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4639B - 卡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Google Patents
卡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514639B CN105514639B CN201610076147.8A CN201610076147A CN105514639B CN 105514639 B CN105514639 B CN 105514639B CN 201610076147 A CN201610076147 A CN 201610076147A CN 105514639 B CN105514639 B CN 1055146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m
- contact site
- bilge
- turn
- fore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0245 forearm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5—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by stamped-out resilient contact arm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导电端子及设有该导电端子的卡连接器,所述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底壁及位于所述底壁上方的收容空间。每个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向下延伸的焊接部以及与所述焊接部连接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有向上突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接触部,沿垂直于外界电子卡插入方向的左右方向,所述主体部还设有左右延伸能够带动所述接触部作弹性运动的第一臂部,沿外界电子卡插入方向的前后方向,所述主体部还设有前后延伸能够带动所述接触部作弹性运动的第二臂部,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相连接。如此使得导电端子的弹性变形能力加强,提高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电子卡形式存储媒体具有轻薄短小、高存储量、耐震、可多次重复记忆等优异特性,因此被广泛的运用在信息家电、个人计算机或可携带式数字产品上。电子卡与电子产品连接时,必须通过卡连接器作为传输媒介,以便于计算机主机的读取与存储。
现有技术请参考中国发明专利公开CN 103050806 A号专利所示,所述卡连接器的端子的接触部呈片状,与接触部连接的弹性臂延伸方向与接触部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接触部向上翘起,以使得加大端子的接触弹性。
但是此类结构的端子的弹性接触臂仅仅设计一个方向的弹性变形,而无法在垂直于该变形方向的另一方向上实现加大变形,当端子被长久的压制后,则容易发生应力变形,不能恢复弹性功能,进而使得该连接器损坏。
因此确有必须设计一种新的卡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已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提高导电端子弹性变形能力的卡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底壁及位于所述底壁上方的收容空间,每个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向下延伸的焊接部以及与所述焊接部连接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有向上突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接触部及与所述接触部相连的弹性臂,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埋设于绝缘本体内并分别连接所述主体部两端的固定部,所述焊接部与固定部相连,沿垂直于外界电子卡插入方向的左右方向,所述弹性臂还设有左右延伸能够带动所述接触部作弹性运动的第一臂部及第三臂部,沿外界电子卡插入方向的前后方向,所述弹性臂还设有前后延伸能够带动所述接触部作弹性运动的第二臂部及第四臂部,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相连接且于上述前后方向位于所述接触部的前端,所述第三臂部与所述第四臂部相连接且于上述前后方向位于所述接触部的后端,在上述左右方向上,所述弹性臂及接触部位于所述主体部两端所在直线的同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臂部延伸所在直线与第二臂部延伸所在直线相互垂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臂还设有与所述接触部连接的第一前臂、连接所述第一前臂与所述第一臂部的第一弯部,所述第一前臂与第一臂部均位于所述第一弯部右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前臂位于一个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水平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R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角R1的角度范围为不大于60°,不小于3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臂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前臂沿前后方向对称设置的第一后臂,所述接触部将所述第一前臂与第一后臂前后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前臂与所述第一后臂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范围在90°±5°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臂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前臂、第一弯部、第一臂部以及第二臂部前后一一对称并镜像设置的第一后臂、第二弯部、第三臂部以及第四臂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以及所述第一弯部、第二弯部、第一臂部、第一前臂、第三臂部以及第一后臂均位于所述第二臂部与绝缘本体的连接点和第四臂部与绝缘本体的连接点所在直线的同一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导电端子,包括焊接部、与所述焊接部连接的固定部以及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有位于中间位置的接触部以及与接触部连接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包括自接触部前侧倾斜延伸的第一前臂、自第一前臂进一步突出弯折延伸的第一弯部、自第一弯部进一步延伸的第一臂部