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449309B -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49309B
CN105449309B CN201510961465.8A CN201510961465A CN105449309B CN 105449309 B CN105449309 B CN 105449309B CN 201510961465 A CN201510961465 A CN 201510961465A CN 105449309 B CN105449309 B CN 1054493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eat transfer
branch pipe
air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614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49309A (zh
Inventor
邹得球
马先锋
吴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ingb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96146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493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49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9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493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93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特点是包括冷却器、无动力真空引流装置和电池箱,电池箱内设置有多组电池,每组电池上缠绕有传热支管道,传热支管道的上端与无动力真空引流装置相连通,传热支管道的下端与冷却器相连通,冷却器通过第一管道与无动力真空引流装置相连通;优点是本系统通过无动力真空引流装置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与传统的风冷或水冷系统相比,减少了设备体积和所占的空间,降低了能耗,使得电动汽车的结构可做的更加紧凑;而且采用相变流体作为冷却介质,由于相变流体的载热密度大,且相变温度区间较窄,可大大节省冷却介质的循环流量,还可使得发动机缸体的温度更均恒。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的降温保温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电池作为直接影响电动汽车性能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其性能越来越受关注,特别是锂离子电池,目前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但是由于锂离子电池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在使用和存储过程中,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能造成影响,因此,现有的电池组中都设计有风冷或水冷系统,用于对电池散热。但是普通的风冷和水冷系统都需要很多设备加以配合,这加大了散热系统的体积和耗能,也无法满足电动汽车的紧凑型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即可实现对电池的降温,又可减少耗能和所占空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却器、无动力真空引流装置和电池箱,所述的电池箱内设置有多组电池,每组所述的电池上缠绕有传热支管道,所述的传热支管道的上端与所述的无动力真空引流装置相连通,所述的传热支管道的下端与所述的冷却器相连通,所述的冷却器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的无动力真空引流装置相连通。
所述的无动力真空引流装置包括进风管和引流箱,所述的引流箱内固定设置有风管和液管,所述的进风管与所述的风管的进口端固定并连通,所述的进风管上设置有第一调节阀,所述的风管的出口端插入所述的液管的下端中,所述的引流箱的箱壁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和出液口,所述的出液口与所述的传热支管道的上端固定并连通,所述的液管的上端通过所述的第一管道与所述的冷却器相连通。
所述的风管的进口端直径大于出口端直径,可增大进入液管下端的气流压力,使得引流效果更佳。
所述的电池箱内设置有上传热总管道和下传热总管道,所述的传热支管道的上端与所述的上传热总管道固定连通,所述的传热支管道的下端与所述的下传热总管道固定连通,所述的上传热总管道与所述的出液口固定连通,所述的下传热总管道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的冷却器相连通;冷却液通过传热总管道进入缠绕在每组电池上的传热支管道,冷却或保温速度更快、效果更均匀。
所述的第二管道的下端设置有排液管,所述的排液管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当需要更换冷却液时,可通过排液管排掉原有的冷却液,并从引流箱的出风口处或其它位置加入新的冷却液。
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还设置有保温储液箱,所述的下传热总管道和所述的第二管道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的保温储液箱固定连通;在气温较低,汽车停止时,系统内的冷却液在吸收热能后因重力作用进入保温储液箱中进行保温,当汽车在长时间停放后再启动时,保温储液箱内的冷却液又开始循环,为电池提供热量。
所述的进风管上固定设置有进风支管,所述的进风支管与所述的电池箱固定连通,所述的进风支管上设置有第三调节阀,所述的电池箱上与所述的进风支管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出风口;可对电池箱内的电池同时进行液冷和风冷,冷却速度更快,冷却效果更好。
所述的传热支管道、所述的上传热总管道和所述的下传热总管道均为铜管。
