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792577A - 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92577A
CN105792577A CN201610008084.2A CN201610008084A CN105792577A CN 105792577 A CN105792577 A CN 105792577A CN 201610008084 A CN201610008084 A CN 201610008084A CN 105792577 A CN105792577 A CN 1057925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motor
driving device
frame body
conductive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080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92577B (zh
Inventor
山崎雅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792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25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925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25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09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02K11/215Magnetic effect devices, e.g. Hall-effect or magneto-resis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马达(10);基板(31),该基板(31)垂直于马达的轴(16)而设置在马达的一个轴向端部上,并且该基板(31)具有导电连接部(37);框架本体(22),该框架本体(22)在基板侧上保留有间隔;框架构件(20),该框架构件(20)具有用于固定基板的基板基座(23);盖构件(60),该盖构件(60)覆盖基板(31)的与框架构件(20)相反的表面;以及连接器(63),该连接器(63)具有沿轴向方向延伸并且压配合至基板(31)的连接部(37)的连接器端子(65)。当连接器(63)的连接器端子(65)压配合至基板(31)并且同时布置盖构件(60)时,驱动装置的组装过程中的工作步骤的数目减少。

Description

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总体上涉及具有马达和控制器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驱动装置由马达和控制马达的控制器(即,对马达的电力供给的控制器)的组合而构成。在这种驱动装置中,将接线连接至马达的连接器的连接器端子焊接在控制器中的基板上以供给电力以及将信号供给至基板。
日本专利公开No.2012-245915(专利文献1)等的专利文献中所描述的驱动装置具有用于保护基板的盖构件。盖构件从马达的外侧覆盖(即,遮蔽)连接器端子与基板的连接部,这意味着该连接部因该盖构件而不能从外侧看到。因此,可以增加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制造驱动装置的步骤,原因在于盖构件可以仅在连接器端子焊接到基板上之后设置在驱动装置上。
发明内容
本公开内容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装置,与常规驱动装置相比,该驱动装置以较少的工作步骤制造而成。
在本公开内容的方面中,驱动装置包括马达,该马达具有定子、转子和轴,其中,在该定子上绕设有绕组,该转子能够相对于定子旋转,该轴能够与转子一起旋转。驱动装置还包括基板,该基板垂直于马达的轴向方向布置在马达的一个轴向端部上,并且该基板具有电子部件和至少一个导电连接部,所述至少一个导电连接部布置在基板上以控制对绕组的电力供给。驱动装置还包括框架构件,该框架构件具有框架本体和基板基座,其中,该框架本体以在框架本体与基板之间设置有间隙的状态布置在马达与基板之间的位置处,该基板基座从框架本体朝向基板突出,基板固定地布置在基板基座上。驱动装置还包括盖构件,该盖构件布置成覆盖基板的与基板的面向框架构件的表面相反的表面,盖构件具有沿轴向方向延伸并且连接至框架本体的外周缘。驱动装置还包括连接器,该连接器布置在盖构件上用于与外部装置连接,并且该连接器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器端子,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器端子沿轴向方向延伸并且与至少一个导电连接部压配合连接。
在上述构型中,盖构件布置成将基板与框架构件“约束”在一起,并且盖构件的外周缘和连接器的连接器端子两者均沿轴向方向朝向基板延伸。
因此,当制造本公开内容的驱动装置时,具有连接器的盖构件通过使盖构件沿轴向方向靠近基板移动来组装,这使盖构件的外周缘自动地组合至框架构件,并且使连接器端子压配合至连接部。
如上所述,基板以固定的方式布置在从框架本体突出的基板基座上,框架本体与基板被它们之间的空白空间分隔开。因此,即使是当连接器端子在压配合至连接部的过程中穿入基板时,连接器端子也不与框架本体相干涉。
因此,根据本公开内容,即使是在盖构件从外侧遮蔽基板与连接器端子之间的连接部时(即,即使在连接部从外侧不可见时),驱动装置仍易于组装,由此减小了驱动装置的组装过程中的工作步骤的数目。
附图说明
根据参照附图所做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驱动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2是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驱动装置的另一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驱动装置的平面图;
