭二烯类聚合物、以及它们的氢化物等。这其中,降冰片烯类聚合物因成型性良好而特别优选。
作为降冰片烯类聚合物的例子,可以列举出: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的开环聚合物、或者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与共聚单体的开环共聚物、或它们的氢化物;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的加成聚合物、或者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与共聚单体的加成共聚物、或它们的氢化物;等等。这其中,从成型性、耐热性、低吸湿性、尺寸稳定性、轻质性等观点考虑,特别优选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的开环(共)聚合物氢化物。这里,所述“(共)聚合物”是指聚合物及共聚物。
作为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例如可以举出:双环[2.2.1]庚-2-烯(惯用名:降冰片烯)、三环[4.3.0.12.5]癸-3,7-二烯(惯用名:双环戊二烯)、7,8-苯并三环[4.3.0.12,5]癸-3-烯(惯用名:桥亚甲基四氢芴)、四环[4.4.0.12,5.17,10]十二碳-3-烯(惯用名:四环十二碳烯)、以及这些化合物的衍生物(例如,环上具有取代基的衍生物)等。在此,作为取代基,可以举出例如烷基、亚烷基、极性基团等。另外,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或不同,也可以多个键合成环。另外,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极性基团的种类,例如可以举出:杂原子或具有杂原子的原子团等。作为杂原子,例如可以举出: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硅原子、卤原子等。作为极性基团的具体例,可以举出:羧基、羰氧基羰基、环氧基、羟基、氧基、酯基、硅烷醇基、甲硅烷基、氨基、腈基、磺酸基等。
作为可与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发生开环共聚的共聚单体,例如可以举出:环己烯、环庚烯、环辛烯等单环状烯烃类及其衍生物;环己二烯、环庚二烯等环状共轭二烯及其衍生物等。可与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发生开环共聚的共聚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的开环聚合物、以及和可与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共聚的共聚单体形成的开环共聚物,例如可以通过使单体在公知的开环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聚合或共聚来制造。
作为可与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发生加成共聚的共聚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乙烯、丙烯、1-丁烯等碳原子数2~20的α-烯烃及它们的衍生物;环丁烯、环戊烯、环己烯等环状烯烃及它们的衍生物;1,4-己二烯、4-甲基-1,4-己二烯、5-甲基-1,4-己二烯等非共轭二烯;等等。其中,优选α-烯烃,更优选乙烯。另外,可与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发生加成共聚的共聚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的加成聚合物、以及和可与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共聚的共聚单体形成的加成共聚物,例如可以通过使单体在公知的加成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聚合或共聚来制造。
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的开环聚合物的加氢产物、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和可与其发生开环共聚的共聚单体的开环共聚物的加氢产物、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的加成聚合物的加氢产物、以及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和可与其共聚的共聚单体的加成共聚物的加氢产物,例如可以通过在这些聚合物的溶液中,在包含镍、钯等过渡金属的公知的加氢催化剂的存在下,将碳-碳不饱和键的优选90%以上加氢来制造。
在降冰片烯类聚合物中,优选下述的降冰片烯类聚合物:作为结构单元,具有X:双环[3.3.0]辛烷-2,4-二基-亚乙基结构、和Y:三环[4.3.0.12,5]癸烷-7,9-二基-亚乙基结构,且这些结构单元的量相对于降冰片烯类聚合物的全部结构单元为90重量%以上,并且,X的含有比例与Y的含有比例之比以X:Y的重量比计为100:0~40:60。通过使用这样的聚合物,可以使含有该降冰片烯类聚合物的树脂的层长期不发生尺寸变化,光学特性的稳定性优异。
作为单环的环状烯烃类聚合物,可以列举出例如:环己烯、环庚烯、环辛烯等具有单环的环状烯烃类单体的加成聚合物。
作为环状共轭二烯类聚合物,可以列举出例如:使1,3-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二烯等共轭二烯类单体的加成聚合物进行环化反应而得到的聚合物;环戊二烯、环己二烯等环状共轭二烯类单体的1,2-或1,4-加成聚合物;及它们的氢化物;等等。
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可根据多层膜的使用目的而适宜选择,优选10,000以上、更优选15,000以上、特别优选20,000以上,优选100,000以下、更优选80,000以下、特别优选50,000以下。重均分子量在这样的范围时,多层膜的机械强度和成型加工性可取得高度平衡,因而优选。这里,所述重均分子量是使用环己烷(其中,在试样不溶于环己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甲苯)作为溶剂、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的聚异戊二烯或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
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1.2以上、更优选1.5以上、特别优选1.8以上,优选3.5以下、更优选3.0以下、特别优选2.7以下。通过使分子量分布在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能够提高聚合物的生产性、控制制造成本。此外,通过在上限值以下,由于低分子成分的量变少,因而能够抑制高温暴露时的弛豫、提高多层膜的稳定性。
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的饱和吸水率优选为0.03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2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0.01重量%以下。如果饱和吸水率为上述范围,则能够减小A层的面内相位差Re及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的经时变化。此外,能够抑制具备本发明的多层膜的偏振片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劣化,能够长时间稳定地保持良好的显示画面。
饱和吸水率是以将试验片在一定温度的水中浸渍一定时间后增加的重量相对于浸渍前的试验片重量的百分率表示的值。通常,在23℃的水中浸渍24小时而进行测定。例如,可以通过减少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中的极性基团的量而将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的饱和吸水率调节至上述范围。从进一步降低饱和吸水率的观点考虑,优选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不具有极性基团。
在不显著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条件下,所述热塑性树脂可以包含任意成分。作为任意成分的例子,可以举出:颜料、染料等着色剂;增塑剂;荧光增白剂;分散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抗氧化剂;微粒;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这些成分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需要说明的是,构成所述热塑性树脂的聚合物的比例的量通常为50重量%~100重量%、或70重量%~100重量%。
所述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110℃以上、特别优选120℃以上,优选190℃以下、更优选180℃以下、特别优选170℃以下。通过使所述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能够提高高温环境中的多层膜的耐久性。此外,通过为上限值以下,能够容易地进行拉伸处理。
构成A层的所述热塑性树脂的光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优选为10×10-12Pa-1以下、更优选7×10-12Pa-1以下、特别优选4×10-12Pa-1以下。由此,能够减小多层膜的面内延迟的偏差。这里,光弹性系数C是将双折射设为Δn、应力设为σ时,以C=Δn/σ表示的值。
在本申请中,A层“由热塑性树脂形成”是指:A层是使用热塑性树脂制造的。通过这样的制造,热塑性树脂直接构成A层,或者在根据需要而经过树脂中的聚合物的反应、溶剂的挥发等后构成A层。对于利用热塑性树脂制造A层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以通过采用熔融成型法、溶液流延法等将热塑性树脂成型为膜状来制造。作为熔融成型法,可以列举出例如:通过熔融挤出进行成型的挤出成型法、以及压制成型法、吹胀成型法、注塑成型法、吹塑成型法、及拉伸成型法等。在这些方法中,从获得机械强度和表面精度优异的A层的观点考虑,优选挤出成型法、吹胀成型法及压制成型法。这其中,特别是由于能够减少残留溶剂量、以及能够有效地实现简单的制造,因此尤其优选挤出成型法。
A层是具有给定的面取向系数P的层,因此A层表现出一定值的延迟。因此,A层优选为实施了用于使之表现出这样的延迟的拉伸处理的层。拉伸方法、条件等可以与后述的多层膜的拉伸工序相同。
A层的以1mm厚换算的总透光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90%以上。A层的以1mm厚计的雾度优选为0.3%以下、更优选0.2%以下。雾度如果超出上述数值范围,则有时多层膜的透明性降低。
A层的残留挥发性成分的含量优选0.1重量%以下、更优选0.05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0.02重量%以下。通过使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尺寸稳定性提高,能够减小A层的面内相位差Re及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的经时变化,进而能够抑制具备多层膜的偏振片或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劣化,长期稳定地保持良好的显示画面。挥发性成分是分子量200以下的物质,包含例如残留单体以及溶剂等。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可以作为分子量200以下的物质的总和、通过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来定量。
