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70707B - 插座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座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70707B CN105470707B CN201410404912.5A CN201410404912A CN105470707B CN 105470707 B CN105470707 B CN 105470707B CN 201410404912 A CN201410404912 A CN 201410404912A CN 105470707 B CN105470707 B CN 10547070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yoplastron
- terminal
- pedestal
- socket
- matri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10000002421 cell wall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0538562 Banjo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796 beau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27 in vivo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及围设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有绝缘座及固定于所述绝缘座上的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所述端子分为固定于所述绝缘座上的前端端子及分别注塑成型固定于所述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上的后排端子,所述固定有后排端子的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通过组装固定至所述绝缘座上,所述前排端子符合Micro USB 3.0的传输标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排端子的插座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相关现有技术请参考于2012年11月14日公告的中国发明专利第CN101321345号所示,其揭示了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终端的连接模块,其中特别揭示了一种插座端的连接器,该插座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及围设于绝缘本体外围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沿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舌板包括后端部分及位于后端部前端的前端部分,所述后端部分比前端部分宽同时比前端部分稍微厚。从插拔方向看舌板整体呈「凸」字型。所述端子包括一排前排端子及一排后排端子分别设置于舌板的前端部分及后端部分内,同时前排端子符合USB(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标准。
此外,于2012年11月11日公告的中国台湾专利第TWM441257号揭示了一种可携式装置的连接模块,其中特别揭示了一种插座端的连接器,该插座电连接器同样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及围设于绝缘本体外围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沿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舌板包括后端部分及位于后端部前端的前端部分,所述后端部分比前端部分略宽同时比前端部分稍厚。所述端子包括一排前排端子及一排后排端子分别设置于舌板的前端部分及后端部分内,同时前排端子符合USB(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标准。上述两个前案的结构很相似,且都有一排端子符合USB标准。
惟,现有技术中的此类双排端子设计连接模块均只有揭示适用于单个框口的类似普通USB连接器中,随着当今电子产品传输量的不断增大及传输速率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模块结构将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例如现有技术中的Micro USB (微型通用序列总线,Micro Universal Serial Bus) 3.0 插座连接器,惟Micro USB 3.0 体积小,端子排布紧密,若需增设附加端子来达到更大的传输要求势必对附加端子的固定方式有一定要求。
是以,鉴于以上问题,实有必要提供改进的插座电连接器,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双排端子设计的插座电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及围设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有绝缘座及固定于所述绝缘座上的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所述绝缘座包括有基体,及沿基体前端面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舌板包括之间间隔开设置的右舌板和左舌板,所述各端子均包括有露出舌板外的接触部、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固定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焊接部,所述端子分为固定于所述绝缘座上的前端端子及分别注塑成型固定于所述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上的后排端子,所述固定有后排端子的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通过组装固定至所述绝缘座上。
进一步,所述右舌板包括沿基体的前端面向前延伸形成的右基体舌板及沿右基体舌板进一步向前延伸形成的右前端舌板,所述左舌板包括沿基体前端面向前延伸形成的左基体舌板及沿左基体舌板进一步向前延伸形成的左前端舌板,所述前排端子的接触部从所述右前端舌板和左前端舌板露出,所述后排端子的接触部从右基体舌板和左基体舌板露出,且所诉后排端子的接触部和前排端子的接触部从所述舌板的同一表面露出。
进一步,所述位于同一右舌板或左舌板上的后排端子的接触部与前排端子的接触部于舌板的宽度方向上一一间隔排列,所述前排端子的接触端与后排端子的接触端于舌部厚度方向上存在特定落差。
