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788924A - 按键结构 - Google Patents

按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88924A
CN105788924A CN201610176836.6A CN201610176836A CN105788924A CN 105788924 A CN105788924 A CN 105788924A CN 201610176836 A CN201610176836 A CN 201610176836A CN 105788924 A CN105788924 A CN 1057889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nap fit
keycap
press
metallic supports
suppor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768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88924B (zh
Inventor
黄瑞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7683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889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88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88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88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889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20Driving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0Bases; Stationary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08Actuators other then push button
    • H01H2221/01Actuators other then push button also rotatable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按键结构,包括键帽、底板、弹性体、薄膜开关电路、第一及第二支撑座和第一及第二金属支撑件。第一及第二支撑座设置于底板上,并分别具有第一及第二侧壁。第一及第二金属支撑件的第一及第二按压部连接于键帽,且分别以第一及第二L形弯折部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及第二侧壁。当按压键帽时,键帽从未按压位置向下抵压第一及第二按压部,带动第一及第二金属支撑件分别绕着第一及第二侧壁转动,且第一及第二金属支撑件的第一及第二撑靠部相互抵撑而连动转动。当释放键帽时,弹性体提供向上回复力以驱动键帽回复至未按压位置。本发明的按键结构藉由较薄的第一金属支撑件及第二金属支撑件的设置,可有利于按键结构薄型化的应用。

Description

按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薄型化的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装置的普及,各种输入装置广泛地应用,成为使用者与电子装置之间沟通的媒介,电子装置的薄型化也成为目前业界所着眼的趋势之一。因应这样的潮流,输入装置的薄型化也是研究人员所致力追求的方向之一。
以按压操作的输入装置为例,传统的按键结构以塑料所制的支撑结构来支撑键帽。然而,这种支撑结构需要较大的高度空间,因此不利于输入装置的薄型化。
发明内容
为满足上述按键结构薄型化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
上述按键结构包括:
键帽;
底板,设置于该键帽之下;
弹性体,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该弹性体提供向上回复力至该键帽;
薄膜开关电路,设置于该底板上,该薄膜开关电路用以被触发时而产生按键讯号;
第一支撑座及第二支撑座,该第一支撑座与该第二支撑座设置于该底板上,该第一支撑座具有第一侧壁,该第一支撑座与该底板间具有第一收纳空间,该第二支撑座具有第二侧壁,该第二支撑座与该底板间具有第二收纳空间;
第一金属支撑件,包括第一按压部、第一L形弯折部及第一撑靠部,该第一按压部连接于该键帽,该第一L形弯折部抵接于该第一侧壁,且延伸进入该第一收纳空间中,使该第一金属支撑件可转动地连接于该第一支撑座;以及
第二金属支撑件,包括第二按压部、第二L形弯折部及第二撑靠部,该第二按压部连接于该键帽,该第二L形弯折部抵接于该第二侧壁,且延伸进入该第二收纳空间中,使该第二金属支撑件可转动地连接于该第二支撑座,且该第二撑靠部连接于该第一撑靠部;
其中,当该键帽受外力被按压时,该键帽从未按压位置向下抵压该第一按压部及该第二按压部,带动该第一金属支撑件及该第二金属支撑件分别绕着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转动,且该第一撑靠部及该第二撑靠部相互抵撑而连动转动;
