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39093A - 盖部件 - Google Patents
盖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539093A CN105539093A CN201510684037.5A CN201510684037A CN105539093A CN 105539093 A CN105539093 A CN 105539093A CN 201510684037 A CN201510684037 A CN 201510684037A CN 105539093 A CN105539093 A CN 1055390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wall
- supporting leg
- pair
- panel
- crossbear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06010000060 Abdominal distension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08000024330 bloating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78713 Theo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Pressure Vessels And Lids Thereof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盖部件,该盖部件装备于面板的开口部,并且为能够确保安装时的良好的作业性并且难以脱落的结构。盖部件为在卡夹部件(3)上安装有罩部件(2)的排水栓(1)。而且卡夹部件(3)比罩部件(2)刚性高,另外,卡夹部件(3)具有:将罩部件(2)卡定的基部(30);从基部(30)延伸设置的一对侧壁(32a);在面板背面(10R)侧从一对侧壁(32a)分别向着上方延伸设置的一对支承腿(32);由一对支承腿(32)支承并沿横向延伸设置的横架部(31);和使侧壁(32a)鼓出而与面板背面(10R)抵接的侧壁鼓出部(35),由基部(30)、一对侧壁(32a)、一对支承腿(32)和横架部(31)包围的区域成为空间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备于面板的开口部的盖部件。
背景技术
车辆的侧车门或行李箱盖等为由外侧面板和内侧面板构成的双重构造。在为这种双重构造的情况下,有时雨水等的水会浸入至形成在外侧面板与内侧面板之间的中空部内。为了将浸入至中空部的水排出,在内侧面板等上设有排水孔(开口部)。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装备于这种排水孔上的排水栓(盖部件)。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374311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述的排水栓使卡定腿插入至排水孔,然后使卡合部与内侧面板卡合而装备在排水孔中。
但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排水栓的整体(卡定腿以及卡合部)由橡胶或弹性体等柔软的部件形成,由此卡定腿或卡合部相对于排水孔的卡合易于变得松弛,具有排水栓易于从排水孔脱落的问题。
若为了解决该问题,使插入至排水孔的卡定腿为刚性高的树脂制,则对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卡定腿的形状,当将排水栓向排水孔安装时卡定腿难以变形(弹性变形),降低装备排水栓时的作业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以提供一种盖部件为课题,该盖部件装备于面板的开口部,并构成为,能够确保安装时的良好的作业性并且难以脱落。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盖部件具有:与面板的开口部相对的罩部件;和与所述开口部卡合的卡夹部件,在所述卡夹部件上安装有所述罩部件并从所述面板中的表面侧装备在所述开口部上,所述盖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卡夹部件与所述罩部件相比刚性高,所述卡夹部件具有:在所述表面侧将所述罩部件卡定的基部;从所述基部穿过所述开口部延伸设置直到相对于所述表面的背面侧的一对侧壁;在所述背面侧朝向与从一个所述侧壁向另一个所述侧壁的横向正交的纵向,从一对所述侧壁分别延伸设置的一对支承腿;两端部由一对所述支承腿支承并沿所述横向延伸设置的横架部;和在所述背面侧使所述侧壁向着所述开口部的外侧鼓出而在所述开口部的周围与所述背面抵接的侧壁鼓出部,由所述基部、一对所述侧壁、一对所述支承腿和所述横架部包围的区域成为空间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盖部件,其能够使比罩部件刚性高的卡夹部件与开口部卡合而装备于开口部,并难以从开口部脱落。另外,该盖部件中的由基部、一对侧壁、一对支承腿和横架部包围的区域为空间部,由此,成为基部、一对侧壁、一对支承腿和横架部易于变形的构造。例如,一对侧壁容易向彼此接近的方向变形,形成在侧壁上的侧壁鼓出部容易与面板的背面卡合。由此,即使是比罩部件刚性高的卡夹部件,也容易向开口部卡合,能够确保当将盖部件向开口部安装时的良好的作业性。
另外,本发明的盖部件的特征在于,具有与一对所述支承腿和所述横架部连接的加强壁,所述加强壁中开放的端缘在一对所述支承腿之间向所述横架部逐渐接近,所述空间部在一对所述支承腿之间,沿着所述端缘越接近所述横架部越变窄。
根据本发明,通过加强壁来加强支承腿与横架部的连结。另外,越沿着加强壁的端缘从横架部远离,空间部变得越大,在该部分中侧壁能够大幅变形。因此,侧壁能够向彼此接近的方向充分地变形,容易进行使侧壁鼓出部向面板的背面卡合的作业。
另外,本发明的盖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端缘在一对所述支承腿之间的中心最接近于所述横架部。
根据本发明,加强壁在一对支承腿之间的中心处最小,侧壁能够以该部分为中心对称地变形。由此,2个侧壁均匀地变形,提高将盖部件向开口部安装时的作业性。
另外,本发明的盖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横架部具有向着所述背面伸出并推压该背面的卡定端。
