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8433B - 体液提取器、体液容纳器以及体液提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体液提取器、体液容纳器以及体液提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518433B CN105518433B CN201480049024.4A CN201480049024A CN105518433B CN 105518433 B CN105518433 B CN 105518433B CN 201480049024 A CN201480049024 A CN 201480049024A CN 105518433 B CN105518433 B CN 1055184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dy fluid
- receiving portion
- suction section
- internal diameter
- main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1124 body fluid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5
- 239000010839 body fl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4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8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7
- 210000002381 plasm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119 centrifu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0122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WQZGKKKJIJFFOK-GASJEMHNSA-N Glucose Natural products OC[C@H]1OC(O)[C@H](O)[C@@H](O)[C@@H]1O WQZGKKKJIJFFOK-GASJEMHN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425 Makro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194 anti-hemo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60001031 glucos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8103 gluco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862 health statu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2700 uri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790 di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895 di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521257 Hydrop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30113 Oede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PXIPVTKHYLBLMZ-UHFFFAOYSA-N Sodium azide Chemical compound [Na+].[N-]=[N+]=[N-] PXIPVTKHYLBLM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Sod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Na+].[Cl-]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601 blood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GZCGUPFRVQAUEE-SLPGGIOYSA-N aldehydo-D-glucose Chemical compound OC[C@@H](O)[C@@H](O)[C@H](O)[C@@H](O)C=O GZCGUPFRVQAUEE-SLPGGI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31 blood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534 blood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237 body shap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479 physiological effects, processes and function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25 ste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239 tubu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10—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liquid or fluent state
- G01N1/14—Suction devices, e.g. pumps; Ejector devic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0—Instruments for taking body samples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Other methods or instruments for diagnosis, e.g. for vaccination diagnosis, sex determination or ovulation-period determination; Throat striking implements
- A61B10/004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ody liquid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015—Source of blood
- A61B5/150022—Source of blood for capillary blood or interstitial flui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343—Collection vessels for collecting blood samples from the skin surface, e.g. test tubes, cuvet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02—Burettes; Pipettes
- B01L3/021—Pipettes, i.e. with only one conduit for withdrawing and redistributing liquid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0—Instruments for taking body samples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Other methods or instruments for diagnosis, e.g. for vaccination diagnosis, sex determination or ovulation-period determination; Throat striking implements
- A61B10/004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ody liquids
- A61B10/007—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ody liquids for taking urine samp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4—Closures and closing means
- B01L2300/041—Connecting closures to device or container
- B01L2300/043—Hinged closur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4—Closures and closing means
- B01L2300/046—Function or devices integrated in the closure
- B01L2300/048—Function or devices integrated in the closure enabling gas exchange, e.g. v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400/00—Moving or stopping fluids
- B01L2400/04—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 B01L2400/0475—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specific mechanical means and fluid pressure
- B01L2400/0481—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specific mechanical means and fluid pressure squeezing of channels or chamb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02—Burettes; Pipettes