<1.2.B层>
B层是使用包含聚合物Y1作为主成分的材料Y形成的层。
在本申请中,B层是“使用材料Y形成”的层是指:B层是通过使用了材料Y作为材料的层形成工序而形成的层。通过这样的成型,材料Y直接形成为B层,或者在根据需要而经过其中成分的反应、溶剂的挥发等后形成为B层。例如,材料Y是包含聚合物Y1、交联剂以及水等挥发性介质的溶液或分散液,可通过介质的挥发以及聚合物Y1与交联剂的交联反应而形成B层。
B层通常与A层直接相接。即,通常在A层与B层之间不夹有其他层。但是,在不显著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前提下,如有必要,也可以采取在A层与B层之间夹持任意层的构成。
材料Y中包含的所述聚合物Y1是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40℃的聚合物,优选与构成上述A层的热塑性树脂的聚合物不同。作为所述聚合物Y1,优选具有水溶性或水分散性,更优选为能够通过交联剂发生交联的聚合物。
作为聚合物Y1,可以优选使用例如:在丙烯酸聚合物、乙烯基聚合物、聚氨酯、聚酯等各种聚合物中导入官能团而成的聚合物。作为所述官能团,可以列举出:羧基、羰氧基羰基、环氧基、羟基、氧基、酯基、硅烷醇基、甲硅烷基、氨基、腈基、磺基等极性基团,这其中,优选为羟甲基、羟基、羧基及氨基中的任意基团,更优选羟基或羧基,特别优选羟基。所述聚合物Y1中的极性基团的含量优选为0.0001~1当量/1kg,特别优选为0.001~1当量/1kg。
作为丙烯酸聚合物,可以列举出:丙烯酸、丙烯酸烷基酯等丙烯酸酯类、丙烯酰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酰胺及甲基丙烯腈中的任意单体的均聚物、通过这些单体中的2种以上的聚合而得到的共聚物、通过上述单体中的1种以上与共聚单体的聚合而得到的共聚物等。这其中,作为丙烯酸聚合物,优选丙烯酸烷基酯等丙烯酸酯类、及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类中的任意单体的均聚物或通过这些单体中的2种以上的聚合而得到的共聚物。可以列举出例如:具有碳原子数1~6的烷基的丙烯酸酯类及甲基丙烯酸酯类中的任意单体的均聚物或通过这些单体中的2种以上的聚合而得到的共聚物。所述丙烯酸聚合物是以上述组成作为主成分、并为了能够与交联剂中的官能团发生反应(交联反应)而使用一部分具有前述官能团的单体而得到的聚合物。
作为乙烯基聚合物,可以列举出:聚乙烯醇、酸改性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基甲基醚、聚烯烃、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聚乙酸乙烯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以及乙烯/乙酸乙烯酯类共聚物(优选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这其中,优选聚乙烯醇、酸改性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甲醛、聚烯烃、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以及乙烯/乙酸乙烯酯类共聚物(优选为乙烯/乙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物)。对于所述乙烯基聚合物,为了使其能够与交联剂(例如碳二亚胺化合物)发生交联反应而如下地将其制成可交联的聚合物:对于聚乙烯醇、酸改性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基甲基醚及聚乙酸乙烯酯,例如通过使聚合物中残留乙烯醇单元而成为具有羟基的聚合物;对于其他聚合物,例如通过使用一部分具有羟甲基、羟基、羧基和/或氨基的单体,从而使其成为可交联的聚合物。
作为聚氨酯,可以列举出:由多元醇化合物(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等)与多元酸(多元羧酸(例如,包含已二酸、琥珀酸、癸二酸、戊二酸、马来酸、富马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等二元羧酸、及偏苯三酸等三元羧酸的多元羧酸或其酸酐等))经反应而得到的脂肪族聚酯类多元醇、聚醚多元醇(例如聚(氧化亚丙基醚)多元醇、聚(氧化亚乙基-亚丙基醚)多元醇)、聚碳酸酯类多元醇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多元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和多异氰酸酯衍生的聚氨酯。在上述聚氨酯中,例如在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反应后,可将未反应而残留的羟基用作能够与交联剂中的官能团发生交联反应的极性基团。这里,作为聚氨酯,优选骨架中包含碳酸酯结构的聚碳酸酯类的聚氨酯。
作为聚氨酯,可以使用在作为水性聚氨酯树脂而市售的水性乳液中包含的那些。所述水性聚氨酯树脂是包含聚氨酯和水的组合物,通常是聚氨酯和视需要包含的任意成分分散在水中而成的组合物。作为水性聚氨酯树脂,可以使用例如ADEKA公司制造的“ADEKABONTIGHTER”系列、三井化学公司制造的“OLESTER”系列、DIC公司制造的“BONDIC”系列、“HYDRAN(WLS201,WLS202等)”系列、BAYER公司制造的“Impranil”系列、花王公司制造的“Poise”系列、三洋化成工业公司制造的“SANPRENE”系列、第一工业制药公司制造的“Superflex”系列、楠本化成公司制造的“NEOREZ”系列、Lubrizol公司制造的“Sancure”系列等。聚氨酯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聚酯,一般可以使用上述多元醇化合物与上述多元酸反应而得到的聚合物。在所述聚酯中,例如在多元醇与多元酸的反应结束后,可将未反应而残留的羟基、羧基用作能够与交联剂发生交联反应的官能团(极性基团)。当然,也可以将具有羟基、羧基等极性基团的第三成分在聚合时添加到反应体系中。为了提高粘接力,可以将聚酯与丙烯酸、丙烯酸烷基酯等丙烯酸酯类、丙烯酰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酰胺以及甲基丙烯腈中的任意单体的均聚物、通过这些单体中的2种以上的聚合而得到的共聚物、上述单体中的1种以上与共聚单体聚合而得到的共聚物等丙烯酸聚合物组合而制成复合物,并将该复合物用作聚合物Y1。
作为水溶性或水分散性的聚酯,可以使用适当合成得到的那些,也可以使用市售品。作为该市售品,可列举例如:“Nichigo-POLYESTER(Nichigo-POLYESTERW-0030、Nichigo-POLYESTERW-0005S30WO、Nichigo-POLYESTERWR-961等)”系列(日本合成化学公司制造)、“PESRESIN A(PESRESIN A-210、PESRESIN A-520、PESRESIN A-684G、PESRESIN A-695GE等)”系列(高松油脂公司制造)等。
材料Y可以包含有机溶剂,但优选是实质上不包含有机溶剂的水性乳液。具体地,有机溶剂可以少于1重量%。这里,作为有机溶剂的例子,可以列举出甲基乙基酮、N-甲基-2-吡咯烷酮、以及丁基溶纤剂。
构成B层的材料Y优选除包含聚合物Y1之外还包含交联剂。对所述交联剂的种类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是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能够与聚合物Y1中的官能团(极性基团)反应而成键的官能团的化合物。作为交联剂,可以列举出例如:环氧化合物、碳二亚胺化合物、唑啉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等。
<环氧化合物>
作为环氧化合物,可以使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多官能环氧化合物。由此,能够使交联反应进行,从而有效地提高B层的机械强度。
作为环氧化合物,优选具有水溶性的那些、或能够分散于水而乳化的那些。这样的环氧化合物在水性树脂组合物中可优选使用。这里,水性树脂组合物是指以溶解或分散于水等水性溶剂的状态含有固体成分的组合物。如果环氧基具有水溶性或能够乳化,则能够使所述水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性良好,能够容易地进行B层的制造。
作为所述环氧化合物的例子,可以列举出: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等二醇类1摩尔和环氧氯丙烷2摩尔通过醚化而得到的二环氧化合物;甘油、聚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山梨醇等多元醇类1摩尔和环氧氯丙烷2摩尔以上通过醚化而得到的多环氧化合物;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乙二酸、己二酸等二元羧酸1摩尔和环氧氯丙烷2摩尔通过酯化而得到的二环氧化合物等。环氧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更具体地,作为所述环氧化合物,优选1,4-双(2’,3’-环氧丙氧基)丁烷、1,3,5-三缩水甘油基异氰脲酸酯、1,3-二缩水甘油基-5-(γ-乙酰氧基-β-氧丙基)异氰脲酸酯、山梨醇聚缩水甘油醚类、聚甘油聚缩水甘油醚类、季戊四醇聚缩水甘油醚类、二甘油聚缩水甘油醚、1,3,5-三缩水甘油基(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甘油聚甘油醚类及三羟甲基丙烷聚缩水甘油醚类等环氧化合物,作为其具体市售品,可以列举出例如:Nagase ChemteX公司制造的“Denacol(Denacol EX-521,EX-614B等)”系列等。
就环氧化合物的量而言,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合物Y1,通常为2重量份以上、优选4重量份以上、更优选5重量份以上,通常为35重量份以下、优选3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25重量份以下。通过使环氧化合物的量在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环氧化合物与构成B层的聚合物Y的反应充分进行,因此能够适当地提高B层的机械强度;通过在上限值以下,能够减少未反应的环氧化合物的残留,可适当地提高B层的机械强度。
此外,在作为聚合物Y1使用具有官能团的聚合物的情况下,相对于与该官能团成当量的环氧化合物的量,环氧化合物的量以重量基准计,优选0.2倍以上、更优选0.4倍以上、特别优选0.6倍以上;优选5倍以下、更优选4.5倍以下、特别优选4倍以下。这里,与所述官能团成当量的环氧化合物的量是指:恰好能够与聚合物Y1中的官能团的总量反应的环氧化合物的理论量。聚合物Y1的官能团能够与环氧化合物的环氧基反应。通过使环氧化合物的量落在上述范围,能够使官能团与环氧化合物的反应进行至适当程度,能够有效地提高B层的机械强度。
<碳二亚胺化合物>
作为碳二亚胺化合物,可以使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碳二亚胺基的化合物。碳二亚胺化合物通常通过有机二异氰酸酯的缩合反应来合成。这里,用于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碳二亚胺基的化合物的合成的有机二异氰酸酯的有机基团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使用芳香族类、脂肪族类中的任意、或者它们的混合体系,从反应性的观点来看,特别优选脂肪族类。
作为合成原料,可使用有机异氰酸酯、有机二异氰酸酯、有机三异氰酸酯等。作为有机异氰酸酯的例子,可以使用芳香族异氰酸酯、脂肪族异氰酸酯、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具体地,可以使用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二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4-亚苯基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环己烷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3-亚苯基二异氰酸酯等,此外,作为有机单异氰酸酯,可以使用异佛尔酮异氰酸酯、苯基异氰酸酯、环己基异氰酸酯、丁基异氰酸酯、萘基异氰酸酯等。