其中,当该外力释放时,该弹性体提供该向上回复力以驱动该键帽回复至该未按压位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撑座及该第二支撑座均包括复数个凸柱,该复数个凸柱自该第一支撑座及该第二支撑座的下表面向下延伸,以与该底板固定。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当该键帽从该未按压位置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该第一金属支撑件及该第二金属支撑件平行于该键帽的下表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当该键帽从该未按压位置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该第一金属支撑件及该第二金属支撑件的上表面贴合于该键帽的下表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帽包括第一卡勾及第二卡勾,该第一按压部具有第一卡勾开孔,该第二按压部具有第二卡勾开孔,该第一卡勾及该第二卡勾分别进入该第一卡勾开孔及该第二卡勾开孔中,并分别抵接于该第一金属支撑件的下表面及该第二金属支撑件的下表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薄膜开关电路还具有第一卡勾通道及第二卡勾通道,当该键帽从该未按压位置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该第一卡勾及该第二卡勾分别进入该第一卡勾通道及该第二卡勾通道中。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薄膜开关电路还包括凹陷部,当该键帽位于该未按压位置时,该凹陷部收纳该第一撑靠部及该第二撑靠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薄膜开关电路还具有第一容纳孔及第二容纳孔,该第一L形弯折部穿过该第一容纳孔,且该第二L形弯折部穿过该第二容纳孔。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还包括导光板,该导光板设置于该薄膜开关电路之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导光板具有第一导光板贯孔及第二导光板贯孔,该第一容纳孔及该第一导光板贯孔形成该第一收纳空间,该第一L形弯折部容置于该第一收纳空间中,且该第二容纳孔及该第二导光板贯孔形成该第二收纳空间,该第二L形弯折部容置于该第二收纳空间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包括:
键帽,该键帽具有第一卡勾及第二卡勾,该第一卡勾具有第一卡勾柱与第一卡勾尾,该第二卡勾具有第二卡勾柱与第二卡勾尾,该第一卡勾尾及该第二卡勾尾均朝着X轴方向延伸;
底板,设置于该键帽之下;
弹性体,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该弹性体提供向上回复力至该键帽;
薄膜开关电路,设置于该底板上,该薄膜开关电路用以被触发而产生按键讯号;
第一支撑座及第二支撑座,该第一支撑座与该第二支撑座设置于该底板上,该第一支撑座具有第一枢接轴,该第二支撑座具有第二枢接轴,该第一枢接轴与该第二枢接轴平行于该X轴方向;
第一金属支撑件,包括第一卡勾开孔、第一L形弯折部及第一撑靠部,该第一卡勾柱进入该第一卡勾开孔中,该第一卡勾尾抵接于该第一金属支撑件的下表面,该第一L形弯折部抵接于该第一枢接轴,使该第一金属支撑件可转动地连接于该第一支撑座;以及
第二金属支撑件,包括第二卡勾开孔、第二L形弯折部及第二撑靠部,该第二卡勾柱进入该第二卡勾开孔中,该第二卡勾尾抵接于该第二金属支撑件的下表面,该第二L形弯折部抵接于该第二枢接轴,使该第二金属支撑件可转动地连接于该第二支撑座,且该第二撑靠部连接于该第一撑靠部;
其中,当该键帽受外力被按压时,该键帽从未按压位置向下抵压该第一卡勾开孔及该第二卡勾开孔,带动该第一金属支撑件及该第二金属支撑件分别绕着该第一枢接轴及该第二枢接轴转动,且该第一撑靠部及该第二撑靠部相互抵撑而连动转动;
其中,当该外力释放时,该弹性体提供该向上回复力以驱动该键帽回复至该未按压位置,进而带动该第一金属支撑件与该第二金属支撑件转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枢接轴及该第二枢接轴分别包括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该第一L形弯折部枢接于该第一侧壁,该第二L形弯折部枢接于该第二侧壁。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当该键帽从该未按压位置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该第一金属支撑件以该第一枢接轴为支点绕着该第一侧壁转动,该第二金属支撑件以该第二枢接轴为支点绕着该第二侧壁转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当该键帽从该未按压位置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该第一金属支撑件及该第二金属支撑件平行于该键帽的下表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当该键帽从该未按压位置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该第一金属支撑件及该第二金属支撑件的上表面贴合于该键帽的下表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薄膜开关电路还具有第一卡勾通道及第二卡勾通道,当该键帽从该未按压位置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该第一卡勾及该第二卡勾分别进入该第一卡勾通道及该第二卡勾通道中。