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51219B - 一种风扇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扇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51219B CN105351219B CN201510845374.8A CN201510845374A CN105351219B CN 105351219 B CN105351219 B CN 105351219B CN 201510845374 A CN201510845374 A CN 201510845374A CN 105351219 B CN105351219 B CN 10535121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xial
- fan blade
- fan
- hub
- axial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41000883990 Flabell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扇装置及电子设备,包括:蜗壳;叶轮,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蜗壳内;所述叶轮包括轮毂,以及至少两片扇叶;其中,所述轮毂具有一轴线,所述蜗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气流能够沿所述叶轮的轴向方向进入所述进风口,能够沿所述叶轮的径向方向流出所述出口风;所述至少两片扇叶设置在所述轮毂上,其中,所述至少两片扇叶中的每片扇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和与所述轴线垂直的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扇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了避免电子产品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导致其内部元件的损坏,通常在电子产品内部设置有风扇,来促进机壳内部的热量散发到外部。
在很多电子设备中,都会用到离心风扇,其包括:蜗壳;叶轮,叶轮设置在蜗壳内;叶轮包括轮毂,以及至少两片扇叶。蜗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气流沿叶轮的轴向方向进入进风口,沿叶轮的径向方向流出出口风。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离心风扇的叶片的进出气切面投影连线是一条直线,并与叶片的径向平面成90度夹角,进而导致从风扇两边的进风口进入的气流容易造成冲击,使噪音声波的波峰和波谷的叠加,使离心风扇噪音的增加,所以,现有技术中,离心风扇装置存在噪声大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中风扇装置及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离心风扇装置存在噪声大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降低离心风扇装置中的噪声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扇装置,包括:
蜗壳;
叶轮,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蜗壳内;
所述叶轮包括轮毂,以及至少两片扇叶;
其中,所述轮毂具有一轴线,所述蜗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气流能够沿所述叶轮的轴向方向进入所述进风口,能够沿所述叶轮的径向方向流出所述出口风;
所述至少两片扇叶设置在所述轮毂上,其中,所述至少两片扇叶中的每片扇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和与所述轴线垂直的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片扇叶中的每片扇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和与所述轴线垂直的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具体为:
所述每片扇叶的外径处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与所述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和/或
所述每片扇叶的内径处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与所述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可选的,所述每片扇叶的外径处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和/或所述每片扇叶的内径处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为曲线,所述轴向迹线的凹向与所述每片扇叶的旋转方向相反。
可选的,所述每片扇叶的外径处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和/或所述每片扇叶的内径处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为斜直线。
可选的,所述每片扇叶在所述径向方向上的径向迹线为曲线或为直线。
可选的,所述每片扇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轮毂上,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可选的,所述风扇装置还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轮毂连接,所述驱动结构能够驱动所述轮毂转动,进而驱动所述至少两片扇叶旋转。
可选的,所述风扇装置还包括加强环,所述加强环的第一半径大于所述轮毂的第二半径,所述每片扇叶包括第三端和与所述第三端不同的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固定在所述轮毂的上,所述第四端固定在所述加强环上,所述加强环与所述叶轮整体设置在所述蜗壳内。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电子元器件;
风扇装置,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内部,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所述风扇装置包括:
蜗壳;
叶轮,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蜗壳内;
所述叶轮包括轮毂,以及至少两片扇叶;
其中,所述轮毂具有一轴线,所述蜗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气流能够沿所述叶轮的轴向方向进入所述进风口,能够沿所述叶轮的径向方向流出所述出口风;