- B01L3/0275—Interchangeable or disposable dispensing tip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01L3/5021—Test tub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entrifugation purpos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体液提取器包括:抽吸部(1),其抽吸体液;主体部(2),其具有供用于将抽吸部(1)所抽吸的体液排出的气体通过的通气路径(21);以及阻止部(3),其设于主体部(2)与抽吸部(1)之间,形成有靠主体部(2)侧的内径小于靠抽吸部(1)侧的内径的锥形状的开口部(31),该阻止部(3)阻止抽吸部(1)所抽吸的体液流入主体部(2)。在所述的抽吸部(1)与阻止部(3)相接触的面上,形成于阻止部(3)的开口部(31)的内径小于抽吸部(1)的内径,由此,阻止利用抽吸部(1)抽吸的体液被抽吸得多于预定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提取体液的体液提取器、用于容纳体液、药液的体液容纳器以及体液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用于提取用于诊断人的健康状态的检查所使用的血液·尿等的体液的体液提取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以往的体液提取器中,设有通过与体液相接触从而能够吸收体液的纤维的集合体即吸收体(例如吸收纤维),提取体液的使用者通过使吸收体吸收体液,从而提取体液。在被吸收体吸收的体液为血液的情况下,通过在将吸收体浸渍于血浆分离机内的分离液的状态下对血浆分离机的带过滤膜缸体施加压力,从而能够将血浆分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72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使吸收体吸收体液的情况下,使用者无法把握被吸收体吸收的体液的量。例如,在使吸收体吸收血液的情况下,使用者能够通过吸收体的颜色的变化来把握大概的吸收血液的量,但是,难以以高精度把握吸收的量。因而,在利用以往的体液提取器提取体液的情况下,由于体液提取量产生偏差,因此,存在有使用所提取的体液而得到的检查结果也产生偏差的问题。
另外,在对使吸收体吸收的体液进行成分分离的情况下,存在有在分离的过程中体液发生变质的情况。例如,在对被吸收体吸收的血液进行血浆分离的情况下,由于血液内的血浆被破坏,因此,可能存在血液的检查结果的精度下降的问题。
于是,本发明即是鉴于这些问题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使用吸收体就能够提取期望的量的体液的体液提取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体液提取器包括:抽吸部,其抽吸体液;主体部,其具有供用于将抽吸部所抽吸的体液排出的气体通过的通气路径;以及阻止部,其设于主体部与抽吸部之间,形成有靠主体部侧的内径小于靠抽吸部侧的内径的锥形状的开口部,该阻止部阻止抽吸部所抽吸的体液流入主体部。在所述的抽吸部与阻止部相接触的面上,形成于阻止部的开口部的内径小于抽吸部的内径。由于体液提取器具备这样的结构,因此,能够阻止利用抽吸部抽吸的体液被抽吸得多于预定量。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起到不使用吸收体就能够提取期望的量的体液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体液提取器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抽吸部、主体部以及阻止部的关系的图。
图3是表示阻止部的形状的图。
图4是抽吸部的剖视图。
图5是抽吸部、主体部以及阻止部相结合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体液提取器的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体液提取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8是外侧容纳器的侧视图。
图9是内侧容纳器的侧视图。
图10是外侧盖部以及内侧盖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11是外侧盖部以及内侧盖部附近的剖视图。
图12是内侧结合部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体液提取器的形状的图。
图14是内侧结合部的剖视图(变形例)。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体液提取装置2000的结构的图。
图1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体液容纳器700的结构的图。
图17是第3实施方式的外侧容纳器701的侧视图。
图18是第3实施方式的内侧容纳器702的侧视图。
图19是关闭了外侧盖部712和上部盖部722的状态下的外侧盖部712以及上部盖部722附近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第2容纳部730安装于第1容纳部720的状态的一例子的剖视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小径容纳部和大径容纳部的一例子的图。
图22是表示离心分离后的内侧容纳器702内的血液和分离剂的状态的一例子的示意图。
图23是表示从血液的采集到检查为止的流程的一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公开的概要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体液提取器包括:抽吸部,其抽吸体液;主体部,其具有供用于将抽吸部所抽吸的体液排出的气体通过的通气路径;以及阻止部,其设于主体部与抽吸部之间,形成有靠主体部侧的内径小于靠抽吸部侧的内径的锥形状的开口部,该阻止部阻止抽吸部所抽吸的体液流入主体部。在所述的抽吸部与阻止部相接触的面上,形成于阻止部的开口部的内径小于抽吸部的内径。由于体液提取器具备这样的结构,因此,能够阻止利用抽吸部抽吸的体液被抽吸得多于预定量。
也可以是,所述的体液提取器还包括压力产生部,该压力产生部产生使用于将体液排出的气体向抽吸部侧移动的压力。
另外,在设于所述的主体部的通气路径中,例如,通气路径在主体部与阻止部相接触的面处的内径最小。另外,在主体部与阻止部相接触的面处,通气路径的内径例如为大于或等于开口部的内径的大小。
也可以是,阻止部的外径小于抽吸部在抽吸部与主体部相接触的位置的内径,阻止部设于抽吸部的内侧。也可以是,在阻止部设于抽吸部的内侧的状态下,抽吸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连接于主体部。
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体液容纳器包括:内侧容纳部,其具有能够容纳利用体液提取器提取的体液的内侧中空部;内侧盖部,其封闭所述内侧容纳部的所述内侧中空部;外侧容纳部,其具有容纳所述内侧容纳部的外侧中空部;以及外侧盖部,其在所述内侧容纳部插入到所述外侧中空部的状态下封闭所述外侧中空部,该所述内侧容纳部为所述内侧中空部被所述内侧盖部封闭的状态。
也可以是,所述的体液容纳器还包括:内侧结合部,其将所述内侧盖部和所述内侧容纳部结合起来,并能够弯折;以及外侧结合部,其将所述外侧盖部和所述外侧容纳部结合起来,并能够弯折。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内侧容纳部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在与所述内侧容纳部插入于所述外侧容纳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向所述外侧容纳部侧突出,所述外侧容纳部具有固定部,该固定部通过与所述突出部相接触从而将所述内侧容纳部固定于所述外侧中空部。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内侧盖部具有第1内侧盖部和第2内侧盖部,该第1内侧盖部具有与所述突出部的宽度相对应的厚度,该第2内侧盖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1内侧盖部的直径,在所述内侧盖部封闭所述内侧中空部的状态下,所述第1内侧盖部与所述内侧中空部的所述突出部相接触,并且,所述第2内侧盖部相对于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内侧中空部中的容纳体液的一侧。
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的体液提取装置包括:体液提取器,其用于提取体液;以及上述的体液容纳器,其中,在所述体液提取器插入到所述内侧容纳部直到所述内侧容纳部的具有大于所述内侧中空部的内径的直径的位置为止的状态下,所述体液提取器的顶端与所述内侧中空部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大于预定值。
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体液提取装置包括:体液提取器,其用于提取体液;以及上述的体液容纳器,其中,所述体液提取器具有定位部,该定位部在所述体液提取器插入到所述内侧容纳部的状态下,通过与所述内侧容纳部和所述外侧容纳部的至少任一者相接触,从而确定所述体液提取器的位置,在所述体液提取器插入到所述内侧容纳部直到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内侧容纳部和所述外侧容纳部的至少任一者相接触的位置为止的状态下,所述体液提取器的顶端与所述内侧中空部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大于预定值。
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体液容纳器,其能够容纳被离心分离的体液,其中,该体液容纳器包括:第1容纳部,其具有容纳所述体液的第1中空部;第2容纳部,其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1容纳部,并具有与所述第1中空部一起容纳所述体液的第2中空部,所述第2中空部的内径小于所述第1中空部的内径;以及盖部,其封闭所述第2容纳部的、位于与安装于所述第1容纳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开口。
也可以是,所述第2容纳部压入安装于所述第1容纳部的位于所述第2容纳部侧的开口部。也可以是,所述第2容纳部由比所述第1容纳部的材质硬的材质形成。也可以是,所述第1容纳部由具有柔软性的材质形成。
也可以是,所述第2容纳部形成为圆筒状,将从内径分别不同的小径容纳部和大径容纳部中选择出的容纳部作为所述第2容纳部安装于所述第1容纳部。所述大径容纳部的外径为与所述小径容纳部的外径相同的大小。
也可以是,所述体液为含有血浆和血细胞的血液,当所述体液被离心分离时,所述第1容纳部容纳所述血浆,所述第2容纳部容纳所述血细胞。也可以是,所述第1容纳部和所述第2容纳部能够容纳分离剂,当所述体液被离心分离时,所述分离剂位于所述第1中空部和所述第2中空部的连接位置。