图5是沿图4中的箭头V的盖构件的横截面图;
图6是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供电连接器端子及其周围的横截面图;
图7是图5中的区域VII中信号连接器端子及其周围的放大图;
图8是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驱动装置的控制器和盖构件的立体图;
图9是从上方观察的图8的平面图;
图10是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信号连接器端子和信号连接部的横截面图;
图11是将用于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信号连接部放大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改型的横截面图;以及
图13是包含电动转向装置的转向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基于附图描述了本公开内容的驱动装置。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对相同部件的描述不再重复。
(第一实施方式)
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驱动装置应用于车辆的电动转向装置。电动转向装置将从驱动装置输出的转向助力扭矩经由减速齿轮传递至柱或齿条,并且辅助由车辆驾驶员执行的转向操作。
图13示出了设置有电动转向装置8的转向系统100的整体构型。转向系统100包括方向盘101、柱轴102、小齿轮104、齿条轴105、轮胎106、电动转向装置8等转向部件。
方向盘101连接至柱轴102。在柱轴102上布置有扭矩传感器103以检测驾驶员操作方向盘101的转向扭矩。小齿轮104形成在柱轴102的末端,并且小齿轮104与齿条轴105啮合。在齿条轴105的两端上经由转向横拉杆等布置有一对轮胎106。
因此,当驾驶员转动方向盘101时,连接至方向盘101的柱轴102也旋转。柱轴102的旋转运动通过小齿轮104转化为齿条轴105的平移运动,并且一对轮胎106根据齿条轴105的位移量转向一角度。
电动转向装置8设置有减速齿轮9和驱动装置1。
驱动装置1包括马达10和控制马达10所需的控制器30(例如,图13中指定为电子控制单元(ECU))。马达10和控制器30组合成一体。
电动转向装置8从马达输出助力扭矩,以基于从扭矩传感器103获得的转向扭矩以及来自控制局域网(CAN)(未图示)的有关车辆速度等的信号来辅助方向盘101的转向。然后,电动转向装置8将扭矩经由减速齿轮9传递至柱轴102。
(驱动装置)
参照图1至图5对驱动装置1的构型进行描述。在图5中,为了方便看图,从附图中省略了一部分构型。
驱动装置1设置有马达10、框架构件20、控制器30、盖构件60等,并且这些部件组合为一体。在下文中,马达10的轴向方向可以被简单地称为“轴向”,并且马达10的径向方向可以被简单地称为“径向”。
马达10例如是三相交流电动马达,并且设置有马达壳体11、定子12、两个绕组线组13系统、转子15、轴16等。
马达壳体11例如以金属(例如,铝)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并且包括筒部111和底部112,该底部112布置在筒部111的相对于控制器30的相反端上。大致在底部112的中心处钻有轴孔113,并且在轴孔113中设置有轴承166。
在本实施方式中,框架构件20用作马达10连同马达壳体11的壳体。框架构件20例如由导热金属(例如,铝)制成,并且布置成覆盖马达壳体11的开口。大致在框架构件20的中心处钻有轴孔21,并且在轴孔21中设置有轴承167。此外,在框架构件20上钻有马达线插入孔202。
马达壳体11和框架构件20分别具有多个固定部115和29,所述多个固定部115和29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沿马达10的半径向外凸出。在固定部115上钻有螺孔116,并且在固定部29上钻有通孔291。
当螺钉19插入通孔291中并且拧入螺孔116中时,马达壳体11和框架构件20彼此固定地组合在一起。
定子12固定地布置在马达壳体11的内侧,在该马达壳体11上绕设有两个绕组线组13系统。每个绕组线组13形成三相电路的线圈,并且马达线14从每个相的线圈延伸。马达线14穿过框架构件20的马达线插入孔202朝向控制器30伸出。
转子15布置在相对于定子12的径向内侧,并且与定子12同轴定位。
轴16以固定的方式布置在转子15的轴向中心处。此外,轴16借助于轴承166的支承以可旋转的方式布置在马达壳体11的底部112上并且借助于轴承167的支承以可旋转的方式布置在框架构件20上。
轴16的一端161插入位于马达壳体11的底部112上的轴孔113中,并且突出至马达壳体11的外侧。轴16的输出端(未图示)设置在轴16的一端161上,该输出端连接至电动转向装置8的减速齿轮。
磁体18保持在保持器构件17中,该保持器构件17布置在轴16的另一端162上。当轴16的另一端162插入到框架构件20的轴孔21中时,磁体18面向控制器30。
本实施方式的框架构件20不仅一体地具有设置成覆盖马达壳体11的开口的框架本体22,而且还一体地具有基板基座23和基板支承件24、25。
基板基座23从框架本体22的面向基板的表面221朝向基板31突出,该面向基板的表面221面向下面将提及的控制器30的基板31。基板基座23的突出端面支承基板31,并且基板31保持在位于框架本体22上方的基板基座23的突出的高度处(即,在基板31与框架本体22之间保留有间隔)。基板31例如通过螺纹固定至基板基座23。根据本实施方式,形成有与基板基座23相对应的孔部316,并且插入孔部316中的螺钉35拧在基板基座23上。
(基板支承件24和25的详细描述)
控制器30设置有基板31,在该基板31上安装有各种类型的电子部件41至48。
基板31例如是印刷电路板,并且相对于马达10的轴向方向大致垂直定位成面向框架构件20。基板31的两个主表面中的面向框架构件20的一个主表面被指定为第一主表面311,基板31的两个主表面中的背对框架构件20的另一主表面被指定为第二主表面312。