该热管理系统中所使用的冷却液为水或相变流体,所述的相变流体的相变温度区间为40~50℃,所述的相变流体为相变石蜡微乳液或相变石蜡微胶囊悬浮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本系统通过无动力真空引流装置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与传统的风冷或水冷系统相比,减少了设备体积和所占的空间,降低了能耗,使得电动汽车的结构可做的更加紧凑;而且采用相变流体作为冷却介质,由于相变流体的载热密度大,且相变温度区间较窄,可大大节省冷却介质的循环流量,还可使得发动机缸体的温度更均恒;此外,由于进风管上设置有第一调节阀,可根据电动汽车行驶的速度调节进入进风管的气流速度,从而实现对冷却液循环速度的调节,使得对动力电池的冷却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无动力真空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却器3、无动力真空引流装置和电池箱10,电池箱10内设置有多组电池1,每组电池1上缠绕有传热支管道2,电池箱10内设置有上传热总管道11和下传热总管道12,传热支管道2的上端与上传热总管道11固定连通,传热支管道2的下端与下传热总管道12固定连通,无动力真空引流装置包括进风管6和引流箱7,引流箱7内固定设置有风管71和液管72,风管71的进口端直径大于出口端直径,进风管6与风管71的进口端固定并连通,进风管6上设置有第一调节阀61,风管71的出口端插入液管72的下端中,液管72的上端通过第一管道8与冷却器3相连通,引流箱7的箱壁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73和出液口74,出液口74与上传热总管道11固定连通,下传热总管道12通过第二管道9与冷却器3相连通,第二管道9的下端设置有排液管91,排液管91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92。
实施例二:如图所示,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却器3、无动力真空引流装置和电池箱10,电池箱10内设置有多组电池1,每组电池1上缠绕有传热支管道2,电池箱10内设置有上传热总管道11和下传热总管道12,传热支管道2的上端与上传热总管道11固定连通,传热支管道2的下端与下传热总管道12固定连通,无动力真空引流装置包括进风管6和引流箱7,引流箱7内固定设置有风管71和液管72,风管71的进口端直径大于出口端直径,进风管6与风管71的进口端固定并连通,进风管6上设置有第一调节阀61,风管71的出口端插入液管72的下端中,液管72的上端通过第一管道8与冷却器3相连通,引流箱7的箱壁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73和出液口74,出液口74与上传热总管道11固定连通,下传热总管道12通过第二管道9与冷却器3相连通,第二管道9的下端设置有排液管91,排液管91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92,进风管6上固定设置有进风支管4,进风支管4与电池箱10固定连通,进风支管4上设置有第三调节阀41,电池箱10上与进风支管4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出风口13。
实施例三:如图所示,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却器3、无动力真空引流装置、电池箱10和保温储液箱5,电池箱10内设置有多组电池1,每组电池1上缠绕有传热支管道2,电池箱10内设置有上传热总管道11和下传热总管道12,传热支管道2的上端与上传热总管道11固定连通,传热支管道2的下端与下传热总管道12固定连通,无动力真空引流装置包括进风管6和引流箱7,引流箱7内固定设置有风管71和液管72,风管71的进口端直径大于出口端直径,进风管6与风管71的进口端固定并连通,进风管6上设置有第一调节阀61,风管71的出口端插入液管72的下端中,液管72的上端通过第一管道8与冷却器3相连通,引流箱7的箱壁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73和出液口74,出液口74与上传热总管道11固定连通,冷却器3上连接有第二管道9,下传热总管道12和第二管道9的下端分别与保温储液箱5固定连通,进风管6上固定设置有进风支管4,进风支管4与电池箱10固定连通,进风支管4上设置有第三调节阀41,电池箱10上与进风支管4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出风口13。
上述实施例中,传热支管道2、上传热总管道11和下传热总管道12均为铜管,该热管理系统中所使用的冷却液可以为水或相变流体,相变流体的相变温度区间为40~50℃,可以为相变石蜡微乳液或相变石蜡微胶囊悬浮液。
上述实施例中,该无动力真空引流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将进风管6穿出电动汽车外与外界大气连通,在汽车行驶时,气流进入进风管6并通入引流箱7的风管71中,由于风管71的出口端插入液管72的下端中,气流在液管72的下端速度大产生抽气的作用,将系统内的冷却液引入到液管72中,并从出液口74经上传热总管道11流入传热支管道2对电池1进行降温或保温,而通入引流箱7中的气流从第一出风口73流出;该装置通过汽车运动产生的气流实现冷却液的循环,没有泵耗,具有节能效果,且不需要泵体,减小了设备的体积。

Claims (6)

1.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器、无动力真空引流装置和电池箱,所述的电池箱内设置有多组电池,每组所述的电池上缠绕有传热支管道,所述的传热支管道的上端与所述的无动力真空引流装置相连通,所述的传热支管道的下端与所述的冷却器相连通,所述的冷却器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的无动力真空引流装置相连通;所述的无动力真空引流装置包括进风管和引流箱,所述的引流箱内固定设置有风管和液管,所述的进风管与所述的风管的进口端固定并连通,所述的进风管上设置有第一调节阀,所述的风管的出口端插入所述的液管的下端中,所述的引流箱的箱壁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和出液口,所述的出液口与所述的传热支管道的上端固定并连通,所述的液管的上端通过所述的第一管道与所述的冷却器相连通;所述的风管的进口端直径大于出口端直径;所述的电池箱内设置有上传热总管道和下传热总管道,所述的传热支管道的上端与所述的上传热总管道固定连通,所述的传热支管道的下端与所述的下传热总管道固定连通,所述的上传热总管道与所述的出液口固定连通,所述的下传热总管道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的冷却器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管道的下端设置有排液管,所述的排液管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保温储液箱,所述的下传热总管道和所述的第二管道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的保温储液箱固定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管上固定设置有进风支管,所述的进风支管与所述的电池箱固定连通,所述的进风支管上设置有第三调节阀,所述的电池箱上与所述的进风支管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出风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热支管道、所述的上传热总管道和所述的下传热总管道均为铜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热管理系统中所使用的冷却液为水或相变流体,所述的相变流体的相变温度区间为40~50℃,所述的相变流体为相变石蜡微乳液或相变石蜡微胶囊悬浮液。