根据本发明,盖部件的横架部也成为与面板卡定的卡定部,因此能够使盖部件可靠地装备于开口部。
另外,本发明的盖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卡定端的伸出量在一对所述支承腿之间的中心为最小。
卡定端的伸出量少的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易于变形,横架部易于以该部分为中心挠曲。因此,与横架部的两端连接的一对支承腿的位移量均匀,由此2个侧壁易于均匀地变形。
另外,本发明的盖部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基部形成有平面卡定部,该平面卡定部具有在所述开口部的周围与所述表面接触的面板卡定面,由所述横架部和所述面板卡定面来夹持所述面板。
根据本发明,能够由横架部的卡定端和平面卡定部的面板卡定面来夹持面板,因此能够使盖部件可靠地装备于开口部。另外,当盖部件的安装时,能够在由卡定端和面板卡定面率先夹持面板之后使侧壁鼓出部与面板的背面卡合,使将盖部件向开口部装备的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本发明的盖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卡定部与所述支承腿分离地形成。
根据本发明,支承腿以及侧壁的变形不会由平面卡定部限制,因此能够使将盖部件向开口部装备的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本发明的盖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鼓出部的、所述纵向上的形成有所述支承腿一侧的鼓出量小于所述纵向上的相反侧的鼓出量。
根据本发明,在将盖部件向开口部装备的作业中,侧壁鼓出部从开口部受到的阻力变小,将盖部件向开口部装备的作业变得容易。另外,侧壁鼓出部在面板的背面侧,使鼓出量在与形成有支承腿一侧为纵向上的相反侧变多,能够使侧壁鼓出部与面板的背面可靠地卡定。
另外,本发明的盖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腿比所述横架部容易挠曲。
根据本发明,支承腿比横架部容易挠曲,因此横架部的变形不会被支承腿限制。另外,横架部的刚性高,因此卡定端的刚性变高,盖部件能够可靠地装备于开口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盖部件,该盖部件装备于面板的开口部,并构成为,能够确保安装时的良好的作业性并且难以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车辆的侧车门的内侧面板的图。
图2是表示矩形排水孔以及排水栓的立体图。
图3是排水栓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卡夹部件的图,(a)为后视图,(b)为俯视图。
图5是图4的(a)中的Sec1-Sec1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卡夹部件的侧壁鼓出部和按压板的图,(a)为立体图,(b)为从D1方向的向视图。
图7是表示罩部件安装在卡夹部件上的状态的图,(a)为在俯视图中将罩部件在卡合孔的位置上截断的剖视图,(b)为将排水栓在图7的(a)所示的Sec2-Sec2的位置上截断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排水栓装备在侧车门的矩形排水孔上的状态的图,(a)是在卡夹部件的侧壁鼓出部的位置上将侧车门截断的剖视图,(b)是在矩形排水孔的位置上将侧车门截断的剖视图。
图9中,(a)是表示在安装时变形后的排水栓的图,(b)是表示没有变形的排水栓的图。
图10中,(a)是装备在横长排水孔上的横长排水栓的剖视图,(b)是横长卡夹部件的从D2方向的向视图。
图11是将横长排水栓在图10的(a)中的Sec3-Sec3的位置上截断的剖视图。
图12中,(a)是表示在安装时变形后的横长排水栓的图,(b)是表示横长排水栓装备在横长排水孔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排水栓(盖部件)
1a横长排水栓(盖部件)
2罩部件
3卡夹部件
5横长罩部件(罩部件)
6横长卡夹部件(卡夹部件)
10内侧面板(面板)
10a矩形排水孔(开口部)
10b横长排水孔(开口部)
10R面板背面(背面)
10S面板表面(表面)
30、60基部
31、61横架部
32、62支承腿
33平面卡定部
33b面板卡定面
32a、62a侧壁
35、65侧壁鼓出部
35a、65a接触面
310、610卡定端
310a、610a加强壁下端(开放的端缘)
LD纵向
SD横向
S1、S2空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来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车辆的侧车门的内侧面板的图。
图1是从车辆100的外侧表示构成侧车门101的面板(内侧面板10)的图,表示了外侧面板11(参照图2)被拆下的状态。侧车门101能够开闭地安装在车辆100的车门开口部102。侧车门101例如是沿车辆100的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的滑动车门,但并不限定于此。
此外,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表示车辆100的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车辆100的上下方向设为纵向LD,将前后方向设为横向SD。纵向LD成为与横向SD正交的方向。
侧车门101为由内侧面板10和外侧面板11(参照图2)构成的双重构造,在内侧面板10上具有加强侧车门101的车门横梁104。另外,在内侧面板10上,开设有用于将浸入至形成在内侧面板10与外侧面板11之间的中空部101a内(参照图2)的雨水等排出的开口部(矩形排水孔10a、横长排水孔10b)。矩形排水孔10a和横长排水孔10b开设在内侧面板10的下部。形成在内侧面板10上的矩形排水孔103和横长排水孔10b的数量没有被限定。在图1中,在侧车门101的两端部附近图示了2个矩形排水孔10a。另外,在2个矩形排水孔10a、10a之间形成有1个横长排水孔10b。横长排水孔10b与矩形排水孔10a相比在横向SD(前后方向)上开口较长。
