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64488B - 刹车装置及推车 - Google Patents
刹车装置及推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564488B CN105564488B CN201410526425.6A CN201410526425A CN105564488B CN 105564488 B CN105564488 B CN 105564488B CN 201410526425 A CN201410526425 A CN 201410526425A CN 105564488 B CN105564488 B CN 1055644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ke
- driving
- locking position
- drive
- p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刹车装置,包括第一刹车件、第二刹车件及刹车机构;第一刹车件设于推车的把手支架上;第二刹车件设于推车的车轮支架上;刹车机构对应于推车的车轮安装,第一刹车件与刹车机构连接以驱动刹车机构处于一第一锁定位置,第二刹车件与刹车机构连接以驱动刹车机构处于第一锁定位置。使用中,若需要对推车进行减速或对其暂时刹车,则操作第一刹车件或第二刹车件使其驱动刹车机构处于第一锁定位置,松开第一刹车件或第二刹车件后刹车机构迅速回复原位,能快速地重新推行推车,对于推着推车行走中的人来说操作更为方便,第一刹车件、第二刹车件可分别实现手刹及脚刹功能,操作方便。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具有刹车装置的推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刹车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时具有手刹及脚刹功能的刹车装置及具有该刹车装置的推车。
背景技术
许多儿童载具都装设有轮子及刹车装置,以实现儿童载具的刹车定位。其中又以儿童推车上的刹车装置更被重视,因儿童推车多使用于户外,其常需要停止推车行进、并固定于某一定位,或是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暂停或减速、之后又能快速的继续行进,为保证儿童推车操作的便捷性及乘坐于其上的孩童的安全,刹车装置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儿童推车的刹车装置大部分是通过脚来操作的,即当用户踩下刹车踏板时,刹车踏板上凸伸形成的刹车杆嵌入车轮上设置的刹车槽内,此时车轮不能转动;上抬刹车踏板时,刹车杆退出刹车槽,使车轮能自由转动。但实际使用中,有时只需要对儿童推车进行减速或对其暂时刹车,然后又能快速的重新推行,因此只能通过脚来操作刹车装置的方式对于推车行走中的人而言是极其不便的。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同时具有手刹及脚刹功能的刹车装置及推车,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同时具有手刹及脚刹功能的刹车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推车,其具有的刹车装置同时具有手刹及脚刹功能、操作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刹车装置,适用于推车,推车包括车轮支架及连接车轮支架的把手支架,刹车装置包括一第一刹车件、一第二刹车件及刹车机构;第一刹车件设于把手支架上;第二刹车件设于车轮支架上;刹车机构对应于推车的车轮安装,其中第一刹车件与刹车机构连接以驱动刹车机构处于一第一锁定位置,第二刹车件与刹车机构连接以驱动刹车机构处于第一锁定位置。
较佳地,第一刹车件或第二刹车件可驱动刹车机构由第一锁定位置转换至一第二锁定位置。
较佳地,第一刹车件包括第一操作件及一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一操作件与刹车机构,操作第一操作件使第一连接件驱动刹车机构处于第一锁定位置,或释放第一操作件使刹车机构回复至原位。
较佳地,第二刹车件包括一第二操作件,操作第二操作件以驱使刹车机构处于第一锁定位置,或释放第二操作件使刹车机构回复至原位。
较佳地,第二操作件连接至第一刹车件。
较佳地,刹车机构包括一驱动件、一驱动销及一刹车组合,第一刹车件或第二刹车件通过驱动件驱动驱动销,以使刹车组合作动而处于第一锁定位置或由第一锁定位置转换至一第二锁定位置。
较佳地,驱动件、刹车组合及车轮同轴设置。
较佳地,第一刹车件通过第二刹车件连接于驱动件。
较佳地,操作第一刹车件以驱动驱动件,驱动件驱使驱动销移动,以使刹车组合处于第一锁定位置,操作第二刹车件以驱动驱动件,驱动件驱使驱动销移动,以使刹车组合处于第一锁定位置或由第一锁定位置转换至第二锁定位置。