进一步,所述基体上向内凹陷形成有两个固定槽,所述固定槽沿前后方向上分别对应右舌板及左舌板位置,所述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分别组装固定至所述固定槽内。
进一步,所述固定槽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基体。
进一步,所述固定槽形成有相对设置的两槽壁,所述两槽壁上分别凹陷形成有卡持槽,所述第一座体及第二座体的两侧均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卡持槽卡持固定的卡持块。
进一步,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顶壁、底壁及连接顶壁和底壁两侧的侧壁,所述顶壁向外凸设形成有前后方向延伸的凸肋。
进一步,所述顶壁、底壁及侧壁共同围设形成插接空间并定义有插接口,所述底壁向顶壁方向突设形成有防误插收容部,所述防误插收容部将插接空间分隔定义形成对应收容右舌板的右插接空间和收容左舌板的左插接空间,所述凸肋位于左插接空间侧的顶板上。
进一步,所述后排端子的接触部沿舌板厚度方向可弹性形变,所述前排端子的接触部呈平板状且不能弹性形变。
进一步,所述插座电连接器的前排端子排列符合Micro USB 3.0的传输标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于现有的Micro USB 3.0插座电连接器的舌板后方增设后排端子以达到更大的传输要求,且将后排端子分别先注塑成型至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内,在将固设有后排端子的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组装至绝缘座上,使得成型时定位端子简单,保证成品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插座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插座电连接器的部份立体分解图,其展示了金属外壳与绝缘本体分离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插座电连接器自另一角度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插座电连接器的部份立体分解图,其展示了金属外壳及后排端子模组分离后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插座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插座电连接器自另一角度看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插座电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8是本发明插座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与绝缘本体分离后的仰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插座电连接器 | 100 | 绝缘本体 | 1 |
绝缘座 | 11 | 基体 | 110 |
固定槽 | 1101 | 卡持槽 | 1102 |
舌板 | 111 | 收容槽 | 1114 |
抵持面 | 1118 | 右舌板 | 112 |
右基体舌板 | 1121 | 右前端舌板 | 1122 |
左舌板 | 113 | 左基体舌板 | 1131 |
左前端舌板 | 1132 | 第一座体 | 12 |
卡持块 | 1230 | 第二座体 | 13 |
端子 | 2 | 接触部 | 221 |
固定部 | 222 | 焊接部 | 223 |
后排端子 | 24 | 前排端子 | 25 |
金属加强件 | 3 | 主板部 | 31 |
模仁孔 | 311,1110 | 侧板部 | 32 |
前板部 | 33 | 金属外壳 | 4 |
插接口 | 40 | 右插接空间 | 401 |
左插接空间 | 402 | 顶板 | 41 |
凸肋 | 411 | 底板 | 42 |
侧板 | 43 | 塑胶块 | 5 |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插座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端子2和金属加强件3及围设于绝缘本体1外的金属外壳4。为了描述方便,以下所有涉及插座电连接器100的方位均以图1为参照,其中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00的对接端视为前端,插座电连接器100的顶板41所在面视为上表面。
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有绝缘座11及通过组装固定于所述绝缘座11上的第一座体12和第二座体13。所述绝缘座11包括有基体110,及沿基体110前端面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111。所述舌板111包括之间间隔开设置的右舌板112和左舌板113。所述右舌板112包括沿基体110前端面向前延伸形成的右基体舌板1121及沿右基体舌板1121的前端面进一步向前延伸形成的右前端舌板1122。所述左舌板113与右舌板112结构相似,包括沿基体110前端面向前延伸形成的左基体舌板1131及沿左基体舌板1131的前端面进一步向前延伸形成的左前端舌板1132。所述基体110上凹陷形成有两个前后贯通的固定槽1101,所述固定槽1101沿前后方向上分别对应右舌板112及左舌板113位置。各所述固定槽1101相对设置的两槽壁上分别设置有卡持槽1102。所述第一座体12和第二座体13分别沿厚度方向插设组装至固定槽1101内。所述第一座体12和第二座体13的卡持块1230分别与卡持槽1102卡持固定。所述第一座体12及第二座体13的两侧均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卡持槽1102卡持固定的卡持块1230。
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所述右基体舌板1121与左基体舌板1131于对接方向上的长度相同,所述右前端舌板1122与左前端舌板1132于对接方向上的长度相同。本实施例中,所述右基体舌板1121比右前端舌板1122更宽更厚。所述左基体舌板1131比左前端舌板1132更宽更厚。所述右基体舌板1121及左基体舌板1131的前端面上分别形成有抵持面1118,所述抵持面1118用于与对接插头连接器抵持限位。所述右基体舌板1121和左基体舌板1131表面均凹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1114用于收容端子2。
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所述端子2由金属片冲压弯折形成,包括露出舌板111外用于与对接插头连接器对接的接触部221、固定于绝缘本体1内的固定部222及延伸出绝缘本体1后端的用于与对接电路板连接的焊接部223。本发明中,所述端子2包括有一体成型固定于第一座体12和第二座体13内的后排端子24及一体成型固定于绝缘座11内的前排端子25。所述后排端子24的接触部221具有弹性,分别对应露出所述右基体舌板1121和左基体舌板1131外,且于端子收容槽1114内可实现弹性变形。所述前排端子25的接触部221呈平板状,对应固定至右前端舌板1122和左前端舌板1132内且不能弹性形变。