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薄膜开关电路还包括凹陷部,当该键帽位于该未按压位置时,该凹陷部收纳该第一撑靠部及该第二撑靠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还包括导光板,该导光板设置于该薄膜开关电路之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导光板具有第一卡勾导孔及第二卡勾导孔,当该键帽从该未按压位置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该第一卡勾及该第二卡勾分别进入该第一卡勾导孔及该第二卡勾导孔中。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按键结构藉由第一金属支撑件及第二金属支撑件的设置,由于金属材质的刚性强度较佳,且以金属制成的支撑件较薄,因此可有利于按键结构薄型化的应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爆炸图;
图1B为图1A的按键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2A为图1A的键帽及金属支撑件的组装仰视图;
图2B为图1A的按键结构沿切线2B-2B’的X-Y平面剖视图;
图3为图1A的键帽下方其余结构的组装图;
图4A为图1A的键帽于未按压位置时沿切线4A-4A’的Y-Z平面剖视图;
图4B为图1A的键帽于未按压位置时沿切线4B-4B’的X-Y平面剖视图;
图5为图1A的键帽于按压位置时沿切线4A-4A’的Y-Z平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一种按键结构,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所提出的实施例。实施例中的叙述,如细部结构、结构数量、相关组件的尺寸位置、与相对应的空间关系等,仅为举例说明之用,并非对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做限制。因此,本发明并未显示出所有可能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在不脱离本揭露之精神和范围内对实施例的结构加以变化与修饰,以符合实际应用的需要。故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下述实施例,而可以各种不同形式加以实行,未于本发明提出的其它实施例也可能可以应用。再者,图式上的尺寸比例并非按照实际产品等比例绘制,因此说明书和图式内容仅作叙述实施例之用,而非作为限缩本发明保护范围之用。此外,说明书中,相似的组件符号沿用相似的组件符号,以利说明。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爆炸图;图1B为图1A的按键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请参阅图1A及图1B。按键结构100包括键帽110、第一金属支撑件120、第二金属支撑件130、第一支撑座140、第二支撑座150、薄膜开关电路170、弹性体180及底板190。底板190可设置于键帽110之下。弹性体180可设置于键帽110与底板190之间。薄膜开关电路170可设置于底板190之上。第一支撑座140及第二支撑座150可设置于底板190上。另外,若是应用于可发光的输入装置,按键结构100还可包括导光板160,导光板160设置于薄膜开关电路170之上;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不具有导光板160。
键帽110包括第一卡勾112及第二卡勾114。第一金属支撑件120包括第一按压部121、第一L形弯折部125及第一撑靠部123,第一按压部121与第一撑靠部123位于第一金属支撑件120沿Z轴的相对侧。第二金属支撑件130包括第二按压部131、第二L形弯折部135及第二撑靠部133,第二按压部131及第二撑靠部133位于第二金属支撑件130沿Z轴的相对侧。第一撑靠部123可与第二撑靠部133互相连接。例如,第一撑靠部123及第二撑靠部133可各包括两延伸部,第一撑靠部123的两延伸部可分别与第二撑靠部133的两延伸部上、下交叠设置,以使第一撑靠部123与第二撑靠部133可相互抵撑而连动转动。
第一按压部121及第二按压部131可连接于键帽110,并可用于接受键帽110的按压。图2A为图1A的键帽及金属支撑件的组装仰视图,请参阅图1A及图2A。第一按压部121可具有第一卡勾开孔122,第二按压部131可具有第二卡勾开孔132。第一卡勾开孔122及第二卡勾开孔132可对应于第一卡勾112及第二卡勾114的位置配置。如图2A所示,当键帽110组装于第一金属支撑件120和第二金属支撑件130时,第一卡勾112及第二卡勾114可分别进入第一卡勾开孔122及第二卡勾开孔132中,并分别抵接于第一金属支撑件120的下表面120LS及第二金属支撑件130的下表面130LS。
如图2A所示,第一卡勾112可具有第一卡勾柱1121与第一卡勾尾1122,第二卡勾114具有第二卡勾柱1141与第二卡勾尾1142。其中,第一卡勾尾1122及第二卡勾尾1142均朝着X轴方向延伸。当键帽110组装于第一金属支撑件120和第二金属支撑件130时,第一卡勾柱1121与第二卡勾柱1141分别进入第一卡勾开孔122与第二卡勾开孔132中。
