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07356A - 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其制造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其制造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07356A CN105807356A CN201610030993.6A CN201610030993A CN105807356A CN 105807356 A CN105807356 A CN 105807356A CN 201610030993 A CN201610030993 A CN 201610030993A CN 105807356 A CN105807356 A CN 1058073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hesive phase
- polarization film
- partition
- sides
- methy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其制造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图像显示装置中设置得最靠近可视侧的偏振薄膜的两面具有粘合剂层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其成品率良好,并且能够满足高差吸收性。一种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其具有: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偏振薄膜中设置得最靠近可视侧的偏振薄膜、以及配置在该偏振薄膜的可视侧的粘合剂层A和配置在所述粘合剂层A的相反侧的粘合剂层B,并且在所述粘合剂层A上具有隔片SA1、在所述粘合剂层B上具有隔片SB,其中,所述粘合剂层A的23℃的储能弹性模量为0.02~0.3MPa,所述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卷曲量为-10mm~+60mm。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偏振薄膜中设置得最靠近可视侧的偏振薄膜的两面具有粘合剂层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涉及在可视侧配置有所述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图像显示装置。作为图像显示装置,可以列举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装置、PDP(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电子纸等。
本发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中,在偏振薄膜的两面具有粘合剂层,可视侧的粘合剂层可以适合应用于例如在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视侧应用的触控面板等输入装置、保护玻璃、塑料盖等透明基材等构件。另一方面,可视侧的相反侧的粘合剂层可以应用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部。作为所述触控面板,可以适合用于光学方式、超声波方式、静电电容方式、电阻膜方式等的触控面板。特别是可以适合用于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没有特别限制,可以用于例如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信息终端等。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装置等中,由于其图像形成方式,因此在液晶单元的两侧配置偏振元件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是粘贴偏振薄膜。在将所述偏振薄膜粘贴到液晶单元等的显示部侧时,通常使用粘合剂。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具有不需要为了使偏振薄膜固定而干燥的工序等优点,因此一般使用预先在偏振薄膜的单侧作为粘合剂层设置有粘合剂的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作为所述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提出了各种方案(专利文献1、2)。这些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粘合剂层侧应用于液晶单元等的显示部。
另一方面,在偏振薄膜的可视侧设置触控面板等输入装置、保护玻璃、塑料盖等透明基体等构件。对于所述构件,一般利用粘合剂层进行贴合(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709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05353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3481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述专利文献1、2所示,对于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偏振薄膜中设置得最靠近可视侧的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而言,该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粘合剂层贴合到显示部。另一方面,在所述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设置得最靠近可视侧的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可视侧设置透明基体等构件时,在所述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上,另行如专利文献3所示制备中间膜用的粘合片,将其作为粘合剂层进行贴合,然后再在该粘合剂层上贴合透明基体等构件。可见,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偏振薄膜中设置得最靠近可视侧的偏振薄膜上进一步贴合透明基体等构件时,需要多个工序。
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在偏振薄膜的两面具有粘合剂层的物体(全贴合(FullLamination):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作为所述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但是,在将所述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贴合到被粘物(在可视侧为透明基体等构件,在其相反侧为显示部)时,在贴合面的端部容易发生气泡的混入等,因此作业性不足,成品率不足。因此,对于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而言,要求工序的简化,并且要求作业性的提高以及成品率的提高。
另外,上述保护玻璃等透明基体等构件的表面由于印刷油墨而产生高差。因此,利用粘合剂层将所述具有高差表面的构件与其它构件贴合时,要求粘合剂层吸收高差,从而粘合剂层追随所述高差,以使得在各构件间不产生空隙。作为与所述高差相关的粘合剂层的指标,可以列举在由高差(μm)和粘合剂层的厚度(μm)表示的高差吸收性(%):(高差/粘合剂层的厚度)的值×100方面满足追随性。作为所述高差吸收性,要求约20%。近年来,所述高差吸收性的要求高达30%。一般为了吸收所述高差会考虑降低粘合剂层的弹性模量而使其变软,但是使粘合剂层变软时,加工性差,产生大量胶糊残留,在操作性方面不优选。
另一方面,使所述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粘合剂层(贴合透明基体等构件的一侧)变硬时,由于全贴合,导致所述高差吸收性下降,而且可靠性下降,容易产生发泡。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偏振薄膜中设置得最靠近可视侧的偏振薄膜的两面具有粘合剂层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其成品率良好,并且能够满足高差吸收性;以及提供其制造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所述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图像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所述课题反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了下述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其具有: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偏振薄膜中设置得最靠近可视侧的偏振薄膜、以及配置在该偏振薄膜的可视侧的粘合剂层A和配置在所述粘合剂层A的相反侧的粘合剂层B,并且在所述粘合剂层A上具有隔片SA1、在所述粘合剂层B上具有隔片SB,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合剂层A的23℃的储能弹性模量为0.02~0.3MPa,
所述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卷曲量(其中,以所述隔片SB一侧为下侧的方式放置在水平面上测定的卷曲量以+表示,以所述隔片SA1一侧为下侧的方式放置在水平面上测定的卷曲量以-表示)为-10mm~+60mm,所述卷曲量通过对于沿所述偏振薄膜的吸收轴方向切下300mm、沿吸收轴的正交方向切下250mm而得到的矩形物,以卷曲凸起的面为下侧的方式放置在水平面上而测定。
所述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中,优选所述卷曲量为+2mm~+30mm。
所述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中,优选所述隔片SA1的厚度为50μm以上,所述隔片SB的厚度为30μm~55μm。
所述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中,优选所述隔片SA1的剥离力a1高于所述隔片SB的剥离力b。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前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卷对卷的方式贴合单侧带有粘合剂层B的偏振薄膜和单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使得所述单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的粘合剂层A配置在所述单侧带有粘合剂层B的偏振薄膜中设置有粘合剂层B的一侧的相反侧的偏振薄膜上的工序(1),
所述单侧带有粘合剂层B的偏振薄膜具有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偏振薄膜中设置得最靠近可视侧的偏振薄膜和粘合剂层B,并且在所述粘合剂层B上具有隔片SB,
所述单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在隔片SA1上具有23℃的储能弹性模量为0.02~0.3MPa的粘合剂层A。
前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
所述单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通过从在粘合剂层A的一侧具有所述隔片SA1、在另一侧具有隔片SA2的两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上剥离隔片SA2的工序(a)而得到,
所述隔片SA1的剥离力a1、所述隔片SA2的剥离力a2和所述隔片SB的剥离力b满足a1>a2≥b的关系。
前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
所述隔片SA1的剥离力a1、所述隔片SA2的剥离力a2和所述隔片SB的剥离力b满足a1>1.5a2≥1.5b的关系。
前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
在所述以卷对卷的方式贴合的工序(1)中,
将所述单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的张力T1与所述单侧带有粘合剂层B的偏振薄膜的张力T2之比(T1/T2)控制为0.8以上。
前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
接着可以包括如下工序:
从所得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上剥离隔片SA1的工序(b)、和
在剥离所述隔片SA1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粘合剂层A上以卷对卷的方式贴合卷曲调节用隔片SA1’的工序(2)。
前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
在所述以卷对卷的方式贴合的工序(2)中,
将所述卷曲调节用隔片SA1’的张力T3与剥离所述隔片SA1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张力T4之比(T3/T4)控制为0.8以上。
前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
接着可以包括如下工序:
将所得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切割为任意尺寸的工序(c)、和
对切割出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端部进行切削的工序(d)。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有至少一片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其特征在于,
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偏振薄膜中设置得最靠近可视侧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为从前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上除去所述隔片SA1和所述隔片SB后的偏振薄膜,
以所述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粘合剂层A位于可视侧、粘合剂层B位于显示部侧的方式进行配置。
发明效果
在图像显示装置中,有时在与可视侧的偏振薄膜相比更靠近可视侧配置保护玻璃等透明基材等构件。以往在偏振薄膜上在可视侧层叠粘合剂层、然后层叠所述构件,但是本发明的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是在偏振薄膜的单面具有与透明基材等构件贴合的粘合剂层,在其相反侧具有与显示部贴合的粘合剂层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在偏振薄膜的可视侧也具有粘合剂层,因此在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中可以实现工序的简化。另外,根据两面预先设置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通过将其加工为规定的尺寸,可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和品质的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中,在两面的粘合剂层A和粘合剂层B上分别具有隔片SA1和隔片SB,通过该隔片SA1和隔片SB等,可以将卷曲量控制为规定量。通过象这样控制卷曲量,在将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贴合到显示部时,并且进一步贴合透明基体等构件时,可以抑制在贴合面的端部混入气泡,可以提高作业性,从而可以提高成品率。
另外,本发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中,将偏振薄膜的配置到可视侧的粘合剂层A(贴合保护玻璃等透明基体等构件的粘合剂层)的储能弹性模量控制为规定范围,因此无胶糊残留等问题,操作性良好。另外,根据将储能弹性模量控制为规定范围的粘合剂层,可以抑制由于全贴合而产生的高差吸收性的下降,并且可以控制与可靠性相关的耐久性(抑制发泡)。