请参阅图7和图8所示,所述位于同一右舌板112或左舌板113上的后排端子24的接触部221与前排端子25的接触部221于舌板111的宽度方向上一一间隔排列。所述后排端子24的焊接部223与前排端子25的焊接部223于绝缘本体1后端呈一排设置,且同一个右舌板112或左舌板113上的端子2中位于最外侧的焊接部223均为后排端子24的焊接部223(图4和图5所示)。请参图3和图7所示,所述后排端子24的接触部221与前排端子25的接触部221于舌板111厚度方向上存在特定落差。本发明,所述后排端子24的接触部221于舌板111厚度方向上位于前排端子25的接触部221下方(图1和图7所示)。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所述金属外壳4由一块金属板冲压弯折形成,包括顶板41、底板42及连接顶板41和底板42两侧的侧板43。所述顶板41、底板42及侧板43共同形成用于插接对接插头连接器的插接空间(未标示)并且形成有插接口40。所述底板42靠近中间处向上弯折拱起形成有防误插部44。以图7为例,所述防误插部44大致呈倒置的「V」字形,所述防误插部44包括相连设置的倾斜板441及直立板442。所述防误插部44将上述插接空间分隔呈分别对应收容右舌板112的右插接空间401和收容左舌板113的左插接空间402。本发明中,位于所述左插接空间402侧的顶板41上向上凸出形成有前后延伸的凸肋411,所述凸肋411对应与对接插头连接器上的配合结构配合以实现防呆效果。
本发明中,固定于所述第一座体12内的后排端子24数量为五根,位于插座电连接器100的右前端舌板1122上的前排端子25数量为五根,固定于所述第二座体13内的后排端子24数为六根,位于插座电连接器100的左前端舌板1132上的前排端子25数量为五根。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00中由所述金属外壳4形成的插接口40的框口形状与现有技术中的标准Micro USB (微型通用序列总线,Micro Universal Serial Bus) 3.0插座电连接器相似,唯一不同点在于本发明设置了凸肋411结构。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00的右前端舌板1122上的前排端子25及左前端舌板1132上的前排端子25排列符合现有技术中的Micro USB 3.0的传输标准,也就是说,本发明中的插座电连接器100兼容现有技术中的Micro USB 3.0插头电连接器。
请参阅图2、图5和图6所示,所述金属加强件3一体成型固设于所述左舌板113上,所述金属加强件3包括有覆盖所述左舌板113的上表面的主板部31、至少覆盖所述左前端舌板1132的两侧面的侧板部32及覆盖所述左舌板113前端面的前板部33。所述主板部31上贯穿形成有若干模仁孔311。此外,本发明中,所述右舌板112和左舌板113上的模仁孔1110及主板部31上的模仁孔311均由塑胶块5通过灌胶填充以保证插座电连接器100的整体强度及美观,同时可防止异物进入模仁孔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加强件可设在右舌板112上,亦可同时设在左舌板113和右舌板112上。
本发明中,通过将增设的后排端子24分别先注塑成型至第一座体12和第二座体13内,在将固设有后排端子24的第一座体12和第二座体13组装至绝缘座11上,使得成型时定位端子简单,保证成品良率。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及围设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有绝缘座及固定于所述绝缘座上的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所述绝缘座包括有基体,及沿基体前端面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舌板包括之间间隔开设置的右舌板和左舌板,所述各端子均包括有露出舌板外的接触部、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固定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焊接部,所述端子分为固定于所述绝缘座上的前排端子及分别注塑成型固定于所述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上的后排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端子的接触部分别向前延伸出所述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的前端,所述舌板表面凹设有用于收容所述后排端子的接触部的若干收容槽,所述后排端子的接触部沿舌板厚度方向可弹性形变,所述前排端子的接触部呈平板状且不能弹性形变,固定有所述后排端子的所述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沿厚度方向通过组装固定至所述绝缘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舌板包括沿基体的前端面向前延伸形成的右基体舌板及沿右基体舌板进一步向前延伸形成的右前端舌板,所述左舌板包括沿基体前端面向前延伸形成的左基体舌板及沿左基体舌板进一步向前延伸形成的左前端舌板,所述前排端子的接触部从所述右前端舌板和左前端舌板露出,所述后排端子的接触部从右基体舌板和左基体舌板露出,且所述后排端子的接触部和前排端子的接触部从所述舌板的同一表面露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右舌板上的后排端子的接触部与前排端子的接触部于舌板的宽度方向上一一间隔排列,所述位于左舌板上的后排端子的接触部与前排端子的接触部于舌板的宽度方向上一一间隔排列,所述前排端子的接触端与后排端子的接触端于舌板厚度方向上存在特定落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上向内凹陷形成有两个固定槽,所述固定槽沿前后方向上分别对应右舌板及左舌板位置,所述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分别组装固定至所述固定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基体。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形成有相对设置的两槽壁,所述两槽壁上分别凹陷形成有卡持槽,所述第一座体及第二座体的两侧均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卡持槽卡持固定的卡持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顶壁、底壁及连接顶壁和底壁两侧的侧壁,所述顶壁向外凸设形成有前后方向延伸的凸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底壁及侧壁共同围设形成插接空间并定义有插接口,所述底壁向顶壁方向突设形成有防误插收容部,所述防误插收容部将插接空间分隔定义形成对应收容右舌板的右插接空间和收容左舌板的左插接空间,所述凸肋位于左插接空间侧的顶板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电连接器的前排端子排列符合Micro USB 3.0的传输标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04912.5A CN105470707B (zh) | 2014-08-18 | 2014-08-18 | 插座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04912.5A CN105470707B (zh) | 2014-08-18 | 2014-08-18 | 插座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70707A CN105470707A (zh) | 2016-04-06 |