基板31的第一主表面311具有安装在该第一表面311上的多个切换元件41(例如,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功率继电器42、反向连接保护继电器43、传感器44以及集成电路45,所述多个切换元件41用作分别对应于两个绕组线组13系统的两个逆变器,该功率继电器42用于切断和连接从电源至逆变器的电力供给,该传感器44用于检测转子15的位置,该集成电路45用于基于指令值向切换元件41连同其它部件输出驱动信号。在这些部件中,诸如功率继电器42和集成电路45之类的大尺寸部件——其具有比其它部件更大的体积——被容置于形成在框架构件20的面向基板的表面221上的腔室281和282中。
传感器44面向保持在轴16的另一端162上的磁体18。切换元件41、功率继电器42、反向连接保护继电器43和集成电路45经由散热胶(未图示)以可散热的方式分别接触框架构件20。即,本实施方式的框架构件20用作散热器。
基板31的第二主表面312具有安装在该第二主表面312上的微计算机46、电容器47、扼流线圈48等,其中,该微计算机46基于转子15的位置等计算关于供给至每个绕组线组13的电力的指令值,该电容器47有助于通过储存电荷将而电力供给至逆变器,该扼流线圈48连同电容器47作为滤波电路,用于减小噪音。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种类型的电子部件41至48安装在一个基板31上。以这种方式,与使用多个基板的情况相比,在减少部件的数量的同时还减小了控制器30的尺寸。
在基板31上的与朝向控制器30延伸的马达线14相对应的位置处钻有马达线插入孔314。此外,基板31的第二主表面312具有与马达线插入孔314相对应的连接端子33。马达线14插入到孔314中并且压配合至端子33,以建立至基板31的电连接。
盖构件60设置成覆盖基板31(即,覆盖基板31的背对框架构件20的一个表面),并且盖构件60具有沿轴向朝向框架构件20延伸的外周缘612。外周缘612插入到形成在框架构件20的面向基板的表面221上的凹槽27中并且通过粘合剂等固定。盖构件60保护控制器30免受外部冲击,或者防止灰尘和/或水渗入控制器30中。
供电连接器62沿远离马达10的方向从盖构件60突出,并且可连接至未图示的与电池相连的线束。
供电连接器62具有供电连接器端子64。本实施方式的供电连接器62具有对应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的分别两个连接器端子64,即总共四个端子64。供电连接器端子64压配合至稍后提及的供电连接部36。
两个信号连接器63在盖构件60上远离马达10突出,在两个信号连接器63中,一个连接器63可连接至通向扭矩传感器的线束,并且另一连接器63可连接至通向CAN的线束。
信号连接器63具有信号连接器端子65。本实施方式的信号连接器63具有六个信号连接器端子65。信号连接器端子65压配合至稍后提及的信号连接部37。
本实施方式的供电连接器62和两个信号连接器63形成为与由树脂等制成的盖构件60成一体。换言之,盖构件60具有形成在盖构件60上的供电连接器端子64和信号连接器端子65。
(压配合端子)
参照图6和图7对供电连接器端子64和信号连接器端子65的构型进行描述。图6是供电连接器端子64的横截面图,并且图7信号连接器端子65的横截面图。
如图6中所示,供电连接器端子64沿轴向方向朝向基板31延伸。端子64的端部641通过在端部641上钻有的通孔645而能够弹性变形,以便连接至基板31。即,供电连接器端子64是压配合端子。
如图6中所示,在基板31上设置有与供电连接器62相对应的供电连接部36(也被称为“连接部”),供电连接器端子64至该供电连接部36建立压配合连接。
供电连接部36具有导电层363,该导电层363覆盖钻有用于接纳供电连接器端子64的通孔361的内表面。供电连接器端子64在插入到通孔361中时弹性地接触导电层363,从而建立至基板31的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电源连接部36分别设置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因此在一个连接部36中具有两个孔361。
另一方面,如图7中所示,信号连接器端子65沿轴向朝向基板31延伸。端子65的端部651因具有在该端部651上钻有的通孔655而能够弹性变形,以便连接至基板31。即,信号连接器端子65也是压配合端子。
如图7中所示,在基板31上设置有与信号连接器63相对应的信号连接部37(也被称为“连接部”),信号连接器端子65至该信号连接部37建立压配合连接。
信号连接部37具有导电层373,该导电层373覆盖钻有用于接纳信号连接器端子65的通孔371的内表面。信号连接器端子65在插入到通孔371中时弹性地接触导电层373,从而建立至基板31的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连接部37具有六个通孔371。
(基板支承件)
接着,参照图8和图9对框架构件20的基板支承件24和25进行描述。在图8和图9中,从图示中省略了控制器30和盖构件60。
此外,在图9中,基板31、基板31上的供电连接部36以及基板31上的信号连接部37的位置用单点划线示出。
基板支承件24和25从框架本体22的面向基板的表面221朝向基板31突出。基板支承件24和25的突出高度与基板基座23的突出高度相同。即,基板支承件24和25的突出端面241和251位于与基板基座23的突出端面231相同的平面上。
基板支承件24和25中的基板支承件24定位成与基板31的供电连接部36相对应,并且基板支承件25定位成与基板31的信号连接部37相对应。
基板支承件24支承基板31的供电连接部36的邻近部。供电连接部36的“邻近部”指的是下述区域:在该区域内,供电连接器端子64的插入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基板31上,并且相对于连接部36保留有用于电气绝缘的间隙。
基板支承件24具有设置在供电连接部36的一侧的底部部分245以及设置在不同侧(即,在沿轴向方向的视图(参照图9)中观察,将连接部36约束在多个侧部部分246之间的侧部)的多个侧部部分246。
换言之,当从轴向观察时,基板支承件24呈平底凹槽状,供电连接部36定位在该平底凹槽状中。
在框架构件20上的基板支承件24的内侧中(即,在供电连接部36正下方的位置处)形成有凹部242。压配合至供电连接部36的供电连接器端子64的端部容置于凹部242中。
另一方面,基板支承件25支承基板31上的信号连接部37的邻近部。
信号连接部37的“邻近部”指的是下述区域:在该区域内,信号连接器端子65在信号连接部插入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基板31上,并且相对于连接部37保留有用于电气绝缘的间隙。
