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43936A - 一种plcl三维多孔支架、plcl-col复合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plcl三维多孔支架、plcl-col复合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43936A CN105343936A CN201510746992.7A CN201510746992A CN105343936A CN 105343936 A CN105343936 A CN 105343936A CN 201510746992 A CN201510746992 A CN 201510746992A CN 105343936 A CN105343936 A CN 10534393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cl
- scaffold
- dimensional porous
- porous scaffold
- collag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40—Composite materials, i.e. containing one material dispersed in a matrix of the same or different material
- A61L27/44—Composite materials, i.e. containing one material dispersed in a matrix of the same or different material having a macromolecular matrix
- A61L27/48—Composite materials, i.e. containing one material dispersed in a matrix of the same or different material having a macromolecular matrix with macromolecular fill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50—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injectable or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shape-memory materials, surface modified materials
- A61L27/56—Porous materials, e.g. foams or spong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50—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injectable or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shape-memory materials, surface modified materials
- A61L27/58—Materials at least partially resorbable by the bod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430/00—Materials or treatment for tissue regeneration
- A61L2430/06—Materials or treatment for tissue regeneration for cartilage reconstruction, e.g. meniscu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左旋乳酸-己内酯共聚物(PLCL)三维多孔支架、PLCL与胶原(PLCL-COL)复合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采用低温沉积制造技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通过CAD软件进行建模预处理、Aurora软件进行分层切片,并使用Cark软件设计PLCL三维多孔支架的打印参数;将PLCL溶于有机溶剂中制备PLCL匀浆液;待成型室温度降至-25~-35℃时,在成型平台涂抹所述有机溶剂,使用所述Cark软件设置造型参数后开始打印造型得到PLCL三维多孔支架预制件;将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预制件取出后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PLCL三维多孔支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LCL三维多孔支架、PLCL-COL复合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各种创伤、运动损伤、骨病等原因造成的关节软骨缺损临床较常见,由于软骨细胞分裂增殖能力相对较弱、缺乏营养血管等因素,关节软骨修复一直是临床面临的难题。软骨缺损经常导致关节退行性变,最终形成骨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活动疼痛、受限,影响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出现的软骨组织工程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支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三大核心之一,可临时作为细胞外基质(ECM),提供种子细胞形成组织前赖以生存的支架环境,为细胞在体内外的增殖、分化、营养交换、新陈代谢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等生理活动提供空间场所和支撑。目前生物支架材料为研究热点,根据生物材料的差异,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可从生物组织中提取获得,包括胶原、明胶、琼脂、纤维蛋白、壳聚糖、糖胺多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等。天然高分子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毒性较小,可在体内完全降解且降解产物易被人体吸收而不产生炎症反应;但其降解速率不可控,力学强度相对较弱。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无机合成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无机合成材料包括磷酸三钙、纳米羟基磷灰石等陶瓷类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则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聚己内酯和它们的共聚物为主。人工高分子材料一般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控的降解速率,良好的力学性能及可塑性,但其亲水性不够、对细胞粘附性较差、酸性降解产物可引起炎症反应,并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复合材料,包括天然复合材料、人工复合材料、天然与人工复合材料,可弥补各自材料的不足,制造具备多种材料优点的复合材料,是支架研究的热点。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降解速率可控,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可塑性,但其亲水性不够,影响细胞的黏附。
左旋乳酸-己内酯共聚物(PLCL)作为一种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凭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等优点,已应用于外科可吸收缝线、人造血管等领域。然而,由于传统的软骨支架制备方法(包括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技术(盐析法)、相分离/冻干技术、水凝胶技术、气体发泡技术、静电纺丝技术等)不仅成型步骤繁琐、耗时长,支架孔径、孔隙率不可控,难以实现支架的个体化制作要求;而且得到的PLCL表面疏水性较强,细胞黏附性较差,限制其在软骨组织工程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LCL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旨在解决PLCL由于表面疏水性较强、细胞黏附性较差限制其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且不适于采用低温快速成型技术制备支架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LCL三维多孔支架。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PLCL-COL复合支架的制备方法,已解决PLCL材料由于表面疏水性较强、细胞黏附性较差限制其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且不适于采用低温快速成型技术制备支架的的问题。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PLCL-COL复合支架。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PLCL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采用低温沉积制造技术制备获得,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CAD软件进行建模预处理、Aurora软件进行分层切片,并使用Cark软件设计PLCL三维多孔支架的打印参数;