所述至少两片扇叶设置在所述轮毂上,其中,所述至少两片扇叶中的每片扇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和与所述轴线垂直的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片扇叶中的每片扇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和与所述轴线垂直的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具体为:
所述每片扇叶的外径处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与所述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和/或
所述每片扇叶的内径处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与所述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可选的,所述每片扇叶的外径处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和/或所述每片扇叶的内径处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为曲线,所述轴向迹线的凹向与所述每片扇叶的旋转方向相反。
可选的,所述每片扇叶的外径处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和/或所述每片扇叶的内径处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为斜直线。
可选的,所述每片扇叶在所述径向方向上的径向迹线为曲线或为直线。
可选的,所述每片扇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轮毂上,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可选的,所述风扇装置还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轮毂连接,所述驱动结构能够驱动所述轮毂转动,进而驱动所述至少两片扇叶旋转。
可选的,所述风扇装置还包括加强环,所述加强环的第一半径大于所述轮毂的第二半径,所述每片扇叶包括第三端和与所述第三端不同的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固定在所述轮毂的上,所述第四端固定在所述加强环上,所述加强环与所述叶轮整体设置在所述蜗壳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1、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风扇装置,采用了包括蜗壳;叶轮,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蜗壳内;所述叶轮包括轮毂,以及至少两片扇叶;其中,所述轮毂具有一轴线,所述蜗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气流能够沿所述叶轮的轴向方向进入所述进风口,能够沿所述叶轮的径向方向流出所述出口风;所述至少两片扇叶设置在所述轮毂上,其中,所述至少两片扇叶中的每片扇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和与所述轴线垂直的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的技术方案,即在本申请中,离心风扇的扇叶倾斜设置在轮毂上,扇叶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与轮毂轴线垂直的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这样,离心风扇的叶片的进出气切面投影连线就不会与叶片的径向平面成90度夹角,因此,就能避免从风扇两边的进风口进入的气流造成冲击的情况,进而也就能有效减少噪音声波的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的叠加,从而降低离心风扇的噪音,所以,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离心风扇装置存在噪声大的技术问题,实现降低离心风扇装置中的噪声的技术效果。
2、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风扇装置,采用了所述每片扇叶的外径处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和/或所述每片扇叶的内径处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为曲线,所述轴向迹线的凹向与所述每片扇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技术方案,即在本申请中,将离心风扇中的扇叶外径处的轴向迹线和/或内径处的轴向迹线设置为凹向与扇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这样,在风扇装置处于运行状态时,风扇装置中的气流在轴向迹线的中间部分所受的压力大于在轴向迹线的两端部分所受的压力,这样有利于扇叶上的灰尘从压力大的中间部位向压力小的两端位置运动,并随着气流从两端甩出而甩出,因此,具有减小灰尘在扇叶上堆积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风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包括加强环在内的叶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包括加强环在内的叶轮的斜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叶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风扇装置及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离心风扇装置存在噪声大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降低离心风扇装置中的噪声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蜗壳;
叶轮,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蜗壳内;
所述叶轮包括轮毂,以及至少两片扇叶;
其中,所述轮毂具有一轴线,所述蜗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气流能够沿所述叶轮的轴向方向进入所述进风口,能够沿所述叶轮的径向方向流出所述出口风;