CN105470707B true CN105470707B (zh) | 2019-05-14 |
Family
ID=55608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04912.5A Active CN105470707B (zh) | 2014-08-18 | 2014-08-18 | 插座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47070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37681B (zh) * | 2016-05-25 | 2019-07-2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合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21345A (zh) * | 2007-06-04 | 2008-12-10 | 安普泰科电子韩国有限公司 | 用于移动通信终端的连接模块 |
CN102722222A (zh) * | 2011-03-07 | 2012-10-10 | 安普泰科电子韩国有限公司 | 用于便携式装置的连接模块 |
CN202817318U (zh) * | 2012-01-05 | 2013-03-20 | 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 |
CN202917721U (zh) * | 2012-07-23 | 2013-05-01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 |
CN203747098U (zh) * | 2014-03-17 | 2014-07-30 | 万安协讯电子有限公司 | 基于usb 3.0技术的微型串行接口装置 |
-
2014
- 2014-08-18 CN CN201410404912.5A patent/CN10547070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21345A (zh) * | 2007-06-04 | 2008-12-10 | 安普泰科电子韩国有限公司 | 用于移动通信终端的连接模块 |
CN102722222A (zh) * | 2011-03-07 | 2012-10-10 | 安普泰科电子韩国有限公司 | 用于便携式装置的连接模块 |
CN202817318U (zh) * | 2012-01-05 | 2013-03-20 | 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 |
CN202917721U (zh) * | 2012-07-23 | 2013-05-01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 |
CN203747098U (zh) * | 2014-03-17 | 2014-07-30 | 万安协讯电子有限公司 | 基于usb 3.0技术的微型串行接口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70707A (zh) | 2016-04-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84331B (zh) | 连接器 | |
CN103379780B (zh) | 电子装置组合结构 | |
CN201230018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5406264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7546529B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CN203883202U (zh) | 一种微型usb正反插公座连接器 | |
CN201222548Y (zh) | 沉板式电连接器及其装置 | |
US20120252270A1 (en) | USB Connector | |
KR101338249B1 (ko) | 컨택트 어레이의 구조가 개선된 리셉터클 커넥터 | |
CN108173034A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203800331U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105470707B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205335539U (zh) | 序列连接器 | |
CN102087390B (zh) | 光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3367571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0990440Y (zh) | 转接器的壳体结构 | |
CN103208691A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和使用该电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 |
CN104319520A (zh) | 连接器及具有该连接器的终端设备 | |
CN109698440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5375177B (zh) | Usb3.1插头连接器 | |
CN105281086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2585838U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
CN106058560B (zh) | 易组装的usb连接器 | |
CN201015134Y (zh) | 基于e-SATA接口的插头及插座连接器 | |
TWI569542B (zh) | 插座電連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