将PLCL溶于有机溶剂中制备PLCL匀浆液;
待成型室温度降至-25~-35℃时,在成型平台涂抹所述有机溶剂,使用所述Cark软件设置造型参数后开始打印造型得到PLCL三维多孔支架预制件;
将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预制件取出后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PLCL三维多孔支架。
相应的,一种由上述方法制备获得的PLCL三维多孔支架。
以及,一种PLCL-COL复合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上述方法制备的PLCL三维多孔支架;
将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置于质量百分含量为0.1-0.3%的NaOH溶液中进行第一浸泡处理,取出后采用蒸馏水浸泡、漂洗,得到第一样品;
将所述第一样品置于胶原溶液中进行第二浸泡处理,取出后采用蒸馏水浸泡、漂洗,得到PLCL-COL复合支架预制件;
将所述PLCL-COL复合支架预制件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制备得到PLCL-COL复合支架。
相应的,一种由上述方法制备获得的PLCL-COL复合支架。
本发明提供的PLCL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通过LDM技术打印实现,具有良好的三维立体结构和孔隙率,可望用于软骨组织工程中的理想支架。
本发明提供的PLCL-COL复合支架,通过对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进行NaOH处理、复合胶原,构建PLCL-COL复合支架用于软骨组织工程。首先,选用PLCL这种弹性、生物可降解材料更符合软骨的生物力学性能要求,并可通过加入两种原材料的比例调节支架的性能;其次,选用LDM技术打印三维多孔立体支架,实现支架孔径、孔隙率的可控,更符合支架材料的个体化和生物学制备;再次,通过NaOH改善支架的亲水性并复合胶原,更有利于细胞在支架的黏附、增殖等活动。由此得到的PLCL-COL复合支架,可明显改善支架的亲水性、细胞黏附及增殖活动,弥补了PLCL和COL各自性能不足、并发挥两种材料的优势,可望用于软骨组织工程中的理想支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LCL三维多孔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LCL三维多孔支架、PLCL-COL复合支架、PLCL碱处理支架电镜扫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LCL三维多孔支架、PLCL-COL复合支架的应力-应变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LCL三维多孔支架、COL、PLCL-COL复合支架红外检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软骨细胞传代培养显微镜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甲苯胺蓝染色结果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胶原免疫荧光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RT-PCR检测各代软骨细胞基因表达结果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细胞增殖实验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左旋乳酸-己内酯共聚物(PLCL),由左旋乳酸和己内酯聚合而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可通过调节两者加料比例来控制其降解速率,降解受酸碱影响相对较小,已应用于外科可吸收缝线等领域,可望用于构建理想的软骨支架。PLCL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良好,可塑性高,孔隙率高,降解速率可控,但亲水型较差。胶原蛋白,生物相容性、亲水性良好,抗原性低,但力学性能较差,降解速率不可控。支架制备工艺的不同直接影响着支架孔径和孔隙率,进而影响支架的力学性能和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分化、增殖等活动。具有高孔隙率和相互连接孔隙的支架结构更有利于细胞的增殖,因而合适孔径和高孔隙率是支架的重要评估标准。随着制备技术的发展,软骨支架制备经历从传统制备到计算机辅助技术的过渡。不同支架的制备方法各有优劣,需根据不同的支架材料及修复目的合理的进行选择。
而当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快速成型(RP)技术能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RP技术又称固体自由成型技术,采用离散/堆积成型原理,先用计算机设计出三维立体模型,再通过分层把三维模型变成多个二维平面,此为材料的离散过程;将分层数据处理,设计加工参数后,在计算机控制下以平面加工的形式有序、连续地加工每一层,最后“层叠层”地粘结叠加成三维立体模型,即材料的堆积过程。RP技术成型简便,支架孔径、孔隙率可控,更符合软骨支架的个体化制造和生产要求。RP技术主要两大类,即基于激光设备的快速成型工艺和基于喷射-挤出的快速成型工艺,包括选择性激光烧结(SLS)、立体光刻造型(SLA)、分层实体制造(LOM),后者包括熔融沉积制造(FDM)、三维打印(3DP)、低温沉积制造(LDM)等。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LCL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采用低温沉积制造技术制备获得,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01.通过CAD软件进行建模预处理、Aurora软件进行分层切片,并使用Cark软件设计PLCL三维多孔支架的打印参数;
S02.将PLCL溶于有机溶剂中制备PLCL匀浆液;
S03.待成型室温度降至-25~-35℃时,在成型平台涂抹所述有机溶剂,使用所述Cark软件设置造型参数后开始打印造型得到PLCL三维多孔支架预制件;
S04.将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预制件取出后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PLCL三维多孔支架。
低温沉积制造(LDM)技术,又称低温快速成型技术,是计算机辅助下结合传统的相分离技术形成的新型工艺,由清华大学激光快速成型研究中心首先提出。支架大孔(100~500μm)可通过计算机控制喷头的扫描、挤出/喷出活动而实现,而微孔(10μm)则产生于溶剂在冷冻干燥过程中升华,从而产生微孔结构。与其他快速成型工艺一样,LDM技术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支架外观及孔径大小,避免传统成型工艺支架孔径(200μm以下)的限制,实现植入物的个体化制造。此外,低温下成型,避免其他RP技术(FDM、SLS等)在热相变过程对高分子材料的破坏,并可对非均质材料进行支架制备。相比基于激光设备的成型工艺,LDM操作简单,设备廉价,运行成本较低,因而在组织工程支架制备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低温沉积制造技术制备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
上述步骤S01中,采用计算机辅助建模、分层及堆积。具体的,先通过所述CAD软件建模预处理,产生一个STL文件格式的模型;然后利用Aurora软件导入所述STL文件并对其进行分层切片,生成一个CLI文件;最后利用低温快速成型系统的Cark软件打开CLI文件,设计支架的打印参数并打印。
上述步骤S02中,为了获得分散均匀的PLCL支架,需要在配置支架材料的过程中尽量保持所述PLCL的均匀性。具体的,将PLCL溶于有机溶剂中后置入磁性搅拌子、并用塑料薄膜封口,于磁力搅拌器充分搅拌成匀浆溶液。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有机溶剂为1,4-二氧六环。作为进一步优选实施例,所述PLCL匀浆液中,所述PLCL的重量百分含量为8-10%。
在配置所述PLCL匀浆液之前或配置同时,可进行机器组件的连接与准备。具体的,可依次连接料罐、送料管、喷头,将配置好的所述PLCL匀浆液倒入所述料罐内,进行冷却处理,准备成型。所述冷却处理可以采用冰箱制冷实现。