图2是表示矩形排水孔以及排水栓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在侧车门101的下方,在内侧面板10的下端部10c上接合有外侧面板11。例如,如图2所示,在外侧面板11的下端部11a折入至内侧面板10的下端部10c的内侧的状态下,内侧面板10和外侧面板11接合。内侧面板10和外侧面板11通过点焊等相互固定。
内侧面板10在上方以从外侧面板11分离的方式鼓出,在内侧面板10与外侧面板11之间形成有中空部101a。
矩形排水孔10a为将蓄留在中空部101a的水排出的开口部,在内侧面板10中,在从外侧面板11分离的部分上开口。
而且,在矩形排水孔10a中装备有盖部件(排水栓1)。排水栓1能够拆装地装备于矩形排水孔10a。排水栓1相对于矩形排水孔10a从内侧(车室100a侧)装备。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内侧面板10的车室100a侧设为表面(面板表面10S),将内侧面板10的中空部101a侧设为背面(面板背面10R)。
图3为排水栓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3所示,排水栓1以在卡夹部件3上安装有罩部件2的方式构成。罩部件2从车室100a(参照图2)侧覆盖矩形排水孔10a(参照图2)。即,罩部件2从面板表面10S(参照图2)侧与矩形排水孔10a相对。
卡夹部件3与矩形排水孔10a卡合,将排水栓1固定在侧车门101的内侧面板10上(参照图2)。
罩部件2将具有柔软性的橡胶或弹性体等作为材质。卡夹部件3与罩部件相比刚性高,将具有一定程度弹性的树脂或硬质橡胶等作为材质。由此,卡夹部件3比罩部件2刚性高。
罩部件2是具有覆盖矩形排水孔10a(参照图2)的尺寸的平板,上方端缘(上端缘20)向平面的一侧折曲。另外,罩部件2的下方端缘(下端缘21)侧向与上端缘20相同的方向平缓地弯曲而形成有凹面部22。即,上端缘20向凹面部22侧折曲。而且,在凹面部22上开设有卡合孔23。卡夹部件3与卡合孔23卡合。
另外,在凹面部22上形成有以肋状鼓出的凸状部24。凸状部24沿纵向LD延伸设置。在凹面部22上,沿横向SD隔着卡合孔23而形成有2个凸状部24。
图4是表示卡夹部件的图,(a)为后视图,(b)为俯视图。图5是图4的(a)中的Sec1-Sec1处的剖视图。
如图4的(a)、(b)所示,卡夹部件3具有横长的基部30、和与基部30平行地延伸设置的横架部31。横架部31与基部30相比配设在上方。
卡夹部件3将基部30的一个平面(背面303)侧设为背面侧,将相对于背面303的另一个平面(正面30b)侧设为正面侧。基部30以使长度方向为横向SD的方式配设。另外,横架部31沿横向SD延伸设置。横架部31由沿纵向LD延伸设置的2个支承腿32、32(一对支承腿32、32)支承。
支承腿32从以壁状竖立设置在基部30的背面303上的侧壁32a,向着纵向LD的上方延伸设置。在基部30的背面30a上,沿横向SD并列地形成有2个侧壁32a、32a(一对侧壁32a、32a)。
此外,如图5所示,也可以为,基部30以及横架部31形成为中空。若基部30以及横架部31为中空则使卡夹部件3轻量化。
另外,支承腿32以比横架部31容易挠曲的方式形成。例如,支承腿32的截面面积与横架部31的截面面积相比形成得小。或者在支承腿32和横架部31为中空的情况下,支承腿32与横架部31相比厚度形成得薄。
侧壁32a以使前端部靠向基部30的横向SD的中心的方式折曲,支承腿32从靠向中心的前端部向着上方延伸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腿32向着与横向SD正交的纵向LD的上方延伸设置。即,支承腿32向着与横向SD正交的纵向LD从侧壁32a延伸设置。
支承腿32与横架部31的端部连接,由靠向基部30中心的支承腿32支承的横架部31与基部30相比横向SD形成得短。横架部31与基部30平行地延伸设置,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横架部31沿横向SD延伸设置。另外,横架部31的两端部由一对支承腿32支承。
此外,优选为,横架部31的横向SD的长度与矩形排水孔108(参照图1)的横向SD(图1中的车辆10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
如图5所示,横架部31具有卡定端310,该卡定端310的截面形状呈以使基部30侧成为下方的方式倾斜的长圆形(或者椭圆形),并向基部30侧伸出。卡定端310在排水栓1(参照图2)安装在侧车门101(参照图2)上时,向着面板背面(参照图2)伸出并推压面板背面,由此排水栓1与内侧面板10卡定。
此外,如图4的(b)所示,卡定端310的包括一对支承腿32、32的中心在内的一部分向着从基部30分离的方向凹陷。即,横架部31在一对支承腿32、32的中心处,卡定端310向基部30侧的伸出量最小。
横架部31具有加强壁31a。如图4的(a)、(b)所示,加强壁31a在正面侧(背面侧)形成为朝向平面的平板状。加强壁31a具备于横架部31的下方。加强壁31a在侧方与支承腿32连接。即,加强壁31a与横架部31和2个支承腿32、32连接。另外,加强壁31a的下方的端缘(加强壁下端310a)成为开放的端缘(没有与任何部分连接的端缘)。而且,加强壁下端310a从支承腿32侧向着基部30的横向SD的中心,以向横架部31逐渐接近的方式弯曲。即,加强壁下端310a在一对支承腿32、32之间,以向横架部31逐渐接近的方式弯曲。由此,加强壁31a的支承腿32侧向下方伸得最长,基部30的中心向下方伸得最短。另外,加强壁下端310a在一对支承腿32、32的中心离横架部31最近。
此外,并不限于加强壁下端310a弯曲的加强壁31a,也可以为,具有相对于横架部31呈直线地逐渐接近的加强壁下端310a的加强壁31a。
而且,由基部30、一对侧壁32a、32a、一对支承腿32、32和横架部31包围的区域为空间部S1。另外,空间部S1在横架部31的下方,在一对支承腿32、32之间沿着加强壁下端310a越从下方接近横架部31越变窄。
另外,通过与横架部31和支承腿32连结的加强壁31a,来加强横架部31相对于支承腿32的支承。此外,如图5所示,加强壁31a能够形成为与横架部31一体的中空。
如图4的(a)、(b)所示,在基部30的背面30a形成有平面卡定部33。平面卡定部33形成在基部30的横向SD的中心。如图4的(a)所示,平面卡定部33没有与支承腿32连接地形成。即,平面卡定部33与支承腿32分离地形成。
如图5所示,平面卡定部33在基部30的上方相对于背面30a竖立设置。而且,平面卡定部33的端部向着上方折曲并在基部30侧形成有罩卡定面33a。另外,与罩卡定面33a相反一侧的面成为面板卡定面33b。基部30的背面30a和平面卡定部33的罩卡定面33a仅以相当于罩部件2的厚度(罩厚度t1)的距离分离。