较佳地,驱动件的侧壁设有驱动斜面,驱动斜面与驱动销的端部相抵触。
较佳地,驱动件的侧壁上还设有位于驱动斜面一侧的定位凹槽,刹车机构处于第二锁定位置时,驱动销卡合于定位凹槽。
较佳地,操作第一刹车件或第二刹车件可使驱动斜面顶推驱动销移动,以使刹车机构处于第一锁定位置,当驱动销越过驱动斜面的最高点而卡合于定位凹槽时,刹车机构处于第二锁定位置。
较佳地,刹车机构还包括固定于驱动件与车轮之间的刹车座,驱动销移动地设于刹车座内。
较佳地,刹车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抵触于驱动销与刹车座之间。
较佳地,刹车组合包括刹车片驱动件及刹车片,刹车片交错地固定于刹车片驱动件的边缘并向其两侧凸伸,刹车片驱动件的一端枢接于刹车座的邻近车轮的侧壁,刹车片驱动件的另一端与驱动销相抵触,驱动销移动而推动刹车片驱动件枢转并向外扩张从而使刹车组合处于第一锁定位置。
较佳地,驱动销的两端分别与驱动件及刹车片驱动件相抵触,驱动件转动而驱动驱动销移动,驱动销推动刹车片驱动件扩张而使刹车组合处于第一锁定位置。
较佳地,驱动销受驱动件顶推并继续滑动而卡合于车轮时,刹车机构处于第二锁定位置。
较佳地,车轮具有刹车毂,刹车毂上设有多个刹车锁定孔,刹车片扩张而抵触刹车毂的内壁时,刹车机构处于第一锁定位置,驱动销卡合于刹车锁定孔时,刹车机构处于第二锁定位置。
较佳地,驱动销上设有呈倾斜结构的驱动面,刹车片驱动件凸设有与驱动斜面相配合的从动面,从动面包设于驱动销外且端部抵触驱动面。
较佳地,刹车片驱动件呈腰形结构,两刹车片驱动件的一端同轴枢接于刹车座的侧壁,两刹车片驱动件的另一端均与驱动销相抵触。
较佳地,刹车组合还包括与刹车片驱动件相连接的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用于使刹车片驱动件复位。
较佳地,刹车片呈弹性结构。
对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推车,包括车轮支架、连接车轮支架的把手支架及同轴连接的两车轮,其还包括如上的刹车装置。
较佳地,每一车轮对应安装一刹车机构,两刹车机构通过一连动件连接,其中一刹车机构连接第一刹车件及第二刹车件,第一刹车件及第二刹车件藉由连动件同步地驱动两刹车机构处于第一锁定位置或由第一锁定位置转换至第二锁定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刹车装置,包括第一刹车件、第二刹车件及刹车机构;第一刹车件设于推车的把手支架上;第二刹车件设于推车的车轮支架上;刹车机构对应于推车的车轮安装,第一刹车件与刹车机构连接以驱动刹车机构处于一第一锁定位置,第二刹车件与刹车机构连接以驱动刹车机构处于第一锁定位置。使用中,若需要对推车进行减速或对其暂时刹车,则操作第一刹车件或第二刹车件使其驱动刹车机构处于第一锁定位置,松开第一刹车件或第二刹车件后刹车机构迅速回复原位,能快速地重新推行推车,对于推着推车行走中的人来说操作更为方便,第一刹车件、第二刹车件可分别实现手刹及脚刹功能,操作方便。另一方面,使用中,若需要对推车进行车轮锁定,则继续操作第一刹车件或第二刹车件,使刹车机构由第一锁定位置转换至第二锁定位置,以实现立即刹车的功能。对应地,具有本发明刹车装置的推车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装于推车上的第一刹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装于推车上的第二刹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第二刹车件及对应的主刹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刹车片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7是图6拆除刹车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4拆除刹车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刹车驱动件与第二刹车件的侧视图。
图12是图10中驱动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4中主刹车机构处于正常状态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3中主刹车机构处于第一锁定位置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4中主刹车机构处于第二锁定位置的剖视图。