另外,利用具有至少两层粘合剂层的多层粘合剂层形成所述粘合剂层A时,即使在透明基体等构件为在其表面具有高差的构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追随所述高差,从而无空隙地进行贴合。该多层粘合剂层即使在透明基体等构件为在其表面具有高差的构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追随所述高差从而无空隙地进行贴合。
本发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例如可以通过以卷对卷的方式将具有粘合剂层A的单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和具有隔片B的单侧带有粘合剂层B的偏振薄膜贴合的工序而制造,通过该以卷对卷的方式进行贴合的工序,可以提高操作性、抑制胶糊污染,并且可以提高所得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加工性。
另外,在所述以卷对卷的方式进行贴合的工序中,通过控制所述单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和所述单侧带有粘合剂层B的偏振薄膜的各自的张力,可以将所得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卷曲量控制为规定量。另外,即使通过将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中的隔片SA1重新粘贴,也可以将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卷曲量控制为规定量。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b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卷曲量的剖视图。
图2b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卷曲量的剖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经由本发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将图像显示装置和透明基体等构件贴合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a是示意性地表示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4b是示意性地表示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4c是示意性地表示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两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发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制造方法中以卷对卷的方式进行贴合的工序(1)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发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制造方法中使用卷曲调节用隔片的卷对卷的贴合工序(2)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偏振薄膜
A粘合剂层A(可视侧)
B粘合剂层B(可视侧的相反侧)
C构件(触控面板或透明基体)
D显示部(图像显示装置)
SA1粘合剂层A(可视侧)的隔片
SA1’粘合剂层A(可视侧)的卷曲调节用隔片
SA2粘合剂层A(可视侧)的隔片
SB粘合剂层B(可视侧的相反侧)的隔片
10、10’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
11单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
12单侧带有粘合剂层B的偏振薄膜
13剥离隔片SA1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
14两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
2粘合剂层(粘合剂层B)
3透明导电层(防静电层)
4玻璃基板
5液晶层
6驱动电极
7防静电层兼传感器层
8驱动电极兼传感器层
9传感器层
a第一粘合剂层
b第二粘合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附图的实施方式。
如图1a、图1b所示,本发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10(10’)具有偏振薄膜1、以及在该偏振薄膜1的两面的粘合剂层A和粘合剂层B。另外,本发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10(10’)在所述粘合剂层A上具有隔片SA1、在所述粘合剂层B上具有隔片SB。需要说明的是,作为隔片SA1,可以使用后述的卷曲调节用隔片SA1’。
在图1a中例示了粘合剂层A为1层的情况,但是所述粘合剂层A可以为从最外表面一侧(可视侧)起依次具有第一粘合剂层(a)和第二粘合剂层(b)的多层粘合剂层。在图1b中例示了粘合剂层A为第一粘合剂层(a)和第二粘合剂层(b)两层的多层的情况。所述粘合剂层A的多层粘合剂层的层数没有特别限制,通常可以设置约5层以下。多层粘合剂层的层数优选为2~4层,进一步优选为2~3层。所述多层粘合剂层中,各层通过直接粘附而设置。
所述多层粘合剂层中,相邻的粘合剂层可以使用组成不同的粘合剂层,但是不相邻的粘合剂层可以使用组成相同的粘合剂层。图1b中,第一粘合剂层(a)和第二粘合剂层(b)为不同的组成。作为粘合剂层A,从最外表面一侧(可视侧)起使用第一粘合剂层(a)、第二粘合剂层(b)和第三粘合剂层(c)时,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b)为不同的组成,第二粘合剂层(b)和第三粘合剂层(c)为不同的组成。第一粘合剂层(a)、第二粘合剂层(b)和第三粘合剂层(c)各自可以为不同的组成,但是第一粘合剂层(a)和第三粘合剂层(c)可以为相同的组成。
图2a、图2b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10(10’)的卷曲量的剖视图。卷曲量的测定对于将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10(10’)沿偏振薄膜1的吸收轴方向切下300mm、沿吸收轴的正交方向切下250mm而得到的矩形物进行。如图2a、图2b所示,卷曲量的测定中,以卷曲凸起的面为下侧的方式放置在水平面上进行测定。另外,关于卷曲量的测定,如图2a所示以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10(10’)的隔片SB一侧为下侧的方式放置在水平面上测定的卷曲量(h)表示为“+”,如图2b所示以所述隔片SA1(SA1’)一侧为下侧的方式放置在水平面上测定的卷曲量(h)表示为“-”。卷曲量(h)为所述矩形物的四个角中距离水平面最长的点的距离(mm)。
从作业性、成品率的观点考虑,将所述卷曲量(h)控制为-10mm~+60mm。所述卷曲量(h)如图2a所示为“+”,这从作业性、成品率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进一步优选为+2mm~+30mm,进一步优选为+5mm~+20mm。
<粘合剂层>
以下对本发明的粘合剂层A和粘合剂层B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粘合剂层A和粘合剂层B均是“透明的”,可以满足厚度25μm下测定的雾度值为2%以下。所述雾度值优选为0~1.5%,进一步优选为0~1%。
<粘合剂层的厚度>
另外,所述粘合剂层A的整体厚度优选为5μm~1mm。粘合剂层A的整体厚度可以根据粘合剂层A应用的部位适当地设计。粘合剂层A的整体厚度优选为10μm~500μm,进一步优选为20μm~300μm。
另外,粘合剂层A为具有第一粘合剂层(a)和第二粘合剂层(b)的多层粘合剂层时,各粘合剂层的厚度优选为3μm~200μm,进一步优选为5μm~150μm,进一步优选为10μm~100μm。
如图1b所示,粘合剂层A为第一粘合剂层(a)和第二粘合剂层(b)的两层构成时,第一粘合剂层(a)的厚度优选为3μm~200μm,进一步优选为5μm~100μm,进一步优选为10μm~75μm。第二粘合剂层(b)的厚度优选为10μm~300μm,进一步优选20μm~150μm,进一步优选为50μm~100μm。另外,第一粘合剂层(a)的厚度与第二粘合剂层(b)的厚度之差从高差吸收性和加工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0μm~270μm,进一步优选为30μm~200μm。
另一方面,所述粘合剂层B的厚度一般为1μm~500μm,优选为5μm~200μm,特别优选为10μm~100μm。
<粘合剂层的储能弹性模量>
所述粘合剂层A的23℃的储能弹性模量控制为0.02~0.3MPa。通过储能弹性模量控制为所述范围的粘合剂层A,可以抑制胶糊污染,并且可以提高在透明基体上的贴合作业性、提高成品率。所述储能弹性模量优选为0.02~0.4MPa,进一步优选为0.03~0.3MPa,进一步优选为0.05~0.1MPa。所述粘合剂层A的储能弹性模量的控制从满足高差吸收性的方面考虑也是优选的。
<粘合剂层的剥离力>
所述粘合剂层A上具有隔片SA1(SA1’)、所述粘合剂层B上具有隔片SB。所述隔片SA1(SA1’)对所述粘合剂层A的剥离力a1优选为0.01~5N/50mm,进一步优选为0.05~2N/50mm,进一步优选为0.1~1N/50mm。另外,所述隔片SB对所述粘合剂层B的剥离力b优选为0.01~5N/50mm,进一步优选为0.05~2N/50mm,进一步优选为0.1~1N/50mm。
另外,所述隔片SA1(SA1’)的剥离力a1调节为高于所述隔片SB的剥离力b从先贴合到显示用面板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所述隔片SA1(SA1’)的剥离力a1与所述隔片SB的剥离力b之差从防止剥离不良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01~2N/50mm,进一步优选为0.02~1N/50mm。
所述储能弹性模量、剥离力的测定基于实施例的记载。
如图3所示,将除去所述隔片SA1(SA1’)和所述隔片SB后的本发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本发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中的偏振薄膜,作为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偏振薄膜中设置得最靠近可视侧的偏振薄膜使用。本发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所述粘合剂层A配置在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视侧,与透明基材等构件C贴合。粘合剂层B配置在偏振薄膜中粘合剂层A的相反侧,与显示部D贴合。
作为构件C,可以列举在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视侧应用的触控面板等输入装置、保护玻璃、塑料盖等透明基体等。
显示部D与至少一片偏振薄膜1一起形成图像显示装置的一部分,可以列举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装置、PDP(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电子纸等。作为显示部D,可以优选使用与偏振薄膜1一起使用的、具有液晶层5的液晶显示装置。示意性地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图像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如图4a~图4c所示。图4a~图4c的图像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中,上部的偏振薄膜1位于最靠近可视侧处。
图4a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保护玻璃C/粘合剂层A/偏振薄膜1(可视侧)/粘合剂层2(B)/防静电层3/玻璃基板4/液晶层5/驱动电极6/玻璃基板4/粘合剂层2/偏振薄膜1的构成。防静电层3、驱动电极6可以由透明导电层形成。需要说明的是,防静电层3可以任选地形成。
图4b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为将透明导电层用作触控面板(内嵌型触控面板)的电极用途的情况,其具有保护玻璃C/粘合剂层A/偏振薄膜1(可视侧)/粘合剂层2(B)/防静电层兼传感器层7/玻璃基板4/液晶层5/驱动电极兼传感器层8/玻璃基板4/粘合剂层2/偏振薄膜1的构成。防静电层兼传感器层7、驱动电极兼传感器层8可以由透明导电层形成。
图4c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为将透明导电层用作触控面板(外嵌型触控面板)的电极用途的情况,其具有保护玻璃C/粘合剂层A/偏振薄膜1/粘合剂层2(B)/防静电层兼传感器层7/传感器层9/玻璃基板4/液晶层5/驱动电极6/玻璃基板4/粘合剂层2/偏振薄膜1的构成。防静电层兼传感器层7、传感器层9、驱动电极6可以由透明导电层形成。
作为偏振薄膜,一般使用在偏振器的单面或两面具有透明保护薄膜的偏振薄膜。偏振薄膜中的透明保护薄膜上可以设置硬涂层等功能层。此外,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适当地使用在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的形成中使用的光学薄膜。另外,作为光学薄膜,可以列举例如反射板或半反半透板、相位差板(包括1/2、1/4等波长板)、光学补偿薄膜、视觉补偿薄膜、增亮薄膜等作为有时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形成中使用的光学层的光学薄膜。这些光学薄膜可以单独作为光学薄膜使用,也可以在实际使用时层叠在所述偏振薄膜上而使用1层或2层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图4a~图4c中,为了与液晶单元(玻璃基板)等其它构件胶粘而公开了粘合剂层2。比液晶单元更靠近可视侧(上侧)的粘合剂层2作为粘合剂层B应用。粘合剂层2可以适当选择使用例如以丙烯酸类聚合物、聚硅氧烷类聚合物、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醚、含氟型或橡胶类等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各种粘合剂。特别是,优选象丙烯酸类粘合剂这样光学透明性优良,显示适度的润湿性、凝聚性和胶粘性的粘合特性,耐候性、耐热性等优良的粘合剂。
液晶显示装置一般通过适当地组装液晶单元(玻璃基板/液晶层/玻璃基板的构成)和设置在其两侧的偏振薄膜、以及根据需要的照明系统等构成部件后装上驱动电路等来形成。液晶单元可以使用例如TN型或STN型、π型、VA型、IPS型等任意的类型。另外,可以形成使用背光或者反射板作为照明系统等的适当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在形成液晶显示装置时,可以在适当的位置配置一层或两层以上的扩散板、防眩层、防反射膜、保护板、棱镜阵列、透镜阵列、光扩散板、背光等适当的部件。
作为构件C,可以使用触控面板。触控面板C为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依次层叠有透明基体、粘合剂层2、透明导电性薄膜。另外,透明导电性薄膜可以层叠两层以上。透明基体可以具有传感器层。需要说明的是,透明基体作为保护玻璃或塑料盖等,可以将其单独地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此外,在触控面板C的与透明基体相反侧的透明导电性薄膜上可以设置硬涂薄膜。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透明基体,可以列举玻璃板、透明丙烯酸类树脂板(PMMA板)。透明基体是所谓的保护玻璃,可以作为装饰面板使用。作为透明导电性薄膜,优选在玻璃板或透明塑料薄膜(特别是PET薄膜)上设置有透明导电膜的透明导电性薄膜。作为透明导电膜,可以列举包含金属、金属氧化物或它们的混合物的薄膜,可以列举例如ITO(氧化铟锡)、ZnO、SnO、CTO(氧化镉锡)的薄膜。透明导电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约10nm~约200nm。作为上述透明导电性薄膜,在PET薄膜上设置有ITO膜的ITO薄膜为代表例。透明导电膜可以经由锚固涂层设置。需要说明的是,锚固涂层可以设置多层。透明塑料薄膜基材与粘合剂层之间可以设置防低聚物迁移止层。硬涂薄膜优选在PET薄膜等透明塑料薄膜上进行了硬涂处理的薄膜。
