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12133B - 电梯控制系统的呼梯控制方法及电梯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控制系统的呼梯控制方法及电梯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712133B CN105712133B CN201610161242.8A CN201610161242A CN105712133B CN 105712133 B CN105712133 B CN 105712133B CN 201610161242 A CN201610161242 A CN 201610161242A CN 105712133 B CN105712133 B CN 1057121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vator
- distance
- floor
- controlling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11—Waiting time, i.e. response ti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控制系统的呼梯控制方法及电梯控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控制电梯启动并确定出当前楼层与电梯将要到达的前方各楼层距离;计算前方各楼层的最佳运行速度,减速距离,加速段距离,第一拐点速度、第二拐点速度;在各相应时间点检测前方各楼层是否需要停车,若需要停车,则控制电梯在相应楼层停车,否则电梯继续行进直至下一楼层的检测的时间点。本发明通过合理地设计电梯呼梯的处理逻辑、设置判断是否有乘客呼梯的时间点,能够在保证电梯平稳运行和停靠的前提下,提高电梯控制系统对呼梯的响应速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升降机的控制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控制系统的呼梯控制方法,还涉及一种电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人们在乘坐电梯过程中,经常发现电梯在登记指令时,会出现不能及时响应登记的问题。例如,当电梯刚从一楼启动时,此时再按二楼呼梯按钮,可能会出现电梯不响应二楼呼梯按钮的情况。这会导致电梯运行效率的降低,并影响乘客的满意度。出现这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是电梯控制系统对电梯减速停车的处理逻辑不合适造成的。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及时响应乘客的呼梯的电梯控制系统的呼梯控制方法。
一种电梯控制系统的呼梯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电梯启动并确定出当前楼层与电梯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之间的距离S1、与电梯将要到达的第2楼层之间的距离S2、……以及与电梯将要到达的最后一个楼层的距离Sm;根据所述电梯控制系统内部定义的开始段急加速J1、加速度A1、结束段急加速J2、开始段急减速J3、减速度A2及结束段急减速J4,分别计算所述S1的第一拐点速度V11、最佳运行速度V1、减速距离S1dec、加速段距离S1acc,以及所述Sk的第二拐点速度Vk2、最佳运行速度Vk、减速距离Skdec、加速段距离Skacc,其中k为整数且k∈[2,m],所述第一拐点为开始段急加速J1与加速度A1分界处的拐点,所述第二拐点为加速度A1与结束段急加速J2分界处的拐点,所述S1acc为S1的加速段距离,所述Skacc为Sk的加速段距离;在第一时间点检测电梯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是否需要停车,在第二时间点检测电梯将要到达的第2楼层是否需要停车,……,以及在第m时间点检测电梯将要到达的最后一个楼层是否需要停车;其中,若S1acc小于Sre,则第一时间点为电梯速度达到第一拐点速度V11的时刻,否则为与所述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的距离等于S1dec与V1*T1之和的时刻;若Skacc小于Sre,则第k时间点为电梯速度达到所述第二拐点速度Vk2的时刻,否则为与所述将要到达的第k楼层的距离等于Skdec与Vk*Tk之和的时刻;其中所述Sre为冗余距离,T1为以V1行进Sre消耗的时间,Tk为以Vk行进Sre消耗的时间;若检测结果为需要停车,则控制电梯在相应楼层停车,否则电梯继续行进直至下一楼层的检测的时间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re为20~40厘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re为30厘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梯控制系统包括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及电梯驱动矢量控制模块;所述在第一时间点检测电梯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是否需要停车的步骤,是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在所述第一时间点向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发送查询信号,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在接收到所述查询信号时返回停车标识信号,指示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是否在所述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停车;在第k时间点检测电梯将要到达的第k楼层是否需要停车,是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在第k时间点向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发送查询信号,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在接收到所述查询信号时返回停车标识信号,指示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是否在所述将要到达的第k楼层停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时间点向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发送查询信号的步骤中,查询信号的时长为T2;所述在第k时间点向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发送查询信号的步骤中,查询信号的时长为T,且T为10~100毫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在接收到所述查询信号时返回停车标识信号,指示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是否在所述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停车的步骤中,以及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在接收到所述查询信号时返回停车标识信号,指示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是否在所述将要到达的第k楼层停车的步骤中,所述停车标识信号的时长均为T。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T为20毫秒。