在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体液容纳器,其具有:内侧容纳器,其能够容纳被离心分离的体液;以及外侧容纳器,其容纳所述内侧容纳器,其中,所述内侧容纳器包括:第1容纳部,其具有容纳所述体液的第1中空部;第2容纳部,其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1容纳部,并具有与所述第1容纳部一起容纳所述体液的第2中空部,所述第2中空部的内径小于所述第1中空部的内径;以及盖部,其封闭所述第2容纳部的、位于与安装于所述第1容纳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开口。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体液提取器100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抽吸部 1、主体部2以及阻止部3的关系的图。体液提取器100包括抽吸部1、主体部2、阻止部3以及压力产生部4。抽吸部1、主体部2、阻止部3以及压力产生部4例如由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
抽吸部1具有抽吸口11和抽吸皿12。抽吸口11在内部具有存储部13,该存储部13存储经由抽吸皿12抽吸来的体液。使用者在将抽吸皿12浸渍于提取对象的体液时,体液因毛细管现象而被抽吸到抽吸口11的内部,并存储于存储部13。
抽吸口11设定为连接于抽吸皿12的部分的内径最小、且随着自抽吸皿12 远离内径逐渐变大的锥形形状。存储部13也设定为随着自抽吸皿12远离内径逐渐变大的锥形形状。由于存储部13为这样的锥形形状,因此,被抽吸的体液在存储部13的内部扩展,从而容易抽吸体液。
抽吸皿12为与抽吸口11相连接的部分最窄的漏斗状的形状。由于抽吸皿 12为漏斗状,因此,能够高效地使体液抽吸到抽吸口11。
主体部2具有通气路径21(通气路径21a、通气路径21b),该通气路径21 供用于将抽吸部1所抽吸的体液排出的气体通过。具体而言,通气路径21在由压力产生部4产生的、使用于将体液排出的气体向抽吸部1侧移动的压力的作用下使气体朝向抽吸部1流动。例如,通过使自外部吸入的空气在通气路径21中流动,从而使储存于存储部13的体液经由抽吸皿12排出。通气路径21a 和通气路径21b互相结合起来,在压力产生部4所产生的压力的作用下,气体自通气路径21a向通气路径21b流动。
另外,主体部2具有结合部22。结合部22是为了与抽吸部1相结合而形成的圆筒形状的部位。抽吸部1的与主体部2相接触的区域的外径小于结合部22 的内径,且抽吸部1设于结合部22的内侧。即,例如,通过将抽吸部1插入于结合部22,从而将抽吸部1和主体部2以能装卸的方式连接起来。
阻止部3设于主体部2与抽吸部1之间。阻止部3形成有靠主体部2侧的内径小于靠抽吸部1侧的内径的锥形状的开口部31。阻止部3用于阻止抽吸部1 所抽吸的体液流入主体部2。
图3是表示阻止部3的形状的图。图3的(a)是阻止部3的靠抽吸部1侧的俯视图。图3的(b)是阻止部3的靠主体部2侧的俯视图。图3的(c)是阻止部3的A-A剖视图。图4是抽吸部1的剖视图。图5是抽吸部1、主体部2以及阻止部3相结合的状态下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开口部31的靠抽吸部1侧的内径为R1,靠主体部2侧的内径为R2,R1>R2。
如图4所示,在抽吸口11的内表面上,在作为抽吸部1与阻止部3的靠抽吸部侧的面相接触的面的位置的位置a形成有台阶。存储部13在位置a的内径为R3。阻止部3的外径小于抽吸部1在抽吸部1与主体部2相接触的位置的内径,阻止部3设于抽吸部1的内侧。
如图5所示,将阻止部3自抽吸部1的靠主体部2的一侧插入到设有台阶的位置a。在此,在抽吸部1与阻止部3相接触的面上,形成于阻止部3的开口部 31的内径小于抽吸部1的内径。即,形成于阻止部3的开口部31的靠抽吸部1 侧内径R1小于抽吸部1在位置a的内径R3。其结果,在阻止部3插入到抽吸部1 的状态下,阻止部3向内侧突出,由此,在位置a产生台阶。由于存在有该台阶,因此,能够阻止抽吸部1所抽吸的体液流入主体部2。
具体而言,浸渍了抽吸皿12的体液因毛细管现象而流入存储部13。体液持续流入直到到达位置a为止,但是,由于由设于位置a的台阶产生的应力大于因毛细管现象而使体液流入的压力,因此,能够阻止体液向比位置a靠近主体部2的一侧流入。因而,使用者能够通过仅将抽吸部1的顶端浸于体液从而将体液抽吸到位置a。
另外,设于位置a的台阶的大小、即R3-R1的长度能够根据所提取的体液的粘度来决定。
被抽吸到位置a的体液能够在由压力产生部4产生的压力的作用下排出。压力产生部4例如包括滴管或活塞,用于使含有自外部吸入的空气的气体、或残留在主体部2的气体流入主体部2的通气路径21a。流入到通气路径21a的气体经由通气路径21b和开口部31将存储于存储部13的体液挤出。另外,压力产生部4具有开口41,该开口41用于在抽吸部1对体液进行抽吸的过程中将进入到抽吸部1的气体放出。使用者通过利用手指堵住该开口从而能够将进入到抽吸部1的体液排出。
在此,通气路径21b在主体部2与阻止部3相接触的面处的内径最小。通气路径21b例如形成为越靠近阻止部3则内径越小的锥形形状。由于通气路径 21b形成为这样的锥形形状,从而,自压力产生部4流入的气体的压力越靠近阻止部3越高,因此,用于排出体液的压力增大。
另外,通气路径21b在主体部2与阻止部3相接触的面处的内径为大于或等于开口部31在主体部2与阻止部3相接触的面处的内径的大小。优选的是,通气路径21b在主体部2与阻止部3相接触的面处的内径为与开口部31在主体部2与阻止部3相接触的面处的内径相同的大小。由于通气路径21b在主体部2 与阻止部3相接触的面处的内径为大于或等于开口部31的内径的大小,从而经由通气路径21b供给的气体全部用于排出体液。
由于开口部31设定为锥形形状,流入开口部31的气体沿倾斜方向扩散,并对存储于存储部13的体液的表面整体施加压力。由于气体沿倾斜方向流动,因此,难以产生气体的涡流,而不会在位置a的台阶部分残留体液,从而能够将大致全部的体液排出。使用者能够将被排出的体液封入其他的容器并送交到检查机构。另外,在台阶的大小能够根据体液的粘度来决定的情况下,通过将台阶设定为阻止体液因毛细管现象而流入所需的最小限度的大小,从而能够抑制体液在台阶的下侧残留。
如上所述,在体液提取器中,形成于阻止部3的开口部31的靠抽吸部1侧的内径R1小于抽吸部1的靠阻止部3侧的内径R3,且在阻止部3与抽吸部1之间的接合部存在台阶。其结果,由于抽吸体液时的体液的流入在台阶的位置自动停止,因此,能够提取准确的量的体液。而且,由于开口部31设定为锥形形状,因此,被提取的体液不会残留而能够排出。因而,使用者能够提取准确的量的体液并将其送交到检查机构。
另外,由于抽吸部1可以在设有阻止部3的状态下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连接于主体部2,因此,通过能够更换地使用存储部13的容量各自不同的抽吸部1,从而能够自由地选择抽吸体液的量。因而,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体液提取器100,能够根据检查的种类提取最适合的量的体液。
变形例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体液提取器200的结构的图。体液提取器200在顶端不包括抽吸皿12的方面与图1所示的体液提取器100不同,在其他的方面与体液提取器100相同。如此,作为本发明的体液提取器的实施方式考虑有各种各样的变形例,这样的变形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实验例
利用含指示物质溶液并使用定量取样用具的容量检测法检测由体液提取器100提取的提取量。首先,准备100ml使1000(mg)的D(+)-葡萄糖、 1000(mg)的NaN3、1000(mg)的海藻酸钠(日文:アルギン酸ナトリウム)以及微量的亮蓝溶解而成的含指示物质溶液。
接着,使用提取量为25(μl)的体液提取器100并利用毛细管现象自动抽吸上述的含指示物质溶液。在提取量到达了预定量的时刻,抽吸自动停止。
接着,向利用自动移液管(Eppendorf Reference)准确地分注了500(μl) 的生理食盐水中喷出提取的含指示物质溶液,并进行五次预洗(共洗い)。在将被生理食盐水稀释的含指示物质溶液混合之后,使用自动分析装置(日本电子制BM6050)对葡萄糖浓度进行分析。另外,对稀释前的含指示物质溶液的葡萄糖浓度也进行分析。
将稀释前的含指示物质溶液的葡萄糖浓度设定为a(mg/dl),将稀释后的含指示物质溶液的葡萄糖浓度设定为b(mg/dl),将被体液提取器100抽吸的含指示物质溶液的量设定为x(μl),于是,利用x(μl)=500×b÷(a-b),能够计算被体液提取器100抽吸的含指示物质溶液的量。
表1表示五次的实验结果。表中数字的单位为μl。
表1
葡萄糖浓度分析进行三重测定,在计算利用体液提取器100抽吸的含指示物质溶液的量时,使用三重测定的平均值。另外,含指示物质溶液的量为 523.4(μl)、521.8(μl)、521.9(μl)、523.5(μl)、522.2(μl),在计算利用体液提取器100抽吸的含指示物质溶液的量时,使用这些值的平均值即522.6 (μl)。
实验的结果能够确认的是:计算得到的提取量的一致率为98.4%~ 104.4%,提取量的偏差足够小。
参考实验例
进行用于检测自动移液管的提取量的准确度的实验。
表2表示利用将提取量设定为20(μl)的自动移液管进行与上述的实验相同的实验而得到的结果。将预洗次数设定为五次以上,于是,计算得到的提取量稳定,计算得到的提取量的平均值为20.00(μl),与所设定的提取量的一致率为100%。
表2
表3表示利用将提取量设定为50(μl)的自动移液管进行与上述的实验相同的实验而得到的结果。从将提取量设定为20(μl)的情况下的实验结果能够明确的是:当将预洗回数设定为五次以上时,计算得到的提取量稳定,因此,本实验将预洗回数设定为五次以上并进行实验。计算得到的提取量的平均值为49.90(μl),与所设定的提取量的一致率为99.8%。
表3
表4表示利用将提取量设定为100(μl)的自动移液管进行与上述的实验相同的实验而得到的结果。计算得到的提取量的平均值为100.84(μl),与所设定的提取量的一致率为100.8%。
表4
使用体液提取器100的情况下的提取量、和所设定的提取量的一致度为 98.4%~104.4%,相对于此,使用自动移液管的情况下的提取量、和所设定的提取量的一致度为99.8%~100.8%。能够确认的是,尽管体液提取器100 构造简单,但是能够以不逊色于高价的自动移液管的精度提取体液。
第2实施方式
以往,公知一种能够容纳应用于用于诊断人的健康状态的检查的血液·尿等的体液的体液容纳器(日本特开2010-190731号公报)。在该体液容纳器中,通过在容纳体液的容纳器上安装由橡胶等形成的盖,从而使体液不会泄漏。
然而,在将应用于检查的体液容纳在体液容纳器的情况下,需要将用于在从体液被提取到被检查为止的期间内防止体液被破坏的药液预先放入体液容纳器。近年,体液的提取方法和检查方法不断改进,应用于检查的体液的提取量具有少量化(例如2μl~20μl)的倾向。因而,预先放入体液容纳器的药液也具有少量化的倾向。
药液在制造体液容纳器时被容纳于体液容纳器。由于从制造体液容纳器开始到体液容纳器被使用为止存在有流通时间、保管时间,而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存在导致药液蒸发、药液的量减少的情况。在体液、药液的量较少的情况下,即使是微量的药液的减少,也可能导致对体液的检查产生影响。
然而,在以往的体液容纳器中,未考虑到体液、药液的少量化。因而,若仅与所需的药液的少量化相对应地使以往的体液容纳器小型化,则可能因蒸发、泄漏等而导致药液减少,由此,存在有体液的分析精度下降的问题。
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第2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极力防止体液、药液减少的体液容纳器以及体液提取装置。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体液提取装置1000的结构的图。体液提取装置 1000包括体液提取器300和体液容纳器500。体液容纳器500设定为圆筒形状,但是,在图7中,表示了在体液提取器300插入有体液容纳器500的内部状态。