图16是图2中从刹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拆除刹车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刹车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6中从刹车机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刹车装置适用于推车10,该推车10包括车轮支架12及连接车轮支架12的把手支架11,图2 仅绘示推车10的部分车轮支架12,该车轮支架12的下端设有两同轴连接的车轮14。刹车装置包括一第一刹车件20、一第二刹车件30及至少一刹车机构;第一刹车件20设于把手支架11上;第二刹车件30设于车轮支架12上;刹车机构对应于推车10的车轮 14安装,其中第一刹车件20与刹车机构连接以驱动刹车机构处于一第一锁定位置,第二刹车件30与刹车机构连接以驱动刹车机构处于第一锁定位置。上述之刹车机构可依实际需求设置于推车的前轮或后轮,以达到前轮刹车或后轮刹车的作用。
继续结合图1-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刹车装置包括两刹车机构40、 50。在车轮支架12的下端设有一连接轴13,两车轮14分别连接于连接轴13的两端,对应于两车轮14设置的两刹车机构40、50均装设于连接轴13上,两刹车机构40、50通过一连动件60连接,其中一刹车机构40连接第一刹车件20 及第二刹车件30,第一刹车件20或第二刹车件30藉由连动件60同步地驱动两刹车机构40、50处于第一锁定位置或由第一锁定位置转换至一第二锁定位置。
当然,连接方式不以上述为限,第一刹车件20及第二刹车件30连接于刹车机构50,具有同样的效果。
结合图1-图5所示,第一刹车件20包括第一操作件21及第一连接件22,第一操作件21设于把手支架11,第一连接件22连接第一操作件21与刹车机构 40,操作第一操作件21使第一连接件22驱动刹车机构40、50处于第一锁定位置,或释放第一操作件21使刹车机构40、50回复至原位。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2连接第一操作件21和第二刹车件30,操作第一操作件21使第一连接件22驱动第二刹车件30,透过第二刹车件30来驱动刹车机构40、50,进而达到刹车作用。
第二刹车件30包括一第二操作件,第二操作件连接于刹车机构40,操作第二操作件以驱使刹车机构40、50处于第一锁定位置,或释放第二操作件使刹车机构40、50回复至原位。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刹车件30还包括一第二连接件(图未绘示),用以连接第二操作件和刹车机构40、50,当操作第二操作件,第二连接件受第二操作件的牵动而驱动刹车机构40、50作动,进而达到刹车作用。
本发明中,第一锁定位置使推车呈现一减速的刹车状态,刹车机构40、50 例如可为鼓刹或碟刹;第二锁定位置使推车的车轮达到立即锁定的刹车状态。
结合图1、图5所示,第二操作件通过第一连接件22连接至第一操作件21,且第二操作件与刹车机构40对应连接,因此,操作第一操作件21或第二操作件,均可同步地驱动两刹车机构40、50处于第一锁定位置。
结合图3-图4、图16所示,本发明中,对应于图3中右侧车轮14的刹车机构形成主刹车机构40,对应于图3中左侧车轮14的刹车机构形成从刹车机构 50。主刹车机构40、从刹车机构50的结构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分别设计,下面结合附图4-图19所示,对主刹车机构40及从刹车机构50的结构分别进行说明。
结合图4-图7所示,主刹车机构40包括固定于连接轴13上的刹车座41,还包括依次设置的驱动件42、驱动销43及刹车组合44;驱动件42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轴13上并与第一操作件21、第二操作件连接;刹车座41固定于驱动件42与车轮14之间,刹车组合44设于刹车座41的邻近车轮14的一侧,驱动销43移动地设于刹车座41内;第一操作件21或第二操作件通过驱动件42来驱动驱动销43滑动,以使刹车组合44动作而使主刹车机构40处于第一锁定位置或由第一锁定位置转换至第二锁定位置。
其中,驱动件42、刹车组合44及车轮14同轴设置。且第一操作件21通过第二操作件连接于驱动件42。具体地,第一操作件21通过第一连接件22连接至第二操作件,操作第一操作件21可驱动驱动件42转动,驱动件42驱使驱动销43移动,以使刹车组合44处于第一锁定位置,操作第二操作件以驱动驱动件42,驱动件42驱使驱动销43移动,以使刹车组合44处于第一锁定位置或由第一锁定位置转换至第二锁定位置。
继续结合图4-图7所示,优选地,第二操作件与驱动件42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连接件22的一端与第一操作件21连接,另一端穿过车轮支架12并穿出刹车座41,经刹车座41的下方而连接于第二操作件(见图5),因此第一操作件 21藉由第一连接件22、第二操作件与驱动件42连接,操作第一操作件21时,可藉由第一连接件22、第二操作件来驱动驱动件42转动,从而使主刹车机构 40、从刹车机构50处于第一锁定位置,即实现鼓刹。在另一实施例中,主刹车机构40、从刹车机构50处于第一锁定位置,实现碟煞。