一种电梯控制系统,包括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及电梯驱动矢量控制模块,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连接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和电梯驱动矢量控制模块,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用于计算电梯的速度曲线,实时更新电梯的位置,向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查询是否有呼梯,以及向所述电梯驱动矢量控制模块发送速度信号,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用于进行呼梯登记,所述电梯驱动矢量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给定的速度产生适当的电压驱动信号以驱动电梯运行;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还用于在启动时确定出当前楼层与电梯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之间的距离S1、与电梯将要到达的第2楼层之间的距离S2、……以及与电梯将要到达的最后一个楼层的距离Sm;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计算电梯的速度曲线,包括根据电梯控制系统内部定义的开始段急加速J1、加速度A1、结束段急加速J2、开始段急减速J3、减速度A2及结束段急减速J4,分别计算所述S1的第一拐点速度V11、最佳运行速度V1、减速距离S1dec、加速段距离S1acc,以及所述Sk的第二拐点速度Vk2、最佳运行速度Vk、减速距离Skdec、加速段距离Skacc,其中k为整数且k∈[2,m],所述第一拐点为开始段急加速J1与加速度A1分界处的拐点,所述第二拐点为加速度A1与结束段急加速J2分界处的拐点,所述S1acc为S1的加速段距离,Skacc为Sk的加速段距离;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还用于在第一时间点检测电梯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是否需要停车,在第二时间点检测电梯将要到达的第2楼层是否需要停车,……,以及在第m时间点检测电梯将要到达的最后一个楼层是否需要停车;其中,若S1acc小于Sre,则第一时间点为电梯速度达到第一拐点速度V11的时刻,否则为与所述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的距离等于S1dec与V1*T1之和的时刻;若Skacc小于Sre,则第k时间点为电梯速度达到所述第二拐点速度Vk2的时刻,否则为与所述将要到达的第k楼层的距离等于Skdec与Vk*Tk之和的时刻;其中,所述Sre为冗余距离,T1为以V1行进Sre消耗的时间,Tk为以Vk行进Sre消耗的时间;若检测结果为需要停车,则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向所述电梯驱动矢量控制模块发送停车信号,控制电梯在相应楼层停车,否则电梯继续行进直至下一楼层的检测的时间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在第一时间点检测电梯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是否需要停车,是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在所述第一时间点向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发送查询信号,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在接收到所述查询信号时返回停车标识信号,指示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是否在所述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停车;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在第k时间点检测电梯将要到达的第k楼层是否需要停车,是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在第k时间点向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发送查询信号,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在接收到所述查询信号时返回停车标识信号,指示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是否在所述将要到达的第k楼层停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re为20~40厘米。
上述电梯控制系统的呼梯控制方法,通过合理地设计电梯呼梯的处理逻辑、设置判断是否有乘客呼梯的时间点,能够在保证电梯平稳运行和停靠的前提下,提高电梯控制系统对呼梯的响应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是一实施例中电梯控制系统的呼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电梯运行的速度曲线的示意图;
图3是各包含了减速距离的电梯运行速度曲线的示意图;
图4是一实施例中电梯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实施例中电梯运行的速度曲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竖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图1是一实施例中电梯控制系统的呼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包括步骤:
S110,控制电梯启动并确定出当前楼层与电梯将要到达的前方各楼层距离。
确定出当前楼层与电梯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之间的距离S1、与电梯将要到达的第2楼层之间的距离S2、……以及与电梯将要到达的最后一个楼层(也即第m楼层)的距离Sm。比如电梯在1楼,与2楼之间的距离就是S1,与3楼之间的距离就是S2,依此类推。
S120,计算前方各楼层的最佳运行速度,减速距离,加速段距离,第一拐点速度、第二拐点速度。
具体是根据电梯控制系统内部定义的开始段急加速J1、加速度A1、结束段急加速J2、开始段急减速J3、减速度A2及结束段急减速J4进行计算。参见图2,根据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当电梯确定后,根据电梯自身的参数可得到单位为m/s2的加速度A1,单位为m/s3的开始段急加速J1,单位为m/s3的结束段急加速J2,单位为m/s2的减速度A2,单位为m/s3的开始段急减速J3,以及单位为m/s3的结束段急减速J4。
在计算时,首先计算距离S1的最佳运行速度V1。即以图2所示的速度曲线运行(高速恒速段的速度为V1)时,正好能走完距离S1的一个合适速度。为此,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计算:
首先对于S1假定一个初始值速度V1,并根据V1和A1、A2、J1、J2、J3、J4计算出该条件下的距离S。如果计算得到的S<S1,那么将V1加上一个很小的固定值v后重新计算S,重复这个过程直到S>S1,那么将当前V1减去v,作为最佳运行速度V1;反之,如果根据开始的初始值速度V1计算的距离S>S1,那么将V1减去v后重新计算S,重复这个过程直到S<S1,那么将当前V1加上v,作为最佳运行速度V1。