本发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10例如可以通过将具有偏振薄膜1和粘合剂层B并且在所述粘合剂层B上具有隔片SB的单侧带有粘合剂层B的偏振薄膜12和在隔片SA1上具有粘合剂层A的单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11)贴合,使得所述单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11)的粘合剂层A配置在所述单侧带有粘合剂层B的偏振薄膜12中设置有粘合剂层B的一侧的相反侧的偏振薄膜1上而制造。所述制造方法优选如图6所示通过以卷对卷的方式进行贴合的工序(1)进行。在图6中,进行从送料辊运送的单侧带有粘合剂层B的偏振薄膜12和单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11)在一对贴合辊R1、R2之间贴合的工序(1),利用卷取辊得到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10。
另外,所述单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11)可以从在粘合剂层A的一侧具有隔片SA1、在另一侧具有隔片SA2的两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14)得到。两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14)可以如图5所示以隔片SA1/粘合剂层A/隔片SA2的构成表示。在图6中,从送料辊运送的两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14)通过剥离辊R3实施将隔片SA2剥离的工序(a),并将单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11)供给到进行贴合的工序(1)。
使用所述两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14)时,所述隔片SA1的剥离力a1、所述隔片SA2的剥离力a2和所述隔片SB的剥离力b满足a1>a2≥b的关系从制品的工序的顺序、以及在液晶面板、有机EL面板等上贴合的工序的顺序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另外,所述隔片SA1的剥离力a1、所述隔片SA2的剥离力a2和所述隔片SB的剥离力b满足a1>1.5a2≥1.5b的关系从提高作业性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
所述隔片SA1的剥离力a1、所述隔片SB的剥离力b如前所述。所述隔片SA2的剥离力a2优选为0.01~5N/50mm,进一步优选为0.05~2N/50mm,进一步优选为0.05~1N/50mm。所述隔片SA1的剥离力a1与所述隔片SA2的剥离力a2之差从在偏振板上贴合工序的作业性观点考虑优选为0.01~1N/50mm,进一步优选为0.03~0.5N/50mm。
另外,本发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10在所述以卷对卷的方式进行贴合的工序(1)中,优选将所述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11)的张力T1与所述单侧带有粘合剂层B的偏振薄膜12的张力T2之比(T1/T2)控制为0.8以上。在图6中,张力T1、张力T2可以利用辊R11、R12控制。
通过将张力比(T1/T2)控制为前述范围,可以调节所述卷曲量。张力比(T1/T2)优选为0.9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以上。另一方面,张力比(T1/T2)过大时,卷曲量过大,在面板上贴合的工序中贴合精度下降,因此张力比(T1/T2)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
所述张力T1优选为8~500N/m,进一步优选为50~300N/m,进一步优选为100~200N/m。
所述张力T2优选为10~400N/m,进一步优选为20~200N/m,进一步优选为40~100N/m。
另外,本发明中,在制造所述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10后,接着,在从所得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10的粘合剂层A上剥离隔片SA1后,在剥离隔片SA1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13的粘合剂层A上,贴合卷曲调节用隔片SA1’,由此可以制造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10’。通过使用卷曲调节用隔片SA1’代替隔片SA1,可以调节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10’的卷曲量。所述制造方法优选如图7所示通过以卷对卷的方式进行贴合的工序(2)进行。
图7中,从送料辊运送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10通过剥离辊R6实施将隔片SA1剥离的工序(b)。接着,进行将运送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13和卷曲调节用隔片SA1’在一对贴合辊R4、R5之间贴合的工序(2),并利用卷取辊得到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10’。
所述卷曲调节用隔片SA1’的剥离力a1’优选为与隔片SA1的剥离力a1同样的范围,另外,关于与所述隔片SB的剥离力b的关系,满足a1’>1.5b的关系从卷曲量调节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
另外,本发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10’在所述以卷对卷的方式进行贴合的工序(2)中,优选将所述卷曲调节用隔片SA1’的张力T3与剥离所述隔片SA1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13的张力T4之比(T3/T4)控制为0.8以上。在图7中,张力T3、张力T4可以通过辊R13、R14控制。
通过将张力比(T3/T4)控制为前述范围,可以调节所述卷曲量。张力比(T3/T4)优选为0.9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以上。另一方面,张力比(T3/T4)过大时,卷曲量过大,在面板上贴合的工序中贴合精度下降,因此张力比(T3/T4)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
所述张力T3优选为8~500N/m,进一步优选为50~300N/m,进一步优选为100~200N/m。
所述张力T4优选为10~400N/m,进一步优选为20~200N/m,进一步优选为40~100N/m。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张力的大小可以通过辊的力矩等进行调节,其施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在利用辊输送薄膜等的情况下,可以沿其输送方向施加张力。另外,所述张力可以通过例如能够利用施加到运送用辊的载荷进行测定的称重传感器(loadcell)式的张力传感辊测定。所述张力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所得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制造方法,接着可以包括切割为任意尺寸的工序(c)、和对切割出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端部进行切削的工序(d)。进行切削的工序(d)可以包括进行抛光的工序。
<粘合剂层的材料>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粘合剂层A、粘合剂层B的形成材料,可以使用含有各种基础聚合物的材料。关于基础聚合物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橡胶类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聚硅氧烷类聚合物、聚氨酯类聚合物、乙烯基烷基醚类聚合物、聚乙烯醇类聚合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类聚合物、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纤维素类聚合物等各种聚合物。
这些基础聚合物中,可以优选使用光学透明性优良、显示适当的润湿性、凝聚性和胶粘性的粘合特性、耐候性和耐热性优良的聚合物。可以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显示这样的特性的聚合物。以下,对于作为粘合剂层A、粘合剂层B的形成材料的、以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单体单元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丙烯酸类粘合剂进行说明。
作为所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通过将含有在酯基的末端具有碳原子数4~2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单体成分聚合而得到。需要说明的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是指丙烯酸烷基酯和/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本发明的“(甲基)”表示同样的含义。
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例示具有碳原子数4~2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例示例如所述具有碳原子数4~9的支链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从容易取得粘合特性的平衡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异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等。另外,所述粘合剂层A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含有丙烯酸2-乙基己酯作为含量最多的单体单元从储能弹性模量的控制、高差吸收性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粘合剂层A为至少具有第一粘合剂层(a)和第二粘合剂层(b)的多层粘合剂层时,作为多层粘合剂层(各层的合计),优选(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含有丙烯酸2-乙基己酯作为含量最多的单体单元。另一方面,所述粘合剂层B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含有丙烯酸丁酯作为含量最多的单体单元从储能弹性模量的控制、加工性、保存性、耐久性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
本发明中,所述在酯末端具有碳原子数4~2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相对于形成(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官能单体成分的总量为40重量%以上,优选为5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重量%以上。使用40重量%以上从容易取得粘合特性的平衡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
形成本发明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可以含有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外的共聚单体作为单官能单体成分。共聚单体可以作为单体成分中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余量使用。
作为共聚单体,可以含有例如环状含氮单体。作为所述环状含氮单体,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具有(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可聚合官能团并且具有环状氮结构的单体。环状氮结构优选在环状结构内具有氮原子的结构。作为环状含氮单体,可以列举例如: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ε-己内酰胺、甲基乙烯基吡咯烷酮等内酰胺类乙烯基单体;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哌啶酮、乙烯基嘧啶、乙烯基哌嗪、乙烯基吡嗪、乙烯基吡咯、乙烯基咪唑、乙烯基唑、乙烯基吗啉等具有含氮杂环的乙烯基单体等。另外,可以列举含有吗啉环、哌啶环、吡咯烷环、哌嗪环等杂环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具体地,可以列举N-丙烯酰基吗啉、N-丙烯酰基哌啶、N-甲基丙烯酰基哌啶、N-丙烯酰基吡咯烷等。所述环状含氮单体中,从介电常数和凝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内酰胺类乙烯基单体。
本发明中,环状含氮单体相对于形成(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全部单体成分优选为45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4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5~30重量%。在前述范围内使用环状含氮单体,在表面电阻值的控制、特别是使用离子性化合物时与离子性化合物的相容性、以及防静电功能的耐久性方面是优选的。
形成本发明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还可以含有例如含羟基单体、含羧基单体、具有环状醚基的单体作为单官能单体成分。
作为含羟基单体,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具有(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可聚合官能团、并且具有羟基的单体。作为含羟基单体,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羟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羟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羟基月桂酯等(甲基)丙烯酸羟烷酯;(甲基)丙烯酸(4-羟甲基环己基)甲酯等(甲基)丙烯酸羟烷基环烷酯。此外,可以列举羟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烯丙醇、2-羟基乙基乙烯基醚、4-羟基丁基乙烯基醚、二乙二醇单乙烯基醚等。这些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这些当中,优选(甲基)丙烯酸羟烷酯。
作为含羧基单体,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具有(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可聚合官能团、并且具有羧基的单体。作为含羧基单体,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羧基戊酯、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异巴豆酸等,这些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衣康酸、马来酸可以使用它们的酸酐。这些当中,优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特别优选丙烯酸。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制造中使用的单体成分中可以任选地使用含羧基单体,另一方面,也可以不使用含羧基单体。包含由不含有含羧基单体的单体成分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粘合剂,可以形成减少由羧基造成的金属腐蚀等的粘合剂层。
作为具有环状醚基的单体,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具有(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可聚合官能团、并且具有环氧基或氧杂环丁烷基等环状醚基的单体。作为含环氧基单体,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缩水甘油基醚等。作为含氧杂环丁烷基单体,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3-氧杂环丁烷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甲基氧杂环丁烷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乙基氧杂环丁烷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丁基氧杂环丁烷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己基氧杂环丁烷基甲酯等。这些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