所述至少两片扇叶设置在所述轮毂上,其中,所述至少两片扇叶中的每片扇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和与所述轴线垂直的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在上述风扇装置中,采用了包括蜗壳;叶轮,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蜗壳内;所述叶轮包括轮毂,以及至少两片扇叶;其中,所述轮毂具有一轴线,所述蜗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气流能够沿所述叶轮的轴向方向进入所述进风口,能够沿所述叶轮的径向方向流出所述出口风;所述至少两片扇叶设置在所述轮毂上,其中,所述至少两片扇叶中的每片扇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和与所述轴线垂直的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的技术方案,即在本申请中,离心风扇的扇叶倾斜设置在轮毂上,扇叶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与轮毂轴线垂直的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就会为锐角,这样,离心风扇的叶片的进出气切面投影连线就不会与叶片的径向平面成90度夹角,因此,就能避免从风扇两边的进风口进入的气流造成冲击的情况,进而也就能减少噪音声波的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的叠加,从而降低离心风扇的噪音,所以,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离心风扇装置存在噪声大的技术问题,实现降低离心风扇装置中的噪声的技术效果。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文件中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风扇装置,包括:蜗壳1和叶轮2,叶轮2设置在蜗壳内,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螺栓和螺纹将叶轮2固定在蜗壳1内,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在此不做限制,蜗壳1上还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图中未画出),以便气流能够从蜗壳1上的进风口进入风扇装置,以及从蜗壳1上的出风口流出风扇装置。请结合参考图2,为风扇装置中的叶轮2的结构示意图,叶轮2包括轮毂21和扇叶22,轮毂21具有一旋转的轴线(图中未画出),该轴线垂直于轮毂21所在的平面,在实际应用中,轮毂21能够以该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扇叶22的片数至少为两片,在本实施例中将扇叶22的数量具体设置为31片,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其他数量,比如:2片,20片,或40片等。
请继续参考图2,在具体实践中,扇叶22可以通过粘胶固定在轮毂21上,也可以通过模具与轮毂21一体成型,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设置在轮毂21上,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以将扇叶22通过粘胶固定设置在轮毂21上为例,当通过粘胶将扇叶22固定设置在轮毂21上时,扇叶22就会在轴向方向上形成一条轴向迹线,其中,轴向方向是与轴线的方向一致的,扇叶22以及轮毂21在与轴线垂直的面上会形成一个径向平面,这个径向平面与扇叶22的轴向迹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这样,在轮毂21带动扇叶22旋转时,气流能够沿叶轮2的轴向方向进入进风口,能够沿叶轮2的径向方向流出出口风,由于径向平面与扇叶22的轴向迹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这样,从风扇两边的进风口进入的气流就不会造成正面冲击,进而也就能减少噪音声波的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的叠加,从而降低离心风扇的噪音,所以,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离心风扇装置存在噪声大的技术问题,实现降低离心风扇装置中的噪声的技术效果。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扇叶22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可以为扇叶22的内径处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也可以为扇叶22的外径处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当然还可以同时为扇叶22的内径处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以及扇叶22的外径处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具体的,请参考图3中的a,在图3的a中,虚线表示轮毂21的轴线,当扇叶22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具体为扇叶的外径处的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23时,那么,在扇叶22的外径处的轴向迹线23与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就会为锐角,如图3的a中所示,该锐角为60度,在实际应用中,该锐角的度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在实际应用中,在扇叶22的外径处的轴向迹线23可以设置为曲线,还可以设置为斜直线,无论是将扇叶22外径处的轴向迹线23设置为曲线,还是设置为斜直线,只要能够保证该轴向迹线23与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即可。具体的,请结合参考图3中的b,为图3的a中C的放大图,在扇叶22的外径处的轴向迹线23设置为曲线形状时,还可以将该曲线性状的轴向迹线23的凹向设置为与扇叶2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例如,在扇叶22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时,扇叶22的外径处的轴向迹线的凹向就为逆时针方向;在扇叶22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时,扇叶22的外径处的轴向迹线的凹向就为顺时针方向。
进一步的,下面本申请实施例将以扇叶22的旋转方向具体为逆时针方向为例进行描述,图3的b中实箭头表示扇叶22的旋转方向,即逆时针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扇叶22的外径处的轴向迹线23的凹向,即为顺时针方向,这样,在轮毂21带动扇叶2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气流在扇叶22的中部,即凹向的中间部分所受到的压力大于气流在扇叶22的两端即凹向的中紧靠中间部分的两边的部分的压力,这样就有助于扇叶22上的灰尘从压力大的中间部位向压力小的两端位置运动,并随着气流从两端甩出而甩出,因此,具有减小灰尘在扇叶22上堆积的技术效果。
同样的,当扇叶22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为扇叶22的内径处的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26时,那么,在扇叶22的内径处的轴向迹线26与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也会为锐角。