结合图5-图6、图10所示,车轮14具有刹车毂141,刹车毂141上设有多个刹车锁定孔1411,当主刹车机构40处于第一锁定位置时,刹车组合44抵触于刹车毂141的内壁;当主刹车机构40由第一锁定位置转换至第二锁定位置时,驱动销43卡合于刹车锁定孔1411。
参阅如图6-图7所示,主刹车机构4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45,驱动销43滑动地设于刹车座41内,第一弹性件45抵触于驱动销43与刹车座41之间,第一弹性件45用于使驱动销43复位。
继续结合图6-图9所示,刹车组合44包括刹车片驱动件441及刹车片442,刹车片442交错地固定于刹车片驱动件441的边缘并向其两侧凸伸,刹车片驱动件441的一端设有与驱动销43相配合的从动面4411(详见后述),刹车片驱动件441的另一端设有枢接孔4412,一连接件(图未示)穿设于该枢接孔4412 而枢接于刹车座41的邻近车轮14的侧壁,刹车片驱动件441的具有从动面4411 与驱动销43相抵触,驱动销43滑动而推动刹车片驱动件441枢转并使其向外枢转扩张,从而使刹车片442的表面抵触刹车毂141的内壁而实现鼓刹,此时主刹车机构40处于第一锁定位置;驱动销43继续滑动而卡合于刹车锁定孔1411 时,主刹车机构40处于第二锁定位置,此时实现鼓刹及车轮锁定。
优选地,刹车片442通过较软材质制成,例如通过橡胶制成,因而呈弹性结构,从而使刹车片442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能。
如图8-图10、图12所示,刹车组合44具有两刹车片驱动件441,两刹车片驱动件441均呈腰形或半圆形结构,两刹车片驱动件441的边缘分别固定有两刹车片442,两刹车片驱动件441的一端共同通过枢接孔4412同轴枢接于刹车座41的侧壁,两刹车片驱动件441的另一端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且每一刹车片驱动件441的远离枢接孔4412的一端具有弯折凸伸形成的从动面4411,该从动面4411大致平行于驱动销43的表面。
驱动销43上凸设有凸起部431,凸起部431的侧面设有呈倾斜结构的驱动面432,驱动销43的位于驱动面432一侧的端部设有卡合端433。
安装后,驱动销43的卡合端433穿设于两刹车片驱动件441之间的间隙处,并使从动面4411包设于驱动销43外,且从动面4411的端部抵触驱动面432;当驱动销43滑动时,驱动面432顶推从动面4411的端部而使两刹车片驱动件 441枢转而向外扩张,从而使刹车片442的表面抵触于刹车毂141的内壁而实现鼓刹,主刹车机构40处于第一锁定位置;驱动销43继续滑动使从动面4411包设于凸起部431之外,驱动销43的卡合端433凸出两刹车片驱动件441而卡合于刹车锁定孔1411实现鼓刹及车轮锁定,此时主刹车机构40由第一锁定位置转换至第二锁定位置。
刹车组合44还包括第二弹性件443,第二弹性件44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刹车片驱动件441的靠近从动面4411的一端,第二弹性件443用于使刹车片驱动件441复位。
如图11、图12所示,驱动件42的侧壁设有呈螺旋状的驱动斜面421,驱动件42的侧壁上还设有位于驱动斜面421一侧的定位凹槽422,驱动斜面421 与驱动销43的相对卡合端433的另一端相抵触,当驱动件42转动时,驱动斜面421推动驱动销43滑动,当驱动销43越过驱动斜面421的最高点而卡于定位凹槽422内时,驱动销43卡合于车轮14的刹车锁定孔1411内,主刹车机构 40处于第二锁定位置。
且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操作件21的运动行程的设置,使得操作第一操作件21时仅能通过驱动斜面421顶推驱动销43滑动,因此,通过操作第一操作件21仅能使主刹车机构40处于第一锁定位置,即实现鼓刹;而操作第二操作件可使驱动斜面421顶推驱动销43滑动并能使驱动销43越过驱动斜面421 的最高点而卡合于定位凹槽422,此时处于鼓刹及车轮锁定状态,即操作第二操作件可使主刹车机构40处于第一锁定位置或由第一锁定位置转换至第二锁定位置。
下面结合图5-图8、图13-图15所示,对本发明主刹车机构40的刹车过程进行描述。
如图13所示,主刹车机构40处于正常状态时,驱动销43的卡合端433位于刹车座41内,刹车片驱动件441的从动面4411的端部抵触于驱动面432。
操作第一操作件21时,第一操作件21通过第一连接件22拉动第二操作件,使第二操作件沿图5中所示箭头方向枢转,由此带动驱动件42转动,此过程中,驱动件42的驱动斜面421对驱动销43产生一水平的推动力,从而推动驱动销 43水平滑动,驱动销43滑动时,驱动面432顶推从动面4411的端部而使两刹车片驱动件441枢转向外扩张,从而使刹车片442的表面抵触于刹车毂141的内壁而实现鼓刹,此过程中,第一弹性件45被压缩。当驱动销43抵触于驱动斜面421的顶部时,主刹车机构40处于第一锁定位置,如图14所示。
