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除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用户对于空调的功能要求逐步提高,传统的制冷、制热、制冷除湿等功能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恒温除湿也逐渐从工业应用走入家装应用,而目前在空调上应用的恒温除湿实现方式主要为湿空气经由蒸发器制冷除湿后通过电加热升温加热,以使流经空调室内机的空气恒温除湿。然而,如此会存在以下问题:通过电加热对空气进行加热升温,消耗的能耗较大,从而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降低空调室内机进行恒温除湿时的能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室内机,包括位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风道中的室内风机、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节流管与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与空调室外机的四通阀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与空调室外机的管路连通用以接收高温冷媒;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在恒温除湿时接收依次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一节流管后的低温冷媒而蒸发制冷,以使通过该第一换热器的空气降温除湿;所述第二换热器用于在恒温除湿时接收来自所述空调室外机的高温冷媒而冷凝制热,以使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低温干燥空气通过该第二换热器升温到室温。
优选地,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依次通过第一截止阀和第一二通阀而与所述四通阀连通,以接收由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压缩机的冷媒输出端输出的高温冷媒。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节流管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节流管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之间设有控制管路开闭的单向阀或第二二通阀。
优选地,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通过并联设置的第三二通阀和第三节流管而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输出端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依次通过第四二通阀和第二节流管而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五二通阀与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四通阀连通,以将低温冷媒输送至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压缩机的冷媒回收端。
优选地,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通过并联设置的第六二通阀和第三节流管而与第七截止阀连通,以接收由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输出端输出的高温冷媒,所述第一节流管与所述第七截止阀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依次通过第七二通阀和第二节流管而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第八二通阀与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四通阀连通,以将低温冷媒输送至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压缩机的冷媒回收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临近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入风口,所述第二换热器临近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位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风道中的室内风机、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节流管与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与空调室外机的四通阀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与空调室外机的管路连通用以接收高温冷媒;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在恒温除湿时接收依次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一节流管后的低温冷媒而蒸发制冷,以使通过该第一换热器的空气降温除湿;所述第二换热器用于在恒温除湿时接收来自所述空调室外机的高温冷媒而冷凝制热,以使流经第一换热器10的低温干燥空气通过该第二换热器升温到室温。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空调室内机的风道内设置第二换热器及对应其进行管路改动,实现恒温除湿的目的。具体的,空调室内机在恒温除湿时,高温冷媒依次经由室外换热器和第一节流管后而形成低温冷媒进入到第一换热器蒸发制冷,使得流经第一换热器的室温空气因制冷而除湿。此时空气温度低于室温。同时,通过第二换热器接收由空调室外机的高温冷媒而冷凝制热,使低于室温的干燥空气流过第二换热器后升温到室温,而达到恒温除湿的目的。仅仅依靠第二换热器的设置和对应的管路的改动,即可达到恒温除湿的目的,在恒温除湿中并没有增加能耗,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空调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管路连接图;
图2为本发明空调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管路连接图;
图3为本发明空调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管路连接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
参照图1至3,图1为本发明空调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管路连接图;图2为本发明空调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管路连接图;图3为本发明空调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管路连接图。