作为碳二亚胺化合物,可以作为市售品而获取例如Nisshinbo Chemical公司制造的“Carbodilite(Carbodilite V-02、V-02-L2、SV-02、V-04、E-02等)”系列。相对于B层的聚合物Y1,碳二亚胺化合物可以在1~200重量%、更优选5~100重量%的范围进行添加。
<唑啉化合物>
作为唑啉化合物,可以使用具有下述(I)所示的通式(式中,R4、R5、R6及R7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烷基、芳烷基、苯基或取代
作为加成聚合性唑啉,可以列举出例如:下述(II)所示的通式(式中,R4、R5、R6及R7同前述。R8表示具有加成聚合性不饱和键的非环状有机基团。)所表示的化合物等。作为这样的化合物,具体可以列举出:2-乙烯基-2-唑啉、2-乙烯基-4-甲基-2-唑啉、2-乙烯基-5-甲基-2-唑啉、
作为所述加成聚合性唑啉化合物的使用量,没有特殊限制,例如,相对于唑啉化合物的制造中使用的总单体成分100重量%,优选为5重量%以上,此外,优选为50重量%以下。如果少于5重量%,则固化程度不充分,存在损害耐久性、耐水性等的隐患。此外,作为任意的不饱和单体,没有特殊限制,是能够与加成聚合性唑啉共聚、且不与唑啉基反应的单体即可,例如可以使用上述单体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
作为这样的唑啉化合物,在水溶性型中可以列举EPOCROS WS-500、WS-700,在乳液型中,可以列举出EPOCROS K-2010、K-2020、K-2030(日本触媒公司制造)。特别是优选与主剂的反应性高的水溶性型。
作为唑啉化合物的使用量,优选使得反应物具有的羧基等官能团与唑啉化合物具有的唑啉基的摩尔比(官能团的摩尔数/唑啉基的摩尔数)为100/100~100/20。相对于唑啉基的官能团的摩尔比如果大于100/20,则存在残留未反应的官能团的隐患;如果小于100/100,则存在产生剩余的唑啉基、导致亲水基团增多的隐患。在作为交联剂而组合使用了其他交联剂的情况下,也优选达到上述摩尔比。
这里,在聚合物Y1具有羧基的情况下,在聚合物Y1与唑啉化合物的反应中,在羧基被中和了的情况下唑啉基与羧酸盐不易发生反应,因而也可以通过改变用于中和的胺的种类(挥发性)而对反应性进行控制。
<异氰酸酯化合物>
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使用1个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异氰酸酯基的脂肪族、脂环族或芳香族等的化合物。作为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优选碳原子数1~12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可以列举出例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2,4-三甲基己烷二异氰酸酯、己烷二异氰酸酯(HDI)等。作为脂环式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优选碳原子数4~18的脂环式二异氰酸酯,可以列举出例如:1,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甲基亚环己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等。作为芳香族异氰酸酯,可以列举出例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
材料Y中,除了上述交联剂以外还可以配合固化促进剂、固化助剂等。作为固化促进剂,例如在使用环氧化合物作为交联剂的情况下,可以优选使用叔胺类化合物(4-位上具有叔胺的具有2,2,6,6-四甲基哌啶基的化合物除外)、三氟化硼络合物等。固化促进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固化促进剂的配合量可根据使用目的而适当选择,例如相对于100重量份的具有官能团的聚合物Y1,通常为0.001~30重量份、优选0.01~20重量份、更优选0.03~10重量份。
作为固化助剂,可以举出:醌二肟、苯醌二肟、对亚硝基苯酚等肟/亚硝基类固化助剂;N,N-间亚苯基双马来酰亚胺等马来酰亚胺类固化助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三烯丙基氰脲酸酯、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等烯丙基类固化助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类固化助剂;乙烯基甲苯、乙基乙烯基苯、二乙烯基苯等乙烯基类固化助剂;等。这些固化助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固化助剂的配合量相对于交联剂100重量份,通常为1~100重量份,优选10~50重量份的范围。
<其他成分>
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前提下,材料Y还可以包含上述以外的其他成分。材料Y通常包含水或水溶性的溶剂。作为水溶性的溶剂,例如可以举出: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四氢呋喃、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亚砜、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丁醚、甲乙酮、三乙胺等。其中,作为溶剂,优选使用水。溶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2种以上。所配合的溶剂的量优选设定为使得材料Y的粘度达到适于涂布的范围。
此外,材料Y可以包含1种或2种以上的微粒。根据这样的构成,可通过使B层包含微粒而在B层的表面形成凹凸。通过形成这样的凹凸,在将多层膜形成为长条状的情况下,在将该多层膜卷绕时,B层与其他层的接触面积减小,由此,可仅在这种程度上提高B层的表面的滑动性,从而抑制将本发明的多层膜卷绕时皱褶的发生。
微粒的平均粒径通常为1nm以上,优选为5nm以上,更优选为10nm以上,通常为500nm以下,优选为300nm以下,更优选为200nm以下。通过使平均粒径在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可以有效提高B层的滑动性;通过使平均粒径在上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可以将雾度抑制在低水平。作为微粒的平均粒径,采用通过激光衍射法测定粒径分布、在所测定的粒径分布中从小粒径侧起计算的累积体积达到50%的粒径(50%体积累积粒径D50)。
作为微粒,可以使用无机微粒、有机微粒中的任意微粒,优选使用水分散性的微粒。作为无机微粒的材料,可以举出例如: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锆等无机氧化物;碳酸钙、滑石、粘土、煅烧高岭土、煅烧硅酸钙、水合硅酸钙、硅酸铝、硅酸镁、磷酸钙等。另外,作为有机微粒的材料,可以举出例如:有机硅树脂、氟树脂、丙烯酸树脂等。这其中,优选二氧化硅。这是由于,二氧化硅的微粒由于抑制皱褶产生的能力及透明性优异、不易产生雾度、没有着色,因此对本发明的多层膜的光学特性的影响更小。另外由于,二氧化硅在聚氨酯树脂中的分散性及分散稳定性良好。另外,在二氧化硅微粒中,特别优选非晶态胶体二氧化硅粒子。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合物Y1,材料Y中包含的微粒的量通常为0.5重量份以上、优选5重量份以上、更优选8重量份以上;通常为20重量份以下、优选18重量份以下、更优选15重量份以下。通过使微粒的量在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可以抑制卷绕多层膜时皱褶的产生。另外,通过使微粒的量在上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可以保持本发明的多层膜的无白浊的外观。
进一步,只要不显著损害本发明的效果,材料Y中也可以含有例如耐热稳定剂、耐候稳定剂、流平剂、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防静电剂、助滑剂、抗粘连剂、防雾剂、润滑剂、染料、颜料、天然油、合成油、蜡、上述以外的交联剂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2种以上。
材料Y包含聚合物Y1作为主成分。具体地,将材料Y中的固体成分总量设为100重量%,材料Y中的聚合物Y1的量可以是60~100重量%、优选70~100重量%。
构成本发明的多层膜的A层和B层满足以下的数学式(1)~(4)。在式(1)~(4)中,Ta为A层的厚度,Tb为B层的厚度,P为A层的面取向系数,Ea”为A层的损耗弹性模量,Eb”为B层的损耗弹性模量,Ea’为A层的储能弹性模量,Eb’为B层的储能弹性模量。
(1)0.0003<Tb/Ta<0.2
(2)P>0.001
(3)Eb”>Ea”+0.01GPa
(4)Eb’<Ea’-1GPa
如上述数学式(1)所示,A层的厚度Ta与B层的厚度Tb之比Tb/Ta为0.0003以上、更优选0.001以上、更优选0.0025以上、更优选大于0.0025、特别优选大于0.01,此外,为0.2以下、优选0.15以下、更优选0.1以下、更优选小于0.1、更优选小于0.09。Tb/Ta如果在下限值以下,则粘接强度不足;如果在上限值以上,则B层的粘性增强,难以以长条卷形式卷取。
A层的厚度优选8μm以上、更优选9μm以上、特别优选10μm以上,优选100μm以下、更优选90μm以下、特别优选80μm以下。通过A层的厚度在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能够提高多层膜的机械强度;通过在上限值以下,能够使多层膜的厚度变薄。
此外,B层的厚度优选50nm以上、更优选100nm以上、特别优选150nm以上,此外,优选5μm以下、更优选2μm以下、特别优选1μm以下。B层的厚度如果为下限值以下,则粘接强度不足。此外,B层的厚度如果为上限值以上,则成为较软的层的B层易发生变形,因此难以以多层膜长条卷的形式卷取。即,通过使B层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得到A层与B层之间的充分的粘接强度、且能够使多层膜的厚度变薄。
如上述数学式(2)所示,A层的面取向系数P必须大于0.001、优选大于0.0015、更优选大于0.002。通过A层的面取向系数P在上述范围,能够使A层的厚度变薄、提高相位差。此外,对面取向系数P的上限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是小于0.03的值。这里,面取向系数P是表示层中所含的分子链的取向状态的指标,是由该层的折射率nx、ny及nz、根据下式计算得出的数值。
P=(nx+ny)/2-nz
折射率的测定波长可以为590nm。
可以通过在本发明的多层膜的制造中适当调整对A层的光学各向异性有影响的条件,从而将面取向系数P调整为希望的值。具体地,通过在对由A层构成的膜或包含A层的膜进行拉伸的工序中,调整拉伸温度、拉伸速度、拉伸倍率等条件,能够将P的值调整为大于0.001。此外,通过在对由A层构成的膜或包含A层的膜施加热或张力的工序中,调整该温度以及张力,也能够将P的值调整为大于0.001。例如,通过在A层上形成B层的工序中,适当调整在用于形成B层的材料的干燥操作中施加的热及张力,能够将P的值调整为大于0.001。
如上述数学式(3)所示,A层的损耗弹性模量Ea”与B层的损耗弹性模量Eb”之差(Eb”-Ea”)必须为0.01GPa以上,优选大于0.01GPa,更优选大于0.015GPa。即,优选Eb”>Ea”+0.01GPa,更优选Eb”>Ea”+0.015GPa。在损耗弹性模量之差小于0.01GPa的情况下,多层膜的粘接性不充分。对(Eb”-Ea”)的上限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是1GPa以下。此外,Eb”优选0.1GPa以上、更优选0.12GPa以上、更优选0.25GPa以上、特别优选0.26GPa以上,优选1GPa以下、更优选0.9GPa以下。如果Eb”为下限值以下,则粘接强度不足,如果为上限值以上,则粘性增强,难以以长条卷形式卷取。