本发明中,第一操作件21的运动行程仅能使驱动件42转过一定角度,即只能使驱动销43从驱动斜面421的最低端运动到最顶端,所以第一操作件21 仅能使主刹车机构40处于第一锁定位置。
撤销对第一操作件21的操作后,第二操作件复位,第一弹性件45复位并对驱动销43产生复位力,从而使驱动销43往回滑动到图13所示的正常状态。此时,能快速地重新推行推车10,对于推车10行走的人而言使用极为方便。
当操作第二操作件时,第二操作件带动驱动件42转动,驱动件42转动而驱动驱动销43滑动并最终使主刹车机构40处于第一锁定位置的过程如上,不在赘述。
在图14所示的第一锁定位置下,继续驱动第二操作件转动,第二操作件继续推动驱动销43滑动而使驱动销43的卡合端433穿过刹车座14而卡合于刹车锁定孔1411,实现对车轮14的锁定,此时,驱动斜面421的最高点越过驱动销 43,使驱动销43的端部而卡于定位凹槽422内,主刹车机构40由第一锁定位置转换至第二锁定位置,如图15所示。此时推车10停止行进、并固定于某一定位时,保证推车10使用时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反向操作第二操作件时,第二操作件枢转而使驱动斜面421的最高点越过驱动销43,驱动销43的端部脱离定位凹槽422,可复位到图14所示的第一锁定位置及图13所示的正常状态。
参阅图16-图19所示,对本发明从刹车机构50的结构进行说明。
从刹车机构50包括刹车座51、驱动件52、驱动销53、刹车组合54及第一弹性件55,其中,刹车组合54包括刹车片驱动件541、刹车片542及第二弹性件543;刹车座51、驱动销53、刹车组合54、第一弹性件55的结构及安装方式均与主刹车机构40的相同,不再赘述。
如图18所示,驱动件52的结构与安装方式与上述主刹车机构40的驱动件 42略有不同。具体地,驱动件52转动地设置,且驱动件52的转动方向与主刹车机构40的驱动件42的转动方向刚好相反,连动件60的一端连接于驱动件52,另一端连接至第二操作件。驱动件52的侧壁上设置驱动斜面521,驱动斜面521 与驱动销53端部抵触。这样,操作第一操作件21或第二操作件时,可通过连动件60同步地带动驱动件52转动,从而驱动刹车组合54实现鼓刹或车轮锁定。
再次参阅16-图19所示,对从刹车机构50的刹车过程进行描述。
操作第一操作件21或第二操作件时,第一操作件21通过第一连接件22拉动第二操作件转动,第二操作件带动驱动件42转动的同时,还通过连动件60 拉动驱动件52转动,且驱动件42、52的转动方向相反,驱动件52转动而使驱动斜面521推动驱动销53水平滑动,驱动销53顶推两刹车片驱动件541枢转而向外扩张,从而使刹车片542的表面抵触于刹车毂141的内壁而实现鼓刹,此时从刹车机构50处于第一锁定位置。
继续操作第二操作件时,驱动件42继续推动驱动销53滑动并最终卡合于刹车锁定孔1411实现车轮锁定,驱动销53亦卡合于刹车锁定孔1411内实现锁定,从刹车机构50由第一锁定位置转换至第二锁定位置。
由于本发明的刹车装置,包括包括第一刹车件20、第二刹车件30及刹车机构40、50;第一刹车件20设于推车的把手支架11上;第二刹车件30设于推车10的车轮支架12上;刹车机构40、50对应于推车10的车轮14安装,第一刹车件20与刹车机构40、50连接以驱动刹车机构40、50处于一第一锁定位置,第二刹车件30与刹车机构40、50连接以驱动刹车机构40、50处于第一锁定位置。使用中,若需要对推车10进行减速,则操作第一刹车件20或第二刹车件 30使其驱动刹车机构40、50处于第一锁定位置,松开第一刹车件20或第二刹车件30后刹车机构迅速回复原位,能快速地重新推行推车10,对于推着推车 10行走中的人来说操作更为方便,第一刹车件20、第二刹车件30可分别实现手刹及脚刹功能,操作方便。另一方面,使用中,若需要对推车10进行车轮锁定,则继续操作第一刹车件或第二刹车件,使刹车机构40、50由第一锁定位置转换至第二锁定位置,以实现立即刹车的功能。
对应地,具有本发明刹车装置的推车10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
本发明推车10的其他结构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23)
1.一种刹车装置,适用于推车,所述推车包括车轮支架及连接所述车轮支架的把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刹车件,设于所述把手支架上;
一第二刹车件,设于所述车轮支架上;以及
刹车机构,所述刹车机构对应于所述推车的车轮安装,
其中所述第一刹车件与所述刹车机构连接以驱动所述刹车机构处于一第一锁定位置,所述第二刹车件与所述刹车机构连接以驱动所述刹车机构处于所述第一锁定位置;