上述步骤S03中,在计算机辅助下将所述PLCL匀浆液低温沉积制造平台上。具体的,待成型室温度降至-25~-35℃,启动温控、数控,打开Cark软件并初始化系统,载入CLI后,平移CLI图形至理想的打印位置。通过控制面板调整喷头与载物平台间的距离(对高),设置造型参数(扫描速度、喷头基础速度等)并开始造型。
作为优选实施例,在沉积所述PLCL匀浆液之前,还包括在成型平台涂抹一层配置所述所述PLCL匀浆液的有机溶剂。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为1,4-二氧六环。
作为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造型参数设置为:支架规格为2.4×2.4×2.4cm3,成型温度-25~-35℃,喷嘴直径0.4mm,喷丝间距1.0mm,扫描速度15~30mm/s,喷头速度1.0~2.0mm/s。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启动造型后,喷嘴按所述CLI文件设置的运动轨迹及所述造型参数在X、Y轴上进行扫描并挤压喷出匀浆,匀浆在成型室迅速凝固,随着喷头运动而实现二维层面的打印;当扫描到下一层,成型平台在Z轴上下降一定高度,喷嘴继续进行下一二维层面的打印;各个二位层面叠加形成一个三维多孔的支架。
上述步骤S04中,造型完毕后,将成型的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预制件从成型平台上取出后进行冷冻干燥处理,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冷冻干燥处理采用冷冻干燥机进行真空干燥实现,干燥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具体的,在所述冷冻干燥机在抽真空的状态下干燥48小时,干燥过程中,固化的所述有机溶剂如1,4-二氧六环升华,与支架发生气固相分离,以产生微孔及实现支架的常温保存。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对得到的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进行消毒处理,所述消毒方法具体优选为:将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置于75%酒精中浸泡消毒60min,然后使用冷冻干燥机干燥后无菌密闭,置于-20℃冰箱备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LCL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通过LDM技术打印实现,具有良好的三维立体结构和孔隙率,可望用于软骨组织工程中的理想支架。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方法制备获得的PLCL三维多孔支架。
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LCL-COL复合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Q01.提供上述方法制备的PLCL三维多孔支架;
Q02.将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置于质量百分含量为0.1-0.3的NaOH溶液中进行第一浸泡处理,取出后采用蒸馏水浸泡、漂洗,得到第一样品;
Q03.将所述第一样品置于胶原溶液中进行第二浸泡处理,取出后采用蒸馏水浸泡、漂洗,得到PLCL-COL复合支架预制件;
Q04.将所述PLCL-COL复合支架预制件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制备得到PLCL-COL复合支架。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PLCL-COL复合支架是左旋乳酸-己内酯共聚物(PLCL)与胶原(COL)的复合支架。具体的,上述步骤Q01中,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如上所述,为了节约篇幅,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步骤Q02中,将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置于质量百分含量为0.1-0.3%的NaOH溶液中进行第一浸泡处理,可以提高下述胶原的吸收和提高细胞黏附。所述NaOH溶液优选为NaOH的乙醇溶液。作为具体实施例,取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放置于0.2%NaOH乙醇溶液中10min,取出后蒸馏水浸泡、漂洗。
上述步骤Q03中,胶原蛋白,作为天然高分子,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可维持组织器官的形态与功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可被应用到组织损伤修复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样品置于胶原溶液中进行第二浸泡处理,其中,所述胶原溶液为I型或II型胶原的醋酸溶液,且所述胶原溶液的质量体积百分比为0.1-0.5%。作为具体实施例,将所述第一样品置于0.5%胶原溶液(0.5g胶原蛋白溶于100mL0.3%醋酸溶液)4小时,蒸馏水浸泡、漂洗多余的胶原溶液。
通过所述NaOH处理PCL支架并表面复合I型胶原发现NaOH可以增加聚合物表面的亲水性,提高I型胶原吸收和提高细胞黏附,而I型胶原表面覆盖可进一步增加细胞的黏附和增殖。
上述步骤Q04中,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冷冻干燥处理采用冷冻干燥机进行真空干燥实现,干燥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控制。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对得到的所述PLCL-COL复合支架进行消毒处理,所述消毒方法具体优选为:将所述PLCL-COL复合支架置于75%酒精中浸泡消毒60min,然后使用冷冻干燥机干燥后无菌密闭,置于-20℃冰箱备用。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方法制备获得的PLCL-COL复合支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LCL-COL复合支架,通过对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进行NaOH处理、复合胶原,构建PLCL-COL复合支架用于软骨组织工程。首先,选用PLCL这种弹性、生物可降解材料更符合软骨的生物力学性能要求,并可通过加入两种原材料的比例调节支架的性能;其次,选用LDM技术打印三维多孔立体支架,实现支架孔径、孔隙率的可控,更符合支架材料的个体化和生物学制备;再次,通过NaOH改善支架的亲水性并复合胶原,更有利于细胞在支架的黏附、增殖等活动。由此PLCL、胶原蛋白组合得到的PLCL-COL复合支架,可明显改善支架的亲水性、细胞黏附及增殖活动,弥补了PLCL和COL各自性能不足、并发挥两种材料的优势,可望用于软骨组织工程中的理想支架。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PLCL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采用低温沉积制造技术制备获得,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计算机辅助下支架的建模、分层及堆积:首先通过CAD软件建模预处理,产生一个STL文件格式的模型;然后利用Aurora软件导入所述STL文件并对其进行分层切片,生成一个CLI文件;最后利用低温快速成型系统的Cark软件打开CLI文件,设计支架的打印参数并打印。通过CAD软件进行建模预处理、Aurora软件进行分层切片,并使用Cark软件设计PLCL三维多孔支架的打印参数;
S12.在烧杯中加入高精度电子天平准确称量的PLCL及一定量的1,4-二氧六环中,使配制的PLCL溶液浓度为10wt%,置入磁性搅拌子,塑料薄膜封口,于磁力搅拌器充分搅拌成PLCL匀浆液以备用;依次连接料罐、送料管、喷头,将所述PLCL匀浆液倒入料罐内,冰箱制冷,准备成型。
S13.待成型室温度降至-25~-35℃时,启动温控、数控,打开Cark软件并初始化系统,载入CLI后,平移CLI图形至理想的打印位置,在成型平台均匀涂抹一层1,4-二氧六环,通过控制面板调整喷头与载物平台间的距离(对高),设置造型参数(扫描速度、喷头基础速度等)并开始造型。在启动造型后,喷嘴按所述CLI文件设置的运动轨迹及所述造型参数在X、Y轴上进行扫描并挤压喷出匀浆,匀浆在成型室迅速凝固,随着喷头运动而实现二维层面的打印;当扫描到下一层,成型平台在Z轴上下降一定高度,喷嘴继续进行下一二维层面的打印;各个二位层面叠加形成PLCL三维多孔支架预制件。其中,所述成型参数如下:支架规格为2.4×2.4×2.4cm3,成型温度-25~-35℃,喷嘴直径0.4mm,喷丝间距1.0mm,扫描速度15~30mm/s,喷头速度1.0~2.0mm/s。
S14.造型完毕后,将成型的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预制件从成型平台上取出后放置到冷冻干燥机48小时,在抽真空的状态下,固化的1,4-二氧六环有机溶剂升华,与支架发生气固相分离,以产生微孔及实现支架的常温保存,由此得到PLCL三维多孔支架。
实施例2
一种PLCL-COL复合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Q21.提供上述方法制备的PLCL三维多孔支架;