同理可以计算出Vk,其中k为整数且k∈[2,m]。当电梯运行方向为上行时,上述计算到最高楼层截止;当电梯运行方向为下行时,上述计算到最低楼层截止。且当上述计算速度Vk大于等于电梯最大运行速度Vmax时也截止,并将Vmax作为之后楼层的最佳运行速度。
同时还要计算S1的第一拐点速度V11、减速距离S1dec、加速段距离S1acc,以及Sk的第二拐点速度Vk2、最佳运行速度Vk、减速距离Skdec、加速段距离Skacc。其中k为整数且k∈[2,m],第一拐点为开始段急加速J1与加速度A1分界处的拐点,第二拐点为加速度A1与结束段急加速J2分界处的拐点,加速段距离S1acc为从零速开始以给定的J1、A1、J2加速到V1行经的距离,减速距离S1dec为从速度V1开始以给定的J3、A2、J4减速到零速行经的距离,加速段距离Skacc和减速距离Skdec同理。参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前方楼层如果需要停车,只要在相应的减速距离(S1dec、Skdec等)对应的时间点t之前,电梯理论上都能够减速停车。
S130,在各相应时间点检测前方各楼层是否需要停车。
在第一时间点检测电梯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是否需要停车,在第二时间点检测电梯将要到达的第2楼层是否需要停车,……,以及在第m时间点检测电梯将要到达的最后一个楼层是否需要停车。
其中,若S1acc小于Sre,则第一时间点为电梯速度达到第一拐点速度V11的时刻,否则为与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的距离等于(S1dec+V1*T1)的时刻;若Skacc小于Sre,则第k时间点为电梯速度达到所述第二拐点速度Vk2的时刻,否则为与将要到达的第k楼层的距离等于(Skdec+Vk*Tk)的时刻。其中Sre为冗余距离,即考虑到电梯控制系统内部的数据处理、传输、转换等因素必须留出冗余时间而设置的一个经验值;T1为以速度V1行进Sre消耗的时间,Tk为以速度Vk行进Sre消耗的时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Sre为20~40厘米。
若检测结果为需要停车,则执行步骤S140,否则执行步骤S150。
S140,控制电梯在相应楼层停车。
S150,电梯继续行进直至下一楼层的检测的时间点。
比如检测到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不需要停车后,电梯继续行进直至前述第二时间点,检测所述第2楼层是否需要停车。
上述电梯控制系统的呼梯控制方法,通过合理地设计电梯呼梯的处理逻辑、设置判断是否有乘客呼梯的时间点,能够在保证电梯平稳运行和停靠的前提下,提高电梯控制系统对呼梯的响应速度。
以下通过一个具体的电梯控制系统对上述方法进行说明。参见图4,电梯控制系统包括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210、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220及电梯驱动矢量控制模块230。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220连接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210和电梯驱动矢量控制模块230。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220用于计算电梯的速度曲线,实时更新电梯的位置,向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210查询是否有乘客呼梯,以及向电梯驱动矢量控制模块230发送速度信号。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210用于进行呼梯登记。电梯驱动矢量控制模块230根据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220给定的速度产生适当的电压驱动信号以驱动电梯运行。
步骤S130中在第一时间点检测电梯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是否需要停车,是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220在第一时间点向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210发送查询信号,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210在接收到查询信号时返回停车标识信号(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210在接收到查询信号时如果有乘客按了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的按钮,则返回表示停车的标识信号,否则返回表示不停车的标志信号),指示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220是否在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停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查询信号的时长为T2,即以速度V2行进Sre消耗的时间。
同理,在第k时间点检测电梯将要到达的第k楼层是否需要停车,是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220在第k时间点向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210发送查询信号,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210在接收到所述查询信号时返回停车标识信号,指示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220是否在将要到达的第k楼层停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k时间点发送的查询信号的时长为T,且T为10~100毫秒。k为整数且k∈[2,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30中所有停车标识信号的时长均为T。
以下通过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来直观地体现上述电梯控制系统的呼梯控制方法在及时响应呼梯上的效果。参见图5,假定电梯从1楼启动,J1、J2、A1、A2、J3、J4的值均为1m/s2或1m/s3(注意图5中的1不表示速度),V1为2m/s,V1恒速运行时间为0,Sre为30厘米,T为20毫秒,那么采用上述电梯控制系统的呼梯控制方法,在电梯启动的2.9秒内进行2楼的呼梯都可以进行响应、正常停车。而一种传统的呼梯方案是电梯控制系统在第一拐点时(如图5中C点)检测2楼是否需要停车,则在电梯启动的0.9秒内才可以响应2楼的呼梯正常停车。可以看到本发明的呼梯控制方法提升了2秒的响应时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梯控制系统的呼梯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电梯启动并确定出当前楼层与电梯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之间的距离S1、与电梯将要到达的第2楼层之间的距离S2、……以及与电梯将要到达的最后一个楼层的距离Sm;
根据所述电梯控制系统内部定义的开始段急加速J1、加速度A1、结束段急加速J2、开始段急减速J3、减速度A2及结束段急减速J4,分别计算所述S1的第一拐点速度V11、最佳运行速度V1、减速距离S1dec、加速段距离S1acc,以及Sk的第二拐点速度Vk2、最佳运行速度Vk、减速距离Skdec、加速段距离Skacc,其中k为整数且k∈[2,m],所述第一拐点为开始段急加速J1与加速度A1分界处的拐点,所述第二拐点为加速度A1与结束段急加速J2分界处的拐点,所述S1acc为S1的加速段距离,所述Skacc为Sk的加速段距离;