在实际应用中,扇叶22内径处的轴向迹线26可以设置为曲线,也可以设置为斜直线,无论是将扇叶22内径处的轴向迹线26设置为曲线,还是设置为斜直线,只要能够保证该轴向迹线26与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即可。具体的,在扇叶22的内径处的轴向迹线26设置为曲线时,还可以将该曲线性状的轴向迹线26的凹向设置为与扇叶2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例如,在扇叶22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时,扇叶22的内径处的轴向迹线26的凹向就为逆时针方向;在扇叶22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时,扇叶22的内径处的轴向迹线26的凹向就为顺时针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以扇叶22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为例,扇叶22的内径处的轴向迹线26的凹向就为逆时针方向,这样,在轮毂21带动扇叶22向顺时针旋转时,气流在扇叶22的中部,即凹向的中间部分,所受到的压力大于气流在扇叶22的两端即凹向的中紧靠中间部分的两边的部分的压力,这样就有助于扇叶22上的灰尘从压力大的中间部位向压力小的两端位置运动,并随着气流从两端甩出而甩出,因此,具有减小灰尘在扇叶22上堆积的技术效果。
同样的,当扇叶22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同时为扇叶22外径处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23以及扇叶22内径处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26时,那么,在扇叶22外径处的轴向迹线23与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就会为锐角,而扇叶22内径处的轴向迹线26与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也会为锐角。在实际应用中,在扇叶22的外径处的轴向迹线23和内径处的轴向迹线26可以同时设置为曲线,还可以同时设置为斜直线,在具体实践中,无论是将扇叶22的外径处的轴向迹线23和内径处的轴向迹线26同时设置为曲线,还是同时设置为斜直线,只要能够保证这两个轴向迹线分别与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即可。
具体的,在扇叶22的外径处的轴向迹线23以及内径处的轴向迹线26同时设置为曲线形状时,可以将这两个轴向迹线的凹向都设置为与扇叶2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例如,在扇叶22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时,扇叶22内径处的轴向迹线26和外径处的轴向迹线23的凹向就为逆时针方向;在扇叶22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时,扇叶22内径处的轴向迹线26和外径处的轴向迹线23的凹向就为顺时针方向,具体的,当扇叶22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扇叶内径处的轴向迹线26和外径处的轴向迹线23的凹向为逆时针方向时,在轮毂21带动扇叶2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气流在扇叶22内径和外径的中部,即凹向的中间部分,所受到的压力大于气流在扇叶22的两端即凹向的中紧靠中间部分的两边的部分的压力,这样就有助于扇叶22上的灰尘从压力大的中间部位向压力小的两端位置运动,并随着气流从两端甩出而甩出,因此,具有减小灰尘在扇叶22上堆积的技术效果。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扇叶22在沿着与轴向方向或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形成的迹线为径向迹线,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将该径向迹线设置为曲线,也可以将该径向迹线设置为斜直线,具体的,请参考图4,在图4中将扇叶22的径向迹线设置为曲线时,可以扇叶22沿该径向迹线分为两部分,即第一部分25和第二部分24,第一部分25和第二部分24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如图4中所示为135°,这样设置有利于减小气流从扇叶22靠近进风口端的根部运动到远离进风口端的尾部的气压,也就有利于减小气流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了,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部分25和第二部分24可以通过粘胶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模具一体成型,具体的,在第一部分25和第二部分24通过粘胶固定时,可将第一部分25中的第一端通过粘胶固定在第二部分24上,将第一部分25中的第二端通过粘胶固定在轮毂21上,以实现扇叶22整体与轮毂21的连接。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请继续沿用上述例子,并请继续参考图2,风扇装置还包括驱动结构(图中未画出)和加强环3,加强环3的半径大于轮毂21的半径,扇叶22的一端固定在加强环3上,与该端不同的另一端固定在轮毂21上,驱动结构可以安装在轮毂21内的空心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实现驱动结构与轮毂21的连接,也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实现驱动结构与轮毂21的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在此不做限制。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驱动结构可以为直流电动机、直流无刷电动机等,当然,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驱动结构的类型以及具体的电路,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当在驱动结构处于驱动状态时,驱动结构可以驱动轮毂21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通过轮毂21带动扇叶2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同样的,驱动结构也可以驱动轮毂2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那么,轮毂21就能够带动扇叶2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实施例二
基于与本申请实施例一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二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电子元器件;
风扇装置,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内部,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所述风扇装置包括:
蜗壳;
叶轮,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蜗壳内;