Q22.将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放置于0.2%NaOH乙醇溶液中10min,取出后蒸馏水浸泡、漂洗,得到第一样品;
Q23.将所述第一样品置于0.5%胶原溶液(0.5g胶原蛋白溶于100mL0.3%醋酸溶液)4小时,蒸馏水浸泡、漂洗多余的胶原溶液,得到PLCL-COL复合支架预制件;
Q24.将所述PLCL-COL复合支架预制件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制备得到PLCL-COL复合支架。
对比例1
将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参照上述实施例2的方法置于0.2%的NaOH乙醇溶液中10min,取出后蒸馏水浸泡、漂洗,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制备得到PLCL碱处理支架。
将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2、对比例1制备的PLCL三维多孔支架、PLCL-COL复合支架、PLCL碱处理支架进行性能测试。
1、支架物理性能检测
1.1孔径大小测试:
方法:取PLCL三维多孔支架、PLCL-COL复合支架、PLCL碱处理支架,溅射仪表面喷金后,用电子扫描电镜分别扫描观察支架的横断面、侧面及内侧面,排除部分闭塞、边缘不整孔径后,用ImageJ软件测量截面孔径及微孔的大小。
结果: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结构如附图1所示,其中a、b为PLCL三维多孔支架,c、d为PLCL三维多孔支架根据实验要求切割成不同大小的形状。肉眼观察可见PLCLL三维多孔支架呈三维立体多孔结构,孔分布较规则有序呈网格状。由于打印过程中,打印头、推进速度和冷冻等因素,致使部分孔闭塞及出现裂痕,打印支架规格为1.9*1.9*1.9cm3(设计打印规格为2.4*2.4*2.4cm3),较设计规格缩小。支架质地柔韧有弹性,按压后可迅速恢复原形。通过打孔器和手动切割,可以把支架处理形状成尺寸不等的支架,便于对支架进行检测和进一步应用。
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PLCL-COL复合支架、PLCL碱处理支架电镜扫描图如附图2所示,其中,a、b、c、d为PLCL三维多孔支架,e、f、g、h为碱处理后支架,i、j、k、l为PLCL-COL支架。由图可见,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表面布满类圆形大孔,孔径分布较均匀,大孔周围的打印丝上布满微孔结构。所述PLCL碱处理支架较PLCL三维多孔支架其大体形状未有明显改变,电镜观察微观结构,发现表面更毛糙,表面可见更多许多细小凹陷。所述PLCL-COL复合支架表面和内部均可见胶原膜覆盖,大孔表面较圆滑,尖锐棱角明显减少,部分胶原覆盖不良,孔径闭塞。PLCL三维多孔支架大孔为533.65±82.78um,微孔为9.52±2.59um;PLCL碱处理支架大孔为526.41±68.11um,微孔为9.46±2.80um,PLCL-COL复合支架大孔为445.13±141.05um,微孔为6.95±1.47um。PLCL三维多孔支架与PLCL碱处理支架间孔径、微孔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LCL-COL复合支架与PLCL三维多孔支架、PLCL碱处理支架间孔径、微孔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支架孔隙率测定
方法:采用液体取代法测定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PLCL-COL复合支架的支架孔隙率。先将待测样品切割成数个小长方体(n=5),并放入再将支架置入盛有体积为V2的乙醇的量筒中,抽真空至支架不再冒出气泡,测量此时量筒读数为V3,则支架的孔隙率ρ(%)=(V1+V2-V3)/V1。
结果:支架孔隙率(%)检测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组别 | Ⅰ | Ⅱ | Ⅲ | Ⅳ | Ⅴ | 均数 | 标准差 |
PLCL | 85.65 | 85.75 | 87.47 | 89.58 | 85.19 | 86.73 | 1.81 |
PLCL-COL | 84.32 | 83.64 | 85.97 | 86.75 | 82.73 | 84.68 | 1.66 |
由上表1可见,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支架孔隙率为86.73±1.81%,所述PLCL-COL复合支架支架孔隙率为84.68±1.66%,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1.3支架亲水率检测
方法:将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PLCL-COL复合支架切割成0.9×0.9×0.9cm3大小并称出其重量W1(n=4),浸泡到蒸馏水中,3d后将支架取出并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称其重量为W2,则支架材料的亲水率=(W2-W1)/W2×100%。
结果:支架亲水率(%)检测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组别 | Ⅰ | Ⅱ | Ⅲ | Ⅳ | 均数 | 标准差 |
PLCL | 48.19 | 54.40 | 53.18 | 52.38 | 52.04 | 2.69 |
PLCL-COL | 63.82 | 67.07 | 67.39 | 69.39 | 66.92 | 2.30 |
由上表2可见,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支架亲水率为52.04±2.69%,所述PLCL-COL复合支架支架亲水率为66.92±2.3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胶原蛋白的加入显著改善了合成材料支架的亲水性能。
1.4支架的力学检测
方法:使用深圳清华研究生院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PLCL-COL复合支架的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将支架切割成0.9×0.9×0.9cm3立方体(n=4),采用100N载荷,加载速度为1mm/min,测得两组支架的抗压强度,并计算支架的弹性模量。
结果: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PLCL-COL复合支架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如下表3所示,其应力-应变图如图3所示。
表3
由表3及图3可见,未处理和处理组经过抗压缩检测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均呈现典型的多孔材料抗压曲线,随压缩应变的增加,压缩应力也随之急剧增加。通过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得到PLCL三维多孔支架支架杨氏模量为0.3206±0.0455MPa,PLCL-COL复合支架支架杨氏模量为0.2066±0.0512MPa,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强碱处理,使材料的表面发生水解,降低了支架的力学性能。PLCL三维多孔支架压缩70%时的抗压强度为0.2947±0.0776MPa,PLCL-COL复合支架压缩70%时的抗压强度为0.1944±0.0466MPa,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5红外检测(FTIR)
方法:使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PLCL三维多孔支架、COL、PLCL-COL复合支架进行检测,观察化学基团吸收峰的变化。
结果:对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COL、PLCL-COL复合支架红外检测图如图4所示。由图可见,PLCL三维多孔支架在1754cm-1处有可见特征性吸收峰,为C=O伸缩振动吸收形成,表明其内含酯键;COL在红外光谱中的1550cm-1及1650cm-1处有较强吸收峰,分别为酰胺I、酰胺II的吸收峰。上述三种吸收峰均可在PLCL-COL红外光谱中看到,但COL的酰胺I、酰胺II吸收峰明显减弱,这可能与胶原溶液浓度较低、胶原与支架部分复合不良等因素有关。
2.细胞支架复合培养,检测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增殖活性
2.1兔软骨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
2.1.1软骨细胞分离与培养
取6周龄新西兰大白兔(Oryctolaguscuniculus),耳缘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溶液全身麻醉后,在无菌条件下取膝关节非负重区关节软骨,PBS溶液漂洗后切成软骨小块,置入10mL离心管,加入5mL胶原酶溶液,37℃下用恒温振荡器振荡6~8小时,100μm细胞滤网过滤后取滤液,1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沉淀细胞加入软骨细胞培养基溶液制成细胞悬液,接种到25cm2细胞培养瓶。每3天换液1次,每天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随时照相记录细胞生长情况。