在第一时间点检测电梯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是否需要停车,在第二时间点检测电梯将要到达的第2楼层是否需要停车,……,以及在第m时间点检测电梯将要到达的最后一个楼层是否需要停车;其中,若S1acc小于Sre,则第一时间点为电梯速度达到第一拐点速度V11的时刻,否则为与所述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的距离等于S1dec与V1*T1之和的时刻;若Skacc小于Sre,则第k时间点为电梯速度达到所述第二拐点速度Vk2的时刻,否则为与所述将要到达的第k楼层的距离等于Skdec与Vk*Tk之和的时刻;其中所述Sre为冗余距离,T1为以V1行进Sre消耗的时间,Tk为以Vk行进Sre消耗的时间;
若检测结果为需要停车,则控制电梯在相应楼层停车,否则电梯继续行进直至下一楼层的检测的时间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系统的呼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re为20~40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控制系统的呼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re为3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系统的呼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控制系统包括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及电梯驱动矢量控制模块;
所述在第一时间点检测电梯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是否需要停车的步骤,是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在所述第一时间点向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发送查询信号,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在接收到所述查询信号时返回停车标识信号,指示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是否在所述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停车;
在第k时间点检测电梯将要到达的第k楼层是否需要停车,是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在第k时间点向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发送查询信号,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在接收到所述查询信号时返回停车标识信号,指示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是否在所述将要到达的第k楼层停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控制系统的呼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点向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发送查询信号的步骤中,查询信号的时长为T2;所述在第k时间点向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发送查询信号的步骤中,查询信号的时长为T,且T为10~100毫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控制系统的呼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在接收到所述查询信号时返回停车标识信号,指示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是否在所述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停车的步骤中,以及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在接收到所述查询信号时返回停车标识信号,指示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是否在所述将要到达的第k楼层停车的步骤中,所述停车标识信号的时长均为T。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控制系统的呼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为20毫秒。
8.一种电梯控制系统,包括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及电梯驱动矢量控制模块,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连接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和电梯驱动矢量控制模块,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用于计算电梯的速度曲线,实时更新电梯的位置,向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查询是否有呼梯,以及向所述电梯驱动矢量控制模块发送速度信号,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用于进行呼梯登记,所述电梯驱动矢量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给定的速度产生适当的电压驱动信号以驱动电梯运行;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还用于在启动时确定出当前楼层与电梯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之间的距离S1、与电梯将要到达的第2楼层之间的距离S2、……以及与电梯将要到达的最后一个楼层的距离Sm;
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计算电梯的速度曲线,包括根据电梯控制系统内部定义的开始段急加速J1、加速度A1、结束段急加速J2、开始段急减速J3、减速度A2及结束段急减速J4,分别计算所述S1的第一拐点速度V11、最佳运行速度V1、减速距离S1dec、加速段距离S1acc,以及Sk的第二拐点速度Vk2、最佳运行速度Vk、减速距离Skdec、加速段距离Skacc,其中k为整数且k∈[2,m],所述第一拐点为开始段急加速J1与加速度A1分界处的拐点,所述第二拐点为加速度A1与结束段急加速J2分界处的拐点,所述S1acc为S1的加速段距离,Skacc为Sk的加速段距离;