另外如图4的(b)所示,卡夹部件3具有按压板34和侧壁鼓出部35。
图6是表示卡夹部件的侧壁鼓出部和按压板的图,(a)为立体图,(b)为从D1方向观察的向视图。
如图6的(a)所示,侧壁鼓出部35形成在侧壁32a上。侧壁鼓出部35以使侧壁32a的前端部向横向SD的外侧(从另一侧壁32a分离的方向)鼓出的方式形成。如图6的(a)、(b)所示,在侧壁鼓出部35中,基部30侧的端面成为从上方向着下方向从基部30分离的方向弯曲的面(接触面35a)。
此外,接触面35a形成为和与接触面35a的位置对应的面板背面100(参照图2)的形状(弯曲形状)一致的形状。在面板背面100为平面的情况下,接触面35a形成为平面。
侧壁鼓出部35越趋向侧壁32a的前端,其横向SD变得越短。换言之,侧壁鼓出部35越趋向侧壁32a的前端,其从侧壁32a的鼓出量变得越少。而且,如图6的(a)所示,在侧壁鼓出部35上,形成有侧壁32a的外侧从前端侧向基部30侧倾斜的锥形面35b。
另外,在侧壁鼓出部35上,形成有从锥形面35b向基部30(正面)侧折曲的第1侧面35c以及第2侧面35d。第1侧面35c与第2侧面35d相比形成在上方。另外,第2侧面35d的从侧壁32a向横向SD的鼓出量比第1侧面35c的鼓出量多。而且,在第1侧面35c与第2侧面35d之间形成有朝向上方的连结面35e,第1侧面35c和第2侧面35d经由连结面35e平滑连接地形成。
即,侧壁鼓出部35在纵向LD上,形成有支承腿32侧(上方侧)的鼓出量(从侧壁32a的鼓出量)少于纵向LD中的相反侧(下方侧)的鼓出量。
此外,连结面35e也可以从第1侧面35c向着第2侧面35d向下方倾斜。另外,侧壁鼓出部35也可以为,向着形成有支承腿32的上方侧而使鼓出量逐渐减少。即,第1侧面35c、连结面35e和第2侧面35d由1个面(倾斜面或弯曲面)形成,为上方侧的鼓出量比下方侧的鼓出量少的侧壁鼓出部35。
当排水栓1(参照图2)向矩形排水孔10a(参照图2)安装时,卡夹部件3(图5参照)从侧壁32a的前端插入至矩形排水孔10a(参照图2)。若在侧壁鼓出部35上形成有锥形面35b,则当卡夹部件3向矩形排水孔10a插入时锥形面35b与矩形排水孔10a的周围触碰而使侧壁32a向着内侧弹性变形。因此,当卡夹部件3向矩形排水孔10a插入时侧壁鼓出部35从矩形排水孔10a的周围受到的阻力变小。作业者等容易进行将排水栓1向矩形排水孔10a安装时的作业。
另外,当排水栓1(参照图2)向矩形排水孔10a(参照图2)安装时,卡夹部件3(图5参照)从上方(横架部31侧)插入至矩形排水孔10a。因此,侧壁鼓出部35先从上方穿过矩形排水孔10a,上方的第1侧面35c与下方的第2侧面35d相比先穿过矩形排水孔10a。此时,若第1侧面35c向横向SD的鼓出量(从侧壁32a的鼓出量)小于第2侧面35d的鼓出量,则侧壁鼓出部35易于在第1侧面35c的位置上穿过矩形排水孔10a。由此,作业者等容易进行将侧壁鼓出部35的第1侧面35c穿过矩形排水孔10a的作业。
另外,第2侧面35d经由连结面35e与第1侧面35c平滑地连接,因此当连结面35e穿过矩形排水孔10a时侧壁鼓出部35易于变形。由此,作业者等容易进行将连结面35e和与其连接的第2侧面35d穿过矩形排水孔10a的作业。
另外,在侧壁32a上形成有按压板34。按压板34是从侧壁32a向着横向SD的外侧形成的板状部,以相对于基部30向侧壁鼓出部35的方向接近的方式倾斜地设置。
图7是表示罩部件安装在卡夹部件上的状态的图,(a)为在俯视图中将罩部件在卡合孔的位置上截断的剖视图,(b)为将排水栓在图7的(a)所示的Sec2-Sec2的位置上截断的剖视图。
如图7的(a)、(b)所示,卡夹部件3从凹面部22侧安装在罩部件2上。如图7的(a)所示,基部30从凹面部22侧穿过卡合孔23,背面30a与凹面部22相反侧的面(凸面部22a)进行面接触而卡合。由此,优选为,基部30与罩部件2的卡合孔23相比使横向SD形成得大。
此外,如图7的(a)、(b)所示,罩部件2也可以形成为中空。若罩部件2为中空,则能够使排水栓1的轻量化。
另外,如图7的(b)所示,平面卡定部33的罩卡定面33a没有穿过卡合孔23。而且,如上所述,基部30的背面30a和平面卡定部33的罩卡定面33a仅以相当于罩厚度t1(罩部件2的厚度)的距离分离。由此,在基部30的背面30a与凸面部22a卡合的状态下,平面卡定部33的罩卡定面33a与凹面部22面接触而卡合。
如图7的(a)所示,成为在罩部件2的卡合孔23中穿插有侧壁32a的状态。只要卡合孔23的纵向LD的高度与侧壁32a的纵向LD的高度相等,则卡夹部件3相对于罩部件2向纵向LD的位移被侧壁32a限制。另外,只要卡合孔23的横向SD的长度与一对侧壁32a、32a的间隔相等,则卡夹部件3相对于罩部件2向横向SD的位移被侧壁32a限制。
而且,卡夹部件3从凸面部22a侧向着凹面部22侧的位移由基部30(背面30a)限制,卡夹部件3从凹面部22侧向着凸面部22a侧的位移由平面卡定部33(罩卡定面33a)限制。这样,卡夹部件3的基部30将罩部件2卡定。
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栓1构成为,如图7的(a)、(b)所示地使罩部件2安装在卡夹部件3上。
图8是表示排水栓装备在侧车门的矩形排水孔中的状态的图,(a)是在卡夹部件的侧壁鼓出部的位置上将侧车门截断的剖视图,(b)是在矩形排水孔的位置上将侧车门截断的剖视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栓1中,卡夹部件3的横架部31与矩形排水孔10a相比配置在上方,侧壁鼓出部35相对于矩形排水孔10a在横向SD上配置在外侧。换言之,排水栓1的卡夹部件3以与矩形排水孔10a相比成为上方的方式形成有横架部31。另外,排水栓1的卡夹部件3以使侧壁32a向着矩形排水孔10a的周围(横向SD的外侧)鼓出的方式形成有侧壁鼓出部35。而且,接触面35a形成在侧壁鼓出部35上。
如图8的(a)、(b)所示,排水栓1以使卡夹部件3的横架部31和侧壁鼓出部35进入至内侧面板10与外侧面板11之间的中空部101a的方式装备于矩形排水孔10a。
如图8的(b)所示,形成在基部30的背面30a上的侧壁32a从矩形排水孔10a通过并延伸设置直到面板背面100侧。另外,支承腿32在面板背面100侧从侧壁32a向着上方延伸设置。
此外,如图6所示,侧壁鼓出部35的下方侧(第2侧面35d)的鼓出量(从侧壁32a的鼓出量)大于上方侧(第1侧面35c)的鼓出量。因此,如图8的(a)所示,侧壁鼓出部35的接触面35a在下方(第2侧面35d的位置)相对于面板背面10R更可靠地卡定。
侧壁鼓出部35相对于矩形排水孔10a配置在横向SD的外侧,如图8的(a)所示,接触面35a在矩形排水孔10a的周围与面板背面10R抵接。侧壁鼓出部35的接触面35a的面形状与内侧面板10(面板背面10R)的面形状(例如,弯曲形状)相同,侧壁鼓出部35(接触面35a)与面板背面10R面接触。