图2B为图1A的按键结构沿切线2B-2B’的X-Y平面剖视图。如图2B所示,第二卡勾尾114抵接于第二金属支撑件130的下表面130LS。同理,沿Z轴的另一侧的第一卡勾尾1122也抵接于第一金属支撑件120的下表面120LS。如此一来,透过上述的第一卡勾柱1121、第二卡勾柱1141及第一卡勾尾1122、第二卡勾尾1142的设计,可避免键帽110脱落到金属支撑件120、130之外。
图3为图1A的键帽下方其余结构的组装图,请参阅图3。第一金属支撑件120以第一转轴S1为支点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撑座140,第二金属支撑件130以第二转轴S2为支点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支撑座150。其中,第一转轴S1及第二转轴S2皆平行于X轴方向。透过第一金属支撑件120及第二金属支撑件130分别以第一转轴S1及第二转轴S2为支点而转动,可带动键帽110(未示出)于未按压位置及按压位置之间移动。
详细地说,如图1A及图1B所示,第一支撑座140可具有第一枢接轴145,第二支撑座150可具有第二枢接轴155,第一枢接轴145与第二枢接轴155均平行于X轴方向。第一金属支撑件120的第一L形弯折部125抵接于第一枢接轴145,使第一金属支撑件120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撑座140。第二金属支撑件130的第二L形弯折部135抵接于第二枢接轴155,使第二金属支撑件130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支撑座150。
图4A为图1A的键帽于未按压位置时沿切线4A-4A’的Y-Z平面剖视图,请参阅图4A,第一枢接轴145可具有第一侧壁140w,第二枢接轴155可具有第二侧壁150w。第一L形弯折部125抵接于第一侧壁140w,第一侧壁140w可例如为弧形表面。藉此,第一L形弯折部125可沿着第一侧壁140w的弧形表面而枢接于第一枢接轴145,使第一金属支撑件120可以第一枢接轴145为支点绕着第一侧壁140w转动。同样地,第二L形弯折部135抵接于第二侧壁150w,第二侧壁150w可例如为弧形表面。藉此,第二L形弯折部135可沿着第二侧壁150w的弧形表面而枢接于第二枢接轴155,使第二金属支撑件130可以第二枢接轴155为支点绕着第二侧壁150w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座140及第二支撑座150与底板190之间可结合固定而不会产生相对位移。藉此,当第一金属支撑件120及第二金属支撑件130分别绕着第一侧壁140w及第二侧壁150w转动时,键帽110可相对于底板190上、下移动。举例而言,请参阅图1B及图4A,第一支撑座140可包括数个凸柱141,第二支撑座150可包括数个凸柱151,凸柱141及凸柱151均自第一支撑座140及第二支撑座150之下表面向下延伸(例如是向负Y轴方向延伸),以与底板190上的数个凸柱通孔191固定。在另一实施例中,凸柱141、151可藉由热熔的方式与对应的凸柱通孔191结合固定。
请参阅图4A中的区域E的放大图,第一支撑座140与底板190间可具有第一收纳空间R1,第一L形弯折部125延伸进入第一收纳空间中R1,并可于第一收纳空间中R1中沿着第一侧壁140w转动。同样地,第二支撑座150与底板190间亦可同样具有第二收纳空间(未标示),且第二L形弯折部135延伸进入第二收纳空间中,并可于第二收纳空间中沿着第二侧壁150w转动。透过上述第一收纳空间及第二收纳空间的设置,可有效地缩减按键结构100整体所需使用的空间,以利于薄型化的应用。
详细来说,请参阅图1A及图4A的区域E的放大图。如图1A所示,薄膜开关电路170还可具有第一容纳孔175及第二容纳孔176。另外,若按键结构100包含导光板160,导光板160也可具有第一导光板贯孔165及第二导光板贯孔166。第一容纳孔175及第一导光板贯孔165对应于第一L形弯折部125的位置,第二容纳孔176及第二导光板贯孔166对应于第二L形弯折部135的位置。如图4A的区域E的放大图所示,第一L形弯折部125可穿过第一容纳孔175及第一导光板贯孔165。即第一收纳空间R1可由第一容纳孔175及第一导光板贯孔165所形成,使第一L形弯折部125可容置于第一收纳空间R1中。同样地,第二L形弯折部135也可穿过第二容纳孔176及第二导光板贯孔166,使第二L形弯折部135可容置于第二收纳空间中。
图4B为图1A的键帽于未按压位置时沿切线4B-4B’的X-Y平面剖视图,请参阅图4A、图4B。如图4A所示,键帽110藉由弹性体180所提供的向上回复力而保持在未按压位置。再如图4B所示,键帽110可具有凸点116,当键帽110位于未按压位置时,凸点116抵接于弹性体180。在此情况下,第一卡勾112及第二卡勾114使第一按压部121及第二按压部131向上举起,另一侧的第一撑靠部123及第二撑靠部133则被收纳于薄膜开关电路板170的凹陷部171中。
图5为图1A的键帽于按压位置时沿切线4A-4A’的Y-Z平面剖视图,请参照图5。当该键帽110受外力被按压,且此外力可克服弹性体180所提供的向上回复力时(例如当使用者按压键帽110时),键帽110从图4A所示的未按压位置向下移动至图5所示的按压位置,此时凸点116可触压弹性体180,以使弹性体180变形,进而触发薄膜开关电路170而产生相对应的按键讯号。当键帽110向下抵压第一按压部121及第二按压部131时,第一金属支撑件120及第二金属支撑件130被带动并分别绕着第一侧壁140w(或第一枢接轴145)及第二侧壁150w(或第二枢接轴155)转动,且第一撑靠部123及第二撑靠部133相互向上抵撑而连动转动,使第一撑靠部123及第二撑靠部133一并向上远离凹陷部171。