如图1至3所示,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位于空调室内机100的风道中的室内风机101、第一换热器10、以及第二换热器20,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11通过第一节流管31与空调室外机200的室外换热器220连通,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12与空调室外机200的四通阀210连通;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21与空调室外机200的管路连通用以接收高温冷媒;第一换热器10用于在恒温除湿时接收依次流经室外换热器220和第一节流管31后的低温冷媒而蒸发制冷,以使通过该第一换热器10的空气降温除湿;第二换热器20用于在恒温除湿时接收来自空调室外机200的高温冷媒而冷凝制热,以使流经第一换热器10的低温干燥空气通过该第二换热器20升温到室温。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空调室内机100的风道内设置第二换热器20及对应其进行管路改动,实现恒温除湿的目的。具体的,空调室内机100在恒温除湿时,高温冷媒依次经由室外换热器220和第一节流管31后而形成低温冷媒进入到第一换热器10蒸发制冷,使得流经第一换热器10的室温空气因制冷而除湿。此时空气温度低于室温。同时,通过第二换热器20接收空调室外机200的高温冷媒而冷凝制热,使低于室温的干燥空气流过第二换热器20后升温到室温,而达到恒温除湿的目的。本发明仅仅依靠第二换热器20的设置和对应的管路的改动,即可达到恒温除湿的目的,在恒温除湿中并没有增加能耗,节能环保。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第二换热器20的第一端21依次通过第一截止阀41和第一二通阀51而与四通阀210连通,以接收由所述空调室外机200的压缩机的冷媒输出端231输出的高温冷媒。如此,第二换热器20可直接接收由空调室外机200的压缩机的冷媒输出端231的高温冷媒。
优选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11通过第二节流管32与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22连通,第二节流管32与第一换热器10的第一端11之间设有控制管路开闭的单向阀60或第二二通阀(未标示)。设置第二二通阀或单向阀60可避免低温冷媒逆向流动至第二节流管32内。
具体的,请参阅图1,在恒温除湿时,空调室外机200的压缩机230的输出端输出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约80~90℃)至四通阀210,经由四通阀210后分流,一股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由室外换热器220冷凝降温后,形成低温高压气态冷媒(约35~40℃),在经过第一节流管31节流降压后,形成低温低压液态冷媒(约10~15℃),该低温低压液态冷媒流经第二截止阀42后到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一换热器10中蒸发,湿热的室温空气(温度为T1,约24℃)经过第一换热器10后制冷除湿,形成干燥的低温空气(温度为T2,约20℃);同时另一股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约80~90℃)经由第一二通阀51和第一截止阀41后流入到第二换热器20中,经过第二换热器20的冷媒冷凝降温,第二换热器20的外侧升温,使得干燥的低温空气(温度为T2,约20℃)经过升温后(温度为T3,约24℃)与T1相同或相近,再经由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口吹出,完成恒温除湿的功能。最后,冷媒经由第一换热器10的第二端12、第三截止阀43、四通阀210后回到压缩机的冷媒回收端232。
应当了解的是,上述的温度值范围是为了方便理解冷媒流路温度的一种实施例,其温度范围还可以为其他数值,只要采用本发明的结构而达到恒温除湿的功能,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第二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为适应不同型号的空调器300,本发明的管路还可以做以下设置:第二换热器20的第一端21通过并联设置的第三二通阀53和第三节流管33而与室外换热器220的冷媒输出端连通。因为第三节流管33和第三二通阀53并联设置,在恒温除湿时可打开第三二通阀53,此时流经第三节流管33的冷媒很少,将低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约35~40℃)输入到第二换热器20中进行冷凝;在制冷或制热时,可将第三二通阀53关闭,第二换热器20可与第一换热器10起到相同的作用,提高空调室内机100制冷或制热的能力。
优选地,为了方便第二换热器20切换使用功能,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22依次通过第四二通阀54和第二节流管32而与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11连通,且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22通过第五二通阀55与空调室外机200的四通阀210连通,以将低温冷媒输送至所述空调室外机200的压缩机的冷媒回收端232。
具体的,请参阅图2,在空调器300制冷或制热时,第三二通阀53和第四二通阀54关闭,第五二通阀55开启。制冷时,冷媒从压缩机230通过四通阀210进入室外换热器220,经过分流进入并联的第一节流管31、第三节流管33,并对应经过第四截止阀44和第五截止阀45进入到第一换热器10和第二换热器20,进行蒸发制冷后汇合经由第六截止阀46回到压缩机230;制热时,冷媒从压缩机230通过四通阀210换向、经由第六截止阀46进入到并联的第一换热器10和第二换热器20,在室内实现冷凝制热,再通过并联的第一节流管31、第三节流管33,最后通过室外换热器220回到压缩机230。
当系统开启恒温除湿时,第三二通阀53和第四二通阀54开启,第五二通阀55关闭。冷媒从压缩机230通过四通阀210进入室外换热器220,分流后部分冷媒经过第一节流管31降压进入第一换热器10,部分冷媒经过第三二通阀53和第三节流管33进入第二换热器20,由于第三二通阀53和第三节流管33并联,此处将不起节流降压作用,室内空气经由第一换热器10蒸发制冷除湿和第二换热器20冷凝升温,实现恒温除湿功能。
在第三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第二换热器20和管路可以如下设置:第二换热器20的第一端21通过并联设置的第六二通阀56和第三节流管33而与第七截止阀47连通,以接收由所述室外换热器220的冷媒输出端输出的高温冷媒,第一节流管31与第七截止阀47连通。
优选地,第二换热器20的第二端22依次通过第七二通阀57和第二节流管32而与第一换热器10的第一端11连通,且第二换热器20的第二端22通过第八二通阀58与空调室外机200的四通阀210连通,以将低温冷媒输送至所述空调室外机200的压缩机的冷媒回收端232。
具体的,请参阅图3,在空调器300制冷或制热时,第六二通阀56和第七二通阀57关闭,第八二通阀58开启。制冷时,冷媒从压缩机230通过四通阀210进入室外换热器220,然后经由第七截止阀47后分流进入并联的第一节流管31、第三节流管33,并对应进入到第一换热器10和第二换热器20,进行蒸发制冷后汇合经由第八截止阀48回到压缩机230;制热时,冷媒从压缩机230通过四通阀210换向、经由第八截止阀48进入到并联的第一换热器10和第二换热器20,在室内实现冷凝制热,再通过并联的第一节流管31、第三节流管33,最后通过室外换热器220回到压缩机230。
当系统开启恒温除湿时,第六二通阀56和第七二通阀57开启,第八二通阀58关闭。冷媒从压缩机230通过四通阀210进入室外换热器220,经由第七截止阀47后分流,部分冷媒经过第一节流管31降压进入第一换热器10,部分冷媒经过第六二通阀56和第三节流管33进入第二换热器20,由于第六二通阀56和第三节流管33并联,此处将不起节流降压作用,室内空气经由第一换热器10蒸发制冷除湿和第二换热器20冷凝升温,实现恒温除湿功能。
在本发明中,第一换热器10临近空调室内机100的入风口,第二换热器20临近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口。如此,可使空调室内机100的风道内的空气充分恒温除湿。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300,该空调器300包括空调室内机100,该空调室内机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3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