当从轴向观察基板支承件25时,基板支承件25具有环绕信号连接部37的整个圆周的环形形状。
尽管本实施方式的基板支承件25与基板基座23的一部分一体地形成,但基板支承件25可以独立于基板基座23而形成。
在框架构件20上的基板支承件25的内侧中(即,在信号连接部37正下方的位置处)形成有凹部252。信号连接器端子65的压配合在信号连接部37中的端部容置于凹部252中。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基板31具有边缘部分313,在该边缘部分313上定位有难以布置的铜箔或铜线。在图9中,基板31的边缘部分313用双点划线示出。
基板支承件24和25接触基板31的边缘部分313。例如,基板支承件24通过底部部分245接触基板31的边缘部分313。此外,基板支承件25通过大致矩形环形状的较长侧部接触基板31的边缘部分313。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下文中,供电连接部36和信号连接部37被简单地指定为连接部36和连接部37,供电连接器62和信号连接器63被简单地指定为连接器62和连接器63,并且供电连接器端子64和信号连接器端子65被简单地指定为连接器端子64和连接器端子65。
(1)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设置有马达10、基板31、框架构件20、盖构件60以及连接器62和63。
马达10具有:定子12,在该定子12上缠绕有绕组线组13;转子15,该转子15相对于定子12以可旋转的方式布置;以及轴16,该轴16与转子15一起旋转。
基板31垂直布置在马达10的一个轴向端部上,并且包括布置在基板31上用于控制向绕组线组13的电力供给的电子部件41至48和导电连接部36和37。
框架构件20包括框架本体22和基板基座23,其中,该框架本体22在马达10与基板31之间的位置处留出至基板的间隙空间,该基板基座23从框架本体22朝向基板31突出并且基板31固定在该基板基座23上。
盖构件60布置成覆盖基板31的与面向框架构件的表面相反的表面,并且具有沿轴向延伸并连接至框架构件20的外周缘612。
连接器62和63形成在盖构件60上,并且可连接至外部装置。连接器62和63包括连接器端子64和65,所述连接器端子64和65沿轴向延伸并且压配合至基板31的连接部36和37。
根据上述构型,盖构件60将基板31与框架构件20约束在一起,并且盖构件60的外周缘612以及连接器62和63的连接器端子64和65在沿轴向朝向基板31的相同方向上延伸。
因此,当通过使盖构件60沿轴向靠近框架构件20——基板31固定在该框架构件20上——移动来制造驱动装置1时,通过建立连接器端子64和65至连接部36和37的压配合连接而使盖构件60的外周缘612接合至框架构件20。
这里,由于基板31固定在从框架本体22突出的基板基座23上,因此在框架本体22与基板31之间保留有间隔。因此,当建立起连接器端子64和65至连接部36和37的压配合连接时,即使当连接器端子64和65穿入基板31时,基板31也不会与框架本体22相干涉。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从外部角度观察(例如,从工作人员的视角)基板31的连接部以及连接器端子64和65被盖构件60遮蔽,并且驱动装置1因工作步骤数目的减少而易于组装。
(2)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中,当建立起连接器端子64和65至基板31的连接部36和37的压配合连接时,在位于基板31上的连接部36和37的周围产生根据连接器端子64和65的插入载荷的反作用力。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框架构件20设置有从框架本体22朝向基板31突出的基板支承件24和25。基板支承件24和25在因端子64、65的插入而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影响区域内并且保留有相对于连接部36、37的绝缘间隙的位置处支承基板31。
根据上述构型,基板支承件24和25可以控制或限制基板31的如下应力,该应力由于连接器端子64和65的插入载荷而产生在基板31的连接部36和37上。此外,甚至当框架构件20由导电材料制成时,基板支承件24和25能防止连接部36和37以及连接器端子64和65发生短路。
(3)本实施方式的基板支承件24和25支承基板31的边缘部分313。
在上述构型中,在基板的制造过程中,难以在基板31的边缘部分313上布置铜线/铜箔。当基板支承件24和25支承基板31的边缘部分313时,能有效地使用难以接线的边缘部分313。换言之,通过对本实施方式的支承结构进行设计,基板31的否则会被占据(即,通过基板支承件24、25支承)的其它区域现在可用于接线。即,通过节约支承件占据的部分,可以将其它区域用于在基板31上实施电子部件41至48。
(4)本实施方式的基板支承件24具有设置在连接部36的一侧的底部部分245,以及设置在不同侧上的多个侧部部分246,该多个侧部部分246设置成当从轴向观察时将连接部36围绕(即,约束)在该多个侧部部分246之间。
根据上述构型,基板支承件24可以更有效地接收由于连接器端子64的插入载荷而在基板31上的连接部36上或在该连接部36周围产生的反作用力(即,应力)。因此,基板31的弯曲受到限制。
此外,连接部36没有被基板支承件24完全包围,并且基板31的第一主表面311可以具有从连接部36朝向基板31的另一部分延伸的接线。
(5)当从轴向方向观察时,本实施方式的基板支承件25环绕连接部37的整个圆周。
根据上述构型,基板支承件25可以更有效地接收基板31的由于连接器端子65的插入载荷而在连接部37上或在连接部37周围产生的应力。因此,基板31的弯曲受到限制。
此外,在连接器端子65压配合至连接部37的期间所产生的金属零件的碎屑被封闭在基板支承件25中,从而防止碎屑分散到其它零件中并引起问题。
(6)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31的连接部36和连接部37设置有导电层363和导电层373,该导电层363和373覆盖钻在基板31上的通孔361和通孔371的内表面,连接器端子64和连接器端子65具有插入到通孔361和371中的端部641和端部651并且以可弹性变形的方式接触导电层363和373。
根据上述构型,基板31的连接部36和37、插入到连接部36和37中的连接器端子64和65可容易地构造而成。
(第二实施方式)