本发明中,所述含羟基单体、含羧基单体、具有环状醚基的单体相对于形成(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官能单体成分总量优选为30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7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重量%以下。
形成本发明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可以含有例如:由CH2=C(R1)COOR2(所述R1表示氢或甲基,R2表示碳原子数1~3的未取代或取代的烷基、环状的环烷基)表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共聚单体。
在此,作为R2的碳原子数1~3的未取代或取代的烷基,表示直链、支链烷基。取代的烷基的情况下,作为取代基,优选碳原子数3~8的芳基或碳原子数3~8的芳氧基。作为芳基,没有特别限制,优选苯基。
作为这样的由CH2=C(R1)COOR2表示的单体的例子,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3,3,5-三甲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等。这些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
本发明中,所述CH2=C(R1)COOR2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相对于形成(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官能单体成分总量可以以45重量%以下使用,优选35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30重量%以下。
作为其它共聚单体,可以使用: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聚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聚丙二醇酯等二醇类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含氟(甲基)丙烯酸酯、聚硅氧烷(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等丙烯酸酯类单体;含酰胺基单体、含氨基单体、含酰亚胺基单体、N-丙烯酰基吗啉、乙烯基醚单体等。另外,作为共聚单体,可以使用(甲基)丙烯酸萜烯酯、(甲基)丙烯酸四氢二聚环戊二烯基酯等具有环状结构的单体。
另外,可以列举含有硅原子的硅烷类单体等。作为硅烷类单体,可以列举例如:3-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4-乙烯基丁基三甲氧基硅烷、4-乙烯基丁基三乙氧基硅烷、8-乙烯基辛基三甲氧基硅烷、8-乙烯基辛基三乙氧基硅烷、10-甲基丙烯酰氧基癸基三甲氧基硅烷、10-丙烯酰氧基癸基三甲氧基硅烷、10-甲基丙烯酰氧基癸基三乙氧基硅烷、10-丙烯酰氧基癸基三乙氧基硅烷等。
所述共聚单体在形成粘合剂层A、粘合剂层B时在作为基础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制备时可以适当地选择。作为所述共聚单体,在由丙烯酸类粘合剂形成所述粘合剂层A中的第一粘合剂层(a)和所述粘合剂层B时,从凝聚力、胶粘力提高、透明性、耐久性的观点考虑,在这些的任意至少一者中,优选含有(甲基)丙烯酸和含氮单体中的任意至少一种作为单体单元。
形成本发明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除了前面例示的单官能单体以外,为了调节粘合剂的凝聚力,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多官能单体。
多官能单体是具有至少两个(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可聚合官能团的单体,可以列举例如:(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2-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2-十二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元醇与(甲基)丙烯酸的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二乙烯基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这些当中,可以优选使用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多官能单体的使用量根据其分子量、官能团数等而不同,相对于单官能单体合计100重量份,优选使用3重量份以下,更优选2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1重量份以下。另外,作为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0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001重量份以上。通过多官能单体的使用量在前述范围内,可以提高胶粘力。
这样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制造,可以适当选择溶液聚合、紫外线聚合等辐射聚合、本体聚合、乳液聚合等各种自由基聚合等公知的制造方法。另外,所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为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等的任意一种。
作为自由基聚合中使用的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乳化剂等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适当选择使用。需要说明的是,(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可以通过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的使用量、反应条件进行控制,可以根据它们的种类调节其适当的使用量。
例如,在溶液聚合等中,作为聚合溶剂,可以使用例如乙酸乙酯、甲苯等。作为具体的溶液聚合例,在氮气等惰性气体的气流下,添加聚合引发剂,通常在约50℃~约70℃、约5小时~约30小时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反应。
作为溶液聚合等中使用的热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双(2-甲基丁腈)、2,2’-偶氮双(2-甲基丙酸)二甲酯、4,4’-偶氮双(4-氰基戊酸)、偶氮二异戊腈、2,2’-偶氮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双[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双(2-甲基丙脒)二硫酸盐、2,2’-偶氮双(N,N’-二亚甲基异丁基脒)、2,2’-偶氮双[N-(2-羧基乙基)-2-甲基丙脒]水合物(和光纯药制,VA-057)等偶氮类引发剂;过硫酸钾、过硫酸铵等过硫酸盐;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基)酯、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己基)酯、过氧化二碳酸二仲丁酯、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过氧化特戊酸叔己酯、过氧化特戊酸叔丁酯、过氧化二月桂酰、过氧化二正辛酰、过氧化2-乙基己酸1,1,3,3-四甲基丁酯、过氧化二(4-甲基苯甲酰)、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1,1-二(叔己基过氧基)环己烷、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等过氧化物类引发剂;过硫酸盐与亚硫酸氢钠的组合、过氧化物与抗坏血酸钠的组合等过氧化物与还原剂组合而成的氧化还原型引发剂等,但是不限于这些。
所述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作为整体的含量相对于单体100重量份优选为约0.005~约1重量份,更优选为约0.02~约0.5重量份。
另外,使用例如2,2’-偶氮二异丁腈作为聚合引发剂制造前述重均分子量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时,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单体成分总量100重量份优选为约0.06~约0.2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约0.08~0.175重量份。
作为链转移剂,可以列举例如:月桂基硫醇、缩水甘油基硫醇、巯基乙酸、2-巯基乙醇、硫代乙醇酸、硫代乙醇酸-2-乙基己酯、2,3-二巯基-1-丙醇等。链转移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作为整体的含量相对于单体成分总量100重量份为约0.1重量份以下。
另外,作为乳液聚合时使用的乳化剂,可以列举例如:月桂基硫酸钠、月桂基硫酸铵、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氧化乙烯烷基醚硫酸铵、聚氧化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钠等阴离子型乳化剂、聚氧化乙烯烷基醚、聚氧化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化乙烯脂肪酸酯、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嵌段聚合物等非离子型乳化剂等。这些乳化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另外,作为反应性乳化剂,作为引入了丙烯基、烯丙醚基等可自由基聚合官能团的乳化剂,具体地可以列举例如:AqualonHS-10、HS-20、KH-10、BC-05、BC-10、BC-20(以上均为第一工业制药公司制造)、ADEKAREASOAPSE10N(ADEKA公司制造)等。反应性乳化剂在聚合后纳入聚合物链,因此耐水性变好,因此优选。乳化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单体成分总量100重量份为0.3~5重量份,从聚合稳定性、机械稳定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0.5~1重量份。
另外,(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通过活性能量射线聚合制造时,可以通过照射电子射线、紫外线等活性能量射线将前述单体成分聚合来制造。在通过电子射线进行前述活性能量射线聚合的情况下,并非特别需要所述单体成分中含有光聚合引发剂,但是通过紫外线聚合进行前述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时,特别是从能够缩短聚合时间等优点考虑,可以使单体成分中含有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所述单体成分在照射辐射线时可以使用预先将其一部分聚合而得到的浆料。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引发光聚合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例如:苯偶姻醚类光聚合引发剂、苯乙酮类光聚合引发剂、α-酮醇类光聚合引发剂、芳香族磺酰氯类光聚合引发剂、光活性肟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姻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酰类光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类光聚合引发剂、缩酮类光聚合引发剂、噻吨酮类光聚合引发剂、酰基氧化膦类光聚合引发剂等。
具体而言,作为苯偶姻醚类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醚、苯偶姻丙醚、苯偶姻异丙醚、苯偶姻异丁醚、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商品名:IRGACURE651,BASF公司制造)、茴香偶姻甲醚等。作为苯乙酮类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商品名:IRGACURE184,BASF公司制造)、4-苯氧基二氯苯乙酮、4-叔丁基-二氯苯乙酮、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商品名:IRGACURE2959,BASF公司制造)、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商品名:DAROCUR1173,BASF公司制造)、甲氧基苯乙酮等。作为α-酮醇类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2-甲基-2-羟基苯丙酮、1-[4-(2-羟基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等。作为芳香族磺酰氯类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2-萘磺酰氯等。作为光活性肟类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1-苯基-1,2-丙烷二酮-2-(O-乙氧羰基)肟等。
另外,在苯偶姻类光聚合引发剂中,包括例如苯偶姻等。在苯偶酰类光聚合引发剂中,包括例如苯偶酰等。在二苯甲酮类光聚合引发剂中,包括例如二苯甲酮、苯甲酰苯甲酸、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聚乙烯基二苯甲酮、α-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等。在缩酮类光聚合引发剂中,包括例如苯偶酰二甲基缩酮等。在噻吨酮类光聚合引发剂中,包括例如噻吨酮、2-氯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2,4-二氯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2,4-二异丙基噻吨酮、十二烷基噻吨酮等。