、自所述第一臂部进一步延伸的第二臂部、自第一接触部后侧倾斜延伸的第一后臂、自第一后臂进一步突出弯折延伸的第二弯部、自第二弯部进一步延伸的第三臂部以及自所述第三臂部进一步延伸的第四臂部,所述第三臂部、第二弯部、第一后臂、接触部、第一前臂、第一弯部及第一臂部相互连接大致呈W型,所述第三臂部与第四臂部的延伸方向不同,所述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的延伸方向不同,所述弹性臂及接触部位于所述主体部两端所在直线的同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将卡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设置成具有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均能够带动接触部作弹性变形运动的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使得导电端子具有更强的弹性变形能力,提高了导电端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卡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其收容有电子卡。
图2为图1所示卡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卡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卡连接器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卡连接器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卡连接器去除遮蔽壳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卡连接器导电端子主体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卡连接器导电端子主体部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为了表述方便,下文将卡连接器100的电子卡900插入端视为前端,其另一端视为后端,电子卡900插入方向为前后方向,垂直于电子卡900的插入方向的方向为左右方向。
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卡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在绝缘本体1上的若干导电端子2、安装在绝缘本体1上的退卡机构3、安装在绝缘本体1上用来限位外界电子卡900插入方向的限位机构、包覆成型在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加强板5、固定在绝缘本体1上的侦测端子对6以及遮蔽在绝缘本体1上方的遮蔽壳体7。
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底壁11、自底壁11左右两侧分别向上延伸形成的左侧壁12及右侧壁13、自底壁11后端向上延伸形成的后壁14以及位于所述底壁11、所述左、右侧壁12、13以及所述后壁14之间的收容空间10,所述收容空间10位于所述底壁11的上方。
所述底壁11在所述左、右侧壁12、13之间设有上下贯穿的七个贯穿孔(未标号),所述七个贯穿孔包括沿前后方向排列成为三排的第一贯穿孔111、第二贯穿孔1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贯穿孔111与所述第二贯穿孔112之间的第三贯穿孔113。所述第一贯穿孔111包括有三个,所述第二贯穿孔112包括有三个,所述第三贯穿孔113为一个。
所述左侧壁12上设有向下凹陷形成的第一滑槽121、位于所述第一滑槽121内侧的第一限位槽122。所述第一滑槽121位于所述左侧壁12的外侧并且所述左侧壁12前端向左贯穿使得所述第一滑槽121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限位槽122亦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并沿左右方向与所述收容空间10连通。所述右侧壁1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22对应的第二限位槽131,所述第二限位槽131与所述收容空间10沿左右方向连通。
所述后壁14靠近所述左侧壁12的一端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一让位腔141、位于第一让位腔141底部的底面142以及自所述底面142向上凸起在所述第一让位腔141内的轴柱143。所述底面142高于所述底壁11的顶面。所述后壁14靠近所述右侧壁13的一端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一卡槽145、以及上下贯穿所述底壁11的让位孔146,所述让位孔146位于所述第一卡槽145的左侧前方。所述第一卡槽145沿前后方向与所述收容空间10前后连通。
所述加强板5与所述若干导电端子2为同一料带冲压切割形成。另外,所述加强板5包覆成型在所述底壁11内,如此设置,使得所述绝缘本体1的底壁11具有较薄的厚度,同时又可降低所述绝缘本体1在垂直于底壁方向上的刚性。所述若干导电端子2一共有六根,其中三根具有分别暴露在每个所述第一贯穿孔111内的第一主体部21、暴露在所述第三贯穿孔113内的第一焊接部22以及包覆成型在所述第一贯穿孔111与所述第三贯穿孔113之间的所述底壁11内的第一固定部(未标号),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主体部21与所述第一焊接部22。所述第一焊接部22向下延伸与所述底壁11的底面平齐以用于焊接至电路板(未图示)上。另外三根具有分别暴露在每个所述第二贯穿孔112内的第二主体部23、暴露在所述第三贯穿孔113内的第二焊接部24以及及包覆成型在所述第二贯穿孔112与所述第三贯穿孔113之间的所述底壁11内的第二固定部(未标号),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主体部23与所述第二焊接部24。所述第二焊接部24向下延伸与所述底壁11的底面齐平以焊接至电路板(未图示)上。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相对错开排列。
请结合图7至图9所示,所述第一主体部21与所述第二主体部23结构相同,因此在此仅对第一主体部21进行描述。所述第一主体部21沿前后方向大致呈前后对称的W型以防止所述导电端子2垮PIN。所述第一主体部21具有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接触部211以及与第一接触部211连接的弹性臂(未标号)。所述弹性臂包括自第一接触部211前侧向左前倾斜延伸的第一前臂212、自第一前臂212继续向左侧突出延伸的第一弯部213、自第一弯部213沿所述卡连接器100左右方向向右延伸的第一臂部214、自所述第一臂部214沿所述卡连接器100前后方向继续向前延伸的第二臂部215、自第一接触部211后侧向左后侧倾斜延伸的第一后臂216、自第一后臂216继续向左侧突出延伸的第二弯部217、自第二弯部217沿所述卡连接器100的左右方向向右延伸的第三臂部218以及自所述第三臂部218沿所述卡连接器100的前后方向继续向后延伸的第四臂部219,所述第四臂部219与所述第一焊接部22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前后连接。所述第二臂部215的自由末端包覆成型在所述第一贯穿孔111前侧的所述底壁11内。所述第一前臂212与所述第一臂部214均位于所述第一弯部213右侧。所述第一后臂216与所述第三臂部218位于所述第二弯部217的右侧。