基于图10对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驱动装置进行描述。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供连接器端子压配合到其中的连接部的构型。在图10中,示出了信号连接器端子67和信号连接部50。因此关于分别具有与信号连接器端子和信号连接部相同的构型的供电连接器端子和供电连接部的描述在下文中将不予提供。
如图10中所示,信号连接部50布置在基板31的第一主表面311上,并且容置于框架本体22的凹部252中。
信号连接器端子67的端部671呈线性形状,其插入到基板31上的通孔371中并且压配合至信号连接部50。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1对信号连接部50的构型进行描述。图11是信号连接部50中的一个信号连接部的放大立体图。
信号连接部50由导电金属等制成,并且具有一对固定部51、凸部52以及一对爪部53。
一对固定部51被焊接至基板31以用于固定在基板31上,并且连接至暴露于基板31上的接线。
凸部52形成为矩形的“U形形状”并且具有由一对固定部52和基板31限定的间隔。凸部52具有插入孔54,信号连接器端子67插入该插入孔54中。
一对爪部53隔着在其之间的通孔54而面向彼此,并且在凸部52上远离基板31延伸。一对爪部53从两侧通过弹性接触信号连接器端子67来约束信号连接器端子67。
在凸部52上隔着插入孔54面向彼此的两个侧部部分55从处于与一对爪部53的约束方向不同的不同方向上的两侧对位于该两个侧部部分55之间的信号连接器端子67进行支承。
根据具有上述构型的第二实施方式,在制造驱动装置1时,通过使盖构件60沿轴向更靠近其上固定有基板31的框架构件20而使盖构件60接合至框架构件20,并且连接器端子67压配合至一对爪部53。因此,连接器端子67经由信号连接部50建立了至基板31的连接。
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正如第一实施方式,即使在基板31的连接部以及连接器端子67被盖构件60从外侧遮蔽而不可见时,驱动装置1也易于组装和制造,由此能够减少用于制造驱动装置1的工作步骤的数目。
此外,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改型,信号连接部可以呈图12中示出的57的形状。信号连接部57是布置在基板31上(即,在基板31的第二主表面312上)的端子,并且具有除了分别朝向基板31延伸的一对爪部58之外与信号连接部50基本相同的构型。
在这种构型中,基板31并非必须具有通孔371。而且,凹部252并非必须形成在框架构架20上的基板支承件25的内侧。
(其它实施方式)
(a)基板支承件
在除了以上实施方式之外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框架构件20并非必须具有基板支承件24和25。
基板支承件24和25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示出的那样。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支承件24的形状和支承件25的形状可以相反。此外,基板支承件24和25两者均可以被划分为待布置于连接部36至38的两侧的两个部分,或者可以仅布置于连接部36至38的一侧。
(b)基板固定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板基座23包括多个凸形部。然而,基板基座23可以采用任何形状,只要在基板31以固定的方式布置在基板基座23上时基板基座23保留出在框架本体22与基板31之间的间隔即可。
(c)盖构件和连接器
在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盖构件60以及连接器62和63可以设置为单独的构件,并且连接器62、63可以以固定的方式布置在盖构件60上。
在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信号连接器63的数目并非必须限制为两个。即,信号连接器63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三个或更多。此外,连接器端子64和65的数目可以是至少一个。此外,当电源路径或信号路径没有穿过盖构件60时,供电连接器62或信号连接器63可以设置在盖构件60上。
供电连接器62和信号连接器63可以沿轴向或沿径向从盖构件60突出。
(d)马达
本公开内容的马达不仅可以应用于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三相交流马达,而且可以应用于直流马达。此外,相的数目可以是四个或更多个。此外,绕组系统的数目可以是二个、三个或更多个。
尽管已经参照附图且结合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公开内容,但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各种变型和修改将变得明显,并且这种变型、修改和概括方案将被理解为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内容的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驱动装置,包括:
马达(10),所述马达(10)具有定子(12)、转子(15)和轴(16),其中,在所述定子(12)上绕设有绕组(13),所述转子(15)能够相对于所述定子旋转,所述轴(16)能够与所述转子一起旋转;
基板(31),所述基板(31)垂直于所述马达的轴向方向布置在所述马达的一个轴向端部上,并且所述基板(31)具有电子部件(41-48)和至少一个导电连接部(36,37,50,57),所述至少一个导电连接部(36,37,50,57)布置在所述基板上以控制对所述绕组的电力供给;
框架构件(20),所述框架构件(20)具有框架本体(22)和基板基座(23),所述框架本体(22)以在所述框架本体与所述基板之间设置有间隙的状态布置在所述马达与所述基板之间的位置处,所述基板基座(23)从所述框架本体朝向所述基板突出,所述基板固定地布置在所述基板基座(23)上;
盖构件(60),所述盖构件(60)布置成覆盖所述基板的与所述基板的面向框架构件的表面相反的表面,所述盖构件具有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并且连接至所述框架本体的外周缘(612);以及
