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7390B - 光电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光电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87390B CN102087390B CN200910311034A CN200910311034A CN102087390B CN 102087390 B CN102087390 B CN 102087390B CN 200910311034 A CN200910311034 A CN 200910311034A CN 200910311034 A CN200910311034 A CN 200910311034A CN 102087390 B CN102087390 B CN 10208739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lens module
- opto
- connector assembly
-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电连接器组件,其用来连接一光电转换模块3,其包括第一、第二连接器1、2。第一连接器包括向前贯穿的对接腔110、延伸入对接腔的导电端子13及第一透镜模块14,第一透镜模块包括位于对接腔的光接收区141及位于第一连接器后端的光发射区143。第二连接器包括一端部221、收容光电转换模块的收容空间223及位于所述端部的导电端子23。第二连接器直接贴靠于第一连接器的后端。本发明的光电连接器组件可降低其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连接器组件,其可传输电信号及光信号。
【背景技术】
现有信号传输系统中,利用线缆完成信号的传输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利用光纤传输信号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光纤传输存在较多的优点,业内较多公司都在发展光纤传输,比如Intel公司在其网站上公布的Light Peak Technology就是目前开发的案件,该连接器的后端连接有一光纤,信号则由该光纤传送给另一组件。本公司亦在该连接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希望设计出更适合大量制造及节省成本的连接器结构。在某些应用场合下,电路板上或者电子设备内提供的空间较小,适用于更小占用空间的连接器组件也是设计者考虑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较小占用空间的光电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电连接器组件,其用来连接一光电转换模块,该光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向前贯穿的对接腔、延伸入对接腔的导电端子及第一透镜模块,第一透镜模块包括位于对接腔的光接收区及位于第一连接器后端的光发射区;第二连接器包括一端部、可收容光电转换组件的收容空间及位于所述端部的导电端子;所述对接腔是由具有四侧壁的框状结构的遮蔽壳体形成的,所述第一连接器设有向前延伸入对接腔的舌板,第二连接器设有自两侧壁自由末端延伸的间隔板,该间隔板自后向前插入舌板的下方,光发射区同时位于第二连接器的收容空间,所述的光电转换模块包括第二透镜模块,所述第二透镜模块的光接收区直接耦合于第一透镜模块的光发射区。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光电连接器组件可降低其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光电连接器组件安装于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2是光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光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其中遮蔽壳体已被去除。
图5类似于图4,为第一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6是第二连接器的固定座与间隔板的立体图。
图7是图6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8是第一、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遮蔽壳体及盖体已被去除。
图9是光电转换模块的立体图。
图10是光电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1是第一透镜模块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面详细描述本发明。
参图1及图2,本发明为一种光电连接器组件100,该光电连接器组件主要包括第一连接器1、第二连接器2及连接两者的光电信号转换模块3,该两连接器均安装于电路板200上,完成信号传输。第一连接器1为I/O连接器,跟计算机的外部设备连接,其前端由遮蔽壳体11形成一对接腔110,对接腔内的舌板121的下表面排列有符合USB架构的导电端子13,一透镜模块14位于舌板的下方,用来光信号传输。第二连接器2则跟系统连接,其包括一可相对固定座22旋转的金属盖体21。光电信号转换模块3则收容在固定座22的收容空间内,盖体21向下旋转且固定在固定座22上。下面将详细描述第一、第二连接器1、2及光电转换模块3的具体结构。
参图3~5,第一连接器1的绝缘固定座12包括基部122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121,基部在邻近底面处向前延伸出一平行于舌板121的支撑板123,支撑板在邻近其前端处向下凸伸有两定位柱124。4根导电端子13包括接触部131及与其垂直的连接脚132,接触部呈一排水平排列,连接脚分为两排且每排连接脚沿第一连接器的对接方向呈前后排列。基部122的后端设有向前连通舌板下表面的第一收容槽125,导电端子13自后向前插入该第一收容槽,接触部跟舌板121的下表面间隔一定距离而形成一空间,该空间用来插入跟第二连接器的固定座相连的间隔板26,下文将详细描述。
上述透镜模块14(即第一透镜模块)的前端设有若干呈圆弧凸起的光接受区141,光接收区的两侧设有导引柱142,导引柱向前突出光接收区141。透镜模块14的后端设有跟光接收区对应的光发射区143及位于光发射区143两侧的限位部144。基部122的后端在第一收容槽125下方设有第二收容槽126,该第二槽道向前贯穿基部122的前端面,第一透镜模块14自后向前插入该第二收容槽126,光接收区141及导引柱142位于舌板下方的对接腔110内(结构如图1所示)。
遮蔽壳体11为具有四侧壁的框状结构,其包围固定座12,并且围绕舌板形成上述对接腔110,遮蔽壳体的侧壁向下延伸有接脚111,插接于电路板200。
参图3及图6、7所示,第二连接器的绝缘固定座22包括一端部221及自端部两端垂直延伸的两侧壁222,端部221上安装有一排导电端子23,侧壁222与端部221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223。盖体21的一端组装在端部221的两端,且可相对另一端旋转(如图2所示)。导电端子23的弹性接触部231向上延伸入收容空间223。两侧壁的自由末端延伸有一板状的间隔板26,该间隔板向前延伸,且高于固定座22。间隔板26的下表面凹陷设有若干端子槽261,该间隔板26插入图5所示的第一收容槽125内,第一连接器1的导电端子的接触部131则恰好收容在间隔板16下表面的端子槽261内,从而形成一对接板。第一连接器的导电端子13组装入固定座12后,第一透镜模块14再组装入固定座12,然后外套遮蔽壳体11。最后将安装有盖体21的第二连接器2的间隔板26插入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收容槽125,可完成第一、第二连接器的组装。
参图8所示,第二连接器2的固定座22的侧壁222在其内侧向下凹陷一部分而形成一支撑面224,第一透镜模块14的后端部145则收容在收容空间223内且位于支撑面下方,即该后端部145的顶面不超过支撑面的,第一透镜模块的限位部144抵靠于第二连接器的两侧壁的内侧面225。收容空间的底面设有抵挡板27。第二连接器的侧壁222的末端则恰好挟持在第一连接器的固定座12的基部122后端的两侧(图8为清楚显示结构,将遮蔽壳体及盖体均去除)。第一连接器的固定座12在邻近其上表面的后端面向后延伸出一凸板15,该凸板15则位于第一透镜模块14的后端部145的上方。
参图9所示,光电转换模块3包括第二透镜模块31及子板32,第二透镜模块间前端设有弧形光接收区311及导引柱312,该光接收区及导引柱与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透镜模块145的光发射区143及限位部144对应,即两者为耦合关系。子板32的一端设有与第二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压接的导电片321。结合图2,光电转换模块3倾斜插入第二连接器的收容空间23,其中第二透镜模块31对准第一透镜模块14;然后向下旋转光电转换模块3直至其完全收容于收容空间223内,最后盖上盖体21即可完成连接器的组装。光电转换模块的第二透镜模块31跟子板32是固定在一体的,为清楚显示第二透镜跟第一、第二连接器的关系,请参阅图10所示的将第二透镜模块31与子板分离的图面,第二透镜位于支撑面224下方的收容空间223内。