体液提取器300包括抽吸部1、主体部2、阻止部3以及压力产生部4。抽吸部1、主体部2、阻止部3以及压力产生部4例如由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
当使用者将抽吸部1的顶端浸渍于所提取的对象的体液时,体液因毛细管现象被抽吸到抽吸部1的内部,并存储于抽吸部1的内部。抽吸部1具有两个中空部13a、13b,并经由任一中空部吸收体液。
主体部2具有通气路径,该通气路径供用于将抽吸部1所抽吸的体液排出的气体通过。具体而言,通气路径在由压力产生部4产生的、使用于将体液排出的气体向抽吸部1侧移动的压力的作用下,使气体朝向抽吸部1流动。例如,通过使自外部吸入的空气在通气路径21(通气路径21a、21b)中流动,从而将存储于抽吸部1的体液排出。
阻止部3设于主体部2与抽吸部1之间。阻止部3形成有靠主体部2侧的内径小于靠抽吸部1侧的内径的锥形状的中空部。阻止部3用于阻止抽吸部1所抽吸的体液流入主体部2。
体液容纳器500用于容纳为了防止体液被破坏而在制造时注入的药液、自体液提取器300排出的体液。具体而言,体液容纳器500包括外侧容纳器501 和内侧容纳器502,在容纳于外侧容纳器501的内侧容纳器502内容纳药液和体液。使用者在将抽吸部1存储有体液的状态的体液提取器300插入到体液容纳器500的状态下,通过按压压力产生部4,从而能够使存储于抽吸部1的体液容纳于内侧容纳器502。
图8是外侧容纳器501的侧视图。外侧容纳器501具有外侧容纳部510、外侧盖部512以及外侧结合部514。外侧容纳部510具有用于容纳内侧容纳部520 的外侧中空部511。外侧中空部511为形成于外侧容纳部510的内部的、与内侧容纳器502的形状相同的形状的中空部分。
另外,外侧容纳部510具有固定部513,该固定部513通过与形成于内侧容纳器502的后述的突出部523相连接从而将内侧容纳部520固定于外侧中空部511。固定部513为在与插入内侧容纳部520的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形成于外侧容纳部510的内壁的圆环状的区域。
在内侧中空部521被后述的内侧盖部522封闭的状态的内侧容纳部520插入于外侧中空部511的状态下,外侧盖部512封闭外侧中空部511。外侧盖部 512的内径大于外侧容纳部510在靠外侧中空部511的开口侧的端部处的外径。
外侧结合部514为用于将外侧盖部512和外侧容纳部510结合起来的、被加工为不会断裂而可弯折的形状的构件。
图9是内侧容纳器502的侧视图。内侧容纳器502具有内侧容纳部520、内侧盖部522以及内侧结合部524。内侧容纳部520具有内侧中空部521,该内侧中空部521能够插入用于提取体液的体液提取器300,并容纳用于防止体液被破坏的药液、利用体液提取器300提取的体液。内侧容纳部520设定为能够容纳于外侧中空部511的形状,并具有在与内侧容纳部520插入于外侧容纳部 510的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向外侧容纳部510侧突出的突出部523。
内侧盖部522用于在未插入有体液提取器300的状态下封闭内侧容纳部 520的内侧中空部521。内侧盖部522具有第1内侧盖部522a和第2内侧盖部 522b,该第1内侧盖部522a具有与突出部523的宽度相对应的厚度,该第2内侧盖部522b的直径小于第1内侧盖部522a的直径。在此,突出部523的宽度是指突出部523在将内侧容纳部520插入于外侧容纳部510的方向上的长度。第1 内侧盖部522a的厚度为从突出部523的宽度中减去构成突出部523的构件的厚度而得到的长度。
在内侧盖部522封闭内侧中空部521的状态下,第1内侧盖部522a与突出部523相接触,并且,第2内侧盖部522b相对于突出部523位于内侧中空部521 的容纳体液的一侧。第1内侧盖部522a和第2内侧盖部522b设定为这样的形状,由此,在内侧盖部522封闭了内侧容纳部520的状态下,由于连结内侧容纳部520和内侧盖部522的外侧的空间的路径较长,因此,容易防止体液和药液蒸发。另外,即使在将体液容纳于内侧中空部521之前的状态下,也能够极力防止预先容纳于体液容纳器的药液减少。
内侧结合部524为用于将内侧盖部522和内侧容纳部520结合起来的、被加工为不会断裂而能够弯折的形状的构件。内侧结合部524至少在任一面上设有连续形成的凹凸。内侧结合部524的形状的详细见后述。
内侧容纳部520、内侧盖部522以及内侧结合部524例如采用ABS树脂或聚碳酸酯(PC)为形成构件。通过使用难以吸收液体的ABS树脂或聚碳酸酯 (PC),在将体液容纳于内侧容纳部520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体液被内侧容纳部520、内侧盖部522吸收。另外,像短时间(例如一个月左右)保存药液的情况,还可以根据用途而使用聚丙烯(PP)等其他的材料作为内侧容纳部520、内侧盖部522以及内侧结合部524的形成构件。
图10是外侧盖部512以及内侧盖部522附近的放大图。在图10中,示出了外侧盖部512、外侧结合部514、内侧盖部522以及内侧结合部524的侧视图、和插入有内侧容纳部520的状态下的外侧容纳部510以及内侧容纳部520的剖视图。
如图10所示,将外侧容纳部510的端部处的外径设定为R10,将内侧容纳部520的突出部523处的内径设定为R20,将内侧容纳部520的突出部523以下的部分的内径设定为R30,将外侧盖部512的内径设定为r10,将第1内侧盖部522a的直径设定为r20,将第2内侧盖部522b的直径设定为r30,于是,R10< r10、R20>r20、R30>r30的关系成立。通过满足这样的关系,内侧盖部522 能够封闭内侧中空部521,并且,在内侧盖部522封闭了内侧中空部521的状态下,外侧盖部512能够封闭外侧容纳部510,并以覆盖内侧盖部522的方式封闭内侧中空部521。即,体液容纳器500具有双重密闭结构。
图11是封闭了外侧盖部512和内侧盖部522的状态下的外侧盖部512以及内侧盖部522附近的剖视图。内侧盖部522容纳在形成于内侧容纳部520的突出部523的内侧,由此,可知内侧容纳部520被密封的情况。而且,由于外侧盖部512以紧贴于外侧容纳部510的状态覆盖内侧盖部522,因此,可知实现了较高的密闭性。
另外,还可知内侧结合部524容纳于形成在内侧盖部522、外侧盖部512 以及外侧容纳部510的内壁之间的空间。由于内侧结合部524以弯折自由的方式形成,因此,内侧结合部524能够容纳于形成在内侧盖部522、外侧盖部512 以及外侧容纳部510的内壁之间的狭窄的空间。另外,如图11所示,为了能够容纳弯折了的内侧结合部524,外侧容纳部510的内壁优选为固定部513的上方形成为台阶状。
图12为内侧结合部524的剖视图。外侧结合部514可以具有与内侧结合部 524相同的剖面。图12的(a)表示将内侧结合部524展开的状态。图12的(b) 表示将内侧结合部524弯曲的状态。
如图12的(a)所示,内侧结合部524具有基座部524a、和形成于基座部 524a的三角形状的多个突起部524b。基座部524a能够以大于内侧盖部522安装于内侧容纳部520的状态下的曲率的曲率弯曲。
如图12的(b)所示,当内侧结合部524弯曲时,基座部524a弯曲,并且,多个突起部524b各自的朝向变化。具体而言,多个突起部524b分别成为朝向弯曲状态下的内侧结合部524的内侧的预定的位置的状态。由于内侧结合部 524具有这样的形状,内侧结合部524能够使用具有易断裂性质的ABS树脂、聚碳酸酯并以容纳于形成在内侧盖部522、外侧盖部512以及外侧容纳部510 的内壁之间的狭窄的空间的方式以较大的曲率弯曲,并且,能够具有充分的强度。
图13是表示体液提取器300的形状的图。体液提取器300具有定位部23 (23a、23b),该定位部23(23a、23b)设于主体部2的插入于内侧容纳部520 的区域与未插入于内侧容纳部520的区域之间的边界区域。在图13中示出了定位部23a和定位部23b这两个定位部23,但是,主体部2可以具有任意数量的定位部23。
在体液提取器300插入到内侧容纳部520的状态下,定位部23通过与内侧容纳部520或外侧容纳部510的至少任一者相接触,从而确定体液提取器300 的位置。例如,当将体液提取器300向插入于内侧容纳部520的朝向移动从而使定位部23的顶端抵接于突出部523时,体液提取器300无法进一步进行移动。而且,在体液提取器300插入到内侧容纳部520直到定位部23与内侧容纳部520或外侧容纳部510的至少任一者相接触的位置为止的状态下,体液提取器300的顶端与内侧容纳部520的内侧中空部521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大于预定值。
例如,在定位部23的顶端与突出部523相接触的位置,在抽吸部1可抽吸的容量的体液容纳于内侧容纳部520的状态下,体液提取器300的顶端位于不与容纳于内侧容纳部520的体液以及药液相接触的位置。如此一来,能够防止体液提取器300的顶端与体液以及药液相接触。因而,能够防止因药液以及体液附着于体液提取器300的顶端而导致容纳于内侧容纳部520的体液以及药液的量减少。
定位部23的长度能够根据抽吸部1的长度以及可抽吸量来决定。抽吸部1 越长,则使定位部23的长度越长,并且,抽吸部1可抽吸的体液的量越多,则使定位部23的长度越长,由此,在抽吸部1较长的情况以及可抽吸量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体液提取器300的顶端与体液相接触。
定位部23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2。例如,定位部23具有通过插入于形成在主体部2的凹部从而固定于主体部2的凸部。定位部23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2,由此,能够与抽吸部1的长度以及可抽吸量相对应地替换最佳长度的定位部23。因而,在体液提取器300中能够更换抽吸部1的情况下,通过与更换抽吸部1相对应地更换定位部23,从而使用者能够切换体液提取器300的可抽吸量,并且,即使是可抽吸量不同的状态下的体液提取器300也能够使用相同的体液容纳器500。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外侧容纳部510和外侧盖部512利用外侧结合部514结合起来,内侧容纳部520和内侧盖部522利用内侧结合部524结合起来的例子。但是,外侧容纳部510和外侧盖部512也可以不结合,内侧容纳部520 和内侧盖部522也可以不结合。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突出部523为圆环状的例子,但是突出部523 可以是其他的形状。例如,还可以构成为突出部523由以90度的间隔形成于内侧容纳部520的端部的四个突起部构成,通过该突起部与固定部513相接触,从而内侧容纳器502固定于外侧容纳器501。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体液提取器300能够通过设于主体部2的定位部23与内侧容纳部520或外侧容纳部510的至少任一者相接触,从而使体液提取器 300的顶端与内侧容纳部520的内侧中空部521的顶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预定值。相对于此,还可以构成为在体液提取器300插入到内侧容纳部520直到具有大于内侧中空部521的内径的直径的位置的状态下,体液提取器300的顶端与内侧中空部521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大于预定值。即,由于主体部2具有越靠近顶端则越细的形状,因此,能够防止体液提取器300以越过内侧容纳部520 中的预定位置的方式插入到内侧容纳部520,从而能够防止抽吸部1与容纳于内侧容纳部520的体液相接触。