所述刹车机构包括一驱动件、一驱动销及一刹车组合,且所述驱动件、所述刹车组合及所述车轮同轴设置;所述驱动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件、所述刹车组合相抵触,所述驱动件转动而驱动所述驱动销移动,所述驱动销推动所述刹车组合动作并处于所述第一锁定位置或由所述第一锁定位置转换至一第二锁定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刹车件或所述第二刹车件可驱动所述刹车机构由所述第一锁定位置转换至一第二锁定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刹车件包括第一操作件及一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操作件与所述刹车机构,操作所述第一操作件使所述第一连接件驱动所述刹车机构处于所述第一锁定位置,或释放所述第一操作件使所述刹车机构回复至原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刹车件包括一第二操作件,操作所述第二操作件以驱使所述刹车机构处于所述第一锁定位置,或释放所述第二操作件使所述刹车机构回复至原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操作件连接至所述第一刹车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刹车件或所述第二刹车件通过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驱动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刹车件通过所述第二刹车件连接于所述驱动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所述第一刹车件以驱动所述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驱使所述驱动销移动,以使所述刹车组合处于所述第一锁定位置,操作所述第二刹车件以驱动所述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驱使所述驱动销移动,以使所述刹车组合处于所述第一锁定位置或由所述第一锁定位置转换至所述第二锁定位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的侧壁设有驱动斜面,所述驱动斜面与所述驱动销的端部相抵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的侧壁上还设有位于所述驱动斜面一侧的定位凹槽,所述刹车机构处于所述第二锁定位置时,所述驱动销卡合于所述定位凹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所述第一刹车件或所述第二刹车件可使所述驱动斜面顶推所述驱动销移动,以使所述刹车机构处于所述第一锁定位置,当所述驱动销越过所述驱动斜面的最高点而卡合于所述定位凹槽时,所述刹车机构处于所述第二锁定位置。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车轮之间的刹车座,所述驱动销移动地设于所述刹车座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抵触于所述驱动销与所述刹车座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组合包括刹车片驱动件及刹车片,所述刹车片交错地固定于所述刹车片驱动件的边缘并向其两侧凸伸,所述刹车片驱动件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刹车座的邻近所述车轮的侧壁,所述刹车片驱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销相抵触,所述驱动销移动而推动所述刹车片驱动件枢转并向外扩张从而使所述刹车组合处于所述第一锁定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销与所述刹车片驱动件相抵触,所述驱动销推动所述刹车片驱动件扩张而使所述刹车组合处于所述第一锁定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销受所述驱动件顶推并继续滑动而卡合于所述车轮时,所述刹车机构处于所述第二锁定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具有刹车毂,所述刹车毂上设有多个刹车锁定孔,所述刹车片扩张而抵触所述刹车毂的内壁时,所述刹车机构处于所述第一锁定位置,所述驱动销卡合于所述刹车锁定孔时,所述刹车机构处于所述第二锁定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销上设有呈倾斜结构的驱动面,所述刹车片驱动件凸设有与所述驱动斜面相配合的从动面,所述从动面包设于所述驱动销外且端部抵触所述驱动面。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片驱动件呈腰形结构,两所述刹车片驱动件的一端同轴枢接于所述刹车座的侧壁,两所述刹车片驱动件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驱动销相抵触。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组合还包括与所述刹车片驱动件相连接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使所述刹车片驱动件复位。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片呈弹性结构。