作为酰基氧化膦类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正丁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1-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叔丁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环己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辛基氧化膦、二(2-甲氧基苯甲酰基)(2-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二(2-甲氧基苯甲酰基)(1-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二(2,6-二乙氧基苯甲酰基)(2-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二(2,6-二乙氧基苯甲酰基)(1-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二(2,6-二丁氧基苯甲酰基)(2-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二(2,4-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2,4-二戊氧基苯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苄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苯基丙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苯基乙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苄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苯基丙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苯基乙基氧化膦、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苄基丁基氧化膦、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苄基辛基氧化膦、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2,5-二异丙基苯基氧化膦、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2-甲基苯基氧化膦、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4-甲基苯基氧化膦、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2,5-二乙基苯基氧化膦、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2,3,5,6-四甲基苯基氧化膦、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2,4-二正丁氧基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异丁基氧化膦、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正丁基氧化膦、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2,4-二丁氧基苯基氧化膦、1,10-双[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癸烷、三(2-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等。
光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相对于前述单体成分100重量份为0.01~5重量份,优选为0.05~3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5~1.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1~1重量份。
光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小于0.01重量份时,有时聚合反应不充分。光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超过5重量份时,有时光聚合引发剂吸收紫外线,从而紫外线不能到达粘合剂层内部。此时,产生聚合率的下降,或者生成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变小。而且,由此,形成的粘合剂层的凝聚力变低,在从薄膜上剥离粘合剂层时,有时粘合剂层的一部分残留在薄膜上,从而薄膜不能再利用。需要说明的是,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本发明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40万~250万,更优选为60万~220万。通过使重均分子量大于40万,可以满足粘合剂层的耐久性或者可以抑制粘合剂层的凝聚力变小从而产生胶糊残留。另一方面,重均分子量大于250万时,具有贴合性、粘合力下降的倾向。另外,有时粘合剂在溶液体系中粘度过高,从而难以涂布。需要说明的是,重均分子量是指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并通过聚苯乙烯换算而计算的值。另外,对于通过辐射聚合而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难以测定分子量。
<重均分子量的测定>
所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利用GPC(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关于样品,将试样溶解到四氢呋喃中而得到0.1重量%的溶液,将其静置过夜后,使用0.45μm的膜滤器进行过滤,将得到的滤液作为样品。
分析装置:东曹公司制造,HLC-8120GPC
柱:东曹公司制造,(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GM7000HXL+GMHXL+GMHXL
芳香族类聚合物:G3000HXL+2000HXL+G1000HXL
柱尺寸:各自7.8mmφ×30cm,共计90cm
洗脱液:四氢呋喃(浓度0.1重量%)
流量:0.8mL/分钟
入口压力:1.6MPa
检测器:差示折射计(RI)
柱温:40℃
注射量:100μL
洗脱液:四氢呋喃
检测器:差示折射计
标准试样:聚苯乙烯
形成本发明的粘合剂层A、粘合剂层B的粘合剂中可以含有交联剂。作为交联剂,包括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聚硅氧烷类交联剂、唑啉类交联剂、氮丙啶类交联剂、硅烷类交联剂、烷基醚化三聚氰胺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过氧化物类等交联剂。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作为所述交联剂,优选使用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
所述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作为整体的含量,相对于所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优选以0.01~5重量份的范围含有所述交联剂。交联剂的含量优选为0.01~4重量份,更优选含有0.02~3重量份。
异氰酸酯类交联剂是指一分子中具有两个以上异氰酸酯基(包括通过封端剂或低聚化等将异氰酸酯基暂时保护后的异氰酸酯再生型官能团)的化合物。
作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可以列举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异氰酸酯等。
更具体地,可以列举例如:亚丁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低级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亚环戊基二异氰酸酯、亚环己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异氰酸酯类,2,4-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类,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三聚物加成物(日本聚氨酯工业公司制,商品名CoronateL)、三羟甲基丙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物加成物(日本聚氨酯工业公司制,商品名CoronateHL)、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异氰脲酸酯形式(日本聚氨酯工业公司制,商品名CoronateHX)等异氰酸酯加成物,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成物(三井化学公司制造,商品名D110N)、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成物(三井化学公司制造,商品名D160N);聚醚多异氰酸酯,聚酯多异氰酸酯,以及它们与各种多元醇的加成物,通过异氰脲酸酯键、缩二脲键、脲基甲酸酯键等进行多官能化后的多异氰酸酯等。这些当中,使用脂肪族异氰酸酯的反应速度快,因此优选。
所述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作为整体的含量,相对于前述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优选含有0.01~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含有0.01~4重量份,进一步优选含有0.02~3重量份的所述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可以考虑凝聚力、防止耐久性试验中的剥离等而适当含有。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乳液聚合制成的改性(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水分散液中,可以不使用异氰酸酯类交联剂,但是,必要的情况下,为了容易与水反应,也可以使用封端后的异氰酸酯类交联剂。
所述环氧类交联剂是指一分子中具有两个以上环氧基的多官能环氧化合物。作为所述环氧类交联剂,可以列举例如:双酚A、表氯醇型环氧树脂、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苯二甲胺、二缩水甘油基苯胺、1,3-双(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甲基)环己烷、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山梨醇多缩水甘油基醚、甘油多缩水甘油基醚、季戊四醇多缩水甘油基醚、甘油二缩水甘油基醚、甘油三缩水甘油基醚、聚甘油多缩水甘油基醚、失水山梨醇多缩水甘油基醚、三羟甲基丙烷多缩水甘油基醚、己二酸二缩水甘油酯、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三(2-羟基乙基)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基醚、双酚S二缩水甘油基醚、以及分子内具有两个以上环氧基的环氧树脂等。作为所述环氧类交联剂,可以列举例如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TETRADC”、“TETRADX”等市售品。
所述环氧类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作为整体的含量,相对于前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优选含有0.01~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含有0.01~4重量份,进一步优选含有0.02~3重量份的所述环氧类交联剂。可以考虑凝聚力、防止耐久性试验中的剥离等而适当含有。
作为过氧化物交联剂,只要是通过加热而产生自由基活性种从而进行粘合剂的基础聚合物的交联的过氧化物,就可以适当使用,考虑作业性、稳定性,优选使用一分钟半衰期温度为80℃~160℃的过氧化物,更优选使用一分钟半衰期温度为90℃~140℃的过氧化物。
作为可以使用的过氧化物,可以列举例如: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基)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90.6℃)、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己基)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92.1℃)、过氧化二碳酸二仲丁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92.4℃)、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103.5℃)、过氧化特戊酸叔己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109.1℃)、过氧化特戊酸叔丁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110.3℃)、过氧化二月桂酰(1分钟半衰期温度:116.4℃)、过氧化二正辛酰(1分钟半衰期温度:117.4℃)、过氧化2-乙基己酸1,1,3,3-四甲基丁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124.3℃)、过氧化二(4-甲基苯甲酰)(1分钟半衰期温度:128.2℃)、过氧化二苯甲酰(1分钟半衰期温度:130.0℃)、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136.1℃)、1,1-二(叔己基过氧基)环己烷(1分钟半衰期温度:149.2℃)等。其中,特别是从交联反应效率优良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己基)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92.1℃)、过氧化二月桂酰(1分钟半衰期温度:116.4℃)、过氧化二苯甲酰(1分钟半衰期温度:130.0℃)等。
需要说明的是,过氧化物的半衰期是表示过氧化物的分解速度的指标,是指过氧化物的残留量达到一半的时间。关于用于在任意时间得到半衰期的分解温度以及任意温度下的半衰期时间,在制造商产品目录等中有记载,例如,在日本油脂株式会社的“有机过氧化物产品目录(有機過酸化物カタログ)第9版(2003年5月)”等中有记载。
所述过氧化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作为整体的含量,相对于前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所述过氧化物为0.02~2重量份,优选含有0.05~1重量份。为了调节加工性、返工性、交联稳定性、剥离性等,可以在该范围内适当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反应处理后残留的过氧化物分解量的测定方法,例如可以通过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
更具体地,例如,每次取约0.2g反应处理后的粘合剂,浸渍到乙酸乙酯10ml中,用振荡器在25℃下以120rpm振荡3小时进行萃取,然后在室温静置3天。然后,加入丙烯腈10ml,在25℃下以120rpm振荡30分钟,利用膜滤器(0.45μm)过滤,将所得到的萃取液约10μl注入到HPLC中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反应处理后的过氧化物量。
另外,作为交联剂,也可以并用有机交联剂或多官能金属螯合物。多官能金属螯合物是多价金属与有机化合物共价键合或配位键合而成的化合物。作为多价金属原子,可以列举Al、Cr、Zr、Co、Cu、Fe、Ni、V、Zn、In、Ca、Mg、Mn、Y、Ce、Sr、Ba、Mo、La、Sn、Ti等。作为共价键合或配位键合的有机化合物中的原子,可以列举氧原子等,作为有机化合物,可以列举烷基酯、醇化合物、羧酸化合物、醚化合物、酮化合物等。
形成本发明的粘合剂层A、粘合剂层B的粘合剂中,可以含有多官能单体作为交联剂。多官能单体为具有至少两个(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可聚合官能团的单体,可以例示作为形成(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例示的同样的多官能单体。
作为交联剂的多官能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作为整体的含量,相对于所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优选以0.001~5重量份的范围含有所述交联剂(多官能单体)。所述交联剂(多官能单体)的含量优选含有0.005~3重量份,更优选含有0.01~1重量份。
配合有所述交联剂(多官能单体)的粘合剂中可以配合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例示与制备(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中使用的光聚合引发剂同样的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通常相对于所述交联剂(多官能单体)100重量份为0.01~5重量份,优选为0.05~3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5~1.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1~1重量份。配合有所述交联剂(多官能单体)的粘合剂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固化,从而形成粘合剂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层)。