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内侧结合部524的基座部524a的单侧形成有多个突起部524b的结构,但是,内侧结合部524还可以是不具有多个突起部524b的长方体状。另外,如图14所示,还可以在基座部524a的两侧形成有突起部524b和突起部524c。
另外,在图12和图14中,说明了突起部524b或突起部524c为三角形状的例子,但是,只要顶端的宽度小于根部的宽度即可,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
第3实施方式
以往,用于诊断人的健康状态的检查所使用的血液·尿等的体液在利用体液提取器提取之后被容纳于体液容纳器。在日本特开平9-141135号公报中,公开有这样一种技术:在通过使容纳于作为体液容纳器的管体的血液离心分离从而将作为血液的组成成分的血细胞和血浆分离之后,将血细胞部分、血浆部分取出。通过对以这样的方式被取出的血细胞部分、血浆部分进行检查·分析,从而能够诊断人的健康状态。
然而,体液的提取方法以及检查方法不断改进,检查所使用的体液的提取量具有少量化的倾向。在该情况下,为了防止检查精度下降,需要设定为从所提取的少量的体液中恰当地取出检查对象的期望的成分(例如血细胞等)的体液容纳器的结构。为了取出期望的成分,考虑将容纳有体液的体液容纳器安装在离心分离机上,对各成分进行离心分离。然而,在使用以往的体液容纳器并使其进行离心分离的情况下,需要在离心分离后层叠有多个组成成分的体液容纳器中插入微量移液器而取出期望的成分。于是,存在有该成分与其他的组成成分混合的问题。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9-141135号公报所记载的管体的顶端一体成形有能够容纳离心分离后的血液的血细胞的一部分的较细的突部。通常使用模具进行这样的成形,但是,从使用模具进行成形来看容易在较细的突部的成形部位产生应力集中,因此,难以将突部一体成形。
于是,为了解决所述的问题,第3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恰当地取出离心分离后的体液中的期望的成分的体液容纳器。
体液提取装置的概要
参照图15和图16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体液提取装置的概要。
图1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体液提取装置2000的结构的图。图1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体液容纳器700的结构的图。体液提取装置2000包括体液提取器600和体液容纳器700。体液容纳器700形成为圆筒形状,但是,在图15中,表示了体液容纳器700插入于体液提取器600的内部状态。
体液提取器600包括抽吸部601、主体部602、阻止部603以及压力产生部 604。抽吸部601、主体部602、阻止部603以及压力产生部604例如由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
当使用者将抽吸部601的顶端浸渍于所提取的对象的体液时,体液因毛细管现象而被抽吸到抽吸部601的内部,并存储于抽吸部601的内部。抽吸部 601具有两个中空部613a、613b,并经由任一中空部吸收体液。
主体部602具有供用于将抽吸部601所抽吸的体液排出的气体通过的通气路径。具体而言,通气路径在由压力产生部604产生的、使用于将体液排出的气体向抽吸部601侧移动的压力的作用下,使气体朝向抽吸部601流动。例如,通过使自外部吸入的空气在通气路径621(通气路径621a、621b)中流动,从而将存储于抽吸部601的体液排出。
阻止部603设于主体部602与抽吸部601之间。阻止部603形成有靠主体部 602侧的内径小于靠抽吸部601侧的内径的锥形状的中空部。阻止部603用于阻止抽吸部601所抽吸的体液流入主体部602。
另外,抽吸部601和阻止部603还可以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该情况下,能够选择地安装与所采集的血液量相对应的大小的抽吸部以及阻止部。
体液容纳器700用于容纳为了防止体液被破坏而在制造时注入的药液、自体液提取器600排出的体液。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体液容纳器700包括外侧容纳器701和内侧容纳器702,在容纳于外侧容纳器701的内侧容纳器702 内容纳药液和体液。在将抽吸部601储存有体液的状态的体液提取器600插入到体液容纳器700的状态下,使用者通过按压压力产生部604,从而能够使存储于抽吸部601的体液容纳于内侧容纳器702。
体液容纳器700的结构
参照图17和图18说明体液容纳器700的详细结构。以下,在说明了构成体液容纳器700的外侧容纳器701的结构之后,说明内侧容纳器702的结构。
外侧容纳器701
图17是第3实施方式的外侧容纳器701的侧视图。外侧容纳器701容纳内侧容纳器702。外侧容纳器701具有外侧容纳部710、外侧盖部712以及外侧结合部714。
外侧容纳部710具有容纳内侧容纳器702的外侧中空部711。外侧中空部 711形成于外侧容纳部710的内部,为略大于内侧容纳器702的中空部。
另外,外侧容纳部710具有固定部713,该固定部713通过与形成于内侧容纳器702的后述的突出部723相抵接从而将内侧容纳器702固定于外侧中空部711。固定部713为在与插入内侧容纳器702的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形成于外侧容纳部710的内壁的圆环状的区域。
外侧盖部712在内侧容纳器702插入到外侧中空部711的状态下封闭外侧中空部711(参照图19),该内侧容纳器702为第1中空部721被后述的内侧容纳器702的上部盖部722封闭的状态。即,成为双重密闭结构。外侧盖部712 的内径大于外侧容纳部710的靠外侧中空部711的开口侧的端部的外径。另外,图19是封闭了外侧盖部712和上部盖部722的状态下的外侧盖部712以及上部盖部722附近的剖视图。
外侧结合部714为将外侧盖部712和外侧容纳部710结合起来的、被加工为不会断裂而能够弯折的形状的构件。
内侧容纳器702
图18是第3实施方式的内侧容纳器702的侧视图。内侧容纳器702容纳被离心分离的体液。内侧容纳器702具有第1容纳部720、上部盖部722、内侧结合部724、第2容纳部730以及下部盖部740。另外,以下,作为体液,以含有血细胞和血浆的血液为例子举例说明。
第1容纳部720具有能够供用于提取血液的体液提取器600插入的第1中空部721,并容纳用于防止血液被破坏的药液、利用体液提取器600提取的血液。第1容纳部720形成为能够容纳于外侧中空部711的形状,并具有在与第1 容纳部720插入于外侧容纳部710的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向外侧容纳部710 侧突出的突出部723。
在未插入有体液提取器600的状态下,上部盖部722封闭第1容纳部720的第1中空部721。上部盖部722具有第1上部盖部722a和第2上部盖部722b,第1 上部盖部722a具有与突出部723的宽度相对应的厚度,第2上部盖部722b的直径小于第1上部盖部722a的直径。
在上部盖部722封闭第1中空部721的状态下,第1上部盖部722a与突出部 723相接触,并且,第2上部盖部722b相对于突出部723位于第1中空部721中的容纳血液的一侧。第1上部盖部722a和第2上部盖部722b形成为这样的形状,由此,在上部盖部722封闭了第1容纳部720的状态下,由于连结第1容纳部720和上部盖部722的外侧空间的路径较长,因此,容易防止血液以及药液蒸发。另外,在将血液容纳于第1中空部721之前的状态下,还能够极力防止预先容纳于体液容纳器的药液减少。
内侧结合部724为将上部盖部722和第1容纳部720结合起来的、被加工为不会断裂而能够弯折的形状的构件。内侧结合部724在至少任一面设有连续形成的凹凸(参照图19)。
第1容纳部720、上部盖部722以及内侧结合部724例如将ABS树脂或聚碳酸酯(PC)作为形成构件。通过使用难以吸收液体的ABS树脂或聚碳酸酯 (PC),在将血液容纳于第1容纳部720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血液被第1容纳部 720、上部盖部722吸收。另外,如果是短时间(例如一个月左右)保存药液的情况,则可以根据用途使用聚丙烯(PP)等其他的材料作为第1容纳部720、上部盖部722以及内侧结合部724的形成构件。
第2容纳部730具有与第1中空部721一起容纳血液的第2中空部731。第2 容纳部730形成为圆筒状,第2中空部731的内径小于第1中空部721的内径。第2中空部731具有在离心分离前容纳含有血细胞和血浆的血液,但是在离心分离后仅容纳血细胞和血浆中的血细胞的功能。以在离心分离后第2中空部 731容纳血细胞的方式,设定第2中空部731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另外,第2 中空部731还可以在上部侧略微容纳血浆。
图20是表示第2容纳部730安装于第1容纳部720的状态的一例子的剖视 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容纳部730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安装于第1容纳部720。 即,第2容纳部730为与第1容纳部720独立的构件。在该情况下,相比于第2 容纳部和第1容纳部一体成形的情况,能够增大第2容纳部730的轴线方向上 的长度,因此,即使血细胞的量较多也能够可靠地进行容纳。在利用注射成 形等一体成形第1容纳部和第2容纳部的情况下,难以恰当地形成使轴线方向 较长的第2容纳部。这是因为,一体成形虽然使用模具进行成形,但是由于从利用模具成形来看容易在内径较小的第2容纳部的成形部位产生应力集 中,因此,可能导致第2容纳部破损。
第2容纳部730压入安装于第1容纳部720的作为位于第2容纳部730侧的 开口部的被安装部726。由此,由于安装后的第2容纳部730和第1容纳部720 的连接部分紧贴,因此,能够防止血液自作为单独构件的第1容纳部720和第 2容纳部730的连接部分蒸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在第1容纳部720能够安装不同种类的第2 容纳部730的结构。具体而言,如图21所示,将从内径分别不同的小径容纳 部和大径容纳部中选择出的容纳部作为第2容纳部730安装于第1容纳部720。 在此,以两个容纳部为例子举例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还可以将 从三个以上的内径不同的容纳部中选择的一个容纳部安装于第1容纳部720。
图21是用于说明小径容纳部和大径容纳部的一例子的图。图21的(a) 表示大径容纳部730A,图21的(b)表示小径容纳部730B。大径容纳部730A 具有容纳血液的大径中空部731A,小径容纳部730B具有容纳血液的小径中 空部731B。
大径容纳部730A的内径D2大于小径容纳部730B的内径D3。另一方面,大径容纳部730A以及小径容纳部730B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L为相同的大小。由此,大径容纳部730A(大径中空部731A)能够容纳的血液的量大于小径容纳部730B(小径中空部731B)能够容纳的血液的量。换言之,在离心分离后,大径容纳部730A能够容纳的血细胞的量大于小径容纳部730B能够容纳的血细胞的量。因而,通过与检查所需的血细胞的量相对应地安装大径容纳部730A或小径容纳部730B,从而能够分别使第1容纳部和第2容纳部恰当地容纳离心分离后的血浆和血细胞。