2.1.2软骨细胞传代
当软骨细胞生长至布满镜下90%视野时,进行细胞传代。培养瓶加入生理盐水冲洗后,加入400ul含0.25%胰蛋白酶-EDTA溶液,轻轻震荡瓶壁,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见贴壁软骨细胞脱壁并变圆悬浮,培养瓶中加入含10%FBS的软骨细胞培养基停止消化,吸管轻吹打瓶壁使细胞完全脱落并悬浮混匀,吸取瓶中含软骨细胞的培养液至新的培养瓶中接种。每3天换液1次,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直到细胞布满镜下90%时再进行传代。软骨细胞传代培养显微镜图如图5所示(均为10倍镜下视野,a为P1,6d,b为P1,10d,c为P2,11d,d为P3,18d,e为P4,32d,f为P5,41d),由图可见,镜下见刚接种的软骨细胞悬浮呈圆球形,24h后细胞贴壁,变为多角形、圆形(原代、第1代、第2代)。原代软骨细胞接种10d后铺满镜下视野的90%后传代,传代的软骨细胞24h内贴壁增殖,经历5~7天可长满镜下90%视野。随传代次数的增加,第3、4、5代软骨细胞逐渐呈梭形,细胞的扩增时间也逐渐延长,分泌能力下降。这表明体外软骨细胞培养逐渐出现去分化现象。
2.1.3软骨细胞的鉴定
①甲苯胺蓝染色
取生长在盖玻片上的第2代软骨细胞进行细胞染色,甲苯胺蓝染色步骤如下:
a.1%甲苯胺蓝溶液配制:1g甲苯胺蓝粉末溶于10mL75%酒精,再取上述溶液1mL溶于10mL1%NaCl(1gNaCl溶于100mL蒸馏水)溶液中,配置成1%甲苯胺蓝溶液;
b.细胞爬片用生理盐水冲洗后用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1h以上;
c.蒸馏水浸洗细胞爬片10min;
d.细胞爬片置于1%甲苯胺蓝染液2h;
e.90%冲洗细胞爬片,去除多余染料;
f.镜下观察细胞爬片,满意后晾干,树脂封片。
甲苯胺蓝染色结果如图6所示,由图可见,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软骨细胞周围异染性基质。软骨细胞内可见蓝紫色异染颗粒,而细胞周围亦出现少量异染颗粒,表明细胞有糖胺多糖等细胞外基质分泌。第2代软骨细胞呈圆形、多角形。
甲苯胺蓝是一种碱性染料,而糖胺多糖为碱性糖聚合物,与甲苯胺蓝反应时呈异染性。此在实验中观察到,软骨细胞内蓝紫色异染颗粒,而细胞周围有少量异染颗粒出现,表明软骨细胞细胞存在糖胺多糖等细胞外基质分泌。而胶原免疫荧光证实第2、5代软骨细胞内均存在I型、II型胶原,结合甲苯胺蓝染色结果及手术取材部位,可以证实培养的细胞为软骨细胞。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存在着去分化现象,即随着传代次数及培养时间的增加,在体外单层培养的软骨细胞失去其原有表型,形态从原代的多角形、圆形逐渐变为类似成纤维细胞样的梭形,这与试验中观察到的软骨细胞形态从原代、第1代、第2代呈多角形、圆形逐渐变为第3、4、5的长梭形相符。与此同时细胞的一系列特征也发生的变化,II型胶原、蛋白多糖、SOX9基因表达减少,I型胶原基因表达增加,上述在实时荧光定量PCR也可观察到。由此,临床软骨组织工程取软骨细胞体外扩增,应尽量在软骨细胞培养到第2代前回植,此时软骨细胞尚保持良好表型。
②胶原免疫荧光染色
分别取第2代,第5代软骨细胞进行I、II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步骤如下:
a.固定:24孔板内培养的软骨细胞,PBS漂洗,吸干水分后滴加适量4%多聚甲醛,室温固定15min;
b.漂洗:PBS漂洗3次,每次5min;
c.封闭:在培养孔板内滴加5%BSA溶液,室温下封闭30min;
d.一抗孵育:用1%BSA稀释一抗(1:50-100)并滴加,4℃过夜;
e.漂洗:PBS漂洗3次,每次5min,吸干水分;
f.二抗孵育:用1%BSA稀释二抗(1:150-300)并滴加,置于37℃避光孵育1h;
g.漂洗:PBS漂洗3次,每次5min,吸干水分;
h.染核:滴入DAPI染核,置于37℃避光孵育10min;
i.观察:在荧光显微镜下分别观察第2代、第5代软骨细胞I、II型胶原表达并照相记录。
胶原免疫荧光如附图7所示(以上均为10倍镜下视野,a,b,c,d为P2,e,f,g,h为P5,a,e为DAPI染核,b,f为I型胶原染色,c,g为II型胶原染色,d,h为核及胶原表达图),由图可见,软骨细胞核呈蓝色,I型胶原呈红色,II型胶原呈绿色,表明第2、5代软骨细胞均有I型、II型胶原表达。随培养代数的增加,II型胶原的表达逐渐降低,而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这是由于软骨细胞的去分化引起。
③各代软骨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分别取原代软骨组织、第1、2、3、4、5代软骨细胞(布满镜下视野90%时收集),各加入1mLTrizol总RNA提取液置入EP管,放入-80℃冰箱保存备用。
㈠软骨细胞RNA提取步骤:
a.从-80℃冰箱取出各代软骨细胞并缓慢复温,振荡,裂解(原代软骨组织利用匀浆器完全磨碎),在各EP管的1mLRNA溶液中加入100μL氯仿(三氯甲烷);
b.EP管振荡后冰上孵育10min;
c.EP管离心10min(1200r/min,4℃)后取上清液(300~600μL)至另一EP管中;
d.EP管中加入等体积异丙醇并冰上孵育10min;
e.4℃离心(12000r/min,,1r/min),弃上清;
f.沉淀中加入200μL70%酒精后振荡;
g.再4℃离心(12000r/min,10min),弃上清,留沉淀;
h.重复f.g步一次,放置EP管,待酒精完全挥发;
i.酒精挥发后,加入DEPC水10μL入EP管中,溶解RNA;
j.测定RNA浓度(A260/A280)并记录Ct值。
2.1.4转录PCR合成cDNA
提取各代软骨细胞RNA并测定浓度后取一定量RNA至另一EP管中,加入一定量RNaseFreedH2O、5xgDNABuffer2μL、gDNAEraser1μL,构成10μL体系,将EP管放置到42℃2min后再放置到冰上,再加入去离子水4μL、Buffer21μL、MixI1μL、MIX1μL,共构成20μL体系,放到PCR扩增仪,设置37℃加热15min,85℃加热5s,4℃保存,以完成RNA反转录合成cDNA。
2.1.5RT-PCR检测各代软骨细胞基因表达
检测兔原代软骨组织、第1、2、3、4、5代软骨细胞的ColI、ColII、Sox9、Aggrecan等基因的表达。6个cDNA,每个cDNA重复检测3次,共18次;检测4个基因,共需检测72次。检测方法如下:
按TaKaRa试剂盒说明配置原液,
其中,1个cDNA检测3次,检测4个基因,每孔加入1μL,则每孔共需加入原液19μL(7+0.8+0.8+0.4+10)及1μLcDNA。
在96孔板加样结束后,再将96孔板放入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中,实时PCR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30s;95℃5S,60℃30S,40个循环;90℃15s;60℃1min。重复3次实验,取平均值,以P0软骨细胞中ColI、ColII、Sox9、Aggrecan基因的表达量为基准样品(Calibrator)计算相对表达量。
兔引物序列如下表4所示:
表4
RT-PCR检测各代软骨细胞基因表达如图8所示,由图可见,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ColI基因的表达逐渐上升,ColII、Sox9、Aggrecan的基因表达逐渐降低。第2代以内软骨细胞基质分泌可维持较高水平,第3代开始下降并随传代逐渐明显,进一步证明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逐渐出现去分化现象。由于第2代以前的软骨细胞保持良好的细胞表型,可用于细胞与支架的复合培养。
2.2兔软骨细胞复合支架培养
将PLCL三维多孔支架、PLCL-COL复合支架裁割为多个直径10.2mm、厚1mm的圆柱形微支架,75%酒精消毒并干燥后放入48孔培养板。再取兔第2代软骨细胞,使用细胞计数分析仪调整细胞密度为5×104/mL,接种细胞悬液至支架材料上,放置于5%CO2、37℃恒温培养箱。
2.2.1细胞黏附检测
如上所述分别接种细胞到两组支架上并培养,于12h吸出细胞培养基(n=4),PBS洗去未黏附细胞,然后每孔加入胰酶将黏附在支架的细胞消化下来,收集并行细胞计数。则细胞黏附率=黏附细胞数/接种细胞数。支架细胞黏附率(%)结果如下表5所示。
表5
组别 | Ⅰ | Ⅱ | Ⅲ | Ⅳ | 均数 | 标准差 |
PLCL | 45.54 | 43.25 | 47.38 | 46.32 | 45.62 | 1.75 |
PLCL-COL | 50.24 | 52.84 | 55.26 | 56.42 | 53.69 | 2.74 |
由表可见,PLCL三维多孔支架支架细胞黏附率为45.62±1.75%,PLCL-COL复合支架孔隙率为53.69±2.74%,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原蛋白的加入,显著改善了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提高了支架的细胞粘附能力。
软骨细胞黏附实验证明细胞在PLCL-COL复合支架组比PLCL三维多孔支架更容易黏附,MTT实验表明细胞在胶原复合支架上生长更好,同时也证明成型过程中的有机溶剂1,4-二氧六环已完全处理干净,支架未见明显的细胞毒性。胶原蛋白的复合极大的改善了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有利于软骨细胞的粘附和增殖。
2.2.2细胞增殖检测