A层的损耗弹性模量Ea”和B层的损耗弹性模量Eb”之差可以通过适宜选择构成A层的材料以及构成B层的材料而调整为希望的值。具体地,作为聚合物Y1,通过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的聚氨酯,可以获得高损耗弹性模量Eb”。作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的聚氨酯的例子,可以列举出具有柔性长链的多元醇的聚氨酯。
这里,在本发明的多层膜仅具备一层A层的情况下,该A层的厚度为厚度Ta;在本发明的多层膜具备二层以上A层的情况下,这些A层的厚度的总和为厚度Ta。此外,在本发明的多层膜仅具备一层B层的情况下,该B层的厚度为厚度Tb;在本发明的多层膜具备二层以上B层的情况下,这些B层的厚度的总和为厚度Tb。
这里,A层与B层的界面折射率差优选为0.06以下。界面折射率差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抑制在光透过本发明的多层膜时光的损耗。然而,若不在上述范围内,则会由于A层与B层的界面处的光的反射而导致光的透过率降低,膜的雾度增高。
如上述数学式(4)所示,A层的储能弹性模量Ea’与B层的储能弹性模量Eb’之差(Ea’-Eb’)为1GPa以上、优选大于1GPa、更优选为1.2GPa以上,此外,优选为6GPa以下、更优选4GPa以下、特别优选3GPa以下。在(Ea’-Eb’)的值小于上述数值的情况下,粘接强度不足,故不优选。在(Ea’-Eb’)的值大的情况下,B层会成为比A层柔软的材料。因此,B层发生变形的能量增高,其结果,能够提高剥离强度。
<其他层>
本发明的多层膜可以在A层的与B层相反侧的面具备任意的层。作为任意的层的例子,可以举出:防反射层、硬涂层、防静电层、防眩层、防污层、隔离膜等。
<多层膜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多层膜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多层膜例如可以通过以下的工序来制造。即,多层膜的制造方法可以是包括下述工序的方法:形成由构成A层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膜(层1)的工序;在该膜(层1)的表面使用材料Y形成层2、从而形成多层膜基材的工序;以及,通过将所述多层膜基材进行拉伸,形成具备相当于拉伸后的层1的A层、以及相当于拉伸后的层2的B层的多层膜的拉伸工序。
就形成膜(层1)的工序而言,例如可以通过采用熔融成型法、溶液流延法等将热塑性树脂成型为膜状来制造。作为熔融成型法,可以列举出例如:通过熔融挤出进行成型的挤出成型法、以及压制成型法、吹胀成型法、注塑成型法、吹塑成型法及拉伸成型法等。这些方法中,从获得机械强度以及表面精度优异的层1的观点来看,优选挤出成型法、吹胀成型法以及压制成型法。这其中,特别是由于能够减少残留溶剂的量、以及能够高效而简单地进行制造,因此尤其优选挤出成型法,。
在层1的表面使用材料Y形成层2、从而形成多层膜基材的工序例如可以按以下步骤实施。即,首先,在层1的表面涂布材料Y而形成涂膜。然后,使所述涂膜中的树脂成分固化而得到层2。
这里,作为上述涂布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制,可以采用公知的涂布方法。作为具体的涂布方法,可以列举出例如:线棒涂布法、浸渍法、喷雾法、旋涂法、辊涂法、凹版涂布法、气刀涂布法、帘流涂布法、滑动涂布法、挤出涂布法等。
此外,在材料Y包含溶剂的情况下,通常在进行固化时使溶剂干燥而将其除去。干燥方法是任意的,可以采用例如减压干燥、加热干燥等任意的方法来进行。其中,从使材料Y中交联反应等反应迅速进行的观点考虑,优选通过加热干燥使材料Y中的树脂固化。在通过加热使材料Y中的树脂固化的情况下,加热温度可以在能够使溶剂干燥、使材料Y中的树脂成分固化的范围内适当设定。
作为材料Y,优选使用例如水性乳液(水分散体)。该情况下,在材料Y中,通常,材料Y中的各成分、即聚合物Y1、交联剂等各成分成为粒子而分散。从本发明的多层膜的光学特性的观点出发,该粒子的粒径优选为0.01μm~0.4μm。所述粒径可以采用动态光散射法来测定。例如,可以利用大塚电子公司制造的光散射光度计DLS-8000系列来进行测定。
此外,在材料Y为水性乳液的情况下,其粘度优选15mPa·s以下,特别优选10mPa·s以下。水性乳液的粘度如果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将水性乳液均匀涂布在A层的表面。对氨基甲酸酯组合物的粘度的下限没有特殊限制,优选1mPa·s以上。所述粘度是使用音叉型振动式粘度计在25℃的条件下测定的值。水性乳液的粘度例如可以根据水性乳液中含有的溶剂的比例、树脂中含有的粒子的粒径等来进行调整。
在所述拉伸工序中,通过将多层膜基材进行拉伸,能够得到具备相当于拉伸后的层1的A层与相当于拉伸后的层2的B层的多层膜。拉伸处理可以在使材料Y固化后进行,但从防止微粒等从使用材料Y形成的层脱落的观点来看,优选在使材料Y中的树脂成分固化之前、或与固化同时地进行拉伸处理。进一步,从形成均一的B层的观点来看,更优选在使材料Y中的树脂成分固化的同时进行拉伸处理。
在拉伸工序中,通过将层1和层2同时进行拉伸处理,从而使该层1表现出期望的相位差而得到A层。即,如果对层1进行拉伸,则形成于层1的表面的层2也被拉伸。然而,通常,由于层2的厚度相比于层1的厚度充分小,因此,相当于拉伸后的层2的B层不会表现出大的相位差。
对于拉伸处理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制,可以列举出例如:利用辊间的圆周速度之差沿长度方向进行单轴拉伸的方法(纵向单轴拉伸);使用拉幅机沿宽度方向进行单轴拉伸的方法(横向单轴拉伸);依次进行纵向单轴拉伸和横向单轴拉伸的方法(逐步双轴拉伸);同时进行纵向拉伸与横向拉伸的方法(同步双轴拉伸);沿着相对于拉伸前膜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进行拉伸的方法(斜向拉伸);等。这里,“斜向”是指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方向。
就拉伸时的膜温度而言,以形成A层的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基准,优选为Tg以上、更优选Tg+5℃以上、特别优选Tg+8℃以上,优选Tg+35℃以下、更优选Tg+30℃以下、特别优选Tg+25℃以下。通过使拉伸时的膜温度在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能够防止A层表现出大的延迟。此外,通过在上限值以下,能够使A层稳定地表现出期望的延迟。
拉伸倍率可根据多层膜需要表现出的延迟而适当设定。例如,在进行纵向拉伸的情况下,拉伸倍率优选1.1倍以上、优选5.0倍以下。此外,在进行横向拉伸的情况下,拉伸倍率优选1.3倍以上、更优选1.5倍以上,优选6.0倍以下、更优选5.0倍以下。通过使拉伸倍率在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能够防止厚度不均。此外,通过在上限值以下,能够减少对拉伸处理用设备施加的负荷。此外,拉伸处理次数可以是1次,也可以是2次以上。
在多层膜的制造方法中,还可以进一步进行上述工序以外的工序。例如,可以在拉伸处理前对多层膜实施预热处理。作为对多层膜进行加热的机构,可以列举出例如:烘箱型加热装置、辐射加热装置、或浸于液体中等。这其中,优选烘箱型加热装置。预热工序中的加热温度优选为“拉伸温度-40℃”以上、更优选“拉伸温度-30℃”以上,优选“拉伸温度+20℃”以下、更优选“拉伸温度+15℃”以下。这里,拉伸温度是指加热装置的设定温度。
此外,例如,可以对拉伸处理后的多层膜实施固定化处理。固定化处理的温度优选为室温以上、更优选“拉伸温度-40℃”以上,优选“拉伸温度+30℃”以下、更优选“拉伸温度+20℃”以下。
此外,也可以在于层1的表面形成层2之前,对层1的表面实施改性处理,从而提高层1与层2之间的密合性。作为对层1进行的表面改性处理,可以列举出例如能量射线照射处理以及药品处理等。作为能量射线照射处理,可以列举出例如: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电子束照射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等,从处理效率的观点等考虑,优选电晕放电处理及等离子体处理,特别优选电晕放电处理。另外,作为药品处理,例如可以举出:皂化处理、浸渍于重铬酸钾溶液、浓硫酸等氧化剂水溶液中然后用水洗涤的方法。
此外,优选对B层(相当于拉伸处理前的B层的层2)的表面实施亲水化表面处理。B层的表面通常会成为在使本发明的多层膜与其他构件贴合时的贴合面,因此可以通过使该面的亲水性进一步提高从而显著提高本发明的多层膜与其他构件的粘接性。
作为对B层进行的亲水化表面处理,例如可以举出: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皂化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等。其中,从处理效率的观点等考虑,优选电晕放电处理及等离子体处理,更优选电晕放电处理。另外,作为等离子体处理,优选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
在亲水化表面处理中,B层的表面的平均水接触角优选70°以下、更优选60°以下、特别优选50°以下,通常希望为20°以上。另外,水接触角的标准偏差优选为0.01°~5°。通过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以使B层的表面具有这样的水接触角,可以将本发明的多层膜与起偏器等其他构件牢固地粘接。
上述水接触角可使用接触角仪、通过θ/2法求出。
平均水接触角可以通过下述方法算出:例如,在实施了亲水化表面处理的B层的表面,在100cm2的范围内随机选取20个点,测定这20个点的水接触角,并求出该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水接触角的标准偏差可由该测定值算出。通过进行亲水化处理,可以在B层的表面导入例如羟基、羧基、羰基、氨基、磺酸基等官能团。
就电晕放电处理而言,作为电极的结构,优选电极丝、平面电极或辊式电极。为了均匀放电,优选在处理对象的膜与电极之间夹持电介质来实施处理。作为电极的材质,例如可以举出:铁、铜、铝、不锈钢等金属。作为电极形状,例如可以举出:薄板状、刀刃状、刷状等。
作为电介质,使用相对介电常数为10以上的电介质,优选将两极的电极分别用电介质夹持的结构。作为电介质的材质,例如可以举出:陶瓷;硅橡胶、聚四氟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塑料;玻璃;石英;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锆、二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钛酸钡等化合物;等。特别地,从可在低电压下高速地进行电晕放电处理的观点考虑,预先介入相对介电常数10以上(25℃环境下)的固体电介质是有利的。作为上述相对介电常数10以上的固体电介质,可列举例如二氧化锆、二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钛酸钡等氧化物;硅橡胶等。电介质的厚度优选0.3mm~1.5mm的范围。如果电介质的厚度过薄,则容易引起绝缘击穿,如果过厚,则会导致施加电压增高,因而存在效率变差的可能性。
处理对象的膜与电极之间的间隔优选为0.5mm~10mm。如果小于0.5mm,则只有厚度薄的膜能在电极间通过。因而,在存在例如接缝等厚度厚的部分的情况等下,膜的厚度厚的部分在电极间通过时,有些情况下会碰到电极,引起膜损伤。此外,如果大于10mm,则会导致施加电压增高,因而存在电源变大、放电呈流注状的可能性。
电晕放电处理的输出优选为尽可能减少处理对象面的损伤而进行处理的条件,具体而言,优选为0.02kW以上,更优选为0.04kW以上,优选为5kW以下,更优选为2kW以下。另外,在该范围内尽可能以低输出实施多次电晕放电处理的方法是优选的电晕放电处理方法。