所述粘合剂层A的多层粘合剂层中,至少一层粘合剂层为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照射而形成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从可以形成规定的厚度、高差吸收性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特别是,优选第一粘合剂层(a)和/或第二粘合剂层(b)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层。
形成本发明的粘合剂层A、粘合剂层B的粘合剂中,为了提高胶粘力,可以含有(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优选使用Tg高于本发明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并且重均分子量小于本发明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所述(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作为增粘树脂起作用,并且具有增加胶粘力而不提高介电常数的优点。
优选所述(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的Tg为约0℃以上且约300℃以下,优选约20℃以上且约300℃以下,进一步优选约40℃以上且约300℃以下。Tg低于约0℃时,粘合剂层的室温以上的凝聚力下降,有时保持特性或高温下的胶粘性下降。需要说明的是,(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的Tg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Tg同样地为基于Fox式计算的理论值。
(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以上且低于30000,优选为1500以上且低于20000,进一步优选为2000以上且低于10000。重均分子量为30000以上时,有时不能充分地得到提高胶粘力的效果。另外,低于1000时,分子量低,因此有时引起胶粘力或保持特性下降。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的重均分子量的测定可以利用GPC法通过聚苯乙烯换算来求出。具体地,可以在东曹株式会社制造的HPLC8020中,使用TSKgelGMH-H(20)×2根作为柱,使用四氢呋喃溶剂,在流速约0.5ml/分钟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作为构成所述(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的单体,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四氢二聚环戊二烯基酯等(甲基)丙烯酸与脂环醇的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等(甲基)丙烯酸芳基酯;由萜烯化合物的醇衍生物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等。这样的(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优选含有以(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等烷基具有支链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四氢二聚环戊二烯基酯等(甲基)丙烯酸与脂环醇的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等(甲基)丙烯酸芳基酯等具有环状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为代表的、具有较大体积的结构的丙烯酸类单体作为单体单元。通过使(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具有这样的大体积的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粘合剂层的胶粘性。特别是从体积大的观点考虑,具有环状结构的单体的效果高,含有多个环的单体的效果更高。另外,在(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的合成时或粘合剂层的制作时采用紫外线的情况下,从不容易引起阻聚的观点考虑,优选具有饱和键的单体,可以优选使用烷基具有支链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或者与脂环醇的酯作为构成(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的单体。
从这样的观点考虑,作为优选的(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环己酯(CHMA)与甲基丙烯酸异丁酯(IBMA)的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环己酯(CHMA)与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XMA)的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环己酯(CHMA)与丙烯酰基吗啉(ACMO)的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环己酯(CHMA)与二乙基丙烯酰胺(DEAA)的共聚物、丙烯酸-1-金刚烷基酯(AD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四氢二聚环戊二烯基酯(DCPMA)与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XMA)的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四氢二聚环戊二烯基酯(DCPM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四氢二聚环戊二烯基酯(DCPMA)、甲基丙烯酸环己酯(CHMA)、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XMA)、丙烯酸异冰片酯(IBXA)、丙烯酸四氢二聚环戊二烯基酯(DCPA)、甲基丙烯酸-1-金刚烷基酯(ADMA)、丙烯酸-1-金刚烷基酯(ADA)各自的均聚物等。特别是,优选含有CHMA作为主要成分的低聚物。
形成本发明的粘合剂层A、粘合剂层B的粘合剂中使用所述(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时,其含量没有特别限制,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优选为70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7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2~5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3~4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的添加量超过70重量份时,弹性模量变高,存在低温下的胶粘性变差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配合1重量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时,从胶粘力的提高效果的观点考虑是有效的。
另外,为了提高在粘合剂层应用于玻璃等亲水性被粘物时界面处的耐水性,形成本发明的粘合剂层A、粘合剂层B的粘合剂中可以含有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的配合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优选为1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1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2~0.6重量份。硅烷偶联剂的配合量过多时,对玻璃的胶粘力增大,再剥离性变差,过少时,耐久性下降,因此不优选。
作为可以优选使用的硅烷偶联剂,可以列举: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N-(1,3-二甲基丁叉)丙胺、N-苯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含氨基硅烷偶联剂、3-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含有(甲基)丙烯酰基的硅烷偶联剂、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含有异氰酸酯基的硅烷偶联剂等。
另外,形成本发明的粘合剂层A、粘合剂层B的粘合剂中可以含有其它公知的添加剂,例如,可以根据使用的用途适当添加聚丙二醇等聚烷撑二醇的聚醚化合物、着色剂、颜料等的粉末、染料、表面活性剂、增塑剂、增粘剂、表面润滑剂、流平剂、软化剂、抗氧化剂、抗老化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阻聚剂、无机或有机填充剂、金属粉、粒子状、箔状物等。另外,在能够控制的范围内,可以采用添加有还原剂的氧化还原体系。
所述粘合剂层A、粘合剂层B可以通过例如将所述形成材料(粘合剂)涂布到透明基体等构件和/或偏振薄膜上,并干燥除去聚合溶剂等而形成。所述形成材料的涂布时,可以适当地新添加聚合溶剂以外的一种以上的溶剂。
作为所述形成材料的涂布方法,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具体而言,可以列举辊涂、接触辊涂布、凹版涂布、反转涂布、辊刷、喷涂、浸渍辊涂布、刮棒涂布、刮刀涂布、气刀涂布、幕涂、模唇涂布、利用口模式涂布机等的挤出涂布法等方法。
所述加热干燥温度,优选为40℃~200℃,进一步优选为50℃~180℃,特别优选为70℃~170℃。通过将加热温度设定到上述范围内,可以得到具有优良的粘合特性的粘合剂层A或粘合剂层B。干燥时间可以适当地采用适当的时间。所述干燥时间优选为5秒~2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5秒~10分钟,特别优选为10秒~5分钟。
另外,对于所述粘合剂层A、粘合剂层B的形成而言,所述形成材料(粘合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时,可以通过照射紫外线等活性能量射线而进行聚合。紫外线照射中,可以使用高压汞灯、低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等。
另外,所述粘合剂层A、粘合剂层B可以在支撑体上形成后转印到偏振薄膜等上。作为所述支撑体,可以使用例如剥离处理后的片材。作为剥离处理后的片材,可以优选使用聚硅氧烷剥离衬垫。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粘合剂层A为多层粘合剂层时,可以将在剥离处理后的片材上依次形成第一粘合剂层(a)、第二粘合剂层(b)等而形成的材料与偏振薄膜贴合,或者可以将分别形成的第一粘合剂层(a)、第二粘合剂层(b)等依次与偏振薄膜贴合使得第一粘合剂层(a)为最外表面。
剥离处理后的片材为(隔片),可以作为粘合剂层A的隔片SA1、粘合剂层B的隔片SB使用。在实际应用时,将所述经剥离处理的片材剥离。
作为隔片的构成材料,可以列举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薄膜等塑料薄膜、纸、布、无纺布等多孔材料、网状物、发泡片、金属箔以及它们的层压体等适当的薄片状物等,从表面平滑性优良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塑料薄膜。
作为该塑料薄膜,只要是能够保护所述粘合剂层A或粘合剂层B的薄膜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丁烯薄膜、聚丁二烯薄膜、聚甲基戊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氯乙烯共聚物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薄膜、聚氨酯薄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等。
所述隔片中,使用所述塑料薄膜作为基材薄膜,可以根据需要利用聚硅氧烷类脱模剂、含氟型脱模剂、长链烷基类脱模剂或脂肪酸酰胺类脱模剂、二氧化硅粉等进行脱模和防污处理、或者进行涂布型、捏炼型、蒸镀型等防静电处理。特别是通过对所述隔片的表面适当进行聚硅氧烷类脱模剂处理、长链烷基类脱模剂处理、含氟型脱模剂处理等剥离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从所述粘合剂层A或粘合剂层B的剥离性。
作为聚硅氧烷类脱模剂,可以列举例如加成反应型聚硅氧烷树脂。可以列举例如:信越化学工业制造的KS-774、KS-775、KS-778、KS-779H、KS-847H、KS-847T、东芝有机硅制造的TPR-6700、TPR-6710、TPR-6721、东丽道康宁制造的SD7220、SD7226等。聚硅氧烷类脱模剂的涂布量(干燥后)优选为0.01~2g/m2,优选为0.01~1g/m2,进一步优选为0.01~0.5g/m2的范围。
脱模层的形成例如可以通过利用反转凹版涂布、刮棒涂布、口模式涂布等现有公知的涂布方法将所述材料涂布到防低聚物层上,然后通常在约120℃~约200℃下进行热处理而使其固化来进行。另外,可以根据需要将热处理与紫外线照射等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并用。
所述隔片的厚度(包括脱模层)通常为约5μm~约200μm。隔片的厚度与其剥离力相关,因此优选采用与隔片相应的厚度。所述隔片SA1、SA1’、SA2的厚度从剥离力的观点以及为了防止划痕均优选为3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μm以上。具体而言,所述SA1、SA1’、SA2的厚度优选为40μm~130μm,进一步优选为50μm~80μm。另外,所述隔片SB的厚度优选为10μm~80μm,更优选为20μm~50μm,进一步优选为30μm~50μm,进一步优选为30μm~40μm。另外,在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构成中,对于所述隔片的厚度而言,将所述隔片SA1(SA1’)的厚度为50μm以上的情况和隔片SB的厚度为30μm~50μm的情况组合,从剥离力的观点和防止划痕的观点考虑是特别优选的。
另外,在所述偏振薄膜上设置粘合剂层A或粘合剂层B时,可以对偏振薄膜的表面实施易胶粘处理。作为易胶粘处理,可以列举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准分子激光处理、硬涂处理、底涂处理等。另外,在粘合剂层的表面可以进行易胶粘处理。本发明的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从抑制剥离、发泡的观点考虑,优选在层叠所述粘合剂层A的偏振薄膜的表面实施易胶粘处理。
另外,本发明的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可以以在任一部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方式制备。防静电功能可以通过例如使偏振薄膜或粘合剂层中含有防静电剂或者另外设置防静电层而赋予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
本发明的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中,所述防静电层相比于在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偏振薄膜中设置得最靠近可视侧的偏振薄膜配置在可视侧。因此,可以大幅地减少在可视侧的偏振薄膜与液晶面板之间设置防静电层(低表面电阻层)时可能产生的偏振消除或者由杂质造成的亮点的产生等光学特性下降等问题,并且不会损害设置得最靠近可视侧的偏振薄膜的可靠性。以这种方式,可以赋予防静电功能而不损害图像显示装置的性能。
特别是,在应用于内置有内嵌型或外嵌型等触摸传感器的液晶显示装置时是有效的,可以提高内置有内嵌型或外嵌型等触摸传感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品质。
为了对形成本发明的粘合剂层A、粘合剂层B的粘合剂赋予防静电功能,可以除了基础聚合物以外含有离子性化合物作为防静电剂。作为离子性化合物,可以优选使用碱金属盐和/或有机阳离子-阴离子盐。碱金属盐可以使用碱金属的有机盐和无机盐。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说的“有机阳离子-阴离子盐”是指作为有机盐并且其阳离子部分由有机物构成的物质,阴离子部分可以为有机物也可以为无机物。“有机阳离子-阴离子盐”也可以称为离子性液体、离子性固体。
另外,作为离子性化合物,除了所述碱金属盐、有机阳离子-阴离子盐以外,可以列举氯化铵、氯化铝、氯化铜、氯化亚铁、氯化铁、硫酸铵等无机盐。这些离子性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多种并用。