采用MMT法检测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情况。MMT,商品名为噻唑蓝,是一种黄色染料。其检测原理为活细胞线粒体内的琥珀酸脱氢酶可使外源性MMT还原成不溶于水的蓝紫色结晶甲瓒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活细胞却不能。利用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此结晶,用酶标仪测定其在490mm波长出的吸光值(OD值),以反映活细胞数量。此法MMT溶液浓度5mg/ml(0.5gMMT,溶于100mLPBS)。
将上述细胞(接种密度5×104/mL)接种到支架上后,常规观察及更换培养基,在1、3、5、7、10d吸出支架表面的培养基(n=4),各孔加入500μL培养基、100μLMTT溶液,在5%CO2、37℃恒温培养箱继续培养4h。终止培养后吸干支架表面溶剂,每孔加入200μLDMSO,置摇床上振荡10~20min。待结晶物完全溶解后,每孔吸取100ul至96孔板,利用酶标仪测定OD490nm上的吸光值。细胞增殖实验结果图如图9所示。由图可见,接种24h内细胞处于黏附期,可见PLCL-COL复合支架细胞黏附率要高于PLCL三维多孔支架,提示NaOH改性、I型胶原复合后支架更有利于细胞黏附;接种第3-7天,两组细胞呈基本成线性增长,且PLCL-COL复合支架较PLCL三维多孔支架增长更明显;接种7天以后,细胞增长速度放缓,但PLCL-COL复合支架仍高于PLCL三维多孔支架。在两组支架的对照中,细胞增殖有显著性差异(p<0.05)。
本发明实施例实验常用液配制如下:
胶原酶溶液(取0.05g胶原酶粉末溶解于50mLDMEM溶液中,配制成1mg/mL胶原酶溶液);
软骨细胞培养基(50mL胎牛血清(FBS)、5mL双抗溶液溶解于450mLDMEM/F-12溶液中);
0.5%I型胶原溶液(0.5gI型胶原蛋白溶于100mL0.3%醋酸溶液,4℃过夜);
MTT溶液(0.5gMMT溶于100mLPBS,制备成浓度为5mg/mLMMT溶液,-20℃避光保存)。
2.3统计学分析
应用Excel、OriginPro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品t检验,p值<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LDM技术成功打印出三维多孔PLCL三维多孔支架,打印尺寸较设计尺寸缩小,部分大孔堵塞,考虑支架在冷冻干燥过程中1,4-二氧六环升华后PLCL材料弹性回缩所致。通过NaOH处理增加PLCL三维多孔支架的亲水性,SEM观察表现为支架表面变毛糙,细小凹陷增加,两组间孔径、微孔大小未见明显变化。但改性组力学性能较未改性组差,表现为杨氏模量下降,而压缩70%时未见明显差异,再与I型胶原溶液复合形成PLCL-COL支架,SEM显示胶原覆盖支架表面及内部,表面变圆滑,棱角减少,FTIR提示PLCL、胶原的特征吸收峰均在复合支架的红外图谱上出现,但胶原的吸收峰明显减弱,结合复合支架较前两组孔径、微孔减少,考虑由胶原浓度较低,部分支架胶原覆盖不良,胶原未完全冲净致胶原支架堵塞等原因引起。PLCL三维多孔支架与PLCL-COL复合支架的孔隙率未见明显差异,而后者亲水性明显优于前者。结合细胞复合实验的结果,可见PLCL-COL复合支架比PLCL三维多孔支架更有利于细胞的黏附与增殖。而两组支架的弹性模量有统计学差异,PLCL三维多孔支架高于PLCL-COL复合支架,原因可能为PLCL-COL复合支架经过NaOH处理导致支架表面水解,受到腐蚀,从而影响其弹性模量。然而,两组支架在压缩70%的抗压强度未见明显差异,原因可能为两组支架均超过弹性屈服阶段(此阶段失去抵抗变性的能力),处于强化阶段,此阶段材料恢复抵抗变性的能力,因而两者差异不明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PLCL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采用低温沉积制造技术制备获得,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CAD软件进行建模预处理、Aurora软件进行分层切片,并使用Cark软件设计PLCL三维多孔支架的打印参数;
将PLCL溶于有机溶剂中制备PLCL匀浆液;
待成型室温度降至-25~-35℃时,在成型平台涂抹所述有机溶剂,使用所述Cark软件设置造型参数后开始打印造型得到PLCL三维多孔支架预制件;
将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预制件取出后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PLCL三维多孔支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LCL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型参数设置为:支架规格为2.4×2.4×2.4cm3,成型温度-25~-35℃,喷嘴直径0.4mm,喷丝间距1.0mm,扫描速度15~30mm/s,喷头速度1.0~2.0mm/s。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LCL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1,4-二氧六环。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PLCL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LCL匀浆液中,PLCL的重量百分含量为8-10%。
5.一种由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方法制备获得的PLCL三维多孔支架。
6.一种PLCL-COL复合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上述权利要求1-4所述方法制备的PLCL三维多孔支架;
将所述PLCL三维多孔支架置于质量百分含量为0.1-0.3%的NaOH溶液中进行第一浸泡处理,取出后采用蒸馏水浸泡、漂洗,得到第一样品;
将所述第一样品置于胶原溶液中进行第二浸泡处理,取出后采用蒸馏水浸泡、漂洗,得到PLCL-COL复合支架预制件;
将所述PLCL-COL复合支架预制件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制备得到PLCL-COL复合支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PLCL-COL复合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原溶液为I型或II型胶原的醋酸溶液,且所述胶原溶液的质量体积百分比为0.1-0.5%。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PLCL-COL复合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OH溶液为NaOH的乙醇溶液。
9.一种由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方法制备获得的PLCL-COL复合支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46992.7A CN105343936B (zh) | 2015-11-05 | 2015-11-05 | 一种plcl三维多孔支架、plcl-col复合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46992.7A CN105343936B (zh) | 2015-11-05 | 2015-11-05 | 一种plcl三维多孔支架、plcl-col复合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43936A true CN105343936A (zh) | 2016-02-24 |
CN105343936B CN105343936B (zh) | 2019-01-01 |
Family
ID=55320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74699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43936B (zh) | 2015-11-05 | 2015-11-05 | 一种plcl三维多孔支架、plcl-col复合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343936B (zh) |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82036A (zh) * | 2016-04-08 | 2016-08-24 | 天津大学 | 一种可编程三维超细纤维网络材料及制备方法 |
CN105944147A (zh) * | 2016-04-25 | 2016-09-21 | 四川大学 | 一种多尺度可控微孔结构骨组织工程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175874A (zh) * | 2018-01-10 | 2018-06-19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 基于静电纺丝纱线和水凝胶的复合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744065A (zh) * | 2018-08-03 | 2018-11-06 | 广州博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组织修复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8904103A (zh) * | 2018-05-30 | 2018-11-30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一种制备异质异构骨修复材料的方法和装置 |