电晕放电处理的密度可适当调整为使得层1的实施了电晕放电处理的面的平均水接触角为通常20°~70°、更优选20°~50°、且水接触角的标准偏差在0.01°~5°的范围内。具体地,电晕放电处理的密度优选为1W·min/m2以上,更优选为5W·min/m2以上,特别优选为10W·min/m2以上,优选为1000W·min/m2以下,更优选为500W·min/m2,特别优选为300W·min/m2以下。如果处理密度过低,则容易导致材料Y的涂布性降低。此外,如果处理密度过高,则容易导致经过处理的表面被破坏、密合性降低。
电晕放电处理的频率优选5kHz以上、更优选10kHz以上,优选100kHz以下、更优选50kHz以下。如果频率过于降低,则电晕放电处理的均一性劣化,存在发生电晕放电处理的不均的隐患。此外,如果频率过于增大,则虽然在进行高输出的电晕放电处理时没有问题,但在实施低输出的电晕放电处理时难以进行稳定的处理,其结果,存在发生处理不均的隐患。
电晕放电处理可以是用壳体将电极周边围起来,并向壳体的内部通入不活泼气体,如果使得气体接触到电极部,则可使放电以更细微的状态发生。作为不活泼气体,例如可以举出:氦气、氩气、氮气等。不活泼气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2种以上。
进行等离子体处理作为亲水化表面处理的情况下,作为等离子体放电处理,例如可以举出:辉光放电处理、火焰等离子体处理等。作为辉光放电处理,可采用在真空下进行的真空辉光放电处理、在大气压下进行的大气压辉光放电处理中的任意处理。其中,从生产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在大气压下进行的大气压辉光放电处理。大气压是指700Torr~780Torr的范围。
辉光放电处理是下述处理方法:将处理对象的膜置于相对的电极之间,向装置中导入等离子体激发性气体,并向电极间施加高频电压,由此使该气体发生等离子体激发,在电极间进行辉光放电。由此,可进一步提高被处理的面的亲水性。
等离子体激发性气体是指可在如上所述的条件下发生等离子体激发的气体。作为等离子体激发性气体,例如可以举出:氩、氦、氖、氪、氙等稀有气体;氮;二氧化碳;四氟甲烷等之类的氟利昂类及它们的混合物;在氩、氖等不活泼气体中加入可赋予羧基、羟基、羰基等极性官能团的反应性气体而得到的气体;等。另外,等离子体激发性气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2种以上。
等离子体处理中的高频电压的频率优选为1kHz~100kHz的范围。电压的大小优选设定为使施加于电极时的电场强度为1kV/cm~100kV/cm的范围。
进行皂化处理作为亲水化表面处理的情况下,作为皂化处理,优选碱皂化处理。作为处理方法,例如可以举出:浸渍法、碱液涂布法等,从生产性的观点考虑,优选浸渍法。
皂化处理中的浸渍法是指在适当的条件下在碱液中浸渍处理对象的膜,对该膜的全部表面中与碱具有反应性的所有的面进行皂化处理的方法。浸渍法不需要特别的设备,因此从成本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碱液优选为氢氧化钠水溶液。碱液的浓度优选为0.5mol/L以上,更优选为1mol/L以上,优选为3mol/L以下,更优选为2mol/L以下。碱液的液温优选为25℃以上,更优选为30℃以上,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下。为了将被处理的面的平均水接触角及水接触角的标准偏差设定在期望的范围内,例如对浸渍时间等进行适当调整。
在碱液中浸渍后,为了使被处理的膜不残留碱成分,优选用水对其进行充分水洗,或将其浸渍于稀薄的酸中来中和碱成分。
进行紫外线照射处理作为亲水化表面处理的情况下,照射的紫外线的波长通常为100nm~400nm。另外,作为紫外线的光源的灯的输出值通常为120W以上,优选为160W以上,通常为240W以下,优选为200W以下。如果将紫外线的照射量用相对于紫外线照射对象物的紫外线累积光量的总量来表示,则优选为100mJ/c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0mJ/cm2以上,特别优选为300mJ/cm2以上,优选为2,000mJ/c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0mJ/cm2以下,特别优选为1,000mJ/cm2以下。累积光量的总量是由紫外线照射灯的照度和线速度(膜的移动速度)而决定的值,例如可利用紫外线累积照度计(EYE GRAPHIC公司制:EYEUV METER UVPF-A1)进行测定。
此外,多层膜的制造方法也可以是包含将上述层1进行拉伸而形成A层的拉伸工序、以及在所述A层的表面使用材料Y而形成B层的工序的方法。即,为下述方式:预先准备经过了拉伸的拉伸膜,该拉伸膜相当于A层,在该A层的表面使用材料Y而形成B层。对于本制造方法的情况而言,A层已经具有给定的相位差,因此通常优选在形成B层的工序之前A层表现的相位差在作为制品的多层膜中得以保持。因而,在形成B层的工序中,加热温度优选设定为在A层不会产生取向驰豫的温度。具体地,在将形成基材膜的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时,优选(Tg-50℃)以上、更优选(Tg-40℃)以上,优选(Tg+60℃)以下、更优选(Tg+50℃)以下。
<1.3.多层膜的其他性质以及形状>
本发明的多层膜通常相对于偏振膜等其他膜的粘接性高。具体地,B层的表面的粘接性增高。得到这样的高粘接性的理由未必确定,但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可以推测如下。即,形成B层的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储能弹性模量低、损耗弹性模量高,因而B层容易变形,使B层变形的能量变得必要,故而粘接性提高。
从稳定发挥作为光学构件的功能的观点出发,多层膜的总透光率优选85%以上、更优选90%以上。透光率可以基于JIS K0115、使用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公司制造,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V-570”)进行测定。
多层膜的雾度优选1%以下、更优选0.8%以下、特别优选0.5%以下。通过使雾度为低的值,能够提高组装了多层膜的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鲜明性。这里,雾度是基于JISK7361-1997、利用日本电色工业公司制造的“浊度计NDH-300A”测定5个部位、并由这些测定值求出的平均值。
多层膜的面内延迟Re以及厚度方向的延迟Rth可根据多层膜的用途而任意设定。具体的面内延迟Re的范围优选50nm以上、优选200nm以下。此外,具体的厚度方向的延迟Rth优选50nm以上、优选300nm以下。
另外,多层膜的面内延迟Re的偏差优选10nm以内、更优选5nm以内、特别优选2nm以内。通过使面内延迟Re的偏差在上述范围,能够在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用相位差膜使用的情况下,使显示品质良好。这里,面内延迟Re的偏差是在多层膜的宽度方向测定光入射角0°(即,光线方向与多层膜的主面成垂直的状态)时的面内延迟Re时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多层膜的残留挥发性成分的量优选为0.1重量%以下,更优选为0.05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2重量%以下。通过使残留挥发性成分的量为上述范围,可以稳定地防止多层膜的光学特性的经时变化。此外,能够提高尺寸稳定性。此外,可以抑制具备本发明的多层膜的偏振片及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劣化,使显示画面长期稳定地保持良好。
在此,挥发性成分是指层中微量含有的分子量200以下的物质,可以列举出例如残留单体以及溶剂等。挥发性成分的含量作为层中所含的分子量200以下的物质的合计量,可以通过对作为测定对象的层利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来定量。
多层膜的总厚度优选8μm以上、更优选9μm以上、特别优选10μm以上,优选250μm以下、更优选200μm以下、特别优选150μm以下。通过使多层膜的总厚度在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能够提高多层膜的机械强度。此外,通过为上限值以下,能够使多层膜整体的厚度变薄。
因为多层膜的厚度不均可能影响到能否卷取,故优选为3μm以下、更优选2μm以下。这里,厚度不均是指厚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多层膜优选为长条状。长条状是指:相对于膜的宽度方向具有5倍左右以上的长度、优选10倍或以上的长度,具体是指具有可卷绕成卷状而进行保存或搬运的程度的长度。在将多层膜形成为长条状的情况下,优选准备长条状的A层,将A层陆续送出的同时,在其表面通过涂布材料Y等而连续地设置B层的构成。对相对于宽度的长度的倍率的上限没有特殊限制,通常可以为5000倍以下。
多层膜的宽度尺寸优选700mm以上、更优选1000mm以上、特别优选1200mm以上,优选2500mm以下、更优选2200mm以下、特别优选2000mm以下。
<2.偏振片>
本发明的偏振片是具备上述的多层膜与偏振膜的叠层体。偏振膜可以使用使相交成直角的二束直线偏振光的一束透过、而将另一束吸收或反射的膜。作为偏振膜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出:对于聚乙烯醇、部分缩甲醛化聚乙烯醇等乙烯醇类聚合物的膜,以适当顺序和方式实施利用碘、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质的染色处理、拉伸处理、交联处理等适当的处理而得到的偏振膜。特别是这样地包含聚乙烯醇的偏振膜,因为与多层膜的粘接性优异,因此优选。此外,偏振膜的厚度通常为5μm~80μm。
多层膜可以贴合在偏振膜的一面,也可以贴合在两面。此外,偏振片中多层膜的数量可以是1片,也可以是2片以上。进一步,在将偏振膜与多层膜进行贴合时,可视需要而使用粘接剂。此外,可以根据需要而使偏振膜与多层膜之间介入任意构件。其中,为了提高偏振膜与多层膜之间的粘接性,优选将多层膜的B层侧的面与偏振膜贴合。因此,本发明的偏振片优选依次具备偏振膜、B层、A层。
此外,出于保护偏振膜的目的,可以在偏振膜的单侧或两侧经由适当的粘接层而粘接保护膜。作为保护膜,优选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水分屏蔽性等优异的树脂膜。作为形成该树脂膜的树脂,可以列举出包含例如三乙酸纤维素等乙酸酯聚合物、具有脂环结构的聚合物、聚烯烃、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腈、聚砜、聚醚砜、聚酰胺、聚酰亚胺、丙烯酸聚合物等的树脂。
进一步,还可以在具备A层及B层的多层膜的不具备偏振膜的面上配置其他相位差层。相位差层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具有多个层的层。通过使多层膜和相位差层的各光学轴成希望的关系,能够提高后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觉辨认性。
<3.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上述的多层膜。多层膜具备A层及B层,能够实现双折射的高度补偿。因此,通过将该多层膜设置于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各种特性。
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具备:依次配置有光源侧偏振片、液晶单元及视觉辨认侧偏振片的液晶面板,和对液晶面板照射光的光源。通过将本发明的多层膜作为相位差膜配置在例如液晶单元与光源侧偏振片之间、液晶单元与视觉辨认侧偏振片之间等,能够大幅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觉辨认性。
作为液晶单元的驱动方式,可以列举出例如:平面转换(IPS)模式、垂直取向(VA)模式、多畴垂直取向(MVA)模式、连续焰火状排列(CPA)模式、混合排列向列(HAN)模式、扭转向列(TN)模式、超扭转向列(STN)模式、光学补偿弯曲(OCB)模式等。
<4.其他用途>