所述叶轮包括轮毂,以及至少两片扇叶;
其中,所述轮毂具有一轴线,所述蜗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气流能够沿所述叶轮的轴向方向进入所述进风口,能够沿所述叶轮的径向方向流出所述出口风;
所述至少两片扇叶设置在所述轮毂上,其中,所述至少两片扇叶中的每片扇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和与所述轴线垂直的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在上述电子设备中设置有设备主体以及风扇装置,设备主体中包括有至少一个元器件,风扇装置中包括蜗壳和叶轮,叶轮设置在蜗壳内,叶轮包括轮毂以及多片扇叶,其中,轮毂具有一轴线,多片扇叶倾斜设置在轮毂上,那么,每片扇叶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与轮毂轴线垂直的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就会为锐角,因此,就能避免从风扇两边的进风口进入的气流造成冲击的情况,进而也就能减少噪音声波的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的叠加,从而降低离心风扇的噪音,所以,就能达到降低离心风扇装置中的噪声的目的,进而能够电子设备中的噪声的技术效果。
请参见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电子设备4中包括电子元器件5和风扇装置6,电子元器件5的个数至少为一个,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电子元器件5的个数,在本实施例中电子元器件5的个数为50个,风扇装置6包括蜗壳和叶轮,叶轮设置在蜗壳内,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螺栓和螺纹将叶轮固定在蜗壳内,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在此不做限制,蜗壳上还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便气流能够从蜗壳上的进风口进入风扇装置6,以及从蜗壳上的出风口流出风扇装置6。叶轮包括轮毂和扇叶,轮毂具有一旋转的轴线,该轴线垂直于轮毂所在的平面,在实际应用中,轮毂能够以该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扇叶的片数至少为两片,在本实施例中将扇叶的数量具体设置为31片,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其他数量,比如:2片,20片,或40片等。
在具体实践中,扇叶可以通过粘胶固定在轮毂上,也可以通过模具与轮毂一体成型,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设置在轮毂上,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以将扇叶通过粘胶固定设置在轮毂上为例,当通过粘胶将扇叶固定设置在轮毂上时,扇叶就会在轴向方向上形成一条轴向迹线,其中,轴向方向是与轴线的方向一致的,扇叶以及轮毂在与轴线垂直的面上会形成一个径向平面,这个径向平面与扇叶的轴向迹线之间的夹角就为会为锐角。
这样,在轮毂带动扇叶旋转时,气流能够沿叶轮的轴向方向进入进风口,能够沿叶轮的径向方向流出出口风,由于径向平面与扇叶的轴向迹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这样,从风扇两边的进风口进入的气流就不会造成正面冲击,进而也就能减少噪音声波的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的叠加,从而降低离心风扇的噪音,所以,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离心风扇装置存在噪声大的技术问题,实现降低离心风扇装置中的噪声的技术效果,进而也能够实现降低电子设备中的噪声的技术效果。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扇叶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可以为扇叶的内径处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也可以为扇叶的外径处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当然还可以同时为扇叶的内径处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以及扇叶的外径处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具体的,当扇叶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为扇叶的内径处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时,该内径处的轴向迹线与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就为锐角;具体的,当扇叶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为扇叶的外径处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时,该外径处的轴向迹线与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就为锐角;具体的,当扇叶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同时为扇叶的内径处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以及扇叶的外径处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时,该内径处的轴向迹线与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以该外径处的轴向迹线与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均为锐角。
可选的,所述每片扇叶的外径处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和/或所述每片扇叶的内径处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为斜直线。
可选的,所述每片扇叶在所述径向方向上的径向迹线为曲线或为直线。
可选的,所述每片扇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轮毂上,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可选的,所述风扇装置6还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轮毂连接,所述驱动结构能够驱动所述轮毂转动,进而驱动所述至少两片扇叶旋转。