如图5所示,当键帽110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第一金属支撑件120及第二金属支撑件130平行于键帽110的下表面110LS。更详细地说,第一金属支撑件120的上表面120US及第二金属支撑件130的上表面130US贴合于键帽110的下表面110LS。因此,在按压位置时,键帽110的内部空间也可供收纳,藉此可缩减按键结构100的整体厚度。
请同时参阅图1A及图5,薄膜开关电路170具有第一卡勾通道172及第二卡勾通道174。另外,若按键结构100包含导光板160,导光板160也可具有第一卡勾导孔162及第二卡勾导孔164。当键帽110位于按压位置时,第一卡勾112可进入第一卡勾通道172及第一卡勾导孔162中,第二卡勾114可进入第二卡勾通道174及第二卡勾导孔164中。由于薄膜开关电路170及导光板160上均具有供第一卡勾112及第二卡勾114通过的通道,因此可提供较多的键帽行程空间,并有效地缩减按键结构100整体所需使用的空间,以利于薄型化的应用。
当使用者不再按压键帽110时,键帽110不再受外力限制,因此键帽110可藉由弹性体180所提供的向上回复力,从图5的按压位置向上回复至图4A及图4B的未按压位置。同时,由于键帽110向上回复,第一卡勾112及第二卡勾114并一并带动第一按压部121及第二按压部131向上举起,使第一金属支撑件120及第二金属支撑件130分别以第一枢接轴145及第二枢接轴155为支点转动,进而使另一侧的第一撑靠部123及第二撑靠部133相互向下抵撑而连动转动,并被收纳于凹陷部171中,如图4A所示。
如上述说明,本发明所提出的按键结构可应用于输入装置,例如是应用于键盘,且特别是薄型化的键盘。实际应用时,可将按键结构依需求控制大小,并排列组成键盘。此外,本发明所提出的按键结构也可应用与可发光的输入装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按键结构藉由第一金属支撑件及第二金属支撑件的设置,由于金属材质的刚性强度较佳,且以金属制成的支撑件较薄,因此可有利于按键结构薄型化的应用。其次,由于第一金属支撑件及第二金属支撑件的L形弯折部延伸进入对应的支撑座与底板之间即收纳空间,并分别抵接于对应的支撑座的侧壁,使第一金属支撑件及第二金属支撑件可藉由L形弯折部相对于对应的支撑座转动,进而局限键帽可相对于底板直上、直下地移动。当键帽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键帽的内部空间也可供键帽下方组件的收纳,使空间得以有效地利用。另外,由于薄膜开关电路及导光板上均具有供键帽上的卡勾通过的通道,因此可提供较多的键帽行程空间,并有效地缩减按键结构整体所需使用的空间,以利于薄型化的应用。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包括:
键帽;
底板,设置于该键帽之下;
弹性体,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该弹性体提供向上回复力至该键帽;
薄膜开关电路,设置于该底板上,该薄膜开关电路用以被触发时而产生按键讯号;
第一支撑座及第二支撑座,该第一支撑座与该第二支撑座设置于该底板上,该第一支撑座具有第一侧壁,该第一支撑座与该底板间具有第一收纳空间,该第二支撑座具有第二侧壁,该第二支撑座与该底板间具有第二收纳空间;
第一金属支撑件,包括第一按压部、第一L形弯折部及第一撑靠部,该第一按压部连接于该键帽,该第一L形弯折部抵接于该第一侧壁,且延伸进入该第一收纳空间中,使该第一金属支撑件可转动地连接于该第一支撑座;以及
第二金属支撑件,包括第二按压部、第二L形弯折部及第二撑靠部,该第二按压部连接于该键帽,该第二L形弯折部抵接于该第二侧壁,且延伸进入该第二收纳空间中,使该第二金属支撑件可转动地连接于该第二支撑座,且该第二撑靠部连接于该第一撑靠部;
其中,当该键帽受外力被按压时,该键帽从未按压位置向下抵压该第一按压部及该第二按压部,带动该第一金属支撑件及该第二金属支撑件分别绕着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转动,且该第一撑靠部及该第二撑靠部相互抵撑而连动转动;
其中,当该外力释放时,该弹性体提供该向上回复力以驱动该键帽回复至该未按压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座及该第二支撑座均包括复数个凸柱,该复数个凸柱自该第一支撑座及该第二支撑座的下表面向下延伸,以与该底板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键帽从该未按压位置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该第一金属支撑件及该第二金属支撑件平行于该键帽的下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键帽从该未按压位置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该第一金属支撑件及该第二金属支撑件的上表面贴合于该键帽的下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键帽包括第一卡勾及第二卡勾,该第一按压部具有第一卡勾开孔,该第二按压部具有第二卡勾开孔,该第一卡勾及该第二卡勾分别进入该第一卡勾开孔及该第二卡勾开孔中,并分别抵接于该第一金属支撑件的下表面及该第二金属支撑件的下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薄膜开关电路还具有第一卡勾通道及第二卡勾通道,当该键帽从该未按压位置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该第一卡勾及该第二卡勾分别进入该第一卡勾通道及该第二卡勾通道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薄膜开关电路还包括凹陷部,当该键帽位于该未按压位置时,该凹陷部收纳该第一撑靠部及该第二撑靠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薄膜开关电路还具有第一容纳孔及第二容纳孔,该第一L形弯折部穿过该第一容纳孔,且该第二L形弯折部穿过该第二容纳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还包括导光板,该导光板设置于该薄膜开关电路之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具有第一导光板贯孔及第二导光板贯孔,该第一容纳孔及该第一导光板贯孔形成该第一收纳空间,该第一L形弯折部容置于该第一收纳空间中,且该第二容纳孔及该第二导光板贯孔形成该第二收纳空间,该第二L形弯折部容置于该第二收纳空间中。