上述多层膜可容易地制造、且可实现双折射的高度补偿,因此其可以单独或者与其他构件组合使用。例如,可将多层膜单独用作相位差板或视场角补偿膜。此外,例如,可将相位差膜与圆偏振膜组合用作辉度提高膜。此外,它们还适用于例如液晶显示装置、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FED(场致发射)显示装置、SED(表面电场)显示装置等。
实施例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例,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范围的范围内任意地变更来实施。
在下面的说明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表示量的“%”及“份”为重量基准。此外,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以下说明的操作在常温及常压的条件下进行。
<评价方法>
(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方法)
准备作为样品的聚合物的单膜,使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UBM公司制造Rheogel-E4000),测定了该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厚度的测定方法)
A层、B层、以及多层膜的总厚度如下测定。使用椭偏仪(Woollam公司制造“M-2000”)测定了作为样品的多层膜的各层的折射率。然后,使用测定的折射率,利用光干涉式膜厚计(大塚电子公司制造“MCPD-9800”)测定了膜的厚度。
(面取向系数的测定方法)
使用Metricon公司制造的棱镜耦合折射率计Model2010,测定了波长590nm处的多层膜的最表层(A层)的折射率nx、ny、nz,按下式计算出面取向系数。
P=(nx+ny)/2-nz
这里,nx是面内最大折射率、ny是与nx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nz是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损耗弹性模量以及储能弹性模量的测定方法)
使用HYSITRON公司制造TI-950TriboIndenter,以常温、300Hz、压入深度50nm的条件测定了作为样品的多层膜的A层、B层的损耗弹性模量以及储能弹性模量。因为压入深度是50nm,所以得到的是仅最表面的信息。即,通过从多层膜的A层侧进行测定,可得到Ea’及Ea”的值,通过在多层膜的B层侧进行测定,可得到Eb’及Eb”的值。
(剥离强度的测定方法)
代替偏振片而准备了由包含降冰片烯类聚合物的树脂形成的未拉伸膜(玻璃化转变温度160℃、厚度100μm、日本瑞翁公司制造)。对多层膜及上述未拉伸膜的一面实施了电晕处理。在多层膜的实施了电晕处理的面以及未拉伸膜的实施了电晕处理的面附着粘接剂,将附着了粘接剂的面彼此贴合。此时,作为粘接剂,使用了UV粘接剂。由此,得到了具备多层膜及未拉伸膜的样品膜。
然后,将上述样品膜裁切成25mm的宽度,利用粘结剂将多层膜侧贴合于载玻片的表面。此时,作为粘结剂,使用了双面粘结带(日东电工公司制造,型号“CS9621”)。
在测力计的前端夹持上述未拉伸膜,通过沿载玻片的表面的法线方向进行拉伸,实施了90度剥离试验。此时,未拉伸膜被剥离时测定得到的力是为了使多层膜与未拉伸膜剥离所需要的力,因此测定该力的大小作为剥离强度。
测定的剥离强度按以下基准进行了评价。
良好:剥离强度为0.5N以上、或剥离前发生了材料破坏。
不良:剥离强度小于0.5N。
(对剥离强度的测定方法的补足)
在上述剥离强度的测定方法中,代替偏振片而使用了由包含降冰片烯类聚合物的树脂形成的未拉伸膜。为了验证这样地使用未拉伸膜代替偏振片进行剥离强度的测定的妥当性,对于实施例1中得到的多层膜,发明人进行了以下的实验。
代替由包含降冰片烯类聚合物的树脂形成的未拉伸膜,按照日本特开2005-70140号公报的实施例1,在偏振膜的一侧表面贴合多层膜、在偏振膜的另一侧表面贴合三乙酸纤维素膜,实施了90度剥离试验。即,首先准备了日本特开2005-70140号公报的实施例1中记载的偏振膜及粘接剂。经由上述的粘接剂将多层膜的实施了电晕处理的面贴合于所准备的偏振膜的一侧表面。此外,经由上述的粘接剂将三乙酸纤维素膜贴合于偏振膜的另一侧表面。然后,于80℃进行7分钟干燥以使粘接剂固化,得到了样品膜。对所得样品膜进行了90度剥离试验。
上述实验的结果,得到了与使用由包含降冰片烯类聚合物的树脂形成的未拉伸膜代替偏振片时相同的结果。因此,使用由包含降冰片烯类聚合物的树脂形成的未拉伸膜代替偏振片而进行的下述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结果是妥当的。
<实施例1>
(1-1.由A层形成的膜的制造)
将包含降冰片烯类聚合物的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137℃;日本瑞翁公司制造“ZEONOR1420R”)的粒料于100℃干燥5小时。然后,将干燥的树脂的粒料供给至单螺杆挤出机。树脂在挤出机内熔融后,经由聚合物导管以及聚合物滤器,被从T模头成片状地挤出至流延鼓上,进行冷却。由此,得到了厚度50μm、宽度675mm的膜。
(1-2.水性树脂组合物1的制备)
作为聚氨酯(具有作为官能团的极性基团的聚合物(聚合物Y1))的水分散体,量取Superflex(玻璃化转变温度-35℃;第一工业制药公司制造,碳酸酯类聚氨酯)、使得包含的聚氨酯为100份,向其中配合作为环氧化合物的Denacol EX-521(Nagase ChemteX公司制造)20份、己二酸二酰肼5份及水,得到了相当于材料Y的固体成分20%的液态的水性树脂组合物1。
(1-3.多层膜的制造)
使用电晕处理装置(春日电机公司制造),以输出500W、电极长1.35m、搬送速度15m/min的条件对(1-1)所得的膜的表面实施放电处理。对于(1-1)所得的膜的实施了放电处理的表面,使用辊涂器涂布上述的液态的水性树脂组合物1、使得干燥膜厚为1.26μm。然后,使用拉幅机式横向拉伸机,将(1-1)所得的膜的两端部用夹子把持,以拉伸温度152℃、拉伸倍率2.5倍进行连续横向单轴拉伸,然后裁去左右两端的部分。由此,将涂布的水性树脂组合物1进行干燥的工序、和对膜进行拉伸的工序被同时实施,在(1-1)所得的膜的表面形成B层。
由此,得到了A层厚度(Ta)20μm、B层厚度(Tb)0.5μm、A层面取向系数(P)0.004、A层损耗弹性模量(Ea”)0.36GPa、B层损耗弹性模量(Eb”)0.41GPa、A层储能弹性模量(Ea’)5.46GPa、B层储能弹性模量(Eb’)3.51GPa的多层膜1。此外,剥离强度测定结果为0.5N以上,良好。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工序(1-3)中,改变工序(1-2)的液态的水性树脂组合物1的涂布厚度,使得干燥膜厚为0.6μm。除上述以外,像实施例1那样实施。由此,得到了A层厚度20μm、B层厚度0.23μm、A层面取向系数0.004、A层损耗弹性模量0.36GPa、B层损耗弹性模量0.4GPa、A层储能弹性模量5.46GPa、B层储能弹性模量3.49GPa的多层膜2。此外,剥离强度测定结果为0.5N以上,良好。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工序(1-3)中,改变工序(1-2)的液态的水性树脂组合物1的涂布厚度,使得干燥膜厚为2.5μm。除上述以外,像实施例1那样实施。由此,得到了A层厚度20μm、B层厚度1μm、A层面取向系数0.004、A层损耗弹性模量0.36GPa、B层损耗弹性模量0.47GPa、A层储能弹性模量5.46GPa、B层储能弹性模量3.47GPa的多层膜3。此外,剥离强度测定结果为0.5N以上,良好。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工序(1-1)中,通过调整挤出机的转速,将所得的膜的厚度从50μm改变为115μm。此外,在实施例1的工序(1-3)中,改变工序(1-2)的液态的水性树脂组合物1的涂布厚度,使得干燥膜厚为0.6μm。而且,将拉伸温度从152℃改变为156℃,将拉伸倍率从2.5倍改变为2.9倍。除上述事项以外,像实施例1那样实施,得到了A层厚度40μm、B层厚度0.2μm、A层面取向系数0.003、A层损耗弹性模量0.38GPa、B层损耗弹性模量0.4GPa、A层储能弹性模量5.46GPa、B层储能弹性模量4.16GPa的多层膜4。此外,剥离强度测定结果为0.5N以上,良好。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工序(1-1)中,通过调整挤出机的转速,将所得的膜的厚度从50μm改变为80μm。此外,在实施例1的工序(1-3)中,改变工序(1-2)的液态的水性树脂组合物1的涂布厚度,使得干燥膜厚为2.2μm。而且,将拉伸温度从152℃改变为153℃,将拉伸倍率从2.5倍改变为4.5倍。
除上述事项以外,像实施例1那样实施,得到了A层厚度18μm、B层厚度0.5μm、A层面取向系数0.005、A层损耗弹性模量0.36GPa、B层损耗弹性模量0.41GPa、A层储能弹性模量5.57GPa、B层储能弹性模量3.51GPa的多层膜5。此外,剥离强度测定结果为0.5N以上,良好。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的工序(1-1)中,通过调整挤出机的转速,将所得的膜的厚度从50μm改变为63μm。此外,在实施例1的工序(1-3)中,改变工序(1-2)的液态的水性树脂组合物1的涂布厚度,使得干燥膜厚为2.3μm。而且,将拉伸温度从152℃改变为153℃,将拉伸倍率从2.5倍改变为4.6倍。
除上述事项以外,像实施例1那样实施,得到了A层厚度13μm、B层厚度0.5μm、A层面取向系数0.006、A层损耗弹性模量0.33GPa、B层损耗弹性模量0.41GPa、A层储能弹性模量5.57GPa、B层储能弹性模量3.51GPa的多层膜6。此外,剥离强度测定结果为0.5N以上,良好。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的工序(1-1)中,通过调整挤出机的转速,将所得的膜的厚度从50μm改变为70μm。此外,在实施例1的工序(1-3)中,改变工序(1-2)的液态的水性树脂组合物1的涂布厚度,使得干燥膜厚为1.1μm。而且,将拉伸温度从152℃改变为147℃,将拉伸倍率从2.5倍改变为2.2倍,将横向单轴拉伸改变为为斜向45度拉伸。
除上述事项以外,像实施例1那样实施,得到了A层厚度32μm、B层厚度0.5μm、A层面取向系数0.005、A层损耗弹性模量0.38GPa、B层损耗弹性模量0.41GPa、A层储能弹性模量5.46GPa、B层储能弹性模量3.51GPa的多层膜7。此外,剥离强度测定结果为0.5N以上,良好。
<实施例8>
在实施例1的工序(1-2)中,将作为聚氨酯的水分散体的Superflex(玻璃化转变温度-35℃;第一工业制药公司制造,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改变为作为聚氨酯的水分散体的ADEKA BONTIGHTER SPX-672(玻璃化转变温度-10℃;ADEKA公司制造,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此外,在实施例1的工序(1-3)中,改变工序(1-2)的液态的水性树脂组合物1的涂布厚度,使得干燥膜厚为1.4μm。
除上述事项以外,像实施例1那样实施,得到了A层厚度20μm、B层厚度0.55μm、A层面取向系数0.004、A层损耗弹性模量0.36GPa、B层损耗弹性模量0.4GPa、A层储能弹性模量5.46GPa、B层储能弹性模量3.51GPa的多层膜8。此外,剥离强度测定结果为0.5N以上,良好。
<实施例9>
在实施例1的工序(1-1)中,将包含环烯烃类聚合物的树脂从玻璃化转变温度137℃的日本瑞翁公司制造“ZEONOR”改变为玻璃化转变温度160℃的日本瑞翁公司制造“ZEONOR”。此外,将拉伸温度从152℃改变为175℃。
除上述事项以外,像实施例1那样实施,得到了A层厚度20μm、B层厚度0.5μm、A层面取向系数0.004、A层损耗弹性模量0.36GPa、B层损耗弹性模量0.41GPa、A层储能弹性模量5.46GPa、B层储能弹性模量3.51GPa的多层膜9。此外,剥离强度测定结果为0.5N以上,良好。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1的工序(1-2)中,将作为聚氨酯的水分散体的Superflex(玻璃化转变温度-35℃;第一工业制药公司制造,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改变为作为聚氨酯的水分散体的Superflex(玻璃化转变温度-21℃;第一工业制药公司制造,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