所述第一前臂212、第一弯部213、第一臂部214及第二臂部215与所述第一后臂216、第二弯部217、第三臂部218及第四臂部219沿所述第一接触部211左右方向所在直线前后镜像对称。所述第一弯部213、第二弯部217均呈开口向右的弯折结构,即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接触部211所在侧。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弯部213、第二弯部217的开口形状具体表现为大致呈V型结构。所述第一臂部214与所述三臂部218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第一臂部214延伸所在直线与所述第三臂部218延伸所在直线相互之间平行。所述第二臂部215与所述第四臂部219均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沿前后方向所述第二臂部215延伸所在直线与所述第四臂部219延伸所在直线共线。所述接触部21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以及所述第一弯部213、第二弯部217、第一臂部214、第一前臂212、第三臂部218以及第一后臂216均位于所述第二臂部215与绝缘本体1的连接点和第四臂部219与绝缘本体1的连接点所在直线的同一侧,如此设计,使得弹性臂在被电子卡900下压的时候,第一弯部213及第二弯部217端缘不会向上翘起,避免导电端子与电子卡发生不良接触的风险。
另外,所述第一臂部214延伸所在直线与所述第二臂部215延伸所在直线相垂直呈一角度R0,所述角度R0的角度范围为大于等于90°,在本发明中,优选90°。所述第三臂部218延伸所在直线与所述第四臂部延伸所在直线大致垂直设置,本发明中优选垂直呈90°。如此设置,所得所述第一前臂212、第一后臂216能够具有最大的有效弹性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臂部214、第三臂部218沿左右方向带动所述第一接触部211作弹性运动。所述第二臂部215、第四臂部219沿前后方向带动所述第一接触部211作弹性运动。另外,所述第一弯部213、第二弯部217、第一臂部214、第二臂部215、第三臂部218及第四臂部219均位于所述贯穿孔111内且向上不超出所述底壁11顶面。
请参图8、图9所示,所述第一弯部213、第二弯部217、第一臂部214、第二臂部215、第三臂部218及第四臂部219位于同一水平面A。如此设置,加强所述导电端子2的重心稳定性。从所述第一主体部21的侧面看去,所述第一前臂212、第一后臂216则倾斜向上共面在一倾斜面B上,所述倾斜面B与所述水平面A之间形成一第一夹角R1,所述第一夹角R1的角度范围为不大于60°,不小于30°,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45°,如此设置,方便承载所述电子卡900的卡托(未图示)顺利插拔。另外所述第一前臂212与所述第一后臂216之间形成第二夹角R2,所述第二夹角R2的角度范围在90°±5°之间,优选90°。如此设置以保证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第一前臂212与所述第一后臂216的倾斜度,保证所述卡托顺利插入以及良好的插接手感。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接触部211位于所述第二臂部215与所述第四臂部219前后延伸所在的直线的左侧,在所述第一前臂212与所述第一后臂216衔接处的右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触部211也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前臂212与所述第一后臂216的衔接处。因所述第一前臂212与所述第一后臂216前后镜像对称,在此仅对所述第一前臂212进行描述。所述第一前臂212设有与所述第一弯部213后侧端部折弯连接的第一折弯部2121以及自第一折弯部2121向右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一片臂2122,所述第一片臂2122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11连接。上述第一弯部213的内侧缘形成有内侧缘底部2131,所述第一折弯部2121与所述第一弯部213之间形成的折痕靠近所述第一弯部213的所述内侧缘底部2131。如此设置使得导电端子2被下压时,尽可能避免所述第一前臂212底面接触电路板而导致所述第一弯部213上翘接触电子卡900的风险。所述第一片臂2122靠近所述第一接触部211的一端外边缘向下相较所述第一片臂2122所在平面折弯形成第一导引面2123,同理所述第一后臂216亦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引面2123镜像对称的第二导引面2163。所述第一导引面2123与所述第二导引面2163均为平面设置,且前后对称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11的前后侧。如此设置使得载有电子卡900的卡托插入或者退出导引顺畅,插卡手感好,同时因为第一导引面2123、第二导引面2163外侧边缘向下折弯,使得导电端子2不会与卡托发生挂钩摩擦从而损坏卡托,另外,由于第一接触部211为设置在第一导引面2131与第二导引面2163之间,使得第一接触部211受力平稳,下压所述导电端子2时,导电端子2扭曲变形规则,有利于延长导电端子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折弯部2121与所述第一弯部213的折弯衔接处尽可能靠近所述第一弯部213内侧的角度底部,如此设置,使得当所述导电端子2被下压的时候,减小导电端子2的第一弯部213及第二弯部217向上翘起接触电子卡900的风险。
请参图6、图7所示,所述退卡机构3包括拉手件31及与所述拉手件31推抵配合的推抵件32。所述拉手件31具有收容在所述第一滑槽121内的滑移部312、位于所述滑移部312后端的卡口313以及与所述滑移部312前端延伸超出所述第一滑槽121并自左向右延伸能够钩抵在所述左侧壁12前端的操作部311。所述推抵部32设有旋转收容在所述第一让位腔141内的旋转体(未标号)、贯穿所述旋转体以套置所述轴柱143的旋转孔322。所诉旋转体具有将末端卡扣在所述卡口313内的第一旋转臂321及与所述第一旋转臂321延伸相反的第二旋转臂323。当所述卡连接器100未插入电子卡900时,所述第二旋转臂323的末端延伸进入所述收容空间10内。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收容在左侧壁12上的第一限位槽122内的第一限位件41以及收容在右侧壁13上的第二限位槽131内的第二限位件42。所述第一限位件41设有自左向右突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0内的弹性第一抵压部411,所述第二限位件42设有自右向左突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0内的弹性第二抵压部421。所述第一抵压部411与所述第二抵压部421左右相对,以对插入的电子卡900及卡托进行限位。