22.一种推车,包括车轮支架、连接所述车轮支架的把手支架及同轴连接的两车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21任一项所述的刹车装置。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车轮对应安装一所述刹车机构,两所述刹车机构通过一连动件连接,其中一所述刹车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刹车件及所述第二刹车件,所述第一刹车件及所述第二刹车件藉由所述连动件同步地驱动两所述刹车机构处于所述第一锁定位置或由所述第一锁定位置转换至第二锁定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526425.6A CN105564488B (zh) | 2014-10-08 | 2014-10-08 | 刹车装置及推车 |
JP2015199213A JP6194341B2 (ja) | 2014-10-08 | 2015-10-07 | ブレーキ装置及びストローラー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526425.6A CN105564488B (zh) | 2014-10-08 | 2014-10-08 | 刹车装置及推车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64488A CN105564488A (zh) | 2016-05-11 |
CN105564488B true CN105564488B (zh) | 2018-11-27 |
Family
ID=55875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526425.6A Active CN105564488B (zh) | 2014-10-08 | 2014-10-08 | 刹车装置及推车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194341B2 (zh) |
CN (1) | CN10556448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27957B (zh) * | 2017-02-23 | 2023-09-22 | 北京程程商贸有限公司 | 一种可移动设备及其行走轮系 |
CN207141160U (zh) * | 2017-08-10 | 2018-03-27 | 中山市西区青原贸易代理服务部 | 一种婴儿车车轮锁定装置 |
CN109695641B (zh) * | 2017-10-24 | 2024-01-23 | 广东洛梵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轮毂锁和自行车 |
CN111661130B (zh) * | 2020-06-10 | 2021-09-03 | 浙江云门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防护性能高的婴儿推车 |
CN114802406A (zh) * | 2021-01-29 | 2022-07-29 | 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 童车轮组制动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27912A (zh) * | 2001-09-18 | 2004-09-08 | 曙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 | 制动装置 |
CN1572619A (zh) * | 2003-06-06 | 2005-02-02 | 阿普丽佳葛西株式会社 | 车轮同时制动机构、小脚轮旋转防止机构和婴儿车 |
US7222874B1 (en) * | 2005-05-24 | 2007-05-29 | Ssu-Liu Liu | Rear wheel synchronous brake system for pushcart |
JP3188074U (ja) * | 2013-10-18 | 2013-12-26 | ユーバ産業株式会社 | 歩行車の制動機構 |