形成本发明的粘合剂层A、粘合剂层B的粘合剂中的离子性化合物的比例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优选为0.0001~5重量份。所述离子性化合物小于0.0001重量份时,有时防静电性能的提高效果不足。所述离子性化合物优选为0.01重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重量份以上。另一方面,所述离子性化合物超过5重量份时,有时耐久性不足。所述离子性化合物优选为3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重量份以下。所述离子性化合物的比例可以采用前述上限值或下限值设定优选的范围。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各例中的份和%均为重量基准。实施例等中的评价项目如下所述进行测定。
<偏振薄膜的制作>
将厚度80μm的聚乙烯醇薄膜在速度比不同的辊间在30℃下在0.3%浓度的碘溶液中染色1分钟的同时拉伸至3倍。然后,在60℃下在含有4%浓度的硼酸、10%浓度的碘化钾的水溶液中浸渍0.5分钟的同时拉伸至总拉伸倍数为6倍。然后,在30℃下在含有1.5%浓度的碘化钾的水溶液中浸渍10秒而进行洗涤,然后在50℃进行4分钟干燥,从而得到厚度20μm的偏振器。在该偏振器的一面利用聚乙烯醇类胶粘剂贴合经皂化处理的厚度40μm的三乙酰纤维素薄膜,在另一面利用聚乙醇类胶粘剂贴合厚度20μm的丙烯酸类薄膜,从而制成偏振薄膜。在偏振薄膜的贴合粘合剂层B的面(三乙酰纤维素薄膜侧)适当地实施了电晕处理。
<隔片SA1>
使用在具有38μm、50μm或75μm的厚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设置有下述脱模层的脱模薄膜。
<隔片SA1’>
使用在具有50μm的厚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设置有下述脱模层的脱模薄膜。
<隔片SA2>
使用在具有50μm的厚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设置有下述脱模层的脱模薄膜。
<隔片SB>
使用在具有38μm、50μm或75μm的厚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设置有下述脱模层的脱模薄膜。
《脱模层的形成》
在前述各隔片上,形成下述脱模层。
用甲乙酮/甲苯混合溶剂(混合比率为1:1)350重量份稀释聚硅氧烷树脂(KS-847H:信越化学制造):20重量份和固化剂(PL-50T:信越化学制造):0.2重量份,从而制备了聚硅氧烷类脱模剂的溶液。将该聚硅氧烷类脱模剂的溶液利用凹版涂布器涂布到上述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基材薄膜)上使得干燥后的厚度为100nm,然后在120℃下干燥而形成脱模层,从而得到具有基材薄膜/脱模层的构成的隔片。
制造例1
<粘合剂层A的形成材料的制备>
在具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和冷凝管的四口烧瓶中投入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70份、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15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4HBA)15份、两种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184,BASF公司制造)0.05份和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651,BASF公司制造)0.05份,从而制备了单体混合物。然后,将所述单体混合物在氮气气氛下暴露于紫外线而使其部分光聚合,由此得到了聚合率约10%的部分聚合物(丙烯酸类聚合物浆料)。
然后,在上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浆料100份中添加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0.01份,然后将它们均匀地混合,从而制备了粘合剂层A的形成材料(单体成分:A1)。
制造例2~5
除了如表1所示改变制造例1中单体成分的制备中使用的各成分的组成以外,进行与制造例1同样的操作,制备了粘合剂层A的形成材料(单体成分:A2至A5)。
表1
表1中,2EHA表示丙烯酸2-乙基己酯;
NVP表示2-乙烯基吡咯烷酮;
4HBA表示丙烯酸4-羟基丁酯;
TMPTA:表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两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的制作>
将上述制造例中制备的粘合剂层A的形成材料(单体成分)涂布到表2或表3所示的隔片SA1的脱模处理面上使得最终的厚度为50μm、100μm、200μm或300μm而形成涂布层。然后,在涂布的单体成分的表面覆盖表2或表3所示的隔片SA2使得该薄膜的脱模处理面为涂布层侧。由此,使单体成分的涂布层与氧气隔绝。使用化学灯(株式会社东芝制造)对具有由此得到的涂布层的片材照射360秒照度5mW/cm2(使用在约350nm具有最大灵敏度的拓普康UVR-T1测定)的紫外线,使涂布层固化而形成粘合剂层A,从而制作了两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
<形成粘合剂层B的粘合剂的制备>
在具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却管和氮气导入管的可拆式烧瓶中投入作为单体成分的丙烯酸丁酯(BA)99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4HBA)1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偶氮二异丁腈0.2份和作为聚合溶剂的乙酸乙酯使得固体成分为30%,然后通入氮气,在搅拌的同时进行约1小时氮气置换。然后将烧瓶加热到60℃并反应7小时,从而得到重均分子量(Mw)110万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在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固体成分100份)中加入作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的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TakenateD110N”)0.1份、硅烷偶联剂(信越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KBM-403”)0.1份,从而制备了粘合剂组合物(溶液)。
<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B的制作>
将前述制备的粘合剂溶液涂布到表2或表3所示的隔片SB的脱模处理面上使得干燥后的厚度为20μm,在常压下在60℃下加热干燥3分钟并在120℃下加热干燥3分钟,再在23℃进行120小时老化,从而制作了粘合剂层B。
<单侧带有粘合剂层B的偏振薄膜的制作>
在上述偏振薄膜的表面(三乙酰纤维素薄膜侧)转印带有隔片SB的粘合剂层B,从而制作了单侧带有粘合剂层B的偏振薄膜。
实施例1
<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制作>
使用图6所示的装置。
前述两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从输送辊运送并且利用剥离辊将隔片SA2剥离,然后运送带有隔片SA1的粘合剂层A。另一方面,在另行从送料辊运送的单侧带有粘合剂层B的偏振薄膜的偏振薄膜侧(丙烯酸类薄膜侧),以卷对卷的方式利用一对辊贴合前述带有隔片SA1的粘合剂层A,从而制作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另外,在所述贴合时,在如表2所示控制所述单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的张力T1和所述单侧带有粘合剂层B的偏振薄膜的张力T2的同时进行。
在所述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制作中,隔片SA1、隔片SA2、隔片SB的厚度、隔片SA1的剥离力a1、隔片SA2的剥离力a2、隔片SB的剥离力b,如表1的记载所示。
使用在所述偏振薄膜的贴合粘合剂层B的表面(三乙酰纤维素薄膜侧)上实施了电晕处理的偏振薄膜。
另外,粘合剂层A的厚度如表1所示。
<张力的测定>
使用具有株式会社尼利可(ニレコ)制MB张力传感器的检测用辊测定换算为1m宽度的应力。
实施例2~13、比较例1~5
如表1所示改变实施例1中的、隔片SA1、隔片SA2、隔片SB的厚度、
隔片SA1的剥离力a1、隔片SA2的剥离力a2、隔片SB的剥离力b、
粘合剂层A的厚度、粘合剂层A的储能弹性模量(粘合剂的种类)、
偏振薄膜的贴合粘合剂层A的面上有无电晕处理、
单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的张力T1、所述单侧带有粘合剂层B的偏振薄膜的张力T2,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制作了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比较例1、2,未以卷对卷的方式,而是将各自制备的单侧带有粘合剂层B的偏振薄膜与带有隔片SA1的粘合剂层A利用圣德科(サンテック)公司制造的单片薄膜贴合装置以吸收轴为长边、并且以500mm×400mm的面积进行了贴合。
实施例14
<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制作>
使用图7所示的装置。
将比较例3中得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从输送辊运送并且利用剥离辊将隔片SA1剥离,然后运送剥离所述隔片SA1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
另一方面,将另行从输送辊运送的卷曲调节用隔片SA1’利用一对辊贴合到前述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粘合剂层A上,以卷对卷的方式制作了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另外,在前述贴合时,在如表3所示控制所述卷曲调节用隔片SA1’的张力T3和剥离所述隔片SA1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张力T4的同时进行。
在上述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中,隔片SA1’的厚度、隔片SA1’的剥离力a1’如表3所示。
比较例6
如表3所示改变实施例14中从输送辊运送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将比较例3变更为实施例2)、所述卷曲调节用隔片SA1’的张力T3和剥离所述隔片SA1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张力T4,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4同样的操作,从而制作了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
对于上述制造例、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进行以下的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剪切储能弹性模量的测定>
23℃下的剪切储能弹性模量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使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装置名“ARES”,TAInstrument公司制造),在频率1Hz的条件下,在-20~100℃的温度范围内,以5℃/分钟的升温速度测定上述测定样品(粘合剂层A、粘合剂层B),并计算23℃下的剪切储能弹性模量。
<隔片的剥离力的测定>
将带有隔片(剥离衬垫)的测定样品(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B)裁切为宽度50mm、长度100mm后,利用拉伸试验机,测定在剥离角度180°、剥离速度300mm/分钟的条件下从样品上剥离隔片(剥离衬垫)时的剥离力(N/50mm)。
<卷曲>
对于将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沿偏振薄膜的吸收轴方向切下300mm、沿吸收轴的正交方向切下250mm而得到的矩形物,以卷曲凸起的面为下侧的方式放置在水平面上,并测定四个角中距离水平面最长的点的距离(mm)。
<成品率>
对于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尺寸为70mm×100mm),将隔片SB剥离后,将粘合剂层B一侧贴合到厚度0.7mm的无碱玻璃(康宁公司制造,1737)。将该操作进行10次。
而且,在贴合操作中,确认能否在端部不产生气泡混入的情况下完成贴合操作。端部未产生气泡混入的情况的比例(成功率)以下述的标准表示。
◎:成功率100%。
○:成功率为80%以上且小于100%。
△:成功率为50%以上且小于80%。
×:成功率小于50%。
<高差吸收性的评价方法>
由两面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切出宽度50mm、长度100mm的粘合片小片。从所述粘合片小片上将一个剥离薄膜剥离,然后使用手动辊将粘合片小片的粘合剂层侧贴合到COP(环状聚烯烃)薄膜(厚度100μm)上。
然后,从贴合到COP薄膜的所述粘合片小片上将另一个剥离薄膜剥离。在下述的贴合条件下贴合带有印刷高差的玻璃板使得该玻璃板的施加有印刷高差的面与所述COP薄膜上的粘合剂层接触。从而,得到了具有COP薄膜/粘合剂层/带有印刷高差的玻璃板的构成的评价用样品。
(贴合条件)
面压:0.3MPa
粘贴速度:25mm/s
辊橡胶硬度:7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带有印刷高差的玻璃板使用在玻璃板(松浪硝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长度100mm、宽度50mm、厚度0.7mm)的一个面上实施了印刷部分的厚度(印刷高差的高度)为50μm或80μm的印刷的玻璃板。
作为表示高差吸收性的指标的、(高差/粘合剂层的厚度)×100(%)分别为50%、80%。
然后,将评价用样品投入高压釜中,在5个大气压的压力、50℃的温度的条件下蒸压处理15分钟。蒸压处理后,取出评价用样品,目视观察粘合剂层与带有印刷高差的玻璃板的粘贴状态,并根据下述的评价标准评价高差吸收性。
○:没有气泡残留,粘合剂层与带有印刷高差的玻璃板之间没有产生翘起。
×:有气泡残留,在粘合剂层与带有印刷高差的玻璃板之间产生翘起。
<耐久性>
将上述各例中得到的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粘合剂层A(可视侧)的隔片薄膜剥离,并使用层压机粘贴到厚度0.7mm的无碱玻璃(康宁公司制造的1737)上。然后,在50℃、0.5MPa下进行15分钟蒸压处理,使上述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完全与无碱玻璃粘附。然后,使用LANTECH公司制造的真空贴合装置,在0.2MPa的压力、真空度30Pa的条件下进行真空贴合。将其分别投入到85℃、95℃的加热烘箱(加热)和60℃/95%RH的恒温恒湿机(加湿)的条件下,并以下述标准评价500小时后偏振薄膜有无剥离。
◎:完全未观察到剥离。
○:观察到目视不能确认的程度的剥离。
△:观察到目视能够确认的轻微剥离。
×:观察到明显的剥离(超过0.5μm)。
比较例5的成品率结果“有气泡”表示粘合剂层A的储能弹性模量高,因此在贴合保护玻璃后,不会完全填补保护玻璃的油墨高差,而是紧接着贴合后产生气泡。
Claims (12)
1.一种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其具有: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偏振薄膜中设置得最靠近可视侧的偏振薄膜、以及配置在该偏振薄膜的可视侧的粘合剂层A和配置在所述粘合剂层A的相反侧的粘合剂层B,并且在所述粘合剂层A上具有隔片SA1、在所述粘合剂层B上具有隔片SB,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合剂层A的23℃的储能弹性模量为0.02~0.3MPa,
所述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卷曲量(其中,以所述隔片SB一侧为下侧的方式放置在水平面上测定的卷曲量以+表示,以所述隔片SA1一侧为下侧的方式放置在水平面上测定的卷曲量以-表示)为-10mm~+60mm,所述卷曲量通过对于沿所述偏振薄膜的吸收轴方向切下300mm、沿吸收轴的正交方向切下250mm而得到的矩形物,以卷曲凸起的面为下侧的方式放置在水平面上而测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曲量为+2mm~+30m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片SA1的厚度为50μm以上,所述隔片SB的厚度为30~55μm。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片SA1的剥离力a1高于所述隔片SB的剥离力b。