本发明的第一透镜模块14的内设有光纤或光波导槽146(参图11),直接将信号传输至光电转换模块3的第二透镜模块31,而无须额外的裸露的光纤,可避免裸露光纤断裂的可能。另外,本发明的第一、第二连接器组合于一体,可减少这个连接器系统的占用空间。
Claims (8)
1.一种光电连接器组件,其用来连接一光电转换模块,该光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向前贯穿的对接腔、延伸入对接腔的导电端子及第一透镜模块,第一透镜模块包括位于对接腔的光接收区及位于第一连接器后端的光发射区;第二连接器包括一端部、可收容光电转换组件的收容空间及位于所述端部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腔是由具有四侧壁的框状结构的遮蔽壳体形成的,所述第一连接器设有向前延伸入对接腔的舌板,第二连接器设有自两侧壁自由末端延伸的间隔板,该间隔板自后向前插入舌板的下方,光发射区同时位于第二连接器的收容空间,所述的光电转换模块包括第二透镜模块,所述第二透镜模块的光接收区直接耦合于第一透镜模块的光发射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光电转换模块还包括具有导电片的子板,导电片与第二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相接触,第二透镜模块固定于子板且其一端包括上述光接收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器的收容空间由前述端部及自端部垂直延伸的两侧壁形成,第一透镜模块包括位于光发射区两侧的限位部,该限位部抵靠于第二连接器的两侧壁的内侧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器的两侧壁的内侧向下凹陷形成支撑面,上述限位部及光发射区未超出该支撑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透镜模块的光接收区与光发射区之间连接有光纤或光波导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光纤或光波导槽埋设于第一透镜模块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间隔板设有端子槽,第一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包括位于间隔板的端子槽内的接触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器的上方设有盖体,该盖体安装于第二连接器的端部且相对旋转而覆盖于收容空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311034A CN102087390B (zh) | 2009-12-08 | 2009-12-08 | 光电连接器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311034A CN102087390B (zh) | 2009-12-08 | 2009-12-08 | 光电连接器组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87390A CN102087390A (zh) | 2011-06-08 |
CN102087390B true CN102087390B (zh) | 2012-08-29 |
Family
ID=44099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311034A Active CN102087390B (zh) | 2009-12-08 | 2009-12-08 | 光电连接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08739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02022A (zh) * | 2011-07-25 | 2013-01-30 | 上海宽岱电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光电插接组件 |
CN103185932A (zh) * | 2011-12-30 | 2013-07-03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光纤连接器 |
CN104122628B (zh) * | 2013-04-24 | 2016-01-0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光电变换装置 |
CN107193090B (zh) * | 2017-06-16 | 2019-04-16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用光电联动式端口卡座 |
TWI817057B (zh) * | 2019-11-15 | 2023-10-01 | 合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影像傳輸系統及影像傳輸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18497A (zh) * | 2004-02-17 | 2007-02-21 |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 光传输/接收模块 |
CN101304143A (zh) * | 2007-05-10 | 2008-11-12 | 夏普株式会社 | 光电信号传送装置、光电信号传送系统及使用它的电子器件 |
-
2009
- 2009-12-08 CN CN200910311034A patent/CN10208739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18497A (zh) * | 2004-02-17 | 2007-02-21 |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 光传输/接收模块 |
CN101304143A (zh) * | 2007-05-10 | 2008-11-12 | 夏普株式会社 | 光电信号传送装置、光电信号传送系统及使用它的电子器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87390A (zh) | 2011-06-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27872B (zh) | 連接器 | |
CN201323275Y (zh) | 电连接器 | |
TWI416809B (zh) | 連接器 | |
CN101853995B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101567511B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101355215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868594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989699B (zh) | 连接器 | |
CN103594871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466348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087390B (zh) | 光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0972951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290649A (zh) | 电连接器 | |
JP2011086624A (ja) | コネクタ | |
CN202749560U (zh) | 电连接器及使用该电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 |
CN201868665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752721B (zh) | 电连接器、对接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101222096A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CN201796160U (zh) | 连接器 | |
CN202585838U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
CN202256785U (zh) | 连接器 | |
CN201029176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013593B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
CN201323355Y (zh) | 电连接器 | |
TWM598543U (zh) | 互聯連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