1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包括:
键帽,该键帽具有第一卡勾及第二卡勾,该第一卡勾具有第一卡勾柱与第一卡勾尾,该第二卡勾具有第二卡勾柱与第二卡勾尾,该第一卡勾尾及该第二卡勾尾均朝着X轴方向延伸;
底板,设置于该键帽之下;
弹性体,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该弹性体提供向上回复力至该键帽;
薄膜开关电路,设置于该底板上,该薄膜开关电路用以被触发而产生按键讯号;
第一支撑座及第二支撑座,该第一支撑座与该第二支撑座设置于该底板上,该第一支撑座具有第一枢接轴,该第二支撑座具有第二枢接轴,该第一枢接轴与该第二枢接轴平行于该X轴方向;
第一金属支撑件,包括第一卡勾开孔、第一L形弯折部及第一撑靠部,该第一卡勾柱进入该第一卡勾开孔中,该第一卡勾尾抵接于该第一金属支撑件的下表面,该第一L形弯折部抵接于该第一枢接轴,使该第一金属支撑件可转动地连接于该第一支撑座;以及
第二金属支撑件,包括第二卡勾开孔、第二L形弯折部及第二撑靠部,该第二卡勾柱进入该第二卡勾开孔中,该第二卡勾尾抵接于该第二金属支撑件的下表面,该第二L形弯折部抵接于该第二枢接轴,使该第二金属支撑件可转动地连接于该第二支撑座,且该第二撑靠部连接于该第一撑靠部;
其中,当该键帽受外力被按压时,该键帽从未按压位置向下抵压该第一卡勾开孔及该第二卡勾开孔,带动该第一金属支撑件及该第二金属支撑件分别绕着该第一枢接轴及该第二枢接轴转动,且该第一撑靠部及该第二撑靠部相互抵撑而连动转动;
其中,当该外力释放时,该弹性体提供该向上回复力以驱动该键帽回复至该未按压位置,进而带动该第一金属支撑件与该第二金属支撑件转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轴及该第二枢接轴分别包括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该第一L形弯折部枢接于该第一侧壁,该第二L形弯折部枢接于该第二侧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键帽从该未按压位置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该第一金属支撑件以该第一枢接轴为支点绕着该第一侧壁转动,该第二金属支撑件以该第二枢接轴为支点绕着该第二侧壁转动。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键帽从该未按压位置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该第一金属支撑件及该第二金属支撑件平行于该键帽的下表面。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键帽从该未按压位置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该第一金属支撑件及该第二金属支撑件的上表面贴合于该键帽的下表面。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薄膜开关电路还具有第一卡勾通道及第二卡勾通道,当该键帽从该未按压位置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该第一卡勾及该第二卡勾分别进入该第一卡勾通道及该第二卡勾通道中。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薄膜开关电路还包括凹陷部,当该键帽位于该未按压位置时,该凹陷部收纳该第一撑靠部及该第二撑靠部。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还包括导光板,该导光板设置于该薄膜开关电路之上。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具有第一卡勾导孔及第二卡勾导孔,当该键帽从该未按压位置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该第一卡勾及该第二卡勾分别进入该第一卡勾导孔及该第二卡勾导孔中。
CN201610176836.6A 2016-03-24 2016-03-24 按键结构 Active CN1057889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76836.6A CN105788924B (zh) 2016-03-24 2016-03-24 按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76836.6A CN105788924B (zh) 2016-03-24 2016-03-24 按键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88924A true CN105788924A (zh) 2016-07-20