除上述事项以外,像实施例1那样实施,得到了A层厚度20μm、B层厚度0.5μm、A层面取向系数0.004、A层损耗弹性模量0.36GPa、B层损耗弹性模量0.41GPa、A层储能弹性模量5.46GPa、B层储能弹性模量3.51GPa的多层膜10。此外,剥离强度测定结果为0.5N以上,良好。
<实施例11>
在实施例1的工序(1-2)中,将作为聚氨酯的水分散体的Superflex(玻璃化转变温度-35℃;第一工业制药公司制造,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改变为作为聚氨酯的水分散体的Superflex(玻璃化转变温度-10℃;第一工业制药公司制造,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
除上述事项以外,像实施例1那样实施,得到了A层厚度20μm、B层厚度0.5μm、A层面取向系数0.004、A层损耗弹性模量0.2GPa、B层损耗弹性模量0.32GPa、A层储能弹性模量5.46GPa、B层储能弹性模量3.51GPa的多层膜11。此外,剥离强度测定结果为0.5N以上,良好。
<实施例12>
使用拉幅机式横向拉伸机,将实施例1的工序(1-1)所得的膜的两端部用夹子把持,以拉伸温度152℃、拉伸倍率2.5倍连续地进行横向单轴拉伸,然后将左右两端的部分裁去。由此,得到了A层膜。
然后,使用电晕处理装置(春日电机公司制造),以输出500W、电极长1.35m、搬送速度15m/min的条件对A层膜的一面实施了放电处理。
在A层膜的实施了放电处理的表面,使用辊涂器涂布实施例1的工序(1-2)所得的液态的水性树脂组合物1,使得干燥膜厚为0.6μm。
然后,通过使膜通过90℃的干燥烘箱,对水性树脂组合物1的层进行干燥,形成了B层。
由此,得到了A层厚度20μm、B层厚度0.6μm、A层面取向系数(P)0.004、A层损耗弹性模量(Ea”)0.18GPa、B层损耗弹性模量(Eb”)0.2GPa、A层储能弹性模量(Ea’)5.36GPa、B层储能弹性模量(Eb’)3.36GPa的多层膜12。此外,剥离强度测定结果为0.5N以上,良好。
<比较例1>
在实施例1中,未形成B层,仅对A层实施了拉伸处理。除上述事项以外,像实施例1那样实施,得到了A层厚度20μm、A层面取向系数0.004、A层损耗弹性模量0.33GPa、A层储能弹性模量5.46GPa的单层膜。此外,剥离强度测定结果为小于0.5N,剥离强度不充分。
<比较例2>
在实施例1的工序(1-2)中,将作为聚氨酯的水分散体的Superflex(玻璃化转变温度-35℃;第一工业制药公司制造,碳酸酯类聚氨酯树脂)改变为作为聚氨酯的水分散体的Superflex(玻璃化转变温度41℃;第一工业制药公司制造,酯类聚氨酯树脂)。
除上述事项以外,像实施例1那样实施,得到了A层厚度20μm、B层厚度0.5μm、A层面取向系数0.004、A层损耗弹性模量0.33GPa、B层损耗弹性模量0.34GPa、A层储能弹性模量5.46GPa、B层储能弹性模量4.6GPa的多层膜12。此外,剥离强度测定结果为小于0.5N,剥离强度不充分。
<结果>
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结果如表1~表3所示。这里,下述表中简称的含义如下。
A/B 2层:A层/B层的2层结构
TgA:形成A层的聚合物(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B:形成B层的聚合物(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a:A层的厚度(μm)
Tb:B层的厚度(μm)
P:A层的面取向系数
Ea”:A层的损耗弹性模量(GPa)
Eb”:B层的损耗弹性模量(GPa)
Ea’:A层的储能弹性模量(GPa)
Eb’:B层的储能弹性模量(GPa)
[表1]
[表2]
[表3]
<讨论>
由表1~表3可以确认:在实施例中,通过适当满足期望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厚度、面取向系数、损耗弹性模量、储能弹性模量,能够得到整个面粘接性良好的多层膜。
Claims (13)
1.一种多层膜,其具备:
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A层、和
形成于该A层的至少一侧表面的B层,
其中,所述B层使用材料Y而形成,所述材料Y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5℃~-10℃的聚合物作为主成分,
所述A层的厚度Ta、所述B层的厚度Tb、所述A层的面取向系数P、所述A层的损耗弹性模量Ea”、所述B层的损耗弹性模量Eb”、所述A层的储能弹性模量Ea’、以及所述B层的储能弹性模量Eb’满足下述式(1)~(4)的关系:
(1)2.5×10-3<Tb/Ta<1.0×10-1
(2)P>1.0×10-3
(3)Eb”>Ea”+0.01GPa
(4)Eb’<Ea’-1GP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包含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材料Y中包含的所述聚合物为聚氨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材料Y中包含的所述聚合物为聚氨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聚氨酯的骨架中包含碳酸酯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聚氨酯的骨架中包含碳酸酯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膜,其为具有仅1层所述A层和仅1层所述B层的2层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材料Y是实质上不包含有机溶剂的水性乳液。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材料Y是实质上不包含有机溶剂的水性乳液。
10.一种偏振片,其具备: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膜、和
包含聚乙烯醇的偏振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偏振片,其依次具备所述偏振膜、所述B层及所述A层。
12.一种多层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在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层1的表面使用材料Y而形成层2,从而形成多层膜基材的工序,所述材料Y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5℃~-10℃的聚合物作为主成分;以及
通过对所述多层膜基材进行拉伸而形成多层膜的拉伸工序,所述多层膜具备作为拉伸后的层1的A层、和作为拉伸后的层2的B层,
其中,在所述拉伸工序后,所述A层的厚度Ta、所述B层的厚度Tb、所述A层的面取向系数P、所述A层的损耗弹性模量Ea”、以及所述B层的损耗弹性模量Eb”满足下述式(1)~(4)的关系:
(1)2.5×10-3<Tb/Ta<1.0×10-1
(2)P>1.0×10-3
(3)Eb”>Ea”+0.01GPa
(4)Eb’<Ea’-1GPa。
13.一种多层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对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层1进行拉伸而形成A层的拉伸工序;以及
在所述A层的表面使用材料Y而形成B层的工序,所述材料Y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5℃~-10℃的聚合物作为主成分,
其中,所述A层的厚度Ta、所述B层的厚度Tb、所述A层的面取向系数P、所述A层的损耗弹性模量Ea”、以及所述B层的损耗弹性模量Eb”满足下述式(1)~(4)的关系:
(1)2.5×10-3<Tb/Ta<1.0×10-1
(2)P>1.0×10-3
(3)Eb”>Ea”+0.01GPa
(4)Eb’<Ea’-1GPa。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71974 | 2013-12-27 | ||
JP2013-271974 | 2013-12-27 | ||
PCT/JP2014/084132 WO2015098956A1 (ja) | 2013-12-27 | 2014-12-24 | 多層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多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29102A CN105829102A (zh) | 2016-08-03 |
CN105829102B true CN105829102B (zh) | 2018-10-09 |
Family
ID=53478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70152.7A Active CN105829102B (zh) | 2013-12-27 | 2014-12-24 | 多层膜、偏振片、及多层膜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338291B2 (zh) |
EP (1) | EP3088177A4 (zh) |
JP (1) | JP6477499B2 (zh) |
KR (1) | KR102313259B1 (zh) |
CN (1) | CN105829102B (zh) |
TW (1) | TWI680313B (zh) |
WO (1) | WO201509895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409540B2 (ja) * | 2014-12-09 | 2018-10-24 | 東レ株式会社 | フィルム、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積層体 |
KR20180088808A (ko) * | 2015-11-30 | 2018-08-07 | 니폰 제온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복층 필름, 제조 방법, 원 편광판, 반사 방지 필름 및 유기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표시 장치 |
JP6796253B2 (ja) * | 2016-04-04 | 2020-12-09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接着フィルム及びフラット配線材 |
SG11201900281XA (en) * | 2016-07-15 | 2019-02-27 | Brewer Science Inc | Laser ablative dielectric material |
KR102381004B1 (ko) * | 2016-09-23 | 2022-03-30 | 니폰 제온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다층 필름,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
CN109843581A (zh) * | 2016-10-31 | 2019-06-04 |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 光学膜、制造方法、以及多层膜 |
JP6838456B2 (ja) * | 2017-03-24 | 2021-03-03 |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