可选的,所述风扇装置6还包括加强环,所述加强环的第一半径大于所述轮毂的第二半径,所述每片扇叶包括第三端和与所述第三端不同的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固定在所述轮毂的上,所述第四端固定在所述加强环上,所述加强环与所述叶轮整体设置在所述蜗壳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1、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风扇装置,采用了包括蜗壳;叶轮,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蜗壳内;所述叶轮包括轮毂,以及至少两片扇叶;其中,所述轮毂具有一轴线,所述蜗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气流能够沿所述叶轮的轴向方向进入所述进风口,能够沿所述叶轮的径向方向流出所述出口风;所述至少两片扇叶设置在所述轮毂上,其中,所述至少两片扇叶中的每片扇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和与所述轴线垂直的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的技术方案,即在本申请中,离心风扇的扇叶倾斜设置在轮毂上,扇叶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轴向迹线与轮毂轴线垂直的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这样,离心风扇的叶片的进出气切面投影连线就不会与叶片的径向平面成90度夹角,因此,就能避免从风扇两边的进风口进入的气流造成冲击的情况,进而也就能有效减少噪音声波的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的叠加,从而降低离心风扇的噪音,所以,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离心风扇装置存在噪声大的技术问题,实现降低离心风扇装置中的噪声的技术效果。
2、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风扇装置,采用了所述每片扇叶的外径处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和/或所述每片扇叶的内径处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为曲线,所述轴向迹线的凹向与所述每片扇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技术方案,即在本申请中,将离心风扇中的扇叶外径处的轴向迹线和/或内径处的轴向迹线设置为凹向与扇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这样,在风扇装置处于运行状态时,风扇装置中的气流在轴向迹线的中间部分所受的压力大于在轴向迹线的两端部分所受的压力,这样有利于扇叶上的灰尘从压力大的中间部位向压力小的两端位置运动,并随着气流从两端甩出而甩出,因此,具有减小灰尘在扇叶上堆积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离心风扇装置,包括:
蜗壳;
离心叶轮,所述离心叶轮设置在所述蜗壳内;
所述离心叶轮包括轮毂,以及至少两片扇叶;
其中,所述轮毂具有一轴线,所述蜗壳上包括出风口和沿所述离心叶轮的轴向方向设置的两个进风口,气流能够沿所述离心叶轮的轴向方向进入所述进风口,能够沿所述离心叶轮的径向方向流出所述出风口;
所述至少两片扇叶设置在所述轮毂上,其中,所述至少两片扇叶中的每片扇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和与所述轴线垂直的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包括所述每片扇叶的外径处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和/或所述每片扇叶的内径处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为斜直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片扇叶中的每片扇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和与所述轴线垂直的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包括:
所述每片扇叶的外径处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与所述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和/或
所述每片扇叶的内径处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与所述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片扇叶在所述径向方向上的径向迹线为曲线或为直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片扇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轮毂上,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装置还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轮毂连接,所述驱动结构能够驱动所述轮毂转动,进而驱动所述至少两片扇叶旋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装置还包括加强环,所述加强环的第一半径大于所述轮毂的第二半径,所述每片扇叶包括第四端,所述第四端固定在所述加强环上,所述加强环与所述离心叶轮整体设置在所述蜗壳内。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电子元器件;
离心风扇装置,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内部,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所述风扇装置包括:
蜗壳;
离心叶轮,所述离心叶轮设置在所述蜗壳内;
所述离心叶轮包括轮毂,以及至少两片扇叶;
其中,所述轮毂具有一轴线,所述蜗壳包括出风口和沿所述离心叶轮的轴向方向设置的两个进风口,气流能够沿所述离心叶轮的轴向方向进入所述进风口,能够沿所述离心叶轮的径向方向流出所述出风口;
所述至少两片扇叶设置在所述轮毂上,其中,所述至少两片扇叶中的每片扇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和与所述轴线垂直的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包括所述每片扇叶的外径处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和/或所述每片扇叶的内径处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为斜直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片扇叶中的每片扇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和与所述轴线垂直的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包括:
所述每片扇叶的外径处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与所述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和/或