CN105788924B CN105788924B (zh) 2017-12-01

Family

ID=56392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76836.6A Active CN105788924B (zh) 2016-03-24 2016-03-24 按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8892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0613A (zh) * 2017-07-05 2017-09-15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CN107492461A (zh) * 2017-07-25 2017-12-1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85A (en) * 1853-11-29 Sutportistgr falling table-leaves
US20080023312A1 (en) * 2006-07-25 2008-01-3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board and key assembly thereon
CN102044361A (zh) * 2009-10-26 2011-05-04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以及具有此结构的键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85A (en) * 1853-11-29 Sutportistgr falling table-leaves
US20080023312A1 (en) * 2006-07-25 2008-01-3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board and key assembly thereon
CN102044361A (zh) * 2009-10-26 2011-05-04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以及具有此结构的键盘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0613A (zh) * 2017-07-05 2017-09-15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CN107492461A (zh) * 2017-07-25 2017-12-1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7492461B (zh) * 2017-07-25 2020-06-05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88924B (zh) 2017-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71561B (zh) 触控装置
CN100342308C (zh) 一种多功能键型的驱动器部件和一种包括一个键盘的装置
CN204668207U (zh) 电子设备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TWI775432B (zh) 觸控板裝置
CN102136382A (zh) 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EP2302486A2 (en) Keyboard
US10720288B2 (en) Keyboard device
CN115016599B (zh) 触摸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EP2584433B1 (en) Keyboard modul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TWI716851B (zh) 鍵盤
CN101604589A (zh) 按钮开关
US8841569B2 (en) Press button and portable computer using the same
CN105788924A (zh) 按键结构
CN110442249B (zh) 触摸板结构
JP2008293923A (ja) キースイッチ構造
CN105450804B (zh) 一种移动终端
EP2515315A1 (en) Movable contact member and switch device using movable contact member
US20170062151A1 (en) Key switch
US20180197697A1 (en) Slim-type key structure
CN101752123A (zh) 多级受压开关
US8143544B2 (en) Switch
TWI830136B (zh) 觸控板裝置
US20190237278A1 (en) Key switch structur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CN217238714U (zh) 触摸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1636990B1 (en) Key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