5.一种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卷对卷的方式贴合单侧带有粘合剂层B的偏振薄膜和单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使得所述单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的粘合剂层A配置在所述单侧带有粘合剂层B的偏振薄膜中设置有粘合剂层B的一侧的相反侧的偏振薄膜上的工序(1),
所述单侧带有粘合剂层B的偏振薄膜具有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偏振薄膜中设置得最靠近可视侧的偏振薄膜和粘合剂层B,并且在所述粘合剂层B上具有隔片SB,
所述单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在隔片SA1上具有23℃的储能弹性模量为0.02~0.3MPa的粘合剂层A。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通过从在粘合剂层A的一侧具有所述隔片SA1、在另一侧具有隔片SA2的两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上剥离隔片SA2的工序(a)而得到,
所述隔片SA1的剥离力a1、所述隔片SA2的剥离力a2和所述隔片SB的剥离力b满足a1>a2≥b的关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片SA1的剥离力a1、所述隔片SA2的剥离力a2和所述隔片SB的剥离力b满足a1>1.5a2≥1.5b的关系。
8.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以卷对卷的方式贴合的工序(1)中,
将所述单侧带有隔片的粘合剂层A的张力T1与所述单侧带有粘合剂层B的偏振薄膜的张力T2之比(T1/T2)控制为0.8以上。
9.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着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从所得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上剥离隔片SA1的工序(b)、和
在剥离所述隔片SA1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粘合剂层A上以卷对卷的方式贴合卷曲调节用隔片SA1’的工序(2)。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以卷对卷的方式贴合的工序(2)中,
将所述卷曲调节用隔片SA1’的张力T3与剥离所述隔片SA1后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张力T4之比(T3/T4)控制为0.8以上。
11.如权利要求5~10中任一项所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着权利要求5~10中任一项所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将所得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切割为任意尺寸的工序(c)、和
对切割出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端部进行切削的工序(d)。
12.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有至少一片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其特征在于,
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偏振薄膜中设置得最靠近可视侧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为从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上除去所述隔片SA1和所述隔片SB后的偏振薄膜,
以所述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的粘合剂层A位于可视侧、粘合剂层B位于显示部侧的方式进行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08802 | 2015-01-20 | ||
JP2015008802 | 2015-01-20 | ||
JP2015233272A JP6782071B2 (ja) | 2015-01-20 | 2015-11-30 | 両面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2015-233272 | 2015-11-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07356A true CN105807356A (zh) | 2016-07-27 |
CN105807356B CN105807356B (zh) | 2020-10-02 |
Family
ID=56407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30993.6A Active CN105807356B (zh) | 2015-01-20 | 2016-01-18 | 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其制造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60209566A1 (zh) |
CN (1) | CN105807356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64788A (zh) * | 2016-07-29 | 2018-02-06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光学层叠体 |
CN108230900A (zh) * | 2016-12-21 | 2018-06-29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图像显示装置 |
CN111164173A (zh) * | 2017-09-29 | 2020-05-15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透明粘合膜 |
CN112005143A (zh) * | 2018-04-27 | 2020-11-27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光学层叠体、带保护玻璃的光学层叠体及它们的制造方法以及带保护玻璃的图像显示装置 |
CN113853538A (zh) * | 2019-10-31 | 2021-12-28 | 株式会社Lg化学 | 偏光板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087716A (zh) * | 2020-03-11 | 2022-09-20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多层化粘合剂层、带隔膜的多层化粘合剂层及其制造方法、粘合型光学膜、带隔膜的粘合型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275024A1 (en) * | 2011-04-27 | 2012-11-01 | Rockwell Collins, Inc. | Polarizer assembly with adhesive layers |
JP7027357B2 (ja) * | 2019-02-07 | 2022-03-0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両面粘着テープ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04778A (zh) * | 2002-12-05 | 2004-06-16 | �ն��繤��ʽ���� | 偏光片的制造方法、偏光片及采用偏光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
CN102466835A (zh) * | 2010-10-29 | 2012-05-23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 |
JP2012237965A (ja) * | 2011-04-27 | 2012-12-06 | Nitto Denko Corp | 粘着剤層、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2013011774A (ja) * | 2011-06-30 | 2013-01-17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該方法で製造された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並びに偏光板 |
JP2014115468A (ja) * | 2012-12-10 | 2014-06-26 | Nitto Denko Corp | 両面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
2016
- 2016-01-18 CN CN201610030993.6A patent/CN105807356B/zh active Active
- 2016-01-19 US US15/000,322 patent/US2016020956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04778A (zh) * | 2002-12-05 | 2004-06-16 | �ն��繤��ʽ���� | 偏光片的制造方法、偏光片及采用偏光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
CN102466835A (zh) * | 2010-10-29 | 2012-05-23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 |
JP2012237965A (ja) * | 2011-04-27 | 2012-12-06 | Nitto Denko Corp | 粘着剤層、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2013011774A (ja) * | 2011-06-30 | 2013-01-17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該方法で製造された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並びに偏光板 |
JP2014115468A (ja) * | 2012-12-10 | 2014-06-26 | Nitto Denko Corp | 両面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64788A (zh) * | 2016-07-29 | 2018-02-06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光学层叠体 |
CN107664788B (zh) * | 2016-07-29 | 2022-03-04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光学层叠体 |
CN108230900A (zh) * | 2016-12-21 | 2018-06-29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图像显示装置 |
CN108230900B (zh) * | 2016-12-21 | 2021-08-10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图像显示装置 |
CN111164173A (zh) * | 2017-09-29 | 2020-05-15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透明粘合膜 |
CN112005143A (zh) * | 2018-04-27 | 2020-11-27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光学层叠体、带保护玻璃的光学层叠体及它们的制造方法以及带保护玻璃的图像显示装置 |
CN113853538A (zh) * | 2019-10-31 | 2021-12-28 | 株式会社Lg化学 | 偏光板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087716A (zh) * | 2020-03-11 | 2022-09-20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多层化粘合剂层、带隔膜的多层化粘合剂层及其制造方法、粘合型光学膜、带隔膜的粘合型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07356B (zh) | 2020-10-02 |
US20160209566A1 (en) | 2016-07-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33476A (zh) | 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5807356A (zh) | 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其制造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3571403B (zh) | 粘合剂、粘合剂层以及粘合片 | |
CN103571404B (zh) | 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层、辐射线固化型粘合片以及层叠体 | |
CN103102820B (zh) | 压敏胶粘片 | |
CN103101289B (zh) | 板的剥离方法 | |
TWI721964B (zh) | 雙面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其製造方法及圖像顯示裝置 | |
EP2231807B1 (en) |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protective film, polariz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rising the same | |
CN102812100B (zh) | 光学用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及光学用丙烯酸类粘合带 | |
JP5936537B2 (ja) | 光学用粘着シート | |
CN105992804B (zh) | 粘合剂树脂组合物 | |
KR102267249B1 (ko) | 점착 시트 | |
TWI461499B (zh) | 丙烯酸系壓感性黏著組成物 | |
CN106133813A (zh) | 透明树脂层、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3242748B (zh) | 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 | |
CN103492516A (zh) | 粘合剂、粘合剂层及粘合片 | |
CN109313299A (zh) | 双面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 |
JP2005314453A (ja) | アクリル樹脂及び該樹脂を含有する粘着剤 | |
CN103582685A (zh) | 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层以及粘合片 | |
CN104046309A (zh) | 粘合剂、粘合剂层、粘合片以及触控面板 | |
CN103571344A (zh) | 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层以及辐射线固化型粘合片 | |
TW202104504A (zh) | 黏著劑層及黏著薄膜 | |
CN104540671A (zh) | 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固化物及物品 | |
CN104662115A (zh) | 压敏粘合剂组合物 | |
JP2005239805A (ja) | アクリル樹脂、該樹脂を含有する粘着剤、及び該粘着剤を積層してなる光学積層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