连接器(62,63),所述连接器(62,63)布置在所述盖构件上用于与外部装置连接,并且所述连接器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器端子(64,65,67),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器端子(64,65,67)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并且与所述至少一个导电连接部压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
在所述框架本体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基板延伸的基板支承件(24,25),以及
所述基板支承件在下述位置处支承所述基板:所述位置为(i)与所述连接部以绝缘间隙分隔开并且(ii)处于当所述连接器端子压配合至所述基板的所述至少一个导电连接部中时由所述至少一个导电连接部引起的反作用力的影响范围内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基板支承件支承所述基板的边缘部分(313)。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基板支承件包括底部部分(245)和多个侧部部分(246),其中,在所述马达的轴向视图中观察,所述底部部分(245)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导电连接部的一侧,所述至少一个导电连接部布置在所述多个侧部部分(246)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基板支承件设置成在所述马达的轴向视图中观察包围所述至少一个导电连接部的整个周缘。
CN201610008084.2A 2015-01-08 2016-01-06 驱动装置 Active CN1057925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2450A JP6443055B2 (ja) 2015-01-08 2015-01-08 駆動装置、および、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5-002450 2015-01-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2577A true CN105792577A (zh) 2016-07-20
CN105792577B CN105792577B (zh) 2019-11-26

Family

ID=56233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08084.2A Active CN105792577B (zh) 2015-01-08 2016-01-06 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24991B2 (zh)
JP (1) JP6443055B2 (zh)
CN (1) CN105792577B (zh)
DE (1) DE102016200103B4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7079A (zh) * 2017-01-31 2018-08-07 株式会社电装 驱动装置
CN109716632A (zh) * 2016-09-30 2019-05-03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控制装置、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11033977A (zh) * 2017-09-28 2020-04-1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57140B1 (en) * 2015-02-11 2024-10-02 ZF Automotive UK Limited An electric circuit for use in an electric power assisted steering system
US10033308B2 (en) * 2015-03-17 2018-07-24 Intuitive Surgical Opera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tor torque compensation
DE112016004380T5 (de) * 2015-09-28 2018-06-07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und Spinnmaschine
WO2017062824A1 (en) * 2015-10-09 2017-04-13 DAWSON, Scott Segmemted brushless stator interconnect system
JP6554690B2 (ja) * 2016-09-01 2019-08-07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6724696B2 (ja) * 2016-09-29 2020-07-1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動圧縮機
FR3062001B1 (fr) * 2017-01-13 2019-08-23 Selni Moteur electrique tubulaire a aimants permanents
JP6702212B2 (ja) * 2017-01-31 2020-05-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装置
JP6981006B2 (ja) * 2017-02-03 2021-12-1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EP3595417A4 (en) 2017-03-06 2020-03-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NTROL UNIT HAVING A PRESSURE ADJUSTABLE STRUCTURE