CN108992710A (zh) * | 2017-06-06 | 2018-12-14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一种聚己内酯-磷酸三钙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及其表面粗糙化处理方法 |
CN109821073A (zh) * | 2019-03-27 | 2019-05-31 | 四川大学 | 一种原位实时立体交联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制备方法 |
CN110420351A (zh) * | 2019-07-11 | 2019-11-08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一种3d打印柔性多孔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559482A (zh) * | 2019-09-16 | 2019-12-13 | 上海海洋大学 | 一种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 |
TWI729999B (zh) * | 2016-08-30 | 2021-06-11 | 艾爾生技有限公司 | 生醫支架及其製造方法 |
CN113230464A (zh) * | 2021-04-01 | 2021-08-10 | 暨南大学 | 一种抗再狭窄3d打印自扩张可降解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054728A (zh) * | 2022-07-18 | 2022-09-16 |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 | 一种仿生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887775A (zh) * | 2022-11-24 | 2023-04-04 | 吉林大学 | 用于生长板修复的梯度3d打印聚己内酯改性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6617468A (zh) * | 2023-05-10 | 2023-08-22 | 万瑞飞鸿(北京)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 一种心脏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103012A1 (en) * | 2008-02-14 | 2009-08-20 | Tengion, Inc. |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s |
CN102357262A (zh) * | 2011-10-09 | 2012-02-22 | 清华大学 | 左旋聚乳酸/珍珠粉的多孔复合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600504A (zh) * | 2012-03-20 | 2012-07-25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桑蚕丝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方法 |
CN103495208A (zh) * | 2013-09-18 | 2014-01-08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一种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物及其制备方法 |
-
2015
- 2015-11-05 CN CN201510746992.7A patent/CN10534393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103012A1 (en) * | 2008-02-14 | 2009-08-20 | Tengion, Inc. |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s |
CN102357262A (zh) * | 2011-10-09 | 2012-02-22 | 清华大学 | 左旋聚乳酸/珍珠粉的多孔复合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600504A (zh) * | 2012-03-20 | 2012-07-25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桑蚕丝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方法 |
CN103495208A (zh) * | 2013-09-18 | 2014-01-08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一种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物及其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刘建华等: "聚己内酯与左旋聚乳酸共聚物支架的细胞相容性测定及与软骨细胞外复合的实验研究", 《医学研究生学报》 * |
马佳: "快速成形制备的PLGA支架—胶原凝胶复合体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实验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医药卫生科技辑》 * |
Cited B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82036A (zh) * | 2016-04-08 | 2016-08-24 | 天津大学 | 一种可编程三维超细纤维网络材料及制备方法 |
CN105944147A (zh) * | 2016-04-25 | 2016-09-21 | 四川大学 | 一种多尺度可控微孔结构骨组织工程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
TWI729999B (zh) * | 2016-08-30 | 2021-06-11 | 艾爾生技有限公司 | 生醫支架及其製造方法 |
CN108992710A (zh) * | 2017-06-06 | 2018-12-14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一种聚己内酯-磷酸三钙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及其表面粗糙化处理方法 |
CN108992710B (zh) * | 2017-06-06 | 2020-11-27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一种聚己内酯-磷酸三钙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及其表面粗糙化处理方法 |
CN108175874A (zh) * | 2018-01-10 | 2018-06-19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 基于静电纺丝纱线和水凝胶的复合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904103A (zh) * | 2018-05-30 | 2018-11-30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一种制备异质异构骨修复材料的方法和装置 |
CN108744065A (zh) * | 2018-08-03 | 2018-11-06 | 广州博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组织修复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9821073B (zh) * | 2019-03-27 | 2021-09-21 | 四川大学 | 一种原位实时立体交联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制备方法 |
CN109821073A (zh) * | 2019-03-27 | 2019-05-31 | 四川大学 | 一种原位实时立体交联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制备方法 |
CN110420351A (zh) * | 2019-07-11 | 2019-11-08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一种3d打印柔性多孔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559482A (zh) * | 2019-09-16 | 2019-12-13 | 上海海洋大学 | 一种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 |