大径容纳部730A的外径D1可以为与小径容纳部730B的外径D1相同的大小。具体而言,如图21所示,通过使大径容纳部730A的厚度t1小于小径容纳部730B的厚度t2,从而能够使大径容纳部730A的外径和小径容纳部730B 的外径为相同的大小。在该情况下,即使不变更第1容纳部720的被安装部726 (图20)的结构,也能够将大径容纳部730A和小径容纳部730B压入并安装于被安装部726。
在上述说明中,大径容纳部730A以及小径容纳部730B的外径D1设定为相同的大小,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还可以是大径容纳部730A的外径大于小径容纳部730B的外径。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大径容纳部730A以及小径容纳部730B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L设定为相同的大小,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还可以是大径容纳部730A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小径容纳部730B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在该情况下,能够与安装的第2容纳部相对应地变更能够容纳的血细胞的量。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设定为将第2容纳部730压入安装于第1容纳部720,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还可以是将第1容纳部720压入于第2容纳部730的结构。另外,可以是单独设置使第2容纳部730固定于第1容纳部720的构件。即,只要是使第2容纳部730相对于第1容纳部720紧贴的结构即可,可以是任何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内侧容纳器702的血液被离心分离时,比重较大的血细胞被容纳于下侧的第2容纳部730,比重较小的血浆被容纳于上侧的第1 容纳部720。如此,在离心分离后血浆和血细胞被容纳于不同的容纳部的情况下,容易单独取出血浆和血细胞。例如,通过将容纳有血细胞的第2容纳部730从内侧容纳器702上拆除,即使不使用微量移液器,也能够简单地只取出在离心分离后位于比血浆靠内侧容纳器702的底部侧的位置的血细胞。另外,在第2容纳部730被拆除的情况下,不会自被安装部726的开口排出血浆,或在利用微量移液器取出血浆时,血浆不会与血细胞混合,因此,能够恰当地取出血浆。
第2容纳部730还可以由比如上所述地由ABS树脂等形成的第1容纳部 720的材质硬的材质形成。例如,第2容纳部730由玻璃、硬质聚碳酸酯等形成。在该情况下,由于第2容纳部730的刚性较强,因此,在将第2容纳部730 相对于第1容纳部720压入时,由于第2容纳部730容易插入于第1容纳部720的被安装部726,因此,第2容纳部730容易安装于被安装部726。
第1容纳部720还可以由具有柔软性的材质形成。在该情况下,在将第2 容纳部730相对于第1容纳部720压入时,由于第1容纳部720的被安装部726按压于第2容纳部730时容易扩展,因此,第2容纳部730容易安装于被安装部 726。
如图20所示,下部盖部740封闭第2容纳部730的、位于与安装于第1容纳部72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开口。下部盖部740作为防止容纳于第2容纳部730 的血液(离心分离后为血细胞)流出的塞子发挥功能。下部盖部74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第2容纳部730。下部盖部740例如使凸部741压入安装于第 2容纳部730,以便与第2容纳部730紧贴。
另外,下部盖部740还可以是在靠第2中空部731侧的表面形成有成为积液部的凹部(未图示)的盖。在内侧容纳器702内容纳有药剂(例如洗涤液) 的情况下,在该积液部积存该药剂。另外,由于在凹部还能够容纳离心分离后的血细胞,因此,能够增大第2容纳部730的容纳量。
第1容纳部720和第2容纳部730还可以容纳分离剂。分离剂在离心分离前与血液一起容纳于内侧容纳器702。分离剂表现出所谓的触变性。触变是指凝胶这样的塑性固体和溶胶这样的非牛顿性液体的中间物质所表现的性质。这样的分离剂在离心分离时从凝胶状变化为液相而在血细胞部分与血浆部分之间移动,并在离心分离后重新恢复为凝胶状。因此,分离剂能够将容纳于第1容纳部720的血浆与容纳于第2容纳部730的血细胞之间保持切断状态。
图22是表示离心分离后的内侧容纳器702内的血液和分离剂的状态的一例子的示意图。当血液被离心分离时,分离剂(图22所示的分离剂790)位于第1中空部721和第2中空部731的连接位置。在该情况下,在离心分离后,血浆只容纳于第1中空部721,血细胞只容纳于第2中空部731,因此,容易在之后单独取出血浆和血细胞。即,通过拆除第2容纳部730,从而能够只取出血细胞。
另外,由于分离剂具有上述的触变性,因此,即使在离心分离后拆除第 2容纳部730,分离剂也不会从被安装部726的开口流出。另外,由于分离剂填埋被安装部726的开口,因此,容纳于第1容纳部720的血浆也不会从被安装部726的开口流出。即,分离剂作为塞子发挥功能。
从血液的提取到检查为止的流程的一例子
以往,利用离心分离机对血液进行离心分离是由进行检查·分析的分析机构进行的。但是,分析机构的离心分离机的装置自身较昂贵,另外运行成本也较高,因此,要求成本削减。
对于这样的要求,若使用上述的结构的体液容纳器700,则能够在分析机构以外的设施(例如药房等)利用廉价的离心分离机对血液进行离心分离之后,由分析机构进行检查·分析的服务。由此,能够减少使用分析机构的离心分离机,因此,能够降低运行成本。参照图23说明这样的服务流程的一例子。
图23是表示从血液的采集到检查为止的流程的一例子的流程图。在本服务中,期望血液检查的使用者在药房等获得体液提取器600,并进行血液采集(步骤S102)。即,使用者利用体液提取器600的抽吸部601抽吸采集对象的血液。
接着,使用者或药房的店员等将体液提取器600的血液排出到体液容纳器700(步骤S104)。即,店员等在将体液提取器600插入到体液容纳器700 (具体而言,内侧容纳器702)的状态下按压体液提取器600的压力产生部 604,从而使存储于抽吸部601的血液排出到体液容纳器700。在此,在血液排出到体液容纳器700之前或排出到体液容纳器700之后,分离剂也容纳于体液容纳器700。
接着,店员将体液容纳器700安装于设置在药房的离心分离机,并对容纳于体液容纳器700的血液进行离心分离(步骤S106)。进行离心分离时的转速等的条件采用预先设定的条件。当进行离心分离时,例如图22所示,因血液中的血细胞与血浆的比重差使得血细胞容纳于第2容纳部730,血浆容纳于第1容纳部720。另外,离心分离可以在将容纳有内侧容纳器702的外侧容纳器701安装于离心分离机的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只将内侧容纳器702安装于离心分离机的状态下进行。
将离心分离后的体液容纳器700运送到对血液进行检查·分析的分析机构(步骤S108)。然后,在分析机构中,将安装于第1容纳部720的第2容纳部 730拆除(步骤S110)。即,通过将被压入的第2容纳部730向与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拉出,从而将第2容纳部730拆除。
接着,进行从第2容纳部730取出血细胞(步骤S112)。具体而言,首先,从第2容纳部730上拆除封闭下部开口的下部盖部740。然后,使容纳于第2容纳部730的血细胞经由下部开口排出。由此,即使不使用微量移液器等的器具,也能够只单独取出血细胞。
接着,进行从第1容纳部720取出血浆(步骤S114)。具体而言,首先,打开封闭上部开口的上部盖部722。然后,自上部开口插入微量移液器等的器具,抽吸血浆从而将血浆取出。另外,还可以使血浆自第1容纳部720的被安装部的开口排出。在该情况下,不需要微量移液器。
接着,分析机构对取出的血浆以及血细胞进行检查·分析(步骤S116)。由此,能够判定采集血液的使用者的健康状态。
在上述的服务中,即使是对血液的离心分离等不熟练的药房的店员等,也能够简单地将体液容纳器700安装于离心分离机,并且能够容易地把握离心分离是否恰当地进行。因此,能够在药房等进行至今为止由分析机构进行的血液的离心分离。
第3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如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体液容纳器700包括:第2容纳部 730,其具有与第1中空部721一起容纳体液(具体而言,血液)的第2中空部 731;以及下部盖部740,其封闭第2容纳部730的位于与安装于第1容纳部720 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开口。而且,第2容纳部730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安装于第 1容纳部720,第2中空部731的内径小于第1中空部721的内径。
在该情况下,相比于第2容纳部和第1容纳部一体成形的情况,能够增大第2容纳部730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因此,即使血细胞的量较多也能够恰当地容纳于第2容纳部730。而且,通过将第2容纳部730从第1容纳部720上拆除并打开下部盖部740,能够容易地取出血液中的血细胞。特别是,相比于以往进行的利用微量移液器等抽吸并取出血细胞的情况,操作性大幅提高。
在上述说明中,体液容纳器700包括容纳血液的内侧容纳器702、和容纳内侧容纳器702的外侧容纳器701,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体液容纳器700 还可以只包括内侧容纳器702,而不具有外侧容纳器。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以血液作为体液的一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体液还可以是尿。在该情况下,在离心分离后尿中的血细胞等容纳于第2容纳部730,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尿中的血细胞取出。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使存储于体液提取器600的抽吸部601的血液排出到体液容纳器700,从而进行离心分离,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还可以是将抽吸部601和阻止部603拆除(具体而言,在阻止部603的部分从主体部602 上折断)并安装于体液容纳器700的内侧容纳器702,从而进行离心分离。在该情况下,为了容易安装主体部602和阻止部603,内侧容纳器702的内壁可以沿着主体部602和阻止部603的形状形成。另外,还可以在内侧容纳器702的上部盖部722设置能够保持所安装的抽吸部601和阻止部603的结构。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防止店员等与血液相接触,能够防止血液暴露于空气。另外,相比于在由压力产生部604产生的压力的作用下使气体通过通气路径621而流动从而将血液排出到体液容纳器700的情况,能够利用离心分离将血液自安装于内侧容纳器702的抽吸部601排出而不泄漏,并较有效率。另外,通过打开上部盖部722,可容易地将离心分离后的抽吸部601和阻止部 603拆除。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范围。对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施加多种变更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不言自明的。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可知,这样的施加了变更或改进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附图标记说明