另外,按压板34从车室100a侧与面板表面10S接触。此时,若为按压板34弹性变形的结构,则能够由按压板34推压面板表面10S,并由侧壁鼓出部35(接触面35a)和按压板34将内侧面板10夹入。
横架部31的向着面板背面10R伸出的卡定端310,从中空部101a侧推压面板背面100。即,排水栓1(卡夹部件3)以成为使横架部31(卡定端310)推压内侧面板10的形状的方式,与内侧面板10的形状配合地形成。
而且,卡夹部件3通过横架部31(卡定端310)和侧壁鼓出部35(接触面35a)推压面板背面10R,按压板34推压面板表面10S,从而与矩形排水孔10a卡合。
另外,罩部件2中向凹面部22侧折曲的上端部20、和形成凹面部22的下端部21,从车室100a侧推压面板表面10S。即,排水栓1(罩部件2)以成为使上端部20和下端部21推压面板表面10S的形状的方式,与内侧面板10(面板表面10S)的形状配合地形成。
这样,排水栓1在形成在内侧面板10与外侧面板11之间的中空部101a侧使横架部31以及侧壁鼓出部35与面板背面10R卡合。另外,排水栓1从车室100a侧使罩部件2的上端部20和下端部21与面板表面10S卡合。
另外,如图8的(b)所示,平面卡定部33的面板卡定面33b在矩形排水孔10a的周围(上方)与面板表面10S接触。而且,横架部31即使在矩形排水孔10a的位置上也使卡定端310从中空部101a侧推压面板背面10R。这样,卡夹部件3构成为,由横架部31的卡定端310和平面卡定部33的面板卡定面33b来夹持内侧面板10。
另外,即使在矩形排水孔10a的位置上,罩部件2的上端部20和下端部21也从车室100a侧推压面板表面10S。
这样,排水栓1在矩形排水孔10a的位置上,在形成在内侧面板10和外侧面板11之间的中空部101a侧使横架部31与面板背面10R卡合。另外,排水栓1在矩形排水孔10a的位置上,从车室100a侧使罩部件2的上端部20和下端部21与面板表面10S卡合。
如图8的(a)、(b)所示,排水栓1中,罩部件2的上端部20和下端部21从车室100a侧与面板表面10S卡合,横架部31(卡定端310)和侧壁鼓出部35(接触面353)从中空部101a侧与面板背面10R卡合而安装在内侧面板10上。另外,卡夹部件3的基部30在面板表面10S侧将罩部件2卡定。
此外,如图8的(a)、(b)所示,在内侧面板10为向着车室100a侧弯曲的形状的情况下,伸出的卡定端310从上方与内侧面板10(面板背面10R)卡合。由此,抑制排水栓1向下方的位移(错位)。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栓1也能够装备于向着车室100a侧弯曲的形状的内侧面板10上。
图9的(a)是表示安装时变形的排水栓的图,(b)是表示没有变形的排水栓的图。
如图8的(a)、(b)所示,排水栓1的卡夹部件3配置于形成在内侧面板10与外侧面板11之间的中空部101a。排水栓1从车室100a侧,即从面板表面10S侧装备,由此卡夹部件3从矩形排水孔10a进入至中空部101a。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栓1构成为,在具有柔软性的罩部件2上卡合有具有弹性的卡夹部件3。
罩部件2具有柔软性,因此能自如地弹性变形。
如图4的(a)、(b)所示,卡夹部件3的横长的基部30和长条的横架部31平行地配设。而且,基部30和横架部31经由一对侧壁32a、32a结合。另外,加强壁318的横架部31的中心与支承腿32侧相比向下方形成得短。即,横架部31的中心与横架部31的端部(支承腿32侧)相比刚性低。
由此,如图9的(a)所示,排水栓1易于以从卡夹部件3的横向SD的中心附近弯曲的方式弹性变形。通过这种变形,2个侧壁32a、32a向彼此接近的方向位移,2个侧壁鼓出部35、35彼此接近。
排水栓1在没有变形的状态(图9的(b)所示的状态)时,卡夹部件3的侧壁鼓出部35(接触面35a)与矩形排水孔10a相比配置在外侧。由此,在该状态下,侧壁鼓出部35以及横架部31不通过矩形排水孔10a,因此排水栓1不可能从车室100a侧装备于矩形排水孔10a。
如图9的(a)所示,当排水栓1以使2个侧壁鼓出部35、35彼此接近的方式变形(弹性变形)时,2个侧壁鼓出部35、35成为矩形排水孔10a的内侧。因此,2个侧壁鼓出部35、35能够从车室100a侧(面板表面10S侧)通过矩形排水孔10a。
例如,当将排水栓1向矩形排水孔10a安装的作业者使排水栓1变形(弹性变形),将横架部31和2个侧壁鼓出部35、35穿过矩形排水孔10a之后解放排水栓1时,如图9的(b)所示,排水栓1通过卡夹部件3的弹性力而复原。而且,排水栓1以使侧壁鼓出部35和横架部31配置在中空部101a的方式装备于矩形排水孔10a。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栓1成为易于装备在矩形排水孔10a中的形状。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栓1能够确保安装时的良好的作业性。
另外,与矩形排水孔103卡合的卡夹部件3通过与罩部件2相比刚性高的材质(树脂或硬质橡胶等)形成。因此,排水栓1成为难以从矩形排水孔10a脱落的构造。
图10的(a)是装备于横长排水孔的横长排水栓的剖视图,(b)是横长卡夹部件的从D2方向观察的向视图。
如图1所示,横长排水孔10b是与矩形排水孔103相比沿前后方向(横向SD)开口开得大的开口部。因此,装备于横长排水孔10b的盖部件(横长排水栓1a)与装备于矩形排水孔10a的排水栓1(参照图2)相比沿横向SD横长地形成。
如图10的(a)所示,横长排水栓1a以在横长的卡夹部件(横长卡夹部件6)上安装有横长的罩部件(横长罩部件5)的方式形成。
此外,如图10的(a)所示,横长罩部件5也可以形成为中空。若横长罩部件5为中空,则能够使横长排水栓1a轻量化。
横长罩部件5呈将图3所示的罩部件2与图1所示的横长排水孔10b的形状对应地,沿卡夹部件3中的基部30(参照图4的(a))的横向SD延长的形状。另外,优选横长罩部件5的材质与图2所示的罩部件2相同。
在横长罩部件5上形成有与罩部件2的凹面部22形状相同的凹面部52。另外,在横长罩部件5的凹面部52上开设有2个卡合孔53、53。2个卡合孔53、53沿横向SD并列地直列配置。
横长卡夹部件6与横长罩部件5的2个卡合孔53、53对应地具有2个基部60。由于2个卡合孔53、53直列配置,由此2个基部60也沿横向SD并列地直列配置。
在2个基部60、60上分别形成有1个侧壁62a,横长卡夹部件6具有2个侧壁62a、62a(一对侧壁62a、62a)。侧壁62a形成在基部60的背面60a。另外,各侧壁62a以使前端部靠向横长卡夹部件6中心的方式折曲。在侧壁62a的前端部,向着上方延伸设置有支承腿62,横长卡夹部件6具有2个支承腿62、62(一对支承腿62、62)。而且,由一对支承腿62、62来支承横架部61的两端部。