CN113230464A (zh) * | 2021-04-01 | 2021-08-10 | 暨南大学 | 一种抗再狭窄3d打印自扩张可降解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230464B (zh) * | 2021-04-01 | 2022-04-12 | 暨南大学 | 一种抗再狭窄3d打印自扩张可降解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054728A (zh) * | 2022-07-18 | 2022-09-16 |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 | 一种仿生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054728B (zh) * | 2022-07-18 | 2023-11-07 |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 | 一种仿生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887775A (zh) * | 2022-11-24 | 2023-04-04 | 吉林大学 | 用于生长板修复的梯度3d打印聚己内酯改性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5887775B (zh) * | 2022-11-24 | 2024-09-17 | 吉林大学 | 用于生长板修复的梯度3d打印聚己内酯改性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6617468A (zh) * | 2023-05-10 | 2023-08-22 | 万瑞飞鸿(北京)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 一种心脏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6617468B (zh) * | 2023-05-10 | 2024-05-28 | 万瑞飞鸿(北京)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 一种心脏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43936B (zh) | 2019-0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43936A (zh) | 一种plcl三维多孔支架、plcl-col复合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 |
Kim et al. | Coaxial structured collagen–alginate scaffolds: fabrication,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 for skin tissue regeneration | |
Gao et al. | Macroporous elastomeric scaffolds with extensive micropores for soft tissue engineering | |
He et al. | A 3D‐printed PLCL scaffold coated with collagen type I and its biocompatibility | |
Zheng et al. | Fabrication and cell affinity of biomimetic structured PLGA/articular cartilage ECM composite scaffold | |
Levengood et al. | Chitosan-based scaffolds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 |
Liu et al. |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scaffold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 |
Wu et al. | Fabr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scaffolds of complicated shape for tissue engineering. I. Compression molding based on flexible–rigid combined mold | |
Costa-Pinto et al. | Adhesion, proliferation, and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a mouse mesenchymal stem cell line (BMC9) seeded on novel melt-based chitosan/polyester 3D porous scaffolds | |
KR101027630B1 (ko) | 연골 재생용 다공성 히알루론산-콜라겐 천연 고분자 지지체의 제조방법 | |
Lv et al. | Three-dimensional fibroin/collagen scaffolds derived from aqueous solution and the use for HepG2 culture | |
Liu et al. | Development of biodegradable scaffold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a perspective on emerging technology | |
Mallick et al. | Advancement in scaffolds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a review | |
Li et al. | Recent progress in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 |
Kim et al. | Cell adhesion and proliferation evaluation of SFF-based biodegradable scaffolds fabricated using a multi-head deposition system | |
KR20180049712A (ko) | 탈세포화 세포외 기질을 사용한 습식 3차원 세포 프린팅 | |
Lee et al. | Cryogenically fabricated three-dimensional chitosan scaffolds with pore size-controlled structure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 |
Yu et al. | A tracheal scaffold of gelatin-chondroitin sulfate-hyaluronan-polyvinyl alcohol with orientated porous structure | |
CN101147810B (zh) | 细胞-生物可降解材料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Piard et al. | Cell-laden 3D printed scaffolds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 |
Xu et al. | Fabricating a pearl/PLGA composite scaffold by the low-temperature deposition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 |
Tang et al. | Biodegradable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s based on nanocellulose/PLGA nanocomposite for NIH 3T3 cell cultivation | |
Lv et al. |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LA/fibroin composite and culture of HepG2 (human hepatocellular liver carcinoma cell line) cells | |
Nerantzaki et al. | New N-(2-carboxybenzyl) chitosan composite scaffolds containing nanoTiO2 or bioactive glass with enhanced cell proliferation for bone-tissu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 |
CN101249277A (zh) | 三维多孔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其纤维粘结法制备及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1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