所述每片扇叶的内径处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轴向迹线与所述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845374.8A CN105351219B (zh) | 2015-11-26 | 2015-11-26 | 一种风扇装置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845374.8A CN105351219B (zh) | 2015-11-26 | 2015-11-26 | 一种风扇装置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51219A CN105351219A (zh) | 2016-02-24 |
CN105351219B true CN105351219B (zh) | 2020-01-31 |
Family
ID=55327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845374.8A Active CN105351219B (zh) | 2015-11-26 | 2015-11-26 | 一种风扇装置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35121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22051A (zh) * | 2016-06-14 | 2016-11-16 |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风扇及笔记本电脑 |
CN107980613A (zh) * | 2017-12-04 | 2018-05-04 | 钱敬乐 | 一种喷粉覆盖面可调的智能电动授粉器 |
CN108488099B (zh) * | 2018-03-28 | 2020-12-1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风扇及电子设备 |
CN110685956A (zh) * | 2019-10-30 | 2020-01-14 | 太仓市华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不等外径扇叶 |
EP4123183A4 (en) * | 2020-03-19 | 2023-04-1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WHEEL, MULTI-BLADE BLOWER AND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
CN111396371B (zh) * | 2020-03-24 | 2021-06-1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风扇和电子设备 |
CN112303009A (zh) * | 2020-11-17 | 2021-02-02 | 昆山品岱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蝉翼型高效散热的扇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224083A (en) * | 1988-10-19 | 1990-04-25 | Rolls Royce Plc | Radial or mixed flow bladed rotors |
CN2725594Y (zh) * | 2004-08-30 | 2005-09-14 | 李森墉 | 一种高效率双吸入式电脑风扇 |
JP2007247495A (ja) * | 2006-03-15 | 2007-09-2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遠心ファン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TWM395067U (en) * | 2010-08-13 | 2010-12-21 | Forcecon Technology Co Ltd | Improved structure of rotor base of heat dissipation fan |
CN104110401B (zh) * | 2013-04-17 | 2016-08-10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离心式风扇 |
-
2015
- 2015-11-26 CN CN201510845374.8A patent/CN105351219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51219A (zh) | 2016-02-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51219B (zh) | 一种风扇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6663342B2 (en) | Composite heat-dissipating system and its used fan guard with additional supercharging function | |
US6776578B2 (en) | Winglet-enhanced fan | |
JP5259416B2 (ja) | 直列配置軸流ファン | |
CN104838149B (zh) | 离心压缩机 | |
US20090136357A1 (en) | Bi-Directional Cooling Fan | |
US20080253896A1 (en) | High efficiency fan blades with airflow-directing baffle elements | |
US20140246180A1 (en) | Outdoor cooling unit i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CN111734684B (zh) | 一种电气或电子装置的散热模组 | |
CN104102311A (zh) | 散热模块及其离心式风扇 | |
CN102966580A (zh) | 风扇模块以及服务器设备 | |
JP5111582B2 (ja) | 遠心ファンと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及び遠心ファンの金型 | |
KR101980600B1 (ko) | 축류 송풍기 | |
US10989218B2 (en) | Fan wheel structure | |
CN101994707B (zh) | 气流产生装置 | |
CN106194832B (zh) | 流体驱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 |
JP2016166558A (ja) | 送風機 | |
CN112460065A (zh) | 叶轮及其风扇 | |
CN100387849C (zh) | 具有多层叶轮的离心式风扇 | |
CN100427769C (zh) | 具有导流静叶的扇框及风扇 | |
CN202402343U (zh) | 排风机的叶轮结构 | |
TWI775377B (zh) | 散熱風扇 | |
CN105201876A (zh) | 一种风扇及电子设备 | |
JP2006312912A (ja) | 軸流ファン | |
US20240244788A1 (en) | Impeller, fan and electronic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