在横长卡夹部件6上,横架部61也沿从一侧壁62a向着另一侧壁62a的横向SD延伸设置。另外,支承腿62向着与横向SD正交的纵向LD的上方延伸设置。
另外,由靠横长卡夹部件6中心的支承腿62来支承两端部的横架部61的横向SD上的长度,优选为与横长排水孔10b(参照图1)的横向SD(图1中的车辆100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等。
此外,优选横长卡夹部件6的材质与图2所示的卡夹部件3相同,由此,横长卡夹部件6与横长罩部件5相比刚性变高。
另外,如图10的(b)所示,在横架部61的下方形成有加强壁61a。横长卡夹部件6的加强壁61a从一方的支承腿62形成在与另一方的支承腿62之间。加强壁61a在侧方与支承腿62连接。即,加强壁61a与横架部61和2个支承腿62、62连接。另外,加强壁61a的下方的端缘(加强壁下端610a)成为开放的端缘(没有任何部分连接的端缘)。而且,加强壁下端610a从支承腿62侧向着横长卡夹部件6的横向SD的中心,以向横架部61逐渐接近的方式弯曲。即,加强壁下端610a在一对支承腿62、62之间以向横架部61逐渐接近的方式弯曲。由此,加强壁61a的支承腿62侧向下方形成得最长,横长卡夹部件6的中心向下方形成得最短。另外,加强壁下端610a在一对支承腿62、62的中心最接近横架部61。
此外,并不限定于加强壁下端610a弯曲的加强壁61a,也可以为,具有相对于横架部61直线地逐渐接近的加强壁下端610a的加强壁61a。
即使在横长卡夹部件6中也形成为,支承腿62比横架部61容易挠曲。例如,形成为支承腿62的截面面积小于横架部61的截面面积。或者,在支承腿62和横架部61为中空的情况下,形成为支承腿62与横架部61相比厚度薄。
而且,由基部60、一对侧壁62a、62a、一对支承腿62、62和横架部61包围的区域成为空间部S2。另外,空间部S2在横架部61的下方,在一对支承腿62、62之间沿加强壁下端610a越从下方接近横架部61越变窄。
在侧壁62a上形成有侧壁鼓出部65和按压板64。侧壁鼓出部65形成在侧壁623的前端部。
横长卡夹部件6的横架部61、支承腿62、侧壁62a、按压板64以及侧壁鼓出部65是与图4的(a)、(b)所示的卡夹部件3的横架部31、支承腿32、侧壁32a、按压板34以及侧壁鼓出部35相同的形状,省略具体的说明。
如图10的(a)、(b)所示,横长卡夹部件6具有连结部66。连结部66与横架部61平行地延伸设置并将2个基部60、60连结。连结部66在横长排水栓1a中配设在横长罩部件5的凹面部52侧。连结部66的两端部向基部60侧折曲而成为连接端66a。连接端66a与基部60的背面60a连接。
在1个基部60的背面60a中,侧壁62a与连结部66(连接端66a)的间隔等于横长罩部件5的卡合孔53的横向SD的长度。
而且,在横长卡夹部件6与横长罩部件5卡合的状态下,横长卡夹部件6相对于横长罩部件5的向横向SD的位移由侧壁623和连结部66(连接端66a)限制。
另外,在连结部66上形成有罩卡定部67。罩卡定部67凸设在连结部66的上方。此外,在图10的(a)、(b)中图示了2个罩卡定部67,但罩卡定部67的数量没有被限定。
图11是将横长排水栓在图10的(a)中的Sec3-Sec3的位置上截断的剖视图。
如图11所示,横长罩部件5的上端缘50向凹面部52侧折曲。
另外,横长卡夹部件6的罩卡定部67与横长罩部件5的上端缘50所折曲的部分抵接,从下方支承横长罩部件5。
此外,如图10的(a)、以及图11所示,在横长卡夹部件6的横架部61上也形成有向基部60侧伸出的卡定端610。如图10的(a)所示,卡定端610向着一对支承腿62、62的中心向从基部60侧分离的方向上弯曲。即,横架部61在一对支承腿62、62的中心处,使卡定端610向基部60侧的伸出量成为最小。
另外,在侧壁鼓出部65上形成有与内侧面板10(参照图1)的弯曲形状为相同形状的接触面65a。
图12的(a)是表示安装时变形的横长排水栓的图,(b)是表示横长排水栓装备于横长排水孔的状态的剖视图。
如图12的(b)所示,横长排水栓1a的横长卡夹部件6配置于形成在内侧面板10与外侧面板11之间的中空部101a。而且,横长卡夹部件6与横长排水孔10b卡合,将横长排水栓1a固定在内侧面板10上。另外,横长卡夹部件6的基部60在面板表面10S侧将横长罩部件5卡定,横长罩部件5以从面板表面10S侧与横长排水孔10b相对的方式配置。
横长排水栓1a从车室100a侧(面板表面10S侧)装备于横长排水孔10b,由此横长卡夹部件6从横长排水孔10b进入至中空部101a。形成在基部60的背面60a上的一对侧壁62a、62a成为从横长排水孔10b通过并延伸设置直到面板背面10R侧的状态。另外,一对支承腿62、62(参照图10的(b))成为在面板背面10R侧从侧壁62a向着上方延伸设置的状态。
另外,横架部61配设在面板背面10R侧,卡定端610向着面板背面10R伸出,并推压该面板背面10R。
另外,侧壁鼓出部65在面板背面10R侧,以使侧壁62a向着横长排水孔10b的周围(横向SD的外侧)鼓出的方式形成,接触面653在横长排水孔10b的周围与面板背面10R抵接。侧壁鼓出部65的接触面65a的弯曲形状与内侧面板10(面板背面10R)的弯曲形状相同,侧壁鼓出部65(接触面65a)与面板背面10R面接触。
如图10的(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横长排水栓1a构成为,在具有柔软性的横长罩部件5上卡合有具有弹性的横长卡夹部件6。横长罩部件5具有柔软性,因此能够自如地弹性变形。
如图10的(a)、(b)所示,横长卡夹部件6的长条的横架部61和连结部66平行地配设。
另外,加强壁61a在横长卡夹部件6的中心,与支承腿62侧相比向下方形成得短。由此,横长卡夹部件6的中心与端部(具有基部60的侧)相比刚性低。
由此,如图12的(a)所示,横长排水栓1a易于以从横长卡夹部件6中的横向SD的中心附近弯曲的方式弹性变形。通过这种变形,2个基部60向彼此接近的方向位移,2个侧壁鼓出部65、65彼此接近。
横长排水栓1a在没有变形的状态(图12的(b)所示的状态)时,横长卡夹部件6的侧壁鼓出部65(接触面65a)与横长排水孔10b相比配置在横向SD的外侧。由此,在该状态下,侧壁鼓出部65以及横架部61不会从横长排水孔10b通过,因此横长排水栓1a不可能从车室100a侧(面板表面10S侧)装备至横长排水孔10b。
如图12的(a)所示,当横长排水栓1a以使2个侧壁鼓出部65、65彼此接近的方式变形(弹性变形)时,2个侧壁鼓出部65、65成为横长排水孔10b的内侧。因此,2个侧壁鼓出部65、65能够从车室100a侧通过横长排水孔10b。