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还用于在第一时间点检测电梯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是否需要停车,在第二时间点检测电梯将要到达的第2楼层是否需要停车,……,以及在第m时间点检测电梯将要到达的最后一个楼层是否需要停车;其中,若S1acc小于Sre,则第一时间点为电梯速度达到第一拐点速度V11的时刻,否则为与所述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的距离等于S1dec与V1*T1之和的时刻;若Skacc小于Sre,则第k时间点为电梯速度达到所述第二拐点速度Vk2的时刻,否则为与所述将要到达的第k楼层的距离等于Skdec与Vk*Tk之和的时刻;其中,所述Sre为冗余距离,T1为以V1行进Sre消耗的时间,Tk为以Vk行进Sre消耗的时间;若检测结果为需要停车,则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向所述电梯驱动矢量控制模块发送停车信号,控制电梯在相应楼层停车,否则电梯继续行进直至下一楼层的检测的时间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在第一时间点检测电梯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是否需要停车,是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在所述第一时间点向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发送查询信号,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在接收到所述查询信号时返回停车标识信号,指示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是否在所述将要到达的第1楼层停车;
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在第k时间点检测电梯将要到达的第k楼层是否需要停车,是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在第k时间点向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发送查询信号,所述电梯呼梯指令调度模块在接收到所述查询信号时返回停车标识信号,指示所述电梯距离控制算法模块是否在所述将要到达的第k楼层停车。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re为20~40厘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61242.8A CN105712133B (zh) | 2016-03-21 | 2016-03-21 | 电梯控制系统的呼梯控制方法及电梯控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61242.8A CN105712133B (zh) | 2016-03-21 | 2016-03-21 | 电梯控制系统的呼梯控制方法及电梯控制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12133A CN105712133A (zh) | 2016-06-29 |
CN105712133B true CN105712133B (zh) | 2017-11-17 |
Family
ID=56157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61242.8A Active CN105712133B (zh) | 2016-03-21 | 2016-03-21 | 电梯控制系统的呼梯控制方法及电梯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71213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67897B (zh) * | 2017-04-27 | 2021-09-14 | 深圳市海浦蒙特科技有限公司 | 电梯检修运行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111689318B (zh) * | 2020-05-18 | 2022-09-09 | 北京索德电气工业有限公司 | 电梯平滑平层控制方法 |
CN112897260B (zh) * | 2021-01-11 | 2023-04-07 | 深圳市海浦蒙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453994A (en) * | 1987-08-25 | 1989-03-01 | Toshiba Corp | Calling register for elevator |
JPH0725501B2 (ja) * | 1988-04-15 | 1995-03-2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
JP3170151B2 (ja) * | 1994-08-24 | 2001-05-28 | 株式会社東芝 |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
JP4457450B2 (ja) * | 1999-12-20 | 2010-04-2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
-
2016
- 2016-03-21 CN CN201610161242.8A patent/CN105712133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12133A (zh) | 2016-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12133B (zh) | 电梯控制系统的呼梯控制方法及电梯控制系统 | |
CN105392727B (zh) | 用于执行救援操作的方法和设备 | |
JPS61243780A (ja) | 荷重利用の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 |
CN107922145A (zh) | 用于运行电梯系统的方法和电梯系统 | |
CN107250016B (zh) | 用于操作电梯系统的方法 | |
EP3546408A2 (en) | Destination dispatch sectoring | |
KR20170110130A (ko) | 로프리스 엘리베이터 제어 시스템 | |
JP4732343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 |
CN110002296A (zh) | 一种判断模块及其构成的电梯运行控制系统 | |
CN201154862Y (zh) | 群控电梯控制装置 | |
CN106132857A (zh) | 无晃动电梯电力转变 | |
US8997940B2 (en) | Elevator installation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for | |
CN111086932A (zh) | 用于监视大堂活动以确定是否取消电梯服务的系统 | |
JP5847220B2 (ja) |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群管理方法 | |
CN107000958B (zh) | 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 | |
JP2002167135A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 |
US3065824A (en) | Elevator controls | |
JPH04125276A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 |
JP6400792B1 (ja) | 群管理制御装置 | |
KR100747381B1 (ko) | 엘리베이터의 그룹 관리 제어 장치 | |
CN110835030B (zh) | 电梯功率管理系统和方法 | |
CN110577120B (zh) | 电梯的控制装置以及方法 | |
CA1052484A (en) | Elevator stop control arrangement | |
JP2002046949A (ja) | ホームエレベーターの着床制御装置 | |
CN106966244A (zh) | 一种应用于电梯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