US11239723B2 (en) * 2017-10-31 2022-02-01 Deere & Company Interconnection device
JP7124401B2 (ja) 2018-04-10 2022-08-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装置
DE112018007525T5 (de) * 2018-04-27 2021-01-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ktromotor
JP7122180B2 (ja) * 2018-07-02 2022-08-19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11096268B2 (en) * 2018-07-27 2021-08-17 Dura Operating, Llc Motor power pack with overmolded printed circuit board integrated connector
JP7204365B2 (ja) * 2018-07-31 2023-01-16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7359022B2 (ja) * 2020-02-14 2023-10-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装置
JP7615977B2 (ja) * 2021-09-14 2025-01-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装置
DE102022102133A1 (de) * 2022-01-31 2023-08-03 HELLA GmbH & Co. KGaA Baugruppe eines Elektrogeräts mit einem Gehäuseteil, mit einer Leiterplatte, die an dem Gehäuseteil angeordnet und auf der eine elektrische Schaltung angeordnet ist, und mit einem Deckel, der zusammen mit dem Gehäuseteil die elektrische Schaltung einschließt
DE102022205277B4 (de) * 2022-05-25 2024-03-21 Lenze Swiss Ag Motorsystem
JP2024143082A (ja) * 2023-03-30 2024-10-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23415A (ja) * 2008-11-20 2010-06-03 Toyota Motor Corp 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の挿入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と,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と基板との結合品の製造方法
CN103985678A (zh) * 2013-02-12 2014-08-13 株式会社电装 电子控制单元和旋转电机
CN104604115A (zh) * 2013-05-21 2015-05-06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力变换装置
CN104704717A (zh) * 2012-10-01 2015-06-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03667B1 (fr) * 1986-09-10 1990-09-28 Etri Sa Ventilateur centrifuge entraine par un moteur a courant continu et a commutation electronique
US5131853A (en) * 1991-08-12 1992-07-21 Del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Low profile receptacle terminal for soldering to a circuit board
DE10130130B4 (de) * 2001-06-22 2007-09-20 Minebea Co., Ltd. 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eines drehzahlabhängigen Signals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elektronisch kommutierten Gleichstrommotor
JP4353951B2 (ja) 2006-03-06 2009-10-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7983189B2 (en) * 2008-03-12 2011-07-19 Embarq Holdings Company,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cking performance and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compliance for multipoint packet services
JP4637926B2 (ja) 2008-03-28 2011-02-23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および液圧ユニット