例如,当将横长排水栓1a向横长排水孔10b安装的作业者使横长排水栓1a变形,将横架部61、2个侧壁鼓出部65、65从横长排水孔10b穿过之后解放横长排水栓1a时,如图12的(b)所示,横长排水栓1a通过横长卡夹部件6的弹性力而复原。而且,横长排水栓1a以使侧壁鼓出部65和横架部61配置在中空部101a的方式装备在横长排水孔10b中。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横长排水栓1a成为易于向横长排水孔10b装备的形状。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横长排水栓1a能够确保安装时的良好的作业性。
另外,与横长排水孔10b卡合的横长卡夹部件6通过与横长罩部件5相比刚性高的材质(树脂或硬质橡胶等)形成。因此,横长排水栓1a成为难以从横长排水孔10b脱落的构造。
此外,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设计。例如,也可以为,排水栓1(参照图2)中的卡夹部件3的横架部31(参照图5)、以及横长排水栓1a(参照图10的(a))中的横长卡夹部件6的横架部61(图11参照)形成为实心。
同样地,也可以为,排水栓1(参照图2)中的罩部件2(参照图7的(a))、以及横长排水栓1a(参照图10的(a))中的横长罩部件5(参照图10的(a))形成为实心。
另外,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罩部件2的上端缘20向凹面部22侧折曲。并不限于该构成,也可以构成为,上端缘20侧向与下端缘21相同一侧弯曲。同样地也可以为,图11所示的横长罩部件5的上端缘50侧也弯曲。
另外,如图9的(b)所示,排水栓1的罩部件2与矩形排水孔10a相对,但没有封闭矩形排水孔10a。例如也可以构成为,罩部件2形成为沿着面板表面10S的形状,罩部件2将矩形排水孔10a封闭。同样地,也可以构成为,图12的(b)所示的横长罩部件5形成为沿着面板表面10S的形状,横长罩部件5将横长排水孔10b封闭。
另外,本发明的排水栓1(参照图2)以及横长排水栓18(参照图10的(a))并不限定于侧车门101(参照图1)的矩形排水孔10a(参照图1)或横长排水孔10b(参照图1),能够装备于形成在行李箱盖等其他部位上的开口部。
Claims (9)
1.一种盖部件,具有:
与面板的开口部相对的罩部件;和
与所述开口部卡合的卡夹部件,
在所述卡夹部件上安装所述罩部件并从所述面板中的表面侧安装在所述开口部,所述盖部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卡夹部件比所述罩部件刚性高,
所述卡夹部件具有:
在所述表面侧将所述罩部件卡定的基部;
从所述基部穿过所述开口部延伸设置到相对于所述表面的背面侧的一对侧壁;
在所述背面侧朝向与从一个所述侧壁向另一个所述侧壁的横向正交的纵向,从一对所述侧壁分别延伸设置的一对支承腿;
两端部由一对所述支承腿支承并沿所述横向延伸设置的横架部;和
在所述背面侧使所述侧壁向着所述开口部的外侧鼓出而在所述开口部的周围与所述背面抵接的侧壁鼓出部,
由所述基部、一对所述侧壁、一对所述支承腿和所述横架部包围的区域成为空间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一对所述支承腿和所述横架部连接的加强壁,
所述加强壁中开放的端缘在一对所述支承腿之间向所述横架部逐渐接近,
所述空间部在一对所述支承腿之间,沿着所述端缘越接近所述横架部越变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缘在一对所述支承腿之间的中心最接近于所述横架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盖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架部具有向着所述背面伸出并推压该背面的卡定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端的伸出量在一对所述支承腿之间的中心为最小。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盖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部形成有平面卡定部,该平面卡定部具有在所述开口部的周围与所述表面接触的面板卡定面,
由所述横架部和所述面板卡定面来夹持所述面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面卡定部与所述支承腿分离地形成。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盖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鼓出部的、在所述纵向上形成有所述支承腿一侧的鼓出量小于所述纵向上的相反侧的鼓出量。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盖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腿比所述横架部容易挠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216482 | 2014-10-23 | ||
JP2014216482A JP6008922B2 (ja) | 2014-10-23 | 2014-10-23 | キャップ部材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39093A true CN105539093A (zh) | 2016-05-04 |
CN105539093B CN105539093B (zh) | 2018-03-20 |
Family
ID=55818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684037.5A Active CN105539093B (zh) | 2014-10-23 | 2015-10-20 | 盖部件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008922B2 (zh) |
CN (1) | CN10553909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46461B2 (ja) * | 2019-05-31 | 2021-03-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カウルトップ構造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0387A (zh) * | 1994-12-14 | 1998-01-14 | 布罗斯尔汽车零件两合公司 | 机动车辆车门 |