所述侦测端子对6包括有安装在所述后壁14的所述第一卡槽145内的第一侦测端子61以及安装在所述后壁14的让位孔146内的第二侦测端子62。所述第一侦测端子设有向所述收容空间10方向向前突出的第一侦测部611及自所述第一侦测部611向左后方延伸形成的第二侦测部612。所述第二侦测端子62设有固定在所述底壁11上的定位部621及自所述定位部621向上闯过所述让位孔146暴露在所述底壁11上方的第三侦测部622,所述第三侦测部622与所述第二侦测部612相互连接或者断开以达成侦测信号传输。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将卡连接器100的导电端子2的第一前臂212与臂部214、215分别设置在第一弯部213朝向所述接触部211的同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右侧,使得第一前臂212与臂部214、215作为第一接触部211的弹性臂,能够具有足够长的有效弹性长度,从而提高导电端子2的弹性变形能力;并且将所述第一前臂212与臂部214、215分设在第一弯部213的前后侧,同时将第一前臂212与第一弯部213折弯连接的折痕靠近所述第一弯部213的所述内侧缘底部2131,使得弹性臂在被电子卡900下压的时候,所述第一弯部213不会被所述第一前臂212向上翘起,避免导电端子2与电子卡900发生不良接触的风险。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底壁及位于所述底壁上方的收容空间,每个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向下延伸的焊接部以及与所述焊接部连接的主体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设有向上突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接触部及与所述接触部相连的弹性臂,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埋设于绝缘本体内并分别连接所述主体部两端的固定部,所述焊接部与固定部相连,沿垂直于外界电子卡插入方向的左右方向,所述弹性臂设有左右延伸能够带动所述接触部作弹性运动的第一臂部及第三臂部,沿外界电子卡插入方向的前后方向,所述弹性臂还设有前后延伸能够带动所述接触部作弹性运动的第二臂部及第四臂部,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相连接且于上述前后方向位于所述接触部的前端,所述第三臂部与所述第四臂部相连接且于上述前后方向位于所述接触部的后端,在上述左右方向上,所述弹性臂及接触部位于所述主体部两端所在直线的同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部延伸所在直线与第二臂部延伸所在直线相互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还设有与所述接触部连接的第一前臂、连接所述第一前臂与所述第一臂部的第一弯部,所述第一前臂与第一臂部均位于所述第一弯部右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前臂位于一个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水平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R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R1的角度范围为不大于60°,不小于30°。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前臂沿前后方向对称设置的第一后臂,所述接触部将所述第一前臂与第一后臂前后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臂与所述第一后臂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范围在90°±5°之间。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前臂、第一弯部、第一臂部以及第二臂部前后一一对称并镜像设置的第一后臂、第二弯部、第三臂部以及第四臂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以及所述第一弯部、第二弯部、第一臂部、第一前臂、第三臂部以及第一后臂均位于所述第二臂部与绝缘本体的连接点和第四臂部与绝缘本体的连接点所在直线的同一侧。
10.一种导电端子,包括焊接部、与所述焊接部连接的固定部以及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主体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设有位于中间位置的接触部以及与接触部连接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包括自接触部前侧倾斜延伸的第一前臂、自第一前臂进一步突出弯折延伸的第一弯部、自第一弯部进一步延伸的第一臂部、自所述第一臂部进一步延伸的第二臂部、自第一接触部后侧倾斜延伸的第一后臂、自第一后臂进一步突出弯折延伸的第二弯部、自第二弯部进一步延伸的第三臂部以及自所述第三臂部进一步延伸的第四臂部,所述第三臂部、第二弯部、第一后臂、接触部、第一前臂、第一弯部及第一臂部相互连接大致呈W型,所述第三臂部与第四臂部的延伸方向不同,所述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的延伸方向不同,所述弹性臂及接触部位于所述主体部两端所在直线的同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076147.8A CN105514639B (zh) | 2016-02-03 | 2016-02-03 | 卡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076147.8A CN105514639B (zh) | 2016-02-03 | 2016-02-03 | 卡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14639A CN105514639A (zh) | 2016-04-20 |
CN105514639B true CN105514639B (zh) | 2018-10-09 |
Family
ID=55722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76147.8A Active CN105514639B (zh) | 2016-02-03 | 2016-02-03 | 卡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51463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04018A (zh) * | 2016-05-19 | 2017-11-2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卡连接器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800518Y (zh) * | 2005-05-20 | 2006-07-2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端子 |
CN2840366Y (zh) * | 2005-07-15 | 2006-11-22 | 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
CN201278391Y (zh) * | 2008-07-21 | 2009-07-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导电端子以及用于安置该导电端子的电池连接器 |