JP4877265B2 (ja) * 2008-04-09 2012-02-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245915A (ja) 2011-05-30 2012-12-13 Denso Corp 制御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駆動装置
KR101743384B1 (ko) * 2013-05-31 2017-06-02 아이신에이더블류 가부시키가이샤 차량용 구동 장치
EP3124356B1 (en) * 2014-03-26 2019-02-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US10734868B2 (en) * 2014-09-24 2020-08-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Vehicle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 and motor drive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23415A (ja) * 2008-11-20 2010-06-03 Toyota Motor Corp 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の挿入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と,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と基板との結合品の製造方法
CN104704717A (zh) * 2012-10-01 2015-06-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驱动装置
CN103985678A (zh) * 2013-02-12 2014-08-13 株式会社电装 电子控制单元和旋转电机
CN104604115A (zh) * 2013-05-21 2015-05-06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力变换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6632A (zh) * 2016-09-30 2019-05-03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控制装置、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09716632B (zh) * 2016-09-30 2021-01-1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控制装置、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08377079A (zh) * 2017-01-31 2018-08-07 株式会社电装 驱动装置
CN111033977A (zh) * 2017-09-28 2020-04-1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27780A (ja) 2016-07-11
US10424991B2 (en) 2019-09-24
DE102016200103B4 (de) 2023-02-02
CN105792577B (zh) 2019-11-26
US20160204670A1 (en) 2016-07-14
DE102016200103A1 (de) 2016-07-14
JP6443055B2 (ja) 2018-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92577A (zh) 驱动装置
JP5927836B2 (ja) 駆動装置
JP5764459B2 (ja) 駆動装置
JP4623125B2 (ja) 電動パワ−ステアリング用電動モ−タ装置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138358B2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725343B2 (ja) 駆動装置
JP6161816B2 (ja) 一体型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92856B2 (ja) 制御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8137084A (zh) 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30257193A1 (en) Driv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40035445A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US8520394B2 (en) Control device
JP2014177209A (ja) 電子制御装置
CN108377079A (zh) 驱动装置
EP3291424B1 (en) Control device
JP2014151850A (ja) 電子制御装置
CN105720748A (zh) 驱动装置
CN111971880B (zh)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11033977A (zh) 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JP2019004569A (ja)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566357B2 (ja) 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08290675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20250079948A1 (en) Drive device
JP2023116049A (ja) 駆動装置
JP2023116027A (ja) 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