CN1756679A (zh) * | 2003-02-28 | 2006-04-05 | 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 | 用于车身空腔的排水装置 |
CN101066664A (zh) * | 2006-05-01 | 2007-11-07 | 鬼怒川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车门分隔密封 |
JP2014028533A (ja) * | 2012-07-31 | 2014-02-13 | Suzuki Motor Corp | 車両のドア構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95517U (zh) * | 1986-06-02 | 1987-12-12 | ||
JPH05474Y2 (zh) * | 1987-10-31 | 1993-01-07 | ||
JPH0732353Y2 (ja) * | 1989-01-19 | 1995-07-26 |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 排水プラグ |
JP2008126691A (ja) * | 2006-11-16 | 2008-06-05 | Honda Motor Co Ltd | 水抜きプラグ |
JP6080558B2 (ja) * | 2013-01-16 | 2017-02-15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ホールプラグ |
-
2014
- 2014-10-23 JP JP2014216482A patent/JP600892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
- 2015-10-20 CN CN201510684037.5A patent/CN10553909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0387A (zh) * | 1994-12-14 | 1998-01-14 | 布罗斯尔汽车零件两合公司 | 机动车辆车门 |
CN1756679A (zh) * | 2003-02-28 | 2006-04-05 | 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 | 用于车身空腔的排水装置 |
CN101066664A (zh) * | 2006-05-01 | 2007-11-07 | 鬼怒川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车门分隔密封 |
JP2014028533A (ja) * | 2012-07-31 | 2014-02-13 | Suzuki Motor Corp | 車両のドア構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008922B2 (ja) | 2016-10-19 |
CN105539093B (zh) | 2018-03-20 |
JP2016083966A (ja) | 2016-05-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273804B2 (en) | Vibration-proof clamp | |
KR100957320B1 (ko) | 차량용 루프랙 조립체 | |
US20150000340A1 (en) |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glass | |
US8191971B2 (en) | Seat trim assembly | |
RU2014118465A (ru) | Кабельный ввод и способ монтажа кабельного ввода | |
US20160001646A1 (en) | Door trim assembly | |
CN102407756A (zh) | 顶部设备 | |
US20160096492A1 (en) | Plastic holder for anti-vibration fastening an elongated object | |
EP3354503B1 (en) | Open roof construction for a vehicle | |
JP2017024432A (ja) | サンルーフ装置の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 |
CN105539093A (zh) | 盖部件 | |
KR20190113594A (ko) | 라인 고정 로크 | |
US11198348B2 (en) | Liquid-diverting pressure relief assembly | |
KR101014030B1 (ko) | 와이어링 취부용 플랜지 및 제조공정 | |
WO2019116873A1 (ja) | 分析プレートのセット用ホルダー、および分析キット | |
US9527372B2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having detachable roof | |
KR102108017B1 (ko) | 흡착식 구조로부터 결합력을 향상시킨 차량용 그로밋 | |
US20080105795A1 (en) | Cable retention feature | |
CN109672125A (zh) | 索环 | |
CN205498570U (zh) | 天窗装置 | |
US8991910B2 (en) | Water drain valve for the water box of a motor vehicle | |
JP3778049B2 (ja) | ウィンドサイドモールとカウルルーバの接続構造 | |
CN101927721B (zh) | 用于在容器内侧面定位物品的装置 | |
CN202790957U (zh) | 一种汽车内用于固定车用软管的支架 | |
CN206754090U (zh) | 一种车用预紧式卡扣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