CN201590512U (zh) * | 2009-11-05 | 2010-09-22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4190021U (zh) * | 2014-11-18 | 2015-03-04 |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 电子卡连接器 |
CN204216286U (zh) * | 2014-11-11 | 2015-03-18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4391402U (zh) * | 2014-11-28 | 2015-06-10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卡连接器 |
CN204558719U (zh) * | 2015-02-09 | 2015-08-12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52695A (en) * | 1991-10-10 | 1992-10-06 | Amp Incorporated | Surface mount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6955572B1 (en) * | 2004-07-22 | 2005-10-18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LGA contact with extended arm for IC connector |
CN201029137Y (zh) * | 2007-02-06 | 2008-02-27 | 蔡周旋 | 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 |
CN204088670U (zh) * | 2014-07-22 | 2015-01-07 | 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CN205355311U (zh) * | 2016-02-03 | 2016-06-29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卡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
2016
- 2016-02-03 CN CN201610076147.8A patent/CN10551463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800518Y (zh) * | 2005-05-20 | 2006-07-2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端子 |
CN2840366Y (zh) * | 2005-07-15 | 2006-11-22 | 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
CN201278391Y (zh) * | 2008-07-21 | 2009-07-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导电端子以及用于安置该导电端子的电池连接器 |
CN201590512U (zh) * | 2009-11-05 | 2010-09-22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4216286U (zh) * | 2014-11-11 | 2015-03-18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4190021U (zh) * | 2014-11-18 | 2015-03-04 |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 电子卡连接器 |
CN204391402U (zh) * | 2014-11-28 | 2015-06-10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卡连接器 |
CN204558719U (zh) * | 2015-02-09 | 2015-08-12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14639A (zh) | 2016-04-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318856B2 (en) |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 |
US8376764B1 (en) | Card connector | |
CN100524970C (zh) | Usb连接器 | |
US890577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plurality of detecting pins | |
US10601157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20150270657A1 (en) | Reversi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M462967U (zh) | 電連接器 | |
CN105514639B (zh) | 卡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
CN105490105B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US7578688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actuator having pivotal movement limiting arrangement | |
CN105490074B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TWM309791U (en) |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 |
CN105514645B (zh) | 卡连接器 | |
US10276975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06271977U (zh) | 卡托及使用该卡托的卡连接器 | |
CN205355311U (zh) | 卡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
CN204315765U (zh) | 卡连接器 | |
CN202712502U (zh) | 线端连接器 | |
CN205355319U (zh) | 卡连接器 | |
CN222146753U (zh) | 卡连接器 | |
US20120058661A1 (en) | Card connector having pivotal locking member for preventing card from withdrawing therefrom | |
TWI630764B (zh) | 電連接器 | |
US20090275238A1 (en) |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a metal retention mechanism | |
TWI663790B (zh) | 多卡連接裝置 | |
TWM339128U (en) | Card connec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