CN201510961465.8A 2015-12-21 2015-12-21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Active CN1054493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61465.8A CN105449309B (zh) 2015-12-21 2015-12-21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61465.8A CN105449309B (zh) 2015-12-21 2015-12-21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9309A CN105449309A (zh) 2016-03-30
CN105449309B true CN105449309B (zh) 2017-10-27

Family

ID=55559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61465.8A Active CN105449309B (zh) 2015-12-21 2015-12-21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493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4446A (zh) * 2016-11-28 2017-05-10 北方工业大学 电池模组和用电设备
CN107883314A (zh) * 2017-10-27 2018-04-06 贵州德江韫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太阳能路灯
CN108215923B (zh) * 2018-02-08 2023-11-24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12151913B (zh) * 2020-10-13 2022-01-28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动力电池及其冷却装置和冷却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9646A (zh) * 2011-02-18 2011-08-0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612570A (zh) * 2013-09-04 2014-03-0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409793A (zh) * 2014-11-24 2015-03-11 东风汽车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US9105951B2 (en) * 2011-06-22 2015-08-11 Magna E-Car Systems Of America, Inc.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using a phase-change material for vehicle with electric traction motor
CN205319267U (zh) * 2015-12-21 2016-06-15 宁波大学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9646A (zh) * 2011-02-18 2011-08-0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9105951B2 (en) * 2011-06-22 2015-08-11 Magna E-Car Systems Of America, Inc.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using a phase-change material for vehicle with electric traction motor
CN103612570A (zh) * 2013-09-04 2014-03-0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409793A (zh) * 2014-11-24 2015-03-11 东风汽车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5319267U (zh) * 2015-12-21 2016-06-15 宁波大学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9309A (zh) 201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69225B1 (ja) 電池パック熱管理システム
CN109149012B (zh) 基于磁制冷技术的温度控制系统、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5449309B (zh)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AU2019432491A1 (en) Heat management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power battery suitable for use in extremely cold regions
CN105895992B (zh) 一种基于余热回收的微通道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2435033A (zh) 密闭式循环水冷却装置及其方法
CN113410538B (zh) 一种开孔泡沫铝散热流道的液冷电池包结构
CN106450579B (zh) 一种气液冷却一体化散热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CN110660944A (zh) 一种具有热管装置的动力电池包散热装置及其散热方法
CN106803609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CN113451682B (zh) 一种基于相变传热与自然冷却的电池包
CN106058372A (zh) 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5826636A (zh) 动力电池多层逆流换热装置
CN204558619U (zh) 一种电池包的温度管理系统
CN107464965B (zh) 一种电池包及电池包液冷冷却系统
TW202021186A (zh) 電池模組及其液態冷卻裝置
WO2019126996A1 (zh) 一种浸没式的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CN112161500A (zh) 一种冷却系统
CN205319267U (zh)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7742762A (zh)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2444036U (zh) 一种半导体水冷电池冷却装置
CN204131372U (zh) 一种矿用变频器冷却装置
CN206271839U (zh) 一种气液冷却一体化散热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CN114649906A (zh) 一种轮毂电机及轴承单元一体化散热系统
CN220732162U (zh) 电气设备及储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