CN103796900A (zh) * | 2011-08-25 | 2014-05-14 | 康贝株式会社 | 婴儿车用的车轮保持机构及婴儿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72573A (ja) * | 1999-03-25 | 2000-10-03 | Nabco Ltd | ブレーキ装置 |
JP4497628B2 (ja) * | 2000-03-02 | 2010-07-07 | ナカバヤシ株式会社 | 手押し車用制動装置 |
-
2014
- 2014-10-08 CN CN201410526425.6A patent/CN105564488B/zh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10-07 JP JP2015199213A patent/JP6194341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27912A (zh) * | 2001-09-18 | 2004-09-08 | 曙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 | 制动装置 |
CN1572619A (zh) * | 2003-06-06 | 2005-02-02 | 阿普丽佳葛西株式会社 | 车轮同时制动机构、小脚轮旋转防止机构和婴儿车 |
US7222874B1 (en) * | 2005-05-24 | 2007-05-29 | Ssu-Liu Liu | Rear wheel synchronous brake system for pushcart |
CN103796900A (zh) * | 2011-08-25 | 2014-05-14 | 康贝株式会社 | 婴儿车用的车轮保持机构及婴儿车 |
JP3188074U (ja) * | 2013-10-18 | 2013-12-26 | ユーバ産業株式会社 | 歩行車の制動機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64488A (zh) | 2016-05-11 |
JP6194341B2 (ja) | 2017-09-06 |
JP2016074421A (ja) | 2016-05-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64488B (zh) | 刹车装置及推车 | |
EP2669144B1 (en) | Brake device and child carrier provided with the same | |
US8516656B2 (en) | Combination castor whose castor units are braked simultaneously | |
US7905509B2 (en) | Brake mechanism for a baby stroller | |
US8540059B2 (en) | Stroller and brake mechanism thereof | |
WO2009062347A1 (fr) | Voiture à bras à roues arrières directrices ayant un système de freinage intégré | |
CN103661546B (zh) | 煞车机构及具有该煞车机构的婴儿车 | |
JP2024083648A (ja) | ベビーカーのブレーキ機構 | |
JP5361792B2 (ja) | ブレーキ付きキャスター、キャスターユニット、それらを備えた移動車 | |
CN204488884U (zh) | 一种童车的电动刹车系统 | |
JPH09277938A (ja) | 手押し車の制動及び停止ロック機構 | |
CN205469232U (zh) | 刹车机构及儿童推车 | |
CN204488886U (zh) | 一种婴儿推车的电动刹车系统 | |
CN201961360U (zh) | 一种童车电子煞车装置 | |
CN201189883Y (zh) | 婴儿车煞车机构 | |
CN201012159Y (zh) | 老人助步车煞车机构 | |
GB2616390A (en) | Brake mechanism and stroller therewith | |
CN205022660U (zh) | 推车及其刹车机构 | |
CN204488885U (zh) | 童车的刹车系统 | |
CN114802406A (zh) | 童车轮组制动装置 | |
CN201012703Y (zh) | 婴儿车同步刹车结构 | |
CN204020960U (zh) | 一种婴儿手推车的一踩双刹机构 | |
CN107521544B (zh) | 车轮锁定机构 | |
KR101791230B1 (ko) | 상시 작동 브레이크를 구비한 유모차 | |
CN210970545U (zh) | 专用的脚轮侧位杠杆刹车踏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