1、抽吸部;2、主体部;3、阻止部;4、压力产生部;11、抽吸口;12、抽吸皿;13、存储部;21、通气路径;22、结合部;31、开口部;41、开口; 100、体液提取器;200、体液提取器;300、体液提取器;500、体液容纳器; 501、外侧容纳器;502、内侧容纳器;510、外侧容纳部;511、外侧中空部; 512、外侧盖部;513、固定部;514、外侧结合部;520、内侧容纳部;521、内侧中空部;522、内侧盖部;522a、第1内侧盖部;523、突出部;524、内侧结合部;700、体液容纳器;701、外侧容纳器;702、内侧容纳器;720、第1容纳部;721、第1中空部;726、被安装部;730、第2容纳部;730A、大径容纳部;730B、小径容纳部;731、第2中空部;740、下部盖部;1000、体液提取装置;2000、体液提取装置。
Claims (9)
1.一种体液提取器,其用于提取体液,其中,
该体液提取器包括:
抽吸部,其抽吸所述体液;
主体部,其具有供用于将所述抽吸部所抽吸的所述体液排出的气体通过的通气路径;以及
阻止部,其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抽吸部之间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抽吸部,该阻止部具有在连接于所述抽吸部的状态下与所述抽吸部相接触的面处的内径比所述抽吸部的与所述阻止部相接触的面处的内径小的开口部,该阻止部阻止所述抽吸部所抽吸的所述体液流入所述主体部,
所述通气路径形成为越靠近所述阻止部则内径越小的锥形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液提取器,其中,
所述抽吸部具有设于所述抽吸部与所述阻止部相接触的面的位置的台阶,
形成于所述阻止部的所述开口部的内径在被所述台阶定位在所述抽吸部的内侧的状态下小于所述抽吸部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体液提取器,其中,
该体液提取器还包括压力产生部,该压力产生部产生使用于将所述体液排出的气体向所述抽吸部侧移动的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体液提取器,其中,
所述通气路径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阻止部相接触的面处的内径最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体液提取器,其中,
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阻止部相接触的面处的所述通气路径的内径为大于或等于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阻止部相接触的面处的所述开口部的内径的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体液提取器,其中,
所述阻止部的外径小于位于所述抽吸部与所述主体部相接触的位置的所述抽吸部的内径,所述阻止部设于所述抽吸部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体液提取器,其中,
在所述阻止部设于所述抽吸部的内侧的状态下,所述抽吸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主体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液提取器,其中,
所述开口部形成为靠所述主体部侧的内径小于靠所述抽吸部侧的内径的锥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体液提取器,其中,
所述抽吸部具有设于所述抽吸部与所述阻止部相接触的面的位置的台阶,
形成于所述阻止部的所述开口部的内径在所述阻止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抽吸部且被所述台阶定位在所述抽吸部的内侧的状态下小于所述抽吸部的内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83901 | 2013-09-05 | ||
JP2013183901A JP5909470B2 (ja) | 2013-09-05 | 2013-09-05 | 体液採取器 |
JP2013-248855 | 2013-12-02 | ||
JP2013248855A JP2015105902A (ja) | 2013-12-02 | 2013-12-02 | 体液収容器及び体液採取装置 |
JP2014150113A JP5955353B2 (ja) | 2014-07-23 | 2014-07-23 | 体液収容器 |
JP2014-150113 | 2014-07-23 | ||
PCT/JP2014/073363 WO2015034009A1 (ja) | 2013-09-05 | 2014-09-04 | 体液採取器、体液収容器、及び体液採取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18433A CN105518433A (zh) | 2016-04-20 |
CN105518433B true CN105518433B (zh) | 2018-04-03 |
Family
ID=52628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49024.4A Active CN105518433B (zh) | 2013-09-05 | 2014-09-04 | 体液提取器、体液容纳器以及体液提取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126211B2 (zh) |
EP (1) | EP3043165B1 (zh) |
KR (1) | KR101851188B1 (zh) |
CN (1) | CN105518433B (zh) |
SG (1) | SG11201601547RA (zh) |
WO (1) | WO201503400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730043B2 (en) | 2015-03-17 | 2020-08-04 | Micro Blood Science Inc. | Sample collection and separation device |
JP5955477B1 (ja) * | 2016-03-25 | 2016-07-20 | みゆき 山川 | 体液採取器及び体液採取排出方法 |
KR101684689B1 (ko) * | 2016-06-08 | 2016-12-08 | 주식회사 노블바이오 | 혈액 채취 장치 |
US11448571B2 (en) | 2016-07-06 | 2022-09-20 | Nipro Corporation | Specimen collection tip, specimen preparation container and specimen preparation kit |
JP6104440B1 (ja) | 2016-08-17 | 2017-03-29 | 株式会社エム・ビー・エス | 血液採取器及び血液収容器を含む血液採取器具 |
RU2770394C2 (ru) | 2016-08-24 | 2022-04-15 | Бектон, Дикинсон Энд Компани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исоединенного течения крови |
CN106475164B (zh) * | 2016-10-24 | 2019-01-11 | 深圳市孔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式离心装置 |
JP6957014B2 (ja) * | 2017-09-25 | 2021-11-02 | 伸晃化学株式会社 | 液体採取器具 |
KR102059956B1 (ko) * | 2017-11-28 | 2019-12-27 | 에임 주식회사 | 비침투형 혈액 채취 디바이스 |
CN108387402B (zh) * | 2018-04-03 | 2020-11-06 | 浙江任我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电镀线用的镀液取样试管及专用的便携式试管架 |
CN109100179B (zh) * | 2018-08-14 | 2021-06-11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一种感染科防护式病原样本采集装置 |
WO2020055623A1 (en) * | 2018-09-11 | 2020-03-19 | Corning Incorporated | Pipette structure and methods utilizing same |
CN113116393A (zh) * | 2019-08-09 | 2021-07-16 | 杭州安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样本收集及检测的装置 |
US12167833B2 (en) * | 2020-08-31 | 2024-12-17 | Endospace Corporation | Biopsy valve with accessory tool tactile guard cap position marker |
CN112284825B (zh) * | 2020-10-19 | 2023-10-13 | 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 | 一种可独立使用的挥发性物质密封取样设备 |
KR102660007B1 (ko) * | 2020-12-01 | 2024-04-23 | 주식회사 프로메타바이오 | 체액 채취 기구 및 체액 채취 키트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96024A (en) * | 1978-11-09 | 1983-08-02 | Sarstedt W | Device for the extraction of capillary blood |
JPH1111513A (ja) * | 1997-04-17 | 1999-01-19 | Boehringer Mannheim Gmbh | 少量の流体を分与するための分与装置 |
DE202004004951U1 (de) * | 2004-03-26 | 2004-08-19 | Sarstedt Ag & Co. | Vorrichtung zur Entnahme von Kapillarblut |
JP2004321905A (ja) * | 2003-04-23 | 2004-11-18 | Enomoto Co Ltd | 使い捨てピペット |