US10734505B2 (en) | 2017-11-30 | 2020-08-04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Lateral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with dual base region |
JP2021028646A (ja) * | 2017-12-05 | 2021-02-25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
JP7135794B2 (ja) * | 2018-11-30 | 2022-09-13 | Agc株式会社 | 光学フィルタ |
JP7504586B2 (ja) * | 2019-12-25 | 2024-06-24 |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粘着シート、繰り返し屈曲積層部材および繰り返し屈曲デバイス |
WO2023054256A1 (ja) | 2021-09-29 | 2023-04-06 |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 複層フィルム、光学複層フィルム、及び製造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44792A (zh) * | 2008-08-06 | 2010-02-10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偏振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9457A (zh) * | 2002-06-11 | 2005-08-24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偏振片、偏振片用胶粘剂、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
JP2004333480A (ja) * | 2003-04-14 | 2004-11-25 | Toray Res Center:Kk | 動的粘弾性測定方法および動的粘弾性測定装置 |
JP2004354557A (ja) * | 2003-05-28 | 2004-12-16 | Nitto Denko Corp | 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4827369B2 (ja) | 2003-08-28 | 2011-11-30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JP4592535B2 (ja) * | 2005-02-23 | 2010-12-0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多層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多層シートを用いた粘着シート |
JP4697871B2 (ja) * | 2005-10-20 | 2011-06-08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積層フィルム |
CN101374657A (zh) * | 2006-01-26 | 2009-02-25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叠层体 |
US20090252897A1 (en) * | 2006-06-01 | 2009-10-08 | Teijin Limited | Polarizing plat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JP4744496B2 (ja) * | 2007-04-16 | 2011-08-10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2008297376A (ja) * | 2007-05-30 | 2008-12-11 | Mitsui Chemicals Inc | 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フィルター用粘着シート |
JP2009241283A (ja) | 2008-03-28 | 2009-10-22 | Nippon Zeon Co Ltd | 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フィルム |
JP2009242464A (ja) * | 2008-03-28 | 2009-10-22 | Nippon Zeon Co Ltd | 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フィルム |
JP5305129B2 (ja) * | 2008-05-16 | 2013-10-02 |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 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フィルム |
JP2010139729A (ja) * | 2008-12-11 | 2010-06-24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複合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TW201134911A (en) * | 2010-03-03 | 2011-10-16 | Nitto Denko Corp | Protective sheet and use thereof |
JP5771418B2 (ja) * | 2010-09-30 | 2015-08-26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易接着層を有する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JP5712892B2 (ja) | 2010-11-29 | 2015-05-07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JP5644629B2 (ja) * | 2011-03-29 | 2014-12-24 |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 複層フィルム、複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及び偏光板 |
JP5945098B2 (ja) * | 2011-03-29 | 2016-07-05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偏光板および積層光学部材 |
-
2014
- 2014-12-24 JP JP2015554951A patent/JP6477499B2/ja active Active
- 2014-12-24 EP EP14873281.1A patent/EP3088177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12-24 CN CN201480070152.7A patent/CN105829102B/zh active Active
- 2014-12-24 US US15/107,041 patent/US10338291B2/en active Active
- 2014-12-24 KR KR1020167016204A patent/KR102313259B1/ko active Active
- 2014-12-24 WO PCT/JP2014/084132 patent/WO201509895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12-25 TW TW103145411A patent/TWI680313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44792A (zh) * | 2008-08-06 | 2010-02-10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偏振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80313B (zh) | 2019-12-21 |
KR102313259B1 (ko) | 2021-10-14 |
JP6477499B2 (ja) | 2019-03-06 |
TW201531751A (zh) | 2015-08-16 |
CN105829102A (zh) | 2016-08-03 |
WO2015098956A1 (ja) | 2015-07-02 |
EP3088177A1 (en) | 2016-11-02 |
US10338291B2 (en) | 2019-07-02 |
US20170038510A1 (en) | 2017-02-09 |
EP3088177A4 (en) | 2017-08-30 |
JPWO2015098956A1 (ja) | 2017-03-23 |
KR20160102415A (ko) | 2016-08-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29102B (zh) | 多层膜、偏振片、及多层膜的制造方法 | |
CN105829106B (zh) | 多层膜及其制造方法 | |
JP6586721B2 (ja) | 積層フィルム、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
JP2015024511A (ja) | 複層フィルム、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および偏光板 | |
TWI653136B (zh) | Laminated polyester film and polarizing plate using the same | |
TWI729212B (zh) | 多層薄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 |
JP6520038B2 (ja) | 複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偏光板 | |
JP6497063B2 (ja) | 複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偏光板 | |
TWI743240B (zh) | 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 | |
CN111869323A (zh) |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
CN116490291A (zh) | 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 | |
JP6844651B2 (ja) | 複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偏光板 | |
JP2012093663A (ja) | 偏光板のセ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パネル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12123182A (ja) |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偏光板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 |
WO2022163416A1 (ja) |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偏光フィルム | |
JP4595780B2 (ja) | 延伸複層フィルム | |
WO2022124076A1 (ja) |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
JP4910271B2 (ja) | 延伸積層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