CN1988924A (zh) * | 2004-05-03 | 2007-06-27 | 克利尔维医用安全设备产品有限公司 | 血液抽取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10242A (en) * | 1969-02-28 | 1971-10-05 | David S Sheridan | Medico-surgical suction systems |
US4436098A (en) * | 1981-03-16 | 1984-03-13 | Becton Dickinson Company | Needle assembly with vein entry indicator |
US4942966A (en) * | 1989-06-05 | 1990-07-24 | Kemp David R | Containment device for a test tube |
US5052403A (en) * | 1989-12-29 | 1991-10-01 | Habley Medic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Self-contained, safety blood collection system |
US5257984A (en) * | 1991-10-02 | 1993-11-02 | Norfolk Scientific, Inc. | Blood collector |
WO1994007764A1 (en) * | 1992-09-29 | 1994-04-14 | Hazpak Pty. Ltd. | Containers for potentially hazardous substances |
AT400802B (de) * | 1993-12-16 | 1996-03-25 | Greiner & Soehne C A | Haltevorrichtung für ein blutprobenentnahmeröhrchen einer blutabnahmevorrichtung |
JPH08108096A (ja) * | 1994-08-17 | 1996-04-30 | Toshiki Uchida | 遠心分離用容器 |
IT1272932B (it) | 1995-01-24 | 1997-07-01 | Pier Giorgio Righetti | Reattore ad enzima immobilizzato |
JPH09141135A (ja) | 1995-11-17 | 1997-06-03 | Blue Jiyuuji:Kk | 遠心分離用の試料管 |
US5873841A (en) * | 1997-02-07 | 1999-02-23 | Vascular Logics, Inc. | Syringe with decelerating device |
US6641993B1 (en) * | 2000-02-22 | 2003-11-04 | Ortho Clinical Diagnostics, Inc. | Aspirating and mixing of liquids within a probe tip |
US20020081747A1 (en) * | 2000-02-22 | 2002-06-27 | Jacobs Merrit N. | Aspirating and mixing of liquids within a probe tip |
US6817256B2 (en) * | 2001-02-27 | 2004-11-16 | Alfa Wassermann, Inc. | Pipette sampling system |
US7278972B2 (en) * | 2002-01-24 | 2007-10-09 | Worldwide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 Combined bone marrow aspiration and core biopsy device |
JP2005017280A (ja) | 2003-06-03 | 2005-01-20 | Enomoto Co Ltd | 使い捨てピペット及び採血器 |
EP1767274B1 (en) * | 2005-09-26 | 2015-09-09 | QIAGEN GmbH |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fluid |
WO2007123182A1 (ja) * | 2006-04-19 | 2007-11-01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体液採取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体液測定装置 |
JP5105925B2 (ja) * | 2007-03-26 | 2012-12-26 | 京セラ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 遠心分離用デバイス |
EP2153900B1 (en) * | 2008-07-30 | 2015-09-02 | F. Hoffmann-La Roche AG | Pipette tip and use of the pipette tip |
JP2010190731A (ja) | 2009-02-18 | 2010-09-02 | Beckman Coulter Inc | 血液検査用マイクロ反応容器 |
-
2014
- 2014-09-04 CN CN201480049024.4A patent/CN105518433B/zh active Active
- 2014-09-04 WO PCT/JP2014/073363 patent/WO201503400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9-04 EP EP14841698.5A patent/EP3043165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9-04 SG SG11201601547RA patent/SG11201601547RA/en unknown
- 2014-09-04 KR KR1020167005787A patent/KR101851188B1/ko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3-01 US US15/058,099 patent/US1012621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96024A (en) * | 1978-11-09 | 1983-08-02 | Sarstedt W | Device for the extraction of capillary blood |
JPH1111513A (ja) * | 1997-04-17 | 1999-01-19 | Boehringer Mannheim Gmbh | 少量の流体を分与するための分与装置 |
US6024138A (en) * | 1997-04-17 | 2000-02-15 | Roche Diagnostics Gmbh | Dispensing device for dispensing small quantities of fluid |
JP2004321905A (ja) * | 2003-04-23 | 2004-11-18 | Enomoto Co Ltd | 使い捨てピペット |
DE202004004951U1 (de) * | 2004-03-26 | 2004-08-19 | Sarstedt Ag & Co. | Vorrichtung zur Entnahme von Kapillarblut |
CN1988924A (zh) * | 2004-05-03 | 2007-06-27 | 克利尔维医用安全设备产品有限公司 | 血液抽取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851188B1 (ko) | 2018-04-24 |
CN105518433A (zh) | 2016-04-20 |
SG11201601547RA (en) | 2016-04-28 |
EP3043165A4 (en) | 2017-07-12 |
US10126211B2 (en) | 2018-11-13 |
KR20160041981A (ko) | 2016-04-18 |
US20160245729A1 (en) | 2016-08-25 |
EP3043165A1 (en) | 2016-07-13 |
EP3043165B1 (en) | 2018-05-30 |
WO2015034009A1 (ja) | 2015-03-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18433B (zh) | 体液提取器、体液容纳器以及体液提取装置 | |
US20200276577A1 (en) | Screening device for analysis of bodily fluids | |
KR101083262B1 (ko) | 정량인출이 가능한 스포이드와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장품 용기 | |
US5257984A (en) | Blood collector | |
KR20200030540A (ko) | 샘플 수집 장치 | |
US20120251411A1 (en) | Centrifuge tube | |
US20150104824A1 (en) | Fixed Chamber Separator With Adjustment Withdrawal Member | |
CN110075939A (zh) | 生物流体微样本管理装置 | |
JP2005524841A (ja) | 全血液試料採取器具 | |
JP2011513754A (ja) | 毛管作用採集装置および容器アセンブリ | |
US20120071789A1 (en) | Oral Fluid Collection Device | |
JPH1111513A (ja) | 少量の流体を分与するための分与装置 | |
JP5543019B2 (ja) | 採便容器 | |
CN104780848A (zh) | 尿收集和分析设备 | |
SE539853C2 (en) | An arrangement for collection and separation of a body fluid for purposes of analysis and a method relating thereto | |
US7820111B2 (en) | Blood specimen dispenser | |
JP3235894U (ja) | 唾液採取器具 | |
JPH10160728A (ja) | 押し込み強制濾過構造を有する採便容器 | |
JP4492396B2 (ja) | 検体採取液容器 | |
EP1125591A1 (en) | Instrument and method for blood separation | |
US7829022B1 (en) | Centrifuge tub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 |
JP4697783B2 (ja) | 検体検出用抽出容器 | |
KR102784971B1 (ko) | 자가진단키트용 튜브 용기 | |
JP5955353B2 (ja) | 体液収容器 | |
JP4609252B2 (ja) | 検体採取液容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